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
檢討呉任臣撰
十國地理表下
南漢
興王府廣州為高祖乾亨元年改/廣州 興王府領縣十二
咸寜舊為南海乾亨元年分咸寜常康二縣寳/案宋史地理志南海隋縣後改常康開
五年復歐陽忞輿地廣記云開寳五年省/咸寜常康入南海其說不同今從廣東志常康
[112-1b]
見/上番禺舊/縣増城舊/縣四㑹舊/縣化蒙舊/縣懐集舊/縣東莞
舊縣縣西有鎮象塔禹餘宮使邵廷琄造又城/内有九曜石相𫝊劉氏集方士煉丹處俱見吴
莱南海/古蹟記清逺舊/縣洊水舊/縣浛涯舊/縣新㑹舊/縣義寜舊/縣
韶州領縣五/
曲江舊/縣始興舊縣韶郡縣釋名云南漢乾和四/年分 之始興湞昌二縣置雄州
配英州案宋開寳四年始/興方屬南雄州此說非是仁化舊/縣翁源舊/縣樂昌
舊/縣
潮州領縣二/
[112-2a]
海陽舊/縣潮陽舊/縣
禎州南漢以循州歸善縣置禎州以歸善海豐博/羅河源四縣来屬 歐史職方考作惠州案
宋天禧時以州名犯太子名始/改為惠五代時未甞有惠州也
歸善舊/縣海豐舊/縣博羅舊/縣河源舊/縣
循州南漢改舊循州為禎州而/别立循州于北境領縣一
龍川舊為雷鄉縣南漢改今名復歐陽忞又云龍川/本秦縣唐省入河源南漢 置以為循州治
齊昌府乾亨元年升循州之/興寜縣為齊昌府
封州領縣二/
[112-2b]
封川舊/縣開建舊/縣
端州領縣二/
髙要舊/縣平興舊/縣
英州高祖割廣州/之湞陽縣置
湞陽舊/縣
雄州高祖割韶州/之保昌縣置
保昌舊/縣
敬州乾和時割潮州程鄉縣置敬州之或/作恭州非恭乃宋避廟諱而稱
[112-3a]
程鄉舊/縣
康州領縣四/
端溪舊/縣晉康舊/縣悅城舊/縣都城舊/縣
恩州領縣三/
楊江舊/縣恩平舊/縣杜陵舊/縣
思州領縣四/
務川舊/縣寜彛舊/縣思卬舊/縣思三舊/縣
瀧州領縣五/
[112-3b]
瀧水舊/縣開陽舊/縣鎮南舊/縣安遂舊/縣建水舊/縣
勤州領縣二/
富林舊/縣銅陵舊/縣
新州領縣二/
新興舊/縣永順舊/縣
高州領縣三/
良徳舊/縣電白舊/縣保定舊/縣
潘州領縣三/
[112-4a]
茂名梁開平元年五月改曰越常南漢乾/亨七年十月復改茂名 一名茂明南巴
舊/縣潘川舊/縣
常州領縣三/
海康舊/縣遂溪舊/縣徐聞舊/縣
羅州領縣五/
石城舊/縣吴川舊/縣南河舊/縣招義舊/縣零緑舊/縣
辨州唐天祐元年朱全忠以辨汴聲近更名勲州/後復故領縣二 案辨州至宋太平興國五
年改曰化州是化州故辨州也且化州之名五/代所未有歐史職方考既有辨州復列化州其
[112-4b]
誤可知/今不從
石龍舊/縣陵羅舊/縣
邕州舊為邕州領縣七光天元年即晉天福/七年也改為誠州避廟諱未幾復故
宣化舊/縣武縁舊/縣晉興舊/縣朗寜舊/縣思龍舊/縣如和舊/縣
封陵舊/縣
澄州領縣一/
上林舊/縣
春州領縣三/
[112-5a]
陽春舊/縣羅水舊/縣流南舊/縣
貴州領縣四貴髙祖封子/𢎞道為 王即此州
鬱平舊/縣懐澤舊/縣義山舊/縣潮水舊/縣
巒州領縣三宋開寶五年始廢州入/横州歐史職方考不列其名誤
永令舊/縣武羅舊/縣靈川舊/縣
横州領縣三/
寜浦舊/縣淳風舊/縣樂山舊/縣
賔州領縣三/
[112-5b]
領方舊/縣琅邪舊/縣保城舊/縣
欽州領縣五/
欽江舊/縣靈山舊/縣遵化舊/縣内亭舊/縣保京舊/縣
潯州領縣二/
平桂舊/縣宣化舊/縣
容州領縣四/
北流舊/縣普寜舊/縣陵城舊/縣渭龍舊/縣
牢州領縣三/
[112-6a]
南流舊/縣定川舊/縣岩川舊/縣
白州領縣四/
博白舊/縣建寜舊/縣周羅舊/縣南昌舊/縣
亷州領縣四/
合浦舊/縣封山舊/縣蔡龍舊/縣大亷舊/縣
常樂州髙祖乾亨元年立常樂州及置博電等三/縣 歐陽忞輿地廣記云常樂州南漢立
宋開寳五年廢州省/縣以其地置石康縣
博電乾亨/初置零緑乾亨/初置鹽場乾亨/初置
[112-6b]
黨州領縣四/
善勞舊/縣撫安舊/縣善文舊/縣寜仁舊/縣
繡州領縣三宋開寳五年始廢州入容州/普寜縣歐史職方考不列其名誤
常林舊/縣阿林舊/縣羅繡舊/縣
鬰林州領縣五/
石南舊/縣鬰林舊/縣興業舊/縣興徳舊/縣潭栗舊/縣
藤州領縣四/
寜風舊/縣感義舊/縣義昌舊/縣鐔津舊/縣
[112-7a]
竇州領縣四/
信義舊/縣懷徳舊/縣潭峩舊/縣時亮舊/縣
義州領縣三/
岑溪舊/縣永業舊/縣連城舊/縣
禺州領縣三州宋開寳五/年始廢 入容州
峩石舊/縣陸川舊/縣扶桑舊/縣
順州唐大厯八年析禺羅辨白/四州置南漢因之領縣四
龍化舊/縣温水舊/縣南河舊/縣龍豪舊/縣
[112-7b]
瓊州領縣三二州舊有曽/口顔羅 縣南漢省
瓊山舊/縣容瓊舊/縣樂㑹舊/縣
崖州領縣四/
舎城舊/縣澄邁舊/縣文昌舊/縣臨髙舊/縣
儋州領縣四南州舊有/富羅縣 漢廢
義倫舊/縣昌化舊/縣感恩舊/縣洛陽舊/縣
萬安州領縣二二州舊有富/雲博遼 縣南漢省
萬安舊/縣陵水舊/縣
[112-8a]
振州領縣二屯州舊有延徳/臨川落 三縣南漢廢
寜逺舊/縣吉陽舊/縣
思唐州
交州髙祖封子𢎞/操為交王
楚
長沙府潭州周武穆王以潭州為長沙府潭至辰/十州 時屬周行逄已而為南唐所取領
縣/九
長沙舊/縣湘潭舊/縣湘鄉舊/縣益陽舊/縣醴陵舊/縣瀏陽舊/縣
[112-8b]
攸舊屬衡山朱梁時所屬/一云漢乾祐時仍屬衡龍喜漢乾祐三年貞/懿王析長沙縣
置/茶陵原𨽻衡州石晉時屬/潭州見湖廣舊志
衡州領縣五/
衡陽舊/縣衡山舊縣湖廣志云晋天福五年改屬/潭州後復来屬 縣有安仁場唐
清泰二年割邑之宜陽熊耳二鄉益之場有馬/井相傳馬王太子繋馬于此馬渴蹴地水湧出
成井/因名湘潭舊/縣耒陽舊/縣常寜舊/縣
澧州領縣四/
澧陽舊/縣安鄉舊/縣石門舊/縣慈利舊/縣
[112-9a]
朗州領縣三/
武陵舊/縣龍陽舊/縣橋江舊為沅江乾寜中改橋/江屬岳州五代時来屬
岳州五代初屬安武軍節度已而隸/湖南後屬武平軍節度領縣四
巴陵舊縣/歸楚 廣順元年南唐取之尋復/縣有王朝場清泰間置華容舊/縣
湘隂舊/縣平江舊為昌江後唐/同光時避諱改
道州領縣四/
營道舊/縣延喜唐為延唐朱梁改為延昌後唐同/光時復名延唐晉天福七年更名
延喜熹一/作延江華舊/縣永明舊/縣
[112-9b]
永州領縣二/
零陵舊縣時縣有東安場/石晉 馬氏析縣置祁陽
邵州石晋時改邵州/為敏州領縣二
邵陽舊為邵陽縣石晉時改敏政/縣漢復立邵陽縣屬敏州武岡舊/縣
全州晋天福四年四月文昭王奏以湘川為清湘/縣置全州并割灌陽縣𨽻之 歐陽忞又作
天福三年置今/從五代㑹要
清湘舊為湘川𨽻永/州文昭王改灌陽舊屬永州天/福中来屬
辰州領縣五/
[112-10a]
沅陵舊/縣溆浦舊/縣辰溪舊/縣盧溪舊/縣麻陽舊/縣
融州領縣二後/歸南漢
融水舊/縣武陽舊縣後州舊有黄/水縣 併入武陽
郴州舊領郴南亭資興義章藍山義昌髙平臨武/八縣晋天福初文昭王奏改敦州廢臨武髙
平二縣以其地入桂陽監又廢資興縣為資興/寨漢乾祐時復為郴州後南漢乾和九年遣将
潘崇徹敗南唐兵于/宜章道取郴入焉
郴舊/縣南亭舊/縣義章舊/縣藍山舊/縣郴義舊為義昌縣/後唐同光中
避廟諱更/名曰郴義
[112-10b]
桂陽監唐于郴州境置監掌鑄錢晉天/福初以臨武髙平二縣益其地
連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南漢
桂陽舊/縣陽山舊/縣連山舊/縣
昭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南漢
平樂舊/縣永平舊/縣恭城舊/縣
宜州領縣四後入/南漢省三縣
龍水舊/縣崖山舊縣廢/南漢東璽舊縣廢/南漢天河舊/縣
桂州領縣十後/入南漢
[112-11a]
臨桂舊/縣理定舊/縣靈川舊/縣陽朔舊/縣荔浦舊/縣修仁舊/縣
純化梁開平元年五月改為歸化/後唐同光元年十月復故永福舊/縣永寜
舊為豊水/縣梁時改古舊/縣
溥州晉開運三年文昭王奏立溥州于全義縣改/縣名曰徳昌并割桂州廣明義寜二縣𨽻之
徳昌舊為全義屬桂州開/運中改徳昌後復故廣明舊屬/桂州義寜本臨/川地
馬氏置義寜鎮後為縣/舊屬桂州開運時来屬
賀州領縣六後/入南漢
臨賀舊/縣桂嶺舊/縣馮乗舊/縣蕩山舊/縣富川舊/縣封陽舊/縣
[112-11b]
梧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
蒼州舊/縣戎城舊/縣孟陵舊/縣
䝉州領縣三後/入南漢
立山舊/縣東區舊/縣正義舊/縣
嚴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南漢
来賔舊/縣歸化舊/縣修徳舊/縣
富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南漢
龍平舊/縣思勤舊/縣馬江舊/縣
[112-12a]
栁州領縣三乾祐/三年入南漢
馬平舊/縣栁城舊/縣洛容舊/縣
龔州領縣六後入南漢連案唐置龔州南漢乾和/八年吴懐㤙定宜 梧嚴富昭栁龔象等州
之地至宋紹興六年始廢州入潯州歐史職方/考不列其名豈南漢得龔州後以避髙祖諱而
廢之邪然宋史載開寳四年平廣南得/州六十已有䝉龔之名此所未解也
平南舊/縣武林舊/縣隋建舊/縣大同舊/縣陽川舊/縣寜風舊/縣
象州領縣二乾祐三年入南漢代案輿地/廣記唐時州有武化縣五 時省
陽夀舊/縣武仙舊/縣
[112-12b]
錦州領縣五/
盧陽舊/縣洛浦舊/縣招喻舊/縣常豐舊/縣渭陽舊/縣
溪州領縣二/
大鄉舊/縣三亭舊/縣
叙州一作溆秦漢黔中地也唐為播叙二州之境/後周時周行逢死叙州刺史鍾存志奔武陽
而楊正岩以十洞稱徽誠二州即其地輿一云/溪洞誠州楚文昭王有其地是誠州又 叙州
各為一地已存以/俟考本州領縣三
渠陽舊/縣三江舊/縣羅䝉舊/縣
[112-13a]
呉越
西府杭州唐大順元年新夹城三十餘里景福二/年作羅城七十里光化二年四月升為
都督府吴越謂之西府天寳元年梁勅升/大都督府後國中亦稱西都領縣十一
錢塘舊/縣錢江吴越天寳十五年割錢塘鹽官各/半置錢江縣割富春之長壽安吉
二鄉入錢江樂史太平寰宇記言唐麟徳二年/析錢塘鹽官二縣為錢江非是 又冊府元龜
云晋天福七年勅州縣名有與髙祖諱犯者悉/改之改杭州錢塘為錢江歐陽忞輿地廣記亦
云晋天福中避髙祖名改錢塘為錢江/後别置錢塘與錢江分治未審孰是鹽官舊/縣
餘杭舊縣十武肅王重築縣城周六/百二 歩後徙溪南號清平軍富春舊為/富陽
[112-13b]
吴越天寳元年改富陽曰富春時武肅王與楊/氏有怨凡縣名有陽字者皆易之 富春城武
肅王以地偪江隅/乃壘磚石為之桐廬舊縣州案宋史地理志/云嚴 桐廬縣太平興
國二年自杭州来𨽻是/五代時桐廬本屬杭州於?舊縣置有閲武寨/吴越 以禦敵在
縣北五/十里安國舊為臨安唐天祐二年割睦州分/水縣之南新寜善新登廣陵銅峴
等五鄉来屬吴越天寳元年正月梁勅改為安/國縣以尊武肅王 縣城依太廟山武肅王築
新登舊為新城吴越天寳元年梁避/廟諱改為新登縣 有杜稜城横山舊為/唐山
吴越天寳元年梁勅改金昌寳正二年後唐復/改為唐山晉天福七年避高祖諱勅改曰横山
吴郡縣釋名曰晋又改横山為吴昌/ 越備史又云梁改唐山為吴昌武康舊𨽻/湖州
[112-14a]
武肅王時来屬武順存録云/梁開平元年割 康𨽻杭州
安國衣錦軍唐光化三年改臨安縣安衆營為衣/錦營天福五年升為衣錦城天祐四
年三月升衣錦城為安國衣錦軍/ 宋史太平興國四年改順化軍
東府越州唐乾寜四年武肅王號越州為東府後/國中亦稱東都 吴越天寳元年梁勅
升越州為大都/督府領縣八
㑹稽舊/縣山隂舊/縣諸暨初改暨陽天寳元年仍奏/改諸暨 縣城武肅王遣
王永/修築贍本為剡縣後因古語二火一刀之/說惡其不祥改為贍 有贍都鎮餘姚
舊/縣蕭山舊縣王有西興鎮古西陵也/武肅 屯兵惡陵字改曰興上虞舊/縣新
[112-14b]
昌故剡縣十三鄉地晉/天福時文穆王奏置
蘇州領縣五/
呉舊/縣長洲舊/縣崑山舊/縣常熟舊/縣呉江吴越天寳二/年閏二月奏
于松江置/縣曰吴江
湖州領縣四/
烏程舊/縣徳清舊/縣安吉舊/縣長興舊為長城縣吴越/天寳元年八月改
長興避/梁諱也
温州領縣四/
[112-15a]
永嘉舊/縣瑞安舊為安固縣唐天復三年四月有/白烏栖縣之集雲閣上武肅王聞
于朝詔/改今名平陽舊為横陽縣武肅王時勅改平陽/ 郡縣釋名曰横陽取横嶼及横
陽江之義後梁乾化間/横陽既平故曰平陽樂清舊為樂城縣吴越/天寳元年避梁主
父諱/改
台州領縣五/
臨海舊/縣黄巖舊/縣台興唐為唐興縣吴越天寳元/年梁勅改天台有說見忠
獻王世家注復任臣又案歐陽忞云唐興朱梁/改為天台後 故石晋改為台興邑名屢改故
前後易溷理或然也新又順存録載/開平三年改唐興為 興未詳是非永安唐為/樂安
[112-15b]
縣吴越寳正/五年改今名寜海舊/縣
明州領縣六王吴越天寳二年明州刺史黄晟/卒武肅 廵之遂有其地因城望海鎮
鄞故鄮縣吴越/改鄮曰鄞奉化舊/縣慈谿舊/縣象山舊/縣望海本/吴
越静海鎮一作望海鎮武肅王天寳二年閏八/月奏置望海縣吴越備史又作静海縣後改曰
定海考順存録云梁改定海文/獻通 云宋改定海未知孰是翁山舊/縣
處州領縣六/
麗水舊/縣龍泉舊/縣遂昌舊/縣縉雲舊/縣青田舊/縣白龍故/唐
松陽縣吴越天寳三年五月上言于梁以淮冦/未平恥聞逆姓請改為長松晋天福四年歳旱
[112-16a]
縣令陳時祈雨百仭山有白龍見/以聞文穆王遂改長松曰白龍
衢州領縣四/
西安舊/縣江山本唐湏江縣吴越改今名以邑有/江郎山也太平寰宇記曰江郎山
有五色石/日照炫燿龍游舊為龍丘縣寳正末惡丘為墓/不祥改今名 輿地廣記作龍
遊/常山舊縣山乾徳四年忠懿王/析常 西境置開化場
婺州領縣七/
金華舊/縣東陽舊/縣義烏舊/縣蘭溪舊/縣永康舊/縣武義唐/初
為武義後改武成天祐末復/曰武義疑避朱全忠父諱也浦江故浦陽縣吴/越天寳三年
[112-16b]
武肅王惡楊氏奏改浦江改/順存録又作梁貞明三年
睦州領縣五城天福三/年四月 睦州
建徳舊/縣壽昌舊/縣遂安舊/縣分水舊/縣青溪舊/縣
秀州吴越寳大元年武肅王于嘉興置開元府割/華亭海鹽二縣屬焉後唐長興三年罷開元
府晋天福五年三月文穆王奏以嘉興海塩華/亭置秀州又置崇徳縣 五代㑹要作天福三
年十月置秀州與/吴越備史畧異
嘉興唐光啟三年城嘉興縣先是縣屬杭州已/而屬中吴軍晉天福中置秀州 輿地廣
記云嘉興縣五代屬杭州五代㑹要云兩浙錢/元瓘奏以杭州嘉興縣置秀州歐陽五代史亦
[112-17a]
云秀州錢元瓘置割杭州之嘉興縣為屬惟文/獻通考言吴越王奏以蘇州嘉興海鹽華亭置
秀州愚案唐貞觀八年復置嘉興縣屬蘇州梁/初改屬杭州未幾置開元府及府罷縣屬中吴
軍已又置秀州此諸說所/以有𨽻蘇𨽻杭之不一也海鹽舊屬/蘇州華亭舊屬/蘇州
崇徳本嘉興西鄙義和鎮天福三年廣陵王元/璙鎮中吴請析嘉興之崇徳等九鄉為縣
治義和遂/以鄉名縣
閩
南都一作/東都長樂府福州七唐天復時王氏築羅城/其門 南利渉東南通津東海
晏東北延逺北永安西北安善西南清逺西金/斗 梁開平元年又築夹城在羅城外其門六
[112-17b]
南寜越東南美化東北井樓北嚴勝西北遺愛/西迎仙 貞明六年升為大都督府閩龍啟元
年改長樂府天徳二年以福州為南都領福泉/建汀漳鏞鐔七州福州領縣十一南唐保大三
年取福州明年入于吴越領案吴越得福州以/尤溪徳化𨽻福州福州共 縣十三乾祐元年
二縣失于唐仍領縣十一閩中考云閩王審知/築福州南北夾城陶磚悉卬錢文後城歸吴越
人以為/先兆
閩舊縣十案何喬逺閩書閩縣隋以前曰原豐/開皇 二年改曰閩五代唐長興四年王氏
改為長樂清泰二年仍舊晋天福六年王氏又/改為長樂縣據此則閩龍啟元年通文二年俱
以舊閩縣/為長樂縣侯官舊縣縣閩龍啟元年改舊/侯官 曰閩興三年復舊長樂
[112-18a]
舊縣乾化元年改曰安昌同光初復為長/樂龍啟元年改長樂曰侯官三年復舊連江
舊/縣長溪舊/縣福清舊為福唐閩改福清地任臣案/冊府元龜舊唐書輿 廣記諸
書唐聖厯二年析/福唐朱梁開平二 樂置萬安天寳元年改為/改為永昌後唐同光元年
復為福唐晉天福七年避高祖諱遥改為南臺/寔閩之永隆四年也此時閩自立已更名福清
或云閩龍唘時厭唐號改為福/清然則晉又何以避諱遥改乎古田舊/縣永泰舊/縣
閩清舊為梅溪場乾化/元年十月閩置永貞本羅源場咸通時/號永貞鎮閩龍唘
元年升/為縣寜徳舊為感徳塲閩龍唘元年升為寜/徳縣 海録碎事云寜徳縣閩王
時號為/鶴塲
[112-18b]
泉州領縣九後/入南唐
晉江舊/縣南安舊/縣莆田舊/縣仙遊舊/縣同安舊為大同/場閩龍啟
初升/為縣清溪南唐保大十三年使詹敦仁監小溪/場事以小溪可置縣請于清源節度
使㽞從效遂置縣曰清溪以縣治前溪/水環遶也 文獻通考以為王氏置誤永春舊/為
桃林場龍唘元年改為闕春縣/一曰桃源縣通文時改永徳化舊為歸德/場長興三
年閩惠宗立為歸徳縣屬南樂府南唐保大七/年屬清源軍割尤溪之常平進平二縣益之
長泰唐乾符三年邑長張思始置武徳場以便/輸納文徳元年改為武勝尋改武安南唐
升為長泰縣一云/閩永隆五年置非
[112-19a]
建州領縣七後/入南唐
建安舊縣安縣/有崇 塲邵武舊縣邵閩書云唐嗣聖五/年析 武及綏城地置將
樂縣唐末為王氏所據晋天福初復為邵武諱/一云晉元康元年改昭武為邵武避司馬昭
也閩通文元年復改邵武為昭武宋復為邵武/ 又光澤鸞鳯二鄉唐置洋寜鎮南唐改財演
鎮/浦城舊/縣建陽舊縣南按宋白續通典縣東北/三里 唐保大九年割為崇安
場宋時方置崇安縣九域志/謂崇安縣亦王氏所置非也松源初為吴越處/州東鄉閩太
祖奪而有之以為松源鎮南唐升為縣氏輿地/廣記作松溪文獻通考亦作松溪謂王 増置
郭子章云宋始改源為溪里縣北境有關𨽻鎮/案周禮秋官有閩𨽻盖其 之人周時常為閩
[112-19b]
𨽻疑後人字譌/而為闗𨽻云歸化舊為歸化鎮南唐保大元/年廢鎮為場中興元年升
為/縣建寜舊為黄連鎮唐末黄巢亂邑人陳巖以/鎮兵禦之表為義寕軍置鼔角賜牌印
治永安南唐罷為永安鎮又改永安塲建/隆元年南唐析置建寜縣從建寜之舊也
汀州領縣二後/入南唐
長汀舊縣大縣南境有上杭塲郡縣釋名云南/唐保 十三年徙上杭塲于秇梓保又王
閩時有武平塲本唐武平鎮也閩書云故唐時/以汀州西南地為南安武平二鎮至閩併南安
為武平塲又縣西四十里有古城/㳟懿王延政城此以備江南兵寜化舊/縣
南州閩為漳州後為南唐所取保大四年以董思/安知州務思安以父名章辭之命改南州宋
[112-20a]
乾徳四年復改漳州領縣三是一云/南唐以泉州長泰來屬未詳 非
漳浦舊/縣龍溪舊/縣龍岩舊/縣
鏞州舊為將樂縣屬建州天徳元年升縣為鏞州縣閩/書云將樂縣王延政升為西鏞州南唐尋為
劔州唐原為劍州閩太祖改延平鎮嗣王延翰改/永平鎮鄱陽王延政自立于劍州升為龍津
縣尋置鐔州南唐㧞鐔州以為制置鎮明年改六/劍州析建州之南平劔浦富沙三縣為屬保大
年復以福之尤溪汀之沙縣來屬升永昌塲為/順昌縣領縣六 南唐書及唐餘紀傳云保大
三年升建州延/平津為劍州
南平一作延平歐陽忞云延平晉屬建安/郡後省五代置 今從閩書作南平劔浦
[112-20b]
閩為龍津縣南唐置劔浦浦歐陽忞云南唐/立劍州初治延平後徙劔 而延平省入富
沙初置劍州南唐時來屬地/鄱陽初封富沙王即此尤溪舊縣閩屬福/州南唐得尤
溪以為制置鎮已又割𨽻劍州改縣有沈溪溪/上沈姓者居之後避閩太祖諱 名尤而沈姓
亦更/尤沙舊縣原𨽻江州南唐時來屬文獻/通考謂閩以沙縣屬劍州非是順昌
何氏閩書云南唐以永昌塲置一云保大六年景/置順昌縣于建州永昌塲又宋白續通典云唐
福二年置將水鎮改為永順塲尋立為順昌縣/任臣案□永隆二年王延政取永平順昌二城
是順昌之名似/不自南唐始也
荆南
[112-21a]
江陵府荆州五代時改/為府領縣八
江陵舊縣以有髙氏井即/繼冲 轎覆井故蹟枝江舊/縣松滋舊/縣監利
舊屬復州梁時来屬以縣南五里/有古堤院文昭王築 防水患石首舊/縣當陽
舊/縣公安舊/縣長林舊/縣
荆門軍五代更荆門縣為軍治當陽尋省湖按唐/貞元二十一年析長林置荆門縣 廣志
云髙季昌以荆門縣為軍文獻通/考又作宋開寳五年事未詳孰是
歸州梁時屬蜀後唐時為/高氏所有領縣三
秭歸舊/縣巴東舊/縣興山舊/縣
[112-21b]
峡州梁時屬蜀後唐時為/高氏所有領縣四
夷陵唐天寳八載省入/長陽五代時復置宜都舊/縣長陽舊/縣逺安舊/縣
北漢
太原府并州領/縣十三
太原舊/縣青陽舊/縣文水舊/縣陽曲舊/縣樂平舊/縣清源舊/縣
太谷舊/縣祁舊/縣榆次舊/縣盂舊/縣夀陽舊/縣廣陽舊/縣交城
舊/縣
汾州領縣五/
[112-22a]
温城舊/縣平遥舊/縣介休舊/縣孝義舊/縣靈石舊/縣
嵐州領縣四北漢/置勇雄鎮
宜芳舊/縣合河舊/縣嵐谷舊/縣静樂舊/縣
岢嵐軍北漢以嵐谷縣建為軍嵐案宋太宗自府/州㑹兵攻北漢先克岢 軍則岢嵐軍不
自宋始也馬端臨謂太平興國五年置非一謂又/宋史載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得州十軍 寳
興軍也不以岢嵐軍入數者豈僅存其名而寔/廢抑廢之而宋復置耶顧氏方輿紀要云寳興
軍或曰即岢嵐/軍也未審是非
憲州宋白續通典曰憲州故樓煩監牧唐昭宗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憲州漢北漢因之領縣
[112-22b]
三/
樓煩舊/縣𤣥池舊/縣天池舊/縣
忻州領縣二/
秀容舊/縣定襄舊/縣
代州領縣五/
鴈門舊/縣唐林舊/縣五臺舊/縣繁峙舊/縣崞舊/縣
寳興軍五臺縣烹劉繼顒于柏谷置銀/冶取鑛 銀即其冶建寳興軍
遼州唐為儀州梁改為遼州/漢北漢因之領縣四
[112-23a]
遼山舊/縣榆社舊/縣和順舊/縣平城舊/縣
沁州領縣三/
沁源舊/縣綿上舊/縣和川舊/縣
隆州案祁縣東三十里有隆州故城乃劉繼元築/以拒周者戍河東記云太平興國四年春王
師克嵐州因次隆州即此地也又胡三省通鑑/註云宋太宗之平太原折御卿自府州㑹兵攻
劉繼元先克岢嵐軍次克隆州次克嵐州則/隆州蓋晉漢間所置其地在岢嵐嵐谷之間
石州領縣五/
離石舊/縣臨泉舊/縣平夷舊/縣方山舊/縣定胡舊/縣
[112-23b]
通鑑載北漢據有十二州中有蔚州之名案晉安/以十六州與契丹蔚州已在十六州之數北漢
得復有蔚州此所未/詳也今不列其名
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