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2 法華經三大部讀教記-宋-法照 (master)


讀教記卷第十五
天台沙門 法照


止觀懸敘



提綱



「圓頓止觀吾祖說巳心中所行法門寂巨散於太虗
爍群昏而獨耀其救世明道之書乎眾生無始背覺
合塵六趣相環唯昏與散佛世尊哀而極之闢六妙
門隨其悟入則妙止妙觀介乎其間矣去佛逾遠空
有並作暗禪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聖人於是圓
頓止觀晦而不明莫逃算數之譏未盡即具之旨唯
吾智者頓悟法華融萬境於一心蕩神靈於幽極不
涉思惟不容擬議同聲自爾相應同氣自爾相求章
安曰止觀明靜前代未聞者以此止觀妙法也無得
而名焉對散曰止對昏曰觀方止方觀未甞昏未甞
散也因相待以成法即絕待而照本譬猶阿伽陀藥
不得巳而用之病去藥亡醫亦不立又何止觀明靜
云乎哉夫止觀者高上者高上卑劣者卑劣包羅凡
聖盤礡古今情塵淨而日麗長空智眼明而月沉寒
水吾佛以此傳之迦葉西天二十三傳而之師子尊
者洎乎東傳震旦訖歸于我天台涌出自巳光明普
照大千世界非靈山再來孰能與於此然聖賢間出
以心傳心傳者是誰心是何物噫止觀之道不可得
而傳耶果不可傳何謂受莂於定光止觀可傳也如
其可傳何謂我行無師保傳不傳余不得而知諸人
[015-0084c]
試定當看。」


定境



「定境用觀一家要宗必先詳於解行之文解行詳則
境觀明矣止觀一部其要在乎解之與行解則圓解
諸法本真行則立行定境用觀第五文云前六重依
修多羅以開妙解今依妙解以立妙行此解行之分
也余嘗斷曰開妙解於定境之前用妙觀於定境之
後故知定境用觀盡在立行文中與開解文了不相
涉荊溪義例十不二門大槩同然皆先開解而後立
行也立行有二先定境後用觀定境者何立陰是也
若不立陰妙觀就何處用妙境就何處顯故四明十
義書云定境修觀乃是止觀一部綱格進道要宗輔
行於陰入境文分兩段謂先重明陰境即於三科內
唯取識心去尺就寸文也次明修觀即十法成乘文
也山外之失可知矣近代有謂定境之後方用妙解
蓋不究此解行之文如其說則定境在先開解在後
矣又有謂先以不思議觀觀不思議境為初重能所
却合不思議境不思議觀而觀於陰為次重能所蓋
亦不究定境修觀之文如其說則修觀在前定境在
後矣顛倒錯謬蓋不足評今所評者揀境云爾揀境
者陰妄心也揀定現前一念妄陰即就此陰觀具三
千三千即一念一念即三千不縱不橫不前不後如
水之八德時則陰境轉為不思議境矣不思議境境
即是觀兩重能所歷歷分明若十境十乘色心開合
[015-0085a]
法塵四類宗計異同具在本文茲得以略止觀曰然
界內外一切陰入皆由心造佛告比丘一法攝一切
法所謂心是論云一切世間中但有名與色若欲如
實觀但當觀名色心是惑本其義如是若欲觀察如
伐樹得根如灸病得穴今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
色等四陰但觀識陰識陰者心是也輔行科此今當
去丈就尺等文為尅示境體釋此文竟乃料揀云問
五識五意識及第六識並能生於受等三心何等識
心及所生三心是今觀境答五識五意識定是今境
未屬煩惱在無記故於第六中取能招報者仍須發
得乃屬煩惱境餘之分別方屬今境然此料揀文說
者不一有云界入無歸有云識名通漫有云二宗王
數同異有云通將陰境對煩惱境揀今皆不用當知
端坐觀陰自有三節一尅示境體即今揀境文是二
歷餘一心三例餘陰入在下破徧文末輔行既云尅
示境體四明十義書指此為總無明心可玩繹體之
一字與總之一字余嘗曰是相須揀是體須觀記主
以識體多含故精揀至於無可揀定境的切矣此棟
境文乃與歷餘一心并煩惱境對辨至下歷餘一心
文却對此揀境與煩惱境辨也今釋料揀文問五識
五意識及第六識並能生於受等三心何等識心及
所生三心是今觀境觀字平聲此約識相問也答云
五識五意識定是今境既不復言所生三心則約識
體答也未屬煩惱此是煩惱非煩惱境也在無記故
[015-0085b]
報陰無記也此五識五意識對現行煩惱揀示今境
尚未屬現行煩惱則不與發得隆重煩惱境辨矣又
云於第六中取能招報者仍須發得乃屬煩惱境餘
之分別方屬今境此對煩惱境揀示今境既取能招
報須發得者為煩惱境則能招報現行煩惱屬歷餘
一心矣然此一文自有二義故四明指要鈔云輔行
又揀能招報心及以發得屬於下境下境之言以歷
餘一心與煩惱境並屬於下也近代諸師皆以在無
記故一節文為通將陰境對煩惱境揀以於第六中
取能招報以下至餘之分別方屬今境為的示所觀
今詰之問文是今觀境答文先以五識五意識揀示
今境次於第六識揀示今境凡問答中三言今境的
指心體何上下之違戾耶此揀境說也其次用觀。」


不思議境



「世尊三昧安詳起師悟藥王精進時靈鷲山中人未
散不因南嶽有誰知好境界此境非思量分別之所
能解吾祖智者不得巳而強名之則曰一觀心是不
思議境秖此一言陰心破矣秖此一言能所忘矣忘
能所故從境受名對所破陰名為能觀對不思議觀
名不思議境破惑證中名所顯理雖有三名唯一實
相荊溪云指的妙境出自法華所謂諸法實相實相
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又依
大經及以大論立三世間是為三千是為三諦修此
觀者其相云何秖一念心具足十界百界千如依報
[015-0085c]
假名亦復如是故云介爾有心三千具足如八相遷
物物在相前亦不被遷相在物前亦不被遷秖物論
相遷秖相遷論物如如意珠穰穰雨寶如三毒心心
相徧布如彼夢事夢境宛然則是一心一切心一法
一切法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剎中一切塵一一身
土莫不然是故觀者無差別互即互具互泯互融如
是觀時是名正觀是名觀具具即是假假即空中一
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三千皆空也一假一切
假無空無中而不假三千皆假也一中一切中無空
無假而不中三千皆中也輔行云今欲修觀但觀理
具俱破俱立俱是法界若夫三道三德十種三法乃
至百千萬億三法豈逾於此徹因徹果該自該他攝
正攝依徧事徧理是為不思議境然曰觀心者無別
有心即是前定境所謂識陰者心是也之心無別心
也此不思議境是伐樹之斧灸病之火捨檐之法破
賊之將略則三觀廣則十乘只一十乘三根統被上
根一觀直入體境含諸十乘備矣中根加行鯁痛自
他或二或三極至于七歷位安忍離于法愛下根障
重尤當進修陰境既然諸境例爾五略十廣皆不思
議然此境相語不頓舒故有理性修德化他三境之
別要而言之照一心理具之謂性觀理具無性之謂
修解無性而說之謂化他自然之理也非相生也非
相含也故日用中燒香禮拜彈指散華開講坐禪著
衣喫飯皆不思議境之全分或謂性德境不通修或
[015-0086a]
謂修德境推四性屬事或謂性德境對理造餘二對
事造備在章門非此可既諸人會麼修具即性具秋
曉天台路性具修亦忘錦衣行故鄉。」


止觀



祖承



「止觀行人若聞付法藏則識宗元云云付法藏人
始迦葉終師子二十三人末田地與商那同時取之
則二十四人諸師皆金口所記並是聖人能多利益
云云聞法之要功德若此佛為此益付法藏也。


輔行一上若不先指如來大聖無由列於二十三祖
若不列二十三祖無由指於第十三師若不指於第
十三師無由信於衡崖台嶽云云如來依理隨機立
名像末四依弘宣佛化受化稟教須討根源若迷於
根源則增上濫乎真證若香流失緒則邪說混於大
乘由是而知台衡慧文宗于龍樹二十三聖繼踵堅
林實有由也良可信也。


輔行一上十二金口者此是如來黃金色身口業所記問
曰此諸尊者為何位行答準四依位初依屬凡不得
名聖傳中既不的判其位而云並是聖人故多是第
四依人亦可通於第三第二云云聞法既有如是深
益故佛付法令至後世展轉聞之致使龍樹之後妙
觀斯在良由於此。


付法藏因緣經飛字函第六卷後魏吉叉迦夜共曇曜譯今略依經示圖
止觀輔行所引同。
[015-0086b]




法藏經云我滅度後乃有二十四尊者出現於世流
傳我法。


阿難所問經我入涅槃大迦葉當與分別與比丘比
丘尼作大依止如我無異迦葉傳阿難阿難傳末田
地田地傳商那和修修傳優波毱多。


阿含經我滅度後一百年間長者末田提出興于世
[015-0086c]
涅槃疏十九佛雖正人其佛出後故不作如來之像
四果非正人謂四果是真福田化道易行宜作此像
云云今取一塗即是四依為四果像云云舊明四依
位不同云云今約地前未斷別惑是初依地上斷別
惑作三依是別義約十信是初依三十心十地斷別
惑作三依者是圓義就圓義更作通別通者四十心
共作四依別者十信是初依初住至六住是第二依
七住至九住是第三依十住是第四依。


指歸鈔二十六以大斥小故云非正既在滅後云云
若作佛形便濫佛出。


玅玄十一五品六根為初依十住為二依十行十向
為三依十地等覺為四依。


達摩多羅禪經圖字函東晉佛陁䟦陁羅譯佛滅度後尊者大迦
葉尊者阿難尊者末田地尊者舍那婆斯尊者優波
崛尊者婆須蜜尊者僧伽羅叉尊者達摩多羅乃至
尊者不若蜜多羅諸持法者以此慧燈次第傳授。」


【疑者云章安於止觀中明祖承者何曰玄句釋經
附經立觀取信彰明若止觀說巳心所悟傳授機
緣預防暗證離其邪說故須明也輔行之文甚顯
又疑今論祖承傳圓頓大法而毱多諸祖自證小
果者何也曰準荊溪料揀意謂涅槃長壽品迦葉
菩薩問佛以四依品答明列四果以為四依第四
依人名阿羅漢住第十地經中四依既是佛後弘
法之人正是二十四祖是故即用四依判位乃知
[015-0087a]
金口諸師皆破無明大乘圓人云證四果蓋以四
依為四果也疏云四依為四果像十九孤山云列
諸祖預承佛記位在四依內契大乘外現小像四
果是真福田故二十四祖多言證果也又疑禪宗
更加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羅菩提達磨為
二十八祖而道原傳燈錄智炬寶林傳嵩師正宗
記共贊之又有定祖圖序云原夫菩提達磨實佛
氏之二十八祖也與夫大迦葉乃釋迦如來直下
相承者也吾佛以正法要為一大教之宗以密傳
授為一大教之祖乃至其始亂吾祖宗熒惑天下
學者莫若乎付法藏傳正其宗祖斷萬世之諍者
莫若乎禪經禪經之出乃先乎付法藏傳六十二
載始終備載二十八祖巳見於晉世矣付法藏傳
乃真君廢教之後但謂二十四祖方見魏之時耳
又傳燈諸祖之前列七佛相承付法有偈及釋迦
拈華迦葉微笑等其說與今相反云何曰明心徹
悟彼此有人立祖判經未敢聞命圭峯有云禪是
佛心教是佛口心口之法定相違耶但宗承無識
之輩妄加四祖反有破斥付法藏傳以為謬妄
由是而知二十八祖西天記之說非圭峯製作明
矣今以四義評道原諸說一立祖無據若付法藏
傳立二十四祖乃西土聖賢所記凡經三譯是今
的據禪宗二十八祖有何憑據若嵩師云禪經始
終備載二十八祖今檢禪經只有九尊者耳何故
[015-0087b]
妄指數多況名字多不全同前後有異如何影射
二不究年代或云達磨是西土人到此親說安別
求據而又不本傳燈寶林傳專據禪經影帶達摩
多羅轉作菩提達磨謂是西土二十八祖出於禪
經且禪經譯在姚秦之世當東晉隆安年中中間
涉宋與齊至梁普通八年達磨方到後魏孝文帝
太和十九年十月五日歸寂通涉一百餘載豈有
魏末示滅先載晉譯經中若云達磨壽長未入滅
者既未入滅不應立為祖師縱使壽長不應近二
百年也三謗七佛偈經中多明七佛者欲使取信
易明即非佛佛以法相付若諸佛付法各付機緣
況此七佛乃空劫前三佛成劫後四佛時劫隔遠
何甞相見付法耶如釋迦何甞親見彌勒設有授
記之說自受於然燈且非受迦葉佛記又況七佛
付法之偈出何經論耶四妄立拈華且釋迦拈華
迦葉微笑付法偈頌且無所出既無所據妄生疣
贅耳。】


「涅槃十七諸佛世界諸大菩薩悉來集會及閻浮
提一切大眾亦悉來集唯除尊者摩阿迦葉訶難二眾
涅槃疏廿一揀出二眾者有事有顯事者迦葉入滅
定定力所持故不來阿難為魔所罥故不來有所顯
者迦葉為顯不捨細戒故迦葉最長子方持佛法佛
若臨滅應赦細戒云云又為外道所譏師所制戒滅
後皆捨迦葉若來寧得執正此事阿難為顯最後佛
[015-0087c]
稱歎付囑云云問佛令捨細戒迦葉不許師弟相拒
何也答不然佛為利根隨有利益迦葉為鈍根還令
如故故非違拒。


西域記九疑字函當來慈氏世尊之興世也三會說法之
後餘有無量憍慢眾生將登此山至迦葉所慈氏彈
指山峰自開彼諸眾生既見迦葉便捨憍慢時大迦
葉授衣致辭禮敬巳畢身升虗空示諸神變化火焚
身遂入寂滅。


涅槃經若以法寶付囑阿難及諸比丘不得久住
何以故一切聲聞及大迦葉悉當無常如彼老人受
他寄物是故應以無上佛法付諸菩薩以諸菩薩善
能問答如是法寶則得久住。


涅槃疏二十二佛酬其請新故言所有正法悉付迦
葉如來緣謝故去迦葉機興故付內同佛德外委大
臣秉正法教乃指圓伊而作依止酬其所請此中為
學新伊者故故言法付迦葉下文為不學新伊者故
故言迦葉無常不堪付囑各各為緣。


指歸鈔十二各各為緣者此讚後斥各為機緣迦葉
大行始終無異所以斥為無常者此乃寄高訓下令
捨偏入圓。」


【祖承付法正在法華開顯迦葉領解時也故迦葉
敘云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
巳得之具如藥草喻品述成之文涅槃第二卷云
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我悉巳付摩訶大迦葉可看
[015-0088a]
巳之一字則知在法華明矣或謂付法在涅槃者
迦葉既不曾在會何所付耶若爾付法傳云化緣
將畢垂當滅度告大弟子摩訶迦葉如我今者將
般涅槃以此深法用囑累汝汝當於後敬順我意
廣宣流布無令斷絕迦葉白言善哉受教何也曰
此乃滅後作傳者備敘法華中始末事耳。】


「止觀智者師事南嶽云云南嶽事慧文禪師云云文師
用心一依釋論論是龍樹所說付法藏中第十三師
智者觀心論云歸命龍樹師驗知龍樹是高祖師也
輔行一上十三金口祖承從前向後今師祖承從後向前
者為指文師以承龍樹文便故也云云言高祖者若
以智者所指應以南嶽為父師慧文為祖師龍樹為
曾祖師云云是則章安望於龍樹方為高祖耳云云
今家亦以龍樹為始是故智者指為高祖。



[015-0088b]




【北峯師曰吾佛出世普化群生隨機饒益宜大說
大宜小說小循循善誘調停成熟咸得成佛不令
一人獨得滅度謂何禪宗只度一種大機而小機
不度果如此則佛說大小經論何為若佛為普度
機緣所以說大小法則汝傳弘佛法但接大機豈
盡佛意今天台示佛化意前則隨機普被後則咸
會佛乘同安祕藏無復小乘二三差別如來化緣
既息法付諸祖既經開顯咸悟大乘並修圓頓若
無助道正行難成故須正助相扶自他兼被大小
通傳無有剩法所以大師云始鹿苑中鷲頭後鶴
林法付大迦葉記主云既成道巳說必託處故略
舉此始中終三以法驗證以處顯法即所傳之法
正指於斯又義例云雖依法華咸歸一實末代根
鈍若無扶助則正行傾覆正助相添方能遠運佛
化尚以涅槃為壽況末代修行非助不前故扶律
[015-0088c]
談常以顯實相又復佛世機緣值聖猶尚住小
各執一門況末代根性寧唯一種諸祖既知法華
開顯世智偏行無非佛因故隨機弘闡宜大說大
宜小說小隨其修證一一點示無非實相雖隨根
所用不同既知實相悉是圓機不名偏小所以三
種止觀或漸或頓或不定歸戒禪定無漏慈悲應
是定散偏小不捨一法皆是大乘無非實相盡成
佛果乃知教家收機備足故梁氏論云天台大師
贊龍樹之遺編從南嶽之妙解用三種止觀成一
事因緣括萬法於一心開十乘於八教戒定慧之
說空假中之觀坦然明白可舉而行於是教無遺
法法無棄人人無廢心心無擇行行有所證證有
其宗大師教門所以為盛自智者傳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師中興其道為予言之如此故錄之以係
于篇自餘異論邪說得以略之。】


鶴林



「輔行一上鶴林者在拘尸城阿夷羅䟦提河邊樹有
四雙復云雙樹四方各雙故名為雙又云根分上合
故名為雙佛於中間而般涅槃涅槃之時其林變白
猶如白鶴因名鶴林云云


輔行七上十一方面皆悉一枯一榮榮喻於常等枯喻無
常等如來於中北首而臥入般涅槃表非枯榮云云
入涅槃巳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亦合為一
二合皆悉垂覆如來其樹慘然皆悉變白云云言北
[015-0089a]
首者增一阿含云表於佛法久住北天長含第四云
佛告阿難安我頭南首面向北則使佛法久住北天
機見不同不須和會云云


輔行七上十七爾時師子吼菩薩白佛言世尊何等比丘
能莊嚴娑羅雙樹佛舉六人及以如來六人在因如
來居果因果俱得莊嚴之名因果始終四德具足所
表義顯故云莊嚴因六人者云云師子吼言如我解
佛所說義者阿難比丘即其人也得淨天眼指阿那
律少欲知足指大迦葉無諍空行指須菩提善修神
通指目犍連得大智慧指舍利弗於一一人廣如阿
難後舉果人云云云師子吼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
唯有如來乃能莊嚴娑羅雙樹云云前之六人雖曰
多聞乃至大智要必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巳於
法華得聞記巳非不能說但不及果人故云如來最
能莊嚴。」


【大經六人能說佛性證大涅槃為莊嚴故記主曰
因果始終四德具足所表義顯故云莊嚴或曰法
華授記八部四眾因身子同解即雙樹義顯問身
子不忍見佛涅槃故先入滅何故涅槃疏十四二十二
引大經云身子見佛涅槃不憂常住不喜須知附
小與開顯義異。】


傳觀



「止觀此之止觀天台智者說巳心中所行法門。


輔行一上十二言說巳心中所行法者即章安密從大師
[015-0089b]
得所行之法也故舉所行以顯所傳若傳而不習有
言無行將何以辨所傳不空故知所傳即巳所行亦
令後代行弗違言所以一部並為行相云云故應信
此即是所傳故遺囑云止觀不須傳授私記時為人
說私記即指章安所記十卷是也囑意正言面授意
多不周私記言旨全備。


止觀天台傳南嶽三種止觀一漸次二不定三圓
頓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漸則初淺後深如
彼梯隥不定前後更互如金剛寶置之日中圓頓初
後不二如通者騰空為三根性說三法門引三譬喻
輔行一上十六天台去別釋所傳之法即此所傳是向所
云云為三根等者此三止觀對根不同事雖差殊
因緣頓理離圓教外無別根性當知此三並依圓理
分此三行名三根性是故漸次不同於別或一日一
月一生修之可獲云云故知此三知圓理同而行相
少別當知南嶽唯授天台圓頓之理約行須以漸不
定助問南嶽大師知四教否答南嶽委知而不細判
云云又此四教非始南嶽慧文禪師既依大論大論
釋經經明三教當知此教傳來久矣至天台來分別
始盛云云是故三觀總攝四教又此三止觀名字雖
似八教中三其相永別彼八教中指華嚴為頓鹿苑
去為漸不定寄在前四味中。


玅玄十六一圓頓觀從初發心即觀實相云云二漸
次觀從初發心為圓極故修阿那波那十二門禪
[015-0089c]
不定觀者從過去佛深種善根今修證十二門豁

然開悟得無生忍云云


釋籤二十此三觀中頓觀一種全同止觀漸及不定
少分不同漸初不云先修歸戒云云不定但寄漸次
論發不定若彼止觀但論從師所受修行不定故彼
文云或漸或頓或止或觀既云天台傳於南嶽不可
從師得於所發是故不同此約昔聞今隨修觀所發
不定云云故彼三種初皆知圓。」


【一家傳心之要非章安莫能敘出非荊溪莫能發
明故舉所行以顯所傳或問天台傳南嶽三種止
觀的在何時曰智者初見南嶽便示普賢道場為
說四安樂行豈非於大蘇時授三種止觀修行之
法若謂智者巳證悟了方授則觀法無用矣然約
理唯一約行有三以由南嶽悟法華頓理理雖一
種行相宜以漸不定助故成三種止觀也疑者云
漸次止觀解頓行漸與涅槃前三解圓行漸同異
云何曰教則部別不同行乃因果俱異何者彼通
三教因人行之今唯圓人所行因異也彼通證小
果如須䟦聞常證小今唯證大果異也部別不同
可知矣若玅玄三名具如釋籤若化儀三名固不
須辨孤山謂傳教不傳觀殊昧斯旨輔行云若不
示人境觀不任依止。】


無情佛性



「止觀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015-0090a]


輔行一上二十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者中道即法界法界
即止觀止觀不二境智冥一云云自山家教門所明
中道唯有二義一離斷常屬前二教二者佛性屬後
二教於佛性中教分權實故有即離今從即義故云
色香無非中道此色香等世人咸謂以為無情然亦
共許色香中道無情佛性惑耳驚心今且以十義評
之使於理不惑餘則例知云云


涅槃經率字函三十七卷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眾生
佛性猶如虗空云何名為猶如虗空耶善男子虗空
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佛性亦爾云云無有三
世猶如虗空善男子虗空無故非內非外佛性常故
非內非外故說佛性猶如虗空善男子如世間中無
罣礙處名為虗空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巳
於一佛法無有罣礙故言佛性猶如虗空疏科云初明佛性同
虛空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佛性涅槃非三世攝

而名為有虗空亦非三世攝何故不得名為有耶佛
言善男子為非涅槃名為涅槃為非如來名為如來
為非佛性名為佛性云何名為非涅槃耶所謂一切
煩惱有為之法云云非如來者為一闡提至辟支佛
云云非佛性者所謂一切墻壁瓦石無情之物云云
疏科云二明佛性異虗空金錍云云。」


【凡諸釋義皆以立宗為正破古為旁輔行因釋圓
頓止觀色香中道之文故正明觀道旁破清涼金
錍亦然故四明云正為顯圓妄染即佛性旁遮偏
[015-0090b]
指清淨真如然無情佛性出自涅槃如來被機有
權有實佛性之旨有進有否實而言之三佛皆徧
三因亦徧從權而說三佛皆局三因亦局若帶權
說實之文則但說實教正徧對實說權則權教緣
了不徧是知涅槃只一佛性之言在佛則為實教
正因在迦葉則為權教緣了故章安科眾生佛性
猶如虗空云佛性同虗空義科如來佛性涅槃是
有云佛性異虗空義清涼諸師唯知如來法身體
徧而不知眾生正因體徧故使惑果事而迷因理
是為迷名而不知義也。】


置毒



「止觀又云置毒乳中乳即殺人乃至置毒醍醐醍
醐殺人此證不定也。


輔行一上二十七云云。


玅玄十八行人心行譬之如乳實相智譬之以毒毒
有殞命之能此智有破無明之力久遠劫來說實相
毒置於凡夫心乳毒慧開發不可為定或於初味發
或於後味發不得次第往判故言置毒乳中乃至醍
醐徧在五味中悉有殺義。


輔行三下三十一大經二十七獅子吼難云眾生之身六
道差別云何而言佛性是一佛言譬如有人置毒乳
中乃至醍醐皆悉有毒乳不名酪乃至醍醐名字雖
變毒味不失若服醍醐亦能殺人實不置毒於醍醐
中佛性亦爾雖徧五道受別異身而是佛性常一不
[015-0090c]
變。」


【置毒唯置凡夫心乳若止觀通五時置者乃是以
發驗置當知置毒之用全約如來懸鑑故釋籤
若不探頤當時入位隨聞遠近多少生熟行之淺
深故藉今生重聞方發豈非約佛意預鑑四教
機緣宜在將來何味中熟故為隨宜而強毒之若
論能鑑能置通於五味若論所置唯在凡夫心乳
名為置毒而今日重聞方發既在醍醐或在四味
却以今驗昔必能置之時在醍醐也故云乃至置
毒醍醐亦能殺人等或問發毒唯破無明何故通
四教發耶曰能發雖通四教破惑唯局別圓。】


起教觀



「止觀云何裂大網種種經論開人眼目而執此疑
彼是一非諸聞雪謂冷乃至聞鶴謂動今融通經論
解結出籠。


輔行一上三十五云何裂大網至出籠者裂謂裂破既感
果報設教利人破他疑網雖本為開眾生智眼實機
未顯如法華前眾生於教權實空有事理互迷若為
判巳開權顯實使權實不濫令識教本意破執教疑
網達一理無外了法門大體知眾教有歸云云今融
通等者理本無說說必被機四悉四門諸觀諸諦適
時利物未及通方便各計一隅情執未破今為融會
重疑颯然如繫在籠情無所適解執滯結開權教籠
如遊太虗縱曠無礙。
[015-0091a]


止觀二十三第四為通裂大網諸經論故說是止觀
者若人善用止觀觀心則內慧明了通達漸頓諸教
如破微塵出大千經卷恒沙佛法一心中曉若欲外
益眾生逗機設教者隨人堪任稱彼而說乃至成佛
化物之時或為法王說漸頓法云云此義至第九重
當廣說攝法中亦略示。


輔行二下三十二四明裂大網者裂破執於權教疑網初
文通除自他疑網故云通裂乃至須曉漸頓諸教出
自一心若不善用不思議觀觀於一心不思議境何
由可裂執教大疑若欲下為利他裂他疑網今明果
報且語初住以初得故越却中間故云乃至成佛即
指妙覺初住巳去通能八相裂大疑故故云裂網
如此自他皆由妙觀契於妙境是故能有如是妙

用。


指要通應二事果後利他既是淨用依正必融縱
是他機亦同自體此之妙事在今染心能如是觀妙
用方顯。


止觀二十六復次心攝諸教略有兩意一者一切眾
生心中具足一切法門如來明審照其心法按彼心
說無量教法從心而出二者如來往昔曾作漸頓觀
心偏圓具足依此心觀為眾生說教化弟子令學如
來破塵出卷仰寫空經故有一切經教悉為三止三
觀所攝也。


輔行三下二十三復次下明用心攝諸教之意文具二意
[015-0091b]
即是能化所化之別一約所化謂破眾生心塵出一
切法二者佛既先得今教眾生即是化他能所相成
義不可闕。


十不二門則止觀十乘云云


指要鈔言起教一章云云


文心解今謂不然若自裂網則通初心若裂他網
須至果後故輔行釋化他不思議境云初心依理生
解為他說者與起教不同此唯實報八相被物發起
權實施開廢等何得云始行能裂他網乎仰又起教
之言須起八教徧逗群機而反用自裂之文作自行
起教不亦濫乎又令修起教之觀成說法之用不許
但修十乘果用自顯者且輔行云若不善用不思議
觀觀不思議境何由可裂執教大疑豈非但是修十
乘耶況今文云理境乃至利益咸爾故知起教更無
異塗若謂十乘不該果用後之五妙更須別修是則
眾寶之車成壞驢之運。


指要從此門去純談化他而化他法門雖即無量
豈出三千亦攝歸剎那同為觀體云云故今文先明
淨用同在染心理具情迷顯發由觀。」


【修起教觀自四明始以止觀五略十廣自行化他
皆是初心行者修法玅玄觀心之義亦然故荊溪
云止觀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一章成今化他
能所指要釋曰彼文起教雖即弗宣而且不出裂
網之意此裂網文泛論生起雖在果後化他細尋
[015-0091c]
其意多明初心自行故文云種種經論開人眼目
執此疑彼是一非諸今融通經論解結出籠豈非
始行能裂他網又文云若人善用止觀觀心則內
慧明了通達漸頓諸教豈非自行起教此四明妙
得文外之意也輙出其意名字位人五品十信望
於初住並屬初心故知南嶽智者四明融通經論
解結出籠與夫通達漸頓諸教凡講說結緣皆是
因中修起教觀之相也裂網之文生起與釋其義
一致但生起文中有解結出籠之語故法智云豈
非自行能裂他網釋文中有通達漸頓諸教之語
故云豈非自行起教可看結字與教字則知始行
能裂他網與自行起教義同變文云爾若望果後
八相化他則始行能裂他網自行起教並屬初心
自行輔行下文將化他境對起教料揀而有初心
依理生解與實報八相被物其義不同可以例知
但化他境乃發圓解為他四說此起教觀乃是通
達漸頓諸教融通種種經論義不同耳故知因中
若不能修自行起教之觀果後焉能成就化他說
法之用淨覺昧此悲夫。】


讀教記卷第十五
[015-009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