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4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李心傳 (master)


[1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巻一百二十三
            宋 李心傳 撰
紹興八年十有一月癸未朔資政殿學士新知處州劉
大中提舉臨安府洞霄宫大中既罷侍御史蕭振復言
陛下既已斥逐大中而章䟽留之三省臣恐去位之臣
飾詞惑衆天下之人疑為中傷非所以公示好惡於天
下乞報行論列大中章䟽自今臣僚被論便應以所言
[123-1b]
之事議罰不得旋請宫祠假善去之名以盖愆惡故有
是命 右諌議大夫李誼言陛下臨御於今一紀所用
相凡十人執政三十三人然皆不久而去規模數易士
知其不久則肆為同異而亡忌憚吏知其不久則専為
茍簡以幸蔽欺陛下夙夜憂勤而治不加進殆必由此
今左相虚位參政闕員乃擇賢之時望考以聖心參以
公論儻選而得天下之才則責之専任之久可無數易
之弊臣備位言責不敢復避形迹惟陛下察焉誼此䟽/不得其
[123-2a]
日以䟽中有參政闕員之語/故且附孫近除命之前俟考
甲申左宣奉大夫尚書左僕射秦檜遷左光禄大夫以
禄秩成書也 翰林學士承㫖孫近參知政事 殿中
侍御史張戒面對言臣昨奏䟽十二事陛下雖甚嘉納
朝廷未嘗施行示弱招侮理在必然王倫遽回金使遂
有江南詔諭使及明威將軍之號不云國而且云江南
是以我太祖待李氏晚年之禮也曽不得為孫權乎一
則詔諭一則明威此二者何意金云詔諭臣不知所諭
[123-2b]
何事金若果欲和則當以議和之名而來何詔諭之有
臣觀今日金使之來與前日大異禮不可屈事必難從
臣為朝廷計上䇿莫若遜詞却之其次且勿令遽渡江
先問其官名何意詔諭何事禮節事目議定得其實而
後進退之則尚可少折又曰臣自乙邜歳論戰必敗去
秋凡三年而後驗臣今又謂和必無成豈惟無成終必
招侮亦願陛下姑記之戒又言臣逆料其事只有四川
及江北地捨此復何詔諭之有又曰臣謂為國只當自
[123-3a]
勉不可僥倖偷安果得偷安猶可但恐屈辱已甚而偷
安亦不得耳講和而是則可以息兵非則亦可以招侮
䟽入秦檜怒愈有逐戒之意矣
乙酉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勾龍如淵言昔福建四川
廣東西凡八路以其去朝廷之逺士艱於徃來而以銓
法付在漕司自車駕南幸而二廣福建則舉而歸之吏
部矣惟四川漕司差注之法獨在是以蜀之人凡安貧
守分無知己在朝廷者仕宦止於通判而奔競勢要之
[123-3b]
人今日改官眀日得倅又眀日得守望參酌祖宗之制
凡四川守倅如何等闕合還堂選立為定格毋相侵紊
詔吏部措置 詔犯私鹽人除流配依本法外徒以下
並令衆五日其後湖北提舉司言本路係省茶地分縁
茶鹽事屬一體乞犯茶人依此指揮從之日歴無此今/以紹興十三
年十月十八日湖北/提舉司所申修入 徽猷閣待制江常以母憂免至
是卒於泉州
丙戌秦檜監修國史 權尚書禮部侍郎兼侍講張九
[123-4a]
成罷初趙鼎之未去也九成謂鼎曰金失信數矣盟墨
未乾以無名之師掩我不備今實厭兵而張虛聲以撼
中國彼誠能從吾所言十事則與之和當使權在朝廷
可也鼎既免秦檜謂九成曰且同檜成此事如何九成
曰事宜所可九成胡為異議特不可輕易以茍安耳他
日與吕本中同見檜檜曰大抵立朝須優游委曲乃能
有濟九成曰未有枉已而能正人檜為之變色九成從
容言於帝曰敵情多詐議者不究異日之害而欲姑息
[123-4b]
以求安不可不察㑹檜聞九成在經筵講書因及西漢
災異事大惡之九成入見面奏曰外議以臣為趙鼎之
黨雖臣亦疑之上問其故九成曰臣每造鼎見其議論
無滯不覺坐久則人言臣為鼎黨無足恠也既而九成
再章求去上命以次對出守檜必欲廢置之奏除秘閣
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免謝辭 詔建州鄉貢進士劉
勉之令中書後省召試䇿一道勉之初以張致逺吕本
中薦其學行召赴都堂乃有是命勉之引疾而歸勉之/初見
[123-5a]
今年/四月
丁亥詔左武大夫榮州防禦使知閤門事藍公佐接伴
大金人使過界竢接伴官右司員外郎范同等到日交
割是日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復言恐金人詔
諭之後遣使徃來不絶其如禮物以至供饋賜予蠧耗
國用財計闕乏贍軍不給則經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望宣諭大臣委曲講議貴在得中以全國體 詔諸路
帥司各選委强明官一員將本路見禁一年已上公事
[123-5b]
専一催趣結勘仍逐旋具已勘結名件申省以大理寺
言諸路多滯獄故也
戊子司農少卿徐林直顯謨閣為荆湖南路轉運副使
從所請也 殿中侍御史張戒為司農少卿 兵部員
外郎吕用中上䟽辯父好問受偽命之謗且言金人偽
立邦昌好問隂募遣使臣李進冒重圍齎帛書徃河北
求今上所在若使事少敗露則必閤家盡遭屠戮與夫
自經溝瀆身享美名子孫獲厚禄校量利害孰重孰輕
[123-6a]
乞録送史館從之
己丑詔張戒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與外任坐前奏
䟽乞留趙鼎也戒䟽曰臣本貫河東絳州趙鼎本貫陕
西解州鄉里相近士大夫通號曰西人臣被召除館職
除郎官實自聖恩然人亦或云鼎進擬是非臣不得而
知也今趙鼎求去議者皆以為未可臣欲言則形迹如
此欲不言則大臣進退國家安危所係陛下他日必悔
之臣初不知鼎負陛下者何事鼎與同列忿爭者何語
[123-6b]
鼎不敢自安者何意臣竊料陛下與鼎君臣之間嫌疑
已久同列之際猜間已深鼎不自安已非一日假使勉
强少留終非可否相濟聖意已决臣不復言但鼎去之
後秦檜先悔而陛下後悔理在不疑此為可慮爾鼎去
之後陛下必不獨任能忍事如鼎者絶少爭權者多後
來者不三數月即與檜爭必矣此所謂秦檜先悔也陛
下即位十二年而命相凡九人前後拜罷以三十數已
試未試人材可知使後來者皆大過人雖去鼎可也若
[123-7a]
但斥逐異已而遷除附已者徒為紛紛則與鼎何異萬
一緩急之際又將復用之使鼎何顔復見士大夫哉此
所謂陛下後悔也臣今為陛下計有三其上可留之鼎
若有負於陛下者面誡敕之鼎若與同列不協則面責
以先國家後私讐之義其次必不可則姑留之行在祖
宗故事宰執罷政多留京師非特示恩禮亦以備顧問
近時前宰執遂無復敢留行在乃薄俗可歎非祖宗意
也未罷相則如五日一到朝堂之類罷相則置之講筵
[123-7b]
少俟期月之間朝政修明邉事寧謐然後聼其逺去亦
未為晚進退之間猶為有禮不然去歳召之如彼其急
今日去之如此其遽時有緩急事有大小臣恐天下不
無竊議鼎尚不敢自保餘人何足道哉臣之區區所慮
者國家之安危所惜者陛下之舉措陛下若以為公論
則願聖心更加審處若以為迹渉朋附則罪何所逃亦
惟陛下察之而已臣今為言事官進退皆出宸𠂻非鼎
所敢與鼎若去位則臣事陛下無復嫌疑迹愈安矣在
[123-8a]
臣計則幸鼎之去為便在陛下計則衆論以為未便也
常同初除中丞以臣姓名薦於陛下鼎聞之縮頸吐舌
揺手人𫝊以為笑盖鼎畏臣如此後旬日乃以戒知泉
朱勝非秀水閑居録云趙鼎復相植黨亦急凡㐫險/刻薄之士無不收用使造虛譽而排善類張戒其一
也趙薦常同為中司同即以鼎所喜奏為䑓屬戒知其/决去即露章請留以邀後福其言狂躁愚弄鼎既罷猶
知泉州盖由其黨與維持之力也紹興正論云戒以入/文字論秦檜十事救胡銓等罷論秦檜十事他書不見
胡銓事則不在/此時正論盖誤 初少師劉光世罷軍政上命賜第一
區至是中書舍人勾龍如淵駁之上曰今營繕實難但
[123-8b]
光世罷兵柄奉朝請若恩禮稍加於舊則諸將知後福
之有終皆効力矣卒賜第
庚寅尚書戸部員外郎霍蠡守司農少卿樞宻院編修
官陳康伯為屯田員外郎 諸王宫大小學教授趙雍
充樞宻院編修官 是日上謂大臣曰王倫使回金人
頗有善意朕即位十年以敵禍未平兵革饋餉重困民
力曽無惠澤及於天下若上天悔禍敵肯革心休兵之
後一切從節省雖常賦亦蠲减以寛百姓樞宻副使王
[123-9a]
庶言日者王倫再以和議出使臣嘗以為倫必不返議
决不成今倫既報歸是臣愚暗不逹事理幾敗陛下之
事陛下雖以臣為可赦臣亦何顔以見陛下伏望聖慈
以晉武帝并賞張華賈充唐憲宗相裴度罷李逄吉得
失為鑒許臣自免退服田畝不許庶又言自昔禦敵雖
時有不同大畧唯和與戰一言而已今天下遭金人荼
毒䖍劉者十過八九天子駐蹕南北屯兵阻險自固不
敢渡淮以窺長安其衰弱可謂極矣陛下過自貶損屈
[123-9b]
辱稱臣遣使進幣項背相望或拘或囚嫚書惡聲無所
不至其困辱可謂至矣兵家至論不過曰知已知彼今
彼如是之强我如是之弱雖三尺之童皆知之王倫之
來反謂和好已成盡還侵地驗於古則不合審於今則
無謂察其情則包藏不細觀其勢則蹤迹可見獨陛下
㫁以不疑而行之此殆天意未欲悔禍致使陛下篤於
孝思弗虞此姦謀也臣試更為陛下陳之議和之說正
縁彼外訌内叛上下携貳假我使命以安反側以幸寧
[123-10a]
息逺不出一二載近或朞月必别生事此固不論且以
目前所損言之使人疲於奔命財賦竭於資送將士軍
卒挫其勇銳民庶困於將迎歳月廢於無益事勢至此
非特敵人一旦敗盟無以支持又恐諸將師老財匱有
弗戢之災禍可既乎此臣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臣
前所謂朝廷自作不靖者正謂此爾且敵人雖無知豈
不戒呉越之事乎寧肯付我土地與我兵馬使復不戴
天之讐耶臣不敢飾非以質前說若復闗陕則臣歸骨
[123-10b]
有地宗族有相見之期松楸有展省之日豈臣所不欲
哉第萬萬無此上誤聖明下誤生靈宴安酖毒必至噬
臍矣昔楚懷王惑於張儀之口卒為秦所拘使其子孫
銜涕忍耻以事仇讎之國終至覆亡今王倫語言反覆
踪跡詭秘終恐養成厲階滋蔓難圖悔何可及願陛下
深念前事勉思今圖不逺而復尚可救藥茍或不然其
患豈可深言耶
辛邜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言臣得泗州申詔
[123-11a]
諭使先遣到銀牌郎君言湏要接伴跪膝堦墀州縣官
拜詔若不如此定復回接伴不肯本州取接伴官歸州
臣切詳金人自要講和本非實情今使人方欲過界便
要接伴跪膝堦墀州縣拜詔如此即是使人經過一道
郡縣聽伏命令與臣前奏事理頗相符合兼既立此題
目意在難從收拾釁端故要生事敢爾恣横决有重兵
在後専意脅持若到行朝必要陛下卑屈禮數更重萬
一俯從外則四方解體内則恐失人心定湏别有難從
[123-11b]
湏索如何應付事體至大伏望以國體為重深加計慮
熟賜講究貴在詳審免貽後患 召端明殿學士知常
州韓肖胄赴行在将遣報聘也
壬辰召檢校少傅慶逺軍節度使提舉江州太平觀郭
仲荀赴行在将使守河南也 是日京東淮東宣撫處
置使韓世忠言臣今續體探得銀牌郎君言到臨安府
日要陛下易衣拜偽詔及詔諭使要賔客相見如劉豫
相待禮數及稱今來詔諭所行禮數並是大金闕下定
[123-12a]
到臣切詳上件事理使人非久到行朝未審陛下何以
應之想已宣付大臣預行講究非臣所知臣自聞此事
曉夕實不遑安以臣愚見萬一陛下輕賜俯從即是金
人以詔諭為名暗致陛下拜順之義此若果有實心欲
修和好必湏禮意相順闊畧細故各存大體今使人所
來行徑皆是難從之事灼見姦謀欲生釁端臣雖聞欲
還陛下闗陕諸路誠見詭詐且如實欲交割若却要山
東河北等路軍民歸業豈可遣發此聲一出人心揺動
[123-12b]
復難安固今雖國勢稍弱然兵民事力尚可枝梧况諸
軍將士訓習之久覩此窘辱少加激勵豈無鬬心若随
從稍有失當舉國士大夫盡為陪臣深慮人心離散士
氣凋沮日後臨敵如何賈勇若四方傳聞陛下以有拜
順之禮其軍民定湏思鄉自然散去散易聚難悔将何
及今若待其重兵逼脅束手聽命坐受屈辱不若乗此
事力申嚴將士為必戰之計以伐其謀免貽後患臣邉
逺庸材荷國厚恩無以補報今正當主辱臣死之時臣
[123-13a]
願效死節激昻士卒率先迎敵期於必戰以决成敗臣
若不克事勢難立至是陛下委曲聽從事亦未晚竊詳
金人欲要陛下如劉豫相待禮數且劉豫係金人偽立
而陛下聖子神孫應天順人繼登大寳豈可相同顯見
故為無禮全失去就玷辱陛下伏望特回聖念時上親
劄付世忠令差人防䕶北使徃回不得少有踈虞仍嚴
戒將佐及所差人不得分毫生事
癸巳世忠復言傳聞金人欲還陛下陕西五路未必實
[123-13b]
情設若果肯交割萬一却要山東河北等路軍民歸業
陛下如何遣發縱未如此且先要歸朝及北来投附之
人其數已衆散布中外諒陛下亦難依從大槩金人姦
謀凡所施設巧偽甘言以相啜賺盡欲陛下先失天下
人心繼為大舉臣曉夜痛心疾首惟恐陛下輕易許從
自速後患䟽入上優詔答之 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
張澄言臨安古都㑹引江為河支流於城之内外交錯
而相通舟檝徃來為利甚博歳久堙塞民頗病之頃由
[123-14a]
陛對嘗冒天聽乞因農隙畧加濬治議者恐其勞民也
至於今未克行之今駐蹕之地公私所載資於舟船者
百倍前日所計特最闗利害者兩河爾非盡開城中之
河也臣再行講究更不調夫興工乞刷那兩浙諸州壮
民及廂兵共千人赴本府量度𦂳慢開濬以工程計之
半年之外河流無壅塞矣從之 初新知筠州葉擬請
福建鹽半給小鈔與官賣兼行庶幾課息増羡事下提
刑提舉司委通判福州趙夀相度夀言初行鈔法時官
[123-14b]
鹽本毎斤六錢客人鈔錢三十二錢有半今薪米益貴
鹽本錢斤為十有七比舊至三倍而建汀南劒州邵武
軍遣衙前運鹽貨賣毎斤百錢自水脚縻費之餘所贏
無幾若以其半行小鈔則每斤又増上供九錢通舊為
六十如此則民間食貴鹽而州縣失省計不可行至是
兩司以聞詔從夀議
甲午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韓世忠言切詳金人與本
朝結怨至深又金人事力熾盛敵情窺伺已踰十年朝
[123-15a]
夕謀畫意在吞并今遣使講和及傳聞許還闗陕諸路
謂是懼我兵威謂復是曽遭毒殺事不得已故來講和
臣深思熟慮但恐以交割諸路為名先要山東河北等
路軍民或先要應北來歸朝投附女真契丹渤海漢兒
簽軍等出此聲勢揺動人心或假此講和割地或以兵
勢逼脅有無厭難從湏索蠧耗國用使陛下先失天下
人心坐致困弊方為大舉今國家避地東南目前軍勢
敵尚隄防雖謀吞并未敢輕易深入故用此謀詐許交
[123-15b]
還陕西意望移兵就據分我兵勢其敵必别有謀畫志
在一舉决要傾危絶彼後患况陕西諸路出兵產馬用
武根本之地豈肯真實交割資助我用顯是巧賜甘言
以相誑賺切恐使人暗贏陛下禮數輕賜許諾傳播四
方人心離散士氣凋沮事繫安危在此一决委非細事
望許臣輕騎星夜暫赴行朝面禀聖訓以盡曲折
丙申徽猷閣直學士提舉醴泉觀王倫至行在倫引疾
乞在外宫觀不許仍令日下赴内殿奏事 起居郎兼
[123-16a]
資善堂賛讀蘓符為中書舍人免召試陞翊善將俾副
王倫也
戊戌監察御史鄭剛中遷殿中侍御史 召直祕閣新
知筠州髙公繪赴行在将使介聘也 是日太常卿兼
崇政殿說書尹焞稱疾在告遂卧家不出
己亥王倫充國信計議使蘓符充副使並日下出門符
稱疾不受 給事中兼侍講張致逺充顯謨閣待制知
廣州從所請也 寳文閣學士知廣州連南夫依所乞
[123-16b]
提舉江州太平觀
庚子參知政事孫近兼權同知樞宻院事以樞宻副使
王庶累章求去故也庶之奏曰臣切詳王倫之歸以為
和好可成故地可復皇族可歸上自一人下逮百執事
皆有喜色獨臣愚闇不逹事機早夜以思揣本齊末未
見其可臣復有强聒之請别無他膓止知愛君和之與
否臣不復論且以目今金人利害言之講和為上遣使
次之用兵為下何以言之金人自破大遼及長驅中原
[123-17a]
幾三十年矣所得土地數倍漢唐所得珠玉子女莫知
紀極地廣而無法以經理財豐而恃勢以相圖又老師
宿將死亾殆盡主㓜權分有患失之慮此所以講和為
上也金人滅大遼蕩中原信使徃來曽無虛日得志兩
國専用此道矧自廢豫之後蹤迹敗露杌&KR1150不安故重
報使人以安反側兼可以察我之虛實耗我之資糧離
我之心腹怠我之兵勢彼何憚而不為此所以遣使為
次也金人之兵内有牽制外多疑忌所用之人非若昔
[123-17b]
日之勇銳所簽之軍非若昔日之强悍前出後空有覆
巢之虞率衆深入不無倒戈之慮又淮上荒虛地無所
掠大江浩渺未易可渡諸將兵勢不同曩時所以用兵
為下也今彼所行皆上䇿至為得計吾方信之不疑堕
其術中惟恐不如所欲臣不敢效子胥出不祥之言殺
身以立後世之名於國何補唯陛下深思之速㫁之無
使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天下幸甚臣蒙陛下過聽擢
置樞庭言雖忠而不適於時慮雖深而不明乎變愚魯
[123-18a]
自信滯固不移臣亦自厭其遲鈍况他人乎兼自今冬
以来疾疹交作精神昏耗脚膝重膇若猶貪冒寵榮不
知退避罪戾之来所不可逭陛下雖欲保全有所不能
伏望矜臣衰憊保臣始終俾解職事除臣一在外宮觀
差遣以便醫藥上乃許之 左朝奉即張廣為秘書省
著作佐郎廣徳興人知廣徳軍以薦者得召見論當今
之法其未便者有二皆前日言利之臣不究本末急近
效而昧逺圖所謂營田贍軍酒庫是也今營田悉籍於
[123-18b]
官還定之民執空契坐視故土而不得復戸部轉運司
闇失賦稅號為逃閣者不知毎歳幾何其視營田誰得
誰失此營田之未便者也諸州承認大軍月樁之費常
若不繼朝廷置贍軍酒庫本以佐之今但許取撥一分
而已積日既久利源侵奪此贍軍酒庫之未便者也若
謂未可遽罷則莫若許歸業之民漸認故土而取𣙜酤
所入之贏盡以佐諸州月樁之數則得矣事下戸工部
後不行廣䟽以是月/甲申行下 江南西路轉運副使逄汝霖直
[123-19a]
秘閣以宣諭官李寀言其勞績也
辛丑詔大金遣使至境朕以梓宫未還母后在逺陵寢
宫闕久稽汎掃兄弟宗族未得聚㑹南北軍民十餘年
間不得休息欲屈已求和在庭侍從䑓諫之臣其詳思
所宜條奏來上限一日進入先是禮部侍郎兼侍讀曽
開上䟽言女真和議稽諸前古為可憂考之今事為難
信而朝廷不思有以伐其謀方且忘大辱甘臣服貶稱
號捐金帛以難得之時為無益之事可不為痛哭流涕
[123-19b]
哉夫敵人叵測不可保也自用兵以來信使方至兵輙
随之皆已然甚明之驗不待考諸古而可知况今敵人
之在京師者方建鎮南之號増屯戍之守閱戰艦備糗
糧簡雙丁無非為南下之計而我乃日夕冀望和議之
成豈不惑哉恭惟陛下仁孝誠至哀慕深切則迎奉梓
宫之使不得不遣今既再徃矣梓宫之來杳然無期而
託以和議虛費時月使彼果有休兵息民之意則梓宫
自當即還和議一言可决何必紛紛為他說乎竊聞敵
[123-20a]
使方責我以招降之事是求瑕釁耳非講和也本以迎
梓宫而遣使今乃反致釁隙豈非自取哉伏望陛下以
越為心以楚為戒無忘大耻無惑和議堅心定志一於
自治使政事修於内兵將强於外則将不求而自和矣
臣竊謂敵使之來所係甚大内外臣寮章䟽劄子論及
此事者願陛下悉以降付三省樞宻院使輔弼大臣集
侍從官預加熟議使應酬之間不至失悞庶無後悔兵
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張燾亦請詢可否於衆檜乃白
[123-20b]
上下此詔焉胡銓封事稱秦檜建白令侍從/䑓諌參議可否恐即此詔耶 寳文閣
直學士知台州梁汝嘉試尚書戸部侍郎 中書舍人
樓炤試給事中 太常少卿兼崇政殿說書尹焞權禮
部侍郎兼侍講焞固辭不拜 宗正少卿張詢為太常
少卿日歴無此本寺題名在十一月故/因尹焞改除遂書之當求本日 京東淮東宣
撫處置使韓世忠言臣伏讀宸翰鄰邦許和臣愚思之
若王倫藍公佐所議講和割地休兵息民事蹟有實别
無符合外國誰賺本朝之意二人之功雖國家以王爵
[123-21a]
處之末為過當欲望聖慈各令逐人先次供具委無反
覆文狀於朝以為後証如臣前後累具已見冒犯天威
日後事成虛文亦乞将臣重置典憲以為狂妄之戒先
是世忠數上疏論不當議和上賜以手劄曰朕勉從人
欲嗣有大器而梓宫未還母后在逺陵寢宫禁尚爾隔
絶兄弟宗族未遂㑹聚十餘年間兵民不得休息早夜
念之何以為心所宜屈已議和以圖所欲頼卿同心其
克有濟卿其保䕶来使無致踈虞世忠既受詔乃復上
[123-21b]
此奏詞意剴切由是秦檜惡之
壬寅兵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張燾言臣竊惟敵使之
來欲議和好將歸我梓宫歸我淵聖歸我母后歸我宗
族歸我土地人民其意甚美其言甚甘廟堂以為信然
而羣臣未敢以為信然國人未敢以為信然竊考其說
盖以謂彼非畏我兵甲之盛也非憚我土地形勢之强
也而遽有此議深謀宻計未易測也論者謂中原之地
彼自知决不能有也故有此議又謂彼因廢豫人心遂
[123-22a]
疑懼我乗間恢復土地故有此議又謂契丹林牙漸有
興復之勢彼既與我為深讐非施大恩於我無以結無
窮之援也故有此議又謂彼國上下厭兵為日久矣姑
務休息故有此議又謂敵帥屢死新帥之立懼不敢當
推避再四與國人約必盡歸我父母宗族國人許之然
後敢立故有此議凡是數者言皆有理使敵計果出於
此可謂善自為謀矣陛下所以必信無疑遂欲屈而聼
之也然兹事體大振古所無豈敵能為實闗天意臣請
[123-22b]
一為陛下推原之傳曰天将興之誰能廢之臣請考人
事以騐天意陛下飛龍濟州天所命也敵騎屢侵行闕
卒以無虞天所保也嵗在甲寅一戰而敗敵師天所賛
也歳在丙辰再戰而却劉豫亦天所贊也歳在丁巳酈
瓊雖叛乃為偽齊廢滅之資亦天所贊也是盖陛下躬
履艱難側身修行布徳立政上當天意而天祐之之所
致也臣以是知上天悔禍盖有日矣中興之期亦不逺
矣伏願陛下姑少忍之益務自修益務自治益務自强
[123-23a]
以享天心以聽天命以俟天時時之既至吉無不利何
戰不勝何攻不克何為不成何功不立梓宫何患乎不
還淵聖何患乎不返母后何患乎不歸宗族何患乎不
復宗廟陵寝何患乎不能繕修南北之民何患乎不能
混一今此和議姑為聽之而無必信可也彼使既已及
境勢難固拒使其果有願和之意如前所陳如我所欲
是必天誘其衷使之悔罪必不復强我以難行之禮而
在我者将以已行之禮待之則事亦何患乎不成如其
[123-23b]
初無此心二三其說責我以必不可行之禮而要我以
必不可從之事其包藏何所不有安知非上天堅我復
讐之志乎便當責以大義杜絶其來修政事謹邉防厲
將士俟天休命起而應之此臣區區之愚見也其他利
害羣臣類能言之臣不復陳伏願陛下㫁自淵𠂻毋取
必於敵而取必於天而已若乃畧國家之大耻置宗社
之深讐躬率臣民屈膝外國北面而臣事之以是而覬
和議之必成非臣所敢知也上覽奏愀然變色曰卿言
[123-24a]
可謂盡忠然朕必不至為敵人所紿方且熟議必非詐
偽然後可從如其不然當再遣使審問虛實而拘留其
使人燾頓首謝 吏部侍郎晏敦復言自古外國為中
國患世皆有之然未有若今日之甚者自古外國與中
國通和亦世皆有之然未有非中國强盛力足以制之
而自肯與中國和好者也大金兩次遣使直許講和非
畏我而然也又且幣重而言甘烏知非誘我耶此不可
不疑也陛下以梓宫未還母后在逺陵寝宫闕久稽洒
[123-24b]
掃兄弟宗族未得㑹聚南北軍民不得休息意欲屈已
就和此誠聖人之用心也然所謂屈己者當思有益於
則小屈可為也儻於大事非徒無益又且因而别致禍
患則可不深思熟慮之乎一事既屈則又以他事來屈
我矣小事既屈則必有大事來屈我矣且以目前可見
者言之今所遣使以詔諭為名儻欲陛下易服而拜受
還可從乎又欲與陛下分庭而抗禮還可從乎設或如
此等事從其一二則與彼上下之分已大定矣自此之
[123-25a]
後可以號令我矣彼或又行詔令授陛下一兩鎮節鉞
封陛下一王號還可從乎又或下令將本朝大臣諸將
盡行封拜還可從乎又或下令用彼年號正朔還可從
乎又或下令盡遣西北人歸鄉里還可從乎姑畧舉此
數事則過此以徃可推而知之儻謂今日許和出彼誠
意或别有道理今日小屈之後更無他事可慮則臣所
不能知萬一有如臣所言則自今以徃一事有不順從
者彼便可以違命之罪加我矣尚何梓宫可保必得乎
[123-25b]
皇族可保必歸乎地界可保必守乎如此則休息之期
當益逺矣且我之所急者梓宫也宗族也而敵獨先以
地界來議則事之可疑者亦多矣何則以河為界敵亦
謂我未必能守一也使我捨江淮之險而趨平地二也
西北之人懐土者皆使散走三也如此梓宫宗族牽制
我矣小有違異即釁端也審如是則社稷之存亾在敵
掌握爾陛下必欲屈己就和願陛下周思而熟慮之謹
擇而善䖏之若已屈之後必不致有如臣前所陳之禍
[123-26a]
患陛下小屈以就大事可也臣又竊料専以和議為是
者必謂和議既成則兵可不用而得休息是大不然臣
竊謂和議與用兵二者不可偏廢若和議既成之後敵
之詔令必有不可從者不免違異而敵以逆命來則兵
可不用乎然則屈己之事誠不可不審而後行也使敵
知我不憚用兵則和或有可議之理然則屈己之事似
未輕易許也願陛下加聖心焉 權吏部侍郎魏矼言
臣素不熟敵情不知使人所湏者何禮陛下所謂屈己
[123-26b]
者何事聞諸道路之言謂金人頃立偽齊使之屈膝受
令北面之禮靡所不至歳時之貢靡所不取今需於我
未必盡然以事料之其間必有不可從者如屈膝受令
則大不可從者也賊豫本匹夫爾既為金人所立恩莫
大焉北面拜舞禮亦冝之陛下承一祖七宗基業海内
愛戴一紀於兹天命有歸何藉於金國乎傳聞奉使之
歸謂金人悉從我所欲不復有所湏其誠然耶必無難
行之禮以重困我陛下何用過為卑辱以取輕侮乎如
[123-27a]
或為不可從之事先有所要則其詭詐之情固可見矣
儻或輕從之屈膝受令他時反為所制號令廢置将出
其手一有不從便生兵隙予奪在彼失信在我非計之
得也雖使還我空地如之何而可保雖欲寝兵如之何
而可寝雖欲息民如之何而可息楚人衷甲吐蕃刼盟
前史載之詳矣庸可不慮乎且禮經復讐之義臣未暇
論也姑以人主之孝論之孔子稱明王之以孝治天下
則曰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以一人有慶兆
[123-27b]
民賴之為天子之孝方今宗廟社稷惟陛下是依天下
生靈惟陛下是賴陛下既欲為親少屈更願審思宗社
安危之機與夫天下治亂之所繫考之古誼酌之羣情
擇其經久可行者行之其不可從者以國人之意拒之
庶幾軍民之心不至懐憤且無噬臍之悔也宗社安而
國家可保此非天子之孝乎紹興三年敵使遽至朝廷
數遣官報聘眀年使人方且交馳而敵騎侵淮甸矣天
唘陛下之心六師鱗次江上力為戰守之具其冬魏良
[123-28a]
臣等以使事回敵人約再遣使為恐迫之語陛下悟其
姦計不復再遣敵遂引去陛下因敵使之来博詢在廷
抑聞孟子有云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
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如
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所謂國人者不過萬民三軍爾
搢紳與萬民一體大將與三軍一體今陛下詢於搢紳
民情大可見矣惟三軍之心未知所向和議國之大事
豈可不訪之兵將乎欲望聖慈速召大將各帯所部近
[123-28b]
上統制官數人同來以屈己事目廣加訪問以塞他日
意外之憂彼或以為不可亦能皷作其氣益堅守禦之
備時諸將韓世忠岳飛皆以議和為非計故矼有是言
既而矼以憂去
癸卯秘書少監劉一止試起居郎 徽猷閣直學士右
朝議大夫知平江府向子諲轉一官致仕時金人所遣
詔諭使將入境子諲不肯拜敵詔乃上章乞致仕秦檜
許之此以徐夢莘北盟㑹編修入十一月初十日韓世/忠劄子今續體探得銀牌郎君立候詔諭過界接
[123-29a]
伴於界首望北拜奏聖躬萬福再五拜訖只在位立候/詔諭使馬過然後上馬随後行至館中詔諭使面南列
坐畢令接伴使于階下展状躬身稱喏了上㕔跪勸詔/諭使酒及所過州縣官吏迎詔拜詔送詔如詔諭使入
境一州不依前約禮數即打一州其館伴依接伴禮數/按此時金使未入境但子諲聞其說耳夢莘稱張通古
入境子諲不拜而請致/仕盖小誤今修潤書之
甲辰樞宻副使王庶充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庶論金不
可和於道上疏者七見帝言者六秦檜方挟金自重以
為功絀其說庶語檜曰公不思東都抗節存趙時而忘
此敵耶檜大恨庶又抗章求去乃有是命是日檜進呈
[123-29b]
上因言近日士大夫好作不靖胥動浮言以無為有風
俗如此罪在朕躬卿等大臣亦與有罪盖在上者未有
以表率之故也檜曰風俗如此臣等實任其責孫近曰
陛下聖徳躬行多士狃於習俗未能鄉化時疆事稍定
當湏明政刑以示勸懲庶幾丕變中興聖政臣留正等/曰事有係乎天下國
家之舉者利害參而未明取舍同而未審几議論所到/亦何怪於紛紛乎善斷者本理以論成事則紛紛者将
自定矣此盤庚所以教民也紹興初大臣主和議而衆/志之未孚甚於盤庚之遷也浮言動衆上之所患風勵
表率所責於大臣者何事而大臣乃欲明政刑以示勸/懲果何心哉自是士大夫曽駁和議不合風㫖者皆以
[123-30a]
怨訐抵刑譴其丕變之言將為必酬平日之言以示威/也豈不深負太上皇帝責望之意哉大臣誤國甚矣
 中書舍人兼侍講兼學士院勾龍如淵試御史中丞
時秦檜方主議和力贊屈己之說以為此事當斷自宸
𠂻不必謀之在廷上将從其請而外論羣起計雖定而
未敢畢行如淵言於檜曰相公為天下大計而羣說横
起何不擇人為臺官使盡擊去則相公之事遂矣檜大
悟遂擢如淵中司人皆駭愕此並據晏敦/復墓誌修入 給事中樓
炤兼直學士院日歴無此今以/本院題名修入 侍御史蕭振權尚書
[123-30b]
工部侍郎振乞留王庶故有是命 兵部侍郎兼權吏
部尚書張燾兼史館修撰 尚書吏部員外郎王次翁
試秘書少監 左朝奉大夫魏良臣行尚書吏部員外
朱勝非秀水閑居録云逹蘭統兵犯淮甸朝廷遣魏/良臣奉使數問秦檜仍稱其賢乃知檜初相時所陳
二䇿出於金意也逮其再相力薦良/臣入為都司繼除從官欲弭其言耳 國子監丞王利
用為秘書郎
乙巳端明殿學士韓肖胄提舉萬夀觀肖胄自常州入
對遂有是命
[123-31a]
丙午王庶入辭命坐賜茶庶奏臣異議罔功必致人言
乞改除宫觀上不許復温言諭遣之遂召徽猷閣直學
士知潭州仇悆赴行在
丁未左朝奉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觀王縉復直秘閣知
常州 龍圖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汪藻上所編
集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詔㫖終篇凡六百六十有五
巻拜藻顯謨閣學士其屬官右朝散郎鮑延祖左宣義
郎孟處義各又進一官 是日樞宻院編修官胡銓上
[123-31b]
䟽曰臣謹按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頼頃縁宰相
無識遂舉以使敵専務詐誕欺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
之人切齒唾罵今者無故誘致敵使以詔諭江南為名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劉豫臣事金國南面稱
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不㧞之業一旦金人改慮捽
而縛之父子為擄殷鑒不逺而倫又欲陛下效之夫天
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
以祖宗之天下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金國藩
[123-32a]
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則祖宗廟社之靈盡被汚辱祖宗
數百年之赤子盡為敵有朝廷宰執盡為陪臣天下士
大夫皆當屈體事人變亂倒置異時無厭之求安知不
加我以無禮如劉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仇
敵而使之拜則怫然怒今堂堂大朝相率而拜仇敵曽
無童稚之羞而陛下忍為之邪倫之議廼曰我一屈膝
則梓宫可還太后可復淵聖可歸中原可得嗚呼自變
故以來主和議者誰不以此說㗖陛下哉然而卒無一
[123-32b]
驗則敵之情偽已可知矣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
不恤忘國大讐而不報含垢忍耻舉天下而臣之甘心
焉就令敵决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後世謂陛下何如主
也况敵人變詐百出而倫又以姦邪濟之則梓宫决不
可還太后决不可復淵聖决不可歸中原决不可得而
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可為痛哭流
涕長太息者矣向者陛下間闗海道危如累卵當時尚
不忍北面臣敵况今國勢稍張諸将盡銳士卒思奮只
[123-33a]
如頃者敵勢陸梁偽豫入㓂固嘗敗之於㐮陽敗之於
淮上敗之於渦口敗之於淮隂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
萬萬矣儻不得已而至於用兵則我豈遽出敵人下哉
今無故而反臣之欲屈萬乗之尊下穹廬之拜三軍之
士不戰而氣已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秦非惜夫帝
秦之虛名惜夫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
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謗議洶洶陛下不聞
正恐一旦變作禍且不測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亾
[123-33b]
未可知也雖然倫不足道也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然
陛下有堯舜之資檜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導陛下
為石晉近者禮部侍郎曽開等引古誼以折之檜乃厲
聲責下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狠愎已自
可見而乃建白令䑓諌侍臣簽議可否是盖畏天下議
已而令䑓諫侍臣共分謗耳有識之士皆以為朝廷無
人豈不惜哉夫石晉之事契丹也桑維翰主之其初意
亦以契丹强大可藉其力以保其割據之地而卒無救
[123-34a]
於敗亡况我朝為天下共主與敵有君父之仇而敵之
詭譎甚於契丹如之何可行耶孫近傅㑹檜議遂得參
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飢渇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
否一事檜曰敵可講和近亦曰可和檜曰天子當拜近
亦曰當拜臣嘗至政事堂三發問而近不答但曰已令
䑓諌侍從議之矣嗚呼參贊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
敵騎長驅尚能折衝禦侮邪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
也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願斷三
[123-34b]
人頭竿之藁街然後覉留敵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
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
寕能䖏小朝廷求活耶書奏市井喧騰數日不定秦檜
上表待罪有詔檜無罪可待乃復治事銓遂罷
戊申接伴使范同奏金使遣人議過界上曰若使百姓
免於兵革之苦得安其生朕亦何愛一已之屈時上下
洶洶上手劄付同塗中稍生事當議編置勾龍如淵退/朝録云時金
國遣二使携書来書中盖以河南之地盡歸於我者唯/是使人入界索禮過當號其書曰詔書指吾國曰江南
[123-35a]
見吾伴使必欲居堂中而坐使人於一隅所歴州縣必/欲使官吏具禮迎其書如吾中國迎天子詔書之禮且
言敵書到行在必欲上再拜親受之上下洶洶不知/所為上親劄付館伴范同途中稍生事當議編置
而敵使蕭哲與其右司侍郎張通古入境同北向再拜
問金主起居軍民見者徃徃流涕此據張燾率從官所/上䟽修入䟽云此故
事也則李永夀烏凌阿思謀之來盖嘗行此禮矣當時/外議皆謂蕭哲張通古入境范同再拜為央體俟再考
 禮部侍郎兼侍讀曽開言臣訪聞敵使在路語接伴
范同云本國主相及軍前並無遣使之意江南令王倫
來喚我倫百拜懇告不得已而来不知有何事商量又
[123-35b]
以排辦頓次行有里數數怒濡滯出語不遜范同具因
依申朝廷不知既聞此語嘗有以答之乎又聞随行三
節人從在路恣其出入並無檢察有下節女真常先半
程肆意而行将至之日夜半押馬過臨平逮曉已至江
漲下節一名酈瓊将官旁觀者多識之此皆朝廷所當
譏察不可忽者也陛下初遣使本為奉迎梓宫而王倫
之還創生和議疑其不可信故諭倫云若金國果有欲
和之意當自遣使来商議倫執陛下聖意遂至哀告求
[123-36a]
請敵使得以藉口謂本無来意因倫拜告而来陛下觀
此意豈非盛氣而陵我乎臣竊聞王倫前此回日所得
敵書已有早遣使人以圖休息之辭則今敵使豈可謂
我呼之而來自當諭館伴官以此語折之也敵帥拒我
禮物而不受書意責我以招降而使者自入我境已有
傲慢侵陵之語就館之後言語禮貎必無遜順願陛下
堅前日之說察其情偽勿輕見之或止令執政與之商
議最為得體所有敵使随行三節人從乞嚴行約束勿
[123-36b]
放出館夫朝廷之事固有當宻如行軍用間已成之謀
一或漏泄為害非輕今日之事特未定也正當大詢於
國兼衆智而用之豈可但慿一市井駔儈之說而大臣
不肯身任侍從不容與聞者乎臣願陛下以輔臣留身
所論使事明賜宣諭以臣僚所論使事悉賜降出使大
臣集兩省侍從官公共熟議取其是者斷而行之無為
含糊囁嚅之論以招後悔開此䟽不得本日因范同奏/事附見徐夢莘北盟㑹編又
有開一䟽其詞淺俗而魏/掞之讜議無之今不取 是日資政殿大學士新江
[123-37a]
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張守入辭命坐賜茶
守與顯謨閣待制新知廣州張致逺皆乞黄榜以招安
南安諸盗許之
己酉詔責授寕江軍節度副使莫儔永不收叙先是朱
勝非當國許儔便居儔既還浙西諌官李誼論其罪章
上不行後數月乃有是命誼以今年五月上章不/知許時何以不行也
庚戌北使書状官行䑓尚書省主簿魏千運卒於髙郵
軍賜白金六百兩張通古等還乃焚其骨而歸
[123-37b]
辛亥秘書省正字范如圭獻書於秦檜曰禮經有曰父
母之讐不與共戴天寝苫枕干誓死以報徽宗皇帝顯
肅皇后崩於沙漠去春凶問既至主上攀號擗踊哀動
天地四海之内若䘮考妣相公身拜元樞不以此時建
白大義乗六軍痛憤之情與之縞素揮戈北向以治女
真不共戴天之仇顧遣一王倫者卑辭厚幣以請梓宫
甚矣謀之顛錯也春秋之法讐不復賊不討則不書葬
葬者臣子之事也不書葬以為無臣子也天下之痛莫
[123-38a]
甚於不得其死而不復讐不討賊使神靈銜寃抱恨於
地下而不得伸雖得梓宫而葬之於臣子之心能安否
乎古之人有命将出師誓滅鯨鯢以迎梓宫者矣雖其
力小勢窮不能有濟而名正言順亦可以無愧於天下
後世未聞發幣遣使祈哀請命以求梓宫於仇讐之手
者也女真用是知我無復讐之心可以肆為玩侮乃示
欲和之意使倫歸報交使徃來至於再至於三其謀益
深言益甘我之信彼益篤禮益恭堕其計中不自知覺
[123-38b]
雖三尺童子皆為朝廷危之倫之言曰女真欲以梓宫
母后淵聖皇帝中原境土悉歸於我審如是豈惟足以
解吾君終身之憂哉乃天下臣子之所大願也然自王
者迹熄五伯而下鮮不以詐力相傾今乃欲以誠信之
道望於讐敵寕有此理且諱日之報與不報在彼無毫
釐利害至不難從之事也我之懇請屢矣而寂無聞焉
於其至易者尚不我從則其他可知矣春秋之法凡中
國諸侯與外國盟㑹者必謹志而深譏之其法嚴矣女
[123-39a]
真自海上結盟借助於我以滅契丹契丹既滅遂犯汴
都其不可信一也既而城下之盟講解而退矣曽不旋
踵復圍太原其不可信二也自是厥後和使項背相望
而侵犯之兵無歳不有其不可信三也既破京城乃始
歛兵議和誘我二帝出郊刼之而去其不可信四也劉
豫其所立也事之無所不至一旦執之如探囊中物其
不可信五也彼包蔵姦詭而不可測度如此何為一旦
與我如此之厚哉或謂金主初立尼瑪哈已死親族離
[123-39b]
叛契丹復振方務自保畏我加兵故欲釋憾解仇以免
南顧之患豈其然乎自劉豫既廢之後我益畏縮逺屏
未嘗敢向北方發一矢彼何憚於我哉是深謀長計欲不
費一鏃而坐收混一之功耳聞其使稱詔諭挟册命而
来要主上以下拜之禮果有之乎其無之也果可從乎
其不可從也反面事讎匹夫猶不肯為忍以堂堂之宋
君臣相率而拜不共戴天之人哉主上哀疚在躬孝友
天至必曰吾為梓宫屈為皇太后屈為淵聖皇帝屈何
[123-40a]
不可之有使子弟之情獲伸於一日志願足矣遑恤其
他相公何不以必然之理開陳於咫尺之前乎誠使一
旦拜受女真之詔册則将行女真之命令頒女真之正
朔普天之下莫非女真之土率土之濱莫非女真之臣
我宋君臣上下雖欲求措身之所且不可得徽宗顯肅
之梓宫遂無地可葬母后淵聖之輦輅遂無家可歸矣
無乃違主上聖孝之心失相公大忠之節乎昔漢髙祖
責數項羽兵不少解卒免太公於爼上晉大夫征繕以
[123-40b]
輔孺子使惡我者懼卒能歸惠公於强秦此古人已試
之明騐也相公不用此䇿以慰我主上孝弟之念奈何
欲誤主上舉祖宗二百年之天下委而棄之哉今所以
委曲順從敵意不敢少有違忤者惟恐其不歸梓宫母
后淵聖而加兵於我耳曽不知一正君臣之分則號令
生殺皆出於其手設若擁梓宫母后淵聖於大江之外
下一紙詔召吾君相以下来迎于境我若從之立有禍
變如其不從彼将責我曰吾歸而父母之䘮歸而親歸
[123-41a]
而兄有大造於而國乃違我之命不肯来迎是不孝於
父母不恭於兄不忠於我也聲罪来問将何以待之事
至如此則前日所以順從其意者非特無分毫之益適
足以致莫大之禍和好既敗雖欲兵之不用其可得乎
為和之說者必曰今雖講和而邉備實未嘗弛必無意
外之患以如圭觀之朝廷以議和之故謂謀臣猛将可
以折衝禦侮者皆無所用或斥逐而逺之或併之於驕
庸之帥又将包羞忍恥甘心屈辱以沮䘮士氣而離其
[123-41b]
心殆若歸馬放牛示天下不復用兵者而謂之不弛邉
備是内欺其心上欺人主下欺億兆之衆也主上南面
而君天下十有二年矣其即位也由天下軍民推戴所
迫不得已而從之至於今日天下軍民豈肯聽吾君北
面而為仇敵之臣哉主上以思念君父母兄之故不憚
於屈己天下軍民以愛君之故不肯聽主上之辱身用
此拒敵不為無辭者若其舉兵而来適足以激怒吾衆
我以大義明詔天下率勵瘡痍之餘共雪父兄之恥乃
[123-42a]
不可失之機㑹也相公若必欲拂天下之情贊成主上
受此屈辱有如姦雄因衆心之憤擁數十萬之衆仗大
義以問相公之罪則将何辭以對宣和靖康以来為女
真所屠戮者非将士之父兄則其子弟幸得脫身於鋒
鏑恨不得女真之肉臠而食之今相公反愛信之如天
屬之親萬口籍籍扼腕忿怒莫不歸罪於相公相公亦
知之乎相公嘗自謂我欲濟國事死且不恤寕避謗怨
相公之心則忠矣使殺身而有益於君固志士仁人之
[123-42b]
所願為也若犯衆怒陷吾君於不義政恐不惟怨謗而
已将䘮身及國毒流天下遺臭萬世茍非至愚無知自
暴自棄天奪其魄心風發狂者孰肯為此若曰聖意堅
確臣下莫之能回此非所望於相公也檜不答 是日
樞宻院編修官胡銓昭州編管銓之上書也都人喧騰
數日不定上語秦檜曰朕本無黄屋心今横議若此據
朕本心惟應養母耳此據秦檜奏/䟽所載上言於是檜與參知政事
孫近言臣等比以金使及境各進愚計務欲接納適中
[123-43a]
可以經乆朝廷之體貴在慎宻不敢漏言聞銓上章歴
詆盖縁臣等識淺望輕無以取信於人伏望睿斷早賜
誅責以孚衆聽詔答曰卿等所陳初無過論朕志固定
擇其可行中外或致於憂疑道路未詳其本末至彼小
吏輕詆柄臣乆将自明何罪之有至是乃議責銓檜批
㫖曰北使及境朝廷夙夜講究務欲上下安帖貴得和
好乆逺胡銓身為樞屬既有所見自合就使長建白乃
狂妄上書語言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皷衆刼持朝廷
[123-43b]
可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勒停送昭州編管永不收
叙令臨安府差使臣兵級押發前去候到具月日聞奏
仍令學士院降詔布告中外深知朕安民和衆之意時
銓妾孕臨月遂寓湖上僧舍欲少遲行而臨安已遣人
械送貶所秘書省正字范如圭與勅令所刪定官方疇
見吏部侍郎晏敦復為銓求援敦復曰頃嘗言秦檜之
姦諸公不以為然今方専國便敢如此趙元鎮雖無状
不至是也此人得君何所不為敦復即徃見守臣徽猷
[123-44a]
閣待制張澄語之曰銓論宰相天下共知祖宗朝言事
官被謫開封府必不如是澄愧謝曰即追還矣
壬子左通直郎胡銓送吏部與廣南監當銓既竄斥秦
檜孫近又奏銓所上封章言及臣等若重加竄斥於臣
等分義有所不安欲望聖慈更加寛宥䑓諫勾龍如淵
李誼鄭剛中亦共救解之乃以銓監昭州鹽倉銓之行
也監登聞皷院陳剛中以啓送之曰屈膝請和知廟堂
禦侮之無䇿張膽論事喜樞庭謀逺之有人身為南海
[123-44b]
之行名若泰山之重又曰知無不言願請上方之劍不遇
故去聊乗下澤之車秦檜大恨之此據銓自䟦戒諭詔/書及紹興正論參修
銓稱秦檜孫近鄭剛中李誼勾龍如淵夜半同上殿引/救上稍霽威特免昭州之徙而日歴及他書皆不見䑓
諫文字銓自記必審但謂如淵為給事中則誤耳正論/云陳剛中任寺丞而銓所記以為皷院二書不同考之
日歴六年四月丙午左宣教郎陳剛中除太府寺丞替/王師心成資闕而今太府寺題名皆無二人姓名盖中
間有㫖待次者皆省罷故也皷院題名起於紹興十六/年亦無剛中姓名今且從銓所記俟考剛中紹興十年
八月壬/申行遣
是月資政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宫陳與義薨於湖
[123-45a]

 
 
 
 
 
 
 
[123-45b]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巻一百二十三
[123-46a]
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巻一百二十三金人地名考證
  逹蘭原書作逹懶/誤改見巻一
  烏凌阿原書作烏陵/誤改見巻一
  尼瑪哈原書作粘罕/誤改見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