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9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清-傅恒 (WYG)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目録
 音樂
  準噶爾部
   樂器
   樂譜
  回部
   樂器
[040-1b]
   樂譜
   樂伎附
 
 
 
 
 
欽定皇輿西域圗志卷四十目録
[040-2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目録
 音樂
  準噶爾部
   樂器
   樂譜
  回部
   樂器
[040-2b]
   樂譜
   樂伎附
 
 
 
 
 
欽定皇輿西域圗志卷四十目録
[040-3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
 音樂
 準噶爾部
 樂器
  雅托噶 即筝也通體以桐木為之長四尺七寸
  三分八釐五毫額廣七寸二分九釐尾廣六寸四
  分八釐前梁内際至額三寸六分四釐五毫後梁
[040-3b]
  内際至尾七寸二分九釐前後梁之髙廣俱四分
  三釐七毫梁内絃長三尺六寸四分五釐前額中
  髙三寸七分八釐九毫中厚二寸九分八釐八毫
  足髙八分邊髙二寸六分二釐四毫邊厚一寸八
  分二釐二毫後尾中髙三寸五分七釐二毫中厚
  二寸五分五釐一毫足髙一寸零二釐六毫邊髙
  二寸六分九釐七毫邊厚一寸六分七釐六毫前
  梁内際邊髙二寸八分四釐三毫後梁内際邉髙
[040-4a]
  四寸五分一釐九毫邊厚俱一寸六分七釐六毫
  與尾邊同額邊雲牙長四寸三分七釐四毫尾邊
  雲牙長倍之首尾兩端雲牙與濶等底二孔前孔
  四瓣徑二寸九分一釐六毫後孔上圓下平長三
  寸六分四釐五毫徑二寸一分八釐七毫下濶與
  前孔徑等前孔上周距首牙内際五寸一分零三
  毫後孔下周距尾牙内際一寸四分五釐八毫施
  絃十四馬亦十四或六絃皆以絲為之
[040-4b]
  伊竒里呼爾 即胡琴也以木為槽面冐以革槽
  徑三寸八分四釐厚二寸一分六釐柄亦以木為
  之通長二尺七寸八分四釐曲首長五寸五分六
  釐八毫柄端木本長二寸八分八釐穿直孔以施
  絃扣槽面正中設柱以承絃曲首下際安山口開
  孔通後槽以設絃軸槽長二寸零二釐濶得長十
  之一軸長三寸零三釐施絃二自山口至絃柱長
  二尺零三分五釐二毫以馬尾為之别以木為弓
[040-5a]
  以馬尾為弓絃以弓絃軋雙絃以取聲
  圖布舒爾 即二絃也以木為槽形方底有孔面
  長六寸八分二釐六毫濶五寸三分九釐三毫邊
  長七寸八分八釐五毫濶六寸四分八釐以木為
  柄自山口至槽邊内際長一尺七寸二分八釐上
  濶九分一釐下濶一寸零七釐八毫曲首長與槽
  面濶等後開槽以設絃軸槽長二寸零四釐濶三
  分軸長四寸零四釐絃自山口至覆手内際長二
[040-5b]
  尺三寸零四釐通體用樟木槽面用桐木施絃二
  以羊腸為之繫於左右兩小軸以手冐撥指弹之
  取聲
  披帕呼爾 即提琴也圓木為槽冐以蟒皮而空
  其下竹柄貫槽中柄末槽外覆之以木穿直孔以
  施絃扣柄上穿四直孔以設絃軸四絃共貫以小
  環束之於柄槽面正中設柱以承絃竹片為弓馬
  尾雙絃夾四絃間而軋之槽徑二寸三分長三寸
[040-6a]
  二分四釐柄長二尺一寸一分七釐環距絃柱一
  尺一寸一分五釐第一軸距環四寸五分五釐第
  四軸距一 一軸五寸三分九釐第四軸距柄端一
  寸二分三釐軸長四寸五分五釐竹弓長八寸六
  分四釐
  特木爾呼爾 即口琴也以鐡為之一柄兩股中
  設一簧柄長三分二釐四毫股長二寸八方八釐
  股本相距三分六釐四毫股末相距七釐二毫簧
[040-6b]
  長與股等簧末上曲七分二釐九毫簧端㸃以蠟
  珠横銜其股於口以指鼓簧轉舌嘘吸以成音
  綽爾 形如内地之簫以竹為之通體長二尺三
  寸九分六釐凡四孔最下一孔距管端二尺一寸
  三分次上一孔距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三釐次上
  一孔距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管端一
  尺五寸二分三釐上口徑九分六釐四毫管末口
  徑六分三釐以舌側抵管之上口吹以成音
[040-7a]
  鏗格爾格 即鼓也以木為腔皮冐兩面面徑三
  尺以二小木杖裹氊擊之
  倉 即鐃也或銅或鐡為之大小不一大者圓徑
  幾及三尺小者亦不下尺餘形同内地之鐃
  登舍 形同内地之小鈸圓徑三寸餘
  轟和 即鈴也以銅為之中施小舌或鐡或銅振
  以作聲制如鐸
  畢什庫爾 即小銅角也或紅銅或黄銅為之本
[040-7b]
  小末大管長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上口内徑三分
  零一毫外徑八分零一毫下口内徑六寸五分五
  釐一毫外徑三寸零一釐管口上安外管長三寸
  一分零五毫外管口上安蘆哨長三分五釐哨上
  口寛二分正面七孔後出一孔左側面一孔
  伊克布勒 即大銅角也或紅銅或錫為之形如
  竹筒上下兩截本細末大通長三尺六寸七分二
  釐下截長一尺九寸四分四釐下口徑六寸四分
[040-8a]
  八釐上口徑一寸四分四釐其出於下截上口之
  外者一尺七寸二分八釐上口徑四分三釐二毫
  上接小銅管長一寸四分四釐
  冬布勒 以白螺殻為之於旋螺之末穿孔吹氣
  出聲中土謂之海螺
   按準部樂器與䝉古相若惟䝉古畨部合奏樂
   笳吹樂中有胡笳軋筝和畢斯舊作火不/思今改正之屬
   今準部則無之耳雅托噶以下六器為其歡㑹
[040-8b]
   宴飲所用以絲為主而竹附之鏗格爾格以下
   七器則喇嘛誦經應和所用久為内地梵刹之
   音盖縁佛法本來西域是以樂器流傳沿及中
   土今審其形名徃徃而合也
 樂譜
  尺六工 工工工 五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
  工工 五六六 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 工
  合六 六六六六六六
[040-9a]
    右一曲名圖爾本衛拉特有聲無辭用以試
    絃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合四
[040-9b]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尺四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尺四
    右一曲名噶爾達木特共四解歎美其人之
    辭
[040-10a]
  五六尺工 工六五 五六五 乙四合 合六
  工 工六五五
  五六尺工 工六五 五六五 乙四合 合六
  工 工六五五
    右一曲名布圖遜雅布達爾頌禱之辭以此
    煞尾
   按工尺字譜宋樂志有之等而上之則楚辭大
   招篇所謂四上競氣極聲變只者即招魂篇所
[040-10b]
   謂吴歈蔡謳奏大呂些大呂為宫其譜下四仲
   吕為角其譜上字四上競氣葢宫角相應之謂
   是尺工四上在屈原時已有之即殊方外域稱
   名或異而寄諸絲竹者音無不同惟積音成調
   則参差長短之間厥有土風歎於比一兹準噶
   爾為元臣遺裔樂曲音節略近䝉古雖無工尺
   名&KR0197而審音定字固與工尺四上之九音應黄
   鐘十二律者未之有異凡曲謂之愛足慕得十
[040-11a]
   有一凡調謂之愛雅斯得三十有二苐其文辭
   近陋難以稱述即音節流傳亦頗零落失次今
   略準圖爾本衞拉特以下三曲音節協以尺工
   諸字為一闋以著其槩準之於古殆即樂之一
   小成也别有沙津竒㸃克噶拉達瑪竒爾吉斯
   訥㸃庫濟爾噶勒呼哩莽拉圖們額奇諸曲率
   以雅托噶以下六器相和成調云
  ︹北史西域傳︺詔有司以悅般國鼓舞之節施於樂
[040-11b]
  府
  ︹唐書回鶻傳︺堅昆國樂有笛鼓笙篳篥盤鈴戲有
  㺯駝師子馬伎繩伎
  ︹樂苑︺回紇商調曲也
   按準部音樂考之於古史傳之紀載多䟽惟回
   紇居白山之北悦般處烏孫故地戞黠斯未還
   西北之前為古堅昆國附近天山俱屬準部故
   土之音存之以資審証
[040-12a]
 回部
 樂器
  哈爾扎克 狀類胡琴以椰為槽面徑二寸五分
  六釐冐以馬首之革碧色槽底中開一孔徑六分
  八釐二毫有竒側開三小孔徑二分五釐六毫槽
  上木柄通長一尺八寸二分有奇圓徑七分二釐
  九毫柄上一段微巨長三寸四分一釐有奇圓徑
  一寸一分三釐有奇柄上段設二軸前面為山口
[040-12b]
  上開圓孔徑四分有奇後面有空隙長一寸八分
  二釐有竒濶二分六釐九毫有竒槽下鐡柄長五
  寸一分二釐方二分四釐三毫其末圓頂着槽之
  處有兩環其絃以馬尾為之有二縷每縷約用馬
  尾八十餘莖上自山口穿於後繋於柄上端之二
  軸下則繫於槽末鐡柄之二鐶槽面施柱以承絃
  柱有小孔距山口一尺四寸五分八釐又馬尾絃
  下有鋼絲絃十下則繫於鐡柄自柱間小孔穿入
[040-13a]
  上則繋於木柄左右各設五軸自柱間距軸左第
  一絃五寸七分六釐第二絃六寸八分二釐六毫
  第三絃七寸八分七釐有奇第四絃八寸八分五
  釐九毫有奇第五絃九寸七分六釐有奇右第一
  絃六寸零二釐六毫有奇第二絃六寸九分九釐
  八毫有奇第三絃七寸九分八釐七毫有竒第四
  絃九寸零一釐有奇第五絃一尺零一釐有奇另
  以圓木桿為弓長二尺一寸零六釐有奇桿本以
[040-13b]
  皮條繫銅鐶長二寸八分八釐以馬尾八十餘莖
  為絃長一尺七寸七分有奇上繋於銅鐶下繋於
  桿末以弓絃軋馬尾絃應鋼絃以取聲
  喀爾奈 狀類洋琴以木為胎空其中厚三寸七
  分一釐七毫九絲前長二尺五寸一分五釐後長
  九寸一分零二毫寛一尺六寸三分九釐四毫四
  絲左端直右端曲左端上面施木梁似琴之岳山
  以繋鋼絃之本鋼絃之末施木軸似琴之枕入於
[040-14a]
  右端側面孔内轉其軸以定絃之緩急木梁距上
  面髙六分九釐九毫八絲寛一寸二分九釐六毫
  九絲長與左端等施十八絃絃下柱形與右端曲
  形相應髙七分二釐九毫柱脊距右端五寸一分
  二釐第一單絃長二尺四寸三分有奇得合字第
  二雙絃長二尺四寸零一釐九毫二絲得四字第
  三雙絃長二尺三寸七分有奇得乙字第四雙絃
  長二尺三寸二分七釐有奇得上字第五雙絃長
[040-14b]
  二尺二寸五分九釐九毫得尺字第六雙絃長二
  尺一寸八分四釐五毫得工字第七雙絃長二尺
  零八分有奇得凡字第八雙絃長一尺九寸七分
  二釐有竒得六字第九雙絃長一尺八寸四分八
  釐九毫得五字第十雙絃長一尺七寸三分七釐
  有奇復得乙字第十一雙絃長一尺六寸五分八
  釐八毫復得上字第十二雙絃長一尺五寸四分
  八釐有奇復得尺字第十三雙絃長一尺四寸三
[040-15a]
  分三釐有奇復得工字第十四雙絃長一尺三寸
  有奇復得凡字第十五雙絃長一尺二寸二分一
  釐有奇復得六字第十六雙絃長一尺一寸二分
  八釐有奇復得五字第十七雙絃長一尺零四分
  九釐有奇復得乙字第十八雙絃長九寸八分二
  釐九毫有竒復得上字以手冐撥指彈之取聲
  巴拉滿 狀類管以木為之本小末大餙以金木
  管通長九寸四分上口内徑四分外徑八分下口
[040-15b]
  内徑六分外徑一寸三分木管上口安蘆哨長二
  寸七分三釐哨入木管五分九釐上口寛二分九
  釐正面七孔最下第一孔距上口七寸七分得凡
  字次上第二孔距上口六寸九分得合字次上第
  三孔距上口六寸五分五釐得四字次上第四孔
  距上口五寸四分得乙字次上第五孔距上口四
  寸五分一釐得上字次上第六孔距上口三寸七
  分五釐得尺字次上第七孔距上口二寸九分三
[040-16a]
  釐得工字最上後出一孔距上口一寸六分八釐
  得凡字皆應笛聲
  喇巴卜 狀類和畢斯木槽通柄絲絃五綱絃三
  上端曲向後以施絃軸槽形似半瓶長四寸八分
  六釐髙二寸九分一釐六毫柄槽通長二尺零七
  分七釐六毫五絲瓶形以上柄濶一寸一分三釐
  七毫有奇髙一寸三分三釐有奇柄上端濶七分
  零五毫有奇髙八分六釐四毫柄上曲長三寸三
[040-16b]
  分二釐八毫曲柄之本濶一寸八分二釐有奇末
  濶七分五釐二毫有奇其厚與柄上端之濶等直
  柄之上作山口曲柄之中有空隙兩傍施五軸通
  五絲絃而繋於軸五絃之本繫於木槽下側靣五
  絃通長一尺九寸二分九釐有奇又綱絃二其本
  亦繋於槽下側靣其末則繋於直柄右側面之二
  軸一長一尺四寸九分有奇一長一尺四寸零八
  釐有奇一絃為合字二絃三絃皆為乙字四絃五
[040-17a]
  絃皆為工字以手冐撥指彈之應鋼絃以取聲
  色塔爾 狀類二絃木槽通柄共長三尺四寸二
  分五釐有奇槽形如匕面平下圓冐以革長八寸
  二分零八毫上濶九分二釐一毫六絲厚一寸一
  分三釐七毫有奇腹濶三寸三分三釐七毫有奇
  厚三寸一分五釐五毫有奇柄長二尺六寸零四
  釐九毫有奇面平背圓濶八分六釐四毫厚九分
  五釐有奇柄上漸濶至端濶一寸二分八釐兩側
[040-17b]
  有八軸絲絃二大絃應合字小絃應上字雙鋼絃
  一單鋼絃六應絲絃以取聲上繫於軸下繫於槽
  末側面柄端向下設山口以起絃度距端三寸八
  分四釐槽面設柱以承絃山口距柱二尺八寸四
  分三釐一毫柄身設線圍二十三道似琵琶之品
  第一道距柱二尺六寸八分有奇第二道距柱二
  尺五寸三分四釐有奇第三道距柱二尺四寸八
  分三釐有奇第四道距柱二尺四寸一分五釐有
[040-18a]
  竒第五道距柱二尺二寸六分二釐有奇第六道
  距柱二尺一寸九分四釐有奇第七道距柱二尺
  零二分八釐有奇第八道距柱一尺九寸六分三
  釐有竒第九道距柱一尺九寸一分有奇第十道
  距柱一尺六寸六分七釐有奇第十一道距柱一
  尺六寸零九釐有竒第十二道距柱一尺五寸零
  五釐有竒第十三道距柱一尺四寸六分七釐有
  竒第十四道距柱一尺三寸九分四釐有竒第十
[040-18b]
  五道距柱一尺二寸七分三釐有竒第十六道距
  柱一尺二寸一分四釐有竒第十七道距柱一尺
  一寸三分三釐有竒第十八道距柱一尺零一分
  一釐有竒第十九道距柱九寸六分第二十道距
  柱八寸四分六釐有竒第二十一道距柱七寸五
  分二釐有奇第二十二道距柱七寸零三釐有奇
  第二十三道距柱六寸四分一釐有奇以左手按
  絲絃之線圍以右手冐撥指彈之合字絃第一道
[040-19a]
  散聲得合字按第二道得四字按第三道得乙字
  按第四道得上字按第五道得尺字按第六道得
  工字按第七道得凡字按第八道得六字按第九
  道得五字按第十道復得乙字按第十一道復得
  上字按第十二道復得尺字按第十三道復得工
  字按第十四道復得凡字按第十五道復得六字
  按第十六道復得五字按第十七道復得乙字按
  第十八道復得上字按第十九道復得尺字按第
[040-19b]
  二十道復得工字按第二十一道復得凡字按第
  二十二道復得六字按第二十三道復得五字上
  字絃第一道散聲得上字按第二道得尺字以下
  遞髙一字應鋼絃以取聲
  達卜 即鼓也以木為腔冐以革面徑一尺三寸
  六分五釐二毫高二寸二分七釐五毫其小者面
  徑一尺二寸二分四釐高一寸六分二釐以手指
  擊之
[040-20a]
  蘇爾奈 狀類小銅角木管本小末大上下飾以
  金木管通長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上口内徑三分
  零一毫有奇外徑八分零一毫九絲下口内徑二
  寸五分五釐一毫五絲外徑三寸零一釐木管上
  口安銅管長三寸一分零五毫有奇銅管入木管
  内一寸三分三釐出木管外一寸七分七釐銅管
  上口安蘆哨長三分五釐冐於銅管二分哨上口
  寛二分四釐木管正面七孔後出一孔左側面一
[040-20b]
  孔距木管九寸一分二釐無聲字正面最下第一
  孔距上口八寸三分得凡字次上第二孔距上口
  七寸三分三釐得合字次上第三孔距上口六寸
  三分得四字次上第四孔距上口五寸三分得乙
  字次上第五孔距上口四寸二分得上字次上第
  六孔距上口三寸一分九釐得尺字次上後出一
  孔距上口二寸七分得工字最上第七孔距上口
  二寸一分得凡字
[040-21a]
  納噶喇 狀類行鼓以鐡為腔其腔上大下小冐
  以革面徑六寸四分八釐底徑二寸六分二釐八
  毫髙四寸八分六釐以二木杖擊之
 樂譜
  尺尺尺上乙 尺尺上乙 合四四乙乙
    右一曲名斯納滿愛慕其人之辭 凡按工
    尺字一周終而復始節以人聲隨其長短以
    成調後倣此
[040-21b]
  合四乙合四 四四上上 上上 上工尺工
  上乙合四 上 乙四乙
    右一曲名色勒喀斯拊掌行樂之辭
  四四上尺工 工尺工上乙
    右一曲名察罕
  上工 上工 上 乙四乙
    右一曲名珠魯馬前鼓吹之辭
  合四乙 乙 四合 乙四
[040-22a]
    右一曲亦名色勒喀斯
   按樂有五音増二變二清為九音樂工則取字
   音之相似者易之以宫為工以商為凡以角為
   合以清角為六以變徴為四以清變徴為五以
   徴為乙以羽為上以變宮為尺中土之音數者
   咸有低昻亢墜率以曼聲取致若回部喀爾奈
   色塔爾諸器九音具備與中土無異苐其音繁莭
   促少舒遲廣大之響而每於一調之中移宫换羽
[040-22b]
   絫絫相貫如環無端豈非回部地近天方本精
   音律龜兹五旦七調又與中華五均七音之㫖
   相脗合是以隋唐九部十部之樂西音居其六
   七諧聲協律以衷大雅有足資採聼者歟
 回部樂技附
  始作樂
  司達卜一人司納噶喇一人司哈爾扎克一人司
  喀爾奈一人司色塔爾一人司喇巴卜一人司巴
[040-23a]
  拉滿一人司蘇爾奈一人皆服錦面絹裏雜色綢
  接袖衣冠錦面布裏倭縀縁邉回回㡌著青縀鞾
  繫緑紬帶携諸樂器進奏斯納滿色勒喀斯察罕
  珠魯諸樂曲以為舞節
  次起舞
  司舞二人舞盤二人皆服背褂上下身錦腰襴綢
  接䄂衣冠錦面布裏倭縀縁邊回回㡌履青縀鞾
  繫緑紬帶於樂作後即上司舞二人起舞舞盤人
[040-23b]
  隨舞
  次呈雜技
  大囬子四人皆服背褂上身雜色綢下身接䄂衣
  冠五色紬回回小㡌著青縀鞾繫緑綢帶小回子
  二人服雜色紬絹裏衣冠五色紬回回小㡌著青
  縀鞾繫緑紬帶司舞舞盤人舞畢即上走索尋橦百
  戯俱呈技畢樂止迺下每嵗三大節筵宴髙麗國
  俳掌儀呈技之後回部樂技始進
[040-24a]
御製觀回部䋲伎聫句有序/辛巳
 繩伎即古尋橦度索之遺而徴信者史闕有間國家
 諸蕃向化方伎畢轃若僸佅兜離大之可以數典紀
 功精之可以省風體物所由來逺矣比因回紇内屬
 花門抱器者胥隸樂府獻嵗列部畨覲燈筵欵侍乃
 命回人縁髙楔跨修縆前奏斯伎以惬觀聼其始也
 戞戞孑孑無挾而造則近乎勇其繼也于于徐徐出
 險而亨則近乎智其究也油油洒洒奉身而退則又
[040-24b]
 近乎仁葢一藝而三善具焉若是昔昌黎石鼎聫咏
 重自標置謂吾詩云云不解人間書矧我二三詞臣
 方當釐宫懸所必備補王會所未圖而可孤勝事作
 恒語乎是用即目首倡俾劉綸于敏中聨成五十韻
 以示誌西域者埀之副墨
御/製筠冲今允服都盧昔所稱燈節陳長伎
  撞戯超同朋首髠省纒鬕脛露辭裹縢扱袵屬
  櫜鞬臣劉/綸束體雜組繒連隊次樂部儲具供林丞
[040-25a]
  差排跂斯翼臣于/敏中
御/製控擊捄之陾雙撐千尺木直拽三尺繩如虹拖碧落
  不棧懸丹峻窮巔互槅庋拓勢么絃搄腔遲秋篳
  峭臣劉/綸拍急臈鼓鼕居然謝梯筏詎爾忘淵氷臨
  崖送者返臣于/敏中
御/製㧞宅仙乎登發地上累足凌空息撫膺竒趫忽百出
  邪許時一譍布武失偪仄振臂誇倰僜鞠效秦贅
  &KR0957臣劉/綸擔匪虞卿簦低腰宛舞女合掌俄枯僧跡
[040-25b]
  習邯鄲學臣于/敏中
御/製意㑹痀僂承履銅取滑細著屐寕慫競屏營無二慮
  搘拄惟兩肱絲曵蜓立顫角掛羚睡瞢竿頭詣成
  進臣劉/綸繫表神來騰廻旋轆轤軸盤辟浮屠層亭
  亭嘂閶闔臣于/敏中
御/製軒軒棲觚棱瞥下儼跨馬虚躍似翻鷹安其危永吉
  動亦定乃凝叱陋九折坂抽嫺三釋掤佛跏妥帖
  結臣劉/綸禹步蹣跚仍綳殊孩兒倒牽詫傀儡興爪
[040-26a]
  攫鸚在架臣于/敏中
御/製尾掉魚離罾目正徑無險心卑髙可乘木雞差足擬
  磨蟻猶難勝初虞引髮重轉喜絫卵增逵中或重
  繭臣劉/綸棘端孰鋪㲪磬折筍虡系蓬轉颷車凌奄
  馳籋雲驥臣于/敏中
御/製將徙培風鵬諷元徒傳藻賦張真究升蹁躚有餘暇
  彳亍鮮後懲情移禦㓂善力靡偃師憎却行退宋
  鷁臣劉/綸縮守黏曺蠅進止自栩栩視聼交蕄蕄㧞
[040-26b]
  河鬭謾騁臣于/敏中
御/製罥索走妄譝旁觀駭汗致孤翹壯心憑教猱猱遜㨗
  憐䕫䕫敢矜方外遊殆庶域中見何曽巧習履而
  㤗臣劉/綸道藝貞以恒眗哂石火熾機鄙扶風縆爻
  閭新誌備臣于/敏中
御/製幻人前事徴列睹俾惬衆論賞聊勸能行慶輯戎索
熈春和氣蒸
   按回部樂伎有倒剌都盧承盌轉碟諸戯而䋲
[040-27a]
   伎尤工每當獻歳燈筵獲供
清賞並邀
睿藻賡吟殊方末藝有餘榮已考諸前代所傳如魏畧
   載大秦國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縛自解跳十
   二丸巧妙非常唐書西域傳載天竺獻胡旋之
   舞又睿宗時婆羅門引獻樂舞人倒行而以足
   舞極銛刀鋒倒置於地抵目就刀以歴臉中及
   其背上又伏伸其手兩人躡之旋身繞手百轉
[040-27b]
   無已此見西域樂伎流傳由來已久凡今回部
   所獻固從其風俗之同者歟
  ︹北史西域傳︺髙昌俗尚音樂
 ︹唐書西域傳︺龜兹俗尚歌樂
 ︹鄭樵通志︺七音序隋柱國沛公鄭譯議曰周武帝
  時有龜兹人曰蘓祗婆善胡琵琶聼其所奏一均
  之中間有七聲問之則曰父在西域&KR0197為知音世
  相傳習調有七種以其七調校之七聲㝠若合符
[040-28a]
  一曰婆陀力華言平聲即宫聲也二曰雞識華言
  長聲即南宫聲也三曰沙識華言質直聲即角聲
  也四曰沙侯加濫華言應聲即變徴聲也五曰沙
  臘華言應和聲也徴聲也六曰般贍華言五聲即
  羽聲也七曰俟利箑華言斛牛聲即變宫聲也就
  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以華譯之旦即
  均也
  ︹郭茂倩樂府︺隋自開皇初置七部樂六曰龜兹伎
[040-28b]
  唐太宗増髙昌其著令者十部六曰龜兹八曰疏
  勒九曰髙昌而總謂之讌樂後又分為立坐二部
  ︹樂苑︺伊州商調曲西凉節度盖嘉運所進也
  ︹樂府雜録︺胡旋舞居一小團球子上舞縱横騰擲
  而足終不離毬上其妙如此
  ︹宋王延德髙昌行紀︺樂多琵琶箜篌國王拜受賜
  傍有持磬者擊以節拜遂張樂宴飲為優戱明日
  泛舟扵池中池四面作鼓樂俗好音樂行者必抱
[040-29a]
  樂器
  ︹文獻通考︺樂考銅角髙昌之樂器也形如牛角長
  二尺西魏與高昌通始有高昌部之樂以備燕饗
  隋開皇中獻聖明樂曲唐太宗伐其國盡得其樂
  其器有竪箜篌琵琶五絃笙笛簫觱篥毛員鼓都
  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鼓銅鈸具等十
  五種為一部工二十人舞人白襖錦䄂赤皮鞾赤
  皮帯紅抹額 龜兹隋有西國龜兹齊朝龜兹土
[040-29b]
  龜兹等凡三部開皇中列於七部樂有弹筝竪箜
  篌琶琶五絃横笛笙簫觱篥答臘鼓毛員鼓都曇
  鼓侯提鼓雞婁鼓腰鼓齊鼓檐鼓具皆一銅鈸二
  舞者四人設五方師子髙丈餘餙以五方色毎師
  子有十二人畫衣執紅拂首加紅抹謂之師子郎
  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袖緋布袴舞者
  四人紅抹額緋襖白袴帑烏皮鞾其曲有小天通/考
  原本作小天查天竺有大朝天小朝/天曲亦見通考此疑係小朝天之訛疏勒鹽焉
[040-30a]
  疏勒其樂有竪箜篌琵琶五絃横笛簫觱篥答臘
  鼓腰鼓提鼓雞婁鼓十種為一部工十二人隋唐
  以備燕樂工人皂絲布白頭巾袍錦褾白絲布袴
  舞人白襖錦袖赤皮鞾赤皮帶曲調有昔昔鹽一
  臺鹽之類 于闐其俗以十二月一日肆筵設席
  拍手撥胡琴唱歌
   按回部音樂之扵古自髙昌以下各有專條致
   為賅備郭茂倩樂府所載七部十部等樂府内
[040-30b]
   有龜兹疏勒髙昌等部皆屬今之回部故全載
   於此可見回部舊精音律備太常之掌職是故
   也今者回部聲歌得隸樂官即準部器曲流傳
   亦土風足採並得備四夷之奏導八方之和鳯
   儀獸舞海宇同庥治莫盛於此矣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
[04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
 音樂
 準噶爾部
 樂器
  雅托噶 即筝也通體以桐木為之長四尺七寸
  三分八釐五毫額廣七寸二分九釐尾廣六寸四
  分八釐前梁内際至額三寸六分四釐五毫後梁
[040-31b]
  内際至尾七寸二分九釐前後梁之髙廣俱四分
  三釐七毫梁内絃長三尺六寸四分五釐前額中
  髙三寸七分八釐九毫中厚二寸九分八釐八毫
  足髙八分邊髙二寸六分二釐四毫邊厚一寸八
  分二釐二毫後尾中髙三寸五分七釐二毫中厚
  二寸五分五釐一毫足髙一寸零二釐六毫邊髙
  二寸六分九釐七毫邊厚一寸六分七釐六毫前
  梁内際邊髙二寸八分四釐三毫後梁内際邉髙
[040-32a]
  四寸五分一釐九毫邊厚俱一寸六分七釐六毫
  與尾邊同額邊雲牙長四寸三分七釐四毫尾邊
  雲牙長倍之首尾兩端雲牙與濶等底二孔前孔
  四瓣徑二寸九分一釐六毫後孔上圓下平長三
  寸六分四釐五毫徑二寸一分八釐七毫下濶與
  前孔徑等前孔上周距首牙内際五寸一分零三
  毫後孔下周距尾牙内際一寸四分五釐八毫施
  絃十四馬亦十四或六絃皆以絲為之
[040-32b]
  伊竒里呼爾 即胡琴也以木為槽面冐以革槽
  徑三寸八分四釐厚二寸一分六釐柄亦以木為
  之通長二尺七寸八分四釐曲首長五寸五分六
  釐八毫柄端木本長二寸八分八釐穿直孔以施
  絃扣槽面正中設柱以承絃曲首下際安山口開
  孔通後槽以設絃軸槽長二寸零二釐濶得長十
  之一軸長三寸零三釐施絃二自山口至絃柱長
  二尺零三分五釐二毫以馬尾為之别以木為弓
[040-33a]
  以馬尾為弓絃以弓絃軋雙絃以取聲
  圖布舒爾 即二絃也以木為槽形方底有孔面
  長六寸八分二釐六毫濶五寸三分九釐三毫邊
  長七寸八分八釐五毫濶六寸四分八釐以木為
  柄自山口至槽邊内際長一尺七寸二分八釐上
  濶九分一釐下濶一寸零七釐八毫曲首長與槽
  面濶等後開槽以設絃軸槽長二寸零四釐濶三
  分軸長四寸零四釐絃自山口至覆手内際長二
[040-33b]
  尺三寸零四釐通體用樟木槽面用桐木施絃二
  以羊腸為之繫於左右兩小軸以手冐撥指弹之
  取聲
  披帕呼爾 即提琴也圓木為槽冐以蟒皮而空
  其下竹柄貫槽中柄末槽外覆之以木穿直孔以
  施絃扣柄上穿四直孔以設絃軸四絃共貫以小
  環束之於柄槽面正中設柱以承絃竹片為弓馬
  尾雙絃夾四絃間而軋之槽徑二寸三分長三寸
[040-34a]
  二分四釐柄長二尺一寸一分七釐環距絃柱一
  尺一寸一分五釐第一軸距環四寸五分五釐第
  四軸距一 一軸五寸三分九釐第四軸距柄端一
  寸二分三釐軸長四寸五分五釐竹弓長八寸六
  分四釐
  特木爾呼爾 即口琴也以鐡為之一柄兩股中
  設一簧柄長三分二釐四毫股長二寸八方八釐
  股本相距三分六釐四毫股末相距七釐二毫簧
[040-34b]
  長與股等簧末上曲七分二釐九毫簧端㸃以蠟
  珠横銜其股於口以指鼓簧轉舌嘘吸以成音
  綽爾 形如内地之簫以竹為之通體長二尺三
  寸九分六釐凡四孔最下一孔距管端二尺一寸
  三分次上一孔距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三釐次上
  一孔距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管端一
  尺五寸二分三釐上口徑九分六釐四毫管末口
  徑六分三釐以舌側抵管之上口吹以成音
[040-35a]
  鏗格爾格 即鼓也以木為腔皮冐兩面面徑三
  尺以二小木杖裹氊擊之
  倉 即鐃也或銅或鐡為之大小不一大者圓徑
  幾及三尺小者亦不下尺餘形同内地之鐃
  登舍 形同内地之小鈸圓徑三寸餘
  轟和 即鈴也以銅為之中施小舌或鐡或銅振
  以作聲制如鐸
  畢什庫爾 即小銅角也或紅銅或黄銅為之本
[040-35b]
  小末大管長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上口内徑三分
  零一毫外徑八分零一毫下口内徑六寸五分五
  釐一毫外徑三寸零一釐管口上安外管長三寸
  一分零五毫外管口上安蘆哨長三分五釐哨上
  口寛二分正面七孔後出一孔左側面一孔
  伊克布勒 即大銅角也或紅銅或錫為之形如
  竹筒上下兩截本細末大通長三尺六寸七分二
  釐下截長一尺九寸四分四釐下口徑六寸四分
[040-36a]
  八釐上口徑一寸四分四釐其出於下截上口之
  外者一尺七寸二分八釐上口徑四分三釐二毫
  上接小銅管長一寸四分四釐
  冬布勒 以白螺殻為之於旋螺之末穿孔吹氣
  出聲中土謂之海螺
   按準部樂器與䝉古相若惟䝉古畨部合奏樂
   笳吹樂中有胡笳軋筝和畢斯舊作火不/思今改正之屬
   今準部則無之耳雅托噶以下六器為其歡㑹
[040-36b]
   宴飲所用以絲為主而竹附之鏗格爾格以下
   七器則喇嘛誦經應和所用久為内地梵刹之
   音盖縁佛法本來西域是以樂器流傳沿及中
   土今審其形名徃徃而合也
 樂譜
  尺六工 工工工 五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
  工工 五六六 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 工
  合六 六六六六六六
[040-37a]
    右一曲名圖爾本衛拉特有聲無辭用以試
    絃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合四
[040-37b]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尺四
  尺六工 五六五 工合四 四合合 尺六工
   五六五 尺六工 乙合四 尺六工 乙五
  五 尺六工 乙尺四
    右一曲名噶爾達木特共四解歎美其人之
    辭
[040-38a]
  五六尺工 工六五 五六五 乙四合 合六
  工 工六五五
  五六尺工 工六五 五六五 乙四合 合六
  工 工六五五
    右一曲名布圖遜雅布達爾頌禱之辭以此
    煞尾
   按工尺字譜宋樂志有之等而上之則楚辭大
   招篇所謂四上競氣極聲變只者即招魂篇所
[040-38b]
   謂吴歈蔡謳奏大呂些大呂為宫其譜下四仲
   吕為角其譜上字四上競氣葢宫角相應之謂
   是尺工四上在屈原時已有之即殊方外域稱
   名或異而寄諸絲竹者音無不同惟積音成調
   則参差長短之間厥有土風歎於比一兹準噶
   爾為元臣遺裔樂曲音節略近䝉古雖無工尺
   名&KR0197而審音定字固與工尺四上之九音應黄
   鐘十二律者未之有異凡曲謂之愛足慕得十
[040-39a]
   有一凡調謂之愛雅斯得三十有二苐其文辭
   近陋難以稱述即音節流傳亦頗零落失次今
   略準圖爾本衞拉特以下三曲音節協以尺工
   諸字為一闋以著其槩準之於古殆即樂之一
   小成也别有沙津竒㸃克噶拉達瑪竒爾吉斯
   訥㸃庫濟爾噶勒呼哩莽拉圖們額奇諸曲率
   以雅托噶以下六器相和成調云
  ︹北史西域傳︺詔有司以悅般國鼓舞之節施於樂
[040-39b]
  府
  ︹唐書回鶻傳︺堅昆國樂有笛鼓笙篳篥盤鈴戲有
  㺯駝師子馬伎繩伎
  ︹樂苑︺回紇商調曲也
   按準部音樂考之於古史傳之紀載多䟽惟回
   紇居白山之北悦般處烏孫故地戞黠斯未還
   西北之前為古堅昆國附近天山俱屬準部故
   土之音存之以資審証
[040-40a]
 回部
 樂器
  哈爾扎克 狀類胡琴以椰為槽面徑二寸五分
  六釐冐以馬首之革碧色槽底中開一孔徑六分
  八釐二毫有竒側開三小孔徑二分五釐六毫槽
  上木柄通長一尺八寸二分有奇圓徑七分二釐
  九毫柄上一段微巨長三寸四分一釐有奇圓徑
  一寸一分三釐有奇柄上段設二軸前面為山口
[040-40b]
  上開圓孔徑四分有奇後面有空隙長一寸八分
  二釐有竒濶二分六釐九毫有竒槽下鐡柄長五
  寸一分二釐方二分四釐三毫其末圓頂着槽之
  處有兩環其絃以馬尾為之有二縷每縷約用馬
  尾八十餘莖上自山口穿於後繋於柄上端之二
  軸下則繫於槽末鐡柄之二鐶槽面施柱以承絃
  柱有小孔距山口一尺四寸五分八釐又馬尾絃
  下有鋼絲絃十下則繫於鐡柄自柱間小孔穿入
[040-41a]
  上則繋於木柄左右各設五軸自柱間距軸左第
  一絃五寸七分六釐第二絃六寸八分二釐六毫
  第三絃七寸八分七釐有奇第四絃八寸八分五
  釐九毫有奇第五絃九寸七分六釐有奇右第一
  絃六寸零二釐六毫有奇第二絃六寸九分九釐
  八毫有奇第三絃七寸九分八釐七毫有竒第四
  絃九寸零一釐有奇第五絃一尺零一釐有奇另
  以圓木桿為弓長二尺一寸零六釐有奇桿本以
[040-41b]
  皮條繫銅鐶長二寸八分八釐以馬尾八十餘莖
  為絃長一尺七寸七分有奇上繋於銅鐶下繋於
  桿末以弓絃軋馬尾絃應鋼絃以取聲
  喀爾奈 狀類洋琴以木為胎空其中厚三寸七
  分一釐七毫九絲前長二尺五寸一分五釐後長
  九寸一分零二毫寛一尺六寸三分九釐四毫四
  絲左端直右端曲左端上面施木梁似琴之岳山
  以繋鋼絃之本鋼絃之末施木軸似琴之枕入於
[040-42a]
  右端側面孔内轉其軸以定絃之緩急木梁距上
  面髙六分九釐九毫八絲寛一寸二分九釐六毫
  九絲長與左端等施十八絃絃下柱形與右端曲
  形相應髙七分二釐九毫柱脊距右端五寸一分
  二釐第一單絃長二尺四寸三分有奇得合字第
  二雙絃長二尺四寸零一釐九毫二絲得四字第
  三雙絃長二尺三寸七分有奇得乙字第四雙絃
  長二尺三寸二分七釐有奇得上字第五雙絃長
[040-42b]
  二尺二寸五分九釐九毫得尺字第六雙絃長二
  尺一寸八分四釐五毫得工字第七雙絃長二尺
  零八分有奇得凡字第八雙絃長一尺九寸七分
  二釐有竒得六字第九雙絃長一尺八寸四分八
  釐九毫得五字第十雙絃長一尺七寸三分七釐
  有奇復得乙字第十一雙絃長一尺六寸五分八
  釐八毫復得上字第十二雙絃長一尺五寸四分
  八釐有奇復得尺字第十三雙絃長一尺四寸三
[040-43a]
  分三釐有奇復得工字第十四雙絃長一尺三寸
  有奇復得凡字第十五雙絃長一尺二寸二分一
  釐有奇復得六字第十六雙絃長一尺一寸二分
  八釐有奇復得五字第十七雙絃長一尺零四分
  九釐有奇復得乙字第十八雙絃長九寸八分二
  釐九毫有竒復得上字以手冐撥指彈之取聲
  巴拉滿 狀類管以木為之本小末大餙以金木
  管通長九寸四分上口内徑四分外徑八分下口
[040-43b]
  内徑六分外徑一寸三分木管上口安蘆哨長二
  寸七分三釐哨入木管五分九釐上口寛二分九
  釐正面七孔最下第一孔距上口七寸七分得凡
  字次上第二孔距上口六寸九分得合字次上第
  三孔距上口六寸五分五釐得四字次上第四孔
  距上口五寸四分得乙字次上第五孔距上口四
  寸五分一釐得上字次上第六孔距上口三寸七
  分五釐得尺字次上第七孔距上口二寸九分三
[040-44a]
  釐得工字最上後出一孔距上口一寸六分八釐
  得凡字皆應笛聲
  喇巴卜 狀類和畢斯木槽通柄絲絃五綱絃三
  上端曲向後以施絃軸槽形似半瓶長四寸八分
  六釐髙二寸九分一釐六毫柄槽通長二尺零七
  分七釐六毫五絲瓶形以上柄濶一寸一分三釐
  七毫有奇髙一寸三分三釐有奇柄上端濶七分
  零五毫有奇髙八分六釐四毫柄上曲長三寸三
[040-44b]
  分二釐八毫曲柄之本濶一寸八分二釐有奇末
  濶七分五釐二毫有奇其厚與柄上端之濶等直
  柄之上作山口曲柄之中有空隙兩傍施五軸通
  五絲絃而繋於軸五絃之本繫於木槽下側靣五
  絃通長一尺九寸二分九釐有奇又綱絃二其本
  亦繋於槽下側靣其末則繋於直柄右側面之二
  軸一長一尺四寸九分有奇一長一尺四寸零八
  釐有奇一絃為合字二絃三絃皆為乙字四絃五
[040-45a]
  絃皆為工字以手冐撥指彈之應鋼絃以取聲
  色塔爾 狀類二絃木槽通柄共長三尺四寸二
  分五釐有奇槽形如匕面平下圓冐以革長八寸
  二分零八毫上濶九分二釐一毫六絲厚一寸一
  分三釐七毫有奇腹濶三寸三分三釐七毫有奇
  厚三寸一分五釐五毫有奇柄長二尺六寸零四
  釐九毫有奇面平背圓濶八分六釐四毫厚九分
  五釐有奇柄上漸濶至端濶一寸二分八釐兩側
[040-45b]
  有八軸絲絃二大絃應合字小絃應上字雙鋼絃
  一單鋼絃六應絲絃以取聲上繫於軸下繫於槽
  末側面柄端向下設山口以起絃度距端三寸八
  分四釐槽面設柱以承絃山口距柱二尺八寸四
  分三釐一毫柄身設線圍二十三道似琵琶之品
  第一道距柱二尺六寸八分有奇第二道距柱二
  尺五寸三分四釐有奇第三道距柱二尺四寸八
  分三釐有奇第四道距柱二尺四寸一分五釐有
[040-46a]
  竒第五道距柱二尺二寸六分二釐有奇第六道
  距柱二尺一寸九分四釐有奇第七道距柱二尺
  零二分八釐有奇第八道距柱一尺九寸六分三
  釐有竒第九道距柱一尺九寸一分有奇第十道
  距柱一尺六寸六分七釐有奇第十一道距柱一
  尺六寸零九釐有竒第十二道距柱一尺五寸零
  五釐有竒第十三道距柱一尺四寸六分七釐有
  竒第十四道距柱一尺三寸九分四釐有竒第十
[040-46b]
  五道距柱一尺二寸七分三釐有竒第十六道距
  柱一尺二寸一分四釐有竒第十七道距柱一尺
  一寸三分三釐有竒第十八道距柱一尺零一分
  一釐有竒第十九道距柱九寸六分第二十道距
  柱八寸四分六釐有竒第二十一道距柱七寸五
  分二釐有奇第二十二道距柱七寸零三釐有奇
  第二十三道距柱六寸四分一釐有奇以左手按
  絲絃之線圍以右手冐撥指彈之合字絃第一道
[040-47a]
  散聲得合字按第二道得四字按第三道得乙字
  按第四道得上字按第五道得尺字按第六道得
  工字按第七道得凡字按第八道得六字按第九
  道得五字按第十道復得乙字按第十一道復得
  上字按第十二道復得尺字按第十三道復得工
  字按第十四道復得凡字按第十五道復得六字
  按第十六道復得五字按第十七道復得乙字按
  第十八道復得上字按第十九道復得尺字按第
[040-47b]
  二十道復得工字按第二十一道復得凡字按第
  二十二道復得六字按第二十三道復得五字上
  字絃第一道散聲得上字按第二道得尺字以下
  遞髙一字應鋼絃以取聲
  達卜 即鼓也以木為腔冐以革面徑一尺三寸
  六分五釐二毫高二寸二分七釐五毫其小者面
  徑一尺二寸二分四釐高一寸六分二釐以手指
  擊之
[040-48a]
  蘇爾奈 狀類小銅角木管本小末大上下飾以
  金木管通長一尺四寸一分四釐上口内徑三分
  零一毫有奇外徑八分零一毫九絲下口内徑二
  寸五分五釐一毫五絲外徑三寸零一釐木管上
  口安銅管長三寸一分零五毫有奇銅管入木管
  内一寸三分三釐出木管外一寸七分七釐銅管
  上口安蘆哨長三分五釐冐於銅管二分哨上口
  寛二分四釐木管正面七孔後出一孔左側面一
[040-48b]
  孔距木管九寸一分二釐無聲字正面最下第一
  孔距上口八寸三分得凡字次上第二孔距上口
  七寸三分三釐得合字次上第三孔距上口六寸
  三分得四字次上第四孔距上口五寸三分得乙
  字次上第五孔距上口四寸二分得上字次上第
  六孔距上口三寸一分九釐得尺字次上後出一
  孔距上口二寸七分得工字最上第七孔距上口
  二寸一分得凡字
[040-49a]
  納噶喇 狀類行鼓以鐡為腔其腔上大下小冐
  以革面徑六寸四分八釐底徑二寸六分二釐八
  毫髙四寸八分六釐以二木杖擊之
 樂譜
  尺尺尺上乙 尺尺上乙 合四四乙乙
    右一曲名斯納滿愛慕其人之辭 凡按工
    尺字一周終而復始節以人聲隨其長短以
    成調後倣此
[040-49b]
  合四乙合四 四四上上 上上 上工尺工
  上乙合四 上 乙四乙
    右一曲名色勒喀斯拊掌行樂之辭
  四四上尺工 工尺工上乙
    右一曲名察罕
  上工 上工 上 乙四乙
    右一曲名珠魯馬前鼓吹之辭
  合四乙 乙 四合 乙四
[040-50a]
    右一曲亦名色勒喀斯
   按樂有五音増二變二清為九音樂工則取字
   音之相似者易之以宫為工以商為凡以角為
   合以清角為六以變徴為四以清變徴為五以
   徴為乙以羽為上以變宮為尺中土之音數者
   咸有低昻亢墜率以曼聲取致若回部喀爾奈
   色塔爾諸器九音具備與中土無異苐其音繁莭
   促少舒遲廣大之響而每於一調之中移宫换羽
[040-50b]
   絫絫相貫如環無端豈非回部地近天方本精
   音律龜兹五旦七調又與中華五均七音之㫖
   相脗合是以隋唐九部十部之樂西音居其六
   七諧聲協律以衷大雅有足資採聼者歟
 回部樂技附
  始作樂
  司達卜一人司納噶喇一人司哈爾扎克一人司
  喀爾奈一人司色塔爾一人司喇巴卜一人司巴
[040-51a]
  拉滿一人司蘇爾奈一人皆服錦面絹裏雜色綢
  接袖衣冠錦面布裏倭縀縁邉回回㡌著青縀鞾
  繫緑紬帶携諸樂器進奏斯納滿色勒喀斯察罕
  珠魯諸樂曲以為舞節
  次起舞
  司舞二人舞盤二人皆服背褂上下身錦腰襴綢
  接䄂衣冠錦面布裏倭縀縁邊回回㡌履青縀鞾
  繫緑紬帶於樂作後即上司舞二人起舞舞盤人
[040-51b]
  隨舞
  次呈雜技
  大囬子四人皆服背褂上身雜色綢下身接䄂衣
  冠五色紬回回小㡌著青縀鞾繫緑綢帶小回子
  二人服雜色紬絹裏衣冠五色紬回回小㡌著青
  縀鞾繫緑紬帶司舞舞盤人舞畢即上走索尋橦百
  戯俱呈技畢樂止迺下每嵗三大節筵宴髙麗國
  俳掌儀呈技之後回部樂技始進
[040-52a]
御製觀回部䋲伎聫句有序/辛巳
 繩伎即古尋橦度索之遺而徴信者史闕有間國家
 諸蕃向化方伎畢轃若僸佅兜離大之可以數典紀
 功精之可以省風體物所由來逺矣比因回紇内屬
 花門抱器者胥隸樂府獻嵗列部畨覲燈筵欵侍乃
 命回人縁髙楔跨修縆前奏斯伎以惬觀聼其始也
 戞戞孑孑無挾而造則近乎勇其繼也于于徐徐出
 險而亨則近乎智其究也油油洒洒奉身而退則又
[040-52b]
 近乎仁葢一藝而三善具焉若是昔昌黎石鼎聫咏
 重自標置謂吾詩云云不解人間書矧我二三詞臣
 方當釐宫懸所必備補王會所未圖而可孤勝事作
 恒語乎是用即目首倡俾劉綸于敏中聨成五十韻
 以示誌西域者埀之副墨
御/製筠冲今允服都盧昔所稱燈節陳長伎
  撞戯超同朋首髠省纒鬕脛露辭裹縢扱袵屬
  櫜鞬臣劉/綸束體雜組繒連隊次樂部儲具供林丞
[040-53a]
  差排跂斯翼臣于/敏中
御/製控擊捄之陾雙撐千尺木直拽三尺繩如虹拖碧落
  不棧懸丹峻窮巔互槅庋拓勢么絃搄腔遲秋篳
  峭臣劉/綸拍急臈鼓鼕居然謝梯筏詎爾忘淵氷臨
  崖送者返臣于/敏中
御/製㧞宅仙乎登發地上累足凌空息撫膺竒趫忽百出
  邪許時一譍布武失偪仄振臂誇倰僜鞠效秦贅
  &KR0957臣劉/綸擔匪虞卿簦低腰宛舞女合掌俄枯僧跡
[040-53b]
  習邯鄲學臣于/敏中
御/製意㑹痀僂承履銅取滑細著屐寕慫競屏營無二慮
  搘拄惟兩肱絲曵蜓立顫角掛羚睡瞢竿頭詣成
  進臣劉/綸繫表神來騰廻旋轆轤軸盤辟浮屠層亭
  亭嘂閶闔臣于/敏中
御/製軒軒棲觚棱瞥下儼跨馬虚躍似翻鷹安其危永吉
  動亦定乃凝叱陋九折坂抽嫺三釋掤佛跏妥帖
  結臣劉/綸禹步蹣跚仍綳殊孩兒倒牽詫傀儡興爪
[040-54a]
  攫鸚在架臣于/敏中
御/製尾掉魚離罾目正徑無險心卑髙可乘木雞差足擬
  磨蟻猶難勝初虞引髮重轉喜絫卵增逵中或重
  繭臣劉/綸棘端孰鋪㲪磬折筍虡系蓬轉颷車凌奄
  馳籋雲驥臣于/敏中
御/製將徙培風鵬諷元徒傳藻賦張真究升蹁躚有餘暇
  彳亍鮮後懲情移禦㓂善力靡偃師憎却行退宋
  鷁臣劉/綸縮守黏曺蠅進止自栩栩視聼交蕄蕄㧞
[040-54b]
  河鬭謾騁臣于/敏中
御/製罥索走妄譝旁觀駭汗致孤翹壯心憑教猱猱遜㨗
  憐䕫䕫敢矜方外遊殆庶域中見何曽巧習履而
  㤗臣劉/綸道藝貞以恒眗哂石火熾機鄙扶風縆爻
  閭新誌備臣于/敏中
御/製幻人前事徴列睹俾惬衆論賞聊勸能行慶輯戎索
熈春和氣蒸
   按回部樂伎有倒剌都盧承盌轉碟諸戯而䋲
[040-55a]
   伎尤工每當獻歳燈筵獲供
清賞並邀
睿藻賡吟殊方末藝有餘榮已考諸前代所傳如魏畧
   載大秦國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縛自解跳十
   二丸巧妙非常唐書西域傳載天竺獻胡旋之
   舞又睿宗時婆羅門引獻樂舞人倒行而以足
   舞極銛刀鋒倒置於地抵目就刀以歴臉中及
   其背上又伏伸其手兩人躡之旋身繞手百轉
[040-55b]
   無已此見西域樂伎流傳由來已久凡今回部
   所獻固從其風俗之同者歟
  ︹北史西域傳︺髙昌俗尚音樂
 ︹唐書西域傳︺龜兹俗尚歌樂
 ︹鄭樵通志︺七音序隋柱國沛公鄭譯議曰周武帝
  時有龜兹人曰蘓祗婆善胡琵琶聼其所奏一均
  之中間有七聲問之則曰父在西域&KR0197為知音世
  相傳習調有七種以其七調校之七聲㝠若合符
[040-56a]
  一曰婆陀力華言平聲即宫聲也二曰雞識華言
  長聲即南宫聲也三曰沙識華言質直聲即角聲
  也四曰沙侯加濫華言應聲即變徴聲也五曰沙
  臘華言應和聲也徴聲也六曰般贍華言五聲即
  羽聲也七曰俟利箑華言斛牛聲即變宫聲也就
  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以華譯之旦即
  均也
  ︹郭茂倩樂府︺隋自開皇初置七部樂六曰龜兹伎
[040-56b]
  唐太宗増髙昌其著令者十部六曰龜兹八曰疏
  勒九曰髙昌而總謂之讌樂後又分為立坐二部
  ︹樂苑︺伊州商調曲西凉節度盖嘉運所進也
  ︹樂府雜録︺胡旋舞居一小團球子上舞縱横騰擲
  而足終不離毬上其妙如此
  ︹宋王延德髙昌行紀︺樂多琵琶箜篌國王拜受賜
  傍有持磬者擊以節拜遂張樂宴飲為優戱明日
  泛舟扵池中池四面作鼓樂俗好音樂行者必抱
[040-57a]
  樂器
  ︹文獻通考︺樂考銅角髙昌之樂器也形如牛角長
  二尺西魏與高昌通始有高昌部之樂以備燕饗
  隋開皇中獻聖明樂曲唐太宗伐其國盡得其樂
  其器有竪箜篌琵琶五絃笙笛簫觱篥毛員鼓都
  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鼓銅鈸具等十
  五種為一部工二十人舞人白襖錦䄂赤皮鞾赤
  皮帯紅抹額 龜兹隋有西國龜兹齊朝龜兹土
[040-57b]
  龜兹等凡三部開皇中列於七部樂有弹筝竪箜
  篌琶琶五絃横笛笙簫觱篥答臘鼓毛員鼓都曇
  鼓侯提鼓雞婁鼓腰鼓齊鼓檐鼓具皆一銅鈸二
  舞者四人設五方師子髙丈餘餙以五方色毎師
  子有十二人畫衣執紅拂首加紅抹謂之師子郎
  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袖緋布袴舞者
  四人紅抹額緋襖白袴帑烏皮鞾其曲有小天通/考
  原本作小天查天竺有大朝天小朝/天曲亦見通考此疑係小朝天之訛疏勒鹽焉
[040-58a]
  疏勒其樂有竪箜篌琵琶五絃横笛簫觱篥答臘
  鼓腰鼓提鼓雞婁鼓十種為一部工十二人隋唐
  以備燕樂工人皂絲布白頭巾袍錦褾白絲布袴
  舞人白襖錦袖赤皮鞾赤皮帶曲調有昔昔鹽一
  臺鹽之類 于闐其俗以十二月一日肆筵設席
  拍手撥胡琴唱歌
   按回部音樂之扵古自髙昌以下各有專條致
   為賅備郭茂倩樂府所載七部十部等樂府内
[040-58b]
   有龜兹疏勒髙昌等部皆屬今之回部故全載
   於此可見回部舊精音律備太常之掌職是故
   也今者回部聲歌得隸樂官即準部器曲流傳
   亦土風足採並得備四夷之奏導八方之和鳯
   儀獸舞海宇同庥治莫盛於此矣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