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35 呂氏春秋集解-宋-呂本中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解卷十七
            宋 吕本中 撰
   成公名黒肱宣公子定王十七年/即位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無冰
 泰山孫氏曰周之二月夏之十二月無冰冬温也
[017-1b]
 武夷胡氏傳寒極而無冰者常燠也案洪範傳曰豫
  常燠若此政事舒緩紀綱縱弛之象成公幼弱政
  在三家公室不張其象已見故當涸隂冱寒而常
  燠應之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獻羔而啓朝之禄
  位賔食喪祭冰皆與焉此亦燮調愆伏之一事也
  今既寒而燠遂廢凌人之職然策書所載皆經邦
  大訓人有微而不登其姓名事有小而不記其本
  末雨雹冰雪何以悉書天人一理也萬物一氣也
[017-2a]
  觀於隂陽寒暑之變以察其消息盈虛此制治於
  未亂慎於微之意也每慎於微然後王事備矣
三月作丘甲
 左氏傳為齊難故作丘甲
 劉氏意林曰魯不務廣德而務廣力不務益義而務
  益兵以王者之制論之則作丘甲之罪大矣王者
  之制諸侯不得擅賦其民擅稅其民稅為足食也
  賦為足兵也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然而不得擅者
[017-2b]
  先王之稅既足以食矣先王之賦既足以用矣今
  不循先王而以意為準必亂之道也是以聖人禁
  之
 髙郵孫氏曰公穀之意則以為甲非人人所能為而
  使丘作之人人而為甲也夫甲者惟工人能為之
  耳就令成公暴刻亦不能使丘人皆為之丘人皆
  為之則是盡魯人皆作甲也何其不近人情之甚
  乎如杜預之説則以為甸出甲士三人而使丘出
[017-3a]
  之也夫一甸之地兼有四丘而使丘出甸賦丘豈
  能供之哉亦不能頓取於民如此之暴也蓋古者
  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一甸之
  地兼有四丘而出長轂一乗戎馬四匹牛十二頭
  甲士三人歩卒七十二人成公始作丘甲則是丘
  出一甲而甸出甲士四人也往者三人而今增其
  一丘出一人焉故曰作丘甲也
 武夷胡氏傳作丘甲益兵也古者九夫為井四井為
[017-3b]
  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甸地方八里旁加一里為
  成所取於民者出長轂一乗此司馬法一成之賦
  也爲齊難作丘甲益兵備敵重困農民非為國之
  道其曰作者不宜作也唐太宗問李靖楚廣與周
  制如何靖曰周制一乗歩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
  以二十五人為一甲凡三甲共七十五人然則一
  丘所出十有八人積四丘而具一乗耳今作丘甲
  者即丘出一甲是一甸之中共百人為兵矣則未
[017-4a]
  知其所作者三甸而增一乗乎每乗而增一甲乎
  魯至昭公時嘗蒐于紅革車千乗則計甸而增乗
  未可知也楚人二廣之法一乗至用百有五十人
  則魯每乗而增一甲亦未可知也賦雖不同其實
  皆為益兵其數皆増三之一耳先儒或言甲非人
  人之所能為又以為丘出甸賦加四倍者誤矣
 吕氏曰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
  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
[017-4b]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君子為
  政民力屈財用竭則亦反其夲而已矣宣公十五
  年初稅畝成公元年作丘甲當是之時事其君者
  皆不知反本之為務而以取救目前為急下至戰
  國皆用之而以反本之説爲迂闊不切之論也如
  世之治病者不務實其夲而唯病之攻病雖暫已
  而元氣脱矣戰國以後井吞戰爭日不暇給其以
  反本之説為迂闊不切之論固宜然而其國家亦
[017-5a]
  従而顛覆此療病而不先實元氣之罪也有若之
  對哀公固世之急務而初稅畝作丘甲聖人所甚
  戒也所謂丘甲者賦丘為甲也取於民已重非常
  制也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左氏傳聞齊將出楚師夏盟于赤棘
 武夷胡氏傳初宣公謀以晉人去三桓歸父為是見
  逐而奔齊矣今季孫當國恨齊人之立宣公納歸
[017-5b]
  父又懼晉侯之或見討也故往結此盟赤棘晉地
  也其稱及魯所欲也盟非春秋所貴而惡屢盟者
  非惟長亂亦國用民力所難給也成公即位之初
  方經大故未有施舎已責逮鰥寡救乏困之事也
  為齊難既作丘甲矣聞將出楚師又逺與晉尋盟
  豈固夲保邦之道乎書及晉侯盟于赤棘非特備
  齊懼晉蓋三桓懐忿懟君父之心將有事於齊而
  汲汲欲之者罪可見矣
[017-6a]
秋王師敗績于茅公穀/作貿
 左氏傳春晉侯使瑕嘉平戎於王單襄公如晉拜成
  劉康公儌戎將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國此
  必敗不聽遂伐茅戎三月癸未敗績于徐吾氏秋
  王人来告敗
 穀梁傳不言戰莫之敢敵也
 武夷胡氏傳程氏曰王師於諸侯不言敗諸侯不可
  敵王也於外域不言戰外域不能抗王也不可敵
[017-6b]
  不能抗者理也其敵其抗王道之失也桓王伐鄭
  兵敗身傷而經不書敗存君臣之義立天下之防
  也劉康公儌戎伐之敗績於徐吾氏而經不書戰
  辨華夷之分立中國之防也是皆聖人筆削非魯
  史之舊文也然筆於經者雖以尊君父外外域為
  義而君父所以尊外域所以服則有道矣桓王不
  以討賊興師而急於伐鄭康公不以惇信持國而
  輕於儌戎是失其所以君天下禦四夷之道也書
[017-7a]
  敗績于茅戎者言自敗也其自反亦至矣
冬十月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左氏傳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
  門焉龍人囚之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
  弗聽殺而膊諸城上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
  遂南侵及曹丘
 武夷胡氏傳初魯事齊謹甚雖易世而聘㑹不絶也
[017-7b]
  及與晉侯盟于斷道而後怨隙成再盟于赤棘而
  後伐吾北鄙齊侯之興是役非義矣魯人為鞌之
  戰豈義乎同曰憤兵務相報復而彼此皆無善者
  則亦不待貶而罪自見矣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築衞師敗

 左氏傳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寗相向禽將侵齊與齊
  師遇石成子曰師敗矣子不少須衆懼盡乃止
[017-8a]
 杜氏注新築衞地
 武夷胡氏傳齊師侵虐而以衞主此戰何也衛侯初
  與晉同盟于斷道矣又使世子臧與晉同伐齊矣
  又使孫良夫石稷將侵齊矣及與齊師遇石稷欲
  還良夫不可曰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
  若知不能則如無出今既遇矣不如戰也遂戰于
  新築故齊師雖侵虐而此戰以衛主之也春秋善
  解紛貴逺怨而惡以兵刄相接故書法如此
[017-8b]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
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公榖/作手及齊侯戰于鞌齊
師敗績
 左氏傳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
  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乗郤子
  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眀與先大夫之肅故
  㨗克於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乗許之郤克將
  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臧宣叔
[017-9a]
  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㑹之師從齊師于莘
  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癸酉師陳于鞌郤克
  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皷音曰余病矣張侯曰師
  之耳目在吾旗皷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
  績逐之三周華不注韓厥從齊侯逢丑父與公易
  位將及華泉驂一本無/驂字絓扵木而止韓厥執縶馬
  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丑父使公下如華泉
[017-9b]
  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遂自
  徐關入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齊侯使賔
  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杜氏注媚/人國佐也不可則聽客
  之所為賔媚人致賂晉人不可曰必以蕭同叔子
  為質而使齊之封内盡東其畝對曰蕭同叔子非
  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敵則亦晉君之母也吾子
  布大命於諸侯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其若王命
  何且是以不孝令也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
[017-10a]
  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吾子疆理
  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
  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不然寡君之命使
  臣則有辭矣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以
  犒從者畏君之震師徒撓敗吾子惠儌齊國之福
  不冺其社稷使繼舊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
  敢愛子又不許請収合餘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
  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魯衛諫曰齊
[017-10b]
  疾我矣唯子則又何求子得其國寳我亦得地而
  紓於難其榮多矣晉人許之
 杜氏注鞌齊地
 劉氏傳師言元帥者也其曰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
  僑如公孫嬰齊何譏何譏爾古者大國三卿次國
  二卿小國一卿元侯之卿有軍作師以承天子諸
  侯之卿無軍敎衞以聽元侯魯一軍多矣二軍非
  禮也三軍僣也四軍悖也亡制甚矣
[017-11a]
 武夷胡氏傳大國三軍次國二軍魯雖大國而四卿
  並將是四軍也當此時舊制猶存尺地皆公室之
  土也一民皆公室之兵也上卿行父與僑如嬰齊
  各帥一軍㑹戰而臧孫許如晉乞師又逆晉師為
  之道本不將兵特往来晉魯兩軍之間預謀議耳
  成公初立主幼國危為季孫一怒掃境内興師而
  四卿並出肆其憤慾雖無人乎成公之側有不恤
  也然後政自季氏出矣將稱元帥略其副屬辭之
[017-11b]
  體也而四卿皆書者豈特為詳内録哉堅冰之戒
  亦眀矣經之大例受伐者為主而此以四國及之
  者以一笑之微殘民毒衆幾獲其君而怒猶未怠
  焚雍門之茨侵車東至海故以四國主之為憤兵
  之大戒見諸行事深切著眀矣
 吕氏曰魯帥師者四人言權均力敵主軍事者不一
  也且言軍衆過制也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017-12a]
已酉及國佐盟于袁穀作/爰
 左氏傳秋七月晉師及齊國佐盟于爰婁使齊人歸
  我汶陽之田
 公羊傳齊侯使國佐如師郤克曰與我紀侯之甗反
  魯衞之侵地使耕者東畆且以蕭同姪子為質則
  吾舎子矣國佐曰與我紀侯之甗請諾反魯衞之
  侵地請諾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蕭同姪子者
  齊君之母也揖而去之郤克眣魯衞之使使以其
[017-12b]
  辭而為之請然後許之逮扵袁婁而與之盟
 榖梁傳鞌去國五百里爰婁去國五十里
 武夷胡氏傳齊國佐如師與楚屈完来一也然陘之
  役則曰来盟于師盟于召陵鞌之戰則曰及國佐
  盟于袁婁何也荆楚暴横憑陵諸夏齊桓公仗義
  聲罪致討威行江漢之上不待加兵而楚人帖服
  其書来盟于師者楚人自服而求盟也盟于召陵
  者桓公退舎禮與之盟也在春秋時斯為善矣若
[017-13a]
  夫爰婁則異於是齊雖侵虐未若荆楚之暴也諸
  國大夫含憤積怒欲雪一笑之恥至於殺人盈野
  非有擊強扶弱之心國佐如師將以賂免非服之
  也晉大夫又不以德命使齊人盡東其畝而以蕭
  同叔子為質夫蕭同叔子齊君之母也則亦悖矣
  由是國子不可請合餘燼背城借一揖而去之郤
  克使魯衛之使以其詞為之請逮乎袁婁而與之
  盟則汲汲欲盟者晉也故反以晉人及之若此類
[017-13b]
  見曲直之繩墨矣是故制敵莫如仗義天下莫大
  於理而強有力不與焉亦可謂深切著眀矣
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左氏傳八月宋文公卒
庚寅衛侯速公作/遫
 左氏傳九月衛穆公卒
取汶陽田
 公羊傳汶陽田者何鞌之賂也
[017-14a]
 武夷胡氏傳汶陽之田本魯田也取者得非其有之
  稱不曰復而謂之取何也恃大國兵力一戰勝齊
  得其故壤而不請於天王以正疆理則取之不以
  其道與得非其有奚異乎然則宜奈何攷於建邦
  土地之圗若在封域之中則先王所錫先祖所受
  經界世守不可亂矣不然侵小得之春秋固有興
  滅國繼絶世之義必有處也魯在戰國時地方五
  百里而孟子語慎子曰如有王者作在所損乎在
[017-14b]
  所益乎經於復其故田而書取所損益亦可知矣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㑹楚公子嬰齊于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
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公作/邾婁人薛人鄫穀作/繒
人盟于蜀
 左氏傳宣公使求好于楚莊王卒宣公薨不克作好
  公即位受盟於晉㑹晉伐齊衛人不行使於楚而
  亦受盟於晉從於伐齊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
[017-15a]
  役以救齊將起師子重曰君弱羣臣不如先大夫
  師衆而後可乃悉師王卒盡行冬楚師侵衛遂侵
  我師于蜀楚侵及陽橋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斵執
  鍼織紝皆百人公衡為質以請盟楚人許平十一
  月公及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説宋華
  元陳公孫寧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
  夫盟于蜀卿不書匱盟也於是乎畏晉而竊與楚
  盟故曰匱盟楚師及宋公衡逃歸是行也晉辟楚
[017-15b]
  畏其衆也
 伊川先生解楚為强盛陵轢中國諸侯苟能保固疆
  圉要結鄰好豈有不能自存之理乃懼而服從與
  之盟約故皆稱人以見其衰弱責諸侯則魯可知
  矣
 蘇氏曰楚自城濮之敗不競於晉莊王雖入陳圍鄭
  及宋而未嘗合諸侯及蜀之盟諸侯從之者十有
  一國晉不敢爭然其盟十一國也諸侯實畏晉而
[017-16a]
  竊與之盟其後四十二年晉趙武楚屈建合諸侯
  於宋然後晉楚之從得交相見又八年楚靈王求
  諸侯於晉晉人許之然後諸侯公得與楚盟耳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魯衞受盟於晉從於伐齊故楚
  為陽橋之役令尹子重曰師衆而後可於是王卒
  盡行二國稱師著其衆也侵衞則書伐我師于蜀
  致賂納質沒而不書非諱也書其重者則莫重乎
  其以中國諸侯降班失列下與荆蠻之大夫㑹也
[017-16b]
  季孫行父為國上卿當使其君尊榮其民免於侵
  陵之患而危辱至此特起於忿忮肆其褊心而不
  知制之以禮也書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懲忿窒慾
  德之修也不忮不求行之善也躬自厚而薄責於
  人逺怨之方也季孫忿忮弗能懲也而辱逮君父
  不亦憯乎故春秋史外傳心之要典也攷其行事
  深切著眀於以反求諸已則亦知戒矣已盟而魯
  與必先書公尊内也次書主盟者衆所推也此書
[017-17a]
  公及楚人則知主盟者楚也公子嬰齊秦右大夫
  説宋華元陳公孫寧衛孫良夫鄭去疾皆國卿也
  何以稱人楚僣稱王春秋黜之比諸夷狄晉雖不
  競猶主夏盟苟能任仁賢修政事保固疆圉要結
  鄰好同心擇義堅事晉室荆楚雖大何畏焉今乃
  西鄉服從而與之盟不亦恥乎古者用夏服夷未
  聞服於夷也乃是之從亦為不善擇矣經於魯公
  盟㑹不信則諱公而不書不臣則諱公而不書棄
[017-17b]
  中國従外域則諱公而不書蜀之盟棄晉從楚書
  公不諱何也事同而既貶則従同同正始之義也
  従荆楚而與盟既諱公於僖十九年齊之盟矣是
  以於此不諱而人諸國之大夫以見義也
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左氏傳諸侯伐鄭次於伯牛討邲之役也遂東侵鄭
  鄭公子偃帥師禦之使東鄙覆諸鄤敗諸丘輿皇
  戌如楚獻㨗
[017-18a]
 杜氏注宋衛未葬而稱爵以接鄰國非禮也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諸侯伐鄭討邲之役也遂東侵
  鄭公子偃帥師禦之覆諸鄤敗諸丘輿夫討邲之
  役則復怨勦民非觀釁也遂東侵則潛師掠境非
  以律也覆而敗諸則專用詐謀非正勝也度此叅
  彼皆無善也略而不紀勝負微也晉侯稱爵而以
  伐書何也初為是役必以鄭之従楚也附蠻夷擾
  中國則盟主有詞扵伐耳宋衛未葬曷為稱爵背
[017-18b]
  殯越境以吉禮従金革之事也
辛亥葬衛穆公作/繆公二月公至自伐鄭
甲子新宫災三日哭
 公羊傳新宫者何宣公之宮也宣宫則曷為謂之新
  宫不忍言也其言三日哭何廟災三日哭禮也新
  宫災何以書記災也
 榖梁傳新宫者禰宫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禮也迫近
  不敢稱諡恭也
[017-19a]
 常山劉氏曰春秋宗廟之事得禮者不書凡書者著
  其失也廟災而哭於禮合矣此何以書乎曰廟災
  所以哭者爲神靈之所止而遭變焉斯人情之所
  宜哀也新宫者宣公之宫也不曰宣宫者神主未
  遷也何以知其然曰丹桓宫楹刻桓宫桷之類皆
  舉諡以目之此而曰新宫故知其未遷也宣公終
  喪當遷於廟宫成而主未入遇災而入哭此何禮
  哉宣公薨至於二十有八月緩於遷主兹可知矣
[017-19b]
  言哭則不恭之致亦自見矣
 吕氏曰宣公之薨至是服除未久故謂其廟新宫且
  從當時之詞也新宫災其亦簡於親甚矣莊二十
  三年丹桓宫楹二十四年刻桓宫桷何以不言新
  宫桓公死已久可以言諡宣公死甫除喪未忍遽
  言諡也故曰新宫
乙亥葬宋文公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文公卒始厚葬益車馬重器備
[017-20a]
  君子謂華元樂舉於是乎不臣攷於經未有以驗
  其厚也數其葬之月則信然矣天子七月諸侯五
  月大夫三月士踰月以隆殺遅速為禮之節不可
  亂也文公之卒國家安靖外無危難曷為越禮踰
  時逮乎七月而後克襄事哉故知華元樂舉之棄
  君於惡而益其侈無疑矣夫禮之厚薄稱人情而
  為之者也宋公在殯而離次出境從金革之事哀
  戚之情忘矣顧欲厚葬其君親此非有所不忍於
[017-20b]
  死者特欲誇耀淫侈無知之人耳世衰道微禮法
  既壊無以制其侈心至於秦漢之間窮竭民力以
  事丘隴其禍有不可勝言者春秋據事直書而其
  失自見此類是也豈不為永戒哉
夏公如晉
 襄陵許氏曰著魯受田之重如此而晉輕奪之有以
  知晉之無以令天下矣
鄭公子去疾帥師伐許
[017-21a]
 襄陵許氏曰前此外志唯霸國有卿帥師至是諸侯
  書卿帥師霸統微也
公至自晉
 武夷胡氏傳宣公薨至是三年之喪畢矣宜入朝京
  師見天子受王命然後歸而即政可也嗣守社稷
  之重而不朝於周以拜汶陽田之故而往朝於晉
  其行事亦悖矣此春秋所為作也公行多不致其
  書公至自晉何其至也必有以也
[017-21b]
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
 左氏傳秋叔孫僑如圍棘取汶陽之田棘不服故圍
  之
 杜氏注棘汶陽田之邑在濟北蛇丘縣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取汶陽之田棘不服故圍之復
  故地而民不聽至於命上將用大師環其邑而攻
  之何也魯於是時初税畝作丘甲税役日益重矣
  棘雖復歸故國所以不願為之民也歟成公不知
[017-22a]
  薄税斂輕力役修德政以来之而肆其兵力雖得
  之亦必失之矣
大雩
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公作將/榖作牆咎如
 左氏傳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討赤狄之餘焉
  廧咎如潰上失民也杜氏注此傳釋經之文而經/無廧咎如潰蓋經闕此四字
 襄陵許氏曰晉滅潞氏書師滅甲氏書人而伐廧咎
  如書卿者從諸侯之兵也從諸侯之兵以伐夷狄
[017-22b]
  春秋書卿始此
冬十有一月晉侯使荀庚来聘衛侯使孫良夫来聘丙
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
 左氏傳晉侯使荀庚来聘且尋盟衛侯使孫良夫来
  聘且尋盟公問諸臧宣叔曰中行伯之在晉也其
  位在三孫子之在衛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次
  國之上卿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當太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
[017-23a]
  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衛在晉不得為次
  國杜氏注春秋時以強弱為大/小故衛雖侯爵猶為小國晉為盟主其將先
  之丙午盟晉丁未盟衛禮也
 公羊傳此聘也其言聘何聘而言盟者尋舊盟也
 劉氏意林及荀庚盟及孫良夫盟諸侯有聘無盟聘
  禮也盟非禮也良夫不務引其君當道志於仁而
  已而生事專命為非禮不信以干先王之典故不
  繫於國以見其遂事之辱非人臣之操也
[017-23b]
 泰山孫氏曰此公及荀庚孫良夫盟也不言公者二
  子伉也二子来聘不能以信相親反要公以盟非
  伉而何故言聘言盟以惡之
 呂氏曰先晉後衞視強弱云爾非以其至有先後也
  當是時諸侯之班序先後例如是
鄭伐許
 伊川先生解鄭附於楚一年而再伐許故夷之
 武夷胡氏傳稱國以伐外之也晉楚争鄭鄭兩事焉
[017-24a]
  及邲之敗於是乎專意事楚不通中華晉雖加兵
  終莫之聽也至此一嵗而再伐許甚矣夫所利在
  晉則從晉人所利在楚則從楚人而不擇於義之
  可否以為去就其何以自立于中國哉况又馮弱
  犯寡一嵗之中而再動干戈於鄰國不既甚乎春
  秋之法知利而不知義者則外之所以懲惡也以
  為告詞略而從告乃實録耳一字為襃貶義安在
  也
[017-24b]
四年春宋公使華元来聘
 左氏傳通嗣君也
三月壬申鄭伯堅卒
杞伯来朝
 左氏傳歸叔姬故也
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
公如晉
 左氏傳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季文子曰晉侯必不
[017-25a]
  免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夫晉侯之
  命在諸侯矣可不敬乎
𦵏鄭襄公
秋公至自晉
 左氏傳秋公至自晉欲求成於楚而叛晉季文子曰
  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於我諸
  侯聽焉未可以貳史佚之志有曰非我族類其心
  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017-25b]
冬城鄆公作/運
鄭伯伐許
 左傳冬十一月鄭公孫申帥師疆許田許人敗諸展
  陂鄭伯伐許取鉏任泠敦之田
 伊川先生解稱鄭伯見其不復為喪以吉禮從戎
 武夷胡氏傳前此鄭襄公伐許既狄之矣今悼公又
  伐許乃復稱爵何也喪未踰年以吉禮與金革之
  事則忘親矣稱爵非美詞所以著其惡也
[017-26a]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歸
 榖梁傳婦人之義嫁曰歸反曰来歸
 陸氏纂例郯伯姬杞叔姬不書嫁而書出或嫁時夫
  未為君也
 武夷胡氏傳前書杞伯来朝左氏以為歸叔姬也此
  書杞叔姬来婦則出也春秋於内女其歸其出録
  之詳者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男子生而願為之
  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017-26b]
  而不能為之擇家與室則夫婦之道苦淫僻之罪
  多矣王法所重人倫之本録之詳為世戒也
仲孫蔑如宋
 左傳孟獻子如宋報華元也
夏叔孫僑如㑹晉荀首公作/秀于榖
 左氏傳夏荀首如齊逆女故宣伯餫諸榖
 杜氏注榖齊地
梁山崩
[017-27a]
 左氏傳梁山崩晉侯以傳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傳
  重人曰待我不如㨗之速也問其所曰絳人也問
  絳事焉曰梁山崩將召伯宗謀之問將若之何曰
  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
  為之不舉降服乗縵徹樂出次祝幣史辭以禮焉
  其如此而已雖伯宗若之何伯宗請見之不可遂
  以告而從之
 公羊傳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梁山崩何以書記異
[017-27b]
  也何異爾大也何大爾梁山崩壅河三日不流外
  異不書此何以書為天下記異也
 杜氏注梁山在馮翊夏陽縣北
 髙郵孫氏曰春秋災異及扵天下者不以國言以其
  異不主於一國也
 武夷胡氏傳梁山韓國也詩曰奕奕梁山韓侯受命
  而謂之韓奕者言奕然髙大為韓國之鎮也後為
  晉所滅而大夫韓氏以為邑焉書而不繫國者為
[017-28a]
  天下記異是以不言晉也左氏載絳人之語於禮
  文備矣而未記其實也夫降服乗縵徹樂取次祝
  幣史辭六者禮之文也古之遭變異而外為此文
  者必有恐懼修省之心主扵内若成湯以六事檢
  身髙宗克正厥事宣王側身修行欲銷去之是也
  徒舉其文而無實以先之何足以弭災變乎夫國
  主山川至於崩竭當時諸侯未聞有戒心而修德
  也故自是而後六十年間弑君十有四亡國三十
[017-28b]
  二其應亦憯矣春秋不眀著其事應而事應具存
  其可忽諸
 襄陵許氏曰山崩之嵗定王崩周室日微又二年呉
  兵始犯中國卒與晉爭盟于黄池王霸道盡
秋大水
 襄陵許氏曰變異之發猶疾病之見於脉不虛設也
  人君能恐懼修省親近善人退逺邪佞猶可及也
  不然必及於亂亡無疑也春秋之世多大水皆隂
[017-29a]
  盛邪勝所致也其可不自省哉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左氏傳十一月己酉定王崩
十有二月己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
公作/邾婁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左氏傳許靈公愬鄭伯於楚六月鄭悼公如楚訟不
  勝楚人執皇戌及子國故鄭伯歸使公子偃請成
  於晉秋八月鄭伯及晉趙同盟於垂棘冬同盟于
[017-29b]
  蟲牢鄭服也諸侯謀復㑹宋公使向為人辭以子
  靈之難杜氏注以新/誅子靈為辭
 伊川先生解天王崩而會盟不廢書同見其皆不臣
 杜氏注蟲牢鄭地陳留封丘縣北有桐牢
 泰山孫氏曰天王崩晉合諸侯同盟于蟲牢不顧甚
  矣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㑹
二月辛巳立武宫
[017-30a]
 公羊傳武宫者何武公之宫也立者何立者不冝立
  也立武宫非禮也
 劉氏意林立武宫魯諸侯也僣天子之禮雖欲尊其
  祖鬼神不享也而學者習於魯故更大而稱之曰
  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也人之迷
  固久矣夫其以僣為典也此乃春秋所由作也
 常山劉氏曰禮王制曰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
  之廟而五祭法曰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
[017-30b]
  曰王考廟曰皇考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
  嘗乃止去祖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
  禱乃止去墠為鬼然則諸侯宗廟古有彞制過則
  毁之不可復立也武宫之毁已久而輒立之非禮
  眀矣書立者不當立也定元年九月立煬宫同
取鄟
 榖梁傳取鄟鄟國也
 杜氏注附庸國也
[017-31a]
 武夷胡氏傳鄟微國也書取者滅之也滅而書取為
  君隱也項亦國也其書滅者以僖公在㑹季孫所
  為故直書其事而不隱此春秋尊君抑臣以辨上
  下謹於微之意也人倫之際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故仲尼特立此義以示後世臣子使以道事君而
  無朋附權臣之惡於傳有之犯上干主其罪可救
  乖忤貴臣禍在不測故臣子多不憚人主而畏權
  臣如漢谷永之徒直攻成帝不以為嫌至於王氏
[017-31b]
  則周旋相比結為朋黨而人主不之覺此世世之
  公患也歸父家遣縁季氏也朝吳出奔因無極也
  王章殺身忤王鳳也鄴侯寄館避元載也惟殺生
  在下而人主失其柄也是以黨與衆多知有權臣
  而不知有君父矣使春秋之義得行尊君抑臣以
  辨上下毎謹於微豈有此患乎
衛孫良夫帥公作率/下同師侵宋
 左氏傳晉伯宗夏陽説衞孫良夫寗相鄭人伊雒之
[017-32a]
  戎陸渾蠻氏侵宋以其辭㑹也
 蘇氏曰晉將復㑹諸侯宋人辭以難故使衛與魯更
  侵之
夏六月邾公作邾/婁下同子来朝
公孫嬰齊如晉
 左氏傳子叔聲伯如晉命伐宋
壬申鄭伯費卒
 左氏傳六月鄭悼公卒
[017-32b]
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左氏傳秋孟獻子叔孫宣伯侵宋晉命也
 武夷胡氏傳魯遣二卿為主將動大衆焉有事於宋
  而以侵書者潛師侵掠無名之意蓋陋之也於衛
  孫良夫亦然上三年嘗㑹宋衛同伐鄭矣次年宋
  使華元来聘通嗣君矣又次年魯使仲孫蔑報華
  元矣是年冬鄭伯背楚求成於晉而魯衞與宋又
  同盟于蟲牢矣今而有事於宋上卿授鉞大衆就
[017-33a]
  行而師出無名可乎故特書侵以罪之也左氏載
  此師晉命也後二年宋来納幣請伯姬焉則此師
  為晉而舉非魯志眀矣兵戎有國之重事邦交人
  道之大倫聽命於人不得已焉將能立乎春秋所
  以罪之也
 襄陵許氏曰晉景不務彌縫諸侯之闕去年與宋㑹
  盟而今年魯衛伐之此必有晉命矣前書宋魯之
  聘後書宋魯之婚則知侵宋非魯志也禦宼之利
[017-33b]
  務順相保而景反使諸侯搆怨如此則楚必有以
  量中國矣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左氏傳楚子重伐鄭鄭從晉故也
 襄陵許氏曰前此外志請侯有卿帥師者矣至是書
  楚卿帥師者霸統㡬亡也
冬季孫行父如晉
 左氏傳夏四月晉遷於新田冬季文子如晉賀遷也
[017-34a]
 襄陵許氏曰仲孫蔑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季孫行父
  有如必書相望於春秋者大夫張也
晉欒書帥師救公作/侵
 左氏傳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於繞角楚師還晉師
  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師救蔡禦諸
  桑隧趙同趙括欲戰請於武子武子將許之知莊
  子范文子韓獻子諫曰不可吾来救鄭楚師去我
  吾遂至於此是遷戮也成師以出而敗楚之二縣
[017-34b]
  何榮之有焉若不能敗為辱已甚不如還也乃遂
  還或謂欒武子曰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戰者三
  人而已欲戰者可謂衆矣武子曰善均從衆夫善
  衆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衆矣從之不亦可乎
 武夷胡氏傳荆楚僣號稱王聖人比諸夷狄而不赦
  者大一統以存周使民著於君臣之義也鄭能背
  夷即華是改過遷善出幽谷而遷喬木也嬰齊為
  是帥師又因其喪而伐之不義甚矣經所以深惡
[017-35a]
  之也書卿帥師伐鄭於文無貶詞何以知其深惡
  楚也下書欒武子帥師救鄭則知之矣凡書救者
  未有不善之也而伐者之罪著矣案左氏晉楚遇
  于桑隧軍帥之欲戰者八人武子遂還則無功也
  亦何善之有曰此春秋之所以善欒書也兩軍相
  加兵刃既接折馘執俘計功受賞此非仁人之心
  王者之事故舞干而苗格者舜也因壘而崇降者
  文也次于陘而屈完服者齊桓也㑹于蕭魚而鄭
[017-35b]
  不叛者晉悼也武子之能不遷戮而知還也亦庶
  幾哉
 襄陵許氏曰楚伐鄭喪而悼公不葬則晉救雖至鄭
  已苦兵矣志救猶恃救也正書欒書帥師以楚師
  遇之而遷不無功也存霸統也
七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角改卜牛鼷䑕又食其角
乃免牛
 榖梁傳過有司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傷展道盡矣
[017-36a]
  其所以備災之道不盡也改卜牛鼷䑕又食其角
  又有繼之辭也其緩辭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
  能也所以免有司之過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免
  牲者為之緇衣纁裳有司𤣥端奉送至於南郊免
  牛亦然免牲不曰不郊免牛亦然范氏注今言免/牲則不郊顯矣
  若言免牛亦不郊而經復/書不郊者蓋為三望起爾
 襄陵許氏曰小害大下賊上食而又食三桓子孫相
  繼之象也宣公有虞三桓之志成始弗戒矣亂象
[017-36b]
  已著國將無以事天也
呉伐郯
 左氏傳春吳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
  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弔者也夫詩曰不弔昊天亂
  靡有定其此之謂乎
 武夷胡氏傳稱國以伐外之也呉本太伯之後以族
  屬言則周之伯父也何以外之為其僣天子之大
  號也案國語云命圭有命固曰呉伯不曰呉王然
[017-37a]
  則呉本伯爵也後雖益熾寖與中國㑹盟進而書
  爵不過曰子亦不以本爵與之故紀於禮書曰四
  夷雖大皆曰子此春秋之法仲尼之制也而以為
  不敢擅進退諸侯亂名實者誤矣
 襄陵許氏曰呉自夀夢得申公巫臣而為楚患夷狄
  相攻不志也伐郯之役兵連上國於是始見於春
  秋志入州来著十五年之所以㑹於鍾離也
夏五月曹伯來朝
[017-37b]
 左氏傳夏曹宣公来朝
不郊猶三望
 武夷胡氏傳呉郡朱長文曰禮天子有四望諸侯則
  祭境内山川而已魯當祭泰山泰山魯之境也禮
  所得祭故不書三望僣天子禮是以書之其説是
  矣楚子軫言三代命祀祭不越望而曰江漢沮漳
  楚之望非也楚始受封濵江之國漢水沮漳豈其
  境内哉此亦據後世并兼封略言之爾
[017-38a]
 襄陵許氏曰用是知魯郊或以五月非特定公也
秋楚公子嬰齊帥公作/率師伐鄭
 左氏傳楚子重伐鄭師於汜
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公作/邾婁子杞伯救

 左氏傳諸侯救鄭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
  獻諸晉
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017-38b]
 左氏傳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伊川先生解諸侯同心病楚
 杜氏注馬陵衛地陽平元城縣東南有地名馬陵
 武夷胡氏傳楚人軍旅數起頻年伐鄭以其背已而
  從諸夏也與莊之欲討徴舒而入陳亦異矣書大
  夫之名氏書帥師書伐而無貶詞者所謂不待貶
  絶而罪自見者也晉合八國之君親往救鄭攘外
  患安中國之師也欲著其善故特書救鄭以美之
[017-39a]
  言救則楚罪益眀而鄭能背楚即晉善亦著矣前
  此晉遣上將諸國不與焉此則其君自行而㑹合
  諸國則楚人暴横憑陵諸夏之勢益張亦可見矣
  故盟于馬陵而書同盟者同病楚也
公至自晉
呉入州來
 左氏傳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于申吕以為賞
  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子重是以怨巫臣子
[017-39b]
  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
  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
  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巫臣自晉遺
  二子書曰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巫臣請使於
  呉晉侯許之呉子夀夢説之乃通呉於晉以兩之
  一卒適呉舎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敎呉乗車敎
  之戰陳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呉
  呉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㑹呉入州
[017-40a]
  来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嵗七奔命
  蠻夷屬於楚者呉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呉於上國
 杜氏注州来楚邑淮南下蔡縣是也
冬大雩
衛孫林父出奔晉
 左氏傳衛定公惡孫林父冬孫林父出奔晉衛侯如
  晉晉反戚焉
八年春晉侯使韓穿来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
[017-40b]
 左氏傳晉侯使韓穿来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季文
  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懐
  德畏討無有貳心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
  師於齊使歸諸敝邑今有二命曰歸諸齊信以行
  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懐也信不可知義無所
  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七年之中一予一奪二
  三孰甚焉
 陸氏纂例淳聞於師曰韓穿受命而来不能諫止其
[017-41a]
  惡可知矣
 泰山孫氏曰汶陽之田齊所侵魯地也故二年用師
  於齊取之晉侯使韓穿来言歸之於齊非正也魯
  之土地天子所封非晉侯可得制也晉侯使歸之
  於齊是魯國之命制在晉也故曰晉侯使韓穿来
  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惡之
 武夷胡氏傳汶陽之田本魯田也魯人恃大國之威
  以兵力脅齊得其故地而不正疆理於天王則取
[017-41b]
  之不以其道也郤克戰勝令於齊曰反魯衛之侵
  地齊既從之今復有命俾歸諸齊則歸之不以其
  道也而齊人貪得晉有二命穿也列卿無所諫止
  皆罪矣来言者緩詞也歸之于者易詞也為國以
  禮者無憚於强而魯侯微弱遂以歸齊而不能保
  罪亦見矣
晉欒書帥師侵蔡
 左氏傳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
[017-42a]
 襄陵許氏曰侵蔡報伐鄭也大國争衡而小國受敗
  春秋矜焉
公孫嬰齊如莒
 左氏傳聲伯如莒逆也杜氏注自/為迎婦
宋公使華元来聘
 左氏傳宋華元来聘聘共姬也
 襄陵許氏曰録伯姬始此
夏宋公使公孫夀来納幣
[017-42b]
 公羊傳納幣不書此何以書録伯姬也何氏注伯姬/守節逮火而
  死賢故詳録其禮/所以殊於衆女
 杜氏注宋公無主婚者自命之故稱使也
 武夷胡氏傳納幣不書此何以書公孫夀卿也納幣
  使卿非禮也禮不可略亦不可過惟其稱而已矣
  略則輕大倫過則溺私愛宋公之請伯姬魯侯之
  嫁其女皆致其厚者也而不知越禮踰制豈所以
  重大婚之禮哉經悉書之為後法也
[017-43a]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左氏傳晉趙嬰通於趙莊姬五年春原屛放諸齊杜/氏
  注原同屛/季嬰之兄嬰曰我在故欒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
  憂哉弗聽八年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譖之於
  晉侯曰原屛將為亂欒郤為徴六月晉討趙同趙
  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宫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於
  晉侯曰成季之勲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
  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禄夫豈無辟王
[017-43b]
  賴前哲以免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劉氏傳趙同趙括之為人臣也内不正其親外專戮
  以干其君足以殺其身而已矣
 武夷胡氏傳同括無罪為莊姬所譖而欒郤害之也
  故稱國以殺而不去其官以見晉之失政刑矣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賜公榖/作錫公命
 左氏傳秋召桓公来賜公命
 劉氏意林古者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大國
[017-44a]
  之君不過九命次國之君不過七命小國之君不
  過五命夫有加而賜所謂賜命者也以義觀之錫
  命者其世世相襲衮不廢矣賜命者服過其爵所
  以彰有德止於其身不世傳者也成公未有明徳
  大功簡於王室而服過其爵非也
 泰山孫氏曰天子天王王者之通稱
 武夷胡氏傳諸侯嗣立而入見則有賜已修聘禮而
  来朝則有賜能敵王所愾而獻功則有賜成公即
[017-44b]
  位服喪已畢而不入見既更五服一朝之嵗矣而
  不如京師又未嘗敵王所愾而有功也何為来賜
  命乎召伯者縣内諸侯為王卿士者也来賜公命
  罪邦君之不王譏天子之僣賞也臨諸侯曰天王
  君天下曰天子盖一人之通稱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左氏傳冬杞叔姬卒来歸自杞故書
 陸氏纂例凡内女嫁為諸侯夫人而不書卒時魯公
[017-45a]
  非其兄弟及兄弟之子也諸侯無大功已下之服
  故杞叔姬雖出猶書者為喪歸杞故也成八年杞/叔姬卒九
  年杞伯来逆叔/姬之喪以歸也
 髙郵孫氏曰特書者蓋明年杞伯来逆其喪將有其
  末者先録其本也
晉侯使士燮来聘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人邾公作/邾婁
伐郯
 左氏傳晉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呉故公賂之
[017-45b]
  請緩師文子不可曰君命無貳失信不立禮無加
  貨事無二成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將
  復之季孫懼使宣伯帥師㑹伐郯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士燮来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呉
  故公請緩師不可呉初伐郯季孫固曰中國不振
  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亡無日矣當其時既不
  能救及其既成豈獲已也而又率諸國伐之何義
  乎前書来聘下書㑹伐晉侯之為盟主可見矣魯
[017-46a]
  既知其不可從大國之令而不敢違其不能立亦
  可知矣
 襄陵許氏曰呉伐郯晉弗救至郯成而伐之則郯有
  辭矣聘而召師霸統衰也内討如殺趙同趙括外
  討如伐郯則何以為政於天下
衛人来媵
 左氏傳衛人来媵共姬禮也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
  異姓則否劉氏權衡曰衛人来媵左氏曰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非也諸侯三
[017-46b]
  歸歸各一族自同姓耳若嬴曹䢵姒媯弋之君/嫁女者必同姓媵之則諸侯之媵或不能備矣
 公羊傳媵不書此何以書録伯姬也何氏注伯姬以/賢聞諸侯争欲
  媵之故善/而詳録之
 伊川先生解媵小事不書伯姬之嫁諸侯皆来媵之
  故書之以見其賢女子之賢尚聞於諸侯況君子
  乎或曰魯女之賢豈能聞於逺乎曰古者庶女與
  非敵者則求為媵固為之擇賢小君則諸侯國之
  賢女當自聞也
[017-47a]
 杜氏注古者諸侯取適夫人及左右媵各有姪娣皆
  同姓之國國三人凡九女所以廣繼嗣也
 蘇氏曰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國三人凡九
  女今衛晉及齊人来媵以其非禮故書
 武夷胡氏傳媵者何諸侯有三歸嫡夫人行則姪娣
  從二國来媵亦以姪娣従凡一娶九女所以廣繼
  嗣三國来媵非禮也夫以禮制欲則治以欲敗禮
  則亂而諸侯一娶十有二女則是以欲敗禮矣備
[017-47b]
  書三國以眀逾制為後戒也
 
 
 
 
 
 
 春秋集解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