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40 名臣經濟錄-明-黃訓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經濟録巻二十八
             明 黄訓 編
 禮部祠祭上/
  總論祭祀之禮丘濬/
臣按朱子謂此門人記孔子祭祀之誠意又記孔子之
言以明之所謂吾不與祭如不祭葢謂當祭而或有疾
病不得巳之事而使他人攝行其事非甚不得已決不
[028-1b]
可也然所攝之人必須氣類相通職掌所係然後使之
代行可也不然恐無感格之理是故内祭當用親屬外
祭當用禮官後世用其官爵之尊崇者非是竊考洪武
禮制開國以來各布政司府州縣社稷山川等壇原定
行禮獻官以守禦武臣為初獻文臣為亞獻終獻洪武
十四年聖祖勅諭今後祭祀以文職長官通行三獻禮
武官不與祭禮部臣言官有職掌禮貴誠一古之刑官
尚不使與祭而况兵又為刑之大者乎不令武官與祭
[028-2a]
所以嚴事神之道而達幽明之交也著在禮制頒行天
下今百餘年矣臣請朝廷遇有遣官攝祭亦凖此制而
以禮官行事庶合周官大宗伯王不與則攝位之文
  郊祀天地之禮一丘濬/
臣按祀典之載於禮者莫先於舜典也上帝之祭前此
未有其名雖易有殷薦上帝之象然象乃孔子所筆也
書之所謂類者葢虞廷史臣之詞在周前千有餘年臣
竊意其所謂類者史臣紀舜受命之初其祭告于神也
[028-2b]
皆類合於上帝不言后土者言天則地在其中猶中庸
所謂郊社之禮所以祀上帝而不及后土註謂其省文
耳分祀天地之説始見於周禮雖曰必順隂陽因髙下
而各從其類以求之庶得其神之來享然天與地對皇
天與后土對六經言天必與地俱孔子言郊多與社並
天與地並祭猶父與母同牢也豈得為瀆乎况一年之
間夏在冬前並祭天地則以為瀆亂龎雜地先天祭豈
非越次先食乎虞夏祀帝之禮與其時俱不經見惟周
[028-3a]
禮祭天則用冬之日至葢成周以建子之月為正嵗也
嵗正之首未遑他事首舉上天之祭至於建午之月乃
祀地耳是葢一代之制後世因之可也别以義起亦可
也夫類於上帝經有明言舍周而從虞又何不可哉烏
可以合祭之禮起於王莽而以為不經夫事茍合義固
不當以人廢矧在周之前明有虞書之文所謂類者安
知其非當時所稱之祭名哉漢儒解周禮類造之言非
解書也夫周有冬至之祭故凡非時之祭謂之依者常
[028-3b]
祭可也有虞之世所謂常祭者何名其行禮者何時此
所類者何所謂乎我聖祖初得天下即築壇為南北郊
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祀地于方丘一如周禮之制行
之數年風雨不時天多變異乃斷自聖衷復為合祭之
禮而以正月行禮凡所謂六宗山川羣神皆各為壇以
從祀葢復有虞之典於四千餘載之後毎正嵗之吉天
子躬祀天地而巳祖宗配享分命羣臣各獻二十四壇
行之百年神祗享荅休徵屢應其克享天地之心而徧
[028-4a]
致明靈之格者非一日矣萬世所當遵守
  郊祀天地之禮二丘濬/
臣按先儒謂以形體而言謂之天以主宰而言謂之帝
天與帝一也周禮言祀昊天上帝而後又言祀五帝亦
如之所謂昊天上帝者兼天與帝言之葢以主宰乎天
者其神之大者在此也所謂五帝者言帝而不言天葢
隨時隨方而立名其神各主宰乎一方之氣也漢儒不
明此義附㑹而為六天之説既有昊天上帝又有天皇
[028-4b]
大帝又有太一感生帝之類皆非正禮也葢天無二日
民無二王固無二帝之禮况六五哉本朝惟於大祀殿
祀昊天上帝凡所謂天皇太一五天帝之類一切革去
三代以下祀典之正所僅見也惟道家者流承襲前代
之舊因仍未革其所奉祀者乃列昊天上帝於其所謂
三清之下又塑上帝像與天皇紫微並列至其所為上
帝稱號又於昊天之下加以金闕於上帝之上加以玉
皇夫金玉之為物滯於有形乃世俗之所貴者而非大
[028-5a]
道之所寓也顧以世俗之所尚者以為上帝之尊稱其
䙝瀆甚矣且老聃生於周末死有墓及子孫乃人鬼也
而躋之天神之上且不可况上帝乎唐𤣥宗宋徽宗本
欲尊天而不知其䙝天也其後流離困阨禍及生民安
知非天之所譴耶明聖之主尚其正之不可諉為異教
之徒自相崇奉非祀典之所繫也
  郊禮議
題為申明議郊禮講明國法請聖斷以正人心以定大
[028-5b]
典事臣於前月初十日伏承聖制問及南北郊大祀并
朝日夕月之禮臣即時欲述所聞以對乃以臣前上疏
巳略開陳奉有俞㫖今方廣詢廷臣以求公是臣固可
以無言日夕覬望公卿大夫必有稽古識治之學必能
悉心殫慮敷陳先王之典以仰稱休命者不意旬月以
來側聞議論紛操人懐異見殊為可訝及昨覩詹事霍
韜之奏則又大可駭懼臣心亦不能無疑矣夙夜再三
思惟求其說之不得於是考先王之遺訓稽國朝之典
[028-6a]
章殊未見其不可然後知韜之言過矣臣兹不容於不
言也請先以郊祀之禮為對而後辨韜之失言臣聞之
中庸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又曰郊社之禮所以祀
上帝也葢天之胙君實為神主君之受命惟典神天武
王伐商以其不祀上帝周公稱繼志述事惟以致孝鬼
神陛下聖諭議及於此葢敬天之誠也禮神之至也實
為天地神人之慶也竊聞周禮一書言祭祀甚詳大宗
伯掌禮者也而首及於天神人鬼地祇之三禮此即有
[028-6b]
虞秩宗典朕三禮之意是故以祀天神則有禋祀實柴
槱燎之禮以祀地祇則有血祭埋沈疈辜之禮以享人
鬼則有獻祼饋食祠禴烝嘗之禮大司樂冬日至地上
圜丘之制則曰禮天神夏日至澤中方丘之制則曰禮
地祇圜丘禮天方丘禮地則天地分祀從來久矣宋儒
引昊天有成命為郊祀天地之詩則曰郊祀無天地之
分劉安世以豐年潛有多魚二詩證之以為郊祀天地
皆歌此詩何嘗言其合祭朱熹則斷以此詩多道成王
[028-7a]
之德疑祀成王之詩以今觀之葢終篇無一語涉天地
此朱熹之言的然可據而小序不足凖也况周禮掌次
王大旅上帝則設氈案設皇邸司裘為大裘以共王祀
天之服皆言天而不及地宗伯六器則以蒼壁禮天黄
琮禮地是天地之祀玉有别也典瑞則以四圭祀天兩
圭祀地是天地之祀玉不同也祀天於冬至以陽氣來
復於上天之始祭地於夏至以隂氣潛萌於下地之始
時不同也用圜鍾于震之宫取其乾出乎震之義用函
[028-7b]
鍾于未之地取其坤居於未之義是樂不同也小宗伯
言五帝且兆于四郊而不言與昊天上帝同郊祀况可
與后土地祇合祭乎則天地不合祀從來亦久矣是故
宋儒葉時之言曰郊丘分合之説當以周禮為定今之
議者以社為祭地而不知天子之社有三曰大社曰王
社曰亳社大社為百姓而立王社為藉田而立亳社則
遷國之社也而祭地不與焉朱子釋中庸曰社祭地不
言后土者省文耳葢祭地之名亦曰社也祭地之社總
[028-8a]
大地言之與天對者也大社乃自王畿千里之地言故
諸侯國社以至庶民鄉社皆祀其所主之土也故社字
從示從土義有在矣且議者既以大社為祭地矣則南
郊自不當祭皇地祇何又以分祭為不可乎議者又疑
古無北郊然郊特牲曰兆於南郊就陽位也則南郊固
見於經矣祭天而兆于南郊以就陽位則祭地而兆于
北郊以就隂位曷見其不可也程子曰北郊不可廢况
陳氏禮書直曰祭地於北郊方丘者北郊之丘也丘方
[028-8b]
而下所以象地則古人固嘗行之矣議者又謂莫大於
天地實天中之一物耳不必别祭則以天為尊以地為
卑不得與天抗似也然天地合祀則同尊並大是崇地
抗天矣與天為敵矣乃不以為非何也程子曰郊天地
與共祭父母不同此是報本之祭須各以類祭豈得同
時又曰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此何待卜朱子曰古時天
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無合共一時祭享之
禮又曰天下有二件極大底事其一是天地不當合祭
[028-9a]
於南郊夫程朱三代而下大名儒然則其言皆不足據
乎秦去古未逺則祀天不於圜丘而於山下祭地不於
方丘而於澤中漢之制祀天於甘泉祀地於汾隂則秦
漢天地之祭猶分也至元始之制則天地同牢於南郊
此則莽賊隂媚元后之計欲以妣並祖故不得不以地
並天也合祭之說實自王莽始矣自漢而唐而宋皆合
祭而地之特祭少矣漢之前皆主分祭而漢之後亦間
有之如魏文帝之泰和周武帝之建康隋髙祖之開皇
[028-9b]
唐睿宗之先天皆分祭也開元制禮則專主合祭矣元
豐一議元祐再議紹聖三議皆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
以宋人有郊賚之費故三年一郊至傾府藏之財而不
足以從事所以必於合者從省約也安簡便也亦未嘗
以分祭為非禮也蘇軾言祖宗幾年合祭一旦分之恐
致禍朱子謂其説甚無道理然兩郊之説在宋似為難
行與今日之事異矣本朝丘濬之言以類于上帝類字
强訓為合此葢臆説又以元始禮天地同牢不為瀆不
[028-10a]
可以莽廢又謂夏至祭地則地先天食其辭多歸美本
朝之制葢從周之意而不知其言之悖於義也今之議
者大率主濬之言而往往以太祖之制為嫌為懼然知
合祭乃太祖之制為不可改而不知分祭固太祖之初
制為可復也知大祀文乃太祖之明訓為不可背而不
知存心録固太祖之著典為可遵也且皆太祖之制也
從其禮之是者而巳矣矧敬天法祖無二道也陛下固
巳灼見禮之實矣當時學士解縉固嘗請復掃地之儀
[028-10b]
矣使太祖尚在知禮之臣亦當請而改之况陛下以聖
子神孫有聖人之德而在天子之位顧不得操制作之
權以隆繼述之孝乎且陛下今日之舉欲復古禮以大
報天也欲遵祖初制以求盡善也欲逺跡三代之隆而
一正千古之謬也將以建一代中興之業而陋漢唐宋
於下風也所謂功光祖宗業垂後裔之事未有大於此
者也是故文武之制禾備周公作禮樂以成之未聞周
公變文武之舊也况禮樂必積德百年而後興今以其
[028-11a]
時考之則可矣我太祖天造草昧規模宏逺訏猷懿範
可守可則者多矣乃若禮樂之興恐亦有不能不待於
後世者至於振起而充拓之雖我聖祖之心豈無所望
於後世之聖子神孫者乎此正今日之事也豈有泥於
祖宗巳然之迹遂一成而不可變耶中庸曰非天子不
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孔子曰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然則
所謂天子者豈盡指創業之君言耶信如諸臣之議則
守成之主皆無所事事矣雖有周公孔子之聖亦不敢
[028-11b]
言禮樂矣所謂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皆無所用其
力矣無乃失之逺乎韜之奏曰紊亂朝政曰變亂成法
必有任其責既而曰諌官創議葢指臣也韜之此言私
心害之也欲中人以禍而不知祖宗之大法故韜往往
自蹈之而不知其施諸人無足怪也臣請得以講明之
非以曉韜且以曉在廷諸臣也夫律有奸黨之條内開
若在朝官員交結朋黨紊亂朝政者皆斬此指國家一
應法度政令干係紀綱名分而奸臣交結朋黨紛更壊
[028-12a]
亂交通扶同為奸作弊以欺君罔上虐民害政者言也
今日所議者郊祀之禮耳乃古先哲王令典我太祖髙
皇帝之所巳行載在典章律亦有毁大祀丘壇之文解
律者曰丘壇祭天圜丘祭地方丘壇其所登祭之處此
法家之所知也言官議禮本非變法以此為紊亂成法
之文屬在講讀律令條下曰凡國家律令叅酌事情輕
重定立罪名頒行天下永為遵守百司官吏務要熟讀
講明律意判決事情末一款若官吏人等挾詐欺公妄
[028-12b]
生異議擅為更改變亂成法者斬此所謂成法者即太
祖所定之大明律令也未聞以禮樂制度為成法也韜
嘗奏言有禄人受枉法賍八十貫律絞欲將在外知縣
以上等官但犯賍八十兩即挐觧來京絞諸都市不許
准徒是改雜犯為真犯也此則非成法矣臣嘗伏讀太
祖御製大明律序今後法司只依律與大誥議罪今黥
刺者除逆黨家屬并律該載外其餘有犯俱不黥刺雜
犯死罪并徒流遷徙笞杖等刑悉照今定贖罪條例科
[028-13a]
斷臣又嘗伏讀皇明祖訓如曰守成之君所用常法止
守律與大誥不許用黥刺剕劓閹割之刑臣下敢有奏
用此刑者文武羣臣即時劾奏如曰以後不許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請者亦要即時劾奏皆處以重典若此類
者乃我太祖成法非臣下所敢變亂者也豈惟臣下雖
我皇上亦豈得遂變之惜乎韜之未達乎此也臣備員
諫諍使萬一有干祖宗典憲亦豈敢輒犯哉臣雖至愚
或不至此也至於毁周禮一書尤為妄議臣不敢一一
[028-13b]
指摘當於其大者辨之韜曰宋儒胡宏有言周禮非周
公之書王莽劉歆為之也韜名為讀書知禮者且備位
儒臣矣何其不考之甚也胡宏之言非宏言也承舛踵
訛之説也夫周禮之出自劉德始累周禮者亦自劉德
始周禮之立自劉歆始誣周禮者亦自劉歆始周禮之
傳自鄭康成始壊周禮者亦自鄭康成始昔秦人焚書
滅學周禮藏之山巖屋壁僅而獲存武帝時有季氏得
之以上河間獻王德乃以考工記補五官之缺漢臣詆
[028-14a]
之以為末世瀆亂之書實劉德一記累之也至成帝時
劉向子歆校理秘書乃獨知其為周公致太平之迹不
幸身為國師取之以輔王莽乃為泉府理財之説於是
六幹立法則皆置市官當時漢儒訾之以為六國隂謀
之書是劉歆一法誣之也先儒嘗謂累周禮者其罪小
誣周禮者其罪大誣周禮者其法在壊周禮者其法亡
然禮經之學所賴相傳至今不墜者實諸儒講明之功
也今韜不以諸儒講明者之言為陛下獻乃獨取胡宏
[028-14b]
憑私臆決之一言以厚誣周禮不惟取辨一時以誤陛
下而又誤天下後世使信周禮為王莽偽撰不得表章
而遵行之其闗係名教非細故矣臣竊為韜懼也臣何
敢隠而不盡言與之辨乎夫諸儒講明之功莫大於朱
子程子朱子曰周禮乃周家盛時聖賢制作之書又曰
周禮一書周公所以立下許多條貫皆是從廣大心中
流出又曰周官徧布精宻乃周公運用天理熟爛之書
又曰説制度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禮記便不可深信
[028-15a]
又曰周禮非聖人做不得程子曰周禮一書周公致治
大法在其中又曰必有闗雎麟趾之意而後可以行周
官之法度他如文中子居家不暫舍周禮至謂如有用
我執此以往又曰周禮其敵于天命乎又曰吾視千載
以上聖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則一而經制大
備後之為政有所持循東萊吕氏曰用典所載綱以六
官之職統端於内治達於外樞動於上政行於下此聖
人之所以好要而百事詳也范氏曰人君如欲稽古以
[028-15b]
正名茍舍周官未見其可楊氏曰周官之書先王經世
之務也不可不講然則韜之學果純於程朱數子乎至
力詆天官冢宰篇為莽誑天下之術則又大可異矣夫
天官冢宰一篇朱子以為周公輔導成王垂法後世用
意最深切處欲知人主正心誠意之學於此攷之可見
其實又謂冢宰一官兼領王之膳服嬪御此最是設官
者之深意葢天下之事無重於此後世雖不能行豈可
盡廢聖人之良法美意而誣以莽之偽為耶且莽之前
[028-16a]
固嘗有周禮矣今則以為周制之土苴而莽集其大成
韜又曰合祭以后配地自莽始夫莽既偽為是書矣何
不削去圜丘方丘之制天神地祇之祭而自為一説耶
其説不得而通之也是故疑周禮者漢武帝何休謝氏
黄氏之徒也彼程子朱子東萊横渠則固無疑矣用周
禮悮天下者王莽劉歆蘇綽王安石也彼周公召公畢
榮毛散諸公則未嘗誤也韜謂皇上好古之篤如此志
復三代如此千萬世一人而巳矣未見儒臣以三代純
[028-16b]
王之學上輔聖主此言誠是也然既以皇上好古志復
三代則分祭天地固古禮也三代之典也何以言其非
禮而必欲使襲王莽瀆亂之舊耶夫致主之學周公之
道純矣今乃欲盡廢周禮使不得行於世則祖宗之設
官分職大小政體其倣於周禮者多矣然則必一舉而
變亂之耶抑不知此外又别有何道乃為純王之學可
以輔聖主耶是故韜之言臣不敢以為是也獨怪夫韜
之言出而和者遂紛紛也况近年禮部行移令立小學
[028-17a]
習讀周禮又令科塲必以周禮策士是皆奉陛下明㫖
施行者也乃不聞韜奏止之及韜修大明㑹典嘗具奏
欲將内府各監局職掌屬之禮部亦復援引周禮天官
冢宰之文是韜平日未嘗非周禮也何得因議郊祀而
一旦遂欲盡棄其學耶殆不可曉也臣竊憤懣以今日
之事乃陛下光明俊偉超軼古今之盛舉而不得羣臣
同寅協恭之助實韜有以啟之也但在廷羣臣之奏或
謂事體重大憚於更改或謂合祀從來久逺宜仍舊貫
[028-17b]
或以費財動衆恐停國力此固私憂過計之言自是一
説亦何不可之有獨怪夫牽合附㑹背畔決裂以聖人
之言為不必盡信則不免於欺矣且建白者言官之職
議可者執政大臣之事至於議禮之權又惟天子得以
獨專非臣下所敢與也况臣前疏固巳言之矣臣又竊
惟今日之事職掌者禮官則考訂折衷以求定論者當
在禮官也謀國者大臣則議擬奉行以身任其責者當
在大臣也臣既各以所見上陳矣但前月仰奉明問旬
[028-18a]
日之間即以疏上竊恐考究未必盡精意見不能無異
中間固有詭詞詖説黨邪惑衆者殆不足深較葢議禮
之家名為聚訟常情所向自古已然惟是天地大祭國
家重務况於千八百年之下興起三代而上之盛典所
當尤加慎重必使損益合宜足以垂範宇宙不致少有
遺恨以貽後議則天下之大幸也伏望皇上恢𢎞天度
開張宸聰矜愚盡下曲示優容小大臣工必能克去已
私仰體聖明深求古義以奉明詔所據圜丘方丘朝日
[028-18b]
夕月諸神壇壝規制自有我太祖刋定之典備載存心
録一書不須創設無所變更一凖乎舊而巳但大祀殿
以之祀天則不應經義以之饗帝則□合周禮然祖宗
並配父子同列稽之經㫖未能無疑矣周人郊祀后稷
以配天臣以為我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
統天大孝髙皇帝足以當之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
帝臣以為我太宗體天行道髙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
至孝文皇帝足以當之區區之愚有見於此不敢不以
[028-19a]
為獻如蒙再下臣章勅禮部一併㑹議所貴廷臣協心
同德深考博求務合經訓破除臆説不狃於茍且之情
不遷於衆多之口忠誠精白以仰承皇上中興大有為
之志以光復太祖之始制使天下後世知郊祀天地獲
全古禮一洗千古之陋自陛下始顧不休哉伏惟聖明
觀其㑹通取厥中正斷而行之以幸萬世臣不勝戰懼
昧死願忠之至嘉靖九年三月初三日題初五日奉聖
㫖這所奏皆發明古典朕巳具悉禮部便上𦂳將各官
[028-19b]
所奏并此本看詳開具務要據古斟酌㑹官議擬明白
奏請定奪勿得稽遲避忌欽此
  論郊社黄潤玉/
中庸曰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朱子註郊祭天社祭
地葢郊之禮主祀上帝而統地祇也按郊特牲篇郊特
牲而社稷太牢又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
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禮運篇
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於社之謂殽地又曰
[028-20a]
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又
云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又按
書泰誓云類于上帝宜于冢土召誥云用牲于郊牛二
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以上經傳對舉郊天社地之
文最為明白及考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
圻祭地也用騂犢於泰昭以下六宗四坎壇之百神皆
埋少牢此王者郊天而并祭地之大禮也周官大宗伯
章祀天始上帝祭地始社稷獨司樂章有夏至方丘之
[028-20b]
文即祭法王為羣姓立大社而王社乃宗廟之右社稷
也别無北郊之名夫天包乎地天尊而地卑固不可以
並言南北郊也禮云器用陶匏順天地之性也此亦郊
天而并祭地也草廬吴先生謂天地並尊似拂易傳天
尊地卑之義故著此論
  宗廟饗祀之禮邱濬/
臣按古者天子七廟各自為室自漢明帝以後始為同
堂異室之制行之千有餘年一旦革之以復古制葢亦
[028-21a]
難矣必欲酌古今之制果何如而可適今之宜而不失
古人之意乎臣竊謂宜如周人宗廟都宫之制七廟各
為一室太祖之廟居中分為三昭三穆其中有功德者
别出之以為世室如劉歆之説兄弟相繼者名為一世
而各自為一室毎嵗四祭如周禮所謂祠禴嘗烝者春
祠則犆祭夏秋冬則祫祭如王制之説春祠毎嵗孟春
自初一日齋戒為始四日祭太祖廟間一日祭一廟前
一日省視祭畢即繹十有四日徧七室毎室各祭則羣
[028-21b]
廟之主各得自伸其尊而不厭於太祖矣至於夏之禴
秋之嘗冬之烝則先期各於其廟吿以時祫之意至日
各迎其主祫食於太祖之廟而巳祧者不與焉則主祭
者不勞而行之不難矣所謂大祫大禘者説者謂五年
一禘三年一祫非古制大儒程頥有言立春祭先祖冬
至祭始祖朱熹謂先祖之祭似祫始祖之祭似禘二儒
之言雖為人家而發然揆之於義而合推而上之似亦
可行請於毎嵗立春之日行大祫禮凡毁廟未毁廟之
[028-22a]
主皆合食於太祖之廟大禘之禮則於冬至之日行之
於始祖之廟而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
焉後世人主多是崛起未必皆如三代世系有所據依
功業有所積累所謂始祖者創業之君也始祖所自出
之帝據其所可知者請以宋朝為比而即光宗之世論
之所謂始祖者太祖也太祖者宋創業之君也太宗仁
宗二帝有功德不祧以為兩世室神宗哲宗徽宗欽宗
髙宗孝宗六室為親廟前此順翼宣三祖真英二宗皆
[028-22b]
在三昭三穆之外親盡而祧所謂僖祖者太祖之髙祖
開國之初即追封以為親廟其所知者止此自此以上
更不可考是為太祖所自出之帝宜别為一廟以藏其
主而以順翼宣三祖祔其中遇行禘禮則請僖主出就
太祖之廟祀之而以太祖配焉順翼宣三祖/配食其在左大祫則太
祖正東向之位而凡毁廟未毁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
如常儀如此則太祖名號既與廟相稱而亦不失其所
以追王崇祀僖祖之心矣宋人以僖祖正東向之位以/為太祖然宋之太祖乃是建
[028-23a]
隆帝與廟號不相稱祧去僖祖不/祭則又失太祖事亡如事存之心若夫祭天饗帝則惟
以太祖配焉夫然則尊尊親親各得其宜而古禮庶幾
可行之今乎是雖不盡合古人之制而古人之意或亦
略得其彷彿矣傳曰非天子不議禮顧臣何人輒敢妄
議葢述所聞以比擬前代之制非敢以為今日可行也
臣昧死謹言
  廟制疏倪岳/
勅諭禮部朕惟古者天子九廟而祖功宗德百世不祧
[028-23b]
其他則以次祧遷有常制焉恭惟我太祖髙皇帝混一
區宇肇正綱常追祀德懿僖仁四祖同殿異位情文具
稱列聖相承昭穆有序至於皇祖考英宗睿皇帝九廟
巳備兹者皇考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
孝純皇帝山陵將畢升祔有期當定祧遷之制矧惟皇
妣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太后祔葬畢日宜
有奉享神主之禮爾禮部其㑹文武大臣并詹事府國
子監翰林院堂上左右春坊及科道掌印官詳稽古制
[028-24a]
斟酌情文議處來聞務遵典禮足垂萬世用成朕尊祖
敬親之大孝欽哉故諭欽此欽遵㑹同太傅兼太子太
師英國公等官張懋等議得禮必縁情而立義事當據
古以證今謹按成周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文王武王為宗不在數中故為九廟葢以后
稷為始祖文武為世室皆百世不遷其餘則以次而祧
前乎周則商以契為祖而湯與三宗百世不遷後乎周
則宋以僖祖為祖而太祖與太宗百世不遷彼時僖祖
[028-24b]
祧遷雖曰迭有異議而大儒程頥朱熹皆以奉僖祖為
太祖為得禮之正而合於人心之同所謂有其舉之莫
之敢廢者也國朝太祖髙皇帝肇建丕圖追祀四祖迨
至英宗睿皇帝龍馭上賔遂備九廟在當時則德祖尊
為髙祖以上葢無可推之親在今日則德祖尊為始祖
以下固有可祧之主洪惟太祖髙皇帝太宗文皇帝功
德隆盛如周文武萬世不祧懿祖而下以次遞遷實惟
古制今伏遇憲宗純皇帝升祔之日所有懿祖皇帝神
[028-25a]
主義當奉祧仍於太廟寢殿之後略倣古者夾室之意
别建一殿九室以事奉藏况古自祫祭謂合祧廟與未
祧之主於太祖之廟而祭之故謂之祫祫者合也今亦
宜於嵗暮享祭之日奉迎懿祖皇帝神主仍居舊位以
享祫祭之禮則毎嵗一祭視古三年一祫於禮有加近
該欽天監選到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憲宗
純皇帝神主升祔太廟後殿未可營建合無暫請懿祖
皇帝神主安奉於德祖皇帝室内以俟後殿之成此即
[028-25b]
所謂毁廟之主藏於太祖之廟於義亦安又按周禮春
官大司樂之職歌仲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謂姜嫄也是
帝嚳之妃后稷之母故特立廟以祭之至宋則元德懿
德二皇太后俱有别廟之享章獻章懿二皇太后遂有
奉慈之建毎嵗五享四時薦新上食並同太廟兹者恭
遇孝穆太后祔葬茂陵所有神主宜於奉先殿傍近宫
室改為别廟以禮安奉嵗時祭享悉如太廟奉先殿之
儀仍乞勅奉遷官於祔葬畢日暫奉神主於茂陵獻殿
[028-26a]
以俟二十四日憲宗純皇帝祔享太廟禮畢然後啟行
於二十六日文武百官各具素服出城奉迎自大明門
進入就赴别廟安奉如儀以是叅稽乎情文庶幾咸合
乎典禮縁係節該欽奉勅㫖㑹官議處來聞事理未敢
擅便定奪謹題請㫖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於西角門題奏本月二十三日奉聖㫖是奉先殿傍近
無宫室堪改别廟恁還再議來説欽此欽遵二十六日
禮部㑹官議擬題奉聖㫖你毎既考論明白准議欽此
[028-26b]
欽遵後於奉先殿之東别闢門改一殿仍扁曰奉慈殿
以奉神主云青谿漫藳/
  題禮儀事楊守陳/
往者欽䝉勅諭以憲宗純皇帝將祔太廟當定九廟祧
遷之制命文武大臣下逮臣等㑹議臣愚無識以為當
據古禮而但定七廟祧德祖懿祖熙祖三廟乃以仁祖
淳皇帝太祖髙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
皇帝英宗睿皇帝憲宗純皇帝為七廟别為殿於太廟
[028-27a]
之後以奉三廟神主三嵗一祫以後則自仁祖及仁宗
以下親盡而祧皆祧於三祖之廟而太祖太宗皆百世
不遷庶無悖禮臣議若此衆於建别殿以藏祧主而行
祫禮與臣議同惟以明詔巳言九廟而難違德祖當為
始祖而不遷故但請祧懿祖與臣議異臣退而思之竊
以為詔書九廟猶或可從若德祖不祧以為百世不遷
之祖則有不可孔子曰祖有功宗有德此萬世不易之
論也天子七廟太祖之廟百世不遷餘皆祧毁此四代
[028-27b]
帝王之成法也請詳陳之唐虞之文祖尚矣夏之顓頊
既帝而鯀無功故以禹為始祖殷之始祖曰契周之始
祖曰稷皆有大功故號太祖而郊祀配天其廟不遷漢
及魏晉上祖無功皆以創業之君為太祖李唐上祀四
世諡其髙祖曰宣簡公曾祖曰懿王考曰元皇帝而其
祖諡景皇帝有功實號太祖趙宋亦祀四世號其髙曾
祖考為僖順翼宣四祖而以藝祖開國廟號太祖凡號
太祖者必以配天此皆據禮以定名號巳示當祧與不
[028-28a]
遷之意矣故魏晉之廟太祖以上親盡皆祧而太祖厯
世不遷時無議者唐至中宗既祧宣簡於夾室𤣥宗仍
復宣簡而諡為獻祖并諡懿王為懿祖至代宗并祧獻
懿德宗又祧元帝於是太祖居第一室矣然至祫禘之
時則獻祖居尊東向而太祖在昭穆之列當時人心猶
慊議者紛然卒遷獻懿之祖於興聖廟不預祫祭而太
祖正東向之位為不遷之祖終唐之世無復議者宋至
神宗巳祧僖祖於夾室及王安石用事仍復僖祖且定
[028-28b]
之為始祖而居累朝闕/祭所虚東向之位遷順祖於夾
室當時名臣若韓維司馬光孫固王介張師顔者羣議
力争莫能回也哲宗既祧翼祖徽宗又祧宣祖而僖祖
猶居尊位太廟猶列昭穆人心亦慊故髙宗以來如董
棻王普之倫屢嘗論列寧宗乃用趙汝愚鄭橋樓鑰陳
傅良諸臣之議并祧僖宣二祖别建四廟殿以奉祧主
時惟一朱熹争之不勝於是太祖始居第一室而祫祭
居東向之位終宋世不遷無復議矣此則凡號太祖而
[028-29a]
配天者必居尊位而百世不遷然後合乎典禮協於人
心而無可議也國初追帝髙曾祖考為德懿熙仁四祖
亦但以為四親廟而已初無祖功之意故郊祀配天則
以仁祖亦惟取嚴父之義耳固未嘗以德祖擬商周之
契稷而輒以配天也太宗嗣位乃尊髙皇帝為太祖而
遂以配天仁祖亦不得預則其意亦以四祖親盡當祧
而太祖有功不遷當如夏之以禹為始祖漢以下以創
業之君為太祖者也在禮太祖即始祖髙皇帝既號太
[028-29b]
祖今乃復號德祖為始祖豈先王之禮祖宗之意哉且
古者一帝一廟廟皆南向後世同堂異室亦皆南向時
享則諸帝皆南面而各尊惟祫祭則太祖東向獨尊餘
則左右分向皆卑也我朝時享之禮則惟德祖南面獨
尊餘皆東西相向而卑巳如祫之儀矣今祧懿祖則以
德祖為始祖而百世不遷永居南面之位而常尊太祖
永居東向之位而常卑後世臣子瞻之孰無感悵必有
博聞達禮之儒昌言正議而羣臣和之天子從之卒祧
[028-30a]
德祖而尊太祖然後巳耳唐宋之事是明鑑也若祧德
祖則異日三祖以次祧盡而太祖可居南面之尊以稱
其名實此天下人心之同願雖傳萬世必無易也况别
殿宻邇太廟而祫祭則德祖猶居南面之位而太祖諸
帝皆分列左右不失其尊非若唐遷獻祖於興聖廟宋
遷僖祖於四祖殿而逺隔别享伸孫之尊廢祖之祭也
亦何嫌哉今之議者率謂德祖猶宋之僖祖王安石嘗
議尊僖祖為始祖其後朱熹廟議實取之今尚敢有異
[028-30b]
議乎臣以為不然安石謂僖祖有廟與契稷疑無以異
熹亦謂莫若以僖祖擬稷契而祭于太廟之初室曰疑
曰莫若則其意豈真以僖祖可為稷契而合於禮之祖
有功者哉葢其説以為若祧僖祖不可下祔子孫之夾
室又不可别立一廟故為是不得巳之辭耳葢祖有功
之禮終不可泯也况時異制殊尚執其説之不可行於
宋者而必欲行之今乎今太廟既無夾室若執其説雖
别立廟亦不可也祧主將安寘乎今既別立殿以奉祧
[028-31a]
主無所謂下祔子孫者德祖之祧何不可之有而必欲
强無功者以為始祖而使有功之太祖乃不得如夏之
禹漢以下創業之君何哉孔子明言祖有功宗有德世
無不宗之安石但論本統而不論功德巳戾乎孔子而
朱子有取之者其説雖多亦但如前之所云者耳今議
者不察定禮不從孔子而猶以朱子為辭廟祀不祖有
功而以無功者强擬上不當祖宗之意下不愜臣子之
願名與實乖文與情戾安可為典而垂世哉陛下若姑
[028-31b]
循近制則存九廟祧德祖亦可矣雖從今議而毎嵗一
祫亦無不可葢古禮四時皆祭三嵗一祫今四時之外
實多嵗暮一祭故僉議改嵗暮時享為祫乃禮之從宜
而近厚者亦可從也若務遵古典則當全用臣議并祧
三祖但存七廟三嵗而一祫乃協四代之典足垂萬世
之法也伏惟聖明裁處凡宗廟之數祖宗名號之義廟
主當祧與不遷之制行於古而宜於今者臣既備陳如
右至於厯代羣臣之議其是非得失有可鑑者臣復條
[028-32a]
列於左謹按宋神宗治平四年以英宗將祔廟太常禮
院請祧僖祖兩制若翰林承㫖張方平等論謂合禮遂
祧僖祖神主藏之西夾室矣至熙寧五年平章事王安
石奏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先王廟祀之制有疎
而無絶有逺而無遺商周之上斷自稷契以下者非絶
嚳以上遺之以其自有本統承之故也若夫尊卑之位
先後之序則子雖齊聖有功不得加其祖考此天下萬
世之通道也本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則僖
[028-32b]
祖有廟與稷契疑無以異今毁廟而藏主夾室替祖考
之尊而下祔於子孫非所以順祖宗之孝心事亡如事
存之義因循定禮實在聖時請下兩制詳議臣按郊廟
之禮論廟祀祖宗則曰祖有功宗有德其言各有攸當
安石引孔子論郊祀者以論廟祀故以祖宗但論本統
而不論功德可謂悮矣商周之契稷實以有功而不遷
豈徒本統所始而巳宋之僖祖則以無功而祧之乃先
王之典禮後世之公論豈子孫以有功加其祖考而失
[028-33a]
尊卑先後之倫哉稷之先世自帝嚳以泝黄帝譜系甚
明非以其世次不可知而定為始祖也固與僖祖異矣
葢稷之有廟也以功功立不遷僖祖之有廟也以親親
盡斯毁烏可謂無異耶若以僖祖藏主夾室未安則豈
可因此而廢祖功之大禮哉當時孫固張師顔之説亦
可從也諸説具見於後翰林學士韓維等議曰先王有
天下迹其基業之所起奉之為太祖契稷是矣後世有
天下者特起無所因遂為一代太祖國家太祖皇帝功
[028-33b]
德卓然為宋太祖無少議者僖祖雖為髙祖然功業未
見所因世系未知所始而欲契稷奉之於古無考於今
未安今之廟與古殊制古者毎廟異宫今祖宗同處一
室而西夾室在順祖之右似亦無嫌天章閣待制孫固
曰后稷播種萬世粒食其功大矣故為始祖而配天今
太祖皇帝削平諸難功格上天百餘年間天下之涵泳
生養而安樂於無事者皆其功也宜尊奉為始祖若僖
祖之德不昭見於生民不明被於後世豈可以躋后稷
[028-34a]
之廟當始祖之禮今毁其廟而藏主於西夾室在順祖
之右固巳順矣非祔子孫而替祖考也若猶以為不可則
特為僖祖立室凡毁廟之主皆藏其中當禘祫時以僖
祖居東向之位太廟與羣廟之主皆順昭穆之次從之
而合食則僖祖之尊自有所伸矣若以别室為非則周
人别廟姜嫄不可謂非禮也判太常寺張師顔等曰商
周稷契皆有大功始受封國故奉之為太祖後世受命
之君功業特起不由先代則親廟迭毁身自為祖故魏
[028-34b]
祖武帝則處士毁唐祖景帝則𢎞農毁此前世祖其始
封之君以法契稷之明例也僖祖雖為聖裔之先而非
始封有功親盡固當祧也今欲以有廟之始為説援而
進之以為始祖固與契稷異矣使契稷本無功德初不
受封而引以為據庶或可矣若其不然豈可據哉太祖
首創洪業傳祚萬世固當為帝者始祖若僖祖神主則
宜略倣周人守祧之制築别廟以藏之亦禮之以義起
者也臣按自漢以來議此禮者衆矣漢則韋𤣥成等四
[028-35a]
十四人皆謂髙皇帝為太祖請瘞太上主於寢園魏則
鍾繇髙堂隆諸儒皆謂武皇帝為太祖請遷處士主於
園邑晉則范宣蔡謨羣臣皆謂宣帝為太祖請築别殿
以藏三祖神主唐則張齊賢謂景皇帝為太祖而𢎞農
及宣光之主皆當祧之陳京諸臣請築别廟以藏祧主
顔真卿韓愈請藏主夾室而時出以享祫祭此皆祖有
功而祧無功合於古禮與宋諸賢之議如出一口韓琦
見固之議而歎曰孫公此議足以不朽矣司馬光與維
[028-35b]
議同神宗亦以維言近是皆為王安石沮之惜也翰林
學士元絳等議曰自古受命有天下者皆推本其統以
尊事其祖商周之祖契稷皆以承其本統而非以有功
與封國為輕重也諸儒以契稷有功於唐虞之際故謂
之祖若必以有功而為祖則夏后氏不郊鯀矣今太祖
受命之初立親廟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則僖
祖之為始祖無疑矣倘謂僖祖不當比契稷為始祖是
使天下之人不復知尊祖而子孫得以有功加其祖考
[028-36a]
也傳曰毁廟之主陳於太廟未毁廟之主皆陞食於太
祖今遷僖祖之主藏於太祖之廟則祫禘之日四祖皆
降而合食也情文不順莫甚於此請以僖祖為太祖則
合於先王之禮意臣按絳議有述安石之言者前巳辨
矣餘亦未安夫祖有功宗有德此三代之典禮宣聖之
格言萬世不可易者若謂祖不以功則宗亦不以德乎
祖不以功則商自三宗以上周自王季以上何者非祖
而獨尊契稷宗不以德則商太甲以下周自王季以下
[028-36b]
何者非宗而商獨取太甲太戊武丁周獨取文武耶夏
雖郊鯀於一時不廟鯀於百世正以無功而不可祖故
但祖禹耳漢以髙帝功大而為太祖文帝盛德而為太
宗降厯魏晉無不以有功者為祖有德者為宗豈絳之
稽古未詳歟若謂四祖降而合食為非則王者既立始
祖之廟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祀之於始祖之廟此
亦降而合食情文不順者耶先王之禮固祖有功而太
祖之廟惟一既毁之廟不立也宋既號有功者為太祖
[028-37a]
矣絳乃欲以無功者立其巳毁之廟而又號為太祖何
太祖之多耶不知其所謂禮者合何禮也絳本傳云絳
有威名而無特操在翰林諂事王安石及其諸子士論
鄙之然則絳之此議豈其本心也哉衆議既上王安石
奏曰聖王議禮固有因循至於逆順之大倫詎能違戾
而變古今或以夾室在右謂為宗祐為尊本統所承措
之别室為當類皆違經背禮臣等所不敢知於是遂奉
僖祖為太廟始祖臣按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
[028-37b]
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然則聖王之禮固有
因循亦有損益故祖功宗德厯代因循而無異祧主異
藏厯代損益而不同也魯禘躋僖公春秋譏其逆祀宋
禘未始有躋者惟以僖祖無功而祧之亦因循舊禮非
變古而違逆順之大倫也古者太廟惟太祖有功不遷
餘皆迭毁此三代因循既千餘年矣自漢魏以來必推
有功者為太祖不遷其無功者雖屬尊於太祖而必迭
毁誠合古禮此厯代因循又千餘年矣而安石率然以
[028-38a]
無功者强為始祖有功者虚稱太祖情文不順名實尤
乖舉三代以來數千年之令典一朝而亂之敢違戾變
古者非安石其誰歟若祧主之藏則厯代因時損益固
有不同夾室如韓維所議别廟如張師顔所論亦損益
之宜者也若據古禮則廟制同門異宫有毁無立所謂
祖有功即指太祖太祖乃始祖之號耳唐張齊賢謂禮
經始祖即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宋王普謂太祖即
廟之始祖是為廟號非諡號也惟我太祖廟號巳定雖
[028-38b]
更累朝祫享必虚東向之位以其非太祖不可居也逮
至熙寧乃尊僖祖為始祖而太祖常列昭穆名實戾矣
倘以此為是則僖祖當稱太祖而太祖當改廟號也二
説良是安石既不能改同堂異室以復古之廟制又别
奉無功者以為始祖而加於太祖之上重立其巳毁之
廟是亦違經背禮矣何乃以是闢羣賢哉夫祖功宗德
厯代因循禮之本也縁情立典萬世通行而不可變者
也祧主異藏厯代損益者禮之文也因時制宜毎代各
[028-39a]
施而不可泥者也安石但泥於毎代各施之宜而輒變
夫萬世通行之典可謂不知務矣以堅志强辨力排羣
議而自用此即其行新法之智力也周官法制本非後
代時勢所可行而强行之殷周契稷本非後王祖宗所
可儗而强儗之同一窒也新法之法當時被其禍始祖
之議今尚踵其非可勝嘆哉髙宗紹興五年吏部員外
郎董棻太常寺丞王普皆請祧僖祖而祫祭正太祖東
向之位髙宗及宰相趙鼎皆是之然未暇也至紹熙五
[028-39b]
年寧宗即位太常少卿復言如普棻尤切既而吏部尚
書鄭僑等亦因大行祔廟之祭是祖宗萬世之禮破熙
寧不經之論請祧僖祖而正太祖東向之位詔從之僑
等又言僖祖當用唐興聖之制立為别廟而順翼宣之
主皆祔藏焉遇祫則即廟而享於禮為稱詔有司集議
諸儒若樓鑰陳傅良輩皆以為可宰相趙汝愚是之乃
别建四祖殿於太廟之西以奉四祖祧主嵗令禮官薦
獻太廟以太祖正東向之位方集議時朱熹在經筵獨
[028-40a]
集議狀曰今羣議雖多皆有可疑如以藏主於夾室則
古未有祖考祧主藏於子孫之夾室者自太祖之初室
視夾室如正殿之視朶殿子孫坐於正殿而以朶殿居
其祖考此不可之一也至於祫享則又設幄於夾室之
前而别祭既不可謂之合食而僖祖神坐正當太祖神
主之背前孫後祖又不可之二也如曰别立一廟則不
惟喪事即逺有毁無立而所立之廟必在偏位其棟宇
儀物必不能如太祖之盛是名為尊祖而實卑之又羣
[028-40b]
廟之主祫於太廟四廟之主祫於别殿又不謂之合食
此又不可之三也如曰藏主於天興殿則宗廟原廟古
今之禮不同不可相雜亦不合食與别廟無異此又不
可之四也凡此數者議者亦皆知其不安特以其心欲
急奉太祖東向之位其實無益於太祖之尊而徒使兩
廟威靈常若争較弱强於冥冥之中使四祖疑於受擯
徬徨躑躅不知所歸令人傷痛不能自巳今但以太祖
當日推尊帝號之心而黙推之則其在天之靈必有所
[028-41a]
不忍而不敢當矣又况僖祖祧主於治平不過數年而
神宗復奉為始祖以為得禮之正而合人心又况所謂
有其舉之而莫敢廢者乎且孔子論武王周公之孝而
曰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愛其所親敬其所尊事死如
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今天子既踐太祖之位行
太祖之禮奏太祖之樂矣固當愛太祖之所親敬太祖
之所尊而所以事太祖者無異乎生存之時乃為至孝
而議者顧欲黜其所追尊之祖考而又未有一定之處
[028-41b]
豈所謂愛敬其所尊親而事死亡如事生存之時乎葢
議者之為此説但以太祖膺圖受命化家為國而王業
之興不由僖祖耳然后稷始封於邰而不窋已自竄於
戎狄公劉太王又再遷而後定文武之興又何嘗盡由
於后稷哉但推其本始為出於此故不可以不祭而祭
之不可以不尊耳豈計其功德之大小有無哉况周人
雖以后稷為太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而宗武王是乃
祖有功宗有德之意故自為世室而百世不遷以冠諸
[028-42a]
廟則亦不必東向於祫而後可以致尊崇之意矣今莫
若以僖祖擬后稷而祭於太廟之初室順翼宣祖俱藏
其主於西夾室太祖而下各以昭穆祭於太廟則僖祖
東向如故而順祖以下至於孝親皆合食焉則理順矣
葢尊太祖以東向者義也天下臣子今日之願也尊僖
祖以東向者恩也太祖當日之心也與其伸義屈恩以
快天下臣子之願也孰若屈義伸恩以慰太祖當日之
心乎韓愈所謂祖以孫尊孫以祖屈者正合此意而又
[028-42b]
以為四時各祭其廟則所伸之祭常多三年然後一祫
則所屈之祭常少亦切中事情故熹竊以為羣議皆舛
逆而難通不若還僖祖於太廟三年而一東向之為順
易無事也臣按羣議四者雖若不可然背聖訓而祖無
功恐尤不可今我朝太廟既無夾室而祧主不敢毁之
瘞之必當作别殿而不可泥於有毁無立之文矣太廟
既有廟寢今别作殿是後寢以藏已毁廟之主前寢仍
藏未毁廟之主廟則為時享祫祭通用之所無所謂藏
[028-43a]
祖考於子孫夾室者矣廟地且廣而别殿在正北棟宇
儀物可盛於舊無所謂名為祖而實卑之者矣今改嵗
暮時享為祫祭則毁廟未毁廟之主毎嵗皆合祭於廟
無所謂受擯别享而不得合祭者矣豈復有一如熹之
所疑者乎然則所謂四不可者今皆可矣今祧德祖而
熹尚在亦或無異議耶其謂兩廟威靈争較强弱四祖
疑於受擯徬徨躑躅恐未必然熹嘗言祖有功宗有德
天下後世自有公論不以揀擇為嫌所以名之曰幽厲
[028-43b]
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又嘗言祖功宗德其説尚
矣而程子獨以為如此則是為子孫者得擇其先祖而
祭之此殊未然商之三宗周之世祖見於經典皆有明
文而功德有無之實天下後世自有公論若必以此為
歉則秦政之惡夫子議父臣議君而除諡法者不為過
矣且程子晩年嘗論本朝廟制亦謂太祖太宗當為百
世之廟以此而推則前説若非記者之誤其或出於一
時之言未必終身之定論也夫既謂公論在天下後世
[028-44a]
則非太祖所得而專之雖太祖有所不忍而不敢當如
公論何若謂僖祖之為始祖已得禮之正而合於人心
則當時附安石者惟元絳等數人而巳若韓維張師顔
輩數十人皆謂其背禮逆情而力争之後世若董棻王
普數人亦皆謂其違經戾古而請更之又後則趙汝愚
鄭僑輩數十人又皆謂其不經之論而卒正之安在其
得正禮而合人心也雖熹亦自言尊太祖則快天下臣
子之願夫臣子之願則尊僖祖之不合人心也明矣又
[028-44b]
曰禮者順於鬼神合於人心而理萬物者也豈有不快
臣子之願而可謂之合人心不合人心而可謂之正禮
乎有其舉之莫敢廢也戴記有是言矣然僖祖既祧之
後熹援王安石故事又謂更改豈忘其上文有其廢之
莫敢舉也之言乎要之舉廢當揆諸義不可執也所引
中庸愛敬所尊親事死亡如生存之説似矣然僖祖固
太祖之所尊而敬者順翼宣三祖獨非太祖之所尊而
敬者乎留僖祖而黜三祖則於所尊有敬有不敬者矣
[028-45a]
豈太祖生存之時之心哉若謂周家之興不由后稷則
書言先王建邦啓土詩列生民思文而序者言文武之
功起於后稷史記言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論
語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皆虚誕耶謂祀稷但論本始
而不記功德則與其前所謂祖功宗德尚矣之説何背
馳也孔子言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自
此厯數而以祖有功宗有德結之則所謂有功者正指
太祖也祭法但言祖文王而不言文王為太祖熹乃以
[028-45b]
祖有功為文王無乃失其㫖歟况祭法之言禘郊祖宗
多悞今未暇辨也謂僖祖擬稷而居初室祫享東向則
諸賢羣議巳具前矣所定昭穆之次馬端臨亦嘗議此
未能詳也謂尊太祖為恩尊僖祖為義固當然常人之
情多以恩掩義聖人制禮必以義斷恩若惟其恩不惟
其義則至親之喪其可以期斷祖考之諡其可以幽厲
乎然則屈義伸恩之説亦恐未安所引韓文臣有别論
在後葢熹一時之見偶合於安石遂主張其説而排羣
[028-46a]
議其於諸書衆論皆不暇顧雖孔子之言亦不暇詳與
其平昔之言牴牾而一篇之中亦自相矛盾此豈至當
之論而可信從者哉今之議者徒以熹為大儒其言必
當竟不究其是非得失而靡然從之併為一談牢不可
破甚者或謂祧首廟之主則為無祖然首廟既非有功
如稷則與次廟等耳祧其主而不毁不瘞乃遷居别殿
且享祫祭焉可謂無祖耶或謂皇家之祖豈可言其無
功然功德有無天下公論豈可掩實以阿世哉或謂朱
[028-46b]
子之言敢不信從然擇言處事惟當視理安可狥人葢
尺寸各有長短智愚皆有得失故先哲之論後儒或更
狂夫之言聖人猶擇熹言若未當理安可必從且熹雖
大儒未及孔子之大聖何從熹而不從孔子哉葢皆未
嘗詳考而深思耳熹小帖曰熹既為此議續訪得元祐
大儒程頤之説以為太祖而有僖順翼宣先嘗祧僖矣
介甫以為不當祧順以下祧可矣何者本朝推僖祖為
始祖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難以僖祖無功德亦當祧
[028-47a]
以是言之則英雄以得天下自己力為之並不係於祖
德或謂靈芝無根醴泉無源物豈有無本而生者今日
天下基本葢出於此人豈得謂無功業朝廷復立僖祖
廟為得禮介甫所見終是髙於世俗之儒竊詳頤之議
論素與安石不同至論此事則深服以為髙於世俗之
儒足以見義理人心之同然固有不約而同者今但以
程頤之説考之則可以見議論之公而百年不決之是
非可坐判矣臣按自古英雄之得天下亦鮮有自許已
[028-47b]
功不念祖德而不祀者惟繼世之君必審公論而祖有
功耳且晉瑯琊王德文曰七世之廟自由德厚流光非
為太祖伸尊祖之禮也亦有㫖哉宋之僖祖猶商之報
乙周之亞圉皆不過王者之髙祖耳若以為天下基本
所出是其功業則商周但祀報乙亞圉為太祖可矣何
必祀契稷耶然則復立僖祖之廟固非得禮而安石違
聖變古所見豈髙於世俗之儒耶頤之此説不載於遺
書外書或如熹所謂若非記者之誤則出於一時之言
[028-48a]
而非其終身之定論也歟理義之心人皆有之自孔子
而下若漢韋𤣥成魏髙堂隆晉蔡謨唐張齊賢宋司馬
光等動輒數十人更十餘代厯千餘年總數百人前後
議論皆不約而合者何獨以安石與程頤相合為足以
見義理人心之所同哉豈韋𤣥成以下數十人皆愚不
肖而無義理之心獨安石與頤有是心耶夫議論之公
必出於衆人之口故公論謂之輿論熹不考孔子之言
與韋𤣥成等數百人之論以為公而獨考程頤一人之
[028-48b]
説為公論以判百年不決是非顧安得而判之宜趙汝
愚諸賢之不從也熹面奏劄子曰僖祖者太祖之髙祖
也雖厯代久逺功德無𫝊然四世之後篤生神孫順天
應人以寧兆庶其為功德豈必身親為之然後為盛哉
是以太祖首尊崇之以為初廟當此之時葢以歸德於
祖而不敢以功德自居矣今乃以欲尊太祖之故而必
使之奪據僖祖東向之位臣恐在天之靈於此有所不
忍而不敢當也臣按熹前議巳謂周家之興不由后稷
[028-49a]
但推本始而不計功德矣尋因程頤僖祖安得無功業
之説又謂僖祖功德為盛何其立言之不一耶且頤所
謂天下之基本熹所謂篤生神孫之功德豈獨僖祖有
之順翼二祖亦無不然至於宣祖則篤生聖子且鞠育
教誨之至其功德不尤盛哉若僖祖當祧太祖不忍奪
據其室則宣祖當祧而太祖奪據其室尤不忍也以此
而推真宗以下諸帝之心亦皆不忍奪據祖考之室雖
經百代亦無一廟可毁則所謂先王之典禮後世之公
[028-49b]
論將安施耶熹嘗作韓文考異於禘祫議下考曰今按
韓公本意獻祖為始祖其主當居初室百世不遷懿祖
之主則當遷太廟之西夾室而太祖以下以次列於諸
室四時之享則惟懿祖不與而獻祖太祖以下各祭於
室室自為尊不相降厭所謂所伸之祭常多者也禘祫
則惟獻祖居東向之位而懿祖太祖以下皆序昭穆南
北相向於前所謂祖以孫尊孫以祖屈而所屈之祭常
少者也韓公禮學精深葢諸儒所不及故其所議深得
[028-50a]
夫孝子慈孫報本反始不忘其所由生之本意真可為
萬世通行之道非但可施於一時而巳臣按唐代宗立
時即祧獻懿二主於夾室而遷太祖主於初室禘祫則
獻懿不與而太祖東向厯十有八載至德宗建中二年
因顔真卿議乃以獻祖主遇祫祭則暫出居東向之位
祭畢仍藏夾室厯二十年至貞元十七年有言太祖百
代不遷而獻祖親盡廟遷祫居東向非是乃令百僚議
之議者多以獻祖主或毁或瘞或遷而不使之合食以
[028-50b]
替太祖東向之尊故韓愈皆以為不可但欲仍舊藏主
夾室而禘祫則出之以暫居東向耳非謂獻祖不當祧
其主不當藏夾室也然則所謂獻祖為始祖其主當居
初室百世不遷者自是熹之所見非愈之本意也且愈
屈伸之説固含尊卑之義然獨為太祖發耳熹謂室自
為尊不相降厭則諸廟皆尊不獨太祖而巳葢當時時
享則獻祖不與太祖尊居初室是獻祖屈而太祖伸也
祫祭則獻祖尊居東向太祖卑列昭穆是獻祖伸而太
[028-51a]
祖屈也時享常舉而太祖常居初室故愈謂常祭甚衆
而太祖所伸之祭至多也祫祭三年一行而太祖暫列
昭穆故愈謂合祭甚寡而太祖所屈之祭至少也若如
熹言獻祖居初室而太祖居第二室則凡常祭合祭獻
祖皆居尊位常伸無屈太祖恒列昭穆常屈無伸而不
可謂伸多屈少矣商周起於契稷廟以契稷為太祖莫
有尚者故時享祫祭無不尊之唐興由於景帝廟以景
帝為太祖不遷其上更有獻懿迭毁故時享則尊太祖
[028-51b]
祫祭則尊懿祖此愈所謂事異殷周禮從而變也若如
熹言獻祖居初室而祫祭東向則全與商周之禮同矣
何謂事異而禮變耶且愈又有遷𤣥宗廟議其言唐之
廟制甚明謂國朝九廟之制法周之文太祖景皇帝始
為唐公肇建天命義同周之后稷髙祖神堯皇帝創業
經始化隋為唐義同周之文王太宗文皇帝神武應期
造有區夏義同周之武王其下三昭三穆謂之親廟與
太祖而七以是觀之則愈之本意何嘗以獻祖為始祖
[028-52a]
其主當居初室百世不遷如熹之説哉熹固謂韓公禮
學精深諸儒所不及其所議可為萬世通行之道愈之
禘祫議與遷廟議實同一意可通行者熹惟主張安石
之説更不詳考唐典深究韓文而遂以已見為愈之本
意安可盡信而必從之哉觀安石與熹之議質以厯代
聖賢之論如前所陳則僖祖不可儗契稷而為始祖也
較然矣我朝德祖實與僖祖無異當祧也祧德祖而以
太祖儗之殷契周稷與唐景帝宋藝祖是萬世通行之
[028-52b]
典也祧主藏於後寢祫禮行於前廟時享則尊太祖祫
祭則尊德祖是毎代各施之宜也得其本而不泥其文
豈不韙哉
  叅酌古今慎處廟制乞賜明斷疏廖道南/
該右春坊右中允廖道南奏臣伏攷洪武元年二月朔
我太祖髙皇帝勅諸儒臣曰自昔聖帝明王之有天下
莫嚴於祭祀故當有事内必致其誠敬外必備其儀文
所以交神明也朕誕膺天命統一海宇首建郊廟以崇
[028-53a]
祀事顧草創之初典禮未洽其何以交神明致靈貺其
各具沿革以進於是輔臣李善長傅瓛等學士陶安等
上議曰商書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知天子七廟自古
有之不獨周制為然若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以世
相次此萬世不易之禮也今擬四代各為一廟德祖𤣥
皇帝居中懿祖恒皇帝居東第一廟熙祖裕皇帝居西
第一廟仁祖淳皇帝居東第二廟以四時及嵗除凡五
享惟孟春特祭於髙祖廟孟夏孟秋孟冬則各祭於列
[028-53b]
廟臣惟我聖祖之制斟酌三代垂憲萬世載在國史編
諸集禮聖子神孫所當世守以為祈天永命之洪圖者
恭遇我皇上中興大化光紹丕烈遵復四郊以祀天地
日月釐正百禮以祭神祇帝王情文胥協顯微攸通無
復加矣而獨於宗廟之制屢形於御札宣於召問有不
能以自安焉者誠有以見聖人之大孝天子之大禮有
聖人在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可行也朱熹曰天下有
二件極大事一是天地合祭一是太祖不特立廟與諸
[028-54a]
祖同一廟千五六百年無人整理又曰漢承秦敝不能
深考古制自是以來更厯魏晉下及隋唐其間非無奉
先思孝之君據經守禮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至使
太祖之位下同子孫且更僻處於一隅既無以見其為
七廟之尊羣廟之神則又上獻祖考而不得為一廟之
主以人情論生居九重窮極壯麗而没祭一室不過尋
丈甚或無地以容鼎俎孝子順孫之心宜有所不安矣
夫熹之進講此論於經筵在宋偏安之時而况我皇朝
[028-54b]
輿圖一統我太祖髙皇帝崇勲峻業逺邁百王豐澤洪
仁光被九域夫有萬世不朽之功者宜享萬世不遷之
報而乃今不獲專享特廟以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以
統列廟之主尊卑長㓜並列於一堂而邊豆鼎俎分羅
於一隅信有朱熹之所云者此我皇上至仁大孝之思
所以特發由衷而不能以自安焉者也今之議以為弗
可行者其説有四一曰地勢窄隘二曰禮節繁難三曰
成憲宜遵四曰勞費當惜臣請解其惑焉夫以地勢窄
[028-55a]
隘為言者臣按周禮匠人營國左祖右社廟門容大扄
七箇闈門容小扄三箇鄭𤣥註云闈門廟中之門大扄
牛鼎長三尺小扄膷鼎長二尺以周尺較之周之九廟
之制亦甚儉矣臣愚前奏禘義篇云請以今太廟為我
太祖萬世不遷之廟太宗以下各建特廟於今兩廡之
地制度不必其崇髙而務質朴之為貴儀文不必其繁
縟而務簡素之為貴有都宫以統廟而不必各為門垣
有夾室以藏主而不必更為寢殿法古之意而不失其
[028-55b]
義酌今之宜而咸得其當庶尊尊有主而太祖之位恒
安而不遷親親有倫列聖之尊各全而無瀆矣夫以禮
節繁難為言者臣按周禮外宗掌宗廟之祭祀王后不
與則贊宗伯鄭𤣥註云有故不與祭宗伯攝其事故王
一獻卿大夫以次代獻古禮也陳祥道亦云君子以義
處禮則祭不至於煩數以仁處禮則祭不至於疏怠是
故禮雖先王未之有亦可以義起也而况古禮有諸乎
今若各建列廟特享之時我皇上躬行禮於太祖之廟
[028-56a]
其如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亦未為不可而
何必拘泥邱濬十八日行禮之臆説哉夫以成憲宜遵
為言者臣按中庸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
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陳櫟註云祖父有欲為之
志而未為子孫善繼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巳為之事
而可法子孫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武王周公稱為達
孝而况我皇上善繼太祖之志善述太祖之事以覲耿
光以揚大烈正所以遵我太祖之成憲也夫以勞費當省
[028-56b]
為言者臣按禮曰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為先居室為後
孟子亦曰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而况今日之尺地寸
土皆我祖宗創業垂統之所貽百官萬民皆我祖宗休
養生息之所致以祖宗之土地而建祖宗之廟以祖宗
之臣民而供祖宗之事如之何其弗可行也臣愚於嘉
靖九年二月内陳言郊祀有及宗廟之制仰䝉御札詢
及輔臣彼皆不以為然臣覆奏云郊廟一體天人一道
未有郊祀宜急而廟祀宜緩者又䝉明命下禮官議巳
[028-57a]
而宸衷獨斷親定圖式舉孟春特享之祭正太祖南面
之位各為帷幄以權九廟之制甚盛典也而又肇舉大
禘大祫以伸仁孝之思以盡誠敬之極禮曰尊祖故尊
尊敬宗故親親我皇上尊尊親親之道其克盡矣臣愚
前奏又云各居一幄者一時之權也而各一廟者萬世
之經也伏望聖明采于芻蕘不棄葑菲逺法商周之彞
典光復聖祖之舊制則億萬年太平之基端在是矣臣
於邇者恭覩泰神殿成我皇上恭詣奉安皇天皇祖及
[028-57b]
諸神位行禮甫畢天應瑞雪及長至之夕我皇上躬行
大報禮於圜丘是夕天宇澄霽景緯輝朗兹葢至誠昭
格休徵應響之嘉祥也臣謹撰泰神殿禮成感雪賦一
篇圜丘載祀慶成詩九章并録上御札寵及臣名者三
條及臣原奏三通裝成二冊隨本進呈仰兾宸慈俯垂
省覽臣無任戰慄之至等因奉聖㫖這所進詩賦奏疏
送史館採録宗廟祀典儀制朕嘗有諭輔部大臣禮部
便㑹官議了來説欽此又於禮科抄出禮部尚書兼翰
[028-58a]
林院學士題為㑹議宗廟事臣頃者伏䝉皇上於重華
殿東室召見大學士李時翟鑾尚書汪鋐臣適後至首
䝉聖諭天地百神祀典俱巳釐正惟宗廟之制非古臣
具對誠如聖諭但古人建廟恐制度卑小今本朝太廟
規模𢎞偉若一旦改作恐事體重大陛下亦諭臣曰事
體委的重大臣奏曰各立廟本是古禮但他日致祭陛
下欲一日徧厯羣廟恐勢不能上曰今日言廟制未論
到行禮處即使難行或遣官亦可臣又奏曰古禮恐亦
[028-58b]
難盡復上曰盡如古禮固難但大體處不可不依據古
人各立廟只是各全其尊此等處却當依臣奏曰太廟
宜如何處上曰太廟自不當動臣又奏寢殿祧廟如何
上又曰寢殿祧廟俱不動臣始仰見聖慮淵微止欲於
太廟之外增建羣廟使列聖各専其尊庶於古禮為合
於聖心為稱臣乃奏曰三殿不動事又易處須是臣等
量度地步廣狹具奏上曰須是如此末後上又諭曰我
皇考顧得專享世廟之祀自我文祖以下列聖乃不得
[028-59a]
專廟以祀朕心未安臣時等俱叩首對揚曰聖諭及此
真聖人大孝之心也臣復䝉聖諭卿禮官宜即具奏臣
承㫖而退終夜以思仰知聖心廣大見道分明鋭志興
復古典臣叨列禮官乃得仰佐下風豈不甚幸况禮重
郊廟事同一體臣先建議分祀葢嘗有感於宋儒朱熹
之言謂天地間有兩件極大底事其一天地不當合祀
於南郊其二本朝不為太祖特立廟此臣少日所聞有
志於此久矣詎意遭逢明聖而南郊大典竟得光復若
[028-59b]
廟制一新則是朱子所謂兩件極大之事皆舉行於當
今陛下制作之志可無遺恨議禮之家可無遺論而臣
區區仰佐聖明興起禮樂之願亦庶幾其全且畢矣臣
方欲具奏間適見大學士時鑾向臣曰昨䝉皇上召見
文華西室因時奏建廟之議恐今年天氣寒沍不便興
工且少待來春䝉聖諭曰昨所論偶爾議及但地方窄
狹勢恐難行且罷臣仰聞宻勿之言遂不敢瀆奏昨該
中允廖道南奏奉聖㫖宗廟祀典儀制朕嘗有諭輔部
[028-60a]
大臣禮部便㑹官議了來説欽此臣始惶懼仰惟聖志
方欲舉行未有罷議而臣以輔臣之言稽於敷奏以致
尚留淵衷未有定議臣實死罪死罪但聞命以來即當
踴躍從事既而思慮經營無不曲到所不能如志者惟
是地方有限恐於規制不能無窒礙耳且太廟兩旁隙
地無幾左則限於世廟右則迫於前朝若欲建立羣廟
必須規模宏逺合古宜今有不容茍簡者宗廟重事宜
慎謀始臣愚伏乞聖慈特命内閣輔臣司禮監内官監
[028-60b]
官及尚書汪鋐蔣瑶并臣㑹同恭詣太廟步量地方審
度位勢計畫規制逐一籌筭議擬明白停當先行具奏
請㫖定奪方可㑹官定議上請庶神謨有定而公議允
諧矣等因奉聖㫖卿只遵照前㫖即便㑹議了來説欽
此欽遵通抄到部臣等㑹同中軍都督府等衙門太傅
兼太子太傅武定侯等官郭勛等吏部左侍郎等官嚴
嵩等㑹議得竊聞古者天子宗廟之制唐虞五廟夏后
氏因之殷周之制大抵皆七廟而祭法王制所論與劉
[028-61a]
歆宗無數之説又各不同宋儒朱熹論古今廟制引王
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其制皆在中
門之左外為都宫内各有廟有寢别有門垣太祖在
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太祖者百世不遷一昭一穆為
宗亦百世不遷二昭二穆為四親廟髙祖以上親盡則
毁而遞遷昭常為昭穆常為昭既而曰三代之制其詳
雖不得聞然其大略不過如此漢承秦弊不能深考古
制諸帝之廟各在一處不容合為都宫以序昭穆明帝
[028-61b]
遵儉自抑不復别為寢廟而子孫遂為同堂異室之制
嗣是更厯魏晉下及隋唐皆不能有所裁正至論宋事
亦以不為太祖特令廟為恨此朱子之言後學相守以
為確論者也恭惟我太祖髙皇帝受天明命以有天下
初為四親各别立廟德祖居中懿祖居東第一廟熙祖
居西第一廟仁祖居東第二廟廟皆南向東西兩夾室
兩廡三門門設二十四㦸外為都宫正門之南别為齋
次其西為饌次門東為神厨其一時制度儼合古禮嗣
[028-62a]
後改建太廟始一遵同堂異室之制夫既遵古制以各
立廟矣而一旦襲用漢唐故事是葢神謨英斷必有所
以然議禮者終以為非古之制也恭遇皇上峻德憲天
聖學稽古天地百神之祀典皆以釐正制度儀文昭然
可述矣獨於宗廟之制未之修復所以形於御札宣於
召問謀之輔部大臣者屢矣臣等恭聞聖諭仰見大聖
人制禮作樂之志奉先思孝之誠葢欲追復三代之禮
以成一王之制將以垂諸萬世而不刋者也臣等躬逢
[028-62b]
斯盛仰奉明㫖敢不思所以對揚之乎但臣等廣集衆
思愚有一得不敢不為陛下陳之臣等嘗聞廟者所以
象生之有朝也寢者所以象生之有寢也建之觀門之
内不忍逺其親也位之左不敢死其親也是其營構之
制奠兆之所各有定則不可以意為者即今太廟南邊
墻東邇世廟西阻前朝地勢有限輔臣禮官已奉有聖
諭太廟三殿俱不動則是太廟周垣之外左右隙地不
盈數十丈耳若依古制三昭三穆之廟在太廟之前以
[028-63a]
次而南則今太廟都宫之南至承天門墻不甚遼逺即
使盡闢其地以建羣廟亦恐勢不能容若欲小其規模
不必别為門垣寢廡則又不合古禮况古人七廟九廟
制度皆同太廟營構巳極𢎞壯而羣廟隤然卑隘恐非
所以稱生前九廟之居也議者欲除太廟兩廡則非特
不中典禮而裁損廟制事體尤重且諸王功臣之祀又
將置之何所非臣等所敢聞也且臣等聞之廟者貌也
所以形貌祖考而禮之明者也寢者寢也所以寢息祖
[028-63b]
考而妥之幽者也有廟無寢則神將安棲議者欲藏其
主於夾室之中夫夾室者側室也所以藏祧廟之主也
以親廟未毁之主而藏之夾室恐非禮也至謂周人廟
制約儉宜摹倣而為之是又徒耳熟陳言而未嘗精於
心計者也夫周廟門容大扄七箇闈門容小扄三箇則
大門實容二丈一尺小門實容六尺其制度之𢎞且過
於今烏在其為儉約也况臣等恭覩世廟之制葢損於太
廟之數多矣今欲建立羣廟其規制髙廣又豈可損於
[028-64a]
世廟乎且太宗功業之盛比隆太祖而憲宗又我獻皇
父也二廟規制視世廟尤不當有一毫降損而後可不
然則聖心於此又有所大不安也今太廟之主自我太
宗而下凡七聖兹欲各為立廟將依古制為三昭三穆
而止立六廟乎將依商周之制以太宗為百世不遷之
宗而加立七廟乎夫規制既不可降損而欲擬諸世廟
森然並建七廟於太廟之南豈惟地小不足以容殆恐
宸居左偏宫室太盛以隂陽家説未免有偏缺壓制之
[028-64b]
嫌此就地勢規制而言臣等所未敢輕議也臣等竊謂
即使各廟既成陛下以一人之身冠冕佩玉執圭服衮
循紆曲之途而欲一日之間徧厯羣廟為之興俯拜起
升降尊獻雖有强力之容肅敬之心且將薾然疲&KR1224
獨筋力有所不逮而日力亦有所不給矣議者乃引周
禮宗伯代后獻之文謂羣廟之中可以遣官攝祭是又
未嘗深惟禮意者葢古者宗廟之祭君后迭獻是以后
不與祭則宗伯可以代獻謂同在一廟之中而代后之
[028-65a]
亞獻者言也未聞人臣可以代天子行事而遂主一廟
之祭也且古者諸侯助祭多同姓之臣以之代攝猶之
為可何也同一祖宗之子孫也今之陪祀執事者可以
擬古諸侯之助祭者乎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是有
故不得與祭而其心猶以為如不祭也况陛下之仁孝
誠敬可以終嵗舉祭止對越太祖之廟而不一至羣廟
乎且規制必備而成廟門垣堂廡寢室是也儀文必備
而成禮陪臣樂舞之數是也今欲立為七廟或八廟之
[028-65b]
制則毎廟之中致祭之時皆當有樂舞之數陪祀之位
而後可若曰降從簡易而垣寢不備樂舞不陳主祭不
親則是本欲尊之而反卑本欲親之而反疎祇見貶損
而未見所以為隆重矣先年大學士邱濬謂宜間一日
祭一廟厯十四日而徧七廟此葢無所處而强為之説
不自知其言之涉於迂濶此就禮節儀文而言臣等所
未敢輕議者也臣等竊聞先儒馬端臨曰後世之失禮
者豈獨廟制一事而廟制之説自漢以來諸儒講究非
[028-66a]
不詳明而卒不能復古制者以昭穆之位太拘故也必
欲如古制立廟必繼世而有天下者皆父子相繼而後
可若兄弟世及則其序紊矣周孝王以共王之弟懿王
之叔繼懿王而立故晦菴廟圖宣王之世則以穆懿夷
為昭共孝厲為穆夫穆王於世次昭也共王為穆王之
子於世次穆也懿王為穆王之孫則繼穆王而為昭是
也孝王為共王之弟而以繼共王為穆雖於世次不紊
然以弟而據孫之廟也至夷王為懿王之子世次當穆
[028-66b]
而圖反居昭厲王為夷王之子世次當昭而圖反居穆
則一孝王立而夷厲之昭穆遂至於易位於是晦菴亦
無以處此不過即其繼立之先後以為昭穆而不能自
守其初説矣又况宣王之世三昭三穆為六代則所祀
合始於昭王今因孝王厠其間而其第六世祖昭王雖
未當祧而已在三昭三穆之外則名雖為六廟而所祀
止於五世矣然此所言者昭穆祧遷之紊亂不過一代
而巳前乎周者為商商武丁之時所謂六廟者祖丁南
[028-67a]
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是也然南庚者祖丁兄子陽甲
盤庚小辛小乙又皆祖丁子也姑以祖丁為昭言之則
南庚至小乙皆祖丁子屬俱當為穆是一昭五穆而祖
丁所祀上不及曾祖未當祧而祧者四世矣後乎周者
為唐唐懿宗之時所謂六廟者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
宗宣宗是也然穆宗宣宗皆憲宗之子敬宗文宗武宗
又皆穆宗之子姑以憲宗為昭言之則穆宣為穆敬文
武為昭是四昭二穆而懿宗所祀上不及髙祖未當祧
[028-67b]
而祧者三世矣葢至此不特昭穆之位偏枯而祧遷之
法亦復紊亂若必欲祀及六世則武丁之時除太祖之
外必創十廟懿宗之時除太祖之外必創九廟而後可
且繼世嗣位者既不能必其為弟為子而創立宗廟之
時亦安能預定後王之入廟者或穆多昭少如殷之時
或昭多穆少如唐之時哉若必欲昭穆不紊則立廟之
制必須屬乎昭者於太祖廟之左建之屬乎穆者於太
祖廟之右建之方為合宜而預立六廟定乎三昭三穆
[028-68a]
以次遞遷之説不可行矣似反不如東都以來同堂異
室共為一廟之混成也此則往哲之論足證今事就昭
穆祧遷而言臣等所未敢輕議者也臣等仰惟陛下孝
思純至天鑒髙明制禮作樂卓越前聖方且退託謙沖
下咨廷議但臣等愚昧非不知古禮當復而事理有所
難行惟是聖諭以為皇考獻皇帝有世廟以享祀太祖
太宗以下列聖乃不得専有一廟以全其尊斯言也皇
天列祖實鑒臨之天下後世可以仰見陛下純孝至誠
[028-68b]
大公至正之心矣但臣等愚見則以為列聖同享太廟
巳極尊崇而皇考專居世廟猶為退遜若廟制大小不
倫行祀親攝或異則尊卑厚薄之分反不足以稱陛下
孝敬之誠恐又未免有遺恨矣臣等竊見今嵗孟春陛
下更定特享之議正太祖南面之位以為太廟之始祖
又為列聖各設帷幄祭俱南面各自奠獻讀祝臣等仰
服陛下酌古凖今因時制宜儼乎各廟專祀之儀雖古
人制禮精微之意亦不過如是而巳况向來恭聞陛下
[028-69a]
有諭輔臣御札云祀典宜正廟制難更大哉皇言實萬
世之寳訓也今臣等復議九廟九間同為一堂雖有帷
幄而無所間隔嫌於混同未稱專尊之敬請以木為黄
屋儼如廟廷之制毎廟設一於殿之一間又設帷幄於
其中太祖居中盡北太宗而下列聖依昭穆之序以次
稍南位置如古建廟之制則太祖列聖各得以專其尊
足以申陛下尊尊親親之情而於古禮亦庶幾矣臣等
以為足以作則萬世而未可以為遷就權宜云也彼朱
[028-69b]
子所謂宋太祖僻處一隅與夫設祭一室甚或無地以
容鼎俎者事體大有不侔陛下博觀前史固可考而知
也但宗廟重事臣等愚昧未敢定擬伏乞聖明特賜裁
斷嘉靖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具題十一年三月二十
一日奉聖㫖郊廟大禮係國家重典朕於天地百神祀
典俱巳釐正惟宗廟之禮尚襲同堂異室之制未能復
古於心歉然朕嘗稽我聖祖開國之初巳曾建立四親
廟實有鑒於漢制之非今具載大明集禮存心録祭祀
[028-70a]
禮儀朕為子孫所當遵行見今太廟前堂後寢俱有定
制不必移其昭穆世數廟次你部裏便㑹同多官相度
兩廡地方議處規制停當來説
  奏為分豁薦新疏羅玘/
臣等自履任以來謹奉本寺年例薦新品物遞年按月
按品差官供薦戰戰兢兢毎懼後期有乖宵旰孝思之
誠憑仗天威兼資成憲水陸無虞依時而至常免愆尤
實為過望本年正月内據香橙園戸葛川關連名狀告
[028-70b]
内開各係應天府上元縣北城等鄉民洪武年間編充
本寺薦新香橙園戸遞年九月分例該供薦八月末旬
本寺差官賫送自初及今嵗復一嵗不期正德四年入
冬以來氷雪異常香橙樹株盡行凍枯連根無存恐悮
供薦欲吿准令夏末前往蘇松等府産有去處轉買本
寺難便准信當差鋪排傅隆就園踏驗與告相同巳行
准令自往轉買充薦至七月初十日續據稱到前項地
方轉買其香橙樹株亦皆凍絶又欲告給批文前往江
[028-71a]
西浙江等處轉買臣等思得重大若拘常例不稍變通
必致悮事遂一面具呈南京禮部知㑹一面給批著令
往買至八月初六日各告仍復空回羣然悲號自旦至
暮若不能生臣等聞之亦皆徬徨無措即欲依其情理
奏請分豁其如初告之時止差鋪排一人踏驗其園戸
俱係應天府上元縣人民橙園亦係該縣地方以驗到
之人當土著之衆戸且無刑威又非管轄事亦朦朧安
可為的况其告往轉買之地既云蘇松又謂浙江本寺
[028-71b]
雖給批文設或公然在家至期給批告官故為情狀幸
准分豁在理容或有之且或前項果品於市井之時街
坊市井猶有轉相買賣者則是本寺徒信下人一面不
顧祖宗百年之法罪固難容心亦何忍為此隨將前項
事理一一開具移關應天府轉行該縣查勘務不欺為
的續准應天府關稱上元縣申據北城鄉里長總甲供
稱香橙樹株委的凍枯盡絶葛川關等委的六月内前
往蘇松等處及七月内執批前往江浙等處轉買空回
[028-72a]
重甘結狀等因備關到寺臣等看得去冬氷雪南京城
内官寺民居園林樹木凍萎殊甚至於竹最堅勁耐寒
亦皆枯絶况夫柑橙橘柚之柔脆宜煖者其先枯盡無
從採薦宜也又况蘇松江浙地里聯屬氣脉不甚相逺非
閩廣炎方之比其氷雪大抵皆然橙樹枯盡無從買薦
亦宜也但臣等思之若係上供之物時有缺乏在陛下
覆幬之仁固將憐而宥之而此實宗廟薦新之品又當
聖孝格廟之晨是何敢覬覦陛下有所重輕於其間哉
[028-72b]
實惟臣等司薦之官誠意之未孚私心之多慝致傷和
氣天降之罰而又依常襲舊不能先事蚤知預令葺葢
編籬塞向墐戸多方以䕶之以致如斯是誰之過歟彼
園丁下隷則至愚而無知者也又何預焉如䝉乞勅禮
部議處止將臣等明示譴罰或寛斧鉞之誅明勅吏部
按臣等官職之崇卑事權之正二在任之久近或原或
降或削其官職與歸田里則臣等不勝感戴之至縁為
薦新事理未敢擅便為此具本差協律郎王古𤣥齎奉
[028-73a]
謹具奏聞
  遵成憲以昭典禮疏唐冑/
臣惟自古帝王之興天必生佐命之臣以為之輔故君
當大統既成之後必隆褒臣之典非但以報其功亦所
以尊崇吾之德業以昭示萬方也我太祖髙皇帝南京
功臣廟之建此開國之一大典今百六十九年矣天下
至今無敢議及者近日武定侯郭勛無故將始祖郭英
奏欲添祀以致該部請乞多官㑹議不敢據抑之者以
[028-73b]
稱伊祖與原祀徐達等功同一時但達等物故各當廟
建之時而英獨以後死不與此可欺以方之言惑之也
及都給事中邢如黙之奏巳明而我皇上慎重猶欲禮
部看了來説豈以黙之論雖甚當而叙事或未詳也臣
惟皇祖當開基洪武之二年正月乙已命立功臣廟於
雞籠山六月丙寅甫成遂論功列祀凡二十一人命塑
死者之像虚生者之位葢是時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
耿再成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茅成皆巳死先棲神於
[028-74a]
卞壼蔣子文等廟今復祀此所謂塑像者此也而徐達
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華髙吴良吴禛曹良臣
康茂才吴復孫興祖俱見在所謂虚位者此也是當論
祀之時巳合生死者之功而定之矣勛何所據而敢為
此言也哉及細讀勛奏稱英於洪武十七年論功開國
受封至永樂改元始卒享祀非功有優劣實死有先後
然後知勛乃不學少知之悮也葢洪武十六年雲南既
平次年論功以大將潁川侯傅友德進封潁國公而於
[028-74b]
副將已侯之藍玉仇成王弼許爵其世論及偏禆謂陳
桓胡海郭英張翼等兵興以來屢致勤勞今勲尤著於
是各以都督僉事桓封普定侯海東川侯英武定侯翼
鶴慶侯子孫世襲食禄各二千五百石葢廟之定祀至
是巳十六年而英始侯其所論者乃雲南之功而勛悮
以為開國也且大明一統志天下郡縣例書人物故鳳
陽志英葢各以其地言彭韶尹直楊㢘所著皇明名臣
錄俱不載英惟黄金開國功臣錄五百九十三人凡建
[028-75a]
功於國初者不論大小皆録而英亦與葢各以人言皇明
祖訓首章議親條下開列三公二侯五家而英以皇妃王
妃駙馬之貴其家亦與葢專以親言俱與廟祀無干而勛
皆泛引以為證又惑也又太廟配享當廖永安未除之先
凡有一十三人其巳死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
再成胡大海趙德勝之七人於洪武二年正月丁未太廟
之享巳躋在配至九年始加封號贈諡而徐達常遇春李
文忠鄧愈湯和沐英等六王則各隨其卒之年進侑皆皇
[028-75b]
祖親定即古爾祖從享祭於大烝之義此之廟祀其典尤
重英祀廟且不與而又欲望其配享豈不尤惑也哉夫英
功累至侯爵非不大又以恭儉謙虚之德為世所仰而勛
今日之祇奉眷顧以將順聖德之美亦為可重故尊祖而
陷於不知其情雖輕而於我開國之大典所關則重况前
代帝王之舉此者若西漢元功之十八位次東漢雲臺之
三十二及唐凌煙二十四之圖畫烜赫宇宙厯其世代未
有異議而欲參差之者至今照映青史而我聖祖之享祀
[028-76a]
則以血食寓褒揚其報尤重故其品尤精如六王元勲
配享廟祀兩聮上俎其配享王以下今向六人俞通海
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趙德勝皆取於死事而
當時茅成亦死事者惟與廟祀而不得配享廟祀六王
以下十五人以多功於五百九十三人之中僅取馮國
用丁德興華髙吴良吴禛康茂才吴復曹良臣孫興祖
九人以節功雖今配享九人之中惟胡大海趙德勝耿
再成俞通海張德勝得與廟祀桑世傑雖在配享而不
[028-76b]
得兼廟祀其神化之妙非口舌筆墨所能盡者故今位
列差次之間尚不可輕以移易况有無之額敢得而增
損乎使勛而知此縱英侯功先於開國亦當俯首歛避
况後以南征而敢啓口也哉伏願皇上於英之配享廟
祀且寢其議使在天之靈慰聖祖當日之心額序之席
悦諸臣素聚之魂而英平生謙讓之精爽安食家廟於
百世不致忸怩於非儗之旁則勛知孝而不知學之誤
亦可洗雪以全終臣節而國朝之大典崇隆於聖明之
[028-77a]
世而為史籍萬萬年無疆之光矣臣以事干祖宗成憲
故敢罄衷披瀝冒瀆天威不勝戰慄待罪之至伏望聖
恩俯賜監納則輿情允協禮樂昭明神人胥服矣奉聖
㫖該衙門知道
 
 
 
 
[028-77b]
 
 
 
 
 
 
 
 名臣經濟録巻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