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六十八
明 章潢 撰
人道總叙
大哉天乎統元氣也廣哉地乎統元形也人以𣺌然
之身處覆載閒不啻太倉一稊米耳易乃以天地人
並列為三才而謂易簡理得成位乎其中焉乾九五
文言謂大人與天地合徳日可合明四時合序鬼神
[068-1b]
合吉凶先天弗違後天奉天時人之大也一至此哉
非意之也立天立地立人其道一也道本大而人自
小之耳大人特自盡其立人之道非於道有所加也
不獨大人為然孔子謂人者天地之心夫心在人身
形氣之中而耳目視聴手足持行百體各從其令一
由心以為之宰也人在天地中而為之心焉豈徒五
行之秀萬物之靈典禮文物之中焉已耶天即人之
髙明也地即人之博厚也日月人之照臨也雨露人
[068-2a]
之潤澤也雷霆人之震動也風雲人之變態也隂陽
人之卷舒也山嶽人之融結也江河人之流行也鬼
神人之屈伸也古今人之晝夜也歴世帝王聖賢才
智人之過影也舉宇宙間成象成形飛潛動植一人
之生生化化而不息也故人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一
物失所痛瘝切身其心自有大不忍者人道本如是
也所以宇宙内事皆分内事凡裁成輔相範圍曲成
劑量調燮參贊位育皆人之自盡其心以為天地心
[068-2b]
而人道庶乎其無愧耳盍稽之康節與横渠之言乎
邵子謂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
天事謂其能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旁通人
事又謂其能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裏人
物張子謂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
學為萬世開太平真見人道之大有不能自諉者歟
但道不逺人人能𢎞道自一身以達之家國天下人
倫物理及國朝典制禮樂何一非人道之所當究心
[068-3a]
者故為人道編
人身心總叙
人之所以為人者形與性而已矣天地之塞吾其體
天地之帥吾其性形性豈二之哉孔子曰仁者人也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所以大學一言以蔽之曰一是
皆以修身為本則是身也本之為心意知而非有也
達之家國天下而非無也具之為骨骸臟腑而非顯
也宰之為精神魂魄而非隠也呼吸與天地相通氣
[068-3b]
脉與寒暑晝夜相運旋所以謂人身小天地而知修
身為本即知之至也孔門無踰顔曽顔之四勿曽之
三省舍視聴言動容貌辭氣性安在哉信乎養徳養
身非二事良醫良相非二道奈何人人具此七尺之
軀卑之則為衆欲所攻髙之又以四大為幻欲通天
下國家為一身而于一身之骨骸血脉且莫之辨一
身之寒暑燥濕且莫之調攝也又烏在其為不朽而
與天地參乎
[068-4a]
[068-4b]
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徳隂陽之交鬼神之㑹五行
之秀氣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聲被色而生
者也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隂陽為端以四
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
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
邵子曰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支是以指節可
以觀天掌文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乎指掌矣可不
[068-5a]
貴之哉
神統於心氣統於腎形統於首形以氣交而神主乎
中三才之道也日為心月為膽星為脾辰為腎藏也
石為肺土為肝火為胃水為膀胱府也何者謂之人
邵子曰目耳鼻口心膽脾腎之氣全謂之人心之靈
曰魄脾之靈曰魂腎之靈曰精心之神發乎目則謂
之視腎之精發乎耳則謂之聴脾之魂發乎鼻則謂
之臭膽之魂發乎口則謂之言八者具備然後謂之
[068-5b]
人夫人者天地萬物之秀氣也然而亦有不中者各
求其類也若全得人類則謂之曰全人之人
勉齋黄氏曰夫人之生惟精與氣為毛骨肉血者精
也為呼吸冷熱者氣也然人為萬物之靈非木石故
其精其氣莫不各有神焉精之神謂之魄氣之神謂
之魂耳目之所以視聴者魄為之也此心之所以能
思慮者魂為之也合魂與魄乃隂陽之神而理實具
乎其中惟其魂魄之中有理具焉是以靜則為仁義
[068-6a]
禮智之性動則為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情胥此焉
出也人須如此分作四節看方體認得著實或問朱
文公但將理與氣對看今先生分作四節何也曰理
與氣對是自天地生物而言今之說是自人稟受而
言若但言氣大易何以謂精氣為物但言理横渠何
以謂合性與知覺而名心耶此意玩味當自知之若
以語人徒起紛紛也
因論虚靈知覺曰人只有箇魂與魄人記事自然記
[068-6b]
得底是魄如㑹恁地搜索思量㡳這是魂魂日長一
日魄是稟得来合下恁地如月之光彩是魂無光彩
處是魄魄亦有光但是藏在裏面又曰氣之呼吸為
魂耳目之精明是光藏在裏面如今人聴得事何嘗
是去聴他乃是他自入耳裏面来因透諸心便記得
此是魄魄主受納魂主經營故魄属隂魂属陽隂凝
靜陽發散
易云精氣為物精是精血氣是煖氣有這兩件方始
[068-7a]
成得箇好物出来如人在胞胎中即是這兩箇物骨
肉肌體是精血一路做出㑹呼吸活動是煖氣一路
做出然而精血煖氣則自有箇虚靈知覺在裏面精
血之虚靈知覺便是魄煖氣之虚靈知覺便是魂這
虚靈知覺又不是一箇虚浮㡳物裏面却又是許多
道理故木神曰仁是虚靈知覺人受木之氣其虚靈
知覺則具仁之理木便是氣血神便是魂仁便是箇
道理如此看方是按人身即小天地也人之氣即天
[068-7b]
地之氣人之五臟六腑十二絡猶五岳四鎮十二州
人之七竅猶天之七曜凡人之臟腑十二絡有病則
面色異而變常猶岳鎮十二州有災則天象隨之而
變異惟心臟之病面色易形故以養心為要孟子曰
養心莫善於寡欲程張所謂心皆指其虚靈之氣而
言氣本寓理為性理從氣發為情而心能主宰者亦
氣也
人之面偹耳目鼻口舌猶天之五行也腹偹肝肺脾
[068-8a]
腎心猶地之五行也耳鼻縱而孔竅凹靜而隂也目
口横而睛凸動而陽也腎屬耳肺屬鼻反動而為陽
肝屬目脾屬口反靜而為隂心舌居動靜之間而心
聲形於舌舌音發於心是心舌者又一身之主也然
項圓而頦方天地定位也鼻岳聳而口淵深山澤通
氣也眼外耀而舌下津水火不相射也喉出響而耳
収聲雷風相薄皆與天地造化相肖也
養徳養生二而無全學也矧天大徳曰生今以養徳
[068-8b]
屬儒曰正道養生屬仙曰異端誤矣身亡而徳安在
哉故孔子慎疾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教人存仁致中
和孟子曰養氣持志集義勿忘勿助是故立教以醫
世酌人情而制方周末文靡則偽故存仁戰國氣暴
則盭故集義存仁完心也志定而氣從集義順心也
氣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忘助也疾安由作故曰養
徳養生一也無二術也
夫地即血天即氣天包地氣載血今人骨肉臟腑皆
[068-9a]
血也魄也神靈運用皆氣也魂也人死乃魂去魄存
氣散血尚聚也是以貴養氣世降氣轉耗也朱丹溪
乃曰氣有餘血不足藥專補血夫氣有餘邪氣也正
氣何嘗有餘岐伯曰人以胃氣為主甚矣貴養氣也
人身之天為首而一身之氣自流行貫通脉絡相連
如耳目口鼻為氣之出入皆在于首而其為氣必自
下而上故目如日月而五臟皆屬之豈非自地而起
乎
[068-9b]
天包地地之上下皆天天之氣循環轉旋無一息之
停止如人身自腹以上為天腹之下為地人身之氣
自足之湧泉而起至於頭頂又降而下循環不窮然
謂之隂陽者亦以其上下言之耳天之氣在地下者
為隂在地上者為陽其為形雖有隂陽之殊其為氣
則一也
宇宙不曽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間須是做得人方不枉
[068-10a]
人與天地同體四時以行百物以生若滯在一處豈
能為萬化之主耶古之善學者常令此心在無物處
便運用得轉耳學以自然為宗可以著意理㑹乎
神理為天地萬物主長在不㓕人不知此虚生浪死
與草木一耳
我之所以為身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謂哉身非
身也其所主者心也心非心也其所具者性也性非
性也其所原者天也天之所以為天我之所以為身
[068-10b]
也然則我之身非人也天也
道無形體萬象皆其形體道無顯晦人所見有顯晦
以形體言天地一物也以顯晦言人心其機也所謂
心即理者以其充塞氤氲謂之氣以其脉絡分明謂
之理以其流行賦畀謂之命以其稟受一定謂之性
以其物無不由謂之道以其妙用不測謂之神以其
凝聚謂之精以其主宰謂之心以其無妄謂之誠以
其無所倚著謂之中以其無物可加謂之極以其屈
[068-11a]
伸消息往来謂之易其實則一而已今夫茫茫堪輿
蒼然隤然其氣之最麄者歟稍精則為日月星宿風
雨山川又稍精則為雷電鬼怪草木之彚又精而為
鳥獸魚鼈昆蟲之屬至精而為人至靈至明而為心
故無萬象則無天地無吾心則無萬象矣故萬象者
吾心之所為也天地者萬象之所為也天地萬象吾
心之糟粕也要其極致乃見天地無心而人為之心
心失其正則吾亦萬象而已心得其正乃謂之人此
[068-11b]
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惟在于吾心此可見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所謂心者非今一團血肉之具
乃指其至靈至明能作能知此所謂良知也然而無
聲無臭無方無體此所謂道心惟㣲也此大人之學
所以與天地萬物一體也一物有外便是吾心未盡
處不足謂之學
夫人知四肢百體之為我也知浩浩天地為吾軀殻
而天地間品物萬形之皆吾四肢百體也乎而知推
[068-12a]
而上六萬四千八百年推而下六萬四千八百年之
為吾一息也乎而能因睹吾是心上覆皇天下載后
土日月不足為明而宇宙不足為大也乎如其未也
則是猶未睹于道也
夫自一氣動靜而天地生焉天地交而萬物生焉萬
物物也天地亦物也天地物之大者也自夫萬物之
形質而觀之穹然而在上者吾謂之天塊然而在下
者吾謂之地煥然而代明者吾謂之日月淵然而停
[068-12b]
浩然而流者吾謂之江河屹然而峙者吾謂之山岳
蔚然而秀者吾謂之草木翼而飛鬛而馳者吾謂之
禽獸是其體盖不能以不異也亦不容以强一也非
惟吾不能一雖天地之大固不能使萬物之合而為
一也嗚呼孰知萬物之不能相一者其形體也萬物
之相通而無間者實混合而為一也歟今夫萬物備
而成天地衆體備而成一身天地一身之大者也一
身天地之小者也試以身喻之人之一身外則有耳
[068-13a]
目口鼻四肢毛髪焉内則有五臟六腑焉自其異而
觀之視者吾謂之目聴者吾謂之耳食者吾謂之口
嗅者吾謂之鼻持而行者吾謂之四肢雖耳目口鼻
四肢固已不能相一也而况於不可勝窮者乎自其
合者而觀之坱然太虚為耳目口鼻為四肢為毛髪
為五臟為六腑耳目口鼻四肢毛髪之形雖異而其
坱然太虚者實融乎其相通也五臟六腑之形雖異
而其坱然太虚者實混乎其無間也故觀乎一身則
[068-13b]
知天地萬物之為一體矣觀乎天地則知吾身之備
乎天地萬物矣是故仰觀乎天吾身之盖也俯察乎
地吾身之載也日月吾之明江河吾之流山岳吾之
峙草木禽獸吾之文推而大之一元之闔闢吾身之
動靜也推而細之一晝一夜之運吾身之呼吸也範
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範圍吾身之化也曲成萬物而
不遺曲成吾身之萬物也嗚呼知此者可與論仁矣
夫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固也然不㡬於無分與
[068-14a]
夫既謂之一體則萬物之有親疎也猶夫吾身之有
貴賤也吾耳目口鼻吾四肢毛髪吾五臟六腑其大
小之分貴賤之等截乎其不容易也天地萬物固可
混然而無别是故乾稱父坤稱母民曰同胞物曰吾
與是故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
下平是故盡己之性斯盡人之性盡人之性斯盡物
之性是故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其合而一者仁
也其不容混者人之分也嗚呼仁之為徳其大固如
[068-14b]
是哉故竊嘗論之吾身之與天地萬物物也吾心其
則也失其心則物非其物矣儒者之論盖曰心者一
身之主宰嗚呼豈獨為一身之主宰實天地萬物之
樞紐歟故曰明明徳於天下致中和天地位而萬物
育焉
吾人與天地並立而為三才非形骸可間人只為形
骸間隔便執著有我殊不知此心之靈通天徹地無
有限際天只是積氣地只是積形中間為天地的靈
[068-15a]
明主宰只有此心伏羲立象上一畫以象天下一畫
以象地中一畫是天地的靈竅强名曰人人即是天
地之心若認著我少為私意所隔便是不與天地立
心便是三極不立
吾人與萬物混處於天地之中為天地萬物之宰者
非吾身乎其能以宰乎天地萬物者非吾心乎心何
以能宰天地萬物也天地萬物有聲矣而為之辨其
聲者誰歟天地萬物有色矣而為之辨其色者誰歟
[068-15b]
天地萬物有味矣而為之辨其味者誰歟天地萬物
有變化矣而神明其變化者誰歟天地萬物之聲非
聲也由吾心聴斯有聲也天地萬物之色非色也由
吾心視斯有色也天地萬物之味非味也由吾心嘗
斯有味也天地萬物之變化非變化也由吾心神明
之斯有變化也然則天地也萬物也非吾心則弗靈
矣吾心之靈毁則聲色味變化不得而見矣聲色味
變化不可見則天地萬物亦幾乎息矣故曰人者天
[068-16a]
地之心萬物之靈也所以主宰乎天地萬物者也
吾心為天地萬物之靈者非吾能靈之也吾一人之
視其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目者同其明也一人之
聴其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耳者同是聰也一人之
嘗其味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口者同是嗜也一人之
思慮其變化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心知者同是神明
也匪徒天下為然也凡前乎千百世已上其耳目同
其口同其心知同亦無弗同也然則明非吾之目也
[068-16b]
天視之也聰非吾之耳也天聴之也嗜非吾之口也
天嘗之也變化非吾之心知也天神明之也故目以
天視則盡乎明矣耳以天聴則竭乎聰矣口以天嘗
則不爽乎嗜矣思慮以天動則通乎神明矣天作之
天成之不參以人是之謂天能是之謂天地萬物之
靈
吾心為天地萬物之靈惟聖人為能全之非聖人能
全之也夫人之所同也聖人之視色與吾目同矣而
[068-17a]
目能不引於色者率天視也聖人之聴聲與吾耳同
矣而耳能不蔽於聲者率天聴也聖人之嗜味與吾
口同矣而口能不爽於味者率天嘗也聖人之思慮
與吾心同矣而心之不亂於思慮者通神明也吾目
不引於色以全吾明焉與聖人同其視也吾耳不蔽
於聲以全吾聴焉與聖人同其聰也吾口不爽於味
以全吾嗜焉與聖人同其嘗也吾心知不亂於思慮
以全吾神明焉與聖人同其變化也故曰聖人可學
[068-17b]
而至謂吾心之靈與聖人同也然則非聖學也能自
率吾天也
吾心之靈與聖人同聖人能全之學者求全焉然則
何以為功耶有要焉不可以支求也吾目蔽於色矣
而後求去焉非所以全明也吾耳蔽於聲矣而後求
克焉非所以全聪也吾口爽於味矣而後求復焉非
所以全嗜也吾心之知亂於思慮矣而後求止焉非
所以全神明也靈也者心之本體也性之徳也百體
[068-18a]
之㑹也徹動靜通物我亘古今無時乎弗靈無時乎
或間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皆
自率是靈以通百物勿使間於欲焉已矣其功雖不
同其靈未嘗不一也吾率吾靈而發之於目焉自辨
乎色而不引乎色所以全明也發之於耳焉自辨乎
聲而不蔽乎聲所以全聪也發之於口焉自辨乎味
而不爽乎味所以全嗜也發之於思慮焉萬感萬應
不動聲臭而其靈常寂大者立而百體通所以全神
[068-18b]
明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必率是靈
而無間於欲焉是天作之人復之是之謂天成是之
謂致知之學
何謂天人之原曰古人說配天配命合徳合明以此
合彼尚猶二之此皆為自小其心者説耳其實人與
天地一也吾心靈明為天地主宰天地無吾心則地
不見其博厚矣天不見其髙明矣古今不見其悠久
矣而天地亦幾乎息矣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聴自
[068-19a]
我民聴謂民視聴即天之視聴無有二也諸君自盡
求誠之功絶去外馳収斂精神以歸于一必求此心
無愧無怍是參天兩地成位於其中矣又何疑於配
天配地乎
目之視耳之聴心之思手足之持行者孰為之曰仁
也不寧惟是爪之生髪之長筋之轉脉之揺者孰為
之曰仁也然則通吾身無一而非仁也天地大矣於
我相關接乎萬物夥矣於我相連屬乎曰不相為關
[068-19b]
接連屬者非仁也然則通天地萬物無一而非身也
乃有隔形骸分爾我同氣同胞仇讐視之者彼獨何
心歟曰忍也所謂不仁者也目之明也有瞽耳之聪
也有聾手足之利便也有痿痺則病也所謂不仁者
也曰昔之人有以愛言仁者有以公言仁者又有以
覺言仁者孰為近曰皆用也覺其近之矣然亦非至
也朱子曰仁者必覺而覺不可以名仁理最盡也嗟
夫知仁之必覺也又知覺之不足以名仁也斯其可
[068-20a]
與言仁也已明道先生曰學者須先識仁此知本教
也大學先知本程門先識仁一也知本焉斯識仁矣
天地一隂陽也人身一隂陽也人身之隂陽不外乎
天地之隂陽天地之隂陽亦豈外乎人身之隂陽哉
天地一人也人身一天地也人身之動靜天地之動
靜也分而言之動自動也靜自靜也合而言之動根
於靜靜由乎動也一呼一吸一息也而天行八十餘
里人一晝一夜三萬三千六百餘息天則行九十餘
[068-20b]
萬里人息與天行齊四體于是乎順百病于是乎消
一有愆焉始為衆病之所襲矣是故君子貴修身以
俟天也然則天之所以行人之所以息孰從而宰之
曰太極太極隂陽之本也天地之心也動靜之主也
嗚呼善事天者當洗心而密察焉
總論人身隂陽合體
吾人之生原隂陽兩端合體而成其一則父母精氣
妙凝有質所謂精氣為物者也其一則宿世靈魂知
[068-21a]
識變化所謂游魂為變者也精氣之質涵靈魂而能
運動是則吾人之身也顯現易見而屬之於陽游魂
之靈依精氣而露知識是則吾人之心也晦藏難見
而屬之於隂交媾之時一齊俱到胎完十月出生世
間其赤子之初則陽盛而隂㣲心思雖不無而専以
形用也故常欣笑而若陽和亦常開爽而同朝日又
常活潑而類輕風此陽之一端見於有生之後者然
也及年少長則隂盛而陽㣲雖形體如故而運用則
[068-21b]
專心思矣故愁慼而欣笑漸减迷蒙而䦕爽益稀滯
泥而活潑非舊此隂之一端見於有生之後者然也
人能以吾之形體而妙用其心知簡淡而詳明流動
而中適則接應在於現前感通得諸當下生也而可
望以入聖殁也而可望以還虚其人將與造化為徒
焉已矣若人以己之心思而展轉於軀殻想度而遲
疑曉了而虚泛則理每從於見得幾多渉于力為生
也而難望以入聖殁也而難冀以還虚其人將與凡
[068-22a]
塵為徒焉已矣或曰如君之論是以身為陽而在所
先以心為隂而在所後乃古聖賢則謂身止是形心
乃是神形不可與神並况可以先之乎曰子惡知所
謂神哉夫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亦超萬物而
為言者也隂之與陽是曰兩端兩端即兩物也精氣
載心而為身是身也固身也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
而具備焉者也靈知宰身而為心是心也亦身也亦
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而具偹焉者也精氣之身顯于
[068-22b]
晝之所為心知之身形於夜之所夢然夢中之身即
日中之身但以屬隂故其氣弱其象㣲雖弱且㣲而
較之日中之舉止毫髪則無殊也日中之身即夢中
之身但以屬陽故其氣健其體充雖健且充而較之
夢中舉止毫髪亦無殊也是分之固隂陽互異合之
則一神所為所以屬隂者則曰隂神屬陽者則曰陽
神是神也者渾融乎隂陽之内交際乎身心之間而
充溢瀰漫乎宇宙乾坤之外所謂無在而無不在者
[068-23a]
也惟聖人與之合徳故身不徒身而心以靈乎其身
心不徒心而身以妙乎其心是謂隂陽不測而為聖
不可知之神人矣或者憬然悟曰孔夫子之從心所
欲不踰矩孟夫子之存心養性以事天是誠隂陽合
徳而神之乎其為心也哉亦神之乎其為身也哉
[068-24a]
[068-24b]
易曰乾為首坤為腹
邵子曰神者人之主將寐在脾熟寐在腎將寤在肝
又言/在膽正寤在心
又曰天之神棲于日人之神發于目寤則棲心寐則
棲腎所以象晝夜之道也
愚謂人之一身首乾腹坤而心居其中其位猶三才
也氣統於腎形統於首一上一下本不相交所以使
之者神交也神運乎中則上下渾融與天地同流此
[068-25a]
非三才之道歟夫神守於腎則靜而藏伏坤之道也
守於首則動而運行乾之道也藏伏則妙合而凝之
行則周流不息妙合而凝周流不息者乾坤合徳也
以身外比大空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隂陽以子
午比冬夏子時乃曰坎卦腎中氣生午時乃曰離卦
氣到心腎氣與心氣相合而太極生液所以生液者
以氣自腎中来氣中有真水真水無形離卦到心氣
則太極生液如此離卦心中液生坎卦液到腎液與
[068-25b]
腎水相合而太極復生于氣所以生氣者以液自心
中来液中有真氣真氣無形坎卦到腎接著水則太
極而生氣如此可以比隂陽升降至太極而相生所
生盖陽中藏水隂中藏氣也
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契云恒順地理
承天布宣謂人之元氣藏于腹猶萬物于坤神入地
中猶天氣降而至於地氣與神合猶地道之承天天
地以此而生物吾身以此而運用太𤣥經云藏心于
[068-26a]
淵美厥靈根於此同㫖邵康節曰神統於心氣統於
腎形統於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按素問曰丈夫八歳腎氣實髪長齒更二八腎氣盛
天癸至精氣溢冩隂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
筋骨致强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
壯五八腎氣衰髪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
髪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
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髪去又云上古之人其知道
[068-26b]
者法于隂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
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年度百嵗乃去今時之
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用道得終謂之常醉
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
神務快其心溺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愚
謂人至于老則多忘神昏故也動則疲倦氣衰故也
養身之道以神氣為本神昏氣衰則以何者為本哉
[068-27a]
[068-27b]
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於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髓
則腎主之也由脊骨中相貫
膻中名氣海在兩乳之間為氣之海也氣所居焉能
分佈陰陽是氣者生之源乃命之主故為人父母不
可損也
隔膜在心肺之下與脊腸腹周囬相著如幕不漏以
遮蔽濁氣使不上薫於心肺與脊係上貫于心下通
于腎心腎水火相感而精氣溢泄乃化血取精之系
[068-28a]
也
䦨門神闕津液滲入膀胱濁穢流入大腸
總言藏之要害
岐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
部于表腎治于裏脾謂之使胃謂之市水穀所歸脾/味皆入也
鬲肓之中上有父母氣海為人/之父母也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小心謂神/靈之舍從之有福逆之有害
[068-29a]
[068-29b]
五臟六腑
喉嚨已下言六臟為手足三隂咽喉已下言六腑為
手足三陽盖為諸臟屬隂為裏諸府屬陽為表以臟
者藏也藏諸神而精神通流也腑者庫也府主出納
水穀糟粕轉輸之謂也
喉嚨自喉嚨已下六臟喉應天氣乃肺之系也以肺
屬金乾為天乾金也故天氣通于肺而肺應天上運
㑹厭㑹厭者五臟聲音之門戸肺屬金音聲應金石
[068-30a]
也九墟云咽喉喘息之道其中空長可以通氣息楊
𤣥操云喉嚨與咽並行其實兩異而人多惑之盖喉
中為息通咽中下水穀其喉嚨下接肺兩葉之間與
今所繪者同若呉簡序宋景所畫希範喉中三竅者
非果喉中具三竅則水穀與氣各從一竅而俱下肺
中肺下無竅何由𫝊道水穀入於下焦 肺手太隂
經黄帝書云肺為諸藏之上盖藏真髙於肺以行榮
衞隂陽也肺之形似人肩二大葉中有二十四空行
[068-30b]
列以分布諸臟清濁之氣而為氣管乃相輔之官也
在喉嚨氣系之下 心手少隂經黄帝書云心形如
未敷蓮花中有九孔以道天真之氣神之宇也其藏
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氣也而為身之君以肺為上
盖故心在肺之下 心包手厥隂經靈樞經曰手心
主脉起于心中出屬心包下膈九樞云十二原以大
陵為心之原即心包冗也明真心不受邪故手心主
則心包也類纂曰手厥隂心包之經所謂一隂也一
[068-31a]
名手心主其經與手陽三焦為表裏今以藏象校之
在心下横膈膜之上腎斜膈膜之下與横膜相粘其
處黄脂漫包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細筋如絲與心
肺相連者此包絡也 脾足太隂經黄帝書云脾形
似馬蹄内包胃脘象土形也經經之氣交歸於中以
營連真靈之氣意之舍也又云脾為陰藏位處中焦
主養四藏故呼吸以受穀氣以其上有心肺下有腎
肝故曰在中而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血之氣也為諫
[068-31b]
議大夫又曰倉廩之官 肝足厥隂經黄帝書云肝
有二大葉一小葉如木甲拆之象各有支絡血脉於
中以宣發陽和之氣魄之官也故藏真散於肝肝藏
筋膜之氣也為將軍之官其治在左然以今之藏象
校之則肝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而胃與小腸之右
外 腎足少隂經黄帝書云腎藏有二形如豇豆相
並而曲附於膂筋其外有脂裹裏白外黒主藏精故
藏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腎者作疆之官伎巧
[068-32a]
出焉其位下連於脇今以見圖藏象校之則在膈下
粘脊膂脂膜中有系二道上則系心下則連二腎之
系相通已上六臟也 咽門自咽門已下六腑咽應
地氣為胃之系也以胃屬土坤為地坤土也故應地
咽之下者胃脘水穀之道凡咽門承受水穀自胃脘
而入於胃中咽嚥也言可嚥物也又謂之嗌言扼要
之處黄帝書曰地氣通于嗌嗌咽也以今藏象咽在
喉之後合古書為是于歐本則非
[068-32b]
胃足陽明經黄帝書云胃者倉廩之官布養四藏故
謂五藏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故食氣入胃散
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脉脉
氣流經經氣歸肺肺朝百脉輸精于皮毛毛脉合精
氣行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權衡以平氣口
成寸以决死生又飲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
散精上歸于肺通諸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
並行合于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水穀氣
[068-33a]
味奉生之理也
膽足少陽經黄帝書云膽者中正之官决斷出焉而
為清淨之府 小腸手太陽經黄帝書云小腸者受
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滓穢自胃之
下口傳入于小腸上口自小腸下口泌别而水入膀
胱上口其滓穢傳入大腸上口與今所繪藏象同
大腸手陽明經一名囬腸以其囬屈而受小腸之穀
因以名之乃肺之府也黄帝書曰大腸者𫝊導之官
[068-33b]
變化出焉 廣腸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形故曰
肛門即廣腸也一名直腸一名魄門黄帝書曰䐈腸
者廣腸也一名洞腸受大腸之穀而道出焉故魄門
亦為五藏使水穀不得久藏 膀胱足太陽經又名
胞胞也
虚空也以虚承水液焉而為津液之府
類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黄帝書曰膀胱為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位當孤府故膀胱不利
為癃不約為遺溺又水泉不止膀胱不藏得守者生
[068-34a]
無守者死 三焦手少陽扁鵲曰膲原也為水穀之
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膲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其始在膈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
間陷者是也中膲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
穀下膲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濁出而不
内以𫝊道也故上膲主出陽氣温于脾胃分肉之間
若霧露之溉焉中膲主變化水穀之味出血以榮五
藏六腑及身體也又下膲主通利溲便以時𫝊下故
[068-34b]
曰出而不内凡藏府俱五者手心主非藏三膲非府
也以藏府俱六者合手心主及三膲也又曰藏惟有
五府獨有六者何也所以府有六者謂三膲也有原
氣之所别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
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黄帝書曰上膲如霧中膲
如漚下膲如瀆而為决瀆之官水道出焉九墟云中
膲亦並于胃口出上膲之後此所受氣泌别糟粕成
津液化其精㣲主注于肺脉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
[068-35a]
故得獨行於經隧命曰榮氣故言中膲如漚也仲景
曰下膲不和清溲重下大便數難臍腹築痛故三膲
者寄於胸膈
肺側
肺已下右側可見心系系於脊髓下通於腎其心之
系有二一則上與肺相通一則自心入於肺兩大葉
之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經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
系相通其下則見於第四圖中其系從肺兩大葉穿
[068-35b]
向後附脊處正當七節之間黄帝所謂七節之旁中
有小心也
心氣
五臟系通於心心通五臟系心之系與五臟之系相
連輸其血氣滲灌骨髓故五臟有病先于於心其系
上系於肺其别者自肺兩葉之中向後通脊與腎自
腎而之於膀胱與膀胱膜絡並行而之於溲溺處也
肺之系者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相通脾之系者自膈
[068-36a]
正中微近左脇居胃之上並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
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綴也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
脇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也腎之系者貼脊
膂脂膜中兩腎二系相通而下行其上則與心系通
為一
氣海膈膜
黄帝云膻中者神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在兩乳間
為氣之海也以氣布隂陽氣和志達則喜樂由生又
[068-36b]
云膈膜之上中有父母膈膜之上者氣海居焉氣者
生之原乃命之主故氣海為人之父母膈膜謂心肺
之間也其膈膜自心肺之下與脊脇腹周囬相著如
幕不漏以遮蔽濁氣不上薫於心肺也
脾胃包絡
黄帝云脾之藏其府胃也脾與胃膈相連而脾處胃
之上又云胃之大絡名曰虚里貫膜絡肺出于左乳
之下其動應衣宗氣也故胃為之市水穀所歸五味
[068-37a]
所入如市之雜也大素云胃者太倉也胃之五竅閭
里門戸也咽胃大腸小腸/膀胱為五竅脾之有大絡其系自膈下
正中㣲左脇於胃之上與胃包絡相附矣其胃之包
在脾之上與胃相並結絡周囬漫脂遍布上下有二
系上者貫膈入肺中與肺系相並而在肺系之後其
上即咽門也咽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上口也其處
謂之賁門者也水穀自此而入胃以胃出穀氣𫝊之
於肺肺在膈上因曰賁門其門膈膜相貼之間亦漫
[068-37b]
脂相包也若胃中水穀腐熟則自幽門而傳入於小
腸故言太倉之下口為幽門其門幽𨼆因名曰幽門
大腸小腸㑹門
扁鵲曰大腸小腸㑹門燕為䦨處隔言䦨約水穀從
其泌别也其水穀自小腸承受於闌門以分别也其
水則滲灌入於膀胱上口而為溲便若穀之滓穢則
自闌門而𫝊道於大腸故曰下焦者在膀胱上口主
分别有清濁也
[068-38a]
命門
藏各有一腎獨有兩左者為腎屬水右者為命門屬
火亦猶北方之蟲則有龜有蛇龜隂物者蛇㣲陽也
所謂陽生於子火實藏之命門者原氣之所繫男子
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其氣與腎通脉經云左手赤中
為腎脉右手赤中為神門脉又曰右腎為命門其腑
則胞門子戸女子胞者地氣之所生也藏於隂而象
地名曰竒恒之府今視藏象則所謂男子藏精女子
[068-38b]
繫胞者其原始自心之下系貫七節之傍者其系曲
屈下行接兩腎之系下尾閭附䐈腸之右通二陰之
間前與膀胱下口於溲溺之處相並而出乃是精氣
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則子戸胞門亦自䐈腸之右膀
胱下口相並而受胎故精氣血脉腦皆五臟之真以
是當知精血来有自矣
大小腸膀胱系
甲乙經凡手少陰心之經絡小腸手太陽小腸之經
[068-39a]
屬小腸手太陰肺之經下絡大腸手陽明大腸之經
屬大腸足少陰之經絡膀胱足太陽經屬膀胱其大
小腸之系則自膈之下與脊齊連心腎膀胱相系脂
膜經絡散布包裹然各分紋理羅絡大小腸與膀胱
其細脉之中氣血精液流走之道
髓
黄帝云諸髓皆屬於腦又云腎生髓髓生肝九墟云
人有四海腦為髓之海足太陽經入絡於腦故五穀
[068-39b]
之精津和合而為膏者肉滲入於骨孔補益於腦髓
今視藏象其脊骨中髓上至於腦下至於尾骶其兩
傍附筋骨每接兩向皆有細絡一道内連腹中與心
肺系及五臟相通
總十二臟
黄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如何岐伯對曰
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068-40a]
膽者中正之官决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
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𫝊道之官變
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三膲者决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
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
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夀殁世不殆以
此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門塞而
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
[068-40b]
危戒之戒之即此觀之信乎心為一身之主宰萬化
之根本故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形氣總論
夫人之有生也稟天地之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
凝結以為胞胎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
至髫齔迨其成童與夫壯年豈易然哉故一月之孕
有白露之稱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先生
右臂則為男隂包陽也先生左臂則為女陽包隂也
[068-41a]
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
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隂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
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膲以生其
己勝者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膲生八脉
八脉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
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纒絡纒絡生三萬四千孫
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
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
[068-41b]
皆備矣所謂四月形像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髪生正
謂此也至七月則遊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
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母子分解其中
有過月生者必生貴子不足日月生者必主貧薄之
人誕生之后有變蒸之熱長其精神壯其骨髓生其
意智三十二日一變蒸生腎氣焉六十四日二變蒸
生膀胱之氣焉腎與膀胱屬水其數一也九十六日
三變蒸生心氣焉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蒸生小腸之
[068-42a]
氣焉心與小腸屬火其數二也一百六十日五變蒸
生肝氣焉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蒸生膽氣焉肝與膽
屬木其數三也二百二十四日七變蒸生肺氣焉二
百五十六日八變蒸生大腸之氣焉肺與大腸屬金
其數四也二百八十八日九變蒸生脾氣焉三百二
十日十變蒸生胃氣焉脾與胃屬土其數五也變蒸
已畢一期歳焉齒生髪長神智有異於前也八嵗腎
氣實髪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大天癸至精氣溢㵼隂
[068-42b]
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均平筋骨堅强故真牙生
而長極四八筋骨隆肌肉滿壯五八䁂氣衰髪墮齒
稿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髪頒白七八肝氣衰筋
不能動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髪去五臟
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髪白身重行歩不正而
無子故曰齒者骨之餘也髪者血之餘也爪者筋之
餘也神者氣之餘也吁人身之難得也如此哉方其
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頭之露氣血未定易寒易熱
[068-43a]
腸胃綿脆易飢易飽為母者調攝不得其宜必不能免
乎吐㵼驚疳之病矣及其長也嗜欲既開不能修養
是以六氣迭侵於其外七情交戰於其中百憂累其
心萬事勞其形一蝸之氣安能無病焉小兒之瘡疹
大人之傷寒尤其甚也是故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
不治己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
治之譬猶渇而穿井鬪而鑄兵不亦晚乎
臟腑全圖說
[068-43b]
崇寧五年梁少保知大名府有羣盗起内一强冦楊
宗以計擒之案首惡論死臨刑命醫官并畫工畫之
適徐州歐希範作惡當刑三十人亦送来刑命畫工
于法塲割開諸人胸腹詳視畫之見喉嚨中排三竅
曰水曰食曰氣相推惟水食同一竅走胞中入胃上
口一竅通肺循腹抵脊膂轉臍下兩腎與任衝督三
脉㑹丹田者氣海也胃管下有肺両葉為華盖諸臟
腑肺下有心外有黄脂裹之其色赤黄割開視之其
[068-44a]
心箇箇不同有竅無竅有毛無毛尖者長者心下有
羅膈羅膈下有胃積曲可容一斗之物外有黄脂如
旗燄左有肝一二三四五葉者亦各各不同内歐患
眼肝有白黒子兩張氣喘而且𠻳其肺皺而且黒此
所謂表裏相應也其肝短葉上有膽右胃左脾與胃
同膜狀如馬肝赤紫下有小腸盤十六曲極瑩凈化
物通行右有大腸亦十六曲内有所出糟粕之路外
有黄脂粘作一塊下有膀胱居脬亦瑩凈外無所入
[068-44b]
穴全借施行津液入胞為尿此君子小人之體各異
見成性氣緩急五臟六腑皆造化所成也
圖書編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