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35 呂氏春秋集解-宋-呂本中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解卷一
            宋 吕本中 撰
   隱公名息姑惠公之子諡法不尸其位曰/隱杜預釋例諡法隱拂不成曰隠
 左氏傳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隠公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
  人故仲子歸於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
  而奉之
[001-1b]
 榖梁傳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
  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
  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
  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
  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已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
  惠曰小道也若隱者可謂輕千乗之國蹈道則未
  也
 伊川先生解春秋魯史記之名也夫子之道既不行
[001-2a]
  於天下於是因魯春秋立百王不易之大法平王
  東遷在位五十一年卒不能復興先王之業王道
  絶矣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
  作適當隱公之初故始於隱公
 泰山孫氏曰春秋之始於隱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
  終也平王東遷歴孝逾惠莫能中興播蕩凌遲逮
  隱而死夫生猶有可待也死則何所為哉故詩自
  黍離而降書自文侯之命而絶春秋自隱公而始
[001-2b]
  也
元年春王正月
 左氏傳元年春王周正月杜氏注言周/以别夏殷
 公羊傳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何言
  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榖梁傳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
 伊川先生解隱公之始年春天時正月王正書春王
  正月示人君當上奉天時下承王正明此義則知
[001-3a]
  王與天同大而人道立矣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時
  以立義耳平王之時王道絶矣春秋假周以正王
  法隱不書即位明大法於始也諸侯之立必由王
  命隱公自立故不書即位不與其為君也法既立
  矣諸公或書或不書義各不同既不受命於天子
  以先君之命而繼世者則正其始文成昭襄哀是
  也繼世者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書即位不
  正其始隱莊閔僖是也桓宣定之書即位桓弑君
[001-3b]
  而立宣受弑賊之立定為逐君者所立皆無王無
  君何命之受故書其自即位也定之比宣則又有
  間矣
 陸氏纂例曰啖子曰凡天子崩諸侯薨既殯而嗣子
  為君康王之誥是也未就阼階之位來年正月朔
  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春秋所書是也
 劉氏權衡曰大凡元年春正月公即位此八字者文
  理相須苟載事者必皆庸焉非聖人新意也惟王
[001-4a]
  一字在春正之間為聖人新意耳
 常山劉氏曰平王以降天子之命不行於諸侯諸侯
  之嗣皆專立而無所謂命如隱文成襄昭哀皆受
  國於先君而不請命於天子者也隱公獨不書即
  位者入春秋之始聖人即以王法奪之而大義舉
  矣若文成襄昭哀亦不書乎則與夫内復不受於
  先君者無以為别故五公書之言猶繼正而有所
  受之矣如莊閔僖皆内無所受上無所承爾至桓
[001-4b]
  宣定三公則著其自立也
 武夷胡氏傳人君嗣立逾年必改元此重事也當國
  大臣冢宰必以其事告於廟秉筆史官必以其事
  書於策縁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故不改於柩前
  定位之初縁臣民之心不可曠年無君故不待於
  三年畢喪之後逾年春正月乃謹始之時得理之
  中者也於是改元著新君即位之始冝矣即位而
  謹始本不可以不正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王
[001-5a]
  此大本也咸無焉則不書即位隱莊閔僖四公是
  也聖人恐此義未明又於衛侯晉發之書曰衛人
  立晉以見内無所承上不請命者雖國人欲立之
  其立之非也在春秋時諸侯皆不請王命矣然承
  國於先君者則得書即位以别於内復無所承者
  文成襄昭哀五公是也聖人恐此義未明又於齊
  孺子荼發之荼幼固不當立然既有先君景公之
  命矣陳乞雖流涕欲立長君其如景公之命何以
[001-5b]
  乞君荼不死先君之命也命雖不敢死以别於内
  復無所承者可也然亂倫失正則天王所當治聖
  人恐此義未明又於衛侯朔發之朔殺伋壽受其
  父宣公之命甞有國矣然四國納之則貶王人拒
  之則襃於以見雖有父命而亂倫失正者王法所
  冝絶也由是推之王命重矣雖重天王之命若非
  制命以義亦將壅而不行故魯武公以括與戲見
  宣王王欲立戲仲山甫不可王卒立之魯人殺戲
[001-6a]
  立括之子諸侯由是不睦聖人以此義非盡倫者
  不能斷也又特於首止之盟發之夫以王世子而
  出會諸侯以列國諸侯而上與王世子會此例之
  變也而春秋許之鄭伯奉承王命不與是盟此禮
  之常也而春秋逃之所以然者王將以變易儲貳
  桓公糾合諸侯仗正道以翼世子使國本不摇而
  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所謂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
  其賜者也至是變而之正以大義為主而崇髙之
[001-6b]
  勢不與焉然後即位謹始之義終矣萬世之大倫
  正矣故曰春秋之法大居正非聖人莫能修之謂
  此類爾
  又曰謂正月為王正則知天下之定於一也天無
  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道無二致政
  無二門故議常經者黜百家尊孔氏諸不在六藝
  之科者勿使並進此道術之歸於一也言致理者
  欲令政事皆出中書而變禮樂革制度則流放竄
[001-7a]
  殛之刑隨其後此國政之歸於一也若乃闢私門
  廢公道各以便宜行事是人自為政謬於春秋大
  一統之義矣
三月公及邾公作/邾婁儀父盟於蔑公榖/作眛
 左氏傳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公攝位而欲求
  好於邾故為蔑之盟
 公羊傳及者何與也會及暨皆與也曷為或言會或
  言及或言暨㑹猶最也及猶汲汲也暨猶暨暨也
[001-7b]
  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儀父者何字也劉氏權衡/曰案公㑹
  齊侯盟于柯當是時曹子手劔劫齊侯以復汶陽/之田可謂我欲之矣而反書㑹則及者非我欲之
  也案春秋有相與及者此是也有相次及者及其/大夫孔父是也有逮及者公追齊師弗及是也文
  為事出不専/汲汲而已
 榖梁傳及者何内為志焉爾劉氏權衡曰及齊高傒/盟及晉處父盟豈復内
  為志/者邪
 伊川先生解盟誓以結信出於人情先王所不禁也
  後世屢盟而不信則罪也諸侯交相盟誓亂世之
[001-8a]
  事也凡盟内為主稱及外為主稱㑹在魯地雖外
  為主亦稱及彼來而及之也兩國以上則稱㑹彼
  盟而往㑹之也邾附庸國邾子克字儀父附庸之
  君稱字劉氏傳泰/山孫氏同同王臣也夷狄則稱名降中國
  也
 杜氏注邾今魯國鄒縣也蔑姑蔑魯地魯國卞縣南
  有姑城
 孔氏正義曰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
[001-8b]
  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曲禮曰涖牲曰盟秋
  官司盟職曰邦國有疑㑹同則掌其盟約之載
 劉氏傳何如則謂之附庸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
  五十里不及五十里附於諸侯曰附庸公九命侯
  伯七命子男五命附庸四命
 髙郵孫氏曰凡㑹盟侵伐重其為首者其事善則首
  者之善重其事惡則首者之惡亦重是故盟㑹則
  以主㑹為首侵伐則以主兵為首所以輕重之也
[001-9a]
  然而於内之主則可言公及某於外之主則不言
  某及公故聖人變其文曰及曰㑹也及者以内而
  及外因此而及彼㑹者以此從彼彼處某而我往
  㑹之也
 蘇氏曰或曰古者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諸侯專之非
  禮也凡書皆以譏之予以為不然春秋之際王室
  衰矣然而周禮猶在天命未改雖有湯武未能取
  而代之也諸侯之亂舍此何以治之要之以盟㑹
[001-9b]
  威之以征伐小國恃焉大國畏焉猶可以少安也
 武夷胡氏傳王朝大夫例稱字列國之命大夫例稱
  字諸侯之兄弟例稱字中國之附庸例稱字其常
  也聖人案是非定襃貶則有例當稱字或黜而書
  名例當稱人或進而書字其變也常者道之正變
  者道之中
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
 左氏傳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001-10a]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
  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
  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
  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
  早為之所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
  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吕曰國不堪貳君
  將若之何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
[001-10b]
  邑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乗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
  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乗以伐京京叛
  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太叔出奔
  共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
  之也
 榖梁傳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
[001-11a]
  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
  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
  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
  於殺也于鄢逺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
  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冝奈何緩追逸賊親
  親之道也
 伊川先生解鄭伯失為君之道無兄弟之義故稱鄭
  伯而不言弟克勝也言勝見段之強使之強所以
[001-11b]
  致其惡也不書奔義不繫於奔也
 杜氏注鄭在滎陽宛陵縣西南鄢今潁川鄢陵縣
 陸氏微㫖曰段雖不弟乃是鄭伯養成其惡故特稱
  鄭伯以譏失教
 蘇氏曰不稱段之奔而稱鄭伯之克何也段之亂鄭
  伯成之也凡諸侯之事告則書不然則否雖及滅
  國滅不告敗勝不告克不書於策公羊榖梁以為
  諸侯之事盡於春秋也而事為之説則過矣
[001-12a]
 武夷胡氏傳用兵大事也必君臣合謀而後動則當
  稱國命公子吕為主帥則當稱將出車二百乗則
  當稱師三者咸無稱焉而專目鄭伯是罪之在鄭
  伯也猶以為未足又書曰克段于鄢克者力勝之
  辭不稱弟路人也于鄢操之為己蹙矣夫君親無
  將段將以弟篡兄以臣伐君必誅之罪也而莊公
  特不勝其母焉爾曷為縱釋叔段移於莊公舉法
  若是失輕重哉曰姜氏當武公存之時常欲立段
[001-12b]
  矣及公既没姜以國君嫡母主乎内段以寵弟多
  才居乎外國人又恱而歸之恐其終將軋己為後
  患也故授之大邑而不為之所縱使失道以至於
  亂然後以叛逆討之則國人不敢從姜氏不敢主
  而大叔屬籍當絶不可復居父母之邦此鄭伯之
  志也王政以善養人推其所為使百姓興於仁而
  不偷也況以惡養天倫使陷於罪因以翦之乎春
  秋推見至隱首誅其意以正人心示天下為公不
[001-13a]
  可以私亂也垂訓之義大矣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公羊傳賵者葢以馬以乗馬束帛何休注此周制也/以馬者謂士不備
  四也禮既夕曰公賵𤣥纁束帛兩馬是也乗/馬者謂大夫以上備四也束帛謂𤣥三纁二車馬
  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
 榖梁傳賵者何也乗馬曰賵衣衾曰襚貝玉曰含財
  錢曰賻
 伊川先生解王者奉若天道故稱天王其命曰天命
[001-13b]
  其討曰天討盡此道者王道也後世以智力把持
  天下者霸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稱天王以
  奉天命夫婦人倫之本最當先正春秋之時嫡妾
  僭亂聖人尤謹其名分男女之配終身不變者也
  故無再娶之禮大夫而下内無主則家道不立故
  不得已有再娶之禮天子諸侯内職具備后夫人
  亡可以攝治無再娶之禮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
  仲子羽數特異僖公而後無復辨矣春秋因其竊
[001-14a]
  號而書之以志僭亂仲子繫惠公而言故正其名
  不曰夫人曰惠公仲子謂惠公之仲子妾稱也以
  夫人禮賵人之妾不天亂倫之甚也然春秋之始
  天王之義未見故不可去天而名咺以見其不王
  王臣雖微不名況於宰乎
 陸氏纂例趙子曰天子而賵妾母是啟僭也
 高郵孫氏曰惠公仲子一人也仲子者惠公再娶之
  夫人不曰夫人而繫之惠公者不正其為夫人故
[001-14b]
  從夫以别之也葢仲子卒於春秋之前天王至是
  而來賵之耳仲子繫之夫失禮者夫也成風繫之
  子失禮者子也
 常山劉氏曰以天王之尊而下賵諸侯之妾壞法亂
  紀莫斯為甚王朝公卿有爵者例書爵無爵者例
  書字咺者王之宰書而名之所以著其貶也成風
  之喪亦妾母也王使榮叔歸含且賵又王使召伯
  來㑹葬俱不稱天者以明其無天道也一則名其
[001-15a]
  宰而見貶一則去其天以示譏
 武夷胡氏傳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
  名下士書人咺位六卿之長而名之何也仲子惠
  公之妾爾以天王之尊下賵諸侯之妾是加冠於
  屨人道之大經拂矣天王紀法之宗也六卿紀法
  之守也議紀法而修諸朝廷之上則與聞其謀頒
  紀法而行諸邦國之間則専掌其事而承命以賵
  諸侯之妾是壞法亂紀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妾
[001-15b]
  之分故特貶而書名以見宰之非宰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左氏傳始通也
 公羊傳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劉氏權衡曰盟者國之/大事豈兩微者所定乎
  苟有兩微者盟春秋固不書之/然則此自公也諱之没公矣
 榖梁傳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
 伊川先生解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黃公立而求成
  焉盟于宿魯志也稱及稱人皆非卿也
[001-16a]
 杜氏注宿小國東平無鹽縣是也凡盟以國地者國
  主亦與盟
 陸氏纂例趙子曰不書公諱與大夫盟示恥也
 劉氏傳孰及之卑者之盟不志及之者公也公則曷
  為不言公恥與宋人盟也曷為恥與宋人盟大國
  之卿可以㑹小國之君小國之卿不可以會次國
  之君
 武夷胡氏傳内稱及外稱人皆微者其地以國宿亦
[001-16b]
  與焉微者盟㑹不志於春秋此其志者有宿國之
  君也
 吕氏曰隱公以諸侯之尊而下與他國大夫盟苟徇
  目前之利無㢘恥之節此固聖人所宜貶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左氏傳非王命也
 榖梁傳來者來朝也其弗謂朝何也寰内諸侯非有
  天子之命不得出㑹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
[001-17a]
  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
  尊者不貳之也
 伊川先生解祭伯畿内諸侯為王卿士來朝魯不言
  朝不與其朝也當時諸侯不修朝覲之禮失人臣
  之義王所當治也祭伯為王臣不能輔王正典刑
  而反與之交又來朝之故不與其朝以明其罪先
  儒有王臣無外交之說甚非也若天下有道諸侯
  順軌豈有内外之限其相交好乃常禮也然委官
[001-17b]
  守而逺相朝無是道也周禮所謂世相朝謂鄰國
  耳
 武夷胡氏傳案左氏曰非王命也祭伯畿内諸侯為
  王卿士來朝於魯而直書曰來不與其朝也人臣
  義無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然者杜朋黨
  之原為後世事君而有貳心者之明戒也惟此義
  不行然後有藉外權如繆留之語韓宣惠者交私
  議論如莊助之結淮南者倚彊藩為援以脅制朝
[001-18a]
  廷如唐盧攜之於髙駢崔𦙍之於宣武昭緯之於
  邠岐者矣經於内臣朝聘告赴皆貶而不與正其
  本也豈有誣上行私自植其黨之患哉
公子益師卒
 伊川先生解諸侯之卿必受命於天子當時不復請
  命故諸侯之卿皆不書官不與其為卿也稱公子
  以公子故使為卿也惟宋王者後得命官故獨宋
  卿書官卿者佐君以治國其卒國之大事故書於
[001-18b]
  此見君臣之義矣或日或不日舊史也古之史記
  事簡略日月或不備春秋因舊史有可損而不能
  益也
 劉氏傳公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之子以
  王父字為氏公子之尊視大夫
 髙郵孫氏曰古者遇臣之禮來朝則改容當坐則為
  起疾病則臨問死喪則哭之哀君之遇之也重則
  其報之也亦重君之遇之也輕則其報之也亦輕
[001-19a]
  春秋之時君遇臣之禮不止於薄也或専殺之臣
  事君之道不止於欺也而或弑之聖人痛君臣之
  交失道也則於内大夫之卒少見其意焉内大夫
  見於經者四十有七卒者三十不書卒者十有七
  所以見君之薄厚且記臣道之始終也書卒者或
  君臨之或賻贈之恩及之則卒也其不書卒者或
  弑賊或出奔或君不親臨或賻贈不加恩不及則
  不卒也亦或卒於春秋之後也
[001-19b]
二年春公㑹戎于濳
 左氏傳修惠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
 榖梁傳㑹者外為主焉爾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
  此三者然後可以出㑹㑹戎危公也劉氏權衡曰/㑹者外為主
  焉爾非也若令内為志/者可曰公及戎于濳乎
 伊川先生解周室既衰逺方殊族有散居中國者方
  伯大國明大義而攘斥之義也其餘列國慎固封
  守可也若與之和好以免侵暴非所謂以固吾圉
[001-20a]
  所以啟其亂源也故春秋中外之辨尤謹居其地
  而親中國與盟會者則與之會戎非義也
 杜氏注陳留濟陽縣東南有戎城濳魯地
 泰山孫氏曰諸侯非天子之事不得出㑹諸侯況會
  戎哉
 武夷胡氏傳外裔舉號外之也天無所不覆地無所
  不載天子與天地參者也春秋天子之事何獨外
  戎狄乎曰中國之有外裔猶晝之有夜隂之有陽
[001-20b]
  晝短則夜長隂盛則陽衰此自然之理聖人于此
  加之區别為之分制所以使之各安其所也無不
  覆載者王道之體内中國外外裔者王道之用是
  故以諸夏而親外裔致金繒之奉于義不順其策
  不可施也以外裔而朝諸夏位侯王之上亂常失
  序其禮不可行也以允姓姜戎陸渾之属而居内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萌冦亂之階其禍不可長也
  為此說者其知内外之㫖而明於馭戎之道正朔
[001-21a]
  所不加也奚㑹同之有書㑹戎譏之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左氏傳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
  以姜氏還
 公羊傳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榖梁傳入者内弗受也劉氏權衡榖梁曰入者内弗/受也此義踈矣凡將兵攻人
  之國而能勝之入焉者斯謂之入矣非必以内弗/受解也有入人之國而可受之者乎然則榖梁今
  所言者歸入之/例也妄并之矣
[001-21b]
 伊川先生解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歸莒人入
  向以姜氏還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
  之時諸侯擅相侵伐興兵以侵伐人其罪著矣春
  秋直書其事而責常在被侵伐者葢彼加兵於己
  則當引咎或自辨諭之以禮義不得免焉則固其
  封疆告於天子方伯若忿而與之戰則以與戰者
  為主處已絶亂之道也書莒人微者也凡將尊師
  衆曰某帥師將尊師少曰某伐某將卑師衆曰某
[001-22a]
  師將卑師少曰某人不知衆寡將帥名氏亦曰某
  人書入入其國也侵人之境且為暴況入人之國
  乎
 杜氏注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莒國今
  城陽莒縣是也
 劉氏傳入者何入其國也
 泰山孫氏曰莒小國以兵入向者隱桓之際征伐用
  師國無大小皆專而行之
[001-22b]
 襄陵許氏曰春秋外卿帥師稱人外書卿帥師自晉
  襄之季始也故中世以後卿而人之者貶矣
無駭公作/侅帥師入極
 左氏傳司空無駭入極
 伊川先生解古者卿皆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時諸侯
  自命已賜族者則書族不書族者未賜也賜族者
  皆命之世為卿也
 杜氏注無駭魯卿極附庸小國無駭不書氏未賜族
[001-23a]
  劉氏權衡公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乃常禮也若此無駭者繼公孫
  者也則其賜氐久矣豈及其死而未賜氏乎如其/公孫也則公孫乃其氏矣又何賜乎若以謂公子
  公孫亦必賜然後稱也是不逹於禮矣夫禮所以/賜氏者非以為榮也乃以為公孫之子其族無稱
  也其族無稱故請之於君君賜之氏而後稱之也/則族者固公子公孫之類也公子公孫不待賜而
  稱之也以親屬為氏也公孫之子必待/賜而立氏者公孫不敢以親屬為氏也
 孔氏正義賈逵云極戎邑也
 劉氏傳曰無駭者何吾大夫也何以不氏再命也諸
  侯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
[001-23b]
  子小國三卿一卿命於天子大國之卿三命次國
  再命小國一命禮也
 蘇氏曰無駭之不氏未賜族也或曰未王命也古者
  天子賜姓諸侯賜族楚未嘗通於周而其大夫曰
  屈完故氏非王命
 襄陵許氏曰凡大夫未爵命於天子不氏春秋之初
  尚謹此也無駭翬挾柔溺及宛之見隱桓莊篇是
  也自齊桓以後列國皆命大夫非外裔無不族稱
[001-24a]
  者矣蓋不復請命於周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桓二年亦公/及戎盟于唐
 左氏傳戎請盟秋盟于唐復修戎好也
 伊川先生解魯列侯而與戎盟非義也
 杜氏注髙平方與縣北有武唐亭八月無庚辰庚辰
  七月九日也日月必有誤
 陸氏纂例啖子曰凡外裔皆不分其爵號而君臣同
  辭
[001-24b]
 泰山孫氏曰邾儀父附庸也公與附庸盟猶曰不可
  與戎盟于唐甚矣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裂繻公榖/並作履緰
 左氏傳卿為君逆也
 公羊傳女曷為或稱女或稱婦或稱夫人女在其國
  稱女在塗稱婦入國稱夫人
 伊川先生解非命卿皆書名以君命來逆夫人也在
  魯故稱女内女嫁為諸侯夫人則書逆書歸明重
[001-25a]
  事也來逆非卿則書歸而已見其禮之薄也先儒
  皆謂諸侯當親迎親迎者迎於其所館有親御授
  綏之禮豈有委宗廟社稷而逺適他國以逆婦者
  乎非惟諸侯即卿大夫而下莫不然也詩稱文王
  親迎于渭未嘗出疆也
 杜氏注裂繻紀大夫紀國在東莞劇縣
 何休注春秋正夫婦之始也
 常山劉氏曰文王之迎太姒惟曰于渭不云于莘且
[001-25b]
  文王當是時未知其已為諸侯否也至詩云韓侯
  迎止于蹶之里則蹶父為王卿士若韓侯因朝覲
  至周而迎不亦宜乎
 吕氏曰㛰姻之禮男女之别見矣王政以此為本故
  春秋内女之歸其禮不備者必謹書之所以使天
  下後世知㛰姻之禮為重古聖人之意也否則淫
  慝邪僻生焉裂繻不氏未命也而使來逆女其非
  禮可知
[001-26a]
冬十月伯姬歸于紀
 公羊傳婦人謂嫁曰歸榖梁/傳同
 伊川先生解送之者雖公子公孫非卿則不書
 劉氏傳内女嫁於諸侯則尊同尊同則志
紀子帛公榖/作伯莒子盟于密
 左氏傳魯故也
 公羊傳紀子伯者何無聞焉爾何休注春秋口授相/傳至漢公羊氏及弟
  子胡母生等乃始記/於竹帛故有所失也
[001-26b]
 伊川先生解闕文也泰山孫/氏同當云紀侯某伯莒子盟
  于密左氏附㑹作帛杜預以為裂繻之字春秋無
  大夫在諸侯上者公羊榖梁皆作伯
 杜氏注子帛裂繻字也莒魯有怨紀侯既昬於魯使
  大夫盟莒以和解之密莒邑城陽淳于縣東北有
  密郷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榖梁傳夫人薨不地夫人無出境之/亊薨冇常處夫人者隱之妻
[001-27a]
  也卒而不書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
 伊川先生解隱公夫人也薨上墜之聲諸侯國内稱
  之小君同婦人從夫者也公在故不書葬於此見
  夫婦之義矣
 劉氏傳何以不書葬不以夫人葬也何為不以夫人
  葬公欲不終為君亦不以子氏為夫人也
 泰山孫氏曰不言葬者五月而葬也
鄭人伐衛
[001-27b]
 左氏傳元年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衛人為之
  伐鄭取廩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二年鄭
  人伐衛討公孫滑之亂也
 伊川先生解聲其罪曰伐衛服故不戰衞服可免矣
  鄭之擅興戎王法所不容也
 陸氏纂例曰成公已前侵伐稱人者多不必盡是君
  命之卿蓋逺事難詳從舊史書人耳又凡師稱罪
  致討曰伐無名行師曰侵
[001-28a]
 武夷胡氏傳征伐天子之大權今鄭無王命雖有言
  可執亦王法所禁況於修怨乎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公羊傳日食則曷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
  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
  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
  之後者朔在後也泰山孫氏曰凡日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日不言朔失其朔
  也言朔不言日失其日也不言日不言朔日朔俱/失也皆厯象錯亂太史廢職或失之前或失之後
[001-28b]
  故春秋詳而録/之以正其罪也
 榖梁傳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伊川先生解月王月也事在二月則書王二月在三
  月則書王三月無事則書時書首月蓋有事則道
  在事無事則存天時王朔天時備則歳功成王朔
  存則人理立春秋之大義也日有食之有食之者
  矣更不推求者何也太陽君也而被侵食君道所
  忌然有常度災而非異也星辰陵歴亦然
[001-29a]
 杜氏注日行遲一歳一周天月行速一月一周天一
  歳凡十二交㑹然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
  不小有盈縮故有雖交㑹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
  食者以長厯推經傳明此是食二月朔也
 劉氏傳曷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史之記
  失也非史之記失則日有食之不得其正
 武夷胡氏傳凡經所書者或妾婦乗其夫或臣子背
  君父或政權在臣下或外裔侵中國皆陽微陰盛
[001-29b]
  之證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左氏傳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劉氏權/衡曰左
  氏曰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書之杜云欲諸侯/速至故逺日以赴春秋不書實崩日書逺日者即
  傳其偽以懲臣子之過也非也王實以壬戌崩而/赴以庚戌崩則天下皆謂真以庚戌崩也此史自
  當書庚戌聖人雖欲遷正亦不可得豈故傳其/偽者乎且非春秋又何以見平王非庚戌崩乎
 榖梁傳髙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
 伊川先生解崩上墜之形四海之内皆當奔赴魯君
[001-30a]
  不往惡極罪大不可勝誅不書而自見也
 杜氏注不書葬魯不㑹
 髙郵孫氏曰春秋之王一十有三崩葬皆書者五周
  告之崩魯㑹之葬也崩而不葬者四周告之而魯
  不㑹也崩葬不見者三周不告魯不㑹也其一則
  崩在春秋之後也春秋之書葬者皆我葬之也
 武夷胡氏傳平王崩周人來訃而隱公不往是無君
  也或曰萬國至衆也封疆至重也天王之喪不得
[001-30b]
  越境以奔而修服於國卿供弔送之禮訖葬卒哭
  而除喪禮乎案周書康王之誥太保率西方諸侯
  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再拜趨出
  王反喪服此奔成王之喪者安得以為修服於國
  而可乎諸侯嵗時或朝覲於京師或㑹同於方岳
  或從兵革征討之事越境踰時不以為難何獨難
  於奔喪而薄君臣始終存没之義哉大非先王之
  禮失春秋之義矣
[001-31a]
夏四月辛卯君公榖並/作尹氏卒
 左氏傳君氏卒聲子也劉氏權衡曰妾母不得稱夫/人自常禮也假令實為聲子
  雖不稱夫人猶應比定十五年姒氏卒及葬定姒/之例書之何忽稱君氏又不葬乎又曰不書姓為
  公故曰君氏春秋以昭公娶吳故諱其姓謂之孟/子則諱姓者避同姓也今聲子非魯同姓諱姓無
  義/也
 公羊傳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尹氏何貶曷
  為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
  天王崩諸侯之主也
[001-31b]
 伊川先生解尹氏王之世卿古者使以徳爵以功世
  禄而不世官是以俊傑在位庶績咸熙及周之衰
  士皆世官政由是敗尹氏世為王官故於其卒書
  曰尹氏見其世繼也
 陸氏纂例臣無外交之禮今死而赴故書以譏
 武夷胡氏傳功臣之世世其禄世卿之官嗣其位禄
  以報功也故其世可延位以尊賢也故其官當擇
  官不擇人世授之柄黨與既衆威福下移大姦根
[001-32a]
  據而莫除人主孤立而無助國不亡幸爾春秋於
  周書尹氏武氏仍叔之子於魯書季友仲遂皆志
  其非禮也
秋武氏子來求賻
 左氏傳王未葬也
 公羊傳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稱武氏子者
  何譏何譏爾父卒子未命也何以不稱使當喪未
  君也劉氏傳嗣子定位於初喪則其曰未/君何百官緫已以聽於冢宰三年
[001-32b]
 榖梁傳歸死者曰賵歸生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
  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
  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
  交譏之
 伊川先生解武氏王之卿士稱武氏見世官天王崩
  諸侯不供其喪故武氏遣其子徴求於四國書之
  以見天子失道諸侯不臣之甚也
 武夷胡氏傳武氏天子之大夫何以不稱使當喪未
[001-33a]
  君非王命也嗣子定位於初喪其曰未君何也古
  者君薨諒隂百官緫已以聽於冢宰三年夫百官
  緫已以聽則是攝行軍國之事也以非王命而不
  稱使春秋之㫖微矣於以謹天下之通喪而嚴君
  臣之名分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伊川先生解吉凶慶弔講信修睦鄰國之常禮人情
  所當然諸侯之卒與國之大故來告則書
[001-33b]
 杜氏注稱卒者略外以别内也
 陸氏纂例趙子曰春秋記諸侯卒著易代也不曰薨
  異外内也名之降於天子也
 髙郵孫氏曰左氏記楚公子圍已弑君而使赴於鄭
  伍舉問應為後之辭焉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之
  曰共王之子圍為長是當君卒而赴諸侯則已言
  嗣君之名矣故凡往來之國皆得記其名也然則
  不待於同盟朝㑹聘告而嗣君之名已見於常所
[001-34a]
  徃來之諸侯矣故春秋記外諸侯之卒百三十有
  三無名者十或即位之初不以名赴或史失之未
  可知也必若以盟㑹求之則未常與者五十有二
  而不名者九耳此未可通也
 武夷胡氏傳外諸侯卒國史承告而後書聖人皆存
  而弗削曷為弗削春秋天子之事也古者諸侯之
  邦交間問殷聘而世相朝蓋王事相從則有和好
  之情及告終易代則有弔恤之禮是諸侯所以睦
[001-34b]
  鄰國也周制王哭諸侯則大宗伯為上相司服為
  王制緦麻宰夫掌邦之弔事戒令與其幣器財用
  是王者所以懷諸侯也凡諸侯卒皆存弗削而交
  鄰國待諸侯之義見矣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左氏傳尋盧之盟也杜氏注盧盟/在春秋之前
 伊川先生解天下無王諸侯不守信義數相盟誓所
  以長亂也故外諸侯盟來告者則書之
[001-35a]
 杜氏注石門齊地或曰濟北盧縣故城西南濟水之
  門
 劉氏傳何以書盟㑹之事告則書盟㑹之事曷為告
  則書常事不書非常則書盟㑹於諸侯常也於王
  者非常也
癸未葬宋穆公榖並/作繆
 左氏傳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言同軌以别/四夷之國諸侯
  五月同盟至同在方/岳之盟大夫三月同位至古者行役/不踰時
[001-35b]
  士踰月外婣至
 伊川先生解諸侯告喪魯往㑹葬則書啖趙/同春秋之
  時皆不請而私諡稱私諡所以罪其臣子
 陸氏纂例啖子曰吳楚之君不書葬者不可言葬某
  王也五等諸侯本國臣子皆稱之曰公葬既不請
  王命而私諡為公正禮諸侯皆/合請王諡從而書之以見非
  禮
 武夷胡氏傳卒而或葬或不葬者何有怠於禮而不
[001-36a]
  葬者有弱其君而不葬者有討其賊而不葬者有
  諱其辱而不葬者有治其罪而不葬者有避其號
  而不葬者宋殤齊昭告亂書弑矣而經不書葬是
  討其賊而不葬者也晉主夏盟在景公時告喪書
  日矣而經不書葬是諱其辱而不葬者也魯宋盟
  㑹未嘗不同而三世不葬是治其罪而不葬者也
  吳楚之君書卒者十亦有親送於西門之外者矣
  而經不書葬是避其號而不葬者也怠於禮而不
[001-36b]
  往弱其君而不㑹無其事闕其文魯史之舊也討
  其賊而不葬諱其辱而不葬治其罪而不葬避其
  號而不葬聖人所削春秋之法也
 
 
 
 
 春秋集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