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8 抱經堂文集-淸- (master)


[014-1a]
抱經堂文集卷第十四
         東里 盧文弨 紹弓
 跋
   書晦菴題跋後癸巳
毛氏汲古閣刻朱子題跋三卷以跋東坡與林子中帖
爲首考朱子文集則其前尙有一卷不知此何以獨遺
之書河圖洛書後引大戴明堂篇鄭氏注此誤也明堂
在盛德篇中杜氏通典所引但稱盛德在未爲後人分
析之前可据也注乃北周盧辯著中有引鄭氏語其爲
非康成注自明矣又踐阼篇作踐祚此在魏晉六朝人
書中多如此通用但記朱子嘗與人辯及此謂阼爲主
[014-1b]
位不應作祚今何以亦爾也其書參同契後末署空同
道士鄒訢六字此朱子自寓其姓名也鄒本邾也訢當
是昕之譌或以訢有喜義古音本與熹通此亦放魏伯
陽篇題而爲之而毛氏不察妄增一歸字於空同道士
之上誤矣其跋周益公楊誠齋送甘叔懷詩文卷一篇
竟是禪門上堂參喝語朱子&KR0856不爲是必妄人竄入無
疑也其他如重復改作複傲倪改作睨皆不知古字
   玉楮詩藁跋丙申
秀水曹侍郞溶之圃在郡城中名之曰倦圃葢宋岳倦
翁金陀園之故地也余嘗至其地林木薈蔚溪流彎環
坡陀峭蒨雖結構未必皆如曩時而昔賢遺風猶髣髴
[014-2a]
遇之其時葢巳不爲曹氏有矣倦翁爲武穆王之孫所
著有金陀粹編續編今猶傳於世云此玉楮詩藳八卷
者當嘉熙時三年閒之所作也其詩刊除浮豓風格峭
異驟若不見可喜而咀噍旣久亦自有得味於無味中
者明嘉靖閒其裔孫尙書元聲刻而傳之今版本不可
得矣外閒所傳寫者率譌缺今姑就其本傳之不能細
校也集中記爲韓正倫因詩致怨欲陷倦翁於死賴廟
堂覺之事得白以武穆之精忠所謂思其人猶愛其樹
者正倫乃絕不顧而幷忘其舉己之恩欲文致之於罪
是尙得爲人乎倦翁雖未能忘情而深憐其失計詞不
憤激有君子之養焉他日讀邵氏聞見錄見种詁訟范
[014-2b]
忠宣而忠宣猶薦之乃爲詩有曰丞相襟量滄溟同一
眚不捐三世將自言曲直何必言愧死老奴作何様後
又有讀誠齋集詩復及之所謂怨若怨焉者殆終有不
能盡化者歟
   劉後村集跋甲午
後村集有百九十六卷今此祗五十卷僅居四之一毛
氏津逮祕書中載後村題跋凡四卷此集無其前二卷
黃氏千頃堂書目所載後村諸集班班尙多距今未久
宐尙在世閒然余求之數年卒不見也此集舊寫本字
迹麤殺閱之頗不爽目故别加校正重錄如右而以毛
氏前二卷之題跋幷入焉倘得全集自當各還其舊若
[014-3a]
不可得則毋寧匯置一處庶不復有放失之患後村劉
克莊號也字濳夫莆田人學於眞西山以蔭入仕屢廢
屢起宋理宗時賜同進士出身官龍圖閣直學士謚文
定後村詩詞及各體文皆有法度卓然爲南宋一大作
手七言古風初喜摹長爪生詩人玉㞕所載三篇酷與
之肖而皆不見此集集中此體亦不多見唯有築城開
壕運糧朝陵六七篇而已風格蒼老頗近老杜畱花門
塞蘆子諸章其本意欲息唐律專尙古體以趙南塘言
而止今集則律體居多石門吳氏後村詩鈔亦無出此
集之外者豈其全者非獨余不及見卽前輩亦未之見
耶余因其言考其人亦庶幾無愧眞氏之門者乃宋史
[014-3b]
無傳柯氏新編亦不爲之補文獻通考於他人之集則
嘗采用後村之言而其集亦未著錄幾疑於名之晻晦
矣雖然唐書不爲韋應物傳而蘇州之名常在天壤閒
文章自可傳不仗史筆垂後村亦復何憾哉
   剡源集跋丙申
余舊讀蘇伯脩所輯元文類劉欽謨所輯中州文表略
識元人所爲文古辭奥句磥砢斑駁大率取材於先秦
兩漢其體裁則昌黎之曹成王碑柳州之晉問庶幾近
之當宋之末年其文多流於漫衍荏弱嘽緩骩骳而不
振若元閻靜軒王秋㵎姚牧菴許圭塘諸人之文差可
矯其弊矣然古於文者不必皆古於辭也如第以辭之
[014-4a]
古爲古文則又恐以形貌求之而非精神命脈之所在
是乃贋古非眞古也繼得黃梨洲所錄剡源文鈔則大
好之剡源者奉化戴表元帥初也其文和易而不流謹
嚴而不局質直而不俚華腴而不淫此非徒古於字句
之末者也明初宋景濂氏重其文在史局爲下本路卽
家謄其集二十卷入祕閣元史列之儒學傳中景濓又
爲其集作序推崇甚至三百年來唯棃洲遴擇其文以
傳之學者而其全集殊不多見金陵陶孝廉衡川以是
詢余余愧未能荅也南濠朱君文游多蓄古書余因求
之乃得明神廟時版本其上有何義門先生評校乃其
弟子沈穎谷名巖所傳錄者何氏得嘉靖以前舊鈔爲
[014-4b]
文祇六十五篇以校版本改正甚多如唐畫西域圖記
脫去後半篇二百六十五字賴以補全其詩亦得舊鈔
刊正余見之大喜屬友人爲臨一本但此集爲卷三十
文雖視舊鈔本爲多亦有鈔本有而版本無者十有三
篇何氏巳爲補錄而朱君本無有不知又落誰氏矣詩
源出江西視山谷爲稍渾融余師桑弢甫先生讀之目
爲狷士云剡源嘗爲建康府敎授而元史乃作建寧考
其自序云爲昇學敎授建康實唐之昇州然則元史誤
也後來序其文者亦多沿誤當正之穎谷吳人稱剡源
文近子厚亦閒似蘇門能從容於窘步萌茁於枯條此
數語亦殊有見朱君曰此亦吾鄕之學者也故附著之
[014-5a]

   仇山村金淵集書後辛丑
山村爲溧陽敎授在元大德九年年五十九矣在任四
年官滿受代歸詩作於其時溧陽自唐以來皆屬昇州
故吾子行爲之題詩稱仇仁父解秩建康有新文曰金
淵集也其分敎京口又在前故其寄京口諸友絕句云
郡邑山川我舊遊歸舟千里十年秋相逢若問村翁信
貞女江頭狎白鷗貞女江乃指溧陽言也京口今鎭江
府 本朝雍正年閒始以溧陽隷焉或遂以此集在京
口時作誤矣詩淸綺流美有蕭閒之韻而無酸寒之氣
五言律中有哀方嚴州五首嚴州乃方虛谷也詩中具
[014-5b]
有微詞虛谷之爲人卽不至如周公謹所詆之太甚要
其人之不足取固較然也今本乃題爲懷方嚴州詳詩
意當作於其新殁之日非懷之也七言佳句吾愛其書
生愛日唯愁晚稚子敲冰不怕寒無白衣來多釀酒放
靑山入別開門冰懸古樹花尤雋雪漲寒江水不渾塵
世不知秋過半水鄉但覺月明多情與境俱淸絕其七
言一絕云野風吹樹廟門開神象凝塵壁擁苔笑爾不
能爲禍福村人誰送紙錢來亦有風人之致此集戊戌
年閱一過辛丑再閱遂書其後
   書李空同詩鈔後癸巳
乾隆十五年弢甫先生主大梁書院因空同後人請選
[014-6a]
其祖之詩爲檢定十六卷付之裁畢梓卽以本寄文弨
京師使讀之空同詩當以五言律絕句及七言古詩爲
最去其摹仿太似者而眞氣骨乃見固未易以訾謷也
他選本閒有篇刪其句者曩以質之先生先生曰刪則
吾不敢無寧仍之而附注以己意耳文弨於此本譌字
一一校勘以覆於先生今略著二條於此如河之水歌
云河水淲淲舟子搖櫓檢字書淲與滮同則與櫓韻不
協意謂作㶁㶁差近之先生曰淲當是韻文弨今思之
或當讀如滸滸然未知空同本何書也又有句云毖毖
圓波踊殆卽用毖彼泉水而㬪其字他人集中亦未見
又左袒行云產不信祿不入軍右袒計安岀文弨謂別
[014-6b]
本作寄不信者是易有言不信謂不見信也寄之言不
見信於祿祿不入寄之言似當如此解先生曰誠然唯
軍右袒不可依明詩綜作軍左袒耳其末又附 本朝
人劉湛詩有列莊鳴臺使之句文弨謂當是列狀之譌
先生曰吾思之不得汝乃得之才相去果三十里耶噫
此雖先生戲言而奬誘殷惓不遺纖芥乃如此今整理
舊書復見此編追憶往復之言殆將二紀去先生曳杖
之辰亦巳再㫷矣把卷憮然因具識之今日卽欲就正
何可得也 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七日書
   跋西北之文辛丑
此 皇朝湖廣布政使澤州高平畢振姬亮四所著之
[014-7a]
論議諸雜文也太原傅山靑主爲之序仍以解元稱之
其言曰東南之文槪主歐曾西北之文不歐曾不歐曾
者非過歐曾之言葢不及歐曾之言也解元爲西北之
文而卒不得罪於東南者以言之數數於理也山又爲
解元之西北尙多乎其理者也然終不以其文東南解
元也靑主之言如此余東南人也非謂文必東南若特
以畢公之學之富而用之於賦頌碑版等作矞皇典麗
當推一大作手若論理自當以平正易直爲主欲人之
易曉也議事自當以明白剴切爲主使人皆可以舉而
行也今其爲言也瀾翻藻耀非有學問人不能究其指
歸吾恐讀其文者之不易曉也然其議事之文實非徒
[014-7b]
託空言可比當以俟知者知耳至論孔子弟子家語有
縣亶與史記之鄡單非一人此則失於不考縣乃郻字
之誤漢書地理志鉅鹿郡有郻縣續漢郡國志作鄡葢
實一字周大王亶父亦作單甫古亶單多通用故鄡單
卽爲郻亶實一人畢公信史記集解之言以爲鄔單晉
人欲祀之於銅鞮豈其然乎
   景菊公先生詩集跋丙申
先大父書蒼公交友中最精風雅同輩所共推服者兩
人一爲上虞王文白先生名德璘寓杭州先大父割宅
以居之其錢塘懷古七言長律凡若干題氣象雄渾音
節亮拔不落宋元以後格調余外大父馮山公先生爲
[014-8a]
序之余篋中曾藏一本南北轉徙縑幐書㨭多爲他人
紛亂近檢之未得其後人不振復相繼以死遺稾不可
復問余丱角時巳不及見先生以鄰近故至所居見先
生小影四周皆有題詠先生夫人亦尙在計此時訪求
尙可得而童年見不及此至今恨之一爲同邑景菊公
先生先生垂殁盡以平生著述授余師桑弢甫先生先
生爲版行其詩八卷而爲之傳以著其人菊公可無憾
於泉壤也巳夫多不如精前明布衣稱詩最富者如沈
嘉則王百穀王承父之流今其集流傳葢寡以云重刊
抑更難巳余固知菊公先生之詩之亦不必以多爲貴
也雖然派別不一嗜好亦殊後之人豈無擩嚌其中而
[014-8b]
更有得焉者乎矧余先大父情好往來之密咸見是是
更不可以廢此集先生手自書古今五七言雖各分體
而卷或閒隔余移之使各從其類幷卽以弢甫先生序
傳冠諸首弢甫先生没時有四孫遺書皆巳分析今一
孫又亾余猶覷得菊公文集與說部而讀之而恐其終
不獲也無可求者巳矣有可求者更當求之向鈔得菊
公詞八卷今又鈔此集五十卷又多乎哉視文白則誠
優而以云得先生之全疑尙不止此
 菊公文集說部在弢甫先生二房長孫濟燾所濟燾
 殁其妻乃余母舅張端甫先生之孫女余請端甫先
 生借鈔焉固不岀後聞爲所親全攜去不知落誰手
[014-9a]
 矣
   濂洛風雅跋庚子
此本相傳以爲元金仁山先生所選輯首濂溪周子八
傳而至王魯齋皆正傳其餘源流所漸凡三十五人所
錄皆有韻之作凡箴銘祭文咸入焉意主於闡明義理
裨益風化初不於字句閒求工也 本朝雍正年閒其
裔孫律實始版行今相距五十年吾宗東源衍仁欲復
爲開雕請余爲正譌余北上攜之行笈中友人睂菴北
方之言學者也就而正焉其意以爲題曰風雅卽文不
當在所錄中又劉屛山戲作十二辰屬詩一首亦當去
其言良是然出自前哲之手毋寧仍之善戲謔兮亦風
[014-9b]
人所不禁也仁山錄朱子靜江府虞帝廟詩附記其後
云廟中舊有有庫君像南軒牧此州舉而投之水文弨
竊疑其已甚而睂菴以爲不然謂傲卽萬惡之根去之
不爲過且廟制尊一不尊二然余考道州有鼻亭之神
道州卽有庳地也象必有遺愛於其國故神而祀之靜
江去道州不遠祀象不爲無因有其舉之非後人所可
意爲變置也且俑以象人猶不可用像亦象人也而投
諸水戮巳太甚視流放又甚焉卽操千古賞罰之柄者
亦不宐岀此余以爲蒲坂之舜廟不宐有象而靜江之
舜廟實宐有象象葢從祀也亦猶先主武侯同閟宮之
義也非竝尊也聊著不同之見於此以俟後之人論定
[014-10a]
云 乾隆庚子臘月之望盧文弨書
   題王阮亭先生感舊集後辛未
王阮亭先生輯其平生知交之詩爲一編曰感舊集凡
三百三十有五人此本藏北平黃崑圃先生家先生瓣
香阮亭旣盡梓其遺書此編以未得校讎尙畱篋中不
鄙淺學諈諉及之余觀阮亭生平好獎引氣類於同時
人士所造有一字之俊一韻之工靡不津津激賞且筆
而記之今其書如池北偶談居易錄古夫于亭雜錄漁
洋詩話中所載且至有重見㬪岀而不厭者學者因先
生豓稱之亦願爭先覩其全爲快今是編所載朝廟十
一山林十九其人則皆素所稱述之人也然向者第等
[014-10b]
諸窺豹一斑而今乃得見其全其爲快意當更何如哉
因亟校歸之冀有好事者付之梓元本分四卷卷袠重
大擬毎卷分上下二篇又詩之先後與目不相應今定
從目序所云以考功終者今乃在第二卷末此則不敢
妄易云阮亭自序爲康熙十有三年甲寅余今兹始得
參校爲乾隆十有六年辛未葢相去七十有七年而先
生之書猶有不盡出如斯者也閏五月廿四日校竟幷

 卷後又有補遺此或鈔時偶遺或後時所見非是別
 有義例今當歸倂一處凡是正三百餘字有近人名
 字難考者此不可以意爲定也有詩中下字偶不契
[014-11a]
 勘而誤者如云醉時喜得虎頭筆滿壁烟雲峯削戌
 今若從漢書司馬相如傳改作戌削則非韻然削戊
 實無所岀又如云始焉弩在機終也刃出鞞上韻用
 術字下韻用必字此必因鞸字形近鞞遂誤讀鞞爲
 鞸也鞞蒲頂切與術必二韻不協又有一詩序云樂
 羊以息壤而克中山案息壤是甘茂拔宐陽事若樂
 羊之克中山則謗篋也唐人詩吾聞中山相乃屬放
 麑翁事雖誤用終不失爲佳詩特學者不可沿習所
 聞而不考其本也予是以著之且明予之所不改者
 類如此
   文心雕龍輯註書後辛丑
[014-11b]
余向有此本粗加讎校寓吳趨時兒輩不謹爲何人攜
去後遂不更蓄也昨年吳秀才伊仲示余校本無可比
對復就長安市覓得此本紙墨俱不精吳所錄隱秀篇
之缺文及勝國諸人增刪改正之處此本具有之然他
人所改俱著其姓唯梅子庚獨不不幾攘其美以爲己
有耶亦有異同數處其練字篇引尙書大傳別風淮雨
於傅毅制誄巳用淮雨下多元長作序亦用別風八字
頃無王融集可檢惟憶陸雲九愍有思振袂於別風之
句此亦一證也傅毅作北海靖王興誄云白日幽光淮
雨杳冥古文苑所載其文不全今見此書誄碑篇者又
爲後人改去淮雨易以氛霧二字矣鄭康成注大傳云
[014-12a]
淮急雨之名是不以爲字誤而詩正義引大傳竟改作
列風淫雨葢義僻則人多不曉也哀弔篇首云賦憲之
謚此出周書謚法解旣賦憲受臚於牧之野乃制作謚
今所傳周書文多脫誤惟困學紀聞所引尙有此語此
於賦憲下引舊人校云當作議德失之不考也至詔䇿
篇賜太守陳遂汪本作責博進陳遂正與下故舊之厚
句相應然責字亦疑償字之誤其末引詩云有命在天
明爲重也周禮曰師氏詔王爲輕命吳本亦如此余以
爲當作詩云有命自天明爲重也周禮曰師氏詔王明
爲輕也下衍一命字養氣篇故有錐股自厲和熊以苦
之人案下六字吳本無當本脫四字不學者妄增成之
[014-12b]
而忘其年代之不合也末序志篇云茫茫往代旣沈予
聞眇眇來世倘塵彼觀也謝耳伯云沈一作洗余疑皆
未是似當作況況與貺古通用又吳本倘字作諒吳本
從曲江錢惟善本臨出前有其序余遲暮之年尙爲此
矻矻不欲虛見示之惠故也凡異同處勝此本者巳具
錄之爲語小兒子輩愼勿再棄也 乾隆辛丑七月九
日書舟車攜帶此本/近又不完全
   䂬溪詩話跋辛丑
此書議論純正凡豓冶之辭槪不插齒牙閒其評品李
杜優劣後人莫能易也至子美之廣厦與樂天之大裘
其意一也其詞則有工拙何必以窮達校其難易急緩
[014-13a]
與作者之先後以爲高下哉義山詩却羨卞和雙刖足
一生無復没階趨此有激之言何嘗如新豐老翁搥折
其臂之出於實事者哉乃譏其爲子春之罪人毋乃太
迂謂子美玩弄嚴武藐視禮法亦但襲前人之言於少
陵詩未嘗熟復也東坡詩浮江泝蜀有成言江水在此
吾不食於下注云江水在此吾不食言光武語也東坡
去一言字殆歇後也案有成言三字巳見上句則但用
吾不食意義自足何歇後之云乎常明未必有斯謬必
校者之妄加也此書出吾鄉鮑氏所藏黃氏仕履之詳
尙可以考見云 乾隆辛丑七月十日書
   逸老堂詩話跋丁酉
[014-13b]
逸老堂詩話二卷得之江寧嚴侍讀東有所書中不列
鄉里姓名然稱魏莊渠馬抑之爲同鄉則蘇之崑山人
也又稱祝枝山序其父約齋漫錄二十卷云兪君寛父
吳之耆儒又以知其人姓兪矣其大父醉菊翁亦見書
中然皆不知其名崑山之兪唯允文字質甫者最著廣
五子之一也考其事蹟又齟齬而不合此書與約齋漫
錄江南通志及千頃堂書目皆不載雖有詩句又不爲
明詩綜所錄一時無可蹤跡顧其書雖無大過人處而
敘述亦班駁可喜其論麓堂詩載同官獻諛之詞未免
起後人之議尢確論也爲錄而傳之至其祖孫三世之
名若字俟他日得崑山縣志與祝枝山集再爲蒐考云
[014-14a]
[014-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