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4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李心傳 (master)


[1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巻一百二十六
            宋 李心傳 撰
紹興九年二月按是月/壬子朔癸丑京城副留守郭仲荀乞兵
與糧上曰朕今日和議盖欲消兵使百姓安業留司豈
用多兵但得二三千人彈壓内㓂足矣至如錢糧亦只
據所入課利養贍官兵他日置𣙜場不患無錢豈可虛
内而事外邪朕見前朝開邉如陜西燕山曽不得尺帛
[126-1b]
㪷粟而府蔵已耗竭矣此可為戒遂命淮西宣撫司遣
統領官右武大夫文州防禦使鄭謀武畧大夫唐抃以
本部兵千人從仲荀之任日厯二月壬戌勘㑹已降指/揮差鄭諶唐抃將帶本軍軍
馬随郭仲荀前去東京不/知元降指揮在何日也 給事中直學士院樓炤為
翰林學士張通古之在館也書詔填委多出於炤之筆
至是真拜 中書舍人蘓符試給事中仍兼資善堂翊
善 大理少卿周聿充徽猷閣待制陜西宣諭使召少
保醴泉館使吕頤浩龍圖閣直學士陳規徽猷閣直學
[126-2a]
士仇悆赴行在時陜西河南方謀帥故並召之御史中
丞勾龍如淵見上曰如數故相論其相業固有短長若
以一路付之豈不賢於悆規輩方言及頤浩上曰頤浩
若不去趙鼎河東人亦可去上獨不及張浚如淵曰張
浚勲在社稷陛下亦豈能終忘之上曰亦須付之一路
特不可去陜西耳既而新除陜西宣撫使劉光世之弟
帶御器械光逺疏光世之短於言路如淵再論光世不
可遣乃罷其行遂趣召頤浩焉勾龍如淵所言並據如/淵退朝録修入但云朝
[126-2b]
廷以帥材難得遂搜至陳規仇悆軰如淵奏云云後旬/日有㫖除劉光世陜西宣撫使朝廷似欲以此遏吕頤
浩之行按光世除宣撫在正月十一日壬辰而規悆趨/召在二月二日癸丑與如淵所記小差然去年十一月
王庶除潭州時悆已有召命今此當是趨召也林泉野/記云秦檜以宿憾除頤浩西京欲置之危地又與如淵
所云欲遏頤浩之行不同如/淵所云恐非其實今不取 直秘閣兩浙東路提㸃
刑獄公事謝祖信試太常少卿新除左通直郎尹焞固辭
待制侍講之命且言臣職在勸講蔑有發明期月之間
病告相繼坐竊厚禄無補聖聰先聖有言陳力就列不
能者止此臣義當去者一也臣起自草萊誤膺召用守
[126-3a]
道之語形於訓詞而臣貪戀寵榮遂移素守使朝廷非
常不次之舉獲懐利茍得之人非特上累聖知將復貽
辱師友此臣義當去者二也比嘗不量分職輙及國事
識見迂陋已騐於今迹其庸愚豈堪時用此臣義當去
者三也臣自擢春官未嘗供職以病乞去更獲超遷有
何功實得以祇受此臣義當去者四也臣聞國朝典故
揆之禮經年至七十皆當致仕今臣年齒已及加之衰
病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先聖遺訓其理甚微此臣義當
[126-3b]
去者五也臣聞聖君有從欲之仁匹夫有莫奪之志今
臣有五可去之義無一可留之理伏望檢㑹累奏放歸
田里詔焞日下供職秦檜讀焞奏見時用二字深銜之
乙夘遣監察御史方廷實往三京淮北宣諭日下赴都
堂商議職事熊克小厯載廷實出使在/正月丙戌盖誤今従日厯 秘書郎王利
用守監察御史 權禮部侍郎馮檝言和議既成所當
措置以善其後一曰謹守盟誓望𠡠諸將不得見小利
而動以啓釁端二曰還闕之計當徐圖雖建康亦未可
[126-4a]
輕徙三曰諸將並令居舊地屯田以贍軍四曰蜀兵可
分往諸州就糧以省漕運五曰川茶自來運過陜西秦
鳯博馬前此吳玠軍截留以自貿易既復五路當令茶
馬司並遵舊法六曰前來汴京等處養兵之費全仰屯田
用頗給足因而行之自見其功創新措置恐難得效七
曰陜西諸將以畏罪逃去今雖得歸恐不能無疑心當
求腹心之人安慰之使無難調之患八曰河東北不屬
割還地分萬一兩路人民逃歸受之則為失信要須先
[126-4b]
為措置免致生事詔三省樞密院相度行之
丙辰直秘閣知筠州髙公繪復為武經大夫逹州刺史
兼閤門宣賛舍人坐奉使無狀也初召公繪副王倫出
使公繪不行故有是命
丁巳檢校少傅慶逺軍節度使充東京副留守兼節制
軍馬郭仲荀遷太尉充東京同留守 徽猷閣待制劉
岑試尚書刑部侍郎 大理寺少卿周聿權尚書刑部
侍郎仍充陜西宣諭使
[126-5a]
戊午殿中侍御史曽統試左諫議大夫新除太常少卿
謝祖信復為殿中侍御史前一日上諭秦檜曰朕欲用
祖信為臺官恐祖信不知朝廷今日事機卿等可召赴
都堂與之議論檜奏臺諫乃天子耳目朝政闕失所當
論列恐呼召至朝堂然後除授不能無嫌上曰大臣朕
股肱臺諫朕耳目本是一體若使臺諫譏察大臣豈朕
責任之意耶然檜卒不召翌日遂有是除 彰武軍承
宣使知金州郭浩為陜西路宣撫判官時已命内侍陳
[126-5b]
成之往陜西撫諭仍先至吳玠軍次之逐路於是右諫
議大夫李誼言成之素不與諸將相識情未易通訪聞
浩父成舊為邉將張中孚中彦皆出其門慕容洧之父
亦成部曲而趙彬貧時又嘗依浩實與諸將有契望詔
成之與浩同去所冀衆心早得以定上納其言乃命浩
與宣諭使周聿偕往 直顯謨閣兩浙轉運副使吳革
陞直龍圖閣充京畿都轉運使兼開封少尹翊衛大夫
利州觀察使辛永宗陞安徳承宣使尚書刑部員外郎
[126-6a]
張柄直秘閣並為京畿路提㸃刑獄公事永宗兼提舉
招置弓箭手柄兼提舉大内革柄不行 降授左朝請
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觀趙開復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
川陜茶馬
己未尚書右僕射秦檜上徽宗皇帝陵名曰永固詔恭
依右宣義郎主管台州崇道觀王銍言後周叱奴皇后
陵實以為名當避檜大怒此以王明清揮麈録修入但/明清誤以後周為北齊耳熊
克小厯正月戊戌名徽宗陵名曰永固按/日厯戊戌止是命秦檜撰陵名克小差也 觀文殿大
[126-6b]
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宫李綱知潭州 觀文殿大學
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宫朱勝非知湖州 觀文殿學士
提舉臨安府洞霄宫汪伯彦知宣州 宣奉大夫提舉
臨安府洞霄宫張浚知福州時浚未聞命又上疏言竊
惟今日事勢處古今之至難一言以斷之在陛下勉彊
圖事而已陛下進而有為則其權在我且順天下之心
間雖齟齬終有莫大之福陛下退而不為則其權在敵
且怫天下之心今雖幸安後將有莫大之憂夫在彼者
[126-7a]
情不可保在我者心不可失外徇敵國内罹實害智者
所不為也居旬日又具劄子曰自陛下回駐臨安甫閲
時嵗聖心之所經營朝論之所商㩁專意和議庶幾休
息莫不幸其將成矣臣嘗不寐以思屈指而計敵人與
我讐釁之深設心措意果欲存吾之國乎抑願其委靡
而遂亡也臣意力弱未暇姑借和以怠我之心勢盛有
餘將求故以乘吾之隙理既甚明事又易見則紛紛異
議可端拱而决矣料敵上䇿還梓宫復母后輿地來歸
[126-7b]
不失前約結懽篤好以怠我師遲遲數年兵無戰意然
後遣一介之使持意外之詔假如變置大臣更立后妃
將何以塞請敵出中䇿則必重邀求責微禮失約爽信
近在期年中原之地將有所付如梁武之立北魏王顥
者尚庶幾於前敵出下䇿怒而興師直臨江表勢似可
愕而天下之亂或從此而定矣 左承事郎陳最言河
南之民自金人蹂踐以来習於戰鬭且懲前日之殺戮
欲保鄉井全骨肉至如依險山寨之民其備禦之計可
[126-8a]
謂詳矣適丁此時因其部分申以府兵之法使自為守
民必樂從詔東京同留守郭仲荀措置仲荀請以近城
閑田募弓箭手從之 新除徽猷閣待制提舉萬夀觀
兼侍講尹焞固辭新命且言臣前所陳述乃事君之大
義人臣之常分盡出誠實非為矯偽上察其誠以焞提
舉江州太平觀既而焞請免謝辭許之又請追還職名
不許焞乞免謝辭在是月壬戌乞追職名在丙寅今聨/書之熊克小厯今年八月末始書焞疾甚不能朝
遂奉祠而去盖誤矣又云焞前為禮/部侍郎已病按史焞未嘗供職也 建寧軍承宣使
[126-8b]
新福建路馬歩軍副都總管解潜知邵州
庚申秘書少監王次翁守起居舍人 直秘閣荆湖南
路提㸃刑獄公事周葵試太常少卿 監察御史三京
淮北宣諭方庭實試秘書少監前一日秦檜因擬庭實
除命為上言臣進擬差除未嘗敢分朋黨頃席益為中
書舍人縁諫官論列行赦文不工當時令出守臨安又
移衢州及平江皆佳郡也益因此怏怏其後吕頤浩為
都督過平江益離間同列卒成黨與之禍上曰士大夫
[126-9a]
豈有不由宰相進擬者卿等能平心用人甚善熊克小/厯監察
御史方庭實奉使回奏邉事不合己未改秘書少監按/庭實此時未行今月十一日壬戌有旨方庭實不候受
告日下赴都堂稟議起發/在改除後三日克實誤也庭實請修謁寢廟下罪已之
詔訪民疾苦收㧞遺才招安盗賊慰撫官吏又乞空名
告身補授土豪之保守山寨者皆許之仍聴以所施行
事報陜西宣諭使周聿右諫議大夫李誼亦言中原淪
陷久隔照臨必有潔身之士髙蹈於山林者望乞命聿
等蒐訪以聞從之 右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楊應誠落
[126-9b]
致仕提舉京城四壁節制軍馬司参議官用郭仲荀奏

壬戌右諫議大夫李誼試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兼侍
講 左宣奉大夫新知福州張浚復資政殿大學士充
福建路安撫大使兼知福州 新除秘書少監方庭實
與宗正少卿鄭剛中兩易避家諱也 右武大夫開州
團練使劉錡落階官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錡統所
部自鎮江還朝遂代解潜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
[126-10a]
癸亥御史中丞勾龍如淵起居郎施庭臣並罷如淵與
庭臣因私忿交争奏庭臣嘗有指斥語上惡其告訐前
一日謂秦檜曰以朕觀之庭臣之罪小如淵之罪大朕
不欲付有司以傷風教卿等可召庭臣詰問徐議黜責
至是檜奏請斥庭臣而徙如淵竢其待罪求去然後補
外上曰不然好惡須明乃詔庭臣語言狂率責監廣州
都鹽倉如淵失風憲體可罷中丞提舉江州太平觀日
下出門其後檜擬如淵知瑞寧府上曰此人用心不端
[126-10b]
遂已 詔賜士㒟郭仲荀銀帛各三百匹兩張燾周聿
各二百匹兩方庭實百五十匹兩以士㒟等將出使也
甲子秦檜等進呈江湖兩浙每月樁發大軍錢各有窠
名但多為漕司占留遂不免敷及百姓乞將逐州軍均
定不得偏重上曰若所發窠名不足自合從朝廷給降
不得一毫及民朕欲養兵全藉民力若百姓失業則流
為盗賊矣檜退而批㫖第命諸路漕司以州縣大小重
別斟量均定務令適中仍俟月樁錢足方許應副他用
[126-11a]
而已 寳文閣直學士知西外宗正事趙子淔為京畿
都轉運使代吳革也 三省言河南新復州軍赦書當
付王倫行不應一面遞發詔監都進奏院羅萬楊適並
降一官 武翼郎閤門宣賛舍人郭及之特換右通直
郎添差簽書昭化軍節度判官㕔公事及之仲荀子也
丙寅右中散大夫宋煇復秘閣修撰充京西路轉運副
使權京畿都轉運使職事與郭仲荀偕行
己巳詔韓世忠張俊岳飛所部統制統領將官八百十
[126-11b]
三員各進秩一等淮東統制十一統領十三正副凖備/將一百八十九淮西統制十統領十
四正副凖備將二百九十七京湖統制二/十二統領五正副凖備將二百五十二用講和赦書
推恩也其四川宣撫司將佐令本司具名給降付身
翰林學士樓炤兼侍讀權尚書工部侍郎蕭振中書舍
人劉一止兼侍講 命入内内侍省押班藍珪提㸃皇
太后殿一行事務 彰武軍承宣使新除陜西路宣撫
判官郭浩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陜西宣諭使許量
帶親兵以行事畢赴行在費士戣蜀口用兵録九年六/月吳公玠薨初吳公病劇除
[126-12a]
金州安撫使郭浩四川宣撫判官未行改除浩陜西宣/諭使按日厯浩以今年二月七日除陜西宣判後十三
日改命為宣諭皆令與周聿偕行未嘗除四川宣判又/浩初除去玠薨頗逺朝廷不應已知玠病劇不知士戣
何以云/然當考 右朝奉郎王安道知泗州時安道總戰艦在
通州之料角詔安道便道之官仍令統領官張宗率舟
師還鎮江府 是日光山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
大宗正事士㒟兵部侍郎張燾辭往西京朝謁陵寢上
命士㒟修奉諸陵令京西湖北宣撫使岳飛濟其工費
士㒟遂自武昌信陽由蔡頴以往
[126-12b]
辛未詔選人林長儒上書可採特循一資
壬申檢校少傅奉國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趙鼎知泉州
鼎寓居㑹稽秦檜猶忌其逼乃以逺郡處之
癸酉監察御史李寀罷為廣南西路提㸃刑獄公事初
命寀招撫江南羣盗而寀專意督戰廵尉多死中書劾
其罪且謂寀於元奏畫一之外欲移易别路及行在官
吏顯見招權妄作故罷寀以其事付制置大使張守
乙亥常州宜興縣進士吳師古送袁州編管永不得應
[126-13a]
舉師古嘗得胡銓封事鋟木而傳之秦檜命守臣直秘
閣王縉究實至是抵罪
丙子左宣教郎楊愿為秘書郎既而中書言愿未終滿
外任後旬日以愿通判明州愿改命在/三月丁亥
己夘臨安府火
庚辰詔户部長貳嵗舉本屬各四人充京官如係獨員
權令通舉通舉之㫖在七/月乙酉今併書
是月日中見黒子月餘乃没 吉州免解進士周南仲
[126-13b]
上書言臣於去年奏陳十事陛下既赦其狂又賜召命
而免終身文解又取十事而行其一二矣臣不避斧鉞
採取天下輿論有五不可三急務以為今日獻所謂五不
可者欲雪前羞不可主和議欲務萬全不可失機㑹欲
復中原不可居東南欲馭諸軍不可不將將欲得賢才
不可廢公論所謂三急務者一曰重國柄二曰蓄邉略
三曰擇守令陛下即位十有三年卑辭重幣甘心屈辱
者為父兄故也徽宗北征而不復用是痛心疾首舉六
[126-14a]
師而並進可也何事蠧耗財用區區為梓宫之求哉臣
聞我有三可勝金人有五可敗何者漢戰而有天下厯
世猶四百年唐戰而有天下厯世猶三百年藝祖不戰
而有天下厯世宜過於漢唐此為一可勝桀紂虐則失
天下秦隋虐則失天下陛下仁聖孝悌之至必不失天
下此為二可勝昔也兵民或叛今中原之民懐祖宗之
徳日望王師之來此為三可勝若金人反㤙則敗背盟
則敗樂殺則敗擅廢立則敗據中原則敗大抵機㑹之
[126-14b]
來間不容髪親征之初可進不進一失也凶訃來聞可
進不進再失也萬一遲之又久使兩河姦雄競起東南
可安枕而卧乎臣恐社稷實不血食悔之已無及矣陛
下復幸浙西臣知陛下甘心於東南東南之地其土脆
其民怯風俗薄而不厚非帝王必争之地陛下若選形
勝進居上流且攻且守一舉而前兩河傳檄而定矣今
之諸軍相視若氷炭相疾如仇讎假使一軍深入其誰
為繼一軍陷失其誰為援劉光世竊琳館之清名張俊
[126-15a]
負䟦扈之大惡岳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褁糧坐甲首鼠
兩端所以然者無主帥故也太祖馭將之方章聖親征
之行成憲具在陛下何憚而不為乎陛下親賢急於堯
舜艱難以來無一人卓然有見於世者以三弊之未除
也人弊於黨與士弊於時學官弊於資格何者昔趙鼎
張浚之交攻浚在則鼎去鼎之門人亦去鼎入則浚去
浚之門人亦去豈鼎之黨今皆可用而浚之黨今皆不
賢此其弊一也宣和之學弊於王氏紹興病於伊川大
[126-15b]
臣唱之學者嚮應陛下用尹焞召劉勉之厚風俗可也
若曰得人如寇凖如富弼臣未知其可此二弊也今之
仕進無非科舉之流招來無非髙蹈之士英豪竒特可
用以取天下者困於選調困於草莱困於庸伍困於祠
廟此三弊也大臣擅權陛下不斷御史章疏每上陛下
收視穆清依奏而已又諸將握重兵子弟典禁衛倒持
太阿授人以柄此重國柄臣所以為陛下謀也祖宗時
天下常費有三曰郊禮曰黄河曰北敵而養兵不與焉
[126-16a]
何者西北分屯且耕且守賞賚有節衣糧有凖而嵗之
入亦嘗有餘今日天下既失其半又四川財賦不歸朝
廷計朝廷嵗用數千萬皆取於東南刻骨槌髓民不聊
生養兵之外又有奉使無益之費不識國家何所辦哉
此蓄邉備臣所以為陛下謀也今日州縣之弊極矣且
以臣桑梓親所聞見者條其一二安福令陳庭亷而愛
民之吏也前年因民艱食以坑冶事緩於奉行當路劾
之遂至奪官以無援故也廬陵令王昌賊而虐民之吏
[126-16b]
也交結䖍㓂專事貪殘百姓訴之有司解之盖秦檜之
親黨故也臣恭讀去年明堂赦書有禁止䖍吉教訟以
脅持州縣為慮臣意廟堂之上有黨䕶䖍吉贓吏者故
以此請為張本也州縣賢明頑民畏之良民愛之何訟
之有若其贓汚則吏長其惡民受其毒不訴於有司何
以伸不平之氣哉此擇守令臣所以為陛下謀也書凡
數千言其大指如此 江西統制官李貴以其軍歸於
殿前副都指揮使楊沂中
[126-17a]
 
 
 
 
 
 
 
 
[126-17b]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一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