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2 仕學規範-宋-張鎡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仕學規範卷一      宋 張鎡 撰
  為學
司馬温公光自成童凜然如成人七嵗聞講左氏春秋
 大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義自是手不釋卷至
 不知饑渇寒暑年十五書無所不通文詞醇深有西
 漢風
晏元獻公殊留守南京范文正公仲淹遭母憂寓居城
[001-1b]
 中晏公請往府學仲淹嘗宿學中其教學者皆有法
 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夜課諸生讀書寢息皆有時
 刻往往潜至齋舎詗之見先寢者詰之其人紿云適
 疲倦暫就枕耳仲淹問未就寢時觀何書其人亦妄
 對仲淹即取書問之其人不能對乃罰之出題使諸
 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
 學者準以為法由是四方從學者輻輳其後宋人以
 文學有聲名扵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001-2a]
霸州文安縣主簿蘇洵年二十七嵗始大發憤謝其素
 所往來少年閉户讀書為文辭嵗餘舉進士再不中
 又舉茂材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悉
 取所為文數百篇焚之益閉户讀書絶筆不為文辭
 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説以考質古今治亂
 成敗聖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
 不發乆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
 横上下馳驟必造扵深微而後止盖其稟也厚故發
[001-2b]
 之遲志也慤故得之精
慶歴中范希文以資政殿學士判邠州嘗語客曰某修
 學時最為貧窶與劉某同上長白山僧舍惟煑粟米
 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
 㫁虀十數莖&KR0034汁半盂入少鹽煖而㗖之如此者三
 年
朱昻侍郎甫弱冠辭親游學其父給錢二千以為行資
 徑入衡山書院服勤學問孜孜不怠夜則拾桐油子
[001-3a]
 然以誦書三年業成而歸復以二千納于父封識宛
 然
司封郎中孔延之㓜孤自感厲晝耕讀書壟上夜燃松
 眀繼之學藝大成鄉舉進士第一遂中其科
李待制行簡家素貧能刻志自學坐石上讀六經每至
 夜分雖寒暑不以少易又聚木葉學書其筆法遒勁
 聚書至萬餘卷多手自抄冩人謂之李書樓
石守道學士為舉子時寓於南都其固窮苦學世無比
[001-3b]
 者王侍郎瀆聞其勤約因㑹客以盤餐遺之石謝曰
 甘脆者亦某之願也但日享之則可若止修一餐則
 眀日何可繼乎朝享膏粱暮厭粗糲人之常情也某
 所以不敢當賜便以食還王咨重之
祠部郎中強至字幾聖少有志節力學問年二十舉開
 封府進士黜于禮部退而嘆曰非有司之罪吾術未
 善耳乃益自刻勵讀書屬文忘晝夜寒暑吳俗喜遊
 嬉請謁公閉門一切謝絶當食不揚七筯蚊蟲噆膚
[001-4a]
 不一舉手撲之曰是皆害吾學之功後果中上第
范忠宣公純仁娶天章閣待制王質之女封魏國夫人
 公既娶為學益篤文正公門下多延賢士如胡瑗孫
 復石介李遇之徒與公從逰晝夜肄業置燈帳中夜
 分不寢一舉登皇祐元年進士乙科後公貴魏國猶
 收其帳頂如墨色時以示諸子孫曰爾父少時勤學
 燈煙迹也
盛文肅公度好學家居惟圖書滿前每歸休未嘗釋手
[001-4b]
 或勸之少休則曰吾自樂此非以為勞也
衛尉寺丞向綸雅有竒節不妄交自念世禄子弟溺志
 膏粱之間乃晝夜刻苦于學日誦數千言一記輒不
 忘
虞部郎中李虛舟家貧無書假本於人必手自抄錄夜
 則絃誦長為辭章頗出流軰已上出皇朝名/臣四科事實
崇政殿說書滎陽吕公希哲嘗言後生初學且須理㑹
 氣象氣象好時百事是當氣象者辭令容止輕重疾
[001-5a]
 徐足以見之矣不惟君子小人於此焉分亦貴賤壽
 夭之所由定也宋景文/公雜志
夫世無師矣學者當師經師經必先求其意意得則心
 定心定則道純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
 文輝光施於世者果致三代兩漢之學不過此也
學者不謀道乆矣然道固不茀廢而聖人之書如日月
 卓乎其可求茍不為刑禍祿利動其心者則勉之皆
 可至也並出廬/陵文集
[001-5b]
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
 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顔淵不遷怒不
 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淵之所學過
 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出濓溪/通書
安定胡先生侍講布衣時與孫眀復石守道同讀書泰
 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寢一坐十年不歸得家問見上
 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中不復展讀
安定先生自慶歴中教學于蘇湖間二十餘年束脩弟
[001-6a]
 子前後以數千計是時方尚辭賦獨湖學以經義及
 時務為先故學中有經義齋治事齋經義齋者擇疏
 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
 如邊防水利之類故天下謂湖學多秀彦其出而筮
 仕往往取髙第及為政多適於世用若老於吏事者
 由講習有素也並出胡安/定言行錄
程先生曰治經實學也譬諸草木區以别矣道之在經
 大小逺近髙下精粗森列扵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
[001-6b]
 人不見者一人指之不如衆人指之自見也如中庸
 一卷書自至理便推之於事如國家有九經及歴代
 聖人之迹莫非實學也如登九層之臺自下而上者
 為是人患居常講習空言無實者盖不自得也為學
 治經最好茍不自得則盡治五經亦是空言
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李籲問每常遇事即能知操存之意無事時如何存養
 得熟曰古之人耳之扵樂目之於禮左右起居盤盂
[001-7a]
 几杖有銘有戒動息皆有所養今皆廢此獨有理義
 之養心耳但存此涵養意乆則自熟矣敬以直内是
 涵養意言不莊不敬則鄙詐之心生矣貎不莊不敬
 則怠慢之心生矣
吕與叔嘗言患思慮多不能驅除曰此正如破室中禦
 寇東靣一人來未逐得西靣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後
 驅逐不暇盖其四靣空疎盜固易入無緣作得主定
 又如虛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實之以水置之
[001-7b]
 水中水何能入來盖中有主則實實則外患不能入
 自然無事
志道懇切固是誠意若迫切不中理則反為不誠盖實
 理中自有緩急不容如是之迫觀天地之化乃可知
學者須敬守此心不可急迫當栽培深厚涵泳於其間
 然後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只是私己終不足以達
 道
昔受學於周茂叔每令尋顔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
[001-8a]
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曽被虎傷有人説虎傷人
 衆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衆若虎能傷人雖三尺
 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故
 人知不善而猶為不善是亦未嘗真知若真知决不
 為矣
大學乃孔子遺書須從此學則不差
孟子才髙學之無可依據學者當學顔子入聖人為近
 有用力處
[001-8b]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徳者厭無徳者惑
今之學者唯有義理以養其心若威儀辭遜以養其體
 文章物采以養其目聲音以養其耳舞蹈以養其血
 脉皆所未備
以書𫝊道與口相𫝊㬠不相干相見而言因事發眀則
 并意思一時𫝊了書雖言多其實不盡
今語道則須待要寂滅湛静形使如槁木心使為死灰
 豈有直做墻壁木石而謂之道所貴乎智周天地萬
[001-9a]
 物而不遺又幾時要如槁木論心術無如孟子也只
 謂必有事焉一本有而/勿正三字今既如槁木死灰則却扵何
 處有事
須是大其心使開闊譬如為九層之臺須大做根脚始
 得
孟子論四端處則欲擴而充之說約處則博學詳說而
 反說約此内外交相養之道也
今志于義理而心不安樂者何也此則正是剰一箇助
[001-9b]
 之長雖則心操之則存捨之則亡然而持之太甚便
 是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須且恁去如此者只是徳
 孤徳不孤必有鄰到徳盛後自無窒礙左右逢其原
 也
所務於窮理者非道須盡窮了天下萬物之理又不道
 是窮得一理便到只是要積累多後自然見去
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箇翻車流轉動搖無須㬰停所
 感萬端又如置鏡空中無物不入其中有甚定形不
[001-10a]
 學則却都不察及有所學便覺察得
伯淳在澶州日修橋少一長梁曽博求之民間後因出
 入見林木之佳者必起計度之心因語以戒學者心
 不可有一事
人心常要活則周流無窮而不滯於一隅
經所以載道也器所以適用也學經而不知道治器而
 不適用奚益㢤
大抵學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
[001-10b]
 自得也
凡人纔學便須知著力處既學便須知得力處
人之學不進只是不勇
古之學者優柔厭飫有先後次序今之學者却只做一
 場話說務髙而已常愛杜元凱語若江海之浸膏澤
 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今之學者往
 往以游夏為小不足學然游夏一言一事却總是實
 如子路公西赤言志如此聖人許之亦以此自是實
[001-11a]
 事後之學者好髙如人游心於千里之外然自身却
 只在此
古人為學易自八嵗入小學十五入大學舞勺舞象有
 絃歌以養其耳舞干羽以養其氣血有禮義以養其
 心又且急則佩韋緩則佩弦出入閭巷耳目視聴及
 政事之施如此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入今之學者只
 有義理以養其心
問學何以至有覺悟處曰莫先致知能致知則思一日
[001-11b]
 愈眀一日乆而後有覺也學而無覺則何益矣又奚
 學為思曰睿睿作聖纔思便睿以至作聖亦是一箇
 思故曰強勉學問則聞見慱而智益眀
士之於學也猶農夫之耕農夫不耕則無所食無所食
 則不得生士之於學也其可一日舎哉
學者言入乎耳必須著乎心見乎行事如只聴他人言
 却似說他人事已無所與也
問聖人之經㫖如何能窮得曰以理義去推索可也學
[001-12a]
 者先須讀論孟窮得論孟自有箇要約處以此觀他
 經甚省力論孟如丈尺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
 自然見得長短輕重某嘗語學者必先看論語孟子
 今人雖善問未必如當時人借使問如當時人聖人
 所答不過如此今人看論孟之書亦如見孔孟何異
凡讀史不徒要記事跡須要識治亂安危興廢存亡之
 理且如讀髙帝一紀便須識得漢家四百年終始治
 亂當如何是亦學也
[001-12b]
先生每讀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敗然後却看
 有不合處又更精思其間多有幸而成不幸而敗今
 人只見成者便以為是敗者便以為非不知成者煞
 有不是敗者煞有是底
今人多不㑹讀書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
 方不能専對雖多亦奚以為須是未讀詩時授以政
 不達使四方不能専對既讀詩後便達於政能專對
 四方始是讀詩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
[001-13a]
 立須是未讀周南召南一似面牆到讀了後便不面
 牆方是有驗大抵讀書只此便是法如讀論語舊時
 未讀是這箇人及讀了後又只是這箇人便是不曽
 讀也
唐棣初見先生問學如何曰入徳之門無如大學今之
 學者頼有此一篇書存其他莫如論孟已上出程/氏遺書
 
 
[001-13b]
 
 
 
 
 
 
 
 仕學規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