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40 名臣經濟錄-明-黃訓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經濟録巻十九
             明 黄訓 編
 吏部驗封/ 稽勲/ 考功/
  封贈䕃叙議
廣東都指揮使狄崇王臻言妻阮氏等封淑人已沒仍
乞封次妻何氏等為淑人詔下廷臣議太師韓國李善
長及禮部等官議曰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妾不可
[019-1b]
為嫡夫人故魯莊公妾成風僖公母也稱為夫人春秋
非之哀公庶子荆之母嬖將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
其禮對曰無之昔周公武公娶於薛孝惠娶於商自桓
以下娶於齊此禮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故無其禮蓋
古夫人沒貴妾攝其家事不得稱為夫人若庶子而貴
得以推恩其母亦不得稱為夫人使並嫡也今崇臻欲
任私意廢大禮亂嫡妾之分不可許上從之命禮部及
翰林儒臣定嫡妾封贈例頒示中外於是定議凡正妻
[019-2a]
在日所娶側室皆謂之妾正妻沒諸妾不許再立為妻
若以禮聘良家女為妻許受封贈前妻無子其所生子
即為嫡長子若正妻在日無子不再娶而諸妾有子者
當以長男襲父職其子依本品職推恩其母俱從之庚
申詔定擬文官封贈䕃叙之制封贈例十一其一文官
一品至七品止封贈散官職事其應封一代者父與子
同妻從夫貴應封二代者祖降父一級應封三代者曽
祖降祖一級父見任者不封已致仕及亡沒者封之其
[019-2b]
在任棄官就封者聴其二應封父母者嫡母在所生之
母不得封嫡母亡得並封若所生母未封不得先封其
妻其三父母有兩子當封者從其髙品婦人因其子受
封而夫與子兩有官當封者從其髙品父母原有官既
殁而因其子孫封贈者進一階其四應封妻者止封正
妻正妻殁亦得追封凡繼室止封一人其五命婦因子
孫品級封者並加太字若已殁及曽祖祖父母在者不
加其六凡正從七品陞至正從六品封贈一次陞至正
[019-3a]
從五品封贈一次陞至正從四品封贈一次陞至正從
三品封贈一次陞至正從二品封贈一次陞至正從一
品封贈一次其七曽祖父母父母曽犯十惡奸盗除名
等罪其妻非禮聘正室或再醮及娼優婢妾並不許申
請其八封贈之後但凡賍私者並追奪其九凡婦因夫
貴母因子貴受封不許再醮違者治之如律其十京官
四品以上試職實授頒給誥命取自上裁其巳授誥命
者亦須一考滿秩方許封贈五品以下官試職一年考
[019-3b]
覈稱職者實授頒給誥勑不稱職者黜降其已授誥勑
者亦須一考方許封贈其十一凡在外三年為一考稱
職者頒給誥勑再考稱職聴請封贈其有才能卓異出
自特恩者不在此例䕃叙之例五其一用䕃以嫡長子
若嫡長子殘廢則嫡長之子孫以逮曽𤣥無則嫡長之
同母弟以逮曽𤣥又無則繼室及諸妾所生者又無則
傍䕃其親兄弟子孫又無則傍䕃其伯叔子孫其二用
䕃者孫降子曽孫降孫傍廕者皆於應叙品第降一級
[019-4a]
其三正一品官廕其子於正五品用從一品子則從五
品用正二品子則正六品用從二品子則從六品用正
三品子則正七品用從三品子則從七品用正四品子
則正八品用從四品子則從八品用正五品子則正九
品用從五品子則從九品用正六品子則於未入流上
等職内叙用如行人巡檢司獄之𩔖從六品子則於未
入流中等職内叙用如各關倉庫稅課司局批驗鐵冶
所官之𩔖正從七品子則於未入流下等職内叙用如
[019-4b]
逓運所驛丞閘壩之𩔖其四凡職官子孫許廕一人年
二十五以上能通本經四書大義者叙用其不通者發
還習學其五應叙之人各於原籍附近布政司所屬地
方銓注詔皆從之
  論誥勑狀李賢/
臣聞誥勑者勸懲善惡之良法激勵名節之美事夫豈
無益之費哉洪惟國朝制諸司職掌於誥勑一事至詳
且備可為萬世法程凡大小之臣有私過者終身不得
[019-5a]
無私過者方許請給既與之後少有私過輒行追奪於
是為官者未得之前兢兢小心既得之後益加謹慎馭
士之方惟此為要此事一行則天下之士莫不感激去
惡為善修身飭行顧惜名節是以所費者少所勸者多
若此法不行則士皆失望善惡不分名節不振其有廉
潔自守者反為貪夫所笑曰無異於我何苦於是則天
下之士相率而入於利途民之被害可勝言哉是朝廷
所惜者寡而下民所傷者衆臣竊痛之然此事非但勸
[019-5b]
夫在位之士其未入仕者見已仕者䝉此恩榮推及父
母光耀鄉里莫不爭自琢磨奮志經史明體適用竭才
殫智願為國家之用矣譬之以餌致魚則投餌之費小
得魚之利大有國家者豈可舍此而不為哉我國朝自
洪武永樂以來此法雖行而未盛至洪熈宣德以來始
大舉行於是天下之士皷舞歡欣無不感激逮皇上即
位以來率由舊章近者行在吏部欽奉㫖意今後誥勑
俱待九年考滿方與不許照諸司職掌施行臣愚不審
[019-6a]
聖意所在若以為織造縻費則臣已言之於前所費者
少而所利者多若以為各官得之易而多不保守旋復
追奪則臣所目為保守者什九追奪者什一況中人之
材可為善可為惡授職三年即得誥勑不勝榮幸遂革
非向善戰兢保守而為端正之士若待九年則此輩必
不持乆遂流於貪況九年方與得給者十無二三不得
給者十常八九何哉凡内外官員九年之中多不能齊
有歴任四五年而轉遷者有歴任六七年而保陞者有
[019-6b]
父母垂老而不能待者有巳身多故而不遂請者如此
則天下之士感激者少怠志者多使國家勸善懲惡之
法激厲名節之事無所於籍而下民亦未能不被其害
伏願皇上留意守祖宗之成憲遵先帝之良法昭曠典
而宏惠澤乞勑所司今後誥勑仍照諸司職掌施行在
京官員三年考滿依例請給在外官員三年與本身六
年請封贈如此則天下之士善不患不勸惡不患不懲
名節不患不振下民不患不安矣臣為驗封主事職頒
[019-7a]
誥勑既有所見豈敢隠黙若以避嫌而不言則為不忠
以所掌而自言則為要名臣寧受要名之責不蹈不忠
之罪故陳愚悃干冒天威不勝慄戰之至
  議封贈繼母奏王恕/
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南京吏部咨開南京太
僕寺寺丞文林照例請給故父文洪故母陳氏故繼母
顧氏見在繼母吕氏勅命等因到部送司照得成化二
十三年四月十九日欽奉詔書内一欵兩京文武官員
[019-7b]
未關誥勅者七品以上至四品若父母見在先與誥勑
封之三品以上俱與應誥命不為常例欽此續該本部
查照天順年間欽奉詔書恩例節比題准各官父在兼
贈其母母在兼贈其父共給誥勑一軸以省多費事例
具題奉憲宗皇帝聖㫖照天順年間給與欽此欽遵又
查得本部見行事例凡子應封父母者繼母亦該受封
諸司職掌内不曽開有繼母二人三人俱封贈亦不曽
開有繼母止封一人止有應封妻者繼室止封一人之
[019-8a]
説今該前因案呈到部看得子之於繼母禮有斬衰三
年之服繼母或一人或二人三人遇有大故為之子者
皆當依例守制遇有恩例似不可止及一人今寺丞文
林請給林母并二繼母勑命揆諸天理民彛似合給與
但往時未見有二繼母並受封贈者所以再三躊躇未
敢輕易與之奏請若照繼室止封一人例不與之奏請
不審今後見在繼母奉養有闕及有所違犯宜如何治
罪而其服制宜何如守也今因文林照例請給勑命若
[019-8b]
不與之講究陳請定奪非惟有孤恩典且使為繼母者
自分此彼而意有厚薄而其子之於繼母雖欲同一孝
心而不能盡非所以均仁恩而勸慈孝也合無准寺丞
文林封贈父母并二繼母共給誥命一軸以後遇有應
請告勑官員或有二三繼母者亦照此例一體請給庶
幾恩典均及而子母之心安矣縁係恩典及係事例可
否臣等未敢擅便定奪伏乞聖明裁處𢎞治元年五月
二十三日具題奉聖㫖諸司職掌原無封繼母之文後
[019-9a]
來許封一人已是加厚了文林勑命只照見行事例與
他欽此
  議封見在繼母奏狀王恕/
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户部咨廣東清吏司案
呈奉本部判送據山西清吏司主事唐錦舟呈云等因
到部送司案呈看得主事唐錦舟係正六品官例該封
贈父母及妻查得伊故父唐仁先任吏科給事中已關
勑命故母周氏故繼母周氏俱已封贈孺人訖今本官
[019-9b]
乞要封見在繼母舒氏若拘常例止封一繼母縁前繼
母係伊父請給勑命所封非本官請給勑命之所封今
要封其見在繼母亦是止封一繼母非封二繼母也若
不准令封其見在繼母止令封其妻使其繼母穿著常
服坐於其上其妻珠冠霞帔立於其傍為子者寧能自
安為婦者亦何忍為似非聖朝教人以孝之意也合無
准令主事唐錦舟封其見在繼母舒氏今後該封繼母
者止封見在繼母一人若前繼母曽因父受封後繼母
[019-10a]
見在亦照此例封之如此則姑婦同榮母子皆安恩澤
均而彛倫厚聖朝以孝教人之意可謂曲盡其情而為
萬世法矣縁係請給勑命及係事例未敢擅便定奪𢎞
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具題奉聖㫖是唐錦舟准封
見在繼母欽此
  議知府王衡陳言停止納財充吏奏狀王恕/
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吏科抄出直𨽻廣平府知
府陳衡等奏云云等因具本該通政司官於奉天門奏
[019-10b]
奉聖㫖吏部知道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送司查得成化
三年十月内該浙江嘉興府知府楊繼宗奏稱納米農
民俱係奔競無籍之徒營求請託借債納米若得㕘充
瞞官作弊要乞革去照依洪武年間舊例著落里老呈
報相應識字農民㕘補等因本部已經依擬題准通行
天下遵守去又查得成化二十一等年該陜西山西宣
府江西等處巡撫右副都御史等官鄭時等各因地方
災傷賑濟軍民糧草闕乏節次奏准定與則例生員上
[019-11a]
納銀米入監讀書在京在外吏典承差知印上納銀米
草束或免辦事考試就撥當該或免當該考試就與冠
帶各照資格出身或聴選不拘年分不次選除生員事
例停止外其餘俱各見行及查得自成化二十一年起
至𢎞治元年二月終止吏典人等納過糧草等項已到
部者共二千一百五十餘名生員納過銀米已入監者
共六千餘名通查案呈到部訪得永樂宣德正統年間
天下亦有災傷各邊亦有軍馬當時未嘗舉行納糧草
[019-11b]
納銀兩為監生為吏典等項事例糧草不聞不足民兵
不聞困斃近年以來各邊并腹裡小有災傷所在守土
等官止圖目前分寸之利不為國家長乆之謀輒便奏
開生員吏典人等納糧草銀兩等項事例彼此效尤遂
為長䇿殊不知祖宗教養生員㕘充吏役良法美意各
有攸在且如生員選於民間俊秀子弟教養於學校成
材者科貢入監不成才者充吏為民未嘗不别賢否一
槩濫進也其吏役亦必於農民之中選其識字能書者
[019-12a]
充之令其書辦文案及其兩考役滿赴部辦事數年纔
撥京考京考滿日考中纔得冠帶不中者發回為民亦
未嘗不論能否一槩入選也近來因有前例是以在學
無志生員及未入學富家子弟揑作生員名色不分賢
否有無學識一槩入監以圖出身將來入仕不知為政
之道豈不悞事殃民一切小民不分能書與不能書不
論市民與農民一槩聴缺充吏不惟官司不得伊書辦
文案且於舊制有違及其三考役滿又免考驗一槩照
[019-12b]
依資格出身所以多不稱職比先年間監生止由科貢
吏典亦循年資别無雜進之途是以聴選之人不多選
法不致壅滯任用亦多得人自有此例雜進者日多一
日以致正途監生吏典因而壅滯不得出身多者十七
八年少亦不下十五六年纔得選用年已向衰誰肯盡
心幹事不謀歸計甚至聴選年老例不入選只與冠帶
閒住又况此等雜途所進中間多負債破産頑鈍無恥
之輩今日既知以財進身他日豈肯以亷律已欲不貪
[019-13a]
財害民天下治安何由可得若不早為處置日復一日
不惟有壊選法而正途有壅滯之苦抑恐官授非人而
小民遭無窮之殃誠不可不慮也今廣平府知府等官
王衡等奏要今後遇有災傷凡百長策任其施為不許
再擬納財充吏永杜貪利之門一節實端本澄源之論
深為有理方今皇上嗣位之初萬化維新凡此弊政正
當除革合無准其所言通將前項陜西山西宣府江西
奏行納糧納草等項事例限本年四月以裡通行停止
[019-13b]
仍行户部并各處巡撫巡按鎮守等官先時預慮多方
儲蓄務使緩急有備不致臨期告乏今後遇有災傷及
邊方糧草不足不許再行奏開前項生員吏典人等納
草等項事例貽患將來其在外補充吏典仍行天下司
府等衙門各遵舊制於農民内選充不許一槩濫收如
此則非才不得倖進而選法自通任用可以得人而民
生自遂實為便益縁係停止納粟等項事例以防後患
及奉欽依吏部知道事理未敢擅便𢎞治元年三月初
[019-14a]
四具題奉聖㫖是欽此
  議布政使裁革承奉司吏奏狀王恕/
驗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内府抄出徽王奏云云等
因具本奏奉聖㫖吏部看了來説欽此欽遵抄出到部
送司案呈查得祖訓條章并諸司職掌内俱不曽開有
各王府承奉司合設吏典縁由今内府各監局亦不曽
設有吏典及秦晉周楚等王府承奉司亦無吏典考滿
到部想是自來不曽設有止查得天順七年德王府該
[019-14b]
本府長史司手本開本司并所屬衙門無吏書辦要行
定撥等因前來本年七月内本部撥去長史司吏户禮
房司吏一名典吏六名兵刑工房司吏一名典吏六名
審理所司吏二名典吏四名良醫所司吏一名典膳所
奉祠所工正所司吏各一名典吏各二名典簿㕔典吏
一名廣受倉廣受庫攅典各一名不曽撥有承奏司典
吏本年九月内撥承奉司司典各一名各送著役去訖
稿簿内亦不曽開稱因何添撥以後秀王崇王吉王徽
[019-15a]
王等府相因俱撥有承奉司司典吏各一名今徽王奏
稱河南左布政使徐恪行文裁革本府承奉司吏典二
名等因不知徐恪因見祖訓條章并諸司職掌内不曽
該載承奉司吏典或見周伊等府承奉司俱無吏典獨
徽府承奉司有吏典疑是濫設要行查革抑不知别有
其故未經行勘難便定奪合無本部行移河南布政司
查勘前項吏典因何要行裁革著令從實回報前來另
行奏請定奪等因具題奉聖㫖是欽此欽遵已行河南
[019-15b]
布政司查勘去後今該前因案呈看得前項承奉司吏
典諸司職掌既不該載周趙唐伊鄭等府自來又不曽
撥有況本部在前撥送德崇吉徽四府各承奉司之時
亦無奏奉聖㫖縁由左布政使徐恪職司前事恪遵祖
宗成憲裁革誠是但前吏相沿㕘撥頗乆不行咨呈本
部查勘待報施行就行裁革雖無别情而輕易之罪亦
不能辭欲轉行德崇吉徽四府長史司將承奉司吏典
一體裁革送各該布政司改撥及行都察院轉行河南
[019-16a]
巡按監察御史將徐恪就彼提問明白照例發落縁係
裁革吏典㕘問方面官及先奉欽依吏部看了來説事
理未敢擅便𢎞治二年九月二十日具題次日奉聖㫖
是既祖訓條章并諸司職掌不曽開有承奉司吏典便
冩書與各王知道照例裁革徐恪處事輕易本當提問
且饒這遭還罰俸兩月欽此
  論起復奪情不可為例奏狀王恕/
稽勲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内府抄出内官監太監黄
[019-16b]
順等題云云等因具題奉聖㫖准他吏部知道欽此欽
遵抄出到部送司案查潘俊等聞父母喪已經移文本
部關給勘合守制去後今奉前因案呈到部查得諸司
職掌内凡内外官吏人等例合丁憂者仍以聞喪月日
為始皇上以孝治天下臣民方且觀感而興起矣豈可
因此小官而開奪情起復之門以干祖宗之典憲而傷
國家之風化乎伏望聖明收回前命仍令潘俊等守制
滿日依例起復如此則祖宗之法不壊而陛下仁孝之
[019-17a]
道通於神明光於四海休徴畢至而令名無窮焉縁係
扶持風化及奉欽依准他吏部知道事理𢎞治元年十
月初六日本部具題次日奉聖㫖匠官係手藝人已准
他了罷欽此臣等竊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懐
故父母沒而子服三年之喪所以報本也此古昔聖人
縁情制禮之意萬世行之而不可易者又聞古人居親
之喪有三年不言者有泣血三年者非矯情也蓋不忘
親耳洪惟我太祖髙皇帝斟酌古禮定為時制凡文職
[019-17b]
官吏監生生員知印承差人等聞父母喪悉令丁憂守
制所以教之以孝也而守制止於二十七月所以示之
有終也今潘俊等雖是手藝之人已居官食禄亦係守
制人員陛下因該監官之請而許其奪情起復臣等所
以言之者蓋甚有違前項事例使忠臣孝子聞而議之
心誠不安今陛下特降德音如此臣等固不敢違若不
再陳但恐後之人遂以為例相率而忘其孝有傷聖明
之風化是臣等不言之罪也欲望陛下著為定例自今
[019-18a]
以後凡文職官吏人等聞父母之喪非身任金革之事
悉令依例守制終喪敢有營求奏保奪情起復者許科
道官糾劾本人以匿喪論奏保之人以違制論如此則
人知所警懼而相勸勉於孝矣何患風化之不厚天下
之不治乎縁係扶持風化事理未敢擅便𢎞治元年十
月初九日具題次日奉聖㫖是欽此
  定奪欽天監官奔喪奏狀王恕/
稽勲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據欽天監呈前事據五官
[019-18b]
司厯劉玉呈稱有母張氏𢎞治二年正月十九日病故
祖塋在於順天府東直門外遷民屯已於本年三月初
三日安葬畢思得本職係是親男例應守制理合具呈
乞為查照定奪等因到監據此查得洪武十九年二月
二十四日該本監官於奉天門欽奉太祖髙皇帝聖㫖
恁隂陽官人毎都不要丁憂永為常例欽此欽遵外今
照本監查無守制事例及看得本官母故己行安葬完
畢要行守制一節縁本官係是提督造厯𦂳要官員正
[019-19a]
值興工之時及有前項事例本監難擅定奪備呈乞為
查照定奪等因到部送司案呈查得永樂二年二月十
七日有本監五官司厯潘緝熈父故要回奔喪該監官
奏奉太宗文皇帝聖㫖著他去欽此天順二年二月二
十九日五官靈臺郎方欽母故呈乞奔喪該監官引奏
奉英宗睿皇帝聖㫖照例欽此成化元年二月十二日
監正谷濱母故奏要奔喪該本部具題奉憲宗純皇帝
聖㫖照例欽此成化六年三月二十三日五官靈臺郎
[019-19b]
呉英父故奏乞終喪該本部具題奉憲宗純皇帝聖㫖
准他去奔喪欽此及成化十年三月二十日監副楊瑛
順天府人繼母病故奏乞躬葬成化十七年三月二十
五日中官正皇甫敬母故置丘塋所順天府地方奏要
安葬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漏刻博士袁洪父
故置地順天府地方奏乞奔喪安葬本部節次照例題
准俱限三箇月奔喪安葬畢日照舊辦事前項奔喪事
例已行八十有餘年以袁洪父故置地順天府地方與
[019-20a]
劉玉事體相同又係目前之事本官與本監官豈得不
知今本官既有母喪自合隨即呈監轉呈本部照例奔
喪為當却乃遷延月乆待其安葬已畢方纔具呈意欲
免其奔喪顯有貪禄忘親之情而該監官却將奔喪事
例匿而不言止稱查無守制事例又稱本官係是提督造
厯𦂳要官員雖稱呈乞定奪其意亦欲免本官住俸奔喪
不無受囑情弊且該監官聞父母喪既已免其守制若
不照例奔喪則是於送終之禮全不用情烏得為孝子
[019-20b]
乎且聖明之世有禄人員豈可容此不孝之人所據劉
玉并該監僉書官吏本當究問但呈文内有呈乞定奪
字様合無免其送問行令劉玉照例奔喪三箇月滿日
赴部送回本監照舊辦事以後凡遇該監官員人等聞
父母喪者務要照依前例隨即具呈奔喪敢有託故不
奔喪者以違制論堂上官知不令奔喪者亦治以罪如
此則法令嚴而奸頑懼彛倫明而風俗美縁係查照定
奪欽天監官奔喪事理未敢擅便𢎞治二年四月十七
[019-21a]
日具題次日奉聖㫖是欽此
  議給事中盧亨脩明治道奏狀王恕/
考功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本科給事中盧
亨題云云等因題奉聖旨該衙門知道欽此欽遵抄出送
司案呈照得本部見行事例在外司府州縣等衙門官
員三年六年給由赴部考覈不分稱職與不稱俱照例
引奏復職必待九年通考然後論其殿最定其黜陟是
即唐虞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之良法若有老疾罷
[019-21b]
軟等項不職官員聴各該巡撫巡按官考察黜退三年
朝覲大明黜陟中間果有治行卓異者復有旌擢之典
其法可謂周悉無遺矣今看得給事中盧亨所言大意
以為官不乆任則政多紛更政多紛更則民無定守今
後官員三年考滿果有卓異政績量陞一級仍留管事
必俟九年考滿然後不次陞擢知縣就陞知府知府就
陞布政一節其意固善但三年量陞一級存留管事似
非舊制若知縣必待九年陞知府又恐御史有缺不得
[019-22a]
相應老成官員除補知府必待九年陞布政非惟㕘政
有缺少相應官員陞補抑恐㕘政任滿無相應員缺轉
遷且以資格待尋常之士不以資格待非常之才此古
今通制也合無仍照舊制除巡檢倉場等官三年週歳
考滿外其餘司府州縣等衙門俱候九年滿日考其殿
最定其黜陟果有政蹟卓異者府州縣官必須曽經一
考以上考稱者遇有相應員缺斟酌陞用方面官不拘
年歳遇有相應員缺照例推舉仍行各處巡撫巡按都
[019-22b]
御史等衙門今後府州縣官果有廉能幹濟政蹟卓異
者務要循名責實從公舉保以憑具奏旌擢不許將阿
䛕奔競有名無實人員一槩濫舉如所舉非人以致蠧
政殃民者聴本部并科道官紏舉㕘奏如此則進用有
序庶官不曠縁奉欽依該衙門知道事理未敢擅便𢎞
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具題次日奉聖㫖是欽此
  議魯府鎮國將軍陳言便民奏狀王恕/
考功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禮部咨該魯府鎮國將
[019-23a]
軍陽□奏云云等因具本奏奉聖㫖該衙門看了來説
欽此欽遵除開言路以廣見聞等三事本部另行外其
餘嚴黜陟以安民庶等事係𨽻别衙門掌行抄單移咨
到部送司案呈今將所言事件各開前件逐一議擬伏
乞聖裁縁奉欽依該衙門看了來説事理未敢擅便𢎞
治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具題次日奉聖㫖王輔導官不
為常例著巡撫巡按官㑹同考察奏來處置其餘准擬
欽此
[019-23b]
一查得本部欽奉詔書并節次奏准考察官員事理俱
 行移巡撫廵按并布按二司等官將所屬守領等項
 官員嚴加訪察務在至公無私不許顛倒是非及遇
 所屬三年六年九年考滿之時務要從公嚴加考覈
 不許狥情虚應故事以致黜陟不公等因去後今鎮
 國將軍陽□所言巡撫巡按官考察官員不過據該
 司開陳賢否以憑黜陟該司官與府州縣官豈無親
 故讐嫌以致考察不公黜陟不明要行各處巡撫巡
[019-24a]
 按及布按二司官凡遇考績黜陟之時務要設法體
 訪陟其明而黜其幽一節其言有理深中時弊合無
 准其所言通行各處巡撫巡按并布按二司官今後
 凡遇所屬府州縣官或三年六年九年考覈或朝覲
 考察或保舉糾劾務要公心設法體訪得其賢否之
 實一黜一陟必須允合輿論不許容情挾私以致是
 非顛倒黜陟不公人心不服責有攸歸
一查得近該吏科給事中廷玉題稱近來納粟監生數
[019-24b]
 多彼既以財出身得官豈不拔本生民被其魚肉要預
 先立為上中下三等於臨選之時吏部出題嚴加考試
 以文理通暢者為上文理稍通冩字端楷非請客者為
 中不諳文理冩字粗拙請客者為下上中二等量其髙
 下與科貢一體選用下等者填注衙門職銜令其冠帶
 閒住及行移國子監天下學校省諭各生知㑹使知及
 時勉學毋致後日追悔本部看得所言有理合無依擬
 於臨選之時嚴加考試分為三等如前所擬選用及冠
[019-25a]
 帶閒住及先行各生知㑹使知各加勉厲奮志進學
 以收後效題奉聖㫖准議欽此除欽遵通行外今鎮
 國將軍陽□又以為言縁有前項題准事例見行未
 乆若再更張非惟政體不一抑且人情不堪
一看得鎮國將軍陽□言各王府輔導官不得其人要
 行巡撫巡按不為常例通行考察年力精壯文理優
 長素行清白者存留老弱無為阿䛕不才者就便罷
 黜一節固為有理查得諸司職掌内開各王府官不
[019-25b]
 係常選任滿黜陟取自上裁似難行令巡撫巡按官
 考察及查得先該藩王奏稱各王府官中間有年踰
 七十者不肯告老致仕及年未七十或沾疾病等項
 願告致仕者俱照例加陞品級等因該本部議擬奏
 准已經通行去後其言要乞行選端謹有為之人以
 充厥職所言有理合無候各王府長史等官有缺本
 部照例於教官之中詢訪推舉相應堪任之人照例
 銓補庶使輔導得人宗支弼正矣
[019-26a]
  嚴考察以厲庶官奏狀王恕/
考功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吏科抄出河南道監察御
史呉泰等云云等因具題奉聖㫖這考察事吏部看了
來説欽此欽遵抄出送司查得成化四年該科道官魏
元等奏要考察兩京大小衙門官員本部奏奉憲宗皇
帝聖㫖是有堂上官的還㑹堂上掌印官公同考察欽
此已經㑹官考察外成化十三年又該御史戴縉奏要
考察兩京五品以下官員本部查照前例具題節奉憲
[019-26b]
宗皇帝聖㫖照例㑹官考察欽此欽遵又經㑹官考察
訖案呈到部看得南京河南等道監察御史呉泰等奏
稱兩京堂上官并在外司府州縣官已經考察獨兩京
各衙門五品以下官員年乆未經考察其間才行可稱
者固多而貪冒茍且者亦有要行兩京吏部㑹同兩京
都察院公同各衙門堂上掌印官從公逐一考察一節
臣等竊惟兩京堂上并在外司府州縣節經糾劾考察
黜退惟兩京五品以下官委的年乆未經考察不無賢
[019-27a]
否混淆誠如呉泰等所言合無准其所奏照依前例在
京者本部㑹同都察院并公同各衙門堂上掌印官將
五品以下見任帶俸并丁憂公差養病省祭等項官員
從公逐一考察除廉幹公勤才行超卓者遇有内外相
應員缺另行具奏擢用職業頗脩操履不失者存留辦
事外其貪淫酷暴罷軟老疾素行不謹浮躁淺露者開
具職名奏請定奪如考察不公仍聴科道糾舉其被黜
之人若有造言生事摭拾妄奏者治以重罪發遣為民
[019-27b]
仍行移南京吏部㑹同南京都察院等衙門一體考察
徑自具奏定奪其言要嚴立歳考之法在京諸司堂上
掌印官及在外布政兩司并各府掌印官毎遇年終各
將本衙門及僚屬官員廉貪能否勤惰得失縁由斟酌
的確考語造册三本一本奏繳一本送吏部一本送都
察院查照一節仰惟國朝定制内外官員已有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之典外官又有朝覲考察之例若再更立
歳考之法不無事體紛更難准所擬合無仍照舊例通
[019-28a]
行在京在外前項衙門堂上掌印官如遇所屬官員三
年六年九年考滿之日務要從公嚴加考覈所出考語
亦要允協公論不許狥情虚應故事以致賢否混淆黜
陟不當事發連坐以罪縁係考察官員及奉欽依這考
察事吏部看了來説事理未敢擅便𢎞治元年二月十
九日具題當日奉聖㫖是欽此
  嚴考課之法丘濬/
仰惟本朝三年一朝覲天下布政按察諸司府州縣官
[019-28b]
吏各賫須知文册來朝六部都察院行查其所行事件
有未完報者當廷劾奏之以行黜陟近歳為因選調積
滯設法以疏通之輒憑巡按御史開具掲帖以進退天
下官僚不復稽其實跡錄其罪狀立為老疾罷軟貪暴
素行不謹等名以黜退之殊非祖宗初意按舊制官員
考滿給由到部考得平常及不稱職者亦皆復任必待
九年之乆三考之終然後黜降焉其有縁事降職除名
亦許其伸理雖當臨刑亦必覆奏其愛惜人才而不輕
[019-29a]
棄絶之如此可謂仁之至義之盡矣彼哉何人立為此
等名目其所謂素行不謹尤為無謂則是不復容人改
過遷善凡經書所謂改過不吝過則勿憚改皆非矣夫
人自幼至壯自壯至老其所存所行安能事事盡善而
無過舉哉不仕則已一履外任稍為人所憎疾則雖有
顔閔之行有所不免矣竊觀漢時長吏不任位者三公
遣掾吏案驗然後黜退其後不任三府而權歸刺舉之
吏朱浮謂有罪者心不厭服無咎者坐被空文意當時
[019-29b]
長吏雖心不厭服然猶有罪可名雖被空文然猶有文
可考今則加以空名如死後節惠之謚受此曖昧不明
之惡聲以至於沒齒賫恨况貪者未必暴暴者未必貪
老疾未必老疾罷軟未必罷軟素行不謹不知何所指
名又何以厭服其心哉宋韓億為執政毎見天下諸路
攟拾官吏小過輒不懌曰天下太平聖主之心雖天下
昆虫皆欲使之得所仕者大則望為公卿次亦望為侍
從下亦望為京朝官柰何錮之於聖世嗚呼禁錮人於
[019-30a]
聖世固非太平美事然使天下失職之人布滿郡縣亦
豈朝廷之福哉伊尹曰一夫不獲時予之辜當道君子
尚慎思之
  奉王冡宰書周叙/
太保冡宰抑菴大人先生閣下叙惟吾吉自有宋逮今
賢才輩出為世道之重鄉邦之光者九賢也由兹以降
匪無其人而俊偉光明卓然著稱為無瑕之玉無疵纇
之珠者殆亦鮮見焉叙於永樂宣德間嘗仰望少師東
[019-30b]
里先生可當之然迹其舉措䆒其底裡士大夫公論不
容掩也竊自計之堂堂名郡際今聖明大一統之時豈
無復有歐陽子胡澹菴周平園楊誠齋文信公其人者
出耶為之徘徊嘆息翹佇思慕者乆矣兹乃於大人先
生而見之得非吾吉賢才之運國家養士之效之所鍾
哉非特叙與吾郡之士動喜天下士大夫亦莫不為之
更慶而交賀也伏惟先生處在屯之際翼戴今皇帝嗣
大統處大事濟大艱其時其事視諸前輩又甚難者竊
[019-31a]
謂膺天下之重任必當心天下之大憂成天下之大計
而後可以有濟其要無他在於用君子逺小人而已若
兩存之譬如持衡之勢此重則彼輕彼輕則此重難並
行不悖也蓋小人易進難退君子未有不為所擠者當
兹維新之始主上内外惟先生是倚得不毅然少任其
責而無少有回顧之慮乎使少有回顧非惟朝廷大事
難濟於夫所謂世道之重鄉邦之光者亦難望其全矣
叙閒中窺察其人若今某公某及某公某皆君子也其
[019-31b]
已同朝者宜傾竭倚注之彼在逺在家者宜即日驛召
以來之與之朝夕圖惟同心同德以處大事濟大難幸
甚小人之道宜徐為之謀強壯者俾膺重鎮於一方年
老者許彈劾致仕於其家餘未有顯著之迹藴堪用之
才者存之彼自相發奮洗濯琢磨為君子之歸矣其他
内外防㣲之政宜與三四君子因人所建白不動聲色
以漸處之可也得非謹終於始又曰惟克果斷乃罔後
艱竊思我朝當三楊先生輔政之初一幾也不深思熟
[019-32a]
慮身任其責惟陽歛隂施掩人耳目雖曰自保其實誤
國故致今歳七月之禍此時先生與諸君子輔政之初
又一幾也宜監覆轍為宗社生靈永逺之謀開天下後
世太平之治俾歐陽子周平園之事業復見今日顧不
偉哉失今不圖恐異日噬臍之悔莫及矣豈得即能效
張子房之從赤松子裴晉公營緑野堂之時伏願先生
斷斷若殷之伊傅宋之韓范以天下為已任為心毋徒
諉曰尚有某有某而不敢自專為辭若然史臣輩將執
[019-32b]
彤管磨崖石以紀勒先生之大勲垂示無窮之不暇則
天下之大憂大計可收厥效矣叙頼朝廷之恩先生之
惠以一介書生官至學士榮矣叨居南京秩清務簡樂
矣此外無纎毫求進之心况冒膺宋史之脩倘不即死
成此一事竊名穹壤間他富貴皆無所望第學識淺陋
不足以當耳所念者國家安叙輩亦或可偷生畢其素
志今歳以來因朝廷屢有更張事不敢避禍亦屢有所
陳無非為求天下之安故也恭審朝議以為可采否自
[019-33a]
是以往亦不復敢凟告一語矣伏乞先生垂仁誘掖曲
全之感德感德叙兩歳患脾疾今秋復作兼以左身風
痺未知可逭生否恃平昔從游門墻兼辱教愛故不得
不有言然前此未嘗敢一奉問也兹因論拯時急務不
免覼縷干冒崇嚴恕納不宣
 
 
 
[019-33b]
 
 
 
 
 
 
 
 名臣經濟錄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