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9 大清一統志-明-和珅 (master)


[168-1a]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168-1b]
大清一統志
 高州府在廣東省治西南一千十里東西距五百十/里南北距三百十五里東至肇慶府陽江縣
界一百九十里西至廉州府合浦縣界三百二十/里南至限門海一百十五里北至廣西梧州府容
縣界二百里東南至陽江縣界一百九十里東北/至羅定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雷州府遂溪縣
界二百里西北至廣西鬱林州博白縣界二百/二十里自府治至/京師八千六百四十七里
 ︹分野︺天文牛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南境秦爲南海郡地漢爲合浦
  郡高涼縣地三國晉宋爲高涼高興二郡地梁爲
  高州地又分置電白郡惰平陳郡癈爲高涼永熙
  二郡地時茂名電白二縣屬高/涼郡良德縣屬永熙郡唐初屬高州武徳
[168-2a]
   四年置南宕州貞觀八年改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
   又徙置高州始自高凉/移治良德天寶初改高州曰高涼郡
  潘州曰南潘郡乾元初復曰高州潘州皆屬嶺南
  道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五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
   高涼郡屬廣南西路景德元年州廢屬竇州三年
  復置元至元十五年置高州路安撫司十七年改
   總管府屬湖廣行中書省大德八年屬海北海南
   道明洪武元年改高州府屬廣東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縣五
   茂名縣附郭東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東至電白縣界五十里西至化州界
[168-2b]
[168-2b]
因/之信宜縣在府東北八十里東西距一百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東至茂名縣界二十
里西至廣西梧州府容縣界八十五里南至茂名/縣界五十里北至容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茂
名縣界三里東北至羅定州西寕縣界一百里西/南至茂名縣界二里西北至廣西鬱林州北流縣
界一百里漢蒼梧郡端谿縣地梁分置梁德縣兼/置梁德郡隋平陳郡廢開皇十八年改縣曰懷德
屬永熙郡唐武德四年析懷德置信義縣兼置南/扶州貞觀元年州廢屬瀧州二年復置五年又廢
屬瀧州八年復置改曰竇州天寶初曰懷德郡乾/元初復曰竇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中
省懷德入信義太平興國初改信義曰信宜仍為/竇州治熙寕四年州廢以縣屬高州元屬高州路
明屬高州府/本朝因之化州在府西南九十里東西距一百/五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茂名
縣界二十五里西至石城縣界八十里南至吳川/縣界四十里北至廣西鬱林州北流縣界一百六
十里東南至吳川縣界六十里西南至呉川縣界/六十里東北至茂名縣界四十里西北至鬱林州
[168-3a]
陸川縣界一百六十里漢合浦郡高涼縣地晉為/高涼郡地劉宋分置羅州縣屬高涼郡蕭齊復立
高興郡梁置羅州及石龍郡又分置石龍縣為州/郡治隋平陳郡廢大業初州廢以石龍縣屬高涼
郡唐武德五年復以石龍縣置羅州六年改南石/州貞觀九年改曰辯州天寶初曰陵水郡乾元初
復曰辯州屬嶺南道天祐元年改曰勲州五代屬/南漢仍曰辯州宋太平興國五年改曰化州陵水
郡屬廣南西路元至元十五年立化州路安撫司/十七年改總管府屬海北海南道明洪武三年改
置化州府八年降為州省石龍縣入焉九年又降/為化縣十四年復曰化州屬高州府/本朝因之
   吳川縣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五十里東至海岸五里西至化州界
六十里南至限門海二十五里北至茂名縣界二/十五里東南至海岸七里東北至茂名縣界二十
里西南至雷州府遂溪縣界八十里西北至化州/界五十里漢高涼縣地隋置吳川縣屬高涼郡唐
屬羅州宋元屬化州明洪武八/年改屬高州府/本朝因之石城縣在府西南/一百九十
[168-3b]
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化州界三十里西至廉州府合浦縣界一百三十
里南至雷州府遂溪縣界三十里北至廣西鬱林/州博白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吳川縣界六十
里東北至鬱林州陸川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遂溪縣界七十里西北至博白縣界一百五十里
漢合浦郡合浦縣地劉宋為高涼郡羅州縣地梁/為石龍縣地唐武德五年析置石城縣屬羅州六
年移羅州來治天寶元年改縣曰廉江又改州曰/招義郡乾元元年復曰羅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
漢宋開寶五年州縣俱廢入吳川乾道三年復析/吳川置石城縣屬化州元因之明洪武八至改屬
高州府/本朝因之
 ︹形勢︺土厚山環高而稍涼故以名郡寰宇/記銅魚三山
  揖其前寶峯絶頂拱其後宋劉棠/州學記郡據叢山中去
  海百里輿地/紀勝
[168-4a]
 ︹風俗︺民尚簡儉易於取足絶無醫藥遇疾惟祭鬼以
  祈福圖/經四時之候多燠少寒春多遇雨差凍頃刻
  日岀復如四五月天氣然亦無甚瘴癘輿地/紀勝榖熟
  時里閈同取戌日為臘聚會作歌悉以高欄為居
  號曰干欄三日一市寰宇/記
 ︹城池︺高州府城周六百七十一丈門五東南北池周/五百四十丈西以江為塹明洪武中
建/本朝康熙十七年修乾隆八年/嘉慶十六年重修/茂名縣附郭電白縣城周/一
千八十四丈門四池周一千一百五十四丈原為/神電衞城明永樂中建成化四年改為縣城/本
朝順治九年修/乾隆三年重修信宜縣城周五百二十五丈門四/東西南三面環竇江無
池明正統五年建/本朝順治/十三年拓建嘉慶十八年修化州城周五百六/十三丈門
[168-4b]
二西近山麓北臨大江東南池長二百二十丈明/正統中建/本朝雍正八年修乾隆二年十二年
重/修吳川縣城周五百八十丈門四池周六百八十/丈明洪武中土築永樂元年甃甎
本朝乾隆三年修/五十三年重修石城縣城周五百三十七丈門/三北倚山東西南池
長三百九十五丈明洪武中土築正/統五年甃甎/本朝順治十三年修
 ︹學校︺高州府學在府城東隅明洪武二年建/本朝/順治十五年重建康熙六年修雍正
七年乾隆三年嘉慶二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三名茂名縣學在城内西/北明洪武
十四年建尋遷城外東山正德五年復建舊所/本朝康熙二十二年修五十一年雍正八年乾隆
四年二十一年嘉慶二十三/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電白縣學在縣治東/南明成化
四年建/本朝順治十七年修康熙二十七年/五十二年雍正三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
  宜縣學在縣治東元至正中建明嘉靖間遷於縣/左/本朝康熙五年復建舊所二十八年
[168-5a]
修雍正三年乾隆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名化州學在州城南門外宋/嘉定二年建元明
以來屢遷/本朝乾隆十三年/建復今所入學額數十二名吳川縣學在縣治/東元至
正中建/本朝康熙二十三年修雍正五年即分/司署址改建乾隆四年五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
十二/名石城縣學在縣治左元天厯間建明成化嘉/靖萬厯間屢遷/本朝康熙十三
年復建今所二十五年修乾隆四/年二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高文書院在府/城東
嘉慶六/年建敷文書院在府治西舊為筆山書院明隆/慶中建/本朝雍正八年改建
易今/名羅江書院在化州城内訓導署右舊為/義學乾隆八年拓建易今名正誼
   書院在吳川縣舊學左明萬厯中/建/本朝康熙三十年重建松明書院在石/城縣
治東隅宋蘇軾謫儋州經此有詠松明大詩後人/即其地建書院尋廢/本朝康熙五十年重建
   起鳳義學在信宜縣城内康熙五十一年建/按/舊志載茂山書院在府城西晉高涼太
[168-5b]
守楊芳著書處翔龍書院在吳川縣/碙洲宋景炎中建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四萬七千二十三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二百三十三萬五千五百一十六名口又屯
民男婦共一萬五千/五百六十二名口
 ︹田賦︺田地山塘共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一頃四十八/畝一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六萬四千九百
九十七兩九錢七分六釐遇閏加徵銀一千七百/九十二兩七錢七釐米二萬三千三百七十六石
一斗六升一合六勺屯田共一百頃八十二畝四/分有奇額徵屯米一千五百五石二升四合一匀
 ︹山川︺東山在茂名縣東一里一名潘山峯巒高聳環/抱郡治為郡主山輿地紀勝山前有潘仙
坡為道士潘/茂名煉丹處石龜山在茂名縣東十里麓有小石/形如龜首又化州西南二十
里亦有石龜山上有巨/石龜形扣之聲響若鐘潘山在茂名縣東三十里/寰宇記昔潘茂名於
此昇仙因以名山通志縣/東三十里有雲鑪山即此銅魚山在茂名縣東四/十里下有石井
[168-6a]
輿地紀勝與郡治相對賴仙翁高涼/風土歌云一條丁水銅魚寨即此謝賴山在茂/名縣
東四十里高百餘/丈一名射賴岡龍湫山在茂名縣東輿地紀勝/在郡東二十里下有石
穴泉源四時不竭禱雨立至因立廟焉通志謂之/靈湫山在縣東五十里大小二巖聯峙有石室可
容數百人曲折/窈㝠最為奇勝筆架山在茂名縣東南十里三峯/高聳/按府志明知府孔
鏞創潘仙亭於筆架山/椒其亭遺跡至今尚存射牛山在茂名縣東南二/十里高聳而秀俗
呼石牛山上有二/潭有水流為東河百祿山在茂名縣南十五里/稍南又有古祿山
   山在茂名縣南寰宇記南巴縣取縣東南巴山為/名又毛山在舊潘水縣東二十里相傳毛女隱
此/按南巴潘水二廢縣皆/在縣南二山應在縣南界仙山在茂名縣西南/隔水寰宇記亦
潘茂名煉丹處上有昇仙觀通志名昇真山在縣/西半里有觀在其巔一名觀山山頂有二井曰金
井玉井前有石脊穿城出/江干突露石角水常旋渦𧖟山在茂名縣西南三/十五里以形似名
[168-6b]
俗呼王商嶺其右又有那石/山高八十餘丈横鎮水口武壇山在茂名縣西/高百歩輿地
紀勝其山圓/淨如將壇寶山在茂名縣北四十五里形如圓/珠故名輿地紀勝山巔有登高
亭下有/送龍岡淋水山在茂名縣北五十里山/最高聳接信宜縣界監山在茂/名縣
東北輿地紀勝在寳山之北舊有銀坑通志謂之/監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下有澄溪如鏡曰鑑水
   射狼山在茂名縣東北寰宇記在良德縣界去州/十里昔有人射白狼於此新志在縣東北
四十/里高涼山在茂名縣東北寰宇記在良德縣界/去州十里輿地紀勝在郡東四十里
羣山森然盛夏如秋新/志在縣東北五十里廟岡山在茂名縣東北輿/地紀勝山在郡東
六十/歩大應山在茂名縣東北五十餘里接信宜縣/界輿地紀勝有千歳山在電白縣北
四十里或曰/即大應山要龍山在茂名縣東北輿地紀勝在/電白縣東六十里相近有雙
甑山舊志有大帽山在縣東北八十里連/延數十里猺人散處其中疑即要龍山波浪山
[168-7a]
在茂名縣東北寰宇記在良德縣界去州七十里/岡壠如波浪相傳海沫漂成通志有白水山在縣
東北八十里山上飛泉直瀉中有白/石鮮明一名白水嶺疑即波浪山朝烏山府志/在電
白縣東十里/為邑左輔青峙山在電白縣東南二十餘里曰/小青峙山又東南十里有大
青峙山皆挺峙/海中為縣捍衞蓮頭山在電白縣南十里有崔嵬/豐平二峯並峙海濱為縣
案山下有沙磧自/東而西控扼海門汾洲山在電白縣西南二十里/海中又西十里為放雞
山航海者皆/以雞祀焉晏鏡山在電白縣西南九十里赤水/港西又南五里為晏鏡嶺臨
響水山在電白縣西二十里山有高溜下/流琮琤故名又五里為雙木山熱水
   山在電白縣西三十里下有温泉山氣常暖/其筍常先春而生又西十里為龍門山樂山
在電白縣西輿地紀勝在信宜縣東南二百二十/五里舊志在縣西六十里一名安樂山高百餘丈
雄峙/一方茶山在電白縣西北十里寰/宇記廢保定縣有茶山帽澇山在電白/縣西北
[168-7b]
寰宇記在廢良德縣界北至高州九十三/里當亢陽山有雲如帽即雨下有帽澇水奇壁山
在電白縣西北十五里亘二十餘里上有石如壁/危如削成一名碧山又名石壁山大橋河出焉
   蛟潭山在電白縣西北三十里又五里/爲金山四山皆赤相傳有金簕 山在/電
白縣西北四十里東西亘數十里爲南北通道有/閘以扼北來諸路之衝又名千歳山又北十里爲
佛子山上有石/如樓樓有洞門尖山在電白縣西北六十里其/形尖秀一名鼻岡下有泉
   山在電白縣西北寰宇記廢潘水縣有浮山高七/百尺堯時洪水泛溢此山獨浮居人得免沉墊
縣志在縣西北七十里高百餘丈/周遭二十四面上有湖一名湖山雙髻山在電白/縣西北
八十里雙峯峭/拔矗立霄漢羅浮山在電白縣西北一百里爲/八府通衢高百餘丈白石
嶙峋相傳仙/人牧羊所化莊峒山在電白縣北二里高五十餘/丈蜿蜒十餘里爲縣主山
   龍潭山在電白縣北十五里麓/有石竇湧泉成潭因名望夫山在電白縣/東北七十
[168-8a]
里接肇慶府陽江縣界一名界山/山旁有二峯翠若雙鬟名丫髻石宜山在信冝縣/東二十里
  龍山在信宜縣東二十里延亘數十里接茂名縣/界山勢險峻南有石孔約深五尺許謂之風
窖北亦有石孔其深莫測謂/之雨窖相傳有龍伏於中鳳凰山在信宜縣西/南一里高十
餘丈形如飛/鳳投飲於江雲岫山在信宜縣西五十里高百/餘丈中峯聳拔人莫能到
  山在信宜縣/西七十里大間山在信宜縣西北二十里高千/丈間於信宜茂名二縣之界
故名中有石室可坐/數人其左為皓鸞山登高山在信宜縣北半里土/阜蔚起為縣後倚今
名太平山邑人九日登高於此又縣東半/里有東山上有樹木幹竹葉俗呼神仙竹龎瀑山
在信宜縣北二十五里周二十餘里頂上洪崖陡/起中有石室可坐數十人泉從崖下流出今名東
坑/按輿地紀勝有畫/龍山在縣北或曰即此趙山在信宜縣北三十里/形勢峻險元時有&KR0889
人趙姓者依山而居故名頂/有巨石其中有窩水深尺許白馬山在信宜縣北/一百里輿地
[168-8b]
紀勝上有石如馬麗水出其下舊/志與廣西梧州府北流縣接界營屯山在信冝/縣東北
五十里上有兩峯高聳/形如馬鞍又名馬鞍山六豪山在信宜縣東北六/十里通羅定州界
昔有猺人六/家居此故名大帽山在信宜縣信豐都府志高數/百丈其上平坦中有池又有
大小風門時時/有風從門中岀石鷹山在信宜縣信豐都府志上/有仙人坪右有巖中生石
花對河有石峒龍/龕一孔直透至河東勝山在化州東隔江半里與/州西帽子山相對兹山
尤勝故名一名東山又千秋山在州東隔江二里/亦名東山輿地紀勝東山起於高涼至本州城外
拱於州/治之左南山在化州南輿地紀勝南山起於雷陽/至本州城外拱於州治之右上有龍
母廟俗又呼為龍母山通志龍母山在州南一里/脈接龍山東面際江舊城基跨其上下有驪珠臺
在江心高百尺又有那陽山/在州南十里平城江發源處帽子山在化州城南/五里輿地紀
勝其形/如帽謝獲山在化州西三十里舊志有豸山在/州西四十里其形如豸本名謝獲
[168-9a]
山州志州境東至羅江西南至石門地皆平衍惟/自豸山至石城之白藤北抵廣西皆高山邃谷叢
篠蒙密易為姦藪今設有豸山/塘又謝畔山在州西五十五里石城山在化州西/北五十里
中低四面高聳如城為州險隘明成化中胡公威/結寨於此一名古城山相近有冷水山路通廣西
山徑險隘舊/設寨守之鹿踏山在化州西北九十里山勢/陡峻惟東南有徑可登
  頓山在化州西北九十三里州志有石碓山在州/西北一百里上有石如碓者五六脈自北流
縣來亘百餘里連峯曡嶺樹木茂密為猺民往來/藏匿之所下有白牛潭碓頓聲近蓋即一山也
  麗山在化州北三十里山色秀麗為州鎮山州志/又有扶良山一名浮梁山與麗山脈相接而
分為兩山脊路如/橋梁浮於天半龍王山在化州北八十里接古/羅州一名來安山周六
十里上有天池山有三十三峯著名者三一曰來/安高插雲漢惟一徑可登二曰玉盆三曰響泉又
有煙霞洞在山之東巨石成巖下臨深澗州志山/脈自廣西來萬峯插天左大江右陵水夾行至州
[168-9b]
背最為/險阻射存山在化州北一/百三十里銅岡山在化州東北/十里輿地紀
勝相連有金葢山州志金葢/山在銅岡之西去州五里蓬高山在吳川縣城/内北隅阜高
四丈儒/學依之馬鞍山在呉川縣南八十里海中/突起二峯其地至為險要飛雪山
在吳川縣南海/中高數十丈特呈山在吳川縣西南六十里與/遂溪平樂嶺相鄰青秀聳
於海中北/有茂暉場近信山在吳川縣西北三十五里輿地/紀勝舊經云昔有仙棋客遊此
  南巢山在呉川縣西北四十里西界/化州昔有鶴巢於山樹因名特思山在吳/川縣
西北五十里輿地紀勝以峭然特起為名通志其/山高百餘丈雲起則雨每遇旱邑人特思而望之
故/名三台山在石城縣治後有三峯北城跨其上東/連城外白霧嶺西連城外廻龍嶺共為
五峯聯絡如/屏為縣主山白藤山在石城縣東二十五里脈自/化州謝獲山來産白藤又謝
鞋山在縣東南/十里尖翠冠絶雞籠山在石城縣東南五十里東/橋水邊形圓如籠四面如
[168-10a]
削為東南橋兩家灘水口其南有石門兩崖石/壁屹立盤旋如城中有一門潮上可通舟楫
  鋪山在石城縣南六里為縣案山又南一/里為峽山又望恩山在縣南十里敷復山
在石城縣西南輿地紀勝在舊零綠/縣西南二十五里相近又有那蘇山招義山在石/城縣
西寰宇記在廢幹水縣西北二里圖經云昔/有譚氏招義於此山聚會以討儋耳故名黎山
在石城縣西北元和志在幹水縣北三十里幹水/所出/按輿地紀勝有麗山在幹水縣東北二十
里其山自化州界迤邐入幹水縣山西有水源自/舊陵羅縣南流經縣界西入古廉江黎麗聲相近
蓋即一/山也石籬山在石城縣西北四十里自博白碧/嶺分脈西南北三面皆峻東面稍
平疊石/如籬文峯山在石城縣西北六十里中峯高聳/兩腋連峙數峯如鳳又名文鳳嶺
  深田山在石城縣西北八十里連亘一百餘里古/木參天千峯萬壑人跡罕到又西十里為
長臂山周二十餘/里脈自博白縣來謝建山在石城縣北五里脈自/化州謝獲山來上有一
[168-10b]
峯高出諸山/為縣治主山高峯山在石城縣北十里一名石城/岡輿地紀勝石城岡在舊廉
江場北十里遠/望如石城因名那樓山在石城縣北三十里江北/周二十餘里其狀如樓險
而難登又十里有石屋山頂有/二石曡峙如屋可容五六人天堂山在石城縣/東北一百
二十里脈自化州畬禾嶺來接廣西/鬱林州陸川縣界上有水泉不涸南宫嶺在茂/名縣
南一里為縣/南水口砥柱茂嶺在茂名縣南寰宇記霧嶺岡在/縣南五里輿地紀勝名茂嶺岡
在縣南六里草木鬱茂四時不彫通志/茂嶺在縣南二里高四十丈下臨大湖仙井嶺在/茂
名縣西北二里鑑水右旁有井府志世/傳潘茂名煉丹仙坡烟從井出故名虎牢嶺在/電
白縣東北莊峒山迤東十里中有石洞如虎圈然/射合水出此寰宇記有射合岡在保寕縣界去高
州二百十/六里即此思賢嶺在信冝縣西輿地紀勝在縣西/九十里通志謂之歐嶺在縣西
北一百里元時有歐姓者居此因名西川水出此/按西川水即潭峩江寰宇記有潭峩山高出水
[168-11a]
中當即思賢/嶺之别名雷公嶺在信冝縣東北一百里其山/空洞雷鳴則澗谷響應東川
出此又名/招義山寶嶺在化州城西南隅城垣跨山之半/又南關嶺在城外西南隅平岡連
亘舊城基跨其上自移城以舊南門址設/南關西門址設西關此嶺遂為州之案山馬瀑嶺
在化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一/名大摭山有瀑從石罅出畬禾嶺在化州西北/一百五十里
平岡坦阜周十餘里猺人/以此為畬田種禾故名文翁嶺在吳川縣東三/里自電白縣浮
山分脈而來峙於海/東稍北為水辰山朱砂嶺在石城縣東半里其/上有沙可研以代赭
又崎嶺在縣西一里與朱砂嶺對峙又紅/頭嶺在縣西五里與崎嶺交拱為縣水口石龍岡
在化州西南寰宇記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六丈左邊有文似龍形府志今州治左有石
微露岀地上謂之龍首城北/復有石潛水中謂之龍尾石榴岡在石城縣西/北輿地紀勝
在廢幹水縣北四十里相近又有社/父岡土俗嘗以春秋社會於此故名羅竇洞在信/冝縣
[168-11b]
南舊唐書地理志竇州以羅竇洞為名新唐書貞/觀五年高州總管馮盎入朝羅竇諸洞獠反勅盎
討平之通志在縣南一里東西川合流處水中/有石筍聳起形如小舸明嘉靖中名為小瀛洲
   兜洞在石城縣北八十里洞内或寛/或狹曲折難窮又名仙人洞立石在化州/西北一
里江中突起高二丈餘夏水漲時猶露數尺又/横石在州西北二十餘里自西度東横江而過
府南境距海東自肇慶府陽江縣界西經電白縣/南六里又西經茂名縣南一百十五里又西經吳
川縣南三十里接雷州府遂溪縣界北經石城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接廉州府合浦縣界寰宇記海
水在保寕縣南十里接恩州界通志吳川縣南三/十里有限門納三川之水於海水道曲狹值潮退
沙磧淺露或潮滿風急舟楫悉不敢往來明李元/暘限門賦序限門納鑑江零洞潭峩之水放於海
門廣盈丈夾磧對峙如虎牙錯淺流中每風濤搏/激雪浪山立雖瞿塘灔澦之險不能過吳川縣志
自芷&KR1760口出海海際去水面五尺許兩岸沙磧堅/鋭逾鐡俗呼鐵板沙舟不可觸去洋三四里東西
[168-12a]
横擁一亘勢若長城俗呼長城亘亦堅鋭難犯以/此縣無海患石城縣志有兩家灘海澳在縣東南
三十里通大海/有官軍防守竇江源出信宜縣南流經茂名縣/西南支分雙渚尋復合流又
西南至化州入羅江九域志信宜縣有信義水即/此輿地紀勝潭峩江源出信宜思賢嶺下流經城
西南輿高源水會成大江通志竇江有東西二源/東川水出信宜雷公嶺流經中道鎮至縣城南與
西水合西川水即潭峩江源出信宜歐嶺流經舊/潭峩縣至縣南與東水合二川合流是爲竇江又
八十里至府/治與鑑江合鑑江在茂名縣源出縣東北鑑山其/水澄清如鏡故名西流至縣東
北一里曰上宫灣崖石高峻淵深莫測與府治後/龍井相通名爲龍眼又繞縣北合竇江又有下宫
灣在縣西觀山之/陽大江所經也羅江一名陵羅水自廣西鬱林/州北流縣流入化州東界
會竇江南流經呉川縣又南入海寰宇記陵羅縣/有陵水從禺州扶來縣界流入會羅水又羅水在
陵羅縣西北源亦從禺州來南會陵水二水相合/爲陵羅水輿地紀勝昔有陵羅二姓居二水之濱
[168-12b]
因名二水合流七十里經化州城東下合信宜水/為三江水又東南百餘里至呉川縣通大海通志
陵羅二水經化州東與府境鑑江合流繞城/南下為西江亦謂之平源江至呉川入海特亮
   江在信宜縣西輿地紀勝在茂名縣西北/一百里源岀宋山舊志東南流入竇江平城江
在呉川縣西六十里源出化州那陽山南流為平/澤水又東南流至平定橋為平城江合吳川水入
東橋江在石城縣東南四十里源出化州謝獲/山南流二十里經遂溪縣柳浦東會石
門河入海又有南橋江源出謝畔山西南流合東/橋江又有兩家灘水源出遂溪縣桃枝江東流合
之又南出石門為石門河入海化州志石門河與/州分界東橋南橋二水合流東南行九十里至吳
川芷&KR1760口合/吳川水入海九洲江在石城縣西北二十里自廣/西鬱林州陸川縣流入又西
南經雷州府遂溪縣界入海元和志廉江縣有龍/化水即此通志其江至冬水淺沙渚露出有九故
名又賀江在縣西北源出尖山南流入九洲江又/渡子江今名沙鏟河在縣西五十里源出廣西鬱
[168-13a]
林州博白縣寨山嶺南/流合賀江入九洲江新河在茂名縣東南一里/一名東河源出射牛
山流入/大江泉水河在電白縣東二里源出莊峒山東/流經城東俗呼東河又南流經縣
南蓮頭港入海又儒峒河在縣東三十里源出肇/慶府陽江縣望夫山一名界頭河南流經北額港
入海五藍河在縣東北二十里亦謂之五村河有/二源合流至縣東三十里為五藍河又東匯儒峒
河入/海浴龍河在電白縣西二里源出莊峒山流繞/城南合東河入海又大橋河在縣西
五里源出石壁山南流由大分洲入海榕樹河水/串河雙水河俱在縣西二十里三河俱東匯麻岡
河入海熱水河在縣西三十里源出熱水山温泉/亦東匯麻岡河入海陳峒河在縣西三十二里白
花嶺河在縣西三十五里二河皆合馬場峒河匯/麻岡河入海石塔河在縣西六十里源出田頭泉
流經縣西南百里達茂/名縣界赤水港入海三橋河在電白縣西七十/里其源有三一為
丫髻山源一為連峒山源一為雲曇山源三水交/㑹南流為三橋河又西南經茂名縣合羅江至呉
[168-13b]
川縣入海又龍珠河在縣西北九十/里源出羅浮山亦西南至吳川入海浮來水在茂/名縣
九域志茂名縣有浮來水輿地紀勝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舊志源出廣西梧州府北流縣界扶來
山名扶來水後訛為浮來南流/入化州界即陵水之上源也射合水在電白縣/東源出縣
東北虎牢嶺下為齷齪河南流至縣東/十里為麻岡河出縣東南三十里入海高源水在/信
宜縣輿地紀勝在縣西北源/出高源嶺南流合潭峩水麗水在信宜縣輿地/紀勝在縣東北
八十里源出白馬山/舊志東流入東川水楊梅浪水在化州南三十里/瀦楊梅樂嶺那豐
諸村之水/東合大江平樂水在化州西北五十五里源出畬/禾嶺下東南流四十餘里與陵
水合内淺外深牌筏/所至無灘險故名茂名水在化州東北自茂名/縣流入與陵羅水合
其上流即竇江也元和志茂/名水在石龍縣北二十步洞雷水在吳川縣東/五里寰宇記
在縣東一百七十步/無水源隨潮上下吳川水在吳川縣西寰宇記/水中有三川石通志
[168-14a]
在縣西一里源從鑑江至化州納陵羅諸水南至/縣北二十里復納浮山水又南至合江渡下分為
三川旋繞縣南復合/為一至限門入海博卓水在吳川縣西北四十/里一名東岸水源出
麗山下地名坂阜/東南流出吳川水青榕水在石城縣南源出白藤/山西流出青榕橋繞城
南又折而北出縣西/二十里入九洲江南廉水在石城縣西輿地紀/勝在古廉江縣東七
十歩源出陸川縣龍濠鄉東南流經窖口入海化/州志廉江在石城西源出博白縣界南流經石域
為横山江至遂溪入海舊志由縣西向東南合九/洲江入海/按唐廉江即今石城縣紀勝所云古
廉江縣或别有縣在今/縣西取此水為名也幹水在石城縣西北寰宇/記在廢幹水縣西二
百歩從廉州大廉/縣界來流合廉江鹹水湖在電白縣北三十里四/水皆淡一湖獨鹹説者
以為地竅通海/東流入五藍河龍湖在石城縣東北三十二里相/傳即唐羅州宋開寶間陷為
湖一名舊州湖又清湖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周三里北額港在電白縣東三/十里接陽江縣
[168-14b]
界又雞籠港在縣西五里沙尾港在/縣西二十里那黎港在縣南七十里石門港在吳/川縣
西南八十里自石城縣流入又東南入海闊二十/餘里為海濱大港東岸有麻斜礮臺西岸屬遂溪
縣有海頭礮臺/俱分兵防守零綠港在石城縣西即古零烈水/寰宇記零烈水在廢零綠
縣南三十里源從廉江流入大海通志零綠水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源出廉州東南流入海又佛子
港在縣西百里/流合零綠港官寨港在石城縣西一百三十里/源出縣西界六牛山下南
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以近官寨場故名與/廉州府合浦縣接界東屬石城西屬合浦五級
   灘在化州北通志自温湯而上四十里有鈎灘/箆灘瀟灘緱灘望灘皆奇險總名五級灘
   洲在茂名縣南寰宇記霧嶺岡下有湖水方廣二/里唐天寶二年因大風雨湖心忽湧出小洲至
今生草木輿地紀勝謂之南洲縣/令許仲温建小亭謂之小瀛洲碙洲在吳川縣/南一百里
碙一作&KR1681當海中南北道乃雷化犬牙相錯處寰/宇記化州東南至碙洲鎮大海二百二十里又有
[168-15a]
孱洲在海中續通鑑綱目景炎二/年帝欲往居占城不果遂駐碙洲麻練沙在吳川/縣南十
五里東南可望限門兩岸各有礮臺分兵防/守南為五里港又南為新塲海去縣四十里&KR1760
   沙在吳川縣/西南十里温泉有四在信宜者二化州一石城/一信冝縣志縣境温泉二一在
縣南半里一在縣西北潭峩鄉化州志州城北一/百三十里有泉熱如湯流合陵水石城縣志縣東
北八十里石洞山/北有泉冬夏如沸龍泓泉在化州東北十里望仙/嶺傍泉孔尺許湧出不
思乾井在茂名縣東一里寰宇記潘真人煉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試之與諸水異高
力士嘗秦取/其水歸朝龍灣井在茂名縣東北輿地紀勝在/電白縣東八十里昔有龍蟠
於此/因名流連井在茂名縣/東北寶山鳳井在化州西一里闊三/尺深一丈泉從石岀
久旱/不竭龍母井在呉川縣北二/里禱雨輒應松明井在石城縣西/南零綠海島
中潮來則沒潮/退則甘冽如故
[168-15b]
 ︹古蹟︺海昌廢郡在電白縣境宋書州郡志有海昌郡/元嘉十六年立治寕化縣齊因之隋
平陳廢入/電白縣廢潘州今茂名縣治隋置茂名縣唐貞/觀八年改南宕州置潘州移治
於此舊唐書地理志潘州東至高州九十里西至/辯州一百二十里南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北至竇
州一百五十里本古西甌駱越之地寰宇記潘州/治茂名縣皆以古道士潘茂名為稱開寶五年州
廢縣屬高州通志元大德八/年移高州治茂名至今因之廢竇州在信冝縣南/舊唐書地理
志武德四年分瀧州置南扶州貞觀六年改為竇/州取羅竇洞為名治信義縣寰宇記竇州東南至
高州一百里九域志熙寕四年廢在高州北/五十六里縣志廢竇州在縣南二里敎場左南巴
  廢縣在茂名縣東南梁置南巴郡隋平陳廢為南/巴縣大業初省入連江唐武德五年復置屬
高州永徽元年改屬潘州寰宇記開/寶五年省入茂名在縣東一百里潘水廢縣在/茂
名縣南舊唐書地理志潘水縣以潘水為名武德/五年分茂名置新唐書地理志貞觀二十三年析
[168-16a]
潘水置毛山縣以毛山為名其後省潘水入毛山/開元二年又改毛山曰潘水寰宇記開寶五年併
入茂名縣志廢縣/在縣南一百里良德廢縣在茂名縣東北本漢/合浦郡地隋書地理
志永熙郡領良德縣陳置曰務德後改名唐書地/理志高州本治高涼貞觀二十三年徙治良德寰
宇記唐大厯十一年以良德川原險隘不通舟楫/又移州治電白以縣屬之宋開寶五年省入電白
在州西北三十七里縣志/在縣東七十里懷德鄉電白廢縣在茂名縣東/北梁置電白
郡隋平陳廢為電白縣屬高涼郡唐初屬高州大/厯十一年為高州治寰宇記州西南至化州一百
五十里西北至竇州一百里九域志景德元年州/廢縣屬竇州三年復故元大德中移州治茂名以
縣屬之舊志縣在萬山中逼近雲鑪大桂等賊巢/明成化四年僉事陶魯以山寇雲擾始移縣治神
電衞廢舊縣為堡/在縣東北四十里保安廢縣在電白縣東本漢高/涼縣地梁置連江郡
隋平陳廢郡為連江縣屬高涼郡唐開元五年改/連江曰保安至徳二載又改曰保寕屬高州寰宇
[168-16b]
記在舊高州東南二百二十五里九域志開寶五/年省入電白縣志今上保安鄉在縣東北下保安
鄉在縣/東南潭峩廢縣在信冝縣西舊唐書地理志竇/州潭峩縣武德四年分懷德縣
置寰宇記在竇州西南八十里開寶中廢入信義/輿地紀勝在縣西南二十里縣志潭峩鄉在縣西
北二十里/有舊縣村特亮廢縣在信宜縣西北舊唐書地理/志竇州特亮縣武德四年分
懷德縣置寰宇記在竇州西北七十里有特亮山/在河洞水北昔有白牛夜出光影照村村人以牛
光影為特亮故名開寶中廢入信義輿地紀勝在/縣西北一百十里舊志有徳亮鄉在縣北一百二
十里蓋即特/亮之訛也懷德廢縣在信宜縣東北梁置梁徳/縣為梁德郡治隋平陳郡
廢改縣曰懷德屬永熙郡唐屬竇州寰宇記開寶/中廢入信義在縣東六十里九域志縣有懷德錫
場縣志廢懷德縣在縣東北五/十里威化鄉中道巡司之左羅州廢縣在化州/西北宋
書州郡志高涼郡領羅州縣齊因之梁時廢寰宇/記宋元嘉三年檀道濟於陵羅江口築石城因置
[168-17a]
羅州縣以江為名/按此縣本置於陵羅江口今/州西北五十里有石城山一名古城山蓋因故縣
為名或謂即今之石城縣誤石城縣志故/羅州縣在化州西北一百里青湖村是也慈廉廢
   縣在化州西北舊唐書地理志羅州領慈廉羅肥/二縣武德六年割慈廉屬南石州貞觀元年省
新唐志二縣俱省入石龍/按通志州西北有羅/肥鄉蓋即羅肥故址慈廉與羅肥同省亦應在州
西北界又舊志有羅辯廢縣唐時與慈廉羅肥同/置文獻通考云開寶五年併入北流應載廣西鬱
林/州陵羅廢縣在化州北舊唐書地理志辯州陵羅/縣武德五年置寰宇記本漢高涼縣
地太平興國五年廢入石龍州志陵羅/鄉在州北故縣在州北一百二十里石龍廢縣
在化州東北梁陳時置為石龍郡治陳書馮僕傳/太建中自陽春太守轉石龍太守母洗氏為石龍
郡太夫人是也隋屬高涼郡唐為辯州治宋改辯/州為化州明洪武八年省縣入之州志舊址在州
東北/按寰宇記石龍岡在州西南三里今/岡在州治北則舊城當在今州東北三里翔龍
[168-17b]
  廢縣在吳川縣南海中碙洲上宋景炎二年端宗/崩於碙洲陸秀夫張世傑等復立帝弟衞王
昺為帝是月黄龍見海上詔改/元祥興升碙洲為翔龍縣元廢幹水廢縣在石城/縣西唐
書地理志武德五年析石龍吳川置招義縣屬羅/州天寶元年更名幹水寰宇記在廢羅州西七十
三里本漢高涼縣地沈懷遠南越志云招義縣昔/為流人營義熙元年立為縣後廢唐復置改曰幹
水太平興國五年廢入呉川/按此縣在羅州西/境自宋南渡復置石城縣應割屬石城舊志仍在
呉川縣/西誤零綠廢縣在石城縣西舊唐書地理志羅/州領零綠縣武德五年置新唐
志以零綠水名寰宇記在廢羅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本漢高涼縣地五代改屬常樂州太平興國五
年廢入吳川九域志吳川縣有零/綠鎮即此乾道後割屬石城縣廉江廢縣在石/城縣
北舊唐書地理志羅州領石城縣武德六年移州/來治東至大海一百三十九里西南至大海一百
二十里新唐志羅州治廉江縣本名石城以石城/水名天寶元年更名寰宇記太平興國五年州縣
[168-18a]
俱廢入呉川輿地紀勝乾道三年廣東西路諸司/言吳川縣地廣民衆乞將所隸西鄉置縣以石城
為名詔從之在化州西南一百三十里縣志宋縣/治在縣北江頭鋪西甎石尚存元皇慶八年遷於
東黄村大厯元年又移於新和驛即今治又唐/羅州在縣東北三十里龍湖城址猶半亘山麓
   電廢衞今電白縣治隋電白縣在今茂名縣境明/洪武二十七年分置神電衞治上保安鄉
白石坡在故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成/化四年僉事陶魯始移電白縣來治馮家村在電/白縣
境以馮盎家/於此因名觀風樓在化州北城上州志舊名清/風堂元天厯間改為觀風樓
   歸鴻亭在化州南輿地紀勝在龍母山巔淳/熙辛丑寇平後建取歸民安集之義極浦
   亭在吳川縣南河畔宋/邑人李凌雲隱處陵水臺在化州治唐時州/為陵水郡因名
   水月臺輿地紀勝在呉/川縣西北五里高力士宅在茂名縣寰宇/記在縣西二百
四十歩府志力/士為馮盎曾孫
[168-18b]
 ︹關隘︺小函谷關在茂名縣北一里上官灣明嘉靖中/建路通信冝羅定為郡北路咽喉又
有懷柔關一名天關/在桃峒隘今皆廢立石關在電白縣西北/五十里歸善鄉赤水
  廵司在茂名縣南電白縣西界宋置那黎寨元置/廵檢司在縣南一百十里下博鄉明洪武二
十七年以那黎地僻移/治於此/本朝因之平山廵司在茂名縣東北/四十里電白堡
明洪武中置廵檢司在縣東南紅/花堡後移治於此/本朝因之沙瑯廵司在電/白縣
西北七十里/本/朝雍正元年置懷鄉廵司在信冝縣東北/本/朝雍正十一年置屬
西寕縣乾隆/二十年改隷梁家沙廵司在化州北九十里陵水/東控北流交界之要明
置後廢/本朝/康熙中復置硇洲鎮巡司&KR1288一作碙在呉川縣/南一百里碙洲上明
初置巡檢司於海濱正統中移/此後廢/本朝雍正八年復置凌綠鎮巡司凌綠/一作
零綠在石城縣西一百二十里即舊零綠縣宋/廢為鎮明洪武初置關併置廵檢司今因之
[168-19a]
   道鎮在信宜縣東北/明置巡司今廢安村鎮在吳川縣西南明初/置廵司在縣北十里
川窖萬厯九年移/治於芷&KR1760口今廢高州所在府城内北隅明洪武/十四年置隷神雷衞
   安川所在吳川縣東南明洪武/二十七年置隸神電衞博茂營在茂名縣/西南唐書
地理志潘水縣有博畔鎮舊志有博茂鹽場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縣志明初置鹽場崇禎中革改
建博/茂營黄竹營在化州東又有東岸營在州東大路/都和營龍山營鎮安營在州西大路
石灘營在州南黄姜營在州西南牛欄閂/營在州西北諸營皆/本朝康熙間增建吳川營
在吳川縣南二里明萬厯二十九年置設把總防/守又長坡營在縣北道通塘㙍梅菉大坡營在縣
東北接/茂名界硇洲營在吳川縣南一百里海中宋置硇/洲寨/本朝康熙四十三年置營
設守備防守雍正/十年改設都司兩家灘營在石城縣東南五十/里海澳通大海為石
城遂溪兩/縣襟要蓮頭寨在電白縣南明萬厯中置/又有北額寨在上保安鄉限門
[168-19b]
   寨在吳川縣南五里航海必由之道向撥蓮頭寨/官兵防守明萬厯二十九年以倭警置寨/本
朝順治四年設遊擊駐此又設守備駐吳川營九/年改設叅將駐城中守備駐芷&KR1760為諸水入海之
總口十五年設水師叅將/駐芷&KR1760康熙二年遷界裁三橋堡在電白縣西七/十里三橋河北
明宏治十年置有/城周三百六十丈獅子堡在電白縣西北七十里/德善鄉明時為陽春瀧
水盜賊之衝嘉靖/五年置堡後廢嶺底堡在信宜縣東六十里有/官軍防懷德鄉聖峒六
豪等猺又忠堂堡在縣東九十/里有官軍防坡頭竹雲等猺錢石堡在化州西/北石城陸
川二縣之界山嶺/叢錯路多險阻平定堡在化州西北八十里州/志陵水之西大山自陸
川來數十餘里為州中路之脊其東水入陵水其/西水出石城界入石門河一帶皆高山深水舊於
分界處設堡/以資守禦横山堡在石城縣西南六十里府志/明初設青頭堡在縣西八十
里正統中移置横山下改今名扼遂溪要路又息/安堡在縣西九十里嘉靖四十二年設/本朝康
[168-20a]
熙初遷置縣志縣境諸堡惟横山/息安二處接壤雷廉最為扼要三合堡在石城/縣東北
五十里明成化七/年建有官兵防守茂暉鹽場在呉川縣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二年置
本朝康熙六年裁今復又/新場在縣西南七十里官寨鹽場在石城縣西/一百三十里
接合浦/縣界大陵驛在茂名縣城内又有古潘/驛在縣城西明初置今省立石驛
在電白縣西/明置今省陵水驛在化州寶/山側今省息安驛舊在石城/縣西九十
里今移城内又舊有新和驛在縣治/東三合驛在縣東北六十里今俱省梅菉墟在茂/名縣
南接吳川縣界為雷瓊通衢商旅極/盛/本朝乾隆元年移通判駐此
 ︹津梁︺雅德橋在茂名縣東二里宋建又南/橋在縣南二里即太平通津莊峒橋在/電
白縣東/三里柳公橋在化州東/南通街延華橋在吳川/縣治前通駟橋
在呉川縣北四里/水自横山村來清榕橋一名大橋在石城縣東/五里跨羅江又響水橋
[168-20b]
在縣東二/十二里夾村渡在電白縣東麻水/西又東有五藍渡砦頭渡在電/白縣
西又西有那河石/塔赤水三橋等渡&KR1905一名合江渡在/吳川縣北十里
 ︹隄堰︺新村隄在吳川縣北二都又三江隄在北四/都三柏黄陂二隄俱在北十一都
  户陂在電白縣下保安鄉又新陂大陂木帘河陂/徐綸陂亦在下保安郷通江陂大洋陂俱在
下博/鄉冷水塘在信宜縣並羅黄大蓬栗木路倒流/川為五塘陂七聖垌八場陰沈水榕
梧桐垌六堰張横/共灌田三百餘頃廟底塘在吳川縣並神塘羅山/村那葛占村楊梅歸唐
祿架山圩為九塘/灌田三百餘頃
 ︹陵墓︺︹隋︺洗氏墓在電白/縣境︹唐︺馮盎墓在茂名縣南寰宇/記在舊潘水縣東
南十/五里馮士歲墓在吳川縣西特思山明統志士歲/唐羅州刺史與妻呉川郡夫人俱
葬於/此︹宋︺楊廷裕墓在電白縣東下保安鄉官承務/郎又楊應辰墓在縣東北上保
[168-21a]
安鄉官/廉訪范祖禹墓在化州輿地紀勝窆於南山在/化州南二里/按府志雜錄祖
禹殯於化州城外寺中賓州人李寶善地理指示/北山一穴謂祖禹子沖曰此可殯歲餘必得歸遂
改殯次年歸葬如其言則/此特其殯所也今姑存之︹明︺黄子平墓在電白縣/西南下保
安鄉洪武進/士官御史
 ︹祠廟︺昭忠祠在府城内/本/朝嘉慶八年建四賢祠在化州城南寶/嶺下祀宋范祖
禹梁燾龔/夬莫汲表忠祠在石城縣治西明嘉/靖中建祀吏目鄒智誠敬夫人
  廟在茂名縣東門外祀隋譙國夫人/洗氏又縣東北寶山下亦有廟
 ︹寺觀︺白蓮寺在茂名縣/東三十里發祥寺在茂名縣/寶光塔側觀山寺在/茂
名縣西/河岸光孝寺在化州南宋/紹興中建昇真觀在茂名縣西/半里仙山上
有宋太宗/御書藏焉
[168-21b]
 ︹名宦︺︹隋︺柳旦解人開皇中為羅/州刺史有能名︹唐︺韋覲京兆人宣宗/時以太僕卿
謫潘州司馬安輯/撫息民皆服焉劉昌魯彭城人唐末為高州刺/史黄巢宼嶺南昌魯率
諸蠻據險拒之賊不敢入境民賴以安及劉隱據/廣南昌魯不從謂其下曰我唐臣也惟知事唐而
己後為隱弟龑/所害衆共哀之︹五代︺︹南漢︺謝傑高州刺史境多虎/夜入郭中為暴傑
誠心捍禦禱於神獨宿廟庭夜深/忍有聲如雷斃數虎由是患絶︹宋︺郎簡臨安人/真宗時
知竇州縣吏死子幼贅壻偽為券冐有其資及子/長屢訴不得直乃訟於朝下簡劾治簡示以舊牘
曰此爾&KR2119書耶曰然取/偽券示之弗類始伏罪張夔海陽人政和中知茂/名縣律己清嚴辨民
冤獄諸司薦南/中清介第一人毛士毅富川人自呉川丞擢知石/城縣李接攻城士毅語尉
曹曰吾與若受民社之寄當以死䘙之遂力戰/尉死於兵士&KR2680亦罵賊遇害事聞贈承事郎
  時樂安人以朝奉郎謫吳川司户景/炎中海上與元將劉深力戰却之︹元︺游宏道南/昌
[168-22a]
人至正間為化州通判海宼犯合浦會諸郡兵進/討相持於澄邁石港㓂食盡且降宏道請堅壁以
俟主帥不從督戰於石&KR2957賊殊死戰海南兵先走/師遂潰宏道與石龍簿木蘖飛廉州同知羅武徳
先鋒張友/明俱死之︹明︺王名善義烏人洪武初為高州府通/判海賊潛入城執名善欲降
之不屈/遇害董子莊樂安人洪武中茂/名知縣有循吏風張景愚浙江人/洪武初
知信宜縣愛民若子尤有清操客/有獲魚以獻者遣人投之江中倪望吉安人洪/武𥘉為石
城縣丞當兵燹之後勞來安集民免流離邑舊無/城乃率民築土城計二百五十丈遂藉以捍衞
   吳春湖廣人天順𥘉知化州廣西流賊豎二樓於/城外俯矙攻城春募敢死士奮勇出城鈎焚
其樓力戰/破走之孔鏞長洲人成化初知高州府先是鄉/民避猺賊趨城知府劉海不納鏞
至開門納來者加意撫循流亡日至又招降劇賊/數千人境内大定尋擢按察副使分廵高雷二府
招徠劇賊梁定等分田與耕遂為官備他盜廣西/賊犯信宜岑溪諸縣皆擊敗之治績聞賜誥命旌
[168-22b]
滕漢興州人由廣東都指揮同知守備高州兼/攝叅將廵哨高雷廉三郡成化三年西賊
掠石康遂犯靈山漢追之奪囘石康縣印乘勝窮/追誤陷泥淖伏宼羣聚漢大呼躍岀單騎力戰創
重猶以三矢斃三酋/而死賊亦驚畏遁去李時敏樂平人成化中知信/冝縣有才武從孔鏞
共平猺賊以功遷知化/州粤人並稱孔李云陳綱潮陽人成化初知石/城縣時民苦猺賊多
他徙綱勞來安集流亡復歸請於上官奏減逃絶/漁課米七百餘石總督韓雍薦為本府通判從副
使孔鏞撫治&KR0889民不憚瘴厲/險阻綏懷遠邇猺俱向化鄒智合州人宏治中/以庶吉士上疏
劾内閣萬安劉吉謫石城所吏目/總督秦紘檄召修書乃居會城吳國倫興國人/嘉靖中
以給事中謫外厯知高州府倭宼逼城勢甚猖獗/國倫謹烽堠遣士卒岀戰斬首數十級倭懼而退
一郡/獲安李渭思南人嘉靖間為高州府同知却猺賊/拒屬邑餽遺行一條鞭法劑量多寡官
為主辦悉/放民歸耕程文德永康人嘉靖中由編修謫信宜/典史總督陶諧延主蒼梧書院
[168-23a]
尋還信宜創麗澤書院以教學者復至高/州主高明書院其敎專主立志士多信從王許之
高安人萬厯初知電白縣值倭宼之擾招徠/撫綏百廢具舉平積宼四百餘黨境内晏然祝簡
衡陽人萬厯初知化州履畝清丈捐浮糧五百餘/石有富民殺人夜持千金求免却之在州數年吏
治稱/最
 ︹本朝︺羅麗宸奉天人順治十一年知高州府英敏廉/幹心存撫字嘗屬疾不視事聞堂下有
呼冤聲力疾出問白其冤時兵燹後富民苦重役/多用賄免麗宸即以所賄助役而均其徭藩下悍
將以客兵駐府白晝攫於市麗宸馳説其將下/令約束民乃安堵後以赴省疾卒民甚哀之
  訓河南人順治中知石城縣時城市荒蕪訓多方/招徠流亡始集總兵鎮邑增築城壕動多徵索
訓調劑有方民得不/擾卒於官囊槖蕭然沈弼普安人康熙三十八年/知高州府除陋規清盜
源加意拊循治尚安靜尋以公/務卒於陽春士民哀之祀名宦吳存義漢軍正黄/旗人康熙
[168-23b]
年間任高州府倅清操自矢/督捕有方萑苻屏跡祀名宦李廷樞無錫人康熙/進士任信宜
令正身率物約己裕民革私徵省差役絶請託杜/苞苴民甚德之在任甫六月卒於官遠近奔赴號
泣四十三/年祀名宦邱崇文奉天人康熙二年知化州加意/安輯凡兵丁所至供億之費十
減五六化/人祠祀之秦松無錫人康熙十九年令吳川招降/土宼豁免荒糧修葺學校卒祀名

 ︹人物︺︹漢︺李進字子賢高興人補郡功曹遷都尉永和/二年荆蠻叛進爲武陵太守帥兵破之
在郡九年中平間代賈琮爲交趾刺史奏請依中/州例貢士後阮琴以茂才仕至司隸校尉交趾士
人得與中州同/選實自進始︹唐︺馮盎祖寶本龍城人梁大同中/爲高涼太守娶於高涼洗
氏子孫遂爲高涼人盎於隋末盡有番禺蒼梧朱/崖地自號總管或說盎曰公克平二十州地數千
里名位未正請上南越王號盎曰吾居越五世矣/常恐忝先業敢自大哉武德五年歸附授上柱國
[168-24a]
高州總管封越國公子智戴勇而有謀能撫衆/得士死力入朝授衞尉少卿累遷左武衞將軍︹宋︺
   鞠杲吳川人元祐初登進士第光符二年入京師/上書數千言數章惇等妨賢誤國之罪惇怒
以呆隷/黨籍梁楚電白人紹興中攝博白令交宼破城/被執以火炙之罵不絶口而死詔贈
禮部/侍郎陳燾電白人事母至孝紹興間母死卜葬燾/盲目十年必欲臨窆負土親屬止之不
從索途一二里雙目/頓開人稱爲孝感潘惟賢茂名人宋末爲本縣/尹元兵至被執憤罵
不屈而死其子斗輔持劍馳敵寨報仇弟/欲俱往曰汝宜存祀母俱殞獨赴敵而死黄十九
電白人爲高州路廵檢元兵/追帝昺於莊山力戰死之陳惟中字子敬吴川/人寶祐進士
任文昌縣景炎中轉餉艘至井澳元將劉深縱火/焚艦惟中與司户何時被創力戰值天反風餉艘
乘上流亦縱/火深兵始退陳子全惟中兄爲廬陵丞景炎二年/同主簿吳希奭尉王夢應勤
王復袁州已而湘郡諸縣陷没子全中流矢希奭/力戰俱殁夢應收殘卒趨永新未幾亦卒廬陵稱
[168-24b]
為三/忠︹元︺郭羅佐石城人元初以平海宼有功授朝/列大夫化州路總管尋改廣州路
運糧至海北遇警罵賊而死長子震敦武校尉化/州路把總同死難次子奇雷州府同知奉檄討猺
賊被害奇子元珪亦以救父死孫仕顯襲武德將/軍廉州同知至正間以剿海宼戰殁於石/港一
門相繼死節粤人/稱為五節羅家張恒電白人泰定間為本邑千/户猺賊逼城諸將皆怯恒
獨躍馬出戰竟以/無援死邑人祀之張友明吳川人至正九年從游/宏道為先鋒討海宼力
戰而/死吳世紹吳川人母病瞽行哭求醫時以舌餂/遂復明一日樵於隔江聞母暴病不
暇待舟乘筏/而渡竟溺死︹明︺陳思賢化州人洪武間舉人為漳/州敎授成祖繼統詔至慟
哭集諸生伍佐原陳應宗吕賢林珏鄒君默曾廷/瑞設舊君位於明倫堂哭臨如禮郡人執送京師
俱死之嘉靖/中立祠祀焉蔣資化州人洪武進士官郎中成祖/時以諌下獄謫戍尋召還為濟
寕知州廉能簡易敎/行惠孚民甚德之林雄茂名人成化初流賊四/起雄與電白人符瓊倡
[168-25a]
義保障鄉里從知府劉海防城賊不敢近後知府/孔鏞薦之督撫授以冠帶從破諸賊奮力先登並
以戰死後人立/義壯祠祀之黎磐電白人宏治舉人任兩浙運/判劉瑾勒索重賄磐曰判雖
微亦天子吏豈能依阿闒茸抗執不從竟為/所中瑾敗補上思知州改横州時稱循吏李學
   曽字宗魯茂名人宏治進士由縣令擢吏科/給事中嘉靖初以議大禮違旨遂乞歸張韜
電白人為神電衞指揮僉事隆慶五年倭宼電白/城將破守者皆遁韜獨拒之倭衆夾攻呼援不至
力戰/而死姚岳祥字于定化州人萬厯進士選庶吉士/時鄒元標以劾張居正奪職下獄居
正命吏守獄門凡訪元標者書名以報岳祥獨往/慰問弗顧既而歎曰權臣當國尚可行吾志耶遂
謝病/歸李彭年電白人性至孝父被倭傷百方療治/得愈及父殁以過哀死其女兄適吳
者及妻黄氏/俱以死節著邵夢何電白人由選貢為吉安府通/判署安福縣崇禎十六年張
獻忠攻安福以印付僕逃去率衆死守城陷不/屈死/本朝乾隆四十一年/賜諡節愍
[168-25b]
 ︹本朝︺黄勝任電白人官把總康熙二十一年海宼犯/境勝任領哨船奮擊陣亡奉/㫖
優/卹黎日昇電白人康熙進士任建德令有政聲廉/潔自矢告歸宦囊空匱絶跡公門卒祀
名/宦黎式儀電白舉人知大名縣清夙弊革陋規歲/飢煮粥賑濟存活甚衆修學宫創書院
置田養士民愛/戴之卒祀名宦李乾德信宜歲貢任三水司訓庶/弟幼孤撫之成立歳大飢
且疫煮粥散藥全活/以萬計卒祀鄉賢梁雍郎茂名舉人雍正間授/國子監學正少孤事
繼母孝友愛同堂兄弟周卹族里貧/之嗜學博覽至老不疲卒祀鄉賢馬仲輝電白/貢生
乾隆元年授新寕敎諭邑濱大河隄堰屢修屢/壞仲輝督修不辭勞瘁民賴安堵卒祀名官
  應邲電白人乾隆武進士官雲南提標遊擊會討/緬甸請為前導以廵營中鳥鎗死/予
祀昭/忠祠王德屏吳川拔貢知貴州平遠州值苗匪侣/亂單騎深入反覆開導酋長感化縛
其渠魁以獻得脅從名冊焚之存活甚衆後以詿/誤降補南匯丞調常熟職小而節彌厲民皆悦服
[168-26a]
卒於任民醵錢乃/成殮祀常熟名宦蘇蘅疆茂名人嘉慶六年以把/總隨軍川陜剿匪陣亡
同邑張禄馮連亦以把/總戰死俱祀昭忠祠易樹邦吳川人官把總嘉/慶元年隨征湖廣
以功擢千總深入賊/陣戰死祀昭忠祠房士升吳川人嘉慶六年以/把總防守麻斜汛海
宼突擊慷慨誓衆且敵且守賊潛遣人登岸雜村/民中從後猝刺之解其屍汛兵張天德亦𬒳難均
祀昭/忠祠
 ︹流寓︺︹宋︺种世衡洛陽人通判鳳州州將王蒙正章獻/后婣家嘗干世衡以私不聽坐流竇
范祖禹華陽人紹聖中貶昭/州别駕化州安置梁燾須城人紹聖/中以司馬光
黨三貶電州别/駕化州安置龔夬瀛州人徽宗時以殿中侍御/史抗疏論章惇蔡京之奸削
籍編管化州徒歩適貶所持/扇乞錢以自給逢赦得歸莫汲湖州人紹興間/爲國子監正秦
檜惡其主張善類謫戍化/川郡士之秀者多從之學
[168-26b]
 ︹列女︺︹隋︺譙國夫人洗氏高涼人幼曉兵畧蕭梁時羅/州刺史馮融聞其䝨為子寶
求娶焉侯景反高州刺史李遷仕據大橰遣使召/實寶欲住洗止之曰此欲邀君共反耳願勿往以
觀其變既而遷仕果反洗自將千餘人歩擔雜物/倡言輸賦襲擊遷仕大破之及寶卒嶺表大擾洗
懷集百越數州晏如陳永定二年其子僕年九歲/遣首領入朝拜陽春郡守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
洗發兵拒之紇徒潰散僕以母功封信都侯轉石/龍太守及僕卒陳亡隋高祖遣總管韋洸安撫嶺
外令陳主遺之書諭以歸化洗乃集首領遣其孫/暄帥衆迎洸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圍洸於廣州
洗遣孫暄帥師救洸暄遲留不進洗怒下暄於獄/又遣孫盎進兵攻破仲宣洗自披甲領彀騎廵撫
諸州蒼梧以西首領皆歸附高祖嘉之拜盎為高/州刺史追贈寶高州總管譙國公冊洗為譙國夫
人仍開幕府置官屬給印章便冝行事仁/夀初年八十卒賻物一千段諡誠敬夫人︹明︺周書
  妻某氏茂名人景泰中隨書赴瓊州訓導任舟次/西江遇寇書匿去氏抱幼子投水死長洲
[168-27a]
呉寛有詩/紀其事王氏女電白人年十六正德中為猺賊/所掠女以頭觸地流血被面及
渡江投水死次日父/母得其屍顏色如生董祐妻李氏電白人年十九/夫亡無子事祖
姑及姑甚謹二姑念其年少欲令改適李矢志不/從守節四十五年嘉靖五年旌同邑朱紹周妻鄭
氏嫁旬日夫死自縊婢救而甦家人視甚謹俄聞/翁將抵家乃曰吾當少盡婦禮耳謁翁後夫將葬
竟縊死又楊國柱妻/蔡氏夫死亦自縊董廷玉妻潘氏電白人廷玉/由神電指揮
轉潯梧叅將潘隨行至英德/廷玉病卒潘結髪經死舟中范徳榮妾陳氏電白/人隆
慶初倭宼破城陳抱幼子匿/複壁中倭搜得引刀自刎吳士儀妻李氏電白/人年
十九夫病囑令他適氏以死誓夫死自縊家人救/之不言不食三日囓舌流血滿面而死知府呉國
倫為詩弔之又李彭年妻黄氏彭年痛父成/疾死乃曰夫為父亡我當為夫死自縊以殉林彦
   翰妻李氏呉川人隆慶初與女玉愛俱/為賊執厲聲叱賊賊並殺之林懋植妻
[168-27b]
  陳氏吳川人海宼突至陳與姑俱𬒳軌賊欲殺其/姑陳請以身代且曰释姑先歸則贖全至賊
從之陳乃翦髪付蒼/頭寄夫自沈於海龍昇妻李氏石城人值宼亂/昇於合江被害
氏亦為賊執至合江過其渡乃曰吾夫/死於此可勿殉乎抱其穉子投水死
 ︹本朝︺余麟正妻黄氏茂名人順治七年與其二子被/擄於賊刃其二子以威之黄罵
不絶口/遂遇害周士吉妻邱氏茂名人夫誤中草蔴子毒/死仰天號哭自縊殉之
  李氏婢茂名人主早亡遺一孤子主母他適家貧/甚婢為主營葬三喪抱遺孤就食於戚屬
稍長遣就塾涕泣教以自立紡織佐食/執婢禮甚恭終身猶處子卒年九十餘李上蘭妻
  吳氏信宜人順治八年山宼陷城以刃脅之吳攜/二子投水死同邑王肇命妻黄氏避難山中
遇賊欲殺其夫黄以手捍/之斷臂不退賊義而釋之王永衡妻韋氏信冝人/永衡力
學致瘵比劇韋亦瘁毁無生意翁慰且責之曰無/慮重困而夫耶乃稍進飲食夫卒自縊死諸姒入
[168-28a]
室見其經畫後事皆/有條理莫不悲歎譚烈女吳川人年十七未字/順治五年為賊所掠
抗節不屈賊剖其胸同邑吳萃奇妻舒/氏呉亮妻錢氏均以遇賊不屈被害林其菁妻
  李氏吳川人康熙初為海宼所/執不從遇害時年二十一梁輝祖妻程氏茂/名
人遇强暴守正捐軀/雍正十一年/旌梁現麟妻黄氏電白人夫亡/守節雍正十
三年/旌李廷班妻吳氏吳川人夫亡守節/雍正九年/旌李伸妻彭
  氏石城人夫亡守節同邑李恒/郁妻伍氏均雍正年間/旌鄒瑞熊妻梁氏茂/名
人夫亡守節乾隆五十三年/旌同邑陳裔韶妻/李氏梁允常妻陳氏陳藹韶妻曽氏張清瑞妻李
氏劉純妻梁氏李翹生妻梁氏陳允誠妻黄氏黄/甲標妻劉氏黄贊烈妻吳氏陳孟浩妻何氏黎憲
恪妻張氏李信凝妻楊氏潘良學妻劉氏烈婦林/任冨妻梁氏曽清從妻黄氏貞女李頤世聘妻曽
氏均乾隆/年間/旌楊君植妻黎氏電白人夫亡守節乾隆/十年/旌同邑邵秉孝
[168-28b]
妻李氏陳國卿妻張氏貞女關忠/義聘妻區氏均乾隆年間/旌陸履宏妻黎氏
信宜人夫亡守節乾隆元年/旌同邑余奎捷妻/陳氏妾張氏余廷相妻辛氏何國光妻麥氏張洛
妻周氏李乾清繼妻陳氏蔡仕良妻張氏譚敏繼/妻張氏陳伯綱妻楊氏林枚才妻陳氏陸琦妻歐
氏周聖伯妻張氏烈婦李宜璋妻劉/氏陳奇貴妻李氏均乾隆年間/旌匡餘年妻竇
  氏信宜人夫遭重負繫於官竇鬻身脫之買者促/登舟夫送至河畔仍解身所餘錢付夫解纜後
投水極深處買者懼禍發舟不顧漂流十餘里/遇救不死後與夫同歸買者知之給還其券
  高棟妻黄氏化州人夫亡守節乾隆三年/旌同/州陳繼先妻楊氏楊憤行妻陳氏李
廷授妻陳氏楊敏行妻李氏龎大成妻羅氏李尚/志妻何氏顔爲鑑妻朱氏李鳳書妻黄氏顔爲鑌
妻黄氏子婦張氏黄君顯妻李氏馮紹洙妻陳氏/黄中達妻董氏黄屏藩妻李氏謝珙妻李氏謝聖
績妻陳氏劉傅瑒妻李氏黄麟譽妻李氏龔德昭/妻李氏李斐小妻張氏烈婦李際灝妻傅氏李斯
[168-29a]
煒妻洪氏尤顯貴妻李氏貞女李/桂嵩聘妻楊氏均乾隆年間/旌林其芹妻李氏
呉川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旌同邑易朝翰妻/黄氏陳其珩妻李氏陳模妻林氏陳偉紀妻李氏
陳紹琦妻林氏李鳳韜妻鍾氏陳秋潤妻李氏詹/周盛妻梁氏李永藹妻招氏李玫妻黄氏蔡楨周
妻洪氏貞女李樹秀聘妻陳氏梁尚殿聘妻吳氏/寗慇聖聘妻梁氏烈女李潤暢聘妻王氏趙允秀
聘妻曽氏均乾/隆年間/旌黄雲肇妻莫氏石城人夫亡守節/乾隆九年/旌同
邑陳堯思妻曹氏曹石芝妻陳氏吳捷春/妻黄氏羅天輔妻謝氏均乾隆年間/旌江濤妻
   陳氏茂名人嘉慶二年濤爲貴州長壩營守備死/於苗難陳偕其子六人女閏成婢蕭氏殉焉
事/聞旌表入祀節孝祠同邑節婦古正已/妻李氏鄭希榮妻許氏張乾元妻賴氏張艮元妻
温氏謝廷現妻鄒氏林咏茂妻陳氏梁正宇妻江/氏呉尚禮妻梁氏汪印垣妻梁氏洗翰仰妻揭氏
莊擇嵩妻朱氏何多益妻/范氏均嘉慶年間/旌黄華妻蔡氏電白人夫/亡守節嘉
[168-29b]
慶七年/旌同邑賴端才妻梁氏黄廷掄妻吳氏/葉葳妻麥氏李仁本繼妻羅氏貞女蔡傑奇聘妻
許氏烈女梁阿一/均嘉慶年間/旌顏釭妻張氏信冝人夫亡守節/嘉慶十年/旌同
邑林鳳麒妻梁氏李忎孫妻吳氏莫廷化妻黎氏/李獻時妻何氏賴文祥妻李氏張元談妻王氏均
嘉慶年/間/旌劉傳鈊妻梁氏化州人夫亡守節嘉慶元/年/旌同州楊朝政妻陳
氏陳傚妻楊氏黄翰中妻陳氏李仙樹妻洪氏陳/易義妻朱氏陳遠韜妻顏氏賴元蕙妻莊氏莫偉
傳妻陳氏董三俊妻黄氏麥訓妻楊氏李美章妻/賴氏譚爾忠妻宋氏曽省中妻吳氏曾會聖妻吳
氏麥育嶸妻李氏譚啟仁妻賴氏麥育峋妻李氏/董廷綱妻陳氏龎文高妻黄氏梁璋妻蔣氏陳文
英妻李氏均嘉/慶年間/旌陳彩龍妻李氏吳川人夫亡守節/嘉慶六年/旌同
邑林繡藴妻易氏李堂妻姚氏陳虞慶妻李氏莫/春華妻鄧氏張宏韜妻吳氏鄭之元妻袁氏張洪
焰妻吳氏貞女鍾迪德聘/妻吳氏均嘉慶年間/旌洗天潢妻李氏吳川人/夫亡守
[168-30a]
節嘉慶十五年海宼刦其村李與子榮珠渡&KR1288/洲被擄勒贖李誓不生還罵賊死焉尋/旌
  欽虞妻李氏石城人夫亡守節嘉慶十八年/旌/同邑陳琩妻黄氏羅集成妻林氏龎
振坡妻鄭氏文爲光妻吳氏廖開先妻羅氏黄士/元妻梁氏胡𢡟仁妻陳氏貞女黄熙正聘妻黎氏
均嘉慶年/間/旌
 ︹仙釋︺︹晉︺潘茂名潘州人永嘉中入山逢二道士奕道/士顧謂曰子亦識此否答曰入猶蛇
竇岀似雁行道士笑可其說因語之曰子頂骨貫/於生門命輪齊於日月胸血未減心影不偏修煉
則可輕舉授以/服食之法仙去
 ︹土産︺銀唐書地理志高州潘州竇州辯州羅州皆/貢銀明統志化州電白信宜石城縣出銀
寰宇記化/州産珠寰宇記化州産煎鹽又曰石龍吳川/二縣煎鹽納本州其廢廉江幹水零
綠三縣人户/煎鹽輸廉州牛馬寰宇記高州産果下牛/高二尺又産牸馬牛尾蚺蛇膽
[168-30b]
唐書地理志高州貢明統志茂/名電白信宜三縣俱出治大風孔雀唐書地理志/羅州貢寰宇
記高州貢明統/志石城縣出鸚鵡唐書地理志羅州貢明/繞志呉川石城縣出寰/宇
記竇州貢苔/香樹生冬時採葉煎之氣甚芳澤/尤宜洗卑衣明統志化州出白香株幹差大以斧
劚之名曰斧口/而香氣始聚焉寰宇記高州産高良薑益智子/又廉水吳川中多益智子明統
志化州出高良薑橘紅/按化州/橘紅以州宅蘇澤堂所産爲佳竹鞵唐書地理/志辯州貢
   樹石屏宋洪邁記祁陽石藉人力琢磨惟/高涼樹石屏渾然天成無斧鑿痕
                協修官許應藻恭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曾資見恭校
[168-31a]
[168-32a]
[168-33a]
[168-34a]
[168-35a]
[168-36a]
[168-37a]
[168-38a]
[168-39a]
[168-40a]
[168-41a]
[168-42a]
[168-43a]
大清一統志
 亷州府在廣東省治西南一千四百九十里東西距/七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九十里東至高
州府石城縣界一百八十五里西至廣西南寕府/上思州界六百里南至大海八十里北至廣西南
寕府横州界三百一十里東南至雷州府遂溪縣/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交阯界四百二十里東北
至廣西鬱林州興業縣南寕府横州夾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廣西南寕府宣化縣上思州夾界二
百二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九千六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南境秦為象郡地漢為合浦郡
  之合浦縣郡治/徐聞後漢為合浦郡治三國吳改為珠
  官郡尋復故宋書州郡志合浦太守漢武帝立呉/黄武七年更名珠宮孫亮復舊寰宇
[168-43b]
記以晉復為/合浦者誤晉因之宋泰始七年分置越州治臨/漳仍
領合/浦郡齊梁因之隋平陳郡廢大業初改州曰祿州
  尋復為合浦郡唐武德五年復曰越州貞觀八年
  改曰亷州天寶初曰合浦郡乾元初復曰亷州屬
 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太平興國八年廢州置太
  平軍咸平初復置亷州合浦郡屬廣南西路元至
  元十七年置亷州路總管府屬海北海南道明洪
  武二年改亷州府尋降為州屬雷州府十四年復
  為府屬廣東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縣二
[168-44a]
   合浦縣附郭東西距二百三十五/七十里東至高州府石城/里南北距二百/縣界一百八十
三里西至欽州界五十二里南至海岸八十里北/至靈山縣界一百九十里東南至雷州府遂溪縣
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欽州界九十里東北至廣/西鬱林州博白縣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靈山縣
界一百十里漢置合浦縣屬合浦郡後漢為合浦/郡治晉宋因之齊移郡治徐聞以縣屬焉梁陳復
為郡治隋平陳郡廢大業初仍為郡治唐為亷州/治五代因之宋太平興國八年廢入石康縣咸平
元年復置仍為州治元為亷州路/治明為亷州府治/本朝因之欽州在府西少/北一百八
十里東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里東至靈/山縣界三十里西至廣西南寕府上思州界三百
二十里南至大海六十五里北至靈山縣界一百/三十五里東南至合浦縣界九十里西南至交阯
界二百四十里東北至靈山縣界一百里西北至/上思州界二百里漢合浦郡合浦縣地劉宋分置
宋夀郡屬越州齊建元二年割屬交州梁武帝於/郡置安州隋開皇中平陳郡廢十八年改州曰欽
[168-44b]
州治欽江縣大業初改州為寕越郡唐武德四年/復置欽州兼置總管府貞觀元年府罷天寶初復
曰寕越郡乾元初復曰欽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䦕寶五年省欽江縣天聖元年徙州治靈山
南宋復移州治安遠屬廣南西路元至元十五年/置欽州安撫司十七年改欽州路總管府屬海北
海南道明洪武二年置欽州府七年降為州/以州治安遠縣省入屬亷州府/本朝因之靈山
   縣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東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一十五里東至合浦縣界九十里西
至廣西南寕府宣化縣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合浦/縣界一百六十里北至廣西南寕府横州界五十
五里東南至合浦縣界七十里西南至欽州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廣西鬱林州興業縣界七十里
西北至横州界四十里漢合浦縣地隋䦕皇十八/年分置南賓縣屬寕越郡唐屬欽州天寶元年改
曰靈山五代因之宋初徙欽州寕越郡來治屬廣/南西路南宋仍屬欽州元屬欽州路明洪武十四
年屬亷州府/本朝因之
[168-45a]
 ︹形勢︺穿山為城門南齊書/州郡志大亷鎮其東北巨海環於
  西南府/志南濱大海西距交阯為兩粤之藩籬舊/志
 ︹風俗︺土地磽确無有田農晉陶/璜疏夷人多採珠及甲香
  為業親戚宴會以匏笙銅鼓為樂寰宇/記俗以亥日
  聚市黎蜑壯稚以荷葉包飯而往謂之趁墟病不
  求醫惟事巫祝宋圖/經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
  解漢音業商賈一曰東人雜居鄉村解閩語業耕
  種一曰俚人深居遠村不解漢語惟耕墾為活一
  曰蜑户舟居穴處亦能漢音以採海為生宋圖/經
  性儉樸詞訟簡稀府/志
[168-45b]
 ︹城池︺亷州府城周一千六百七十丈門四有池宋元/祐中土築明洪武三年增築西城宣
德中甃東城石成化二年增甃/本朝順治/十八年修康熙雍正中重修/合浦縣附郭欽州
  城周六百丈門三有池宋天聖元年建明洪武中/增建/本朝康熙二十三年修乾隆八年十六
年重/修靈山縣城周六百四十丈門四有池明正統/五年建成化中增建/本朝康熙
六年修二十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三十四年重修
 ︹學校︺亷州府學在府治南明嘉靖十七年建/本朝/康熙十三年修五十九年乾隆四年
嘉慶二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三名合浦縣學在縣治南明嘉靖/十五年建崇禎中
圯附於府學/本朝康熙四十年改建/舊所嘉慶二十二年修入學額數八名欽州學在/州
治西明成化五年建宏治後屢遷天啟五年復建/舊所/本朝康熙元年修五十六年乾隆三十七
年五十八年嘉慶二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靈山縣學在縣治西舊/在西門外
[168-46a]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遷建四十五年修五/十五年雍正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了齋書
  院在府治西宣化坊為宋陳瓘謫居讀書之所明/成化中建了齋祠嘉靖二年改為書院/本朝
康熙四十/二年重建天南書院在府城西康熙/二十九年建大亷書院在/合
浦縣大亷鄉嘉/慶二十年建六湖書院在合浦縣六湖鄉/嘉慶二十年建珠場
  書院在合浦縣珠場鄉/嘉慶二十年建欽江書院在欽州城内西/南隅乾隆三十
七年/建東坡書院在欽州城外上南關天涯/亭後康熙三十四年建鰲州書
  院在欽州鰲洲乾/隆十七年建西靈書院在靈山縣治左康/熙二十六年建
  門書院在靈山縣城外砥柱磯舊為還珠書院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八年重建改今名
按舊志載尚志書院在府城内/明嘉靖二十四年建今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二萬三千四百四十三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四十四萬四千八百七十名口
[168-46b]
  ︹田賦︺田地山塘共七千三百七十三頃四十九畝二/分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二萬三千二百八十
二兩四錢九分二釐遇閏加徵銀五百九十八兩/九錢二分五釐米六百三十四石五斗三合五勺
  ︹山川︺冠葢山在合浦縣東八里形如紗帽/下有惠澤靈泉禱雨輒應夫人山在/合
浦縣東寰宇記亷州有/處故名輿地紀勝夫人/殯山即宋陳伯紹殯妻之/山在縣東一百二十七里
陳伯紹葬妻於此因名一名賓/山明統志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畫山在合浦縣東/輿地紀勝在
古縣北五十七里其山百卉明豔四時新鮮其狀/如畫明統志在府城東一百五十里峯巒秀麗如
百良山輿地紀勝在合浦縣東一百三十里山/自白州來林木深廣工匠求良材百不
失一明統志在縣東一百五/十里通志在畫山東十里北峩山在合浦縣西/北一百里高
百餘丈以峯/勢嵳峩而名糠頭山在合浦縣西北元和志作糧/頭山寰宇記糠頭山尉佗駐
軍處居人舂榖積糠成山山若鳴則風飇立至明/統志在府城西北一百四十里今呼為狼頭山又
[168-47a]
名軍/頭山五黄山在合浦縣西北一百七十里明統志/相傳昔有樵者迷路遇五人黄冠朱
顔指示得歸因名俗呼五皇嶺/舊志高五百餘丈連亘數十里登高山在合浦縣/東北三十
里廢石康縣東通志重九士/民登眺於此銅船湖出其陽白石山在合浦縣東/北六十里山
石皆白又十里為三山三峯峭立/按/九域志石康縣有白石鎮應在山下黄稻山在/合
浦縣東北九十里州人多於山/下種稻又北十里有箄竹山大亷山在合浦縣/東北元和
志唐亷州取大亷洞為名輿地紀勝大亷縣有大/亷洞府志東漢時費貽為合浦太守有亷名去之
日百姓追送至此遂以名山縣志在縣東北一百/里山形秀拔盤礴數十里與博白縣蟠鱗山相連
大亷洞在其陽/陸湖洞在其隂姜山在合浦縣東北輿地紀勝大/亷縣有姜山在古縣北三十
里遶山居人皆姓姜明統志在府城東北一百四/十里府志在東北一百二十里唐姜神翊曽家於
大墓山在欽州東三十里脈自靈山縣治山來/明統志相傳唐諌議大夫寗原悌墓在
[168-47b]
此故/名横山在欽州東南二十里脈自十二嶺來其/形延遠横擁州治一名鷄鳴山又東十
里曰鷄/籠山牙山在欽州東南龍門外海之東去龍門/六十里海中特起三峯廣十里形如
排牙州志距牙山二十里地名金鼓嘴迤東/為烏雷港迤西為馬鞍山皆海外扼吭之地文筆
   山在欽州南五里一名鎮安峯又/名尖山山巒峭拔狀如文筆三山在欽州南/輿地紀勝
在安遠縣南五里又有孔雀山在州西南五里一/名内三山其山三峯峙立出一郡衆山之表中多
孔雀陶弼創三山亭於其上明統志/三山嶺在州南五里一名孔雀山墨抹山在欽/州西
南一百里高百餘丈四時雲氣蒙罩如墨其水流/為鳳凰江/按輿地紀勝有青雲山在安遠西八
十里疑/即此招遠山在欽州西南一百里舊名灘零山/通志明宣德六年御史朱鑑陟其
病招降叛民黄/金廣因改名焉西丫山在欽州西五十里/永樂鄉路經此社龍山
在欽州西北四十里州墝之山惟此為高亦/名天擊山山巔石大如卵相傳皆雷所擊銅魚
[168-48a]
   山輿地紀勝在欽州西北八十里相傳山下有巨/石陂隄下鑄大銅魚以為水竇因名一名古竇
羅浮山在欽州西北隋書地理志安京縣有羅/浮山元和志俗傳似循州羅浮山因名
輿地紀勝山在州西北六十五里即安京山州志/在州西北九十里脈自銅魚山來俗呼麓撒山
   十萬山在欽州西北二百里與上思州接界脈自/上思州/羊嶺來西抵思陵起伏蜿蜒有
四百餘峯那浪江出其下又王光山在/州西北一百七十里與十萬山相連北浪山在/欽
州北三十里一名百浪山自望火嶺連延十里至/此形如波起林箐茂密樵採資焉其北為那懷山
又釣鞋山在州北五十里/雁蘆山在州東北八十里泗州山在靈山縣東二/十里旁為鳳皇
山多樹木下/有鳳皇陂羅陽山輿地紀勝在靈山縣東二十/里通志在縣東三十里日出
則必先照故名府志脈自貴縣來有一十九/峯高千餘丈延亘百餘里南岸大江出焉百零
   山在靈山縣東四十五里石隆狼猺必/由之路又天堂山在縣東五十里梁冠山在/靈
[168-48b]
山縣東南二十里南接合浦縣界下有馬/跡石又名大石嶺水西南流為大潮江緑蘆山
明統志在靈山縣南二十里其山多産蘆竹新志/謂之轆轤山在縣南三十里脈自合浦縣萬安鄉
來多霧至/秋尤甚林冶山在靈山縣西南五十里/脈自城隍嶺來極高峻博嶺山
在靈山縣西南五十里為轆轤支山山形/廣博故名龍門水出焉府志又名澤嶺狼濟山
在靈山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脈自管根山來水流/為水車江山有石壁外有石人夾峙名狼濟石唐
寗原悌讀/書於此博峩山在靈山縣西少南二百四十里/西去欽州八十里脈自林冶山
來極深峻欽亷大道/經其下一名那墓山石六峯山在靈山縣西一里/其峯有六因名縣
志石六峯西一里有/獨立峯挺然獨立花石山在靈山縣西二里石/上有紋故名/按縣
志别有花石山在西/南九十里大江西岸流峒山在靈山縣西七十里/舊州江出焉/按輿
地紀勝有天井山在/縣西七十里疑即此管根山在靈山縣西九十里/脈自流峒山來山巔
[168-49a]
分界東為本/縣西為欽州古豆山在靈山縣西二百里以産紅/豆得名那寕江出焉南合漁
洪/江派浪山在靈山縣西二百三十里一名那浪山/脈自永淳縣上洲山來西鄉巡司路經
其旁旁有茶山/以産茶故名黄樓山在靈山縣西北十五里昔/有黄姜二姓居此又名黄
姜嶺俗名/廣屋嶺龍牙山輿地紀勝在靈山縣北二十餘/里縣志謂之龍池山在縣北三
十里山有數峯最高者曰龍牙/其西為朝天嶺以高峭得名紅牙山輿地紀勝/在靈山縣
北二十五里明統志謂之洪牙山通志在縣東北/三十里一名洪崖山又名分水嶺與横州接界水
流為南岸江縣志山在洪崖都極高廣大路所經/旁曰大龍山重疊延長蜿蜒如龍水南流為烏江
北流為/浮龍江西靈山在靈山縣北一名豐子嶺/按元/和志豐子嶺在欽江縣北一百二
十里又曰貞觀十年移南賓縣於峯子嶺峯子即/豐子也九域志靈山縣有豐子嶺輿地紀勝峯子
嶺為縣主山又曰西靈山在欽州西北一百餘里/貞觀十年移靈山縣治此是西靈即豐子也明統
[168-49b]
志西靈山在縣西一百餘里峯子嶺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分爲二山誤諸志謂西靈在縣西北百餘
里疑即今流峒管根諸山新志以豐子/近在縣北又以石六峯爲西靈皆誤東山嶺在/合
浦縣東十里昔人題爲海角第一峯縣志嶺南爲/草花嶺圓峯三五疊起産異花不可移植又南爲
牛尾/嶺青山大嶺在合浦縣東二十里又東曰牛角/嶺一名望牛嶺大灣江出焉又東
曰倦/人嶺龍門嶺在合浦縣東八十里龍門水出焉府/志郡人呼山之有林木者曰山無林
木者/曰嶺獨峯嶺在合浦縣南少東二十里平地突/起孤峯峻聳絶頂可見媚川珠池
   頭嶺在合浦縣南十里脈自青山繞城東折而西/抵亷江邱阜纍纍以千百計江行数之其頭
有九/故名冠頭嶺在合浦縣南八十里西南臨江東北/去乾體營四十里脈自大亷由草花
牛尾漸伏而西躍出海邊亘三十里形勢穹窿山/石皆黒如冠南北皆澳海船艤焉府志俗傳交阯
黎王葬此交阯人/每年望海祭之射馬嶺在合浦縣北三十里由/府達靈山官道經其下
[168-50a]
高聳多石行者至此必/下馬故亦名卸馬嶺鸚鵡嶺在合浦縣北三十/里廢石康縣西思
鄉水/出此環珠嶺在合浦縣東北二里/舊有環珠亭故名雙角嶺在欽州/東五里
兩峯對峙如角靈山大路經此又望/州嶺在州東十里入府大路經此十二嶺在欽/州東
南十里脈自靈山縣那/墓山來鹽場路經此風門嶺在欽州東南海濱/二山對峙若門常
多風/故名烏雷嶺在欽州東南一名烏雷門突起海濱/其地險要設兵防守州志脈自那墓
山蜿蜒頓為十二嶺亘出大/海伏波廟前亷州水路經此分頭嶺在欽州西十/五里有瀑布
自石頂瀉落深潭灌/田百畝即瀑布灣也分茅嶺在欽州西輿地紀勝/與安南抵界明統志
漢馬援征交阯立銅柱其下與之分界山頂産茅/草頭南北異向至今猶然通志明宣德二年陷入
交阯新安州嘉靖二十一年莫登庸降仍歸版籍/府志在州西南古森峒唐節度使馬總立銅柱稱
伏波者誤州志在州/西南三百六十里望火嶺在欽州北十里其上/望見城郭烟火辛立
[168-50b]
路經/此望海嶺在欽州北輿地紀勝在安遠縣北十/里明統志在州北十五里可登以望
馬鞍嶺府志在靈山縣東四里又名天馬山又/射鶴嶺在縣東南十里脈自梁冠山來
旁為射狼嶺射狸嶺又銅鼓嶺亦在縣東南十里/又鹿嘶嶺在縣南十里雙鶴嶺在縣西南二里
   六湟嶺在靈山縣西南一百里脈自安業鄉之社/巒山來烏家驛經其下又有五湟嶺在縣
南十/里城隍嶺在靈山縣西三十里脈自轆/轤山來欽州官路經其旁石龍峯
在靈山縣西二十里形如蟠龍下/有石龍巖巖下有潭禱雨輒應三海巖輿地紀/勝在靈
山縣西二里一曰月巖一曰龜巖一曰錢巖總名/曰三海巖宋陶弼三海巖序治平三年春詔徙欽
州靈山治於石六峯下余道由兹山命邑官除道/刋木得三巖於蓁莽間其一呀然雲際天光内通
如月半破一若巨龜殻側倚巖下又一中窪上隆/前卑後昂狀若覆鼎上有隂壑刀布藏焉下有盤
石螺蚪負之疑古時海漸於此因名之曰三海巖/縣志縣西一里為石六峯其西為三海巖旁曰穿
[168-51a]
鐃巖與三海相接翠屏高聳中通一竅其中天日/恍若穿鏡又有獨虎巖内有池寛七八丈不涸
   仙巖輿地紀勝在靈山縣西/八十里地名陁令村蔡龍洞在合浦縣東/北百餘里三
山之北輿地紀勝唐置/蔡龍縣因蔡龍洞為名龍門在欽州南六十里府/志欽州之山自東來
者經佛子而黄坡頭至海皆西向自西來者經天/板口大小頭口至海皆東向兩山對峙若門中有
石若砥柱内瀦巨浸曰小海欽江漁洪二水㑹流/於猫尾南流經此出注大海龍門之外羣山錯列
海中有七十二水道隨山而轉彼此相通俗名為/龍門七十二徑自此東徑牙山烏雷嶺逹合浦縣
西徑涌淪周墩達交趾永/安州實一州要害之地府南境距海東接高/州府石城縣界西經
合浦縣南八十里又西經欽州南六十里曰龍門/海又西接交趾界舊唐書地理志合浦縣大海在
西南一百六十里寰宇記太平軍南至白沙枕大/海十五里東南至陸州珠池極海岸與瓊州相對
處四十四里欽州南至大海一百三十里欽州志/大海在州南一百餘里自此涉海至西南岸即交
[168-51b]
趾朝陽鎮州西南有水口六處曰潭家黄標藏涌/西陽大亭小亭並入海之路皆置卒戍守舊志合
浦縣入海水道有白龍港在縣東南四十里相近/有武刀港珠場港在縣東南五十里大亷港一名
川江港在縣東南六十里榕根港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又東二十里爲英羅港一名官砦港接高
州府石城縣界又三汉港在縣西南三十里鱟港/在縣西南五十里欽州入海水道有南港在州南
六十里牙山港在州東南七十里大觀港一名大/洸港在州東南九十里又漁州港一名那浪港在
州西南一百八十里其東爲篷羅港又貼/浪港在州西南二百四十里接交趾界白沙江
在合浦縣東一百二十里源出廉西博白縣界榮/草岸横江曰香草江南流至白沙塘又南流至榕
根港入海又新寮江在縣東六十里源出母鷄山/壓馬江在縣東十五里源出陸湖峒俱南流由大
亷港入海又大河江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望牛嶺西南流由武刀港入海亷江在合/浦縣
東南舊唐志謂之合浦江九域志謂之宴水輿地/紀勝宴水在合浦縣北源出容川大容山明統志
[168-52a]
亷江在府城北三十里西南流至州江口分為五/江曰州江陳屋江白沙塘江大橋江新村江環流
郡西南入海舊志亷江至石康曰宴江至石灣渡/曰石灣江分流為州江繞縣西門外為第一渡陳
屋江今呼為王屋屯江在縣西五里為第二渡白/沙塘江一召猛水江在縣西十里為第三渡大橋
江在縣西二十里為上洋渡其新村江即州江正/流實止分為四水皆由三汉港入海府志謂之南
流江自博白縣流入至合浦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合古欖水又六十里合張沐溪又三十里合武利
江又西合烏木江至縣西北二十里曰州江口分/流環郡西至三村鄉入海郡人呼水之通舟筏者
曰江僅資灌溉曰水二水相/通處曰&KR1905水之入海處曰港武利江在合浦縣北/一百十里源
有三一自歸德鄉小雙山一自靈山縣張濛山一/自萬安鄉謝城嶺會於武利埠南流經城西入海
又北八十里有明月/溪水至夜湛然如月烏木江在合浦縣東北四十/里源出大亷山西流
經廢石康縣北一里入亷江又洪潮江在縣西北/四十里源出靈山縣博峩山東南流入新村江
[168-52b]
   欽江在欽州東元和志欽江源出遵化縣東北闍/博山去欽江縣東二百步府志欽江自靈山
縣合舊州江入州界又至州東南三里分為小江/又南入海其小江西南流與漁洪江合出龍門入
平銀江在欽州東三十里上流即靈山縣之大/洸江流經州東有平銀渡與靈山縣分
界又南由大觀港入海與合浦縣分界又丹竹江/在州東北三十里源出靈山縣之楊梅洲南流合
平銀/江防城江在欽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十萬山南流由漁洲港入海如洪
   江在欽州西九域志安遠縣有如洪江輿地紀勝/如洪江在安遠縣西北南流入海府志謂之漁
洪江在州西二十里亦曰東江源出靈山縣古豆/山南流合大寺涌淪鳯皇三江又南合欽江出龍
門入海其大寺江一名團良江在州西北六十里/源出上思州/羊嶺涌淪江一名西江在州西五
十里源出涌淪村鳳皇江中有鳳皇洲一名長墩/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墨抹山俱東南流合漁洪
江又水車江在州北一百里源出靈山縣狼濟山/西南流入州界經小董村一名小董江流合漁洪
[168-53a]
南岸江在靈山縣東通志南岸江源有二一出/羅陽山一出洪崖山皆流經縣南會為
欽江新志謂之南岸大江發源羅陽天堂二山流/經縣南二里又有南岸小江即縣治前烏江源出
大龍山流合豐子嶺小水繞縣/治東南轉西至三水口合大江舊州江在靈山縣/西七十里
源出流峒山東南流四十里入南岸江又馬槽江/在縣西北十五里源出廣屋嶺南流入大江又那
良江在縣西北源出黄樓山流經思安都南至水/口村合南岸大江又有小水曰風帶江又大潮江
在縣南十里源出梁冠山西流人南岸江又龍門/江在縣西南五十里源出博嶺山西南流入南岸
江又水車江在縣西南一百七/十里發源狼濟山南入大江那安江在靈山縣/西一百里
源出古豆山南流入欽州為漁洪江又黄橄江在/縣西一百六十里源出上安都古克村北流入廣
西宣化縣界為八尺江又浮龍冮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洪崖山北流經藍水銅鼓灣入横州界
   龍門水在合浦縣東二里源岀龍門嶺西流分/為二支曰源頭曰龍門環城北入州江
[168-53b]
   雞水在合浦縣東明統志在廢石康縣東二十里/昔有金雞浴於水旁故名通志縣東十五里
有清水江一名金雞水源出青山嶺西北流繞城/北入州江又有白鵝江在縣東十里源亦出青山
麓西北流/入清水江思鄉水在合浦縣東北五里明統志發/源石康思峒山流出武利江復
囘縣界入宴江以/其去而復還故名石欄水在欽州西五里水底有/石欄横生舊志其水無
源係小江汊隨潮上下/底有石欄一名石纍槽南北湖在合浦縣城中龍/門水由龍津橋穴
城而入匯為北湖南流出雲龍橋/復匯為南湖又穴南城出入江銅船湖在合浦/縣東北
登高山之陽今堙交州記銅船湖去合浦縣四十/里每陰雨輒見銅船出水寰宇記馬援製銅船五
隻一留北湖中四/隻將過海征林邑五湖輿地紀勝在欽州城外有/東湖西湖南湖北湖中湖
並嘉祐八年開州/志即今四面城濠張沐溪在合浦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源出縣境東堂鄉
張濛屯曰張沐溪流經縣東八十里曰張𪷟溪又/南入亷江輿地紀勝昔有隱士張沐居此因召
[168-54a]
   緑雲溪輿地紀勝在合浦縣東北一百八十里通/志謂之古欖水源出縣東北歸德鄉六瀆
村流經博白縣界/由永安鄉入亷江鐘灣在合浦縣南七里有灣接/江通海明統志宋政和間
靈覺寺鐘一夕飛去既明懸空而下鐘猶濕灣旁/居人言灣中每夜有鐘聲謂必與龍戰寺僧鑿去
頂上龍角乃止至今灣中風起有/一物大如車輪藍色湧出波心淡水灣在欽州/東南龍
門之東七十里海濱東達烏雷西望牙山中/有巨石淡水出焉舟楫往來常於此汲水瀑布
   灣在欽州西十里輿地紀勝在那容村巨石岸下/其瀑自石頂飛激下成深灣歲旱鄉人以石投
之雨/立至圍洲一作潿洲在合浦縣南珠母海中接雷/州府界寰宇記引交州記云合浦十八
里有圍洲周圍一百里其地産珠縣志在縣南冠/頭嶺南大海中去海壖約二百里去永安所一日
程明萬厯六年移雷州民耕住其地十八/年設遊擊鎮之二十八年移於永安所珠池在/合
浦縣東南八十里海中舊唐書地理志亷州合浦/縣有珠母海郡人採珠之所寰宇記珠母海去石
[168-54b]
康縣八十里即合浦也凡珠璫出於蚌蚌母廣數/寸長尺餘輿地紀勝引郡國志云合浦縣海曲出
珠號曰珠池人嶺外代答云合浦産珠之地名曰/斷望池出岸數十里蜑人没而得蚌剖珠蜑家自
云海中珠池若城郭然其中光怪不可嚮邇常有/怪物䕶持縣志最東曰烏泥池西十里曰海渚沙
又西十里爲平江池又西八里爲獨攬沙又西五/十里爲楊梅池又西十五里爲青嬰池又西五十
里爲斷望也東西總/計一百八十三里
 ︹古蹟︺安昌故城在合浦縣北南齊書州郡志越州刺/史宋泰始七年始置安昌郡領武桑
龍淵石秋三縣舊唐書地理志越州領安昌縣武/德五年置貞觀十二年廢入合浦/按宋有安昌
郡無安昌縣唐所置縣當即故郡地宋郡并三縣/蓋皆廢於梁陳時又案宋志越州領百梁郡南齊
志郡領百梁始昌宋西三縣蓋亦廢於梁陳時/故址應皆在府境或曰在今縣東百良山下
  州故城在合浦縣東北宋書州郡志泰始七年立/領臨漳郡南齊書州郡志越州鎮臨漳郡
[168-55a]
本合浦北界夷獠雜處隠伏岩障寇盜不賓畧無/編户宋泰始中西江都䕶陳伯紹獵其地見二青
牛驚走入草逐之不得乃誌其處云此地當有奇/祥啟立為越州元徽二年以伯紹為刺史始立州
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其臨漳郡領漳平丹城/勞石容城長石都井緩端七縣後俱廢元和志越
州城在合浦縣東十里即陳伯紹所理寰宇記宋/置臨漳郡以界内漳江為名俗號青牛城通志越
州故城在縣東北八十里舊/亷州之東府志在城東十里合浦故城在合浦縣/東北漢置
唐為亷州治寰宇記開寶五年自舊州移理西南/四十里地名長沙置州太平興國八年廢州入石
康縣九域志咸平元年復置亷州仍置合浦縣為/治明統志府城東北七十五里蓬萊鄉唐州治此
通志今名舊州村又有故縣/在今縣西北十五里多歡鄉安遠故城今欽州治/舊志梁武
帝分宋夀郡置安京郡隋平陳廢郡為安京縣屬/寕越郡唐屬欽州至德二年改曰保京宋初復曰
安京景德二年改曰安遠縣仍屬欽州南渡/後移州來治為倚郭縣明洪武七年省入州欽江
[168-55b]
   故城在欽州東北隋置欽江縣為欽州治宋天聖/元年移州治靈山省入明統志欽州故城在
今州東三十里隋唐時州治此州志故州城在/今州東北五十里地名高沙土城遺址尚存
   山故城在今靈山縣西元和志欽州靈山縣南至/州九十六里水路一百二十里隋開皇中
於州北四十八里置南賓縣唐貞觀十年移於峯/子嶺南天寶元年改為靈山今縣南四十里謂之
水歩即是欽州人北來泝流捨舟登陸處寰宇記/靈山縣漢合浦縣地舊在州北六十六里今為州
所理宋陶弼三海岩敘畧治平三年詔徙靈山縣/治於石六峯縣志有舊州墟在今縣西八十里下
東鄉唐自欽江徙州治於此宋/徙州治南宋又徙州治於安遠珠官廢縣在合浦/縣南三
國呉置南齊廢晉書地理志合浦郡領珠官蕩昌/二縣宋書州郡志珠官作朱官呉立蕩昌晉武分
合浦立又領新安縣/江左立梁陳時皆廢珠池廢縣在合浦縣南舊唐/書地理志貞觀六
年置屬越州後屬亷/州十二年省入合浦封山廢縣在合浦縣西北蕭/齊越州領封山郡
[168-56a]
郡領安金一縣梁陳時廢郡爲封山縣隋書地理/志合浦郡領封山縣舊唐書地理志武德五年於
封山縣置姜州併領東羅縣貞觀十年州廢二縣/俱屬亷州後又併東羅入封山寰宇記封山縣在
舊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本漢合/浦縣地開寶五年併入合浦蔡龍廢縣在合浦/縣北舊
唐書地理志武德五年置屬姜州貞觀十年州廢/屬亷州寰宇記縣在舊州北一百五十里宋史地
理志開寶五年廢蔡龍縣舊志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按唐志武德五年越州領高城縣貞觀十
二年併入蔡龍舊址/亦應在今縣北界石康廢縣在合浦縣東北寰/宇記常樂州元領
石康博電零緑鹽場四縣開寶五年廢州併博電/零緑鹽場三縣爲石康一縣屬太平軍輿地紀勝
常樂州及諸縣皆南漢所立九域志縣在亷州東/北三十五里明統志石康縣元屬亷州路洪武初
改屬雷州十四年復故舊志明成化八年省入合/浦今爲石康墟/按南齊志越州有鹽田郡領杜
同一縣疑即五代之鹽/場縣當在今縣東南界龍蘇廢縣在合浦縣東北/宋書州郡志越
[168-56b]
州領隴蘇郡新立南齊州郡志作龍蘇郡領龍蘇/一縣隋書地理志合浦郡領龍蘇縣舊置龍蘇郡
平陳郡廢大業𥘉併大亷縣人唐初廢龍蘇武德/五年復置大亷縣屬越州尋屬亷州寰宇記大亷
縣在舊州東南一百里本漢合浦縣地開寶五年/併入合浦通志今縣北百里進誠鄉有龍村蘇村
或曰即龍/蘇故縣也烏雷廢縣在欽州西南元和志陸州有/烏雷縣本在州東水路三百
里總章元年置在海島中因烏雷洲為名大厯三/年與州同移於海安縣西北至州一里舊唐書地
理志陸州治烏雷縣西南至寕海縣二百四十里/五代時廢舊志今州東南烏雷嶺尚以故縣為名
   華清廢縣在欽州西南隋書地理志海安舊有玉/山縣大業初省入元和志華清縣本玉
山縣天寶元年改名本在烏雷縣北四十里大厯/三年與州同移於海安縣南枕大海西至州一里
五代/時廢寕海廢縣在欽州西南徼外本漢交阯郡地/蕭梁置安平縣兼置黄州及海寕
郡隋開皇初平陳郡廢十八年改州曰玉州大業/初州廢改縣曰海安屬寕越郡唐曰寕海縣為陸
[168-57a]
州治元和志陸州治寕海縣以在海南有陸路通/海北因以為召舊唐書地理志高宗上元二年置
陸州天寶初改玉山郡乾元初復曰陸州東至亷/州界三百里南至大海寰宇記欽州西南至陸州
二百四十里輿地/紀勝今在化外如和廢縣在欽州西北舊唐書/地理志武德五年分
安京置如和縣屬欽州後改屬邕州又/曰安京山下有如和岩縣蓋置於此遵化廢縣
在靈山縣西南惰書地理志寕越郡領遵化縣開/皇二十年置舊唐書地理志欽州領遵化縣武德
五年屬南亭州貞觀二年復來屬元和志縣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宋史地理志開寶五年省入靈
山縣志廢縣在縣南十里/西南去州一百五十里内亭廢縣在靈山縣西/方輿紀要劉
宋置宋廣縣屬合浦郡南齊書州郡志合浦郡宋/廣隋書地理志寕越郡領内亭縣舊置宋廣郡平
陳廢郡為縣十七年改縣曰新化十八年又改内/亭舊唐書地理志武德五年於内亭縣置南亭州
貞觀二年州廢屬欽州元和志縣東南至州一百/里因内亭水為名宋史地理志開寶五年廢入靈
[168-57b]
山縣志廢縣在縣西南九/十里西南去州六十里廢太平軍在合浦縣西/南寰宇記太
平興國八年廢亷州移就龍門三十里建太平軍/咸平元年廢軍復置亷州/按輿地紀勝龍門鎮
在亷州西南三/十五里即軍治媚川都在合浦縣南輿地紀勝引/通畧云初劉鋹在廣南置
媚川都令人入海採珠溺死者衆開寶五年詔/廢之今合浦縣尚有媚川館府志在郡城南
  柱五欽州西分茅嶺晉書地理志日南郡象林有/銅柱漢置此為界水經注建武十九年馬援樹
兩銅柱於象林南界隋書楊方傳方進逕馬援銅/柱南行八日至林邑國都刻石紀功而還唐書南
蠻傳明皇詔特進何履光以兵定南詔境復立馬/援銅柱輿地紀勝欽州古森峒與安南抵界有馬
援銅柱安南人過其下人以一石培之遂成邱陵/其説曰援有誓云銅柱岀交趾㓕培之懼其出也
通志明崇禎九年叅議張國經訪銅柱遠近得貼/浪老叟黄朝會云萬厯二十四年曾至其地見之
茅果分垂兩邊嶺去銅柱尚遠其道里所經則自/貼浪扶隆至板蒙一日板蒙至那蒙那來一日那
[168-58a]
來至觀狼動羅一日動羅至江那一日江那至北/攬一日北攬至北癸一日北癸至新安一日新安
至八尺石橋再行八日方見分茅銅柱府志馬/援銅柱在林邑其在欽江者唐節度使馬總立
  豐堂在欽州治内其旁又/有簡靜堂俱宋建還珠亭在合浦縣東漢/孟嘗守合浦去
珠復還後人建亭以表之明李駿記亭在今府治/東北還珠嶺下屢經兵火漫不可識景泰五年郡
守李遜復/構此亭海角亭舊在合浦縣西南半里/明隆慶中遷於亷江西天涯亭
輿地紀勝在欽州/東門北畔臨水五湖亭在欽州東江/岸上宋建三山亭在/欽
州南孔雀/山上宋建直鉤軒在欽州城東北輿地紀勝昔余/靖守欽為直鈎軒於天涯亭之
東/偏釣石在欽州城外天妃廟前江中宋知州陶弼/嘗釣於其上又有吟石在東門外江中下
有石窟為弼吟詩處又有醉石在/振民橋下江中弼每酌酒於其上
 ︹關隘︺條風關在合浦縣東北舊名東/關明嘉靖間重修改名長墩關在欽州/西南三
[168-58b]
十里鳳/凰江口漁洪關在欽州西二十里即如洪鎮宋史/地理志欽州安遠有如洪砦即此
   天板關在欽州西六十餘里又有/茶陵關在州東靈山縣界新寮隘在合浦/縣東五
十里路通廣西雲蘆六湖蕉林等處/明成化間建堡城今改為新寮營那蘇隘在欽/州西
南如昔都明宣德中交趾置金勒千户于此又稔/均隘在那蘇東南七里那隆隘在那蘇東十餘里
外即交/趾界珠場巡司在合浦縣東南六十里舊為採/珠之所明洪武中置駐白龍城
後移此/本朝康/熙四年裁八年復高仰巡司在合浦縣東北一百/五十里明初置駐縣
北一百二十里/馬欄墟後移此永平巡司在合浦縣東北永平村/明初置後廢嘉靖十三
年復/置防城巡司在欽州西南七十里明洪武五年/置駐州西北一百八十里之永樂
村曰管界巡司/本朝雍正十二年移駐龍門乾/隆十二年又移於此改今名舊志明萬厯三十四
年兵備伍袁萃副總兵楊應春築/城以制貼浪時羅及海上諸賊如昔鎮巡司在/欽
[168-59a]
州西南明洪武中置九域志安遠縣有如昔鎮宋/史地理志安遠有如昔砦輿地紀勝如昔砦在州
西一百六十里距交趾永安州二十里據大山之/巔勢甚險阻舊置砦管轄如昔等七峒通志州西
有如昔了葛貼浪澌廪古森時羅七峒宋時皆設/立峒長明洪武初設巡司於如昔以統之其地北
連東西兩江南接交趾永樂十四年又于西境增/置佛淘巡司宣德二年交趾黎利作亂澌廪時羅
古森了葛等峒叛附黎氏嘉靖十九年交趾納款/歸四峒侵地二十一年知州林希元畫定疆界然
僅存貼浪時羅二峒而巳州志如昔司舊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那蘇村今遷西江北厯村
   墩廵司在欽州西九十里大寺墟明洪武十年置/駐長墩關/本朝乾隆四年移此仍舊名
   那陳巡司在欽州西北/本/朝乾隆三年置沿海巡司在欽州北/七十五里
小董村明洪/武五年置林墟巡司在靈山縣南一百四十里/博峩郷明洪武四年置
   西鄉廵司在靈山縣西一百四/十里明洪武八年置亷州衞在府治東/明洪武二
[168-59b]
十八年置/本/朝順治十年裁永安所在合浦縣東南一百七十/里明洪武初置千户所在
縣東北石康縣二十七年移此築城周四百六十/丈門四環以濠/本朝順治十年裁所仍留守備
防守雍正九年/移縣丞駐此乾體營在合浦縣南二十里乾體/海口/本朝康熙元年遷
界將珠場八寨改爲水師營設遊/擊鎮此十九年裁止設千總防守防城營在欽州/西南二
百里時羅都明初置後省萬厯三十四年兵/備伍袁萃復置城周三百餘丈爲州西門户那線
   營在靈山縣西北一百二十里上安鄉又團河營/那峯營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中安下安二鄉
又那務祥營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本朝康熙十一年設千總控制三安鄉山口營在/靈
山縣東北二十里猺出没處與洪崖堡互相守望/相近有風水營明崇禎九年置與横州八寨接界
又丹竹營在縣南一百里明嘉靖十五年知府張/岳置又格木營在縣西南一百里那暮營在縣西
南一百四十里俱明/天順中僉事林錦置白龍寨在合浦縣東南五十/里明洪武中設八寨
[168-60a]
防倭此居其中築城周三百七十丈舊志縣境諸/寨東南自高州府石城縣凌綠烏兔二寨迤西則
有英羅寨蕭村寨井村寨對達寨豐城寨黄泥寨/皆南至海猪沙十餘里又西有川江寨隴村寨調
埠寨珠場寨皆南至平江池十餘里又西有白沙/寨武刀寨皆南至楊梅池十餘里又西有龍潭寨
古里寨皆南至青嬰池十餘里又西/為西場寨接欽州境皆明崇禎中置鹿井寨在合/浦縣
西南寰宇記太平軍西南至鹿井與欽州烏土鎮/接界九域志合浦縣有鹿井三村二寨府志鹿井
寨在合浦縣西南接欽州界控象鼻沙大水口入/海通交州水路三村寨亦在縣西南控寶蛤灣至
海口水路東南轉海至雷州遞角場縣/志有三村鄉在縣西南十里亷江所經龍門城在/欽
州西南海口/本朝康熙二十三年設副將/防守乾隆十四年以防城同知移駐於此洪崖
   堡在靈山縣東北三十里明初置今改為營又石/唐堡在縣東北四十里石隆堡在縣東北七十
西零戍在欽州東元和志/在欽江縣南三里海北鹽場在合浦縣/東明統志
[168-60b]
舊在雷州府洪武初遷於石康縣西領白沙等十/五鹽課司縣志白沙場在縣東南八十里白石場
在縣東南九十里又東有官寨丹兜二場皆明洪/武中建/本朝併為白石一場又有西鹽場在縣
西南一百里欽州/界亦洪武中建白皮鹽場在欽州東南陸欄嶺/之外明初置久廢有
官署遺址相傳林/墟巡司舊置於此還珠驛在合浦縣東又白石驛/在縣東南永安城烏家
驛在縣西/北六十里天涯驛在欽州東明初置又有防城驛/在州南佛洵驛在州西南如昔
司/西太平驛在靈山縣/西明置東興街在欽州西南二百餘/里近交趾界/本朝
乾隆四年移龍門協右營守/備防守八年復移州判駐此
 ︹津梁︺龍津橋在合浦縣東/跨龍門水白石橋在合浦縣東北/故石康縣東
  仁橋在欽州/東門外大庵橋在欽州東/北四里龍門橋在靈山縣/西南六十

[168-61a]
 ︹隄堰︺平樂陂在合浦縣平樂鄉明洪武初築又大浪/陂在縣東二十里壩三十丈灌溉甚溥
  鳳凰陂在靈山縣東六十里又樟木陂高橋陂俱/在縣南十里東平都馬槽陂在縣西四十
蛟龍塘在合浦縣北二十里源自武利江南流/入於大江民築壩截流溉田數百畝
  龍滚塘在欽州城東五里民資灌溉又白水塘在/州東十里中和坊民引溉白沙上下村田
  新塘在靈山縣東/八里上五鄉
 ︹陵墓︺︹唐︺姜公輔墓在靈山縣南/舊遵化鄉甯原悌墓在欽州東/三十里大
墓/山︹宋︺鄧大周墓在靈山縣東五/十里東山巔︹明︺施敦墓在合浦/縣東南
永安城/東二里
 ︹祠廟︺昭忠祠在府城城隍廟/本朝嘉慶八年建孟太守祠在合浦縣/東祀漢太
守孟/嘗孝子祠在合浦縣西明萬厯/中建祀孝子鄭韺陳王祠元和志/在合浦
[168-61b]
縣東北三十里宋刺史陳伯紹有/恩恵於民殁於嶺表所在立祠忠孝祠在合浦/縣東北
石康廢縣南/本朝乾隆十八年遷/建祀明天順中石康知縣羅紳父子惠澤廟在合/浦縣
東龍門水上歲旱/取其水禱雨多應平江廟在合浦縣東南七十/五里明洪武中建
  雷廟在欽州南五里自/唐以來碑記尚存諫議廟在欽州東北二里/祀唐諫議大夫寗
原/悌
 ︹寺觀︺東山寺在合浦縣東北/元互正間建龍興寺在合浦縣東北/舊石康縣西明
洪武/中建崇安寺在欽州東門外明永樂中/建嘉靖二年改為社學元妙觀在/合
浦縣治東宋/元祐間建浄行院在合浦縣南宋蘇軾/自雷適廉宿此有詩
 ︹名宦︺︹漢︺費貽犍為人光武聞其賢下詔徵為合浦太/守涖政清簡民懷其德世傳合浦江山
皆以亷名者/由貽亷故孟嘗會稽上虞人順帝時厯合浦太/守郡少産榖民以採珠為活先
[168-62a]
是守宰多貪穢珠遂漸徙於交趾郡界民無所資/嘗至求民利病痛革前弊未踰歳而珠復還百姓
復業商賈流通稱爲神明被徵當還吏/民攀留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南北朝︺︹宋︺
  陳伯紹呉興人泰始中爲江西督䕶以合浦蠻獠/叢居啟立越州元徽中爲越州刺史始立
州鎮穿山爲城門以保邊/境威服俚獠民甚德之︹唐︺顔遊秦京兆萬年人/武德𥘉遷亷
州刺史時天下初平人多暴梗遊秦悉心撫/䘏禮讓大行邑里歌之高祖下璽書慰勞︹宋︺徐
  的建安人爲欽州軍事推官欣土煩鬱人多死瘴/癘的見轉運使鄭天監請徙州瀕水從之天監
因奏留的使辧役的短衣持梃與役夫雜作築城/郭立樓櫓以備戰守畫地居軍民建置府舍倉庫
溝渠廛次之/類民皆便之陶弼永州人知欽州撫綏安集同民/所欲去之日民爲塞巷截橋云
  陳永齡南昌人熙寕間知欽州/交趾人寇城陷不屈死李英高要人爲欽/州推官以亷
能稱熙寕中交人陷城一家十/有三人同死事聞贈比部郎中蘇緘晉江人神宗/時知亷州屋
[168-62b]
多茅竹戍卒楊禧醉焚營延燒民廬/因乘以為竊緘戮之於市飭民陶瓦楊友晉江人/紹興初
知欽州交趾與前守爭鹽利謀舉兵友至遣與通/好宴其使於天涯亭語及地界友植鐡愴視曰能
鏖戰耶使者惕息奸謀/遂寢人呼為楊鐵槍岳霖湯隂人飛次子淳熙/三年知欽州交趾人
貢使者毁驛舍霖封劍示其都監曰若/不葺當以軍法從事使者懼繕而後行馬塈宕昌/人咸
淳中知欽州殫力/撫綏蠻境安堵︹明︺羅紳宜春人天順初知石康/縣廣西蠻寇入境紂力
戰不支為賊所執奮罵而死百姓迎其䘮家/祭巷哭子鑑會師博白道遇賊力戰亦死饒秉
  鑑廣昌人景泰間擢守亷州公亷有惠愛悉心保/障時盜賊為梗秉鑑前後擒獲三千有奇民遂
安堵都御史葉盛移檄旌之以為十郡之/最後因奏劾採珠中官失權貴意禠職林錦連/江
人景泰初為合浦訓導條上禦寇方畧都御史葉/盛異之檄署靈山縣時城毁於賊錦立栅設守賊
不敢逼秩滿當去民悉逃詔即為知縣民復歸縣/猺二十五部歲饑剽掠錦單騎造壘約降咸聽命
[168-63a]
乃去栅築城縣境以安成化初擢知亷州府值歲/大饑賊四岀錦誅頑撫順綏輯流移境内悉定上
官交薦以僉事專備欽亷進副使奏/設團河新寮洪崖三營寇遂屏息劉烜安仁人/成化中
守亷州見羅江土沃地廣江岸北高南下水難逆/灌遂為壩横截江流開渠導水集民居之户口增
廣民至/今尸祝張岳惠安人嘉靖中知亷州府敎民為桔/橰引水灌田亷民多盜珠池岳居四
年不私一珠民遂無盜珠者時議欲討安南岳極/言用兵非計尚書毛伯温從之遂不煩兵而服
  祝國泰餘姚人管潿洲中軍萬厯三十六年海寇/掠欽州至龍門國泰曰龍門乃欽之咽喉
不可退也與百户孔榕奮力迎敵會潮淺舟膠/遂遇害剖腹焚尸孔榕亦死邑人皆立廟祀之
 ︹本朝︺楊模聖懷遠人順治八年知亷州府時土弁縱/横閭井荒蕪模聖竭力撫綏自攜蔬米
不擾民間去之/日士民泣送徐尚介德清人順治十三年知靈/山縣寇亂後民皆離散歲
復旱素服禱雨立應民感其誠稍復來集土賊夜/陷城厲聲曰我長官徐尚介也駡賊死子修及僕
[168-63b]
俱死之事/聞贈按察司僉事修/妻陳氏守節人稱一門忠孝節義云金世爵滿/洲
人康熙中知合浦縣十四年高州總兵官祖澤清/叛應呉逆世爵蒐軍實捍邊疆衆寡不敵城陷死
多宏安阜城人康熙二年知靈山縣招撫流民/創學宫繕𪠘宇葺城垣除盜賊政事修
舉士民勒/石紀其勞馮可宗山陰人乾隆四十三年任靈山/西鄉巡檢亷潔自持屬有仙女
巖山徑崎嶇捐亷甃以石磴修葺/橋梁去之日士庶攀轅立碑誌愛
 ︹人物︺︹漢︺張重字仲篤合浦人才敏嗜學為日南郡從/事舉計入洛明帝善其應對賜以金帛
  姚文式合浦人建安中舉茂才任為交州治中時/歩隲為刺史欲建都會文式指畫尉佗舊
治因立城郭於番/山之隅綏和百粤丁茂字仲慮合浦人少孤貧事/母盡孝母卒負土成墳列
植松柏白鹿馴遊其下太守/察其行舉孝亷不受辟召︹三國︺︹呉︺李祖仁合浦/人兄
弟十人同居並孝慈亷讓五鳳初/交州上其事詔爵三級復其家︹唐︺甯純字如和/欽江人
[168-64a]
世爲俚帥父宣在隋爲合浦太守武德中歸附宣/卒以純爲越州刺史善撫衆能以詩書敎其宗人
蠻俗向化徙刺/合州卒於官甯原悌純從孫永昌進士授校書/郎開元中以諌議大夫兼
修國史元宗見直書隱巢事諭之以對忤/旨去官卒葬大墓山詔發五府兵給葬姜公輔
字德文欽州人應制䇿科高第授右拾遺遷翰林/學士德宗器之朱滔叛公輔請帝誅其兄泚不從
既而倉皇出幸公輔曰泚嘗帥涇原得士心不如/追令從駕若羣凶得泚必貽國害帝又不從逮至
奉天或言泚將奉迎乘輿乃詔諸道援兵距城一/舍止公輔諫曰王者不嚴羽衞無以重威靈今禁
軍單弱有備無患若泚誠奉迎何憚兵多帝乃悉/納諸軍擢公輔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
安公主道薨詔厚葬公輔諫止之帝怒罷爲左/庶子再黜泉州别駕卒憲宗朝贈禮部尚書︹宋︺
  李元方石康人崇寕間上書論廣西便民十事稱/旨累遷朝奉大夫知高貴二州有治行
  黄渙字彦舟靈山人元符中領鄉薦累官至知梧/州軍事宣和五年以選次赴京會金人入寇
[168-64b]
渙率所部官連表留駕巳而奔南京奉表勸進髙/宗擢兵部侍郎建炎三年戰没贈朝奉大夫秘閣
修撰宫/一子︹明︺陳善住欽州人洪武中貢入太學授山/西平陽衞經厯擢宰蒲縣厯任
三十餘年妻子不入官/舍勞心撫字吏民懷之韓珠字子瓊石康人永樂/進士授刑部主事尋
升員外郎厯山西右㕘/政爲政明恕甚得民心鄭韺字汝明石康人天順/中母謝氏爲流賊所
掠時韺年十六挺身入賊壘紿以身代母歸取金/贖賊拘韺而釋其母韺既脱母言笑自若賊殺之
   檀昭靈山人太學生有勇略景泰間盜起知府饒/秉鑑令統民兵爲保障與賊大小二十餘戰
馘斬六百餘級後廣西/龍山賊攻陷城邑戰死林榮字仲仁合浦人成化/進士厯禮科給事中
抗直敢言不避權貴時各省運糧入京中官多侵/刻榮疏論之弊始革後滿喇咖國請封以榮充正
使泛海溺死詔贈禮科都/給事中遣官諭祭䕃一子湛鉞亷州人任本衞指/揮升廣州都指揮
僉事宏治十四年儋州賊符南蛇與諸黎攻陷郡/邑鉞領兵渡海聞賊分兵攻臨高由間道遶賊後
[168-65a]
擣其老營賊亟退而官軍巳扼其歸路因出其中/橫擊之斬首七百餘級生擒賊首南蛇聞之遁去
  李國華靈山人嘉靖中山賊殺其父國華/矢心復讎持刀赴鬬為賊所害莫如勤
靈山人少勵志於獨石峯絶險處搆室讀書嘉靖/十二年賊越城劫庫殺百户邵經時如勤方家居
請兵躡其後訊知首惡所/居直搗其巢擒送幕府施敦合浦人事親孝親/殁廬墓三年萬厯
中詔旌/其門
 ︹本朝︺戎士祥欽州人少孤事母孝服勞奉養務得歡/心母病侍湯薬不離左右厠牏垢裳必
親浣滌鄉/人稱之章憲欽州人四川督標左營守備嘉慶/元年隨剿湖北敎匪陣亡奉
㫖/賜卹王瑞鳳欽州人龍門協標把總嘉慶五年出/洋緝捕追賊𬒳傷落水卒八年奉
㫖/賜卹馮敏昌欽州人乾隆戊戌進士由翰林編/修改刑部主事丁父憂既葬廬墓
旁三年母殁亦如之篤學敦行誼以家産析與諸/弟毫無所取自為諸生時已以詩名晚尤深造敎
[168-65b]
授於鄉必舉立身行巳之大節為訓亹亹不倦著/有師友淵源集孟縣志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録小
羅浮草堂詩集行於世/嘉慶十三年祀鄉賢祠
  ︹流寓︺︹漢︺母將隆蘭陵人王莽少慕與交不肯附及秉/政孔光奏隆前治中山馮太后獄不
平免官/徙合浦︹唐︺張説洛陽人武后時張易之誣害魏元/忠引説為助后親臨問説言臣實
未聞易之敎臣耳/后怒流説欽州︹宋︺蘇軾眉山人紹聖中以元祐/黨謫居海外徽宗立移
亷/州陳瓘沙縣人徽宗時以左司諫貶袁州移/亷州杜門謝客自署其居曰了齋魏安
   行樂平人大觀中為京西轉運副使梓行/程瑀論語解秦檜疑其議已編管欽州吕祖泰
河南人上書請誅韓侂冑蘇師旦/周筠而逐陳自强杖配欽州牢城
  ︹列女︺︹明︺李清女名蘭香合浦人指揮張某聘為子婦/張後以女贫别議婚女誓不再適父
母强之女乃書張氏/子姓名置懷中自縊翁天經妾荀氏合浦人事嫡/甚謹天經與
[168-66a]
妻相繼殁荀竭力殯葬服除有謀/奪其志者翦髪以誓尋哀毁而死倪聰女欽州人/許字李
時芳未嫁夫卒有議婚者輒不食人莫覩其面/父凡殁依嫂守節年七十五萬厯十二年旌
 ︹本朝︺龎玉振妻范氏合浦人年二十二夫亡守/節康熙四十三年/旌李氏
  女名瓊娘合浦人許字孔宗周未歸而夫夭欲/赴䘮不許遂在母家守志年七十五歲而終
  氏女合浦人許字黄士熙士熙遠遊以寇亂/不相聞有黄某欲强娶之女投繯死何廣
  珍妻蒙氏靈山人性端莊不苟言笑里中有惡少/挾刃潛入其室大呼力拒連被數刀死
康熙四十/七年/旌李元章妻陳氏靈山人年十九而寡守/節三十五年同邑李鉉
璋妻陳氏均雍/正六年/旌王廷獻妻熊氏合浦人夫死一子/始周歳以舅姑老
拮据營甘㫖奉之苦節四/十三年乾隆十三年/旌何世燦妻施氏靈山人/年二十
而寡家貧守節養姑採野菜至樟木江邊遇賊挾/刃脅之將自投於江為所持乃以頭擊石面目盡
[168-66b]
裂賊殺之乾隆十年/旌同邑節婦黄世莊/妻陳氏寗浚昌妻趙氏均乾隆年間/旌陳相
  度妻徐氏合浦人夫亡守節嘉慶七年/旌同邑/譚超淵妻馮氏黎鳳岐妻姚氏均嘉慶
年間/旌李超伋妻馮氏欽州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三年/旌同州黄洲海妻呉
氏方定繩妻曽氏郭寓邦妻孫氏劉文縉/妻錢氏彭敦本妻潘氏均嘉慶年間/旌葉乘桂
  妻何氏靈山人夫亡守節嘉慶四年/旌同邑仇/汝康妻容氏伍之逹妻利氏子允寛妻李
氏陳居達妻林氏烈婦李某/妻黄氏均嘉慶年間/旌
 ︹土產︺金元和志/欽州貢唐書地理志亷/州欽州陸州貢寰宇記亷/州産珠蚌翠羽
府志欽州/陸州貢玳瑁唐書地理/志陸州貢明統志州/縣俱岀鼊皮唐書/地理
志陸/州貢甲香唐書地理/志陸州貢餘甘子寰宇記欽州岀/一名菴羅果高良
  薑唐書地理/志欽州貢孔雀明統志/欽州岀
[168-6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