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97 汴京遺蹟志-明-李濂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汴京遺蹟志卷七     明 李濂 撰
  河渠三 附京畿溝洫暨/堤閘渡口潭泊
   蔡河
蔡河貫京師為都人所仰兼閔水洧水潩水以通舟楫
閔水自尉氏歴祥符合於蔡是為惠民河洧水自許田
注鄢陵東南歴扶溝合於蔡潩水出鄭之大隗山注臨
潁歴鄢陵扶溝合於蔡凡許鄭諸水悉㑹焉猶以其淺
[007-1b]
涸故植朩横棧為水之節啓閉以時建隆二年四月太
祖命中使浚蔡河設斗門節水自京師距通許鎭三年
詔發畿甸陳許丁夫數萬浚蔡河南入潁川其自尉氏
北流至汴京戴樓門東廣利水門入城名西蔡河接閔
水繚繞城内其從陳州門西普濟水門出城流經通許
復接舊蔡河名東蔡河即所謂惠民河也又至陳州東
南蔡河口入於沙河以通陳蔡汝潁諸州之漕運元世
祖至元二十七年黄河决祥符之義唐灣而西蔡河上
[007-2a]
源由是湮塞其汴河下流亦皆淤塞而不能東達淮泗
其水亦入蔡河焉後以其水淺不能行舟乃立閘以積
水洪武初自裏城東南置小朩閘一十有九以行舟楫
洪武三十二年黄河泛溢而河及閘俱被湮廢今南薫
門内東西有河積水弗涸不復通舟楫矣是河之上有
東西二橋見存東曰小橋直對南薫門西曰雷家橋在
今南察院前即廵撫治所也
   金水河
[007-2b]
金水河一名天源本京水導自滎陽黄堆山其源曰祝
龍泉太祖建隆二年春命左領軍衛上將軍陳承昭率
水工鑿渠引水過中牟名曰金水河凡百餘里抵都城
西架其水横絶於汴設斗門入浚溝通城濠東匯於五
丈河公私咸利焉乾德三年又引貫皇城歴後苑内庭
池沼水皆至焉開寳九年帝歩自左掖按地勢命水工
引金水由承天門鑿渠為大輪激之南注晉王第眞宗
大中祥符二年九月詔供備庫使謝德權决金水自天
[007-3a]
波門並皇城至乾元門歴天街東轉繚太廟入后廟皆
甃以礲甓植以芳朩車馬所經又累石為間梁作方井
官寺民舍皆得汲用復引東由城下水竇入於濠京師
便之神宗元豐五年金水河透水槽阻礙上下汴舟遣
宋用臣按視請自板橋别為一河引水北入于汴後卒
不行乃由副堤河入于蔡以源流深逺與永安青龍河
相合故賜名曰天源先是舟至啓槽頗滯舟行既導洛
通汴遂自城西超字坊引洛水由咸豐門立堤凡三千
[007-3b]
三十歩水遂入禁中而槽廢然舊惟供灑掃至徽宗政
和間容佐請于七里河開月河一道分减此水灌溉内
中花竹命宋昇措置導引四年十一月畢工宣和元年
六月復命藍從熈孟揆等增堤岸置橋槽壩牐濬澄水
導水入内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給又於西南水磨引
索河一𣲖架以石渠絶汴南北築堤導入天源河以助
之見諸宋史者如此自金元以來淤塞不存矣
   五丈河
[007-4a]
五丈河在安逺門外唐武后時引汴水入白溝接注湛
渠以通曹兖之賦因其濶五丈名五丈河即白溝河之
下流也唐末湮塞周世宗顯德四年䟽汴水入五丈河
自是齊魯舟楫皆達于汴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月遣使
往定陶規度發曹單丁夫數萬以浚之嵗漕上供米六
十二萬石太祖曰勞民奉已朕不忍為今浚河不獲已
也三月幸新水門觀放水入河先是五丈河泥淤不利
行舟詔左監門衛將軍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汴水造
[007-4b]
斗門引京索蔡河水通城濠入斗門俾架流汴水之上
東進於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公私咸利三年正月遣
右龍武統軍陳承昭䕶修五丈河車駕臨視賜承昭錢
二十萬乾德三年京師引五丈河造西水磑太宗太平
興國三年正月命發近縣丁夫浚廣濟河其河自汴城
西則名白溝由善利水門東北則名五丈其實一河也
宋又更名廣濟河金元以來累經黄河泛溢淤塞
  王文正公筆録 國初方隅未一京師儲廩仰給
[007-5a]
  惟京西京東數路而已河渠轉漕最為急務京東
  自濰宻以西州郡租賦悉輸沿河諸倉以備上供
  清河起青淄合東阿歴齊鄆渉梁山濼濟州入五
  丈河達汴都嵗漕百餘萬石所謂清河即濟水也
  而五丈河常苦淤淺毎春初農隙調發衆夫大興
  力役以是開濬始得舟楫通利無所壅遏太祖皇
  帝素知其事尤所屬意至嵗中興役之際必輿駕
  親臨督課率以為常先是春夫不給口食古之制
[007-5b]
  也上惻其勞苦特令一夫日給米二升天下諸處
  役夫亦如之迄今遂為永式
   六丈河
六丈河在封丘門外相傳宋時恐河水為患開鑿此河
以殺其勢諺曰爾有三丈水我有六丈河即此河也洪
武二十四年及三十二年兩遭黄河泛溢淤塞
   太黄寺河
太黄寺河一名埽頭河在城東北三十五里即黄河之
[007-6a]
支流也
   伯俞河
伯俞河在城西南三十里八角保伯俞村古孝子伯俞
居此故名下流南經朩魚寺北合汴水至通許清水口
入黄河盖其河自中牟界東流至八角保則名伯俞河
下至新倉則名安家河至鄭店則又名魯溝河隨地而
異名其實一河也
   掣水河
[007-6b]
掣水河有二一在城南戴樓門外東流一在城東揚州
閂外南流二流奔至東南合而為一南至赤倉保鍾家
岡入于黄河其河之名古未有也永樂二年因河水為
患城之内外積水不涸有司督率軍夫始開導以利民
是後河雖溢流而水不復入城矣
   沙海
沙海在城西北一十二里按戰國策齊欲發卒取周九
鼎顔率說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于沙海之上為
[007-7a]
日乆矣盖謂此也隋文帝䟽鑿舊跡引汴水習舟師平
陳後立碑其側以紀功累經河水淤平莫詳其處
   白溝
白溝無山源每歳水潦甚則通流纔勝百斛船踰月不
雨即竭至道二年三月内殿崇班閻光澤國子愽士邢
用之上言請開白溝自京師扺彭城吕梁口凡六百里
以通長淮之漕詔發諸州丁夫數萬治之以光澤䕶其
役議者非之會宋州通判王矩上表極陳其不可且言
[007-7b]
用之田園在襄邑嵗苦水潦私幸渠成遂罷其役咸平
六年用之為度支員外郎又令自襄邑下流治白溝河
導京師積水而民田無害神宗熈寜六年都水監丞侯
叔獻請儲三十六陂及京索二水為源倣眞楚州開平
河置牐則四時可行舟因廢汴渠帝曰白溝功料易耳
第汴渠嵗運甚廣河北陜西資焉又京畿公私所用良
材皆自汴口而至何可遽廢王安石曰此役茍成亦無
窮之利也當别為漕河引黄河一支乃為經乆馮京曰
[007-8a]
若白溝成與汴蔡皆通漕為利誠大恐汴河終不可廢
帝然之詔劉璯同叔獻覆視八月都水監言白溝自濉
河至于淮八百里乞分三年興修其廢汴河俟白溝畢
功别相視仍請發糓熟淤田司并京東汴河所𨽻河清
兵赴役從之七年正月都水監言自盟河畎導汴南諸
水近者失於䟽浚為害甚大於是輟夫修治而白溝之
役廢初王安石欲罷白溝修汴南水利帝曰人多以白
溝不可為而卿獨見可為安石曰果不可為罷之誠宜
[007-8b]
若可為即俟時為之何必計校人言也徽宗政和二年
十月都水監丞孟昌齡言開濬含暉門外白溝河開堰
放水仍舊通流
   京畿溝洫
汴都地勢廣平頼溝渠以行水潦眞宗景徳二年五月
詔開京城濠以通舟檝毁官水磑三所三年分遣入内
内侍八人督京城内外坊里開濬溝渠先是京都每嵗
春䟽濬溝瀆而勢家豪族有不即施工者帝聞之遣使
[007-9a]
分視自是不復有稽遲者以至雨潦暴集無所壅遏都
人頼之大中祥符三年遣供備庫使謝徳權治溝洫導
太一宫積水抵陳留界入亳州渦河五年三月帝宣視
宰臣曰京師所開溝渠雖屢鈐轄仍令内侍分察吏擾
仁宗天聖元年八月東西八作司與内殿承制閤門祗
候劉永崇等言内外八廂剏置八字水口通流兩水入
渠甚利慮所置處豪富及勢要阻抑乞下令廵察從之
二年七月内殿崇班閤門祗候張君平等言凖勑按視
[007-9b]
開封府界至南京宿亳諸州溝河形勢䟽决利害凡八
事一商度地形高下連屬開治水勢依尋古溝洫浚之
州縣計力役均定置籍以主之二施工開治後按視不
如元計狀及水壅不行有害民田者按官吏之罪令償
其費三約束官吏毋斂取夫衆財貨入已四縣令佐州
守倅有能勸課部民自用功開治不致水害者叙為勞
績替日與家便官功績尤多别議旌賞五民或於古河
渠中修築堰堨截水取魚漸至澱淤水潦暴集河流不
[007-10a]
通則致深害乞嚴禁之六開治工畢按行新舊廣深丈
尺以校工力以所出土於溝河岸一歩外築為堤埒七
凡溝洫上廣一丈則底廣八尺其深四尺地形高處或
至五六尺以此為率有廣狹不等處折計之則畢工之
日易於覆視八古溝洫在民田中乆已淤平今為賦籍
而湏開治者據所占地歩為除其賦詔令頒行神宗熈
寜元年三月都水監言畿内溝河至多而諸縣各役人
夫開淘十纔二二須二三年方可畢工請令府界提㸃
[007-10b]
司選官與縣官同定緊慢工料據合差夫數以五分夫
役十分工依年分開淘提㸃司通行㸃校從之二年閠
十一月詔以府界道路積水妨民輸納命都水監差官
溝畎元豐五年詔開在京城濠闊五十歩深一丈五尺
地脉不及者至泉而止徽宗大觀元年七月以京城霖
雨水浸居民道路不通遣官分督䟽導是月又詔自京
至八角鎭積水有妨行旅轉運司選官䟽導修治橋梁
毋使病渉
[007-11a]
  李綱論都城積水為害䟽 臣伏覩陛下以積水
  暴集淹浸民居廹近都城累降御筆處分遣官固
  䕶隄防拯濟漂溺仰見陛下聖慮焦勞曲盡防患
  之理臣竊謂國家都汴百有六十餘年未甞有變
  故今事起倉卒逺邇驚駭誠大異也臣嘗躬謁郊
  外竊見積水之來自都城以西漫為巨浸東拒汴
  堤停蓄深廣湍悍浚激東南而流其勢未巳以宗
  廟社稷之靈恃雉堞防守之固萬無他虞然或浸
[007-11b]
  淹旬時因以風雨有不可不慮者此誠陛下寅畏
  天戒博詢衆謀之時而群臣竭智効力捐軀報國
  之秋也累日以來傾耳以聽缺然未聞臣竊恠之
  夫變異不虚發必有感召之繇災害非易禦必有
  銷去之䇿周官於國危則有大詢之禮臣愚伏望
  陛下斷自淵衷特詔廷臣各具所見以聞擇其可
  採者非時賜對特加施行因衆智恊衆力濟危圖
  安上以荅天地之戒下以慰億兆之心天下不勝
[007-12a]
  幸甚臣仰荷陛下天地父母之恩親加識擢得侍
  清光常思奮不顧身以狥國家之急輙有已見急
  切利害事湏面奏伏望聖慈降㫖閤門許臣來日
  因侍立次直前奏事庶幾得盡狂瞽仰禆聖意之
  萬一宣和元年六月/上時為起居郎
  李綱論都城積水第二䟽 臣近嘗奏請以水潦
  為患乞賜燕閒敷陳利害今月十四日崇政殿侍
  立閤門傳㫖令臣先退惶懼戰慄居家待罪不敢
[007-12b]
  供職聖恩寛厚未奉誅責日夕惴恐跼踳無地伏
  念臣愚憃孤立惟知仰事陛下以國家為心比見
  積水暴集逼浸都城私憂過計輙貢狂瞽情廹意
  切言皆不倫自干雷霆之威死有餘罪自非陛下
  恕其愚直天地父母矜而憐之誰復為臣言者竊
  以水旱之災雖堯湯有所不免惟聖人為能遇災
  而懼側身修行博詢衆謀以銷去之故堯於洪水
  方割之時有疇咨之言湯於旱既太甚之日有六
[007-13a]
  事之責皆轉災以為福易沴以為和此古聖人之
  明驗也今者水患之來起於倉猝人心惶懼逺邇
  震驚仰頼宗社之靈陛下睿算之審屢降御筆處
  分䟽導巳漸退落雖畿甸旁近皆罹其災而都城
  無虞人心漸定臣竊謂水災既退之後朝廷未可
  以為無事正宜謀究利害增其固防寅念天戒益
  以脩省不可忽也臣愚戅不揆輙復昩死上便宜
  六事一曰治其源二曰弱其勢三曰固河防四曰
[007-13b]
  恤民隱五曰省煩費六曰廣儲蓄惟陛下留神幸
  察臣恭惟國家卜世定鼎建都大梁平原沃野彌
  望千里非有高山峻嶺為之險阻而都城以西京
  索交流陂澤相接自西徂東地勢傾下加以雨淹
  不能吞納則决溢東注俯灌都城其勢然也為今
  之計莫若相視陂塘䟽導京索增卑培薄固以隄
  防節以斗門旱則水有所泄雖經霖雨其勢不能
  接連城下可以為萬世之利此則治其源之策也
[007-14a]
  臣觀自昔善捍水患者必為長堤以制其衝意謂
  以數仞之城而拒方至之水風濤之所鼓薄亦已
  危矣限以長隄殺其怒勢然後人力可施而城益
  堅今積水之來自都城之西浩如江湖東抵汴岸
  南阻新隄雖停蓄深廣而卒不能至城下者有隄
  以為之阻也由隄而行散漫湍激至都城之南則
  徑抵䕶龍河者無隄以為之阻也為今之計莫若
  拒城數里之外因高地勢繚以長隄使雖有積水
[007-14b]
  决溢之患循隄四瀉不能薄城可以禦一時之急
  此則弱其勢之䇿也國家都汴處大河之下流其
  所恃以為固者埽岸堅而法制嚴也比年以來玩
  習茍簡䕶衞之卒散於抽差備禦之儲耗於轉易
  河嚙隄防日朘月削恬不加恤如廣武埽其距清
  汴纔百餘歩去東危亦屢矣其不决溢者特幸耳
  使夏秋之交乗霖雨湍暴之勢果能保其無虞乎
  夫以陂澤積水暴集之患猶可驚駭况大河之勢
[007-15a]
  可不為之深慮哉臣愚願擇深知河事者相地形
  回清汴使與大河相逺仍詔有司遵守法制存留
  兵卒儲積材用敢有抽差轉易者必正典刑此則
  固河防之策也今茲積水之來衝白沙蕩中牟廹
  都城散漫畿甸之邑淹浸屋廬漂溺民畜損傷苗
  稼不可計數今又决其南以注於陳蔡之郊决其
  北以注於相衞之境䟽汴渠之下流於陳留則數
  千里之内悉被其患矣陛下惻怛憂勞降詔拯濟
[007-15b]
  徳意甚厚臣猶竊慮州縣監司未能悉意奉行也
  願詔諸路災傷地分今年秋租並與蠲免水過之
  後安集民居借貸賑濟務令復業無使失所以副
  陛下之意此則恤民隠之策也臣竊惟去嵗江淮
  泛溢東南之民悉皆流移頼陛下聖慈以六路上
  供米斛廣加賑濟民得無死徳至渥也然州縣蕭
  條帑廪匱乏迨今未復今畿甸旁近又有積水之
  患矣何以堪之臣愚願陛下斷自淵衷凡營繕工
[007-16a]
  役花石綱運有可省者悉令减罷數年之間民力
  漸復國用稍足然後惟陛下之所命且裕民豐財
  莫此為大臣所謂罷不急之務者此也臣又惟古
  者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二十七年必有九年之
  蓄然後無旱乾水溢之患教化行習俗美而頌聲
  興是為太平治之至也祖宗以來舊有封樁米斛
  以千萬計所以為兵民之備宗社之本也比年以
  來工役浸多仰食者衆嵗以侵耗遂以殫竭今國
[007-16b]
  計所仰者獨東南六路轉輸嵗額耳假使一方水
  旱嵗額不登将胡以自給静以思之可為寒心臣
  愚願陛下明詔有司裁冗食者幸嵗豐登自朝廷
  多降糴本委彊幹官吏廣行收糴别項上供以充
  封樁之數嵗嵗一如祖宗舊額而後止此朝廷之
  所優為何不留意而獨為此懔懔也養兵足國莫
  是為急臣所謂廣國計之儲者此也凢此六者皆
  當今之要務顧臣智識淺陋文字荒踈言不足以
[007-17a]
  達意惟陛下裁擇下臣章宰執議其可否如可採
  録望與施行臣比者嘗獻愚計伏䝉聖慈寛假未
  賜鈇鉞之誅輙復自竭冒昧天聴庶幾蒭蕘之言
  有補萬一宣和元年/八月上
  堤閘渡口潭泊諸蹟
   堤
隋堤一名汴堤在汴河之上隋煬帝大業元年命尚書/左丞皇甫誼復西通濟渠作石陡門引河水入汴
 汴水入泗以通于淮築堤樹柳御龍舟/行幸以達于江都人稱其堤曰隋堤
[007-17b]
䕶城堤離城三里一名三里堤西北接金村遶城圍抱/東南直抵蘇村盖前代築以防水者後被河水
 衝圯國朝正統間廵撫侍郎于謙因河逼汴城乃築/東西圮三面以禦之範鐡犀勒銘其背以鎮永逺景
 泰二年廵撫都御史王暹補築南面與東西相接凡/四十餘里號大堤焉天順五年侍郎薛逺因河入汴
 城乃於麗景門置石/牐以洩内外積水
落藜堤在固子門外西北其/地方生落藜故名
髙門堤在固子門外西北西連落藜堤因/在梁惠王古城髙門之北故名
金村堤在城西北西接髙門堤/因在金村之側故名
十八里堤離城一十八里西北接封丘縣界東南抵窑/務保太平岡前代築以防水後被河水衝圯
[007-18a]
夾堤在固子門外宋時所築以夾䕶金水/河西接中牟東抵外城後圯于河
埽頭堤在城東北馬尾墻保元時所築以/防河患東接陳留縣境西抵陳橋
接岡堤在城西永安/保西接沙岡
横堤在鄭門外南接大/堤北抵接岡堤
婁堤在城東婁堤保/南北約十里餘
汴䕶堤在城西舊/汴河北岸
金水堤在裏城外西至固/子門東抵城濠
   閘
[007-18b]
小木閘在裏城外/之東南   惠濟閘在陳州/門外
獨樂閘在城東南白/墓子岡之東  赤倉閘在城東南赤/倉保之西
萬龍閘在城東南赤/倉保之南
   以上諸閘俱為蔡河而設元末廢壊洪武初重
   修二十四年黄河南徙蔡河及閘皆為淤塞不
   復可見矣
   渡口
杏花營渡在城西南/十五里  八角渡在城西南三十里/俱路通中牟縣
[007-19a]
白墓子岡渡在城東南/十五里 赤倉渡在城東南三十里/俱路通通許縣
梁家淺渡在城南十五里/路通尉氏縣
   以上五渡俱濟黄河以河徙而廢
陳家口渡在城東南/二十里  善善李渡在城南二十五/里俱通尉氏縣
清水河渡在城南/三十里
   以上三渡俱濟黄河之支流亦以河徙而廢
   潭
蓮花潭在城東/十里    清水潭在城西三/十五里
[007-19b]
龍潭在城外四十里南北堤口有/左右二潭嵗旱禱雨輙應
赤倉潭在城東南/四十五里
   泊
刺史泊在城東南/鄭店保南   楊子岡泊在城東北/霍赤岡保
楊六郎宅水泊在裏城/内西北 龔家泊
冉家泊      牛家泊俱在城西/南八角保
   以上諸蹟俱湮于河水無復存者矣
 汴京遺蹟志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