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97 汴京遺蹟志-明-李濂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汴京遺蹟志巻十一   明 李 濂 撰
  祠廟庵院
   祠
三賢祠在吹臺上禹廟之後舊有三龕塑碧霞元君/像正徳丁丑巡按御史毛伯温改塑三賢像
  毛伯温撰三賢祠記 三賢祠者祠唐高李杜三
  賢於吹臺之上也按唐史高適李白杜甫天寳中
  聚梁宋間共飲吹臺之上酒酣擊歌俛仰今古旁
[011-1b]
  若無人而杜詩亦云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
  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
  是時白甫皆以讒嫉去國年各四十餘而適則封
  丘尉耳三人者固蓋世之豪也顧坎坷徘徊行歌
  古墟榛莽中使其登臺悲嘯望芒碭數雁䳱嗚呼
  傷哉白梁園歌適古大梁行豈亦其時詩歟詩李
  杜尚矣適詩慷慨悲壯爲盛唐諸人冠而杜子亦
  時時推適曰美名吾不及佳句法如何蓋飄然不
[011-2a]
  羣之外推者適一人耳適五十始詩故叙年李杜
  之上其詩頏二子故並賢之而並祠之吹臺故有
  禹宫宫之後有空室而棲非其鬼伯温業令撤其
  鬼而祠三賢矣今年秋偕蜀張子關西袁子李子
  謁焉登臺四望曠原孤城日涼雲斷風颯颯起黄
  蘆末搖軒振欞予與三子者灑然驚回思三賢又
  愴然悲曰適顯矣白甫乃如斯已邪傷哉傷哉
包孝肅公祠包拯希仁嘗尹開封有異政厥後汴人思/之立祠于府治㕔事之北始建嵗月無考
[011-2b]
 國朝成化間知府孫瑜徙/建于府治之東隅隙地
  胡謐撰包孝肅公祠記 開封府故有宋包孝肅
  公祠盖祀其知開封時功也前後公知是府者多
  名人奚獨祀公盖公其尤也公所歴諸官皆有績
  奚獨祀公知府功盖開封京府其功可以該諸績
  也惟公之在開封也剛毅不阿貴戚宦臣爲之斂
  手猶若居御史諫議之所論斥而且開門聽訟吏
  不敢欺即廣其知天長時斷割牛古訟之明也劾
[011-3a]
  毁勢家侵惠民河園榭即推其轉運河北時請以
  牧馬地賦民之惠也自奉儉約無異布衣誡子孫
  不得犯贓罪即充其知端州時歸不持一硯之操
  也與夫知瀛州而請罷回易在三司而置塲和易
  以免民供上之物皆由京府以逹諸外郡者也然
  則公敭歴中外之績舉於是乎該矣故京師爲之
  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人以其笑比黄河清
  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云比卒太常乃
[011-3b]
  併其親老不赴調親没廬墓之行諡曰孝肅盖實
  法所宜祀者此開封所繇以祀公也而當時知是
  府者前公如陳文惠康肅兄弟繼尹薛簡肅威嚴
  如之後公如歐陽文忠吕正獻濟以寛簡然皆爲
  他善所揜其知是府功則莫與公者此開封所以
  獨祀公也祠在府治㕔事北創始未詳歲月歴金
  元以迄我朝府列外郡祀事歲脩不廢祠則屢葺
  乃成化癸已前知府孫侯瑜以址隘宇將壓相得
[011-4a]
  府治巽隅隙地遂徙建焉工未就緒而孫侯卒今
  知府張侯岫至亟繕完之中爲屋三間左右翼兩
  廂各三間前䜿門樓周繚以墉肖公像其中黝堊
  髹漆煥然一新張侯手署其扁曰包孝肅公之祠
  爰率僚佐落之而告慰公神如禮毎春秋用牲醴
  致祭著爲儀且裒公遺事奏議載鋟以廣傳焉其
  尤知慕公者哉僉謂斯舉不可無記以告將來張
  侯屢以爲請予因述開封所以祀公之意俾人知
[011-4b]
  公之功不獨在開封也
十賢祠即大梁書院之前堂也在繁臺之上舊名九賢/祠祀濓溪二程張邵司馬朱吕張後復益以許
 魯齋爲/十賢祠
  莊㫤撰十賢祠記 大梁書院者祠濓溪康節温
  公明道伊川横渠晦菴東萊南軒魯齋十賢又集
  天下書以資學者遊學之處也嗟乎書一也有吾
  心之書有紙上之書吾心之書者吾心之神也吾
  心之道也而紙上之書者不然不吾之心而吾之
[011-5a]
  心著之於言語也不吾心之道而吾心之道託之
  於文字也嗟乎聖人貴無言而不貴有言有言則
  不以心契不以心傳而言徒言矣如六經莫大於
  易而易言隂陽也方其無言也易具於心渾然而
  無破及其有言則孰為隂孰爲陽而隂陽之授受
  皆得之紙上而易始散矣易非散也紙上而易者
  散也四書莫精於中庸中庸言性道教也方其無
  言也中庸具於心噩然而無名及其有言則孰爲
[011-5b]
  性孰爲道孰爲教而性道教之授受皆得之於口
  耳而中庸始亂矣中庸非亂也口耳而中庸者亂
  也至於詩書禮樂春秋論孟無不皆然故善觀六
  經者不觀六經而觀吾心之六經善觀四書者不
  觀四書而觀吾心之四書吾心之書果何書哉不
  楮墨而文也不文字而見也不誦讀講說而明也
  秦火雖烈而不可以焚也漢儒雖陋而不可以鑿
  也不河圖不洛書而九疇八卦之象自形也不詩
[011-6a]
  不禮而温柔敦厚之妙自著也品節防範之等自
  嚴也不春秋而華衮鈇鉞之賞罰自當也溥之而
  天地位也推之而萬物育也幽之而鬼神感也微
  之而神化妙也充之爲聖爲賢爲堯舜爲孔孟爲
  周程爲張朱也用之爲百姓安爲禮樂和爲人心
  正爲異端息爲臣不敢以僭其君爲四裔不敢以
  輕其中國也吾心之書至於如此此豈索之𤣥㝠
  索之象罔之所得哉此以心授而彼以心領也此
[011-6b]
  以心得而彼以心見也徃年白沙陳先生過余定
  山論學余以是質之先生不以余言爲謬世之好
  事者詆陳學爲禪夫禪謂之無然無極而太極静
  無而動有者吾儒亦不能無無也但吾之所謂無
  者未嘗不有而不離於有禪之所謂無者未嘗有
  有而實滯於無禪與吾相似而不同矣嗟夫天下
  之人豈無眞與僞哉天下之事豈無是與非哉惟
  有以辨之耳然茍不知夫周行之大者惡知曲徑
[011-7a]
  之是非不知吾儒之眞者安知他道之有僞遊學
  於是者其亦以余言爲禪否哉將因紙上之書以
  觀吾心之書而契夫周程張朱諸賢之道則書之
  所集大矣是役也始於憲副劉公欽謨中於僉憲
  吳公原明成於開封守張公九雲而唯諾上下則
  都憲李公文盛趙公守約也既成方伯呉公行驗
  憲使劉公尚珮暨諸僚佐謂不可無記於是九雲
  謀之僉憲傅公商佐石公宗海以請於余余於諸
[011-7b]
  公爲先進與商佐九雲爲同年宗海爲同里爲同
  學而又爲同年皆余友也余所敬慕而請益者也
  敢書其所謬學者以復之亦未知其是與否也諸
  公將亦教我乎哉
岳武穆祠在朱僊鎭武穆舊班師地也居民追思其功/立祠祀之成化二十一年河南布政使呉節
 開封知府張岫始/建議恢拓祠宇焉
許眞君祠舊在上清儲祥宫内眞君晉人也爲旌陽令/夙著靈異之跡政和二年五月賜號曰神功
 妙濟眞君以所遺詩百二十首書諸竹簡載之/筩中令人探取以決休咎名曰聖籖祠今廢
[011-8a]
東岳張太尉祠在城外東南隅熈寧間百姓共立相傳/神姓張氏淮隂人死爲神𨽻東岳主幽
 㝠之事京東州郡徃徃有祠所謂張舎人者是也皆/稱之曰太尉元豐中光獻太皇太后祈請有感始封
 嘉應侯/今廢
庇民祠舊在城東北數里南神岡以祀巡撫侍郎于公/謙也謙宣徳正統間以兵部侍郎巡撫河南有
 經國裕民之績屬黄河水溢侵迫省城公䖍誠致禱/誓以身徇之投以所御公服河遂消縮居民恃公無
 恐公乃鑄鐵犀二以鎭河自撰銘于犀背云始公之/巡撫河南也年纔三十有三律身介潔一毫不取諸
 民性嚴毅不能媚權貴人其入京議事獨不持土物/賂當路汴人嘗誦其詩曰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
 用反爲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公坐/薦參政孫原貞王來代已謫大理左少卿汴民詣闕
[011-8b]
 乞留乃復命巡撫前後垂二十年汴父老思公之德/又於省城西南隅馬軍衙橋西復立一祠以便香火
 蓋即公巡撫時公廨舊址/也汴人呼爲于少保祠
  胡謐撰庇民祠記 庇民祠舊在河南開封府城
  東北數里而近神岡側正統庚申歲黄河徙囓大
  堤勢薄府城上下驚惶巡撫侍郎于公謙告天誓
  以身殉投以所御公服躬督築以捍其患遂弭且
  範鐵爲犀勒銘其背以鎭永遠豫民感公之惠以
  免墊溺爲建是祠以與土神河神並祀焉蓋閱四
[011-9a]
  紀于今矣而當時故老定興知縣致仕甄鐸輩百
  數十人合疏公曩撫中州厥績甚夥匪直弭河患
  而已請建專祠于府城西南隅公之寓廨故址有
  若公猶存蒞且便遠近奠謁於是藩臬閫諸僚咸
  是其請遂給材甓洎百需諏日鳩工經始于成化
  丁未春二月僅五閱月告成中爲屋六楹肖公像
  其内左右翼兩廂楹各如之前䜿中門大門各四
  楹周繚崇墉扁仍舊曰庇民之祠從民意也藩臬
[011-9b]
  閫諸僚率甄鐸輩落之而告慰公神如禮歲以公
  誕諱日用牲醴致祭著爲儀逺近過謁及有祈禱
  者聴復祥符縣民二戶守之俾藝其旁隙地若干
  畆以資香火費甄鐸輩仍具前疏謁余請書其事
  于麗牲之石按公浙之錢塘人繇進士拜監察御
  史擢兵部侍郎宣徳壬戌以簡命膺兹巡撫重寄
  始下車㑹官取銀礦將議立課公較得不償費禁
  採給民孳牧僅用土有芻水十數州縣殺山東北
[011-10a]
  畿什六七境内水可渠可堰者諭民鑿築以資灌
  溉民多獲利遇歲歉則請寛積逋罷冗征鹻地民
  苦輸額稅則請折布以紓之存聚倉儲及勸分在
  在充盈時艱食則平直以糶獲濟甚博教民樹藝
  田宅桑棗道路榆柳皆蔚然成效興學育材尤加
  之意其於屬僚務先身率賢者榜其治績以示勸
  否則按黜不少貸嘗以薦人代已任坐調大理少
  卿召還朝時豫民千餘人詣闕乞留詔許之尋復
[011-10b]
  原官而所薦之人後皆名位與並人尤服其明於
  知人云未幾以憂去民復乞留詔公起復盖公撫
  莅中州前後凡十有八稔厥績歴歴可紀而弭河
  患尤足以見其感動天地此豫民今昔所爲以建
  庇民之祠也嗟乎有官在治而人稱頌之崇奉之
  固其有以得民然非阿則䁥未必皆誠也惟夫既
  去而猶思既没而益慕不忘者然後見其得民之
  心之誠且篤耳于公之撫莅中州也兩去而民兩
[011-11a]
  乞留且爲建生祠以並祀土河之神冀與相爲悠
  乆比既没數十稔而民慕之如一日又請建專祠
  以事公若生存焉非其得民之心之誠且篤疇克
  爾哉甘棠之詠清風之碑殆與是祠異世而同符
  矣乎抑公昔兼巡撫山西績視河南並偉而自去
  此還朝擢本部尚書至少保其安内攘外有功于
  社稷尤大以不繫河南不著雖然朝廷議功方將
  秩公命祀以配享郊廟獨庇民之祠而已哉
[011-11b]
  胡謐撰祭少保于公文 惟公昔以亞卿巡撫河
  南適値黄河徙溢衝突汴城公爲築堤捍禦俾免
  墊危且範金爲犀勒銘其背以固永遠既而公被
  召入朝而汴氓感公之惠思公之德相率建祠堤
  旁肖公遺像其内以與土神並祀有年蓋冀公之
  功與茲土相爲無窮焉耳顧有司漫不省所有事
  誠缺典也仰惟公自去此入擢上卿進位師保以
  佐聖天子安内而攘外其澤加四海名震四夷既
[011-12a]
  没而褒䘏之典光徹幽壤固非一汴氓之祠爲足
  以崇報我公也然自古名臣碩輔秩諸命祀以配
  享郊廟者未有不因其播歌頌于閭閻田野之間
  而致然也若今汴氓祀公治水之一績殆將以基
  國家秩公命祀于百世矣乎嗚呼公形雖邈澤則
  永存黄河之水其流源源某等承乏於斯邇因河
  患薦臻方規遵公餘軌纉公遺緒仰止高山其思
  曷已爰謁祠下跽薦一尊矢詞以誄公其有聞伏
[011-12b]
  惟尚饗
   廟
三皇廟在城内東北隅艮岳廢址之/上元人呉炳有記見藝文
禹廟在城東南三里許吹臺上舊名二姑臺宋都人建/廟以祀二僊姑𢎞治中改爲碧霞元君祠好鬼者
 翕然趨之觀風者毁其像改祀神禹稱禹廟焉又增/建兩廡祀中古以來治水有功者爲河患也余弱冠
 時讀書䑓上猶見兩廡朩主比謝政歸里偶一登覽/而朩主無一存者因識于此以俟宦遊君子興復之
 庶弗没前人/崇祀之意云
  兩廡分祀歴代治水有功者共二十九人
[011-13a]
 魏鄴令史起     秦水工鄭國
 漢淮陽太守汲黯   大司農鄭當時
  水工徐伯表    河堤使者王延世
  待詔賈讓     樂浪王景
  將作謁者王呉
 宋潁川團練使曹翰  京西轉運使陳堯佐
  判都水監張鞏   戶部副使張燾
  太師温國諡文正司馬光
[011-13b]
  内侍省副都知張茂則
  龍圗閤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張商英
 元河南河北肅政㢘訪使尚文
  尚書諾海     御史劉賡
  太師恒陽王諡文貞額森布哈
  河南河北道僉事阿嚕托琳
  榮禄大夫集賢大學士賈魯
  太史郭守敬    丞相托克托
[011-14a]
 國朝工部尚書安然
  少保太子太傅兵部尚書諡肅愍于謙
  戸部尚書諡恭定年富
  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暹
  河南右布政使王亮
𤣥帝廟有三處一在城西南隅即佑聖觀今改爲大道/宫祀北方𤣥武之神一在安遠門之甕城内一
 在朩魚寺之廟兒/岡濓有記見藝文
樊將軍廟在仁和門外祀/漢樊噲今廢
[011-14b]
漢夀亭侯廟有數處一在安遠門迤南街東廣福坊俗/呼爲大關王廟一在大梁驛北隣俗呼爲
 小關王廟一在大梁門城下一在西關金梁橋東今/汴城五門皆有關王廟惟安遠門則𤣥帝廟以北方
 之神/故也
城隍廟在城内新昌坊元河南路都緫管劉福建王秋/澗有記見藝文國朝洪武二年誥封爲承天鑒
 國司民顯聖王明年詔天下諸城隍俱革前代封爵/各從本府州縣之名而開封府城隍誥命見存洪熈
 元年道士范景新重脩天順五/年淪于水道士蕭守正葺完
旗纛廟在都司公署之後祀昭烈武成王而下/歴代諸名將宣武衞以附都司不置
二相廟舊在城内祀子游/子夏今失其處
[011-15a]
皮塲公廟在城内東北隅相傳皮塲土地主瘍疾之不/治者或曰皮塲公即鄭大夫子皮也代父子
 展爲上卿執國政鄭饑而未及麥民病子皮以父之/命餼國人粟戸一鍾鄭人德之立廟以祀之而汴城
 距鄭不遠故亦廟祀/焉二說未知孰是
  宋朝燕翼詒謀錄 京師試於禮部者皆禱於二
  相廟二相者子游子夏也子游爲武城宰子夏聘
  列國不知何以得相之名也今行都試禮部者皆
  禱於皮塲廟皮塲即皮剥所也相傳皮塲土地治
  瘍疾之不治者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詔封爲靈貺
[011-15b]
  侯其後累封明靈昭惠王今廟在萬壽觀之晨華
  館館與貢院爲隣不知士人之禱始於何時舘因
  何而置廟也
梓潼廟在蔡河灣即宋太學中之桂香祠太學徙而祠/存乃稱梓潼廟云舊祀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左
 右桂禄二籍僊官凡/應試士子祈禱有應
東嶽廟在城内東隅祀泰山之神祥符元年十月詔封/爲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五月尊稱帝號國朝
 釐正祀典稱東/嶽泰山之神焉
二郎廟在城南之奉神岡即灌口二郎神也正統十三/年戊辰四月汴旱祈雨有感祥符知縣米榮縣
[011-16a]
 丞朱璟重修殿宇煥然一新開封府儒/學教授三衢吾用溥撰碣記今尚存
火神廟在城内鼓樓東祀祝融之神也初宋徽宗建火/星觀于太乙宫側右正言任伯雨有疏止之兹
 廟不知立于/何時無所考
德安公廟在城北作坊即夷門山神也景德四年十二/月加封德安公詔葺其廟命開封府春秋致
 祭今/廢
崔府君廟在城北相傳唐滏陽令死爲神主幽㝠事廟/在磁州淳化初民於此置廟後詔修殿宇賜
 名䕶國廟及送衣服供具景德元年重修毎歲/春秋命開封府致祭後封䕶國顯應公云今廢
石靈公廟在相國寺橋之西汴河南岸相傳汴京之南/有周令公墓墓前二石人頗著恠異之蹟人
[011-16b]
 或遇之乃稱魯校書石押衙都人/因立廟以祀之故稱之曰石靈公
金龍四大王廟在祥符縣治之南汴河北岸州橋之/側祀河神也今爲居民侵占狹小矣
普濟廟在城西南隅景福坊即九龍堂也大中祥/符四年夏六月詔令完葺因賜今名今廢
三官廟城内外有數處其最著者在西關外二里許宣/德間建正統辛已圮于水殿宇廟貌皆壊成化
 壬辰布政司照磨熊剛管修别工有餘材松木百餘/根助葺是廟而開封府知府河東張岫爲之記碑刻
 立于殿/前見存
  宋濓論三官 按漢熹平間漢中有張脩爲太平
  道張角張魯爲五斗米道其法畧同而魯爲尤盛
[011-17a]
  盖自其祖陵父衡造符書於蜀之鶴鳴山制鬼卒
  祭酒等號分領簿衆有疾者令其自首書氏名及
  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薶之
  地其一沈之水謂之天地水三官而三官之名實
  昉於此夫至高者天至厚者地水縱大亦兩間一
  物耳何得與天地抗哉今並稱之爲三吾未知其
  何說也
玉皇廟在南薫門外上城内官路之西相傳爲玉清昭/應宫遺址也天聖七年夏六月丁未宫燬于火
[011-17b]
 僅存長生崇壽二殿詔不復修改爲萬夀觀乃以崇/夀殿更名太霄殿奉玉皇銅像後燬于金兵成化丁
 亥道士董道静募縁興建玉皇廟于此地又移五岳/觀中五岳四瀆像于中殿盖五岳觀在教塲之西密
 邇此地洪武已酉爲雷火所燬止存諸像/道士董道靜因移寘于是廟中今見存
   庵
觀音庵在城内大寧坊朩塲街之南國朝/洪武三十年尼僧人栢等剏建
圎通庵在仁和門裏宣平坊國朝洪武二十一/年尼僧勝海等剏建汴人呼爲老君庵
曹僊姑庵舊名寳籙堂在金梁橋之西南宋徽宗建以/爲曹僊姑所棲之處後姑化去遂爲女冠所
 居國朝洪武三十二年黄河入城渰没圮/壊有祠堂記碑乃移置延慶觀内今見存
[011-18a]
   以上三庵皆尼庵也今俱廢
  鄭昻撰希元觀妙先生祠堂記 先生姓曹氏諱
  道沖字沖之全趙寧晉人贈中書令尚書令保貴
  之來孫襄悼魏國公利用之族孫也父宗喆故承
  務郎欽州靈山縣主簿母石氏五代晉之後初魏
  國公章聖時和戎有大勲賜都城普惠坊第因以
  居汴奕世忠義冠劒蟬聨同爨者十餘世詔旌其
  門先生自扶坐能言便解文字五歲賦詩屬文十
[011-18b]
  五歲古今載籍所記博極無遺一經目終身不忘
  家人患其弄翰墨即登屋賦詠書遍萬瓦諸教洞
  徹咸得其要妙嘗謂處世居家均在樊籠不願嫁
  適脫身遯去二十一嵗隱於少室山玉華峯棲神
  導氣者凡十餘年惟恐一物累已衣糧不齎人自
  供給若有神助時二親在堂弟妹滿前弗恤也家
  人蹤跡之則宛轉濳避齊人張公諫議知其異度
  爲女冠因遙指青州逺遊觀張幾眞爲師欲受籙
[011-19a]
  無資乃足歴四方貨文于市以寓乎所謂道者既
  而受籙于閤皂山於是四方始知先生之名矣然
  天資蕭散放曠物外不就繩檢故毁譽幾半天下
  而先生終無喜愠時或諧謔形于詞章微著其意
  而已晚入京師大隱于閶闔門之咸寧坊衣足蔽
  體食僅充腹廕容膝之地混然與猫犬同迹其䑕
  壤餘蔬不可嚮邇意欲杜絶勢利焉至貧困者有
  所告則丏以詩使貨鬻度日都人供饋者肩踵相
[011-19b]
  摩多所不納有不能却尋以施予不茹葷血但日
  市以食猫犬或問其故曰無他救其欲殺者而已
  或謗其肉食者即取以對食曰於道何害但不欲
  耳謗者慙焉歲時都人遊賞則放傲先至諷詠以
  歸或嘉節良辰反杜門不出皆所不可曉也上方
  以道在宥天下異人並出始以徐神翁言得先生
  於輦轂之下召對無時仍給金牌二聴赴行在與
  諸池苑無得禁止其延見異數莫與倫比上嘗曰
[011-20a]
  此眞僊也文華乃其餘事詔加清虚文逸大師先
  生初名希藴至是始賜今名又加道眞仁靖先生
  復爲起第乃瀝懇牢辭不得已僅受數楹爲樓以
  奉三清晨夕焚脩用祝君壽詔復名其室爲寳籙
  堂又爲營保慶泰寧宫於其側將落成而先生尸
  解矣上爲之惻然葬於國郊開封縣新里鄉使觀
  察賈公䕶其事仍給御府錢齋七作黄籙醮以爲
  資薦贈號希元觀妙先生以誥付其第詔復建宫
[011-20b]
  于順天門瑤華宫中之左方使弟子張居淡以奉
  其祠居淡清脩人也慕道甚堅早辭家師事先生
  凡二十年始終如一逮先生之化見其疇昔與先
  生厚者則泣涕沾襟惟恐師後事之不周因請起
  祠堂于今宫昊天玉皇上帝清都高邈殿之後質
  不至陋華不至侈戸牖取具務欲垂乆居淡謂先
  生初闕銘誌爲終身恨僕告以古今名師大士道
  行天下名流後世詎可泯邪區區銘勒端無重輕
[011-21a]
  了不以僕言爲然復泣以告僕乆與先生遊且實
  里人義不得辭因爲叙其畧先生名播四海乆矣
  初還都邑寓籍于延寧宫而身未嘗徃及保慶泰
  寧宫成遷延不入終以化去則僕前所謂先生自
  言以處世居家均在樊籠者意謂是也誥命謂凝
  情冲和混迹民伍盖盡之矣自遭際未嘗以纎毫
  私輒冒上聴故恩眷益隆若叙其平生所爲則歌
  辭備矣知者得之無復覼縷至若聲律書畫厯數
[011-21b]
  方技他人盡智力而能之者先生皆優爲之其尤
  長者文詞也初若不經思慮人方見其含毫伏紙
  轉眸之間掀雷抉電而珠玉已粲然矣人所需索
  無不如意於闤闠宴席岑寂幽隱之地咸無所擇
  以一物爲題有至百篇者其警策語尤出人意表
  依隨聲韻立筆賡和愈見其工案無文籍所用事
  實備無遺謬上至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諸子百家
  之書下至里巷俳諧方言時謡無不窮貫彼世人
[011-22a]
  徒見先生嘲謔之語而不識先生典麗之文徒見
  先生典麗之文而不知先生要妙之道吁可恠也
  如老莊與黄庭西昇清淨經注解性命之説則得
  之者幾希盖其平生所爲文意之所至目之所覩
  凡天地範圍之間無不模寫而世或能道之至于
  微妙希夷之語脩身盡性之說其和者盖寡焉矧
  其起居動静之間筆端風生著述萬數浩浩如江
  河沛然莫之能禦頃有詔盡索其篋中所有閤於
[011-22b]
  玉清和陽宫轉輪之藏室既化之日益令收掇其
  殘稾自是落人間者無幾矣噫先生之遇聖主可
  謂時矣餘何恤哉嘗謂士子於道未得秋毫之一
  涸思乾慮於章句之末幸有司一得以取終身之
  富貴自謂天下莫已若安知先生之所謂浩浩如
  江河沛然莫之能禦者邪或問先生之道僕嘗見
  其蓬頭垢面衣結履穿而聲韻清暢眸子瑩徹夷
  然自得宛若童稚且盡天下無窮之能事而甘舉
[011-23a]
  世不堪之寂寞先生處世之迹概可知矣若先生
  之道僕又安足以知之姑叙其文詞之能而已矣
  夫聰明辯知固足以害道而道之至則非聦明辯
  知之所能害也今有人未嘗與文墨親一有所悟
  則吐言爲辭咸契至理何則道本無為而無所不
  通聦明辯知者乃道之用而已逮其源流深遠詞
  藻華麗則又非一世之習也考諸古今能文之士
  白首而窮一經十年而工一賦者比比如也其至
[011-23b]
  倚馬七步之敏固已無幾雖然此特窮篇短翰爾
  若先生之落筆萬言聲律無誤小大不拘眞解鮮
  儷也抑聞之昔人以太白爲謫僊則文詞之豪非
  神僊似不能爲白玉樓成必待長吉之文則神僊
  之於文亦云難矣僕是以樂爲之書先生享年七
  十有七生于寳元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化于政和
  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塟以其年十月十五日其化
  也道院産玉芝一本五莖既塟之日天氣晴霽其
[011-24a]
  祖塋魏國公碑泉潤交下如淚落狀衆謂天寒露
  潤徐視他塋皆所無有始大驚嘆嗚呼先生間氣
  所鍾其異事難以毛舉云政和丁酉冬十月十有
  七日
   右曹僊姑祠堂記乃宋朝散郎試秘書少監兼
   編脩六典鄭昂筆也中有語涉恠誕者余悉刪
   之不欲存之以惑世云爾
   院
[011-24b]
戒壇院在雷家橋西北舊慈孝寺園宋/仁宗寳元二年剏建元末兵燬
佑聖院在䝤劉二隅街之/西北元末兵燬
寳聖院在蔡河北寺橋之南宋時僧録重珦/剏建仁宗景祐元年賜額元末兵燬
等覺院在安遠門外之西北宋太祖/乾德六年剏建金季兵燬
兠率院舊名旌孝院在安遠門外之西北宋/仁宗天聖元年改名兠率金季兵燬
萬嵗院在仁和門外之東北周世宗/顯德二年剏建金季兵燬
福田院在仁和門外之東北唐太宗/貞觀二年剏建後爲兵燬
三學䕶國院在南薫門外之西南宋仁宗/慶厯三年賜額元末兵燬
[011-25a]
報恩院在戴樓門裏宋眞宗咸/平三年剏建元末兵燬
鴻禧院在戴樓門裏之東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剏建元末兵燬
法雲院在固子門裏金水河灣之西南宋眞/宗大中祥符三年剏建金季兵燬
開化院在固子門裏金水河之南白鶻橋之/東宋大中祥符三年剏建金季兵燬
黄建院在土市子街東南棺/子巷之西元末兵燬
浄居院在大梁門外西北寳/相寺之北元末兵燬
浄慧院在大梁門外西北南唐主李煜歸宋/賜第于此煜卒後爲寺元末兵燬
開聖院在裏城之西南隅宋仁宗/天聖間剏建元末兵燬
[011-25b]
道者院在鄭門外五里宋時所建毎歲中元節十月朔/設大㑹道塲焚錢山祭軍陣亡殁孤魂金季兵
 燬/
  高文虎蓼花洲閒録 五代時有僧某卓菴道邊
  藝蔬丏錢一日晝寢夢一金色龍食所藝萬苣數
  畦僧寤驚曰必有異人至已而見一偉丈夫於所
  夣之處取萬苣食之僧視其狀貌凛然遂攝衣延
  坐餽食甚勤頃刻告去僧囑之曰富貴無相忘因
  以所夣告之且曰公它日得志願爲老僧只於此
[011-26a]
  建一寺足矣偉丈夫乃藝祖也既即位求其僧尚
  存遂命建寺賜名普安都人稱爲道者院
啓聖院在大梁門内街北即太宗誕生之地晉䕶聖營/也太平興國六年建院雍熈二年成賜名啓聖
 元末/兵燬
  宋敏求東京記 啓聖院本晉䕶聖營天福四年
  宣祖典禁兵太宗誕聖其地興國中建院
  葉少藴石林燕語 啓聖禪院太宗降誕之地太
  平興國中既建爲寺以奉太宗神御太祖降誕于
[011-26b]
  西京山子營乆失其處眞宗朝嘗遣人訪之或以
  驍勝營旁馬廏隙地有二岡隱起爲是即其地建
  應天禪院以奉太祖天聖中明肅欲置眞宗神御
  其間而難于言太宗因以殿後齋宫並置二殿曰
  三聖殿慶厯中始名太祖殿曰興光太宗曰帝華
  眞宗曰昭考
定力院在蔡河東水門/之北元末兵燬
  廖瑩中江行雜録 太祖之自陳橋還也太夫人
[011-27a]
  杜氏方設齋於定力院聞變王夫人懼杜太夫人
  曰吾兒平生竒異人皆言當極貴何憂也言笑自
  若是日太祖即位契丹北漢兵皆退
  趙葵行營雜錄 太祖初受周㓜主命北討至陳
  橋爲三軍推戴時太后以下眷屬悉在定力院設
  齋有司來搜捕主僧令登閤而固其扄鑰俄大搜
  索僧紿云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
  發鑰見蛛網布滿其上塵埃凝積若累年不曾開
[011-27b]
  者乃相告曰是安得有人遂皆去有頃太祖已踐
  阼矣
觀音院在麗景門裏街/北元末兵燬
四聖院在麗景門南/金季兵燬
淨因院在金梁橋西汴河/之南元末兵燬
  蘇軾撰宸奎閣記略 皇祐中有詔廬山僧懷璉
  住京師十方淨因禪院召對化成殿問佛法大意
  奏對稱㫖賜號大覺禪師仁宗與璉答問親書頌
[011-28a]
  詩以賜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書乞歸老山中
  不許治平中再乞堅甚英宗留之不可賜詔許自
  便璉遂歸老于四明之阿育王山廣利寺四明之
  人相與出力建大閣藏所賜頌詩榜之曰宸奎時
  京師始建寳文閣詔取其副本藏焉璉持律嚴甚
  上嘗賜以龍腦鉢㿻璉對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壊
  色衣以瓦鐵食此鉢非法使者歸奏上嘉歎乆之
興德院在金水門外/金季兵燬
[011-28b]
  楊萬里揮麈錄 英宗以齊州防禦使入繼大統
  治平二年改齊州爲興德軍熈寧八年八月詔潜
  邸爲佛寺以本鎭封之賜名興德禪院仍給淤田
  三千頃
印經院太平興國八年置印經院神宗熈寧/末廢其院以諸經印板賜顯聖寺
傳法院太平興國五年詔於太平興國寺大殿西度地/作譯經院中設譯經堂東序爲潤文堂西序爲
 正義堂自是毎誕節即獻經也八年改爲傳法院按/隋有翻經館唐初亦有翻譯之事元和後廢太宗之
 置兹院亦隋翻/經館之遺意也
[011-29a]
  僧惠洪冷齋夜話 景祐中光梵大師惟淨住京
  師傳法院以梵學著聞景靈宫鋸匠解朩朩既分
  有蟲蠧紋數十字如梵書狀因奏進上遣都知羅
  宗譯潤經文夏英公竦詣傳法院導譯冀得祥異
  之語以䜟國淨焚香審視逾刻乃曰天竺無此字
  不能辨譯右璫恚曰大師宜領上意若稍成文譯
  館恩例不少而英公亦以此意諷之淨曰幸若蠧
  紋稍可箋譯誠教門光也異日彰謬妄萬死何補
[011-29b]
  富鄭公毎語客曰此人誠可謂佛弟子也使其立
  朝必能盡節不茍同於人孰謂異教中無人邪
   以上皆僧院也今俱廢無一存者
廣慧院舊名黄姑庵在土市子南街東宣平坊金熈宗/皇統初尼僧妙勝剏建後燬于火國朝洪武五
 年尼僧廣/元復脩
興國院在大寧坊第五巷即宋將鄭恩之佛堂施/舍爲尼寺國朝永樂元年尼僧義和重脩
崇眞院初太宗陳國長公主出家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進封呉國號報慈正覺大師賜名清裕九月出
 居是院初在建初坊後以迫隘徙城/西隆安坊即今俗稱七公主院是也
[011-30a]
   以上皆尼院也今俱廢無一存者
大梁書院汴舊有麗澤書院在南薫門内蔡河北岸提/學副使劉昌建也後因改作巡撫治所乃徙
 書院于城之東南三里許繁臺之上更名曰大梁書/院草創未完成化間提學僉事呉伯通請于巡撫都
 御史李衍檄開封府知府虞鍾/督工繕造明年知府張岫脩完
   按大梁書院乃近時創建者非宋之遺蹟也以
   造士之所不可遺姑附于此
 
 
[011-30b]
 
 
 
 
 
 
 
 汴京遺蹟志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