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35 呂氏春秋集解-宋-呂本中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解卷三
            宋 吕本中 撰
   桓公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桓王九年/即位桓諡也闢土服逺曰桓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榖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
  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
[003-1b]
  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
  所以治桓也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
  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
  位也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弑也繼故而言
  即位是為與聞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已
  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
 伊川先生解桓公弑君而立不天無王之極也而書
  春王正月公即位以天道王法正其罪也
[003-2a]
 杜氏注嗣子位定於初喪而改元必須踰年者繼父
  之業不忍有變於中年也桓公篡立而用常禮欲
  自同於遭喪繼位者
 髙郵孫氏曰元年書王者以為弑君之賊將而必誅
  己弑君矣其能免於誅乎元年書王所以誅桓也
  二年書王必以為王室微弱弑君之賊力不能即
  時誅之二年而後誅之亦晚矣然亦足以為王誅
  也十年書王者政教之出不可以一日無之十年
[003-2b]
  無王則王道將絶於天下也十八年有王者桓公
  之終也弑君之賊無可赦之理不見誅於即時當
  見誅於歳月不見誅於其生當見誅於將死不見
  誅於終身當見誅於萬世
 武夷胡氏傳元年即位之始年也自是累數雖乆而
  不易此前古人君紀事之例春秋祖述為編年法
  及漢文帝惑方士之言改後元年始亂古制夫在
  位十有六載矣復稱元年可乎孝武又因事别建
[003-3a]
  年號歷代因之或五六年或四三年或一歳再更
  使記注繁蕪莫之勝載夫歷世無窮而美名有盡
  豈記乆明逺可行之法也必欲傳乆當以春秋編
  年為正桓公與聞乎故而書即位著其弑立之罪
  深絶之也美惡不嫌同詞或問桓非惠公之嫡子
  乎嫡子當立而未能自立是故隱分攝焉以俟其
  長而授之位乆攝而不歸疑其遂有之也是以至
  於見弑而惡亦有所分矣春秋曷為深絶桓也曰
[003-3b]
  古者諸侯不再娶於禮無二嫡惠公元妃既卒繼
  室以聲子則是攝行内主之事矣仲子安得為夫
  人母非夫人則桓乃隱之庶弟安得為嫡子謂當
  立乎桓不當立則國乃隱公之國其欲授桓乃實
  讓之非攝也攝讓異乎曰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
  故周公即政而謂之攝推己所有以與人者讓也
  故堯舜禪授而謂之讓惠無嫡嗣隠公繼室之子
  於次居長禮當嗣世其欲授桓所謂推己所有以
[003-4a]
  與人者也豈曰攝之云乎以其實讓而桓乃弑之
  春秋所以惡桓深絶之也然則公羊所謂桓幼而
  貴隠長而卑子以母貴者其説非歟曰此徇惠公
  失禮而為之詞非春秋法也仲子有寵惠公欲以
  為夫人母愛者子抱惠公欲以桓為嫡嗣禮之所
  不得為也禮不得為而惠公縱其邪心而為之隠
  公又探其邪志而成之公羊又肆為邪説而傳之
  漢朝又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之大倫亂矣春秋
[003-4b]
  明著桓罪深加貶絶備書終始討賊之義以示王
  法正人倫存天理訓後世不可以邪汨之也
三月公㑹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左氏傳公即位修好於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祊
  田公許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祊故也
 榖梁傳㑹者外為主焉爾范氏注鄭伯所以欲/為此㑹者為易田故非假
  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
  與也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之所受命
[003-5a]
  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
  祭泰山也
 伊川先生解隠公八年鄭伯使宛来歸祊蓋欲易許
  田魯受祊而未與許及桓弑立故為㑹而求之復
  扣以璧朝宿之邑先祖受之於先王豈可相易也
  故諱之曰假諱國惡禮也
 劉氏傳許田者何魯湯沐之邑也方伯時朝乎天子
  天子必賜之湯沐之邑於縣内視元士魯非方伯
[003-5b]
  也其謂之方伯何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許田之
  為魯自周公始焉意林許田周公之邑也詩云居/嘗與許復周公之宇蓋非方伯
  不得有湯沐之邑非/周公不得世享其祀
 蘇氏曰許田所以易祊也以祊為未足而益之以璧
  爾
 武夷胡氏傳魯山東之國與祊為鄰鄭畿内之邦許
  田近地也以此易彼各利於國而聖人乃以為惡
  而隠之獨何歟曰利者人欲之私放於利必至於
[003-6a]
  奪攘而後厭義者天理之公正其義則推之天下
  國家而可行春秋惡易許田孟子極陳利國之害
  皆拔本塞源杜篡弑之漸也湯沐之邑朝宿之地
  先王所錫先祖所受私相貿易而莫之顧是有無
  君之心而廢朝覲之禮矣是有無親之心而棄先
  祖之地矣故聖人以是為國惡而隠之也
 襄陵許氏曰以祊近魯許田近鄭而以相與利則利
  矣而義不得凡情之所便而亂之所生此特春秋
[003-6b]
  之所謹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左氏傳結祊成也
 榖梁傳及者内為志焉爾
 伊川先生解桓公欲結鄭好以自安故既與許田又
  為盟也弑君之人凡民罔弗憝而鄭與盟以定之
  其罪大矣
 杜氏注公以篡立而修好於鄭鄭因而迎之成禮於
[003-7a]
  垂終易二田然後結盟垂犬丘衞地也越近垂地
  名
 武夷胡氏傳垂之㑹鄭為主也故稱㑹越之盟魯志
  也故稱及鄭人欲得許田以自廣是以為垂之㑹
  桓公欲結鄭好以自安是以為越之盟夫弑逆之
  人凡民罔弗憝即孟子所謂不待教命人得而誅
  之者也而鄭與之盟以定其位是肆人欲滅天理
  委大義于土壤化人類為禽獸聖人所為懼春秋
[003-7b]
  所以作無俟於貶絶而惡自見矣
秋大水
 公羊傳記災也
 伊川先生解君徳修則和氣應而雨暘若桓行逆徳
  而致隂沴乃其冝也
 髙郵孫氏曰大者非常之辭水非常而為災或害民
  禾稼敗民廬居凡為災則書之也
冬十月
[003-8a]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左氏傳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於路目逆而送之曰
  美而豔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
  怒督懼遂弑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
  動於惡故先書弑其君
 公羊傳宣公謂繆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以
  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女盍終為君矣宣公
  死繆公立繆公遂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終致
[003-8b]
  國乎與夷莊公馮弑與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禍
  宣公為之也及者何累也累累從君而/死齊人語也弑君多矣
  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
  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何賢乎孔
  父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其義形於色奈何督將
  弑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弑也故於
  是先攻孔父之家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
  過而致難於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003-9a]
 榖梁傳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
  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於是乎
  先殺孔父孔父閑也孔氏父字諡也
 伊川先生解桓公無王而書王正月正宋督之罪也
  弑逆之罪不以王法正之天理滅矣督雖無王而
  天理未嘗亡也人臣死君難書及以著其節父名
  也稱大夫不失其官也
 陸氏纂例趙子曰忠義見殺與君而死故言及以連
[003-9b]
  之也
 劉氏傳春秋賢者不名孔父者所賢也則其名之何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泰山孫氏曰孔父者天子命大夫也古者諸侯之大
  夫皆命於天子故春秋列國時或有之宋孔父鄭
  祭仲魯單伯陳女叔之類是也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
  命孔父為司馬無能改於其徳非所謂格君心之
[003-10a]
  非者然君弑死於其難處命不渝亦可以無媿矣
  父者名也著其節而書及不失其官而書大夫是
  春秋之所賢也賢而名之何也故侍讀劉敞以謂
  既名其君於上則不得字其臣於下此君前名臣
  禮之大節也督將弑殤公孔父生而存則不可得
  而弑於是乎先攻孔父而後及其君能為有無亦
  庶幾焉凡亂臣賊子畜無君之心者必先翦其所
  忌而後動於惡不能翦其所忌則有終其身而不
[003-10b]
  敢動者也華督欲弑君而憚孔父劉安欲叛漢而
  憚汲直曹操欲禪位而憚孔融此數君子者義形
  於色皆足以衞宗社而忤邪心姦臣之所以憚也
  不有君子其能國乎春秋賢孔父示後世人主崇
  奬節義之臣乃天下之大閑有國之急務也
滕子来朝
 伊川先生解滕本侯爵後服屬於楚故降稱子夷狄
  之也首朝桓公之罪自見矣
[003-11a]
 杜氏注隠十一年稱侯今稱子者蓋時王所黜
 泰山孫氏曰滕子朝弑逆之人其惡可知
 武夷胡氏傳隠公末年滕稱侯爵距此三歳爾乃降
  而稱子者先儒謂為時王所黜也使時王能黜諸
  侯春秋豈復作乎又有言其在喪者終春秋之世
  不復稱侯無説矣然則云何春秋為誅亂臣討賊
  子而作其法尤嚴於亂賊之黨使人人知亂臣賊
  子之為大惡而莫之與則無以立於世無以立於
[003-11b]
  世則莫敢勸於為惡而篡弑之禍止矣今桓公弟
  弑兄臣弑君天下之大惡凡民罔弗憝也已不能
  討又先鄰國而朝之是反天理肆人欲與夷狄無
  異而春秋之所深惡也故降而稱子以正其罪四
  夷雖大皆曰子其降而稱子狄之也或曰非天子
  不制度不議禮不攷文仲尼豈以匹夫專進退諸
  侯亂名實哉則將應之曰仲尼固不可以匹夫專
  進退諸侯亂名實矣不曰春秋天子之事乎知我
[003-12a]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世衰道微暴行交作仲尼有
  聖徳無其位不得如黄帝舜禹周公之伐蚩尤誅
  四凶戮防風殺管蔡行天子之法於當年也故假
  魯史用五刑奉天討誅亂賊垂天子之法於後世
  其事雖殊其理一爾何疑於不敢專進退諸侯以
  為亂名實哉夫奉天討舉王法以黜諸侯之滅天
  理廢人倫者此名實所由定也故曰春秋成而亂
  臣賊子懼
[003-12b]
 吕氏曰春秋以後杞或稱侯或稱伯或稱子滕或稱
  侯或稱子薛或稱侯或稱伯皆不可得而詳攷殆
  後世録春秋者文誤也借使聖人為春秋黜陟當
  世以為賞罰則何不黜陟晉楚强國以定一王之
  法而獨區區於小國如是哉後之録春秋者由前
  人口授相傳遂致謬誤不可知也晉楚齊秦諸大
  國顯者也故不誤小國微也故多誤其亦以是故
  歟
[003-13a]
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左氏傳㑹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
  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焉督為太
  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
  父而弑殤公召莊公於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
  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伊川先生解宋弑其君而四國共成之此天下之大
  惡也
[003-13b]
 杜氏注稷宋地
 范氏注徐邈曰春秋雖為親尊者諱然亦不没其實
  故納鼎於廟躋僖逆祀及王室之亂昭公之孫皆
  指事而書
 陸氏纂例曰夫子制作本教中人故簡易其文昭著
  其義若能以質直見之則可不俟傳注而自通矣
  故言滅國則知滅者之罪見諸侯生名則知非復
  人君皆文勢常理何必立異乎又上言伐衞次言
[003-14a]
  王人救衞下言衞侯朔入于衞則知逆王命上言
  成宋亂下言納鼎則知貪賂縱罪見正月烝五月
  烝則知黷祀凡此類上下相應而見其理
 劉氏傳成之者何成之者平之也平之則曷為不言
  平之保人之賊私人之賂制人之上下謂之成亂
  則可謂之平亂則不可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為賂故立華氏也邾定公時有
  弑父者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嘗學斷斯
[003-14b]
  獄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弑父凡在宫者
  殺無赦殺其人壊其室洿其宫而瀦焉蓋君踰月
  而後舉爵華督弑君之賊凡民罔弗憝也而桓與
  諸侯㑹而受賂以立華氏使相宋公甚矣故特書
  其所為而曰成宋亂夫臣為君隠子為父隠禮也
  此其目言之何桓惡極矣臣子欲盡隱之而不可
  以欺後世其曰成宋亂而不書立華氏猶為有隱
  乎爾春秋列㑹未有言其所為者獨此與襄公末
[003-15a]
  年㑹于澶淵各書其事者桓弑隠督弑殤般弑景
  皆天下大惡聖人所為懼春秋所以作也一則受
  宋賂而立華氏一則謀宋災而不能討故特書其
  事以示貶焉然澶淵之㑹既不書魯卿又貶諸國
  之大夫而稱人此則書公又序諸侯之爵何也澶
  淵之㑹欲謀宋災而不討弑君之賊雖書曰宋災
  故而未能表其誅責之意也必深諱魯卿而重貶
  諸國之大夫然後足以啟問者見是非也稷之㑹
[003-15b]
  前有宋督弑君後有取宋鼎之事書曰成宋亂則
  其責已明不必諱公與貶諸侯之爵次然後見其
  罪矣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大廟
 左氏傳非禮也
 榖梁傳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
  祖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
 伊川先生解四國既成宋亂而宋以鼎賂魯齊陳鄭
[003-16a]
  皆有賂魯以為功而受之故書取以成亂之賂器
  置於周公之廟周公其饗之乎故書納納者弗受
  而强致之也
 杜氏注大廟周公廟也
 泰山孫氏曰甚之也
 髙郵孫氏曰鼎自宋得之然而謂之郜大鼎者鼎之
  成自郜也凡物皆有以名之若和氏之璧雲和之
  琴瑟之類是也公榖更論郜鼎之名煩碎無足取
[003-16b]
  焉
 武夷胡氏傳取者得非其有之稱納者不受而强致
  之謂弑逆之賊不能致討而受其賂器置於大廟
  以明示百官是教之習為弑逆叛亂之行也公子
  牙慶父仲遂意如之惡又何誅焉聖人為此懼而
  作春秋故直載其事謹書其日垂訓後世使知寵
  賂之行保邪廢正能敗人之國家也亦或知戒矣
秋七月杞公榖並/作紀侯来朝
[003-17a]
 左氏傳杞侯来朝不敬杞侯歸乃謀伐之
 榖梁傳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亂紀即是事而朝之
  惡之也
 伊川先生解凡杞稱侯者皆當為紀杞爵非侯文誤
  也及紀侯大去其國之後杞不復稱侯矣
 武夷胡氏傳公榖程氏以杞為紀桓弟弑兄臣弑君
  天下之大惡王與諸侯不奉天討反行朝聘之禮
  則皆有貶焉所以存天理正人倫也紀侯来朝何
[003-17b]
  獨無貶乎當是時齊欲滅紀紀侯求魯為之主非
  為桓立而朝之也
蔡侯鄭伯㑹于鄧
 左氏傳始懼楚也杜氏注楚國今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也楚武王始僭號稱王欲害
  中國蔡鄭姬姓近/楚故懼而㑹謀
 公羊傳離不言㑹此其言㑹何蓋鄧與㑹爾劉氏權/衡曰蔡
  侯鄭伯㑹于鄧公羊曰離不言㑹而言㑹者蓋鄧/與㑹也非也二國相㑹理不可言蔡侯鄭伯及于
  某且實行㑹禮非㑹而何承赴而書故不甚見爾/乃据齊侯鄭伯如紀以為比例彼自亦妄説何可
[003-18a]
  据乎所謂離不言/㑹者左氏得之矣
 伊川先生解始懼楚也
 杜氏注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曰始懼楚也其地以國鄧亦與
  焉楚自西周已為中國之患宣王蓋嘗命將南征
  矣及周東遷僭號稱王憑陵江漢此三國者地與
  之鄰是以懼也其後卒滅鄧虜蔡侯而鄭以王室
  懿親為之服役終春秋之世聖人蓋傷之也夫天
[003-18b]
  下莫大於理莫彊於信義循天理惇信義以自守
  其國家荆楚雖大何懼焉不知本此事醜徳齊莫
  能相尚則以地之大小力之彊弱分勝負矣觀諸
  侯㑹盟離合之迹而世道盛衰之由可攷也觀春
  秋進退與奪抑揚之㫖則知安中夏待四國之道
  矣
九月入杞
 左氏傳討不敬也
[003-19a]
 伊川先生解將卑而師少外則稱人内則止曰入某
  伐某
 吕氏曰入杞微者也其事弗詳然則何以書曰天子
  在上諸侯擅相攻伐入人之國罪之大者聖人以
  為無王也春秋所由作也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左氏傳公及戎盟于唐修舊好也杜氏注惠/隱之好冬公至
  自唐告於廟也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
[003-19b]
  䇿勲焉禮也特相㑹往来稱地讓事也自參以上
  則往稱地来稱㑹成事也
 伊川先生解君出而書至者有三告廟也過時也危
  之也桓公弑立嘗與鄭齊陳㑹矣皆同為不義及
  逺與戎盟故危之而書至戎若不如三國之黨惡
  則討之矣居夷浮海之意也中國既不知義夷狄
  或能知之也
 髙郵孫氏曰春秋書至者皆志其所出之事以地至
[003-20a]
  者四而已此年公至自唐文十七年公至自榖定
  八年公至自瓦十年夏公至自夾谷四處爾趙子
  以為魯地則至自地此説是也
 常山劉氏曰古者諸侯朝㑹有常節出入有常期周
  衰已後無法而妄行征伐㑹盟紛紛四出棄社稷
  委人民往越月踰歳而後得反觀其所書而其亂
  自著焉矣
三年春正月公㑹齊侯于嬴
[003-20b]
 左氏傳成㛰於齊也
 伊川先生解桓公弑君而立元年書王以王法正其
  罪也二年宋督弑其君以王法正其罪也三年不
  書王見桓之無王也㑹齊侯于嬴成㛰於齊也
 杜氏注嬴齊邑今泰山嬴縣
 劉氏傳二年有王未畢喪也
 武夷胡氏傳桓公三年而後經不書王有以為周不
  班厯者昭公末年王室有子朝之亂豈暇班厯而
[003-21a]
  經皆書王非不班厯明矣又有以為此闕文也安
  得一公之内凡十四年皆不書王其非闕文亦明
  矣然則云何桓公弑君而立至於今三年而諸侯
  之喪事畢矣是入見受命於天子之時也而王朝
  之司馬不施殘執之刑鄰國之大夫不聞有沐浴
  之請魯之臣子義不戴天反面事讎曽莫之恥使
  亂臣賊子肆其凶逆無所忌憚人之大倫滅矣故
  自是而後不書王者見桓公無王與天王之失政
[003-21b]
  而不王也
夏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左氏傳不盟也
 公羊傳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近正也此其
  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言而退
 伊川先生解二國為㑹約言相命而不為盟詛近於
  理也故善之
 杜氏注蒲衞地在陳留長垣縣西南
[003-22a]
 劉氏傳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古者有方伯
  有州牧有卒正有連率命於天子正也諸侯自相
  命非正也齊太公之後東州之侯也衞康叔之後
  北州之侯也以事相命也
六月公㑹杞公作/紀侯于郕公作/盛
 左氏傳杞求成也杜氏注二年入/杞故来求成
 伊川先生解自桓公篡立無歳不與諸侯盟㑹結外
  援以自固也
[003-22b]
 襄陵許氏曰姻大國服小國著得意也天下無王而
  後亂人得意如此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羊傳既者何盡也
 伊川先生解既盡也食盡為異大也
 杜氏注厯家之説謂日光以望時遥奪月光故月食
  日月同㑹月掩日故日食
公子翬如齊逆女
[003-23a]
 伊川先生解翬於隠世不稱公子隠之賊也於桓世
  稱公子桓之黨也卿逆夫人於禮為稱翬雖尊屬
  當官而行亦無嫌也
 泰山孫氏曰孔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
  之言豈徒然哉蓋傷周室陵遲㛰姻失道無賢女
  輔佐君子致關雎后妃之徳以化天下也是時文
  姜亂魯驪姬惑晉南子傾衞夏姬喪陳上下化之
  滔滔皆是不可悉舉也故自隠而下夫人内女出
[003-23b]
  處之迹皆詳而録之以懲以戒為萬世法噫夫夫
  婦婦風教之始人倫之本也可不重乎
 武夷胡氏傳娶妻必親逆禮之正也若夫邦君以爵
  則有尊卑以國則有大小以道途則有逺邇或迎
  之於其國或迎之於境上或迎之於所館禮之節
  也紀侯於魯以小大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履緰来
  魯侯於齊以逺邇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公子翬往
  是不重大㛰之禮失其節矣故書
[003-24a]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公㑹齊侯于讙
 左氏傳非禮也凡公女嫁於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
  以禮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於大國雖公子亦
  上卿送之於天子則諸卿皆行公不自送於小國
  則上大夫送之
 公羊傳諸侯越竟送女非禮也此入國矣何以不稱
  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於子雖為鄰國夫人猶曰
  吾姜氏
[003-24b]
 榖梁傳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
  出闕門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
  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
  言送女踰竟非禮也
 伊川先生解齊侯出疆送女公逺㑹之皆非義也
 杜氏注讙魯地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
 武夷胡氏傳為齊侯来乃逆而㑹之于讙是公之行
  其重在齊侯而不在姜氏豈禮也哉
[003-25a]
夫人姜氏至自齊
 公羊傳翬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榖梁傳其不言翬之以来何也公親受之於齊侯也
 伊川先生解告一作/見於廟也
 泰山孫氏曰此齊侯送姜氏公受之於讙也公受姜
  氏於讙不以讙至者不與公受姜氏於讙也故曰
  夫人姜氏至自齊以正其義
冬齊侯使其弟年来聘
[003-25b]
 左氏傳致夫人也
 伊川先生解致夫人也稱弟義見隱七年
 襄陵許氏曰隱桓之時大夫尚輕相如不書諸侯使
  其子弟之来則書貴貴之義也自嬴之㑹至於仲
  年来聘備紀姜氏如此謹昬義也春秋反復意有
  所致者不可不察也必有深誡其中故志文姜悉
  者閑其亂也録伯姬詳者矜其節也是以易著歸
  妹家人之大義可不重哉
[003-26a]
有年
 公羊傳恃有年也
 榖梁傳五榖皆熟為有年也
 伊川先生解書有年紀異也人事順於下則天氣和
  於上桓弑君而立逆天理亂人倫天地之氣為之
  謬戾水旱凶災乃其冝也今乃有年故書其異宣
  公為弑君者所立其惡有間故大有年則書之
 髙郵孫氏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乆而書有年大
[003-26b]
  有年者二處而已其一即桓公是也其一即宣公
  是也宣桓大惡者是行何道而致有年乎書之者
  不冝有也
 武夷胡氏云舊史災異與慶祥並記故有年大有年
  得見於經若舊史不記聖人亦不能附益之也然
  十二公多歴年所有務農重榖閔雨而書雨者豈
  無豐年而不見於經是仲尼於他公皆削之矣獨
  桓有年宣大有年則存而弗削者縁此二公獲罪
[003-27a]
  於天冝得水旱凶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
  故以為異特存爾然則天道亦僭乎桓宣享國十
  有八年獨此二年書有年他年之歉可知也而天
  理不差信矣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
  子修之則為變異是聖人因魯史舊文能立興王
  之新法也故史文如書筆經文如化工嘗以是觀
  非聖人莫能修之審矣有年大有年先儒說經者
  多列於慶瑞之門至程氏發明奥㫖然後以為記
[003-27b]
  異此得於言意之表者也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左氏傳書時禮也
 公羊傳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逺也諸侯曷
  為必田狩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充君之庖
 伊川先生解公出動衆皆當書于郎逺也
 杜氏注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從夏時郎非國内之
  狩地故書地
[003-28a]
 何氏注禽獸多則傷五榖因習兵事又不空設故因
  以捕禽獸所以共承宗廟示不忘武備又因以為
  田除害
 陸氏纂例啖子曰蒐狩合禮者常事不書非時及越
  禮而為之則書以示譏也趙子曰四時之田其事
  各殊其名亦異春以閱武擇材故以蒐為稱夏以
  為苗除害故以苗為名秋則順天時以殺物故以
  獮為義冬則因守禽獸以習戰故以狩為目左氏
[003-28b]
  曰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是也周禮爾雅/並同此義
 劉氏意林公狩于郎徒非其地爾而書之此春秋謹
  於微之意也以謂微事不謹則大事不立故每慎
  其微而後王徳全矣
 武夷胡氏傳譏逺也不時則傷農不地則害物田狩
  之地如鄭有原圃秦有具囿皆常所也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来聘
 伊川先生解桓公弑其君而立天子不能治天下莫
[003-29a]
  能討而王使其宰聘之示加尊寵天理滅矣人道
  亡矣書天王言當奉天也而其為如此名糾尊卑
  貴賤之義亡也人理既滅天運乖矣隂陽失序歳
  功不能成矣故不具四時
 劉氏傳渠伯者何爵也
 劉氏意林春秋於大夫莫書其官至冢宰獨書之以
  此見任事之最重也宰天下者莫名至糾獨名之
  以此見責之最備也周公作周禮冢宰之職固賞
[003-29b]
  善誅惡進賢而退不肖今銜命下聘弑逆之人故
  書名貶之
 武夷胡氏傳王朝公卿書爵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
  名下士書人例也糾位六卿之長降從中士之例
  而書名貶也於糾何貶乎在周制大司馬九伐之
  法諸侯而有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弑其君則殘之
  桓公之行當此二者舍曰不討而又聘焉失天職
  矣操刑賞之柄以御下者王也論刑賞之法以詔
[003-30a]
  王者宰也以經邦國則有治典以安邦國則有教
  典以平邦國則有政典以詰邦國則有刑典治教
  政刑而謂之典此天下之大常也太宰所掌而獨
  謂之建以此典太宰之所定也乃為亂首承命以
  聘弑君之賊乎故特貶而書名以見宰之非宰也
  夫咺賵仲子糾聘桓公其事皆三綱之所繫也然
  咺獨書官糾兼稱爵何也如咺者豈初得政猶未
  受封而糾則或以諸侯入相或既相而已封者乎
[003-30b]
  漢初命相必擇列侯為之後用公孫因相而得封
  蓋欲倣古重其任也任之重則責益深矣嫡妾之
  分君臣之義天下之大倫無所輕重糾以既封故
  兼稱爵見春秋責相之意也
 杜氏注不書秋冬首月史闕文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
 左氏傳再赴也於是陳亂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
  之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散故再赴
[003-31a]
 榖梁傳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傳信
  疑以傳疑
 伊川先生解五年春正月甲戌下文闕
 陸氏纂例甲戌下脱也
 劉氏意林正月甲戌史之闕文與非也仲尼之後俄
  然亡之
夏齊侯鄭伯如紀
 左氏傳齊侯鄭伯朝於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003-31b]
 伊川先生解齊侯鄭伯朝於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齊為諸侯而欲為賊於鄰國不道之甚鄭伯助之
  其罪均矣
 陸氏纂例趙子曰外相如不書凡書皆譏也常山劉/氏曰外
  諸侯相如唯此年齊侯鄭/伯如紀及是年州公如曹
 劉氏傳齊侯鄭伯將襲紀以朝往焉紀人知之然後
  以朝反如者朝辭也蓋尊不朝乎卑大不朝乎小
  强不朝乎弱不正其為詐以圖人之國使若誠朝
[003-32a]
  然疾之也
 劉氏意林齊侯鄭伯如紀春秋惡其懐不義之心雖
  卒不能害而疾之與襲侵人之國無異此聖人誅
  意之效也故云兵莫憯於志莫邪為下矣
天王使仍榖作/任叔之子来聘
 左氏傳弱也
 公羊傳其稱仍叔之子何譏何譏爾譏父老子代從
  政也
[003-32b]
 伊川先生解古之授任稱其才徳故士無世官周衰
  官人以世故卿大夫之子代其父任事仍叔受命
  来聘而使其子代行也
 武夷胡氏傳仍叔之子云者譏世官非公選也帝王
  不以私愛害公選故仕者世禄而不世官任之不
  以其賢也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
  故而見使則非公選而政由是敗矣上世有自耕
  野釣渭擢居輔相而人莫不以為冝伊陟象賢復
[003-33a]
  相大戊丁公世美入掌兵權不以世故疑之也崇
  伯殛死禹作司空蔡叔既囚仲為卿士亦不以其
  父故廢之也惟其公而已矣及周之衰小人得政
  視朝廷官爵為己私援引親黨分據要途施及童
  稚賢者退處於蓽門老身而不用公道不行然後
  夷狄侵陵國家傾覆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春
  秋書武氏仍叔之子云者戒後世人主徇大臣私
  意而用其子弟之弱者居公選之地以敗亂其國
[003-33b]
  家欲其深省之也
 吕氏曰王不能討桓之逆比年遣人来聘其無立志
  也可知矣
葬陳桓公
城祝丘
 泰山孫氏曰祝丘魯邑
秋蔡人衞人陳人從王伐鄭
 左氏傳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
[003-34a]
  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衞人屬
  焉周公黒肩將左軍陳人屬焉戰於繻葛蔡衞陳
  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敗祝聃射王
  中肩
 公羊傳從王正也
 伊川先生解王師於諸侯不書敗諸侯不可敵王也
  於夷狄不言戰夷狄不能抗王也此理也其敵其
  抗王道之失也
[003-34b]
 陸氏纂例啖子曰不言㑹及臣從君之亂也
 陸氏微㫖三國之君不行而使微者從王不待貶絶
  而罪自見也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王以諸
  侯伐鄭鄭伯禦之戰於繻葛王卒大敗春秋書王
  必稱天者所章則天命也所用則天討也王奪鄭
  伯政而怒其不朝以諸侯伐焉非天討也故不稱
  天或曰鄭伯不朝惡得為無罪曰桓公弑君而自
[003-35a]
  立宋督弑君而得政天下大惡天理所不容也則
  遣使来聘而莫之討鄭伯不朝貶其爵可也何為
  憤怒自將以攻之也移此師以加宋魯誰曰非天
  討乎春秋天子之事述天理而時措之也既譏天
  王以端本矣三國以兵㑹伐則言從王者又以明
  君臣之義也君行而臣從正也戰於繻葛而不書
  戰王卒大敗書而不書敗者又以存天下之防也
  三綱軍政之本聖人寓軍政於春秋而書法若此
[003-35b]
  皆裁自聖心非國史所能與也
大雩
 左氏傳書不時也劉氏權衡曰書不時也非也龍見/而雩常事爾遇旱而雩非常也非
  常當書書為旱發非為過時發也且此下書螽螽/之為物常因旱而生此雩非失時者自為旱故也
  凡祀啟蟄而郊杜氏注啟蟄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劉氏權衡曰啟蟄而郊亦非
  也魯郊以周正周郊以/夏正不專啟蟄而已龍見而雩杜氏注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
  之體昬見東方萬方始/盛祭天為百榖祈膏雨始殺而嘗杜氏注建酉之/月隂氣始殺嘉
  榖始熟故薦/嘗於宗廟閉蟄而烝杜氏注建亥之月萬物皆/成可薦者衆故烝祭宗廟
[003-36a]
  過則書
 公羊傳大雩者何旱祭也何以書記災也
 伊川先生解成王尊周公故賜魯重祭得郊禘大雩
  大雩雩於上帝用盛樂也諸侯雩於境内之山川
  爾成王之賜魯公之受皆失道也故夫子曰魯之
  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大雩歳之常祀不能皆
  書也故因其非時則書之遇旱災則非時而雩書
  之所以見其非禮且志旱也郊禘亦因事而書
[003-36b]
 劉氏傳其言大何大雩非諸侯之雩也曷為非諸侯
  之雩天子雩主上帝諸侯雩主星辰山川
 劉氏意林大雩為説者皆曰成王尊周公故賜魯以
  天子之禮樂祀上帝禘文王吾未知其然成王者
  周之盛主也其亦謹於禮矣禮之有天子諸侯之
  别自伏羲以来未之有改也成王其惑歟然則魯
  之有天子禮樂殆周之末王賜之非成王矣昔者
  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天子使史角
[003-37a]
  往惠公止之其後在魯實始為墨翟之學由是觀
  之使成王之世而魯已郊矣則惠公奚請惠公之
  請也其殆由平王以下乎
 泰山孫氏曰雩求雨之祭建巳之月常祀也故經無
  六月雩者建午建申之月非常則書謂之大者雩
  於上帝也噫是時周室既微王綱既絶舉於魯則
  諸侯之僭從可見矣然春秋魯史孔子不敢斥也
  其或災異非常改作不時者則從而録之以著其
[003-37b]
  僭天子之惡隠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
  此年秋大雩六年八月壬午大閱閔二年夏五月
  乙酉吉禘于莊公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
  從乃免牲宣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
  牛死乃不郊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
  之類是也嗚呼其㫖亦微矣
 武夷胡氏傳魯諸侯而郊禘大雩欲悉書於䇿則有
  不勝書故雩祭則因旱以書而特謂之大郊禘亦
[003-38a]
  因事以書而義自見此皆國史所不能與君子以
  謂性命之文是也
公作/&KR0977
 公羊傳&KR0977何以書記災也
 伊川先生解螽蝗也既旱又蝗饑不待書也
 杜氏注蚣蝑之屬
冬州公如曹
 左氏傳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杜氏注淳/于州國所
[003-38b]
  都城陽淳/于縣也
 伊川先生解州公嘗為王三公故稱公不能保其國
  去如曹遂不復
 杜氏注曹國今濟隂定陶縣
 武夷胡氏傳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將有其末故先
  録其本
六年春正月寔来
 左氏傳春自曹来朝書曰寔来不復其國也杜氏注/承五年
[003-39a]
  冬傳淳于/公如曹也
 伊川先生解五年冬如曹尚為君也故以諸侯書之
  今不能反國則匹夫也故名之来来魯也忽稱鄭
  忽明其正也寔不稱州亡其國也
 泰山孫氏曰闕文也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自曹来朝書曰寔来不復其國
  也寔者州公名也春秋之法諸侯不生名失地滅
  同姓則名正名經世之本名正而天下定矣或曰
[003-39b]
  諸侯失國之後託於諸侯孟子以為禮也今州公
  来朝將以諸侯之禮接之乎則春秋乃書其名將
  以匹夫之賤畜之乎孟子乃以託國為禮將何處
  而可曰世衰道微諸侯放恣彊陵弱衆暴寡天子
  不能正方伯不能治其有壤地褊小迫乎大國之
  間而失國是不幸焉非其罪也則以諸侯之禮接
  之可也若譚子在莒弦子在黄温子在衞雖失國
  出奔而春秋不名義可見矣若夫不能修道以正
[003-40a]
  其國或棄賢保佞或驕奢淫縱或用兵暴亂自厎
  滅亡如蔡獻舞邾益曹陽州寔之徒皆其自取焉
  爾則待之以初乃禮之過也觀春秋名與不名則
  知所以處寓公之禮與強為善自暴棄者之勸戒
  矣
夏四月公㑹紀侯于成榖作/郕
 左氏傳紀来諮謀齊難也
 伊川先生解謀齊難也
[003-40b]
 杜氏注成魯地在泰山鉅平縣東南
秋八月壬午大閱
 左氏傳簡車馬也
 公羊傳何以書蓋以罕書也
 伊川先生解為國之道武備不可廢必於農隙講肄
  保民守國之道也盛夏大閱妨農害人失政之甚
  無事而為之妄動也有警而為之教之不素何以
  保其國乎
[003-41a]
 杜氏注齊為大國以戎事徴諸侯之戍嘉美鄭忽而
  忽欲以有功為班怒而訴齊魯人懼之故以非時
  簡車馬
 武夷胡氏傳先王寓軍政於四時之田訓民禦暴其
  備豫也懼鄭忽畏齊人不因田狩而閱兵車厲農
  失政甚矣何以保其國乎春秋非特以不時非禮
  書也乃天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户之意
 襄陵許氏曰桓蓋聞齊圖紀之謀見周伐鄭之事是
[003-41b]
  以飭城守閱武備蓋其謀國知此而已觀其用衆
  之不時知其志不在民矣
蔡人殺陳佗
 伊川先生解佗弑世子而竊位不能有其國故書曰
  陳佗陳厲公蔡出也故蔡桓侯殺佗而立之佗天
  下之大惡人皆得而誅之蔡侯殺之實以私也故
  書蔡人見殺賊者衆人之公也
 陸氏微㫖淳聞於師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凡在官
[003-42a]
  者殺無赦陳佗殺太子之賊也蔡雖他國以義殺
  之變之正也故書曰蔡人
 武夷胡氏傳書蔡人以善蔡書陳佗以善陳善蔡者
  以蔡人知佗之為賊善陳者以陳國不以佗為君
  知其為賊故稱人稱人討賊之辭也不以為君故
  稱名稱名當討之賊也魯桓弑君而鄭伯與之盟
  宋督弑君而四國納其賂則不知其為賊矣齊商
  人弑君者及其見殺則稱位蔡般弑父者及其見
[003-42b]
  殺則稱爵是齊蔡國人皆以為君矣聖人於此抑
  揚予奪遏人欲於横流存天理於既滅見諸行事
  可謂深切著明矣
九月丁卯子同生
 左氏傳以大子生之禮舉之
 公羊傳何言乎子同生喜有正也劉氏權衡曰國之/嫡嗣莫重焉史無
  得不書以為感隱桓之禍/故以喜書不亦淺近乎
 伊川先生解冢嗣之生國之大事故書
[003-43a]
 劉氏傳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天下無生而貴者
  誓於天子然後為世子
冬紀侯来朝
 左氏傳紀侯来朝請王命以求成於齊公告不能
 伊川先生解紀侯懼齊来朝以求助不能上訴於天
  子近赴於諸侯和輯其民人效死以守而欲求援
  於魯桓不能保其國宜矣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㑹于郕咨謀齊難也冬来朝請
[003-43b]
  王命以求成於齊也公告不能孟子曰觀近臣以
  其所為主觀逺臣以其所主主者成敗之機榮辱
  之本也昭公棄晉主齊至於客死鄭伯逃齊主楚
  終以乞盟觀其所主而榮辱成敗見矣魯桓者弑
  君之賊人人所同惡夫人得而討之也而主之以
  求援其能國乎然則何以免於貶志不在於朝桓
  也
 春秋集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