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9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清-傅恒 (WYG)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八
 疆域一
  安西南路
 嘉峪闗
  嘉峪闗為西域東陲在肅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
  麓西距玉門縣一百八十里距安西州六百五里
  其地屬漢酒泉郡之禄福縣後漢改福禄縣晉魏
[006-1b]
  周因之隋大業初改屬張掖郡義寧初改酒泉縣
  唐武徳二年屬肅州大歴初䧟吐蕃宋入西夏元
  屬肅州路明屬肅州衛洪武五年馮勝下河西置
  嘉峪闗以限中外為西域貢道所從入嘉靖二年
  閉闗自守
 本朝初屬肅州衛雍正二年裁衛屬甘州府七年改
  屬肅州闗城周二百二十二丈西四十里曰雙井
  又西接安西州玊門縣界
[006-2a]
   明史地理志肅州衛西有嘉峪山其西麓即嘉峪
   闗也宏治七年扁闗曰鎮西西域傳太宗置哈宻
   沙州赤斤罕東四衛於嘉峪闗外以屏蔽西陲
    按漢列四郡唐據𤓰沙古稱西域門戸以玉門
    陽闗為扼要明初嘉峪闗之設是曰重門季世
    因循諸番内徙但以嘉峪為中外巨防聲教所
    及不踰閨闥我
  朝初五衛之立聲援聯絡長䇿逺馭西届流沙
[006-2b]
 皇上徳威遐暢底定西陲葱嶺以西儼同内地惟是
列聖經營之區撫綏駕御升㕔衛為州縣適當大武告成
    之後未可以畧而弗書爰追舊邊之屏翰拓全
    盛之山川仍以嘉峪闗為首
  安西州屬 舊為靖逆赤金柳溝安西沙州五衛地
   設安西鎮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以其地置安西
   府統縣三淵泉墩煌玊門三十八年裁府以淵泉
   縣地改安西州統縣二敦煌玊門州境東接肅州
[006-3a]
  界北接哈宻界西至流沙南至南山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開縣九禄福
  表是樂涫天䧇玉門㑹水池頭綏彌乾齊敦煌郡
  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縣六敦煌㝠安效穀淵泉
  廣至龍勒
  ︹後漢書郡國志︺酒泉郡武帝置雒陽西四千七百
  里九城福祿表氏樂涫玉門㑹水沙頭安彌乾齊
  延夀敦煌郡武帝置雒陽西五千里六城敦煌㝠
[006-3b]
  安效穀拼泉廣至龍勒
  ︹晉書地理志︺元康五年恵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
  吾㝠安深泉廣至等五縣分酒泉郡之沙頭縣又
  别立㑹稽新鄉凡八縣為晉昌郡張駿分酒泉為
  凉州敦煌晉昌為沙州張祚又以敦煌郡為商州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舊置𤓰州統縣三敦煌常樂
  玊門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本𤓰州武徳
[006-4a]
  五年曰西沙州貞觀七年曰沙州縣二敦煌夀昌
  𤓰州晉昌郡下都督府武徳五年析沙州之常樂
  置縣二晉昌常樂肅州酒泉郡下武徳二年析甘
  州之福禄𤓰州之玊門置縣三酒泉福禄玉門
  ︹五代史四裔附録︺唐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
  甘凉𤓰沙等州城邑如故而䧟虜之人語言稍變
  衣服猶不改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党項分
  侵其地惟甘凉𤓰沙四州常自通中國凉𤓰沙三
[006-4b]
  州將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周世宗時凉州遂絶
  於中國獨𤓰沙二州終五代常來
  ︹元史地理志︺宋景祐初西夏䧟𤓰沙肅三州盡得
  河西故地金因之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𨽻
  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復立州十七年升為沙州
  路總管府𤓰州𨽻焉
   按漢晉酒泉郡所屬之福祿表是樂涫三縣唐
   肅州酒泉郡所屬之福祿舊地在今俱屬肅州
[006-5a]
   是今安西州本境及所屬敦煌玉門二縣境以
   漢晉敦煌一郡之全而兼酒泉郡之半以唐沙
   𤓰兩州之全而兼肅州之半北魏分置會稽玊
   門常樂三郡隋并為敦煌一郡實與今之州屬
   全境相凖也唐至徳後䧟吐蕃大中五年沙州
   刺史張義潮以其地來歸唐末復䧟五代因之
   宋入西夏元屬肅州沙州路明為赤斤䝉古沙
   州二衛地我
[006-5b]
 朝初屬邊外雍正三年始設安西鎮領靖逆赤金柳
   溝安西沙州五衛近以武功耆定
詔升府縣嗣因移設鎮西府于巴爾庫勒安西復改府
   為州闗外雄封兹其首著矣
 安西州治
  安西州治在嘉峪闗西六百五里玊門縣治西四
  百二十五里敦煌縣治東二百七十里乾隆二十
  四年以安西柳溝二衛地改置淵泉縣與安西府
[006-6a]
  同城二十七年移安西府於敦煌縣遂為淵泉縣
  治三十七年復移安西府來治三十八年改府為
  直𨽻安西州淵泉縣裁以縣境為州境東至三道
  溝七十里西至蘆草溝九十里南至南山三百里
  北至半池泉八十里距京師六千三百十里城周
  四里二分東西南北凡四門城内有
萬夀宫
 闗帝廟城隍廟城外有風雲雷雨壇社稷壇先農壇
[006-6b]
  乾隆三十三年移建新城於舊治南二里城周三
  里三分東南北三門全境所轄為漢㝠安淵泉廣
  至三縣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淵泉縣師古曰闞駰云地多
  泉水故以為名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常樂後魏置常樂郡後
  周併凉興大至㝠安閏泉合為涼興縣開皇初郡
  廢縣改為常樂
[006-7a]
  ︹唐書地理志︺𤓰州晉昌郡縣二晉昌武徳四年更
  名常樂武徳五年别置
   按淵泉縣漢時舊名後漢改拼泉晉曰深泉並
   屬敦煌郡苐考漢書敦煌郡在酒泉郡西所領
   六縣淵泉最東西曰㝠安又西北曰廣至又西
   曰敦煌又西南曰效穀又西曰龍勒今安西州
   屬之柳溝衛城左右為十道溝水西南有黑水
   橋亂泉子等處當為漢淵泉縣地又今安西州
[006-7b]
   城北有蘇賴昌馬兩河合流西注為南籍端水
   又西入於哈喇淖爾南籍端水即㝠水當為漢
   㝠安縣地漢廣至縣為唐常樂縣東至𤓰州一
   百五十里今安西州治西北一百五十里為百
   齊堡當為漢廣至縣地是今安西州本境兼有
   漢時㝠安淵泉廣至三縣地也晉之宜禾新鄉
   伊吾為廣至分邑境地毗連是又兼有晉時廣
   至宜禾㝠安深泉伊吾新鄉六縣地而隋之常
[006-8a]
   樂縣唐之常樂晉昌二縣皆與今安西州本境
   疆域相凖也至於漢敦煌效穀龍勒乃今之敦
   煌縣境説見後
 得勝墩
  得勝墩在州治北五里舊無水泉乾隆二十二年
  大兵討凖噶爾師出其地湧甘泉數十處士馬得
  濟
勅建龍神廟於此
[006-8b]
封助順昭靈龍神遣官告祭每歳春秋致祀
勅建助順昭靈龍神廟碑文
國家徳被遐方威宣絶漠不惟師武臣力亦實有神靈
之助用能厚集士衆克成大勛惟嘉峪闗本酒泉故郡
素稱天險闗門外為戈壁地沙磧彌望澶漫逶迤向因
艱於水泉行旅重困朕蕩平西域誅其一二苞蘖之不
順命者爰整六師冞入其阻初慮士馬萬衆綆汲或缺
於供及行其地而甘泉隨地湧出滃滃然汩汩然渟泓
[006-9a]
 滲漉不特荷殳之士潄濯清流而馬駝絡繹赴飲不匱
 按酒泉城下舊有金泉泉味如酒漢氏遂以名郡兹泉
 出自沙漢瑞應尤異守土之吏以告朕惟祭法徳施於
 民則祀之當疆事方殷而泉流肆溢天人協應靈貺聿
 臻其事非偶爰封神為助順昭靈龍神命守臣經營髙
 敞建立神廟春秋祀事惟謹繡棟雲楣崇巖巨鎮屹峙
 闗外廟既成當建碑紀述神之功烈守臣鍥石以請稽
 諸古人君為政太平則醴泉湧朕嗣守鴻業圖大思艱
[006-9b]
 命將出師龔行
天討掃百年逋誅之冦用以纘承
先緒式廓丕基計自今邊圉靜謐屯牧安恬其所以荷
天庥而迓神祐者萬萬禩靡有紀極爰系以銘銘曰嘉峪
 之山巖闗峩峩六師于征後舞前歌宛宛流沙迢迢逺道
 天戈所臨地不愛寳連巖滋液並醴䟽甘光澄氷鏡潔
 比秋潭汲之日新挹之無竭士飽馬騰霜清月澈廼營
 髙敞廼建甍標春秋載薦丹荔黄蕉斟酌靈泉惟神之
[006-10a]
 庇洗兵萬載錫我繁祉
 勅建助順昭靈龍神廟歳祭文
 惟神徳漙澤民恩施育物拱巖闗而作鎮氣感風雲臨
 瀚海以垂波功先潤澤惟酒泉之故地實戈壁之荒陲
 沙礫彌途向乏靈源之涌輪蹄遄邁載深渇飲之思朕
 命將于征指平沙而迅發全師所過恰膏液之滂滋萬
 馬騰驤快適奔泉之性千軍挹注咸歌泂酌之甘儼賚
 賜之壺漿飲和食徳等驅馳於袵席養欲給求凡兹行
[006-10b]
 李之往來普頌淵澄之功烈仰承
天佑敬迓神庥申命守臣經營敞地閟宫大啟雕几恪陳
 繡栱嵳峩薈蔚川原之氣采椽嵽嵲繽紛藻荇之華爰
 於靈廟之落成更遣專官而將事雲旓羽罕覘秘殿之
 森㽔桂酒椒漿共明流而㶑灧嗣此涵濡庶彚覩清泚
 之常流衍䕶深源永濬發而不竭尚祈昭格鍳此精禋
  小灣堡
   小灣堡在得勝墪東南七十五里踰河而至西距
[006-11a]
  州治七十里
 雙塔堡
  雙塔堡在小灣堡東五十里西距州治一百三十
  里有城周一里有竒雍正六年築西南境有雙塔
  西三十里地名渠口
 布朗吉
  布朗吉在雙塔堡東四十里西距安西州治一百
  六十里地多檉柳有泉水東為十道溝西為布朗
[006-11b]
  吉河一名窟窿河舊有安西鎮城後改柳溝衛治
  今廢
   按漢淵泉縣東與酒泉郡之池頭㑹水相接地
   皆以水得名今布朗吉城東有十道溝水與闞
   駰所云地多泉水之説合又考唐書地理志晉
   昌縣東此有合河鎮今蘇賴昌馬兩河合流由
   靖逆衛北折而西㑹十道溝水西流經此則所
   謂合河鎮者當與今布朗吉之柳構故城相近
[006-12a]
   也
 柳溝堡
  柳溝堡在布朗吉東七十里西距州治二百三十
  里十道溝水經流左右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初建柳溝所築堡於此雍正五
  年陞衛移治布朗吉改舊所為柳溝堡是為安西
  州東界
 馬蓮井
[006-12b]
  馬蓮井在州治西北三百二十里自州治北行七
  十里為白墩又八十里為紅柳園又八十里為大
  泉又西北九十里至此為安西州最北境接哈宻
  界
 橋灣堡
  橋灣堡在柳溝堡北四十里西距州治二百七十
  里有城雍正十年築南北二門自堡西北行九十
  里為東黄蘆岡又九十里為尖山子又九十里為
[006-13a]
  茨窩泉又九十里為東長流水又一百里為白芨
  芨灘又一百里至馬蓮井别自東長流水西北行
  五十里為青山子又七十里為烏拉大泉又北七
  十里為蘆岡泉為安西州東北境接哈宻界
   按漢時廣至一縣晉分四縣曰廣至曰宜禾曰
   新鄉曰伊吾今百齊堡即廣至縣地説見/後東接
   沙頭西界敦煌由是而南為新鄉即今踏實/堡説見後
   為宜禾為伊吾伊吾縣以伊吾盧故地得名附
[006-13b]
   近敦煌北境則宜禾一縣當在今安西州北境
   自得勝墩橋灣堡迤北一帶無疑特其故城基
   址不可考耳一統志載宜禾故城在晉昌郡北
   界方位亦合
 新𤓰州
  新𤓰州在安西州西南三十里舊為安西衛治地
  雍正十三年土爾番為凖噶爾所擾其酋額敏和
  卓率所部回民内附於安西鎮西築五堡居之頭
[006-14a]
  堡在鎮西南二十五里二堡在頭堡西南十里三
  堡在二堡西北十里四堡在三堡西北四里五堡
  在四堡東北十里别於頭堡數里之内築新𤓰州
  城
 古𤓰州
  古𤓰州在新𤓰州西十五里東距安西州治四十
  五里有土城
  ︹唐書吐蕃傳︺悉諾邏恭禄燭龍莽布支入䧟𤓰州
[006-14b]
  毁其城
  ︹明史西域傳︺自赤斤䝉古西行二百里曰苦峪自
  苦峪南折而西百九十里曰𤓰州
   按左傳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將執戎子駒支親
   數諸朝曰昔秦人廹逐乃祖吾離於𤓰州昭公
   九年詹桓伯曰允姓之姦居於𤓰州漢書地理
   志敦煌郡敦煌縣廣步侯官以為古𤓰州地生
   美𤓰是春秋時之𤓰州為漢敦煌縣地與淵泉
[006-15a]
   㝠安廣至之地無渉元和志沙州漢敦煌郡前
   涼張駿於此置沙州後魏太武於郡置敦煌鎮
   明帝廢鎮立𤓰州則已併漢淵泉㝠安廣至縣
   統名𤓰州矣明帝尋改義州莊帝又改𤓰州大
   業三年罷州為敦煌郡武徳二年復置𤓰州五
   年改為沙州而析沙州之常樂置晉昌常樂二
   縣為𤓰州晉昌郡於是𤓰州之名又專屬漢時
   㝠安淵泉廣至三縣之地而敦煌縣以西反不
[006-15b]
   及焉今之新舊𤓰州在漢為㝠安縣境後魏初
   唐稱名可考第按諸春秋時之𤓰州已非其舊
   即視武徳析置之始亦偏而不全沿革所係遺
   蹟粗存新舊之名存而不論可也
 百齊堡
  百齊堡在新𤓰州西北六十里東距州治九十里
  城周一里五分雍正十二年築為漢廣至縣地西
  有舊百齊堡
[006-16a]
 ︹漢書地理志︺廣至縣宜禾都尉治昆侖障莽曰廣
 桓
 ︹後漢書西域𫝊︺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璫上書以
 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餘人集昆侖塞擊呼衍王唐
 章懐太子賢注云廣至故城在今𤓰州常樂縣東
 ︹元和志︺常樂縣東至州一百十五里本漢廣至縣
 地
 ︹寰宇記︺廣至故城在常樂縣西北恒以大石棧之
[006-16b]
  稍開即有風暴至傷人
   按漢之廣至縣在唐為常樂據後漢書注廣至
   故城在常樂東境今百齊堡東至安西州治一
   百五十里州治為唐𤓰州晉昌郡治即元和志
   所謂東至𤓰州一百十五里者是也
 踏實堡
  踏實堡在州治南九十里有城周一里八分門二
  雍正五年築南倚南山東北有特布忒河西一百
[006-17a]
  里為樹溝又西接敦煌縣界
  ︹晉書地理志︺元康五年恵帝分敦煌郡别立㑹稽
  新鄉
  ︹通典︺自𤓰州南至新鄉鎮一百十里
   按晉書敦煌郡統縣有新鄉為廣至分邑今踏
   實堡在州治南九十里與通典之説相近當即
   古新鄉縣也
 苦峪
[006-17b]
  苦峪在踏實堡東五十里西北距州治二百里有
  土城西南境平田千頃東北二百里舊有河通蘇
  賴昌馬兩河交㑹處今涸
  ︹明史西域傳︺宣徳十年沙州衛都指揮僉事坤濟
  勒舊作困即/來今改正為哈宻所侵走附塞下邊臣請移之
  苦峪命治苦峪城正統六年城成十三年邊將䕶
  哈宻使臣至苦峪赤斤都指揮總伊加勒舊作總/兒加陸
  今改/正等率衆圍其城天順七年哈宻衰微迤北酋
[006-18a]
 寄寄肅蘭舊作&KR0333加思/蘭今改正襲破其城王母率親屬部
  落走苦峪成化二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乆今賊
  已退宜令還故土從之八年土爾畨舊作吐魯/番今改正
  破其城執王母十年都督哈森舊作罕慎/今改正退居苦
  峪命權主國事築苦峪城移哈宻衛於其地十八
  年哈森襲哈宻破之遂還故土孝宗七八年間兵
  部侍郎張海修苦峪城發流寓番人及寄居赤斤
  者赴苦峪及𤓰沙州十七年占特木爾舊作真帖/木兒今改
[006-18b]
  正/主哈宻善巴舊作陜巴/今改正走苦峪沙州衛赤斤䝉/古衛哈宻衛傳
  合/纂
   按赤斤䝉古酋阿速之父塔爾尼居左帳其異
   母兄索哈舊作𤨏合/今改正居右帳彼此不相能阿速
   因報父怨而圍苦峪則苦峪城應是當時右帳
   所居之地而成化間復加築之以移建哈宻者
   也苦峪城一名上達爾圖又靖逆本名苦峪亦
   名達爾圖故此稱上達爾圖以别之也
[006-19a]
 石包城
  石包城在苦峪城西南山谷間北距州治二百九
  十里壘石為城勢極髙峻有藥泉味醇如酒相傳
  飲之愈疾
   按石包城在今踏實堡南以踏實堡為新鄉縣
   地則石包城或屬新鄉故城也
 蘆草溝
  蘆草溝在古𤓰州西四十里東距州治九十里與
[006-19b]
  敦煌縣東境之甜水井接界
   以上屬安西州本境
 玉門縣治
  玉門縣治在嘉峪闗西一百八十里西距州治四
  百二十五里乾隆二十四年以赤金靖逆二衛地
  改置東至肅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三道溝安西
  州本境一百三十里南至雪山一百里北至鹽池
  一百五十里距京師六千一百九十里城周二里
[006-20a]
  二分南北三門康熙五十年以舊城改築城内有
  城隍廟城南有風雲雷雨壇全境所轄為漢玊門
  天䧇㑹水池頭安彌乾齊二縣地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玉門縣師古曰闞駰云漢罷
  玉門闗屯徙其人於此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玉門後周為㑹稽縣開
  皇中改為玉門併得後魏玊門郡地
  ︹唐書地理志︺肅州酒泉郡玉門縣貞觀元年省後
[006-20b]
  復置開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玊門軍天寳十四
  載廢軍為縣
  ︹明史西域傳︺□馬城西八十里即赤斤䝉古洪武
  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討進至赤斤站䕶豳王額林
  沁舊作亦憐/真今改正永樂二年塔爾尼舊作塔力/尼今改正來歸設
  赤斤䝉古所八年改衛成化十九年隣番野訥克
  里舊作也乜克/力今改正來侵赤斤遂殘破正徳八年土爾
  番據哈宻大掠赤斤已番賊犯肅州赤斤當其衝
[006-21a]
  益遭蹂躙部衆不能自存内徙肅州之南山其城
  遂空
   按玊門縣為漢時舊名屬酒泉郡三國晉因之
   又分置㑹稽縣屬晉昌郡前涼置寧涼郡西涼
   置㑹稽郡北魏屬㑹稽郡周廢郡併為㑹稽縣
   隋開皇中改玊門縣屬敦煌郡唐屬肅州酒泉
   郡開元中没吐蕃置玉門軍天寳十四載廢五
   代屬吐蕃宋入西夏元屬肅州路明屬赤斤䝉
[006-21b]
   古衛入
 本朝為赤金衛改設守禦千戸所尋復陞衛今改縣
   此古今沿革之大略也今以史傳証之漢酒泉
   郡居敦煌郡東所領九縣樂涫最東次福禄次
   表氏次天䧇在玉門之東㑹水池頭在玊門之
   西與敦煌郡東之淵泉縣接界綏彌乾齊在㑹
   水西南後漢無天䧇有延夀知延夀即天䧇地
   也今玉門縣即赤金衛地在嘉峪關西一百八十
[006-22a]
   里以博物記延夀縣南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
   在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之文証之則漢之
   天䧇延夀在今玉門縣東南境也池頭㑹水淵
   泉皆以水得名闞駰云衆水所㑹故曰㑹水地
   多流水故曰淵泉今蘇賴昌馬兩河合流分注
   於靖逆故城之東西又西為十道溝水至於柳
   溝源泉競發以東西方位考之則靖逆故城當
   屬漢之池頭十道溝地當屬漢之㑹水柳溝故
[006-22b]
   城當屬漢之淵泉漢㑹水縣注北部都尉治偃
   水障東部都尉治東部障乾齊縣注西部都尉
   治西部障而乾齊與安彌地接㑹水在東北乾
   齊安彌在西南則乾齊安彌故地當在今十道
   溝南也據此則今玉門縣全境實兼有漢時天
   䧇玉門㑹水池頭安彌乾齊之地惟福禄樂涫
   表氏東屬肅州與今縣境無渉晉時玉門第仍
   漢舊即舊赤金衛地隋玉門縣西與常樂縣接
[006-23a]
   唐玊門縣西與𤓰州晉昌郡之晉昌縣接隋之
   常樂唐之晉昌為柳溝安西二衛故地隋唐玉
   門縣與之接壤是已兼有舊赤金靖逆兩衛地
   與今玉門縣疆域大率相凖也
   又按五代晉髙居晦使于闐記自肅州渡金河
   西百里出天門闗又西百里出玊門闗即故縣
   也據此則玉門縣之東闗亦稱玊門闗與敦煌
   縣西之古玉門闗無涉至玊門縣於漢屬酒泉
[006-23b]
   而明史稱漢敦煌郡地晉屬晉昌郡唐屬𤓰州
   元屬沙州者非是
 髙見灘
  髙見灘在玊門縣治西六十里東北五十里有古
  塔
 騸馬城
  騸馬城在玊門縣治東七十里西十里為火燒溝
  又西為八楞墩
[006-24a]
  ︹明史西域𫝊︺回回墓西四十里曰騸馬城洪武十
  三年都督濮英西討次白城獲䝉古平章瑚圖特
  穆爾舊作忽都帖/木兒今改正進至赤斤站
   按白城在赤斤站東赤斤站即今玉門縣則白
   城故地當在玉門縣東與騸馬城相近
 恵回堡
  恵回堡在騸馬城東二十里西距玊門縣治九十
  里雍正五年築東五十里至雙井為玉門縣東盡
[006-24b]
  境接肅州界
  ︹明史西域傳︺自出嘉峪闗西行至黒山兒又七十
  里曰回回墓
   按今恵回堡即回回墓故地而墓不可考矣又
   今靖逆城南亦有回回墓
 靖逆城
  靖逆城東南距玉門縣治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
  南北四門
[006-25a]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衛治於此乾隆二十四
  年裁衛改屬玉門縣城南有仙姑廟觀音寺城北
  有牛王廟又北有沙崗西有紅廟又西至三道溝
  接安西州本境西南三十里有龍王廟為蘇賴昌
  馬兩河合流處
  ︹三國志︺魏初河右擾亂敦煌功曹張恭遣從弟華
  攻沙頭縣
  ︹十六國春秋︺段業天璽二年酒泉太守王徳叛敗
[006-25b]
  奔晉昌沮渠䝉遜逐至沙頭破之
   按靖逆城當屬漢沙頭縣地肅州新志云在漢
   為㝠安縣屬敦煌郡又引漢書地理志㝠安縣
   有南籍端水謂今之蘇賴河介於柳溝靖逆之
   間㨿此斷為㝠安縣地不知漢之置郡東為酒
   泉西為敦煌今安西州本境之安西故衛乃漢
   之㝠安縣三國晉魏其名不易至靖逆衛地尚
   在其東實漢池頭乾齊㑹水三縣地而衛城所
[006-26a]
   建當在池頭所屬之郡為酒泉而非敦煌至隋
   始屬敦煌而縣名玉門亦與㝠安無涉至漢志
   所云南籍端水固即今昌馬蘇賴合流西注之
   河然考其源出今玉門縣南之南山經流五衛
   故地㑹十道溝黨河諸水逺輸哈喇淖爾三百
   餘里漢志謂出南羗中西北入其澤者乃舉其
   全體而言不得但云介於柳溝靖逆之間而以
   此証靖逆之為㝠安也
[006-26b]
 塔兒灣堡
  塔兒灣堡在靖逆城東北二十里東南距玊門縣
  治一百四十里
    以上屬玊門縣
 敦煌縣治
  敦煌縣治舊為沙州衛治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
  以其地置敦煌縣二十七年移安西府來治三十
  七年復移府治於淵泉三十八年改府為直𨽻州
[006-27a]
  敦煌屬焉治在嘉峪闗西八百七十里東至甜水
  井一百四十五里西至古營盤二百九十五里南
  至南山一百里北至青墩峽一百九十里西北至
  哈喇淖爾二百八十里縣治東距安西州治二百
  七十里距京師六千五百八十里城周三里三分
  東西南三門濠深七尺雍正三年建九年於東南
  北三面加築外郭周五里七分東南北三面及西
  南面共四門城内有
[006-27b]
萬夀宫
 闗帝廟城隍廟城外有風雲雷雨壇社稷壇東有先
  農壇西有龍王廟初府城西踰黨河有沙州故城
  以黨水北衝圮其東隅始移建沙州城於黨河之
  東今為敦煌縣治全境所轄為漢敦煌效穀龍勒
  三縣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中部都尉治效穀師古
  曰本漁澤障也
[006-28a]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敦煌舊置敦煌郡後周
  併效穀夀昌二郡入焉又併敦煌鳴沙平康效穀
  東鄉龍勒六縣為鳴沙縣開皇初郡廢大業置敦
  煌郡改鳴沙為敦煌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有府三曰龍勒效穀懸
  泉有豆盧軍神龍元年置縣二敦煌夀昌武徳二
  年析敦煌置永徽元年省乾封二年復置開元二
  十六年又省後復置
[006-28b]
  ︹明史西域傳︺自𤓰州而西四百四十里始達沙州
  永樂二年酋長坤濟勒曼集舊作買住/今改正率衆來歸
  命置沙州衛其部下齊納舊作赤納/今改正來附朝貢不
  絶宣徳十年為哈宻所侵走附塞下自是不復還
  沙州但遙領其衆而已正統十一年收其全部入
  塞居甘州沙州遂空為罕東酋巴特瑪戩舊作班/麻思結
  今改/正所有歴景泰天順朝朝貢不廢成化十五年
  於沙州故城置罕東左衛正徳十一年土爾番復
[006-29a]
  據哈宻左衛不能自立徙肅州塞内其部下仍居
  沙州服屬土爾番嘉靖七年率屬來歸沙州遂為
  土爾番所有沙州衛罕東/左衛傳合纂
   按敦煌為漢時舊名漢敦煌郡所領六縣東則
   淵泉㝠安廣至為今安西州地西則效穀西南
   則龍勒皆與敦煌同郡而分縣後漢因之今縣
   西境之黨河有農田水利之益當為效穀故縣
   而龍勒故城以古營盤一帶廢城基址審之亦
[006-29b]
   約畧可考是今之敦煌兼有漢時敦煌效榖龍
   勒三縣地矣晉隆安中分置陽闗昌蒲二縣後
   魏分效穀縣置效穀郡分龍勒縣置夀昌縣至
   後周改縣曰鳴沙而敦煌郡名則古今不易隋
   大業初復縣名曰敦煌兼效穀龍勒二縣地自
   唐武徳以漢龍勒故地析置夀昌於是敦煌僅
   兼效穀之地是今敦煌縣境實與隋之敦煌縣
   疆域相凖而於唐則兼有夀昌也建中二年䧟
[006-30a]
   吐蕃大中五年沙州首領張義潮以州來歸建
   歸徳軍五代時號歸義軍宋入西夏元為沙州
   路明置沙州衛改置罕東左衛後廢入
 本朝為沙州衛今改縣此其沿革大畧之可見者又
   明時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皆在今敦煌縣西
   南境外
 甜水井
  甜水井在敦煌縣治東一百四十五里自縣城東
[006-30b]
  行四十里為新店又三十里為圪塔井又東北四
  十里為空心墩又東北三十五里至此為敦煌縣
  東境與安西州本境西之蘆草溝接界
 黄墩堡
  黄墩堡在敦煌縣治西北四十里有土城周四里
  有竒雍正五年築自堡西北行三十里踰河又十
  餘里至庫克砂石
  ︹隋書地理志︺後周併涼興大至㝠安淵泉為涼興
[006-31a]
  縣
   按肅州舊志涼興城在廢𤓰州西一百七十里
   今黄墩堡東南距安西州之古𤓰州一百七十
   里與肅州舊志所載涼興城距廢𤓰州里數相
   合則涼興故城當在於是
 青墩峽互見/山
  青墩峽地以峽名在黄墩堡西北一百五十里西
  北山中為敦煌縣北境入峽口西北行經博羅特
[006-31b]
  口大泉酤水紅柳峽哈什布拉克柳樹泉五百三
  十五里至哈宻
 沙棗墩
  沙棗墩在敦煌縣治東北三十里
 黨城
  黨城在敦煌縣治南一百六十里黨河口建置不
  知所始城基尚存又西十里有古城又西一百二
  十五里有古營盤亦稱古城居髙原之上南臨髙
[006-32a]
  山西有古邊墻又南踰山嶺有三舊城基亦稱古
  營盤
   按漢書地理志載敦煌郡效穀縣本漁澤障孝
   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不意為漁澤尉教民力田
   以勤效得穀因以為縣名是效穀故縣當與黨
   河相近者又稱龍勒縣為都尉治至唐為夀昌
   縣元和志稱夀昌縣東至州一百十里本漢龍
   勒縣是也一統志稱效穀龍勒故縣俱在沙州
[006-32b]
   衛西與漢唐諸史所載相合今自敦煌縣西踰
   黨河舊城基址不一而足則效穀龍勒城郭遺
   址疑於是乎在也其謂為古營盤者明初設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沙州諸衛皆以番族受
   邊臣羈絡北拒䝉古南捍諸番後乃轉相侵掠
   甚者邀刦朝使屢勤征討厥後土爾番㨿哈宻
   䝉古入青海南北受制沙州衛最西則最先廢
   諸部亦次第殘毀而沙州遂為土爾番所有肅
[006-33a]
   州兵事日亟想見當時都督李文西征廵撫許
   進㑹罕東兵促哈宻或即舊城基址所在以為
   行師頓旅之處覧其遺墟可以見前代興衰之
   迹矣
 呼羅蘇台
  呼羅蘇台地有呼羅河故名東南距敦煌縣治一
  百里地濵哈喇淖爾
  ︹通志︺呼魯蘇台其地濵哈喇池蘇賴河所滙也
[006-33b]
   按蘇賴河㑹流哈喇淖爾黨河南來入之兩水
   殊源而合流西注通志舊稱葫蘆斯太即呼魯
   蘇台字音之訛為蘇賴河所滙知在黨河下流
   滙入蘇賴河處也又云濵臨哈喇池者此指呼
   魯蘇台之地而言若呼魯河固入於哈喇淖爾
   者豈止濵之而已
 古玊門闗
  古玊門闗在呼羅蘇台西南黨河之西東距敦煌
[006-34a]
  縣治一百五十里漢武帝時置闗外有五峰為赴
  車師前庭及疏勒之道所謂北道也闗今無存
  ︹漢書西域傳︺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闗︹地理志︺龍
  勒縣有玊門闗
  ︹元和志︺玊門故闗在龍勒縣西北一百十八里
  ︹唐書地理志︺夀昌西北有玊門闗
   按漢龍勒縣有玉門闗氐置水氐置水即今黨
   河則黨河之在龍勒縣地玉門闗之近黨河可
[006-34b]
   知也肅州新志玉門闗外有三斷山石極大世
   謂之三隴山今黨河西有三斷山應即三隴山
   則黨河西之為玊門闗外又可知也又漢班超
   疏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玊門闗酒泉
   郡即今玊門縣地在黨河東七百六十里超當
   時自疏勒東歸先由玊門而後至酒泉語意亦
   合五代髙居誨使於闐記肅州渡金河西百里
   出天門闗又西百里出玉門闗是即玉門縣西
[006-35a]
   闗距酒泉郡僅二百餘里又土爾番有玉門口
   或謂即古玉門闗舊輿圖謂玉門闗近伊犂兩
   説逺近大殊皆與古傳志方隅形勢不合未足
   為據也
 古陽闗
  古陽闗在玉門闗南紅山口西東距敦煌縣治一
  百三十里漢武帝時置為赴鄯善莎車之道所謂
  南道也後魏於此置陽闗縣周廢
[006-35b]
  ︹漢書地理志︺龍勒縣有陽闗
  ︹晉書地理志︺敦煌郡統陽闗縣
  ︹元和志︺陽闗在夀昌縣西六里
  ︹晉髙居誨使於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闗
御製陽闗考
陽闗之名自漢唐以來咸所稱引而遺踪湮廢道里莫
徵比因西域並𨽻昄章爰有纂輯圖志之役猷詢所及
或据肅州新志載烏魯木齊西境有地名陽巴爾噶遜
[006-36a]
以為陽闗之舊者殊不知陽乃回語葢謂新而巴爾噶
遜則厄魯特語葢謂城亦非為闗也况烏魯木齊地在
天山之北揆其方位懸隔奚啻謬以千里計耶按漢書
地理志敦煌郡龍勒縣有陽闗玉門闗後晉髙居誨使
于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闗考都鄉河即今黨河龍勒
縣即沙州衛今為敦煌縣地黨河在縣西境而陽闗玉
門闗均在黨河之西陽闗西而偏南故以陽名詳覈形
勢正應在今黨河西南與紅山口相近又漢書西域傳
[006-36b]
西域三十六國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闗考漢時三十
六國即今回部回部東境直安西府敦煌縣亦與漢書
三十六國東扼陽闗之文脗合至王維詩西出陽闗云
云送元二使安西作也考唐之安西號安西大都䕶府
初治西州在伊州之西即今闢展也再徙髙昌故地即
今土魯番之交河也三徙龜兹即今庫車也前後三遷
總在哈宻之西是安西實在陽闗以外而陽闗之屬在
敦煌縣境尤為昭晳無疑矣夫古今邊陲故蹟其考信
[006-37a]
之艱非貫串諸書即源流未備然徒眩惑於誌乗家之
聚訟膠轕而不能確征之我疆我理如目營手畫者然
又何以斥傳譌鑿空之誣而炳焉掲以正鵠哉書此宣
付館臣/俾綴於編且以示一隅之舉云
   按漢晉諸書陽闗在今敦煌縣境而肅州新志
   謬引烏魯木齊西境之陽巴爾噶遜聞見淆訛
   末由審定伏讀
御製援據史書印合今古疏通貫串曠若發矇由是陽
[006-37b]
   闗之名指歸不惑而玉門闗之近在陽闗迤北
   者亦從此可推不得以土爾番之玊門口當之
   益可見矣
    以上屬敦煌縣
 白龍堆
  白龍堆在敦煌縣西境玉門闗之西沙形如卧龍
  髙者二三丈卑者丈餘綿延起伏西盡流沙之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正西闗外有白龍堆沙西域
[006-38a]
  傳︺樓蘭最近漢東垂當白龍堆乏水草
 ︹魏略西戎傳︺從玉門闗西出發都䕶井回三隴沙
  北頭經居盧倉從沙西井轉西北過龍堆
   按白龍堆為流沙之東境象形以名其沙者也
   今自敦煌縣西南境之巴顔布拉克以西流沙
   極目蜒蜿出没之狀猶有存者龍堆之舊於此
   可見至魏畧三隴沙應與今三隴山相近所云
   都䕶井居盧倉沙西井者今雖難以確指要在
[006-38b]
   敦煌縣西境沙磧中槩可知也
 流沙
  流沙在白龍堆西沙多土少東西數百里𣺌無垠
  涘
  ︹尚書禹貢︺導弱水至于三危餘波入于流沙
  ︹山海經︺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至崑崙墟西南
  入海
  ︹漢書顔師古注︺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郭義恭廣
[006-39a]
  志︺流沙在玉門闗外南北二十里東西數百里
  ︹周書西域傳︺善鄯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
  風為行旅之患風之欲至惟老駞知之即鳴而聚
  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為候即將氊擁鼻口
  其風迅駛斯須過盡
   按禹貢三危山即今敦煌縣南境之山迤西為
   鳴沙山又西為流沙所謂餘波入于流沙也山
   海經所謂崑崙山指在青海境内之庫勒坤山
[006-39b]
   而言庫勒坤譯言崑崙在西寧邊外一千四百
   五十五里正當敦煌縣西南境也漢書鄯善國
   去陽闗千六百里周書鄯善國即白龍堆路流
   沙在白龍堆西鄯善在白龍堆南則流沙宜在
   鄯善西北矣
 色爾騰海互見/水
  色爾騰海在安西州西南境外四百里地有廣澤
  在古為鄯善國地
[006-40a]
  ︹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杅柅城去陽
  闗千六百里西北去都䕶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
  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武帝通大宛諸國樓
  蘭當道苦之攻刼漢使王恢等以輕騎虜樓蘭王
  於是列亭障至玊門矣樓蘭最在漢東垂為匃奴
  反間數遮殺漢使元鳳四年平樂監傅介子刺其
  王縣首北闕下乃更立尉屠耆為王更名其國為
  鄯善有伊循城置都尉伊循官鄯善當漢道衝西
[006-40b]
  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後漢書西域傳︺建武中小宛精絶戎廬且末為鄯
  善所并元初六年行長史索班屯伊吾於是鄯善
  王來降數月北匈奴攻没班等鄯善求救不許又
  自敦煌西出玉門闗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自
  鄯善踰蔥嶺出西諸國有兩道
  ︹魏書西域傳︺世祖平涼州沮渠牧犍弟無諱謀渡
  流沙遣弟安周擊鄯善王比龍連戰不能剋比龍
[006-41a]
  懼西奔且末其世子乃應安周詔散騎常侍成周
  公萬度歸討之度歸以輕騎五千渡流沙至其境
  其王真達面縛出降賦役其人比之郡縣
  ︹周書異域傳︺鄯善古樓蘭也所治城方一里地多
  沙鹵少水草北即白龍堆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大
  統八年率衆内附
  ︹隋書地理志︺鄯善郡大業五年平吐谷渾置在鄯
  善城即古樓蘭也有蒲昌海鄯善水統縣二顯武
[006-41b]
  濟逺︹吐谷渾𫝊︺煬帝即位鐡勒犯塞令擊吐谷渾
  大敗之復令觀王雄出澆河許公宇文述出西平
  以掩之伏允吐谷渾/王名懼南遁山谷間其故地皆空
  自西平臨羗城以西且末以東祁連以南雪山以
  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郡納職縣貞觀四年以鄯
  善故城置開元六年省十五年復置自縣西經獨
  泉東華西華駝泉渡茨萁水過神泉三百九十里
[006-42a]
  有羅䕶守捉又西南經達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
  亭守捉與伊西路合别自羅䕶守捉西北上乏驢
  嶺百二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經長泉龍泉百八
  十里有獨山守捉又經蒲類百六十里至北庭都
  䕶府︹西域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按漢書西域傳既云樓蘭國最在漢東垂近漢
   當白龍堆又云鄯善國去陽闗一千六百里夫
   果有一千六百里之隔安得謂之近接龍堆乎
[006-42b]
   且車師為今闢展噶斯淖爾見下/條處其西南史
   稱鄯善西北至車師其國必在車師東南而居
   噶斯淖爾之東矣隋書鄯善郡有蒲昌海者隋
   并吐谷渾地以置郡臨羗城以西且末以東皆
   為隋有是蒲昌當鄯善之西境實為且末國地
   而鄯善故國尚居其東也今合羣書所載証以
   王延徳髙昌行紀歴納職縣望王門闗甚近之
   文則今色爾騰海以東地接流沙當屬鄯善納
[006-43a]
   職之故地延徳由伊州而益都而納職則益都
   當在哈宻之南納職當在沙州之西故望玉門
   闗甚近也
 噶斯
  噶斯在安西州西境外色爾騰海西七百里地有
  廣澤名噶斯淖爾詳見/水在古當為且末國地
  ︹漢書西域傳︺且末國王治且末城西北至都䕶治
  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犂南至小宛可三
[006-43b]
  日行西通精絶二千里
  ︹後漢書西域傳︺光武以天下初定末遑外事小宛
  精絶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後其國並復立
  ︹魏畧︺南道西行且志國小宛國精絶國樓蘭國皆
  并屬鄯善也按且志國疑/是且末之訛
  ︹魏書西域傳︺且末國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後役屬
  鄯善西北方流沙數百里
  ︹唐書西域傳︺于闐東行入大流沙人行無迹故
[006-44a]
  返輙迷聚遺骸以識道無水草多熱風觸人及六
  畜皆迷仆行四百里至故都邏又六百里至故折
  摩䭾那古且末也
   按漢自敦煌郡出玉門闗西行為鄯善又西為
   且末色爾騰海為鄯善境則噶斯淖爾為且末
   境矣又漢書且末北接尉犁又云尉犁東南與
   且末接又云焉耆南百里至尉犁焉耆為今之
   哈喇沙爾尉犁當在哈喇沙爾南境噶斯淖爾
[006-44b]
   又在其東南則正所謂尉犁東南與且末接者
   也惟今自陽闗西至噶斯淖爾僅行一千二百
   餘里以鄯善去陽闗一千六百里西通且末七
   百里之文証之得二千一百七十里似不相合
   然漢書既云樓蘭近白龍堆即不應有一千六
   百里之隔且使且末西去陽闗二千一百七十
   里其境當在焉耆尉犁西南又不應云尉犁東
   南與且末接也今以漢西域形勢考之出陽闗
[006-45a]
   西南為婼羌正西為鄯善婼羌之西為且末且
   末之南為小宛皆在烏壘城偏東南境故皆西
   北至都䕶治所也且末之西為精絶精絶之南
   為戎廬皆北與烏壘城相直故皆北至都䕶治
   所也精絶之西為扜彌扜彌之南為渠勒皆在
   烏壘城偏西南境故皆東北至都䕶治所也漢
   烏壘城在今天山南路之海都郭勒側則噶斯
   淖爾正其東南境其為且末之地無疑又西則
[006-45b]
   為精絶當都䕶治所之正南西與于闐接壤矣
    以上屬敦煌縣西境外地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八
[006-46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八
 疆域一
  安西南路
 嘉峪闗
  嘉峪闗為西域東陲在肅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
  麓西距玉門縣一百八十里距安西州六百五里
  其地屬漢酒泉郡之禄福縣後漢改福禄縣晉魏
[006-46b]
  周因之隋大業初改屬張掖郡義寧初改酒泉縣
  唐武徳二年屬肅州大歴初䧟吐蕃宋入西夏元
  屬肅州路明屬肅州衛洪武五年馮勝下河西置
  嘉峪闗以限中外為西域貢道所從入嘉靖二年
  閉闗自守
 本朝初屬肅州衛雍正二年裁衛屬甘州府七年改
  屬肅州闗城周二百二十二丈西四十里曰雙井
  又西接安西州玊門縣界
[006-47a]
   明史地理志肅州衛西有嘉峪山其西麓即嘉峪
   闗也宏治七年扁闗曰鎮西西域傳太宗置哈宻
   沙州赤斤罕東四衛於嘉峪闗外以屏蔽西陲
    按漢列四郡唐據𤓰沙古稱西域門戸以玉門
    陽闗為扼要明初嘉峪闗之設是曰重門季世
    因循諸番内徙但以嘉峪為中外巨防聲教所
    及不踰閨闥我
  朝初五衛之立聲援聯絡長䇿逺馭西届流沙
[006-47b]
 皇上徳威遐暢底定西陲葱嶺以西儼同内地惟是
列聖經營之區撫綏駕御升㕔衛為州縣適當大武告成
    之後未可以畧而弗書爰追舊邊之屏翰拓全
    盛之山川仍以嘉峪闗為首
  安西州屬 舊為靖逆赤金柳溝安西沙州五衛地
   設安西鎮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以其地置安西
   府統縣三淵泉墩煌玊門三十八年裁府以淵泉
   縣地改安西州統縣二敦煌玊門州境東接肅州
[006-48a]
  界北接哈宻界西至流沙南至南山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開縣九禄福
  表是樂涫天䧇玉門㑹水池頭綏彌乾齊敦煌郡
  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縣六敦煌㝠安效穀淵泉
  廣至龍勒
  ︹後漢書郡國志︺酒泉郡武帝置雒陽西四千七百
  里九城福祿表氏樂涫玉門㑹水沙頭安彌乾齊
  延夀敦煌郡武帝置雒陽西五千里六城敦煌㝠
[006-48b]
  安效穀拼泉廣至龍勒
  ︹晉書地理志︺元康五年恵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
  吾㝠安深泉廣至等五縣分酒泉郡之沙頭縣又
  别立㑹稽新鄉凡八縣為晉昌郡張駿分酒泉為
  凉州敦煌晉昌為沙州張祚又以敦煌郡為商州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舊置𤓰州統縣三敦煌常樂
  玊門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本𤓰州武徳
[006-49a]
  五年曰西沙州貞觀七年曰沙州縣二敦煌夀昌
  𤓰州晉昌郡下都督府武徳五年析沙州之常樂
  置縣二晉昌常樂肅州酒泉郡下武徳二年析甘
  州之福禄𤓰州之玊門置縣三酒泉福禄玉門
  ︹五代史四裔附録︺唐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
  甘凉𤓰沙等州城邑如故而䧟虜之人語言稍變
  衣服猶不改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党項分
  侵其地惟甘凉𤓰沙四州常自通中國凉𤓰沙三
[006-49b]
  州將吏猶稱唐官數來請命周世宗時凉州遂絶
  於中國獨𤓰沙二州終五代常來
  ︹元史地理志︺宋景祐初西夏䧟𤓰沙肅三州盡得
  河西故地金因之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𨽻
  八都大王至元十四年復立州十七年升為沙州
  路總管府𤓰州𨽻焉
   按漢晉酒泉郡所屬之福祿表是樂涫三縣唐
   肅州酒泉郡所屬之福祿舊地在今俱屬肅州
[006-50a]
   是今安西州本境及所屬敦煌玉門二縣境以
   漢晉敦煌一郡之全而兼酒泉郡之半以唐沙
   𤓰兩州之全而兼肅州之半北魏分置會稽玊
   門常樂三郡隋并為敦煌一郡實與今之州屬
   全境相凖也唐至徳後䧟吐蕃大中五年沙州
   刺史張義潮以其地來歸唐末復䧟五代因之
   宋入西夏元屬肅州沙州路明為赤斤䝉古沙
   州二衛地我
[006-50b]
 朝初屬邊外雍正三年始設安西鎮領靖逆赤金柳
   溝安西沙州五衛近以武功耆定
詔升府縣嗣因移設鎮西府于巴爾庫勒安西復改府
   為州闗外雄封兹其首著矣
 安西州治
  安西州治在嘉峪闗西六百五里玊門縣治西四
  百二十五里敦煌縣治東二百七十里乾隆二十
  四年以安西柳溝二衛地改置淵泉縣與安西府
[006-51a]
  同城二十七年移安西府於敦煌縣遂為淵泉縣
  治三十七年復移安西府來治三十八年改府為
  直𨽻安西州淵泉縣裁以縣境為州境東至三道
  溝七十里西至蘆草溝九十里南至南山三百里
  北至半池泉八十里距京師六千三百十里城周
  四里二分東西南北凡四門城内有
萬夀宫
 闗帝廟城隍廟城外有風雲雷雨壇社稷壇先農壇
[006-51b]
  乾隆三十三年移建新城於舊治南二里城周三
  里三分東南北三門全境所轄為漢㝠安淵泉廣
  至三縣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淵泉縣師古曰闞駰云地多
  泉水故以為名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常樂後魏置常樂郡後
  周併凉興大至㝠安閏泉合為涼興縣開皇初郡
  廢縣改為常樂
[006-52a]
  ︹唐書地理志︺𤓰州晉昌郡縣二晉昌武徳四年更
  名常樂武徳五年别置
   按淵泉縣漢時舊名後漢改拼泉晉曰深泉並
   屬敦煌郡苐考漢書敦煌郡在酒泉郡西所領
   六縣淵泉最東西曰㝠安又西北曰廣至又西
   曰敦煌又西南曰效穀又西曰龍勒今安西州
   屬之柳溝衛城左右為十道溝水西南有黑水
   橋亂泉子等處當為漢淵泉縣地又今安西州
[006-52b]
   城北有蘇賴昌馬兩河合流西注為南籍端水
   又西入於哈喇淖爾南籍端水即㝠水當為漢
   㝠安縣地漢廣至縣為唐常樂縣東至𤓰州一
   百五十里今安西州治西北一百五十里為百
   齊堡當為漢廣至縣地是今安西州本境兼有
   漢時㝠安淵泉廣至三縣地也晉之宜禾新鄉
   伊吾為廣至分邑境地毗連是又兼有晉時廣
   至宜禾㝠安深泉伊吾新鄉六縣地而隋之常
[006-53a]
   樂縣唐之常樂晉昌二縣皆與今安西州本境
   疆域相凖也至於漢敦煌效穀龍勒乃今之敦
   煌縣境説見後
 得勝墩
  得勝墩在州治北五里舊無水泉乾隆二十二年
  大兵討凖噶爾師出其地湧甘泉數十處士馬得
  濟
勅建龍神廟於此
[006-53b]
封助順昭靈龍神遣官告祭每歳春秋致祀
勅建助順昭靈龍神廟碑文
國家徳被遐方威宣絶漠不惟師武臣力亦實有神靈
之助用能厚集士衆克成大勛惟嘉峪闗本酒泉故郡
素稱天險闗門外為戈壁地沙磧彌望澶漫逶迤向因
艱於水泉行旅重困朕蕩平西域誅其一二苞蘖之不
順命者爰整六師冞入其阻初慮士馬萬衆綆汲或缺
於供及行其地而甘泉隨地湧出滃滃然汩汩然渟泓
[006-54a]
 滲漉不特荷殳之士潄濯清流而馬駝絡繹赴飲不匱
 按酒泉城下舊有金泉泉味如酒漢氏遂以名郡兹泉
 出自沙漢瑞應尤異守土之吏以告朕惟祭法徳施於
 民則祀之當疆事方殷而泉流肆溢天人協應靈貺聿
 臻其事非偶爰封神為助順昭靈龍神命守臣經營髙
 敞建立神廟春秋祀事惟謹繡棟雲楣崇巖巨鎮屹峙
 闗外廟既成當建碑紀述神之功烈守臣鍥石以請稽
 諸古人君為政太平則醴泉湧朕嗣守鴻業圖大思艱
[006-54b]
 命將出師龔行
天討掃百年逋誅之冦用以纘承
先緒式廓丕基計自今邊圉靜謐屯牧安恬其所以荷
天庥而迓神祐者萬萬禩靡有紀極爰系以銘銘曰嘉峪
 之山巖闗峩峩六師于征後舞前歌宛宛流沙迢迢逺道
 天戈所臨地不愛寳連巖滋液並醴䟽甘光澄氷鏡潔
 比秋潭汲之日新挹之無竭士飽馬騰霜清月澈廼營
 髙敞廼建甍標春秋載薦丹荔黄蕉斟酌靈泉惟神之
[006-55a]
 庇洗兵萬載錫我繁祉
 勅建助順昭靈龍神廟歳祭文
 惟神徳漙澤民恩施育物拱巖闗而作鎮氣感風雲臨
 瀚海以垂波功先潤澤惟酒泉之故地實戈壁之荒陲
 沙礫彌途向乏靈源之涌輪蹄遄邁載深渇飲之思朕
 命將于征指平沙而迅發全師所過恰膏液之滂滋萬
 馬騰驤快適奔泉之性千軍挹注咸歌泂酌之甘儼賚
 賜之壺漿飲和食徳等驅馳於袵席養欲給求凡兹行
[006-55b]
 李之往來普頌淵澄之功烈仰承
天佑敬迓神庥申命守臣經營敞地閟宫大啟雕几恪陳
 繡栱嵳峩薈蔚川原之氣采椽嵽嵲繽紛藻荇之華爰
 於靈廟之落成更遣專官而將事雲旓羽罕覘秘殿之
 森㽔桂酒椒漿共明流而㶑灧嗣此涵濡庶彚覩清泚
 之常流衍䕶深源永濬發而不竭尚祈昭格鍳此精禋
  小灣堡
   小灣堡在得勝墪東南七十五里踰河而至西距
[006-56a]
  州治七十里
 雙塔堡
  雙塔堡在小灣堡東五十里西距州治一百三十
  里有城周一里有竒雍正六年築西南境有雙塔
  西三十里地名渠口
 布朗吉
  布朗吉在雙塔堡東四十里西距安西州治一百
  六十里地多檉柳有泉水東為十道溝西為布朗
[006-56b]
  吉河一名窟窿河舊有安西鎮城後改柳溝衛治
  今廢
   按漢淵泉縣東與酒泉郡之池頭㑹水相接地
   皆以水得名今布朗吉城東有十道溝水與闞
   駰所云地多泉水之説合又考唐書地理志晉
   昌縣東此有合河鎮今蘇賴昌馬兩河合流由
   靖逆衛北折而西㑹十道溝水西流經此則所
   謂合河鎮者當與今布朗吉之柳構故城相近
[006-57a]
   也
 柳溝堡
  柳溝堡在布朗吉東七十里西距州治二百三十
  里十道溝水經流左右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初建柳溝所築堡於此雍正五
  年陞衛移治布朗吉改舊所為柳溝堡是為安西
  州東界
 馬蓮井
[006-57b]
  馬蓮井在州治西北三百二十里自州治北行七
  十里為白墩又八十里為紅柳園又八十里為大
  泉又西北九十里至此為安西州最北境接哈宻
  界
 橋灣堡
  橋灣堡在柳溝堡北四十里西距州治二百七十
  里有城雍正十年築南北二門自堡西北行九十
  里為東黄蘆岡又九十里為尖山子又九十里為
[006-58a]
  茨窩泉又九十里為東長流水又一百里為白芨
  芨灘又一百里至馬蓮井别自東長流水西北行
  五十里為青山子又七十里為烏拉大泉又北七
  十里為蘆岡泉為安西州東北境接哈宻界
   按漢時廣至一縣晉分四縣曰廣至曰宜禾曰
   新鄉曰伊吾今百齊堡即廣至縣地説見/後東接
   沙頭西界敦煌由是而南為新鄉即今踏實/堡説見後
   為宜禾為伊吾伊吾縣以伊吾盧故地得名附
[006-58b]
   近敦煌北境則宜禾一縣當在今安西州北境
   自得勝墩橋灣堡迤北一帶無疑特其故城基
   址不可考耳一統志載宜禾故城在晉昌郡北
   界方位亦合
 新𤓰州
  新𤓰州在安西州西南三十里舊為安西衛治地
  雍正十三年土爾番為凖噶爾所擾其酋額敏和
  卓率所部回民内附於安西鎮西築五堡居之頭
[006-59a]
  堡在鎮西南二十五里二堡在頭堡西南十里三
  堡在二堡西北十里四堡在三堡西北四里五堡
  在四堡東北十里别於頭堡數里之内築新𤓰州
  城
 古𤓰州
  古𤓰州在新𤓰州西十五里東距安西州治四十
  五里有土城
  ︹唐書吐蕃傳︺悉諾邏恭禄燭龍莽布支入䧟𤓰州
[006-59b]
  毁其城
  ︹明史西域傳︺自赤斤䝉古西行二百里曰苦峪自
  苦峪南折而西百九十里曰𤓰州
   按左傳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將執戎子駒支親
   數諸朝曰昔秦人廹逐乃祖吾離於𤓰州昭公
   九年詹桓伯曰允姓之姦居於𤓰州漢書地理
   志敦煌郡敦煌縣廣步侯官以為古𤓰州地生
   美𤓰是春秋時之𤓰州為漢敦煌縣地與淵泉
[006-60a]
   㝠安廣至之地無渉元和志沙州漢敦煌郡前
   涼張駿於此置沙州後魏太武於郡置敦煌鎮
   明帝廢鎮立𤓰州則已併漢淵泉㝠安廣至縣
   統名𤓰州矣明帝尋改義州莊帝又改𤓰州大
   業三年罷州為敦煌郡武徳二年復置𤓰州五
   年改為沙州而析沙州之常樂置晉昌常樂二
   縣為𤓰州晉昌郡於是𤓰州之名又專屬漢時
   㝠安淵泉廣至三縣之地而敦煌縣以西反不
[006-60b]
   及焉今之新舊𤓰州在漢為㝠安縣境後魏初
   唐稱名可考第按諸春秋時之𤓰州已非其舊
   即視武徳析置之始亦偏而不全沿革所係遺
   蹟粗存新舊之名存而不論可也
 百齊堡
  百齊堡在新𤓰州西北六十里東距州治九十里
  城周一里五分雍正十二年築為漢廣至縣地西
  有舊百齊堡
[006-61a]
 ︹漢書地理志︺廣至縣宜禾都尉治昆侖障莽曰廣
 桓
 ︹後漢書西域𫝊︺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璫上書以
 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餘人集昆侖塞擊呼衍王唐
 章懐太子賢注云廣至故城在今𤓰州常樂縣東
 ︹元和志︺常樂縣東至州一百十五里本漢廣至縣
 地
 ︹寰宇記︺廣至故城在常樂縣西北恒以大石棧之
[006-61b]
  稍開即有風暴至傷人
   按漢之廣至縣在唐為常樂據後漢書注廣至
   故城在常樂東境今百齊堡東至安西州治一
   百五十里州治為唐𤓰州晉昌郡治即元和志
   所謂東至𤓰州一百十五里者是也
 踏實堡
  踏實堡在州治南九十里有城周一里八分門二
  雍正五年築南倚南山東北有特布忒河西一百
[006-62a]
  里為樹溝又西接敦煌縣界
  ︹晉書地理志︺元康五年恵帝分敦煌郡别立㑹稽
  新鄉
  ︹通典︺自𤓰州南至新鄉鎮一百十里
   按晉書敦煌郡統縣有新鄉為廣至分邑今踏
   實堡在州治南九十里與通典之説相近當即
   古新鄉縣也
 苦峪
[006-62b]
  苦峪在踏實堡東五十里西北距州治二百里有
  土城西南境平田千頃東北二百里舊有河通蘇
  賴昌馬兩河交㑹處今涸
  ︹明史西域傳︺宣徳十年沙州衛都指揮僉事坤濟
  勒舊作困即/來今改正為哈宻所侵走附塞下邊臣請移之
  苦峪命治苦峪城正統六年城成十三年邊將䕶
  哈宻使臣至苦峪赤斤都指揮總伊加勒舊作總/兒加陸
  今改/正等率衆圍其城天順七年哈宻衰微迤北酋
[006-63a]
 寄寄肅蘭舊作&KR0333加思/蘭今改正襲破其城王母率親屬部
  落走苦峪成化二年兵部言王母避苦峪乆今賊
  已退宜令還故土從之八年土爾畨舊作吐魯/番今改正
  破其城執王母十年都督哈森舊作罕慎/今改正退居苦
  峪命權主國事築苦峪城移哈宻衛於其地十八
  年哈森襲哈宻破之遂還故土孝宗七八年間兵
  部侍郎張海修苦峪城發流寓番人及寄居赤斤
  者赴苦峪及𤓰沙州十七年占特木爾舊作真帖/木兒今改
[006-63b]
  正/主哈宻善巴舊作陜巴/今改正走苦峪沙州衛赤斤䝉/古衛哈宻衛傳
  合/纂
   按赤斤䝉古酋阿速之父塔爾尼居左帳其異
   母兄索哈舊作𤨏合/今改正居右帳彼此不相能阿速
   因報父怨而圍苦峪則苦峪城應是當時右帳
   所居之地而成化間復加築之以移建哈宻者
   也苦峪城一名上達爾圖又靖逆本名苦峪亦
   名達爾圖故此稱上達爾圖以别之也
[006-64a]
 石包城
  石包城在苦峪城西南山谷間北距州治二百九
  十里壘石為城勢極髙峻有藥泉味醇如酒相傳
  飲之愈疾
   按石包城在今踏實堡南以踏實堡為新鄉縣
   地則石包城或屬新鄉故城也
 蘆草溝
  蘆草溝在古𤓰州西四十里東距州治九十里與
[006-64b]
  敦煌縣東境之甜水井接界
   以上屬安西州本境
 玉門縣治
  玉門縣治在嘉峪闗西一百八十里西距州治四
  百二十五里乾隆二十四年以赤金靖逆二衛地
  改置東至肅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三道溝安西
  州本境一百三十里南至雪山一百里北至鹽池
  一百五十里距京師六千一百九十里城周二里
[006-65a]
  二分南北三門康熙五十年以舊城改築城内有
  城隍廟城南有風雲雷雨壇全境所轄為漢玊門
  天䧇㑹水池頭安彌乾齊二縣地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玉門縣師古曰闞駰云漢罷
  玉門闗屯徙其人於此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玉門後周為㑹稽縣開
  皇中改為玉門併得後魏玊門郡地
  ︹唐書地理志︺肅州酒泉郡玉門縣貞觀元年省後
[006-65b]
  復置開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玊門軍天寳十四
  載廢軍為縣
  ︹明史西域傳︺□馬城西八十里即赤斤䝉古洪武
  十三年都督濮英西討進至赤斤站䕶豳王額林
  沁舊作亦憐/真今改正永樂二年塔爾尼舊作塔力/尼今改正來歸設
  赤斤䝉古所八年改衛成化十九年隣番野訥克
  里舊作也乜克/力今改正來侵赤斤遂殘破正徳八年土爾
  番據哈宻大掠赤斤已番賊犯肅州赤斤當其衝
[006-66a]
  益遭蹂躙部衆不能自存内徙肅州之南山其城
  遂空
   按玊門縣為漢時舊名屬酒泉郡三國晉因之
   又分置㑹稽縣屬晉昌郡前涼置寧涼郡西涼
   置㑹稽郡北魏屬㑹稽郡周廢郡併為㑹稽縣
   隋開皇中改玊門縣屬敦煌郡唐屬肅州酒泉
   郡開元中没吐蕃置玉門軍天寳十四載廢五
   代屬吐蕃宋入西夏元屬肅州路明屬赤斤䝉
[006-66b]
   古衛入
 本朝為赤金衛改設守禦千戸所尋復陞衛今改縣
   此古今沿革之大略也今以史傳証之漢酒泉
   郡居敦煌郡東所領九縣樂涫最東次福禄次
   表氏次天䧇在玉門之東㑹水池頭在玊門之
   西與敦煌郡東之淵泉縣接界綏彌乾齊在㑹
   水西南後漢無天䧇有延夀知延夀即天䧇地
   也今玉門縣即赤金衛地在嘉峪關西一百八十
[006-67a]
   里以博物記延夀縣南有石漆元和志石脂水
   在玉門縣東南一百八十里之文証之則漢之
   天䧇延夀在今玉門縣東南境也池頭㑹水淵
   泉皆以水得名闞駰云衆水所㑹故曰㑹水地
   多流水故曰淵泉今蘇賴昌馬兩河合流分注
   於靖逆故城之東西又西為十道溝水至於柳
   溝源泉競發以東西方位考之則靖逆故城當
   屬漢之池頭十道溝地當屬漢之㑹水柳溝故
[006-67b]
   城當屬漢之淵泉漢㑹水縣注北部都尉治偃
   水障東部都尉治東部障乾齊縣注西部都尉
   治西部障而乾齊與安彌地接㑹水在東北乾
   齊安彌在西南則乾齊安彌故地當在今十道
   溝南也據此則今玉門縣全境實兼有漢時天
   䧇玉門㑹水池頭安彌乾齊之地惟福禄樂涫
   表氏東屬肅州與今縣境無渉晉時玉門第仍
   漢舊即舊赤金衛地隋玉門縣西與常樂縣接
[006-68a]
   唐玊門縣西與𤓰州晉昌郡之晉昌縣接隋之
   常樂唐之晉昌為柳溝安西二衛故地隋唐玉
   門縣與之接壤是已兼有舊赤金靖逆兩衛地
   與今玉門縣疆域大率相凖也
   又按五代晉髙居晦使于闐記自肅州渡金河
   西百里出天門闗又西百里出玊門闗即故縣
   也據此則玉門縣之東闗亦稱玊門闗與敦煌
   縣西之古玉門闗無涉至玊門縣於漢屬酒泉
[006-68b]
   而明史稱漢敦煌郡地晉屬晉昌郡唐屬𤓰州
   元屬沙州者非是
 髙見灘
  髙見灘在玊門縣治西六十里東北五十里有古
  塔
 騸馬城
  騸馬城在玊門縣治東七十里西十里為火燒溝
  又西為八楞墩
[006-69a]
  ︹明史西域𫝊︺回回墓西四十里曰騸馬城洪武十
  三年都督濮英西討次白城獲䝉古平章瑚圖特
  穆爾舊作忽都帖/木兒今改正進至赤斤站
   按白城在赤斤站東赤斤站即今玉門縣則白
   城故地當在玉門縣東與騸馬城相近
 恵回堡
  恵回堡在騸馬城東二十里西距玊門縣治九十
  里雍正五年築東五十里至雙井為玉門縣東盡
[006-69b]
  境接肅州界
  ︹明史西域傳︺自出嘉峪闗西行至黒山兒又七十
  里曰回回墓
   按今恵回堡即回回墓故地而墓不可考矣又
   今靖逆城南亦有回回墓
 靖逆城
  靖逆城東南距玉門縣治一百二十里城周二里
  南北四門
[006-70a]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置靖逆衛治於此乾隆二十四
  年裁衛改屬玉門縣城南有仙姑廟觀音寺城北
  有牛王廟又北有沙崗西有紅廟又西至三道溝
  接安西州本境西南三十里有龍王廟為蘇賴昌
  馬兩河合流處
  ︹三國志︺魏初河右擾亂敦煌功曹張恭遣從弟華
  攻沙頭縣
  ︹十六國春秋︺段業天璽二年酒泉太守王徳叛敗
[006-70b]
  奔晉昌沮渠䝉遜逐至沙頭破之
   按靖逆城當屬漢沙頭縣地肅州新志云在漢
   為㝠安縣屬敦煌郡又引漢書地理志㝠安縣
   有南籍端水謂今之蘇賴河介於柳溝靖逆之
   間㨿此斷為㝠安縣地不知漢之置郡東為酒
   泉西為敦煌今安西州本境之安西故衛乃漢
   之㝠安縣三國晉魏其名不易至靖逆衛地尚
   在其東實漢池頭乾齊㑹水三縣地而衛城所
[006-71a]
   建當在池頭所屬之郡為酒泉而非敦煌至隋
   始屬敦煌而縣名玉門亦與㝠安無涉至漢志
   所云南籍端水固即今昌馬蘇賴合流西注之
   河然考其源出今玉門縣南之南山經流五衛
   故地㑹十道溝黨河諸水逺輸哈喇淖爾三百
   餘里漢志謂出南羗中西北入其澤者乃舉其
   全體而言不得但云介於柳溝靖逆之間而以
   此証靖逆之為㝠安也
[006-71b]
 塔兒灣堡
  塔兒灣堡在靖逆城東北二十里東南距玊門縣
  治一百四十里
    以上屬玊門縣
 敦煌縣治
  敦煌縣治舊為沙州衛治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
  以其地置敦煌縣二十七年移安西府來治三十
  七年復移府治於淵泉三十八年改府為直𨽻州
[006-72a]
  敦煌屬焉治在嘉峪闗西八百七十里東至甜水
  井一百四十五里西至古營盤二百九十五里南
  至南山一百里北至青墩峽一百九十里西北至
  哈喇淖爾二百八十里縣治東距安西州治二百
  七十里距京師六千五百八十里城周三里三分
  東西南三門濠深七尺雍正三年建九年於東南
  北三面加築外郭周五里七分東南北三面及西
  南面共四門城内有
[006-72b]
萬夀宫
 闗帝廟城隍廟城外有風雲雷雨壇社稷壇東有先
  農壇西有龍王廟初府城西踰黨河有沙州故城
  以黨水北衝圮其東隅始移建沙州城於黨河之
  東今為敦煌縣治全境所轄為漢敦煌效穀龍勒
  三縣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敦煌中部都尉治效穀師古
  曰本漁澤障也
[006-73a]
  ︹隋書地理志︺敦煌郡統縣敦煌舊置敦煌郡後周
  併效穀夀昌二郡入焉又併敦煌鳴沙平康效穀
  東鄉龍勒六縣為鳴沙縣開皇初郡廢大業置敦
  煌郡改鳴沙為敦煌
  ︹唐書地理志︺沙州敦煌郡有府三曰龍勒效穀懸
  泉有豆盧軍神龍元年置縣二敦煌夀昌武徳二
  年析敦煌置永徽元年省乾封二年復置開元二
  十六年又省後復置
[006-73b]
  ︹明史西域傳︺自𤓰州而西四百四十里始達沙州
  永樂二年酋長坤濟勒曼集舊作買住/今改正率衆來歸
  命置沙州衛其部下齊納舊作赤納/今改正來附朝貢不
  絶宣徳十年為哈宻所侵走附塞下自是不復還
  沙州但遙領其衆而已正統十一年收其全部入
  塞居甘州沙州遂空為罕東酋巴特瑪戩舊作班/麻思結
  今改/正所有歴景泰天順朝朝貢不廢成化十五年
  於沙州故城置罕東左衛正徳十一年土爾番復
[006-74a]
  據哈宻左衛不能自立徙肅州塞内其部下仍居
  沙州服屬土爾番嘉靖七年率屬來歸沙州遂為
  土爾番所有沙州衛罕東/左衛傳合纂
   按敦煌為漢時舊名漢敦煌郡所領六縣東則
   淵泉㝠安廣至為今安西州地西則效穀西南
   則龍勒皆與敦煌同郡而分縣後漢因之今縣
   西境之黨河有農田水利之益當為效穀故縣
   而龍勒故城以古營盤一帶廢城基址審之亦
[006-74b]
   約畧可考是今之敦煌兼有漢時敦煌效榖龍
   勒三縣地矣晉隆安中分置陽闗昌蒲二縣後
   魏分效穀縣置效穀郡分龍勒縣置夀昌縣至
   後周改縣曰鳴沙而敦煌郡名則古今不易隋
   大業初復縣名曰敦煌兼效穀龍勒二縣地自
   唐武徳以漢龍勒故地析置夀昌於是敦煌僅
   兼效穀之地是今敦煌縣境實與隋之敦煌縣
   疆域相凖而於唐則兼有夀昌也建中二年䧟
[006-75a]
   吐蕃大中五年沙州首領張義潮以州來歸建
   歸徳軍五代時號歸義軍宋入西夏元為沙州
   路明置沙州衛改置罕東左衛後廢入
 本朝為沙州衛今改縣此其沿革大畧之可見者又
   明時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皆在今敦煌縣西
   南境外
 甜水井
  甜水井在敦煌縣治東一百四十五里自縣城東
[006-75b]
  行四十里為新店又三十里為圪塔井又東北四
  十里為空心墩又東北三十五里至此為敦煌縣
  東境與安西州本境西之蘆草溝接界
 黄墩堡
  黄墩堡在敦煌縣治西北四十里有土城周四里
  有竒雍正五年築自堡西北行三十里踰河又十
  餘里至庫克砂石
  ︹隋書地理志︺後周併涼興大至㝠安淵泉為涼興
[006-76a]
  縣
   按肅州舊志涼興城在廢𤓰州西一百七十里
   今黄墩堡東南距安西州之古𤓰州一百七十
   里與肅州舊志所載涼興城距廢𤓰州里數相
   合則涼興故城當在於是
 青墩峽互見/山
  青墩峽地以峽名在黄墩堡西北一百五十里西
  北山中為敦煌縣北境入峽口西北行經博羅特
[006-76b]
  口大泉酤水紅柳峽哈什布拉克柳樹泉五百三
  十五里至哈宻
 沙棗墩
  沙棗墩在敦煌縣治東北三十里
 黨城
  黨城在敦煌縣治南一百六十里黨河口建置不
  知所始城基尚存又西十里有古城又西一百二
  十五里有古營盤亦稱古城居髙原之上南臨髙
[006-77a]
  山西有古邊墻又南踰山嶺有三舊城基亦稱古
  營盤
   按漢書地理志載敦煌郡效穀縣本漁澤障孝
   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不意為漁澤尉教民力田
   以勤效得穀因以為縣名是效穀故縣當與黨
   河相近者又稱龍勒縣為都尉治至唐為夀昌
   縣元和志稱夀昌縣東至州一百十里本漢龍
   勒縣是也一統志稱效穀龍勒故縣俱在沙州
[006-77b]
   衛西與漢唐諸史所載相合今自敦煌縣西踰
   黨河舊城基址不一而足則效穀龍勒城郭遺
   址疑於是乎在也其謂為古營盤者明初設安
   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沙州諸衛皆以番族受
   邊臣羈絡北拒䝉古南捍諸番後乃轉相侵掠
   甚者邀刦朝使屢勤征討厥後土爾番㨿哈宻
   䝉古入青海南北受制沙州衛最西則最先廢
   諸部亦次第殘毀而沙州遂為土爾番所有肅
[006-78a]
   州兵事日亟想見當時都督李文西征廵撫許
   進㑹罕東兵促哈宻或即舊城基址所在以為
   行師頓旅之處覧其遺墟可以見前代興衰之
   迹矣
 呼羅蘇台
  呼羅蘇台地有呼羅河故名東南距敦煌縣治一
  百里地濵哈喇淖爾
  ︹通志︺呼魯蘇台其地濵哈喇池蘇賴河所滙也
[006-78b]
   按蘇賴河㑹流哈喇淖爾黨河南來入之兩水
   殊源而合流西注通志舊稱葫蘆斯太即呼魯
   蘇台字音之訛為蘇賴河所滙知在黨河下流
   滙入蘇賴河處也又云濵臨哈喇池者此指呼
   魯蘇台之地而言若呼魯河固入於哈喇淖爾
   者豈止濵之而已
 古玊門闗
  古玊門闗在呼羅蘇台西南黨河之西東距敦煌
[006-79a]
  縣治一百五十里漢武帝時置闗外有五峰為赴
  車師前庭及疏勒之道所謂北道也闗今無存
  ︹漢書西域傳︺東則接漢阨以玉門陽闗︹地理志︺龍
  勒縣有玊門闗
  ︹元和志︺玊門故闗在龍勒縣西北一百十八里
  ︹唐書地理志︺夀昌西北有玊門闗
   按漢龍勒縣有玉門闗氐置水氐置水即今黨
   河則黨河之在龍勒縣地玉門闗之近黨河可
[006-79b]
   知也肅州新志玉門闗外有三斷山石極大世
   謂之三隴山今黨河西有三斷山應即三隴山
   則黨河西之為玊門闗外又可知也又漢班超
   疏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玊門闗酒泉
   郡即今玊門縣地在黨河東七百六十里超當
   時自疏勒東歸先由玊門而後至酒泉語意亦
   合五代髙居誨使於闐記肅州渡金河西百里
   出天門闗又西百里出玉門闗是即玉門縣西
[006-80a]
   闗距酒泉郡僅二百餘里又土爾番有玉門口
   或謂即古玉門闗舊輿圖謂玉門闗近伊犂兩
   説逺近大殊皆與古傳志方隅形勢不合未足
   為據也
 古陽闗
  古陽闗在玉門闗南紅山口西東距敦煌縣治一
  百三十里漢武帝時置為赴鄯善莎車之道所謂
  南道也後魏於此置陽闗縣周廢
[006-80b]
  ︹漢書地理志︺龍勒縣有陽闗
  ︹晉書地理志︺敦煌郡統陽闗縣
  ︹元和志︺陽闗在夀昌縣西六里
  ︹晉髙居誨使於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闗
御製陽闗考
陽闗之名自漢唐以來咸所稱引而遺踪湮廢道里莫
徵比因西域並𨽻昄章爰有纂輯圖志之役猷詢所及
或据肅州新志載烏魯木齊西境有地名陽巴爾噶遜
[006-81a]
以為陽闗之舊者殊不知陽乃回語葢謂新而巴爾噶
遜則厄魯特語葢謂城亦非為闗也况烏魯木齊地在
天山之北揆其方位懸隔奚啻謬以千里計耶按漢書
地理志敦煌郡龍勒縣有陽闗玉門闗後晉髙居誨使
于闐記西渡都鄉河至陽闗考都鄉河即今黨河龍勒
縣即沙州衛今為敦煌縣地黨河在縣西境而陽闗玉
門闗均在黨河之西陽闗西而偏南故以陽名詳覈形
勢正應在今黨河西南與紅山口相近又漢書西域傳
[006-81b]
西域三十六國東則接漢扼以玉門陽闗考漢時三十
六國即今回部回部東境直安西府敦煌縣亦與漢書
三十六國東扼陽闗之文脗合至王維詩西出陽闗云
云送元二使安西作也考唐之安西號安西大都䕶府
初治西州在伊州之西即今闢展也再徙髙昌故地即
今土魯番之交河也三徙龜兹即今庫車也前後三遷
總在哈宻之西是安西實在陽闗以外而陽闗之屬在
敦煌縣境尤為昭晳無疑矣夫古今邊陲故蹟其考信
[006-82a]
之艱非貫串諸書即源流未備然徒眩惑於誌乗家之
聚訟膠轕而不能確征之我疆我理如目營手畫者然
又何以斥傳譌鑿空之誣而炳焉掲以正鵠哉書此宣
付館臣/俾綴於編且以示一隅之舉云
   按漢晉諸書陽闗在今敦煌縣境而肅州新志
   謬引烏魯木齊西境之陽巴爾噶遜聞見淆訛
   末由審定伏讀
御製援據史書印合今古疏通貫串曠若發矇由是陽
[006-82b]
   闗之名指歸不惑而玉門闗之近在陽闗迤北
   者亦從此可推不得以土爾番之玊門口當之
   益可見矣
    以上屬敦煌縣
 白龍堆
  白龍堆在敦煌縣西境玉門闗之西沙形如卧龍
  髙者二三丈卑者丈餘綿延起伏西盡流沙之地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正西闗外有白龍堆沙西域
[006-83a]
  傳︺樓蘭最近漢東垂當白龍堆乏水草
 ︹魏略西戎傳︺從玉門闗西出發都䕶井回三隴沙
  北頭經居盧倉從沙西井轉西北過龍堆
   按白龍堆為流沙之東境象形以名其沙者也
   今自敦煌縣西南境之巴顔布拉克以西流沙
   極目蜒蜿出没之狀猶有存者龍堆之舊於此
   可見至魏畧三隴沙應與今三隴山相近所云
   都䕶井居盧倉沙西井者今雖難以確指要在
[006-83b]
   敦煌縣西境沙磧中槩可知也
 流沙
  流沙在白龍堆西沙多土少東西數百里𣺌無垠
  涘
  ︹尚書禹貢︺導弱水至于三危餘波入于流沙
  ︹山海經︺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至崑崙墟西南
  入海
  ︹漢書顔師古注︺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郭義恭廣
[006-84a]
  志︺流沙在玉門闗外南北二十里東西數百里
  ︹周書西域傳︺善鄯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
  風為行旅之患風之欲至惟老駞知之即鳴而聚
  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為候即將氊擁鼻口
  其風迅駛斯須過盡
   按禹貢三危山即今敦煌縣南境之山迤西為
   鳴沙山又西為流沙所謂餘波入于流沙也山
   海經所謂崑崙山指在青海境内之庫勒坤山
[006-84b]
   而言庫勒坤譯言崑崙在西寧邊外一千四百
   五十五里正當敦煌縣西南境也漢書鄯善國
   去陽闗千六百里周書鄯善國即白龍堆路流
   沙在白龍堆西鄯善在白龍堆南則流沙宜在
   鄯善西北矣
 色爾騰海互見/水
  色爾騰海在安西州西南境外四百里地有廣澤
  在古為鄯善國地
[006-85a]
  ︹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杅柅城去陽
  闗千六百里西北去都䕶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
  西北至車師千八百九十里武帝通大宛諸國樓
  蘭當道苦之攻刼漢使王恢等以輕騎虜樓蘭王
  於是列亭障至玊門矣樓蘭最在漢東垂為匃奴
  反間數遮殺漢使元鳳四年平樂監傅介子刺其
  王縣首北闕下乃更立尉屠耆為王更名其國為
  鄯善有伊循城置都尉伊循官鄯善當漢道衝西
[006-85b]
  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後漢書西域傳︺建武中小宛精絶戎廬且末為鄯
  善所并元初六年行長史索班屯伊吾於是鄯善
  王來降數月北匈奴攻没班等鄯善求救不許又
  自敦煌西出玉門闗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自
  鄯善踰蔥嶺出西諸國有兩道
  ︹魏書西域傳︺世祖平涼州沮渠牧犍弟無諱謀渡
  流沙遣弟安周擊鄯善王比龍連戰不能剋比龍
[006-86a]
  懼西奔且末其世子乃應安周詔散騎常侍成周
  公萬度歸討之度歸以輕騎五千渡流沙至其境
  其王真達面縛出降賦役其人比之郡縣
  ︹周書異域傳︺鄯善古樓蘭也所治城方一里地多
  沙鹵少水草北即白龍堆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大
  統八年率衆内附
  ︹隋書地理志︺鄯善郡大業五年平吐谷渾置在鄯
  善城即古樓蘭也有蒲昌海鄯善水統縣二顯武
[006-86b]
  濟逺︹吐谷渾𫝊︺煬帝即位鐡勒犯塞令擊吐谷渾
  大敗之復令觀王雄出澆河許公宇文述出西平
  以掩之伏允吐谷渾/王名懼南遁山谷間其故地皆空
  自西平臨羗城以西且末以東祁連以南雪山以
  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
  ︹唐書地理志︺伊州伊吾郡納職縣貞觀四年以鄯
  善故城置開元六年省十五年復置自縣西經獨
  泉東華西華駝泉渡茨萁水過神泉三百九十里
[006-87a]
  有羅䕶守捉又西南經達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
  亭守捉與伊西路合别自羅䕶守捉西北上乏驢
  嶺百二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經長泉龍泉百八
  十里有獨山守捉又經蒲類百六十里至北庭都
  䕶府︹西域傳︺故納縛波古樓蘭也
   按漢書西域傳既云樓蘭國最在漢東垂近漢
   當白龍堆又云鄯善國去陽闗一千六百里夫
   果有一千六百里之隔安得謂之近接龍堆乎
[006-87b]
   且車師為今闢展噶斯淖爾見下/條處其西南史
   稱鄯善西北至車師其國必在車師東南而居
   噶斯淖爾之東矣隋書鄯善郡有蒲昌海者隋
   并吐谷渾地以置郡臨羗城以西且末以東皆
   為隋有是蒲昌當鄯善之西境實為且末國地
   而鄯善故國尚居其東也今合羣書所載証以
   王延徳髙昌行紀歴納職縣望王門闗甚近之
   文則今色爾騰海以東地接流沙當屬鄯善納
[006-88a]
   職之故地延徳由伊州而益都而納職則益都
   當在哈宻之南納職當在沙州之西故望玉門
   闗甚近也
 噶斯
  噶斯在安西州西境外色爾騰海西七百里地有
  廣澤名噶斯淖爾詳見/水在古當為且末國地
  ︹漢書西域傳︺且末國王治且末城西北至都䕶治
  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犂南至小宛可三
[006-88b]
  日行西通精絶二千里
  ︹後漢書西域傳︺光武以天下初定末遑外事小宛
  精絶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後其國並復立
  ︹魏畧︺南道西行且志國小宛國精絶國樓蘭國皆
  并屬鄯善也按且志國疑/是且末之訛
  ︹魏書西域傳︺且末國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後役屬
  鄯善西北方流沙數百里
  ︹唐書西域傳︺于闐東行入大流沙人行無迹故
[006-89a]
  返輙迷聚遺骸以識道無水草多熱風觸人及六
  畜皆迷仆行四百里至故都邏又六百里至故折
  摩䭾那古且末也
   按漢自敦煌郡出玉門闗西行為鄯善又西為
   且末色爾騰海為鄯善境則噶斯淖爾為且末
   境矣又漢書且末北接尉犁又云尉犁東南與
   且末接又云焉耆南百里至尉犁焉耆為今之
   哈喇沙爾尉犁當在哈喇沙爾南境噶斯淖爾
[006-89b]
   又在其東南則正所謂尉犁東南與且末接者
   也惟今自陽闗西至噶斯淖爾僅行一千二百
   餘里以鄯善去陽闗一千六百里西通且末七
   百里之文証之得二千一百七十里似不相合
   然漢書既云樓蘭近白龍堆即不應有一千六
   百里之隔且使且末西去陽闗二千一百七十
   里其境當在焉耆尉犁西南又不應云尉犁東
   南與且末接也今以漢西域形勢考之出陽闗
[006-90a]
   西南為婼羌正西為鄯善婼羌之西為且末且
   末之南為小宛皆在烏壘城偏東南境故皆西
   北至都䕶治所也且末之西為精絶精絶之南
   為戎廬皆北與烏壘城相直故皆北至都䕶治
   所也精絶之西為扜彌扜彌之南為渠勒皆在
   烏壘城偏西南境故皆東北至都䕶治所也漢
   烏壘城在今天山南路之海都郭勒側則噶斯
   淖爾正其東南境其為且末之地無疑又西則
[006-90b]
   為精絶當都䕶治所之正南西與于闐接壤矣
    以上屬敦煌縣西境外地
 
 
 
 
 
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