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21 易酌-清-刁包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酌卷九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不經
震下/震上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一震卦也或說的凜然可畏使人有不敢即安之意
 或說的安然无事使人有吾何畏彼之意讀者當自
[009-1b]
 得之震者一陽動於二隂之下也傳曰陽生於下而
 上進有亨之義又震為動為恐懼為有主震而奮發
 動而進懼而修有主而保大皆可以致亨故震則有
 亨如此說其義始備震之來也虩虩然傳以為顧慮
 不安之貌曰蠅虎謂之虩者以其周旋顧慮不自寧
 也本義恐懼驚顧不出傳意傳以笑言啞啞為言笑
 和適之貌而必曰處震如是則能保其安裕是虩虩
 正所以啞啞也梁溪先生曰坦坦蕩蕩從兢兢業業
[009-2a]
 得來正是此理震為雷雷之震聲聞百里人恒懼而
 自失唯祭祀者不然也以鼎實升俎鬯以灌地降神
 祭祀之事也祭祀之事以一心對越神明雖雷轟於
 前而罔聞故不喪匕鬯也傳曰臨大震懼能安而不
 自失者唯誠敬而已此處震之道也昔先生渡河舟
 幾覆舟中人皆號叫先生獨安坐自若既渡或問之
 對曰心存誠敬耳此正其驗也朱子曰言人常似那
 震來時虩虩地便能笑言啞啞到得震驚百里時也
[009-2b]
 不喪匕鬯這箇相連做一串說下來
 謹按乙巳之夏家兄宰上元予代收𤓰埠官田麥租/回時渡江尚未及半而風浪大作舟為顚側不寧水
 自窓中潑入者再從行皆无人色予自若也已而抵/燕子磯有老吏袁某請曰適間事且不測獨不動聲
 色何也予曰人之可自主者恃此心耳今日舟中予/乃若革之心也若不自持汝等必大驚惶舵工懼而
 失手立見顚覆矣且茫茫大江兩岸相距皆七八里/徒驚擾无益也不如安坐不動若輩猶可恃以无恐
 耳其人首肯雖未敢竊比程/先生然而其事頗𩔖故及之
彖曰震亨
 本義曰震有亨道不待言也震來虩虩一句釋震字
[009-3a]
 笑言啞啞一句釋亨字震驚百里不喪匕鬯二句又
 總釋震亨故不待言也
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來虩虩豈徒多懼已哉知過而有令圖天佑之矣
 故曰恐致福也笑言啞啞豈徒自若已哉循理而无
 過舉畏天者也故曰後有則也都是進一歩說
震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
主也
[009-3b]
 本義謂出可以守句上/宜冇不喪匕鬯四字
 逺者驚邇者懼雷之震天之威也丘氏曰驚者卒然
 遇之而動乎外懼者惕然畏之而變于中分疏最確
 不喪匕鬯句脫如傳說或曰出即鬯字之誤非也本
 義曰出謂繼世而主祭是就君說傳曰以長子之義
 通解之謂其誠敬能不喪匕鬯則君出而可以守宗
 廟社稷為祭主也還是就長子說按易乾為人君之
 象震為長子之象主器莫若長子序卦有明文矣疏
[009-4a]
 曰出謂君出巡狩等事也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
 稷攝祭主之禮事也當以此說為正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内外兩體俱震重襲之義故曰洊雷聞雷之洊而恐
 懼者恒情也君子非特恐懼而已有修省之寔功焉
 恐懼是修省的本體修省是恐懼的工夫外考諸應
 事接物之際得无有含糊不堪問已者與内考諸處
 心積慮之微得无有暗昧不堪告人者與惴惴焉常
[009-4b]
 若上无以對天地下无以對鄉里逺无以對聖賢近
 无以對妻子其嚴乎傳曰君子畏天之威則修正其
 身思省其過咎而改之尤為醒切又曰不惟雷震凡
 遇驚懼之事皆當如是余又從而進之曰不獨驚懼
 雖遇歡悅之事亦然禍之來也固恐其有以召之福
 之來也又懼其无以當之那一件可輕易放過昔人
 所謂淵黙雷聲也曽子日事三省之功而其所自述
 則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其得洊雷之義
[009-5a]
 者乎人知其善用詩而不知其善用易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初為成卦之主可該全體故爻辭與卦辭同只加後
 字言畏懼于前乃能安樂于後也爻之吉即卦之亨
 也然重申再告不憚諄復无非示人以恐懼修省之
 意耳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焦氏云福由恐致然福非外至也意思安閒笑言啞
[009-5b]
 啞而已啞啞又非侈然自放也循其法則不失常度
 而已聖人之所謂福者如此笑言啞啞即在震來虩
 虩中震驚百里虩虩也不喪匕鬯笑言啞啞也原不
 可分先後至彖傳與初爻加一後字又是一意盖非
 恐懼无以致安樂所以足前言之所未備互相發也
 其說甚好存之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二以柔順中正居初之上初一陽上進其鋒不可當
[009-6a]
 岌岌乎殆矣故曰震來厲程傳億作度本義未詳余
 謂十萬曰億極言數之多也億喪貝言大喪其貨貝
 也近閱訂詁已先得我心矣從來避患者恒戀戀於
 所有故未能割去必貨貝无所愛然後能全身逺害
 也如張子房不愛萬金之貲是也躋于九陵升于九
 重之髙陵也勿逐即書勿敢越逐之逐既喪而有悔
 心焉則逐之矣二中正自守无容心于其間物極數
 過則有復反之理七日得言可計日而取也傳云卦
[009-6b]
 位有六七乃更始故曰七日或曰自二至上又自上
 而二七數亦通
 謹按億大也觀六五象曰大无喪可見二至九四為/艮陵之象也在初九之上九陵之象也喪貝而躋陵
 墜甑不顧也七日而/可得去珠復還也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二所以厲者下乘初九之剛故也乘剛而不早為之
 所難以免矣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009-7a]
 三不中正遇震而不能自立者也蘇蘇傳云緩散自
 失之狀本義因之竊意震懼之極生氣僅存如所云
 絶而復蘇是也隂不正而陽正去三以就四反正之
 道故无過眚也李氏曰陽爻震物隂爻被震隂被震
 而不敢輕犯其鋒必須逃避而後獲免故二則欲其
 躋于九陵三則欲其行无眚此說甚妙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以隂居陽為不當居不當行則當矣
[009-7b]
九四震遂泥
 四與初同為震之主初動而二隂辟易其震為有權
 四動而重隂掣肘其震為无威遂泥者陷于四隂之
 中而不能自拔也遂即春秋遂伐楚遂入越之遂言
 其竟陷于泥也傳曰遂者无反之意泥滯溺也本義
 因之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陽剛有光明之才震動有光顯之勢徒以處柔而不
[009-8a]
 中正遂為四隂所制曖昧无色故曰未光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
 六五當震之時往則上以柔居動之極來則四以剛
 為動之主往來无安止之地危厲亦甚矣然以柔居
 剛而有中德中則不失其正故无喪而有事也有事
 者居中用中之事也傳曰二五雖不當位多以中為
 美三四雖當位或以不中為過中常重于正也盖中
 則不違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六
[009-8b]
 五可見學易者不可不知此理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上行危下行亦危危行也其事在固守其中故无喪
 二喪貝五无喪中德同而初四之剛異也傳以无喪
 為大竊意大即春秋書大有大去之大猶云全也盡
 也所以釋億字之義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
[009-9a]
 上以隂柔處動之極志氣消索殆盡故曰震索索心
 驚而目眩顧盼張惶故曰視矍矍以索索矍矍之狀
 而欲有行其凶必矣震四也逺上不于其躬也近五
 于其鄰也禍患尚未切身及此而能恐懼修省則鄰
 之震不至為躬之震矣故无咎三者上之婚媾也无
 應故有言傳曰六居震之上始為衆動之首今乃畏
 鄰戒而不敢進與諸處震者異矣故婚媾有言也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009-9b]
 中未得傳作中道本義作中心盖中心有未安也故
 見于外者爾爾以隂柔之才當震極之地雖凶而无
 咎者因震鄰之恐用以自戒故也不能虩虩于始而
 能虩虩于終震極則知變耳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程子曰看一部華嚴經不如讀一艮卦以躭空守寂
 為艮便入禪學矣故言止即言行言靜必言動只要
[009-10a]
 事事到恰好處便是艮卦之義艮其背傳云止于所
 不見也朱子以為誤極辨之謂身動物也唯背為止
 艮其背則止于所當止也止于所當止則不隨身而
 動矣是不有其身也如是則雖行于庭除有人之地
 而亦不見其人矣盖艮其背而不獲其身者止而止
 也行其庭而不見其人者行而止也動靜各止其所
 而皆主夫靜焉所以得无咎也其義甚精然程傳之
 理終不可廢故又引入近思録中昔唐太宗除笞背
[009-10b]
 法以為人之五臟皆附于背然則背也者无思无為
 而為諸體之總㑹故曰所也止于是所謂于止知其
 所止也内見有已未免有繫戀處不獲其身内不見
 有已也外見有人未免有瞻顧處行其庭不見其人
 外不見有人也人已兩忘而止于至善故无咎也艮
 其背行其庭雖對說却以艮其背句為主盖卦義三
 字盡之矣故彖傳先發此句之義而後以三句總結
 之也
[009-11a]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
 本義曰此釋卦名艮之義則止也然豈塊然不動之
 謂哉時可以止則止止之時止也時可以行則行行
 之時亦止也行動也止靜也行止以身言動靜兼心
 言也時止時行動靜不失其時也傳曰在物為理處
 物為義動靜合義理乃為不失其時如此時字始有
 着落或問艮之象何以為光明朱子曰定則明凡人
[009-11b]
 胸次煩擾則愈見昏昧中有定止則自然光明莊子
 所謂泰宇定而天光發是也胡氏曰艮一陽見于二
 隂之上陽明著見隂莫得而掩蔽之故艮獨稱光明
 二說正互相發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艮其止即以止當背也或曰背字之誤不必傳曰止
 而不得其所則无可止之理夫子曰于止知其所止
[009-12a]
 謂當止之所也其義甚精又曰夫有物必有則父止
 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
 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聖人所以能使
 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其義甚大上下二體如兩山分峙而立相背不相向
 故相敵不相與也如各人做各人職事各人盡各人
 道理无雷同依附之迹是以内不見已外不見人而
 无咎也
[009-12b]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兩山相並故曰兼山重艮之象也君子觀重艮之象
 而屹乎如山无越思焉思不出位即所謂素位而行
 不願乎外也如居富貴之位便思富貴的道理稍有
 越思虧却本分事情矣以至貧賤夷狄患難莫不皆
 然盖一念悠忽便是廢思一念紛擾便是思出其位
 位以言乎其分也若夫以體言則曰背以理言則曰
 所思其位正以止其所也止其所正以艮其背也傳
[009-13a]
 曰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况
 踰分非據乎此義又進一層盖卦爻俱從身說大象
 又歸本于心故不出其位而必曰以思昔人所稱山
 中宰相弗思耳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初居艮之最下趾之象也趾主行艮其趾止而不行
 也與壯于前趾者異矣故曰无咎隂柔之才慮其止
 于始而未能止于終也故又戒以永貞之利
[009-13b]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以隂居陽非得正也方艮之初行則不正止則正止
 而不敢妄動猶未至于失正也未失正故既以无咎
 許之而又以永貞望之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二與五非正應失其主矣三以成艮之主横亘其上
 是二之主不在五而在三也二之進退不能自主而
 聽于三猶腓之進退不能自主而聽于股也故為艮
[009-14a]
 其腓之象三過剛不中二柔順无能改于其德其勉
 而隨之也豈得已哉其心當有鬱鬱不樂者形迹之
 間似渉浮沉其心則曉然可諒也或曰傳云不拯而
 唯隨也唯字未的當信然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聽也
 本義云三止于上未肯退而聽乎二可見不拯其隨
 咎不在二而在三也爻既為二原情象復為三著罪
 是皆春秋筆意也
[009-14b]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三以剛居剛一陽横亘中間有艮其限之象上下四
 隂皆為隔絶有列其夤之象限腰胯也分而為上下
 則脈絡不相流通夤脊骨也列而為左右則營衛不
 相統屬矣全體痞結心居中无所依附如焚如灼故
 曰厲薰心傳曰人之固止一隅而舉世莫與宜者則
 艱蹇忿畏焚撓其中豈有安裕之理厲薰心謂不安
 之勢薰爍其中也
[009-15a]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象但用危字易厲字慨嘆一番言剛而絶物流毒遂
 至此也絶物者適所以自絶耳
六四艮其身无咎
 傳云四居大臣之位僅能善其身无取之甚也看爻
 辭云无咎殊无不足之意本義以隂居隂時止則止
 之説亦未確張氏云四正當心位不言心而言身心
 不可見身者心之區宇也觀其身之止則知其心之
[009-15b]
 止故无咎此說得之矣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爻曰艮其身象傳恐人誤認身為正面故以止諸躬
 釋之僂身為躬說文窮從吕從身吕背膂也盖止諸
 躬即艮其背也艮其背則不獲其身矣象辭進一歩
 說以補爻辭之所未備與文王卦㫖正合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五君位發號施令使天下各止其所者也其位適當
[009-16a]
 輔處故以輔言輔頰之兩旁骨背後可得而見者見
 其兩輔之不動則知其口之不言矣咸其輔尚口也
 艮其輔塞兌也義正相反慎黙簡重有不言言必中
 節矣故曰有序言有序者有倫次有條理德音秩秩
 也輕發躁出則有起羞之悔艮而有序其悔亡矣本
 義云悔謂以隂居陽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傳依本文解曰言以得中為正止之于輔使不失中
[009-16b]
 乃得正也本義曰正字羨文叶韻可見則只以居上
 卦之中言之
上九敦艮吉
 五爻皆取象于身至上九在艮山之極為成艮之主
 非但无咎悔亡而已也故不從人身取象而曰敦艮
 吉傳曰人之止難于久故節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終
 事或廢于久人之所同患也九能敦厚于終止道之
 至善也故六爻之德唯此為吉
[009-17a]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敦艮之吉節以久而益貞守以久而益堅事以久而
 益勵故曰以厚終也
艮下/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
 巽長女在外未成婦也艮少男在内未親迎也故其
 義為漸本義云為卦止于下而巽于上為不遽進之
 義有女歸之象焉最精又自二至五位皆得正初終
[009-17b]
 二爻雖不當位然陽上隂下亦得尊卑之正位也故
 曰女歸吉也女歸必以漸也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
 故以嫁為歸詩之子于歸春秋王姬歸于齊无貴賤
 一也傳曰天下之事進必以漸者莫如女歸臣之進
 于朝人之進于事固當有序不以其序則陵節犯義
 凶咎隨之然而禮義亷恥之重天下國家之本无若
 女之歸故專以此取義六禮不備貞女不行故女歸
 之利在貞也在禮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不貞則奔可
[009-18a]
 乎傳曰諸卦多有利貞而所施或不同有渉不正之
 義而為之戒者有其事以貞乃得其宜者有言所以
 利者以其有貞也所謂渉不正之疑而為之戒者損
 之九二是也處隂居說故戒以宜貞也有其事必貞
 乃得宜者大畜是也言所畜利于貞也有言所以利
 者以其有貞者漸是也言女歸之所以吉利于如此
 貞正也盖其固有非設戒也學易須如此分疏始得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
[009-18b]
 本義云之字衍衍之字則與晉无異矣傳註于之字
 俱有解固是若如本義作漸字更確女歸吉女以漸
 歸故吉也
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
 進得位以卦變言本義曰自渙而來九進居三自旅
 而來九進居五皆為得位之正傳曰乾坤之變為巽
 艮巽艮重而為漸在漸體而言中二爻交也由二爻
 之交然後男女各得正位盖下體本坤陽進居上而
[009-19a]
 為艮上體本乾隂進居下而為巽進得隂陽之正位
 故往有巽艮之功也進以正諸家多泛說非是宜𦂳
 根上句來進得位則男正位乎外女正乎内矣進以
 正也進以正則夫夫婦婦而家齊家齊而國治天下
 平矣故曰可以正邦也進以正即進得位可以正邦
 即往有功也此釋利貞之義也
其位剛得中也
 剛得中指九五言以陽剛中正居尊位也傳曰諸爻
[009-19b]
 之得正亦可謂之得位矣然未若五之得尊位故特
 言之此釋卦體也訂詁云但取畫之隂陽更不論卦
 之男女也此義亦宜知
止而巽動不窮也
 艮止于内而巽以行之動而不過故不窮也傳曰人
 之進也若以欲心之動則躁而不得其漸故有困窮
 在漸之義内止靜而外巽順故其進動不有困窮也
 此釋卦德也
[009-20a]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語曰十年之計樹木非積有嵗年未遽髙也故山上
 有木為漸進之象君子觀其象以居賢德法艮之止
 也善俗法巽之入也本義曰二者皆當以漸而進此
 兩平說傳曰人之進于賢德必有其漸習而後能安
 非可陵節而遽至也在己且然教化之于人不以漸
 其能入乎移風易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故善俗必
 以漸也此兩截說竊意串說亦是韓退之曰陽子居
[009-20b]
 于晉之鄙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善俗之說也君
 子以移風易俗為己任俗而善雖小人共勉為君子
 俗而不善雖君子漸墜為小人然非居賢德不可居
 者安土而不遷也本之躬行積久而後效見所謂涵
 育薰陶俟其自化也此漸之義也然夬曰居德則忌
 何也夬之象以德及人而不自有漸之象自有其德
 而後及人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009-21a]
 從來有序者必稱鴈行以其不失次也親迎者必先
 奠雁以其不亂羣也漸進之義從夫之道皆于是乎
 見之故六爻皆取鴻象或曰木落南翔氷泮北徂其
 往來也有時亦漸之象也初隂柔居下上无應援漸
 于干之象也干水涯也漸于干戢翼以俟時耳小子
 未更事之稱見已然不見未然危懼有言愛鴻也非
 知鴻也然鴻固无咎也傳曰君子深識逺照知義理
 之所安時事之所宜處之不疑小人幼子非能燭理
[009-21b]
 故有言盖不知在下所以有進也用柔所以不躁也
 无應所以能漸也若漸之初而用剛急進則失漸之
 義不能進而有咎必矣其義甚精
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小子之厲以為未得所安耳不知始雖翅垂終當翼
 振于守身之義為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二柔順中正上得九五之君為之應其進安且裕矣
[009-22a]
 故有漸于磐之象傳曰磐石之安平者江河之濱所
 有進至是不復如干之厲而有言矣宴息得所飲啄
 自如吉可知也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傳曰爻辭以其進之安平故取飲食和樂為言夫子
 恐後人未喻使伴食輩得以藉口故以不素飽釋之
 言其以伐檀之君子為和羮之大人也楊誠齋曰食
 君之禄又豈素飱云乎亦欲置國家于磐石之安納
[009-22b]
 人民于和衎之樂而已故傅說之志在中興有商而
 非后則不食其禄孟子之志在平治天下而食前方
 丈則得志不為絶好名理昔王曽大魁天下或戲之
 曰狀元試三塲一生喫着不盡公正色曰曽平生之
 志不在温飽庶幾此爻之義矣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冦
 傳云安處平地則得漸道本義云鴻水鳥陸非所安
 也本義為是三過剛不中上无正應處非其據故有
[009-23a]
 漸于陸之象三四相比不相應非耦也三比四則夫
 征不復如魯公孫敖從紀氏楚子反從夏姬之類四
 比三則婦孕不育如楚鬬伯比不育榖於兎之類鴻
 失匹則不再配三四夫婦如此愧漸陸之鴻多矣非
 理相從者冦也比則不利禦則利三以過剛之才當
 艮止之極故以禦冦勉之𫝊曰守正以閉邪所謂禦
 冦也胡氏曰當合卦爻辭觀之卦辭女歸吉者以三
 四兩爻也爻辭夫婦凶者亦三四兩爻也卦以兩體
[009-23b]
 論巽女有歸艮男之象爻以應否論當相應之位者
 為正不當相應之位者為邪四女无歸三男之禮也
 特相比而相得為私情之相合耳易之取義不同如
 此
象曰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
冦順相保也
 傳以為好醜之醜疏曰醜類是也言三與初二雖有
 隂陽之殊同體艮卦故謂之羣醜也外比則内離矣
[009-24a]
 四无媒而合失夫婦之正道也孕其敢育乎從冦逆
 也禦冦順也三與二協力同心以禦失道之冦則醜
 類合矣故曰順相保也順保即守望相助之意傳曰
 君子之于小人比也自守以正豈惟君子自守其己
 而已乎亦使小人得不陷于非義是以順道相保禦
 止其惡故曰禦冦或曰雁羣不亂飛則列陣相保亦
 有禦冦象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009-24b]
 焦氏云乗剛不安之說殊无干渉非也鴻趾連不能
 握枝漸于木不安甚矣柔而乗剛之象也或得横平
 之柯處之則轉危為安而无咎矣蒙引曰或得者言
 有此而庶幾可望之辭也最得或字之義傳曰四居
 正而巽順宜无咎者也必以得失言者因得失以明
 其義也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四在巽體之下而又以隂居隂順以巽也順以巽故
[009-25a]
 得桷也傳曰桷者平安之處求安之道唯順與巽若
 其義順正其處卑巽何處而不安如四是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嵗不孕終莫之勝吉
 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漸于陵之象也陵視于陸于
 磐髙矣而逺于水亦非安也二漸磐在江河之濱與
 五正應而為三四所隔故有此象也傳曰三比二四
 比五皆隔其交者也婦謂二二為五之婦也中遭隔
 絶獨隂不成其能孕乎焦氏云歴三位而後至故有
[009-25b]
 三嵗不孕之象然三四以邪比二五以正應邪不勝
 正故曰終莫之勝也傳曰以不正而敵中正一時之
 為耳久其能勝乎在四既以邪正為安危在五又以
 邪正為勝負而即以邪正為吉凶也學易者可以觀
 矣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二五相應其所願也若為三四所勝則失願矣豈知
 天道人心終有反正之理乎故信其必得也
[009-26a]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傳曰安定胡公以陸為逵逵雲路也謂虚空之中爾
 雅九達謂之逵逵通達无阻蔽之義本義云以韻讀
 之良是五爻皆以進而止上則翺翔天際故有漸于
 逵之象處漸之終巽之極雖无位而有用也其羽可
 用為儀吉本義云儀羽旄旌纛之飾也按羽之用雉
 取其綵鷺取其白鴻取其知時上九之儀取其秩序
 非取其文明也傳曰在人則超逸乎常事之外者也
[009-26b]
 進至于是而不失其漸賢達之髙致也故可用為儀
 法而吉也傳義甚確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本義云其志卓然豈可得而亂哉傳云可用為儀以
 其有序而不可亂也觀鴻之飛從容閒適後先秩然
 莫之或紊所謂其儀不忒者也不亂言其儀度非言
 其志意也本義解爻辭切鴻恐未切上九解象辭切
 上九恐未切鴻不如傳說的完美自古髙尚一流天
[009-27a]
 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然或一意枯寂如長沮桀溺
 之流其羽不可用為儀也或一意放曠如竹林七賢
 之流其羽不可用為儀也超然物外以禮自守容止
 可觀進退可法瑟僴赫喧儼然為一代之師表焉此
 大賢以上之事非幽人達士所可幾及也
兌下/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
 歸妹亦女歸也而義各不同盖漸與歸妹相對而相
[009-27b]
 反之卦也漸巽上艮下少男下長女而長女歸于少
 男也故曰女歸剛先求于柔陽先求于隂是以貞吉
 无不利歸妹震上兌下少女悅長男而長男歸于少
 女也故曰歸妹柔先求于剛隂先求于陽是以征凶
 无攸利男感而女應則正女感而男應則邪此漸歸
 妹之分也不以理而以欲不以道而以情將傷身敗
 德故曰征凶失尊卑之序拂剛柔之常旡所往而可
 也故曰无攸利
[009-28a]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
人之終始也
 歸妹卦本不好聖人却說出許大道理來此泛言男
 女交感之理也一隂一陽之謂道物无獨生而獨成
 者故男有室女有家天地之常經是乃其大義也震
 長男天交于地之始兌少女地交于天之終天地不
 交則人類滅絶萬物何由而興乎是故天地之道寄
 諸男女男女之道合乎天地也古往今來繩繩相續
[009-28b]
 人所以始而終終而復始者以歸妹故也猶禮云大
 昏萬世之嗣也本義云歸者女之終生育者人之始
 固自切貼
說以動所歸妹也
 女悅而男動悅以動也所歸妹言所歸在妹也歸者
 妹寔主之而長男不與焉
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乗剛也
 中四爻俱隂上陽下初上二爻亦如之位不當也三
[009-29a]
 乗二五乗四柔乗剛也從未有男子制于婦人之手
 而家道克有成者傳曰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婦有唱
 隨之禮此常禮也如恒是也茍不由常正之道徇情
 肆欲唯說是動則夫婦瀆亂男牽欲而失其剛婦狃
 悅而忘其順如歸妹之乗剛是也所以凶无所往而
 利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雷動于上而澤水為之摇漾似女悅以從男之象故
[009-29b]
 為歸妹君子觀其象而知始合不以正必有中道棄
 捐之悔氓之蚩蚩所為作也傳曰夫婦之道當常永
 有終必知其有敝壊之理而戒慎敝壊謂離隙歸妹
 悅以動者也異乎恒之巽而動漸之止而巽也少女
 之悅情之感動動則失正非夫婦正而可常之道久
 必敝壊知其必敝則當思永其終也其義醒矣再由
 夫婦之道推之天地間自進身交友以至應事接物
 其罅漏有自其破敗有因須早見而預圖之如器然
[009-30a]
 安蝢的好則久而不敝矣防于未然非救于已然知
 其敝所以永其終也以先事之哲為善後之圖惟是
 絶私情而篤公義母若少女長男以悅而動則可耳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初有陽剛之德女之賢明者也在下而无正應故為
 娣之象古者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以姪娣所以廣
 繼嗣也焦氏云娣之為言第也言以次第御于君也
 婦人從人娣又從其從人者雖有賢德未敢直行其
[009-30b]
 意如跛者之能履也跛不能自行依人以行娣不能
 自行依君以行如是而行分固應爾吉之道也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以恒本義云有常久之德或曰姪娣之從古今常理
 曰以恒謂以常禮而行也其說甚好相承非一人之
 言也與諸姪娣同承順主君之命而行耳曰以恒曰
 相承便有寔命不猶之意小星所為作也此爻衛戴
 媯足以當之
[009-31a]
九二𦕈能視利幽人之貞
 二剛而能中正室之象進乎娣矣娣跛能履承三也
 二眇能視承五也五為正應而質反隂柔其配不良
 能成内助之功乎故不能逺照而晦其明以自安也
 五隂柔不正動于悅者二不能為容悅惟以幽靜之
 德固守正道故曰利幽人之貞傳曰二之才如是而
 言利貞者利言宜于如是之貞非不足而為之戒也
 本義云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也俱極明備
[009-31b]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傳曰守其幽貞未失夫婦常正之道也世人以媟狎
 為常故以貞靜為變常不知乃常久之道也此即柏
 舟之詩所謂我心匪石不可轉我心匪席不可卷者
 也盖不以配之不良而改其德也此爻衛莊姜足以
 當之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程朱俱作待謂不正之女人莫之取故有所待也或
[009-32a]
 按天官書須賤妾也亦通三隂柔不中正而偃然居
 二之上所謂狐媚專寵者也反歸謂宜出而歸之使
 如初之卑巽善下以安娣媵之分可耳歸即春秋出
 歸之歸與歸妹不同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未當謂以隂居陽也柔乗剛賤陵貴之象也此如仕
 者不自貴重而以事是君為容悅之類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009-32b]
 四以陽居隂似不當位然處柔婦人之道而居上尊
 貴之體盖賢明之女自守以待佳偶雖抱標梅之嘆
 而不遑恤也以其无正應故曰愆期以其有女德故
 曰遲歸有時如孟光之待梁鴻也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象復指出志字即志可則之志謂其心確有以自守
 未嘗俯仰取容也學者抱道擇主而不輕以身許人
 其九四之謂乎
[009-33a]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𬒮不如其娣之𬒮良月幾望吉
 朱子以帝乙歸妹與箕子明夷髙宗伐鬼方之類俱
 當時占得此爻余未敢信五以中正居尊位下應九
 二為王姬下嫁之象以婚姻之禮制自帝乙故推本
 言之小君德冠後宫不與諸娣爭飾故其君之𬒮不
 如其娣之𬒮良也漢馬后常衣大練裙不加縁朔望
 諸姬至朝謁望見后袍衣疎麤以為綺穀就視乃笑
 后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君之袂不如娣之袂
[009-33b]
 良馬后有焉王后配月月幾望吉傳云德謙盛而不
 盈也本義云后德之盛无以加此玩幾字傳尤確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

 上二句直述爻辭下始解之五柔德而居中位故以
 其貴尚者行之所貴尚者在德不在飾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孔子曰婚禮合二姓之好以為宗廟主是故女德不
[009-34a]
 可以奉祭祀則无取焉上六以隂柔居歸妹之終而
 无應傳云女歸之无終者也本義云約婚而不終者
 也傳主祭祀說筐即詩維筐及筥之筐謂諸侯大夫
 妻誠敬以奉祭祀之器也承筐而无蘋藻之實則女
 无以奉祭祀矣按禮諸侯之祭親割牲卿大夫亦然
 割取血以祭也士刲羊无血无以奉祭祀矣夫婦共
 承宗廟旡以奉祭祀則于義當離是夫婦之不終者
 也故无所往而利本義主婚姻說女承士之筐而无
[009-34b]
 幣帛之實故士不能具酒食以召鄉黨僚友刲羊无
 血也所以為約婚不終之象二說俱有理宜併存之
 胡氏曰震有虚筐象兌羊象上與三皆隂虚无應故
 有承筐无實刲羊无血之象
 謹按前說主奉祭祀于義較長/盖夫婦之道以奉祭祀為重也
象曰上六无實承虚筐也
 象單解承筐句即女之无寔以該士之无血也或曰
 卦為歸妹設故言女而不及士
[009-35a]
離下/震上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豐卦是極好的爻辭却不甚好以其盛極而衰也朱
 子曰人君于豐之時當如捧盤水戰兢自持方无傾
 倒滿溢之患若纔有纎毫自滿之心即散矣所以此
 處極難豐者事事完全物物美備若天助其成者然
 盛大之勢故自具有亨義也王者天下所歸往也合
 天下之人民物力統歸一人惟王者可以至此故曰
[009-35b]
 王假之也其勢方隆則其為憂方大上體震震有憂
 象故戒之曰勿憂勿憂與勿恤不同言其勿徒憂也
 下體離離南方之卦有日中象故曰宜日中盛到極
 處須常常如日中時候保䕶纔好不然或過或不及
 皆非所宜也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
 或曰豐盈或曰豐盛或曰豐厚豐之為義不一皆可
 以大字括之離明震動相資為用故豐也
[009-36a]
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王假之尚大也傳曰所有既大其保之治之之道亦
 當大也故王者之所尚至大也䝉引云居得為之位
 操得為之勢而又當此得為之時凡百如意所為不
 期侈而自侈也故曰尚大也尚大所以有憂道也此
 說亦通勿憂宜日中日所以照也日中所以普天下
 而无遺照也有遺照則釁孽萌于其間矣故必四照
 如舜之明四目達四聰而後可此釋卦辭也大意已
[009-36b]
 完下又因日中一言而推極之本義所謂又發明卦
 辭外意是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日中則昃如日之升則不昃月盈則食如月之恒則
 不食天地盈則與時消天地虚則與時息是天地不
 能違時也而况于人與鬼神乎人與鬼神有盛有衰
 亦與時消息而已然而言天地又言鬼神何也天地
[009-37a]
 者鬼神之所以為體也鬼神者天地之所以為用也
 造化之迹如風雨露雷之類皆是也徹上徹下莫不
 在理數倚伏之中傳曰為此誡者欲其守中不至過
 盛也本義曰言不可過中也明乎此而持盈保泰之
 道思過半矣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皆至雷電交作也威照並行故為豐之象君子觀其
 象以折獄致刑傳曰折獄者必照其情寔唯明克允
[009-37b]
 致刑者施威于姦惡唯斷乃成數語最精盖獄以離
 折電之照也洞若觀火也刑以震致雷之威也德威
 惟畏也在此有確然曲中之情曰折謂屈服也在彼
 有固然應得之罪曰致謂自取也噬嗑之明罰敇法
 則曰先王立法者也原其情而制律以示之使勿犯
 也豐之折獄致刑則曰君子奉法者也得其情而按
 律以治之使勿枉也然則二卦之分一以明在上一
 以明在下故也旅明在上而亦云君子何也傳曰旅
[009-38a]
 取慎用刑與不留獄君子皆當然也其義明矣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初與四皆陽兩剛非應者也在豐則不然離居明之
 初震居動之初明與動合則有用分則无為故初遇
 四遇其配主也以下並上也相須猶形影相資猶表
 裏雖旬而无咎也旬均也盈數也明之盈者動資之
 動之盈者明資之何咎之有傳曰非明則動旡所之
 非動則明无所用相資而成用同舟則胡越一心共
[009-38b]
 難則仇怨協力事勢使然也絶好名理往有尚者往
 而相從則能成其豐而有可嘉尚也
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傳曰聖人因時而處宜隨事而順理夫勢均則不相
 下者常理也然有雖敵而相資者則相求也初四是
 也所以雖旬而无咎也與人同而力均者在乎降己
 以相求協力以從事若懐先己之私有加上之意則
 患當至矣故曰過旬災也均而先已是過旬也一求
[009-39a]
 勝則不能同矣
 謹按胡氏來氏皆以旬為十日一/謂數之盈一謂日之象似亦有理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傳曰明動相資乃能成豐二為明之主又得中正可
 謂明者也而五在正應之地隂柔不正非能動者乃
 才不足耳既其應之才不足資則獨明不能成豐既
 不能豐則喪其明功故為豐其蔀日中見斗之象本
 義云蔀障蔽也大其障蔽故日中而昏也或曰如樂
[009-39b]
 廣之客見杯中蛇影遂致疾盖因疑而得疾也亦通
 胡氏曰日中豈有見斗之理即暌載鬼一車之意正
 與疑疾合然則畏其疑不往而遂已乎有道焉積至
 誠以動之發其蔀而孚其疑可也發有感發啟發二
 意感發所以化之也啟發所以開之也牖其暗而使
 之明振其柔而使之强事君之善道故吉也傳曰古
 人之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己之誠意上達而
 君見信之篤耳管仲之相桓公孔明之輔後主是也
[009-40a]
 余謂孔明允當此爻管仲未也必也周公之于成王
 乎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柔暗之君皆因志不立信以發志者不貳勿欺盟天
 地泣鬼神而謂不足感動其志乎此格心本領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
 程朱本王弼說沛作斾謂幡幔也焦氏云公羊傳草
 棘曰沛盂子沛澤多而禽獸至沛亦蔀之義也沬子
[009-40b]
 夏以為小星薛氏謂斗之輔星故傳曰星之微小无
 名數者也二說俱有理豐其沛日中見沬蔽益近而
 昏益甚矣三與上六為應故也三剛正處離之上其
 才足以有為上隂柔无位動終而止掣肘甚矣如人
 之折其右肱也在禮子能食教以右手右便于左折
 其右肱欲効一臂之力不亦難乎然上之咎非三之
 咎也故原情而恕之傳作无所歸咎恐不必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009-41a]
 凡成大事者以明為主明有所蔽則不能及逺欲濟
 大事其可得乎肱倚以為用斷折則无可用之理其
 終也已終不可言永為上所棄絶也士之懐才抱德
 未獲一售而束手坐困者此類是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與六二同二應五四承五也四居大臣之位近柔
 暗之君雖為動主而明无所資况不中不正乎傳曰
 豐其蔀蔀周圍掩蔽之物周圍則不大掩蔽則不明
[009-41b]
 日中見斗當盛明之時反昏暗也幸與初同德相應
 若資之以為用戮力協心禆益非淺也下曰配不以
 耦上為僣上曰夷不以就下為卑同稱主者各為一
 卦之主也可以開其暗故曰吉也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
吉行也
 不中正而在髙位非所宜也故曰不當位臣以陽居
 隂君以隂居隂幽暗未光明也故曰幽不明同是象
[009-42a]
 也不于六二釋之而于九四釋之何也二之昏暗在
 五且有發䝉振懦之功有功无過故專釋有孚發若
 一句四不中正五之昏暗當平分焉功過各不相掩
 故詳釋之其義精矣傳云陽剛相遇吉之行也似以
 吉行為句看來遇其夷主吉爻辭也行也當為一句
 震體也震行則遇離之初明動相資故吉也史稱唐
 李吉甫不得在端亮之列位不當也謀于裴垍疏三
 十餘人數月之間選用畧盡當時翕然稱為得人庶
[009-42b]
 幾遇其夷主者矣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或以章為四曰五柔屈體下求四剛隂陽交錯成章
 也其說亦通但六二文明中正離之主也又能以誠
 意事君誠則形著動變而章美燦焉黻黼皇猷潤色
 太平此物此志也五能招倈之俾賁然來思則福慶
 集于身而名譽彰于外矣故吉也傳曰章美之才主
 二而言然初與三四皆陽剛之才五能用賢則彚征
[009-43a]
 矣如此說始无遺意訂詁又本其意而廣之曰下四
 爻二應五四比五初則應四以從五者惟三為上所
 排擠无由自通于五今五既來章則上六之媒孽有
 所不行且將收之于廢棄之餘而資其一臂之用所
 不齒者惟上耳衆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
 斯脫吉孰如之其義益暢矣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人君為天下造福故曰有慶也天下䝉其福則有譽
[009-43b]
 不待言矣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閴其旡人三嵗不覿凶
 傳曰六以隂柔之質而居豐之極處動之終其滿溢
 躁動甚矣處豐大之時宜乎謙屈而處極髙致豐大
 之功在乎剛健而體隂柔當豐大之任在乎得時而
 不當位如上六者處无一當其義備矣豐其屋以所
 處太髙言蔀其家以所居不明言闚視也閴寂也闚
 其户閴其无人以昏暗髙亢自絶于人而人莫之與
[009-44a]
 言三雖正應至于三嵗之久而不得見則亦終莫之
 見矣凶可知也或曰自三至上歴三位故曰三嵗傳
 曰不覿謂上不見人盖不變也六居卦終有變之義
 而不能遷是其才不能也
 謹按來氏謂權臣得罪/披離之後多有此氣象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户閴其无人自藏也
 天際翔朱子云言其屋如翬斯飛髙大至于天際自
 藏傳承閴其无人說謂人以其昏暗自髙大故皆棄
[009-44b]
 絶之自藏避而弗與親也本義就上六說謂障蔽也
 言上六尊大之極藏匿之深自視太尊人莫敢近豈
 人之絶彼哉彼自絶乎人耳如此說更確
艮下/離上
旅小亨旅貞吉
 傳曰山止而不遷火行而不居為去其所止而不處
 之象本義因之或曰山止不遷有旅館象火行不居
 有旅人象亦好旅无大通大行之理故曰小亨傳曰
[009-45a]
 如卦之才可以小亨得旅之貞正而吉也貞固卦所
 自有也本義曰可以小亨而能守其旅之貞則吉則
 似戒辭以卦德卦體觀之柔中矣而順剛内止矣而
 又外明卦固具有貞義傳說正與彖傳合本義又云
 旅非常居若可茍者然道无不在故自有其正不可
 須臾離也名言宜服䝉引本其意而廣之曰言亦必
 忠信行亦必篤敬必仁于僮僕必義于同侣必禮以
 律身必智以照物其義益備矣梁溪先生謫居揭陽
[009-45b]
 嚴立課程靜坐讀書相資為用以小學近思録教來
 學者可謂得旅之時義矣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
小亨旅貞吉也
 徐氏曰一柔在外而處二剛之中是羇旅之人交于
 强有力者盖離從乾變坤之一柔得上卦之中而順
 乎乾之二剛自不至以卑而取辱以髙而招禍矣此
 釋小亨義徐氏又曰非賢不主非善不與止而麗乎
[009-46a]
 明也則似以止屬己以明屬人非卦德矣内艮止外
 離明言靜專自守而外洞乎物情也此釋貞吉之義
旅之時義大矣哉
 時義之大程朱只云難處夫難處者時也難盡者義
 也二義須兼言之考戴記或旅于館或旅于途或潔
 身而去或畏難而行或奉命而往或語或黙或歩或
 趨或進或退或存或亡俱有因時徙義之道正可發
 明大字之義吳氏謂旅非商旅之旅自天子諸侯大
[009-46b]
 夫以至于聖賢皆有旅故一一援其人以寔之䝉引
 獨以天子之旅為未然曰天王出居于鄭變例也故
 周公繫六五爻辭不取君象正以天子无旅故也若
 然則魯昭公之在楚唐中宗之在房州獨非變例乎
 即孔子之轍環孟子之歴聘亦自變例若得君行道
 烏用是栖栖者為哉大抵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有
 旅皆有旅則皆有其時義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009-47a]
 本義曰慎刑如山不留如火似未盡又語録云不干
 旅事非也丘氏曰山者火之所旅久則延燒獄者囚
 徒之所旅久則淹滯得之矣盖明而不慎則必剛愎
 以輕民命慎而不明則必冒昧以殘民生明慎用刑
 而留獄則或以姑息養奸惡或以優柔誤善良君子
 所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也不留獄亦有二義元惡
 大憝立置重典不至以逗遛貽意外之變一眚小過
 槩從寛政不至以濡滯傷好生之恩或曰留獄猶云
[009-47b]
 懸案非留于獄中也亦通
 謹按案懸則留于獄/中亦必然之勢也
初六旅𤨏𤨏斯其所取災
 初以隂柔處旅之下如商賈一流匐匍于道路計較
 于錙銖固𤨏𤨏矣若夫役役客邸俛仰茍容摇尾以
 乞憐亦𤨏𤨏也鄙猥𤨏細何足道哉災之來也斯其
 所自取耳災謂悔辱患害也傳曰當旅困之時才質
 如是上雖有援无能為也四陽性而離體亦非就下
[009-48a]
 者也又在旅與他卦為大臣之位者異矣其意甚明
象曰旅𤨏𤨏志窮災也
 象復本其志而責之凡人莫先于立志志立則雖處
 窮途落寞之中而屹然自若初六之災由其志氣窮
 蹙也志窮即災非别有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僕貞
 二以柔順之德居中得正即次也有次舍可居則无
 假館之勞承三之剛懐資也有財貨可畜則无稱貸
[009-48b]
 之苦乗初之柔得童僕也有童僕之貞良可任則小
 大一心奉命惟謹无防欺御詐之事處旅之善進退
 綽綽有餘裕者也傳曰柔暗在下者童也强壯處外
 者僕也又曰不云吉者旅寓之際得免于災厲則已
 善矣如此始无遺意
象曰得童僕貞終无尤也
 象多以上句該下亦有以下句該上者得童僕貞之
 類是也即次懐資而又得童僕之貞雖厮役皆以正
[009-49a]
 道相朂則主人因而寡過矣何尤之有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傳曰處旅之道以柔順謙下為先三過剛不中故全
 與二反居下體之上近離則焚其次无置身之地與
 二之即次者異矣去初逺則喪其童僕貞无奔走服
 役之人與二之得童僕貞者異矣羇旅之人所凴依
 者童僕耳失其心則舟中敵國為可危也此本傳說
 貞字連上句為義與六二得童僕貞一例看極是木
[009-49b]
 義則貞字連下句為義謂九三雖貞而厲也亦通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焚其次則併其資而盡之困于窮途而不能前亦以
 傷矣傳曰以旅之時而與下之道如此義當喪也本
 義更不増減一字盖君臣主義主僕亦然在平時且
 當與下以寛而况旅乎剛而寡恩喪其義故喪其童
 僕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009-50a]
 四以剛居柔又在上體之下得處旅之道也故曰旅
 于處按詩于時處處于時廬旅則處與旅不同只是
 止息之義得其資斧當如傳作兩件看陽寔為資有
 所利賴也剛斷為斧有所防䕶也或曰資當作齎或
 曰資當作齊或曰只是資用之斧俱非也資自是懐
 其資之資四負剛明之才得君行道其心也徒旅于
 處而已雖得資斧四何快于是我四自謂也傳曰四
 以剛明之才為五所與為初所應乃旅而得貨財之
[009-50b]
 資器用之利也雖在旅為善然四非正位上无剛陽
 之與下惟隂柔之應故不能伸其才行其志其心不
 快也其說最為顯切本義全用之特約其辭耳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四近君宜居大臣之位而乃旅處中未得位也未得
 位三字承上一句起下二句故下但直述爻辭非若
 諸象傳之各自為解也若曰惟不得位而旅處故雖
 得資斧未快也夫得資斧而心猶未快况甫出門而
[009-51a]
 瑣瑣乎然則四之心視初之志相去逺矣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傳曰離為雉文明之物射雉謂取則于文明之道而
 必合如射雉一矢而亡之發无不中則終能致譽命
 也譽令聞也命福禄也此理最見成但雉文明之物
 而亡之便是死雉何以有譽命朱子不取其說以為
 凡言終吉者皆是初不甚好也故以一矢亡作亡矢
 謂所喪不多也竊意雉得而矢將焉往若云矢雉俱
[009-51b]
 亡不應有譽命矣訂詁云亡即出亡之亡離火炎上
 故有出亡象雉者文明之物射者君子之事射雉者
 謂取則于文明之道如以雉為質的然離從乾變六
 五舍乾之剛健而得柔之文明處得中道以斯德在
 羇旅之中終必有譽命逮之雖挾一矢而出亡旅不
 久矣此說斟酌程朱之間又得終字意固自有理又
 曰王者无旅旅則失位故此爻不取君位象然少康
 逃虞思之國宣王匿召公之家是亦旅也余謂唐自
[009-52a]
 𤣥宗以至肅德諸君皆嘗䝉塵而卒不失舊物可不
 謂旅乎此論正不可少
 謹按此爻說者雖俱有理但五不取君位謂天子无/旅似非通論盖易中有无其事而有其象者况寔有
 其事者乎試取來氏集註約言之離雉之象也錯坎/矢之象也變乾居一雉飛矢亡之象也中爻兌巽兊
 悅也又為口以口悦人譽之象也巽以申命命之象/也以用也五得中乎外而順乎四之剛又應二之中
 正如明皇之幸蜀肅宗之即位靈武德宗之幸奉天/皆旅也可謂射雉矢亡矣後得李郭諸臣恢復故物
 終得其譽又得命令于天下如建中之詔是也此說/于義似長併小象上逮二字亦有着落因録存之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009-52b]
 傳解上逮云上下與之是多却一字朱子云不得如
 伊川說是也但曰譽命聞于上恐亦未安訂詁曰逮
 及也以臣言則譽命者君所予以君言則譽命者天
 所予皆從上而及者也其說亦通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
 離為飛鳥上九剛不中而處最髙又離體故取鳥象
 離為科有巢象而火又附焉有焚巢象鳥焚其巢則
 失其安而无所止矣特加旅人二字所以别于鳥也
[009-53a]
 旅人始以髙亢鳴得意先笑也失安莫與求旅于次
 旅于處不可得後號咷也牛順物任重致逺旅所必
 賴也輕率躁慢則喪其順而无以為力矣困于旅故
 凶也離為牝牛又離火性上為躁易之象故曰喪牛
 于易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義者宜也旅之義宜下不宜上以旅在上髙亢而不
 保其居故其義當有焚巢之事也凡事着一番畏難
[009-53b]
 意思則始迷尚期終悟一味輕易視天下事无足以
 入其心者聽之不聰其終也已又安望其有聞知乎
 謂終身无覺悟之期也或曰浪迹天涯悠忽度日終
 不能有聞于世也亦通梁溪曰夫子去魯十有四年
 與二三子棲遲容與其進德修業有不可知之妙所
 以贊易大旅之時義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009-54a]
 傳曰一隂在二陽之下巽順于陽所以為巽也本義
 又加入字曰一隂伏于二陽之下其性能巽以入也
 象為風亦取入義其義愈詳矣陽大隂小以其從陽
 也故亨以其從陽者隂也故曰小亨一隂上從二陽
 初往二四往五无不利者故曰利有攸往初見九二
 之大人四見九五之大人皆能以陽剛之德濟隂柔
 之質引而入于中正之域也故曰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
[009-54b]
 合兩巽為卦故曰重巽傳曰君子體重巽之義以申
 復其命令故本義曰釋卦義也申重復也丁寧反覆
 之意非謂有兩命也讀書盤庚及多士多方之誥則
 可見矣
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
利見大人
 陽性以中正為志剛而巽乎中正其志行矣本義指
 九五以二中而未正也鄭氏曰九二巽乎中者也重
[009-55a]
 巽則兼五言之故曰巽乎中正而志行如此則分曉
 矣又曰初六順乎剛者也重巽則兼四言之故曰柔
 皆順乎剛尤分曉盖順乎剛則不至柔媚而為謟剛
 順乎中正則不至褊急而為邪此巽之所以為巽而
 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者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傳曰隨者相繼之義本義因之盖巽為風風以繼風
 故曰隨風重巽之象也君子觀重巽之象以重申其
[009-55b]
 命而又必行其所命之事不徒託諸空言也李氏曰
 天下有風姤所以施命若風相隨而至則是申命不
 一之象故君子之出命也必至再至三以先戒之然
 後其事可行于天下也文告勤懇而非出乎身以加
 諸民雖家諭户曉祗故事耳勵精圖治而不能使匹
 夫匹婦丕應傒志即發號施令何為也哉必如君子
 之德風而後可以申命行事也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009-56a]
 巽為進退為不果初以隂柔而居最下故有此象然
 利在武人之貞者所以鼓勵其志使之有進而无退
 也本義有以濟其所不及而得所宜句最精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進退兩念交戰于胸中而不能自決志疑也把狐疑
 念頭整頓起來不使汚壊卑萎了志治也志治則確
 然自信而无所疑矣傳曰治謂修立也修者不汙之
 謂立者不卑之謂
[009-56b]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二以陽居隂而在重巽之下過于巽者也故曰巽在
 牀下古尊者坐干牀上卑者俯伏拜跪于牀下正其
 義也用史巫紛若句殊難理㑹向來以程朱為未安
 遍求諸家之說畢竟傳義較勝傳曰史巫者通誠意
 于神明者也紛若多也苟至誠安于謙巽能使通其
 誠意者多則吉而无咎謂其誠足以動人也由此言
 之如古之人有盛德及人而人皆代為祈福之類盖
[009-57a]
 至誠感人而因以格神也用史巫者史巫為二用非
 二用之也本義丁寧煩悉其辭以自道達亦未確余
 向有說云史用以占卜者也巫用以禱祀者也紛若
 者史不已而巫巫不已而史極言其小心慎畏不安
 之甚也誠敬如此可通神明是以吉而无咎也亦通
 存之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傳曰二能使其誠意者衆多紛然由得中也陽居中
[009-57b]
 為中寔之象中既誠寔則人自當信之以誠意則非
 謟畏也所以吉而无咎此說確不可易
九三頻巽吝
 三以陽居陽過剛不中者也因處巽時而勉强以下
 人非其本心然巽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故頻巽而
 頻失為可吝也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傳曰三之才質本非能巽而上臨之以巽承重剛而
[009-58a]
 履剛勢不得行其志故頻失而頻巽盖巽者本非其
 志故窮困而不能常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隂柔无援承乗皆剛宜有悔也以隂居隂在上體而
 能下故悔可亡田獲三品傳云遍及上下也朱子以
 為牽强但直作卜田之吉占恐未然焦氏云三品指
 下三爻四居五下巽順而盡事君之禮故初六九二
 九三莫不巽順之如田獵而有三品之獲也此說亦
[009-58b]
 通三品之說舊矣一為乾豆一為賓客一以充君之
 庖又有三殺之說詩車攻篇自左膘達右腢為上殺
 達右耳本為中殺左脾達右䯚為下殺此即就田時
 所獲言之猶切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四居柔得正所謂範我馳驅者故有田獵之功豈與
 詭遇獲禽等乎以隂柔之才而遇上下之剛獲免于
 悔幸矣乃不惟无悔而且有功傳曰天下事茍善處
[009-59a]
 則悔或可以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五居尊位為巽之主命令之所自出也以剛健之德
 居中正之位所謂剛巽乎中正而志行者也故貞貞
 則吉而悔亡无所不利矣五非有悔而居巽體巽為
 疑卦故戒之以其不善而變也故无初以其變而善
 也故有終所謂圖惟厥終也本義曰有悔是无初也
[009-59b]
 亡之是有終也尤為明切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傳曰
 甲者事之端也庚者變更之始也十干戊巳為中過
 中則變故謂之庚事之改更當原始要終如先甲後
 甲之義如是則吉也本義云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
 日癸也丁所以丁寧于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于其
 變之後二義俱不可少然先庚後庚反覆告人以欲
 變之意不一而足所謂重巽以申命也以此創制變
 法必獲美善之道吉可知已
[009-60a]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二曰得中未正也五曰位正中則无偏无黨无過无
 不及命令之出合天理而當人心矣故吉有獨歸焉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
 上以剛居柔而處巽之極過于巽者也故與二同象
 失其所安矣資斧在旅作兩件看在巽作一件看盖
 旅之時以懐其資為善故二物併需巽之時只取斷
 義喪其資用之斧失其所以斷也上九本剛非不能
[009-60b]
 斷者特以巽極而喪之耳故只作一物易不可為典
 要也貞凶傳曰在正道為凶是也本義曰雖正亦凶
 亦說的去
象曰巽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居巽上而在牀下窮而反下也故曰上窮正乎凶也
 本釋貞凶二字本義直云必凶恐未是傳曰巽本善
 行故疑之曰得為正乎復斷之曰乃凶也如此方是
 釋辭且得乎字也字意出楊氏曰上九位極人臣愛
[009-61a]
 其富貴權勢而患失之心生故以極其巽順阿譽以
 保其所有若然則漢張禹唐魏元忠盖其人矣
 謹按此卦語多難解徧考諸家之説明白曉暢者絶/少竊嘗臆揣之其所謂牀者象其形也巽一隂在下
 二陽在上牀之象也重巽叠牀之象也九二性主于/入而上无正應故比于初巽在牀下之象也中爻上
 離為龜史所掌也下兌為巫祝所用也二雖陽剛在/巽為不果紛若之吉教以決斷奮發不溺于下而返
 于上則得中而无咎也九三亦无正應且一巽方盡/一巽復來故頻巽而窮吝也六四以柔居柔在中爻
 之兑悦以入之故田獲而有功也三品之説依本義/為是來氏之説雖卦象皆有但雞羊皆家畜非田所
 獲者故不可從九五无初有終亦以二非正應而能/相入之意上九居巽之極下應九三亦巽在牀下之
[009-61b]
 象巽為近利市三倍資之象也極則必變上變六成/坎為盜喪其資斧之象也變六雖成正應但坎為盜
 又水亦就下之物所以正乎凶也一隅之/見不知有當萬一否存之以質明經者
 
 
 
 
 
 易酌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