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e0014 太平治迹統類-宋-彭百川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治迹統類卷二十七
            宋 彭百川 撰
  祖宗科舉取人
建隆元年安次扈䝉權知貢舉庚寅奏進士合格十九
楊礪同/立舜二年權知貢舉竇儀奏進士合格十一人張/去
華/等三年知貢舉王著奏合格進士七十五人馬適/等九月
復置書判拔萃科四年知貢舉儀薛居正奏合格進士
[027-1b]
八人蘇徳/祥等
乾徳元年九月丙子詔禮部貢舉人自今朝臣不得更
發公薦違者重寘其罪故事每嵗知舉官將赴貢院臺
閣近臣得保薦文藝者號曰公薦然去取不能無私至
是禁止聞十二月丁夘召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於内殿
覆試吏部試中應拔萃科田可封孫邁/宋白曹利用上臨軒觀之試
畢稱㫖以利用為右拾遺田為著作郎各賜襲衣犀帶
利用加錫鞍勒馬
[027-2a]
二年正月詔曰先以所置賢能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
優深可為師法詳嫺吏治達於教化等三科並委州府
解送吏部試論三道限三千字以上自曩及今未有應
者得非抱倜儻者恥肩於常調懐讜言者難動於有司
必欲興自朕躬乎繼今不限内外職官前資見任布衣
黄衣並許詣閣門投牒自薦朕當親試焉三月知貢舉
陶穀奏合格進士八人李景/陽等四月賢良科一人博州判
官頴贄策試稱㫖故也
[027-2b]
三年知貢舉盧多遜奏合格進士六人劉察/等
四年王祐知貢舉言進士合格者六人諸科幾人上恐
其有遺才復令於不中選人内取優長者策而升之李/肅
畢士/安等
開寶元年王祐知貢舉奏進士合格者十人陶穀子邴
名在第六翌日入謝上謂左右曰聞穀不能訓子安能
登第因下詔曰造士之選匪樹私恩世祿之家宜敦素
業如開黨與頗苦切吹文衡公器豈有私濫自今舉人
[027-3a]
凡闗食祿之家具析以聞當令覆試陶邴覆試/復登第二年知
貢舉趙逢奏進士合格七人是月親征逢隨軍轉運使/取士或在行宮當考安德
裕柴成務王猷可董循張/紳陶邴係元年所得士三年三月壬寅詔禮部貢院
閲貢士諸科十五舉以上曽終塲者以名聞甲辰得司
馬浦等六十三人庚戌復取未經塲人四十三人並賜
出身詔自今勿以為例知貢舉扈䝉擢進士合格者八
張拱王詵/張茂直等四年盧多遜知貢舉奏進士合格者十人
劉寅衛價/劉瓊等五年扈䝉知貢舉奏合格進士安守亮等十
[027-3b]
一人諸科二十人詣講武殿上以進士武濟川材質最
陋絀之濟川乃學士李昉鄉人昉知貢舉上不悦㑹徐
士廉訴昉用情取舍非當上以問學士盧多遜曰頗亦
聞之上令貢院籍下第人姓名三百六十人癸酉召見
擇一百九十五人宋凖以下及士廉各賜紙札引試命
御史李瑩等為考官乙亥上親閲得進士二十六人士
廉與焉皆賜及第又賜凖錢二十萬以張宴㑹責昉為
太常少卿考官楊可法等皆坐責自兹殿試為常式宋
[027-4a]
準賈源范翔郭成範張素左貞索箱李巨源武濟川裴
詢黄相是年重試宋準賈源范翔郭成範張素左貞裴
詢李巨源董箱劉總田寶之栁毗劉洗任載宋𤣥慶徐
士廉安肅趙白貞梁誼呂鎊王住王文範趙世南王利
用王渭五經四人開元禮七人三禮三十八人三傳二
十六人三史三人學究十八人夏四月詔諸州考試官
令長吏僚屬有才學公正者充知貢舉與考試同看詳
議卷定其通否即駁放不得優假虚名至終塲中禁私
[027-4b]
薦屬科人募告者其賞有差舉人勒還本貫重役永不
得入科塲八月丁夘王祐知貢舉知制誥扈䝉左補闕
梁周翰秘書丞雷徳驤並權同知貢舉權同貢舉始此
戊辰上御講武殿覆試王祐等所奏合格舉人王式等
因語之曰向登科名給多為勢家所取塞孤貧之路甚
無謂也今朕躬親臨試盡革疇昔之弊式等皆頓首謝
于是内出賦題得進士王嗣宗以下三十人諸科三十四
人江南進士林松雷説試不中格以其間道來歸並賜
[027-5a]
三傳出身王侶宗王式劉克荷拔萃科乾徳二年四人
建隆三年復置選人限格未至者各取本州解至吏部
試判二條分五等放選利用等吏部試中詔翰林學士
于内殿復試帝臨觀之賜襲衣金帶
乾興元年宋若谷以下六十五人
天聖三年林異以下四人六年常禹錫以下八十三人
九年蕭□以下三十人
  太宗
[027-5b]
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上初即位以封疆至逺吏員益衆
思廣振淹滯以資其間闕顧謂侍臣曰朕欲博求俊乂
于科塲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
具爾禮部上所試合格人名上御講武殿出賦題覆試
依次用韻命翰林學士李昉扈䝉定其優劣得河南
呂䝉正王相李至張宏張齊賢王化基王沔溫仲舒一
百九十人並賜及第餘並賜出身凡五百人皆先賜緑
袍靴笏賜宴開寶寺上自為詩一章賜之唐時禮部放
[027-6a]
榜之後醵飲今曲江號聞喜宴五代于名園佛舍中周
顯徳中官主之上命中使典領供帳甚盛第一第二等
進士并九經授將作監丞大理寺評事通判諸州同出
身及諸科並送吏部免選優等注擬初資職事則同簿
尉寵章殊異厯代所未有也薛居正等言取人太多用
人太驟上欲興文教抑武事弗聴及䝉正等辭乃召令
升殿諭之曰吏治所有不便于民者疾置以聞仍賜錢
二十萬或曰太祖之幸西京也洛陽張齊賢獻下并汾
[027-6b]
富民封建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良吏懲奸謹刑十䇿
太祖召見便坐問之齊賢以手畫地條陳太祖善其四
齊賢堅執其餘皆善太祖怒令衛士曳出及還語上曰
我幸西京惟得一張齊賢我不欲遂官爵之汝異時可
收以自輔也于是齊賢舉進士上決欲置之高等有司
第其名適在數十人後上不悦乃詔進士盡第二等及
九經凡一百三十人悉與超除蓋為賢故也
三年八月上先詔權罷貢舉恐塲屋間有留滯者乃詔
[027-7a]
諸州去年已得解者除三禮三傳學究外餘並以秋集
禮部九月上御講武殿覆試合格禮部人進入加論一
道餘人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
數相叅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監門謹視出入有以
文字往復與吏為奸者寘之于法私以經義相教者斥出
科塲互保與知亦連坐進士倍加研覆貢舉人勿以曾
經御試不考而薦始令試官親戚别試者凡九十八人
又罷進士試帖經上御崇政殿覆試禮部貢舉人得進
[027-7b]
士須城梁顥百七十九人庚申得諸科三百一十八人
並唱名及第唱名自此始據登科記宰相李昉之子宗
諤叅知政事呂䝉正之從弟䝉亨監贜使王明明之子
扶度支使許仲宣子問舉進士試皆入等上曰此並勢
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為有私也皆罷之
青州人王從善應五經舉始踰冠自言通誦五經通注
上厯舉本經試之其誦如流特賜九經及第面賜緑袍
銀帶錢二萬時左右獻言尚有遺材壬戌復試又得進
[027-8a]
士上元洪湛等七十六人癸亥得諸經科三百二人並
賜及第夏四月丙子復置明法科分周易尚書各為一
科以論語孝經爾雅三小經毛詩専為一科明法亦附
三小經進士九經以下更不習法書又以鏁㕔求試者
率多繆濫令諸道州府自今擇材學優等而厯官無過
者乃舉之仍先奏俟報甲科梁顥年八十二作狀元張/惟明裴湛錢若水陳允省元熙
乙科呂防李昉任中正閭丘陵令丙科趙安/仁陳彭年淩策宋惟善陳昭慶四等崔度
端拱元年夏四月丙申先是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宋白
[027-8b]
知貢舉放進士程宿以下二十八人諸科一百人榜既
出謗議蜂起或擊登聞皷求别試上意其遺材壬寅詔
下第人覆試于崇政殿得進士馬國祥以下及諸科凡
七百人令樞密院用白紙為牒賜之以試中為目令權
知諸縣簿尉謂樞密副使張宏曰朕自即位以來親選
貢士大者為棟梁小者為榱桷今封疆萬里人無棄材
日思孜孜庶臻理學卿與䝉正曩者頗為大臣所沮非
朕獨斷則不及此宏頓首謝曰凡三掌貢士所取如蘇
[027-9a]
易簡王禹偁輩皆知名而罷黜者衆因致謗議時知制
誥李沆亦同知貢舉謗議獨不及程宿省王元扶陳堯/佐石成之諸科盧范
以下八/十餘人上既擢馬國祥等猶恐遺材復命左右正言王
世則等召下第進士及諸科于武成王廟重試得合格
進士數百人丁丑上覆試詩賦又拔進士葉齊以下三
十一人諸科八十九人並賜及第葉齊江拯/趙凖等
雍熙二年三月先是翰林學士知貢舉蘇易簡等用親
試壬寅上御崇政殿試合格舉人得進士閬中陳堯叟/知白曾
[027-9b]
㑹姚揆蘇奂趙/楨張智盛度等一百八十六人賜宴令兩制三舘文臣
皆預賜堯叟等箴一首勉以修身謹行稽古服官之意
十二月上謂宰相曰國家取士厯級而升下位韜晦才
行多矣當勿以此為限庶朕急賢之志因言為人臣者
治平之代功效難見若亂世則止用其才不顧其行如
陳平韓信頃刻能立功業當治平則無所施其謀畧故
孔子四科以徳行為長又言下位卑秩不可謂無良士
大凡孔子含章守道難進易退不求聞達故常患其不
[027-10a]
能知也呂䝉正曰迭試事任則能否洞分上曰性之善
惡何由知之䝉正曰人之為善終不能掩久則彌著至
于為惡亦然茍暫聞善惡或涉愛憎恐誤任使必久而
察之則賞罰無濫上善其言
淳化三年三月上御崇政殿覆試合格進士先是胡旦
蘇易簡王世則梁顥陳堯叟皆以試先成擢上第由是士
争習浮華尚敏速或一刻數詩或一日十賦將作監丞
莆田陳靖上疏請糊名考校以革其弊上嘉納之于是
[027-10b]
召三舘文學之士始令糊名考校定其優劣以分第綴
内出巵言日出賦題試者駭異不能措詞相率叩殿檻
上請㑹稽錢易時年十七日未中所試三題皆就言者
指其輕俊特黜之得孫何省元宋台符路振王欽/若丁度張士遜王曙薛奎等以下
凡三百二人並賜及第上諭之曰爾等各負志業中我
廷選効官之外更勵精文翰勿墜前功也何等旅拜稱
謝辛丑覆試諸科就宴錫御製詩三首進士孫何而下
四人皆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諸州餘及諸科授職
[027-11a]
事州縣官入謝于長春殿上謂宰相曰天下至廣藉羣
材共治之今嵗登科第又千餘人皆朕所選擇此等但
能自檢情美替而歸則馴政亨衢未可測也時詔刻禮
記儒行篇賜大臣及百官受任于外者幷賜何等令為
坐右之誡初内殿策士賜詩至堯叟易以箴至何則詩
箴並賜時論榮之
咸平元年翰林楊礪等受詔知貢舉請對上召坐詔之
曰貢舉重任當務選推寒俊精求藝實以副朕心礪建
[027-11b]
隆初榜首及第二月壬辰詔禮部貢院考試畢日録合
格人姓名以聞當議降敕放榜賜及第如覆試有濫謬
知舉官重行朝典戊戌詔以久停貢舉頗滯時材令禮
部取合格人内進士放孫僅等五十人諸科百五十人
來嵗不得為例舊制國子監開封舉人有與發解官親
戚者止兩司更互考試不應涉私是秋特選官别試錢
若水等覆考進士試卷故事京府解十人已上謂之等
甲非文業優贍有名稱者不處時以髙輔堯為首錢易
[027-12a]
次之易頗為流輩所推許輒不平遂上書指陳發解官
所試官朽索馭六馬賦又論詩策題意涉譏訕又進士
百十人詣府訟薦送不公輔堯亦投牒遜避請以易為
首開封府以聞故有是命仍令兩制議所訟題時翰林
學士承㫖宋白深祐易考官度支員外郎馮拯力言易士行
不可冠天府多士上以士流紛競不可啓其端且欲鎮
壓浮俗乃詔止拯罷兩制議及覆考止令若水等有文
行兼著者一人為首乃以孫暨等為第一輔堯第二易
[027-12b]
第三餘並如初易初以輕俊被黜既而太宗與蘇易簡論
當時文人且歎不與李白同時易簡言易能為歌詩殆
不下李白太宗大喜曰果如是吾當以白衣召至禁林
㑹盜起嶺南事乃止
二年正月乙丑命禮部尚書温仲舒知貢舉御史中丞
張詠知制誥張頡同知貢舉刑部員外郎董龜正王步
同考試及封印卷首仍當日入院禮部貢院封印試卷
自此始癸亥詔今嵗舉人至衆仍依例恐有遺落可增
[027-13a]
及七十人諸科增一百八十人禮部尋以孫暨等一百
五十人名聞内諸科一舉六人特黜去之餘並賜及第
五月詔天下貢舉人應三舉者今嵗並免取解其餘依
例舉送必求才藝不使遺賢當俟奏名朕親臨試
三年二月學士王旦等三人同知貢舉三月甲午上御
崇政殿親試命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於殿後西閣考
覆國子監博士雷悦著作佐郎梅詢封印卷首親覽入
等賜陳堯復周企李社二甲呂夷簡三甲任/布四甲羌遵五甲石待問何宗朝等四百九人
[027-13b]
及第賜宴日以御詩褒美之上凡三日臨軒初無倦怠
之色所擢凡千八百五人其中有自晉天福中随計較
藝之詳推恩之大近代所未有也四月賜應制舉人林
陶同進士出身陶就試學士院不及格上方欲采俊茂
故特奬之
五年三月上親試禮部舉人得進士益都王曾以下三
十八人九經諸科百八十人並賜及第王曾省元王隨/韓億章得象等
先是貢舉人集都下者萬四千五百六十二命吏部陳
[027-14a]
恕知貢舉恕所取士甚多以王曾為首及是糊名考授
曾復中甲科時議稱之十一月河陽判官張之白上疏
其一言科舉之弊畧云聖人居守文之運將致清化源
在乎正儒術古之學者簡而有限今之學者其書無涯
其道非一是故學彌多性彌亂今進士之科大為時所
進用其選也殊其待也厚進士之學者經史子集也有
司之取者詩賦策論也是故五常六藝之意不遑探討
其所習泛濫而無著非徒不得專一又使害主其中何
[027-14b]
謂其然且羣書之中真偽相半亂聖人之微言者多背
大道之宗㫖者非一若使習而成功得不揉淳粹之性蕩
中正之氣其為吏也安能分挈治柄使教令黜陟哉况
夫儒者之術不以廣記隠奥為博學不以善攻奇巧為
能文若使明行制令大立程式每至命題考試不必使
出于典章之外參以正史至于諸子之意必須輔于經
合于道者取之過此並斥而不用然後先策論後詩賦
責治道之大體捨聲病之小疵如是則使夫進士之流
[027-15a]
知其所習之書簡而有限知其所學之文正而有要不
施禁防而非聖之書自委棄于世矣不加賞典而化成
之文自興行于世矣上覽而嘉之召試舍人院除右正

景徳二年三月甲寅上親試禮部奏名舉人得進士李
迪以下二百四十六人第為五等李迪李諮/劉滋王矩上謂宰相
曰昨親閲考官所定試卷意其入下等太多即别加詳
考往往合格比縁入試多士糊名校覆在于公當而考
[027-15b]
官不知朕意過抑等第欲自明絶私甚無謂也迪所試
最優李諮亦有可觀聞其幼年母為父所棄在舅氏諮
日夕號泣求還其母乃致絶葷茹禱祈又能刻苦為學
自取名級亦可嘉也以迪為將作監丞諮及夏侯鱗為
大理評事通判諸州進士第一等為試校書郎先是迪
與賈邊皆有名塲屋及禮部奏名而二人皆不與考官
取其文觀之迪賦落韻邉論當仁不讓于師文義與注
疏異特奏令就御試叅政王旦議落韻者失于詳審捨
[027-16a]
注疏而立異論輒不可許恐士子從今放蕩無所凖的
遂取迪而捨邉當時朝論大率如此夏四月樞密直學
士劉師道責授忠武行軍司馬知制誥陳堯叟單州團
練副使先是師道弟正道舉進士禮部奏名將廷試近
制糊名考校堯叟為考官教正道于卷中密為私號正
道既上第或告其事詔落名永不預奏庚申上親試士
百人得進士范昭等五十一人餘賜出身特奏名進士
李正辭論文武先後以為文者本乎静武者本乎動動以
[027-16b]
止亂而至乎静則先後可知上嘉其近理將擢上第㑹
有言嘗犯杖遂補三班奉職撫州進士晏殊年十四大
名府進士姜益年十二皆以俊秀聞乃召試殊試詩賦
各一首益試詩六首殊行文敏甚上乃歎賞宰相冦準
以殊江左人欲抑之而進益上曰朝廷取士惟才是求
四海一家豈限遐邇如張九齡何嘗以僻陋棄乃賜殊
進士出身益同學究出身後一日復召殊試詩賦殊言
賦嘗所私習上益愛其淳直改試他題既成上曰善擢
[027-17a]
秘書省正字秘閣讀書翰林學士晁迥等上考進士新
格詔頒行之初陳彭年以進士輕俊喜謗主司宋白知
貢舉惡其為人黜落之彭年憾然于是更定條制多意
白舊事而設闗防所取不復揀擇文行止校一日之藝
雖杜絶請託然寘甲等者或非人望自彭年始也
大中祥符元年夏上親試進士命李宗諤等八人為考
官諭宗諤等務在精詳勿遺賢俊賜進士姚曄等及第
先是謝恩方令釋褐是日特賜緑袍靴笏以曄等三人
[027-17b]
為將作監丞大理寺評事過判諸州四五為兩使推官
六人以下為試衘知縣餘為簿尉姚曄祖士衡/鄭向杜衍先是監察
御史張士遜為貢院監門官時貢舉初用糊名之法士
遜白主司有親戚在進士中明日當引試願出以避嫌
主司不答士遜乃自言引去上是之記名於御屏乃詔
自今舉人典試官有親嫌者皆移試别項
二年六月上御崇政殿服勤詞學經明行修人第為五
等賜進士梁固等及第固灝之子也以灝遺䕃賜進士
[027-18a]
出身服除詣登聞讓前命願赴郷舉從之
四年十二月先是汾隂赦書舉服勤詞學經明行修之
士如東封例惟不重考丙子上御殿親試進士叩殿檻
請示詩賦論題所出上令録示之方令試賦論中不得
用小臣儒有字又以冬日景短罷常務不决即令引試
内新定條制舉人内試卷内臣收之先付編排官去其
郷貫狀以字號第之付彌封繕録校勘用御書印方付
考官定等訖又封彌送覆考官再定編排官閲其同異
[027-18b]
未同者再考之如復不同即以相近為定始取郷貫狀
字號合之乃第其姓名差次并試卷以聞遂臨軒唱第
賜進士張師徳丁/度程琳等三十一人及第汾隂路多上文章庚
辰詔以約州叅軍許洞推官解旦等九人姓名附中書
言旦及進士范本陳矩詞學可采授著作佐郎本賜及
第矩賜出身
五年壬子上謂宰相曰聞貢院試諸科舉人皆解衣閲
視慮其挾蔵書册有失取士之體宜令正之先是直史
[027-19a]
舘劉鍇請依本并同保人殿一舉是歲諸科以挾書扶
出者十八人并同保九十三人而十二人當奏名有司
以聞上特令赴殿試乃詔禮部别加裁定罷同保殿舉
之制詔録諸州軍試題進内上將試進士慮其重複故
自是用為常例己丑上親試禮部合格貢舉人殿之廊
宇分列位次署其名氏仍揭于榜使不得遷易始模印
試題以賜官給紙起草得進士徐奭明鎬徐杲/王咨孔道張演一百二
十六人五月戊辰詔禮部權止今年貢舉
[027-19b]
七年秋丙子詔自今差發解知舉等授勑訖即令閣門
祇候一人引送鏁宿不得與僚友交言違者閤門彈奏
如所乗馬未至即以廐馬給之因王曾受詔與試舉與
學士李維偶語閤門使魏昭亮意曾受維請託奏之因
有是詔曾以妻臨産/屬維以家事上御景福殿試亳州南京路服勤
詞學經明行修舉人得進士林宥張觀等二十二人賜
及第除官如西封例上謂宰相曰近年舉人文藝頗精
孤貧得路然為主司亦大有不易徇請求則害公絶薦
[027-20a]
託則獲謗王旦曰今郡縣至廣人數亦多必須臨軒親
試至于南省解發亦朝廷特為主張則雖貴戚主司亦
難以集事
八年六月以童子蔡伯希為秘書省正字其父龜從為
校書郎以龜從善于教子召試中書而命之伯希四嵗
誦詩百餘篇初開封府解服勤詞學進士二十人為下
第者劉溉所訟其十三人以寓貫皆奔竄潛匿有司追
捕王旦奏曰陛下比降恩詔搜羅才俊今反變為囚繫
[027-20b]
有傷風教且科舉之設本待賢徳此輩操行如此望特
出宸斷以懲薄俗上曰此蓋當時不曾曉諭致此過誤
其寓貫者當並釋罪溉付外州拘管既而御史髙弁上
言溉訟事得實被責太過上以問旦旦曰溉訟未必非
必據欵乃俟其得解則訟縉紳之蟊賊朝廷黜其無行
諫官所宜樂聞弁妄形奏對由是言之向非聖斷明哲
辨舉子誤犯則須連坐府縣御史紏彈甚無取也上覽
諸道貢舉之人減于常年因曰外郡官吏未體朕心比
[027-21a]
者詔累下但戒其徇私爾若能精擇寒俊雖多何害是
嵗方置謄録院令封彌印官封印所試卷付之集書吏
録諸司供帳内内侍二人監焉命京官校正用兩京奉
使印訖復送印院始送知考官考校丙子詔禮部貢院
進士六舉諸科凡舉以上有不合格並許奏名戊戌趙
安仁上合格之人姓名上謂宰相曰今嵗舉塲似少謗
議安仁等乃對朕亦以此語之矣王旦曰條式備具可
守而行至公無私其實由此癸卯上御殿覆試多所黜
[027-21b]
落又疑所加抹者未當命宰相閲視之旦曰考官過為
艱難公在其中矣于是得進士蔡齊王/舉正等四十九人乙卯
龎籍范仲淹/李若谷等三百八十人餘諸科並賜及第同出身
除官如元年之制齊等考定上顧問王旦等曰有知姓
名者否皆曰人無知者真所謂搜求寒俊也故事當賜
第一新喻人蕭貫與齊並見齊儀狀秀偉舉止端重上
意已屬之知樞密院寇準又言南方下國人不宜冠多
士齊乃居第一上喜謂準曰得人矣特詔金吾給士騶
[027-22a]
出兩節𫝊呼因以為例準性自矜尤惡南人輕巧既出
謂同列曰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齊膠西人四月賜進
士楊偉及第賈昌朝同出身大禮之初貢舉人呈詩頌
者甚衆近臣詳考惟偉及昌期可采故召試學士院而
命之
天禧元年冬前江州瑞昌縣主簿劉若冲進所業命試
舍人院以策論稍優特加兩資先是若冲建議自今召
試者並請試策至是用其議而命之
[027-22b]
二年秋詔自今試瑣㕔舉人所在長吏先考藝業合格
即得取解如至禮部不及格當停見任其前後舉送長
吏並重寘其罪
三年三月翰林學士錢惟演等四人同知貢舉諸路貢
舉人郭稹等見于崇政殿稹冒緦䘮殿三舉同保並殿
一舉時有司欲脱王洙問洙曰果保稹否不然可易也洙
曰保之不願易也乃與稹俱罷
三月上親試禮部奏名貢舉人作詩賜考校官令皇子
[027-23a]
書示宰相得進士王整以下及第程戡常禹/錫孫堪除官如前

乾道元年夏壬寅以光祿寺丞尉氏馬季良家本茶商
劉美女婿也于是召試舘職太后遣内侍賜食促令早
了主試者分為作之
  仁宗科舉取士
天聖二年春正月甲午詔禮部貢院開封府國子監及
别頭各增置㸃檢試卷封彌巡鋪監門官有差癸夘命
[027-23b]
御史劉筠等同知貢舉二月乙丑上謂王欽若曰久罷
貢舉慮遺天下賢士宜令禮部貢院精加校試將來放
進士特增置二百人諸科三百五十人三月禮部上合
格進士姓名詔翰林晏殊學士馮元編排等第乙巳賜
宋郊葉清臣鄭戩等及第郊與弟祁俱以辭賦得名禮
部奏祁名第三太后不欲弟先兄乃推郊第一祁第十
劉筠得清臣所對策擢第二國朝以策擢高第自清臣
始夏四月庚辰以特奏名進士李道宗等諸科王播等
[027-24a]
為將作監主簿及諸州長史文學叅軍道宗等皆年止
五十常應六舉王播年止六十常應八舉上因謂大臣
曰此雖舉業非工然閔其白首無成故甄録之第一甲
葉清臣鄭戩高若/訥曾公亮宋祁二甲余靖宋成/尹洙胡宿第一人為通判徳車
結旌賦采侯/詩
三年八月辛亥知益州薛田言本州解發舉人自張詠
以來例給館券至京師今得三司移文以責吏人償所
給官物恐非朝廷之意上曰漢貢士皆郡國續食今獨
[027-24b]
不能行之逺方耶其令悉免之
四年五月己夘詔禮部貢舉人實應三舉諸科五舉並
免取解詔增西川廣南東西路諸州軍進士解額有差
又詔命官鎖㕔應舉自今更不試所業乙第者免責罰
古制先於所屬選官考試所業方聴取解至禮部程文
不工勒停不及格贖罰至是上欲開誘進士之路近臣
㕘定而降是詔下第免責景祐元年四月又有詔蓋/此専指下第者彼又及不得解者
十月乙酉詔進士諸科曾經先朝御試而今不預薦者
[027-25a]
許就省試
五年春己未詔禮部貢院比進士以詩賦定去留學者
或廣聲律而不得騁其才其以策論兼考之諸科毋得
離析經注以辨問因辛酉御崇政殿試禮部奏名進士
仍命翰林學士宋綬以下三十六人為封彌謄録考覆
詳定編排官如舊制乙丑賜進士王堯臣等及第三百三
十七人韓琦趙槩包拯吳育陳舉亮文彦博二甲劉觀/王翼聖有謨烈賦南風之薰詩執政如金玉論
夏癸酉試特奏名及諸科賜同出身尋下詔戒諭諸道
[027-25b]
舉人宜奮勵文學毋坐視日月以望恩澤
七年閏五月己未朔詔禮部貢舉庚申詔曰朕試天下
之士以言觀其趨向而比來流風之弊至於附㑹小説磔
裂前言競為浮夸靡曼之文無益治道非所以望於諸
生也禮部其申飭學者以明先王之道有合朕意焉
八年春丙寅命資政殿學士晏殊同知禮部貢舉三月御
崇政殿親試進士王拱辰等二百四十九人並賜及第
劉沆孫材蔡襄田况石介歐陽修二甲/田師錫元綘劉元俞孫甫唐介尹原上三名並簽判
[027-26a]
八月學士晏殊言唐明經並試策問參其所習以校材
識今專取記誦請終試策一篇詔近臣議可否咸以諸
科非素習議乃止
明道二年秋七月乙亥詔諸州自今考試舉人並封彌
卷首仍委運司于所部求才學若公勤者為考試監門
封彌官冬十月上諭内臣曰近嵗進士所習詩賦多浮
華而學古者或不得以自進宜令有司兼以策論取之
景祐元年春詔曰朕念天下士鄉學益繁而取人之路
[027-26b]
尚狹或匿迹田里白首而不得進其令南省就試進士
諸科十取其二進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常
經殿試進士三舉諸科五舉預先朝御試試不合格句
輙黜皆以名聞自此率以為常三月戊寅試禮部奏名
進士張唐卿以下並賜及第張唐卿楊察石詢有吳秘/林槩張来楊靖蔡挺蘇舜
欽栁二友石亞之石元/之葉適栁三接劉安世
四年春甲寅詔禮部貢院自今年三月一日申請貢舉
其舉人到省以十一月十五為限先是賈昌朝言舉人有
[027-27a]
親戚仕在本州及侍父祖逺官本州二千里宜敕運司
選官類試以十率之取三人詔兩制議丁度言貢舉古
制以五月一日申請十月二十五日上召于省若二千
里移試不及願稍寛其期一如昌朝説故降是詔自是
諸路始有别頭試六月丙申詔開封及國子監及别頭
試自今彌封謄録如禮部左司諫韓琦之請也十月己
未章得象言開封進士章仲昌臣郷里疎屬㝠無藝業
近聞訟訴發解不公事請牒歸其家從之時鏁㕔應舉
[027-27b]
人特多開封投牒者百十國子監及諸州不在及出榜
宰相陳堯佐之子博古為解元參政韓億子孫四人無
落者故嘲謗羣起然殿中侍御史蕭定基直集賢院韓
琦吳育王拱辰實司試事非有所私也
寶元元年春試禮部奏名進士三百十人及第賜諸科
四百十四人及第并出身特奏名被恩賜者又九百八
十四人瓊林晏初試太學篇呂臻祖無擇石楊伏王屏/司馬光呂大臨范鎮呂晦
吳中伏吳/充陳執中先是上以開封所解進士陳博古等嘲謗籍
[027-28a]
籍詔博古并韓億四子并兩家門下士范鎮家静試卷
皆勿考鎮成都静眉山人考官奏請鎮固有文久馳名
塲屋非附兩家之勢而乃得聴考而降其等級鎮禮部
奏名為第一故事第一人賜第未有第二甲者雖近下
猶升之吳育歐陽脩殿庭唱第上三人亦抗聲自陳鎮乃
默然至第七十九人乃拜出退就列無一言衆以是賢
之禮部第一人在第二甲自鎮始初薛奎知益州還朝
與鎮俱或問奎入蜀所得奎曰得一偉人當以文字名
[027-28b]

二年十一月壬辰詔禮部自今詩賦論題並以注疏所
解揭示之不許上請或題目有疑當請者仍不得近簾
閏十一月鎖㕔别試
慶厯二年丁巳命翰林聶冠卿權知貢舉初學士李淑
侍經筵詢以進士詩賦策論先後俾以故事對淑退而
奏曰唐調露二年劉思立為考功員外以進士止試策
滅裂不見其學請帖經以觀其學試雜文以觀其材自
[027-29a]
此沿以為常至永隆二年進士試雜文通文律者始試策
天寶十一年進士試一大經能通試文賦又通而後試策
五條皆通為中等第建中二年趙贊試以時務策五首
箴論表賛各一首以代詩賦太和二年試帖經畧問大義
取精通者次試論議各一首八年禮部試以帖經口義
次試策五道問經義者三問時務者二自後變易而以
詩賦第一塲論二塲策三塲帖經第四塲今陛下欲求
理道不以雕篆為貴得取士之方矣然考官以所試分
[027-29b]
考不能通加評較而每塲有退落士之中否係於幸不
幸耳願約古制先策次論次賦次帖經墨義而敕有司
并試四塲通較工拙毋以一塲得失為去留詔有司議
稍施行焉一日知制誥富弼言國家沿隋唐取士之制
景徳來為法尤密言省試有三長殿試有三短不容私
詩賦策論才能可見兩月餘研究泛取不擇三篇不能
盡人考究不服乃罷十月又言殿試始于武后不足法
辛巳詔罷殿試翰林王堯臣同修起居注梁適皆以祖
[027-30a]
宗故事不可遽廢越三日詔殿試如初三月賜進士楊
寘等三百三十七人及第寘登第初試國子監禮部皆
第一及是帝臨軒啓封見姓名喜動于色謂大臣曰楊
寘也公卿相賀為得人授將作監丞通判頴州楊寘韓/絳王珪
陳洙王安石呂公著/蘇頌傳堯俞呂夏卿三年八月上擢任范仲淹責以太
平仲淹條奏十事三曰精貢舉畧曰外郡發解進士本
鄉舉里選之式必先考其履行然後取以藝業今乃不
求履行惟以詞藻墨義取之加用彌封不見名姓大非
[027-30b]
里選之本意也又南省考試舉人一塲試詩賦一塲試
策人皆精意盡其所能復考較日久實出舛謬及御試
之日詩賦文論共為二塲既聲病所拘意思不逺或音
韻中一字有差生平苦率即時擯逐如音韻不失有末
學淺近俯拾科第既鄉舉之處不考履行御試之日更
拘聲病以此士人進退多言命運而不言行業明君在
上固當使人以行業進乃言命運者是善惡不分而歸
于天也豈國家之美事哉臣請重定外郡發解條約須
[027-31a]
是履行無惡藝業及等者方得解薦更不封彌試卷南
省考試之人已經本郷詢考履行更須封彌試卷藝業
定奪高下訖入進御前選官覆考重定高下訖然後開
看明年施行南省所定高下内髙下合同姓名偶有髙下
更不移改若等不同人數必少却加封彌更宜兩地參
較然後御前放牓此為至當内三人以上即于高等人
中選擇聖意宣放其考校進士以策論高詞賦次者為
優等策論平詞賦優者為次等諸科經㫖通者為優等
[027-31b]
墨義通者為次等已上進士諸科並以優等及第者放
選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選限自唐以來及第人皆
守選限國家以收復諸國郡邑之人其新及第人權與
放選注官今來選人壅塞宜有改革又足以勸學使知
聖人治身之道則國家得人百姓受賜
四年春范仲淹等意欲復古勸學常言興學校本行實
詔近臣議于是翰林宋祈御史王拱辰知制誥張方平
歐陽修侍御史梅摰侍講曾公亮王洙右正言孫甫監
[027-32a]
察御史劉湜此乃李清/臣史藳合奏曰伏奉詔有曰取士當求
其實用人當盡其才今教不本于學校士不察于鄉里
則不能覈名實有司束以聲病學者専于記誦則不足
盡人才此乃議者所共為言也謹參考衆説取其便于
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於學校然後州縣察其
履行則學者修飭矣故為設立學舍保薦舉送之法夫上
之所好下之所向今先策論則文詞者留心于治亂簡
程式則閎博者得以馳騁矣取大義則執經者不專于
[027-32b]
記誦矣其詩賦之未能肄者雜用今體經術之未能亟
通者尚如舊科則中常之人皆可勉及矣此所以盡人之
才者也故為先策論過落用詩賦考式問諸科大義之
法此數者其大要也其州縣封彌謄録進士諸科帖經
之類皆苛細而無益一切罷之法行則申之以賞罰如
此養士有本取才不乏為治之本也乙亥詔曰儒者通
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亂之原可謂博矣然學者不得
騁其説而有司務先聲病章句以拘牽之則吾豪俊奇
[027-33a]
偉之士何以奮焉士有純明茂材之美而無文學作成
之法其飭身立節者使與不肖之人雜而並進則無文
徳敏行之才可以見焉此取士之甚弊而學者自以為
患亦嘗屢以為言比今詳酌仍令政事府參定皆謂本
學校以教之然後可求其行實先策論則辨理者得盡
其説簡程式則閎博者可見其才至于經術之家稍增
新制兼行古法以勉中人煩法細文一皆罷去明其賞
罰俾各勸焉如此則待人之意周取人之意大夫遇人
[027-33b]
以薄者不可責其厚也今朕建學興善以尊士大夫之
行而更制革弊以盡學者之才教育之方勤亦至矣有
司其務嚴訓導精察舉以稱朕意學者其進徳修業不
失其時凡所科條可為永式其令曰州若縣皆立學本
道使者以屬部官為教授三年而代選于吏員不定取
于郷里宿業有道德者三年無私遣以名聞士須在學
習業三百日乃聴預秋試舊常充試者百日而止親老
無嫌特取保任聴學于家而令試于州者相保任所禁
[027-34a]
有七曰隠憂匿服曰嘗犯刑責曰行虧孝弟有狀可指
曰明觸憲法而經贖罰或不經贖罰而為害鄉黨曰籍
非本土假户冒名曰祖父犯十惡四等以上罪曰工商
襍類或嘗為僧道皆不得預進士試三塲先策次論次
詩通考為去取而罷帖經墨義又以舊制用詞賦聲病
偶切立為考式一字違忤已在絀落使博識之士臨文
拘忌俯就規檢美文善意鬱而不伸如白居易性習相
近遠賦獨孤綬放馴象賦皆當時試禮部對偶之外自
[027-34b]
有意義可觀宜詳倣唐體使馳騁于其間士子通經術
願對大義者試十道以曉析意義為通五通為中格三
史科取其明史意而文理可采者明法科試斷案假立
甲乙罪合律令如法意文理優為上等
五年此即仲淹十事之三也丙子詔禮部貢院增天下
解額總諸州軍凡增三百五十九人詔遂為定額
慶厯六年賜進士五百四十四人出身賈黯謝仲弓田/育王存趙瞻孫
園熊/本
[027-35a]
皇祐元年三月進士馮京以下四百九十八人馮京沈/遘遘以
有官不得為第一遂降次名錢公輔李育/文同毛國華吳申呂大防范百祿孫幾蓋軫象天地
賦日昃不暇食詩天聴君人之言論二年十一月詔自
今諸省元得申奏及遣念書童子赴闕
寳元元年六月戊寅罷天下舉念書童子可考
五年三月辛酉賜進士鄭獬等五百二十人及第二百
人出身一百五十人同出身獬安陸人也楊繪圓丘象/天賦律聴軍聲詩樂與人
心論滕甫楊美蒲宗孟李無黨李清/臣呂陶李定蒲宗閔楊古客錢藻秋戊子詔禮部貢
[027-35b]
院自今諸科舉人並以四通為合格凡經止問大義不
須注疏全備其九經塲數並各減一塲仍不問兼經又
詔試官親嫌令府監互相送若兩處俱有親嫌即送别

嘉祐二年春正月翰林學士歐陽修權知貢舉先是進
士益相習為竒僻鈎章棘句寖失渾厚修深疾之遂痛
加裁抑乃嚴禁挾書者及試榜出時所推譽皆不在選
囂薄之士候修晨朝羣聚呵斥之至街司邏吏不能止
[027-36a]
或為祭歐陽修文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
文體自是亦少變
丁亥賜進士章衡等二百六十三人及第一百二十六
人同出身是嵗進士與殿試者始皆不落李復圭紀聞/云是春以進
士辱歐陽修之故殿試及第不落一人當考民監賦鸞/刀詩重㢲申命論章衡竇卞鄭雍呂恵卿蔣之奇蘇軾
曽肇朱光庭曽布宋希史元道/王韶梁燾蘇惟賢蘇轍劉元喻十二月先是上封者言
四年一貢舉四方士子客京師以待試者六七千人一
有喧噪其徒衆多勢莫之禁且中下之士往往廢學數
[027-36b]
年才學之士不幸有故一不聴詔沉淪十數年或累舉
滯晉遂至困窮老死者甚衆以此毁行冒法干進者不
可勝數宜間嵗一貢中分舊數而薦之王洙侍講周禮
至三年大比大考州里以贊鄉大夫廢興帝曰古者選
士如此今經四五嵗一下詔故士有抑而不得進者為
今之計孰若裁其數而屢舉下有司議乃合奏曰間嵗
之法無害有利不足疑戊申自今間嵗貢舉進士諸科
悉解舊額之半進士增試時務三條諸科增試大義十
[027-37a]
條又别置明經科其試法凡明兩經或三經五經者各
問墨義大義十條兩經通八三經通六五經通五為合
格兼問論語孝經十條分八塲出身與進士等以禮記
春秋左氏𫝊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
穀梁𫝊公羊𫝊為小經其習禮記為大經者許以周禮
儀禮為中經習春秋左𫝊者許以穀梁𫝊公羊𫝊為小
經舊制説書舉合罷之其不還郷里而寓户他州以應
選者嚴其法每秋試自縣令佐奏行義保任之上于州
[027-37b]
長貳復審察得實然後上本道使者類式已保任而後
有缺行則州縣皆坐罪若省試而文紕謬坐元考官又
用孫抃奏諸州解試額多而中程少不必足額
八年夏詔科塲舊條皆先朝所定宜一切無易時禮部
貢院言四年宋祁等定貢舉新制㑹明年詔下且聴須
後舉施行今秋試有期緣新制諸州軍發解但令本處
官屬保明行實其封彌謄録一切罷竊見外解送舉人
自未封彌謄録以前多采虚譽茍試官别無請託亦先
[027-38a]
取本州曾經薦送舊人其新人百不取一封彌以後考
官不見姓名即須實考文藝稍合至公又新制進士先
試策三道次試論次試詩賦先考策論定去留然後與
詩賦通定高下然舉人每至尚書省不下五七千人及
臨軒覆較止及數百人蓋詩賦以聲病雜犯易去留若
專取策論必難升黜蓋詩賦雖名小巧且須題命事若
記問該富則辭理自精策論雖有問題其間敷對多挾
他説對不及五通盡黜之即與原定解額不敷若精麄
[027-38b]
畢收則濫進殊廣所以自祖宗以來未能猝更其制兼
聞舉人經史疑義可以出策論題目凡四十條謂之經
史質疑至于時務亦抄撮其要浮偽滋甚若為考試又
舊制以詞賦聲病剽切之類立為考式今特許倣唐人
賦體及賦不限聯數不限字數且古今文章務先體要
古未必悉是今未必悉非常規唐人體式詩賦與本朝
所取名人辭藝亦工拙相半俗儒是古非今不為通論
自三朝以來國子監生詩賦即以汗漫無體為高策論
[027-39a]
即以激訐肆意為工中外相𫝊愈逺愈濫非惟漸誤後
來省試其合格能幾何人伏以祖宗以來得人不少考
較文藝固有規程不須變更以長浮薄請如舊制故降
是詔五年三月己夘下詔貢院所試詩賦經又並如舊
制本志以為楊察建是議而實録但上封者言新制不
便不出主名八年四月丙子又下詔乃其貢院申請即
本志所書楊察初議𢎞按察權判貢院初建此議當五
年三月既己施行八年四月貢院復有申請其議則實
[027-39b]
察五月所建者但不知此時察仍判貢院或已罷爾今
兩存之仍于此年依實録不出察主名本志又于此詔
後書張方平知舉請下詔辭賦新體拔方平以六年二
月知貢本志誤矣初詔外州發解到省差官覆考蓋慮
因此或致折退寒士故也
四年五月進士一百六十五人堯舜性之賦求遺書于/天下詩易簡得天心之
理論劉揮胡宗愈安/燾劉摯章惇蔡確二月庚寅詔禮部貢院曾經御試
五舉諸科六舉進士省試六舉諸科七舉年五十以上者
[027-40a]
具以名聞
六年四月進士一百八十三人士者通天地人賦天徳/清明詩水幾于道論王
俊民黄履劉奉世賈易江術/孔文仲韓忠彦王安禮張燾八年三月賜進士許將等
一百二十七人及第六人同出身諸科二百四十七人
及第同出身許將范祖禹孔/武仲沈括呂陶治平元年五月己巳禮部
奏郷貢進士李加言等伯父為道士而死請比外繼降
服大功九月許其應舉天聖七年置武舉皇祐元年詔
罷之嘉祐八年密院奏以為文武二選所闗治亂不可
[027-40b]
闕一與其任用不學無術之人臨時不知應變以撓師
律不若素習韜畧頗閑義訓之事緩急驅策可以折衝
况今朝廷所用人稍有聲稱多由武舉而得則此舉不
可廢明矣即詔兩制詳議所集舉業及較試取中推恩
之數兩制議請隨進士等科開設許在京管軍及正在
横行使副知雜及三院御史諫官并轉運判官提刑三
路知軍州及路分總管鈐轄各奏舉一人試及武藝優
者與殿直次三班奉職殿直三班差使策不中而武藝
[027-41a]
絶倫者取㫖學士賈黯又奏請如明經之制于太公韜
畧孫吳司馬諸兵法及經史言兵事者設為問目能用
已意或引前人注釋辭理明暢及因所問自陳方畧可
施行者為通從之而令每開舉則兵部至嵗中具所舉
人名數以聞明年三月命舘職兩人與判兵部同試策
一道命馬軍司試弓馬武藝具所試等籍送試官㕘校
合格以名聞至八月則命官與判兵部同試策于秘閣
命直學士以上及正任或横行使一人與軍頭司試弓
[027-41b]
馬武藝以所試等第籍送秘閣試官叅考合格者以名
聞九月丁夘遂詔復置武學蓋嘉祐八年始議治平元/年九月議定乃降詔其降
詔因縁密院建請非治/平元年九月方建請也
  英宗
治平二年二月賜進士彭汝礪等三百六十一人及第
出身汝礪等三人授初等幕職官如咸平年例彭汝礪/章楶張
商英舒亶孔/平仲孫漸四年進士三百五十人四等自此三嵗一
許安世宋級/那思黄庭堅司馬光權知貢舉三年冬十月丁亥詔
[027-42a]
曰先帝以士久不貢則怠于學而豪傑者不進故下間
嵗之令冀以得人而自更法以來其弊浸長何則里選
之牒仍故而郡國之取減半計偕之籍屢上而道途之
勞良苦朕甚閔焉其令禮部三嵗一貢舉天下解額于
未行間嵗之法紀前率四分取三分禮部奏名進士以
三百為額明經諸科不得過進士之數舉志云自是恩/典不増而貢舉
緩士得休息官以/不煩矣今前去權知貢舉司馬光上言所考試合格
進士許安世以下三百五人分四等明經諸科二百一
[027-42b]
十一人三等詔進士第一第二第三等賜同出身明經
諸科第一第二第三人並為防禦團練推官其餘注官
守選如例
  神宗
熙寧三年知貢舉王珪上合格進士陸佃等先是知貢
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上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
非舉賢求治意乞出自宸衷以諮訪治道己亥上御集
英殿進士初就席有司猶給禮部韻及試題出乃策問
[027-43a]
也上顧輔臣曰對策亦何以盡人才然愈於用詩賦取
人爾既而遂賜葉祖洽司馬光目録曰時韓維呂恵卿/初考附者皆在髙等言直者多
在下等宋敏求劉攽覆考及之吴充陳襄從初考祖洽等/考祖宗多因循苟且之政建隆下革而新之初考為三
中允等奏泛與者呂公澤蘇軾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二佃第五程堯佐奏名第三以陸佃知新法故易第二
為第五焉是嵗進士二人直詆時/病皆在下開封范越一不知名
四年二月丁巳朔頒學校貢舉新制先是王安石謂更
學校貢舉之法詔兩制三舘議之司馬光時為翰林學
士即應詔上議直史館蘇軾亦議曰准敇講求學校貢
[027-43b]
舉利害令臣等各具議狀聞奏者右臣伏以得人之道
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
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吏皂𨽻未嘗無人而况于學校貢
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餘使君相無知人之明朝
廷無責實之政則雖侍從常患無人况學校貢舉乎雖
復古之制臣以為未足時有可否物有廢興方其所安
雖暴君不能廢及其既厭雖聖人不能復故風俗之變
法制隨之譬如江河之徙移順其所欲行而治之則易
[027-44a]
為功强其所欲而復之則難為力使三代聖人復生于
今其選舉賢才亦必有道矣何必由學舊法行之百年
治亂興衰初不由此陛下視祖宗之世貢舉之法與今
為孰精言語文章與今為孰優所得文武長才與今為
孰多天下之士與今為孰辨較此四者短長之議決矣
今議者所欲變改不過數端或曰鄉舉徳行而畧文章
或曰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或欲舉唐室故事兼採譽望
而罷封彌或欲罷經生樸學不用帖墨而考大義此數
[027-44b]
者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臣願陛下明敕有司試之
以法言取之以實學博通經術者雖才不廢稍涉浮誕
者雖工必黜則風俗稍厚學術近正庶幾得忠實之士
不至蹈衰季之風則天下幸甚議上上曰吾固疑此得
蘇軾議意釋然矣然至是卒除聲律專意經義罷明經
及諸科立新制如安石請其新制曰中書言今貢舉新
制進士罷詩賦各專治詩書易周禮禮記一經兼以論
語孟子每試四塲初本經次兼經并大義十道務通義
[027-45a]
理不須盡用注疏次論一道次時務策取諸科解名增
解進士以熙寧二年解明經數為率如舉人數多于熙
寧二年即每十人更取諸科額一人諸科額不及三人
者聴依舊每二十人如十人法禮部奏名于諸科解額
取十分之三增進士額京東陜西河北河東京西進士
開封國子監諸路嘗應諸科改應是進士者别作一項
考校其諸科取到今數並充進士奏名將來科塲諸科
宜令依舊應舉候經一次科塲除舊人外不得應諸科
[027-45b]
舉五路先置學官中書選擇逐路各三五人雖未仕有
經術行誼者亦許權教授給下縣主簿尉俸願應舉者
亦聴候滿三年有五人奏舉堂除本州判司主簿尉俸
依舊兼授即經術行誼卓然為士人所推服者除官充
教授其餘州軍並令兩制兩省館閣臺諫官僚屬薦舉
見任京朝官選人有學行可為人師者中書體量堂除
遂落官令兼本州教授諸州進士不及二百人處轉運
司并鄰近三兩州考試仍各用本州解額殿試策一道
[027-46a]
限千字以上分五等第一等第二等賜及第第三等第
四等同出身第五等同學究出身
六年正月知舉曾布上合格進士邵剛等己酉乃御集
英殿策試遂賜余中李夷行陳唐管/師仁管師漸等四百人及第出
是年罷詩賦賜/期集錢三十貫
九年三月辛酉御集英殿策試遂賜徐鐸以下四百三
十人及第出身綰第五請依舊賜進士出身無以同學
究恥之不從綰後再言卒從之初命綰知舉時専以經
[027-46b]
取士前史興亡治亂之迹舉者莫得習綰於策問悉訪
史學至是奏進士張闕/等合格號為得人事已綰入對
上曰卿以史學問矯學者可謂舉其偏矣徐鐸李克非/邵徇武楊洵
劉勃鄧洵/仁安律
元豐二年春丁亥詔以經義論試宗室二月辛未知舉
許將上合格進士朱浚明等庚辰御集英殿䇿試遂賜時/彦
陳瓘朱浚明晁補/之家彬張康國等三百四十八人及第出身是時免/試刑法
五年二月知舉李清臣上合格進士劉槩等壬辰御集
[027-47a]
英殿策試遂賜黄裳劉案張馴李西美余深鄒浩三/石解馮解程美楊晦禾楊庭傑
五百九十人及第出身槩開封人裳劒浦人也裳初考
下等上親擢為第一考官蘇頌等各罰金
八年丁亥三省言禮部貢院火試卷三分不收一分欲
令禮部别鏁試從之三月兵部侍郎許將給事中兼侍
講陸佃秘書省監孫覺並權知貢舉以遺火再試也夏
四月己巳詔再試進士及諸科武舉人罷今年御試内
應直赴殿試者以前舉省試等第名次編排在今來止
[027-47b]
奏名之下不曾赴省試者即與正奏名進士同塲别號
試策一道五月乙未禮部言貢院以合格進士鄭奕江
嶼劉正夫太史章犯高兗王諱駁放丙申太皇太后曰
此舉人亦未通知特與收録蔡確曰法當黜以事初過
誤恕之足彰盛徳乃聴例依附榜末詔科塲推恩依治
平四年故事正奏名進士諸科吏部給優牒特奏名中
書給勅告優熙寧中悉罷今復之丙申賜劉逵徐處仁/謝良佐
白時中鄭居中薛昴丘常孫漸/劉洵仁王衮侯䝉劉正夫宋鼎等五百七十五人並釋
[027-48a]
褐武舉進士並賜袍笏銀帶逵隋州人是年狀元本/焦蹈蹈卒
  哲宗
元祐元年閏二月尚書省言禮部以掌貢舉為職伏見
朝廷用經術試科蓋欲人知義理學探原本近嵗以來
承學者多聞見淺陋辭格卑弱其意在於治經者専守
一家之畧去諸儒傳記之説為文者唯務解釋而不知
聲律體要之學深虞人才不繼而適用之言從此遂熄
欲乞朝廷于取士之法更裁之又禮部言乞置春秋博
[027-48b]
士及進士專為一經又侍御史劉摰言伏見國朝以來
取士設科循用唐制進士所試詩賦論策行之百餘嵗
號為得人熙寧初神宗皇帝崇尚儒術訓發義理以新
人才謂章句頗碎大道乃罷詩賦試以經義臣愚欲乞
試法復詩賦與經義兼用之進士第一塲試經義第二
塲試詩賦第三塲論第四塲䇿經義以觀其學詩賦以
觀其文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前二塲為去留後二
塲為名次又言近制明法舉人試以律令刑統大義及
[027-49a]
斷案謂之雜科明法登科者吏部將司法員闕先次差
注在進士及第人之上臣以為宜有更張欲乞雜科明
法並加論語孝經大義登科之額裁減其半及注官之
日並科依日資次所貴從事於法者稍不逺義而士之
流不失其分伏望聖慈裁酌如賜開允即乞今年降詔
並自元祐五年秋試為始詔禮部與兩省學士待制御
史臺國子司業集議聞奏所有將來科塲俱依舊法施
行三月司馬光言伏覩朝廷科塲制度奉聖㫖令禮部
[027-49b]
與兩省學士待制御史臺國子監司業集議聞奏臣竊有
所見不敢以不聞凡取士之道當以徳行為先文學為
後文學之中又當以經術為先辭采為後神宗皇帝悉
罷詩賦及經學諸科專以經義論策試進士此乃革厯
代之積弊復先王之令典蓋王安石不當以一家私學
欲蓋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及科塲程式同已者取
異已者黜又黜春秋而進孟子廢六藝而尊百家加之
但考校文學不勉勵徳行此其失也今國家大義科塲
[027-50a]
之法欲盡善美以臣所見莫若於先朝成法合明經進
士為一科立周易尚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孝經論
語為九經令天下學官依注疏講説學士博觀諸家自
擇短長各從所好春秋止用左傳其公羊穀梁陸淳等
説並為諸家孟子止為諸子更不試大義應舉者聴自
専習三經已上多少隨意皆須習孝經論語於家状前
坐習某經臣愚所見如此伏乞以臣所奏及禮部等官
所議榜國子監門及徧下諸州有州學處榜學門令舉
[027-50b]
人限一月内攷狀指定何法為善仰本州附遞以聞候
到京齊足更委其他執政看詳叅酌從長施行先是光
以奏藳示范純仁純仁答曰孟子恐不可輕猶黜六經
之春秋矣更乞裁度光欣納之左司諫王巖叟奏臣切
為庠序所以萃羣材而樂育之以定其志業發其名譽
優游舒徐以待科舉也不必科舉之外别開進舉之名
多岐以支離其心而激其争端使利害得失日夕戰于
胸中損育徳養道之惇意非所以篤教化育人才也臣愚
[027-51a]
乞鑒已然之弊罷三舍法開先生弟子不相見之禁學
士大夫以不疑講解之餘上以公私試第其高下如昔
時自足以奬材氣而屬風聲使多士欣欣于從學則上
庠而復有雍容樂易之美為四方矜式矣乞下禮部及
司業博士共議右司諫蘇轍言臣伏見禮部會議科塲
欲復詩賦議上未決而左僕射司馬光言乞以九經取
士及朝官以下保任舉人為經明行修之科至今多日
二議並未施行臣切惟來年秋試自今以往嵗月無幾
[027-51b]
而議不時決𫝊聞四方者知朝廷有此異論無所適從
不免疑惑懣亂臣欲乞先降指揮明言來年科塲一切
如舊但所對經義兼取注疏及諸家議論或出已見不
専用王氏之學仍罷律義令天下舉人知有定論一意
為學以待選試然後徐議元祐二年以後科舉式未為
晚也從先建言者謂専用詩賦盡黜經義太學生改業
者十四五監察御史上官均言義術以理為主詩賦以
文為工以理者于言為實而所根者本以文者于言為
[027-52a]
華而所逐者末先帝革去數百年之弊不為不難而議
者不計本末乃欲襲前日詩賦之弊未見為得也願陛
下詳審而聴行之又言請令學者各占三經習以論孟
不必専用新義試策二道一問厯代一訪時務禁用釋
典不得専據莊老比於専用詩賦使學者弊精神於無
用之文得失固相逺矣章三上又為六説以闢言者其
後詩賦與經義訖並用云詔每遇科舉詔下令文官升
朝以上無贓罪及無私罪重者於應進士舉人不拘路
[027-52b]
公係有服親各奏舉經明行修一名候將來發解及南
省名内每人名下注經明行修字至殿試唱名各升一
甲姓名如厯官後犯正入已贓及進犯名教者斷訖收
坐舉主並依舉選人轉京官減一等先是司馬光言昨
已有朝㫖來年科塲且依舊法施行竊聞近有聖㫖其
進士經義並兼用注疏及諸家之説仍罷律義先次施
行臣竊思朝廷之意蓋為舉人經義之體專習王氏新
學人務起而集之臣所乞置經明行修科者欲使舉人
[027-53a]
趨向去科塲敦尚行義不專取文學所以美教化厚風
俗此于經義之體尤有切要宜使舉人預知欲乞亦降朝
㫖先次施行况與進士舊法兩不相妨從之十一月三
省奏立經義詞賦兩科下議從之
元祐三年四月丁未詔制科之設舊矣自西漢之世始
詔有司詳求俊茂親臨采問受其條對故天下魁偉絶
特之才守經自重之士得以並進而讜言正論益以聞
上自斯以來厯世用之逮乎祖宗以神聖文武繼繼承
[027-53b]
承設六科之選策三道之正以綱維天下賢俊百餘年
間號稱得人先皇帝興學校崇教術以作新人才變天
下之俗故科目之設有所未遑今天下之士多通于經
術而知所學矣宜復制策之科以求拔俗之才裨于治
道今復制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自今年為始令尚
書侍郎兩省諫議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學士待制各舉
一人不拘已仕未仕以學行俱優堪備策問者充仍具
辭業進餘依舊制十一月庚申三省奏檢㑹元祐元年
[027-54a]
閏二月二十二日指揮將來科塲且依舊法施行四月
十二日指揮仍罷律義六月十二日指揮將來科塲程
式不得用字説並用古今諸儒之説或已見即不許引
用申韓釋氏之書考試官不得于老列莊子内出題舉
經明行修人京東京西河北陜西路各五人淮南江南
江東江西福建河東兩浙成都府路各四人荆湖南廣
東西梓州路各二人荆河北䕫州利州路各一人委州
縣當職官同保狀任申監司監司再加考察依上項人
[027-54b]
數聞奏仍于發解前牒報本州充本州解額赴省無其
人則闕上件逐次朝㫖並已施行外今欲依項下一考
試進士分為四塲第一塲試本經義二道論語或孟子
義一道第二塲試律賦一首律詩一首第三塲論一首
第四塲問子史時務策三道以四塲通定去留高下一
新科明法依舊試斷案三道刑統義五道添論語義二
道孝經義一道分為五塲仍俟元祐五年秋試施行其
諸路舉到經明行修之人如省試不合格即未得黜落
[027-55a]
别作一項奏取指揮從之三年二月監察御史趙挺之
言貢舉用三經新義取人近十二年今聞外議以為蘇
軾之文意在矯革若見引用新義決欲黜落請禮部貢
院將舉人引用新義注疏文理通行考校詔送貢院照
會又詔殿試經義詩賦並試䇿一道從挺之請也呂公/著家
傳云初公著在仁宗朝嘗請進士先䇿論神宗初又獻議/以經術取士及知熙寧三年貢舉遂密告臨軒專用策
試未幾公著以言青苗等事得罪去至是時廷試執政/之以熙寧復䇿之初進士葉祖洽議譏祖宗自後對䇿
者訊前朝以阿當世因以為䇿問可廢當復詩賦論三/題公著曰天子臨軒發䇿延四方貢士詢以治道豈非
[027-55b]
近古良法耶至于對者之是非邪/正則在考官去取爾乃復舊試䇿三月丁巳御集英殿
試進士戊午試特奏及武舉進士庚申試諸科及特奏
名人癸亥試武舉進士射藝于崇政殿推恩補官十有
五人詔罷及考校祖宗免親試法日録云宗室自熙寧/後稍知向學故科舉
之進士少寛乃分考以為/别異始知勇向至是罷去己巳賜進士李常寧劉壽章
援楊彭史愿史通范致虚費貢等二十四人及第一百
九十有六人出身一百八十有八人同出身内宗室子
湜為承務郎令馡為承奉郎諸科明經七十有三人各
[027-56a]
賜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有差庚午賜特進奏名進士
經明行修王鄰臣等同五經三禮學究出身假承務郎
京府助教諸州文學助教右班殿直三班奉職借職差
使凡五百三十有二人甲戌增新釋褐進士錢百萬酒
三百壺為期集費六月庚辰詔將來一次科塲如有未
習詩賦舉人許依舊法取應解發合格人不得過解額
三分之一一應解二人者均取即有零分及解額一人
者並通取文理優長之人十月傅堯俞等准元祐三年
[027-56b]
九月九日敇中書省臣僚上言將來殿試宜即用祖宗
試三題之法并乞賜論語中外之士九月九日三省同
奉聖㫖令尚書侍郎學士待制兩省御史臺官國子監
長貳疾速詳議聞奏臣等伏以天子親策貢舉自漢以
來未之有改唐之進士雖試詩賦然惟有司奏行而已
國朝開寳六年太祖始召進士親試於廷當時公卿不
知建明易以策問而唯詩賦之用因沿著令莫之能改
神宗皇帝以為非天子臨軒所以延見貢士詢求治道
[027-57a]
之體熙寧三年始改策迄於元豐五年賜策問臣等以
謂學校教諸生州郡發解禮部考貢今已悉用詩賦足
以審其辭所有御前進士宜一依先帝故事試䇿合于
體於古為允十一月中書舍人彭汝礪言臣准禮部牒奉
㫖令兩省兩制同共看詳修立到考校詩賦并格式聞
奏臣伏念先皇帝受天明命悼道之鬱滯奮于獨斷初
用經術造士以革數百餘年之弊士知本且向方而議
者獨病辭章之不工欲踵隋唐之弊法狎玩經説蠧道
[027-57b]
真學者疑之不知取士臣考于心騐于古叅于今反覆
曲折終未見其可臣愚以為今學校選舉宜一用元豐
條約令經明行修賢良方正之科而稍加損益焉蓋亦
庶幾矣如詩賦決當寢罷臣涉道淺陋不欲以偏辭獨
見咈衆人之所同是否朝廷已行之法必未能改為更
乞下學士大夫詳議可否以求其中庶幾是非好惡有
所歸一閏十二月御史中丞李常侍御史盛陶殿中侍
御史翟暨監察御史趙挺之王彭年言臣等近者累次
[027-58a]
論奏乞以經義别為一科今與詩賦科並行均取者蓋
以見行科塲詔條將來一次科塲如有未習詩賦舉人
許依舊法取應解發合格人不得過解額三分之一以
此觀之則是朝廷更無用經術設科取人之理止以舊
人未習詩賦且于將來一次科塲量以分數收取而欲
隂消之故也臣等所以區區者非特為舊習經義舉人
頓然失業為言且以上之好惡不可不謹以義理論之
則以經術勸士為先聲律為後以教化言之則通經術
[027-58b]
者為利博事聲律者為害大竊今聞太學生與四方之
士觀望朝廷意㫖皆不復治經㫖凡于義理之書一皆
斥而不談博士所講與其父兄之訓不復更及高逺羣
居切磨惟以論聲韻調平側事屬對較比擬以輕巧靡
麗為務此臣等所以慮道術日衰以就廢絶將復如唐
末五代時學士智識淺陋此有志之士固多太息而流
涕也臣等今采之輿議欲以經義詩賦各設為科一經
義進士科欲試四塲經義六道每經二道欲以易書詩
[027-59a]
春秋禮記周禮内第一塲各出題一道第二塲各出題一
道又許占對三經以古今注疏及已見所長文理通贍
者為合格不得如舊日止記誦一家之義第二塲試經
義五道每經一道共五道第三塲試論一首第四塲試
策三道並問子史時務一詩賦進士科試四塲第一塲
試詩賦各一首第二塲試經義四道出題同第一塲人
許占對一經試本經三道論語孟子一道第三塲試論
一首第四塲試策三道並問子史時務右伏望聖慈深
[027-59b]
惟國家教化之大陶冶人物之重四海執經之士十八
萬人仰候令之所向詔以臣等愚言付之有司如或不
謬特降指揮不勝幸甚明年四月八日詔應進士不兼
詩賦人許依舊法取應增治一經增減試一塲常等此奏
乞存留經義一科並行均取豈朝廷果嘗欲廢經義科乎
四年夏四月禮部言經義詩賦進士聴習一經第一塲
試本經義二道論語或孟子義一道第二塲賦及律詩
一首第三塲論一首第四塲子史時務策二道經義進
[027-60a]
士並習兩經以詩禮記周禮左氏春秋為大經周易公
羊穀梁儀禮為中經願習二大經者聴即不得偏占兩
中經其治左氏春秋者不得以公羊穀梁為中經第一
塲試本經義三道論語義一道第二塲試本經義三道
孟子義一道餘如向令並以四塲通定高下去留不以人
數多寡各取五分即令分額及元額解一人者聴取辭
理優長之人從之初八日并十九日新紀/戊午立試進士四塲法二年十一月
十二日已立四塲法己未詔元祐二年以前諸科舉人
[027-60b]
改應新科明年法聴取應外自今更不許致其獲冒應
人仍增舊賞從禮部刑部請也十二月禮部言諸路申
請貢舉敕經義兼試詩賦進士及經義進士解額各取
立分切慮兩科者不齊拘定五分則似未盡乞行拘取
看詳進士兩科試法不一舉人互有輕重難易之論兼
試人數不定則解額難以均當終非通法不可久行詔
來年科塲以試畢舉人分數均取後一次科塲其不兼
試詩賦人解額並依元祐三年六月五日所降朝㫖如
[027-61a]
未習詩賦人許依舊法取應合格人不得過額十分之
一已後並依元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敕命考試進士
分為四塲試本經義二道論語或孟子義一道第二塲
試律賦一首律詩一首第三塲試論一首第四塲問子
史時務策三道以四塲通定去留高下内仍減時務策
一道五年十一月右正言劉唐老言請治經舉人以大
義定去留詞賦而兼經義者以詩賦定去留並以策論
定高下仍依舊分經考從之殿中侍御史上官均言自
[027-61b]
祖宗以來固欲兼用詩賦未聞専以詩賦去留也而言
者以為治平以前詞賦取士則去留主以詞賦熙寧以
後經術取士則去留主以經術又以為元不分輕重考校
故當時定四塲取之制不亦過歟言者以為主司已自
有四塲通定之文所主不一各隨習尚互為升黜臣以
為學者所習各有所長四塲程文各有優劣惟所主不
一取其優長故無遺才雖各隨習尚互為升黜又何害
耶今就專以詞賦去取若賦不合格則經義䇿論雖精深
[027-62a]
閎贍不可複取如此則博學能文之士所失多矣伏望
依元祐二年條制以四塲通定去留高下庶幾無失人
之弊六年春正月己巳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講范百
祿權知貢舉詔五路進士及諸科明法人就試終塲零
分不滿十人許解一人仍取文理優長以尚書省言通
利軍等處將終塲十人以下零數添解一人不應元祐
貢舉故有是詔己巳集英殿試禮部奏名進士庚午䇿
試正奏名進士及武舉壬申試明經諸科律科并諸科
[027-62b]
特奏名人壬午御集英殿賜進士諸科馮涓以下及第
出身同出身假承務郎文學等馮涓朱紱張庭堅吳時/蒲于之孫曾楊綰蘇廸
孫廸孫漸杜湛施訪/侯剛李税劉千之總六百有二人涓閬中人也癸未
賜特奏名進士諸科劉泌以下同出身假承務郎京府
助教文學州助教三百二十二人武舉進士賈君文等
三十三人乙酉延和殿太皇太后宣諭曰今嵗御試考
校定後兩日方唱名于内中大禁非便其令自今後具
考試次第旋定唱名日壬寅給事中范祖禹言左諫議
[027-63a]
大夫鄭雍奏貢舉條程文經義每道不得過五百字策
不過二分雖合格並降一等今辭㫖優長者往往過數
用舊制自發解至御試文字並不以過數為限廣收閎
博之儒以副詔科之意令禮部詳定聞奏竊謂對策不當
立限衆所共知理無可疑不必更令禮部詳定乞並用
舊制詔今後對策過二分更不降等惟經依前降指揮
祖禹又封還以為不可其後卒亦不能行也七年夏四
月甲寅左正言姚勔言先帝表章聖學一用經行取士
[027-63b]
欲以大道於變斯文然議者以為師用一家之説習以
成弊不能貫通是以前日明詔復用詩賦此固陛下開
廣育材之路求賢取士之深意也然臣切見舉士自復
詩賦以來于今五六年頗未能工者就詢其由來良亦
有説蓋今貢舉之法習詩賦者仍試經義既學者期于
必得則務咨兼通至有司責其俱優則必無盡善若用
意散漫則俱不精倘能徧及必有一短臣欲望朝廷並
以詩賦經義各為一科隨所試人數多少均為取士之
[027-64a]
格如此則永逺可行而學者專精一藝易見成就惟陛
下裁擇又云四月二日敇臣寮上言近覩科塲限制字
條制不便再具論列乞今後賦論策經義並不限字數
今已得㫖策過二分更不降等而賦論經義未䝉指揮
臣之愚以謂朝廷以言取士而禁其多言未應古義且
非聖朝取士之良法往時開封舉人路授倡受長賦幾千
言但為浮辭不求典要當時能文者往往效之得張方
平擯斥其文遂正嘉祐初劉知幾輩喜為怪僻句得歐
[027-64b]
陽修革去而其風復雅但係主司之風化耳今朝廷立
法不問其文之澆淳而校其字之多寡責其不及猶有
勸懲禁其多文殊無義理伏望朝廷更賜詳酌詔詩賦
論二分並不降等其經義文理優長者准此五月癸巳
詔秘閣試制科論題于九經兼正史孟子揚子荀子國
語并注内出其正義内毋得出題六月甲子置廣文舘
解禮部狀近准都省批狀勘㑹開封府遇科塲嵗多有
四方舉人冒貫畿縣户名取應及太學生員依條須在
[027-65a]
舉及一年方預就試其間有未及一年之人亦不免有
寄貫取應之弊檢會舊制國子監取應舉人先于廣文
舘補試給牒取應今欲復置廣文舘生員送禮部看詳
立法申尚書省禮部檢校貢舉敕進士解額開封府一
百人國子生四十人其諸科依舊條開封府二百四十人
本部昨已曾乞將諸科量留四十人解額外其餘二百
人并開封進士及國子生共為三百四十人發解廣文
舘生員今再行看詳開封府進士解額一百人即乞依
[027-65b]
舊外將本府諸科二百人并國子生四十人共二百四
十人解額并撥屬廣文館以補中生員每十人發解一
人從之八年二月御史中丞李之純言比嵗朝廷十科
取士之令蓋已行之累年近臣所薦者多而拔用甚少
乞委輔臣詳擇稍能進任其智勇過人可備將帥科多
是武臣推舉其𩔖必有可用之人宜加考察三月庚子
中書省言進士御試答策多係在外準備之文工拙不
甚相逺難于考校祖宗舊制御試進士詩賦論三題施
[027-66a]
行已逺前後得人不少今朝廷見行文字多係聲律對
偶非學問該洽不能成章若朝廷不復行祖宗三題舊
法則學者未知朝廷所向檢書已降指揮將來一次科
塲如有未習詩賦舉人許于舊法取應解發合格人不
得過解額三分之一以後並兼試詩賦詔來年御試將
詩賦舉人復試三題經義舉人且令試䇿後復全試三
題其雜犯舉人未得黜落别作一項聞奏五月癸夘禮
部尚書蘇軾言伏見元祐貢舉敕諸詩賦論題于子史
[027-66b]
書出如于經書出而不犯見試舉人所治之經者聴今
令相度欲乞詩賦題許于九經孝經論語子史并九經
論語注中雜出史不避見試舉人所治之經但須于所
給印紙題目下備録上下全文并注疏不得漏落則本
經與舉人所記均一更無可避兼足以示朝廷待士之
意本只以工拙為去取不以不全之文掩其所不知以
為進退于忠厚之風不為無補詔依奏今來一次科塲
未得出制度題目
[027-67a]
紹聖元年春正月戊子禮部言諸州軍就試進士及千
人以上差㸃檢試卷官二員每增五百人添一員人數雖
多不過六員從之丁酉蔡安特言貢舉勅五百人以上
差㸃檢官一員千人以上差二員既舉試官分定考試
又獨力㸃檢試卷實恐力有不逮若以不犯考試卷為
合格止坐㸃檢官獨試官無責必不加意考校顯見條
約交互未為均便欲乞除在京外於貢舉敇内改㸃檢
官為考試官字所貴五百人以上添官考校同心合議
[027-67b]
叅定去留士無遺濫從之三月丁丑詔今次御試舉人
依舊試䇿庚辰監察御史郭知章言復元豐上舍推恩
之例以廣樂育之盛徳詔太學合格上舍生上等推恩
免省試每次科塲不得過二人仍附春榜人數乙酉上
御集英殿進士䇿復詞賦之選而士不加能勸常平之
官而農不加富可僱可募之説雜而役法病或東或北
之論異而河患滋賜土以柔逺也而羌夷之侵未弭弛
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至于吏員猥多兵偹刓
[027-68a]
缺飢饉荐至冦盜尚蕃此其故何也夫可則行否則革
惟當之為貴人亦何必為子大夫其悉意陳之毋隠中
書侍郎李清臣之詞也乙未三省言擬到武舉人推恩
策入優等上三人與右班殿直四人以下與三班奉職
減三年磨勘武藝絶倫更減二年磨勘上舍更減二年
磨勘不入等與三班差使減年磨勘有差從之丁酉上
御集英殿賜進士畢漸唐寅趙莞堂劉藝王孝迪程/畬楊皓唐恪呂頤浩張綱李天任
等以下通禮諸科經律及第出身者六百人時初官取
[027-68b]
考答䇿者多主元祐楊畏覆考專取主熙寧元豐者故
漸為之首四月壬申殿中侍御史許亮采言罷十科貢
士法從之三年秋七月乙夘國子司業龔原言將來科
塲只令依古専治一經從之四年春正月知貢舉給事中
徐鐸起居郎沈銖同知貢舉蔡蹈言給事/權官附月末二月庚辰詔
罷春秋古本云詔罷春秋科先帝以經術進士而春秋/不設科以魯史亡有不可考士不能通故也元
祐又設今罷之新録辨云不設/春秋科舉王安石偏見私意也閏二月己酉御集英殿
禮部奏名進士葉夢得程經楊鳴忠何/昌言謝克家呂天惠三月甲子御集
[027-69a]
英殿放奏特名進士及諸科并武舉人内謝師古本貫
鬱林州陳漢奇本貫高州詔以逺人各賜絹二十疋李
惟岳以高年賜絹一十疋是日未啓封者三人程文至
第四人展讀千百字曾布與蔡卞俱云文字顯不如第
三人恐不須讀啓封乃章惇之子特也至第五人宣諭
云對策言先朝法度當損益可降布曰事有適於時變
於人情固當損益恐無可降之理使先帝在位至今有
可增損亦當隨宜損益翰林學士承㫖蔡京進曰先帝
[027-69b]
則當損益陛下方紹述先志不當損益布曰恐無此理
上顧卞曰如何卞曰不知如何損益京曰但言事合損
益者不可不損益布曰如此乃是卞亦黙然上曰更不須
降然卒降第七人及啓封則李元膺乃察之子也布又
曰第二人方天若程文中言元祐大臣當一切誅殺又
言子弟當禁錮資産當籍没而不籍沒古今政事無此
義理此奸人附㑹之言不足取上曰只是敢言布曰此
有所憑恃非敢言也天若乃蔡京門客上曰不知布曰
[027-70a]
前放榜一日章惇問臣曾諭否布曰不聞惇曰有一舉
人論元祐人當誅上甚稱之既而林希為臣言此天若
及于放牓惇亦對蔡卞言惇知此必天若卷子臣曰恐
是惇曰何恐之有決知是天若也上乃曰惇何以知布
曰非天若不敢爾惇所以知之况京乎林希曰天若在
京家安下布曰惇每言人臣不敢欺罔此誠至論陛下
深居九重若谷人臣欺罔何所不至如天若欺罔孰大
于此上頷之天若興化軍人也
[027-70b]
元符元年冬十月壬辰三省考試所試宗室文字合格
者八人詔各遷秩内士&KR0788仍賜進士出身三年三月己
丑知舉徐鐸上合格進士庚寅詔貢院就放李釡范致/明張
邦昌孫宗監孫安國黄潛/善毛友童王安中孫博等以下五百五十人及第出身
釡大名人也
建中靖國元年二月都水監丞李夷行乞復詩賦科與
經義並行彭汝霖劾夷行非所宜言且云若不懲戒則
議欲壊神宗法度者將接踵而起左僕射韓忠彦收其
[027-71a]
章不行汝霖又言陛下方以繼志述事為治専用經術
取士而夷行狂瞽妄説儻不明降指揮則天下不知禁
夷行遂罰金崇寧元年七月辛亥詔進士勿治春秋
  徽宗
崇寧二年三月知舉安惇上合格進士李階等丁亥御
集英殿䇿試初賜霍端友蔡佃宇文粹中王賞彭俊民
楊時汪藻王次翁王庚劉湜史汝士任稼孟庚任居實
汪伯彦張守等以下三百三十八人及第出身端友武
[027-71b]
進人階深之子而陳瓘甥也時特奏名安忱對策言
使富人之子階魁南宮多士無以示天下遂奪階出身
而賜忱第惇兄也又黄定等十八人皆上書上臨軒召
謂之曰卿等攻朕短可也神宗哲宗何負于卿等亦並黜
之三年十一月甲戍幸太學及辟雍司業吳絪蔣静各
遷一秩官論定學之士鄭南程振朱丁葉祖義汪至平
林徽芝等十六人學官推恩有差南侯官人也四年九
月乙夘御崇政殿賜上舍生俞栗胡邦彦朱勝非楊邁等
[027-72a]
以下三十五人及第出身㮚江寧人也冬十月丙辰置
諸路提舉學事官羅靖雜記曰崇寧三年罷科舉三年
嵗貢法成三舍天下教養人為士二千一百餘員為屋
九萬二千餘楹費錢三百四十萬餘緡米五十五萬餘
石五年三月辛丒知舉朱諤上合格進士吳倜等癸夘
御集英殿策試遂賜蔡嶷唐綰楊郁勝庾劉亮李南强
蘇元老胡世將王韶劉觀帥内馮熙載王鈞宋輅吳渭
楊廣李光徐銳杜充趙鼎等以下六百七十六人及第
[027-72b]
出身倜烏程人疑開封人也十一月己丑大司成薛昂
言武士之制未備請倣文士為升貢之法乙巳詔從之
大觀元年六月癸酉御集英殿賜上舍生李邦彦段拂
等以下二十九人及第邦彦河内人也初懐州教授眉
山任諒試諸生邦彦每中優第至是果第一諒嘗作新
學記上重其文有㫖取以入上曰文士也遂擢提舉䕫
路學事二年知舉余深上合格上舍生戊寅御集英殿
賜王侯以下十三人及第侯成都人也三年三月庚戍御
[027-73a]
集英殿策試賜賈安宅楊渾唐重聶山史直之孫高李
沆文彦竒孫癰史祖道任頴宇文黄中史旂李天民史
與權以下六百八十五人及第出身安宅烏程人也先
是中書侍郎林攄唱進士第姓甄而呼堅名盎而呼怏
于是中丞石公弼論攄不學無術𫝊笑中外夏四月戊
寅罷攄知滁州四年三月先是知舉王圖南上合格上
舍生丙寅御集英殿賜劉日新以下十五人及第日新
麗水人也
[027-73b]
政和二年二月壬子知舉蔡薿上合格進士路允迪等
三月己巳御集英殿策試遂賜莫儔程洵武万俟卨李
從史易用唐允彰張乗宋昌史與權王純仁石有中余
堯佐師與史機孫延宋朝英楊師錫王資孫坦程林呂
天覺王升許允等以下七百一十人及第出身允迪應
天人儔餘杭人也初御史李章言作詩害經術自陶潜
至李杜皆遭譏詆詔送勅更立法宰臣何執中遂禁人
習詩賦至是儔榜不賜御詩而賜箴未幾知樞密院吳
[027-74a]
居厚侍御筵進詩改為口號後聖作屢出士大夫亦不
復守禁矣二年二月壬子知舉俞㮚上合格上舍生癸
酉上御集英殿賜陳公輔胡松年胡興乂等以下十九
人及第公輔天台人也四月二日庚戍知舉張克公上
合格上舍生丁巳御崇政殿賜張綱蔡居中汪萬頃以下
十七人及第綱金壇人也初克公與同知舉霍端友宇
文粹中皆太師蔡京所不喜者時中丞蔣猷劾貢院必
有違法邀名之事下開封尹王韶體量得知舉聯名書
[027-74b]
曉示一事以為邀名而門下侍郎余深言曉示書名以
結兩學之心此風不可長克公因以劄自辨上言祖宗
朝有三元今張綱有四元克公等又奏綱凡五魁多士
及是唱名侍立上以為得人知舉官有賞於是深語
塞而猷亦色變焉五年二月知舉王黼上合格貢士
傅崧卿等三月己夘御集英殿策試遂賜何㮚馬守傅
中行秦檜宇文袁純郭封呂大受賀允中史渠田孝孫
等以下六百七十人及第出身崧卿山隂人㮚仙井人
[027-75a]
也六年三月壬寅知舉慕容達上合格上舍生癸丑御
崇政殿賜臧瑀以下十一人及第瑀鄱陽人也七年三
月甲辰知舉蔣猷上合格上舍生庚戍御集英殿賜景
徹以下十二人及第徹永康人也八年二月己夘知舉
陸徳先上合格進士何大圭等三月戊戍御集英殿䇿
試有司考加王楷在第一上不欲令魁多士遂賜王昂
周天衢周望孫之才楊裕師成石粹中湯朋舉任鋭師
庚程敦臨史似史充張俊等以下七百八十人出身大
[027-75b]
圭晉陵人昂開封人也
宣和元年三月己未知舉陸徳先上合格上舍生程文
髙下失當乃别求升降辛未御崇政殿賜王俊乂以下五
十四人及第俊乂海陵人二年二月知舉王孝通上合
格上舍生程文三月壬寅詔貢院所定不倫乙夜親覽
次其高下遂御崇政殿賜祖秀實以下三十一人及第
秀實蒲城人也二年二月乙酉詔罷三舍并諸路提舉
學事官蔡攸史□曰宣和三年二月詔罷辟雍而取士以/科舉之目者梁師成之言也時王取為左相用亊
[027-76a]
而師成從中重權以相表裏因取天下贍學錢始言作/糴本謂若封樁者事定悉歸應奉司為伎淫巧實本㫖
云/癸巳知舉趙野上合格進士宋齊愈等三月丁未御
集英殿策試遂賜何渙宋齊愈范宗羽楊楚材史藻席
益陳康伯何知柔楊環文之奇朱雝楊羽衡楊師心杜
軫馮舜臣史度師敏功等以下六百三十人及第出身
時有二士對策甚直初考陸徳先輩欲重致其罪而詳
定官李邦彦見而奇之奏乞聖裁遂置甲乙科乃劉寧
止范宗尹齊愈臨卭人渙永康人宗尹鄧城人也四年
[027-76b]
二月癸巳初貢院㸃檢除朝廷選外餘聴知舉奉辟既
久遂成私舉已詔罷奏辟至是言者謂春秋銓試今尚
奏辟亦合依貢院法丙辰詔從之五年三月詞學兼茂
科選人秦檜循一資檜江寧人六年閏二月知舉宇文
粹中上合格進士楊椿等庚子御集英殿策試遂賜沈
誨周執羔王翼楊允恭柯柏熊沈灼文濤常一王椿時
衍之郭由中孫宗鑒史光閻安祺朱倬李就孫廷揚程
驥史寅鄭克蘇欽唐迪孫伯達樊汝霖鴻時行趙沂楊
[027-77a]
時牟國才范游史和駿魏發等八百人及第以貢士人/衆特添省
額一百人/賜御製詩椿眉山人晦錢塘人文通孫也時内侍梁師成
交通賓客招賕賄士人納錢數千緡即令赴廷試以獻
頌上書為名而官之至百餘人及唱第之日侍于上前
奏請升降皆出其口其小史儲宏者亦登第而執厮養
之役如初七年上舍三人元盥黄應南王師亮等並賜
同出身建炎以後不/録並在後集
 
[027-77b]
 
 
 
 
 
 
 
 太平治迹統𩔖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