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45 望溪集-清-方苞 (master)


[011-1a]
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一
 墓誌銘
  尹元孚墓誌銘
蠡吾李塨剛主嘗言北方少俊不肎自混於俗者博野
有尹元孚余心識之而無因緣會合乾隆二年春元孚
自淮南入覲再過吾廬終未得面以
聖天子大孝實行三年之喪余時領
武英殿修書事請於二親王就直廬持服時未再期余
不出元孚無公事不得入也五年春自河南入爲副都
御史始得相見方是時元孚通籍已十餘年顯功名於
襄漢兩淮開府河南海內賢士大夫計數大府中人物
[011-1b]
指再三屈則必及焉而元孚深愧不能有所樹立以負
天子特達之知蓋少孤貧太夫人口授論語卽知孔子
之言不可違悖旣長篤信程朱之書謂治法不本於三
代皆苟道故自服官日取漢唐以來代不數見之人以
自律故自視若粥粥無能者一旦入長御史爲耳目之
司竊幸得自展布而太夫人老疾不能就養京師未數
月卽以終養吿歸居五年太夫人考終服未闋
天子豫虛少司空職以待之及赴
闕未踰旬
特命視學江南十二年秋涖金陵八月朢前六日諸生
旣入棘闈質明操几席杖屨徒步造淸涼山下潭亭余
[011-2a]
尙未起童奴白有客徑入不知其爲大人也及相見北
面再拜曰曩在京師母命依門牆先生固執不宜使眾
駭遽今里居無嫌且身未及門心爲弟子久矣蒙授喪
服或問吾母之終寢處食飮言語得無大悖成身之德
豈有旣乎時余治儀禮因以相屬欲共成一書作而曰
生未暇及此也往者巡撫河南會凶饑未遑敎治居臺
四涉月而聞母病今使事畢歸厠九卿陪奉廷議非忘
身忘家不足以答主知若不能自樹立徒附先生經學
以垂名抑微矣必衰老或以不職罷歸然後可卒先生
之業越日又獨身前來從者一人余畏邦人疑詫乃掃
墓繁昌入九華山以避之而私心竊幸吾
[011-2b]
君求賢若渴又得一支柱名敎之人也未幾有
旨復掌江南學政逾歲七月按試至松江遘瘧寒疾卒
於官前是月特晉少宰人皆曰
上之信用益切矣嗚呼惜哉元孚始以吏部郞中出守
襄陽漢水暴上壞護城石堤修建萬山至長門近十里
分植巡功民忘其勞已調揚州適荆州都統西征取道
漢江飭造浮橋吏民惶急乃竭誠修禮卒改令以船濟
凡利害切民未有聞而不諮知而不行者所屬皆羣聚
而禱祠焉其治揚州亦然就遷鹽運使尋擢巡鹽御史
晉中丞積弊一淸導商民以節儉而身先之及開府河
南開歸諸郡大水上章自劾列賑恤之宜
[011-3a]
天子一切報可約法十六條兼用北宋富公弼趙公抃
救灾事宜而令離鄕求食者有司隨在廩給開以作業
俟改歲東作資送還鄕則古法所未備也以是災民無
一出河南境內者元孚性淳曰坦易遇事必行其心之
所安少時授經祁州語生徒假館於張氏以奉母凡七
年不忍一日離也其居官每夕必以所措施詳吿太夫
人意或未愜則跪而請罪不命之起不敢起官中祿賜
出入壹稟於毋非請命妻子不得取尺布錙金日用之
外多布之治所爲揚州兩營河南撫標置舉本各二千
金曰凡卒伍必使衣食得自適乃可以法繩完城濬河
建橋梁設津渡修學校立書院創蜡祠表前賢舊蹟賜
[011-3b]
高年布帛寒者衣之疾者藥之故民皆感興政敎信從
其在鄕則族人皆授以田使自耕以食而執其契立義
倉義學拯危濟困不可勝紀用此仁聲義聞播流海內
顧公用方久任督府再舉以自代高公東軒以宗程朱
志相得總督畿輔嘗以公事過博野登堂拜母孝德上
聞乾隆八年冬十有一月
天子特賜太夫人
御製詩及楹聯天下傳爲美談最其生平以與眾人絜
度則行旣成名旣立功業亦有所表見矣而每爲余言
其胸中所藴蓄尙未見其端倪此余所以心孤氣結涉
月踰時而不能自克也其入覲初
[011-4a]
命巡撫廣東
陛見陳毋老不能遠行故有河南之命禦灾捍患日不
暇給尙於其隙布周官溝樹之法編甲戸以詰盜命州
縣皆分四鄕立社學簡有德行者爲社長朔月月半書
其孝弟敬敏任恤者與其放逸奇衺爲患於鄕里者有
司巡問觀察因事而勸懲之行之數月罷民竦惕禮俗
烝變而尋內
召始入臺卽奏人主一言天下屬耳目焉今方甄别年
老不勝任之員而知饒州府事張鍾又以年老命改部
司旬日閒前後頓殊恐羣下無所法守
上嘉納之其在河南嘗奏睢州湯文正公宜從祀孔廟
[011-4b]
視學三吳首謁東林道南祠舉舊典答諸生再拜凡試
畢士旅見皆然頒小學以明程朱本意聞隱士是鏡廬
墓三年親訪於舜山薦舉以礪士行旣遘疾自知不起
草遺疏言任賢納諫始終一意以立誠爲本旬日中無
一語及家事卒之日晨興盥漱扶杖至東齋郡守入見
子嘉銓侍尙爲辨人心道心汗出霑衣請解衣少偃息
不可扶翊入寢移時危坐而逝時年五十有八所述君
鑑臣鑑士鑑女鑑增定洛學編北學編已鋟版居憂讀
禮作從宜錄侍養五年讀三禮筆記及與師友論學語
藏於家嘉銓承父學欲繼其志事水漿不入於口者三
日朝夕米飮不過一溢淮商致五千金曰大人生不取
[011-5a]
一錢今以此賻堅拒之曰受一錢何以對大人之靈聞
者莫不感動以爲君子有子元孚名會一雍正癸卯進
士先世山西洪洞人遷保定至曾祖諱先知始爲儒祖
諱澤皆邑庠生父諱公弼早世並
贈河南巡撫母李氏庠生諱宗白女
旌節孝累
封太夫人視妣某氏曾祖妣某氏
贈夫人妻蘇氏處士昂女以貤
贈未受巡撫時
封而前巡鹽用御史中丞所加級
封一品夫人子二人長嘉銓雍正乙卯科舉人次永銓
[011-5b]
[011-5b]
劇不可以變孝子號痛呼天風反火息母八十餘疾危
篤醫者皆曰法不可治割股以進弗瘳夢神緋衣吿曰
疾非五藥所治醫淩某在雙林速致之淩至以針達之
脫然愈余嘗怪書傳所記以孝感鬼神而得異徵者大
抵皆獨行之士而聖賢則無之蓋聖賢之學至於知命
而不惑雖事父母亦盡其心與力之當然而止耳獨行
之士悲憂感發若焦若熬常欲殉以身命故精氣之積
而鬼神爲之通理或然也余生平非所識不見於文惟
節與孝則無分於聞見然人之情務崇其親而不度於
義則事有傅會增加而非其實者矣故必得其所徵始
傳信焉古之能以學行自振者其先世必有濳德隱行
[011-6a]
淑年少氣銳乃能不篤於聲利而以養毋治經爲事其
志固與眾人異矣淑之終有立也吾於孝子之行信之
孝子之行之非虛構也吾卽於淑徵之孝子諱育年九
十有四卒於康熙四十九年先世居浙之苕溪十世祖
秀明初以平吳功授侍駕親軍都指揮使特進榮祿大
夫子永卿承嗣五傳至挍嘉靖中爲江南常熟縣福山
營遊擊卒於官遂家焉子繁繁生 生文瀧配周氏
子二人孝子其長也娶吳氏子六人錫裕庠生錫祚康
熙已酉舉人錫祉錫某並太學生錫祐歲貢生錫禧早
卒女二人俱適士族淑錫某出也以雍正五年葬於先
兆慶安阡側銘曰
[011-6b]
歷艱危終坦夷毋及身皆耄期名廣揚後蕃昌所受於
天兹乃得其正而常
  廣文陳君墓誌銘
君姓陳氏諱鶴齡字鳴九直隸安州人父諱浵從容城
孫徵君講學河漳義俠著州部君旣冠亦好陽明氏及
其鄕鹿忠節公論學之書而踐行之父歿故舊巧奪其
產弗與爭高陽李相國嘗延至京師一日念母謝歸設
敎於家塾從者數十人每秋冬生徒夜誦燈火相聯聲
滿里巷母歿以鄕舉次選正定縣敎諭設條約敎諸生
孝弟力田治經史暇則習射屬府三十二城之士多聞
風而至君精制舉業其爲敎雖以力行爲宗而常因文
[011-7a]
術以誘進之凡經君指畫輒籍于庠序升京兆禮部者
相踵故士爭湊焉其在正定嘗奉檄視蕭家營水灾在
事者陰授意以未成灾報不爲奪太守命督隆平甯晉
諸邑民捕蝗歸報曰民不畏蝗捕蝗令屢下官屢至則
苗盡矣一時士民咸載其言余聞古之學術道者將以
得身也陽明氏爲世詬病久矣然北方之學者如忠節
徵君皆以陽明氏爲宗其立身旣各有本末而一時從
之遊者多重質行立名義當官則守節不阿如君又私
淑焉而有立者也用此觀之學者苟能以陽明氏之說
治其身雖程朱復起必引而進之以爲吾徒若嚾嚾焉
按飾程朱之言而不反諸身程朱其與之乎然則尙君
[011-7b]
之行者蓋不必以其學爲疑也忠節之後人多與余往
還故余習知君之爲人君歿踰年次子悳華奉冢子悳
榮命來請銘固辤不獲乃述而志焉君康熙甲子舉人
官止順天府武學敎授以雍正四年六月卒於京邸年
六十有五母某氏世儒家妻鹿氏忠節公其曾大父也
子三悳榮康熙壬辰進士黔西州知州悳華雍正甲辰
一甲進士翰林院修撰季悳正雍正甲長舉人女三皆
適士人以某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聞之尊行無㥏敎之行學亦顯惟用不施後昆之遺
  程贈君墓誌銘
君諱增字維高徽州府歙縣人也程氏自晉梁爲歙名
[011-8a]
族譜牒具存衣冠甚盛至明中葉河南道御史材以名
節顯而御史之子孫爲淸門御史當武宗時劾劉瑾不
法奏畱中巡按浙江卒於官瑾誣以九庫贓追論合家
徙海南瑾敗始歸鄕里子二人曰默曰然先後以禮經
舉乙科君爲默五世孫君父自歙遷淮之漣邑歸展墓
遘疾厲君方與二弟從師受書聞之冐惡風渡江舟幾
覆相去千五百里六日夜而至而父已歿未逾月母唐
孺人疾作遄歸不及含斂自是遂絕意進取漣地窪下
母柩在堂水驟漲倉卒號呼與僕一人升柩于木案旣
而下之非多人莫能勝旣營兆域合葬於休甯之蓀田
山乃移家山陽使二弟學儒而身懋遷家遂饒父族四
[011-8b]
母族三死而無歸者畢葬焉餘皆定其居使有常業設
義田義學以養疏族人而聚敎之鄕人叩門吿請未嘗
有難色或急難以千金脫之後更相背造怨騰謗窮而
自解則待之如初由是名著江淮閒康熙■十■年淮
黃汜溢數百里內民皆露處隄上君出家財修邗溝兩
岸險工十里總督河道張公鵬翮以聞康熙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南巡閱芒稻河
召見
御書旌勞二字以賜先是于淸端公總制兩江時微服
濳行察疑獄求民隱姧人因造言散布以傾怨家或因
之失入屬吏雖灼知而不敢言君進見直陳其弊且指
[011-9a]
目擊一二事爲徵公悚然曰微子言吾安知人心抏敝
至此君以布衣得近
天顏者三長子鋈爲浙江糧道攝布政使每以公事道
淮揚覲省夾道聚觀人皆以是爲美談詎知君之忼直
不欺言人所不能言而不爲威惕如此君嘗因吾友吳
東巖見余于河干野寺樸質如老諸生厥後東巖總其
門生所爲文隱其名俾余甲乙所取二篇皆君叔子崟
作也東巖乃詳述君之生平而使崟從學於金陵及余
以南山集牽連赴詔獄親故蕩恐不敢通問惟崟以計
偕入獄視余卽此可徵義方之敎而御史之風規所漸
摩者遠矣君旣卒三十有一年余吿歸崟始以君詩請
[011-9b]
序格韻甚老余夙有戒不能爲生破也又五年卜宅始
定葬有期來乞銘嗚呼君才足以立事而不求仕詩足
以達情而不以爲名其用心爲不苟矣是宜銘君父諱
朝聘祖諱必忠皆 君卒於康熙四十九
年十月某日年■十有■以鋈
誥封工部虞衡淸吏司主事以崟
誥贈奉政大夫兵部郞中元配唐氏
贈恭人繼室童氏
封恭人鋈唐恭人出次振箕候選知州次崟次鍾庠生
並童恭人出孫三人長揚宗次春浩次某以乾隆十一
年五月某日葬君於歙縣之某鄕某原二恭人祔銘曰
[011-10a]
義正大府乃夙昔之惇誠聞正言而不怒惟聽者之賢
明使君而謀仕安能詭隨屈諂以自毀其操行
  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公墓誌銘
公姓陳氏先世浙江秀水人明永樂初遷安州五世祖
始爲儒官遂世其業祖若父皆舉乙科敎授鄕邑連州
比郡秀傑之士多從遊公成童補博士弟子嶤然出儕
輩甫弱冠卽佐父爲諸弟師學使者課試壓其曹者必
公兄弟也而公自視缺然陰與博野尹元孚思古處務
檢身制事之學壬辰登進士年二十四座師爲趙公松
五徐公蝶園皆器公榜下卽充
武英殿纂修時滄洲陳公掌殿中修書事常語余後進
[011-10b]
有守有爲者以公爲首故公詣余一見如舊識初授湖
北枝江令鄰省大府卽思得公守巖州劇郡旣典郡卽
思得公爲監司故論薦者如爭其以黔西州服闋引見
世宗憲皇帝卽命赴貴陽以牧守補用其守大定以江
西巡撫薦遂命補道府皆前此所罕見也公任官二十
餘年皆在西南而勳績尤著於滇黔其爲政急民之病
如其私而務以殖其衣食爲本始令枝江修百里洲隄
除解餉入川雜派攝饒九道剷去潯陽大孤兩關錮弊
辨誣獄出無辜者七人未數月經略張公以貴州按察
使保奏方是時羣苗交煽軍旅四出古州姑盧朱洪文
諸叛案以爲非公莫定也公至出入重輕咸稱其情眾
[011-11a]
心始安逾年春攝布政使黔地多山砠少穀土兵餉半
移調於鄰省民尤貧瘠公奏給工木築壩堰引山泉以
治水田導以含洩涉揚之法貴筑貴陽開州威甯餘慶
施秉閒不數年報墾升科者三萬六千餘畝課種桑募
𧖟師敎𧖟出署內所登繭於大興寺繅絲織作使豔其
利開野𧖟山場百餘所比戸機杼聲相聞又以其閒大
修城郭廟壇學舍廣置栖流所以收行旅之疾病者益
囚食方冬寒恤老疾嫠孤之無衣者親課諸生開以立
志爲己之學立義學二十四於苗疆蓋惟公志廣而才
足以達之故於艱難倥傯中庶政並興而曲得其次序
也其尤爲遠近所傳述者公始至貴陽委署威甯府踰
[011-11b]
年威甯改州大定改府㑹烏蒙土司謀叛東川鎭雄附
之威甯爲夷猓出入要綰地仍命公馳赴威甯督州牧
完守公至城西陴頽舉步可踰乃聚民閒米桶實土石
層累丈餘然後比次甃築墉堞屹然羣夷縱火牛街鎭
去城三十餘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爲守戰計
賊不敢逼㑹哈元生兵至賊敗時鄂少保總制滇黔公
其所舉任也常以此自喜知人之明張經略引公自助
亦職此之由而余與尹元孚平生重公則在志行之不
苟方威甯危急公慮賊兵趨大理屬州牧陳嘉會分守
大理執其手曰吾死於此分也但遺老母憂賷志窮泉
矣及公陳臬於黔苗疆初定方興屯以蹙扼之將吏多
[011-12a]
欲以刻急見其能謂此異類剿絕不足惜也丁巳正月
朢省城大火公入見張經略曰天意如此當設誠修省
雖羣苗亦人類也張公大爲感動以申戒承事者公之
一於義理而不雜以世情如此昔滄州政績惟著於郡
縣與攝江蘇方伯時及踐大府河決武陟以死勤事而
功不成海內惜之公之才識與滄州相近而遭遇亦略
同自爲三司天下皆望爲大府近十年矣大府多舉以
自代而竟終於此然滄州攝監司日淺又不若公之久
於其任而實德及人良法垂於後世然則在公亦可以
無恨矣公自黔調移安徽未一年會徐鳳水災民流於
金陵地非公治也而竭俸賜編棚苫蓋布席以栖災黎
[011-12b]
重建陽明書院以實學開羣士其卒也官吏士民皆爲
嗚咽生平孝親友弟睦婣任恤仁於故舊僚友不可備
書書其志事之卓卓者公諱德榮字廷彥號密山康熙
辛卯科舉人
誥授通議大夫生於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十六日卒於
乾隆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年五十有九曾祖諱所聞
歲貢生祖諱浵順治庚子舉人父諱鶴齡康熙甲子舉
人以公及仲弟德華累
贈通奉大夫曾祖妣潘氏姜氏張氏祖妣王氏吳氏妣
鹿氏並
贈夫人娶辛氏浙江分水縣令禹奕女
[011-13a]
誥封淑人子四人長策乾隆丙辰進士江南宜興縣知
縣次筠雍正乙卯舉人候補內閣中書次筌乾隆甲子
舉人皆辛夫人出次籓側室黃氏出女四人孫四人以
某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古賢之生各有志事雖遇於時難滿其器與其遇隆而
施則匱孰若中閎用有未致公如金玉韞則有輝爭先
欲覩眾心所希蹇然當官藹然近人雨膏霑被物象皆
新事至立剖光融如煜表裏洞然蠹祛姧伏中經畏塗
進退維谷國爾忘身如行平陸誰謂文儒絀於武守持
危濟變左宜右有信道不移行身無倚諤諤危言以報
知己獲上以誠師中有喜異類同仁德施無比海隅蒼
[011-13b]
生望公秉鉞中朝良士佇眙北闕謂承天休如枹與鼓
年未及耆忽焉終古愛已遺民迹當見史無爲公悲公
長不死
  葛君墓誌銘
江都顧友于兩歲四通書於余皆以葛氏誌銘爲言丁
酉七月余在塞上同里胡襲參復自京師以友于之書
幷葛氏子宏文之狀來且日子之師書宣先生蓋受宏
文之贄因與友于有連而某亦嘗定交焉其乞銘辭甚
哀且所狀皆近事實可知矣願子勿卻也據狀君諱士
巽字大生揚之邵埭人少學書少長慨然曰吾見爲士
者不遇則羸其躬以及其親幸而第浮客遠宦長離親
[011-14a]
側非吾志也因棄書行賈淮南吳楚閒果大贏承親之
志姊妹諸甥無不資給也兄早卒撫其子猶子兄之子
又卒愛其子有加於孫君家旣饒因大治塋墓經田疇
建廬舍而求名師以課諸子甚嚴曰吾廢學以養吾親
今吾無仰於若若甘食美衣而不幅以學且生邪心其
所狀大略若此實其言亦近於古者閭胥族師所書孝
弟敬敏者矣予平生非親懿故舊未嘗一與之銘蓋銘
者諡誄之遺也古者非貴而有功德不爲誄而諡則雖
君父不敢有私焉今於素所不識之人而興之銘設實
背於所稱是讆言也於吾爲贅行矣用此謝不爲銘而
生怨嫌者蓋累累焉今乃爲葛君剙爲之蓋念胡顧二
[011-14b]
君子誼不宜欺余且以其素行爲質而非徒重其請也
君卒於康熙乙未四月享年七十元配姚氏繼配蔣氏
子三長宏文歲貢生次宏友國子生次宏毅郡學生女
子三以某年某月葬於某鄕某原姚氏祔銘曰
維君之行不求顯於俗而自得其情二賢爲徵吾與之

  劉篤甫墓誌銘
君姓劉氏諱德培字篤甫河南商邱人也劉氏世有聞
人君之父諱伯愚以學行顯君旣沒之明年其子韋來
省其從父上元邑侯某而介侯以乞銘於余韋之言曰
吾父事親以孝而與朋友以誠其處身也儉以勤其嗜
[011-15a]
學也老而不衰少孤所以事吾王母者細大無違先王
父之遺文得復出於患難兵火之後者吾父好學求友
之力也自鄰州比郡以及齊魯吳越有道而文之士無
不交也於書無不好尤篤於詩騷鷄初鳴起漱盥端坐
誦吟至日夕不倦數十年如一日也故吾父之終也里
中士友皆驚悼以爲典型之失焉田君簣山者中州之
賢者也其序君之詩曰篤甫之詩至性之所結也自吾
與篤甫交而半生爲梁園之遊夷險悲愉無不共也夫
道之不明久矣士非有瑰怪非常之行則不爲世俗所
稱道而不知是皆緣所遇之變以生自君子觀之則循
循於父母兄弟朋友之閒而久不失道者其難倍於偶
[011-15b]
然之所發也吾聞明之衰也士大夫雖行過乎中或不
能盡出於中心之誠然而無不知氣節之可貴者當江
右吳中以文章角立爲社而君之父亦起於北方以應
之雅爲艾南英楊廷樞諸公所推其後明亡艾楊諸公
致命以成其仁而君之父亦捍鄕里之患以死蓋其一
時因敎化而成習尙者如此然則君之近文章而重氣
類其來有自也君卒於康熙壬午十月二十日以癸未
十一月朔葬於某鄕某原娶侯氏子三人長韋拔貢生
次韞太學生次韓邑庠生女子三皆適士人子銘曰
前爲良子後壽耇行比於鄕學信友事則未施道可久
  龔君墓誌銘
[011-16a]
君諱聲振字以成先世江西進賢人遷金陵余里居友
其世父孝水至京師與其父于路遊君總角余過孝水
見之門塾中其後余行四方孝水客大名而于路官京
師不見君者十餘年矣余遘患吾母北上載椑以從爲
關吏所扼置天津踰歲而吾母疾大劇椑不可致計其
費當三十千南昌彭尹作曰于路使粤西其子在是吾
爲子語之其半可任也越日君具以來事遂集旣而聞
之乃貸於金陵賈人也余多年不見君叩曰猶務學乎
曰未廢也曰曾試於有司乎曰爲是北來其不遇柰何
曰已舉於京兆矣其貌慤而辭質不異在門塾時余閱
世久見齒與余若者其設心及容貌辭氣已不若長老
[011-16b]
之篤而後於余者則少異焉又其後則又異焉每以爲
非世敎之細憂君稚齒而聞父之友之急無難辭其將
之也無德色少而得舉無寛容其性資有大過人者而
竟夭死嗚呼是豈獨龔氏之慼邪君卒於金陵家人秘
之余與于路屢見而不敢言訃旣至乃唁而爲誌以歸
焉君卒於康熙丁酉某月某日年二十有三以某月某
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胡混叢眾萬而獨秉其英芒乎芴乎遽返乎幽冥吾求
之播物者而不得其情
  佘君墓誌銘
君諱兆鼎字季重世爲歙西巖鎭人父及伯兄行賈母
[011-17a]
遘厲疾仲出求醫藥君獨在側疾中言動異常人不敢
近或叩曰爾懼乎對曰病者吾毋也何懼弱冠後爲人
賈宣城每三歲一歸省一日心動遽馳歸則毋臥疾已
三日矣時伯客金陵後二日不期而至叩之其心動就
道之日同也其後伯病於金陵君馳視求醫於揚州跪
泣於其庭三日始肎偕然終不能療也少廢書讀大學
未半行賈後益好書日疏古人格言善事而躬行之其
在宣城有畢某負百金所居與君夾河一日託賈事迎
至其家將夕命其女靚妝出拜曰君旅居願以女奉箕
帚償宿負君奪戸而出則河無舟其人尾而至喻以理
且要言所負終不收乃感泣具舟以渡明末鄕里阻饑
[011-17b]
君十歲與羣兒樵蘇山中籬閒有果爭取啗獨君不給
視有子華瑞以文學知名與予爲執友康熙丁酉來京
師館余家述其事以乞銘距君之卒十有三年矣蓋徽
俗葬地難購而華瑞貧故久而不能舉也君卒於康熙
乙酉享年七十有三娶江氏繼娶方氏子二長華瑞次
關瑞早卒以某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嗟嗞乎君抱儒之質以美其身獨畱其文以遺後之人
  尹太夫人李氏墓誌銘
太夫人姓李氏博野儒生諱宗白季女也少時聞父夜
讀書卽能暗誦年十九歸贈公七年而嫠子會一經書
皆太夫人口授自贈公之沒逮會一未遇家窶艱舅姑
[011-18a]
老父母衰疾無子養生送死不惟心瘁力殫資用半手
所拮据自會一出守襄陽至開府河南所以忠國利民
濟艱銷萌拯凶饑正禮俗不惟朝夕訓誨且多出於太
夫人之規畫會一之守襄陽也三攝荆州九赴鄂城每
遇水旱太夫人必跪烈日甚雨中家眾恐致疾羅跪挽
掖終不起常應時而得所求雍正九年荆州都統將兵
西征命造浮橋吏民惶急太夫人曰凡人必曲致其情
而復可以理喻會一從之乃次第以舟渡時又調綠旗
兵馬會集襄陽供具夙辦軍憙而民不擾未幾移守揚
州襄陽樊城宜城並建賢毋祠不可抑止乾隆四年開
歸諸郡大水會一懇陳民瘼流民所至命有司隨地廩
[011-18b]
給而籍之踰歲資送還鄕無一流亡於他省者民皆曰
豈獨大府之明太夫人爲吾民廢寢與餐大府安得不
竭心與力乎始會一入覲已
命攝廣東巡撫以母老不能赴任辭遂改河南及自河
南內
召授副都御史未數月聞太夫人疾乞終養得
兪旨皆數十年中大臣所未有也八年春
特賜太夫人
御製五言律詩一章堂額一楹聯一時爭傳謂前古邀
此異數者亦罕云會一雖洗手奉職而自遷兩淮鹽運
司晉巡鹽御史秩賜皆豐太夫人節儉治家嚴子婦非
[011-19a]
請命銖金尺帛不得專取並蓄以待大用其在官中救
水火之災給師旅立營倉置舉本以恤卒伍建禮祠修
橋梁津渡施濟窮民見治所德政碑家居睦婣任恤分
田贍族立義倉義學以及道路倉卒拯救急難具載會
一所編年譜余前已入聞見錄賢母類中而太夫人卒
會一復以狀介余族子觀承請銘余苦辭之難更設也
旣而思之古稱女士謂女子而有士行也不爲一身之
謀而有天下之慮今之士實抱此志者幾人哉而太夫
人則志與事皆有焉故更摭前錄所未及而敘論之俾
吾儕有所愧恥而興起焉太夫人雖通文史而不爲詩
辭其在廣陵憫民俗怙侈縱逸由近盬多商作女訓質
[011-19b]
言十二章以劼毖之每閱邸報至
聖制惇大必三拜稽首以慶羣下有讜論訏謨亦再拜
稽首偉哉淵乎其宅心也用此觀之則所見於行事抑
又其淺焉者矣始贈公沒將卜於祖兆族人隘之太夫
人泫然曰宅東有田孤嫠便祭掃遂定窆是爲東章新
阡越五十有一年而太夫人祔焉贈公諱公弼卒於康
熙三十二年六月朔日年二十有七乾隆二年
誥贈資政大夫河南巡撫太夫人卒於乾隆九年七月
朔後一日享年七十有八
誥封夫人祔以十一月十一日孫男三人長嘉銓雍正
乙卯舉人次永銓殤次啟銓承蔭女孫二人銘曰
[011-20a]
古之貞婦守節閨房夫人義事實播家邦古之賢母義
方是帥夫人德心曲成民物克己裕人恩周六親禳災
弭患誠動鬼神
九重襃嘉萬眾稱美福德之全在古無比天實光啟以
昭女儀豈惟女儀志士之師
  大司寇韓城張公繼室王夫人墓誌銘
夫人姓王氏宛平人大司寇韓城先生繼室中允兼翰
林院編修縉之母也夫人之卒苞以門生卽事喪所讀
先生所述夫人之行䀌然增哀敬先是夫人遘疾類痺
痿及先生得末疾夫人舍其疾而惟先生之疾是憂遂
浸加至不可療苞居先生之門最久而親族姻黨道夫
[011-20b]
人之賢如一口蓋不獨家事治其輔成先生之德義有
爲行述所未及者夫人旣卒數月而先生病不能興苞
每往視疾未嘗不傷先生之衰困而不獲夫人相左右
也及先生歸田逾歲而疾漸平視聽不衰喜過余望而
又痛夫人不獲與先生偕老而從容於林泉也丙午秋
縉以書來徵銘乃質言而係以辭夫人卒於雍正元年
正月享年六十有二長子綖元配李夫人出與縉同登
癸巳甲科女一適士人孫四長祇公早殤次民先嗣綖
次立先次因先俱縉子於某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

起家編展惟福之綏作嬪賢達惟德之宜生有令聞女
[011-21a]
婦所儀沒有遺施君子所悕年逾六甲子姓兹兹兆云
孔安庶無顧思
  工部尙書熊公繼室李淑人墓誌銘
淑人江西南昌人明兵部侍郞元鼎之女
淸故禮部尙書諱振裕之妹工部尙書熊公諱一瀟之
妻翰林院編修本之母也母朱氏號遠山夫人以詩名
淑人幼稟母敎好讀書識大義而不事吟詠其繼室於
熊熊公已貳夏官矣尋遷大司空㑹淮黃閒議有興作

命往視旣行數日或因戚屬以重貲叩門曰中途旣與
公成言囑家人驗受淑人曰此詐也速持去少延當執
[011-21b]
送法司蓋公素方嚴中立不可脅持故操事構門戸者
欲假是以相傾也其後公卒以視河罷官久之
聖祖仁皇帝具見其表裏復召用公再長冬官以疾吿
休時人皆多公能勇退而意之決半由淑人余與本爲
同年友公歸流寓金陵特重余余時過從淑人使人進
飮必會余寒進食必會余飢余遘難在獄踰年本自天
津再至京師候於獄門外曰子毋憂
天子仁聖子之罪及遠投而止耳吾母已罄衣裘使持
而來爲子道齎矣用此觀之凡本所稱淑人以大義佐
公及幼事父母治家敎子曲得其次序皆無溢美可知
矣淑人之沒也本適游秦中而淑人畱京師余嘗拜於
[011-22a]
北堂旣彌畱入視於寢迫公事未得與殯斂越十有一
年本自金陵以書來速銘曰葬有日矣嗚呼余忍不銘
淑人卒於康熙壬寅年七月朢後三日享年六十有三
長子大彬及女四人皆前淑人魏氏出淑人視之不異
於本大彬子學熹學烈本子學鵬皆登甲乙科公及魏
淑人先葬異壠各有誌淑人以雍正某年某月某日葬
於某鄕某原銘曰
淑人之生顯光尊遂乃遇則榮而躬實瘁少罹閔凶心
摧考妣歸妹愆期年踰再紀翼翼熊公共恪表著淑人
櫛縰鷄鳴戒曙公在林泉士友時式淑人治具夜分莫
息每視公疾無昏與晨巾帶不弛涉月兼旬旣艾而嫠
[011-22b]
且屯且邅有子早達方陟而顚惟是仁賢履艱益著兹
銘不磨終古有譽
  謝母王孺人墓誌銘
康熙五十七年夏四月余將行塞上妹夫謝天寵聞其
生母王孺人之喪泣而言必得誌銘乃歸孺人之歸謝
氏也年十有八其卒也六十有一而爲嫠者三十有六
年始新津縣令謝君仁趾聘孺人爲側室踰年而嫡死
遂攝內事自孺人始歸新津君已遘心疾惑易無常孺
人與生三子一女皆在憂懼中自新津君沒家益落諸
子皆窶艱孺人有弟客死於非命積軫鬱癰發於乳醫
者求索不稱意投惡石以反之遂成錮疾二十餘年不
[011-23a]
瘳計孺人之在謝氏自少而壯而老未嘗有一日恬安
其怐愗自苦不獨以爲嫠也往歲孺人六十天寵歸爲
壽舊所患良減其家人之訃云乃者孺人時自寬食飮
有加其疾以卒旬日閒事耳嗚呼此昔之仁人所以不
肎一夕離親而宿於外也天寵之依余於北也以余北
遷女弟御吾毋以行乃用此不得親毋之含斂以余之
恨於天寵固不能已於言况重以孺人之節乎王氏江
甯故家其先世有官指揮使者孺人卒於二月十日以
某月某日祔於新津君之兆在江甯縣某鄕某原銘曰
命之&KR1103節以亨載此貞名尙何憫於其生
  少司農呂公繼室王夫人墓誌銘
[011-23b]
呂氏自明大司馬忠節公家法爲中州士大夫宗而奕
世多賢婦人少司農坦菴公未與余相見卽因吾友崑
繩通問以索交及余與宗華同會試榜光祿好余尤篤
由是兩支子弟往來京師鮮不過從而意相鄕者乾隆
二年春岳池令憲曾以母王夫人狀因宗華以求銘夫
人司農繼室也始歸憲曾將冠而宣曾生五齡新喪其
母女子子五人未逾旬而司農之官甯鄕夫人居守撫
慰勤恤男女長幼咸安焉其後憲曾再喪偶遺子女數
人夫人鞠育一如宣曾及諸女弟而兩女早出室者皆
寡外孫窮無依爲紀衣食月要旬致延及支庶夫人隨
司農仕宦數十年諸子皆通籍而夫人所出守曾尤早
[011-24a]
達顯榮舄奕乃世所謂難逢而可羨者然其拮据勞瘁
視貧家婦有甚焉守曾爲宣化太守憲曾令岳池每戒
之曰汝父常語家人居官而求便於身則不便於民者
多矣又曰吾私親兄弟各食力無憂寒飢毋以我故餽
遺惟妹適陳氏者及憲曾舅氏甚窶艱勤周䘏可也買
婢而還其家不責以値者凡三人其一大父爲諸生立
遣之父母不受曰還則莩矣乃善養視歲熟而歸之嗚
呼信如憲曾所述古之所謂婦順者其備乎詢於宗華
曰是吾先人家法世母敬帥而行之者也惟始至吾家
曲囏隱愍有人情所尤難者狀蓋未之能具焉嗚呼若
是則銘其可辭王氏河南新安人父養林鄕里稱長者
[011-24b]
母牛氏夫人其仲女也司農爲僉都御史
誥封恭人
今上御極覃恩自齒朝以上均得以父職官所極品階
請封遂晉夫人以乾隆元年正月疾卒享年五十有五
長子憲曾前夫人徐氏出康熙戊子舉人次宣曾王氏
出康熙甲午舉人次守曾雍正癸卯舉人甲辰進士授
四川驛鹽道按察司副使以夫人疾革未赴任孫男八
人以某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女敎之明嫡媵恩隆同氣之愛下型於所生及俗之傾
繼室有涼德而父子兄弟咸不得其情有碩夫人秉德
之貞盡室和甯有孚以光亨及而雲仍家則是承
[011-25a]
  光祿卿呂公宜人王氏墓誌銘
宜人姓王氏孟津王文安公諱鐸之孫太常寺少卿諱
無咎之女明大司馬忠節公之孫婦監察御史贈僉都
御史諱兆琳之子婦光祿卿諱謙恆之妻承曾光曾耀
曾之母也年十五歸於呂幼稟母敎通詩禮其爲婦宗
婦之長者皆羨焉其爲毋宗婦之少者皆師焉與光祿
相愛敬以成厥家族姻鄕黨有述焉余爲耀曾同年友
而光祿信余最篤以文學禮義相正嘗語余曰吾生平
無媵侍或疑吾妻不能容非也家事治子孫成行吾自
謂可無此耳宜人與光祿生同年卒後一歲爲夫婦者
六十有一年逮事舅姑並越二紀子三人伯仲舉乙科
[011-25b]
耀曾歷官四川按察使所至獲民譽孫曾繩繩耳目髮
齒至耄不衰卒之日言動如平時以余所聞見婦人之
德與福兼蔑與宜人匹者宜人生於順治十年六月卒
於雍正七年十月余旣誌光祿矣故子姓戚屬不具銘

曰豫曰豊民生所善布列六位憂虞過半有碩宜人得
天獨贏美合令終爲咸爲恆族姓素貴夫家世隆所儀
則賢盡室融融上學舅姑下儀子婦有孫有曾康强夀
耇在生疇榮考終相次憺此幽宮永蘟世嗣
 趙孺人翟氏墓誌銘
孺人姓翟氏涇縣趙贈君濬之繼室御史靑藜之母也
[011-26a]
少歸贈君順於姑宜其家人家素封執婦事如寒素其
後中落處之泰然前孺人左氏子一女三孺人子女各
二數十年無閒言姑旣歿迎姑之女兄於家忠養久而
不怠贈君歿盡蓄藏以付長子預俾秉家政預爲縣令
浙東靑藜入翰林迎養於京師乾隆八年夏孺人思歸
少子希文侍五月朔日於潞河登舟是月晦前二日遘
微疾卒於德州舟次靑藜悔痛再以書請銘述孺人勤
家敎子語甚詳兼及贈君義事余按銘者誄之遺也非
於德於功於言有立或有奇節義烈無以舉其辭據狀
孺人乃履順而持家有法度者贈君則富而好行其德
於法尙未可以銘然及吾門者有所祈嚮而可信其操
[011-26b]
行之終不迷靑藜其一焉古之人善善及其子孫况父
母乎故援斯義而爲之銘使靑藜知成親之名在自敬
其身而後此所宜自奮厲者甚重且遠也贈君貢生候
選訓導預邑庠生以薦舉知浙江餘姚嘉興二縣靑藜
壬子中順天鄕試丙長舉進士第一授翰林院編修改
江西道御史著直聲希文丙辰中本省鄕試女五人皆
適士族孫八人翟氏邑舊族孺人生於康熙二十三年
卒年五十有九以某年月日祔於贈君之兆在某鄕某
原銘曰
爲婦爲母可富可貧以睦以婣內和外親貴而思約老
而益勤德言諄諄孫曾永循
[011-27a]
  王孺人墓誌銘
康熙五十八年冬吾友朱君履安嬰疾沈痼動息不自
由余心憂之而竊幸其有良妻余里居時過履安食飮
盤匜杯斝必潔修而家無女奴今履安疾雖困孺人左
右焉必能自苦以適履安踰歲而履安以書來曰吾妻
死矣吾憫其生之勤也欲丐子文以列幽墟且子在難
吾妻能與吾同憂其垂死時吾謂必得此於子矣昔辛
卯之冬余以南山集牽連被逮下江甯縣獄同學二三
君子朝夕㑹履安所履安或以事出諸君子頻去來孺
人必先爲具以時候問無使渴飢方是時大府命吏迹
與余往來者甚嚴一日縣令以他事入履安門巷或吿
[011-27b]
曰履安亦相隨入獄矣孺人驚悸成疾久而不瘳今其
死猶緣故疾動也嗚呼余以昬愚不能自敬戒以卽於
罪戾而累於朋友一至此乎非孺人旣死而履安自言
之余不知也履安徵銘之書一歲六七至旣而曰速爲
之及吾之見也余心隱焉夜不能寐晨起而志之孺人
姓王氏江甯縣人享年五十有五子三人女二人以某
年月日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長子老身苦辛以有年疾則莫養而死獨先命乎命乎
永賷志於窮泉
  許昌禎妻吳氏墓誌銘
康熙辛卯九月歙縣許起昆持其母行狀因吾友吳君
[011-28a]
東巖來乞銘東巖於其母爲族子而狀卽東巖所作也
余旣許諾踰月而被逮又二年出獄東巖適在京師復
以爲言余曰吾非敢負諾責也恐爲僇人其言不足以
列幽墟曰子淺之乎視許生也因復以狀來諦觀之辭
達而事信余無以易焉因摭其語而係以銘狀曰爲人
婦而以衰絰終其世者惟吾族姑許節母節母幼時父
客死輿櫬歸衣衰泣血哀動族黨年十六歸同邑許昌
禎入門姑寢疾已六月餘矣厥明卽解妝侍湯藥動息
扶將姑將瞑泣曰吾生不與若久處吾魂魄猶相依居
姑喪與祖姑臥起祥禫畢踰歲生男未彌月夫驟病强
起在視足弱常匍匐戸榻閒夫不起卽絕食飮祖姑泣
[011-28b]
納兒懷中久之乃乳兒居無何祖姑卒依繼姑繼姑又
卒其生而忠養死喪以禮一視姑節母曡遭閔凶及繼
姑死益自傷嘔血寢疾數歲而卒年四十有三其歸許
近三十年爲嫠凡二十三四年而服苴菅及羣喪不下
二十年艱貞苦恨自節毋而外蓋未之見也卒之後家
人啟篋笥嫁時衣物如新蓋終其身未御云起昆爲邑
諸生以文藝稱於時儕行身謹飭東巖云皆節母之敎
也以某年月日奉母柩合葬父墓某鄕某原銘曰
煢煢三世嫠仔肩病姑呻吟兒欒欒死之不得生憂纏
天以百罹襮貞賢蛻此短晷何恨焉
  高善登妻方氏墓誌銘
[011-29a]
四川夔州府學增廣生梁山高善登妻方氏工部主事
諱登嶧之女己丑進士式濟之妹也於余爲妹之無移
服而未遠者工部居近吾家式濟童稚視余如嚴師至
其家必從問經書古文妹常在旁高氏故華族流寓金
陵甚貧妹歸不逮舅姑能忠養祖姑兼奉尊嫜之嫠自
工部父子以家禍謫戍黑龍江族眾北徙善登餬口四
方妹獨持門戸忍飢寒課子吾宗在金陵者或窶艱自
顧不暇或不相往來惟歲時一返余家視道希兄弟如
近親喜憂必吿時通有無然逾時閱歲必歸之以爲信
不可曲止其後年餘絕無假貸道希兄弟時候問門者
每以他出辭入視戸果外鍵雍正己酉秋疾旣亟道希
[011-29b]
始聞奔視臥蒯席別無覆薦惟少子在側急購衾茵進
藥物越二日而卒老婢曰年來以假貸不能歸衣敝履
穿戒姪輩至卽鍵戸堅辭曰無爲使忡忡也時長子允
從父歸西川應鄕試道希道永道章親含斂以書來吿
嗚呼先王制禮小功皆在他邦加一等其此故也夫余
與道希兄弟悔痛不可追矣然其性行之艱貞不可使
終冺也故質言之俾異日以奠於幽宮妹諱敷年五十
有一子二人允乾隆元年
恩科舉人暉縣庠生銘曰
假而非女士遭變砥節志事當如何吁悕乎隱愍而莫
之恤惟生者之瘥
[011-30a]
  贈孺人鄒氏墓誌銘
孺人姓鄒氏友人余東木之妻學子焈之母也世儒族
家宜黃之潭溪幼通詩書流覽傳記東木垂髫以試事
過潭溪孺人之父偉其容貌請於親字焉及嫁宮事無
違娣姒皆宜之暇時喜吟詠姑止之遂不復爲焈稚齒
經書皆孺人所授東木爲諸生歲授經鄰邑孺人紡績
苦辛勤養及成進士館選人
上書房課讀而孺人卒於家始焈之從余遊也能倍誦
十三經絶意進取思力踐古人之學旣而以族人陵侮
就有司求試舉於鄕及毋歿痛生養未致請余爲銘幽
之文余吿之曰非文之難而義無以立之難姑卑之毋
[011-30b]
高論曩子能定心廣志而學有所成則亦如曾氏鞏銘
其母者得據以爲辭矣雷同敘次婦事之常覽者欲臥
將焉用此孺人旣歿且十年焈以余卜宅改葬先祖曁
亡兄弟自京師跋涉來承事必得余文然後歸乃舉其
崖略幷述前言使焈怵然於往不可追而來者猶可自
奮厲也孺人卒於雍正癸丑十有一月年四十有二以
乾隆元年
覃恩贈孺人祖誾鄕貢士湖廣臨武縣令父用揆國學
生子二焈壬子舉人光縣學生女二俱幼以某年月日
葬於某鄕某原銘曰
夫之榮命不延名彰徹在子賢銘爲德輿使國人稱願
[011-31a]
是爲君子之母焈與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