KR1a0150 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三
           光祿寺卿沈起元撰
  下經
坎下/兌上  中爻離巽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傳困剛揜也險以
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013-1b]
 鄭康成曰坎為月離為日兌為暗昧日所入也今
 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代為小人所不容故謂
 之困○孔仲達曰困窮厄委頓之名道窮力竭不能
 自濟故名為困剛見揜于柔猶君子為小人所蔽坎
 險而兌說君子處險困之世不失暢說之心故亨非
 小人之事也以剛中者就二五釋貞大人之義剛則
 正直所以為貞中而不偏所以能大若正而不大未
 能濟困困濟乃吉而无咎也處困求通在于修徳徒
[013-2a]
 尚口說更致困窮○石守道曰困徳之辨言困方辨
 其徳天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
 後亨○本義坎剛為兌柔所揜九二為二陰所揜四
 五為上六所揜所以為困處險而說身困而道則亨
 也○楊誠齋曰困而亨亨不于身于其心不于其時
 于其道剛于中者萬險不能隕其正正于己者千憂
 不能喪其說○沈守約曰困矣而首言亨坎在下也
 物資水而生人資道而成坎藏一一者水之源道之
[013-2b]
 本人物于時雖困而本源未衰以下有水内有道也
 有本有原雖困而亨坎為通也下坎為心上兌為口
 維心則亨尚口則窮○朱漢上曰四五為三上所揜
 九二為初三所揜又陷焉陷亦揜也兌為口有言也
 下无應不信也○趙復齋曰不曰險而説者以説處
 險有致力之義○趙汴水曰不失其所句絶无入而
 不自得何失所之有不撓而折于困不躁而重其困
 斯為剛中之善○王秋山曰无咎之道所以戒九二
[013-3a]
 成卦之主中而不正也有言不信所以戒上六成卦
 之主柔説于外也○吳草廬曰困字象木在□中四
 面不得通達剛為柔揜蔽塞其前後无由通達○胡
 雲峯曰他卦言亨與貞不貞則不亨亨由于貞也此
 卦言亨與貞處困能亨則得其貞貞由于亨也○胡
 雙湖曰澤涸于上水流于下兩不相得二為坎主上
 為兌主兩不相應皆困道天地之氣自西而北則順
 故坎上兌下為節自北而西則逆故兌上坎下則困
[013-3b]
 ○龍觀復曰所如艮止其所之所不愧不怍泰然不
 失其常處○俞石澗曰困與屯蹇相似而時不同屯
 蹇外險困則險在内欲動則不容動欲止則不容止
 唯有說而順受爾○錢啟新曰流水在止水之下象
 其阻抑不通雨露為兌秋所斂象其閼鬱不暢○何
 𤣥子曰所即二五之剛中也謂貞也○髙忠憲曰險
 難中自有悅心者故困而不失其所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 象傳入于幽
[013-4a]
谷幽不明也
 王輔嗣曰最處底下沈滯卑困居无所安○陸君陽
 曰以陰處下臀象坎于木為堅多心株木象水性趨
 下无所睹見故曰入于幽谷有應在四體性底滯不
 能自達以至三嵗不覿○朱漢上曰初覿四歴三爻
 三嵗也困九月霜降氣也故曰株木蒺藜秋成也大
 過十月小雪氣也故曰枯楊姤五月夏至氣也故曰
 𤓰𤓰生于四月内也夬三月清明氣也故曰莧陸莧
[013-4b]
 陸三月生也○鄭合沙曰兌正秋坎正北兌一陰始
 得秋氣而蔓草未殺故為葛藟六三秋冬之交蔓草
 葉脫而刺存故為蒺藜初六為大冬之時蔓草霜殺
 所存者株木三陰故繫以草木之象○項平甫曰初
 在坎下入于幽谷即坎初入于坎窞也○趙汴水曰
 谷亦有陽明者今曰幽晦之極也此不遇而在下者
 ○單氏渢曰人行則以趾為下居則以臀為下初六
 困不能行而在下臀象○王秋山曰卦以柔揜剛為
[013-5a]
 困爻則不分剛柔皆以處困為訓○俞石澗曰初欲
 應四而二間之四亦困于金車故云三嵗不覿止云
 三嵗不終困也○梁孟敬曰以陰在下而不正則困
 而益困自取之爾○唐凝菴曰唯陽剛在困能不失
 其所陰柔不能况初本為險者坎木兌毁株木象○
 髙忠憲曰所以困者以入于幽谷而不明果其明乎
 又何株木之有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傳
[013-5b]
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石守道曰既在險中何可以行以其居陽明之徳可
 以无咎○本義困于酒食厭飫苦惱之意朱紱方來
 上應之也征行則非其時而于義為无咎○語錄當
 困時則困于好事○王童溪曰以大人剛中之才而
 處人臣正中之位安其所遇雖困窮險難何足動心
 但未能推君之恵澤以足天下之願欲而徒使之飽
 滿酣適則以是為困也○鄭合沙曰坎為赤乾為大
[013-6a]
 赤二五乾坎之爻故坎象赤紱而九五象朱紱○齊
 節初曰兌羊巽雞離雉坎豕皆食也坎又為酒○吳
 草廬曰九二處坎中畫應兌中畫為酒食所困而已
 以離牛之革蔽于巽股之下紱象○龍觀復曰玉藻
 再命三命皆服赤韍盖命服也然采芑朱芾亦人臣
 服二云朱五云赤偶變文耳陸績云朱紱赤紱享祀
 祭祀互言无它義 觀彖三陽卦之所謂困也而皆
 取飲食車服之象者貧賤患難不足以困君子進退
[013-6b]
 牽係道閉行塞乃君子之困也二居下體困之初也
 故其象為困于酒食而朱紱且方來當此之時辭避
 不能既受爵祿唯竭其精誠感格于上
  按此正困而不失其所之象酒食衎衎居易俟命
  而已夫子釋以中有慶言慶不在境遇之亨而在
  中心之自得也以朱紱方來為慶者失之惟其征
  凶所以為困若可逺引則不困矣以剛居中所以
  无咎无咎有慶彖所為亨也
[013-7a]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 象傳
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程傳陰柔不中正處險極而用剛不善處困之甚者
 以剛險而上進則二陽在上堅不可犯居九二剛中
 之上其不安猶藉刺○本義石指四蒺藜指二○沈
 守約曰坎而為巽巽為進退為不果在險而進退有
 難困于石據于蒺藜象○項平甫曰六三坎體為夫
 上六兌體為妻坎為宫○王元龜曰介于二剛而上
[013-7b]
 无應不見其妻象○吳草廬曰三雖有離目能視而
 妻在宫外柔與柔不相應夫與妻隔絶不見也○齊
 節初曰九家易坎為蒺藜又為宫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象傳來徐徐志在下
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劉長民曰以澤載水則有功今澤无水有徳无用故
 曰困于金車吝也有終者以下能潤已下又應已則
 困有所濟故能保終○王童溪曰自外而内曰來巽
[013-8a]
 不果為徐徐○沈守約曰兌而為坎澤始通也始出
 于險流而未快來徐徐象始塞終通初吝有終象○
 趙汴水曰四居上卦將即下以求安徐徐其行不敢
 輕動猶乘堅剛之車遲重安詳乃能不敗不僨此有
 祿位君子之處困者○吳草廬曰來謂下應初徐徐
 者以居柔而其行不勇也坎為輪為輿以兌金固其
 車輪雖堅固而不利轉重滯不速為吝○齊節初曰
 坎為車輪飾以兑金曰金車○熊梅邊曰亦困之善
[013-8b]
 者○俞石潤曰以九居四雖不當位困六爻唯初與
 四剛柔相應故特以有與明之
  按九四所以志在下者盖困之得亨在下之有水
  澤得水而流故志在下况適為我應乎金車齊氏
  吳氏説得之乃本爻之象指九二者非卦變重坎
  有重險之義出亦不易困于金車也究以澤得水
  而通水性就下上水流接下水為有與為有終此
  亨困之道在人則隠退遜避之象以應下為欲拯
[013-9a]
  初者亦非也
九五劓刖劓刖王肅本作臲&KR1142陸績同鄭云當作倪㐳/晁氏曰當作倪㐳即臲&KR1142之古文也與上六
字同吳草廬/従之作臲&KR1142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傳劓
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本義剛中而說體故能遲久而有説○張紫巖曰兌
 巫為祭祀二五徳剛中曰以中直○沈守約曰二五
 皆剛居中正徳同也是以皆利祭享爻變為震震為
 諸侯赤紱象卦變為解在困而善解者也○王伯厚
[013-9b]
 曰困九五曰利用祭祀李公晦謂明雖困于人而幽
 可感于神愚謂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韓子云唯乖
 于時乃與天通不求人知而求天知處困之道也○
 呉草廬曰臲&KR1142髙而不自安之象赤紱常繫于身雖
 困人而用之以祭祀則為宜故利用祭祀○胡雲峯
 曰二五取象皆相應二曰朱紱五曰赤紱二曰方來
 五曰乃徐有説二曰享祀五曰祭祀
  按劓刖之象諸說紛紛俱屬牽强以為刑小人者
[013-10a]
  固於卦義不切以為指二則二之本爻苐云困于
  酒食何於此爻轉有劓刖之傷以為本爻上下俱
  傷則上為陰揜似矣下則以剛乘剛非以柔乘剛
  之比易例未有以為病者况象傳祇云志未得似
  非受傷之象宜従臲卼為是盖困三陽爻皆朱子
  所謂困于好事者而二五剛中尤彖辭所謂貞大
  人吉者故朱紱赤紱皆受祿之象五尤髙位而不
  得行其志臲&KR1142不安故以為困當柔揜之際四面
[013-10b]
  小人進退隔礙惟盡此中直之道以事天奉天不
  獲罪于天而已所謂利用享祀祭祀者也身困而
  道亨在此始困而終亨亦在此受福終亨之謂盖
  爻變為震震動則有出困之機所以為有説為受
  福也説従兑體而言即彖傳所謂險以説困而不
  失其所也又困无君臣之象六爻亦惟初四有應
  二五爻辭亦无求應之象各就本爻所處時位而
  言亦不必曲説牽纒也
[013-11a]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傳困于
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程傳有悔咎前之失也曰自謂也若曰動皆得悔當
 變前之為有悔也悔而求去可以出因故征吉○本
 義以陰柔處困極物窮則變若能有悔則可以征而
 吉矣○沈守約曰兌而為乾健而説是以能出困○
 朱漢上曰葛藟巽象曰兑口象○鄭亨仲曰困有不
 可動九二也有不可不動上六也○項平甫曰此彖
[013-11b]
 所謂尚口乃窮也若能斷葛藟而不牽辭臲卼而不
 居行而去之吉孰加焉吉在于必行而不在于徒動
 故曰吉行也○徐進齋曰葛藟纒繞之物臲卼危動
 之狀位髙象震无咎者存乎悔悔可出困○胡雲峯
 曰困窮而通其上之時乎然剛困不害其亨柔困不
 悔不吉兩悔字與豫不同豫言悔遲則事必有悔此
 言事雖可悔而能悔則吉○梁孟敬曰葛藟柔而居
 髙者以六在上象○吳敬齋曰困非自己致者則當
[013-12a]
 守其剛中之徳道主于貞若由己之柔暗而致者則
 當變所為以免于困道主于悔
  按小人之困惟利欲纒繞撥脱不開為甚葛藟之
  象况居髙自危處毁折附決之位秋風搖落幾無
  自全之策惟覺其動而有悔故聖人開之以悔而
  能征則吉可致亦以困極有將亨之機也
䷯ 巽下/坎上  中爻兌離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013-12b]
其瓶凶 彖傳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
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
是以凶也
 孔仲達曰井有常徳邑雖遷移井體无改終日引汲
 未嘗言損終日泉注未嘗言益汔幾也繘綆也 巽
 木在下又巽為入以木入于水而上水井象井體有
 常由二五以剛居中也不釋往來二句无喪无得往
 來井井皆由以剛居中更无他義故不具舉水未及
[013-13a]
 用則井功未成○蘇子瞻曰井未有得喪繘井之功
 羸瓶之凶在汲者爾○程傳无喪无得其徳常至者
 皆得其用往來井井其用周羸毁敗也雖使㡬至而
 未及用亦與未繘井同水出乃為用未出則何功瓶
 以上水而致用敗其瓶則不為用矣是以凶○本義
 往者來者皆井其井也 語錄井是那掇不動物所
 以改邑不改井○晁以道曰彖主三陽言井洌寒泉
 食是陽剛居得中正邑可改而井不可改也三井渫
[013-13b]
 不食是水未見于用未有功也二甕敝漏是既不得
 水并其瓶而亡之羸其瓶而凶也○張紫巖曰君子
 剛中至徳不為天下之動而變其守无喪无得中先
 定也定者能應隨取而與曰往來井井在困坎之一
 潛于下澤不上施在井坎之一升于上徳及天下巽
 為進退為不果互兌互離在中離中虚兑毁折為汔
 至未繘井羸其瓶○朱漢上曰巽為繩繘汲繩○郭
 白雲曰井以静為徳以動為功動而出故能致養于
[013-14a]
 无窮不能動出特止水而已非井之義也井水在下
 今坎居上而為井者水在下則未用在上則出而有
 功井字本取井榦之象而井田又取井字之義○鄭
 東谷曰蜀君子謂易有性命二卦余讀井困二卦始
 悟无水為困此命也君子以致命而井則有水焉此
 性也君子知澤雖涸而井不涸是以致命而盡性井
 雖有水若汔至而未繘井及羸其瓶則并非我有矣
 人雖有性而所習有作輟之異所存有人欲之私則
[013-14b]
 性非我有矣○李隆山曰坎水見于諸卦者皆諸水
 下流之失故多以險喻其在卦而得水之真性者井
 是也一陽實其中二陰圍其外如陽氣初回于凝陰
 之中冬水因之而變温此坎之真性天下之水冬温
 者獨井泉而已盖得之地脉不失其本真在人身則
 精血是也○林黄中曰井者君子之徳井不可改以
 其剛中也剛中者泉在中也○項平甫曰幾至而未
 至者特未而已猶可勉而至也一羸其瓶无可為矣
[013-15a]
 ○馮厚齋曰川流之水皆雨之所降若穴地得泉乃
 天地之英水之元也 瓶汲器文従缶瓦器也或謂
 古无桶故不取巽木象韓信以木罌渡師如樽罍古
 皆用木疑古以木為瓶従缶則又瓦為之此象巽木
 无疑○趙復齋曰三陰為地三陽為水泉通地中之
 象六四柔順不阻陽之往來石隙通泉之象○丘行
 可曰改邑不改井井之體无喪无得井之徳往來井
 井井之用三句言井之事汔至亦未繘井未及于用
[013-15b]
 也羸其瓶失其用也二句言汲井之事○徐進齋曰
 初柔為井眼二三剛為泉實四柔為井中空處五剛
 為泉實已汲將出井也上柔為井口全井之象○胡
 雙湖曰井以三陽為水陽上至五幾至井口矣而巽
 繩在下未繘井也互離象瓶兑上爻正當離中而毁
 折之羸其瓶也○梁孟敬曰汔至亦未繘井言未垂
 綆于井利澤未及于物爾非有凶禍至敗其瓶則非
 但无功而凶
[013-16a]
  按改邑不改井諸説多以卦變求象不知井乃六
  畫卦之象六畫卦之名今直以井字作坎字看而
  以坎水不動為不改殊失之矣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象傳井泥不食下也舊井
无禽時舎也
 王輔嗣曰最在井底上又无應沈滯滓穢故曰井泥
 不食是乆井不見渫治者也禽所不嚮而况人乎一
 時所共棄也○干令升曰在井下體本土爻故曰泥
[013-16b]
 ○本義井以陽剛為泉上出為功初六以陰居下故
 為此象○張紫巖曰初以柔順居坎險下盖不能潔
 白其徳而自抵于廢棄者也○鄭東谷曰輕清陽也
 為泉重濁陰也為泥○沈守約曰卦變為需需之初
 為需于泥井泥象○朱漢上曰初在井下互兑口在
 上不食也離為飛鳥四不應初无禽也○馮厚齋曰
 井雖不改而汲之者少則泥而不可食為廢井矣緣
 改邑為義○趙汴水曰古者鳥獸蟲魚通曰禽禽者
[013-17a]
 蛙螺之𩔖井有生氣而禽生焉井泥則不食雖生物
 亦无之○來矣鮮曰易言禽者皆坎也師六五田有
 禽以本卦坎也比九五失前禽坎變坤也恒大象坎
 此卦坎居上卦此二卦下卦皆巽巽深入鳥髙飛故
 皆曰无禽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象傳井谷射鮒无與也
 虞仲翔曰巽為谷為鮒鮒小鮮也離為甕○孔仲達
 曰鮒謂初也子夏傳云井中蝦䗫呼為鮒魚○程傳
[013-17b]
 陽剛之才本可以養人濟物而上无應援故不能上
 而就下是以无濟用之功不言悔吝者處中非過也
 不能上由无援非以比初也○本義九二剛中有泉
 之象然上无正應下比初六功不上行○沈守約曰
 巽而為艮艮為山而下入焉谷象巽伏也初陰伏于
 下鮒象卦變為蹇井道之塞者也○朱漢上曰兑為
 口離為腹器在井中有口有腹且大者甕也二動兑
 毁見腹坎水下流甕敝漏也○胡雲峯曰陽剛之資
[013-18a]
 豈肯甘于下流上无應與以至于此人禀性雖美而
 无誘掖汲引之者其猶是乎○梁孟敬曰井谷井旁
 之穴井雖有泉而无能汲者其泉但注射于鮒爾所
 以莫汲者甕敝漏故也二以剛中之才而上无正應
 不能汲引其象如此非井之恥也不能汲引者之恥
 也
  按甕敝漏句諸説皆作井谷之喻梁氏最得其解
  與象傳無與之義合兩𧰼不宜平㸔
[013-18b]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
傳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孔仲達曰渫治去穢汚之名井被渫治則清潔可食
 九三居下之上異初六井泥之時得位而有應于上
 非射鮒之象但井以上出為功猶在下體未有成功
 雖渫治未食也○蘇子瞻曰正而不中故潔而不食
 不中非邑居之所會也井未有以不食為惻者凡為
 我惻者皆行道之人耳行惻明非我之自惻也○張
[013-19a]
 紫巖曰巽上巽潔齊為井渫○楊誠齋曰井无善汲
 則如无井君子无明王則如无賢○王童溪曰陽為
 實為明明則无初之泥實則无二之漏其渫固宜可
 用汲王明並受其福此惻者之詞也 王者享任賢
 之福賢者有福天下之功為並受其福○沈守約曰
 三井水之半半水之井不若滿水之井易知也潛徳
 之人不若顯徳之人易聞也唯明者乃能知人之未
 知是以王明而後可求巽變為坎井道通矣猶在坎
[013-19b]
 下人所不見不食象○項平甫曰上與之有應故為
 之心惻上比于五力可以汲故可用汲五在坎中自
 三至五為離願其為離不願其為坎也故為求王明
 求王明者將以兼善天下故為並受其福象傳行者
 皆惻非為私應此以明好賢之公心求王明為上下
 並受其福此以明慕君之本心○朱漢上曰以陽居
 陽清潔也巽為股入坎水而水清治井之象兑口在
 上不食象我者九三自謂坎為加憂為心病坎為輪
[013-20a]
 井車汲引之象往來行也故曰行惻五為王離為明
 陽為福○趙復齊曰上六孚五未應三在上者先食
 也水之上者己汲則中者達而上故汲○王秋山曰
 清潔可食而正應陰柔不能援而出之是不為人所
 食也○來矣鮮曰五非正應故以求字言之不求正
 應而求王明此時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傳井甃无咎修井也
 荀慈明曰坎性下降嫌于従三以甃輔五故无咎○
[013-20b]
 孔仲達曰案子夏傳云以塼壘井修井之壊為甃六
 四得位而无應自守而已可以修井崩壊施之于人
 可以修徳補過○蘇子瞻曰陽為動為實陰為静為
 虗泉者所以為井也井者泉之所寄也故三陽為泉
 三陰為井甃之于井所以禦惡而潔井也待是而潔
 故无咎○程傳居髙位而得陽剛中正之君但能處
 正承上不廢其事亦可免咎○本義居四雖得其正
 然陰柔不泉但能修治而无及物之功○鄭東谷曰
[013-21a]
 初六最下井之泥上六極乎上井之收六四在井之
 間而得正井之甃上比于五為五之捍○沈守約曰
 甃而修之先自治也使盈而洌待五之用也盖居坎
 始變為兑兑為壅為毁折因其壅且毁而修治之井
 甃象○王童溪曰六四陰虚亦敝漏也然下有九三
 之助故有井甃象○郭白雲曰易之言无咎于有疑
 之爻多言之其不言者或明見其无咎或明知其有
 咎如井之初六九二雖未至凶皆有咎之爻也九三
[013-21b]
 雖未至吉知其无咎矣六四之才疑于有咎故明言
 无咎聖人之意或見于有言或見于无言是以人難
 得之○朱漢上曰坎水坤土合而火之甃也有巽工
 焉自下壘而上至井口甃也古者甃井為瓦裏自下
 達上○項平甫曰甃以禦泥而䕶泉有閑邪存誠之
 功○丘行可曰三在内卦渫井内以致其潔四在外
 卦甃井外以潔其汚盖不渫則汚者不潔不甃則潔
 者易汚○胡雲峯曰三之渫渫初之泥四之甃甃二
[013-22a]
 之谷其日新之功乎日新不已寒泉之來不窮○來
 矣鮮曰近九五之君修治其井以瀦畜九五之寒泉
 者也能修治臣職則可因君而成井養之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傳寒泉之食中正也
 子夏傳居于中正為井之主保井之徳養而不窮道
 之上行人受其施○本義洌潔也陽剛中正功及于
 物○張紫巖曰中正美徳厭天下心如渴得飲熱以
 寒息所及者大○楊誠齋曰以甘潔清寒之徳為一
[013-22b]
 井之主天下之人酌而飫之○鄭東谷曰井以寒潔
 為貴道以中正為貴九五之不言吉吉可知也○沈
 守約曰卦變為升井道升而上行也○朱漢上曰井
 五月卦陰氣自下而上井寒矣故九五有寒泉象兑
 口承之食象○郭白雲曰洌言井之修潔主人事言
 寒言泉自然之性主天理言○王童溪曰以中正之
 徳居中正之位此堯舜禹湯文武之君所以有功于
 養人也若孔孟有徳而无位此九三之井渫不食萬
[013-23a]
 世之下猶為心惻渫與洌性也食不食命也○易山
 齋曰三五皆泉之潔者三居甃下未汲故不食五出
 于甃已汲故食○鄭亨仲曰坎宫之陽以其在北故寒
 有陽故洌○胡雲峯曰井至此初泥已渫二漏已甃
 井道全矣所謂井養而不窮者正在此爻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傳元吉在上大成也
 虞仲翔曰幕盖也收謂以轆轤收繘坎為車輪應巽
 繩為繘○王輔嗣曰處井上極水已出井井功大成
[013-23b]
 矣幕猶覆也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則往无窮矣○程
 傳取而不蔽其利无窮有孚有常而不變也他卦之
 終為極為變唯井鼎終乃成功是以吉○本義有孚
 謂出有常而不窮也井以上出為功而坎口不揜故
 雖非陽剛而其象如此○王童溪曰勿幕陰道吝嗇
 故為之戒○沈守約曰應于三而引于五博濟而无
 不施井道成也巽木也下體之巽則入乎水而上水
 者也復變為巽井成而設榦之象○趙復齋曰上不
[013-24a]
 揜五五之澤施陰虚孚陽故大吉也
  總論
 丘行可曰内卦井道之小成外卦井道之大成合六
 爻觀之陽泉陰井曰射曰渫曰洌泉象曰泥曰甃曰
 收井象以序言之二始達之泉三已潔之泉五可食
 之泉也初方掘之井四已修之井上則出汲之井矣
 又以二爻為一例初二在井下不見于用故初泥二
 谷三四在井中將見于用故三渫而四甃五上在井
[013-24b]
 上已見于用故五言食而上言収也○胡雲峯曰其
 出有源井之體其應不窮井之用必如此而後為盡
 性之極功象傳揭上下二字見井之用在上而不在
 下初井泥為時所棄下也故在上則為修而中正由
 中正而大成愈上則功愈大
離下/兌上  中爻巽乾
 張㓜于曰井常道也革者非革常道革其壊常者也
 後漢書禮儀志引古禮云立秋浚井改水改水即井
[013-25a]
 道之革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傳革水火相息二女
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
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
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王輔嗣曰火欲上澤欲下相戰而後生變○劉長民
 曰中女思嫁反居内少女戀家反居外出處之志不
 同○王介甫曰澤火非如坎離有相逮之道惟勝者
[013-25b]
 能革其不勝也○蘇子瞻曰水火則有男女之象然後
 能相生此非水火也二女同居而已二女同居則睽
 兑欲下而遇離離欲上而遇兑雖欲相違而不能也
 則不能不相攻攻必有一勝勝者斯革之矣火能革
 金離革兑者也故曰革火者金之所畏而金非火無
 以就器用器成而後知火之利也○程傳文明以説
 以卦才言革之道文明則理无不盡事无不察説則
 人心和順可致大亨而得貞正天下事革之不得其
[013-26a]
 道則反致弊害故革有悔道唯革之至當則新舊之
 悔皆亡王者之興受命于天故易世謂之革命○朱
 子易言順天應人後來多言應天順人非也○張紫
 巖曰革金火之變也聖人用土之信以濟革火金之
 時得未土以承火母生金子于是有庚伏之候而嵗
 功以成聖人應天下之革非信无以服億兆也故曰
 革而信之○鄭合沙曰革有爐鞴象初為爐底二為
 爐眼三四五是爐腰上是爐口盖以離火鼓鑄兑金
[013-26b]
 従革也革而受之以鼎鼓鑄成鼎也○李隆山曰兑
 之陰潤在上是為澤澤之氣凝結而成秋之肅是為
 金金得火成器水得火成煖革之者乃利其用也○
 朱漢上曰已日當讀作戊巳之已十干至庚而更更
 革也離納已故有此象乾始于坎終于離坤始于離
 終于坎乾終而坤革之地革天也陽極生陰乃為寒
 坤終而乾革之天革地也陰極生陽乃為暑天地相
 革寒暑相成○項平甫曰彖傳水火相息以水火明
[013-27a]
 澤火之異非以水解澤也水男火女故可以相息水
 以木生火火以金生木有生息之道焉至澤與火則
 澤女也火亦女也二女同居无生息之理離火至兑
 秋為澤所變故謂之革火旺于離遇兑而伏澤已在
 上火已在下寒當革暑陰當革陽○王童溪曰革暗
 亂而文明革怨懟而和悦二體之用革之六爻皆正
 故曰大亨以正○李蒙齋曰已日者時已窮俗已厭
 不可不革之時○龔泉峯曰坎離一陰一陽故其交
[013-27b]
 則相為用為既濟不交則不相為用為未濟離兑二
 卦皆陰故其相違則為睽相遇則為革○吴草廬曰
 天有十日甲至戊為前五日已至癸為後五日革于
 已過中半之後則无輕遽之失而能孚于人下卦離
 之中爻為革之主爻離象日納已故曰已日○胡雲
 峯曰彖未有言悔亡者唯革言之革易有悔也必革
 而當當字即是貞字一有不貞則有不信有不通皆
 不當者也○張仲溪曰時未當革聖人不能先時時
[013-28a]
 而當革聖人不敢後時故曰革之時大矣哉○蔡子
 木曰元亨利貞乾道也隨者隨物革者改物物不可
 以徇心隨故元亨利貞而得无咎物不可以妄心改
 故元亨利貞而得悔亡○錢啟新曰蠱中爻震為甲
 日巽中爻兑為庚日坎離天地之中戊已日干之中
 中土之位土中之數戊陽土陽主生坎中一陽為戊
 日已陰土陰主成離中一陰為已日故已日乃孚○
 何𤣥子曰兑金離火火鼓鑄而金従革以火革金也
[013-28b]
 舊説水滅火火涸水恐非革之作用且以兑作水是
 冐坎之名也已日即六二之所謂已日乃孚即三四
 五所謂有孚也 春夏為陽盡于離秋冬為陰起于
 兑此天地革而四時成之象○髙忠憲曰六二恰好
 是已日已日當革之日也正當革之時故革而信之
 大亨以正而悔亡也天地之四時差一日不得湯武
 之革命早一日不得○華霞峯曰已日乃孚自王輔
 嗣以來皆謂即日不孚已日乃孚已字讀如以字傳
[013-29a]
 義因之此即所謂愚民可以樂成難與慮始又曰非
 常之原黎民懼焉戰國君臣輕改先王之舊章往往
 借此為自便之圖聖人不以訓也聖人之革如四時
 之代謝天下以為固然湯革夏南征北怨東征西怨
 武革商其君子迎君子其小人迎小人此之謂孚此
 之謂已日乃孚○易外已坤也離之中是也二為離
 中二以離火革兑金實以已土革離火也土在離為
 中央之土王者得中央土徳以革乎金火用徳而不
[013-29b]
 用威用生而不用殺改夏為秋慮其過于肅殺故以
 土徳解之火伏于已而金乃革革去故也火為故金
 以去之金革乎火也火革金成則鼎之位正而命凝
  按夫子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大象傳治厯明時
  是此卦之象非水火相息之謂也如以澤即是水
  則水火亦可名革何名既濟盖此卦以天道則夏
  秋之代禪以人事則湯武之革命冬春夏令相代
  以生唯夏秋相代以剋堯舜之禪春夏也湯武征
[013-30a]
  誅夏秋也金火之際天地之大闗鍵也故知化育
  之聖人必以土濟之干支卦位皆是道也革兑上
  離下象則火之爍金序則金之代火火爍金而金
  无以代火文王于彖辭用已日二字義極精妙非
  周公窺得微㫖于二爻用之以顯其㫖後人更无
  従推測也故已日二字實兼數義今融諸説而通
  之用已土以濟金火化剋為生革之用也此已也
  四時之序成功者退已則過中火敗于酉金當進
[013-30b]
  而火當退革之時也此已也土主信彰信兆民萬
  邦作孚革之體也此已也天道如此人事如此或
  疑易無兑為金之明文以之説易似屬附會考説
  卦云兑正秋也金者秋令兑之為金不必更求明
  文况洪範金曰從革與此卦革義恰符故澤水之
  革自不當以水為澤而當以秋金為兑澤庶於名
  卦之義為切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傳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013-31a]
 干令升曰雜為牝牛離爻本坤黄牛象○王介甫曰
 初九剛大而文明其材可以有為在下无應用中順
 固其志而已○吕藍田曰居下无位比于六二上无
 正應雖有剛徳不敢自任惟固結六二以自固二居
 中柔順故曰黄牛以其堅固故曰革○程傳以時則
 初以位則下以才則離性上而剛體健皆速于動者
 有為則凶咎至矣黃中色牛順物以中順之道自固
 則何吉凶之有○本義革亦取卦名而義不同○張
[013-31b]
 紫巖曰以中順自固此周文王心○趙復齋曰革之
 功在二陰黃牛者六二己未可革静以待人○項平
 甫曰中順言于初九初九用六二之徳也故曰鞏外
 束内也○沈守約曰變為艮外剛而止鞏用黄牛象
 ○王秋山曰謂六二以順處中為成卦之主任革之
 事初陽位下革非其任惟宜鞏固自守奉承六二之
 革而用之不可自有所為○俞石澗曰皮去毛而熟
 之為柔皮革之革亦取變義
[013-32a]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傳已日革之行有嘉

 程傳六二柔順中正又文明之主上有剛陽之君同
 徳相應中正則无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
 勢體順則无違悖時可位得才足處革之至善也不
 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咎○張紫巖曰桀紂之惡著
 伊尹太公不得已而與商周商周之革二臣之力也
 二離中有文明徳能上應九五敷大信于天下離于
[013-32b]
 是為亨曰行有嘉○沈守約曰爻變為乾明而健卦
 變為夬剛決柔也○熊梅邊曰六二内卦之主故卦
 辭之已日見于此○何𤣥子曰行有嘉即征吉之謂
 言嘉者二與五應也
  按此爻為離中之陰已也陰土也故曰已日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傳革言三就又何
之矣
 子夏傳自初至三令已行矣民已信矣又何之乎○
[013-33a]
 孔仲達曰九三陽爻剛壯又居火極火性炎上處革
 之時征之非道正之危也上之三爻皆従革者也既
 革言三就有孚従革已矣而猶征之則凶所以征凶
 而貞厲○吕藍田曰自初至三徧行三爻革之有漸
 革道以成故曰革言三就○郭白雲曰九五六二為
 革之主三不中用剛非革之主革有天道非九二炎
 上之性可自任之時也○沈守約曰以至明革至昏
 正也而三以剛躁革之正之危也下三爻革物者上
[013-33b]
 三爻従革者離而為震炎極而動往則有凶也離為
 言爻處其三革言三就象卦變為隨革而信之衆説
 而隨孚象○王童溪曰居下體之終革道之小成又
 過用其剛革之所戒以革道言自初至三已三就矣
 有孚謂亦已著信于人矣豈可復有所往歟故象又
 申之曰又何之矣○馮縉雲曰下卦之終火進遇澤
 故征凶○張紫巖曰湯武之師弔民而止革道既成
 過中則殘武不可凟也自三以往有互乾體曰有孚
[013-34a]
 如犬在上孰不信也○蔡進齋曰初未可革二則革
 之三則有孚故曰革言三就○王秋山曰革之道革
 而當則止二以中正順人心而革革已當矣至三不
 可以復革○吳草廬曰之往也即征義
  按此爻象義乃倒裝之法得夫子傳乃明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傳改命之吉信志也
 虞仲翔曰將革而謀謂之言革而行之謂之命○陸
 君陽曰革而當故悔亡○劉長民曰成革之體在斯
[013-34b]
 一爻故下三爻皆以革字著于爻辭至于四則惟曰
 改命吉也○程傳離下體而進上體革之時也居水
 火之際革之勢也得近君之位革之任也下无係應
 革之志也以九居四剛柔相濟革之用也事之可悔
 而後革之革而當悔亡也○朱子乾卦到九四言乾
 道乃革是到這處方變○耿希道曰當水火交㑹之
 際五行代王至此可以改制離火兑金正夏秋之交
 ○張紫巖曰居互乾中其革當天下信之以我明徳
[013-35a]
 易彼昏政曰改命吉互體巽居澤火之際曰改命○
 項平甫曰九四時已革而成悦矣革之而民悦則革
 之湯武是也○易山齋曰改命即革命之義改命于
 有孚之後上下皆信其志○沈守約曰爻變為坎坎
 為衆為信為聴衆信而聴従有孚象互巽巽為申命
 為行權改命象卦變既濟水火相革革而濟也○丘
 行可曰改則進子革矣五上言變變者革之成○趙
 汴水曰命上承九五之命也人不従其令而従其好
[013-35b]
 不信其命而信其志湯武之革不志于弔民則疑其
 无君九四之有孚非信其改命之蹟而信其改命之
 志也○王秋山曰二大臣也任革之事四近臣也任
 革之謀以陽剛之才居近君之位盡離明之見而居
 兑説之體彖所謂文明以説者也故能悔亡而上下
 信之○胡雲峯曰下三爻方欲革故為新故有不輕
 改之意上三爻則故者已革而為新矣故不言革而
 直言改命至鼎則曰凝命改而後可凝也夏改為秋
[013-36a]
 之時乎自三至五皆言有孚三議革而後孚四有孚
 而後改深淺之序五未占而有孚積孚之素也○熊
 梅邊曰九四改命順天應人之事九五虎變上六豹
 變聖人神化之妙歟革道至此極矣○何𤣥子曰九
 四革之盛也故以彖悔亡歸之信志即彖傳革而信
 之之信孟子言湯非富天下天下信之即信志之義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傳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孔仲達曰居尊處中為革之主損益前王創制立法
[013-36b]
 有文章之美炳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是湯武
 革命順天應人不勞占決信徳自著○劉長民曰五
 為革命之主是威武宣而文徳著也三以革言三就
 命令己申四以改命信志物盡従化至五則大亨以
 正不假占而有孚也○張子虎變文章大故明豹變
 文章小故蔚○本義虎大人象變謂希革而毛毨也
 在大人則自新新民之極順天應人之時也九五以
 陽剛中正為革之主故有此象 語錄大人虎變正
[013-37a]
 如孟子所謂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豈曰小補之哉○張紫巖曰兑西方為虎兑互離龜
 為占○沈守約曰兑見也其體文柔變而為震其動
 剛武悦澤見于外而剛武動其威虎變象卦變為豐
 豐日中也大明中天豐盈盛大萬目咸睹不待占而
 信也○馮厚齋曰此湯武革命即位之象虎言其威
 武變言其為大君也○雷西仲曰占以決疑不疑何
 占大人之革天下莫不信之何待占而後孚哉虎義
[013-37b]
 獸也文章煥炳而有不怒之威○龔泉峯曰革以孚
 信為主故彖與三四皆以孚為言至五之未占有孚
 則不言而信无為而成无以復加矣○胡雲峯曰仲
 夏毛希而革易仲秋毛落更生潤澤鮮好卦體離夏
 革為兑秋故有此象○易外陰金之精為虎陽木之
 精為龍既革命而為九五大人雖純乾而不言龍飛
 以此時龍已入潜虎方得位又以征誅而有天下所
 主在威變者兑之澤也虎豹皆文章之獸而有霧露
[013-38a]
 之澤其文可悦故有孚卦互巽風従虎巽之風従順
 天應人之象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傳君子豹
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従君也
 李氏鼎祚曰兑為口乾為首今口在首上面之象○
 劉長民曰初至三革道已成四至上則變道已成三
 則貞厲上則居貞吉征則皆凶也○本義革道已成
 君子如豹之變小人亦革面以聴従矣不可以往而
[013-38b]
 居正則吉變革之事非得已不可以過○朱漢上曰
 陸績云兑之陽爻稱虎陰爻稱豹虎大豹小考之天
 文尾為虎火也箕為豹水也同位于寅虎豹同象而
 異爻也離二文之中故二交五其文炳明離三文已
 過故三交上其文蔚茂繁縟君子豹變也乾為首兌
 為說乾首而説見于外小人革面也革面内嚮順従
 其上非謂面従也旋其面目也命定當復其常故征
 凶柔戒于不守故曰居貞吉○郭白雲曰君子小人
[013-39a]
 皆従九五大人而革者也○馮縉雲曰當革卦而取
 皮革之義易之所以為通也牛革取其固虎豹之革
 取其文○王童溪曰革道大成君子離隠之顯見于
 有道之世功業著見小人去虐歸仁中悦而誠服天
 下之弊始患于不能革故六二曰征吉弊已革又患
 乎不能守故九三上六俱征凶然于三曰貞厲防其
 剛過上曰居貞吉以陰静終也○項平甫曰上六革
 之效君子小人以臣民言之也面向也古者面皆謂
[013-39b]
 向○胡雲峯曰君子小人位則有上下徳則有正邪
 今既无不革矣豈可復有所往哉
巽下/離上  中爻乾兌
鼎元吉亨程子朱子/云吉羡文 彖傳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
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
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鄭康成曰鼎有木火之用雜撰乾兌乾金兑澤澤鍾
 金而含水爨以木火鼎烹熟以養人象○程傳凡離
[013-40a]
 在上者皆云柔進而上行柔在下之物乃居尊位進
 而上行也得中應剛能用陽剛之道也○本義鼎烹
 飪之器為卦一陰為足二三四陽為腹五陰為耳上
 陽為鉉有鼎象又以巽木入離火而致烹飪鼎之用
 也故其卦為鼎下巽巽也上離為目而五為耳有内
 巽順而外聰明之象享帝貴誠用犢而已養賢則饔
 飱牢醴當極其盛故曰大烹○郭白雲曰易以器物
 名卦者井鼎二卦而已道器一也由道可見器由器
[013-40b]
 可推道也○朱漢上曰聖人卑巽下人兼天下之耳
 以為聴故其耳聰兼天下之目以為視故其目明柔
 履尊位則无亢滿之累得中則无過與不及之咎應
 剛則君臣道合萬物各得其養是以元亨○王童溪
 曰鼎取新也易也者日用而日新之道也故有取于
 鼎○項平甫曰巽入乎下鼎之足腹聰明于上鼎之
 耳鉉此象其形柔進上行即水氣之上蒸柔得中應
 剛即火氣之下得此象其用 大烹非尊大之也大
[013-41a]
 猶廣也多也天下聖賢非一人不廣且多不足以養
 之○蔡節齋曰烹飪鼎之用不過祭祀賓客二事祭
 无出于上帝賓客无過于聖賢○易山齋曰易之諸
 卦皆言象取諸物以名卦者鼎與井而已井以木巽
 水鼎以木巽火二卦以養人為義故皆以實象明之
 ○趙汴水曰巽以為主然後能成離明之徳○單氏
 渢曰巽以養下達聰明目者也得中而應剛能養聖
 賢者也○胡雲峯曰人需飲食飲食需井鼎革茹毛
[013-41b]
 為火食庖羲有取于鼎也尚矣大有與鼎直言元亨
 文王之意謂大有六五虚中在上而能有衆陽之大
 所以大亨鼎變生而熟化剛而柔水火不同處而能
 使相為用可以養人亨亦大矣○龔泉峯曰易以井
 言徳性以鼎言才器徳性在己故窮不損達不加猶
 井之无喪无得也才器有小大在人之所施猶鼎有
 大小各隨其量而有所受也○張中溪曰上體離也
 離為目而兼耳言之者以六五為鼎耳而取也○觀
[013-42a]
 彖鼎義與井相似然井在邑里間所養者民鼎為朝
 廷貴器所養者賢易義至于尚賢則吉无以加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傳鼎顛趾
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荀慈明曰以隂従陽故未悖也○陸君陽曰趾當承
 鼎顛而覆之悖也于是出其惡故雖覆未悖猶妾不
 當貴以其子故得貴焉○張子柔牽于上必有義乃
 可鼎顛趾必出否妾従貴必以有子乃不悖于義○
[013-42b]
 本義居鼎下趾象上應九四則顛矣然當卦初鼎未
 有實而舊有否惡之積焉顛而出之則為利矣得妾
 而因得其子亦由是也盖因敗為功因賤致貴也従
 貴謂應四亦為取新之義○沈存中曰古鼎有三足
 皆空所以容物者所謂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清在體
 上及升鼎則濁滓皆歸足中鼎初顛趾出否謂濁否
 在下先須㵼而虗之○王童溪曰妾非正者也猶鼎
 之顛也然而有子則不正之咎可无有可貴者在也
[013-43a]
 ○林黃中曰鼎以足竒耳偶而成器以初為趾則初
 畫耦而欠一趾趾欠則下以上為顛上以下為折○
 鄭東谷曰鼎重寳不可顛也然定命之始未免猶有
 所革而取新故詳其義于初必顛趾者乃出否也否
 出則美實可全凡取新之義必舍惡而取善舍賤而
 取貴期合于義○朱漢上曰初不正否象應四得正
 未悖也○趙復齋曰初四相應均于覆鼎初以賤従
 貴故為出否四以貴従賤故為覆餗又初无實四有
[013-43b]
 實故也妾以賤従貴者也然得主非貴有子乃貴以
 有子為得妾也○徐進齋曰妾初也子四也柔巽處
 卑妾象従剛應四以其子也○吳草廬曰初鼎趾象
 上鼎象初上應四則趾向上四下應初則口向下九
 四陽在上而不中正妾子象初上應四如妾因子貴
 而得上達○俞石澗曰烹飪之初不去其宿穢則為
 新物之害初六陰柔不中正如小人内懐不善因經
 顛覆之禍乃去其不善以従善是亦利也在鼎之初
[013-44a]
 有子以主器又何咎焉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仇音/求象傳鼎有
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王輔嗣曰以陽之實居鼎之中有實者也○程傳與
 初宻比隂従陽者也仇對謂初也鼎之有實猶人有
 才業當慎所趨二不暱于初而従五之正應乃是慎
 所之也○徐進齋曰怨耦曰仇不善之匹也陰陽相
 匹而非正是初為我仇也即就也初自顛趾不能就
[013-44b]
 二不我能即也故吉○何𤣥子曰疾陰柔之疾乃初
 爻所謂否也初向病舊穢未除業已倒趾而傾出之
 徐乃實物于其中和五味羞百珍何初之疾能即我
 哉盖承初爻出否之後舉成事而言也吉孰加焉初
 既出否而後可置實于鼎中此慎所往之道慎于初
 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傳
鼎耳革失其義也
[013-45a]
 蘇子瞻曰上九離極火之所炎耳受炎足以廢塞其
 行○程傳鼎耳六五也三以陽居巽上剛而能巽其
 才足以濟務然與五非應不得於君者也道何由行
 ○本義以陽居鼎腹中本有美實然以過剛失中越
 五應上又居下之極為變革之時故為鼎耳方革而
 不可舉移雖承上卦文明之腴有雉膏之美而不得
 為人之食○張紫巖曰乾金離火乘之為革反兑為
 不食忠嘉之徳未獲信用于上曰雉膏不食○朱漢
[013-45b]
 上曰離為雉兑澤為膏雉膏食之美者兑口在上不
 食也○郭白雲曰凡物之行以足獨鼎以耳耳革則
 行塞○胡雙湖曰三動為坎雨隂陽和洽而失其悔
 終吉之占也兑為澤亦有雨象○胡雲峯曰井鼎九
 三皆居下未為時用井三清潔之泉而不見食鼎三
 鼎有雉膏而不能以為人食然君子能為可食不能
 使人必食○何𤣥子曰此人臣過于激烈以自塞者
 也三以剛居剛承乘皆陽故有此𧰼三變為坎則有
[013-46a]
 水火均調之意然後炎勢息鼎沸平故終吉○來矣
 鮮曰三居木之極上應火之極木火既極則鼎中騰
 沸並耳亦熾熱革變而不可舉移故其行塞耳革不
 食唯救之以水方雨則能虧損其騰沸熾熱之勢而
 悔者不至于悔義宜也烹飪之水火不可過不可不
 及方得烹飪之宜今太過失其宜矣 合訂三當風
 火之交風嘘火烈鼎中沸騰耳亦熾熱鼎之用變腥
 為熟火過則不止物變而鼎腹鼎趾以至鼎耳其色
[013-46b]
 皆變矣
  按鼎耳自指五言革則言其以風應火所致也方
  雨言本爻之動也動則成坎故終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傳覆公餗信如何

 王輔嗣曰渥沾濡之貌既覆公餗體為沾濡知小謀
 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災及其身○胡安定曰鼎之
 實必有齊量君子雖有才徳亦有分量若職事過其
[013-47a]
 才分則有隳官之謗○蘇子瞻曰鼎之量極于四其
 上則耳矣受實必有餘量以為溢地溢則覆矣○程
 傳大臣之位當求天下賢智與之協力四下應初隂
 柔小人不勝任而敗事鼎折足也餗鼎實也形渥謂
 赧汗也○張紫巖曰離雉為餗互兑兑毁為覆餗○
 沈守約曰離而為艮火焚山敗其質也卦變為蠱風
 落山隕其實也折足覆餗象○朱漢上曰兑為澤乾
 為面巽為股澤流被面沾濡其體其形渥也○林黃
[013-47b]
 中曰四應初初欠一足折其足矣初未有實故出否
 四實已盈故覆餗○易山齋曰四亦鼎腹有實在二
 陽之上已過于溢而又以陽剛之才下應于初初趾
 已顛故有折足𧰼覆公餗四近君為公之𧰼○張中
 溪曰顛則舍舊而圖新折則鼎毁而用廢○錢融堂
 曰四近君不中不正下亦以不中不正應之民心乖
 離傾敗天祿顛危宗社此欺君罔上之驗○王秋山
 曰𧰼傳言委任不當果何如也欲人詳玩以為戒
[013-48a]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象傳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陸公紀曰得中承陽故曰中以為實○王童溪曰在
 鼎之上受鉉以舉鼎者耳也六五也在鼎之外貫耳
 以舉鼎者鉉也上九也謂以虚而受實體柔而納剛
 以六五之虚中而資上九剛實之助此黃耳之得金
 鉉也以是為正非所利歟人君欲受人之實為己之
 實非有中虗之徳不可故傳曰中以為實○沈守約
 曰離之中爻對峙于上黃耳象○馮厚齋曰黃坤土
[013-48b]
 中色離之五再索于坤而在上卦之中曰黃耳○王
 秋山曰主鼎者在耳耳不虗中鼎雖有鉉而无所措
 耳而无鉉則鼎雖有實而无所施故六五虗中以納
 上九之助而後一鼎之實得以利及天下○吴草廬
 曰黃耳中虗故能受鉉以為實○胡雲峯曰鉉在上
 可以舉鼎二剛在下可謂金不可謂鉉利貞五質陰
 柔故為之戒○龔泉峯曰金鉉指上九言非九二也
 鉉之用雖出鼎上而實貫乎耳中六五鼎耳也故兼
[013-49a]
 鉉言之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象傳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石守道曰玉言火炎而不變其性也○程傳井與鼎
 以上出為用處終鼎功之成在上鉉𧰼剛而温者玉
 九陽居隂不極剛而能温者也○易山齋曰鼎與井
 其用在五而其功皆在上所以全養人之利○項平
 甫曰金鉉實用之物玉鉉為文而已上九鼎實已成
 无所復治故曰玉鉉在上明設而不用也飾以寳玉
[013-49b]
 陳之廟廷而已上九居離之極當文盛之時如治定
 功成但當制禮樂以文太平所以大吉无不利烹飪
 之事以剛柔得節為功水火之齊即節也○李西溪
 曰玉和物也鼎道貴和得玉鉉則陰陽和而鼎之功
 成○丘行可曰五與上之鉉而有金玉之異五以柔
 中受上之剛故取金上爻剛位柔剛柔有節故取玉
 
 周易孔義集説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