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9 大清一統志-明-和珅 (master)


[196-1a]
大清一統志
 翁牛特二旗在古北口東北五百二十里東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阿嚕科爾沁
界西至熱河禁地界南至喀喇沁及敖漢界北/至巴林及克什克騰界至/京師七百六十里
︹建置沿革︺唐饒樂都督府地遼置饒州匡義軍節度
  屬上京道統長樂臨河/安民三縣金為北京路地元為上都
  路地明初以烏梁海部長置衞為外藩後自稱翁
  牛特服屬於阿嚕科爾沁烏梁海/改見前
 本朝天聰七年其濟農遜杜棱偕其弟棟岱青率部
  落來歸崇德元年封遜杜棱為多羅杜棱郡王世
  襲主右翼至嘉慶十一年以拉特那濟爾迪襲封
[196-1b]
   凡十一世附鎮國公二一崇德八年封世襲一康
   熙六十一年封輔國公尋晉貝子累襲至嘉慶二
   十一年降襲鎮國公棟岱青亦於崇德元年
賜多羅達爾漢岱青號世襲主左翼順治十一年晉封其
   子叟塞為貝子十八年晉封貝勒至嘉慶二年以
   達瑪琳扎布襲封凡九世共爵四其貢道由喜峯
   口遜杜棱舊作/索音今改正
   右翼駐英什爾哈齊特呼郎在古北口東北五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六
十里東至左翼界一百二十里西至熱河禁地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喀喇沁右翼界八十里北至克
什克騰界八十里東南至敖漢界九十五里西南/至喀喇沁右翼界六十里東北至左翼界六十里
[196-2a]
[196-3a]
   山在右翼南三十里蒙古名阿惠喀喇山半有三/洞内有佛像及金皇統三年明萬厯四十五年
兩碑碑上刻遮蓋山/靈峯院千佛洞云馬囊噶山在右翼西南四十/五里山東麓有一
巴倫桑噶蘇台山在右翼西南/一百十里大黑山有二一/在右翼
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在右翼/西四十里蒙古名巴顏喀喇額類蘇圖山在右翼/西南一
百二/十里松山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納喇蘇台徒古爾喀喇山
在右翼西/七十里奴克爾山在右翼西/八十里博多克圖山在右/翼西
一百/里柞山在右翼西一百五/里蒙古名敖爾折烏魯蘇圖山在右翼/西一百
五/里舍爾吐山在右翼西/一百十里温都爾花山在右翼西/一百十里
   山在右翼西一百十/里蒙古名巴爾圖鄭庫納山在右翼西/一百十里慶雲山
在右翼西一百十五/里蒙古名墨爾根得伯僧山在右翼西一/百二十里杈枒
[196-3b]
   山在右翼西一百二十/里蒙古名碧頭蛇爾巴顏布爾噶蘇台山在右/翼西
北一/百里老虎山在右翼西北一百五里蒙/古名鄂爾查爾巴爾圖黃山在右/翼西
北一百四十里蒙古名洪戈爾/峩博又名泥杵渾都爾碧爾山褪莫克山在右翼/西北一
百六/十里他賁虎都克山在右翼北/三十里烏得呼花山在右/翼北
五十/里馬鞍山在右翼北六十里蒙/古名西喇得伯僧海他漢山在右/翼北
八十/里方山在右翼東北二十里/蒙古名都爾巴金蟠羊山在右翼東/北三十里
蒙古名/衣馬圖小黑山在右翼東北四十里/蒙古名巴哈喀喇恩德山在右/翼東
北四十五里蒙/古名拜斯哈爾布爾克爾圖山在右翼東/北五十里繫輪山
在右翼東北六十里/蒙古名特克爾忒俄爾綽克山在右翼東北/六十五里
   華山在左翼東二十里蒙/古名巴哈哈爾占大松山在左翼東二十/里蒙古名伊克
[196-4a]
納喇/蘇台兆呼圖插漢拖羅海山在左翼南/五十里河拖戈沁
   山在左翼西/南八十里俄爾綽克山在左翼西/南八十里蟠羊山在左/翼西
南一百里蒙/古名衣馬圖勃突山在左翼西三十/里蒙古名布墩吐頽山在左/翼西
四十里蒙古/名巴爾哈岱山丹山在左翼西一百三十里/蒙古名薩喇納台喀喇古爾
   板土爾哈山有二一在左翼西北七十/里一在左翼北三十里翁戈綽爾
   山在左翼西北/一百三十里神山在左翼西北一百四/十里蒙古名翁公叟几山
在左翼西北/一百五十里柳山在左翼西北一百五十/里蒙古名布爾噶台哈達圖
   山在左翼北/三十里&KR0693麛山在左翼東北四十/里蒙古名布靖克五藍峯在/右
翼東三/十里席喇諾海五藍峯在右翼西/南一百里扎喇峯左翼/所駐
哈馬爾峯在左翼西一/百五十里阿爾齊土插漢岡在左/翼東
[196-4b]
南八/十里碧七克圖嶺在右翼南/八十里賀爾圖嶺在右翼西/南六十里
   拜布哈嶺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鵰窠嶺在右翼西七十五/里蒙古名岳洛圖
   楊木嶺在右翼西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烏里雅蘇台色爾和朔嶺在右/翼西
北一百/二十里蝦蟆嶺在右翼西北/一百五十里梟嶺在左翼西南一/百十里蒙古名
烏/里烏拉岱谷在右翼西/一百十里西白河在右翼南八十里/自喀喇沁北流入
境東北流㑹獐河入老河/按翁牛特為今承德/府之赤峯縣境故如潢河老河西白河諸水彼此
互見/焉獐河在右翼西南蒙古名西爾哈自喀喇沁/流入境東北流經巴顏喀喇山東北㑹
英金河又東經五/藍峯北入老河高凉河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拜布哈源出
拜布哈嶺東南流㑹/布墩河入宜孫河布墩河源出右翼西南一百/五十里西流㑹宜孫
河南入/灤河車爾伯呼河在右翼西八十里源出奴克/都呼爾山東南流㑹獐河
[196-5a]
   巴倫撒拉河在右翼西一百十五里源出葛爾齊/老東北東南流經巴爾圖山折東北
流㑹烏/拉岱河烏拉岱河在右翼西北一百二十里源出/楊木嶺南流經博多克圖山折
東北流/㑹獐河英金河在右翼西北一百五十里亦曰潁/河源出蝦蟆嶺東南流㑹獐河又
東入/老河珠爾河在右翼西北一百五十里東/南流會奴古台河英金河奴古台
   河在右翼西北一百六十里源/出褪莫克山東流㑹英金河拜拉河在右翼北/八十里源
出海喇漢山南/流會英金河卓索河在右翼北八十里源出海/他漢山東流㑹獐河入老
落馬河在右翼北八十里蒙古名白爾格源出/海他漢山之西北東南流經布爾克圖
山入/老河老河在左翼東南一百里自敖/漢流入境東北流㑹潢河潢河在左翼/北四十
里金史臨潢府有潢河自克什克/騰流入境東南流入扎魯特界七金泊在左翼/西南八
十/里穆惠泉在右翼東南一百二/十里東流㑹老河温泉在右翼西南/一百十里流
[196-5b]
入英/金河噶海圖泉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大黑山東北流㑹烏拉岱河
  鹿泉在右翼西八十里蒙古名布虎圖源/出奴克都呼爾山南流入烏拉岱河博多克
  圖泉在右翼西/九十五里百月泉在右翼西一百里蒙古名/準撒拉源出温都爾花山
南流㑹烏/拉岱河阿祿布拉克泉在右翼東/北五十里布祿都池在/右
翼西/五里布林池在左翼西北四十/里東流㑹潢河
 ︹古蹟︺舊饒州在右翼界内遼史地理志饒州匡義軍/本唐饒樂府地貞觀中置松漠府太祖
完葺故壘有潢河長水濼沒打河青山大福山松/山隸延慶宫統縣三長樂臨河安民薛映記中京
正北八十里至松山館七十里至崇信館九十里/至廣寕館五十里至姚家塞館五十里至咸寕館
三十里度潢水石橋旁有饒州唐於契丹嘗置饒/樂今渤海人居之/按翁牛特右翼北界潢水之
北當是遼之饒州其道里與薛映相合薛映又云/五十里保和館度黑水河黑水即今喀喇木倫相
[196-6a]
去五十里里數亦合又按遼永州東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號永州今潢河南合老河在右翼東
北與扎嚕特南境喀/喀左翼西北境接界/爾/處
[196-6b]
[196-6b]
[196-6b]
大清一統志
 克什克騰一旗駐吉拉巴斯峯在古北口東北五百/七十里東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
百五十七里東至翁牛特界一百六十三里西至/正藍旗察哈爾界一百七十一里南至翁牛特界
三十七里北至烏珠穆沁界三百二十里東南至/翁牛特界五十一里西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四
十三里東北至巴林界一百五十四里西北/至浩齊特界二百十里至/京師八百十里
︹建置沿革︺遼上京道地遼上京臨潢府有平地松林/太祖嘗幸此觀潢源今西喇
木倫河即潢水/其源在旗西界金屬北京路元屬上都路及應昌
  路地明為蒙古所據是為克什克騰役屬於察哈
  爾
 本朝天聰八年
[196-7a]
[196-8a]
   山在旗西北一/百七十五里牛心山在旗西北二百十里/蒙古名巴顏朱爾克黃山
在旗北一百三十里/蒙古名巴顏洪戈爾布倫山在旗北二/百五里雙山在旗/北二
百四十里蒙/古名屯圖爾木葉山在旗北二百七十三里蒙古/名几几恩都爾/按遼時以
木葉山為郊祀天地之所故禮志有察山儀地理/志永州謂之冬巴納有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
奇善罕在南廟克都音在北廟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
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分為八部每行軍及春秋時祭
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云今木葉山無可考此/几几恩都爾山在西巴爾台河發源處非土河與
潢河合處之木葉山也/巴納舊作捺鉢奇善/罕舊作奇首可汗克都音舊作可敦今改正
   碧恩都爾山在旗東北/六十里馬尾山在旗東北一百四/十五里蒙古名叟
拜查默爾哲峯在旗東八/十五里伯里克哈馬爾峯在/旗
[196-8b]
東南五/十一里五藍布通峯在旗西南/八十二里碧齊克圖峯在旗/西北
三十/五里默爾哲峯在旗北一/百十里色爾蚌峯在旗北/二百里寨當
  拉虎峯在旗東北/四十里五藍峯在旗東北/一百里色爾嶺在旗/南三
十七/里蝦蟆嶺在旗西南/六十里高柳谷在旗南四十里蒙/古名伊克布爾哈
蘇台又旗西南十五里/有巴漢布爾哈蘇台谷韋里河在旗東南二十里/源出興安山東北
流㑹高/涼河春得布河在旗東南四十一里源出甯楚/渾杜爾賓山東流入翁牛特界
入老/河高涼河在旗西南五十里蒙古名拜查/源出拜查泊東北流入潢河薩里
  克河在旗西四十里源出烏素圖/杜爾賓山東北流入潢河伊黑庫窩圖河
在旗西六十里源出烏素圖/杜爾賓山東北流入潢河潢河在旗西一百五/里大遼水之西
一源也蒙古名西喇木倫源出百爾赫賀爾洪遼/史太宗紀幸平地松林觀潢源即此東北流㑹諸
[196-9a]
水經旗北又東流入巴林界又東經阿嚕科爾沁/南翁牛特北又東北流老河自西南來㑹經扎魯
特南喀爾喀北折東南流經科爾沁左翼南左翼/前後二旗東北又南㑹大遼水入邊城是為遼河
詳見/盛/京奉天府搭里齊河在旗西北五十里源出烏素/圖杜爾賓山東流入潢河
   衣爾都黑河在旗西北六十五里源出烏素/圖杜爾賓山西流入薩里克河格類
   河在旗西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興/安山東南流㑹碧落河入潢河碧落河在旗/西北
一百五十里源出興安山/東南流㑹格類河入潢河野豬河在旗西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
樹爾哈源出永安岡/東北流入捕魚兒海公姑爾河在旗西北二百二/十里源出巴顏朱
爾克山西南流/入捕魚兒海西林河在旗西北二百四十里源/出俄倫泊西流入阿巴噶
左翼/界吉林河在旗西北二百八十三里源出/撒爾巴山東北流入浩齊特界白河
在旗北五十里蒙古名阿祿插漢/源出岳碧爾山西流㑹塔里齊河穆西夏河在旗/北一
[196-9b]
百六十里源出興安山東/南流㑹哈爾逺蘇台河哈爾達蘇台河在旗北/一百九
十里源出温泉東流/入巴林界㑹黑河土河在旗北二百六十里蒙/古名西巴爾台源出木
葉山東流㑹穆西夏河黑河/哈爾達蘇河東流入潢河額伯里插漢河在旗/東北
五十里源出寨當拉庫/峯東南流㑹拜查河釜河在旗東北六十里蒙/古名陀惠源出岳碧
爾山北流/入黑河哈爾漢河在旗東北一百五十里源出/漠海恩都爾山西流至五藍
布通峯又東/流入潢河阿爾達圖河在旗東北三百十里源/出興安山西北流入烏
珠穆沁界北流/㑹葫蘆谷爾河柳林淀在旗西一百六十里蒙古/名穆西夏源出興安山東
南流㑹哈/爾達台河馬淀在旗北三百二十里蒙/古名巴克塔烏爾格呼捕魚兒海
在旗西北一百七十里蒙古名達爾公姑野猪等/四河流入其中周數十里/按元史特蘇濟傳上
都東北三百里有達爾海子即此/特蘇/濟舊作特薛禪達爾舊作達兒仐改正烏素圖
[196-10a]
   庫勒泊在旗西一/百三十里蒿賴庫勒泊在旗西一/百五十里克爾特
   黑庫勒泊在旗西一/百五十里噶爾達哈爾渾泊在旗北一/百八十里
   岡噶泊在旗西北一/百六十二里達漢泊在旗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達爾漢
   漠多林𥘉名道圖喀喇漠多在旗西南三十/四里/聖祖仁皇帝賜今名温泉
在旗北一/百九十里
  ︹古蹟︺應昌舊城在旗西北捕魚兒海旁元史特蘇濟/傳至元七年鄂囉陳請於朝曰本藩
所受農土在上都東北三百里達爾海子實本藩/駐夏之地可建城以居帝從之遂名其城為應昌
府二十三年改為應昌路地理志應昌路領應昌/縣舊志明洪武三年李文忠自開平進兵克之永
樂中改為清平鎮城西北有可温河其/水北近沙漠/鄂囉舊作幹羅今改正
[196-10b]


                       總纂官邱建猷恭纂輯
                       前纂修官李嘉端恭覆輯
                       校對官張榮組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196-11a]
[196-12a]
[196-13a]
大清一統志
 喀爾喀左翼一旗駐察罕和碩圖在喜峯口東北八/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
距二百三十里東至科爾沁界七十五里西至柰/曼界五十里南至土默特界一百里北至扎嚕特
界一百三十里東南至土默特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柰曼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扎嚕特界一百
四十里西北至翁牛特界三百三/十五里至/京師一千二百十里
︹建置沿革︺本古鮮卑地唐屬營州都督府後入於奚
  遼為上京道南境金屬北京路明為喀爾喀所據
  其酋衮布伊勒登素役屬於西路扎薩克圖汗後
  與有隙率部落來降
 本朝康熙三年封為多羅貝勒世襲掌旗至嘉慶二
[196-13b]
   十年以沙克都爾扎布襲封凡八世其貢道由喜
   峯口衮布伊勒登舊作古/木布伊爾登今改正
  ︹山川︺喀海拖羅海山在旗東/六十里土祿齊賀爾和哈達圖
   山在旗東南/一百里達祿拖羅海山在旗南/四十里巴漢哈伯他
   海山在旗南/四十里伊克哈伯他海山在旗南/五十里棃谷山在/旗
南一百里蒙古名/阿里馬圖喀喇五灰山在旗西南六十里/蒙古名烏尼蘇台大黑
   山在旗西南七十五里/蒙古名巴顏喀喇青山在旗西南一百三十/里蒙古名博羅惠博
羅温都爾與奈/曼東南接里虎蘇台博羅温都爾岡在旗東/七十里
   木虎岡在旗東南/七十五里烏默黑插漢岡在旗東北/一百里訥勒
   圖岡在旗東北一/百四十里養息牧河在旗東南蒙古名虎/几爾源出旗南三十
[196-14a]
里東北流經喀海拖羅海山人東南㑹庫崑河經/養息牧牧廠之東流入彰武臺邊門西至廣寕縣
地又東南/流入遼河庫崑河在旗南六十里輿圖作呼渾源/出五灰山東流入土默特界
   老河在旗西北一百三十里蒙古名老哈自柰曼/流入境東北流㑹潢河/按遼時永州當在
老河㑹潢河處遼史地理志永州永昌軍太祖於/此置南樓乾亨三年置州於皇子韓八墓側東潢
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號永州今老河即古土河/水州疑置於此/又按喀爾喀左翼為今承德府
之建昌縣地故如潢河/老河諸水彼此互見焉潢河在旗北一百三十里/自翁牛特界東流入
境又東流入/科爾沁界達綠泉在旗南/三十里黑水濼在旗南六十/五里蒙古名
喀喇/烏素白水濼在旗西南四十里/蒙古名插漢泉
[196-14b]
[196-14b]
[196-14b]
[196-14b]
大清一統志
 烏珠穆沁二旗在古北口東北九百二十三里東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東
至索倫界西至浩齊特界南至巴林界北/至瀚海至/京師一千一百六十三里
︹建置沿革︺遼上京道北境金屬北京路元屬上都路
  明為蒙古所據是為烏珠穆沁察哈爾之族也林
  丹汗暴虐貝勒多爾濟偕色棱往依喀爾喀烏珠/穆沁
舊作烏朱穆/秦今改正
 本朝天聰八年察哈爾既滅遂相率來降崇德六年
  封多爾濟為和碩車臣親王世襲主右翼至嘉慶
  十九年以多爾濟濟克默特那木扎勒襲封凡九
[196-15a]
   世附鎮國公一雍正元年封輔國公一乾隆三年
   封並世襲順治三年封色棱為多羅額爾德尼貝
   勒世襲主左翼至嘉慶十六年以圖克濟扎布襲
   封凡八世共爵四其貢道由獨石口
   右翼駐巴/十三/克蘇爾哈台山在古北口東北九百二/里東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十
里東至左翼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浩齊特界二百/十里南至巴林界二十里北至左翼界一百九十
里東南至巴林界四十二里西南至浩齊特界四/十五里東北至左翼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浩齊
特界二百/九十里
   左翼駐魁蘇陀羅海在古北口東北一千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五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十
五里東至索倫界六十一里西至右翼界一百九/十五里南至右翼界六十三里北至瀚海一百五
[196-15b]
十二里東南至巴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右翼/界七十三里東北至索倫界七十里西北至右翼
界一百六/十三里
 ︹山川︺瑞鹿山在右翼東三十五/里䝉古名布虎圖大黃鷹山在右翼西/五里蒙古
名伊克西/喇石寶台小黃鷹山在右翼西十八里蒙古/名巴漢西喇石寶台黑山
在右翼西六十里/蒙古名喀喇圖雙山在右翼西北一百八十/里蒙古名賀岳爾俄得
  里雅台山在右翼西北/一百九十里方山在右翼西北二百/里蒙古名賀爾賀
  音恩都爾山在右翼東/北一百里布哈碧老山在右翼東北/一百五十里
  哈爾站五藍峯在左翼東南/一百五十里色爾蚌峯在左翼北/九十四里
  秃河在右翼東南四十一里蒙古名葫蘆古爾源/出克什克騰東北三百十里名阿爾達圖河
西北流入右翼境為葫蘆古/爾河又北流入阿達可池賀爾洪河在右翼東/南一百十
[196-16a]
五里源出噶木爾/站西流入蘆水蘆河在左翼東六十里蒙古名/烏爾虎源出索岳爾濟山
南流入境西流北合色野爾齊河南合音扎哈/河賀爾洪河入右翼界至克勒河朔之地涸
   扎哈河在左翼東南一百五十五里自阿嚕/科爾沁界流入境西北流入蘆水西喇
   賀賴河在左翼北七十里/流四十餘里涸色野爾齊河在左翼東/北七十五
里源出噶老圖泊/西南流入蘆水布里都泊在右翼南/二十里西喇布里
   都泊在右翼西/北一百里噶老圖泊在右翼西北/一百七十里博羅爾濟
   圖泊在右翼北/八十六里得勒蘇圖泊在右翼北一/百九十里庫勒圖
   泊在左翼東南/一百六十里古爾板泊在左翼西南三/十三里產鹽鄂倫席
   布爾泊在在翼西一/百九十五里西喇布里都泊在左翼北一/百五十二里
   古爾板泉在右翼東/北五十里
[196-16b]
[196-16b]
[196-16b]
大清一統志
 浩齊特二旗在獨石口東北六百八十五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東至烏
珠穆沁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克什克騰界北/至烏珠穆沁界至/京師一千一百八十五里
 ︹建置沿革︺遼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元屬上都路
  明為蒙古所據是為浩齊特察哈爾之族也林丹
  汗暴虐其貝勒博羅特偕台吉噶爾瑪色旺往依
  喀爾喀浩齊特舊作蒿/齊忒今改正
 本朝天聰八年察哈爾既滅乃相率來降順治十年
  封噶爾瑪色旺為多羅郡王世襲主右翼至嘉慶
  九年以貢楚克棟羅布襲封凡十世順治七年封
[196-17a]
   博羅特為多羅額爾德尼郡王世襲主左翼至嘉
   慶二十二年以額琳沁諾爾布襲封凡九世其貢
   道由獨石口
   右翼駐特古力克呼都克井在獨石口東北六百/九十里東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七十
五里東至左翼界三十五里西至阿巴噶界四十/里南至阿巴噶界一百六十四里北至左翼界二
百十一里東南至左翼界一百四十二里西南至/阿巴噶界六十五里東北至烏珠穆沁界六十五
里西北至阿巴哈/納爾界九十二里
   左翼駐烏默黑泉在獨石口東北六百八十五里/東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烏
珠穆沁界十五里西至右翼界八十里南至克什/克騰界一百二十里北至烏珠穆沁界一百九十
里東南至烏珠穆沁界九十里西南至右翼界八/十里東北至烏珠穆沁界六十里西北至右翼界
[196-17b]
二百/十里
  ︹山川︺古爾板賀老圖山在右翼東南/六十五里古爾板俄得山
在右翼東南/一百十三里老虎山在右翼東南一百四十/二里蒙古名巴爾圖伊爾
   伯都山在右翼南/十五里布當圖山在右翼南/六十一里阿拍達蘭
   圖山在右翼西北/三十一里胡吕山在右翼北一百七十/里蒙古名阿拉忒
   山在右翼北二百十一里蒙/古名賀岳爾屯圖虎爾綽克恩都爾山在右/翼東
北三十/五里薩爾巴山在左翼東南/一百二十里野狐山在左翼西/北四十里
蒙古名烏/納格忒獨石山在左翼西北一/百二十三里孟納爾山在左/翼西
北一百/九十里䓤山在左翼北五十里/蒙古名宋吉納黑山在左翼北一/百二十里䝉
古名杜/藍喀喇五藍峯在右翼西北/一百三十里蘇門峯在右翼北一/百六十里
[196-18a]
[196-19a]
[196-20a]
[196-21a]
大清一統志
 蘇尼特二旗在張家口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東至阿巴噶右翼
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察哈爾界/北至瀚海至/京師九百六十里
︹建置沿革︺漢上谷及代郡北境後漢烏桓鮮卑居之
  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為突厥所據遼置撫州
  金因之屬西京路元為興和路地明為蒙古所據
  是為蘇尼特察哈爾汗之族也
 本朝天聰九年既滅察哈爾其濟農叟塞貝勒騰機
  思來朝崇德七年封叟塞為多羅杜棱郡王世襲
  主右翼至嘉慶七年以拉特那西第襲封凡十二
[196-21b]
   世附輔國公一順治六年封貝勒後降輔國公世
   襲崇德六年封騰機思為多羅墨爾根郡王世襲
   主左翼至嘉慶二十五年以齊旺扎布襲封凡十
   世附貝勒一順治六年封世襲共爵四其貢道由
   張家口騰機思舊作滕/吉思今改正
   右翼駐薩敏西勒山在張家口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四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東
至左翼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口子部落界一百一/十六里南至鑲黃旗察哈爾界一百二十里北至
瀚海一百六十里東南至正白旗察哈爾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四子部落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
左翼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四子部落界一百七十里
   左翼駐俄林圖察拍台岡在張家口北五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
[196-22a]
阿巴噶右翼界六十里西至右翼界一百里南至/正白旗察哈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瀚海一百七
十里東南至鑲白旗察哈爾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右翼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阿巴噶右翼界一
百六十里西北至右/翼界一百七十里
  ︹山川︺薩敏西勒山右翼/所駐雙金山在右翼東南五十里/蒙古名和爾波金
   諾渾山在右翼東/南一百里布爾色克山在右翼南/五十里福山在/右
翼南八十里䝉/古名克什克插漢波托科山在右翼南/八十里和爾和
   山在右翼南/九十里牛心山在右翼西南五十里蒙/古名烏克爾朱爾克俄爾
   綽克山在右翼西南/一百五十里德林山在右翼西一/百十六里巴輪明
   安拖羅海山在右翼東/北七十里準明安拖羅海山在右翼/東北八
十/里哈爾巴和山在右翼東北/一百四十里嵬名山在右翼東北/一百五十里
[196-22b]
蒙古名/扎喇羖䍽山在左翼東南一百里䝉古名巴顏/特克又西南九十里有阿祿特克
喀爾他和邵山在左翼西北/一百七十里博錐拖羅海山在/左
翼北三/十里祥古山在左翼北一百里蒙/古名拜音拖羅海福山在左翼/北一百
四十里蒙/古名拜里和希磨克山在左翼北一/百四十里寒山在左翼/東北四
十里蒙古/名魁屯姑渾拖羅海山在左翼東/北七十里扎喇齊老圖
   峯在左翼西/北四十里登坡在右翼東/南八十里努倫坡在右翼東南/一百十里
   古爾板貴魯蘇圖坡在左翼南一/百三十里色爾伊克坡在/左
翼西北/七十里古爾板噶順坡在左翼北/七十里花俄博圖坡在/左
翼北一百/七十里貴魯蘇台岡在左翼西/一百里長水在右翼西/南九十里
蒙古名烏爾圖源出和/爾和山西南流入境兔園水在左翼東南九十/里䝉古名努克黑
[196-23a]
忒自正藍旗察哈爾界流入/境經福山北流入呼爾泊占木土鹽泊在右翼/東南七
十/里西喇布祿泊左右翼西/三十五里呼爾泊在左翼東南/六十五里
  泊在左翼南/四十里古爾板馬潭泊在左翼西/三十五里葦淀在左/翼西
南九十里蒙古/名呼魯蘇台泥濼在右翼南六十里蒙古名西/巴爾台金史撫州豐利縣有
泥/濼黑山濼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喀喇烏素珠爾噶圖泉在/左
翼北八/十里
 ︹古蹟︺楊林戍在旗西北為度漠處自興和而北經小/巴延山達魯城至龍沙甸即鄂蘭諾爾
又經清水源鳴轂鎮歸化甸至楊林戊又北為禽/狐山香泉戍哈喇莽賚懷遠塞皆磧口之要路明
永樂中北征所經也/巴延舊作伯顏達魯舊作/荅魯鄂蘭諾爾舊作阿蘭腦兒哈喇莽賚舊作哈
喇莽來/今改正
[196-23b]


                       前纂修官高人鑑恭纂輯
                       纂修官桂文燿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196-24a]
[196-25a]
[196-26a]
大清一統志
 阿巴噶二旗在張家口東北五百九十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阿巴哈納爾界
西至蘇尼特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至/京師一千里
︹建置沿革︺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
 為突厥所據遼為上京道西境金屬北京路元屬
  上都路明為蒙古所據是為阿巴噶初役屬於察
 哈爾後因林丹汗暴虐其濟農都思噶爾偕貝勒
 多爾濟往依喀爾喀阿巴噶舊作阿/霸垓今改正
本朝天聰九年察哈爾己滅並率所屬來降崇德六
  年封多爾濟為多羅卓哩克圖郡王世襲主右翼
[196-26b]
  乾隆五十三年喇特納什第以罪削去掌旗授其
  弟巴勒丹色棱為一等台吉掌旗其郡王爵仍世
  襲至嘉慶二十五年以那木什賴多爾濟襲封凡
  十一世順治八年封都思噶爾為多羅郡王世襲
  主左翼至乾隆五十三年以瑪尼巴達拉襲封凡
  八世附貝子一順治三年封輔國公一康熙五十
  四年封並世襲共爵五其貢道右翼由張家口左
  翼由獨石口
  右翼駐科布爾泉在張家口東北五百九十里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阿巴哈
納爾界三十里西至蘇尼特界五十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瀚海一百八十里
[196-27a]
東南至阿巴哈納爾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蘇/尼特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阿巴哈納爾界一百
七十里西北至蘇尼/特界一百五十里
  左翼駐巴顏額龍在獨石口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二里東至
浩齊特界三十一里西至阿巴哈納爾界八十九/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一百五十里北至阿巴
哈納爾界三十二里東南至巴林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一百六十六里東北至
浩齊特界五十五里西北至/阿巴哈納爾界一百三十里
 ︹山川︺色几庫山在右翼東/南六十里朱爾哈台拖羅海山在右/翼南
七十/里馬尼圖拖羅海山在右翼西/北九十里白石山在右翼/西北九
十里蒙古名/插漢七老圖阿拍濟哈山在右翼北/八十里嵬石山在右/翼北
一百里蒙古名/扎喇拖羅海巴漢噶札爾山在右翼北一/百二十里霸特
[196-27b]
  山在右翼北一百二十五里/蒙古名克色克拖羅海羖羊山在右翼北一/百五十里蒙
古名特克/拖羅海蟠羊山在右翼東北四十里/蒙古名喀喇特克哈爾塔爾
  山在左翼東/南二十里馬鞍山有二蒙古名喀喇得伯僧在/左翼東南六十五里蒙古名
西喇得伯僧在左/翼東南七十七里邵龍山在左翼東南/八十五里永安山在/左
翼東南一百四十里/蒙古名托克托爾武厯山在左翼西南二十五/里蒙古名哲爾吉倫
  察里爾圖山在左翼西/南八十里哈斯胡雅思坡在左翼南/八十五里
  門綽克岡在右翼西/四十五里奔巴圖博羅恩都爾岡在右/翼西
北四十/五里韭河在右翼東南四十里蒙古名郭和蘇/台自阿巴哈納爾流入境經色几庫
山西流入/白海子陰涼河在左翼東南一百十五里蒙古/名魁屯源出卓索圖站西北流
入阿巴/噶界白海子在右翼南三十里亦曰長水海子/四望白沙故蒙古呼為察罕諾爾
[196-28a]
明李文忠自萬全出師北至察罕諾爾進敗元兵/於駱駝山即此/察罕諾爾舊作察漢腦兒今改
渾圖泊在右翼東南/一百十里噶爾圖泊在右翼南一/百二十里
  爾泊在右翼西/南三十里鶴壘斗勒泊在左翼東南一/百三十五里西喇
  布里都泊在左翼西/南五十里金河泊在左翼北二十里/蒙古名西喇烏素
  鴦濼在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昻吉爾圖朱爾克額勒蘇圖泉
在右翼東/三十五里赤泉在右翼北/三十里哈碧爾漢泉在右翼東/北七十里
[196-28b]
[196-28b]
[196-28b]
[196-28b]
大清一統志
 阿巴哈納爾二旗在張家口東北六百四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
東至浩齊特界西至阿巴噶右翼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北至瀚海至/京師一千五十里
︹建置沿革︺漢上谷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
  為突厥所據遼為上京道西境金為北京路西北
 境元屬上都路明為蒙古所據是為阿巴哈納爾
  役屬於喀爾喀車臣汗阿巴哈納爾舊作阿/霸哈納爾今改正
 本朝崇德年閒台吉色棱墨爾根棟伊思喇布來降
  康熙六年封色棱墨爾根為多羅貝勒世襲主右
  翼至乾隆四十四年以瑪哈巴拉襲封凡九世康
[196-29a]
  熙四年封棟伊思喇布為固山貝子世襲主左翼
  至乾隆五十七年以衮布旺扎勒襲封凡六世其
  貢道右翼由張家口左翼由獨石口色棱墨爾根/舊作塞冷棟
伊思喇布舊作董夷/思拉布今俱改正
  右翼駐永安山在張家口東北六百四十里東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左翼界三
十里西至阿巴噶界三十里南至正藍旗察哈爾/界一百七十里北至瀚海一百四十里東南至左
翼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阿巴噶界一百五十里/東北至左翼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阿巴噶界一
百二/十里
  左翼駐烏爾呼拖羅海山在獨石口東北五百八/十二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一
十八里東至浩齊特界三十一里西至右翼界八/十九里南至阿巴噶界三十二里北至浩齊特界
[196-29b]
二百八十六里東南至浩齊特界五十里西南至/右翼界一百三十六里東北至浩齊特界五十五
里西北至右翼界/一百五十二里
 ︹山川︺永安山右翼所駐蒙/古名常圖山特爾墨山在右翼/東八里大熊山
在右翼東南三十五/里蒙古名巴賴都爾插漢阿祿克山在右翼東/南七十里
  喇阿祿克山在右翼東南/一百十里雙山在右翼西北五十/里蒙古名和岳爾
插漢拖/羅海山方山在右翼西北八十/里蒙古名賀爾賀蛇山在右翼西北/一百二十里
蒙古名/漠惠圖森吉圖山在右翼北/二十里横山在右翼北二十/五里蒙古名布
瓜山在右翼北/五十里緣狐山在石翼北八十里/蒙古名烏納格花拖
  羅海山在右翼北一/百四十里牀山在右翼東北八十/里蒙古名席勒俄奇
  特庫爾格特山在右翼東北/一百三十里巴爾達木山在左翼/南二十
[196-30a]
三/里黃山在左翼西二百十里䝉/古名色爾滕洪戈爾山布爾漢山在左翼/西北三
十五/里觸寶山在左翼西北/六十五里覆舟山在左翼西北一/百二十里蒙古
名呼里/翁戈春青羊山在左翼西北二百里/蒙古名喀喇特克西喇峯在右/翼北
三十/里哈納峯在右翼北/一百里獺兒布喀台坡在左翼西/北一百十
六/里色爾騰空果爾峩博岡在右翼東/南五十里博羅恩都爾
  岡在右翼南一/百七十里陰涼河在右翼東南九十里金史/大定府有陰涼河蒙古名
魁屯自阿巴噶流入境經插漢阿祿克山西流㑹/韭河流入息雞淀五代史奚當唐末居陰凉川即
韭河在右翼南七十里蒙古名郭和蘇台自正/藍旗察哈爾界流入境經博羅恩都爾岡
西北流入/阿巴噶界葦淀在右翼東南八十里蒙/古名呼魯蘇台布祿都息雞淀在/右
翼南五十里/蒙古名哈雅襃勒泊在右翼西南/一百四十里鯀布祿都泊在/右
[196-30b]
翼西北/二十里黑勒泊在左翼北/七十五里赤泉在右翼東/南八十里哈爾海
  圖泉在右翼南/四十五里葛都爾庫泉在右翼/北六里和几葛爾泉
在右翼北/七十里和爾和泉在右翼北/八十里他奇喇泉在右翼/北一百
二十/里達藍圖里泉在左翼西/北二百里
[196-31a]
[196-32a]
[196-33a]
[196-34a]
大清一統志
 四子部落一旗駐烏蘭額爾濟坡在張家口西北五/百五十里東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
二百四十里東至蘇尼特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歸/化城土默特界一百五里南至鑲紅旗察哈爾界
一百四十里北至蘇尼特界一百里東南至蘇尼/特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鑲藍旗察哈爾界二百
里東北至蘇尼特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喀/爾喀界一百二十里至/京師九百六十里
︹建置沿革︺漢雁門及定襄郡北境晉為拓跋氏地唐
  為振武軍地遼為豐州地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
  元屬大同路明為阿祿喀爾喀所據後分與諸子
  號曰對因駒子是為四子部落
 本朝天聰七年鄂木布來朝崇德元年
[196-34b]
賜號達爾漢卓哩克圖順治六年封多羅郡王世襲掌旗
   至乾隆四十九年以朋楚克桑魯布襲封凡九世
   其貢道由張家口鄂木布舊作鄂/音布今改正
 ︹山川︺博濟蘇克山在旗東/六十里陰山在旗東南一百五十/里蒙古名色爾貝
   新婦山在旗南八十里蒙/古名白爾白狼爾多斯山在旗南一/百十里
   山在旗南一百三十里/蒙古名喀喇和邵納扎海山在旗西南一/百四十里
   羊山左旗西北五十里蒙/古名阿爾哈林圖獨牛山在旗西北五十/里蒙古名烏克
爾圖/祿陽山在旗東北二十五/里蒙古名北蘭鵲山在旗東北一百/三十里蒙古名
沙齊/哈圖邵隆峯在旗東南/七十里插漢峯在旗東南一/百五十里五藍
  峯在旗東南一/百五十里阿爾察圖蘇門峯在旗西南/一百里阿祿
[196-35a]
  蘇門峯在旗西南一/百二十里密柳坡在旗西南二百里蒙/古名博多克布爾哈
拜圖華坡在旗西北一/百二十里希巴克圖華坡在旗北/一百里
  插漢濟里敏坡在旗東北一/百六十里富峪在旗西一百五/里蒙古名巴顏
鄂坡/蘇黃水河在旗西北五十里蒙古名西喇木倫/自喀爾喀右翼流入境東北流出喀
倫/邊噶爾哈圖泉在旗南一/百四十里德本得泉在旗西南/一百里
  堿泉在旗西南一百里蒙/古名博羅虎濟爾希巴爾台泉在旗西/四十里
  孫哈拍濟爾泉在旗西/七十里白石泉在旗西北六十里/蒙古名插漢齊老
 ︹古蹟︺舊淨州在旗界金史地理志淨州刺史大定六/年以天山縣升為豐州支郡刺史兼榷
譏察北至界八十里縣一天山舊作榷場大定十/八年置為倚郭元史地理志淨州路領天山一縣
按舊淨州在昌州之西豐州之北/其地當在旗西北與喀爾喀接界處
[196-35b]
[196-35b]
[196-35b]
[196-35b]
大清一統志
茂明安一旗駐車突泉在張家口西北八百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喀爾喀
右翼界四十里西至烏喇特界六十里南至歸化/城土默特界八十里北至瀚海一百十里東南至
喀爾喀右翼界七十里西南至烏喇特界八十五/里東北至瀚海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瀚海一百四
十里至/京師一千二百四十/里茂明安舊作毛明安今改正
︹建置沿革︺漢五原郡地後魏懷朔鎮地隋置勝州大
 業時改爲榆林郡唐初爲東勝州天寶時改爲榆
 林郡後又改爲勝州遼爲東勝州地屬西京道金
 因之元屬大同路明初設衞戍守後爲蒙古所據
 是爲茂明安
[196-36a]
 本朝天聰八年舉部來降康熙三年授僧格爲一等
  台吉世襲掌旗至嘉慶十年以喇什棟羅布襲凡
  六世附貝勒一順治七年封世襲共爵二其貢道
  由張家口
 ︹山川︺伊克哈達圖山在旗東/四十里和岳爾白爾克山在旗/東南
五/里插漢峩博山在旗東南/四十里黑山在旗東南七十里/蒙古名喀喇拖羅
哈拉海圖山在旗西南/十五里褪諾克山在旗西南/四十里
  山在旗西南七十里明統志在大同府城西/北五百餘里山上有九十九泉流爲黑河羖羊
  山在旗西六十里蒙/古名喀喇特克齊齊爾哈插漢七老山在旗/西北
一百四/十里方山在旗北五十里/蒙古名賀爾賀古爾板喀喇山在旗/東北
[196-36b]
九十/五里郭岳惠插漢七老山在旗東北一/百二十里刻勒峯在/旗
西北七/十里冒頓峩博岡在旗南/八十里蒿沁峩博岡在旗西/北四十
崑都倫河在旗南六十里源出和岳爾白爾/克山西流經官山入烏喇特界
  畢哈河在旗西北七十里源出刻勒峯東/流經古爾板喀喇山入喀爾喀界布祿爾
  托海河在旗東北四十里源出伊克/哈達圖山北流㑹愛畢哈河虎虎泊在旗/西北
一百三/十里拜星圖泉在旗南十五里源出哈拉海/圖山西南流㑹崑都倫河
[196-37a]


                       前纂修官高人鑑恭纂輯
                       纂修官桂文燿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196-37b]
[196-37b]
[196-37b]
大清一統志
烏喇特前中後三旗俱駐鐵柱谷蒙古名哈達馬爾/在歸化城西三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十五
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茂明安界九十里西至鄂/爾多斯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黃河鄂爾多斯界
五十里北至喀爾喀界二百五十里東南至五達/河歸化城土默特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鄂爾多
斯界一百里東北至茂明安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喀爾喀界二百八十里至/京師一千五百
二十/里
︹建置沿革︺秦置九原郡後廢漢元朔二年復置更名
 五原後漢因之漢末郡廢後魏置懷朔鎮唐景龍
  二年張仁愿於河外築三受降城此為中受降城
 地遼置雲内州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元屬大同
[196-38a]
  路明初廢為斡喇所據斡喇舊作瓦/喇今改正是為烏喇特
 本朝天聰七年其台吉鄂木布色棱圖巴來歸順治
  五年封圖巴為鎮國公世襲掌中旗至嘉慶七年
  以喇特那巴拉襲封凡十世封鄂木布子諤班為
  鎮國公世襲掌前旗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巴圖鄂
  齊爾襲封凡十三世封色棱子巴克巴海為輔國
  公世襲掌後旗至乾隆五十三年以多爾濟帕拉
  穆襲封凡八世共爵三其貢道由殺虎口諤班舊/作鄂板
今改/正
 ︹山川︺居延山在旗東三十五里/蒙古名崑都倫狼山在旗東四十里/蒙古名綽農拖
[196-38b]
羅/海牛頭朝那山在旗東九十里蒙/古名雞藍拖羅海老虎山在旗東/九十里
蒙古名巴爾圖許論九邊考云自老虎山而西為/長流水蒲草泉等險魏書太祖皇始元年春大蒐
於定襄之/虎山即此宿嵬山在旗東一百一十里蒙古名扎/拉/按遼史西夏傳冠後垂紅
纓自號嵬名以嵬/為纓蓋本諸此木納山在旗/西大青山在旗西北/七十里蒙
古名漠/喀喇赤城山在旗西北一百里/蒙古名五藍拜星東德爾山在旗/西北
一百二/十里西德爾山在旗西北一/百三十里峩博圖喀喇山在/旗
西北一百/六十里莫敦俄博圖山在旗西北一/百七十里牀山在旗/西北
一百八十五里/蒙古名席勒阿爾柴山在旗西北一/百九十里連山在旗/西北
一百九十里蒙古名/和岳爾喀喇峩博馬神山在旗西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翁公
  山在旗西北二百里蒙古名洪戈爾史記蒙恬築/長城臨洮延袤萬餘里渡河據陽山後漢書注
[196-39a]
徐廣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旗西北二百四十里蒙古名葛/扎爾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
自榆林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注徐/廣曰在五原北漢書匈奴傳侯應曰北邊塞外有
陰山東西千餘里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單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
武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匈奴來寇少所蔽隱從
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邊長老言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後漢書郡國志五原郡
西安陽北有陰山水經河水又南逕馬陰山注漢/書音義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
實不在河南舊唐書地理志安北府北至陰山七/十里九邊考陰山在中受降城東北自陰山而北
皆大磧/按自烏喇特之西北迤邐而東以/至歸化城東北雖土名不一實皆古陰山也巴爾
  喀山在旗西北二百四十里/山高大東西百餘里柳碧圖山在旗西北/二百八十
河套山在旗北/四十里雪山有二蒙古名又蘇台一在/旗北九十里一在旗西北
[196-39b]
二百/五里伊克峩博山在旗北一/百三十里帷山在旗北一百八/十里蒙古名額
古/德麥垜山在旗北二百里蒙古名額貴恩/都爾山勢高聳如麥垜故名扎拉圖
  插漢岡在旗西南/一百里拂雲堆在旗西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烏珠爾插漢唐
書堆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祭醻求福因牧馬料兵候冰合度河漠惠圖坡
在旗東南/六十里崑都崙河在旗東四十里源出烏孫/土祿之地西南流入黃河
  達河在旗東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布當圖山西南流入黃河黃河在旗南五/十里其南
岸即鄂爾多斯界自鄂爾多斯西北境東南流入/東流經旗南又東流折而南又東南流入歸化城
土默特界水經注河水東逕高闕南自臨河縣東/逕陽山南又東逕馬陰山西又東南逕朔方縣故
城東北自朔方東轉逕渠搜縣故城北又東逕西/安陽縣故城南又東逕成冝縣故城南又東逕宜
梁縣之故城南又東過臨沃縣南又東枝津出焉/又東流石門水南注之又東逕稒陽縣故城南又
[196-40a]
東逕塞泉城南而東注又東過雲中楨陵縣東榆/林志黃河自寕夏橫城堡西折而北逕三受降城
南至廢東勝/州折而南哈柳圖河在旗西北二百里源出席/勒山北平地南流會席勒
河經馬神山又/西南折入黃河柳河在旗西北三百里蒙古名布/爾哈圖源出陽山東平地西
南流㑹敖/泉入黃河舍忒河在旗北八十里源出敖西喜/山西流經大青山入黃河
  爾哲河在旗北九十里源出/雪山西流㑹舍忒河烏爾圖河在旗北一/百里源出
雪山西南/流入黃河伊克峩博河在旗北一百二十里源出/伊克峩博山西流㑹齊齊
爾哈/納河齊齊爾哈納河在旗北一百五十里自茂明/安所屬地流入境西南流經
白石山/會黒河帷山河在旗北一百七十里蒙古名額/古德源出帷山西南流㑹黒河
  勒河在旗北一百八十里源出席/勒山西南流㑹哈柳圖河東哈柳圖河在/旗
北一百八十里源出麥垜山西南流經連山東又/西南經東德爾山西德爾山南拜星圖北爲席漢
[196-40b]
河又西南/入黃河阿爾柴河在旗北一百八十五里源出/阿爾柴山西南流㑹席勒河
  黑河在旗北二百里蒙古名喀喇木倫自茂明安/所屬地流入境西南流經帷山入黃河晉書
赫連勃勃於黑水/之南營都城即此魚海在旗西北一百里蒙古名/札哈蘇台亦名魚兒海又
謂之魚海子唐高適詩/洗兵魚海雲迎陣是也章武台泊在旗西南/五十里杜窩
  勒泊在旗西一/百十五里托博克蘇海泊在旗西北一/百八十里鐵柱
  泉在鐵柱谷南蒙/古名哈達馬爾哈拍叉齊泉在旗西四/十五里五藍泉
在旗西九/十五里臺泉在旗西北/四十里插漢泉在旗西北/五十五里克布
  爾泉在旗西北/六十五里五藍拜星泉在旗西北/九十里布吝泉在/旗
西北九/十八里冷泉在旗西北一百五/里蒙古名魁屯甜水井在旗東三/十里蒙古
名賽/音深井在旗西北二百/里蒙古名敖泉
[196-41a]
 ︹古蹟︺九原舊城在旗北史記趙世家武靈王攘地西/至雲中九原又秦始皇本紀三十五
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漢書武/帝紀元朔二年置五原郡地理志五原郡治九原
縣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二十年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東二十六年南單于遣子入侍於是雲
中武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門上郡代郡八郡民歸/於本土魏志建安二十年省五原郡水經注河水
東逕河陰縣故城北又東逕九原縣故城南秦始/皇置九原郡始此漢武帝更名五原也其城南面
長河北背連山杜佑通典勝州榆林縣西有漢五/原城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敬本故城在中受降城
北四十里鄭䖍軍錄曰時人以張仁愿河外築三/城自古未有今敬本城周一萬八百七十二步壕
塹深峻亦古之堅守賈躭古今述曰以地理求之/前代九原郡城也/按九原舊城在漢朔方之東
北雲中之西今套北黃河東流處也唐勝州在套/内東北九原直其西北通典以為在西疑脫北字
其北即陰山又北為光祿塞西即北假秦漢時號/為絕塞隋唐豐州雖亦名九原五原乃漢朔方郡
[196-41b]
地也括地志謂勝州連谷縣本秦九/原郡明統志謂在陜西神木縣皆誤臨沃舊城在/九
原舊城東漢置屬五原郡後漢末省水經注河水/東過臨沃縣南注石門水自石門障東南流逕臨
沃城/東五原舊城在九原舊城西漢置縣屬五原郡/後漢末省水經注九原縣西北接
對一城蓋五原/縣之故城也宜梁舊城在九原舊城西漢置屬/五原郡後漢末省水經
注河水東逕宜梁縣故城南闞駰曰/五原西南六里今世謂之石崖城成宜舊城在/九
原舊城西漢書地理志五原郡成宜中部都尉治/原亭西部都尉治田辟有鹽宫後漢書南匈奴傳
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將段郴副校尉王都使南/單于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水經注河水自
西安陽東逕田辟城南又東逕成/宜縣故城南又東逕原亭故城西安陽舊城在/九
原舊城西陰山南漢置屬五原郡後漢末省水經/注河水逕朔方縣東北屈南過五原西安陽縣南
  河目舊城在九原舊城西漢置屬五原郡後漢末/省水經注河水自陽山南南屈逕河目
[196-42a]
縣左括地志漢五原郡河目縣在北假中/按河/目舊城當在陽山南高闕東南北河之閒又如五
原所屬曼柏縣亦在黃河北/岸惟河陰一縣在河南耳稒陽舊城在九原舊/城東北史
記魏世家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固陽注正義曰/按魏築長城自鄭濱洛北達銀州至勝州固陽縣
為塞也漢書地理志五原郡東部都尉治稒陽又/稒陽縣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
又西北得頭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虜城後漢書和帝紀永元元年度遼將軍鄧鴻出
稒陽塞與匈奴戰於稽落山大破之魏書太祖紀/登國六年衛辰遣子直力鞮出棝陽塞侵及黑城
帝襲五原屠之收其積穀還紐垤川於稒陽塞北/樹碑紀功水經注河水東逕稒陽縣故城南又東
逕塞泉城南而東注/按稒/陽在五原郡東北近雲中郡中受降城在旗西黃/河北岸唐
景龍二年張仁愿築本古拂雲祠地元和志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漢更名五原開元十年於此
置安北大都護府後又移徙東至東受降城三百/里西北至天德軍二百里南至麟州四百里北至
[196-42b]
磧口三百里新唐書地理志中受降城有拂雲堆/祠接靈州境有關元和九年置又橫塞軍本可敦
城天寶八載/置十二載廢西受降城在旗西北黃河北岸新唐/書地理志豐州有西受降
城開元十年總管張說於城東别置新城北三百/里有鸊鵜泉唐景龍二年張仁愿築元和志西受
降城在豐州西北八十里蓋漢朔方郡臨河縣舊/理處開元初為河水所壞至開元十年總管張說
於舊城東别置新城其後城西南隅又為河水所/壞正東微南至天德軍一百八十里東南渡河至
豐州八十里西南至定遠城七百里北至磧口三/百里先是朔方軍北與突厥以河為界河北岸有
拂雲堆祠突厥將入寇必詣祠祭醻因牧馬料兵/而後渡河張仁愿為總管時突厥默啜盡衆西擊
突騎施波葛仁愿請乘虛奪取漠南之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其南寇之路中宗從
之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雲祠為中城與東西兩/城相去各四百餘里北拓地三百餘里於牛頭朝
那山之北置烽堠一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無復寇掠唐文粹吕温有三受降城
[196-43a]
碑銘曰韓侯受命志在朔易北方之强制以全䇿/互漢橫塞揭之雄壁如三鬭龍躍在大澤並分襟
帶各閉風雷俯視陰山仰看昭回一夫登陴萬里/洞開日晏秋盡纖塵不來又有李華三城韓公廟
碑/序天德軍城在旗西北中受降城西北二百里唐/天寶中置元和志天德軍舊理在西
受降城權置軍馬於永清柵元和九年詔移理舊/城本安北都護貞觀二十一年於今西受降城東
北四十里置燕然都護以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並隸焉龍朔三年移於磧北回鶻本部仍改
名瀚海都護總章二年又改名安北都護尋移於/甘州東北一千一十八里隋舊大同鎮垂拱元年
置同城鎮其都護權移理刪丹縣西南九十九里/安西城景龍二年又移理西受降城開元十年又
移理中受降城天寶八年張齊邱又於可敦城置/橫塞軍於大同川西築城名曰天安軍移理焉乾
元後改為天德軍緣居人較少西南移三里權居/永清柵其理所又移在西受降城自後頻為河水
所侵至元和八年黃河泛溢城南面毁壤轉多李/吉甫請修天德舊城以安軍鎮詔從之於是復移
[196-43b]
天德軍理所於舊城焉西南渡河至豐州二百里/西北至橫塞軍城二百里西至西受降城一百八
十里西南至新宥州一百里東南至中受降城二/百里遼史地理志西京道天德軍本中受降城唐
乾元中改置天德軍移永濟柵今治是也太祖平/党項遂破天德盡掠其民以東後置招討司以國
族為天德軍節度使有黃河黑山峪廬城威塞軍/秦長城唐長城又有牟那山鉗耳嘴城在其北焉
  舊大同城在旗西北舊天德軍城西南三里隋時/所築隋書長孫晟傳開皇十九年染干
因晟奏雍閭作具欲攻大同城詔發六總管分道/出塞討之唐書地理志天德軍乾元後徙屯永濟
柵故大同城也/按永/濟柵元和志作永清柵雲内州舊城在旗西北遼/史地理志西
京道雲内州開遠軍本中受降城地遼初置代北/雲朔招討司改雲内州清寕初升有威塞軍古可
敦城大同州天安軍永濟柵安樂戌拂雲堆領柔/服寕人二縣舊志金雲内州領柔服一縣大定後
省寕人縣入之增領雲川縣元初省柔服雲川二/縣仍為雲内州屬大同路明𥘉廢宣德初置設官
[196-44a]
兵戍守正統中遷/代州應渾等處漢受降城在旗北漢九原北塞/外漢書武帝紀太初
元年遣因杆將軍公孫敖築塞外受降城又匈奴/傳呼韓邪單于自請留居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
降城/按後魏太平真君九年北討至受/降城積糧城内留守而還蓋即漢城也懷朔鎮
  城在旗東北後魏太武破蠕蠕列置降人於漠南/東至濡源西暨五原陰山竟三千里分為六鎮
曰懷朔武川撫冥懷荒柔遠禦夷惟懷朔最西孝/昌中改置朔州後廢魏書高祖紀太和十八年八
月癸丑幸懷朔鎮己未幸武川鎮辛酉幸撫冥鎮/壬子幸柔遠鎮胡三省通鑑注此六鎮自西徂東
之次第也地形志朔州本漢五原郡延和二年置/鎮後改懷朔孝昌中改為州後陷今寄治并州界
水經注光祿城東北即懹朔鎮城也元和志/光祿城東北有古懷朔城在今中受降城界古長
  城在旗北陰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
十四縣城河上為塞遼史地理/志天德軍有秦長城唐長城安北都護府在旗/西本
[196-44b]
燕然都護府唐書地理志龍朔三年為瀚海都督/府總章二年更名開元二年治中受降城十年徙
置豐勝二州之境十二年徙治天德軍/按通典/安北都護府東至榆林二百五十里西至九原三
百五十里南至朔方八百里北至回紇界七百里/東南至新泰四百里舊唐書志安北大都護府北
至陰山七十里至回紇七百里舊領陰山一縣去/京師二千七百里在黃河北蓋唐時都護府遷徙
不常通典元和志唐書詳略不同大約易名者六/而天德軍為最著遷治者十而在大同川為最久
且扼/要也北假在旗西北史記秦使蒙恬將十萬衆北/擊胡渡河取高闕據陽山北假中注北
假北方田官主以田假與貧人故云北假水經注/北假地名自高闕以東夾山帶河陽山以西皆北
假/也光祿塞在古稒陽縣北漢書地理志稒陽北出/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匈奴傳太初三
年光祿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遠者千里築城/障列亭至盧朐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朝漢自請
願留居光祿塞下注師古曰徐自為所築者/也水經注石門出石門山西北趨光祿城高闕
[196-45a]
  塞在陰山西史記匈奴傳趙武靈王自代並陰山/至高闕為塞注徐廣曰在朔方正義曰地理志
云朔方臨戎縣北有連山險於長城其山中斷兩/峯俱峻土俗名為高闕也又秦始皇本紀三十三
年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山北假漢書武帝紀元/朔二年遣將軍衞青出雲中西至高闕注師古曰
高闕山名一曰塞名也在朔方之北水經注河水/屈而東流為北河東逕高闕南注陰山下有長城
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望若闕焉故有高/闕之名也自闕出荒中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
高闕戌上古及今常置重捍以防塞道通典高闕/在陰山之西榆林舊志高闕北去大磧凡三百里
 ︹祠廟︺拂雲祠在舊中受降城地拂雲堆上舊唐書張/仁愿傳河北岸有拂雲堆祠突厥每入
寇必先詣祠祭酹求福因牧馬料兵而後渡河仁/愿築三受降城以拂雲堆為中城/按本旗西北
一百九十里有地蒙古名烏/朱爾插漢或疑此為拂雲堆蘇武廟在舊雲内州/北相傳武嘗
過此後人/立廟祭之韓公廟在舊三受降城内祀唐朔方總/管張仁愿李華有韓公廟碑以
[196-45b]
上皆/久廢
[196-46a]


                       前纂修官高人鑑恭纂輯
                       纂修官桂文燿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196-46b]
[196-46b]
[196-46b]
大清一統志
喀爾喀右翼一旗駐塔嚕渾河在張家口西北七百/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
三十里東至四子部落界六十五里西至茂明安/界五十五里南至歸化城土默特界七十里北至
瀚海六十里東南至四子部落界九十里西南至/茂明安界一百里東北至四子部落界七十里西
北至茂明安界六十里至/京師一千一百三十里
︹建置沿革︺漢定襄雲中二郡北境唐為振武軍地遼
  為豐州地屬西京道金屬西京路元屬大同路明
  為喀爾喀所據素役屬於土謝圖汗後與有隙其
  台吉本塔爾遂率部落來降
 本朝順治十年封為和碩達爾漢親王世襲掌旗康
[196-47a]
  熙四十七年其孫詹達固密降襲多羅達爾漢貝
  勒至嘉慶五年以忠吉勒車淩襲封凡六世附固
  山貝子二一順治十年封一順治十年封郡王至
  康熙四十三年降襲貝子鎮國公一康熙十四年
  封俱世襲共爵四其貢道由張家口本塔爾舊作/本達爾伊今
改/正
 ︹山川︺拜音拖羅海山在旗東六/十五里西神山在旗東南五/十里蒙古名
巴林/翁公辱孤山在旗西南三十里/蒙古名巴爾架哈達圖山在旗西/南五十
白雲山在旗北三十里蒙/古名插漢和邵插漢峩博山在旗東/北七十
罽嶺在旗西南一百里/䝉古名毛德爾五藍峩博岡在旗東南/五十里
[196-47b]
  翁公峩博岡在旗東南/九十里西巴爾圖峩博岡在旗西/五十五
雅布哈峩博岡在旗北/五十里喀喇峩博岡在旗北/六十里
  禮圖峩博岡在旗東北/四十五里他魯渾河本旗所駐源出/辱孤山東北平
地北流㑹/愛畢哈河黃水河在旗東南八十里䝉古名西喇/木倫自歸化城土默特界流入
境經翁公峩博岡東/北流入四子部落界愛畢哈河在旗西北六十里/自茂明安界流入
境經白雲山喀喇峩博/岡之閒東流出喀倫邊鹽泊在旗東南二十里/蒙古名達卜孫
  順泊在旗西/三十里他魯渾泉在旗南/十里哈達滿泉在旗南/七十里
  車爾泉在旗西/北十里布祿魯泉在旗西北/四十五里
[196-48a]
[196-49a]
[196-50a]
[196-51a]
[196-52a]
  為夏州北境隋於其地東置勝州西置豐州大業
  初改勝州為榆林郡豐州為五原郡後廢唐貞觀
  中復置勝豐二州天寶元年改勝州為榆林郡豐
  州為九原郡乾元元年俱復舊名其南境又有宥
  州俱屬關内道唐末拓跋思恭鎮此思恭以討黃/巢有功賜姓
李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見宋史西夏傳五代至宋金皆為李夏所
  有元滅夏立西夏中興等路後廢其地東屬東勝
  雲内二州及延安寕夏等路明初城東勝等州並
  立屯戍耕牧其内天順閒蒙古酋長阿勒綽爾與
  瑪古里海始入河套嘉勒斯賚復紏合們都爾倚
[196-52b]
  為巢穴宏治閒和實復入其中阿勒綽爾舊作阿/羅出瑪古里海舊
作毛里孩嘉勒斯賚舊作癿加思蘭們都爾舊作/滿都魯和實舊作火篩今俱改正延綏志明初王
保保據河套洪武中追逐之築東勝等城並立屯/戍天順六年瑪古里海阿勒綽爾博勒呼三部始
入河套成化四年阿勒綽爾為其黨嘉勒斯賚所/殺併其衆而結元裔們都爾居河套九年總督王
越率兵擊敗之乃渡河北去宏治八年北部復入/河套未幾和實據之總制楊一凊上言河套當復
㑹劉瑾用事尋得罪去其後遂屢入寇嘉靖中無/嵗不擾總督曾銑請復河套嚴嵩譖殺銑自後無
敢議者/博勒呼舊/作孛羅忽今改正嘉靖中套西吉納部落擊破
  和實居此吉納者諳達之兄稱車臣可汗子七人/分有河套之地北界多羅圖們西界西
番東界黃河套南界陜西榆林固原統部落台吉/勝兵數十萬/吉納舊作吉囊諳達舊作俺答今
改/正後屬於察哈爾是為鄂爾多斯
[196-53a]
  本朝天聰九年滅察哈爾林丹汗其濟農額璘臣來
   歸仍
賜濟農號令招集諸部落順治六年編為六旗封郡王等
   爵有差封額璘臣為多羅郡王至嘉慶十七年以
   巴保多爾濟襲封凡十一世附輔國公一雍正六
   年封封善丹為多羅貝勒至嘉慶三年以索諾木
   喇布齋根敦襲封凡八世封小扎木素為鎮國公
   後以軍功晉封其孫都棱為固山貝子至嘉慶十
   八年以端多布色楞襲封凡十一世封沙克扎為
   固山貝子至乾隆五十四年以永嚨多爾濟襲封
[196-53b]
  凡七世封布達岱之子額琳沁為固山貝子至嘉
  慶二十二年以桑寨旺沁襲封凡九世封固嚕之
  子色稜為固山貝子至嘉慶十七年以額爾德尼
  桑襲封凡七世並世襲分掌六旗共爵七康熙三/十五年
聖祖仁皇帝親征噶爾丹凱旋/駐/蹕胡斯泰鄂爾多斯地其王貝勒貝子公來朝嘉
其風俗淳樸各部親睦孝友/特襃奬之三/十六年五月/聖祖仁皇帝諭大學士九卿
曰明時為恢復河套議論紛紜致大臣夏言曾銑/受戮自朕觀其地無甚關係若控馭蒙古有道則
河套雖為所據安能為患控馭無道則何地不可/為亂䝉古遊行之地防之不勝防專言收復河套
亦何/益乎雍正九年增設一旗為七旗授定咱拉什為
  一等台吉世襲掌旗至嘉慶二十二年以色楞德
[196-54a]
  濟特承襲凡五世其貢道由殺虎口
  右翼前旗駐套内巴哈池在敖西喜峯西九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
里東至插漢額爾吉左翼中旗界五十里西至磨/多圖插漢泊右翼中旗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榆林
衞邊城界二百三十里北至五藍俄博右翼後旗/界四十里東南至插漢俄博邊城界二百里西南
至芥喀圖虎喇虎邊城界三百里東北至哈達圖/泊左翼後旗界三十里西北至插漢扎達海右翼
中旗界六十五里隋唐夏勝二州地明初榆林右/衞地後為鄂爾多斯所據/本朝順治初其台吉
從額璘臣來歸封/爵世掌右翼前旗右翼中旗駐套内正西近南西/喇布哩都池在鄂爾
吉虎泊西南二百六十里東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東至插漢扎逹海泊右翼後旗
界七十里西至插漢托海喀爾喀界二百五十里/南至賀通圖山右翼前旗界三百七十里北至馬
隂山右翼後旗界一百十里東南至庫克拖羅海/右翼前旗界一百里西南至横城口邊城三百三
[196-54b]
十里東北至鄂藍拜右翼後旗界一百二十三里/西北至阿爾布斯山喀爾喀界二百二十里本漢
朔方郡南境隋唐置豐州元和中移置宥州於此/明嘉靖閒為鄂爾多斯所據/本朝順治𥘉其台
吉從額璘臣來歸封/爵世掌右翼中旗右翼後旗駐套内西北鄂爾/吉虎泊在巴爾哈
孫泊西一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兔毛河左翼後旗界四十里西
至馬陰山右翼中旗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喀喇扎/喇克左翼中旗界一百四十里北至色特勒黒冒
頓烏喇特界二十里東南至巴彥泉左翼後旗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達爾巴哈岡右翼中旗界一
百五十里東北至拜塞冒頓烏喇特界四十里西/北至哈祿爾博羅烏喇特界一百八十里漢朔方
郡地隋唐為豐州九原郡治所明嘉靖閒為鄂爾/多斯所據/本朝順治初其台吉從額璘臣來歸
封爵世掌/右翼後旗
   左翼前旗駐套内東南扎拉谷在湖灘河朔西一/百四十五里東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
[196-55a]
北距二百十里東至湖灘河朔歸化城土默特界/一百四十五里西至鯀額爾吉廟左翼中旗界一
百里南至清水營邊城界一百十里北至賀拖羅/海左翼後旗界一百里東南至黑山邊城界八十
五里西南至額勒默圖邊城界一百里東北至黃/河歸化城土默特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可退坡
左翼後旗界八十里本古榆林塞隋置榆林郡唐/屬勝州置河濱縣宋為西夏所據明初榆林左衛
地天順後為蒙古各部所據嘉靖聞地屬鄂爾多/斯/本朝順治初其台吉從額璘臣來歸封爵世
掌左翼/前旗左翼中旗駐套内南近東敖西喜峯在扎/拉谷西一百六十五里東西距
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東至鯀額爾吉/廟左翼前旗界六十五里西至插漢額爾吉右翼
前旗界五十里南至神木營邊城界二百里北至/喀賴泉右翼後旗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賀岳爾
門綽克邊城界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額勒蘇忒/五藍拖羅海邊城界六十里東北至噶海拖羅海
左翼後旗界九十里西北至喀喇扎喇右翼後旗/界九十里本隋唐勝州地明嘉靖閒為鄂爾多斯
[196-55b]
所據/本朝天聰九年其濟農額璘臣來歸/順治六年封爲多羅郡王世掌左翼中旗左翼
  後旗駐套内東北巴爾哈遜湖在黃河帽帶津西/一百四十里東西距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距
一百五十里東至黄河帽帶津歸化城土默特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插漢額爾吉左翼中旗界一百
三十五里南至阿祿德勒蘇左翼前旗界一百九/十里北至黒水泊烏喇特界二十里東南至阿祿
德勒蘇左翼前旗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哈西拉/克拖羅海左翼中旗界一百四十里東北至臺石
額勒蘇歸化城土默持界八十五里西北至綽和/爾末里圖烏喇特界三百七十里本漢沙南縣地
隋唐勝州榆林郡冶所明嘉靖聞爲鄂爾多斯所/據/本朝順治初其台吉從額璘臣來歸封爵世
掌左翼/後旗添設一旗游牧六旗界内定咱拉什本鄂/爾多斯三等台吉以擊敗準噶
爾功雍正九年授扎薩/克一等台吉世襲掌旗
 ︹山川︺總材山在右翼前旗東南一百/四十里䝉古名磨多圖恩多爾拜山在/右
[196-56a]
翼前旗南二/百二十里巴音山在右翼前旗西/南三百十里錦屏山在右/翼前
旗西南三百九十/里蒙古名巖靈蘇海阿祿山在右翼中旗南/三百六十里
  佟圖山在右翼中旗南三百七十里俗名回/回墓山與陕西甯塞堡邊界相接色爾
  騰山在右翼中旗西/一百三十里黃草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十里蒙古名庫勒
爾/齊哈伯叉齊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二十里鄂藍喀喇拖羅海
  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二十里邵龍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二十五里省嵬
  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二十里今名阿羅布斯/山寰宇通志山踰黃河因省嵬城而名黃河東
有省嵬口為防禦要地其下有城西夏所築/明統志省嵬山在寕夏衞東北一百四十里色爾
  蚌喀喇山在右翼中旗西/北二百四十里馬陰山在右翼後旗西/一百四十里蒙
古名阿克/塔和邵夾山在左翼前旗東南六十五里/蒙古名和岳爾喀喇拖羅海黑山
[196-56b]
在左翼前旗東南六十/五里蒙古名喀喇和邵退諾克拖羅海山在左翼/後旗東
南一百四十五里其/西曰拜圖拖羅海得石峯在左翼前旗/西北六十里巴漢得
  石峯在左翼前旗/北四十里敖西喜峯在左翼中旗所駐/平地中突起一峯
  烈鄂博拖羅海岡在右翼後旗/東南九十里達爾巴漢岡在右/翼後
旗西南一/百五十里插漢拖羅海岡在左翼後旗東/南一百三十里伊克翁
  公岡在左翼後旗/南四十里巴漢翁公岡在左翼後旗/南四十里可退
  坡在左翼前旗/西北八十里黃河自陜西寕夏府寶豐縣界北/流出邊經旗西北折而東流
經旗北與烏喇特分界至古東勝州界折而南經/旗東與歸化城土默特分界又東流入陕西府谷
縣山西河曲縣界鄂爾多斯東西北三面以河為/境通典河水自靈武郡西南便北流凡千餘里過
九原郡乃東流自靈武以北漢人謂之西河自九/原以東謂之北河元和志勝州榆林縣榆林關在
[196-57a]
縣東三十里東北臨河又河濱縣黃河在縣東一/十五步闊一里不通舟楫榆林志黃河在榆林衞
北千里自寕夏横城堡西折而北逕三受降城南/至廢東勝州西折而南入府谷縣黃甫川東九里
其中謂之河套/週迴數千里上稍兒河在右翼前旗東南一百/四十里源出鯀布里都
南流入/邊城席伯爾河在右翼前旗南九十里源出蟒/喀圖虎爾虎之地南流㑹西克
丑河入邊城為榆林/之榆溪西河上源阿爾塞河在右翼前旗南一/百七十里源出恩
多爾拜山南平地西/南流會席伯爾河哈柳圖河在右翼前旗西南/一百八十里源出
虎喇虎之地東南流合細河金河二水入榆林邊/至波羅營㑹西來之額圖渾河為無定河/按此
即榆林無定河之别源古黒水也亦名吃那河元/朱思本河源記吃那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過陜
西省綏德州凡七/百里與黃河合細河在右翼前旗西南二百十/里蒙古名納林河源出托
里泉南流㑹/哈柳圖河金河在右翼前旗西南二百九十里/蒙古名西喇烏素源出磨虎喇
[196-57b]
虎之地南流/㑹哈柳圖河石窯川河在右翼前旗西南三百六/十里蒙古名額圖渾源出
賀佟圖山北平地東南流合數小水入懷遠縣邊/為恍忽都河又折東北至波羅營㑹海留圖河為
無定河/按此即榆林無定河之/土流古奢延水也詳見榆林府庫葛爾黑河在/右
翼中旗西南二百三十里源出庫葛爾黑泉南流/入邊又西折出邊入黃河明統志黑水河在寕夏
衞城東番名哈喇秃/速河西流注於黃河巴漢托蘇圖河在右翼中旗/西五十里源
出巴惠泉西北流㑹伊/克托蘇圖河入黃河伊克托蘇圖河在右翼中/旗西北一
百里源出布海扎喇/克之地西流㑹黃河&KR0693在右翼後旗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陶賴
   水河在右翼後旗西南一百四十里蒙古名西喇/木倫源出馬陰山北平地東北流入古爾板
赤沙河在右翼後旗西一百三十里蒙古名/烏藍源出赤沙泉東北流入鍋底池
   丑河在左翼前旗東五里源出噶克/叉冒頓東平地東南流㑹芹河芹河在左翼/前旗東
[196-58a]
二十五里蒙古名伊克西喇爾几台源出杜爾伯/特拜坡東平地南流入邊城為陜西府谷縣界之
清水/川小芹河在左翼前旗東五十五里蒙古名巴/漢西喇爾几台源出得勒蘇台坡南
平地西南/流㑹芹河塔爾奇爾河在左翼前旗東七十里源/出噶克叉冒頓東流入黃
布林河在左翼前旗東八十里源出/查木哈克泉東南流入黃河哈岱河在/左
翼前旗東南八十五里源出賀爾/博金坡南平地東南流入黃河西河在左翼前/旗南三十
里源出科爾口東流㑹/芹河詳見陜西榆林府葦爾圖河在左翼前旗南/四十里源出古
爾板多博坡南/平地南入邊城獐河在左翼前旗西南一百二十/里蒙古名西爾哈源出常樂
堡合葫蘆海南/流入紅石峽博羅哈爾几圖河在左翼前旗西/南一百四十里
源出平地南流入邊城/按此水/及獐河即府谷縣界之九股水也布喀河在左翼/前旗西
三十四里源出博羅巴爾喀/孫東平地西南流㑹紫河陀索圖河在左翼前/旗西六十
[196-58b]
里源出得勒蘇台坡西/平地南流㑹布喀河舒貴河在左翼前旗西八/十里源出翁公坡
南平地南流/㑹布喀河大崐兌河在左翼前旗東北七十里/源出平地東南流入黃河
又旗東南八十里有小崐兌河東南流/入黃河蒙古名伊克崐兌巴漢崐兌紫河在左/翼中
旗東二十五里蒙古名五藍木倫源/出臺石坡西平地西南流入邊城哈楚爾河在/左
翼中旗東五十八里源出哈楚爾坡西平地/西南流㑹紫河流入陜西神木縣為屈野河鯀額
   爾吉河在左翼中旗東六十二里源出鯀額/爾吉坡南平地西南流㑹哈楚爾河坎台
   河在左翼後旗東十二里源出/布木巴泉東北流入黃河喀西拉克河在左/翼後
旗東五十里源出色泊呼/勒泉東北流入奈馬代泊魚河在左翼後旗東一/百十里蒙古名折
葛蘇台源出托諾克拖羅/海山東北流入捕魚池蒲河在左翼後旗東一/百四十里蒙古名
呼魯蘇台源出插漢拖/羅海岡東北流入蒲池西都喇虎河在左翼後旗/西二十五里
[196-59a]
源出吳烈泉東/北流入黃河喀賴河在左翼後旗西五十里源/出朱爾漢虎都克北流入
黃/河柳河在左翼後旗西一百十里蒙古名布爾哈/蘇台源出插漢拖羅海岡北流入黃河
   兔毛河在左翼後旗西一百二十里蒙古名陶/賴崐兌源出敖柴達木西北流入黃河
   河在左翼後旗西北二百五十里蒙古名伊克土/爾根源出虎虎冒頓之地東流至烏拉孫鄉入
黃河又有小黑河在旗西/二百四十里東流入黃河烏爾巴齊河在左翼後/旗西北三
百十里源出平/地東流入黃河車根木倫河在左翼後旗西北三/百七十里源出撒爾
奇喇之地東/流入黃河巴漢池右翼前旗所駐直陜西榆林/府北二百三十里又哈達圖
池在旗東/北三十里長鹽池在右翼前旗南三十五/里蒙古名達布蘇圖紅鹽池
在右翼前旗西南三百里蒙古名五楞池明成化/中總督王越敗套寇於紅鹽池即此延綏志榆林
東有長鹽池紅鹽池西有西紅鹽池鍋底池俱僻/在境外榆林衞志紅鹽池在衞西北三百五十里
[196-59b]
   磨多圖插漢池在右翼前旗西一百三十里又忒/默圖插漢池在旗東五十里五楞
池在旗西南三百里哈達/圖池在旗東北三十里西喇布里都池右翼中/旗所駐
直陜西寕夏東北三百五十餘里又二折圖池在/旗東二十五里西黑圖池在旗南二百九十里
   特默圖池在右翼中旗/南一百十里博木池在右翼中旗西二/百二十里大小折
蘇圖河合注於/此又西入黃河大藍土祿池在右翼中旗東/北四十二里鄂爾
   吉虎池右翼後旗所駐直陜西榆林正北少西四/百餘里其西六十里有古爾板道圖池共
有三池/故名鍋底池在右翼後旗西九十里周圍二十/餘里產鹽兔河赤沙河二水注入
其中即漢時朔方縣鹽澤唐時名胡落鹽池者也/今土人名喀喇莽奈腦兒漢書地理志朔方郡朔
方金連鹽澤青鹽澤皆在南水經注魏土地記曰/朔方縣有大鹽池其鹽大而青白色名曰青鹽又
名戎鹽入藥分漢置典官鹽池去平地宫千二百/里在新秦之中唐書食貨志安北都護府有胡洛
[196-60a]
池嵗得鹽萬四千斛以給鎮武天德元和志胡洛/鹽池在長澤縣北五百里周迴三十里亦謂之獨
樂池聲相近也漢有鹽官/按漢時朔方鹽澤有/二至後魏時止言一池即唐長澤縣北五百里之
胡洛鹽池今喀喇莽奈大鹽池/也但漢時金連鹽澤今不可考紅水池在右翼後/旗西一百
五十里蒙/古名五藍奈馬代池在左翼後旗/東四十三里苦水池在左翼/復旗東
七十里蒙古名/插漢扎達海捕魚池在左翼後旗東一百十里/蒙古名折葛蘇台魚河水
注入/其中蒲池在左翼後旗東一百三十里蒙/古名虎蘇台蒲河水注入其中黑水池
在左翼後旗東一百四/十里蒙古名喀喇烏素銀盤水在右翼中旗南二/百九十里蒙古名
西黑/爾清湖即青山湖在左翼中旗西南三百五十/里近榆林寕塞堡北蒙古名佟哈拉克
腦兒清水河注入其内又有彬草湖在寕塞堡西/北荍麥湖在甎井堡邊外又明沙湖在鹽場堡北
邊外赤木/墩之西大鹽濼在右翼前旗東五十里/蒙古名忒默圖插漢越沒濼
[196-60b]
在右翼前旗西三十五/里蒙古名鄂爾吉虎者者渡在左翼後旗西北/二百四十里巴漢
土爾根河/入黃河處君子津在左翼前旗東界河濱水經注/河水於楨陵桐過二縣閒濟有
君子之名元和志勝州河濱縣黃河在縣東一十/五步渡河處名君子津明統志君子津在舊勝州
東界詳見歸/化城土默特娘娘灘在左翼前旗東七十里大崑/兌河入黃河處蒙古名伊克
崑/兌太子灘在左翼前旗東八十五里小崑兌/河入黃河處蒙古名巴漢崑兌巴漢
   朱爾格泉在右翼後旗/東十二里錫賚泉在右翼後旗/南一百五里巴彥
   泉在左翼前旗/東四十里東四海泉在左翼前旗東/北一百三十里
  ︹古蹟︺奢延舊城在右翼前旗西南漢置屬上郡後漢/因之晉省水經注奢延水出奢延縣
西南赤水阜東北流逕其縣故城南/按奢延水/即今榆林之無定河及石窯川河旗西南哈柳圖
河額圖渾河即/古奢延縣也豐州舊城在右翼後旗界内隋書/地理志五原郡開皇五
[196-61a]
年置豐州仁夀元年置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治/九原縣元和志豐州在秦上郡之北境漢置朔方
郡靈帝末羌胡擾亂城邑皆空永嘉後匈奴衞辰/父子居其地後魏為夏州之北境周武帝於今永
豐縣置永豐鎮隋開皇三年於鎮置豐州後廢貞/觀四年突厥降附又權於此置豐州都督府不領
縣惟領蕃户以史大奈為都督十一年大奈死復/廢府以地屬靈州二十二年又分置豐州天寶元
年改為九原郡乾元元年復為豐州東至勝州五/百三十里西南至靈州九百里東南至夏州七百
五十里西北至河西城八十里又九原縣郭下本/漢之廣牧縣地永徽四年重置縣其城周隋閒謂
之甘草城唐書唐休璟傳永淳中突厥圍豐州朝/廷議棄豐保靈夏休璟上疏曰豐州控河遏寇號
為襟帶自秦漢以來常郡縣之土田良美宜耕牧/隋季喪亂不能堅守乃遷就靈慶戎羯得以乘利
而交侵始以靈夏為邊唐初募人實之西北一隅/得以完固今而廢之則河防地復為賊有而靈夏
亦不足以自安非國家利也高宗從其言/按豐/州至宋慶厯中陷於西夏嘉祐七年復以府州蘿
[196-61b]
泊川置豐州地在今河套東南陜西府/谷縣之北非此之隋唐所置豐州也朔方舊城
在右翼後旗界内詩小雅城彼朔方史記匈奴傳/秦始皇使蒙恬將十萬衆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
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十餘年諸侯叛秦匈/奴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後冒頓南并樓
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與/漢關故河南朔至朝那膚施漢書衞青傳元朔元
年青為車騎將軍明年出雲中以西至高闕走白/羊樓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使蘇建築朔方
城後漢書順帝紀永和五年徙朔方居五原魏志/建安二十年省朔方郡晉書載記赫連勃勃父衞
辰苻堅以為西單于屯代來城遂有朔方之地為/魏所殺姚興以勃勃為五原公鎮朔方義熙二年
僭稱大夏水經注河水東南逕朔方縣舊城東北/括地志朔州故城夏州朔方縣北什賁舊城是元
和志什賁之號蓋番語也/按朔方郡前漢治三/封後漢治臨戎而朔方縣為屬縣郡地南連北地
東界五原雲中東南接西河上郡河之北岸為高/闕塞至赫連勃勃始於朔方之南奢延水之北築
[196-62a]
統萬城元魏於此置夏州隋唐因之號朔方郡在/今榆林府西南二百里非漢朔方舊地明統志又
以寕夏衛為朔方不知寕夏乃漢北地郡富/平縣北境唐之靈州地與漢朔方無涉也渠搜
   舊城在朔方舊城東漢置屬朔方郡為中部都尉/治後漢省水經注河水自朔方東轉逕渠搜
縣舊/城北廣牧舊城在朔方舊城西漢置屬朔方郡為/東部都尉冶後漢末省水經注南
河自臨河縣南臨戎縣北/又東逕廣牧縣舊城北臨戎舊城在朔方舊城/西河向北流
之東岸漢書地理志朔方郡領臨戎縣武帝元朔/五年城後漢書郡國志朔方郡治臨戎縣水經注
河水北逕臨戎縣舊城西元朔五年立舊朔方郡/治元和志豐州永豐縣在州西一百六十里本漢
臨戎舊地後漢末廢北人又謂之賀葛真城周武/保定三年於此置永豐鎮隋開皇五年廢鎮置永
豐縣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復置延綏志臨戎縣/舊城咂把湖在其内/按前漢朔方郡治三封三
封舊城在套外黃河西岸水經注曰河水東北逕/三封縣故城東十三州志云在臨戎縣西一百四
[196-62b]
十里是也元和志曰漢武帝置朔方理在三封在/豐州西一百里其地在今鄂爾多斯右翼後旗正
西河外窳渾舊城沃壄舊城皆在套外水經注河/水北過朔方臨戎縣西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錮
口東逕沃壄舊城南又北屈而為南河出焉又北/迤西溢於窳渾縣舊城東又屈而東流為北河
按此則沃壄舊城當在今套外河水北流一曲之/西而窳渾舊城則在今阿爾坦山之南騰格里湖
之側朔方一郡惟/此三縣在套外耳臨河舊城在朔方舊城西北漢/置屬朔方郡後漢省
水經注河水自高闕南又東逕臨河縣舊城北又/南河東逕臨戎縣故城北又東逕臨河縣南/按
黃河北流逕古朔方之西行五百餘里一支分為/二歧東注水經所謂南河也其北河流至套外之
阿爾布坦山南迤西溢為大河土名騰格里腦兒/即古屠申澤也自此屈而東流過古高闕南行二
百里許稍東南流又折而西南與南河合水經所/謂北河南屈逕河目縣左又南合南河是也始直
向東行經古五原之南至大土爾根河入河處始/轉向東南行過古東勝州境以地勢測之漢臨河
[196-63a]
縣在北河之南南河之北水經所謂自高闕南而/東逕舊城北者北河也自臨戎縣北而東逕縣南
者南/河也大成舊城在左翼前旗界漢置屬河西郡後/漢曰大城改屬朔方郡後廢後漢
書南匈奴傳逢侯將萬餘騎向滿夷/谷鄧鴻等追擊逢侯於大成塞破之富昌舊城在/左
翼前旗界漢書地理志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治富昌縣有鹽官後漢書順帝紀永和五年南匈
奴左部叛徙西河居離石注離石在郡南五百九/里西河本都平定縣至此徙於離石水經注湳水
東逕富昌縣舊城南隋書地理志榆林郡富昌開/皇十年置榆林舊志富昌舊城在舊勝州南/按
漢書西河郡自治富昌後漢書注謂初都平定當/是後漢初所徙治也隋復置富昌屬榆林唐初省
其地直今榆/林府東北美稷舊城在左翼前旗東南漢置屬/西河郡後漢因之晉省水
經注湳水出西河郡美稷縣/按通典隰城縣有/美稷鄉在今山西平定州界乃後漢中平中所徙
置非前漢/舊縣也白土舊城在左翼中旗南漢置屬上郡/後漢因之晉省水經注圁水
[196-63b]
出白土縣圁谷東逕其縣南括地志白土故城在/鹽池東北三百九十里按其地近今神木縣北
   勝州舊城在左翼後旗隋書地理志榆林郡開皇/二十年置勝州大業初置郡元和志勝
州戰國時爲趙地始皇時爲雲中郡漢末匈奴侵/邊其地遂空晉末屬赫連氏後魏迄周往往置鎮
不立郡縣隋開皇三年於此置榆林郡七年又置/榆林縣屬雲州二十年割雲中之榆林富昌金河
三縣置勝州大業五年以勝州爲榆林郡十五年/郡人郭子和以城入突厥武徳四年子和歸國其
地又陷梁師都貞觀二年平師都三年仍隋舊理/置勝州以決勝爲名西南至麟州四百里至夏州
九百里南至銀州七百里北至豐州七百里又榆/林郡郭下本漢沙南縣地北近榆林因名屬雲州
二十年改屬勝州榆林關在縣東三十里開皇三/年置寰宇記勝州西北至河十里正東至河四十
里陜西通志勝州城在榆休衞東北四百五十里/按其地在套内東北瀕黃河屈南流處與遼金
東勝州相近但隔河耳又按唐勝州在豐州東不/在南元和志於豐州下既云東至勝州五百三十
[196-64a]
里此又云北至豐/州七百里疑誤代來城在左翼界内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苻堅以衞辰
爲西單于督攝河西諸部屯代來城通鑑晉太元/十六年魏王珪自五原金津南濟河徑入衞辰國
直扺其所居悅跋城胡三/省注悅跋城即代來城也舊宥州在右翼前旗西/南有新舊二州
俱唐置元和志廢宥州在鹽州東北三百里開元/二十六年置寶應以後廢新宥州在廢宥州東北
三百里東至麟州六百里西南至靈州六百五十/里南至鹽州六百里初調露元年於靈州南境置
魯麗含塞依契等六州以處突厥降户長安四年/併爲匡長二州神龍三年復置蘭池都督府在鹽
州白池縣北八十里仍分六州各爲一縣以隸之/開元十一年康待賓叛克定後遷其人於河南江
淮諸州二十六年還其餘黨於此置宥州以寛宥/爲名也後爲寕朔郡領縣三曰懷德延恩歸仁天
寶中宥州寄理經略軍寶應以後因循遂廢元和/九年詔復於經略軍城置宥州乃爲上州於州郭
下置延恩縣爲上縣改隸夏綏銀觀察使又自州/北至天德置新館十一所從天德取夏州乘傳奏
[196-64b]
事四日餘便至京師舊唐書地理志宥州天寶元/年為寕朔郡至德二年改為懷德郡都督府乾元
元年復為宥州元和十五年移治長澤縣為/吐蕃所破長慶四年夏州節度使李祐復置高望
   舊縣在右翼前旗直榆林北漢置屬/上郡為北部都尉治後漢省虎猛舊縣在/左
翼前旗界内直榆林北漢置屬西河郡後漢省又/漢置西河郡領增山縣北部都尉治有道西出眩
雷塞又穀羅縣武澤在西北後漢俱省其/地俱在今套内之南與榆林邊界接境河濱舊
   縣在左翼前旗界内元和志河濱縣本漢沙南縣/地後魏及周為銀城縣地隋為榆林縣地貞觀
三年於此置河濱縣東臨河岸因以為名改雲州/為威州立嘉名也八年廢威州以縣屬勝州河濱
關在縣東北貞觀七年置唐書地理志勝州河濱/縣貞觀三年以縣置雲州四年曰威州八年州廢
來屬寰宇記縣在勝州南一百九十里五代時與/州俱廢/按此在黃河西岸為唐時勝州之河濱
若遼置東勝州亦領榆林河濱二縣/其地在黃河東岸非隋唐舊地也舊白城在右/翼前
[196-65a]
旗界内直榆林西元和志故白城一名契吳城在/夏州朔方縣北一百二十五里契吳山赫連氏因
山所築勃勃嘗所歎美故其/子因立此城以立勃勃之廟安北都護府在旗界/内唐置
開元十年自中受降城徙治豐勝/二州之境十二年又徙治天德軍榆谿塞在旗界/内史記
趙世家武靈王二十年西略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注正義曰勝州北河北岸也漢書韓安國傳
王恢曰蒙恬為秦侵胡辟數千里以河為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又衛青傳青度西河至高闕遂西
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絶梓嶺梁北河注師古/曰上郡北有諸次山諸次水出焉東逕榆林塞為
榆谿言軍尋此塞而行也水經注諸次水東逕榆/林塞世又謂之榆林山即漢書所謂榆谿舊塞者
也自谿西去悉榆林之藪矣緣厯沙嶺屆龜兹縣/西去故謂廣長榆也王恢云樹榆為塞謂此也通
典榆林塞在勝州榆林郡南界元和志榆林縣地/北近榆林即漢之榆谿塞霍冀九邊圖說秦榆谿
舊塞西屬朔方東為河西南有上郡而黃河三面/環之漢厯隋唐皆為邊鎮宋沒於西夏後為章孔
[196-65b]
興所據明初定陜西設綏德衞於發兵屯迨榆林/西略豐州築城東勝以統領套内自正統末盡為
吉納父子所據都督王楨遮築榆林/城於上郡僅足蔽延安綏德而已榆林宫在勝/州舊
城中元和志隋榆林宫在州城内煬帝大業三年/置因榆林郡為名後煬帝北巡陳兵塞表因幸此
宫突厥啓民可汗獻馬/及兵器新帳因賦詩云
[196-66a]


                       前纂修官高人鑑恭纂輯
                       纂修官桂文燿恭覆輯
                       校對官賀式韓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196-6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