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7 性理羣書句解-宋-熊節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羣書句解卷六
            宋 熊 節 撰
              熊剛大 註
 序
   論孟集義序此篇專言論語之書無非示人以/操存涵養之要孟子之書無非訓
    人以體驗/充擴之端       文公先生
論孟之書論語孟/子二書學者所以求道之至要乃學者探討/是道之要領
[006-1b]
古今為之説者自古及今/為之訓解蓋已百有餘家不止/百家然自秦
漢以來由秦/而漢儒者類皆不足以與聞斯道之𫝊以儒名/者皆不
足與語是道之/𫝊授與音預其溺於卑近者陷溺於卑汙/淺近之人既得其言
而不得其意所知論孟紀載之言/不得論孟紀載之意其騖於高逺者馳逐/虚高
曠逺/之人則又支離踳駁又失之離散駁/雜踳春上聲或乃并其言而失
或并論孟之/言有所不知學者益以病焉學者愈以/此為病宋興百年迨/我
宋興已/及百年河洛之間河南伊/洛之中有二程先生者出有明道伊/川二程先
生/出然後斯道之𫝊有繼濂溪續孔孟不傳之緒二/程能繼濂溪是道之𫝊其於
[006-2a]
孔子孟氏之心其於孔/孟之心盖異世而同符也世之相去雖/異心之同若
合符/節故其所以發明二書之説故其推闡/論孟之言言雖近而索
之無窮言雖切近/探索無盡指雖逺而操之有要指雖曠逺/操亦有要使夫
讀者俾誦讀/是書者非徒可以得其言不徒然可知/其言之近而又可得
其意而又可窮/其指之逺非徒可以得其意不徒然可窮/其指之逺而又可
以并其所以進於此者而得之又可因此而窮聖賢之/所以由此而進於道者
亦得/之矣其所以興起斯文其興起/是道開悟後學開明後進/為學之方
謂至矣其言至/矣極矣間嘗蒐輯條流間或蒐求采輯講/論是書之條派以附
[006-2b]
於本章之次以附入逐/章之下既又取夫學之有同於先生者
又復取學於二程/而説同於二程者與其有得於先生者與夫有得二/程之説者
横渠張公姓張名載字子/厚横渠其號也若范氏姓范名祖/禹字淳夫二吕氏帝/哲
字原明大/臨字與叔謝氏良佐字/顯道游氏酢字/定夫楊氏時字/中立侯氏仲良/字師
聖/尹氏焞字/彦明凡九家之説凡其門人/九家之言以附益之以此附/入増而
多/焉名曰論孟精義名為論孟精義/取其義理最精以備觀省以擬/披閲而同
志之士與我同/志之人有欲從事於此者凡欲有/事此書亦不隠焉亦/罔
所/隠抑嘗論之抑嘗/言此論語之書論語/一書無所不包無不/包貫而其
[006-3a]
所以示人者而所以昭/示乎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無非操存/此念涵養
其心之/要道七篇之指孟子七篇/之指意無所不究無不/究極而其所以
示人者而所以昭/示乎人者類多體驗充擴之端率皆體驗於心/充廣善端之道
擴音/廓夫聖賢之分夫孔子之聖孟子/之賢其為分量其不同固如此其/不
等盖/若是然而轉語/辭體用一源也體為用之蔵用乃/體之著同出一源顯㣲無
間也顯乃㣲之達㣲乃顯之/自本無間斷間去聲是則非夫先生之學之至
苟非二程先/生問學之極其孰能知之誰能/知此嗚呼嗟/哉茲其所以奮乎
百世絶學之後此其所以出乎/百代學絶之後而獨得夫千載不傳之
[006-3b]
傳也歟而得孔孟千年不傳/之統而繼其傳也若張公之於先生如横渠/之於二
程/論其所至言其學/力之至竊意其猶伯夷伊尹之於孔子吾/意
其如伯夷伊尹之於孔子其/淺深雖有異均有得聖之名而一時及門之士一時及/二程之
門/者考其言行論其言/語徳行則又未知其孰可以為孔氏之顔
則又未敢決其誰可為/孔子之弟子顔回曽參今録其言今采録/其言語非敢以為
無少異於先生不敢言不能不/小異於二程而悉合乎聖賢之意而/盡
合乎孔孟/之遺意亦曰大者既同亦推言大/者既能同則其淺深疎密則/淺
之與深疎/之與密毫釐之間小而一毫/一釐之中正學者所宜盡心耳正/為
[006-4a]
學之士當/盡心推究至於近歳以來至於邇/年以來學於先生之門人者
學於二程/之徒弟者又或出其書焉又或出/示此書則意其源逺竊料其/源派既
逺/未分醇醨異味而不敢載矣不分醇醲醨薄之異/其味不復敢紀録
或人/言然則轉/語凡説之行於世而不列於此者凡講説/之行於
一世不復/紀於是者皆無取已乎盡無所取/而止乎曰不然也言不/如此漢魏
諸儒由漢至魏/以儒名者正音讀正字音及句/讀讀音豆通訓詁通訓繹語/詁音户
考制度考文物/之制度辨名物及辨名數/與方物其功博矣其功/大矣學者
苟不先涉其流為學者不能/先涉歴其流則亦何以用力於此則又/何以
[006-4b]
用功/於是而近世一二名家近世一二大儒/以學名其家與夫所謂學於
先生之門人者及學於二程/之徒弟者其考證推説其考驗證據/推究師説
亦或時有補於文義之間亦間有補於是/書之文理意義學者有得於
此而後觀焉為學者有得於是/書而後覽其説則亦何適而無得哉又/何
往而無/所得特所以求夫聖賢之意者但所以探求/孔孟之意則在此
而不在彼爾則在乎是不在/乎考證推説也若夫外自託於程氏如外/則自
附於/程氏而竊其近似之言而竊其相近/相似之語以文其異端之説
以此文飾其/異端之言則誠不可以入於學者之心則不可使/為學者之
[006-5a]
入於/心然以其荒幻浮誇但以其荒惑幻/妄浮虚夸誕足以欺世也可/以
欺謾/世人而流俗頗已歸鄉之矣而風俗浮靡略歸向/心鄉從之矣鄉音其為害
豈淺淺哉其流害豈/不大耶顧其語言氣象之間㸔其言語/氣象之中
實有不難辨者盖有不/難知者學者誠用力於此書而有得焉
為學者能用功於/是書至於有得則於其言則於異/端之論雖欲讀之雖是欲/誦讀之
亦且有所不暇矣自有所/不及矣然則轉/語是書之作此論孟精/義之作
其率爾之誚其强率/之譏雖不敢辭固不/容避至於明聖傳之統
至明聖人相/傳之統緒采衆説之長采衆人講/論之長折流俗之謬折倒/流俗
[006-5b]
之謬/説則竊亦妄意其庶㡬焉竊謂妄謬之意/其庶近得之矣乾道壬辰
新安朱熹序
   程氏遺書後序言程氏遺書雜出門弟之手散/亂無統多失其真此集二十五
    篇並録/其實者
右程氏遺書二十五篇明道伊川遺書/凡二十有五篇二先生門人乃/二
程門/弟子記其所見聞答問之書也記其親見親聞二先生/師弟子相啓問之辭
始諸公各自為書初門弟諸人各自為/書以記其師之語先生没而其傳
寖廣迨二先生死/而愈傳愈廣然散出並行但散亂而出/並行於世無所統壹
[006-6a]
竟無有統/而一之者傳者頗以己意私竊竄易傳之者又以一己/之私意改而易之
歴時既久開歴/日久殆無全編竟無/全書熹家有先人舊蔵數篇
熹文公名文公父諱松官至吏/部家有其舊所蔵程子書數卷皆述當時記録主名皆/述
一時記錄/者之姓名語意相承言意/相襲首尾通貫本末/相貫盖未更後人
之手盖未更歴/後人之手故其書最為精善故其為書義/精而辭善後益以
類訪求後愈以其/類搜求凡二十五篇得二十/五篇因稍以所聞歳
月先後因以其得於所/聞年月先後第為此書次第而/為此書篇目皆因其
篇章綱目/悉仍其舊而又别為之録如此又復别/為之録以見分别次
[006-6b]
序之所以然者以見分别篇章前後/次序之所以如此者然嘗竊聞之又嘗/竊有
聞於/此伊川先生無恙時伊川先生當/其無疾病時門人尹焞其門弟/尹姓焞
名/得朱光庭所抄先生語録得先生門人朱姓字光/庭者所録先生言語
而質諸先生奉侍而質/正於先生先生曰伊川/云某在我尚/在何必讀
此書何須/讀此若不得某之心如不得/我之心所記者徒意耳所記/者只
是大/意尹公自是不敢復讀尹焞自此/不復敢讀夫以二先生夫以/明道
伊川二/程先生唱明道學於孔孟既没千載不傳之後倡道學/於孔子
孟子既死道統/無所傳繼之後可謂盛矣亦云/盛矣而當時從遊之士一時/從二
[006-7a]
先生之/遊者亦莫非天下之英材乂無非天下所/稱英俊之才其於先生
之嘉言善行其於二先生言論/之美履行之善又皆耳聞目見而手記
又莫不得於親聞親見/之頃而以手抄記其語冝其親切不差是冝體認親/切於理不差
可以行逺可以行/諸逺而先生之戒而程先生之/戒其門弟猶且丁寧
若是尚且諄/復如此豈不以學者未知心傳之要豈非以為學/之人未知傳
心之/妙而滯於言語之間而泥於言/辭之中或者失之毫釐或者/失之
雖特/毫毛則其謬將有不可勝言者乎而其謬妄不止丈/尋殆有不可盡言
况後此且數十年况乂後於此/又是十數年區區掇拾於殘編斷簡
[006-7b]
之餘我乃收拾遺言於/編殘簡斷之際傳誦道説傳誦其門人所/載有道者之言玉石
不分而不加訂正使玉/與石有所分别而謂真足以盡得其精㣲嚴密
之㫖謂即此可盡得二先生至/精至㣲至嚴至密之意其亦誤矣其誤可/知也已雖然
轉/語先生之學二程先生/之為學其大要亦可知己大要所在/亦有可知
是書者讀此書/之人誠能主敬以立其本茍能存主此敬/以為之根本
理以進其知窮究道理以/廣其知識使本立而知益明使敬存而/所知益精
知精而本益固所知愈精/其本愈立則日用之間見於日用/常行之際且將
有以得乎先生之心自有以得二/程夫子之心而於疑信之傳而於/傳聞
[006-8a]
疑信/之間可坐判矣可以坐而/辨别矣此外諸家外此又/有數家所抄尚衆
抄錄/尚多率皆割裂補綴類皆分/裂補葺非復本篇非是此書/之本篇異時
得其所自來他日若識其/所自傳處當復出之當重/出焉以附今録以/附
今日之/所録無則亦將去其重複否則又就其中去/其文之重出者别為外
别作一集以/為程氏外書以待後之君子云爾以俟後来之君/子參攷之耳
   戊午讜議序此篇專指秦檜/和虜誤國之罪
君臣父子之大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倫理天之經在天為經常/而不可廢
地之義在地為分義/而不可踰而所謂民彞也是即降衷秉彝之/初所謂仁於父子
[006-8b]
義於君/臣是也故臣之於君臣之/事君子之於父即子之/事於父生則敬養
存則盡其敬/以致其養没則哀送之死則盡其哀/以送其終所以致其忠
孝之誠者孝於親忠可移於君其/理則一當曲致其誠無所不用其極無所/不致
其/極而非虚加之也非是虚/加其禮以為不如是以為不/若是則無以
盡乎吾心云爾則不能盡我/忠孝之心然則如/此其有君父不幸君/猶
父也脱/有不幸而罹於横逆之故而遭悖逆不以/理之事罹音離則夫為臣子
則夫身/為臣子所以痛憤怨疾所以痛哭憤/發怨恨疾惡而求為之必報
其讐者求為君父必/報讐敵者其志豈有窮哉其心安/有窮已故記禮曰
[006-9a]
禮記/有言君父之讐君之/讎不與共戴天誓不與之/共戴乎天寢苫枕干
卧草枕盾如居喪之時示/不忘也苫音覘枕去聲不與共天下也不與之同/處於天下
為之説者曰而言者/乃謂復讐者可盡五世報君之讎/當期五代則又
以明夫雖不當其臣子之身吾之世未及報生於吾世/後者其身雖不為臣子
而茍未及五世之外茍未出五/世之外則猶在必報之域也尚/在
必報/之地雖然此特庶民之事耳此不過衆/百姓之事若夫有天下者
如人君奄有/天下之大承萬世無疆之統繼萬代無/窮之統緒則亦有萬世
必報之讎則亦有萬代/必報之讎非若庶民五世不如衆百姓/止於五代
[006-9b]
髙祖至𤣥孫髙曽祖/父已身親盡服窮而遂已也親絶服/無而止國家
靖康之禍國朝靖康/年間之變二帝北狩而不還二君北出/而不返臣子
之痛憤怨疾臣子痛哭憤發/怨詈疾惡仇敵雖萬世而必報其讎者雖/是
萬代必/當報之盖有在矣盖有/所在太上皇帝髙/宗受命中興受天命/為中興
之/主誓雪父兄之辱誓洗二/帝之恥雖其間亦或為姦謀之所前
雖其中亦有為奸佞之/謀怨沮而或進或退而聖志益堅而君志/愈堅決至于紹
興之初至于紹/興初年賢才並用賢人/盡拔綱紀復張紀綱/重振諸將之
諸將所/訓之兵屢以捷告常以克/敵聞恢復之勢恢復疆/宇之勢盖已十
[006-10a]
八九成矣十分已有八/九分成矣虜人於是始露和親之議以沮
吾計虜人見其勢不可乃為/和親之説以沮吾謀而宰相秦檜秦丞/相歸自虜
自虜/還朝力主其事堅主和/親之事當此之時於是/之時人倫尚明君/臣
之倫/猶明人心尚正人心之/天猶在天下之人天下/之衆無賢愚無賢者/與愚者
無貴賤無貴者/與賤者交口合辭並口/合言以為不可以為和議/斷不可行
士大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獨有士夫頑愚魯鈍/貪利無恥辱之人數輩
起而和之數人起而主和親/之説如孫近之徒清議不容清議/不許詬駡唾斥
罵詈斥辱/詬音姤欲食其肉欲食附和/議者之肉而寢處其皮而寢附和/議者之皮
[006-10b]
則其於檜可知矣則其於主和議/之賊檜可知而檜乃獨以梓宫長
樂藉口梓宫君之喪長樂后/宫以此二事藉口攘卻衆謀排斥衆人非/和議之謀
惑主聽變亂人/主之聽然後所謂和議者於是和/親之議翕然以定而
不可破翕合一言/牢不可破自是以來自此/以来二十餘年又二/十年國家
忘仇敵之虜國家已忘仇/虜之當報而懷宴安之樂而日享安/平之樂
亦因是藉外權以專寵利賊檜因此恃在外/之權以專其寵祿竊主柄以
遂其奸謀盜竊人主之柄以/成其奸邪之計而向者冐犯清議向来不/顧清議
希意迎合之人承順檜意迎其機/而與之投合者無不夤縁無不/旁縁驟至
[006-11a]
通顯遽進/顯官或乃踵檜用事或又躡檜/之蹤行事而君臣父子之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倫天之經天之/經常地之義地之/分義所謂民彝者
所謂斯民/彝常之理不復聞於搢紳之間矣不復能存於士夫/之中搢笏紳帶
大夫狃於積衰之後士夫安於國勢積/弱之後狃音紐徒見當時國家
無事徒然見邦/國無虞而檜與其徒而賊檜與/附檜者皆享成功無後
之思皆謂功已成/而不為逺慮顧以忘讎忍辱遂以忘仇/虜忍恥辱為事理之
當然以為事理/所當如此主議者慕為檜主和議者/望為賊檜遊談者慕其
遊士夫間聚議者/望為賊檜之徒黨一雄唱之譬之禽獸一雄鳴/之於先雄陽物也百雌
[006-11b]
和之羣雌和而起/雌隂物也癸未之議癸未年/間之論發言盈庭言者滿/天子庭
其曰虜世讎不可和者其謂虜人與國家世/結讎隙不可與之和尚書張公
張尚書謂四/州不可割左史胡公銓而止耳胡左史謂和好不/可成僅有此二人
而/已自餘盖亦有謂不可和者外此亦有言/不可與和者而其所以為
而其/為言不出乎利害之間不能出乎和/議利害之中又其餘又外/此
雖平時號賢士大夫雖是平日衆/稱為好士夫慨然有六千里為讎
人役之嘆者慷慨發嘆欲直造虜庭/六千里為邦家報讎一旦進而立乎廟
堂之上一日顯擢朝廷之上/此指周葵㕘政而言顧乃惘然而乃失志/惘忙去聲如醉
[006-12a]
如幻猶昏醉夢/幻幻音緩而忘其疇昔之言不復記前/日之言語厥或告之
其或有/人言者則曰則/云此處士之大言耳此閒處之士大/言無當者也嗚呼
歎/語秦檜之罪賊檜/之罪所以上通於天至於上/達乎天萬死不足以
贖者雖死萬遍/不足以贖正以其始則唱邪謀以誤國正以其初/則唱為不
正之謀以/誤二帝中則挟虜勢以要君中則通虜妄挟其勢以/要人主之和要音邀
使人倫不明俾君臣之/倫理不明人心不正人心之正/理泯滅而末流之
而流弊/之末遺君後親棄其君/後其父至於如此之極也未有至/是之極
夫惟三綱不立惟其君臣父子夫/婦之三綱不存是以衆志無所統繫
[006-12b]
是以衆心/無以管攝而上之人上而/人主亦無所慿藉以為安亦何所/恃而能
安此/身斯乃有識之士此乃有/識之人所為長慮却顧為之深/思退省
凛然以寒心者凜凛然/於心者而説者猶曰而言者/猶謂姑以衆論
之從違且以衆説/之從與違而卜事理之可否而占事理之/可與不可則今
日士大夫是和者之多則今之士夫/足和議者多盖不下前日非和
者之衆也盖不減前時非/和議者衆矣獨安得以前日之不可又安/能以
向者之/不可和而害今日之可哉而壞今日可/和之説哉嗚呼歎/語是未知
前日人倫之明是不知前日非和議者衆/是前日君臣之倫明也而今日之不
[006-13a]
今日附和議者衆是今/日君臣之倫不明也前日人心之正前日非和議/者衆是前日
人心之/正也而今日之不正也今日附和議者衆是/今日人心之不正也且若必
以人之衆寡為勝負且又欲以人之/多少較輸嬴則夫所謂士大夫
是和之多者則彼士夫是/和議之衆又孰若六軍萬姓之為多耶
又寧如六軍之/衆萬姓之多今六軍萬姓之言今之六軍/萬姓之言則是二公
之言而已則以張尚書胡/左史之言為是盖君臣父子之大倫盖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之倫理天之經天之/經常地之義地之/分義而所謂民彝者所謂/斯民
秉彝/之理其於世也有明晦世道雖有/明有晦其在人也無存亡此/理
[006-13b]
在人無/存無亡是以雖當頽壞廢弛之餘雖是三綱陵夷/國事廢弛之日邪議
四起邪説四/方而起無復忌憚不復有所/顧忌畏憚而亦不能斬伐銷鑠
使之無也然此理亦不為之戕賊/晦蝕而無馬鑠音綽奈何不聽於此如何/謀國
者不此/之從顧反決得失於前日所謂頑鈍嗜利無恥者之
餘謀而乃問得失於頑愚遲鈍/貪利無恥辱者之餘䇿此已墜之三綱此君臣/已失之
綱/所以未能復振固不能/復張已隳之萬事國家已/廢之事所以未
能復理又未能/復治而上之人上而/人主亦未能有所慿藉未能/有所
恃/以成安彊之勢也以成治安强/大之勢也今南北再懽今南朝/與北地
[006-14a]
再懽/洽中外無事内外/無虞迂愚左見迂疎愚昩/之僻見所謂萬世必
報之讐者所言萬世當/報之仇虜固已無所復發於口矣固不復/出於口
竊伏田間跧伏/田里不勝憤歎不勝發/憤歎息因讀魏元履所叙次
戊午讜議因誦魏國録/叙次讜議為之慨然流涕為之慨/惜墮淚盖傷其
禍殃盖傷其/罹禍自此始也自此/而發懷不能已所懷/無盡姑論其始
終梗槩如此且言其首末節㮣/如是梗更上聲以發明元履所為叙次
之意以發揮魏國録/所以叙述之㫖并以致草野孤臣畢義獻忠之誠
又以致草野之臣/盡義獻忠之實謀國者儻有取焉謀國人臣/有取於是則猶足
[006-14b]
以禆廟謀之萬一尚可以補人主/深算萬分之一而非區區所敢望也
又非我所/敢覬望也
   通書序此篇叙濓溪傳/道著書之由   五峯胡先生
通書四十章通書凡/四十篇周子之所述也乃周氏子/之所著作周子名
惇頥周姓子者男子之/通稱惇頤其名字茂叔茂叔/其字舂陵人舂陵道州/先生乃其
郡之/人也推其道學所自推究其傳道/為學之所自或曰或人/云傳太極圖
於穆脩也穆姓脩名周子太/極一圖得之穆脩脩傳先天圖於种放种姓/放名
先天一圖穆脩/又傳授於种放放傳於陳摶陳姓摶名种放/又傳授於陳摶此殆其學
[006-15a]
之一師也歟學法無窮此特周子/得於人者一事之師非其至者也非其極/至之妙
希夷先生即陳/摶也有天下之願其始志/在天下而卒與鳯歌荷蓧
鳯歌即論語楚狂接輿歌鳯兮之歌荷蓧即子路遇丈/人荷蓧之事蓧竹器二人皆古之隠者也借此喻陳摶
終與歌鳯/荷蓧之徒長往不來者伍求遯不/出者並於聖人無可無不可
之道其於聖人無所可/無所不可之道亦似有未至者亦若有所/未到處程明
道先生程明道名/顥字伯淳嘗謂門弟子曰嘗謂其/徒曰昔受學於周
昔年從學/於周濓溪令尋仲尼顔子所樂者何事使求孔子顔/回平日所樂
在何/事而明道先生程先/生自再見周子由再見/周濓溪吟風弄月
[006-15b]
以歸見其胸襟灑落怡然自得/吟詠光風飽揖霽月而歸道學之士學道/之人皆謂程
顥氏盡言程/先生續孟子不傳之學繼孟軻氏不/傳之絶學則周子豈
特為种穆之學而止者哉則濓溪乃程先生之師又豈/特傳种放穆脩二人之學而
已/粤若稽古嘗順考/之古孔子述三五之道夫子繼三皇/五帝之大道
百王經世之法植百代經/國之定法孟軻氏闢楊墨孟子闢去楊/氏無君墨氏
無父/之教推明孔子之澤推演夫子/垂世之澤以為萬世不斬以此為/萬斯世
相傳不可/斬絶者人謂孟氏功不在禹下於是人推尊之以謂/孟子闢楊墨之功不
減於神禹/治水之功今周子啓程氏兄弟以不傳之妙今濓溪開/二程以太
[006-16a]
極不傳/之藴一回萬古之光明回光明於萬/古既蝕之餘如日麗天有如/皎日
之在/天將為百世之利澤漙利澤為百世/無窮之儒宗如水行地有如/水行
之在/地中其功盖在孔門之間矣濓溪之功盖居/於孔門之間人見其書
之約也人觀通書四/十章之簡而不知其道之大也而不知是道/之大無不寓
此/見其文之質也人見通書四/十章文之古而不知其義之精也而/不
知義理之精/粹無不在此見其言之淡也人見通書四十/章言語之淡而不知其
味之長也而不知意味之/深長無不具此顧愚何足以知之如我之愚/昩何足以
知/此然服膺有年矣但佩服於胸/次有年于兹試舉其一二語試舉書/中之一
[006-16b]
二/言為同志者啓予之益乎為同有志於學者開/我所得之益可乎患人以
發策決科慮世之人以對/策決收科第榮身肥家掇取髙官以榮/其己以潤其屋
世取寵為事也希望於權勢取寵/禄以為第一事也則曰則/云志伊尹之所
伊姓尹名伊尹之心不在/寵禄在於堯舜其君民患人以知識聞見為得而
自畫也恐人以知識之明聞見之/卓以謂道止於此而自止不待價而自沽也如/美
玉不待善/價而沽賣則曰則/云學顔回之所學顔姓囘名學顔之學/不以貧窶動其心而
不改/其樂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人茍能真是卓/立伊尹之所志修顔囘之
學者脩顔子/之所學然後知通書之言而後知通書/四十章之語包括至大
[006-17a]
包羅衆理/實為至大而聖門之事業無窮矣而孔門事業/施之無盡故此一
卷書故此一卷/四十章書皆發端以示人者盡發其端倪/以昭示後人冝度越
諸子冝超邁其/他諸子直與易書詩春秋語孟同流行乎天下
其功用實與周易尚書毛詩春秋論語/孟子六經之書同行於萬世而不泯是以叙而蔵之
用叙其篇首/珍而蔵焉遇天下之善士常待天下之/稱為善士者又尚論前修
又能考/論前哲而欲讀其書者則傳焉而思得其書而讀/者則以是傳之
   無名公傳序此篇康節自序其樂天/知命不為虚名所撓康節先生
夫無名者夫所謂/無名者不可得而名也雖欲以名名/之不可得也凡物有
[006-17b]
形則可器大凡天下之物有/一形必具一用可器斯可名既具一用/斯得一名
如/此斯人無體乎此人獨無形體乎有/形體則亦可名矣曰有體云亦有/形體
有體而無迹也但雖有形體而無/迹可指何名之為斯人無用乎此人其/無所用
乎/曰有用云亦有/所用有用而無心者也但雖有用而無心/於用何名之為
夫有迹有心者夫有迹可指/有心可窺斯可得而知也人皆得而/知之此即
可/名無心無迹者無心可窺/無迹可指雖鬼神亦不可得而知幽而/鬼神
亦不/知之不可得而名既不可知則/亦不可名况於人乎何况/於人故其詩
康節自言也/故其詩云思慮未發此心之念慮未發/即上文無心也鬼神莫知
[006-18a]
雖鬼神莫/得而知不由乎我不在/於己更由乎誰更屬於/何人能造萬物
者天地也造化萬物者天地天/地有形可得而名也能造天地者太極也造/化
天地者是道之為也是道無形不得而名/故統言之曰太極太極即至極之義也太極者太極/之為
太/極其可得而名乎雖冇至極之義而無/形可見何自而名可得而知乎名/且
不可得/而知故强名之曰太極不得已强名/之謂太極太極者太極/云者
無名之謂乎其殆不可名而名者/雖謂之無名可也故嘗自為之贊曰康/節
言自為己/之贊云借爾面貌借爾以面/貌之形假爾形骸假爾以肢/體之身
丸餘暇丸指先天圓圖也循環一圖無非隂陽消長之/數康節一身㑹隂陽消長之理故云玩弄是圖
[006-18b]
雍容/無事閒往閒来以心㑹隂陽之理而/閒来往於是圖之中人告之以脩福或/人
語之以脩/福之道對曰答/曰未嘗為不善我不曽為不善/之事何必脩人告之
以禳灾或人語之以/禳謝之道對曰答/云未嘗妄祭未甞非鬼而/祭何必禳
其詩曰故我又/有詩云禍如許免人須諂人之禍可以覬免/則皆諂媚於神爾
若待求天可量福若可得而求則/天道亦可量度又曰又有/詩云中孚起信
寧須禱中孚易卦名也中心誠信/自足以感孚何事乎禱無妄生災未易禳無/妄
亦易卦名也無自妄動/天生災禍則未易禳性喜飲酒自言其性/最好嗜酒嘗命之曰
太和湯自名之謂太和湯以/能使人滿懷春也所飲不多飲之亦/不至多㣲醺而
[006-19a]
㣲㣲之醉即/止醺音熏不喜過醉不喜過飲/則失之醉故其詩曰故又為/詩云
性喜飲酒天性/喜酒飲酒喜㣲酡飲酒之時只喜/㣲醉酡音沱飲未㣲酡
飲酒未至/於㣲醉口先吟哦口先吟/哦詩篇吟哦不足遂浩歌吟詠之/不足遂
至浩然/長歌浩歌不足可柰何浩然長歌之不/足其柰此情何所寢之室睡/卧
之/房謂之安樂窩窩蔵也以其宿蔵於/安樂之地窩音渦不求過美不求過/於華飾
惟求冬燠夏涼惟欲於冬則/煖於夏則涼遇有睡思則就枕遇睡興/來則就
枕而/睡故其詩曰故自為/詩云牆髙于肩築牆其髙/過于肩室大于斗
一室之大/差勝于斗布被煖餘以布為被/煖體之餘藜羮飽後以藜為羮/一飽之後
[006-19b]
吐胸中吐出胸/中之氣充塞宇宙浩然充滿/天地間其與人交其與人/交接
雖賤必洽雖至賤之人/亦與之懽洽終身無甘㫖終一身無/美味之奉未嘗作
皺眉事然亦未嘗/浪皺雙眉故人皆得其歡心故人人皆有/歡愛之心見貴
見貴而有/禄位者未嘗興奉未嘗起敬/奉之心見不善人見不有善/行之人
未嘗急去未嘗便趨/而避之見善人見有善/行之人未之知也已未/知之
嘗急合未嘗急/與之合故其詩曰又為/詩云風月情懷情懷軒豁猶/風月然浩無
邊/岸江湖性氣性氣超逸如江/湖然不可涯涘色斯其舉人不知己見其/色則舉而逺之
翔而後至人之即已則回/飛審視而後集無賤無貧無賤者/無貧者無富無貴
[006-20a]
無富者/無貴者無將無迎不將順/不逢迎無拘無忌不拘執/不忌克聞人之謗
未嘗怒聞他人之毁/我未嘗加怒聞人之譽未嘗喜間他人之譽/已未嘗加喜
人言人之惡未嘗和聞人言他人之惡/處未嘗和其言聞人言人之善
聞人言他/人之有善則就而和之則從而/和其言又從而喜之又從而/樂談之
其詩曰故為/詩云樂見善人喜見為/善之人樂聞善事喜聽為/善之事樂道
善言喜言為/善之言樂行善意喜行為/善之意聞人之惡聞他人/之有惡如負
芒刺如背負芒/刃刺棘聞人之善聞他人/之有善如佩蘭蕙如佩帶蘭/蕙之二香
草/家貧未嘗饋于人家素貧未嘗/有饋獻于人人饋之或他人有/饋于己
[006-20b]
寡必受雖是不多/亦必受之故其詩曰故為/詩云窘未嘗憂雖窘乏未/嘗致憂窘
音/謹飲不至醉雖飲酒不/使至醉收天下春收天下春/和之氣歸之肝肺
盡歸吾肝/肺之中朝廷授之官朝廷與/之以官亦不强免不强/求免亦不强
不强/求起晩有二子晚年方/有二子教之以仁義訓之以仁/義之道授之
以六經傳之以六/經之學舉世尚虚談舉一世之間/皆尚清議未嘗掛一
而吾獨無一/清虚之語舉世尚竒事舉一世之間/皆尚怪事未嘗立異行
而吾獨無/非僻之行故其詩曰故為/詩云不佞禪伯不為美言/以稱禪師不䛕方
不為美言以/頌方術之士不出户庭雖身常不出/於户庭之間直游天地而此/心直
[006-21a]
游於天/地之外家素業儒家素來以/儒為業口未嘗不道儒言口未嘗/不稱道
儒者/之言身未嘗不行儒者之行身未嘗不行/儒者之行故其詩曰故/為
詩/云心無妄思此心無/妄所思足無妄走此足無/輕所動人無妄交於人/不妄
其/交物無妄受於物不/妄其受炎炎論之以一世炎炎/之勢而論甘處其陋
而我獨甘處於/卑陋似若可愧綽綽言之以胸襟義理綽綽/然有餘裕言之無出其右
無人出於/我之右羲軒之書伏羲黄帝之書/軒轅氏黄帝也未嘗去手未嘗停/披於手
堯舜之談堯舜相授危/㣲精一之語未嘗虚口未嘗絶/吟於口當中和天當/天
氣中和/之時同樂易友同樂道平/易之友吟自在詩詩吟自在/無所作為飲歡
[006-21b]
喜酒酒飲歡喜/陶陶自樂百年升平自歴四朝不見兵革/百年之内晏然太平不為不
不為不/遇其時七十康彊將及七十而/筋力康壯不為不夀不為不/得其夀
其無名公之行乎此皆無名公/之行如此故自號曰無名公故以/自號
   習鄉飲酒儀序此篇論鄉飲酒之禮/教民相親相睦之道勉齋黄先生
請賓介介賓之輔也主/人請賓及其介陳器饌陳其器/皿食饌獻賓介主人酌/酒以獻
賓及/其介獻僎僎主之輔也又酌/酒獻其僎僎音遵旅酬燕旅序也以次序/相酬酢而燕
者禮之大節也此為禮之大/節目者有六登降辭受一升一降/一辭一受禮之
文也此為禮之/節文也鼎俎籩豆四者皆所以/盛肉果等物禮之器也乃燕/禮所
[006-22a]
取以為/器也脯醢脊脅脯腊也醢肉醬也/脊脇肉之有骨者禮之用也乃燕禮/所資以
為用/也此觀禮者所共知也觀此禮者/見而知也其數易知其節自/為易知
其義難知也其義則深/而難知鄉飲鄉飲酒/之禮教親睦也教人相/親而和
睦/鄉閭親睦鄉里之人相/親而和睦陵犯争訟之風息矣則争陵/卑下犯
上争競之習/自然消弭夫禮主於敬禮以敬/為本敬勝則乖過於敬/則乖異
則離乖異則離/而不合聖人制禮古先聖人/制為典禮必濟之以和以和/而濟
其敬之/太過和勝則瀆過於和則/必至䙝瀆瀆則慢䙝瀆則慢/而不恭聖人制
古先聖人/制為典禮必濟之以敬以敬而濟其/和之太過始之以禮教敬
[006-22b]
首示之以禮典是/教民以此敬也終之以樂教和也終示之以樂歌/是教民以此和
也/拜至賓至而/主拜之拜洗主洗爵而/賓拜之拜既飲盡而賓/又拜之敬之至
此為至/敬之極請安請安/燕請坐請升/坐爵樂無算修爵與舉/樂無算數
之至也此為和/樂之極敬而和教敬而/和樂禮之大義也此為禮/之大者
所以親睦鄉閭所以能使鄉閭/相親而和睦而息陵犯争訟之風也
而相陵犯相争訟/之習由是止息降洗降盥降而浣器降管/而浣手盥音潔也取其/潔也
盥辭洗辭其浣器/浣手之禮遜也致其/謙也父坐子立父坐於上子/則侍立於旁
此教人以/孝之事老者坐上年髙者/坐於上少者立於下年少者則/侍立於下
[006-23a]
弟也此教人以/弟之事飲食必祭一飲一食/必祭乎祖不忘本也不敢忘/其先也
酬賞不舉酬賞之禮唯賓主為/備至於介僎則省不盡人之忠也不盡人/勸酬之
忠/也序賓以賢次序於賓/必推其賢貴徳也重其有/徳者也序坐以齒次序/其坐
必尊/其年貴長也重其長/上者也序僎以爵次序於僎/必尊其爵貴貴也重其/貴者
也/工歌必獻下而樂工笙歌之/人亦酌酒而獻不忘功也不忘其/勞也美及
沃洗乂降而滌濯之人/亦酌酒以宴之不忘賤也不遺其/賤者也歌闗雎葛覃
卷耳三詩皆頌后妃/之徳樂歌此詩齊家之義著矣則齊家之道/於此昭著一飲
一食飲食/之頃一拜一坐拜坐/之間一揖一降揖降/之際無非教也莫/非
[006-23b]
禮之/教通於義者若因此而/通曉其義又非但可以親睦鄉閭而已
不止使鄉閭之人/相親相睦而已天理得禮者天理之節文通/此禮即全此天理也人心
天理有諸身則/人心自無不正無所施而不可也殆將無所施/設而不可聖人
著為禮以教人古先聖人著為禮/典以教後世之人凡為鄉人者凡為鄉/里之人
皆知此義焉無不知/此義此成周之世此周成/王之時所以人人皆
有士君子之行也無人不有賢人/君子之徳也禮廢樂墜禮既廢缺/樂又墜失
鄉人之羣飲者未嘗廢鄉之羣聚而飲/者則未嘗亡豐飲食厚其/食饋
供帳華其/帳飾悦聲伎喜淫哇之聲/事俳優之伎恣嚾嗷縦其/讙譁教侈也是/教
[006-24a]
之以奢/侈也誨淫也是訓之以/淫亂也恣慾也是恣騁其/欲心也無非所以
敗人心者也皆是敗壞/人之心術此後世之士大夫此後世之為/士大夫者
曽古之服勤於畎畆之不若也曽不如古之農民服力/田畆者雖不講明是禮
遇親孝遇長弟而/反不失於是禮也然則如/此是禮也此鄉飲/酒之禮雖不行於今
之世雖未能即行/於今之時學士大夫之存志於古者茍有為學/之士大夫
有志於/古之禮其可不思所以講明而肄習之歟獨可不講明/此禮而學習
此禮/耶
   送許太博入幕序此篇論宇宙中間只一隂陽/老少分而為四象天地之造
[006-24b]
    化人之情性/無不由此也
天地之間天地/中間一隂一陽静隂/動陽兩儀立焉是生/兩儀隂陽有
老少太陽太隂/少陽少隂四象生焉是生/四象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者
乃隂陽之理/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下者乃隂陽/之用故謂之器語大
言其廣/大之體天下莫能載舉天下之大/莫之能載語小言其精/㣲之妙天下莫
能破雖天下至微之/物莫之能破皆不出是四者而已皆不外乎/隂陽之理
之一身人之有/此一身仁禮為陽仁配元禮配亨皆冇/發達之象故為陽義智為
義配利智配貞皆有/凝肅之象故為隂兩儀也是即兩/儀也仁為木仁主春/故為木
[006-25a]
禮為火禮主夏/故為火義為金金主秋/故為金智為水水主冬/故為水四象也
是即四/象也形而上者也則皆形而/上之理也肝心為陽心與肝/屬陽腎肺
為隂腎與肺/屬隂兩儀也亦兩/儀也肝為木肝屬/於木心為火心屬/於火
為金肺屬/於金腎為水腎屬/於水四象也亦四/象也形而下者也皆形/於下
之用/也耳目口鼻之分一身耳目口/鼻四者之分少長老死之變曰少/曰長
曰老曰/死之變喜怒哀樂之感喜怒哀樂四/者之相感惻隠羞惡辭遜是
非之情四端發/見之情與夫五常百行五常之理/百行之懿未有出四者
之外也皆不能出是/四者之外語大言其/大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
[006-25b]
則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四/時之運行鬼神之吉凶不能違也不能外/乎此理語小言其/小
則一草一木則一草之細/一木之㣲無不具也莫不/畢備四者之妙此/四
者之/妙其淵深廣大如此幽而深浩/而博若此人之所以與天地並
立而無間者人之一身中天地並立/而為三才無所間者於此器之中於此/身之
中/具此道也全得/此理格物致知窮物理之極以/極吾心之知窮此道也
所以窮/究此道存誠居敬存此實理/守之以敬守此道也所以固/守此道無以窮
茍不能/窮此道則㒺然無所見則昩昩而/無所覺無以守之苟不能/守此道
則茫然無所得則茫茫而/無所有雖具人之形形雖人之形/無以自别
[006-26a]
與草木禽獸不逺矣其與頑㝠不靈之草木有/生無知之禽獸不相逺矣世教不
世之教/學不明學者知之而未必求學者雖知此/而不能求此求而未必
雖知求之亦/未至於熟不至於熟茍其/不熟猶無見無得也亦猶㒺/然無所
見茫然無/所得者也至於熟茍至/於熟則動容周旋舉動容貌/周旋之頃無適而
非四者之用也無往而非此/四者之妙用古之君子古之/人所以自彊
不息所以奮然自/强無有止息亦將求以熟之也亦將以精/熟乎此許君一
許姓也君稱/之也其一日相與語康節先生之學相同講論/堯夫數學有感
於數之起於四者因論其數之起/於四而有感予因極言之予於是/乎極論
[006-26b]
其/理以諗許君以告許君/諗音審且以自警云因以此自/警省焉
 
 
 
 
 
 
 性理羣書句解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