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三十    宋 方聞一 編
離下/離上
 伊川先生曰離序卦坎者䧟也䧟必有所麗故受之
 以離離者麗也䧟於險難之中則必有所附麗理自
 然也離所以次坎也離麗也明也取其隂麗於上下
 之陽則為附麗之義取其中虚則為明義離為火火
 體虚麗於物而明者也又為日亦以虚明之象易/傳
[030-1b]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伊川先生曰離麗也萬物莫不皆有所麗有形則有
 麗矣在人則為一无/為字所親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
 事皆其所麗也人之所麗利於貞正得其正則可以
 亨通故曰離利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順而又牝焉
 順之至也既附麗於正必能順於正道如牝牛則吉
 也畜牝牛謂養其順徳一无/徳字人之順徳由養以成既
 麗於正當養習以成其順徳也易/傳
[030-2a]
 横渠先生曰以柔麗乎中正故利貞易/説
 白雲郭氏曰坎為險為水離為明為火險與明足以
 見坎離之情水與火不足以盡坎離之象而論坎者
 必先水言離者復先明何哉蓋坎險難明而水易見
 由水以知險由險以知坎斯得坎之義矣離明易見
 不必因火而後知故直言其明也離之道柔中柔中
 失之无守故必利貞而後亨牝牛性順而從人柔中
 之道也然其强力足與有守復有貞固之象是以吉
[030-2b]
 也離之與坤道雖不同而性畧相類故坤之牝馬自
 順而健離之牝牛自柔而强馬乾象也故坤之黄裳
 元吉見於六五牛坤象也故離之黄離元吉見於六
 二君臣之辨觀二五之象斯得之矣易/説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榖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伊川先生曰離麗也謂附麗也如日月則麗於天百
 榖草木則麗於土萬物莫不各有所麗天地之中无
[030-3a]
 无麗之物在人當審其所麗麗得其正則能亨也○
 柔麗乎中正以卦才言也上下皆離重明也五二皆
 處中正麗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徳而處中正可
 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二五以柔順麗於中正
 所以能亨人能養其至順以麗中正則吉故曰畜牝
 牛吉也或曰二則中正矣五以隂居陽得為正乎曰
 離主於所麗五中正之位六麗於正位乃為正也學
 者知時義而不失重輕則可以言易矣並易/傳
[030-3b]
 横渠先生曰日月草木麗天地麗附著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離為火火无常形麗物而有形故離麗
 也夫盈天地之間皆物也未有无所麗而能有成者
 故曰日月麗乎天而明生焉百榖草木麗乎土而利
 成焉皆麗得其正而亨者也重明合二體言也上下
 一徳麗乎正也明則誠矣故能化成天下惟天下至
 誠為能化也柔麗乎中正以六二言也柔不中則茹
 不正則邪不足以有行矣故麗乎中正乃亨夫隂以
[030-4a]
 順成為徳柔麗中正順之至也故畜牝牛吉牛順物
 也牝牛順之至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坎䧟也離麗也剛則有體䧟乎隂中所
 以為坎柔則无質麗于陽中所以為離重卦也故日
 月麗乎天在上者也言日月則星辰從可知也百榖
 草木麗乎土在下者也言百榖草木則山林川澤從
 可知也重明以麗乎正人道之離也人者天地之合
 也天一生水於北方水為精地二生火於南方火為
[030-4b]
 神其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各有所麗焉故
 合則渾離則散方其合也氣聚而成形於有方其離
 也氣散而神合於无是以離附物則生去物則滅聖
 人以是而知鬼神之情状原始返終知死生之説是
 故或以言文明或以言物化皆其象也至於言化成
 天下者又推其人道之相資而成功於乆也畜牝牛
 吉何也曰乾為馬坤為牝馬坤為牛離為牝牛亦事
 象之宜也柔之麗乎中者六五也柔之麗乎正者六
[030-5a]
 二也兼乎中正之道惟六二則然故利貞亨成卦之
 本在二也二有牛之象而爻之辭曰黄離元吉又從
 可知也牛者强力而順象六二之方來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離附麗也萬物莫不有所麗在天之日
 月在地之百榖草木皆是也舉日月百榖則萬物在
 天地之中有形有象者其麗皆一也推而上之雖天
 地聖人不能不麗乎道而道亦不能不麗乎天地聖
 人矣離之為義亦大矣而彖不言者蓋坎險難明而
[030-5b]
 離明易見不待言而知也是以坎以險而䧟離以麗
 而明重明麗乎正者在卦為二五在人為君臣以明
 相繼是以化成天下也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
 事康哉康哉則化成天下矣柔謂二五也麗乎中正
 者貞也貞故亨此畜牝牛吉之義也易/説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伊川先生曰若云兩明則是二明不見繼明之義故
 云明兩明而重兩謂相繼也作離明兩而為離繼明
[030-6a]
 之義也震巽之類亦取洊隨之義然離之義尤重也
 大人以徳言則聖人以位言則王者大人觀離明相
 繼之象以世繼其明徳照臨于四方大凡以明相繼
 皆繼明也舉其大者故以世襲繼照言之易/傳
 横渠先生曰明目達聰繼明之道也人患墮於愽覽
 惟大人能勉而繼之易/説
 龜山楊氏曰一則无所麗兩而後有麗焉故曰明兩
 作離離麗也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如大明文王有
[030-6b]
 聲之詩是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象説者謂上下為重明則五君也二臣
 也不得言重明麗乎正也謂先後為重明則前明已
 熄後明方來不得言繼明照四方也在書有之堯曰
 放勲舜曰重華不害其為重明也惟文王武王宣重
 光奠麗不害其為繼明也是以天下明徳皆自虞帝
 始陳教則肄周之所以化成天下也堯舜君臣也而
 並文武父子也而繼所遇之時異也易/説
[030-7a]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堯曰放勲舜曰重華君臣也而
 並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父子也而繼此所謂繼明
 雍曰聖人立象以盡意意盡而止耳不必同也坎之
 險難明故象言水洊至因水而知險也離之明易見
 故直言明兩作離蓋不必因火而後知其明也大人
 者與日月合其明故論繼明必以大人為言大人非
 必君父也總君臣父子有是明者皆兼言之如乾之
 二五皆為大人是也易/説
[030-7b]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錯之敬以避咎也
 伊川先生曰陽固好動又居下而離體陽居下則欲
 進離性炎上志在上麗幾於躁動其履錯然謂交錯
 也雖未進而跡已動矣動則一无/則字失居下之分而有
 咎也然其剛明之才若知其義而敬慎之則不至於
 咎矣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進退乃所麗之道
 也其志既動不能敬慎則妄動是不明所麗乃有咎
 也○履錯然欲動而知敬慎不敢進所以求避免過
[030-8a]
 咎也居明而剛故知而能辟不剛明則妄動矣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履錯然與之者多也无應於上无所朋
 附以剛處下物所願交非矜慎之甚何以免咎易/説
 龜山楊氏曰履踐也藉也履物為踐履於物為藉初
 在下以陽藉隂也二以隂麗陽故履錯然也錯然謂
 交錯也二以柔麗剛為文明之主錯然而不敬則上
 下紊矣能无咎乎故敬之然後无咎易/説
 兼山郭氏曰初九文明之初錯然者也不敬何以行
[030-8b]
 之子入廟每事問亦其意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文明之初錯然者也不敬何以
 行之子入太廟每事問亦履錯之敬歟雍曰履下道
 也故為離之初錯然之文過則有弊敬所以救其弊
 也使文之弊无自而生焉非辟咎之道歟易/説
六二黄離元吉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居中得正麗於中正也黄中之色文
 之美也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離以文明中正
[030-9a]
 之徳上同於文明中順之君其明如是所麗如是大
 善之吉也○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
 離以中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在其中矣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黄中色也美在其中而暢於外者也二
 以柔順中正麗乎陽而為文明之主故曰黄離元吉
 黄與黄中通理同義易/説
 兼山郭氏曰六二離之所以亨柔麗乎中正故亨也
 黄離之所以元吉文明而用中故元吉也故盡一卦
[030-9b]
 之美其唯六二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離之六爻二五為美五得中而非正柔
 麗乎中正者惟六二盡之經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
 居體美在其中則黄為中之色而徳之至美者也美
 徳在中故能暢於四支發於事業極美之至是以元
 吉也六二之美雖未及乎天下而黄中之理有必至
 焉故言元吉其義之美與坤六五相類而其道則中
 庸之教也易/説
[030-10a]
九三日昃之離不鼔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
之離何可乆也
 伊川先生曰八純卦皆有二體之義乾内外皆健坤
 上下皆順震威震相繼巽上下順隨坎重險相習離
 二明繼照艮内外皆止兊彼己相説而離之義在人
 事最大九三居下體之終是前明将盡後明當繼之
 時人之始終時之革易也故為日昃之離日下昃之
 明也昃則将沒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終常
[030-10b]
 道也達者順理為樂缶常用之器也鼔缶而歌樂其
 常也不能如是則以大耋為嗟憂乃為凶也大耋傾
 沒也人之終盡達者則知其常理樂天而已遇常皆
 樂如鼓缶而歌不達者則恐怛有将盡之悲乃大耋
 之嗟為其凶也此處死生之道也耋與昳同○日既
 傾昃明能乆乎明者知其然也故求人以繼其事退
 處以休其身安常處順何足以為凶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人向衰暮則尤樂聽聲音蓋留連光景
[030-11a]
 視桑榆之暮景不足則貪於為樂惟鄭衛之音能令
 人生此意易謂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悲衰暮
 故為樂不為則復嗟年景之不足也○明正将老離
 過於中故哀樂之不常其徳凡人不能乆也故君子
 為徳夭壽不貳並易/説
 龜山楊氏曰居下體之終前明将盡矣離為日故有
 日昃之象焉在人則死生終始之變也故不鼔缶而
 歌則大耋之嗟凶夫缶常用之器也明者安常而處
[030-11b]
 順故无常變昧此則大耋之嗟凶矣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三位已過中故云日昃若不能與時
 進退不憂而樂其能忘大耋之嗟乎故葉公問孔子
 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
 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云爾若孔子者又安有
 大耋之嗟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
[030-12a]
 老之将至云爾若孔子者又安有大耋之嗟乎雍曰
 離日也三已過中是為日昃之時以人言之則衰矣
 於斯時也不能忘憂而從樂則大耋之嗟至而凶矣
 衆人以歌為樂故此爻從衆言之血氣既衰之時使
 絶滅衆念惟鼔缶而歌以待終焉則良心可復誠日
 著而偽日去矣是所以逸其老也聖人感人之意深
 矣然聖賢之樂亦豈鼓缶而歌哉孔子不復夢見周
 公而述作六經是聖人之樂也顔子不以簞瓢陋巷
[030-12b]
 為憂而不改其樂是賢人之樂也聖賢之樂其心與
 衆人同其所以為樂則異故接輿歌而過門林類歌
 而拾穗莊周之鼓盆二子之臨尸雖狂蕩不法以極
 其矯枉之心終不異於衆人日昃之歌矣蓋未能安
 之者也是以孔氏之門皆无有焉易/説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无
所容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離下體而升上體繼明之初故言
[030-13a]
 繼承之義在上而近君繼承之地也以陽居離體而
 處四剛躁而不中正且重剛以不正而剛盛之勢突
 如而來非善繼者也夫善繼者必有巽讓之誠順承
 之道若舜啓然今四突如其來失善繼之道也又承
 六五隂柔之君其剛盛陵爍之勢氣熖如焚然故云
 焚如四之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禍害故曰死如失繼
 紹之義承上之道皆逆徳也衆所棄絶故云棄如至
 於死棄禍之極矣故不假言凶也○上陵其君不順
[030-13b]
 所承人惡衆棄天下所不容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處多懼之地而以乗剛故其來也遽其
 處也危无所容安如見棄逐皆斫麗之失中也三剛
 而不可乗五正而不見容易/説
 龜山楊氏曰九四以炎上之性當繼明之時而麗非
 其正則循㳂不休流金焦山勢之必至也故突如其
 來如焚如无善繼之道也古之善繼者如舜避堯之
 子禹避舜之子是也无善繼之道則天下所同疾宜
[030-14a]
 无所容矣故死如棄如然不言凶者凶不足道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九四離互體有大過之象易/説
 白雲郭氏曰火性炎上而九四近君當慄慄危懼如
 臨深淵可也反肆其剛暴突如其來若火之焚不能
 自制速死之道无踰於斯矣自蹈禍機雖三尺之童
 亦知其非而棄之矣故雖至於死地而人无傷怛之
 心焉方其突然而來烈如猛火人人將望而畏之其
 有見容者乎故象曰无所容也古之君子於進也必
[030-14b]
 有漸是以有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之義況居近君多
 懼之地者乎易/説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徳可謂
 善矣然以柔居上在下无助獨附麗於剛强之間危
 懼之勢也唯其明也故能畏懼之深至於出涕憂慮
 一作/虞之深至於戚嗟所以能保其吉也出涕戚嗟極
 言其憂懼之深耳時當然也居尊位而文明知憂畏
[030-15a]
 如此故得吉若自恃其文明之徳與所麗中正泰然
 不懼一作/慮則安能保其吉也○六五之吉者所麗得
 王公之位也據在上之勢而明察事理畏懼憂虞以
 持之所以能吉也不然豈能安乎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言王公之貴人之所附下以剛進已雖
 憂危終以得衆而吉者柔履中正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四近君王公之位也位逼炎上而五乗
 之危難之勢也故出涕沱若戚嗟若憂懼之至也然
[030-15b]
 以柔順之資離之弗違故吉唐之太宗殺建成元吉
 而以尉遲敬徳持兵入侍可謂突如其來如也髙祖
 咈而拒之則禍不可測矣能无憂懼乎惟順而不違
 故卒成授受之美焉然太宗无死如棄如之禍者以
 其退就臣子之位而不遽進故不及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五雖得中而非正焉又麗乎二剛之間
 未足以致六二之臣以大明徳於天下故自傷而出
 涕以至憂戚嗟若也夫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
[030-16a]
 得禹臯陶為己憂方其不得而為己憂也豈六五出
 涕戚嗟之時歟天下之急務莫急於斯也人君之明
 徳莫明於斯也其為吉也亦孰大於是焉是惟離明
 之君乃有戚嗟之吉庸君闇主何足以知之聖人慮
 學者不知戚嗟之明故又曰離王公也言六五之戚
 嗟蓋王公思欲相離之意也孟子又言堯舜急親賢
 所謂親賢其離王公之義歟易/説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象曰王用出
[030-16b]
征以正邦也
 伊川先生曰九以陽居上在離之終剛明之極者也
 明則能照剛則能斷能照足以察邪惡能斷足以行
 威刑故王者宜用如是剛明以辨天下之邪惡而行
 其征伐則有嘉美之功也征伐用刑之大者○夫明
 極則无㣲不照斷極則无所寛宥不約之以中則傷
 於嚴察矣去天下之惡若盡究其漸染詿誤則何可
 勝誅所傷殘亦甚矣故但當折取其魁首所執獲者
[030-17a]
 非其醜類則无殘暴之咎也書曰殱厥渠魁脅從罔
 治○王者用此上九之徳明照而剛斷以察除天下
 之惡所以正治其邦國剛明居上之道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有嘉折首服而善之也獲匪其醜執訊
 弗賔示威以正邦而已離道已成然後不附可征易/説
 龜山楊氏曰上九處離之終剛明之極也然以剛居
 柔无逸徳矣王于出征用此道也故有嘉折首獲匪
 其醜脅從罔治也易/説
[030-17b]
 兼山郭氏曰上九文明之極乃可有征若舜征有苖
 是也又曰離為甲胄為戈兵互體有兊兊為毁折王
 者之師有征无戰故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猶殱厥渠
 魁脅從罔治如𦙍征羲和是也夫當嘉㑹之時而下
 有不麗于正者是宜有征尚且折首獲匪其醜者明
 黷武之戒也若是則何必用師乎蓋不得已而用之
 正邦故也故左氏曰兵猶火也弗戢将自焚也於離
 明用師之時是宜發也洪範八政終之以師亦聖人
[030-18a]
 之深意易/説
 白雲郭氏曰聖人以離明之徳繼照四方天下无不
 仰其化成又豈爭地爭城威强天下也哉蓋有不得
 已之師出焉且征者正也各欲正已也謂之出征正
 已而已必不得已而至於戰不過折獲非其善類者
 耳如殱厥渠魁脅從罔治蓋非玉石俱焚之師也謂
 之有嘉在此而已非嘉其勝敵之功也故知舜征有
 苖啟攻有扈成王伐淮夷皆非得已之師用以正邦
[030-18b]
 而已惟出於不得已故无咎若得已而不已則過矣
 正邦者非利人民土地之師也易/説
 
 
 
 
 
 大易粹言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