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40 名臣經濟錄-明-黃訓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經濟録巻十八
             明 黄訓 編
 吏部文選下/
  災異陳言疏馬文升/
文選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禮部咨節該巡撫四川
等處地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等官劉纓等各題稱四
川雲南廣東廣西福建山東河南陜西山西南北真𨽻
[018-1b]
等處山崩地裂水泉湧出河水渾濁地震如雷摇倒城
垣及聞天上聲響如皷或星如車輪紅光燭天黒夜如
晝江水白濁澴如荳漿等項災異各奏前來該本部具
題奉聖㫖是各處災異屢見朕心祗畏爾文武羣臣宜
同加脩省以回天意毋事虚文有當行的各衙門將𦂳
要事情指實開具來說欽此欽遵除痛加脩省外臣等
竊惟災異之見必有由然乃天心仁愛人君欲其恐懼
脩省轉禍為福而保天位於悠久也盖上天以生物為
[018-2a]
心人君以子民為責而羣臣者又所以代君而治民者
也必上下交脩各盡其誠使斯民安養而各遂其生則
精誠感通天心恱而禎祥屢見民被困苦而不得其所
則天心怒而災異頻仍天人之際感應不爽徃古可監
仰惟皇上即位以來誠以格上帝孝以奉兩宮仁以惠
羣黎誠以御臣下宜其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
然而猶有前項之災異者實由蒼生困苦已極而無拯
救之術羣小恣其奸蠧而無禁戢之令織造未息府藏
[018-2b]
益見其空虚齋醮頻見供辦日見其逼迫官吏貪殘而
無所畏懼法令廢弛而未能振舉軍民田土勢豪霸占
脩造宮役士卒疲勞賦重徭䌓民困財竭嗟怨之氣上
干於天亦由臣等茍竊厚禄叨掌銓衡不能奉宣徳意
藻鑑人才之所致耳豈朝廷一政之或乖一事之失宜
而遽致此災異連嵗之不息無處之不有哉古之人君
遇災脩省而益隆其業者甚多伏望皇上念今日所居
之位乃祖宗之位必思保守之甚難今日之民乃祖宗
[018-3a]
之民必思愛養之甚至法天之剛徤而勤以理萬幾體
易之節制而儉以省財用凡臣下奏疏乞勑令各該衙
門明白查奏更乞皇上㫁自宸𠂻采而施行久而弗渝
則天意可回而災異可弭宗社靈長而天位永久矣今
將本部合行𦂳要事冝開坐上請伏乞聖明留意採納
一裁冗官以省財用竊惟自古人君之治天下莫先於
 節財用節財用莫先於去冗員冗員不去財用不足
 一遇兵荒必致於措置無術此自然之理也盖財取
[018-3b]
 於民民之所供有限國之所用無窮茍不於其經費
 之餘而品節之必至於汎用茍取而民不致困窮流
 離者鮮矣故周之太宰以九賦斂財賄以九式節財
 用盖欲量入為出而不至於匱乏也仰惟我祖宗法
 古為制官有定員俸有常數近年宗室位多武職太
 濫禄米俸粮所費甚䌓而京儲府藏所餘無幾且在
 京各衙門額設大小官員通不過一千三百餘員其
 傳奉大小官將有八百餘員除僧道等官并冠帶匠
[018-4a]
 役外中間實支俸給有皂𨽻者尚有五百九十一員
 每嵗該支食米不下萬餘石而折銀折絹又不止數
 萬兩若因大營建脩造宮殿效勞頗多者傳陞一級
 固不為過其或止是織造或染作脩整樂器或鑾駕
 等項俱係職分之所當為别無重大功勞一槩傳陞
 官職嵗文俸米占役皂𨽻是冗官之濫未有甚於此
 時者也此等之官盖由各官内外衙門私其所管部
 属之人豈惜國家財賦之耗皇上亦豈知此等之人
[018-4b]
 不當輕授其官所以啓公論之騰沸而致國體之漸
 虧也且古者官以待有功賞以酬有勞有功者斯加
 其官有勞者斯受其賞今各官不過曲藝小能全無
 功勞冒叨官職妄費俸粮月計不足嵗計有餘况今
 京儲不多府藏空虚民力巳竭民財巳盡災異示警
 意或在斯正冝沙汰冗員撙節浮費之日也宋司馬
 光謂天地生財止有此數不在官則在民當今天下
 地力所出者有常數而國用所費者無常數方來耗
[018-5a]
 損匱乏之患將必日甚一日矣是以文武大小臣僚
 屢甞懇懇為皇上言之若能减一官則省一官之供
 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消弭災異莫有急於此者
 伏望皇上大奮乾剛俯從臣等所擬㫁自宸𠂻將傳
 奉額外濫支俸給皂𨽻干碍國賦者除進藥有效書
 冩制勑外其餘通行裁革或止許冠帶榮身隨藝供
 事如更聖恩優容照依成化年間事例量為减支半
 俸或更乞皇上今後不係脩盖大宫殿有大功勞之
[018-5b]
 人乞恩傳陞官職者明以察之義以㫁之勿狥左右
 之私請恪遵祖宗之成憲以省國家之錢粮如此則
 人心既慰而天變可消矣
一杜奔競以彰國典伏見三年朝覲大明黜陟乃國家
 之定制祖宗以來未之有改也豈惟我朝自三代以
 及漢唐宋亦未之有改也故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
 幽明又曰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盖有功不進
 有罪不黜雖堯舜不能平治天下昔人論人主之職
[018-6a]
 惟在進賢退不肖而已盖天下人才一人之聰明或
 不能徧知也故不自用而付之吏部又付之都察院
 吏部都察院數人之聰明又不能徧知也故不自用
 而付之公論公論者何諫官之所論列方岳之所開
 報與衆人之所議論耳目之所聞見叅之於衆審之
 於獨吏部之所不可察院以為可則不敢去也察院
 之所不可吏部以為不可臺諫公論猶以為可亦不
 敢去也叅互反復必求無負乎朝廷付託之意而始
[018-6b]
 去之今既去矣陛下不以為然以臣為不足信乎不
 當使待罪此位以為足信乎不當復為掣肘既已去
 之又復留之則去者誰不自陳以冀復留之幸昔范
 仲淹為宰相凡不才監司一筆勾去富弼曰如一家
 哭何仲淹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古今以為名言聖
 賢經傳古今子史其於小人惟恐去之不早除之不
 决未聞有所愛惜而不忍去之者也陛下仁覆如天
 曲為保䕶其如小人之不可長何中外之人窺見此
[018-7a]
 意紛紛而起故胡孝之後王璠繼之王璠之後卲賢
 方誌繼之方誌之後朱瓉又繼之雖逺年如鍾越任
 穀之徒亦皆相告奔走而來後之紛紛者尚未知所
 止也况今九載考績之典有陞無黜若三載考察之
 典又復不行則貪官汚吏徧滿天下戕害陛下之赤
 子誰復敢去之乎陛下以此不職之數人為可惜則
 天下數千百萬困苦之蒼生獨不可惜乎臣等於此
 數人者豈甞有所怨仇特以國法所在民命所闗不
[018-7b]
 得不然耳今幸賴皇上遵祖宗之制循衆論之公胡
 孝等未遂其奸人心罔不稱快近日以來奏辦者少
 息尤望陛下自今以後若再有考察黜退官員奏擾
 者赫發震怒下之法司明正其罪則貪酷有所畏奔
 競有所沮而不敢肆無忌憚矣
一革濫進以通選法切惟致治惟在於得人官得其人
 則政無不理民無不安而天下治矣自古君天下者
 必以畜養人才為先務也仰惟我皇上法古為治凡
[018-8a]
 庶官用人惟由科目出身進士舉人及嵗貢監生得
 以除授此外雜流者不得並用前時三年大比各布
 政司設科取士鄉試所取舉人不多㑹試進士亦為
 有數其嵗貢生員每府一年貢一人州則每三年貢
 二人縣則每二年貢一人其嵗貢生員入監後不數
 年即取歴事通不過六七年吏部就為選用在部聴
 選舉人監生無淹滯久積之者所以年未衰老志亦
 精明一旦任官知守法度罔敢貪汚迨至天順年間
[018-8b]
 憲臣建議起送天下在學年四十以上生員送監讀
 書柰各學生員夤縁作弊有方三十五六嵗或方三
 十者亦作四十起送赴京之數通有五千之上既而
 陜西强冦犯邊急缺戰馬又許生員納馬入監讀書
 其納馬之數又有七千餘名以後四川陜西地方荒
 歉軍民缺食乏粮賑濟守臣具奏生員上粮亦許入
 監通前共有數萬中間多係㓜男自來不曽在學讀
 書既作監生須撥歴事其舉人監生雖年壯氣豪者
[018-9a]
 亦與彼一同挨次取選始終二十餘年方得出身長
 者老耄壯者衰弱家道貧難未免負債於授官到任
 債主相逼因此貪人財物豈能展布行事所以官不
 得人民多受害至今未選納粟監生尚有七千餘名
 大壊選法壅滯人才率由於此本部雖有奏准不許
 生員納粟入監事例一遇兵荒府藏空虚未免又要
 奏開况蠲富民之徭役以重困貧民所損國體甚大
 不可不嚴為禁止合無通行在京各該衙門并在外
[018-9b]
 巡按等官今後著落各該有司多方預備賑濟食粮
 凡遇兵荒如果錢粮不敷冝從另行設法措置天下
 之廣豈至乏財再不許奏開生員上納銀粮許其入
 監有壊選法以悞國事如有故違許科道官指實劾
 奏坐以重罪庶選法疏通而人才不致於壅滯官使
 得人而小民得䝉其實惠矣𢎞治十五年五月二十
 九日題奉欽依裁冗官通查來㸔其餘准行欽此
  重明詔信老成以慎初政疏馬文升/
[018-10a]
文選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於吏科抄出吏科給事中
安奎題近該御馬監太監王瑞等題為急缺書篆人員
事奉聖㫖這急缺書篆人員吏部便訪尋精通的七八
人來㸔欽此該吏部題稱自來内府各衙門所用雜辦
事之人俱不經由本部選送宜從本監徑自訪求能書
之人應用等因奉聖㫖還選取來用欽此續該吏部考
試得呉一中等八名頗通楷書等字乞要轉送御用監
収用奉聖㫖呉一中等八名并前革退李鼎等六名都
[018-10b]
送御用監通考優劣來說欽此又該吏部執奏要將呉
一中等八名送去御用監収用李鼎六名不必同送等
因奉欽依還照前㫖通送考試來說欽此欽遵仰惟陛
下以英妙之年撫盈成之運渙頒明詔汰黜冗員一時
仕路頓清宿弊盡革咸曰此聖天子維新之羙政垂久
之良法也夫何旬月之内率多變更且雜流之徒亷恥
素無奔競慣熟謂傳乞固可得官遇裁革即該盡黜不
若營謀吏部訪取之名可為長久保身之計致令太監
[018-11a]
王瑞等題稱書篆缺人誤䝉准令吏部訪尋并選取來
用又將革去李鼎等六名通令送考雖該部執奏再三
而陛下終未俞允使大臣垂首䘮氣謂掣肘而難行冗
食依憑城社率夤縁而得計臣愚以為吏部者朝廷黜
陟幽明之司使既退復進則吏部為徒設矣大臣者陛
下股肱心膂之寄使論列不行則大臣為備員矣詔㫖
者朝廷鼓舞羣下之術朝更夕改則詔㫖為虚文矣矧
詔㫖一出布滿寰宇所以洽上下之情者在是所以新
[018-11b]
天下之耳目者在是故凡繼世之君必頒詔令以繫人
心然又不堅如金石信如四時使臣下有所持循而後
可以言之否則視為泛常莫之信從不信不從政事隳
廢世道日起於壊而不可救藥矣陛下初嗣寳位天下
延頸想望太平顧可狥左右交通之情進既黜冗濫之
徒與詔㫖自相背戾哉昔人謂南山可摇而此判不可
移陛下忍令詔㫖反一判之不若乎臣甞檢閲冗員未
甞不為愧赧中間如雙線匠之類亦得傳官其與竈下
[018-12a]
養中郎將爛羊頭闗内侯何殊不意聖明之朝亦容有
此李鼎等亦係招収人匠之數濫叨俸禄巳有年矣考
其所能不過書篆彈琴一藝之㣲有之不足為重無之
不足為輕不審何以克稱聖心而有回天之力如此且
吏部遵奉明詔裁革冗濫不下七百餘員使李鼎六名
奸計得行臣恐倖門一開後即為例如御藥房欲援引
裁革之毉士則曰脩和缺人乞要考選内官監欲援引
裁革之人匠則曰造作缺人乞要查取不知陛下何以
[018-12b]
處之方今朝政多缺邊事孔殷災異頻仍府庫空竭陛
下自即位以來未見召一大臣訪一大政顧乃于此不
急之務冗濫之徒既責吏部以訪尋又責吏部以送考
使此輩不獨一時茍禄以容身直欲後日名正而言順
雖老成讜言累進不恤也雖詔㫖廢閣不行不恤也雖
大體有損公論未愜不恤也然天下之事致謹於始猶
恐鮮克有終以陛下新政之初謹始之際施為如此其
欲終之盡羙治之有成也難矣痛惟先帝崩逝今中外
[018-13a]
人心所賴扶持世道整頓紀綱遵守成憲三四元老大
臣而已老成之士朝野蓍龜即此冗員一事陛下於老
臣馬文升之論列尚且置之不信拒之不從如此不知
可信從者果何人哉臣聞執狐疑之心來䜛賊之口持
不㫁之意開羣枉之門近日文升執奏前事至於旬日
留中不出臣仰測淵𠂻欲從文升之論則拂左右懇乞
之私欲遂左右之私又非大公至正之道以故展轉卒
從前㫖遲遲而出耳使事事如此將來羣小肆志賄賂
[018-13b]
公行馴致主威不振於上政柄潜移於下矣新政之累
孰大於此况裁革冗員雖係吏部之職掌舉正欺弊實
臣本科之攸司用是不忍緘黙為陛下急切言之伏惟
聖明俯納臣言収回成命勑令吏部將李鼎等六名仍
遵詔㫖革退為民惟復拏送法司追究交通情弊以為
將來之戒其呉一中等八名務照吏部所擬必候辦事
十年滿日給與冠帶再辦事五年滿日量除鴻臚寺序
班仍前辦事不必考滿陞用著為定例以後若夤縁傳
[018-14a]
乞陞職者許該部及臣等指實恭奏庶弊源永塞政體
不虧上有以彰聖明納言之羙下有以遂老臣報國之
心矣等因具題奉聖㫖該衙門知道欽此欽遵抄送司
查得近該御用監太監王瑞等題稱儒士李鼎等六名
革退為民各不應役即今成造上用生活并寳纛龍旗
龍床等項無人書篆乞勑吏部查照先年事例考取精
通楷書篆書西番西天等字人員量送六七人赴監辦
事等因具題奉聖㫖這急缺書篆人員吏部便訪尋精
[018-14b]
通的七八人來㸔欽此本部查得李鼎等六名先因御
用監招作諳曉楷篆西番西天等字并撫琴隨該工部
恭稱李鼎等既謂之舍人固非在監人匠之属所習字
業又非該監應有匠色混同招収不過為他日傳奉之
媒奏奉孝宗皇帝聖㫖改作儒士御用監辦事甫及三
年奏要比照儒士彭勉循事例授職又該本部恭稱不
應妄引事例合送法司問罪具題節該奉孝宗皇帝聖
㫖准與冠帶欽此及查得趙世亦係傳奉之數俱各近
[018-15a]
奉明詔本部查奏革退為民今御用監成造上用生活
合用楷篆等字人員冝從本監徑自訪取應用等因具
題奉聖㫖還選取來用欽此本部訪得在京官舍等項
邢溥等五十七員名各諳曉楷篆等字考得數内呉一
中等八名頗通前項字様及議擬各人俱係白衣出身
必候辦事十年給與冠帶又辦事五年量除鴻臚寺序
班不必考滿别項陞用等因開坐具題奉欽依還照前
㫖通送考試來說欽此欽遵覆奏間今該前因案呈到
[018-15b]
部㸔得給事中安奎所言大意欲遵明詔以革倖進之
徒恤人言以謹傳奉之漸不使李鼎等復得進用而壊
惟新之政是亦本官職分之所當為臣等亦切思之李
鼎等不過書篆小藝其先以匠役招収後已改作諳曉
楷篆西天等字巳該工部叅其為傳奉之媒續又乞授
職事又該本部叅其妄引事例之罪及合夤縁進用㨿
其前後奔競情節比之其他一時傳奉陞官者又大有
不同臣等執奏非與李鼎等别有讎怨固欲沮之但以
[018-16a]
皇上新政之始中外企望之時今乃因李鼎五六小人
撓亂使明詔不信於下物議騰沸於朝傳奉又開末流
難禁蠧國致災實由於此闗係治體誠非細故伏乞聖
明留神省覽合無俯從諫官之議仍依臣等所言將李
鼎等不必考送照舊為民其呉一中等八名本部送赴
該監収考中者留用不中者亦從黜退其考中之數月
支俸粮及辦事除官等項日月俱依臣等所擬以後若
有夤縁陞職者許本部及科道指實恭奏拏問如此則
[018-16b]
皇上從諫之美可以追配祖宗用人之善可以益隆治
道冗食自减而倖門少塞矣縁係重明詔信老成以慎
初政及節奉欽依還照前㫖通送考試來說并該衙門
知道事理未敢擅便正徳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具題次
日奉欽依是欽此
  薦舉陳獻章疏彭韶/
臣竊聞名徳之賢成就甚難儲之朝廷闗係甚重是以
古昔聖帝明王咨訪捜求罔間遺逸小或致之大或起
[018-17a]
之動則賴以成顯著之事功静則因以係士心之向慕
聲望風采蔚為國華大學所謂惟善以為寳是也切見
廣州府新㑹縣依親監生陳獻章心術正大識見高明
涵養有素徳性堅定立志願學於古人榮辱不足以介
意誠高世之儒也徃者成化五年應試春闈偶失甲第
給假囘還杜門養志沉潜聖賢之書實窺體要洞逹事
務之理有見精㣲才雖未試行則可保今年五十餘矣
讀書踐履愈覺純熟孝義著聞人皆感動臣等自度才
[018-17b]
徳不及獻章逺甚猶且叨食厚禄顧於醇儒反未見用
非惟臣等之心誠切不安亦恐國家不及収用坐失為
善之寳也伏見天順年間英宗皇帝聞撫州民人呉與
弼文行高古特加禮聘處以宫僚柰縁老病辭不供職
是以未見作用之效今獻章年力盛强大非與弼之比
伏乞聖明以禮徴召量處以在京儒官職事則必有以
補助聖徳風動士類矣臣等職居藩司所有属縣人才
不敢不舉為此具本奏聞後承准吏部辰字七百六十
[018-18a]
五號勘合該本司奏前事奉聖㫖吏部知道欽此欽遵
抄出到部隨該廣東布政司咨呈亦為前事通送到司
查得陳獻章五十一嵗係前項府縣人由舉人監生成
化三年本部歴事滿収候聴選間該通政使司連狀送
㨿本生告要取討盤纒已經劄送順天府給引照囘去
後今該前因案呈㸔得廣東布政司左布政使彭韶等奏
稱監生陳獻章給假囘還杜門養志讀書踐履愈覺純
熟今年力盛强非呉與弼之比要以禮徴召量處以在
[018-18b]
京儒官一節縁陳獻章先由鄉貢歴事聴選係是朝廷
待次選用人才比與呉與弼山林布衣事體不同合就
連送該司仰本司轉行該府縣親詣陳獻章住處以禮
起送赴京本部另行具奏定奪以厲士風不在常選除

  為急缺六科官員照例選補以廣言路疏
臣竊照六科額設都左右給事中共五十八員中間事
有䌓簡故員有増損然所以司諫諍備獻納則六科之
[018-19a]
職均也祖宗以來額員俱備後來乃有不盡補之㫖然
遇都左右給事中缺五員以上則必奏請陞補各科給
事中缺十五六員以上則必奏請選補亦著為例在先
朝甞以五十八員一時補足當時侈為羙談盖増制諫
垣自是盛代之事是故収蓄廣則真才必得耳目博則
公論有歸矧今聖人在上納諫如流求言若渴顧惟獻
替之職豈可諉曰乏人誠所當加注意者也今查得六
科在任官止二十一員不及額數之半除都給事中六
[018-19b]
員掌管印信其十五員俱有領勑奉㫖各項差遣畧無
空閒該科一應常行公務且辦理不及倘一時奉命有
所差遣遂至無官可推今吏科缺左給事中一員給事
中四員戸科缺給事中七員禮科缺五員兵科九員刑
科七員工科四員共缺三十七員六科除都左右給事
中之外惟給事中四員而巳供事趨走日不暇給欲求
優游侍從以盡文墨論思之長從容退食以致寅恭謀
議之實不可得已殆恐非朝廷設官定員之初意也近
[018-20a]
年以來六科員缺吏部不肯如數選補每補不過五六
人問之則曰在外推官知縣未應行取行人博士未歴
三年進士又不以選是以有缺盡行停閣不補然其間
言事者連輙被斥忤時者又多外遷嵗消月减以至於
今莫可復也臣考之祖宗舊規凡給事中有缺止於進
士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選奏補𢎞治間始以行人博士
兼選正徳間始以在外推官知縣照御史例選補正徳
末年大臣畏忌新進敢言乃始盡廢進士考選之例陛
[018-20b]
下登極之詔令今後照依舊例給事中有缺於進士内
考選奏補御史有缺進士與行取人員相兼考選除授
欽此欽遵然應詔止於一行而旋復寢塞吏部亦甞奏
請廟堂大臣隂行格沮徃徃以未甞經歴世故藉口臣
愚以為非是公言確論盖用人之法惟在求之以公擇
之以精任當其才歸於得人而巳得其人則進士行人
博士固未甞無弗可也非其人則推官知縣久於官政
未見其可也古之人固有未甞徒勞州縣而經綸素具
[018-21a]
又有致身台輔而功名反損於治郡者矣人品才器自
有定價具目者當自得之烏可一律拘也今六科之選
乃盡廢祖宗之舊獨舍進士而必求之推官知縣是偏
重也既而推官以三年考滿者則得預行取於知縣則
必限以六年是待推官知縣又自不同亦偏重也竊念
朝廷良法羙意有司官欲令久任者凡以為民耳使為
民擇官則今之為縣者果有實徳惠政如古之循良則
任之愈久而民愈䝉利則不必行取當如漢法増秩賜
[018-21b]
金選諸所表以次須公卿之缺可也何必盡酬之以科
道官而後足以為勸哉使為臺諫擇人則知縣中歴任
三年聲蹟顯著才堪侍從風憲者固可與推官同行取
矣又何必於六年而後可哉此臣之所以不能無疑於
用人之術也况朝廷之設言官其用意固自有在是故
當取其風裁不當取其徳量當取其戇直不當取其疏
通當取其有廟廊珪璋之度不當取其有簿書米鹽之
能司馬光曰凡擇言事官當以三事為先第一不愛富
[018-22a]
貴次則重惜名節次則曉知治體臣以為今日之擇言
官當用光言以為取人之則當用臣言以求建官之體
若徒以老成諳練為言是不過欲得脂韋媕婀愛身固
禄之流取其不為已害而已又其甚者植一二不肖無
良以為私人資其爪牙以搏噬善𩔖以隂肆其威權此
則大臣之所為利而非國家之福直臣之所為難而非
聖主之明不能庇也臣待罪有年奏職無狀自媿不足
為言路有無竊見近時以來侍從之員寂寥殆甚彈壓
[018-22b]
之氣委靡不伸若不妙簡才賢盛備員額恐不足以副
陛下耳目之寄廣朝廷議論之司而國家之元氣血脈
終不得以培植而流通伏望聖明深加體察特勑吏部
遵祖宗之舊例奉陛下之明詔廣用人之公心破大臣
之私臆事求允愜法貴變通將見在各衙門辦事進士
及歴俸二年之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縣三年考滿到
部者先行查照舊規及見行事例具奏從公考選以備
六科見今給事中員缺其在外已經三年考滿知縣如
[018-23a]
果材識英逹治行卓異堪備臺諫之選雖未及六年亦
乞勑下該部從公查訪精當坐名奏請行取前來以備
急缺風憲之用遇給事中有缺亦聴相兼選補庶幾用
人之道不偏滯於一途而濟時之冝不拘狃於一法將
見吉人彚進忠讜日聞國體自尊朝綱自振而奸邪專
恣當有所憚而不敢肆矣嘉靖九年六月十五日題奉
聖㫖吏部㸔了來說欽此
  定職官之品丘濬/
[018-23b]
臣按周禮毎卿六十屬六卿三百六十屬六卿所分之
屬在唐分為二十四司今制吏部四司文選驗封稽勲
考功戸部十三司則分𨽻浙江等十三藩仍量䌓簡帶
領直𨽻府州每一司内仍各分為民度金倉四科禮部
四司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兵部四司武選職方車駕武
庫刑部十三司如戸部之制仍各分為憲此司門都官
四科工部四司則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設郎中員
外主事以分主各部所掌之職而統於尚書侍郎吏部
[018-24a]
所掌則天下官吏選授勲封考課之政令戸部所掌則
天下人民田土戸口錢糧之政令禮部則掌天下禮儀
祭祀宴享貢舉之政令兵部則掌天下軍衞武官選授
戎馬之政令刑部則掌天下刑名走𨽻句覆闗禁之政
令工部則掌天下百工山澤之禁令六部統各司各司
分掌天下之務如網之有綱絲之有紀上下相承鉅細
畢舉其官屬雖無三百六十之多其間脈絡相通體統
不紊得周官六典之遺意自有周禮以來二千餘年僅
[018-24b]
見行於今日者也臣伏覩皇明祖訓有曰自古三公論
道六卿分職並不曽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
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
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
皆朝廷總之所以穏當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羣臣劾奏將犯人凌
遲全家處死嗚呼此我聖祖高見逺慮超出百王之上
[018-25a]
是誠有合於成周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之意則是今日
之五府六部卿佐與夫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皆前代
三省兩府執政之官雖無宰執之名實理宰執之事但
其事一總於朝廷而不專任於一人是以百年以來朝
廷無紛更之弊臣宰無專擅之禍上安其政下保其位
如一日也說者猶云政權必有所在不有所統必有所
歸其中不無旁落下移之處潜持黙運之人茍非其人
其弊有不可勝言者是以我太宗皇帝即位之初即選
[018-25b]
文學之臣七人者俾居内閣專掌制誥凡國家大典禮
大政令大事幾皆得以預聞謨謀既定然後付所司行
之不予之以名而予之以實自是以為故事餘七十年
於兹矣夫不予以名則下無作威作福之具予之以實
則上賴詢謀咨訪之益其處置之善防慮之深漢唐以
來所未有者也
  公銓選之法一丘濬/
本朝入仕之途其大者有二曰嵗貢曰科舉嵗貢之法
[018-26a]
每嵗學校貢生員赴禮部試中補國子監生府學嵗貢
一人州學三年二人縣學二年一人以食廩先後為次
則在學校者巳有資格也科舉則毎三年一開科中鄉
試者赴禮部中試者則授以官不中者送監肄業以俟
下舉屢不第者亦以監生資次入仕科舉有定額嵗貢
有常數學校貢舉與吏部選調其人才適足以相當而
無甚有餘不足之數洪武永樂以來選用者未聞乏人
而需選者未聞淹滯盖以祖宗法制一定而有司奉行
[018-26b]
不敢有所更革也近世言者憫士子之在學校者多衰
老乃開四十五嵗入監之例其後又因國計不足立納
粟上馬入監等名自是於科貢之外别開岐徑選用之
條止於此數而入仕之路比舊加多其人才日積月累
遂至數倍於前舊制各司歴事監生三閲月考過勤謹
附名選簿仍留所司辦事臨選方行取用其實歴日期
有多至二三年者後以坐監者數多减歴半年或一年
即送吏部附選給假家居今有需次十年不得選者積
[018-27a]
累既久員數愈多殆將及萬是以一時人才在監肄業
之數少在部聴選之日多臣恐積愈久而愈多不止此
數也國家養才而不得用及其用之皆衰老昏眊不能
事事之人非獨人才之病其為國家之累大矣嗟夫誾
誾啾啾黌舍至不能容是乃國家人才之盛若夫充積
於選調老死而不得一官夫豈盛時所宜有哉此非但
士子之不幸也夫國家之於人才亦猶人家之於子弟
白首而無室家為父兄者則必為之憂慮國家儲養人
[018-27b]
才白首乃不得沾一命為君相者能不為之憂慮乎所
以憂而慮之者非預有以消息調停之不可也消息調
停必使入仕者有及時效用之實汰退者無後時失所
之嘆斯可矣然非在上權其輕重知其緩急决然以必
行而不以人怨為解則雖有可以消息調停之䇿亦不
可行矣古人有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而臣亦云一人
怨何如千萬人怨怨之於一時者比之怨之無窮已者
孰為多乎盍思曰我國家所恃以為治者人才也今日
[018-28a]
用人必循資格而人才需選者徃徃老於選調而不得
及時以進用及用之大半衰老矣衰老之人志氣消沮
筋力廢弛其不為身家子孫計者無幾失今不為之所
猶七年之病而不求三年之艾也則夫異日所用者皆
衰老之人衰老之人布滿天下而欲事理民安難矣事
不理民不安亂亡之兆也且國家養士將何為乎為民
而巳天下之民多乎士多乎說者乃獨畏士之怨而不
䘏民之怨何哉然則為今之計柰何請勑吏部通筭本
[018-28b]
部需選監生自某年起至某年止總筭若干人見到部
者若干給假者若干本部以一年為率大約計用監生
若干通計其數至某年方纔盡絶而又通行天下布政
司府州縣查筭聴選家居監生備細開具年甲日期造
冊申部然後請㫖選差卿佐有文學風力者賫勑詣各
布政司㑹同巡按二司聚集聴選監生於總㑹處開塲
考試畧如科試初日於經書中出論一道試之次日試
時務䇿及行移各一道三題全通者為上通二者為中
[018-29a]
通一者為下全不通者為不中其中者造冊送部依次
選用不中者為民中者之中有不願仕者上等者遥授
以京秩致仕有文學者授以助教學録之類有政事者
授以通事序班之類免其戸丁三名差役中等者授以
在外八品職名優免二丁下等者賜以冠帶免其一丁
無丁者以本里内閒丁給之其有未試之前告願免試
者如下等之例如此則仕者得以效用而不仕者不致
失所矣雖然此特一時不得已權冝救弊之䇿耳是豈
[018-29b]
祖宗所以教養人才之初意哉夫聖朝設立學校選擇
師儒以教生徒優以廩餼免其差役優游之以嵗月欲
其成才以為國家之用士子立志務學底於成立以圖
補報是為不負作養之恩顧乃茍延嵗月虚費廩給至
於衰邁尚不措一詞如此之徒上孤聖恩下辱學校雖
加以成周簡不肖之法屏之逺方終身不齒亦不為過
但彼之所以衰老者固由其不能奮發勉厲之罪然亦
以我之昧於事體者妄開倖門擠塞仕路有以扼之故
[018-30a]
也彼既自知其愆不願就試姑為此一時不得已救弊
之䇿要之不可為訓也自此以後凡科舉歴事一遵祖
宗成法於此二途之外不得别開入監門路以復洪武
永樂之盛則人才不至於淹滯賢否不至於混淆矣今
日求賢為治之務誠莫有急於此者或曰如此則選途
固清矣其郡邑學校之中有生員年巳近艾而未得出
身者何以處之曰學校之中生員年巳長大不通文理
者充吏為民朝廷已有定例惟夫學問有成年嵗長大
[018-30b]
欲進之則資次未應欲退之則學行可取徃徃老死學
校中可惜也竊見今吏部嵗貢生員初試未到監者徃
徃試選為教職多有假手於人以圖僥倖不若就學校
生員中稽考年四十五嵗以上食廩將及十年及曽歴
鄉試六次入塲者命提學憲臣㑹同巡按及藩臬二司
毎五年一次考驗其中有通三塲者試中録其所試文
字連人送部考試仍令坐監一年循資待缺以為教職
如此則學校之生徒亦無有老死不用者矣
[018-31a]
  公銓選之法二丘濬/
臣按天下之事其利害得失恒相半而朝廷所立之法
亦然且如資格以用人說者謂此法既立之後庸碌者
便於歴級而升不致沉廢挺特者脫穎而出遂至邅廻
則是資格不可有也然未有此法之前選司注官有老
於下位三十年出身不得禄者則又是資格不可無也
然則資格用人其利害得失如何嗟夫天生斯民賢智
者恒少而愚不肖者恒多天下之事鉅而重者又常不
[018-31b]
若輕而細者之為衆也是故人君為治用天下之人以
理天下之事豈不欲人人皆用其賢且智也然人品有
高下事體有大小官職有崇卑量其事而設其官隨其
官而用其人必使官與事稱人與官稱則事無不理而
政務舉治道成矣然人品高下之中又有高下事體大
小之中又有大小官職崇卑之中又有崇卑不可以一
律齊也於其不可一律齊之中而設官以總持之使之
各得其劑量焉如權衡之稱物尺度之度物輕重長短
[018-32a]
各適其可而不倚於一偏非得其人不可也然人不常
得於是不得巳而任之以法焉使朝廷常得人而任之
則雖無法亦可也如其人之不常有何此古人用人貴
於人法兼用也夫羣千百人之才品而决於一二人之
耳目茍無簿籍之稽考法制之禁限資次之循歴而欲
一一記憶之人人掄選之吾恐其智有所不周力有所
不逮日有所不給矣而况夫偽妄詐冒請託干求那移
䝉蔽奸計百出者哉由是觀之人固不可以不任而法
[018-32b]
亦不可以不定守一定之法而任通變之人使其因資
歴之所冝隨才器之所能而量加任使不用資格亦不
純用資格不用資格所以待非常之才任要重之職釐
䌓劇之務用資格所以待才器之小者任資歴之淺者
釐職務之冗雜者其立為法一定如此而又得公明之
人以掌銓衡隨才授任因時制冝而調停消息之於常
調之中而有不常之調調雖若不常而實不出乎常調
範圍之外人以漸而用而出𩔖之才則不以漸官以次
[018-33a]
而升而切要之職則不以次非有大功徳大才能及國
家猝有非常之變决不㧞卒為將徒步而至卿相也我
祖宗立法之善超越前代未甞不用資格而有不用者
焉雖若不分流品而實未甞不分焉何則今制文職四
品及在京堂上官在外方面五品以上官有缺員皆具
名以聞自五品以下吏部始得銓注此所謂用資格而
有不用者也自尚書侍郎以下惟才是用雖若不分流
品然翰林院國子監非通經能文者不授之其於流品
[018-33b]
又未甞不分焉臣寮之在任也則雖推舉不次用之既
滿秩到部則必考其功績按常調以用焉祖宗良法羙
意有如此者此又萬世所當遵守而不可更者也
  擇民之長一丘濬/
臣按九載黜陟之典始於唐虞後世任人惟西漢為最
久黄霸在潁川至於八年然未有一定之制惟我聖祖
稽古定制始復有虞之典内外官三年一考六年再考
中有平常不稱職者皆許其復任以冀其後效至於九
[018-34a]
年通考然後課其三考之功過以相乘除因以黜陟焉
其於外官也中有善政著聞而為吏民所告保者及部
使者以聞即行旌異之典其秩滿者則又増秩加官仍
其舊任是以官安其職民安其生仕者無奔走道路之
勞居者無送舊迎新之費百年以來率循是道近自選
法淹滯以來乃行一切茍且之政數有變更甚非祖宗
立法任人之初意况繼任之人與所退者無大相逺乎
  擇民之長二丘濬/
[018-34b]
臣按北齊制郡為九等唐宋制縣為七等定其等差所
以别疆域之廣狹人民之多寡均科差之輕重也因其
所轄之廣狹所統之衆寡所蒞之䌓簡量其所容度其
所有而計其所出如是則無偏重之弊不均之患是亦
人君平治天下之大端也我朝得國之初郡縣多循勝
國之舊名稱間有不同疆域則不異也方是時干戈甫
定流徙未復人民無定數今則承平日久版籍既定生
齒日䌓然而郡縣猶仍其舊大小懸異多寡絶倫固有
[018-35a]
一府統數十州縣者其最小者乃至不滿一里焉設官
雖有全减之殊品級則無大小之異仰惟祖宗官制一
定固不敢輕有改革若夫斟酌唐宋之制以定府縣之
等似若可行臣愚請分府為上中下三等州縣之等亦
如之上縣以編民百里為率中縣五十里以上下縣四
十里以下其縣之過百里者或陞以為州或析以為一
二縣縣之人民少者割附近里分益之州之人民少者
或降而為縣或益之以近民而府亦然如此則官吏之
[018-35b]
所蒞者有䌓簡以此次其殿最土地之所出者有厚薄
以此科其財賦人民之所聚者有衆寡以此定其徭役
將見疆域整齊事力均一差賦公平太平之基端在此
矣或謂祖宗成憲行之百年一旦改革之孰任其咎哉
曰浙之嘉興府止三縣宣徳間則析為七矣景泰初元
浙㓂作而分温處閩㓂作而分建劒廣㓂作而分南海
與其析之於殘破之餘孰若置之於全盛之日哉矧今
逺方縣道有地方四五百里跨三四縣間者人民去縣
[018-36a]
治既逺徃徃負固武斷椎埋遇有句攝公行旅拒官府
恐致生變因循姑息前日之閩浙近日之荆襄可鍳也

  擇民之長三丘濬/
臣按黄帝四監唐虞四岳十二牧三代方伯連帥是皆
後世監司之任但是時封建之制行所監者乃諸侯之
國秦漢以來始立郡縣置守令地分而官衆所以監之
者尤不可無一定之制漢以來雖設刺史州牧觀察節
[018-36b]
度轉運提刑等職然官無常制治無定署其流之弊乃
至任分而不一權重而不掉雖有監察之名而無利舉
之實遂至吏無所懲而民不受惠也亦有之矣國初循
勝國之制設行中書省既而罷之分天下為十三布政
司司設布政叅政各二員皆分左右以總一方承流宣
化之任又設都指揮使司以掌軍政按察司以司憲度
叅峙並立謂之三司治署既有一定之所官聨復有一
定之制徳刑兼舉文武並用體制相維關絡相通自罷
[018-37a]
侯置守之後治外之制未有如此之詳且善者也又於
每年遣御史一員以巡按其地臨邊則專命大臣以鎮
壓有事則分遣大臣以巡撫是以百年以來官無曠職
民無宿寃而禍亂不作用此道也仰惟祖宗治外之制
盡善盡羙誠可謂超越百代者矣然所以振起而維持
之者則又存乎聖子神孫焉昔人謂天下之本在於郡
縣之責付之監司而其大綱總要則又專在朝廷誠能
委任大臣俾之推擇監司預於未用之先廣為詢訪遇
[018-37b]
有員缺隨才選任或舉諸班行或㧞自州郡或以職任
逓遷或以異等超擢又於既用之後責以實效果有異
能即加旌異顯有實跡不次明揚而不肖庸懦貪鄙之
徒不顧其一家之哭如此則十三道之藩臬數十員之
正佐皆得其人而郡縣無不良之吏田里無不安之民
致治之要端在乎此伏惟仁聖加之意焉天下生民不
勝大幸
  論官制一王瓊/
[018-38a]
國家之制革中書陞六部初亦疑之謂自古豈有無宰
相而能致理者及觀宋南渡專任賊檜以殺忠良其後
韓侂胄史彌逺賈似道相繼盗政羣小又從而附和之
日入於敗亂而不知非以權重故耶則今日去之不為
過也我朝六部之設倣周制六典最為簡要有體然其
名猶襲唐宋之舊唐以三省長官宰相謂中書令門下
侍中尚書令左右僕射是也今中書省已去特存中書
舍人為七品官給書翰而巳門下省已去特存給事中
[018-38b]
雖七品而有封駁之權尚書省不復設令僕乃陞六司
尚書分為六部秩二品盖即僕射之類也中書尚書名
與古同其實異矣
  論官制二王瓊/
國初官制全論歴俸淺深轉陞如京官六品六年考滿
陞一級從五品又歴俸三年陞一級正五品外官必九
年考滿論䌓簡陞轉此定制也如宋景濓洪武二年除
學士十年致仕五品終身自洪熈以後其法漸變盖因
[018-39a]
四品以上官漸少五品以下官漸多卑官該陞高官無
缺不得陞或卑官未該陞高官急缺亦須陞補以此有
不待缺而陞者如翰林院學士春坊殿閣大學士有陞
至尚書侍郎帶虚銜者通政使太常卿國子監祭酒及
由序班出身陞至鴻臚寺卿醫士出身陞至太醫院使
冩字出身在内閣書辦陞至編修郎中等官皆有陞至
尚書侍郎帶虚銜者因該陞而無缺也又有急缺而無
該陞之人則與署職如六部署郎中署員外郎也然署
[018-39b]
職之例惟行於六部司属其餘衙門無之如給事中之
上監察御史之上序班行人中書之上俱無五品官翰
林院五品官五員以此俱無署職國初有御史陞主事
者如僉都御史陞侍郎也然翰林科道職專講讀彈劾
近侍清要又因在外四品以上官缺多乃於科道部属
中各論其歴俸年深者不次陞補翰林官不歴政事故
不外補九年方得陞行人内選補科道中書亦九年得
陞各部員外郎惟序班一官九年方得外陞八品最為
[018-40a]
貧苦此建官之制變而不能久也盖轉遷雖有資序官
制則有定員若資序雖當遷轉而官無員缺則但仍舊
任不遷中間年深政績卓異者加陞俸級必待有缺方
遷補之則黜陟之典額定之員兩不相悖矣
  論官制三王瓊/
天下官員額設若干計筭取士若干足勾除用若官多
人少則官職虚曠或官少人多則人才壅滯洪武初天
下學校養士嵗貢一人後三嵗貢一人通計三嵗不過
[018-40b]
一千餘人後設舉人科進士科毎省多不過四十人進
士多不過百人取士之數足當任官之數而又罷黜者
多久任者少是以人才常不足用科貢之外又有人才
之選自後人才雖稍充積然待選吏部者三月之外亦
皆選除今各部歴事監生三月之外考勤上選舊法猶
存也但因歴開貢開科加以納銀納粟事例監生積累
至數萬餘人考勤後一年餘仍留在部及放囘聴選必
十四五年方得挨次取選徃徃衰頺遲暮之人方入仕
[018-41a]
途是以吏治不精民不得所若取士貴精而不貴多及
既用之後賢者久任不賢者速去使百司庶府盡皆得
人民生有不安天下有不治者未之信也又科貢二途
未必能盡網羅真才如黄福以貢士楊士竒以儒士胡
儼以舉人是以進士未必皆優於舉人舉人未必皆優
於貢士進士舉人貢士之外未必無竒才異能之士惟
試之以事而後可見貴乎能察識而超㧞之斯能盡一
世人才之用而科目之選並行不悖矣
[018-41b]
  吏部文選司題名記汪鋐/
嘉靖癸已文選司公署敝久葺而新之司官舊未有題
名至是則搆亭鑿石志昔今氏名籍貫履歴於其上用
垂永久郎中呂希周偕員外郎李學詩主事林春陳鯨
請余為之記惟我朝稽古建官一凖成周之法天下大
政悉掌於六部六卿分職各率其屬吏部統百官均四
海分其屬為四司曰文選驗封稽勲考功凡中外百官
遷改除㧞之事文選實司之周禮謂司士掌羣臣之版
[018-42a]
以治其政令嵗登下其損益之數辯其年嵗與其貴賤
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庶子之數以詔王
治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以久奠食今文選所
掌者即其事焉故事權視諸司為尤重夫用舍之柄統
於冡宰制於君上文選若無所用其力者然根源之所
由起節目之所由分校閲之精甄别之當則未始不繫
於文選任是職者茍非其人則名實倒置真偽錯雜勢
所不免而舉錯之施鮮有不敗度者矣要必得其人本
[018-42b]
之以公濟之以明行之以勤操之以慎而尤主之以忠
信不欺之心焉然後可以稱其職而無忝也兹石所刻
始自洪武丁丑凡百有三十人在昔諸君人品之高下
才識之優劣樹立之豐嗇名位之顯晦今觀其名考其
實歴歴如指諸掌夫題名者本以題其氏名垂之不朽
也然而羙惡之實固亦與之同垂不朽矣實之不羙雖
孝子慈孫有不能掩飾而更置者噫可不懼哉是為記
  論選舉李堂/
[018-43a]
國家人才逺過漢唐而選舉之行隨時異制洪惟聖祖
神武自天羣臣乏偶始任中書再陞吏部範圍曲成非
不至也乃僨於胡汪辟於大誥故進退刑賞咸柄於朝
廷及建文革除永樂更化部選久任於蹇公至郭黄繼
銓權移保舉當時每著得人之稱自三楊謝事後權還
吏部王文端公内任属司外憑巡察雖天順咨詢輔弼
而遂為定例成化以來凡要職徴拜遷除咸以撫巡旌
異之奏為主故巡察之權並於正統之保舉然薦人之
[018-43b]
精濫純駁驗舉主之公私亷貪制未甞不公也自王端
毅公之後吏部虞於責備雖有連坐舉主之條率不能
行至倪文毅公則㫁然行之叅究如制時論翕然近年
逆瑾專政剗革過情遂不敢舉旌異之奏然賢否之跡
吏部憑撫巡撫巡憑兩司制自不能廢也徒紛更爾雖
然孟子論進退人才自左右諸大夫以至國人可謂公
矣而必曰見賢否焉然後用舍之今日聖君賢相所以
叅衆審獨為造物司命權衡者豈區區法制條格為淺
[018-44a]
末者所窺測哉堇山集/
 
 
 
 
 
 
 
[018-44b]
 
 
 
 
 
 
 
 名臣經濟録巻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