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圖書編卷二十三
明 章潢 撰
五運六氣總叙
運而謂之五者何水木火土金是也氣而謂之六者
何風火寒暑燥濕是也運謂之五氣謂之六而五六
不同者何運本諸天而天干有十氣本諸地而地支
十二以天干合地支而大陽寒水厥隂風木少隂君
[023-1b]
火大隂濕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水木土金各一而
君火相火則有二焉此所以運五而氣則六也是運
氣也其説雖本之素問用之于醫其實周流乎天地
統攝乎人身有大過有不及而民之疾病于是乎生
焉欲躋斯民仁壽之域而于天地運氣之序莫之察
其何以變理乎隂陽哉噫唯其疾之憂父母之心也
以萬物為一體君子之學也體父天母地之心而一
體乎民物求以醫身醫國慎毋以運氣之説為小道
[023-2a]
而忽之云
[023-3a]
[023-5a]
[023-5b]
此圖言其六氣之定位也經有南政北政之説其六
氣之布令也南政者靣南布政以象君位向明而治
北政者北靣布政以象臣位定君之令蓋六十年中
十年南政餘者皆北政也何以言之甲巳之歲土也
土為萬物之尊五行之主萬物非土無以生五行非
土無以備貫統四時寄生四季故土運居中司天司
泉之氣皆靣南而處尊也餘運居中司天司泉之氣
皆靣北而處卑也詩曰到者司天進四地隂陽上下
[023-6a]
定灾危後學醫流如曉得逐年病體見根機此之謂
也
[023-7a]
[023-8a]
丹天之氣經于奎壁牛女戊分戊與癸合丹火氣也故
戊癸為火運
黅天之氣經于心尾己分己與甲合黅土氣也故甲
己為土運
蒼天之氣經于危室柳鬼危室壬位柳鬼丁位蒼木
氣也故丁壬為木運
素天之氣經于亢氐昴畢亢氐乙位昴畢庚位素金
氣也故乙庚為金運
[023-8b]
𤣥天之氣經于張翼婁胃張翼丙位婁胃辛位𤣥水
氣也故丙辛為水運
[023-9a]
[023-9b]
角音屬木丁壬化之丁隂木也壬陽木也丁為少角
壬為大角木旺於春觸物而生有角之義也角者觸
也徴音屬火戊癸化之戊陽火也癸隂火也戊為大
徴癸為少徴火旺於夏物長巳極有止之義也徴者
止也宫音屬土甲己化之甲陽土也己隂土也甲為
大宫己為少宫土旺於長夏位在中央有宫之義也
宫土中也商音屬金乙庚化之乙隂金也庚陽金也
乙為少商庚為大商金旺于秋萬物剛強有商之義
[023-10a]
也商者強也羽音屬水丙辛化之丙陽水也辛隂水
也丙為大羽辛為少羽水旺於冬陽氣屈而隂氣伸
有舒之義也羽者舒也
[023-11a]
[023-12a]
[023-12b]
五運六氣論
鬼㬰區告黄帝曰子午之上少陰主之少陰之上君
火主之此子午所以為君火也丑未之上太陰主之
太陰之上濕土主之此丑未所以為土正位也寅甲
之上少陽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此寅甲所以為
相火之位也邜酉之上陽明主之陽明之上燥金主
之此邜酉所以為陽明燥金之位也辰戌之上太陽
主之太陽之上寒水主之此辰戌所以為太陽濕土
[023-13a]
之位也巳亥之上厥陰主之厥陰之上風木主之此
巳亥所以為風木之位也日月一年而十二㑹主坐
有蝕有不蝕交則蝕不交則不蝕所以有交與不交
皆行黄道行九道亦有交而不蝕者同道而相避日
月之相合數之交也日望月則月蝕月掩日則日蝕
猶水火之相尅水尅火掩而尅之火不能尅水之陽
焉此邵子康節篇衍義云
五運
[023-13b]
丹天之氣經于奎壁牛女戊奎壁乾位/戊土屬乾戊與癸合丹
火氣也故戊癸為火運 黅天之氣經于心尾角軫
巳分角軫巽位/己土屬巽甲與己合黅土氣也故甲己為土運
素問曰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户也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戸蒼天之
氣經于危室栁鬼危室壬位/栁鬼丁位丁與壬合蒼木氣也故
丁壬為木運 素天之氣經于亢氐畢亢氐乙位/
畢庚位
乙與庚合素金氣也故乙庚為金運 𤣥天之氣經
于張翼婁胃張翼丙位/婁胃辛位丙與辛合𤣥水氣也故丙辛
[023-14a]
為水運
按二十八宿木火土金水于此乎分與七政分屬不
同何也四方七宿各有定位此則甲己戊癸丁壬乙
庚丙辛以二氣相合則化故即化氣以分其運也分
則其象各專所應合則其氣變化不窮而天地運氣
管是矣
主運 木火土金水
木初之運火二之運土三之運金四之運水五之運
[023-14b]
每年主運各七十二日零五刻以位相次于下萬年
不易 詩曰常年五運大寒初木火土金水自如記
得七旬二餘日明年又向大寒推
客運 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甲己之年土運統之乙庚之年金運統之丙辛之年
水運統之丁壬之年木運統之戊癸之年火運統之
如甲己年土運土為初之運土生金金為二之運
金生水水為三之運水生木木為四之運木生火火
[023-15a]
為五之運乙庚年金運初運金二運水三運木四運
火五運土餘亦/如之每年客運各七十二日零五刻周流
于上每年一遷 詩曰甲己土運乙庚金丙辛水運
木丁壬火從戊癸為客運宫商羽角徴加臨 又曰
五大甲丙戊庚壬陽年大過運先臨五少乙丁己辛
癸陰年不及後天尋 五運大過年大寒前十三日
交曰先天甲丙戊庚壬陽干也 運不及年大寒後
十三日交曰後天乙丁己辛癸陰干也正大寒日交
[023-15b]
曰齊天
主氣 風熱暑濕燥寒暑一/作火
風初之氣熱二之氣暑三之氣濕四之氣燥五之氣
寒六之氣風每年一氣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
竒位定于下萬年不易 詩曰初氣逐年風木先二
君君/火三相相/火火相連四之濕土常為主五燥金清六
水寒
客氣 子午丑未寅申夘酉辰戌巳亥
[023-16a]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熱/陽明燥金司地 丑未年
大陰濕土司天濕/大陽寒水司地 寅申年少陽相
火司天暑/厥陰風木司地 夘酉年陽明燥火司天
燥/少陰君火司地 辰戌年大陽寒水司天寒/大陰
濕土司地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風/少陽相火司
地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主二一之氣子午/陽明
燥金司地主六之氣夘酉/大隂濕土天之左間四之
氣丑未/厥陰風木天之右間二之氣巳亥/大陽寒水
[023-16b]
地之左間初之氣辰戊/少陽相火地之右間五之氣
寅申/其丑未寅申夘酉辰戌巳亥周而復始亦如之
在天三年一降五年遷正在泉在地三年一升五年
遷正司天
六客氣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竒一嵗在上一
嵗在下二氣在左二氣在右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
陰陽之/道路也
六氣申子辰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氣春分日子
[023-17a]
末交二氣小滿日亥末交三氣大暑日戌末交四氣
秋分日酉末交五氣小雪日申末交終氣一六/天也巳酉
丑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氣春分日夘末交二氣
小滿日寅末交三氣大暑日丑末交四氣秋分日子
末交五氣小雪日亥末交終氣二六/天也寅午戌年大寒
日申刻交初氣春分日午末交二氣小滿日巳末交
三氣大暑日辰末交四氣秋分日夘末交五氣小雪
日寅末交終氣三六/天也亥夘末年大寒日亥初刻交初
[023-17b]
氣春分日酉末交二氣小滿日申末交三氣大暑日
未末交四氣秋分日午末交五氣小雪日巳末交終
氣四六/天也每三支嵗氣㑹同周而復始
十二支年分運氣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嵗氣熱化之候司天者天之
氣也君火者手少陰心經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火乃主宰陽氣之本餘象土
土乃發生/萬物之源 陽明燥金在泉在泉者地/之氣候也 初之氣
二陰風木用事子上父下益辛瀉苦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
[023-18a]
寒風切洌霜雪/水氷蟄蟲伏藏 民病闗節禁固腰腿/疼中外瘡痬 二之氣
少陰君火用事火盛金衰補肺瀉心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節終止天時風雨/時寒
生羽/蟲 民病淋氣鬱於上而/熱令人目赤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君相
二火瀉苦益辛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節終止天時大火行熱氣生/羽蟲不鳴燕百
舌杜宇/之類 民病厥熱心痛寒更/作咳喘赤目 四之氣太陽濕/土用事
子母相順瀉肺補腎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節終止 天時大雨時行/寒熱互作
民病黄疽衂血咽/乾嘔吐痰飲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心盛/肺衰火怕水復自八
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温氣乃至初冬/尤煖萬物尚寒 民病寒/熱
[023-18b]
伏邪於/春為瘧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火衰心病瀉鹹/益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
月大/寒止 天時暴寒勁切火邪/恣毒寒氣暴止 民病上腫咳喘甚/則血益下連
小腹而/作寒中
丑未年大陰濕土司天嵗氣濕化之候 太陰濕土
者足太陰經也脾中央戊己土每季寄旺一十八/日合為七十二日以應一嵗六六三百六十日
之成/數也 太陽寒水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主旺客衰瀉酸
補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閏二月驚蟄節止 天時大風發榮/雨生毛蟲 民
病血溢經絡拘强闗/節不利身重筋痛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以/下生上瀉甘補鹹
[023-19a]
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大火至疫癘君令宣/行濕蒸暴雨時相降
民病瘟疫盛行/逺近咸若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亊土旺尅/水補腎瀉脾自四月小
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節終止 天時雷雨電雹地/氣騰温氣降 民病身重/胕腫
胸腹滿感/冒濕氣 四之氣大隂濕土用事甘旺鹹衰補/腎益膀胱自六月大暑節起
至八月白/露節終止 天時炎熱沸勝地氣/升土化不流 民病腠理熱/血暴益
寒瘧心腹/脹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虚用事土能生金益/肝瀉肺自八月秋分節起至
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大凉霧/露降 民病寒瘧痢/甚行 六之氣
大陽寒水用事以上尅下瀉脾補腎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大/寒
[023-19b]
凝/冽 民病闗節禁固/腰腿拘痛
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嵗氣火化之候 少陽相火
者三焦浮流之火火邪炎上主尅肺金金受尅則/腎水失毋上盛下衰虚陽上攻變生諸疾至能
傷元/氣 厥陰風木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子父相逢瀉苦
益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熱風傷人/時氣流行 民
病寒熱交作咳逆頭痛/血氣不調心腹不快 二之氣少隂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
益辛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暴風疾雨/濕氣相蒸 民病上/血
熱咳逆胸膈不/利頭疼寒熱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夏旺火/熾補肺益大腸自四月
[023-20a]
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炎暑亢旱/草萎河竭 民病煩熱目/赤喉閉
失血熱渴風/邪人多暴死 四之氣太隂濕土用事火能生土/瀉甘補鹹自六月大暑節
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雨時降/炎暑來去 民病瘧疾交作/寒熱頭痛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肺金受邪瀉苦補辛/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
時寒熱風雨/草木黄落 民病寒邪風熱/君子周密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
心火受尅瀉鹹補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大寒終止 天時寒濕無時/地氣正寒
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邪闗節/不利心腹痛
夘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嵗氣燥化之候 陽明燥金
[023-20b]
者肺與大腸之氣/象庚辛金也 少陰君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
風木用事金木相尅補酸瀉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止 天時陰始/凝風
始雨水乃氷寒/雨多花開遲 民病寒熱浮肺失血/嘔吐小便赤淋 二之氣
少陰君火用事火盛金衰瀉苦益辛/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臣居/君位
大熱/早行 民病疫癘流行/多人暴卒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主盛客衰瀉心
補肺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燥熱交合/風雨暴至 民病寒/熱
頭痛心/煩作渴 四之氣大陰濕土用事以下生上瀉辛/益酸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
白露/終止 天時早秋寒雨/有傷禾稼 民病卒暴寒熱風邪傷/人心疼浮腫瘡痬
[023-21a]
失/血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盛木衰瀉肺補肝/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冬行春令草木生氣候反温熱/蟲清風生蟲出現反行春令 民病疫癘/温毒
寒熱伏邪寒熱/作痢氣血不同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客來助/主益苦瀉酸自十月小
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止 天時氣候反温熱蟲/出現行春令 民病疫癘/温毒
寒熱/伏邪
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嵗氣寒化之候 太陽寒水
者足膀胱經也與足少陰經/合為表裏屬北方壬癸水 太陰濕土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亊脾胃受邪瀉酸助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023-21b]
天時氣早暖草早/榮濕風至 民病瘟疫寒熱頭/疼嘔吐瘡痬 二之氣
少陰君火用事心火受邪瀉鹹補苦/自二月春分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春寒/多雨
寒温/無時 民病氣鬱中滿/浮腫寒熱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以上尅下瀉鹹
助苦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暴熱乍凉/疾濕暴雨 民病寒/熱
吐痢心煩悶/亂癰痘瘡痬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水旺土衰/瀉鹹補甘自六月大暑起
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温交事雨生/羽蟲暴風疾雨 民病火熱短/氣赤白
痢/瀉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土水旺制鹹益苦/自八月秋分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温熱而行/客行主令 民病氣虛客熱血熱/二行肺氣壅盛 六之氣
[023-22a]
太陽寒水用亊水盛火衰瀉鹹助苦/自十月小雪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凝寒/雨雪
地氣正/濕令行 民病病乃𢡖悽孕婦多災/脾受濕肺旺肝衰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嵗氣風化之候 厥陰風木
者足厥陰肝經也肝屬東東/甲乙木春旺七十二日也 少陽相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脾胃受邪瀉酸補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起至二月驚蟄止
天時寒始肅寒行生/令殺氣方生 民病寒居右脇氣/滯脾胃虚人 二之
氣少陰君火用事火旺金衰瀉心補肺/自二月春分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寒/不
去霜雪氷殺氣施/水草焦寒雨至 民病熱中氣血/不升降 三之氣少/陽
[023-22b]
相火用事肺經受邪瀉苦益辛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風熱大/作雨生
羽/蟲 民病涙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木土/相刑瀉酸益甘自六
月大暑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熱氣返用山澤/浮雲暴雨浮濕 民病心/受
邪黄疽面/為跗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以金刑木瀉/肺益肝自八月秋分起至十
月立冬/終止 天時燥温更濛沉陰/乃布風雨乃行 民病寒風及體/肺受風脾
受濕發/為瘧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主助客勝瀉酸/補甘自十月小雪起至十二月
小寒/終止 天時長火司令陽乃火化蟄蟲出現/流水不氷地氣大發草乃生 民
病殟歿心/腎相制
[023-23a]
[023-23b]
夫五運六氣相摩相盪上加下臨六十年之紀不能
齊矣大過之紀有五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
金曰堅成水曰流衍不及之紀有五木曰委和火曰
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平氣之紀有五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静順
大過則乗已所勝而侮所不勝侮反受邪寡于畏也
不及則勝已者來欺之子必為母復讎也
六氣分上下左右而行天令十二支分布於時日而
[023-24a]
司地化上下相召而寒暑燥濕風火在四時之氣不
同者葢相臨不一而使然也六氣司於十二支者有
正對之化也然厥陰所以司巳亥者何也謂厥陰木
也木生於亥故正化於亥對化於巳也雖有夘為正
木之分乃陽明金對化也所以從生而順於巳也少
陰所以司子午者謂少陰為君火司尊位所以正得
南方離位故正化於午對化於子也太陰司於丑未
者謂太陰為土土屬於中寄居坤位西南居未分也
[023-24b]
故正化於未對化於丑也少陽所以司寅申者謂少
陽相火位卑於君火雖有午位君火居之火生於寅
故正化於寅而對化於申也陽明所以司夘酉者為
陽明為金酉為西方屬金故正化於酉而對化於邜
也太陽所以司辰戌者謂太陽為水雖有子位以居
君火對化辰戌屬土水乃伏土中即六戊天門戌是
也六己地户辰是也故水須土用孟子曰水由地中
行斯可見矣乃正化對化於辰也此𤣥硃之説詳矣
[023-25a]
莫不各有因焉此天之陰陽合地之十二支動而不
息者但將年律起當年司天數至者為司天相對一
氣為在泉餘氣為左右間用在泉緩一氣為初之氣
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至司天為三之氣主上半
年自大寒日後通主上半年也至在泉為六氣主下
半年自大暑日後通主下半年也少陰為首順行又
為大過司天大過不及亦間於數則十干起運圖上
下相合也故經云嵗半以前天氣主之嵗半以後地
[023-25b]
氣主之者此也天之六氣客也將此客氣佈於地之
六氣步位之則有氣化之異矣經自上下位左右有
紀為司天曰上位南方則面北立左右乃左東右西
也故上下異而左右殊亦微㫖論曰少陽之右陽明
治之緒者乃南面而立以閲氣之至也非論上下左
右之位而與顯明之左右火治之之意同謂面南視
之指位而言也
天地寒暑燥濕風火化生萬物
[023-26a]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
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在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
筋筋生心其在天為𤣥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
味道生智𤣥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
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臟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
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
宣發其變摧拉其𤯝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
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
[023-26b]
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在體為脉在氣為息在藏為心其性為暑
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
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𤯝燔其味為苦其
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
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藏為
脾其性静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黄其化為
[023-27a]
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𤯝滛潰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
甘傷脾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
生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
氣為成在藏為肺其性為凉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
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
肅殺其𤯝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
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
[023-27b]
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
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藏為腎其性為凛其德
為寒其用為闕其色為黒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
靜其令霜雪其變凝冽其𤯝氷雹其味為鹹其志為
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五
味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帝曰病
生之變如何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帝曰
主嵗如何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已所勝而侮所不勝
[023-28a]
其不及則已所不勝侮而乗之已所勝輕而侮之侮
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所畏也帝曰善
[023-29a]
[023-29b]
五運有旋轉之機六氣有早遲之變天以是終始之
因於地地以是終始之因於物五運者即五行也六
氣者五行之變風火暑濕燥寒也故一氣王六十日
六六三百六十日六甲終以為陰陽寒暑之運而成
二嵗冬至後得甲子為早或在十二月節為中或在
正月為遲夏至倣此故物之生落遲早感應於此而
已
臨川呉氏曰風木冬春之交北東之維艮震巽也君火
[023-30a]
春夏之交東南之維震巽也相火正夏之時正南之
方一也濕土夏秋之交南西之維坤兑也燥金秋冬
之交西北之維兑乾也寒水正冬之時正北之方坎
也此主氣之定布者也地初正氣子中而丑中震也
地後間氣丑中而夘中離也天前間氣夘中而巳中
兑也天中正氣子中而未中乾巽也天後間氣未中
而酉中坎也地前間氣酉中而亥中艮也地終正氣
亥中而子中坤也此客氣之加臨者也主氣土居二
[023-30b]
火之後客氣土行二火之間終艮始艮後天卦位也
始震終坤先天卦序也世以嵗氣起大寒者似協後
天終艮始艮之文然而非也楊子建以嵗氣起冬至
者㝠契先天始震終坤之義子午嵗之冬至起燥金
而生丑中之寒水丑未嵗之冬至起寒水而生丑中
之風木寅申嵗起風木夘酉嵗起君火辰戊嵗起濕
土已亥嵗起相火皆肇端於子半六氣相生循環不
窮豈嵗嵗間斷於授承之際哉然則終始乎艮者可
[023-31a]
以分主氣所居之位而非可以論客氣所臨之序也
天地陰陽之運往過來續木火土金水始終終始如
循斯環六氣相生之序也嵗氣起於子中盡於子中
故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子午之嵗始冬至燥
金三十日然後襌於寒水以至相火日各六十者五
而小雪以後其日三十復終於燥金丑未之嵗始冬
至寒水三十日然後禪於風木以至燥金日各六十
者五而小雪以後其日三十復終於寒水寅申以下
[023-31b]
皆然如是六十年至千萬年氣序相生而無間非小
寒之末無所於授大寒之初無所於承隔越一氣不
相接續而截自大寒而為次年初氣之首也此造化
之妙經秘而未發啟𤣥子闕而未言近代楊子建昉
推而得之
醫家五運皆起月初天氣之先主乾知大始也六氣
皆起於月中地氣之後應坤作成物也
五運相勝相生
[023-32a]
五運之説肇於鄒衍自漢張蒼公孫𢎞之徒皆用其
説而賈司馬遷劉歆輩又從而附益之今考其説
有二賈公孫𢎞倪寛司馬遷則本五行相勝之説
劉歆父子則以五行相生為言主相勝者則以前世
帝王皆後代勝前代火能滅金即以火勝金金能尅
木即以金勝木夫帝王之有天下豈以一人之私求
勝於前代耶堯舜禹之相遜葢不得已而處大位湯
武之征伐亦不得已而應天順人初無一毫私意行
[023-32b]
於其間也今乃推五行之相勝是以末世爭奪之事
為帝王盛舉豈不謬哉故漢儒以周當木德秦人以
為水乃用水德以勝之更名河曰德水秦人既自以
為水矣漢儒必欲以土勝之至大初遂更用黄德夫
秦之暴虐以干戈魚肉諸侯併吞海宇秦人推五運
相勝葢有以也漢髙之興雖以征伐然討定暴亂亦
秦民之湯武也賈司馬遷不能推述漢興撥亂之
功反用秦人相勝之説欲以此制禮樂易服色豈理
[023-33a]
也哉逮向歆又論五行之相生曰帝出乎震故伏羲
始受木德木生火故炎帝以炎繼之火生土故黄帝
以土繼之由是相推以至於漢是謂以母𫝊子也况
既以黄帝為土德矣少昊其子也何得又自為金既
以帝嚳為木德矣帝堯其子也何得又自為火父子
之間五行之迭運乎誠如是則商周𫝊數十世一世
為一德不幾于紛亂之甚耶秦雖不德亦𫝊位二世
矣今乃以漢德之火上承周德之木置秦於閏位比
[023-33b]
之共工可乎哉葢二説並行各逞己見主相勝之説
則不得不變周之木為火主相生之説則不得不置
秦之水為閏厯觀詩書述堯舜三王之事亦詳矣何
嘗如陰陽家之説妄相配合其繆戾一至此耶嗚呼
漢之興都一也見神母之祥者則以為火德見黄龍
之瑞者則以為土德考河决之符者又以為水德是
漢儒議論本朝且紛然靡定他又何足憑哉雖然五
行之相生相尅亦天地自然之造化也硜硜然拘滯
[023-34a]
於帝王之代興者固非也後儒又以此為陰陽家之
術并消息盈虚之理莫之察焉通儒固如是哉
[023-35a]
[023-35b]
天符運氣相同/曰天符
戌子戊午戊寅年運氣皆火丙辰丙戌年運氣皆水
己丑己未年運氣皆土乙夘乙酉年運氣皆金丁巳
丁亥年運氣皆木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符也
順化天氣生運/曰順化
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年火下生土也壬辰壬戌年水
下生木也乙丑乙未年土下生金也辛夘辛酉年金
下生水也癸巳癸亥年木下生火也六十年中有此
[023-36a]
十二年順化也
天刑天氣尅運/曰天刑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火下尅金也戊辰戊戌年水
下尅火也辛丑辛未年土下尅水也丁夘丁酉年金
下尅木也己巳己亥年木下尅土也六十年中有此
十二年天刑也
小逆運生天氣/曰小逆
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年金
[023-36b]
上生水也癸丑癸未年火上生土也己夘己酉年土
上生金也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也子臨父位于理
未當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不和運尅天氣/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尅火也甲辰甲戌年土
上尅水也辛丑辛未年木上尅土也癸夘癸酉年火
上尅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尅木也六十年中有此
十二年不和也
[023-37a]
嵗㑹運臨木氣之/位曰嵗㑹
子水位也丙子年小運臨之午火位也戊午年火運
臨之夘木位也丁夘年木運臨之酉金位也乙酉年
金運臨之辰戌丑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
土運臨之六十年中有此八年嵗㑹也
太乙天符天符嵗㑹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丑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
支德符運與四孟月/同曰支德符
[023-37b]
寅屬木春孟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夏孟月
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秋孟月也庚辰年金運
臨之亥屬水冬孟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六十年中
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干德符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
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
一年遇此二干天地德合亦為平氣之嵗也
同天符大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
[023-38a]
庚子庚午年運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運同司地
風木甲辰甲戌年運同司地濕土六十年中有此六
年同天符也
同嵗㑹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同嵗㑹
辛丑辛未年運臨司地寒水癸夘癸酉年運臨司地
君火癸巳癸亥年運臨司地相火六十年中有此六
同嵗㑹也
五運六氣總論
[023-38b]
夫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氣者風火暑濕燥寒也
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
十二對待則為六氣天氣始于甲地氣始于子天地
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首也天氣終于癸
地氣終于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
末也隂陽相間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
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
太過不及斯皆見矣然以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
[023-39a]
東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
金也壬癸北方水也以其夫婦配合言之甲與己合
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
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嵗土運統之
乙庚之嵗金運統之丙辛之嵗水運統之丁壬之嵗
木運統之戊癸之嵗火運統之詩曰甲己化土乙庚
金丁壬木位盡成林丙辛便是長流水戊癸離宫號
曰心然以地支循環之序言之寅夘屬春木也巳午
[023-39b]
屬夏火也申酉屬秋金也亥子屬冬水也辰戌丑未
屬四季土也以其對衝之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
君火丑對未而為大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
夘對酉而為陽明燥金辰對戌而為大陽寒水巳對
亥而為厥陰風木故子午之嵗君火主之丑未之嵗
濕土主之寅申之嵗相火主之夘酉之嵗燥金主之
辰戌之嵗寒水主之巳亥之嵗風木主之詩曰子午
少陰君火暑丑未大陰濕火雨丙寅申少陽相火炎卯
[023-40a]
酉陽明燥金主辰戌火陽司水寒巳亥厥陰風木舉
然五運有主運有客運六氣有主氣有客氣主運主
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嵗而迭遷然則客一也
有大過焉有不及焉大過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陽干
也不及之年謂乙丁己辛癸五陰干也大過者其至
先不及者其至後客氣也有正化焉有對化焉正化
之嵗謂午未寅申辰亥之年也對化之嵗謂子丑申
邜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實對化者令之虚假令
[023-40b]
甲子年甲為土運統主一年子為君火専司一嵗一
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一朞之中主運以位而相次
於下客運以氣而周流於上主運者木為初之運火
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客
運者假如甲巳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土生金
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水生木四之
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每一運各主七十
[023-41a]
二日零五刻大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
不及之年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氣之年正
大寒日交名曰齊天一嵗之後主氣定守于六位客
氣循行于四時主氣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
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客
氣者假令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大
陰濕土為天之左間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間所以南
面而命其位也大陽寒水為地之左間少陽相火為
[023-41b]
地之右間所以靣北而命其地也一氣在上一氣在
下二氣在左二氣在右經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地之左間為初之氣天之右
間為二之氣司天為三之氣天之左間為四之氣地
之右間為五之氣司地為終之氣每一嵗各主六十
日八十七刻半有奇申子辰之年大寒日寅初一刻
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子時之末交二之氣小滿日亥
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戌時之末交四之氣至
[023-42a]
秋分日酉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申時之末交
終之氣所謂一六天也巳酉丑之年大寒日巳初一
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邜時之末交二之氣至小滿
日寅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丑時之末交四之
氣至秋分日子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亥時之
末交終之氣所謂二六天也寅午戌之年大寒日申
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午時之末交二之氣至
小滿日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辰時之末交
[023-42b]
四之氣至秋分日夘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日寅
時之末交終之氣所謂三六天也亥夘未之年大寒
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氣至春分日酉時之末交二之
氣至小滿日申時之末交三之氣至大暑日未時之
末交四之氣至秋分日午時之末交五之氣至小雪
日巳時之末交終之氣所謂四六天也葢因客運加
于主運之上主氣臨于客氣之下天時所以不齊民
病所由生也
[023-43a]
[023-44a]
授時之説始於堯典自古有天文之官重黎以上其
詳不可得聞堯命羲和厯象日月星辰考四方之中
星定四時之仲月南方朱鳥七星之中殷仲春則厥
民析而東作之事起矣以東方大火房星之中正仲
夏則厥民因而南訛之事興矣以西方虚星之中殷
仲秋則厥民夷而西成之事舉矣以北方昴星之中
正仲冬則厥民隩而朔易之事定矣然所謂厯象之
法猶未詳也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説者以為天
[023-44b]
文器後世言天之象如洛下閎鮮于妄人輩述其遺
制營之度之而作渾天儀厯家推步無越此器然而
未有圖也葢二十八宿周天之度十二辰日月之㑹
二十四氣之推移七十二候之遷變如環之循如輪
之轉農桑之節以此占之四時各有其務十二月各
有其宜先時而種則失之太早而不生後時而蓻則
失之太晩而不成故曰雖有智者不能冬種而春收
農書天時之宜篇云萬物因時受氣因氣發生時至
[023-45a]
氣至生理因之今人雷同以正月為始春四月為始
夏不知陰陽有消長氣候有盈縮冒昧以作事其克
有成者幸而已矣此圖之作以交立春節為正月交
立夏節為四月交立秋節為七月交立冬節為十月
農事早晩各疏於每月之下星辰干支别為圓圖使
可運轉北斗旋於中以為準則每嵗立春斗杓建於
寅方日月㑹於營室東井昏見於午建星辰正於南
由此以往積十日而為旬積三旬而為月積三月而
[023-45b]
為時積四時而成嵗一嵗之中月建相次周而復始
氣候推遷與日厯相為體用所以授民時而節農事
即謂用天之道也夫授時厯每嵗一新授時圖常行
不易非厯無以起圖非圖無以行厯表裏相叅轉運
無停渾天之儀粲然具在是也然按月農時特取天
地南北之中氣立作標準以示中道非膠柱鼓瑟之
謂若夫逺近寒暑之漸殊正閏常變之或異又當推
測晷度斟酌先後庶幾人與天合物乗氣至則生養
[023-46a]
之節不至差謬此又圖之體用餘致也不可不知
順天時勤民事論
葢神農為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敬授民時舜命
后稷食為政首禹制田土萬國作乂殷周之盛詩書
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敎之管子曰一農不耕民有饑
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廪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
辱丈人曰四體不勤五榖不分孰為夫子𫝊曰人生
在勤勤則不匱語曰力能勝貧謹能勝禍葢言勤力
[023-46b]
可以不貧謹身可以避旤故李俚為魏文侯作盡地
利之教國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戰之賞傾奪
隣國而雄諸侯淮南子曰聖人不恥身之賤也愧道
之不行也不憂命之長短而憂百姓之窮是故禹為
治水以身解于陽旴之河湯由苦旱以身禱於桑林
之野神農憔悴堯疲臞舜黎黒禹胼胝由此觀之則
聖人之憂勞百姓亦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
四肢不勤思慮不用而事治財贍者未之聞也故田
[023-47a]
者不强囷倉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仲長子曰天
為之時而我不農糓亦不可得而取之青春至焉時
雨降焉始之耕田終之簠簋惰者釡之勤者鍾之矧
乎不為而尚乎食也哉譙子曰朝發而夕異宿勤則
菜盈傾筐且茍有羽毛不織不衣不能茹草飲水不
耕不食安可以不自力哉晁錯曰聖王在上而或不
凁不饑者非耕而食之織而衣之為開其資財之道
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饑之於食不待甘㫖饑寒
[023-47b]
至身不顧亷恥一日不再食則饑終嵗不製衣則寒
夫腹饑不得食體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
安得以有其民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粟
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榖而賤
金玉劉陶曰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故食為
至急陳思王曰寒者不貪尺玉而思短褐饑者不願
千金而羡一食千金尺玉至貴而不若一食短褐之
惡者物時有所急也誠哉言乎神農蒼頡聖人者也
[023-48a]
其於亊也有所不能矣故趙過始為牛耕實勝耒耜
之利蔡倫立意造紙豈方縑牘之煩且耿夀昌之常
平倉桑𢎞羊之均輸法益國利民不朽之術也諺曰
智如禹湯不如常耕是以樊遲請學稼孔子荅曰吾
不如老農然則聖賢之智猶有所未達而况於凡庸
者乎猗頓魯窮士聞陶朱公富問術馬告之曰欲速
富畜五牸乃畜牛羊子息萬計九真廬江不知牛耕
每致困乏任延王景乃創鑄作田器敎之墾闢嵗嵗
[023-48b]
開廣百姓充給燉煌不曉作耬犂及種人牛功力既
費而收糓更少皇甫隆乃敎作耬犂所省傭力過半
得榖加五又燉煌俗婦女作裙攣縮如羊腸用布一
疋隆又禁改之所省復不貲茨充為桂陽令俗不種
桑無蠶織絲麻之利類皆以麻桑頭貯衣民惰窳少
麄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燃火燎炙充教民益種
桑柘養蠶織履復令種苧麻數年之間大頼其利衣
履温暖今江南知蠶桑織履皆充之教也五原土宜
[023-49a]
麻枲而俗不知績織民冬月無衣積細草卧其中見
吏則衣草而出崔實為作紡績織絍之具以教民得
免寒苦安在不教乎黄霸為潁川使郵亭鄉官皆畜
鷄豚以贍鰥寡貧窮者及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鰥
寡孤獨有死無以𦵏者鄉部書言霸具為區處某所
大木可以為棺某亭豚子可以為祭吏往皆如言龔
遂為渤海勸民務農桑令口種株榆百本薤五十本
葱一畦韭三畆家二母彘五母鷄民有帶持刀劍者
[023-49b]
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如帶牛佩犢春夏不得
不趣田畆秋冬課收斂益畜果實菱芡吏民皆富實
召信臣為南陽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躬勸耕農出
入阡陌止舍鄉亭稀冇安居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
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民得其利蓄
積有餘禁令嫁娶送終奢靡務出於儉約郡中莫不
耕稼力田吏民親愛信臣號曰召父童恢為不其令
率民養一豬雌鷄四頭以供祭祀買棺木顔裴為京
[023-50a]
兆乃令整阡陌樹桑果又課以閒月取材使得轉相
告戒教匠作車又課民無牛者令畜猪投貴時賣以
買牛整頓豐足王丹家累千金好施與周人之急每
嵗時後察其强力收多者輒厯載酒殽從而勞之便
于田頭樹下飲食勸勉之因留其餘殽而去其惰者
獨不見勞各自恥不能致丹其後無不力田者聚落
以致殷富杜畿為河東課勸耕桑民畜牸牛草馬下
逮鷄豚皆有章程家家豐實此等豈好為煩擾而輕
[023-50b]
費損哉葢以庸人之性之堀為耕稼之場者此君長
所用心也是以大公封而斥鹵播嘉榖鄭白戍而闗
中無饑年葢食魚鱉而藪澤之形可見觀草木而肥
磽之勢可知又曰稼穡不脩桑果不茂畜産不肥鞭
之可也拖落不完墻垣不牢掃除不浄笞之可也此
督課之方也且天子親耕皇后親蠶况夫田父而懷
窳惰乎李衡於武陵龍陽汎洲上作宅種柑橘千樹
臨卒敕兒曰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匱汝衣食嵗上
[023-51a]
一疋絹亦可足用矣呉末柑橘成嵗得絹數千疋恒
稱太史公所謂江陵千樹橘與千户侯等者也樊重
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嵗月皆得其
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種植之不可已也諺曰一
年之計莫如種榖十年之計莫如種木此之謂也書
曰稼穡之艱難孝經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論語曰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漢文帝曰朕為天下守財矣安
敢妄用哉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然則家猶
[023-51b]
國國猶家是以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其義一也
夫財貨之生既艱難矣用之又無節凡人之性好懶
惰矣率之又不督加以政令失所水旱為災一榖不
登胔腐相繼古今同患所不能止也嗟乎且饑者有
過甚之願渴者有兼量之情既飽而後輕食既煖而
後輕衣或由年榖豐穰而忽於畜積或由布帛優贍
而輕於施與窮窘之來所由有漸故管子曰桀有天
下而用不足湯有七十里而用有餘天非獨為湯雨
[023-52a]
菽粟也葢言用之以節耳仲長子曰鮑魚之肆不自
以氣為臭四夷之人不自以食為異生息然也居積
習之中見生息之事孰自知也斯何異蓼中之蟲而
不知藍之甘乎
[023-52b]
圖書編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