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7 性理羣書句解-宋-熊節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性理羣書句解卷十三
            宋 熊 節 撰
              熊剛大 註
 書
  正蒙            横渠先生
   中正篇第八此篇論人當植立/大中至正之道
可欲之謂善天下之理善者必可欲惡者必可惡其/為人也可欲而不可惡則可謂善人矣
[013-1b]
仁則無惡也仁該萬善志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誠善於心之謂信誠/實
也實有此善/於心謂之信充内形外之謂美充滿於中著形/於外謂之美塞乎天
地之謂大塞乎上天下地/之間方見其大大能成性之謂聖茍大矣則/全其性之
本然聖/之事也天地同流茍聖人則與天地/流通而無間隔隂陽不測之謂神
隂陽不可測度/其神之所謂乎
無所雜者清之極無所混雜是為/清之極者也無所異者和之極無/所
乖異者和/之極者也勉而清有所勉而/後能清非聖人之清非伯夷聖之/清者比也
勉而和有所勉而/後能和非聖人之和非柳下恵聖/之和者比也所謂聖者
[013-2a]
所以為/聖人者不勉不思而至焉者也不待勉強不待/思索而求至也
仲尼絶四意必固我蓋私意見於應事接物/之間此四者皆夫子之所禁止也自始學至
成德自初學以至成/德皆不外此竭兩端之教也所謂我竭盡兩端/而教者也兩端猶
言兩/頭也
意有思也意者萌心之/始故曰有思必有待也必者期望於/終故云有待固不化
固者滯於己/往故云不化我有方也我者成於己/私故曰有方四者有一焉此/四
者或有/一焉則與天地不相似矣不能至於大而化/與天地全不相似
惡不仁人能惡其不仁則/察己也精惡去聲故不善未嘗不知有不善/知之矣
[013-2b]
好仁茍徒知仁之/可好好去聲而不惡不仁而不知不/仁之可惡則習不察則/所
習者或/未之察行不著所行者或未之明雖有好仁之/心而卒陷於不仁而莫之覺矣是故轉/語
徒善未必盡義徒好仁而不惡不仁則雖有向善之/意而無㫁制之明故曰未必盡義
是未必盡仁徒惡不仁而不好仁則雖有去非之/意而無樂善之誠故曰未必盡仁
責已者處世有乖違豈在人者皆非/在我者皆是責已反躬者知天下國家當知/天下
之廣國/家之大無皆非之理無人人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為學/至於
但務盡己/未嘗咎人學之至也此問學之/極功也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知責人之不善又推此心/而責乎己則能盡其道
[013-3a]
謂君子之道四如中庸所言君子之道有四所/求乎子以事父至先施之類丘未能
一焉者也夫子以自為不/能知責己者也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知/自
愛乎已又以此心而/愛乎人則能盡其仁所謂施諸己而不願又有如中庸/所言施之於
我而不/欲者亦勿施於人亦勿以此施於他/人是愛人者也以衆人望人則
易從故以衆人所當能之事而/望乎人則人人說而從所謂以人治人中庸所/言以人
之道還治/乎人之身改而止者也能改焉則止矣/不厚望之也此君子所以責
己責人愛人之三術也此責己責人愛人之三/術惟君子為能盡之
有受教之心人君有心/於受教雖蠻貊可教雖是夷狄頑冥不/靈未有不可訓誘
[013-3b]
者/為道既異若其道/不相同雖黨類難為相謀雖是黨與儔/類亦不相謀
人所存此大德之人/胸中所存蓋必以天下為度常以天下為度/量人之可教未
嘗絶之以為不可教也/此即有教無類之意
   至當篇第九此篇言天理求至/當之歸當去聲
至當之謂德凡皆當理/是所謂德百順之謂福百無乖逆/是所謂福德者福
之基德乃福/之所本福者德之致福乃德之/所能致無入而非百順無/所
獲而非/此福故君子樂得其道君子之所樂者亦在得/獲福之道指德而言也
浩然無害胸中浩然之氣充塞乎/天地能養之無所損害則天地合德則能與/天地合
[013-4a]
其/德照無偏倚明照洞融無/偏私無倚著則日月合明則能與日/月合其明天地
同流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與天地同運而不息則四時合序則能與四/時合其序酬酢
不倚泛應酬酢/不倚不偏則鬼神合吉凶則能與鬼神妙/用合其吉凶
禮器則藏諸其身禮之成藴/諸吾身用無不利用之於外/無不順禮運
云者禮以/運言語其達也運則有通/達之意禮器云者禮以/器言語其成
器則其已/成之體逹與成曰達/曰成體與用之道達者其用/成者其體合體
與用能合體用/而為一大人之事備矣大人之人/能事備矣
未能如玉玉者至純至粹之物人之/修行未能如玉之純粹不足以成德不足/以言
[013-4b]
成己/之德未能成德既未能成/己之德不足以孚天下不能感孚於/天下之人
修己以安人能修己則能成德推以安/人則亦能感孚於天下修己而不安人
己修已而人未安則是修己之道/未盡德有所未成故人有所未孚不行於妻子則是修/己之德
且不行於/閨門之内况可愾於天下愾怒也况可怒天下/之不感孚乎愾音戲
仁道有仁為仁之道/亦有其本近譬諸身近反/諸己推以及人推此以/及乎人
乃其方也是乃求仁之/方恕之謂也必欲博施濟衆如欲廣其所施/以濟衆施去聲
擴之天下充而廣之以達/天下擴音廓施之無窮利澤愈施而愈/宏源源無盡
有聖人之才必須有聖人/之大力量能𢎞其道方能𢎞/大此道
[013-5a]
義仁之動也仁包四德義形於/外乃是仁之流動流於義者過於義則/㫁制太甚
仁或傷而惻怛之道/不足故傷仁仁體之常也仁有常生生而不/息故其體為有常
於仁者過於仁則/惻怛太甚於義或害而㫁制之道/不足故傷義
君子於仁聖君子之人於/仁聖之道為不厭為之在己/未始有厭誨不倦誨/之
於人未/嘗或倦然且自謂不能如此用功方/且自謂不能能不過人茍其能/不過夫
人/故與人争能必至與人/争其能以能病人是以己之能病/夫人之不能
則天地合其德豈如大公無我/與天地合其德自不見其能也忘其能者/之為至
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撙猶趍也謂趍就乎節約也文/恭敬者禮之本退讓者禮之
[013-5b]
君子從事乎/此以明此理仁之至也則視聽言動之間天理流行人/欲消盡而心德至矣是仁之至
也/愛道之極也恭敬則無忽慢撙節則無驕溢退讓則/無怨争是皆所以盡仁愛之道者也
已不勉明明謂明禮也已不/知勉力以明此禮則人無從倡人以禮而倡/率不明禮則
人無從/而倡率道無從𢎞道以禮而𢎞大不明/禮則道無由而𢎞大教無從成矣教/以
禮而成就不明禮則/教又無因而成就矣
知崇天也知之崇所以效/天也知去聲形而上也乃形而上/之道理也通晝夜
而知然所以能崇此知由/通晝夜隂陽之變其知崇矣其知始/崇矣
知及之茍有此知/以及之而不以禮不能守品節事物/之理卑以法夫地性之非
[013-6a]
己有也所性皆/非我有故知禮成性而道義出知禮相資而成其/性道義之所従出
   作者第十此篇論聖人/有為之迹
作者七人古之制作之/君凡七人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三皇/則有
伏羲神農黃帝二帝則有/堯舜王則有夏禹商湯制法興王之道三皇五帝之/制法禹湯之
興/王非有述於人者也皆以身為天下先非/有所繼述於他人也
好問大舜樂詢問乎/人好去聲下同好察邇言喜察淺近/之言論隠惡揚善見/人
有惡則隠之見/人有善則揚之與人為善使天下之人勤於為/善猶己助之使為也象憂亦
象舜弟名也傲慢不恭舜能諧/和之象之憂舜亦與之同憂象喜亦喜象之喜舜/亦與之同
[013-6b]
喜/皆行其所無事也不以象德累其心/惟行其所無事過化也所以然/者過而
能化無/留跡也不蔵怒也惟見弟之可愛未/嘗蔵匿其怒於心不宿怨也惟知弟/之可念
未嘗留宿其怨於/内此仁之至也
   三十篇第十一此篇論為/學之序
三十器於禮夫子年三十成/於禮而有所立非强立之謂也乃自然而/然非勉強
而有/立也四十精義致用四十則研精義/理妙於致用時措而不疑時而/出之
自無/所惑五十窮理盡性至天之命五十則窮究事物之理/不異己之理而能盡己
之性盡得己之性又不外上天之命於我者/故可至於天之命三事一時並了非有次序然不可自
[013-7a]
謂之至故曰知但夫子不自言其/至故但曰知天命六十盡人物之性六/十
則人之性物之/性無不全盡聲入心通聲入於耳心通/其理故曰耳順七十與天同
七十則德/與天同運不思不勉不待思索不待勉強/從心所欲皆不踰正從容中道
優㳺順適身與理俱故/曰從心不踰矩從平聲
困之進人也為德辨辨明也人處患難之時則操心危/懼而無馳縱之能故其見理也明
為感速置身窮危而有反本/之思故其從善也敏孟子謂人有德慧術知者
德慧謂德之慧術知謂術之知/人有此則於事理無不達矣常存乎疢疾以此然常/在於
疢疾災患之時蓋有疢疾則動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也疢音趂自古困於内無如舜
[013-7b]
古昔之人如舜之父頑母/嚚象傲是困於内者也困於外無如孔子如孔子之/絶糧於陳
畏於匡是困/於外者也以孔子之聖以夫子/之大聖而下學於困但知下/學於處
困之/時則其䝉難正志雖䝉患難益正其/心之所向難去聲聖德日躋既聖/而愈
極其聖日/進其德必有人所不及知蓋有人/不能知而天獨知之者而/天
實知/之故曰故/言莫我知也夫人皆莫己之/知夫音扶知我者其天乎
知我者惟天而已蓋下學工夫自/然上達天德此豈人所能知耶
仲尼生於周仲尼夫子字也/生於周之未也從周禮禮則從/周之禮故公旦法
周公名旦制禮作樂/𫝊及數代其法寖壊夢寐不忘為東周之意夫子形/諸夢想
[013-8a]
不忘為東周之意東周/謂興周道於東方也使其繼周而王若使夫子得時/行道繼周室而
王/則其損益可知矣則損其太過益其不/及必可得而知也
不待備而勉於禮樂不必候禮樂之文既/備而先能勉於禮樂是先進於禮
樂者也是所謂先進/於禮樂者備而後至於禮樂必俟禮樂之文/既偹而後勉於
禮/樂後進於禮樂者也是所謂後進/於禮樂者仲尼以貧賤者必待
文備而後進夫子無其時無其位乃一貧一賤/之人如必待禮樂之文偹而後進則於禮
則其於/禮與樂終不可得而行矣終無可行/之日矣故自謂野人而
必為故夫子自言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自處於野人之列而必為之所謂不願乎其外
[013-8b]
若此者皆是不願乎外蓋必待禮樂之文備/而後進則必須富貴而後能是願乎其外也
聖人於物無畔援聖人於人無有/界限無有拒絶雖佛肸南子佛肸魯/之邑大
夫南子衛靈公妻雖一為叛/臣一為淫婦佛音弼肸音翕茍以是心至然茍有召見/於我是以慕
道之心/来也教之在我爾在我亦因所/問而誨之耳不為已甚也如是不/為
拒絶之過甚蓋如此也即孟/子所謂仲尼不為已甚之意
愛人以德夫子愛人以大德/不為姑息之愛喻於義者常多故曉之以/義理者常
加/多故罕及利少有一言/及於利盡性者方能至命能盡人物之/性理可知天
所賦予/之命未達之人昏蔽而未/能有覺者告之無益雖與之言/無益於事故不
[013-9a]
以亟言故未嘗亟以此告人/待其有意則言也仁大難名仁道至大/不可名狀人未
易及人未/易知故言之亦鮮故形諸言亦少待其可以進/於是則與之言也鮮上聲
法立而能守正法既立又/能固守不變則德可乆業可大則德性可/乆而存事
可𢎞/而大鄭聲佞人鄭聲者鄭國淫邪之聲佞人者口給面/䛕之人二者皆蕩心之原敗法亂紀之
具/能使為邦者能俾為/邦之人喪所以守喪失其中心之/所守喪去聲故放
逺之故當放斥鄭聲逺棄佞人此是顔淵/問為邦夫子所告之二事乃大節也
仲由樂善子路樂與/善人交故車馬衣衾車馬衣服衾被/等物衾音輕喜與
賢者共敝喜與賢者共之雖被/敝而無憾敝音弊顔子樂進顔淵樂/於進道故願
[013-9b]
無伐善無施勞故願無矜誇其能於己無施其勞/苦於人矜善憚勞則不能進也聖人
樂天聖人與天為一/所樂者天理故合内外而誠其仁故自内及外/一仁道之流
行蓋仁者生生不息之理誠/其仁則仁道流行無非實也
   有德篇第十二此篇論人/有德之實
有德者必有言藴諸中為德/發於外為言能為有也有諸中必形諸/外是能為有者
也/志於仁而無惡仁者善心之全德心之所向/在乎仁則為善而不為惡能為無
善必欲有惡必欲/無是能為無也
言有教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也動有法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也晝有為
[013-10a]
終日乾/乾是也宵有得夜氣所/息是也息有養氣之出入為息一/息而必有所養也瞬有
目之開闔為瞬一瞬而必有所存/也此言君子無往無時而無學也
天下有道當大道為/公之世道隨身出則推此道以制天下/故身行而道亦行
下無道當大道湮/汨之世身隨道屈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故道與身而俱屈
困辱非憂君子偶居於困辱/之中非所憂也取困辱惟憂非其道而得/困辱此可憂
也/已榮利非樂君子利禄之/極非所樂也忘榮利為樂忘情於利禄/此為樂也已
   有司篇第十三此篇論有司/為政之道
子之不欲子指有司而言謂/子若無貪欲之心雖賞之不竊則雖明示以/賞使民為盜
[013-10b]
民亦知恥/而不為欲生於不足則民盜凡人有貪欲皆生於不/足因不足而求足此民
所以/為盜能使無欲能使夫人無/不足之欲則民不為盜則民自不/為盜矣
設以子不欲之物假使以子所/不喜之物賞子使竊賞子使/竊此其所
不欲既非/所好子必不竊子必不竊矣○此二節上言已無/貪欲雖賞民使竊而不竊下言已
所不欲雖賞己使竊而不竊/此君子為政必以無欲為本故為政者故為政/之人在乎足
其要只在/使民至足使無所不足使民菽粟如/水火至足矣不見可欲而盜
必息矣則不見有可欲之物/而竊盜之風自息
道千乗之國道治也千乗諸侯之國其賦/可出兵車千乗者乘去聲不及禮樂刑
[013-11a]
夫子言治諸侯之國而/不及禮樂刑政四者而云節用愛人而言節/已裕民使民
以時役民必以其時如/不妨農作之事言能如是則法行謂能如此則/其法可行
不能如是則法不徒行不能如此則徒法不能自/行法指禮樂刑政言也禮樂
刑政若夫禮樂以導/民刑政以齊民亦制數而已耳亦不過法制度數/而止耳蓋禮樂刑
政乃治之具節用愛人使民以時乃/治之本此夫子言治所以未暇及也
   大易篇第十四此篇論大易/精㣲之藴
大易不言有無易曰一隂一陽之謂道蓋隂陽之運其/所以然者即道也體用相因精粗罔間
不可以/有無分言有無後世異端見道不明始以道為無以器/為有有者為幻妄為土苴無者為𤣥妙
[013-11b]
為真空析有/無而二之諸子之陋也皆諸子淺/陋之見也
易一物而三才易只一理而天地/人三才之道具隂陽氣也而謂天氣/運
於天者有隂有/陽故曰天道剛柔質也而謂之地質具於地者有剛/有柔故曰地道
仁義德也而謂之人德具於人心愛之理為仁/宜之理為義故曰人道
乾至健而無體乾天下之至/健不居其體為感速其感通之速/有不可禦故易
故其道/易知坤至順而不煩坤至柔順/簡而不煩其施普其所施甚/廣施去聲
故簡能故其道/簡能
物因雷動萬物之衆必因雷以鼓動/如驚蟄藏振萌芽之類雷動不妄雷之動/也未嘗
[013-12a]
差/妄則物亦不妄則物之發生/亦未嘗差妄故曰物與无妄故云物與/无妄與之
一字指雷/而言也
   樂器篇第十五此章論樂/章之大意
象武象武/樂名武王初有天下是武王得/天下之始象文王武功之舞
象法文王之武/功以見於舞歌維清以奏之歌維清之詩以/奏樂成童舞焉大武大/武
樂/名武王没是武王/已死嗣王象武之功之舞成王象法武王/之功以寓於舞
歌武以奏之歌武詩以奏樂冠者/舞焉勺酌之四篇周公沒是周公/已死嗣王
以武功之成由周公成王以武功之/有成本於周公告其成於宗廟之
[013-12b]
歌也乃歌此詩以告成功於/宗廟也十三嵗者舞焉
蓼蕭裳華二詩篇名/蓼音六有譽處兮詩中言也/譽名也皆謂君接己
温厚此是言人君接待臣/下禮意温和而寛厚則下情得伸則在下之情/可以上達
毁不入而讒謗者/無自而入而美名可保也善名可保此所/以有譽處也
唐棣枝類棘枝唐棣花名其枝/與棘枝相似隨節屈曲隨其枝節/屈屈曲曲
其華一偏一反是以其花有/偏者有反者左右相矯必左右兩畔相/矯而夾正之
因得全體均正方得其體/均一端正偏喻管蔡失道偏喻管叔蔡/叔流言失其
中正/之道反喻周公誅殛反喻周公誅其不正/之辠撥亂反正之功
[013-13a]
九疇次序洪範九疇/之次序民資以生百姓賴之/以相生莫先天材莫/始
於天生/之五材故首曰五行故初一為五行/金木水火土也君天下者為天下/之君
必先正已必須先/正其身故次五事故次二為五事/視聽言貌思也已正然後
邦得而治身既正則天/下可得而治故次八政故次三曰八政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冦賔
師/也政不時舉必昏政不能以時而/舉則必昏昧故次五紀故次四曰/五紀嵗月
日星辰/厯數也五紀明然後時措得中五紀既明則時而/措之無不得中故次
建皇極故次五曰/建用皇極大中不可不知權既已得時措之中/又不可不知權
故次三德故次六曰三德正直剛柔也因/時世之異而以三德治之也權必有疑聖/人
[013-13b]
因天下而用/權必有所疑故次稽疑故次六曰明用稽疑顯而參之/人謀隠而參之鬼謀皆所以决
疑而使/明也可證然後疑决有所証而/後疑可决故次庶證故次八曰/庶證雨𤾉
燠寒風/時也福極證然後可不勞而治證之以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則可不勞餘
力而/治故九以嚮勸終焉故以嚮勸人用五福終焉夀/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也
   王禘篇第十六此篇論禮/遜之實
庶子不祭祖衆子不祭其祖非不/祭也言不主祭也明其宗也宗長子也/明宗子當
祭/也不祭禰禰父也非不祭/也言不主祭也明其宗也亦明長子/當祭也
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衆子不祭未成人而死/者及其死而無子者注不祭
[013-14a]
殤者此禮之言也/注云不祭殤父之庶乃父之/庶子蓋以殤未足語世數
蓋以殤死者未足/與語傳世之數特以己不祭禰己非宗子尚/不得祭禰故不祭
故不應/祭之不祭無後者不祭死而/無子者祖之庶也以其為祖/之庶子
雖無後雖是/無子以其成人備世數以其既冠成人/已備𫝊世之數當祔祖
以祭當祔之祖/以致其祭不得而祭之也亦不得舉/其祭也
小事則専達事之小者/得以自達蓋得自達於其君蓋得自達其/事於君之前
不俟聞於長者不待禀聞於其長/者長上聲下同禮所以達官也此禮/之謂
達/官所謂達官之長者又有謂達/官之長者得自達之長也得自達/其事於
[013-14b]
長官/也所謂官師者又所言官/師云者次其長者也其位又下/於長者也
轉/語達官之長謂之達官/之長者必三命以上命有八命至八/命則是公侯以
上達官之長是三命/以上官上士為之官師則中士而再命官師則是再/命以上官中
士為/之庶士則一命為可知庶士則是/一命者也
下而飲者此言射也射之為法揖讓而升堂/射畢則揖而下舉行飲酒之禮者不勝者自
下堂而受飲也乃是揖不勝者使之升堂/取觶自下堂而立飲也其争也其所/謂争
非以力/而争也争為謙讓而已不過争習謙恭/退讓之實而已
   乾稱篇第十七此篇論佛法之虚寂不/如吾道之不滯於一偏
[013-15a]
浮圖明鬼浮圖佛氏也其/推明鬼之一字謂有識之死言人之死也/神識不散
生循環復寓形而受/生如環之轉遂厭苦求免遂厭人世之苦恐其/有識復生以術求免
於死豈知精氣聚則為人散則澌/滅就盡而為鬼是未知鬼之理也以人生為妄見人生/日用
無非天理之當然佛/氏指為浮生幻設可謂知人乎是不知有/人之理也天人一物
天與人/同一理輙生取舍今乃棄人事以求天性是/不知有天之理舍上聲孔孟所謂
孔子孟子/所言天者彼所謂道佛氏以為此即/是道淪於空寂惑者指逰魂為
變為輪迴昧者又指人之已死精魄逰散是/之謂變以為如輪迴轉尚可復生未之思也
是殆不/思也已大學當先知天德吾儒大學當/先明天德知天德則知聖
[013-15b]
明得天德則/知聖人之道知鬼神知鬼神/之事今浮圖劇論要歸今佛/氏極
談是道體要/歸宿之地必謂死生流轉㫁㫁然以為死者可/以復生迴轉無窮非得
道者不免必須識心見性得/道而後免於死謂之悟道可乎指此為覺/悟乎道悟
道者果若是乎蓋當生而生當死而死是則有義有命/生死均安何所厭苦天人一致何所取舍知晝夜通隂
陽則知死生之/說何所謂輪迴自其說熾𫝊中國自佛氏此言/盛播中土儒者未
容窺聖學門牆吾儒未能淺逰聖/人之閫閾藩籬已為引取淪胥其間
已為之引去/陷溺其說指為大道以為真是大/道之所在乃其俗達之天下
皆其俗習𫝊/播於天下致善惡愚智以致善者悪/者愚者智者男女臧獲臧僕/人也
[013-16a]
獲婢/妾也人人著信人人皆/為可信使英才間氣遂使英偉間生/之才間去聲
則溺耳目恬習之事自有生以来則淪溺/於耳目習熟之言長則師世儒
崇尚之言既長則得於世之儒/者尊信之語長上聲遂㝠然被驅遂𡨕然無覺/被其驅率
因謂聖人可不修而至以為聖人可無所/修為而自能至大道可不學
而知大道可無所學/習而自能知故未識聖人心未曽知得聖/人之精藴已謂
不必求其迹已言不必求/其既往之迹未見君子志未曽看得君/子之志向
謂不必事其文已言不必從事/於文字之間此人倫所以不察人之/倫序
所以不/能究察庶物所以不明事物之理所/以不明辨治所以忽治以故/隳廢
[013-16b]
德所以亂德以故/敗亂異言滿耳異端之/說盈耳上無禮以防其偽
詭服異行上之人不能/修先王之禮以防其偽下無學以稽其弊邪說異教下/之人又不能
通先王之學/以考其弊自古詖淫邪遁之辭自古及今凡是偏詖/淫放邪僻逃遁之言
翕然並興羣然/而起一出於佛氏之門者同出於浮/圖之門千五百
已千有五/百年矣向非獨立不懼茍非獨立於頽波風/靡之餘而無所恐懼精一
自信精以别其學之非一以守/乎理之正而毅然自信有大過人之才而有出/人之才
力/何以正立其間又何以正立/於異學之中與之較是非計得失哉
與之辨論其是非/計度其得失邪
[013-17a]
體不偏滯其體周流不息而/不偏滯於一方乃可言無方無體乃可謂/之無方
所無/體質偏滯於晝夜隂陽者物也偏滯於晝夜隂/陽特物而已若道則
兼體而不累也如道則兼其體而/不累於偏滯也以其兼體惟其道能/兼體乎是
故曰一隂一陽故云一隂一陽隂消/則陽長體無窮也又曰隂陽不測又/云
隂陽不/可測度又曰一闔一闢又云一闔一闢闔者静之極/闢者動之始不拘於動静也
曰通乎晝夜又云通乎晝夜謂之/通則不偏於晝夜也語其推行故曰道論/其
推行於外則/總名之曰道語其不測則謂之神論其不可測/度則謂之神語其生
生故曰易易者變易無窮論/其生生則謂之易其實一物實則同一/理而已指事
[013-17b]
而異名爾特指其事則有異名此乃見其/體不偏滯所以無方無體也
 
 
 
 
 
 
 性理羣書句解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