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一
檢討呉任臣撰
十國地理表上
五代時輿圖剖裂諸國各覇偏方務相雄長自江淮以
南諸州為呉而南唐因之領浙東西十三州一軍為呉
越併東西兩川以及山南西道為前後蜀越湖以南數
州為楚逾嶺南連東西為南漢跨太原以北諸州為北
[111-1b]
漢割江陵府洎歸陜二州為荆南據七閩以抗衡列國
為閩地偪則虎眂䲭張國多則蟬聫蠶食其大較然也
中間郡邑紛更時多建置要非盡屬唐季之舊是用徵
其沿革得失作十國地理表
府州名軍監/附 梁 唐 晉 漢 周
江都府本揚州呉改府建/都南唐建東都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金陵府本昇州呉為府南唐/改江寜府建西都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雄逺軍 南唐 南唐 南唐
[111-2a]
南昌府本洪州南唐為/南昌府建南都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雄 南唐 南唐 中朝
建武軍 南唐 南唐 中朝
楚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泗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滁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和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光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111-2b]
黄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舒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蘄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廬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壽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海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泰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濠 呉 呉 南唐 南唐 中朝
[111-3a]
潤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常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江隂軍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宣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歙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鄂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池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饒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111-3b]
信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江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撫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建武軍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袁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吉 呉 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䖍 中朝 呉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筠 中朝 呉呉 南唐 南唐 南唐
[111-4a]
成都府本益州/蜀為府 前蜀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漢 前蜀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彭 前蜀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灌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蜀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綿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眉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嘉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4b]
劍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梓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遂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果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閬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普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陵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資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5a]
榮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簡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卭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黎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雅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維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茂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文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5b]
龍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黔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施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䕫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安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忠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萬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興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6a]
利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開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通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涪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渝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瀘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合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昌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6b]
巴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蓬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集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壁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渠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潾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戎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興元府本梁州/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111-7a]
洋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源 前蜀 中/朝後蜀 後蜀 後蜀 後蜀
金 中/朝前蜀 中/朝後蜀 中朝 中朝 中朝
秦 岐前蜀 中朝 中朝 後蜀 中朝
鳯 岐前蜀 中朝 中朝 後蜀 中朝
階 岐前蜀 中朝 中朝 後蜀 中朝
成 岐前蜀 中朝 中朝 後蜀 中朝
興王府本廣州南/漢改府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7b]
韶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潮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禎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循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齊昌府 南漢 南漢 南漢
封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端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英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8a]
雄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敬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康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恩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思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瀧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勤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新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8b]
高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潘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雷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羅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辨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邕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春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貴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9a]
巒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横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賔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欽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潯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容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白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9b]
亷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常樂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黨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繡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鬱林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藤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竇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義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10a]
禺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順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瓊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崖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儋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萬安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振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思唐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111-10b]
交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南漢
長沙府本潭州/楚為郡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衡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澧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朗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岳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道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永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111-11a]
邵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全 楚 楚 周行逢
辰 楚 楚 楚 楚 周行逢
融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郴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桂楊監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連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昭 楚 楚 楚 南漢南漢
[111-11b]
宜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桂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溥 楚 南漢 南漢
賀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梧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䝉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嚴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富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111-12a]
栁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龔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象 楚 楚 楚 南漢 南漢
錦 楚 楚 楚 周行逢
溪 楚 楚 楚 周行逢
叙 楚 楚 楚 周行逢
西府杭州/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呉越
安國衣錦軍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111-12b]
東府越州/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蘇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湖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温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台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明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處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衢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呉越
[111-13a]
婺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睦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吴越
秀 吴越 吴越 吴越
長樂府本福州閩改/府建南都 閩 閩 吴越 吴越 吴越
泉 閩 閩 南唐留從/效南唐留從/效南唐留從/效
建 閩 閩 南唐 南唐 南唐
汀 閩 閩 南唐 南唐 南唐
南本漳州南/唐改今名 閩 閩 南唐留從/效南唐留從/效南唐留從/效
[111-13b]
鏞 閩 南唐 南唐 南唐
劍閩置鐔州南/唐改今名 南唐 南唐 南唐
江陵府荆州/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門軍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歸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峽 前蜀 荆南 荆南 荆南 荆南
太原府并州/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汾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111-14a]
嵐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岢嵐軍 北漢
憲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忻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代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寳興軍 北漢
遼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沁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111-14b]
隆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石 後唐 中朝 中朝 中朝 北漢
吴 南唐
東都江都府揚州呉改大都督府為江都府建都/南唐昇元元年建東都領縣四
江都舊縣/廣陵舊為江陽縣吴/因之南唐改永貞舊為揚子/縣吴因之
南唐改今名鎮吴順義四年/以本縣白沙 為迎鑾鎮高郵舊縣有吴江/都府 海陵
興化天長為屬南唐以海陵/興化屬泰州以天長置軍
西都江寜府昇州大都督府吴武義二年七月改/為金陵府南唐改江寜府建西都領
[111-15a]
縣十五鳯凰臺記事云六朝舊城近覆舟山去/秦淮 里至楊吴時改築跨秦淮南北周廻二
十五/里
上元舊屬潤州唐光/啟三年屬昇州江寜舊縣改歐陽忞又曰/唐既 江寜為上元
南唐復析上元置/江寜分治郭下句容舊屬潤州唐光/啟三年𨽻昇州溧水舊/屬
宣州唐光啟三/年改𨽻昇州溧陽舊屬宣州唐光/啟三年隸昇州廣徳舊屬/宣州
南唐時/来屬蕪湖本漢縣後廢南/唐析當塗復置銅陵南唐置初隸/池州已而来
屬/繁昌本晋縣隋省入當塗/南唐析當塗復置青陽舊屬池州南/唐初以宣之
當塗屬江寜府及當塗為雄/逺軍復以池之青陽来屬
[111-15b]
雄逺軍舊為當塗縣南唐置/新和州後改雄逺軍
南都南昌府洪州南唐交泰二年十一月改/州為南昌府建南郡領縣七
南昌舊/縣豐城舊為豐城楊氏初改為呉臯後復/為豐城 郡縣釋名曰豐城縣朱
梁曰/吴臯建昌舊/縣奉新舊為新吴南唐改今名郡縣/釋名曰李昪以國號唐諱楊
吴所稱更新/吴為奉新也分寜舊/縣武寜舊/縣靖安本晉建昌縣/地唐置靖安
鎮吴改為塲南唐割建昌/奉新武寜三縣地升為縣
清江南唐昪元二年八月戊寅陞洪/州瀟灘鎮為清江縣不隸州
雄州南唐割揚之六合天長置雄州俄罷以六合/𨽻江都府 按歐史職方考云南唐以天長
[111-16a]
為軍六合為雄州陸游南唐元宗紀云/雄州天長縣名今從南唐州軍縂音釋
建武軍南唐以揚州天長縣置軍曰建武又馬令/南唐書作天長軍文獻通考復謂南唐置
建武軍又改雄州周/改天長軍未詳是非
楚州領縣四/
山陽舊/縣盱眙舊/縣淮隂舊/縣寳應舊/縣
泗州領縣六/
臨淮舊/縣宿遷舊/縣下邳舊/縣漣水舊/縣虹舊/縣徐城舊/縣
滁州領縣三/
[111-16b]
清流舊/縣全椒舊/縣来安舊為永陽縣呉因之南唐/改曰来安後有八石山来
安/水
和州領縣三/
厯陽舊/縣烏江舊/縣含山舊/縣
光州領縣五/
定城舊/縣固始舊/縣光山舊/縣仙居舊/縣殷城舊/縣
黄州
黄岡舊/縣黄陂舊/縣麻城舊/縣
[111-17a]
舒州領縣五/
懷寜舊/縣宿松舊/縣望江舊/縣太湖舊/縣桐城舊/縣
蘄州領縣四/
蘄春舊/縣黄梅舊/縣蘄水舊/縣廣濟舊/縣
廬州領縣五/
合肥舊/縣慎舊/縣巢舊/縣廬江舊/縣舒城舊/縣
壽州領縣五潁按南唐夀州即此地周顯徳四年/移州于 州下蔡縣仍以下蔡縣為倚郭以
舊夀州為/夀春縣
[111-17b]
夀春舊/縣安豐舊/縣霍丘舊/縣來化舊為盛唐縣梁開/平二年八月改為
灊山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復為盛唐晉天福/七年改曰来化 按夀州為吴與南唐所有之
地梁唐晉所改者疑亦遥改其名耳吴與/南唐未必遵之也今姑從其說以俟博考霍山
舊/縣
海州領縣四/
朐山舊/縣東海舊/縣沭陽舊/縣懐仁舊/縣
泰州吴置海陵制置院南唐昇/元元年升為泰州領縣五
海陵舊縣又海陵東境南唐置静海制/置院 有東洲鎮周置海門縣興化呉/置
[111-18a]
舊屬江都府/南唐時来屬鹽城舊縣吴屬楚州/南唐時来屬泰興南唐/置如
臯本晋縣隋時省唐析海陵/地置如臯鎮南唐升為縣
濠州領縣三/
鍾離舊/縣招義舊/縣定逺舊/縣
潤州領縣四宫南唐/置丹陽 尋罷
丹徒舊/縣丹陽舊/縣延陵舊/縣金壇舊/縣
常州領縣四/
武進舊/縣義興舊/縣無錫舊/縣晉陵舊/縣
[111-18b]
江隂軍唐武徳三年以晉陵郡之江隂縣置/暨州九年廢吴復以其地置江隂縣
宣州呉仍唐舊南唐分當塗/廣徳入江寕府領縣七
宣城舊/縣涇舊/縣太平舊/縣旌德舊/縣南陵舊/縣綏安舊/縣寜
國舊/縣
歙州領縣六/
歙舊/縣休寜舊/縣績溪舊/縣黟舊/縣祁門舊/縣婺源舊/縣
鄂州吴領縣七南唐益置嘉魚永/安通山大冶四縣領縣十一
江夏舊/縣永興舊縣山呉太祖治冶/于羊 鎮征其賦唐年唐舊為/唐年縣
[111-19a]
吴改崇陽縣以邑有崇陽河也梁改臨夏縣/晋天福七年改臨江縣南唐復改曰唐年漢
陽舊/縣武昌舊/縣蒲圻舊/縣汊川舊/縣嘉魚南唐置曰按/湖廣志 吴
改唐鮎凟鎮為場昇元初改為縣保大中改鮎/凟縣為嘉魚縣以地有魚嶽山取詩南有嘉魚
之/義永安江夏南境有永安鎮楊吴改為永安場/南唐保大十三年割江夏南境三鄉之
地升/為縣通山唐永興縣地之新豐鄉吴越鐵冶置/羊山鎮南唐置通山縣宋史地理志
云太平興國二年升羊頭鎮為通山縣者誤建通/湖廣志曰蓋于青山通華二鎮中摘二字義
山/縣大冶唐置永興地為大冶青山場院南唐升/為大冶縣 案湖廣志保大十三年分
陽新武昌三鄉置大冶縣文獻通考/謂宋乾徳五年置大冶縣疑非是
[111-19b]
池州舊有青陽銅陵二縣後/改𨽻江寜府領縣三
貴池本隋秋浦縣五代/時吴改為貴池石埭舊/縣建徳舊為至徳/楊吴改建
徳/
饒州領縣五/
番昜舊/縣樂平舊/縣徳興本樂平縣地唐置徳/興場南唐升為縣餘干
舊/縣浮梁舊/縣
信州領縣五/
上饒舊/縣貴溪舊/縣弋陽舊/縣玉山舊/縣鉛山本唐撫建/二州之地
[111-20a]
南唐始置縣山産銅鉛故名縣西南七里有鉛/山舊名桂陽山又名楊梅山南唐常置鉛塲于
此/
江州領縣六/
徳化唐潯陽縣吴因之南唐改曰徳化/ 境内有落星石楊吴置星子鎮徳安本/隋
湓城縣南境唐為蒲塘場吴升為/徳安縣 文獻通考又云南唐縣瑞昌孫吴程/普駐兵
于此有赤烏来鳴䜟曰翌日必有祥既得赤壁/之報遂名其地曰赤烏鎮又曰瑞昌鎮唐立為
赤烏場南唐/升為瑞昌縣湖口舊湖口鎮南/唐升為縣彭澤舊/縣東流唐/為
東流場南唐置縣宋又陸游南唐書云東流尋/屬池案文獻通考 太平興國三年以東流屬
[111-20b]
池州陸氏/說非是
撫州領縣四/
臨川舊縣立唐時縣有上幕鎮南唐/于鎮 金谿場又有宜黄場南城舊/縣崇
仁舊/縣南豐舊/縣
建武軍南唐以撫州南城縣置建武軍作宋太平/興國四年改建昌軍或于五代 建昌軍
非/
袁州領縣三/
宜春舊/縣萍鄉舊縣有萍實橋在/縣西楊吴時建新喻舊/縣
[111-21a]
吉州領縣六/
廬陵舊縣案郡縣釋名又云南唐割廬陵縣置/吉水 文獻通考吉水乃宋雍熙元年置
故不/從新淦舊縣寰宇記云有紫淦山淦水經其/下天祐七年吴于新淦置制置院
太和舊縣邑南唐徐鍇有白鶴觀碑記云/隋時 産嘉禾以為和氣所生故名安福
舊/縣龍泉舊遂興縣楊吴析置龍泉場南唐置縣/縣有萬安鎮南唐始立鎮時闢地得石
符一帙有漢八分書云地界两川神/秀所蟠更為都邑萬民以安故名永新舊/縣
䖍州領縣十一/
贛舊/縣䖍化舊/縣南康舊/縣雩都舊/縣瑞金本雩都縣地/楊呉以縣之
[111-21b]
象湖鎮置瑞金監南唐/升為縣以掘地得金名信豐舊/縣龍南唐為信豐/縣地置百
丈鎮尋改曰䖍南楊吴改/為䖍南塲南唐升為縣石城本䖍化之石城/場南唐始置縣
上猶本南康縣地楊吴析置上猶場/以地有猶水故名南唐升為縣大庾舊/縣安
遠舊/縣
筠州唐武徳七年置靖州改為米州又改筠州八/年州廢屬洪州南唐保大十年正月復置筠
州于髙安/縣領縣四
高安楊吴屬洪州南唐保大時来屬歩境内/有廢宜豐縣南唐于其地立鹽 鎮上
高唐僖宗時鍾𫝊以故望蔡縣在髙安/上㳺置上髙鎮南唐保大中置縣萬載本/漢
[111-22a]
建城縣地孫吴析置陽樂縣南唐置萬載縣一/云楊吴置萬載縣屬袁州南唐時来屬 輿地
廣記又作/萬歳縣清江本高安縣蕭灘鎮南唐昇元三/年八月戊寅升鎮為清江縣不
𨽻州保大十年来屬/歐陽忞作清口誤
馬令南唐書云南唐州三十有五昇潤常歙宣/江洪撫袁吉䖍筠楊鄂池饒信楚泗滁和光黄
舒蘄廬壽海泰濠建汀劍漳泉自鄂至濠十七/州皆顯徳五年入周取之而復失者十一州福
州保大三年取覊縻而已四年入吴越潭衡澧/朗岳道永邵全辰皆保大九年取十年失 陸
游南唐書云南唐州軍凡三十八昇揚雄楚泗/滁和光黄舒蘄廬壽海秦濠通潤常宣歙池饒
信江洪鄂筠撫袁吉䖍建汀劍南泉雄逺軍通/任臣案通州後周所置載于南唐非是今去
[111-22b]
州而建汀五州/則繋之于閩云
前蜀 後蜀
成都府益州領縣十/
成都舊/縣華陽舊/縣郫舊/縣犀浦舊/縣新都舊/縣温江舊/縣新
繁舊/縣雙流舊/縣靈池舊/縣廣都舊/縣
漢州領縣五/
雒舊/縣德陽舊/縣通計舊為什邠縣前蜀永平元年/改曰通計以縣民郭迥獻銅
牌故/也緜竹舊/縣金堂舊縣改案冊府元龜晉天福/七年 漢州金堂為漢城要
[111-23a]
亦遥改/之云
彭州領縣四/
九隴舊/縣導江舊/縣濛陽舊/縣唐昌五代㑹要云梁開/平八年改唐昌為
歸化縣後唐同光元年十月復為唐昌冊府元/龜云晋天福七年改彭州唐化為彭山案此時
蜀已不奉梁晋約束其更改邑名不過遥改以/美觀耳又彭州無唐化縣而眉州則有彭山縣
中間有誤或未/易名未可知也
灌州案郡縣釋名孟蜀置灌州于導江灌口鎮然/前蜀武成元年灌州奏武部郎中張道古卒
則灌州為名已久當不自後蜀始矣静又宋/史地理志云導江縣灌口鎮唐置鎮 軍
[111-23b]
蜀州領縣五/
晉原舊/縣青城舊/縣永康文獻通考云前蜀析青城/置永康軍輿地廣記云永
康縣本青城縣之横渠鎮孟蜀廣政中置永康/縣屬蜀州合二書斷之當是王氏時為軍孟氏
時為/縣矣唐興輿地廣記曰唐光天元年名唐安後/又曰唐興五代㑹要云梁開平二年
八月改唐興為陶胡縣盖前蜀武成元年也後/唐同光元年十月復為唐興縣晉天福七年避
廟諱改唐興為鄉城是為後蜀廣政五/年此時晉遥改之耳孟氏未必遵也新津舊/縣
案唐書地理志已有此縣宋史地理志謂/新津為唐唐安縣開寳四年改者非是
綿州領縣八/
[111-24a]
巴西舊/縣彰明舊為昌明前蜀因之後唐同光時/改曰彰明避廟諱也後蜀從今名
魏城舊/縣羅江舊/縣神泉舊/縣龍安舊/縣鹽泉舊/縣西昌舊/縣
眉州領縣五/
通義舊/縣彭山舊/縣青神舊/縣丹稜舊/縣洪雅舊/縣
嘉州領縣七/
龍游舊/縣犍為舊/縣玉津舊/縣夾江舊/縣平羌舊/縣羅目舊/縣
綏山舊/縣
劔州領縣九/
[111-24b]
普安舊/縣武連舊/縣隂平舊/縣梓潼舊/縣黄安舊/縣劍門舊/縣
臨津舊/縣永歸舊/縣普成舊/縣
梓州領縣八/
郪舊/縣射洪舊/縣通泉舊/縣鹽亭舊縣招案輿地廣記/蜀置 葺院于塩亭
文獻通考作招葺縣疑誤又有謂蜀明徳初析/塩亭置東關縣者案宋乾徳四年改静戍軍置
東關縣非孟/蜀所置也飛烏舊/縣𤣥武舊/縣銅山舊/縣永泰舊/縣
遂州領縣五/
方義舊/縣青石舊/縣長江舊/縣蓬溪舊/縣遂寜舊/縣
[111-25a]
果州領縣五/
南充舊/縣相如舊/縣岳池舊/縣流溪舊/縣西充舊/縣
閬州領縣九/
閬中舊/縣蒼溪舊/縣晉安舊/縣西水舊/縣奉國舊/縣南部舊/縣
新井舊/縣新政舊/縣岐平舊/縣
普州領縣六/
安岳舊/縣安居舊/縣普康舊/縣樂至舊/縣崇龕舊/縣普慈舊/縣
陵州領縣五/
[111-25b]
仁夀舊/縣貴平舊/縣井研舊/縣始建舊/縣籍舊/縣
資州領縣八/
盤石舊/縣資陽舊/縣内江舊縣江内江志云唐初縣/治内 後移盤石王蜀時
又移内江縣/孟蜀徙盤石銀山舊/縣丹山舊/縣龍水舊/縣月山舊/縣隋
溪舊/縣
榮州領縣六/
旭川舊/縣威逺舊/縣公井舊/縣應靈舊/縣咨官舊/縣和義舊/縣
簡州領縣三/
[111-26a]
陽安舊/縣金水舊/縣平泉舊/縣
卭州領縣七/
臨卭舊/縣火井舊/縣蒲江舊/縣依政舊/縣安仁舊/縣臨溪舊/縣
大邑舊/縣
黎州有木瓜關前蜀高/祖所築領縣二
漢源舊縣時舊有飛越縣/五代 省入漢源通望舊/縣
雅州領縣五/
嚴道舊/縣盧山舊/縣名山舊/縣百丈舊/縣榮經舊/縣
[111-26b]
維州領縣二/
保寜舊為薛城縣/孟蜀改今名小封舊/縣
茂州領縣四/
汶山舊/縣石泉舊/縣汶川舊/縣通化舊/縣
文州領縣一/
曲水舊/縣
龍州領縣二/
江油舊/縣清州舊/縣
[111-27a]
黔州領縣六/
彭水舊/縣黔江舊/縣杜洪舊/縣洋水舊/縣信寜舊/縣都儒舊/縣
施州領縣二/
清江舊/縣建始舊/縣
䕫州領縣三/
奉節舊/縣巫山舊/縣大昌舊/縣
安州舊為雲安縣後置雲安監屬/䕫州前蜀永平時升安州
忠州領縣五/
[111-27b]
臨江舊/縣豐都舊/縣墊江舊/縣南賔舊/縣桂溪舊/縣
萬州領縣二/
南浦舊/縣梁山舊縣氏縣有務/曰石 屯田務
興州領縣二/
順政舊/縣長舉舊/縣
利州領縣五/
綿谷舊/縣葮萌舊/縣益昌舊/縣嘉川舊/縣𦙍山舊/縣
開州領縣三/
[111-28a]
開江舊/縣萬歳舊/縣新浦舊/縣
通州領縣九乾宋史地理志作逹/州案宋 徳三年始改逹州
通川舊縣之縣有通明院/蜀置 以催科稅賦永穆舊/縣三岡舊/縣石鼓
舊/縣東鄉舊/縣宣溪舊/縣新寜舊/縣巴渠舊/縣閬英舊/縣
涪州領縣五/
涪陵舊/縣賔化舊/縣武龍舊/縣樂温舊/縣温山舊/縣
渝州領縣五/
巴舊/縣萬壽舊/縣南平舊/縣江津舊/縣壁山舊/縣
[111-28b]
瀘州領縣五/
瀘川舊/縣富義舊/縣江安舊/縣線水舊/縣合江舊/縣
合州領縣六/
石鏡舊縣亦晉天福七年改合州石鏡為仙/覧疑 晉遥改其名孟氏未必遵也漢
初舊/縣赤水舊/縣巴川舊/縣銅梁舊/縣新明舊/縣
昌州領縣三/
大足舊/縣昌元舊/縣永川舊/縣
巴州領縣九/
[111-29a]
化成舊/縣盤道舊/縣清化舊/縣曽口舊/縣歸仁舊/縣始寜舊/縣
其章舊/縣恩陽舊/縣七盤舊/縣
蓬州領縣七/
大寅舊/縣儀隴舊/縣伏虞舊/縣咸安舊/縣大竹舊/縣良山舊/縣
岩渠舊/縣
集州領縣四/
難江舊/縣道平舊/縣大牟舊/縣嘉川舊/縣
壁州領縣五/
[111-29b]
渃水舊/縣廣納舊/縣通江舊/縣白石舊/縣東巴舊/縣
渠州領縣五/
流江舊/縣潾水舊/縣潾山舊縣註亦為/潾州 見下大竹舊/縣渠江
舊/縣
潾州通鑑魏王繼岌至興州山南節度使王宗威/以梁開通渠麟五州降胡三省註云渠州潾
山縣唐武徳元年置潾州八年州廢以潾山/縣屬梁州當是蜀復置潾州也麟當作潾
戎州領縣五/
南溪舊/縣義賔舊/縣樊道舊/縣開邉舊/縣歸順舊/縣
[111-30a]
興元府梁州亦曰褒州領縣五/
南鄭舊/縣褒城舊/縣西舊/縣三泉舊/縣城固舊/縣
洋州領縣四/
興道舊/縣西鄉舊/縣黄金舊/縣真符舊/縣
源州本州建置之由無考案通鑑蜀源州都押牙/文景琛據城叛又薛氏舊五代史後蜀潘仁
嗣授武定節度使源壁等州觀察營田處置之/等使周師攻秦鳯孟貽業駐軍平利為褒源
援則蜀置源州屬武定軍無疑無胡三省曰源/州盖蜀所置而㝷廢此其所以 𫝊同光之克
蜀也得州六十四見于歐陽氏職方考者五/十三州而已如源州等蓋皆六十四州之數
[111-30b]
金州領縣五/後蜀闕 前蜀闕金州得全州已而入于唐/ 復得 未㡬入于晋
商城舊/縣石泉舊/縣安康舊/縣洵康舊/縣淯陽舊/縣平利舊/縣
秦州領縣五岐秦鳯階成四州先為岐所有前蜀/髙祖攻 得之後唐破蜀已而復失唯得秦
鳯階成四州漢初四州又/入于蜀後為周世宗所取
成紀舊/縣天水舊/縣隴城舊/縣長道舊/縣清水舊屬鳯翔/府後唐時
米/屬
鳯州領縣四/
梁泉舊/縣兩當舊/縣河池舊/縣黄花舊/縣
[111-31a]
階州領縣二/
福津舊/縣将利舊/縣
成州梁時改汶州後唐/時復故領縣二
同谷舊/縣栗亭後唐天/成時置
[111-31b]
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