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62 法華經三大部讀教記-宋-法照 (master)



讀教記卷第七
天台沙門 法照


玅玄



提謂經



「玅玄復次釋論結集法藏初從波羅柰至泥洹夕
凡所說小乘法結為三法藏從初生至雙樹凡說大
乘結為摩訶衍藏柰苑之前不預小乘攝何者爾時
未有僧寶故不應用提謂為初教也若言提謂是祕
密教一音異解者不應在顯露之初。


十三第五結集難中二初難不預五時次何者下
釋不預所以六難一音可見。


十五若如提謂波利聞五戒不起法忍三百人得
信忍四天王得柔順忍皆服長樂之藥佩長生之符
住於戒中見諸佛母即是乳中殺人也。


十九次正明不定即今世發習且以提謂為首提
[007-0041c]
謂猶屬顯露未假祕密故至鹿苑方分顯祕。


二十二祕密合者初為提謂說五戒法巳有密悟
無生忍者。


四教義問曰提謂經說五戒明人天善何意不開
為五教義耶云云答曰三藏教明世間布施持戒禪
定即是人天之教並是正因緣所生善法此巳為三
藏所攝故不須為五也。


光明文句十一提謂經云五戒是佩長生之符不死
之印即常德也出入不亂往還無間即淨德也統御
一身即我德也以立道根即樂德也此是五戒對四
德。


三十以大乘人了知五戒體是心性若受若持一
一順性性具四德故五無非常樂我淨。」


【大師只云為三藏所攝而神智以鹿苑收之玄文
柰苑之前不預小乘攝又三百人得信忍乃至乳
中殺人等者當知二文各有所以初破北地師別
立人天教次明引明不定教也釋籤云若言下難
一音者此點出大師縱破他師之文非謂提謂無
有密悟。】


六因四緣



「玅玄成論亦明三因四緣一切諸法皆為因緣所
成。


釋籤十四言成論三因四緣者三因謂生因習因依
因生因者若法生時能與其因如業為報因習因者
[007-0042a]
如習貪欲貪欲增長依因者如心心數法依色香等
四緣者因緣者具足三因次第緣者心心數法次第
而生緣緣者如識生眼識增上緣者諸餘緣也若俱
舍中因緣五因性成論以所作因即是增上故不別
立但立報因即生因是自分因即習因是共因即依
因是。


止觀廿四云何名習因習果阿毗曇人云習因是自
分因習果是依果。


輔行八下言習因是自分因等者新譯經中名同類
因故俱舍云能作及俱有同類與相應徧行并異熟
許因唯六種今且依大論略出六因相次消今文論
三十二云言六因者所作因共因自種因徧因相應
因報因言四緣者謂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新譯
次第緣名等無間緣緣緣名所緣緣餘二名同云云
所作因者不礙於他相應因者心心數法同相同緣
以心心法共相應故名相應因心心數法以心相應
為因名相應因如親友知識和合成事共因者一切
有為法各共生因以共生故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
互相成濟自種因者過去善法與現在善法為因現
在善法與未來善法為因惡無記法亦復如是一切
各各有自種因徧因者苦集諦下十一徧使名為徧
因報因者行善惡因得善惡報名為報因言四緣者
如上五因名為因緣心心數法次第無間相續而起
名次第緣心心數法託緣生故名為緣緣諸法生時
[007-0042b]
不生障礙名增上緣復次心心數法從四緣生無想
滅定從三緣生除於緣緣諸餘心數不相應行及色
從二緣生除次第緣及緣緣餘有為法劣故無有從
於一緣生者報生心心數法從五因生除於徧因無
漏心心數法從三因生謂相應共及無障礙成論但
應三因四緣具如玄釋籤第十記今業相發屬習報
兩因習因者自種因文兼釋於習果報因因於前世
前念善惡故後世後念善惡得起並名習因既心心
數法共相因依亦得名為相應因也不障礙故亦得
名為所作因也俱有助作故亦名共因若蔽相起亦
名徧因以此習因未能招報不名報因言報果者亦
但四因所作自種共因報因當果相現故云報果據
理實是報因而巳不與五部染法為通因故非徧行
因非心心所無相應因若以習因對四緣中得是因
緣等三不託緣而起無所緣緣習因起時亦有增上
及有無間相續之義亦名次第報果但在增上因緣
夫因緣之義佛法根本背邪向正之始入道修觀之
源故習佛法者不可全迷。


垂裕記廿五四緣六因及以十二並是生死生死即
三道云云十二秪是四六而巳故知但是離合說耳
且如無明即是行家之能通也即同類因行必四相
即俱有也行中五部亦同類也無明行中心心所法
共行共感所作必同行有必招識等異熟此行必有
徧行五部之惑若四緣中論云增上即能作因緣五
[007-0042c]
因性比六因說可知。


正理論又六因中徧行一因唯是染汙餘之五因通
染不染又相應徧行二因唯心餘之四因通色通心
又徧行異熟二因通三界繫餘之四因通及不通繫
徧行異熟唯有漏餘之四因通漏無漏又徧行異熟
二因唯是非學非無學餘之四因行通三種凡夫學人無學
又六因中能作一因通四諦及非諦攝徧行異熟

二因唯通苦集餘之三因通苦集道三諦攝。




【止觀云集諦下十一徧使名徧因者補註十四十五
苦下五見及疑無明集下邪見見取無明疑此之
十一徧為五部作因名徧因也五部染法者四諦
下見惑為四修惑為一即五也北峰曰因緣者親
生為因疎助為緣然約法顯相且以三道為言則
煩惱為因業行為緣因緣和合則招苦報報起惑
業循環無窮也或問成論三因於六因中如何會
[007-0043a]
同曰生因既云若法生時義兼所作亦可所作即
增上緣非生因攝習因既云貪欲增長貪欲是惑
即兼徧因依因既云心心數法兼相應因餘三籤
文自對也或問俱舍頌云許因唯六種釋籤却云
五因性者何也曰六因四緣大論所釋順有宗義
故具明六若成論但說三因乃順空宗義所作即
是增上緣故故不別立但云五也前後存沒義恐
如此當知六四既以三道為當體即以四大為所
依也。】


楞伽制肉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䟦陀羅譯


入楞伽經十卷元魏三藏菩提流支譯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斷食肉品四字函第六卷唐譯爾時佛告大慧一切諸肉有無
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慈愍不應噉食云云是故菩薩
不應食肉云云若我聽許聲聞食肉我則非是住慈
心者修觀行者行頭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勸諸善
男子及善女人於諸眾生生一子想斷一切肉大慧
我於諸處說遮十種許三種者是漸禁斷令其修學
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切悉斷偈云象脇與
大雲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經我皆制斷肉。


釋籤十一寄此兼判楞伽成方等部他云楞伽非第
三時七卷經文第六卷中大慧問言外道尚遮不許
食肉何況如來大悲含育而許自他令食肉耶若大
[007-0043b]
乘中梵網巳制猶作此說當知楞伽四含之後為漸
制之始下佛答中仍云菩薩不應食肉故知仍存小
教中開 玅玄十一。」


【記主研覈制肉之文判屬方等既對梵網巳制而
說則曰仍云菩薩及以漸制何但制菩薩也北峰
謂三乘俱制葢有取焉偈指涅槃者此乃譯師於
滅後見涅槃亦制故引成流類足偈文云。】


雙游



「涅槃經長壽品云何共聖行娑羅迦隣提
釋籤十七大經第八鳥喻品云善男子鳥有二種一
名迦隣提二名鴛鴦游止共俱不相捨離此品答前
共聖行。


涅槃疏十一若二鳥雙游明其二用二鳥俱息明其
雙寂。」


【原夫涅槃開演常宗為顯常即無常無常即常故
取喻二鳥游息共俱以答共聖行之問也疏
中備有凡凡共行圓教內凡外凡共修圓行凡聖共行生佛雖異常無
常一非凡非聖共行理即之位非內外凡非分極聖即常無常用未始暫缺也

云取其雌雄共俱飛息不離以況一中無量無量
中一一是常無量無常也顯二用相即非一非無量雙息而一而無
雙飛呼為雙流乃名共行凡聖共修故稱曰雙
非約二用立共行名又此二用經意雖局菩薩所
修法體徧收一切依正諫書約二用分割為難解
謗準本疏三翻釋義二用相即顯生身即尊特也
[007-0043c]
竹菴以事理二造對於二用又以一法為並息二
法為雙游未也應先了理造三千之體非常非無
常事造三千之用能常能無常二用既全體作相
即之義斯成本疏稍難今當略辨分文為二。】




【初云生死涅槃在下在高者迷悟對分耳眾生迷
故有生死名為下諸佛悟故得涅槃名為高以此
經正談三德涅槃乃如來所證之果然所證果本
非別法全指眾生生死三道當體常寂良以生佛
各具三千故常無常二用高下無虧雖爾各具迷
悟乍分互即互融體用不二雙游者全體起用具
常無常事造三千也並息者指用歸體非常非無
常理造三千也事理既即游息亦俱法法咸然心
心徧具故在高在下平等無差次文即事而理即
理而事者事即事造三千理即理造三千事造之
中具於二用用全體起當處即理理造之體法法
具足互融互攝不可思議即此玅體起於二用體
既互攝用豈相乖故知二用克就事論全由理圓
故二用即然此事理本無二體全是三諦故有次
[007-0044a]
番二諦即中中即二諦三千諸法一一無非即三
諦故中邊既即三豈有三三諦俱亡雖亡而照故
有第三亡照釋也三諦俱亡故非二中雖亡而照
三諦俱照故而二中雖有三番後二只是中邊亡
照又復後二只是釋成初番事理法體而巳故知
欲顯事中二用相即若不約圓詮事理法體而辨
則相即之義無自而明矣既約法體故曰義成雌
雄亦成者雄喻於實即常用也雌喻於權無常用
也所喻二用既即能喻雙游可知故云亦成豎判
者初二句結前生後其語猶略應云約事理相即
明二用雙游其義既成名字等五前約法體橫判
雖曰法法全體約行人修證何妨在下在高高下
雖殊而位位之中三千具足故迷則俱迷悟則俱
悟故曰名字巳去不唯顯佛九亦同彰乃至果成
咸稱常樂二用相即位位具足故曰皆成結中橫
豎只是六即理同故即法法實相橫義也事異故
六修證迷悟豎義也即橫論豎一一具足即豎論
橫無有缺減即橫即豎事理義圓矣。】


華嚴教主



「華嚴經云摩耶夫人為盧舍那母云云


梵網經云爾時釋迦從初現蓮華藏世界東方來入
天宮中說魔受化經巳下生閻浮提迦夷羅國母名
摩耶父名白淨吾名悉達七歲出家三十成道號為
釋迦牟尼於寂滅道場坐金剛華王座說法。
[007-0044b]


玅玄十七寂滅道場始成正覺云云此乃明釋迦最
初說頓也。


文句十八梵網經結成華嚴教華臺為本華葉為末
別為一緣作如此說而本末不得相離。


玅樂廿七若華嚴中十方臺葉互為主伴此梵網經
唯一臺葉故天台戒疏判云華臺華葉本迹之殊所
以華臺華葉本迹定者被緣雖別道理恒同所結既
同能結豈別。


淨名玄盧舍那佛說華嚴經云云


玅宗有須現者即為現之如梵網華嚴及此經等
相多身大也不須現者即以力加令於劣身不取分
齊見三十二相即無有邊以知丈六是法界故也。


解謗廿汝執藏塵為尊特相樹下之身有此相否故
昇須彌山頂品云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
界一切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
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常對於佛爾時
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豈
非華嚴是千百億應身所說此身既被別圓之機見
是尊特何須獨指華臺受職身耶。」


【娑婆世界五時施化說華嚴教葢千百億身中之
一乃現相之本也解謗巳闢淨覺之失後人不本
經文有現起之相尚執三雙六隻之義以即劣尊
特而申明之未詳鑑堂云示現與現起看經中有
文無文出解謗書。】
[007-0044c]


涅槃五味



「玅玄十五今依大經二十七云置毒乳中乳即殺人
酪酥醍醐亦能殺人此謂過去佛所嘗聞大乘實相
之教譬之以毒今值釋迦聲教其毒即發結惑人死
輔行九下十四爾時有菩薩名無垢藏王白佛言如佛所
說諸佛菩薩成就智慧功德百千萬億實不可說我
意猶謂不如此經能生諸佛阿耨菩提佛印可竟佛
言譬如從牛出乳譬從佛出十二部經從乳出酪譬
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酪出生酥譬從修多羅出
方等典從生酥出熟酥譬從方等出般若波羅蜜從
熟酥出醍醐譬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


玅玄廿四若華嚴為乳三藏為酪此則方便味濃大
乘味薄云云此取相生次第為譬不取濃淡淺深
廿七不以味濃為乳味淡為酪故知自約次第相
生為譬。


玅玄十八漸機於頓教未轉全生如乳三藏中轉革
凡成聖喻變乳為酪即是次第相生為第二時教不
取濃淡優劣為喻也。


廿二次漸機下釋味名所以言不取濃淡者秪是
小機於華嚴如乳非酪濃於華嚴。


十七又頓教最初始入內凡仍呼為乳呼為乳者
意不在淡以初故本故。


義例六者名義通局如置毒譬經中唯譬五道不
同佛性不變五味唯喻一代五時濃淡濃淡雖殊皆
[007-0045a]
從牛出今文從義處處徧入或定不定或行或人或
教或位或時或部不可壅義而守其名故用置毒則
有兩種醍醐殺人若用五味則有兩種乳不等。


別行疏記十五應知約教明五味者不取濃淡但語
相生以其頓乳即醍醐故若約機者有濃淡義然就
三乘極鈍者說為此一類於彼華嚴全無顯益如鯹
血乳說三藏時此機成酪次第漸濃至於極味。


四教儀問將五味對五時教其意如何答有二一者
但取相生次第二者取其濃淡。」


【北峰師曰原經意由無垢藏王歎涅槃教勝佛印
可後敘出五味故知若非濃淡歎教不成若相生
者約義通也玅玄約教相生次第則不取濃淡若
約機行不無其義四明之說善矣義例云故用置
毒則有兩種醍醐殺人若用五味則有兩種乳不
等然置毒兩種非無乳等五味兩種非無醍醐葢
互顯也若兩箇唯字望下義通八種云。】


通別五時



「玅玄二十三引信解品四大聲聞領教證次第者


廿二言次第者華嚴初云於菩提道場始成正覺
在初明矣諸部小乘雖云初成自是小機見為初耳
據信解品脫玅著麤故知居次大集云如來成道始
十六年故知方等在鹿苑後仁王云如來成道二十
九年巳為我說摩訶般若故知般若在方等後亦知
[007-0045b]
仁王在大品後法華云四十餘年大經云臨滅度時
當知次第有所據也。


廿二夫五味半滿論別別有齊限論通通於初後
若華嚴頓乳別但在初通則至後故無量義云次說
般若歷劫修行華嚴海空法華會入佛慧即是通至
二經又像法決疑經云今日座中無央數眾各見不
云云夫日初出前照高山日若垂沒亦應餘輝峻
嶺故蓮華藏海通至涅槃之後況前教耶若修多羅
半酪之教別論在第二時通論亦至於後何者迦留
陀夷於法華中面得授記後入聚落被害作結戒緣
起又如身子法華請主後入滅均提持三衣至佛問
云云當知三藏通至於後若方等教半滿相對是生
酥教別論是第三時通論亦至於後何者陀羅尼云
法華後如後授記中節般若帶半論滿是熟蘇教
別在第四時通論亦至初後何者從得道夜至泥洹
夜常說般若云云當知般若亦至後若涅槃醍醐滿
教別論在第五時通論亦至於初何者釋論云從初
發心常觀涅槃行道前來諸教豈無發心菩薩觀涅
槃耶云云此則通至於前若法華顯露邊論不見在
前祕密邊論理無障礙故身子云我昔從佛聞如是
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豈非證昔通記之文。


廿六初明前四味通後次若涅槃下明涅槃法華
通至於前初文自四云云初文又二初明通二經次
明通至涅槃初文言二經者謂般若法華以般若亦
[007-0045c]
得名華嚴故法華佛慧不殊初故次通至涅槃為二
初正引經次夫日下述意初文者彼經既有住世無
量劫之言又見報身蓮華藏海說心地法門等故知
華嚴至涅槃後以彼像法決疑結涅槃故云云次文
者二人雖於法華得記此後猶作三藏結戒之緣
文在涅槃故知涅槃共結小藏云云通記者昔日

授記佛意不壅小乘情隔自無悕取況約祕密巳記
二乘據斯以論通至鹿苑。


如提謂時無量人天得無生忍成道六年巳說
央掘摩羅涅槃云我初成道恒沙菩薩來問是義如
汝無異當知鹿苑不應純半。


十三次引諸文皆是十二年前巳有滿教
淨名疏三十問自淨名彈訶之前亦應有滯方便者
因訶轉教何不出之答未可定判故不別出。


略記下之上問自淨名等者亦應合有方等生酥通
乳酪耶若其有者何不說之答文雖爾應須具如法
華玄文第十卷中今若復欲論理有者鹿苑理須密
說彈斥又華嚴中四何須更論亦是其例既其一切
俱通初後豈可方等不通於初準此問前亦應問後
文無者略若爾一音之教非無小得但失於鈍以歷
五時故不全用玄文所引。


問殃掘之經六年所說列次第眾委悉餘經彈
斥明常分明餘教釋梵四王及十弟子乃至文殊皆
被訶斥同聞宛然應入次第。
[007-0046a]


十二言央掘列眾者彼經初云爾時世尊與無量
菩薩摩訶薩及四眾天龍八部毗盧遮富單那等日
月天子及護世等皆云無量。」


【不明別五時則不見化儀次第不明通五時則不
見隨宜赴物問玅玄明般若法華涅槃皆有徧前
獨方等不明者何曰玅玄云方等彈訶教在三藏
之後被訶之時應在十二年前有云若約顯露如
玄文則無若約祕密如淨名疏則有也有引殃掘
經是如來成道六年所說證方等顯露徧前有云
殃掘經六年說者乃祕密說非今結集者若今結
集者文中即無六年之說葢由天台見他文指出
耳却引玅玄如提謂等文為證頃因此說曾閱彼
經雖無六年之文正是玄籤第十所引者葢在大
藏量字函四卷成文宋天竺三藏求那䟦陀羅譯。】


方等授記



「玅玄廿三陀羅尼云先於王舍城授聲聞記今復於
舍衛國祇陀林中復授聲聞記昔於波羅柰授聲聞
記身子云世尊不虗所言真實故能第二第三授我
等記故知方等至法華後。


廿七言至法華後者即指王城授記同於法華舍
衛國記即指方等在法華後彼經下文云舍利弗聞
文殊得記問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文殊語舍利弗
汝意云何猶如枯樹更生華不云云燋種生芽不舍
利弗言不也文殊言若不可得云何問我得記生歡
[007-0046b]
喜不授記無形無相無我無有言語無去來今猶如
野馬如是觀者乃名得記此文是文殊破舍利弗得
記之相。


文句七得記不得記者云云


大乘入楞伽經第六卷變化品四字函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何故授阿羅漢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記云云佛言諦聽當為汝說大慧我為無餘
涅槃界故密勸令彼修善薩行此界他土有諸菩薩
心樂求於聲聞涅槃令捨是心進修大行故作是說
又變化佛與化聲聞而授記別非法性佛大慧授聲
聞記是祕密說。


輔行六下問若言方等不記二乘何故楞伽第二變
化品中大慧問佛如來何故授聲聞記佛言三意故
記一為入無餘界者密勸修菩薩行故二為此界他
土菩薩樂求聲聞涅槃者勸捨此心修大行故三變
化佛授聲聞記非法性佛大慧授聲聞記是秘密說
判曰今聞法華是顯露記不同方等隱密與記若據
斯理淨名大品皆應有之何獨楞伽故方等云第二
第三授我等記初意自為巳入滅者次第二義但為
斥於鈍根菩薩對彼說記何關二乘第三判非法性
佛者此是以實而隔於權未若法華顯久遠本我土
不毀而眾見燒況法性之佛尚不記菩薩何獨聲聞
故知三義並異法華當知大慧發起密說是故發問
授記之事故知彼經義屬方等與法華異豈待固論
[007-0046c]
數數斥奪二乘等故故法華中三周授記偏語聲聞
者為顯餘經所不說故是故委授劫國之名菩薩授
記處處有文故但通途云當作佛乃至本門某生當
得法華稱玅斯言可凭。


玅樂廿六如華嚴法界何所不含隔彼聲聞使如聾
瘂後分雖有授記事乖鹿苑初聞一向唯小方等尚
昧般若猶生雖楞伽方等有記小之言楞伽乃密對
菩薩方等為斥奪聲聞故一代教文彰灼唯此。


方等陀羅尼授記品第二卷覆字函佛告五百大弟子眾汝
等亦當各各作佛俱同一號號寶月王如來無所著
至真等正覺云云。」


【記主云楞伽乃密對菩薩方等為斥奪聲聞葢點
云楞伽方等陀羅尼二經之意也楞伽密記小乘
佛對菩薩說出方等陀羅尼經小之後舍利弗與
文殊問答之文即斥奪也。】


十行橫學



「玅玄廿四別教復有四云云


釋籤廿七別教復有四者別教十住修生無生十行
修無量十向修於無作登地證無作故云有四又十
行中習諸佛法具足於一十六門亦名為四問住巳
習八何故行中更習十六答前是自行隨用一門後
為化他是故行中更習前八是故十六俱須廣習。


道滅即苦集苦集即道滅。


苦集即道滅者發心之來誰不為斷煩惱生死
[007-0047a]
廣集佛法求無上道但此教意達道滅體於生死煩
惱之中故云眾生心行中求此則實知真斷玅修理
證故豎行住行猶迷迴向薄知初地少證即其意也
今此四四諦雖並在別教既約生滅等四豎判
一教別教菩薩即此自行而用化他故十行中橫辨
此四全為利物所以四相各附彼教而為相狀。


輔行六下應知此中若全不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
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圓教四門。


輔行六下圓教六根名下根者出假名同功逾十向
此是相似圓融三諦不同次第出假之位。


輔行六下通別入空但照六界兩教出假長短不同
尚未能出佛法界假豈能九界見即中耶云云縱帶
此空即十界假既無法性的非圓融。」


【北峯師曰良以別教迷中重故不能頓修中道之
觀遂使如來說此一教始終次第邊居中外破九
顯一機緣稟之依教起行於十行中自既未能圓
修安能為他圓說住行猶迷自行化他皆須斷九
考之文理只是但中故雜編云十向圓修可由實
道十行實無作且順權方良以修中之位巳深出
假之位尚淺位深故知昔日化他無非玅行位淺
故知將來自行亦是但中不應以實難權以他妨
自。】


讀教記卷第七
[007-004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