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master)


[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六十五   宋 方聞一 編
繫辭上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
柔斷矣
 伊川先生曰天尊地卑尊卑之位定而乾坤之義明
 矣髙卑既别貴賤之位分矣陽動隂静各有其常則
 剛柔判矣經/說○問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何也曰
[065-1b]
 鬼神只是一箇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
 霆潤之以風雨是也語/錄
 横渠先生曰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則方見易故其
 事无非易也所以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門户也不言
 髙卑而曰卑髙者亦有義髙以下為基亦是人先見
 卑處然後見髙也○動静隂陽性也剛柔其體未必
 形○静專動直不為物累則其動静有常不牽制於
 物也然則乾為剛果斷然不疑矣○天地動静之理
[065-2a]
 天圓則湏動地方則湏安静並易/説龜山楊氏曰天尊
 地卑乾坤定矣乾坤夲无體天地之位定則乾坤斯
 定不有天地乾坤何辨語/錄
 兼山郭氏曰孔子曰動静有常剛柔斷矣方其動以
 動為常静以静為常則動静之機或幾乎息也是故
 動存乎静靜存乎動動静不窮是其所謂常也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繫辭首一章之義當先辨天地非乾坤
 乾坤非天地及明道之乾坤易之乾坤三才之天地
[065-2b]
 卦中之天地然後其義可明若直以天地尊卑便為
 乾坤孰不知天地尊卑之理如此則於道於易於卦
 皆无意義若非聖人之言也聖人之言豈苟然哉此
 章蓋明作易聖人首畫乾坤二卦之義此謂易之乾
 坤卦中天地之象也且无形者道有形者物乾坤道
 也天地物也故道有乾坤而无天地物有天地而无
 乾坤及乎觸類而長之然後乾為天坤為地非夲无
 分也此乾坤天地之辨也无象則道也有象則卦也
[065-3a]
 道之乾坤无象也有其道而未見於書也易之乾坤
 有象也畫而為卦見之於書者也三才之天地天地
 也卦中之天地上下二卦又三才之象也孔子繫辭
 繫周易也周易以乾坤六畫為首故首言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蓋言文王重卦得天尊地卑之象而後乾
 坤之卦定也若論乾坤之道則乾坤定而後天尊地
 卑其義不同故包犧之畫在上為天尊道也文王之
 重在下為地卑道也尊包犧而自卑之是為得天尊
[065-3b]
 地卑之道矣天尊地卑然後卦象形六位著剛柔分
 其始則乾坤二卦先定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卑
 髙以陳卑地也髙天也天地髙卑以陳則人位乎兩
 間而人道著矣貴賤人道也天地純一故一髙一卑
 人道不齊則或貴或賤而位有分焉此六位之所由
 以立也有六位而後剛柔生焉故位為一定之體而
 剛柔則變矣○動静有常乾陽也陽為動坤隂也隂
 為静爻之變夲乎動静觀動静常理則六爻剛柔斷/然可知動以變為常静以不變為常易稱剛柔
[065-4a]
 皆謂九/六也上言乾坤定者由上下二卦也貴賤位者六
 位也此言剛柔斷者六爻也並易/說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
化見矣
 伊川先生曰事則有類形則有羣善惡分而吉凶生
 矣象見於天形成於地變化之跡見矣經/說
 横渠先生曰隂之性常順然而地體重濁不能隨則
 不能順則有變矣有則有象如乾健坤順有此氣則
[065-4b]
 有此象可得而言若无則直无而已謂之何而可是
 无可得名故形而上者得詞斯得象但於不形中得
 以措詞者已是得象可狀也今雷風有動之象湏謂
 天為健雖未嘗見然而成象故以天道言及其發則
 是効也著則是成形成形則是道也若以耳目所及
 求理則安得盡如言寂然湛然亦湏有此象有氣方
 有象雖未形不害象在其中○有形有象然後知變
 化之驗並易/說
[065-5a]
 廣平游氏曰在天成象則鳥與火虛與昴四時迭見
 者天道之變也在地成形則作而長歛而藏四時異
 形者地道之變也至於成象者莫測其進退之機成
 形者莫見其生成之迹則天地之化也體化而裁之
 則无駭於變矣此變化之辨也中庸/解
 龜山楊氏曰或問天地則輕清重濁之氣升降否曰
 然天地乾坤亦是異名同體其夲一物變生則名立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亦此物也但因變化出來故千
[065-5b]
 態萬變各自陳露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
 矣變化神之所為也其所以變化孰從而見之因其
 成象於天成形於地然後變化可得而見焉因云舊
 常解此義云无象无形則神之所為隠矣有象有形
 變化於是乎著語/錄
 白雲郭氏曰乾坤畫卦之始夲无吉凶因人而生也
 方所也物以方而聚言其大致也復以羣而分言乎
 其微也類聚羣分皆在物也物動則有吉凶而其幾
[065-6a]
 則見於易故易之吉凶因物之類聚羣分而生初未
 之有也易之所有者卦與爻位而已前三者是也因
 三才而生見者吉凶變化也論乾坤卦位六爻吉凶
 變化如此則諸卦可知○此章論乾坤先言卦位生
 爻以盡設卦之道繼言吉凶生變化見以見乾坤之
 致用變化之道至微難見因在天成象以見乾之
 變化因在地成形以見坤之變化故曰變化見矣並/易
 說/
[065-6b]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鼔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
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伊川先生曰隂陽之交相摩軋八方之氣相推盪雷
 霆以動之風雨以潤之日月運行寒暑相推而成造
 化之功得乾者成男得坤者成女經/說
 横渠先生曰以人言之喘息是剛柔相摩氣一出一
 入上下相摩錯也於鼻息見之人自鼻息相摩以蕩
 於腹中物既消爍氣復升騰易/說
[065-7a]
 白雲郭氏曰變化之見在易則見於剛柔八卦在天
 地之間則見於雷霆風雨日月寒暑在人則見於男
 女皆乾坤變化之道也剛柔者六爻之九六也乾坤
 九六剛柔相摩而變故八卦因之相盪而六十四卦
 生焉此見於易者也雷霆風雨之鼓潤日月寒暑之
 運行皆八卦變化之象見於天地之間者也雷霆風
 雨鼓潤萬物者也日月運行寒暑者也乾道成男在
 易則震坎艮是也在人則男也坤道成女在易則巽
[065-7b]
 離兊是也在人則女也易/說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
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乆有功則
可大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明道先生曰坤作成物是積學處乾知大始是成徳
 處李籲/所錄
 伊川先生曰乾當始物坤為成物乾坤之道易簡而
[065-8a]
 已乾始物之道易坤成物之能簡平易故人易知簡
 直故人易從易知則可親就而奉順易從則可取法
 而成功親合則可以常乆成事則可以廣大聖賢徳
 業乆大得易簡之道也天下之理易簡而已有理而
 後有象成位乎其中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天地雖一物理湏從分别大始者語物
 之始乾全體之而不遺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蓋莫
 如乾成物者物既形矣故言作已入於形氣也初未
[065-8b]
 未甞有地而乾漸形不謂知作謂之何㦲然而乾以
 不求知而知故其知也速坤以不為而為故其成也
 廣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
 親則可乆有功則可大可乆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
 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其中矣此皆言人體天地之徳然也可乆者以乆
 逺推行可大者其得體也大凢語道理之徒道逹不
 已竟亦何所求推行及民故以賢人措諸事業而言
[065-9a]
 易簡理得而成乎天地之中蓋盡人道並立乎天地
 以成三才則是與天地參矣但盡人道理自當耳不
 必受命仲尼之道豈不可以參天地○坤至柔而動
 也剛積大勢成而然爾乾至健无體為感速故易知
 坤至順不煩其施普故簡能○言知者知而已言能
 者渉於形氣能能成物也易則易知易知則有親今
 夫虎豹之為物豢之雖馴人亦不敢遂以親狎為其
 難測惟其平易則易知易信信則人任焉以其可信
[065-9b]
 人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體至廣所以有言易有
 言小有言大无乎不在○志大則才大事業大故曰
 可大又曰冨有志乆則氣乆徳性乆故曰可乆又曰
 日新徳業不可乆不可大不足謂之賢况可謂之聖
 乎○易簡理得則知幾知幾然後經可正天下逹道
 五其生民之大經乎經正則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
 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成位乎其中與天地
 合其徳並易/說○易簡然後能知險阻易簡理得然後
[065-10a]
 一以貫天下之道正/蒙○天資羙不足為功惟矯惡為
 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人必不能便無是心湏使思
 慮但使常游心於義理之間立夲處以易簡為是接
 物處以時中為是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時中則要愽
 學素備語/錄
 龜山楊氏曰解經大抵湏得理㑹而語簡舊常解易
 簡而天下之理得云行其所無事不亦易乎一以貫
 之不亦簡乎如是則天下之理得矣又言行其所無
[065-10b]
 事一以貫之只是一箇自然之理語/錄
 白雲郭氏曰自天尊地卑言乾坤之設卦卑髙以陳
 言乾坤之六位動静有常言乾坤六爻之剛柔繼言
 因方物而吉凶生因象形而變化見則乾坤之義略
 備矣繼又明變化之見有見於易者有見於天地之
 間及人道者雖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乾知太始坤
 作成物之下大明乾坤之徳而終之以聖人法乾坤
 之道則乾坤之義畢矣繫易之義莫大於此莫先於
[065-11a]
 此故以是首章也且自易言之則易始於乾坤而乾
 又為坤之始是為太始也自物言之則萬物始於坤
 坤始於乾是為太始也太始以氣言乾為天天知始
 物而已非生也坤為地地成形則生而作成之也此
 地道之代終也然乾之太始以易而知知始而已亦
 非生也坤之成物以簡而能能則作成之義也非易
 則不知非簡則不能乾坤之道不過於此况人乎是
 以聖人之道无它焉法乾坤易簡而已○乾道易故
[065-11b]
 人亦易知坤道簡故人亦易從人能法乾坤之易簡
 者以易知易從而已以易知之道接物故物輔而相
 親以易從之道有為故人歸而有功有親樂其易也
 易則可乆之道也有功成於簡也簡則可大之道也
 且乾以无不覆為易坤以无不載為簡人思无不覆
 之道則天下萬物不能外其親此其所以可乆也思
 无不載之道則天下萬物不能外其功此其所以可
 大也法乾坤之易簡至於可乆可大則賢人之徳業
[065-12a]
 至矣原始要終雖天下之理不同皆以易簡而得之
 此所謂知其所夲者也天下之理得則與天地合徳
 是以成位乎其中而參天地且乾以易知天亦易也
 坤以簡能地亦簡也聖賢之徳業以易簡而成天下
 之理以易簡而得天地與人其徳一歸之易簡非合
 徳參天地而何此章前言設卦之道而後言賢人可
 乆可大之徳業則知易不徒設也将以其道用於天
 下耳昧者未之知故務為艱險以去其易務為繁苛
[065-12b]
 以去其簡苟目前之利而不顧方来之弊則徳於是
 乎不可乆作聦明窮奢欲矜權術滋法令則業於是
 乎不可大天下之理既不能得於是上下乖離而天
 下始亂矣漢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其中夲於
 至簡至易之道哉聖人憂患後世不知君人之有道
 此文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復繫辭以明之之意也
 然乾坤易簡與人道易簡夲非二道故孔子論易簡
 自乾坤終以人道相馴而致無少間也此章始自天
[065-13a]
 尊地卑終於易簡乾坤之義畢矣並易/說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

 伊川先生曰聖人既設卦而繫之以辭明其吉凶之
 理以剛柔相推而知變化之道吉凶之生由失得也
 悔吝者可憂虞也進退消長所以成變化也剛柔相
[065-13b]
 易而成晝夜觀晝夜則知剛柔之道矣三極上中下
 也極中也皆其時中也三才以物言也三極以位言
 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吉凶者失得之著也變化者進退之著
 也設卦繫辭所以示其著也○吉凶變化悔吝剛柔
 易之四象歟悔吝由羸不足而生亦兩而已○變化
 進退之象云者進退之動也微必驗之於變化之著
 故察進退之理為難察變化之象為易○六爻盡利
[065-14a]
 而動所以順隂陽剛柔仁義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
 之動三極之道也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此章明聖人設卦之道卦所以觀天下
 之象象在彼者也聖人像之於卦故觀扵此而可得
 也有畫而无辭則吉凶不可得而知繫之以辭所以
 明吉凶也剛柔不相推則止於乾坤而已變化无自
 而生變化不生則六十四卦不能成也然吉凶變化
 雖各有所主究其實亦皆象也易以象為主而象為
[065-14b]
 難明故復詳言之彼有失得則卦以吉凶象之彼有
 憂虞則卦以悔吝象之彼有進退則卦以變化象之
 彼有晝夜則卦以剛柔象之彼所有之象聖人莫不
 觀而象之於此此作易之道也六爻之動動則變所
 以象三極變化之道也既象進退又象三極者進退
 特人事耳由卦全體而言天地人之道皆具豈獨人
 事而已哉曰明吉凶則悔吝可知然剛柔變化自為
 易之二道相因而生故各有象獨辭无象故不言也
[065-15a]
 剛之極則柔晝之極則夜所以剛柔象晝夜也易/說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
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伊川先生曰六爻之動以位為義乃其序也得其序
 則安矣辭所以明義玩其辭義則知其可樂也觀象
 玩辭而能通意觀變玩占而能順其時動不違於天
 矣經/說○得於辭不達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於辭而
[065-15b]
 能通其意者也易傳/序
 横渠先生曰序猶言分也易之中有貴有賤有吉有
 凶皆其自然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所
 樂而玩者爻之辭言君子未嘗湏臾學不在易玩玩
 習也每讀則每有益所以可樂○占非卜筮之謂但
 事在外可以占驗也觀乎事變斯可以占矣蓋居則
 觀其象而玩其辭此所以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也
 並易/說
[065-16a]
 白雲郭氏曰上言聖人謂作易之聖人也此言君子
 謂玩易之君子也有聖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之如
 此非獨明作易之道亦所以垂玩易之法又以見非
 聖人不能作易而君子之成徳玩易之所致也然玩
 易有二道一則所居而安者易之序所樂而玩者爻
 之辭是也一則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
 而玩其占是也易之序者卦之序也序有時在其中
 故君子居其時而安之者得其序也如居否之時則
[065-16b]
 儉徳辟難居既濟之時則思患豫防之是以安也爻
 之辭所以明道也道非樂玩其辭則不可得而見故
 因介于石而有得於知幾之神因鳴鶴在隂而有得
 於樞機之慎舉爻辭尚樂而玩則卦辭為可知矣此
 其一也其二則聖人又明居處動作之有異不可以
 一塗盡其道方居之時无所營為故觀易之象以明
 時玩易之辭以探道及動之後悔吝攸生故觀其變
 以知善惡玩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
[065-17a]
 之者蓋於所居所樂一動一静之際莫非以易道自
 處非天私君子而祐之實自致也占不獨蓍龜也凡
 極數知来皆占也謂占於易之道也前章終於天下
 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謂在上尊位之聖人也不曰
 聖人而曰賢人謂能法乾坤易簡非獨聖人可得天
 下之理賢者亦可修而得也此章終於君子玩易蓋
 兼上下窮通之君子其玩易皆一也稱君子兼聖賢
 言之易/說
[065-17b]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伊川先生曰彖言卦之象爻隨時之變因失得而有
 吉凶能如是則得无咎謂補過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象謂一卦之質易/說
 白雲郭氏曰前章言卦之象備矣此章又明其辭也
 彖之辭所以言一卦之象也象非為天為地而已八
 卦之義變動不居皆其象也爻之辭所以言一卦之
[065-18a]
 變也卦由爻以變爻之辭又明其變之所以也吉凶
 言其失得之大悔吝言其所失之小无咎稱其善補
 過此五者皆易辭之道也君子樂玩在此而已易/說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伊川先生曰位有貴賤之分卦兼小大之義吉凶之
 道於辭可見以悔吝為防則存意於微小震懼而得
 无咎者以能悔也經/說
[065-18b]
 横渠先生曰齊小大者存乎卦卦有稱名至小而與
 諸卦均齊者各著其義也蓋稱名小而取類大也○
 辨吉凶者存乎辭欲見小疵者必存乎辭○憂悔吝者
 存乎介欲觀易象之小疵冝存志静知一作/志所動之
 幾微也○悔吝吉凶之萌惟介于石者能見幾而作
 ○震无咎者存乎悔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
 今能改之也有咎而免者善震而補也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上而貴下而賤係乎六爻故曰存乎位
[065-19a]
 乾坤之大井鼎之小皆卦也故言齊小大繫辭焉而
 明吉凶是存乎辭也憂悔吝者方悔吝未至之時先
 明於幾微則无疵故存乎介亦由思患而豫防之也
 知畏過咎常自震悔則可補過故存乎悔亦由恐懼
 脩省者也人有貴賤而位列之人小大不齊而卦齊
 之介雖所以憂悔吝而悔又以震无咎也能知辭之
 所言如彼又知理之所存如此樂而玩之是其所以
 為君子也易/說
[065-19b]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伊川先生曰卦有小大於時之中有小大也有小大
 則辭之險易殊矣辭各隨其事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辭各指其所之聖人之情也指之所趨
 時盡利順性命之理臻三極之道也能從之則不䧟
 於凶悔矣正/蒙
 白雲郭氏曰觀卦之象而卦有小大之異君子所居
 不可同玩卦之辭而辭有險易之辨君子所樂不能
[065-20a]
 一各指其所之者之於常則其辭易之於變則其辭
 險是非辭无以示其所之也易/說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伊川先生曰聖人作易以凖則天地之道易之義天
 地之道也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彌徧也綸理也在事
 為倫治絲為綸彌綸徧理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易與天地凖此言易之書也易行乎其
 中造化之謂也言彌綸範圍此語必夫子所造彌者
[065-20b]
 彌縫補綴之義綸者往来經營之義易之為書與天
 地凖易即天道獨入于爻位繫之以辭者此則歸於人
 事蓋卦夲天道三隂三陽一升一降而變成八卦錯
 綜為六十四分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也因爻有吉凶
 動静故繫之以辭存乎教誡使人動則觀其變而玩
 其占其出入以度内外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
 有師保如臨父母聖人與人撰出一法律之書使人
 知所向避易之義也易/說
[065-21a]
 廣平游氏曰彌之使不虧其體則覆燾者統元氣持
 載者統元形陽敷而能生隂肅而能成夫是之謂彌
 綸之使无失其叙則日月代眀寒暑迭運将來者進
 成功者退夫是之謂綸易/説
 白雲郭氏曰自此别為一章至鬼神之情狀且天地
 至大也人居其中則備三才易之為書三才之道也是
 以一卦之中皆備三才之象故與天地凖凖則其道彌綸
 周滿天地而无有餘不足之差故天地人鬼无或不知
[065-21b]
 者以不能外乎此故也言天地則人在其中矣易/説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伊川先生曰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驗之著見之跡故
 能知幽明之故在理為幽成象為明知幽明之故知
 理與物之所以然也經/説
 横渠先生曰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則皆幽
 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萬物相見乎離非離不相見
 也見者由明而不見非无物也乃是天之至處彼異
[065-22a]
 學則皆歸之空虚蓋徒知乎明而已不察夫幽所見
 一邊耳○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
 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有方其散也
 安得遽謂之无故聖人仰觀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
 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間者法象而已文理
 之察非離不相覩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故方其
 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並易/說
 白雲郭氏曰由易之道仰觀俯察則天地幽明之故
[065-22b]
 无不知幽則天地之道其隠者也明則天地之道其
 顯者也易/說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伊川先生曰原究其始要考其終則可以見死生之
 理經/說○原始則足以知其終反終則足以知其始死生
 之說如是而已矣故以春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
 冬為終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與是類也暢潜/道錄
 ○原始要終知得死生之說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
[065-23a]
 能要終知得死理若不明得便雖千萬般安排着亦
 不濟事劉元承/手編○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但窮得
 則自知死生之說不湏将死生便做一箇道理求入/關
 語/錄○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知生則知死矣能原始
 則能要終矣荅謝若/雨疑難
 横渠先生曰海水凝則氷浮則漚然氷之才漚之性
 其存其亡海不得而與焉推是足以䆒死生之說○
 易謂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者謂原始而知生則
[065-23b]
 求其終而知死必矣此夫子所以直季路之問而不
 隠也並正/蒙
 白雲郭氏曰在人則原形氣之始反形氣之終其死
 生之說尤為易知故謂幽明/之故者以事理言至死生則
 可說者也易/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伊川先生曰聚為精氣散為遊魂聚則為物散則為
 變觀聚散則見鬼神之情状萬物始終聚散而已鬼
[065-24a]
 神造化之功也經/說○問世言鬼神之事雖知其无然
 不能无疑懼何也曰此只是自疑爾曰如何可以曉
 悟其理曰理會得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與原始要終
 之說便能知也湏是於原字上用工夫或曰遊魂為
 變是變化之變否曰既是變則存者亡堅者腐更无
 物也鬼神之道只恁說與賢雖㑹得亦信不過湏是
 自得也劉元承/手編○問易言知鬼神情状果有情状否
 曰有之又問既有情状必有鬼神矣曰易說鬼神便
[065-24b]
 是造化也唐棣/雜錄
 横渠先生曰動物夲諸天以呼吸為聚散之漸植物
 夲諸地以隂陽升降為聚散之漸物之初生氣日至
 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遊散至之謂神以其申
 也反之為鬼以其歸也易/說○隂陽之氣散則萬殊人
 莫知其一也合則混然人不見其殊也形聚為物形
 潰反原反原者其遊魂為變與所謂變者對聚散存
 亡為文非如螢雀之化指前後身而為說也正/蒙
[065-25a]
 龜山楊氏曰先王報夲反始之義與夫觀盥不薦渙
 萃假有廟之象則聖人所以自盡其心者於是為至
 非深知鬼神之情状其孰能知之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萬物出於天地者也人與萬物皆一也
 由天地至精之氣鍾而為物物散而變則復於天地
 是鬼神之情状雖極幽隠不過於人物聚散而已蓋
 可得而知也故文王之易於卦具天地而爻具人位
 是人由天地精氣而生雖有參天地之道而无同天
[065-25b]
 地之體也卦已用事而終窮窮而變亦猶鬼神也故
 人鬼之象與卦一也上言幽明之故天地也死生之
 說人也精氣遊魂鬼神也辨天地人鬼之理冝其同
 章先儒别鬼神於下章未詳其旨易/說○易稱精氣為
 物逰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夫鬼神之情状不可
 得而知也聖人自无入有以觀之則所以為物者如
 此所以為變者亦如此也是鬼神之情状可得而知
 也中庸/解
[065-26a]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伊川先生曰以幽明之故死生之理鬼神之情状觀
 之則可以見天地之道易之義與天地之道相似故
 无差違相似謂同也經/說
 横渠先生曰如天地无私則於道不離然遺物而獨
 化又過乎大中之表也故下文曰範圍天地之化而
 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易/說
 白雲郭氏曰自此别為一章論聖人之道至无方无
[065-26b]
 體而終且聖人與天地合其徳故與天地相似天且
 弗違而况於人乎是以天地无違於聖人聖人亦无
 違於天地也或謂易與天地相似易非特相似而已
 相似者謂人道也易/說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伊川先生曰義之所包知也其義周盡萬物之理其
 道足以濟天下故无過差經/說○今語道則湏待要寂
 滅湛静形使如槁木心使為死灰豈有直做墻壁木
[065-27a]
 石而謂之道所貴乎智周天地萬物而不遺又幾時
 要如死灰所貴乎動吕與叔/東見錄
 横渠先生曰未能周萬物則必有過過失也君子立
 法必其智周天下之利害而其道又足以濟天下然
 後不過過失也知周萬物道濟天下然後不錯若不
 如此或得於彼則或失於此也天惟運動一氣鼓萬
 物而生无心以恤物聖人則有憂患不得似天天地
 設位聖人成能聖人主天地之物又智周乎萬物而
[065-27b]
 道濟天下必也為之經營不可以有愛付之无憂易/說
 ○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
 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易所謂不遺不流不過
 者也正/蒙○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愽
 大之事則當以愽大求之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也經學/理窟
 白雲郭氏曰聖人以周物為知以濟天下為道未嘗
 私一身而周濟之也故能與天地相似其道雖大而
[065-28a]
 不為過者以此上言與天地相似猶中庸所謂參天
 地也此言智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猶中庸所謂非
 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易/說
旁行而不流
 伊川先生曰旁通逺及而不流失正理經/說
 横渠先生曰旁行而不流圎成不倚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聖人應天下之變一以易道而已故雖
 委曲旁通而未嘗逐物流移適則用之過則棄之而
[065-28b]
 已所以和而不流也蓋亦曲能有誠之義易/說
樂天知命故不憂
 明道先生曰樂天知命通上下而言之也聖人樂天
 則不湏言知命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爾不知命
 无以為君子是矣命者所以輔義一循於義則何庸
 斷之以命哉若夫聖人之知天命則異於此吕與叔/東見錄
 ○仁者不憂樂天者也劉絢/師訓○仁者在己何憂之有
 凡不在已逐物在外皆憂也樂天知命故不憂此之
[065-29a]
 謂也若顔子簞瓢在它人則憂而顔子獨樂者仁而
 已朱公掞問/學拾遺
 伊川先生曰順乎理樂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順理安
 分故无所憂經/說
 横渠先生曰聖人樂天故合内外而誠其仁正/蒙
 白雲郭氏曰聖人不能无憂而此言不憂者蓋聖人
 之憂在道而其所不憂者在身樂天則无偽知命則
 无欲憂者偽欲之所生无偽无欲无適而非天則憂
[065-29b]
 无自而至也此言天者孟子所謂知性則知天之天
 也此言命者孟子所謂有命焉之命也中庸言天命
 之謂性亦是道也故此言樂天知命說卦言窮理盡
 性至於命及中庸孟子之言其道皆一致中說竊聖
 人之言曰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其言
 似也其道非也且言樂天知命吾何憂雖未大失然其
 意以窮通為命矣至言窮理盡性其失逺矣夫窮理盡
 性聖人之事非特去疑而已其與樂天知命相為終始
[065-30a]
 未易以憂疑為辨也語曰知者不惑不惑則无疑矣
 况窮理盡性聖之事乎聖人之无疑久矣至於盡己
 之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又豈无疑而已哉文中子
 不明此務為心迹之說反覆其言不過於一身憂疑
 而止耳蓋不知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以窮盡性
 之說者也故區區於心迹之間終不能遺一身而觀
 之是之謂不知道易/說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065-30b]
 伊川先生曰安土安所止也敦乎仁存乎同也是以
 能愛經/說
 横渠先生曰安土樂其所自生忠厚之道也易/說○安
 所遇而敦仁故其愛有常心有常心則物被常愛也
 ○樂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於物也並正/蒙
 白雲郭氏曰安土常人之情聖人之治因之而已固
 不能從己之欲也能因其所安而安之而後可以敦
 乎仁敦乎仁則愛道廣矣所謂仁者愛人也愛者好
[065-31a]
 生之徳也易/說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明道先生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模範出一天
 地爾非在外也如此曲成萬物豈有遺哉○冬寒夏
 暑隂陽也所以運動變化者神也神无方故易无體
 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謂人不可以包天則有方矣是
 二夲也並劉絢/師訓
[065-31b]
 伊川先生曰範圍俗語謂之模量模量天地之運化
 而不過差委曲成就萬物之理而无遺失通晝夜闔
 闢屈伸之道而知其所以然如此則得天地之妙用
 知道徳之夲源所以見至神之妙无有方所而易之
 凖道无有形體經/說○範圍天地之化天夲廓然无窮
 但人以目力所及見其寒暑之序日月之行立此規
 模以窺測它天地之化不是天地之化其體有如城
 郭之類都盛其氣假使言日升降於三萬里不可道
[065-32a]
 三萬里外更无物又如言天地升降於八萬里中不
 可道八萬里外天地盡學者要黙體天地之化如此
 言之甚與天地不相似其卒必有窒礙入關/語錄○通乎
 晝夜之道而知晝夜死生之道也暢潜/道錄
 横渠先生曰過則溺於空淪於静既不能存其神又
 不能知夫化矣大抵過則不是着有則是着无聖人
 自不言有无諸子乃以有无為說說有无斯言之陋
 也在易則惟曰神神則可以兼統○通乎晝夜之道
[065-32b]
 而知不偏滯於晝夜之道故曰通知○神无方而易
 无體繫辭言易大槩是語易書制作之意其言易无
 體之類則是天易也神易雖是一事方與體雖是一
 義以其不測故言无方以其生生故言无體然則易
 近於化並易/說○母意必固我然後範圍天地之化○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愛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
 以直養萬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盡
 道矣○義入神動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動也仁敦化
[065-33a]
 則无體義入神則无方○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
 推而嵗成神易无方體一隂一陽隂陽不測皆所謂
 通乎晝夜之道也○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晝
 夜未足以樂天○體不偏滯乃可謂无方无體偏滯
 於晝夜隂陽者物也若道則兼體而无累也以其兼
 體故曰一隂一陽又曰隂陽不測又曰一闔一闢又
 曰通乎晝夜語其推行故曰道語其不測故曰神語
 其生生故曰易其實一物指事異名爾○大率知晝
[065-33b]
 夜隂陽則能一性命能知性命則能知聖人知鬼神
 彼欲直語太虛不以晝夜隂陽累其心則是未始見
 易未始見易則雖欲免隂陽晝夜之累末由也已易
 且不見又烏能更語真際捨真際而談鬼神妄也○
 晝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晝夜乎天道春秋
 分而氣易猶人一寤寐而魂交魂交成夢百感紛紜
 對寤而言一身之晝夜也氣交為春萬物糅錯對秋
 而言天之晝夜也○神无方易无體大且一而已爾
[065-34a]
 並正/蒙
 廣平游氏曰範之使有常則日月无薄食陵谷无遷
 易四時常若風雨常均若此者範之者也圍之使无
 踰則春无凄風秋无苦雨冬无愆陽夏无伏隂若此
 者圍之者也○或曰伊川序易曰隨時變易以從道
 然則易與道為二乎曰神无方而易无體易者道之
 用也既已渉於用矣且得无從乎惟其變易而不離
 於道斯可名於无體矣若春作夏長秋歛冬藏皆神
[065-34b]
 之所為也神之所為異於人為者以其從道而已此
 四時之所以不忒也老子曰道法自然亦即人所見
 以明道也先生之意正欲使學易者知變易之必從
 道則用不詭於易矣並易/說
 龜山楊氏曰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則人鬼死生當源
 源自見初无二致也故問事鬼告以事人問死告以
 知生所以發子路之問而不隠也蓋聖人之言常近
 矣探索之則賾隠存焉語/解○中以形道之體和以顯
[065-35a]
 道之用致中則範圍而不過致和則曲成而不遺中/庸
 解/
 白雲郭氏曰聖人以一人之身固不能範圍天地之
 化然所謂範圍者為之有制而已天地之化有時而
 過者在彼聖人範圍之制无傷財害民之失則所過
 在彼而制其過者在聖人是猶泰所謂財成天地之
 道也曲成萬物而不遺者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生成
 而无夭傷无所遺焉所謂輔相天地之宜也易言晝
[065-35b]
 夜之道最為難明夫幽明隠顯也晝夜之道非幽明
 之故也昬極則生晝明極則生夜猶隂之生陽柔之
 變剛動極而静皆有道以運之而變於是乎生變者
 有象運者无形由有象則可以知无形由晝夜隂陽
 剛柔動静則可以知道故曰通乎晝夜之道而知通
 乎晝夜則隂陽剛柔其類舉可知也以人事言之則
 盛襄治亂進退存亡得喪孰非晝夜之道乎故有範
 圍之道以參天地有曲成之道以育萬物通乎晝夜
[065-36a]
 之道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非聖人極
 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先儒或以範圍為犯違
 誤矣○經言神易道聖人凡有四者之異且神无自
 神其在道則道之神也在易則易之神也在聖人則
 聖人之神也神寓於道易聖人而道易聖人各有其
 名不謂之神此神所以无方也易之有體者書也書
 之為體者卦象也書以卦象為體卦象未立而是道
 具有及其既立則曰卦也曰象也不得復謂之易如
[065-36b]
 此則易為无體矣然聖人範圍曲成通乎晝夜豈无
 自而能然哉蓋用易无體之道以盡无方之神而後
 能之也如是則神也易也託聖人以為方體耳故以
 是終之並易/說
 
 
 
 大易粹言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