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e0014 太平治迹統類-宋-彭百川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治迹統𩔖卷三十
             宋 彭百川 撰
  官制沿革下
   神宗
治平四年詔同簽書樞宻院事郭逵赴闕職官志云宻/院舊制无同
簽書院事者治平末始以郭逵為之太祖平蜀呂餘慶/以恭政簽書院事自是非起幸无以執政守藩至逵以
同簽書宻院事權判渭州上即位王/陶言非例召逵歸未幾罷知鄆州乙巳置寳文閣學
[030-1b]
士待制著于令其恩賜依舊龍圖閣例侍講呂公著兼
寳文閣學士知制誥邵必為寳文殿直學士先是公著
與必同編集仁宗御集成藏寳文閣故因授此職乙亥
御史張紀言近嵗以來百司庶務多禀决于中書臣謂
政府不當侵有司之職有司亦不當以細務汨政府若
溝洫當决之都水監漕運决之三司其禮樂征伐號令
損益自係朝廷議論有司得以奉行詔中書樞宻應細
務合歸有司者條析以聞後中書具三十一事樞宻院具六
[030-2a]
十二事皆歸之有司吴申乞内外官以三年為任不得遷移
熈寧元年正月復命武臣提㸃刑獄官序内外官
次自摯始九月中書奏選人俸薄不足以勸亷並増之詔
建東西二府東府命宰相居之西府命樞宻居之五年
二月癸丑侍御史知雜事鄧綰為龍圖閣待制權御史
中丞以待制權中丞自綰始三月富弼致仕仍復節度
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帶使相致仕自弼始中書言禮
房修换官法各立條制右職换文資准此七月秘閣校
[030-2b]
理曽孝寛為起居舎人兼樞宻都承㫖舊用武臣以文
臣兼領自孝寛始詔致仕官給日直二十人甲戌知青
州趙抃為資政殿學士知成都府抃在青州踰年京東
旱蝗飛及境輙遇風堕水而盡于是上欲移抃知成都
或言前執政舊不差知成都王安石曰陛下特命之即
差不可乃遣内侍賞賜召見勞之曰前此无自政府復
知成都者卿能為朕行乎抃曰陛下宣言即勑命也顧
豈有例上大悦六年三月詔提刑司置檢法官一人元/豐
[030-3a]
元年罷六/年復置七年十二月庚辰詔修撰經義所吕陶顧臨
皆以白衣為修撰經義所檢討至是又以選人入中書
習學行檢正事中書五房習學公事自今封三代幷妻
追封以王厚言王韶妻獨亡不與封故也閏四月丙午
詔自今知諫院令綴兩省班時同知諫院范百禄綴兩
省班御史臺止之百禄上言望詔有司裁為定式故有
是詔八年十一月以蘇頌幹當三班院先是頌言尚書
古之天台朝廷萬事之本皆由此出仁宗朝大臣常移
[030-3b]
審官院歸吏部三班院歸兵部審官院歸刑部庶稍近
古制當時茍且憚作遂不果行請先置朝臣兩員振舉
綱維俟其有序移審官等三院則南宮故事可舉一代
典章于是為盛後官制行如其言九年五月詔駙馬自
今改官及七年取㫖元豐之法/始著為令十年十月辛巳樞宻院
直學士給事中知定州薛向為工部侍郎即再任向辭
所遷官降詔不允見政/刑門講官坐立見學/舉門七年新知大名
府陳升之知樞宻院事自判樞宻置知院則當為副使
[030-4a]
者皆改同知院事若置使則同知院副改為副使于是
文彦博呂公弼為使韓絳邵亢為副使上以升之三至
西府故稍異其禮乃以為知院事樞宻並置使副及知
院自此始十二月呂公著言正侍中自國朝以來未曽
降授如文彦博賈昌朝以節度樞宻兼領至真拜則自
范質趙普後惟丁謂馮拯韓琦以受遺宰相故有殊命
置條例司見安/石門二年三月陳襄兼起居舎人范純仁直
集賢院司修起居注上謂修起居注即知制誥欲令諫
[030-4b]
官兼修注遂用襄及純仁起居注兼職自襄及純仁始
也十一月司馬光請叙百官沿革公卿除拜作一録效漢
百官公卿表詔從之詔百官用本資序即正言降一等
官權發遣他凖此尚書左丞知樞宻院事陳升之為禮
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本朝宰相有以侍郎為
之者學士王珪當制以故事言故升之躐遷尚書丙午
修定閣門儀制所言垂拱殿曲宴當直翰林學士等直
學士並赴坐而翰林學士兼他職者不預蓋國初惟有
[030-5a]
文明翰林樞密直學士故必令當直者以從簡便今學
士之名甚重皆得赴坐而翰林不當直者乃獨不赴考
之官制似未齊一乞自今曲宴並聴赴坐從之先是王
安石言伏見舘閣一除乃至十人此本所以儲公卿之才
也陛下試求以為講官為諫官監司則必知其誰可此
患於不親考試以實故也臣願陛下察舉衆人所謂材
良而行美可以為公卿召令三舘祗候事有當議者召
至中書令且條奏則其人之賢不肖審矣上謂祗候之
[030-5b]
名不雅令安石别制美名于是用前永安縣主簿邢恕
為崇文院檢書丙子詔自今提刑復差文武于是武臣
宰習吏文多不足以察舉所部人才及其才或可用為
兵官而奪之以為此職皆非因人任使之意故悉罷之人
甚以為便三月二日置宗正丞三員以張稚圭為之用
王安石之言也丙辰翰林學士司馬光知審官院詔自
今中書樞密院宣勅劄子帶聖㫖批狀除機密外并送
銀臺司封驗以知通銀臺司范鎮言門下封駮制校省
[030-6a]
審章奏糾舉違制者三年四月壬申知青州歐陽修為
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宣徽使自皇祐三年著令毋得
過二員後富弼以宣徽使幷修為三用弼例也知制誥
宋敏求言中書李定除權監察御史裏行詞頭伏以御
史之官舊職須太常博士經兩遷通判去嵗驟用京官今
又以幕職官便升朝著處糾䋲之地臣恐勿循官制之
舊未厭衆議其詞頭未敢具草且以疾辭知制誥幕職
官為御史裏行李定見/安石門五月癸卯上批近以李定權監
[030-6b]
察御史裏行知制誥李大臨蘇頌畧格命不下可並以
本司歸班先是宋敏求封還定詞頭詔送别頌官賞命
頌辭詔再送舎人院次至大臨大臨亦封還既而安石
進呈舉御史新條若不拘職官高下並選人在其間則
是秀州判官亦可以權裏行不必更改中允也復詔頌
依前降指揮撰誥頌執奏如初詔趣直舎人院蔡延慶
等就職及責大臨等延慶遂草定制既進草上奏乞罷
之通進銀臺司命李定知諫院見安石門直舎人興國/以後不復除上舉舊制
[030-7a]
除延慶等/李定辭詔増置宮觀管勾當或提舉官時以諸臣歴
監知州有衰老不任職者令與閒局王安石亦欲以處
異者故増觀員王直温權本路提㸃刑獄兼提舉常平
如故提㸃刑獄兼提舉常平自直温始壬子詔罷入閣
儀詔國家以兩樞内輔賛翊本兵任為重矣而狃于舊
制自古職升朝以上必兼擇而除授之是以三公府而
有司之為非所以寓朕股肱之意也今使臣増員至衆
非張官置吏以總其事則不足以一文武之法而勵中
[030-7b]
外之材宜以審官東院别置審官西院差知院官兩員
專領閣門祗候以上置諸司磨勘常程差遣齊恢為知
院韓縝同以太常禮院治所為審官西院其院歸太常
寺置局先是上論及大使臣磨勘及常程差遣欲付之
三班王安石與韓絳以為不如置審官西院付之上即
令置然未嘗與樞宻院議也及文彦博等對乃言其不
便議者謂絳及安石恊謀欲沮彦博且奪其權因建此
議然先是大使臣差遣皆屬樞宻院無先後名次時人
[030-8a]
亦頗患其不平也八月東上閣門使李評為樞宻都承
㫖承㫖舊用閣門使以上或大将軍其後專用樞宻院
吏而更用士人復自此始提舉河北路常平等事王廣
㢘言一縣之事不以煩簡唯令佐三員而主簿縣尉所
職各異茍事有謬誤非所職者雖坐視其弊而莫得救
止欲令有司専管勾稽簿書尉専管捕盗依舊外縣事
並令通管從之九月戊子朔中書言中書統治百官以
佐天下政事而所置吏尚仍舊制謂宜髙選士人稍依
[030-8b]
先王設弼置輔之意請檢正中書五房公事二員並以
朝廷充皇城使端州團練使知恩州李綬為樞宻副都
承㫖用士人自綬始也己亥上命曾布朱温等共考
試法官考試法官自此始翰林學士韓維等上文德殿
朔望視朝儀以入閣舊圖所載裁定増損之詔可二月
詔逐路擇未仕有經術行義者許權教授給俸選人學
可為師者令充教授詔審官院定差知州軍人並赴中
書宻具人堪任即引見取㫖條例司言欲令諸路其屬
[030-9a]
州繁劇縣分户二萬以上増置丞一員以幕職縣令
人充之四年四月太常博士李實太子中允舘閣校勘
劉摰幷為監察御史裏行故事御史不帶舘職充御史
自事前執政辭官乃降詔兩省降詔自此從向始也
元豐元年大理寺置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三年改國
子監直講為太學博士四月戊申御史臺言奉詔復置
六察察在京官司今請以吏部及審官東西院三班院
等𨽻吏察户部三司及司農寺等𨽻兵察禮祠部及太常
[030-9b]
寺等𨽻禮察少府将作等𨽻工察從之庚申詔御史臺
六察案官二年為一任以所糾劾官稽違失職事多寡
為殿最五月癸亥朔擢御史中丞李定請増置臺主簿
一員檢㸃六察文字從之八月詔文武官無相統攝而
官同序位以職職同以服色服色同以資序資序同以
改官改官同以出身唐制文選掌吏部武選兵部主之
蘇頌言欲文武一歸吏部有四選之法九月乙亥詳定
官制所上以陞易官寄禄新格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為
[030-10a]
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僕射為特進吏部尚書為金紫光
禄大夫五曹尚書為銀青光禄大夫下至承務郎皆以
次序改從之十二月甲子詔應遷官除授者並即寄禄
官除大兩省待制以上至太中大夫餘至朝請大夫並
通磨勘進士八年十年餘一遷所理年月自降指揮日
為始其大兩省待制以上自通直郎至太中大夫磨勘
理三年承務郎以上至朝請大夫理四年自如舊制四
年八月罷中書堂選闕歸吏部宇文昌言六察行于有
[030-10b]
司而不行二府是委大綱治節目不報十月詔自今除
職事官而寄禄一品者為行下二品者為守下品為試
品同者不同行守議十一月庚寅詔中書丁酉開天章
閣進品官制除目詔中書檢正官開府王震江陵吳雍
入記聖語而授震雍左右仍使自書時人榮之既而議
中輟詔樞宻院置知院同知院而使副簽書之名悉罷
之先是將改官制議者欲廢樞宻歸兵部上曰祖宗不
以兵柄歸有司専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不可廢也乃有
[030-11a]
是詔五年五月詔三公三師宰相執政司開府儀同三
司節度使常任宰相者觀文殿大學士以上金毬文方
團帶佩魚觀文殿學士節度御史大夫中丞六曹尚書
侍郎散騎常侍御仙花帶内御史大夫六曹尚書翰林
以上及資政殿學士特班翰林學士尚書者仍佩魚二
月舊吏户兵禮刑五房分掌至是釐為三省門下曰吏
户禮兵刑工六房皆視其名主行之六曹之事又曰班
簿曰開拆曰章奏曰制勅凡十庫中書分吏户禮兵刑
[030-11b]
工班簿開拆制勅皆同門下而無章奏其後又增催驅
㸃檢凡十一尚書省分房吏户禮兵刑工開拆催驅制
勅庫亦同門下而又曰知雜房凡十置吏則有都事主
事令史書令史等當官為樞宻院舊為兵吏户部四房
至是分房曰南北河西曰支差曰在京曰教閲曰廣西
曰兵籍曰民兵曰吏曰知雜凡十其後又增支馬小吏
二房而吏民名與三省同詔中書面奉聖㫖事别黄紙
書令侍郎舍人宣奉行訖録送門下為宣黄受批降若
[030-12a]
覆請得㫖及入狀得奏事别以黄紙亦書宣奉行訖録
送門下為録黄樞宻院准以白紙録送面得㫖者為録
白批奏得畫者為畫㫖門下受録黄宣黄録白畫㫖皆
留為底癸酉王珪依前官守尚書僕射兼門下侍郎蔡
確依前官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戊寅詔六曹尚
書依翰林學士例六曹侍郎給事中依直學士例朝謝
日不以行守權試竝服佩魚罷職除他官日不帶行上
嘗論蘇綽建復官制分為六曹體統如一至是令詳定
[030-12b]
官制所以此意著為式三省言九寺二監分𨽻六曹欲
申明行下上曰不可一寺一監職事或分屬六曹豈可
専有所𨽻宜曰九寺二監於六曹隨事統屬著為令上
批自頒行官制以來内外大小諸官及創被差命之人
凡有申禀公事日告留滯比之舊日中書稽延數倍衆
皆有不辨事之憂上以命今稱緩語近臣頗悔改官制
蔡確等慮上意遂欲罷之乃力陳新官制置禄比舊月
省俸錢二萬餘貫上意遽止六月詔自今事不以大小
[030-13a]
幷中書有取㫖門下省覆奏尚書省施行三省同得㫖
事吏不帶三省字是日輔臣有言中書省獨取㫖事體
太重上曰三省體均中書省揆而議之門下省審而覆
之尚書省承而行之茍有不當自可論奏不當沿此以
亂政體也先是官制行雖依舊三省之名而莫究其本
省設官之初意乃釐中書門下為三各得取㫖出命既
紛然無統紀至是上一言遂定甲子詳定官制所言尚
書省左右僕射與左右丞簽書蓋朝廷以法在所司案
[030-13b]
法闗奏禀候朝命而入主于有司之成務付之執政官
所宜代上而任責則人主但聞之而已朝廷以天下事
分六曹以治之都督以總之六察以察之六曹失職則
都省所在糾察都省失糾則六察所在彈舉上下相維
各有職守則奏抄書都省執政官于理為當待制遷
官以三年至是三年一遷六年三月王拱宸判大名以
官制行罷宣徽使故也五月左右司郎中舊以執政分
㕔時開見白事日暮不徧或事急速又造歴私第設議
[030-14a]
互異則徃返𫝊送事多留壅摯以問吏吏對曰前時郎
官願如此摯乃白執政請都以堂聚時禀事可否靣决
無𫝊言留壅之弊皆曰唯自是事皆公决上下便之然
他郎官不敢問見報見執事私意亦無所授陰不樂者
甚衆摯罷去郎官復分㕔白事如故七月吴雍直龍圖
閣河北路轉運使兼措置糴使都司除職自雍始九月
起居郎蔡京言舊修起居注官二員不分左右故月輪
一員修纂起居郎舎人分𨽻兩省所以備左右史官則
[030-14b]
左當書動右當書言仍令舊制每月輪修蓋其職事未
之有别乞即自今起居郎舎人隨左右分記言動如允
所言其當釐正等事即别具陳從之上幸尚書省駐輦
令㕔頭謂執政曰新省宏壯甚與官制相稱王珪等對
規摹制作皆出聖謨次至僕射㕔又曰新省制作非茍
而已卿等宜率勵官屬勉修職事既又召尚書侍郎以
下隨其曹問所以掌職事悉因勅曰朕所以待遇責任
非輕宜各思自勉盡心職事及𫝊詔尚書省執政官與
[030-15a]
正服内未仕者一人承務郎六曹都司吏部尚書至員
外郎遷禄寄官一等賜吏各有差十二月外郎加勲依
宗室法並自武騎尉使由法亦升朝官加勲内殿崇班
内常侍賜勲並騎都尉始也上稽古董正治官既復尚
書二十四司職事部作新省其規模區處詳宻曲折並
出制㫖裁定羣臣承詔督工作壮偉雄盛近世未有也
由是三省樞宻院位著官儀焕然一新矣七年二月丙
戌詔御史臺以侍御史知雜事為侍御史不帶知雜事
[030-15b]
以言事為殿中侍御史六察官為監察御史恩數並如
知雜事三月庚申詔御史中丞雜壓六曹侍郎之上初
元豐五年特行官制上于其中自為圗帖定未出先詔
輔臣曰官制将行欲取新舊人兩用之又曰御史大夫
非司馬光不可蔡確進曰國勢方定願少遲之王珪亦助
確乃已及除光第四任提舉崇福宮詔滿三十箇月即
不候替人發來赴闕蓋将復用光也
   哲宗
[030-16a]
元豐八年五月詔奉議郎吏部員外郎文及直龍圖閣
知文州以彦博乞免兩鎮節度使故有是命郎官除職
自及始也七月呂公著言臣伏覩周官三公三少掌論
道經邦寅亮天地然皆分治卿職蓋進則坐而論道退
則作而行之此三代之明法也國朝之制殿奏事止是
樞宻院兩班昨來先帝修定官制凡除授臣僚及興革
廢置先中書省取㫖次門下省審覆次尚書省施行每
省各為一班自元豐五年改官制政柄皆歸中書省王
[030-16b]
珪以左相在門下拱手不復校王安禮毎憤憤不平欲
正其事而不能也公著被命未授即為上陳之後遂詔
應三省合取㫖及臺諫章奏並同進施行八月吏部郎中曽肇朝
請郎禮部郎官林希兼著作職事官有兼職自此始
元祐元年二月詔起居郎舎人依舊制不分記言動
先是起居郎蔡京言禮記雖有左史右史分記言動
之文然歴代即無分言動故事但云事為春秋言為尚
書今觀尚書不免兼言動欲乞依舊制故有是詔閏二
[030-17a]
月詔自今觀文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曽在執政官准
此司馬光言乞三司所管錢穀財用事有散在五曹及
諸寺監者竝乞收歸本部如此則利權歸一若更選用
得人則天下之財庶幾可理矣詔立天下錢穀通𨽻户
部法罷諸路提舉官見宣/仁門三月詔職事官許帶職其班
序雜壓依職事官内尚書非學士除者更不帶待制官
二年加直學士中丞侍郎給舎諫議非待制除者通及
一年加待制集賢殿修撰直龍圖閣直集賢院直秘閣
[030-17b]
集賢校已上職今後内外官竝許帶除職六月詔學士
待制除侍郎并帶職給諫例不帶待制前來一年加待
制二年加直學士指揮更勿施行八月蘇轍言伏見舊
法縣尉皆用選人自近嵗民貧多盗遂請重法地分縣
尉竝用武夫自改法以來武夫貪暴騷擾鄉村復為民
人之患訪聞凡用武夫縣令民悉患之欲乞復令吏部
依舊只差選人詔除沿邊縣尉依舊外餘竝差選人蘇
轍又言祖宗之世使相節度不領京師局其奉朝請必
[030-18a]
改他官或為東宫三司或為諸位大將軍太平興國中
以趙普元勲自河陽還朝止為太子少保以向洪張永
徳之舊並為環衛至今諸道鈐轄總管以防團歸老者
亦諸衛處之蓋其遺法也近日李憲以宣州觀察使提
舉明道宫王正中以嘉州團練使提舉太極觀二人貪
墨驕横敗軍失律罪惡山積雖死有餘責聖恩寛貸皆
置之善地而又首亂國憲假以使名宜考脩制度追還
誤恩以存舊典十一月王岩叟言中書舍人在近臣中
[030-18b]
為髙選未行官制以前謂之知制誥専行誥辭不預政
事自改官制遂為中書屬官分押制勅凡國之政令無
一不預故中書舍人不獨取文學須兼責政事近除劉
闕/稱為得人御史吕陶言舍人曽肇操履偏詖藝文淺
薄今乃擢居西掖尤駭羣聴夫中書舍人之職職清地
峻非他官可擬外則典司誥命以文章議論潤色帝猷
内則分押諸房以知識才慮參决機政前世推重謂之
宰相判官豈可因其序遷輒爾虚授十二月詔少府將
[030-19a]
坐軍器監都水使者今後在七寺少卿之上監丞在臺
寺主簿之上二年正月以盛僑為國子司業向止一員今
増其一僑與黄隠並為之五月詔同知樞宻院范純仁
于尚書左右丞理先降除授者立班在上先是神宗正
名以官職為次不以除授為先後于是特降新制三年
詔自今朝議中散正議光禄銀青金紫大夫並置左右
十月復置南北院宣徽使儀品恩數如舊制十一月詔
左右中散大夫以上十員左右諫議大夫以五十員為
[030-19b]
額十二月置六曹尚書權官俸賜依六曹侍郎守法叙
班在試尚書之下四年十月詔復置外都水使者今河
北轉運使兼領殿中侍御史孫升言先帝患百司職事
不舉故建三省六曹以治庶政然人樂因循衆習茍且
弊隨事生茍無按覈鈎考之術則必至于頽壊又置六
察考察六曹行遣稽違及輪御史檢㸃三省簿書差失
可謂詳且盡矣蓋六曹寺監二百四十餘案胥吏一千
七百餘人其他官司二百七十處内外之事填疊紛紜
[030-20a]
而舊以察官六員書吏十有四人鈎考案覈非人人心
力强明智術精敏安能周見其故而六曹百司之事不
至于頽敗者賴有六察以為之警䇿耳兹所以見先帝
規模宏遠追踪三代也朝廷近年察官既不補足矣此
因浮費所建言更不自本臺立法自行減免書吏六人
止存八人分治六察吏員既少則所擇尤須精審且以
八人按察二百餘案千有餘人胥吏二百餘官司而又
吏不精所擇止欲名存實亡則可矣必欲究六曹之弊
[030-20b]
成先帝之志則臣雖至愚知其無益也伏乞聖慈詳察
深惜六察乃先帝救補六曹頽敗之志特降指揮下中
書省重行立法中外幸甚劉安世言安燾今以仲夏去
職宻院惟有趙瞻恐不可全然缺官乞依故事令宰相
兼樞宻范祖禹荐馮京趙卨可任八月先是司馬康奏
其父光遺藁其一乞合中書門下兩省為一蓋司馬與
呂公著韓維張璪同具奏曰唐初始合中書門下之職
故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後又置政
[030-21a]
事堂蓋以中書出詔令門下掌封駮日有争論紛紜不
决故使兩省先于政事堂議定然後奏聞開元中張説
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自是相承至于國朝莫之能
改神宗皇帝以唐自中葉以後官職煩冗名器紊亂欲
革而正之誠為至當然但當据今日之事實考前世之
訛謬刪其重複去其冗長必有此事乃置此官不必一依
唐之六典分中書為三省令中書取㫖門下覆奏尚書施
行凡内降文書及諸處所上奏状申状至門下中書省
[030-21b]
者大率皆送尚書省下六曹付諸案勘當檢尋文字㑹
問事節近則寺監逺則州郡一切齊足然後相度事理定
奪歸著申尚書省送中書取㫖中書既得㫖送門下省覆
奏畫可然後飜録下尚書省尚書省復下六曹方得符
下諸處以此文字煩冗行遣迂迴近者數月遠者踰年
未能結絶或四方急奏待報或吏民詞訟求决皆困于
留滯又置門下省欲以封駮中書省録黄樞宻院録白
恐有未當若令舉職則須日有駮正爭論紛紜執政大
[030-22a]
臣遂成不協故自置門下省以來駮議甚少又門下不
得直取㫖行下雖有駮議必須却送中書省取㫖中書
或不捨前見復行改易又内批文字及諸處奏請多降
付三省同共進呈則門下之官已經商量奏决若覆有
駮正則為反覆又近日中書文字有急速者徃徃更不
送門下省然門下一官特為虚設徒使吏員倍多文字
煩冗無益于事臣等今衆共商量欲乞依舊令中書門
下通同職業以都堂為政事堂毎有政事差除及諫
[030-22b]
官章奏已有聖㫖三省同進呈外其餘並令中書門下
官同商議簽書施行事大則進呈取降敕劄事小則直
批状指揮一如舊日中書門下故事其二乞令六曹長
官古之六卿事之小者豈可令專達臣等商議欲乞今
後凡有詔令降行尚書省僕射左右丞簽訖亦分付六
曹本曹尚書侍郎及本㕔郎官次第簽訖委本㕔郎官
討尋公案㑹問事節相度道理檢詳條貫下筆判云今
欲何如施行次第通呈侍郎尚書若郎官所判已得允
[030-23a]
當則侍郎簽過判准應奏者直奏上應行下者直行下
即未得允當者委侍郎尚書改判事之可否者决于本
曹長官其文字分付本㕔郎官之時委本曹長官隨事
大小作限若有稽遲即行糾劾若委的有事故結絶未
得者申長官展限吏部尚書如舊日判東西審官院左選
侍郎如舊日判流内銓右選侍郎如舊日判三班院户
部長官如舊日三司使刑部如舊日審刑院舊日本司
文字止直奏直下今欲令六曹長官准此更不經由僕
[030-23b]
射左右丞郎更改條法或奏乞特㫖謂如刑部刑名疑
慮或情理可憫或情重法輕特免停替編配之𩔖或事
體浩大或理有可疑非六曹所能决者聴詣僕射左右
丞咨目或具状申都省委僕射左右丞商議或上殿取
㫖或頭簽劄子奏聞或入熟状或批判指揮其諸色人
詞状並只經本曹長官呈過尚書侍郎本㕔郎官次第
簽判押判决一如朝廷降下臣民所上劄子次第施行
若六曹不為收接及乆不結絶或判㫁不當即令登聞
[030-24a]
鼓院進状降下尚書省僕射左右丞判付本省不于獄
官員㸔詳定奪若顯有不當即行糾劾所貴上下相承
各有職分行遣簡徑事務辦集十一月三省言寄禄官
分左右兩等進士出身皆左字餘人皆右字詔從之五
年九月復置集賢學士蘇轍言今日監察御史乆缺四
員恐非治世之事唐置御史屬官皆自舉本朝以耳目
之官不欲執政用私人以防壅蔽今乞稍改近制今臺
官次第二任知縣人不至執政自用臺官六年四月楊
[030-24b]
畏為殿中侍御史時呂大防劉摰各有異志欲得畏為
助趙君錫荐畏實摰風㫖也畏卒助大防擊摯云六月
詔國史院置修撰官二員内長官兼知院事閏八月集
賢院學士自官制行不復除至此李周始為之尋詔集
賢院學士如曽任權侍郎以上人充者班列在大中大
夫上七年十二月詔六察案復置監察御史三員分領
先是元豐八年冬減監察二員令殿中侍御史兼領而
察官亦許言事至是復之太常言本朝因唐之舊以御
[030-25a]
史為監察使輪知太常禮院監禮近來以博士為獻官
遂罷監禮惟御史專視禮事御史缺官則無所督察乞
以博士監禮從之八年三月侍講學士范祖禹為翰林
學士祖禹言馮京除侍講學士後為翰林學士不兼侍
讀司馬光呂公著以翰林學士兼侍讀叔祖鎮以翰林
學士兼侍讀皆不兼學士之職臣不期嵗得兩學士有
所未安臣當辭免六月尚書左丞梁燾同醴泉觀使故
事非宰相不除使乃置同使之名使燾領之
[030-25b]
紹聖元年三月來之邵言集賢院學士立班雜壓在中散大
夫上二年常安民言修立權侍郎遷徙法三省應奏權侍
郎自起居郎起居舎人侍御及嘗修撰除者滿二年取
㫖除正給舎言寄禄法分左右轄細轉法者未盡合行
究補乞存此三等分左右禁並廢罷從之四月詔職事
官罷帶職非職官仍舊帶易集賢院為殿直院為直秘
閣集賢校理三年四月宣徽使因官制廢罷以事分𨽻
省寺元祐三年復置並无所治之事詔罷宣徽使四年
[030-26a]
十二月陳次升為御史章惇蔡卞令顔林致悃曰若相助
何患不得美官次升曰知守官而已卿乃為執政風㫖耶他
日曽布謂上曰次升毎事與執政為敵上曰誠無所附麗
元符元年十二月詔元祐復置翰林侍讀侍講學士指
揮更不施行
   徽宗
大觀二年右正言蔡居厚以諫省獨員言臣專任言責
聞見單寡乞更授兩員以廣言路五月詔中書舎人諫
[030-26b]
議大夫制繫紅犀帶不佩魚
崇寧三年故事起居郎並舎人視外朝則對置若燕朝輪
日舎人林攄曰上謂對書言動不應以内外朝異例從之
政和元年十一月舊制文臣借緋紫皆不佩魚王詔言監
司守位不佩魚與例無别詔始許佩魚二年六月復置宮觀
官及増置縣以前減冗員罷故也九月詔以太師太傅太保
為三公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又以左右輔弼太宰少宰
易侍中中書令左右僕射之名又詔武選官稱以通侍王
[030-27a]
侍中亮中衛拱衛左武右武大夫至下班祇應以階易
名四年詔武横行増置大夫通舊為十三階郎亦如之
宣和七年詔依元豐制復置尚書令虚而弗除三公但
為階官無得令三省
   欽宗
靖康元年詔臺諫官當出親擢不用丞相荐人立為定
制罷亷訪使者復走馬承受十一月依元豐制改太宰
少宰復為左右僕射
[030-27b]
  兵制損益
   太祖
建隆二年五月甲戌詔令殿前侍衛司及諸州長史部
兵驍勇者升其籍老弱怯懦者去之初置剰員以處退
兵十一月周廣順初鎮州諸縣十户才勇者一人為弓
箭手餘九人資以器械芻糧是嵗詔釋之凡一千四百
此㨿兩/朝兵誌三年七月先是雲捷軍事有偽刻侍衛司印
者捕得斬之上曰諸州軍比加簡練尚如此不逞耶庚
[030-28a]
辰命捜索悉配海島于是奸猾斂迹十一月甲子又大
閲于西郊上謂近臣曰晉漢以來衛士不下數十萬然
可用者極寬朕須按籍而閲之去其冗弱又親校其撃
刺騎射之藝令悉為精鋭故順時令而講武焉十二月
詔自萬户至千户各置弓手有差從趙普言復置縣尉故也
乾德元年春正月乙夘遣使九人選關西道鄉兵
付慶州戊午遣盧懐忠毡毬使洛陽張繼勲染院副使
康延澤等帥歩騎數千人並赴襄州夏四月庚寅出内
[030-28b]
府錢募諸軍子弟數千人鑿池以諸民門下引蔡水注
之造樓船百艘選卒號水虎捷習戰池中命右武統軍
承陳炤董其役三年八月戊戌朔令天下長吏擇本道
兵驍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補禁旅之缺又選强壮卒
定為兵様分送諸道其後又以木挺為高下之等給散
諸州軍委長吏監寺召募教習俟其精練即送都下上
毎御便殿親臨試之用趙普之言也九月己巳上御講
武殿閲諸道兵得萬餘人以馬軍為驍雄為雄武並屬
[030-29a]
侍衛司
開寶四年十一月己未初上擇偽蜀親兵習弓馬者百餘輩為
十班内殿直稟賜優給與御馬直等于是郊禮畢行上以御馬
直扈從特命増給錢人五千而川班内殿直不得如川例乃相
率擊登聞鼓陳乞上怒遣中書謂之曰朕之所與即為恩澤又
安有例哉命斬其妄訴者四十餘人餘悉配𨽻許州驍捷軍其
都校皆决杖降職遂廢其班時内臣有左飛龍使李承進者逮
事後唐上問曰荘宗以英武定中原享國不乆何也承
[030-29b]
進曰荘宗好畋獵務姑息将士毎出次迎郊禁兵衛卒
必控馬首告兒郎輩寒冷望與捄接荘宗即隨其所欲
給之如此非一失于禁職而作亂蓋威令不行實賞賚
无節也上撫髀嘆曰二十年夾河戰争取得天下不能
用軍法約束此輩縱其無厭之求以兹臨御誠謂兒戲
朕今撫養士卒固不吝惜爵賞茍一有犯吾令惟有劒
刑以誅之耳置靜江軍見廣/南門
   太宗
[030-30a]
太平興國二年春正月庚辰詔以美名易禁軍舊號鐵
騎曰日騎控鶴曰天武龍騎曰龍衛虎捷曰虎衛九月
上屬意戎事毎罷朝即于便殿或後苑親閲禁卒取伉
健者𨽻親軍罷軟老弱悉分配外州自是藩衛之士益
以精强崔翰分布士伍南北綿亘二十里建五色旗以
號令将卒望其所舉為進退之節毎按旗指縱則千乗
萬騎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无比上甚悦即遣中使
宻以金帶賜翰謂之曰此朕藩邸時所服者也因謂左
[030-30b]
右曰若崔翰者必不事晉朝矣蓋言晉朝将帥多不得其人軍
政隳紊故也八年春正月上念征伐勞苦月賜沿邊士卒白金
軍中謂之月頭銀曹彬罷因此後/上遂無復賜曹彬以鄉民為兵見契/丹門六月
改日騎曰捧日上以契丹入冦遣使諸州選丁壮為義軍
淳化五年八月命左右衛各置卒千人上以京師六衛廵
警用禁兵非舊制也
至道元年十一月己未閲武于便殿衛士有挽弓及一石五斗
者矣二十發而綽有餘力因謂近臣曰方今寰宇無事
[030-31a]
美才間出悉在吾彀中矣又令騎兵歩兵數百東西列
陣强弩視其進退發矢如一容止中節上曰此殿廷間
數百人爾猶兵威可觀况堂堂之陣數萬列成者三年
八月江淮發運使楊允恭捕販私鹽賊三十九人上曰
可團為一軍以備舟檝之役號曰平河
   真宗
咸平元年上以御龍直二百餘人閲試武藝二年閏三
月京西轉運副使朱台符上疏曰臣愚以為不任人無
[030-31b]
以安邉不安邉無以省兵不省兵無以惜費不惜費無
以寛民不寛民無以致治捨此數事雖有智者不能為
計矣奏入優詔褒答三年甲子諸軍校以次選補多自
陳其勞績馬歩軍都頭呼延贊獨進曰臣月俸百千所
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無以報國不敢望升擢誠恐
福過災生拜賜而退衆頗嘉其知分十二月河北河東
强壮自五代時瀛覇諸州已有之是嵗始詔籍河北民
為强壮所在置籍擇善射者第補校長聴自置馬勝甲
[030-32a]
者蠲其户役尋募其勇敢團結附大軍為栅官給鎧甲
四年九月庚寅詔陕西民家出一丁號保毅軍給資糧
與正兵分戍守城屢遣御史吴倩與轉運使同主其事
凡得六萬八千七百九十五人其沿邉軍士先選中者
並升為禁軍號保捷吴升上言請復古車戰之法及車
戰之利上納之五年命蕭延皓毅命可以捕賊守隘立為
廣捷軍六年三月御史田錫言國家為缺少軍兵遂于
曹單等州㸃集鄉村强壮之士揀選為兵初令本城防
[030-32b]
守後乃抽赴京師非曰失信頗屬妨農四月先是京師
發禁旅于河東其數不足則補以州兵十不得二三至
是帥臣請補如舊制于是命張延揀義軍一萬三千人
立為神鋭二十四指揮神虎十指揮常加訓習以補戍
河東之缺九月募近京强壮補禁衛詔高瓊教閲行伍
整肅召近臣觀之上喜因謂瓊曰昨日村民今皆為精兵矣
景德元年秋七月戊子陜西轉運使言西面沿邊
諸州于保義軍内揀集成振武軍四十指揮上曰數年
[030-33a]
前賊圍靈州諸路請援兵曽無虚日乃議立此軍朕詢
于知兵及詳練邉事者皆云自立此軍邉聲頗振戎人
畏懼不敢為冦矣二年三月安陽人陳貫喜言兵上論
三篇大畧言禁旅當以衛京師不當戍邉戍邉莫若募
土人𨽻本軍籍民為定府兵使北兵扞狄西兵扞猺至是
知鎮戎曹瑋言應募為弓箭手者請給以閒田蠲其租
春秋耕斂出兵䕶作詔從之仍置廵檢以統之其後河
東亦募置四年夏四月辛未上曰比河東召募土人為
[030-33b]
軍以至契丹未平今邊防罷警乃詔以見存為定額缺則補之
大中祥符六年詔令江淮習水戰於金明池按城立為
虎翼水軍以太祖神衛水軍乆廢故也
乾興元年國朝親兵摠三司殿前司捧日軍天武軍馬軍
司龍衛軍歩軍司神衛軍謂之上四軍軍各左右廂廂各
三軍一軍各有指揮使王沂上言二邊屯重兵耗國用乞
以河北强壯代禁軍以節冗兵耕屯田以省國用
    仁宗
[030-34a]
寶元二年閏十二月以西討元昊夏竦請増置土兵易戍兵東
歸言東兵五害土兵五利楊偕上言與始終論辨竦議竟屈
康定元年吴遵路常建議復民兵于是詔遵路籍河東鄉
下為備邊仍下其法於諸路九月乙丑詔河北河東路强壮
陕西京西東路新置弓手皆以三十五人為團置押官四
團為都置正副都頭各一人五都為指揮使各以階級伏
事年二十係籍六十免取家人或他户代之聴私置弓弩
毎嵗十月後正月前分畨上州教閲半月即遣歸農或遇
[030-34b]
歸時勾集守城及捕盗日給糧二升嵗正月縣以籍上
州州以籍奏兵部按舉不如法者
慶歴元年二月詔京東西淮南兩浙江南東西荆湖南
北路招置宣毅軍大州兩指揮小州一指揮惟陕西
仍故號為保捷兩河强壮雖别名義勇亦有𨽻宣毅
者初募額外弓手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張方平奏利
害八事方平所議如此然當時不能盡用也四月田
况上兵䇿十䇿七曰蕃落廣鋭振武保捷皆是土兵材
[030-35a]
力伉捷武藝精强戰鬭常為士卒先自昊賊擾近以來
惟土兵踊躍志在爭功其如請給甚闕/不及東軍之下
者振武料錢五百而五十為折支積嵗月一支又皆糜
敗不堪之物如新添虎翼軍目南中選填材質綿弱自
云不知戰鬭見賊恐死聞者皆以為笑朝廷特塞数為
民而已若曰添土兵請給事恐難行請遇特支比常優
加其數或别定南郊賞例以激其心則其立功必不在
東軍之後矣八曰沿邉屯戍騎兵軍額高者無如龍衛
[030-35b]
聞其有不能被甲上馬者况驍勝宣武之類馳走挽弓
不過五六斗毎教射習望空發箭馬前一十二歩即以
墮地以賊甲之堅縱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請
宻料邊兵益歩卒而減騎軍但五分得一足矣西北邉
皆有蕃兵蕃兵者塞下内屬諸部落團結以為藩籬之
兵也于是王堯臣建言請遣人募首領願効用者籍姓
名并士馬之數及千人聴自推其謀勇者一人授以班
行及廵檢之名使将領出境破蕩生户所獲財蓄官勿
[030-36a]
檢覈得首級及傷者給以賞物仍依本族職名補遷及
増俸錢詔如所請十二月韓琦請諸路部署許置親兵
百五十人鈐轄都監各置百人仍日給錢二千冬詔知
秦州韓琦常奏本路兵備素少請益軍馬詔琦詳度以
㸃到弓手選其少壮刺手或為保毅弓箭手或别立名
額速具利害以聞詔從琦請簡峡西弓手悉刺面充保
捷指揮是時西邉用兵諸州保教軍總六千五百十八
人河東河北義勇當慶歴初河北總十八萬九千二百
[030-36b]
三十人河東總七萬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皆簡強壯并
鈔民丁湼手背為之三年九月仁宗開天章閣富弼范
仲淹召對陳十事其七修武備請宻委兩地以京畿在
軍馬約唐之法召募强壮之人使三時務農大省給贍
之費一時教戰自可防虞外患置萬勝軍見安/畧門六年秋
七月三司使王拱宸言三朝兵數見用/度門十年十二月三
司使張方平言陕西用兵以來内外所増禁軍約四十
餘萬人又言太祖備邊所畜兵不及十五萬太宗亦不
[030-37a]
過四十萬先是咸平中備西北募士至五十餘萬因夏
戎阻命始籍民兵俄命刺以補軍籍凡内外置禁軍約
四十二萬餘人通三朝舊兵且百萬鄉軍義勇州郡廂
軍諸軍小分剰員等不列于數八年三月方平條對手
詔時政言親衛之兵臣按周官虎賁士掌守王宮皆士
也趙左師觸讋託其子于太后願補黒衣之缺以衛王
宮盖王宮之衛兼用卿大夫之子弟也秦漢宿衛之士
選材武必取端愿之士以其近尊不可不審國初宿衛
[030-37b]
募置㳺惰無根蔕者乞于諸班中選其年勞乆次者東
西下班殿侍又有門閥家業者朂立保委之法選取以
充殿内之衛又言太祖訓齊軍法甚嚴軍人不得衣皂
但許衣褐其制不得過膝豈有紅紫之服葱韮不得入
營門豈知魚肉之味又制更戍之法遠妻孥外戍之日
多人人少子而衣食易足毎月請糧營在城西者即于
城東支營在城東者即于城西支不許雇車乗須令以
負以勞役之故士卒衣食無外慕安辛苦而易使天聖
[030-38a]
中上言東西倉互給軍食固欲邀求軍人不知乃
太祖之法今則異矣衣服驕侈所受廪給一身不足所
有妻子爭得不凍饑豈能不歸怨於上耶如帥臣自能
節約以身率之則軍人庶乎可以存濟矣
皇祐四年三月包拯建議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如謂
戍兵不可遽減則訓練義勇以壮邊備雖小給餱糧毎嵗
不當屯兵一月之費朝廷難之于是復奏分屯事訖不行拯欲/舊沿
邊州軍兵馬除防守備留外其屯駐駐泊諸軍/悉令歸營就糧遇有警即時起數不旬日可到以郭&KR1460所製獨
[030-38b]
轅弩募土兵教之既成經畧使夏安期言其便乃詔置獨弩軍
嘉祐四年三月有上封事論議義勇為河北伏兵以為
古者農兵一體有事則習於戰陣無事則散歸甲里
以時講習無待儲廪今河北義勇軍是也惜其居于
列郡但為守城之備而已朝廷下其章河北帥臣等
議曰河北河東皆邊塞之地自置義勇州縣以時按
閲耳目已熟行固無疑詔從之七年六月初自慶歴
以來乃總二百二十五萬而禁軍八十二萬視祖宗時
[030-39a]
募兵浸多至是韓琦請乞量嵗入錢帛之數立為定額
詔中書樞宻掇其制裁為定額
   英宗
治平元年宰相韓琦建議刺陕西義勇總十五萬六千
八百七十三人賈録云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司馬光極言其不可
琦言今之兵貴先聲後實今諒祚方□驁使陕西驟益
二十萬兵豈不震懼光曰可以欺之于一時少緩則敵
知其情寧無懼乎琦不能答復曰君但見慶歴間陕西
[030-39b]
鄉兵初刺手背後刺面充正軍憂今復然耳今已降刺
榜與民約永不充軍戍邉矣吾在此君無憂此語之不
信光曰相公在此可也萬一均逸偃藩他人在此因相
公見成之兵遣使運糧戍邉率以為常矣二年十二月
是嵗兵數少損𨽻籍者猶百十六萬三年四月詔河北
戰兵三十萬一千餘人陕西戰兵四十五萬九百餘人
幷義勇令本路都總管常加訓練時邉臣或奏請増兵
朝廷以為兵數不少故降是詔四年張方平言國計以
[030-40a]
為冗兵最今日大患計禁軍一人嵗約五十千十萬人
嵗費五百萬緡慶歴之數此景祐已前増置八百六十
餘指揮四十餘萬人是嵗増費二千萬緡也八月殿前
馬歩軍司言諸路指揮所管軍士不及元額軍貟數多
欲自今除三年一次轉運貟軍分依舊外餘以實管軍
立數推定軍貟額第遷補並通管五都從之是總治平
之兵一百六萬二千而禁軍歩騎六十六萬三千校慶
歴之籍減幾十萬校開寳之籍増至七十萬二千
[030-40b]
   神宗
熈寧元年二月趙卨言綏州不可棄勸郭逵招集降羗
逵從之運丹州粟以給降羌人日三升逵因選其强壮
千餘人刺為兵餘丁皆刺忠勇字使不得逃回丙申樞
宻使呂公弼請以河北義勇毎指揮揀少壮人材武藝
取㫖手刺上等二軍之議九月上曰朕嘗問王存以兵
費乃言臣不曽講兵書因問安石如何省兵安石曰陛
下今欲省兵當擇邉将人材以一州令各自精練仍鼓
[030-41a]
舞其州民使各習勇則兵可省閏十二月上問府兵之
制曰府兵與租庸調法相須安石曰今上畨者即以衣
糧給之則無貧富可以入衛出戍雖未有租庸調法亦
可為也但義勇今既以良民為之即當以禮義奨養又
擇其鄉閭首傑為之将校量加奨㧞則人自悦服今募
兵宿衛乃有積官至刺史防團者移此與彼固無不可
今募兵出于無賴之人尚可以為軍廂主則近臣以上豈
可不及此輩此乃先王成法社稷之長計也上極以為
[030-41b]
然上論及邉兵已不足以守雖費衣糧然又不可減安
石曰今若更減則誠無以待緩急不減則財費困國無有
巳時若不能治兵稍復古制則中國決無富强之理上
因言義勇可使分為四畨出戍呂公弼曰須先省得募
兵乃議此安石曰計毎嵗募兵所死亡之數乃以義勇
補之可也上因問府兵事安石曰府兵處處可為又可
令入衛公弼曰韓絳文彦博皆以入衛為難兵部上陕
西河北河東二十六郡舊籍十五萬三千四百益以環
[030-42a]
慶延州保毅弓箭手三千八百總十五萬六千八百為指
揮三百二十一河北三十三郡舊籍十八萬九千二百
今籍十八萬六千四百為指揮四百三十而河東二十
郡自字量免户下支移折變别團㑹教閲依舊日放散
並給口食又自出倫者聴籍候有闕收補從之詔淮南
等路委長吏兵官選少壮廂軍堪習武藝者依列教閲
團結量免難工役常留在城以備使四月張田在桂州
踰二年朝廷自智高亂遣兵戍嶺南多病瘴田盡索土
[030-42b]
丁峒兵教以兵法奏請罷戍兵十二月詔京東武衛四
十二指揮並分𨽻河北總管司先是此軍未備河北戍
守近嵗分屯諸路朝廷将減縁邊土兵以省三司餽餉
故有是詔二年春正月乙酉樞宻院進呈減住營兵數
且祖宗朝北戍無警即便罷兵今既講和而屯兵至多
徒耗錢帛韓絳曰朝廷須修法度愛惜財幣乃能休息
生靈一人獨儉未足成化陳升之曰以議暗消本路乞
兵于京東招補亦将有序不數年可見效矣上曰卿等
[030-43a]
可議以聞樞宻院言廂軍近以團結教閲武藝欲結威
邉指揮請受以州軍大小定人數自三百人至百人仍
改軍額淮南曰壮武江南曰雄武荆湖曰靜江兩浙曰
崇節福建曰保節並加教閲二字于軍額上從之三年
冬十月先是陳升之建議衛兵四十已上不中程曰量
減請受從之淮南呂公弼言事體甚大難遽行也曽公
亮曰為當有漸王安石曰執政叶心不扇揺人情自無
事陳荐言禁兵在京師祖宗之制重内輕外人情安習
[030-43b]
一旦去國客食江淮非所以安之也宜如舊從之卒罷
退慶歴後總七萬七千為指揮一百五十凡三路義勇
之兵總四十二萬餘三千五百人河東陕西弓箭手數
河東七千五百今籍七千陕西十郡幷舊寨籍四萬六
千三百唯秦鳳有寨户後義勇浸息聨以為保甲云三
月詔幷龍猛八指揮為六舊三百五十人額今以三百
人為額自康定慶歴以來諸軍間有倂廢至熈寧初大
整軍額有就而合者從倂省之後部伍齊肅無有名存
[030-44a]
而實缺者也三年王安石進言義勇教教閲事時土兵
有缺詔募三千人旋凑以義勇雖訓練以時而未施于
征防可按府兵遺法俾之畨代詔復問以措置逺近分
畨之法挺即條上以四州義勇分三畨畨三千人防秋
週而復始募土兵嵗减量八萬碩料錢六千餘緡冬春
衣布五千疋綿三萬七千兩詔從之行之諸路冬十月
乙酉渭州言職罷保毅應役上令一名納錢三千令總
平凉等縣状保毅元置年深多非本户正丁並各貧下
[030-44b]
乞免納糧依舊給修諸役初咸平五年因西路用兵遣
侍御史吴應與陕西轉運使閲沿邉民丁壮得六萬八
千七百人號保毅軍至治平中刺陕西義勇乃令環慶
路保毅幷撥為義勇三年薛向等言兩路保毅並于地
𤱔上科差嵗乆日有租名初无正丁皆是臨時衆户依
地𤱔合錢僱傭充役宜盡免保毅應役止令輸錢少備
修城至是民以為不便又令損其數十二月己未内出
開封府界及諸路兵更戍之法己巳文彦博等上在京
[030-45a]
開封府界及京東等路禁軍數上亦自内出治平中兵
數相參照顧問乆之遂照殿前司虎翼除水軍一指揮
外存六十指揮各以五百人為額總計三萬四百人在
京増廣義勇五指揮共二千人開封府界定六萬二千
人在京東五萬一千二百人兩浙四千人江東五千二
百人江西六千八百人湖南八千三百人湖北八千三
百人福建四千五百人廣南東西各一千二百人川陕
三路共四千四百人為額其河北以人數尚多須後議
[030-45b]
之四年二月庚午止批殿前馬歩軍司差發餘兵數不
多京師本根之重于理非便其治平四年熈寧元年差
出之兵可契勘抽回夏四月安石欲變宿衛見安/石門九月
丙戍詔今後廣南東路西路土兵搶手邕州洞丁荆湖
南北路土丁弩手䕫州路義勇軍編寫成册年終奏知
封州鄧中𤣥請以廣東未置搶手州縣如廣惠等五郡
皆置從之十一月提㸃諸路縣鎮司前言諸縣兵級弓
手有武藝精者遇按月請如保甲量給賞從之十二月
[030-46a]
樞宻院諸路廂軍額猥多自騎射至牢城其名凡二十
三總天下廂兵馬歩指揮凡八百四十其為兵凡二十
二萬七千六百二十七人而府界及諸司或因事募兵
之額不與焉五年正月先是曽孝寬為王安石言有軍
士深詆朝廷尤以移倂營房為不便或言自連陰如此
正是造反時安石具以白上文彦博曰近日朝廷多更
張人情洶洶非一安石曰朝廷事合更張豈可因循如
倂營事亦合如此此輩乃敢紛紜公肆詆毁誠無忌憚
[030-46b]
至言欲造反悉須審察吴充曰倂營事已乆人習熟何
縁有此近來惟保甲事人情不安保甲民有為匿名書/安石大怒乃出錢五
百千以捕為書者闕輩民有偶語者曰農事方/我閲武非斬王相我 不得休息邏者得之付 而馳/安石
意為匿名書者必此人也使鍛鍊成獄民不勝搒掠而/終不服林希云開封推官樂湼叟在府不及一嵗凡論
議時事及詬安/石者一十餘獄夏五月辛丑命校書王安禮編修三路
義勇條貫八月庚子上論太宗時用兵多作大小卷付
将帥御其進退不如太祖時王安石曰太祖知将帥情
状故能得其心力如言郭進反乃以其人送郭進此知
[030-47a]
郭進非反也故如此與唐德宗送言李琦反者與琦異
矣其後郭進乃為奸人所䧟至自殺傷業亦為奸人所
陷不得其死将帥盡力者乃如此非中御之失而已馮
京曰河北義勇十八萬自足何須作弓箭壮安石河北
義勇收入户下盡河北有許多地許多人只令十八萬
人習兵為義勇而不可令盡習兵當如今府界保法修
定六年冬戎瀘州江安縣各置武寧軍一指揮以四百
人為額上曰併裁軍營凡省軍員四千餘人此十萬軍
[030-47b]
之資也若訓練既精人得其用不惟勝敵兼亦省財王
安石等曰累嵗以來陛下選用使臣專令訓練間御便
殿躬親試閲賞罸既分者謂之屯駐非戍諸州而𨽻于
總管司謂之駐泊非屯駐駐泊而以糴賤留便廪給謂
之就糧諸司募者曰役兵諸州募者曰本城廂兵教閲
者為教閲廂兵蕃夷内附糾合其人而用之者蕃漢兵
什五其民而教之武事曰民兵熈寧元豐之間兵制大
備矣此兵悉首篇新/叙今掇取附見凡禁軍俸錢千為上軍五百以上
[030-48a]
為中軍以下為下軍其賞罸遷叙視此為等其政令掌于
樞宻院嵗以秋月校其藝能而賞勸之熈寧之籍天下
禁軍凡五十六萬八千六百八十八人元豐之籍六十
一萬二千二百四十三人初上即位總治平之兵一百
十六萬二千而禁軍歩騎六十六萬三千慶歴之籍
増至七十萬二千上患冗邦用不繼始議減倂乃親制
選練修飾武備之法甚衆一日顧謂輔臣曰前世為亂
者無賴不逞之人藝祖平定天下悉招聚之刺以為兵
[030-48b]
連營以居什伍相制節以軍法厚禄其長使自愛重付
以生殺寓威于階級之間使不得動既無敢為非取其
力以衛養良民俾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業定而无叛
民自古未有及此者藝祖養兵止二十萬餘諸道十萬
餘使京師之兵足以制諸道則无外亂合諸道之兵足
以當京師則无内變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
百有餘年蓋本于此初上欲省兵王安石對曰揀練募
兵而鼓舞三路之民習則兵可省其後遂什伍畿甸之
[030-49a]
民以為保甲諸路亦可以推行元豐中義勇保甲遂上
畨以代禁衛其廵檢縣尉司所省募兵亦數萬詔缺額
弗補者㑹其利費儲之專以待武備之用自後民兵數
遂踰募兵而國用之乆議欲擇民之技武者若唐府兵
畨上以宿衛事雖未行其規模宏逺矣此兵志首篇所云/姑附見須詳考存
兵效/也國朝以備戰衛為禁軍以給徙為廂軍各𨽻其州
之本城内總于侍衛司而尚書兵部掌其政令因事立
名者各𨽻於其部又以廂軍教閲者為始號廂軍禁後皆
[030-49b]
以為下禁軍其給使于諸司者亦各以其事役屬焉
熈寧三年詔以禁軍分五都法檢治廂軍其後禁軍或降
剰員或陞階以備廂軍諸路力役之事廣浙間詔増募
而西京轉運司所募多至三萬餘人陕西減額五千人
亦至三萬人河朔流民寓京東者如舊制募士教閲以
為忠果二十指揮分𨽻河北總管以除盗恤饑而河北
及熈河路修城壘河北所募五千人熈河亦募三千人
修京城以廢馬監軍置廣固保忠凡十指揮亦五千湖
[030-50a]
南猺人平戎瀘軍興洮河轉漕又皆増置大抵熈寧元
豐之間廂軍之數視祖宗時益衆矣自三代之後凡國
家之力役皆調于民故民以勞弊宋有天下悉役廂軍
凡役作工徒營繕民無與焉故天下民力完固承平百

   哲宗
元祐元年八月詔雄州雲翼兩指揮依舊存留各以三
百人為額二年正月文彦博言廂軍舊𨽻樞宻院新制
[030-50b]
改𨽻兵部且本府之兵豈可無籍遂詔郡令自進冊以
其副上樞宻仍更互掲貼三年正月詔京西廂軍以三
萬三千五百人為額増粹州克寧廂八百人
紹聖四年十二月置都大兵房樞密院自熈寧始置
兵籍然後逐月季掲貼進呈至是立式令承㫖司嵗終
造都籍具諸路見管數以申樞宻院自是兵籍可考
元符三年六月樞宻言河北増馬軍廣威歩軍保捷二
萬餘人而在京禁軍缺萬人令帥司選其願换在京軍
[030-51a]
分者發副從之
   徽宗
崇寧五年樞宻院言禁軍缺額二十四萬近創廣勇崇
㨗崇政十萬人尚闕十四萬
政和三年閏二月先是朝廷下諸路増廣保五法以寓
軍令而京東西路提舉官任諒慮追呼抑配或致民弊
乃自披等搜擇不越月得甲五十萬率先諸路詔加諒
直秘閣轉一官八年童貫揀伉健少年勝㨗軍以為親
[030-51b]
兵凡九千人
 
 
 
 
 
 
 太平治迹統類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