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21 易酌-清-刁包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酌卷二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上經
震下/坎上
 君道以濟世安民爲事屯建侯作之君也師道以輔
 世長民爲事蒙求我作之師也君道立而生養遂師
 道立而教化行此屯蒙之義所以繼乾坤而起也
[002-1b]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傳曰天下屯難未亨㤗以其時言也本義曰如屮穿
 地始出而未申以其象言也盖乾坤之後繼之以屯
 是就混沌初開時說乾坤四徳屯亦云云何也屯者
 人道之始也上天下地而人鼎立乎其中故其始原
 與乾坤合徳也震具有爲之才可以濟世安民故大
 亨然前遇坎故利貞也時方屯而在險中非堅守正
 道鮮克有濟也勿用有攸往非不徃也不輕往耳震
[002-2a]
 好動故戒之欲其安詳審顧也利建侯本義直作立
 君說甚是伊川序春秋曰天生萬民必有出類之才
 起而君長之須是立起君來爲乾坤主然後可以濟
 屯而収出險之功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傳以雲雷之象爲始交不如本義始交謂震難生謂
 坎爲是蓋震屯下體也一陽動于二隂之下故曰剛
 柔始交坎屯上體也一陽陷于二陰之中故曰難生
[002-2b]
動乎險中大亨貞
 震動也坎陷而險也震坎合而爲屯是動乎險中也
 在險能動便有濟屯的本領故大亨然非貞則陷亦
 何以亨且大哉故大亨之道必在于貞固也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雷震象雨坎象雷雨之動滿盈疏連上句爲義曰覆
 釋亨也本義獨連下句爲義曰陰陽交而雷雨作雜
 亂晦㝠塞乎兩間此解雷雨滿盈即天造草昧之象
[002-3a]
 也天造解天運未盡造者剙闢之意書曰草竊是亂
 意故傳曰草亂无倫序㝠昧不明本義因之建侯不
 寧進一歩說爲是盖草昧易而文明非建侯不爲功
 然非曰侯一建而遂弛其擔也未建侯之先天心人
 望廹之矣故須正其位號以凝命既建侯之後天經
 地義屬之矣故須竭其股肱以効忠不寧者卧薪嘗
 膽之義也傳曰雖建侯又當憂勤兢畏不遑寧處聖
 人之深戒也本義曰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
[002-3b]
 統治而未可遽謂安寧之時也俱是進一歩說蒙引
 發明本義曰如更始諸將一立了更始便即日夜縱
 情于聲色識者知其不終矣引証極好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雲氣四合變化之象也雷震百里鼓動之象也造化
 之功用從此著矣君子法其象以經綸所以變化鼓
 動一世而爲君子之功用也按經綸者治絲之義經
 引之即今之治牽絲也綸理之即今之治刷絲也牽
[002-4a]
 而引之使不斷綸而理之使不亂也蒙引曰此與經
 綸天下之大經解不同經綸天下之大經以五倫言
 此只就濟屯上說所謂治亂民猶亂繩也柝理精矣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初以剛居剛易于動故說者多以磐桓爲戒辭呂東
 萊曰不然蓋初以剛明之才乃能與時消息自制其
 剛磐桓而不敢騁此正所謂自勝之强也此正所謂
 剛也惟剛然後能磐桓孰謂以剛爲戒乎此說甚確
[002-4b]
 傳曰初以陽在下未能便徃濟屯故磐桓本義曰初
 以陽在下又居動體而上應陰柔陷險之爻故磐桓
 皆以象言也傳曰方屯之初不磐桓而遽進則犯難
 矣故宜居正而固其志凡人處屯難則鮮能守正苟
 无貞固之守則將失義安能濟時之屯乎此處屯者
 守身格言也如揚雄際王莽之屯而不能守正荀彧
 際曹操之屯而不能守正傳所謂失其義者夫剛明
 既足有爲居貞又復有守有爲有守人君之度故利
[002-5a]
 建以爲侯也初爲成卦之主爻之磐桓即卦之勿用
 有攸徃也爻之利居貞即卦之居貞也爻之利建侯
 即卦所利建之侯也但卦言利建侯指已建人爻言
 利建侯指人建已辭同而意異不可不知也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初雖盤桓非曰獨善其身而已也盖將以兼善天下
 大行其濟世安民之正志傳曰有濟屯之志釋正意
 又曰有濟屯之用釋行正意也此二句釋磐桓利居
[002-5b]
 貞陽貴陰賤一陽處二陰之下以貴下賤也下賤則
 謙謙君子萬民服也民心所服即天命所歸此二句
 釋利建侯又曰或疑方屯于下何有貴乎夫以剛明
 之才而下于陰柔以能濟屯之才而下于不能乃以
 貴下賤也貴指才徳出類說若以位言便于立君有
 礙故傳又特申此一轉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
乃字
[002-6a]
 柔順中正上與五爲正應乃爲二陰所隔下與初比
 受其逼脇是以屯難邅回傳曰如助辭也乘馬欲從
 正應而又班如不能進有所掣肘故也疏引子夏傳
 云班如謂相牽不進也較傳義分布更顯亮傳曰二
 逼近于初陰乃陽所求柔者剛所陵柔當屯時固難
 自濟又爲剛陽所逼故爲難也設非逼于冦難則往
 求于婚媾矣婚媾正應也冦非理而至者正應謂五
 冦謂初註疏原如此解朱子以爲費力但云匪冦也
[002-6b]
 乃求與已爲婚媾耳觀此卦兩言婚媾一在四以與
 初爲正應也一在二以與五爲正應也女子謂二也
 中正故貞待五之婚媾而以初爲冦故不字伊川所
 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遲之又久乃至十年獲正
 應而始字矣傳曰初爲賢明剛正之人而爲冦以侵
 逼于人何也曰此自據二以柔近剛而爲義更不計
 初之徳如何也易之取義如此正須曉的
 謹按易言匪冦婚媾者三屯二賁四暌上也本義程/傳說各不同故折中欲學者擇而取之竊嘗細味傳
[002-7a]
 義未嘗不合但其說不甚暢耳蓋此卦之義當屯難/之時二爲初剛所逼故有邅回不進之象然陰者陽
 所求也故在初以爲求婚媾而匪冦初非二之應也/故二以爲冦而不與爲婚媾爻辭自明象傳亦顯若
 賁之六四則謂其徃應初九與此卦之六四同暌之/上九則與六三始離而終合謂其張弧欲射者匪冦
 也乃因其爲已之婚媾故耳遇雨則合矣取象于馬/說見明夷二爻下班如者凡馬按班排對皆按斾徐
 行故/也
象曰六二之難乗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受制于冦愆期不行六二之患難也揆厥所由以其
 居初之上乘剛故耳傳曰十年數之終也本義曰數
[002-7b]
 窮理極數窮則變理極則通嘗讀春秋傳曰天道十
 年一周人事十年一變所謂屯極而通之時也反其
 常道斯免于難而與五爲婚媾矣難于初者其變也
 反于五者其常也有變必有常此天道之不易者也
 甄濟正應在唐而不以安冦之剛失不字之貞管寧
 正應在漢而不以曹冦之剛失不字之貞其善處屯
 者乎厥後唐反常而甄字之漢不反常管卒于魏亦
 所遇有幸有不幸焉耳
[002-8a]
六三卽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舎往吝
 六三其體本柔其位不中不正又上无正應无一足
 恃徒以居剛妄動希圖非分祇取敗耳故爲即鹿无
 虞陷入林中之象傳曰入山林者必有虞人以導之
 无導之者則惟陷入于林莽中朱子曰鹿陽物也指
 五言昔人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然則三之逐鹿
 明以九五自擬而不能得賢人相助爲理其有幸乎
 徒勞罔功如項羽更始劉盆子之類是也傳曰君子
[002-8b]
 見事之幾微蓋秉幾先之哲權衡其間惟有舎而勿
 即一着庶免于難不然或承之羞耳如范増知䜿子
 不足與謀未能見幾而作卒以憂危其亦可咎哉
 謹按朱子語類謂沙隨盛稱唐人郭京以爲鹿當作/麓云得之王輔嗣與韓康伯易注近見來註亦以作
 麓爲是竊意此卦中爻上體爲是三乃其初畫正當/艮山之足所謂麓也易之取象或者以此若以爲逐
 鹿則象傳從禽一句成複/語矣學易者檡取之可也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舎之往吝窮也
 從禽謂心貪乎禽也蒙引所謂禽荒所謂以身殉物
[002-9a]
 是也詭遇獲禽君子不爲故決然舎去安肯冐昧而
 往以致羞吝且蹈窮困之災也按初九宜建侯而不
 宜舎也六三宜舎而不宜建侯也建侯之不可不愼
 也如此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六四居近君之位无濟屯之才故亦有乘馬班如之
 象然已之才不足而求賢以自助亦濟屯之善道也
 傳曰初陽剛之賢乃是正應已之婚媾也若求此剛
[002-9b]
 陽之婚媾往與共輔陽剛中正之君濟時之屯則吉
 而无所不利也此說又爲居公卿之位而短于才者
 開一法門如畢士安之于冦準盧懷愼之于姚崇宋
 璟以至李吉甫使裴垍疏三十人薦于朝數月之間
 選用畧盡皆可謂求婚媾而往者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求賢而往共濟國事不䕶已之短不没人之長非有
 過人之識不能也故曰明居得濟之地已不能而遂
[002-10a]
 已至暗者也象正言之許其明傳反言之戒其闇皆
 所以爲六四之良劑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九五陽剛中正居尊位可以濟屯矣乃上下爲二隂
 所蔽陷于險中雖有六二正應而陰柔才弱不足以
 濟屯有君无臣故爲屯其膏之象本義曰五坎體有
 膏潤而不得施此以象言也傳曰施爲有所不行徳
 澤有所不下此以理言也大貞凶傳以魯昭公高貴
[002-10b]
 郷公之事証之謂威權去已而欲驟正之求凶之道
 也小貞吉傳以盤庚周宣証之謂以道馴致爲之不
 暴也胡傳曰哀公欲去三桓張公室問社于宰我宰
 我對以使民戰栗蓋勸之斷也仲尼曰成事不說既
 往不咎蓋在聖人則能處變而不失其常在賢者必
 有小貞吉大貞凶之戒矣至昭公遜齊一傳又全引
 九五爻象明之此說正用程傳蓋春秋與易互相發
 明其理不可易也 按魯昭公欲伐季氏子家子曰
[002-11a]
 季氏得民久君无多辱公不從意如登臺請罪弗許
 子家子曰君其許之政自之出久矣日入慝作弗可
 知也弗聴于是叔孫氏孟氏遂伐公徒公與臧孫如
 謀出奔齊卒以客死 髙貴鄉公魏主曹髦也見威
 權日去不勝其忿謂羣臣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
 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王經
 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爲天下笑今權在
 其門爲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爲之致死不顧順逆之
[002-11b]
 理非一日也且宿衞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
 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耶髦曰行之決矣遂拔劍
 升輦率殿中宿衞蒼頭官僮鼓譟而出太子舎人成
 濟以賈充命抽戈前刺髦殞于車下以上二君所謂
 不忍一朝之忿求逞其私欲而以羣小謀之其及也
 宜矣威權去已而欲驟正之者是也大貞凶之謂也
 按盤庚承商九世之亂諸侯莫朝乃脩先王之法則
 以成徳自勉讀盤庚三篇雖其民怨誹逆命終不之
[002-12a]
 怒惟引咎自責益開衆信此商之不亡而復興也
 周宣承厲王之亂天下不復宗周乃更失理布徳教
 舉遺士早朝宴罷卒成中興之名以上二君傳所謂
 明乎消息盈虚之理正身率徳擇任忠賢待時以道
 馴致爲之不暴者是也小貞吉之謂也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膏所以施也施所以光也屯則有施之具无施之實
 所以未光張中溪曰光陽徳也五陽體本明以陷于
[002-12b]
 坎中爲二隂所揜故曰施未光也最切象意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上六以隂柔處屯之終險之極又下無正應退旡所
 依進无所往故爲乘馬班如泣血漣如之象蓋言其
 屯極而莫可誰何也竊意此爻唐之文宗頗爲似之
 援周赧漢獻以自比泣下沾襟正是此象又嘗因是
 而有感于蘇武李陵也武在沙漠衞律等多方降之
 不少屈所謂女子貞不字也越十九年歸漢以爲典
[002-13a]
 屬國所謂十年乃字也陵降則字于沙漠矣屢思歸
 漢而未能也所謂乘馬班如也毎對武泣數行下所
 謂泣血漣如也二子皆濟屯之才一爲六二流芳百
 代一爲上六貽臭萬年何可不愼所字也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聖人無棄人曰何可長也者慨嘆之辭教之自尋出
 路不可徒爲无益之泣也東萊屯極而通之說當矣
 傳曰夫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時也分三而又兩之足
[002-13b]
 以包括衆理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
 矣梁溪所謂无之而不可見易者正謂是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山上水下則下爲上所蔽内險外止則内爲外所遏
 蒙之象也混沌未鑿情識未開儘自充拓得去故有
 亨道焉屯言元蒙不言元何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始
[002-14a]
 生而穉爲蒙蒙次屯故言亨而不言元也蒙亨就卦
 之全體言以下則指九二也二懷徳以中正自守故
 无求于五五才徳未成下與二爲正應故俯躬求之
 傳云賢者在下豈可自進以求于上苟自求之必无
 能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
 往者非欲自爲尊大蓋其尊徳樂道不如是不足與
 有爲也伊川于易言如是行亦如是故被朝命爲講
 官三辭而後就職既就職不請俸不求封唯力争坐
[002-14b]
 論之禮舉朝以爲迂濶以爲倨傲而不知匪我求童
 蒙先生善用易也傳曰筮占決也本乎初心純一无
 他故告之再三則非其初矣凟慢不敬彼无以受之
 而此何以施之故不告也利貞者養蒙之道利在則
 貞正固蒙者本色也發蒙之道即以蒙發之豈有他
 哉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艮在上爲山坎在下爲險此卦象也坎險而艮止此
[002-15a]
 卦徳也蒙則其名晦昧不明則其義也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
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䝉也蒙以養正聖
功也
 傳云蒙之能亨以亨道行也所謂亨道時中也時謂
 得君之時中謂處得其中也本義云二以可亨之道
 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也
 二說俱確宜參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之志應
[002-15b]
 于二也五求二非二求五何以言應見二顯未有以
 招之然實有以感之也呂東萊曰說者多謂發蒙者
 不可自屈必待先來求我志與我相應然後可教苟
 急于教人不待學者有志而强告之必不能入也此
 固是正理然人或不善㑹此說亢然不復與學者相
 接學者亦望風不敢近寡徒少與道卒不明要須詳
 玩志應二字此无以感之彼安得而應之應生于感
 也古之教人雖不區區先求學者然就不求之中自
[002-16a]
 有感應之理不然學者之志何自而應乎此說最得
 聖人與人爲善之心九二剛中以剛中者以全體開
 示之所謂无隱也再三瀆蒙之瀆也若不問其誠否
 而告之非惟不能信受益滋煩聒我又瀆蒙矣蒙不
 可瀆故不告也貞者正也罔念作狂只是不正克念
 作聖只是正利貞者利以正作聖也然非蒙則无以
 養之傳曰未發之謂蒙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
 乃作聖之功也發而後禁則扞格而難勝養正于蒙
[002-16b]
 學之至善也大抵孩心未喪是學者大基本從此培
 植起來自㑹長進有志聖人之學者不可不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山下出泉其所淵源者深矣盈科放海之𫝑具足于
 此而不能自達故爲蒙君子觀其象而以之剛果其
 行勇往直前更無廻避如水之動晝夜不舎也涵育
 其徳薰陶鎔鑄更无躁急如山之静艮止不遷也源
 流合而體用兼該矣
[002-17a]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初以隂暗居下民之蒙而待發者也或開發或啓發
 皆所以正蒙也發蒙之道云何利用刑人即書扑作
 教刑之刑記所謂夏楚二物是也傳曰自古聖王爲
 治設刑罰以齊其衆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罰立而後
 教化行雖聖人尚徳而不尚刑未嘗偏廢也故爲政
 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𥘉威之以刑者所以說去其
 昏蒙之桎梏桎梏謂拘束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則
[002-17b]
 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禁率之雖使心未能喻亦當
 畏威以從不敢肆其昏蒙之欲然後漸能知善道而
 革其非心則可以移風易俗矣此理極好蓋心爲斧
 斤所伐則身爲桎梏所縛昏蒙之極自囚自束如桎
 之在足梏之在手惟刑罰得中然後斯民有所措手
 足矣本義不然但云發之之道當痛懲而暫舎之以
 觀其後蓋明刑勅法又就中放寛一歩刑威中具有
 徳威也此理亦好當與傳並行不可偏廢以往吝言
[002-18a]
 一意用刑則革面不革心非發蒙之道爲可羞吝也
 謹按此爻之義傳與義雖俱有理而各不同若王氏/介甫與王氏宗傳則謂此節只是一反一正口氣如
 師出以律失律凶之比折中若有取焉竊謂以上諸/說理雖長而俱欠順適若以用說爲句桎梏連下文
 讀則順矣盖初之蒙所謂氓之蚩蚩者也故用發以/開𨗳之𨗳之而有不從者則利用刑人所謂扑作教
 刑是也蓋刑以弼教凡以使人說其舊染之愚蒙也/用說者謂其人能改即止不治亦敬敷在寛之意也
 不然而束縛之拘廹之如加桎梏以往則民无所措/手足或革靣不革心或苟免而无恥吝道也故象傳
 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蓋謂發蒙之所以利用刑人/者以正其法使人知畏而已不必過于嚴急也鄙俚
 之見存之/以質高明
[002-18b]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傳曰治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罰正其法也使之
 由之漸至于化也數語發蒙意盡矣又恐人誤認正
 法二字曰或疑發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誅
 乎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蓋後之論刑者不復
 知教化在其中矣得此一轉其理益明又爲末世用
 法者下一針砭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002-19a]
 九二剛中上下五爻不分隂與陽皆在含蓋之中有
 包蒙象發蒙養蒙猶與蒙爲二包則直合羣蒙爲一
 體而發之養之易易矣故吉也四爻皆隂有婦象二
 以陽受隂有納婦象婦人陰柔昏暗蒙之極也納婦
 者采及芻蕘工瞽之意納與包當有别包者量足以
 容物也在宥之徳大納者謙足以受益也好善之徳
 優徳懋懋功臣克國猶子克家也五居尊有父象二
 承五有子象下任上事而剛中之徳時措咸宜有子
[002-19b]
 克家象鐘鼎之勲直視爲箕裘之業者言是家常本
 分事不敢自有其功也傳曰堯舜之聖天下所莫及
 也尚曰清問下民以君道釋納婦之義也二臣位宜
 以臣道之發蒙者言之孔明集衆思廣忠益亦庶乎
 包蒙納婦之吉矣鞠躬盡瘁成鼎足之業則子克家
 也昭烈順巽其六五之童蒙乎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以二五之分言之上剛也下柔也以二五之徳言之
[002-20a]
 下剛也上柔也又五求二故柔二匪求五故剛剛柔
 接言情也情發乎志志相應故情相接自古未有上
 下之情否隔不通而能成治蒙之功者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去上九正應尚逺而下比
 九二見其得時爲羣陰所歸遂舎正應從之勿用取
 女拒之而不納也金夫傳作多金之夫是也見金夫
 不有躬只是見富貴人動了心遂不自愛惜虧體而
[002-20b]
 失身也以身徇金夫唯利是從而不知其无所利也
 視屯二女子守不字之貞當愧死矣五爻皆言蒙此
 獨不言蒙者以其蒙心盡䘮也按蔡子英元進士也
 太祖授之官固辭曰臣事君猶女適人一與之醮終
 身不改可謂見躬而不見金夫者也危素授官未幾
 即以余闕愧之其勿用取女之明鑑乎馮道以五朝
 爲金夫范質以宋爲金夫皆不有其躬者也嘗試譬
 之有二女于此其一善以禮自防日切感帨吠尨之
[002-21a]
 懼其一鑚穴隙相窺取女者宜何從焉吾知必取其
 守身者而舎其失身者勿用取女人有同心而當局
 則迷謂之何哉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不順當如傳作邪僻之行說若依本義作慎則五曰
 順以㢲上曰上下順皆言順曷獨于此遂通用古字
 也
六四困蒙吝
[002-21b]
 以隂居陰上下又皆隂又无正應蒙而困者也困蒙
 者正如桎梏在身而不能說故可羞張中溪曰隆師
 親友則困知與學知生知一也抑思上逺上九下逺
 九二雖欲隆而親之得乎夫亦尋師訪友焉可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陰虛陽實逺實者逺于陽剛之賢而无所資也四之
 上爲五五陰也而近上九四之下爲三三隂也而近
 九二四與五三隂所同也逺于陽所獨也
[002-22a]
六五童蒙吉
 五以柔中居尊下求剛明之賢付以天下之蒙而已
 不與吉可知也傳與本義俱以童爲純一未發而資
 于人蓋元𥘉面目未或彫䘮所謂赤子之心不失而
 可以爲大人者也太甲成王及漢昭帝殆其選乎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㢲也
 順謂從善弗咈巽謂卑以自牧也傳曰舎已從人順
 從也降志下求卑巽也能如是優于天下矣何等確
[002-22b]
 妥
上九擊蒙不利爲寇利禦寇
 上九居髙過剛不中故不能包蒙而其象爲擊䝉也
 擊者摶擊之意恐渉亢暴故戒之云不利爲冦利禦
 寇也傳曰治人之蒙乃禦冦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
 之誅三監是也肆爲貪暴乃爲寇也若秦皇漢武窮
 兵誅伐是也明其道則朝廷之待叛臣中國之待四
 譯君子之待小人皆可以𩔖推矣朱子云作用兵說
[002-23a]
 恐只當得一事用竊意未然按綱目書法曰某入冦
 曰遣某將兵擊之讀爻辭自當作用兵說但用時不
 妨随事變通耳本義别立說以爲擊蒙之道攻治太
 深取必太過則反爲之害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眞純
 則雖過于嚴密乃爲得宜試從其意推之外誘者聲
 色貨利之私也捍之使不入也眞純者粹然至善之
 性也全之使不虧也是以外誘爲寇以捍爲禦以全
 爲眞純爲正蒙也又曰凡事皆然不止爲誨人也此
[002-23b]
 理極好與傳亦不相悖 按書有苗弗率帝命禹徂
 征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徳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
 苗格此舜之禦冦也 按書三叔監紂子武庚故曰
 三監管叔蔡叔霍叔也當時或致辟或囚或降不一
 其罰傳統曰誅者如舜流放殛殺不一其刑孟子統
 曰誅不仁是也大義滅親周公之禦冦也 按秦始
 皇聽盧生之䜟命蒙恬將兵三十萬北伐生事邊陲
 所謂爲寇也 按漢武帝窮兵黷武海内虛耗所謂
[002-24a]
 爲寇也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上不苛其下上順下也下不逆其上下順上也上下
 交順擊蒙者亦庶乎可以包蒙矣 乾父也坤母也
 震長子也故爲一卦之主而建侯坎次子也故爲一
 卦之主而克家艮少子也故稱童蒙以家事付之次
 子而安享其成焉至于乾之言君坤之言臣屯蒙之
 言婚媾婦女則又旡不詳且盡也生人之道于是乎
[002-24b]
 盡矣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渉大川
 下乾三陽其𫝑自足以進上遇坎險故停待不前需
 之象也五居尊位爲需之主以陽剛中正之徳信其
 民故有孚孚者至誠之積于中者也中不孚則形之
 外者更暗昧暗昧將到處成碍矣惟有孚然後由光
 明以至于亨通也孚而光子思所謂誠則明也光而
[002-25a]
 亨濂溪所謂明則通也至此則得正而吉可知得正
 則渉大川若履平地无不利矣時方險人恒遷就以
 求濟不知正者濟險之具也只是一箇正恁地陷他
 不得蓋需以孚爲主孚字貫到底有則俱有也傳曰
 凡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則吉者當辨也需其
 得正則吉者乎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不進非不進也有所需而不輕進也須即詩卭須
[002-25b]
 我友之須坎在前故險險在前故須也柔而不剛順
 而不健則陷于險矣乾三陽坎一陽皆剛健而卓有
 樹立故不陷也陷則困窮不陷何困窮之有夫子贊
 之必云其義者剛健之徳原從集義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
功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者以其位又以其徳也九五天位
 代天出治而以正中行之故坐収有孚之效也大川
[002-26a]
 坎也利渉乾也往有功乾往而有出坎之功也或出
 險而能不隨波或入險而能不濡足所謂一任中流
 自在行也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雲氣蒸而上升于天雨澤將降之時也所待者隂陽
 和洽耳故其象爲需君子才徳既成待時而出正與
 雲行而兩未施一般故飲食宴樂以需之見其寛裕
 自得不馳心于功名也傳曰懷抱道徳安以待時飲
[002-26b]
 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洽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
 也此理甚確本義云无所復爲恐淪閒曠一流矣髙
 子曰夫飲食者道腴也宴樂者道眞也足于已而施
 及于天下故曰需于酒食天下將醉飽之矣從大象
 說到五爻極親切有味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一陽在下去險尚逺故爲需于郊之象郊者曠逺之
 地也傳曰處于曠逺利在安守其常則无咎也不能
[002-27a]
 安常則躁動犯難豈能需于逺而无過也此是戒辭
 本義曰𥘉九陽剛又有能恒于其所之象則𥘉自能
 恒无庸戒矣或謂此爻如太公居東海之濵以待天
 下之清者亦近似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郊者平坦易行之地需于郊故不犯所難行也利用
 恒无咎者未失其安守之常道也傳曰雖不進而志
 動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
[002-27b]
 有須而恬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此又守身者
 所當知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傳曰坎爲水水近則有沙二去險漸近故爲需于沙
 視需于郊者異矣小有言傳義俱以爲言語之傷災
 害之小者余意未然小字𦂳貼言字說謂二以剛陽
 之才居柔守中雖有小疵而不能以大惡相告也然
 究不能累其中正之體故終吉或謂此爻如郭有道
[002-28a]
 不爲危言激論以取禍是也余謂陳太丘送張讓之
 䘮亦似之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衍者寛平自如不以人言動心也雖小有言終當自
 愧而消釋矣傳曰雖小有言語及之終得其吉善處
 者也
九三需于泥致冦至
 三逼近坎水故爲泥需于泥視需于沙者又異矣故
[002-28b]
 不特受言語之傷而致冦難之至也盖三剛而不中
 又處二陽之上有進而逼險之象故如此或謂此爻
 爲陳蕃竇武及范滂等之互相標榜皆以不敬愼而
 敗也亦近似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敬愼不敗也
 傳曰災者患難之總稱對𤯝而言則分也以其險故
 曰災以其在卦之外故曰災在外災在外而致之者
 原在内爻不曰冦至而曰致冦至責有攸歸矣故象
[002-29a]
 斷之曰自我也春秋書齊國書帥師伐我胡傳曰欲
 省致師之由而躬自厚也三言自我豈非欲省致冦
 之由而躬自治哉敬慎者擇地而蹈不敢失足于外
 也以此禦冦得致勝之策矣又何敗乾之三言惕需
 亦三乾故三言敬愼詩所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
 履薄冰者乎不敗謂不敗于泥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坎爲血卦故四稱血本義云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
[002-29b]
 陷之所四交坎體入乎險矣故爲需于血之象然柔
 得其正需不進故又爲出自穴之象此說極確傳曰
 四以陰柔之質處于險而下當三陽之進傷于險難
 者也故云需于血既傷于險難則不能安處必失其
 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註曰凡稱血者隂陽
 相傷者也隂陽相近而不相得陽欲進而隂塞之則
 相害也穴者隂之路也處坎之始居穴者也九三剛
 進四不能拒見侵則避順以聽命者也故曰需于血
[002-30a]
 出自穴也傳註正同亦皆有理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或曰順五命以聽三陽之進也蓋四以柔居柔惟不
 剛暴與物无競是以順而聽之不敢生事召禍也凡
 險難之来若以平心和氣處之亦可保無虞矣余嘗
 有說云血者殺傷之地四近君此君父之險所當安
 意以需之也若規避逃匿爲穴中之藏則非臣子矣
 出自穴者挺身以赴臨難无苟免也四隂雖柔然上
[002-30b]
 懐人君醉酒飽徳之思下有三陽爲友夙以名節相
 砥礪是以爾爾夫子贊之曰順以聽也即順受其正
 之意蓋上不負中正之君而下不愧陽明之友也如
 此則此爻當是方孝孺景清鐵鉉一流人其說特異
 然亦有理姑存之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五以一陽位天位而不陷于二隂又下三陽漸次上
 進爲同徳之援治成而人人樂其樂矣故爲需于酒
[002-31a]
 食之象酒食宴樂之具徐氏曰優㳺宴樂與天下相
 安于太平醉飽之福也向來如此說固好近又仔細
 看來宜重講貞吉二字若二字只于上句𢃄言之便
 无闗係胡氏曰開闢以來生民有欲莫大于飲食男
 女屯蒙卦爻既于婚娶之正三致意焉此復以飲食
 之正言之五有剛中之徳時乎當需且宜需于酒食
 以待之况在下者乎五需于酒食惟正乃吉况在下
 而可宴酣无度乎極得聖人立言之旨依前說則宋
[002-31b]
 太宗賜天下大酺三日庶幾此爻之義依後說則禹
 惡旨酒宋仁宗夜半思食燒羊肉既傳命而亟止之
 曰恐後遂以爲例也可謂需于酒食貞吉矣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象不曰需于酒食而直曰酒食貞吉益見聖人意在
 得酒食之正矣傳曰以五得中正而盡其道酒食之
 需必有道焉而可不正乎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002-32a]
 上六居險之終无所復需矣故不曰需于穴而曰入
 于穴穴者隂闇不明之象也其何以出之上與九三
 爲正應三合下二陽需極必進可不召致而來若曰
 能敬之尚可資其力以出穴也故終吉傳曰隂止于
 六乃安其處故爲入于穴得所安也上六既需得其
 安處羣剛之來苟不起忌疾忿競之心至誠盡敬以
 待之雖甚剛暴豈有侵陵之理故終吉也胡氏炳文
 曰入于穴險極而陷之象速者主召客之辭三人乾
[002-32b]
 三陽之象下三陽非皆與上應也有不速之象上柔
 順有敬之之象上獨不言需險之極无復有需也外
 卦險體二隂皆有穴象四出自穴而上則入于穴何
 哉六四柔正能需猶可出于險故曰出者許其將然
 也上六柔而當險之終无復能需惟入于險而已故
 入者言其已然也然雖已入于險非意之來敬之終
 吉君子未嘗旡處險之道也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002-33a]
 傳曰不當位謂以隂而在上也註曰處无位之地不
 當位者也未大失者大扺天下事雖當極險時若能
 小心謹慎尊禮好人亦自救濟得一半故即有失而
 未至于大也
 謹按小象言不當位者極多然皆以陰居陽或以陽/居陰上六以隂居陰而亦云不當位者蓋上當需極
 而進之時乃陰柔不能自進而反入于穴故云云也/然雖不當位而猶能謹慎故未至大失觀于此爻可
 以知處横逆/之有道矣
坎下/乾上
[002-33b]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渉大川
 古人制字從言從公便是垂戒無情之意故徐氏曰
 不公則爲誣爲詐非訟也卦中六爻雖訟而終必以
 不訟爲吉訟則凶矣此聖人所以无訟爲上理也坎
 一陽中實有孚象上下二隂夾之有窒象又爲加憂
 有惕象信在中而窒塞不通故訟訟而憂懼不安則
 得中而吉也此卦變之象也終極其事悍然无所忌
 憚非惕也蓋窒而䘮其孚故凶此上九過剛之象也
[002-34a]
 利見大人以其孚而免于窒惕此九五剛徤中正居
 尊之象也不利渉大川者不向安穏路上走變幻叵
 測行險以求勝也此乾乘坎之象也本義云以剛乘
 險以實履陷故不利精甚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乾在上則爲剛不能容乎其下坎在下爲險不肯安
 乎其上傳曰若健而不險不生訟也險而不健不能
 訟也險而又健是以訟也說得甚是分曉
[002-34b]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
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剛來得中稽之卦變之說程朱互異竊思卦變之說
 于易理既无所發明質之聖人畫卦之初恐亦未必
 及此不如勿泥其說爲是盖彖傳之意謂文王所謂
 訟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其剛來而得中其彖云云也
 終則成其訟矣訟成則有害身累名亡國殘家之凶
 可乎哉傳曰成謂窮盡其事也此戒辭也大人中正
[002-35a]
 故可尚而利見之此勉辭也虞芮質成其尚文王之
 中正乎䑕牙雀角其尚召伯之中正乎入于淵者其
 何能淑載胥及溺之意蓋冐險興訟與陷身深淵者
 无異此危辭也所以開其窒意而動其惕心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一生水本不相違也縁天道上行亢而不能下水
 𫝑下行溺而不能上二體背戾訟所由興也君子觀
 于訟之象而欲絶其端故凡所作事必謀其始天下
[002-35b]
 事初間愼重後來省多少氣力初間分明後來省多
 少葛藤此始之所以不可不謀也𫝊曰謀始之義廣
 矣若愼交結明契劵之𩔖是也夫亦盡其大較矣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初以隂柔居下位才弱則不能訟位下則不敢訟故
 不永所事者纔開手便求罷休也胡氏炳文曰不曰
 不永訟而曰不永所事事之初猶冀其不成訟也小
 有言雖形于口而不盡其辭也此與需之小有言不
[002-36a]
 同需之有言近坎也人不能不小有言也訟之有言
 坎也我不得已而小有言也分别最是蒙引以爲无
 異同過矣終吉者以其不終訟也若終訟則終凶矣
 初與上之分也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訟永則長矣訟長則成矣故不可也不可長即不可
 成但不可成者誨其終也不可長者戒其始也雖小
 有言一辨而明豈眞有不可解之仇怨哉蓋上有剛
[002-36b]
 陽之正應故事甫起而旋解終得吉耳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无𤯝
 二與五兩剛相敵訟所不免然居柔得中故未幾逃
 避不敢遂非其情固有可恕者矣不克訟即春秋所
 謂弗克納善之之辭也二與四不克訟同但剛柔異
 地故去就異宜耳不克訟歸而逋者明于尊卑之義
 歸而逋逃以自全也蔡氏曰隱兩柔之中有逋象是
 矣三百戶邑之小者其邑人三百戸无𤯝以寡約自
[002-37a]
 處視臧武仲以防求爲後于魯者異矣傳曰若處强
 大是猶競也能无𤯝乎𤯝過也處不當也傳義有所
 謂卦辭善爻辭不善者亦自有說盖二自外來以剛
 處險爲訟之主是主訟者也聽訟首罪主謀故本義
 曰本欲訟胡氏曰誅其心而言之九二剛中未有不
 善者獨訟則不善以其所處之時異耳又學易者不
 可不知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002-37b]
 竄字正釋歸逋意項氏曰上二句俱是爻辭誣矣下
 二句又原其所以歸逋之故也若曰竄其身者嫌于
 以下訟上而汲汲避患也若不問上下恃剛妄動則
 患之至也如拾掇而從之又安能无𤯝哉此二之所
 以不爲也春秋元咺搆訟上下之分亡矣此又九二
 之罪人也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傳曰三雖居剛而應上然質本陰柔處險而介二剛
[002-38a]
 之間危懼非爲訟者也數語盡六三之情狀矣本義
 守舊居正四字宜玩盖守舊則无所覬于人居正則
 无敢肆于已訟何由興故雖處危地而終吉也或從
 王事无成本義以爲或以出而從上之事則亦必无
 成功是戒人不可從王事也殊與象傳不合程傳謂
 從上而成不在已也頗似有理學者酌之
 謹按二三或以剛居柔或以柔居剛皆不當位而爻/辭皆善何也盖聖人貴无訟二不克訟三不爲訟故
 善之也然二爲成卦之主又以剛應剛宜其健訟矣/乃以剛來得中故不克蓋剛者孚之象陷于二隂之
[002-38b]
 中窒之象居柔故惕不克訟故吉也至邑人三百戶/无𤯝句謂處約可以免災說本王弼雖傳義皆用之
 而終不敢信其然者盖二爲士位安得有邑藉曰有/之且不免武仲之要君矣况謂三百户爲小邑彼十
 室之邑又何稱焉竊意剛來而得中謂剛來推柔而/得中爲主即今之訟師謀主也夫邑有此人皆相習
 于告訐之風故多眚今既逋竄則是惕于九五之剛/明而逃遁逺去矣邑无此等人則无唆訟健訟者矣
 所以无𤯝也至于三雖居卿大夫之位而守舊居正/非爲訟者特與上之終訟者爲正應未免爲所株連
 故厲然而終吉者以其爲從上之事非成之于已也/故象傳曰食舊徳從上吉也若曰以其食舊徳而從
 上故終/得吉也
象曰食舊徳從上吉也
[002-39a]
 三本心祇是食舊徳或從王事則非其舊矣无成者
 仍无改于其徳也蓋一切聽命于上而不敢有所違
 悖故終得其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本義曰九四剛而不中故有訟象以其居柔故又爲
 不克而復就正理渝變其心安處于正之象義何約
 也傳曰四以陽剛而健體不得中正本爲訟者也承
 五履三而應𥘉五君也義不克訟三居下而柔不與
[002-39b]
 之訟𥘉正應而順從非與訟者也四雖剛健欲訟无
 與對敵其訟无由而興故不克訟也又居柔以應柔
 亦爲能止之義既義不克訟若能克其剛忿欲訟之
 心復即就于命革其心平其氣變而爲安貞則吉矣
 命謂正理失正理爲方命故以即命爲復也方不順
 也書云方命圯族孟子曰方命虐民夫剛健而不中
 正則躁動故不安處非中正故不貞不安貞所以好
 訟也若義不克訟而不訟反就正理變其不安貞爲
[002-40a]
 安貞則吉矣傳之曲折周至又如此此傳之博本義
 之約所以不可偏廢也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剛而不中能無失乎復即命渝安貞則改過遷善以
 柔濟之又何失之有焉
九五訟元吉
 傳義俱以元爲聽訟得平亦是近見高子說此爻獨
 以爲使民无訟此不易之論也𥘉不永三不訟二四
[002-40b]
 不克訟凡在九五宇下者皆无訟故以元吉歸之蓋
 人君之職莫大于體元體元之事莫大于无訟故惟
 无訟而後可稱元吉也傳曰元吉大吉而盡善也吉
 大而不盡善者有矣愚謂吉大而盡善者使民无訟
 之謂也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本義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二語精甚然未說到
 无訟處无訟之中正則所謂中心无爲以守至正而
[002-41a]
 大畏民志也
上九或錫之鞶𢃄終朝三褫之
 上九過剛處訟之終健訟之凶人也窮極其訟不勝
 不已三在其下又柔不能自明其强力可以取勝故
 有錫命受服之象罔上受服公論所不容也故又有
 終朝三褫之象旋得旋失曽何足恃所謂枉做小人
 也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002-41b]
 服者章身者也以訟受服適足彰其身之凶悍耳賤
 惡殊甚而况敬之乎不褫尚不足敬而况終朝三褫
 乎蒙引以此爻爲不義侯之𩔖蓋謂蒼頭子密函彭
 寵夫婦之首以獻光武而錫命受服也
 謹按蒼頭子密以奴而賊其主雖則受服不𩔖此爻/嘗閲歐陽文忠全集見彼時&KR0694孝肅弹劾某官去其
 人而補其缺文忠劄奏云包某素性剛直故時人以/其笑比黄河清今日之于某官本無利其美缺之心
 然劾去其人而承接其任受之不辭无以服朝野之/心伏乞収回成命以全其直云云頗與此爻相似故
 及/之
[002-42a]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
 訟卦司刑者之事師卦司兵者之事皆治天下之大
 經大法也本義曰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爲將之象
 上下五隂順而從之爲衆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
 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爲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
 其卦之名曰師全用傳義而統括之精甚師獨言貞
 何也不得已而用非先務說不得元死生存亡係焉
[002-42b]
 說不得亨貪功兵家大忌說不得利只是要貞孟子
 曰征之爲言正也即師貞之說也傳曰丈人尊嚴之
 稱本義曰長老之稱蓋老成持重之人也傳以司馬
 穰苴淮隂侯當之謂才猷謀爲衆所尊信畏服便是
 丈人不必夙居崇高也余意尚父之暮年興周方叔
 之元老壯猷趙充國之无踰老臣尤爲近之傳曰有
 吉而有咎者有无咎而不吉者吉且无咎乃盡善也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
[002-43a]
 萬二千五百人爲師故曰衆兵家有不厭詐之說故
 用竒用間往往以詭道行之聖人談兵只用正故貞
 之一字古今兵法要畧也然此言行兵之道耳若夫
 出兵之義則必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弗爲
 然後可以言貞也以字朱子取春秋能左右之曰以
 解之極確謂五隂俱爲一陽所以也五衆也隂不正
 也統歸一陽則衆正矣可以王謂為天下所歸往也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002-43b]
 剛中而不應李岳所以无成功九二剛而得中道六
 五應之上下同心所謂閫以内寡人制之閫以外將
 軍制之也行險而不順春秋所以无義戰兵凶戰危
 坎之險也以濟世安民爲主坤之順也所謂奉天討
 罪爲匹夫匹婦復仇也在王者如傷之心視民如毒
 然謂鋒鏑之苦供億之煩騷擾之難堪也然上以爲
 毒下以爲雲霓民共翕然嚮往之矣其民從其衆正
 故吉且无咎也傳曰吉謂必克无咎謂合義又何咎
[002-44a]
 矣其義故无咎也説的甚分曉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水由地中行兵自民間出其道不可易也後世兵農
 分而為二于師之義何居君子觀其象而一意撫循
 噢咻吾民在无事爲比閭族黨在有事為伍兩卒徒
 容保其民正所以蓄聚其衆也如地中之水平時安
 瀾自若一旦盛長波濤洶湧便有沛然莫可遏之勢
 此古寓兵于農之法有不戰戰必勝也
[002-44b]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二爲師主初受其節制故有師出以律之象耑指行
 師言也律字指號令節制說如甘誓之攻左攻右牧
 誓之步伐止齊周公司馬法之坐作進退皆師出以
 律之明騐也三代而後周亞夫細栁之軍亦庻幾矣
 若棘門霸上之兒戯何律之有不特此也淮隂稱善
 將漢髙祖直入卧内奪其印符可謂以律乎故否臧
 凶傳謂制師无法雖幸而不敗亦是凶道正指此𩔖
[002-45a]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爻曰師出以律不言吉而吉在其中矣故象只還他
 本文爻曰否臧凶言失律者雖臧亦凶矣象則直言
 其凶更不問其臧否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傳曰師卦唯九二一陽爲衆隂所歸五居君位是其
 正應二乃師之主專制其事者也居下而專制其事
 唯在師則可自古命將閫外之事得專制之在師專
[002-45b]
 制而得中道故吉而无咎蓋恃專則失爲下之道不
 專則无成功之理故得中為吉凡師之道威和並至
 則吉也然則人臣而兵柄在握夫亦可以審所處矣
 蓋處之盡其善則能成功而安天下故王錫寵命至
 于三也盖禮不稱則威不重而下不信也然則人君
 而以兵權授其臣夫亦可以審所處矣又曰他卦九
 二爲六五所任者有矣唯師專主其事而爲衆陰所
 歸故其義最大人臣之道于事无所敢專唯閫外之
[002-46a]
 事則專制之雖制之在已然因師之力而能制勝者
 皆君所與而職當為也如此道理凡事君者皆當知
 之能眀其義則韓信當以功名終李光弼不以慙憤
 死下至李懷光僕固懷恩之徒皆免于赤族之禍矣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在師中吉從君之寵任得來假以事權隆以異等故
 有所憑藉以成功不然雖剛中爲徳无專征之權豈
 其有成功之吉乎爻言王象稱天春秋繋王于天之
[002-46b]
 意所以尊王也王三錫命雖云功懋懋賞然其意實
 從萬邦起見盖國有若臣而後奏敉寧之績鍚命者
 懷九二正所以懷萬邦也懷即父母懷抱之懷惟其
 置萬邦於懷中而不釋去是以優禮功臣如此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
 本義師徒撓敗輿尸而歸固自見成然不如傳義為
 長傳曰師旅之事任當專一二既以剛中之才爲上
 信倚必專其事乃有成功若更使衆人主之凶之道
[002-47a]
 也輿尸衆主也蓋指三也以三居下之上故發此義
 軍旅之事任不專一覆敗必矣按輿字如輿論輿情
 輿人等皆作衆字尸字如詩誰其尸之春秋傳子尸
 之皆取主義益信衆主之説確不可易也按唐命御
 史監軍自武后革去可以爲後世法迨眀皇肅代徳
 憲皆蹈此弊甚至以中人監之裴度奏罷監軍使然
 後能成淮西之功輿尸之凶可无戒與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002-47b]
 權不歸一无所統屬故无功訂詁云无功釋凶若如
 輿尸血刃之説則大有罪矣豈止无功已哉
六四師左次无咎
 春秋紀兵次者數矣惟次于陘爲善左次无咎善之
 也傳曰師之進以强勇也四以柔居陰非能進而克
 㨗者也知不能勝而退故左次左次退舎也量宜進
 退乃所當也故无咎此足盡六四之義矣又曰度不
 能勝而完師以退愈于覆敗逺矣可進而退乃爲咎
[002-48a]
 也易之發此義以示後世其仁深矣易義精妙不曰
 聖人之知而曰聖人之仁厥旨微矣不可不深長思
 也魏司馬懿善于用兵其與武侯對壘乃甘受巾幗
 而不辭亦庶幾左次无咎矣城濮之役楚衆欲止子
 玉不可遂致敗績以殺其身使明于六四之義豈至
 是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師之常也二句本左傳上
[002-48b]
 句是客下句是主本義解象傳用下句是用主不用
 客也傳博而義約如此𩔖者多矣愚謂進能觀變則
 有得也退能守常則无失也不求有得只求无失兵
 法所謂知彼知己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本義曰六五用師之主柔順而中不爲兵端者也敵
 加于己不得已而應之故爲田有禽之象其義精矣
 傳曰五君位興師之主也故言興師任將之道田有
[002-49a]
 禽利執言无咎興師之道也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
 凶任將之道也師之道必以蠻夷猾夏冦賊奸宄爲
 生民之害不可懷來然後奉辭以誅之盖不軌之徒
 騷擾我土地吞噬我人民正如封豕長蛇之逼處乎
 此也聲罪致討安得有咎執言奉辭也如尚書甘誓
 𦙍征之𩔖胡傳曰彼有罪可聲此有言可執盖本諸
 此三代而後如項羽放弑義帝漢髙祖有言可執矣
 而數其十罪不能用此爲首可謂執言乎隋煬帝子
[002-49b]
 弑父臣弑君唐高祖有言可執矣而狃于習見不能
 明正其罪可謂執言乎吾獨有取于漢諸葛武侯出
 師二表唐駱賔王討武氏一檄也辭嚴義正凜凜與
 日月爭光事雖有成否而均之无咎也長子即彖所
 謂丈人也胡氏曰自衆尊之則曰丈人自君稱之則
 曰長子妙甚帥師古所謂仗鉞臨戎專制閫外雖君
 命有所不受者也弟子少年新進之徒如趙括軰是
 也二句言任將授師之道當專其權于長子而不可
[002-50a]
 令弟子從旁撓制之也衆主貞亦凶如失律臧亦凶
 也按註釋此爻有云處師之時柔得尊位陰不先倡
 柔不犯物犯而後應徃必得直故田有禽也物先犯
 己故可以執言而无咎也柔非軍師陰非剛武故不
 躬行必以授也授不得正則衆不從故長子帥師可
 也弟子之凶固其宜也精甚
 謹按田有禽當與田旡禽田𫉬三品例㸔作田獵之/田為是盖田有禽者謂兵不輕動師出有功也利執
 言者謂兵以義動師出有名也若作禽獸入田害稼/而後獵取之不唯其義瑣細且西伯之戡黎成湯之
[002-50b]
 伐葛豈有兵先來/犯己而後應之乎
象曰長子師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長子帥師謂二也以中行以剛中之徳行也弟子輿
 尸謂三也付託匪人故曰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上六師之終所謂論功行賞之時也故曰大君有命
 命之爲諸侯則開國也命之爲卿大夫則承家也承
 受也本義曰坤爲土故為開國承家之象然小人則
[002-51a]
 雖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土但優以金帛可也此
 説與傳正同即使貪使詐之謂也傳又曰小人平日
 易致驕盈况挾其功乎漢之英彭所以亡也此聖人
 之深戒逺慮也然亦可為用小人之明鑑矣但英彭
 之敗實則高祖寡恩今責其亂邦未爲至論愚謂後
 世犯是戒者如韓侂胄定策之功可命也而不可用
 也趙汝愚知其爲小人而用之卒致反噬以基宋室
 之亂李勣佐命之功可命也而不可用也唐太宗不
[002-51b]
 知其爲小人而用之卒媚武后以基唐室之亂皆不
 明于上六之義故耳傳曰此專言師終之義不取爻
 義盖以其大者若以爻言則六以柔居順之極師既
 終而在无位之地善處而无咎者也此又補爻義之
 所未備矣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大君有命以功之大小為賞之厚薄爵之崇卑也功
 而曰正次第軍功无所偏私小人而用之開國承家
[002-52a]
 將有非分之圖釀亂必矣懐萬邦者戒之哉 按六
 爻中凡出師駐師將兵將將與夫奉辭伐罪旋師班
 賞无所不備故讀武七書者不如讀師一卦也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地中有水畜聚之象故其卦名師地上有水附麗之
 象故其卦名比師以一陽統五隂而在上卦之下故
 爲將帥象比以一陽統五隂而在下卦之上故爲君
[002-52b]
 象傳曰人相親比必有其道苟非其道則有悔吝故
 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筮謂占决卜度非謂
 以蓍龜也如此解原字筮字甚當元謂徳之克長克
 君也永謂徳之有始有卒也貞謂徳之勿二勿三也
 上之所以爲人比者以此人之所以求上而比之者
 亦以此故无咎傳曰人之不能自保其安寧方且來
 求親比本義曰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將皆來歸
 之方字皆作虚字看獨疏以爲不寧之方亦可不必
[002-53a]
 五具元永貞之徳四方于是借庇廕焉盖陰不得陽
 則不寧求五所以求寧也若復遲回觀望不汲汲求
 比而自外大同凶之道也如公孫述隗囂張士誠之
 𩔖是也傳以夫爲剛立之稱而引左傳子南夫也以
 証之曰雖夫猶凶况柔弱者乎朱子云陽便是夫陰
 便是婦後夫凶言九五既為衆隂所歸若後來更添
 出一個陽來則必凶而引古人袁紹劉馥劉繇諸人
 以見兩雄不並棲之義均有至理
[002-53b]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朱子以比吉也三字為衍文又用王昭素之説以爲
 也字羡唯傳着解曰比者吉之道也余向來謂彖再
 言比吉而加也字是咏嘆意近見訂詁正合以與漸
 之進也同例甚是比輔也下順從也俱進一步説輔
 者贊勷之意輔所以比也下順從者使臂使指之意
 下順從所以輔也輔釋比下順釋比吉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
[002-54a]
凶其道窮也
 原筮元永貞无咎唯九五足以當之以其陽剛而得
 中道也傳曰以陽剛居尊位爲君徳元也居中得正
 能永而貞也所謂盡比道之善者也又曰民不能自
 保故戴君以求寧君不能獨立故保民以爲安是以
 一陽爲上五陰爲下上下交相應也本義曰上下謂
 五隂則是以五隂共應一陽本義尤確後夫凶指上
 六一陰言以其居崇高之地故也徒知上六不可以
[002-54b]
 下應五不知六隂不可以不順應陽易道窮則變故
 曰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坎水坤地地上有水親比而无間之象也先王觀其
 象以建萬國親諸侯何氏曰天下不可以一人統不
 可以一人治民方比我而我无以比之則疎必躬比
 之亦疎于是衆建萬國以屬諸侯而又制朝覲㑹同
 之禮以親之俾各承流宣化以親其民如是視天下
[002-55a]
 猶一家視萬民猶一身而天下比于一矣正是蒙引
 六字一串説之意余意兩平説亦无妨如分茅胙土
 以諸侯分統之建萬國所以建諸侯也推心置腹以
 萬國分理之親諸侯所以親萬國也二句之義正相
 比也本義曰彖意人來比我此取我徃比人如此互
 説比義始盡胡氏曰師之容民畜衆井田法也比之
 建國親侯封建法也如此義方得聖人經世大用封
 建之法始于羲皇成于堯舜而三代因之故不言君
[002-55b]
 子而言先王也柳子厚封建論不免以私心窺聖人
 惟胡氏一篇最得聖人公天下之心然欲施諸後世
 實難措手朱子本紀云不必封建而後可爲治也但
 論治體則必如是然後能公天下以爲心而達君臣
 之義于天下使其恩禮足以相及情意足以相通此
 則至當之論矣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傳曰𥘉六比之始也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中心不
[002-56a]
 信而親人人誰與之此言可爲始比者之鑑又曰故
 比之始必有孚誠乃无咎也中心較然不欺乃无咎
 六隂也陰虛有缶象𥘉陽也陽實有盈象誠意充滿
 于中而外无一毫文餙則不止于无咎矣有他吉指
 五也五與𥘉非正應且尊卑懸絶故曰他他吉而曰
 終來者言目前之吉未可期固當操劵于異日也
象曰比之𥘉六有他吉也
 不復加一辭只㸃出𥘉六字以見吉其終者當孚其
[002-56b]
 始也蒙引曰比之初六則有孚及有孚盈缶皆𥘉六
 也曰有他吉則无咎不待言矣聖筆簡而不漏如此
 冦凖十七舉進士或勸其增年凖曰吾始進身其可
 欺耶此比之初六之義也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二在卦之内故曰比之自内傳曰自内謂由己也擇
 才而用雖在乎上而以身許國必由于已盖學修務
 盡其在我求爲可知而不患莫已知故得正而吉也
[002-57a]
 二與五爲正應以中正之道相比故其象如此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身心間漫无感召之理而希世取寵則自失矣比之
 自内者修身待聘故曰不自失也傳曰士之修已乃
 求上之道降志辱身非自重之道也故伊尹武侯救
 天下之心非不切必待禮至然後出也士之居家者
 可以自審矣
六三比之匪人
[002-57b]
 三陰柔不中正與上六爲應上无首而三比之故曰
 比之匪人不言悔吝者不待言也
 謹按三與上為正應皆隂柔邪曲相為比昵雖上有/顯比之君冥然不顧所以有比匪之傷也若謂承乗
 皆隂而以二四為匪易摠隨時取/義恐亦无此義例也故槩不敢録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傷字向來俱作悲傷之傷余意作損傷之傷爲是比
 者所以求益而逺損也昵狎非𩔖所損多矣曰不亦
 傷乎寓多少咨嗟慨嘆之意然則悲傷亦在其中矣
[002-58a]
 荀彧之比曹操蔡邕之比董卓柳宗元之比王伾王
 安石之比呂惠卿皆其鑒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
 四在卦之外故曰外比之四不應𥘉而比五胡氏所
 謂義之與比而无適莫是也以其柔而得正者比其
 剛而得中者其相切劘爲何如也故得正而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五陽剛中正賢也居尊位上也賢君在上順從而輔
[002-58b]
 之故比有外與内而貞吉同也馬伏波遇光武而効
 藎劉誠意見明太祖而推誠其六四之義乎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傳曰五居君位處中得正盡比道之善者也人君比
 天下之道當顯明其比道而已如誠意以待物恕己
 以及人發政施仁使天下蒙其惠澤是人君親比天
 下之道也如是天下孰不親比于上若乃暴其小仁
 違道干譽欲以求天下之比其道亦狹矣其能得天
[002-59a]
 下之比乎凡人君親比天下大道理統括畧盡又曰
 先王以四時之畋不可廢也故推其仁心爲三驅之
 禮乃禮所謂天子不合圍也成湯祝網是其義也天
 子之畋圍合其三面前開一路使之可去不忍盡物
 好生之仁也只取其不用命不出而反入者也禽獸
 前去者皆免矣故曰失前禽也此王道之大所以其
 民皥皥而莫知爲之者也以三驅喻九五比道之正
 何等分曉本義來者不拒數語祇是從傳意約之非
[002-59b]
 有加也邑人不誡吉程朱互有異同竊意詩云商邑
 翼翼則邑爲都邑之邑語云千室之邑則邑爲里邑
 之邑邑之人蓋不誡而朝夕相比者也王者開誠布
 公與天下相忘原无心與之比然天下沐顯比之徳
 而仰其光正如同邑之人无煩告誡有留无去自然
 親比而吉也如此亦可通姑存之
 謹按折中以本義係朱子未修改之書故其講論多/有與語𩔖不同者大抵此爻之意是以田獵喻王者
 皥皥之氣象前禽失而不追邑人居而不誡逺去者/若不知有王者之親乃所以爲親之至也近附者若
[002-60a]
 不知有王者之尊乃所以爲尊之至也顯比之世凡/有血氣莫不尊親而所謂大順大化不見其迹者又
 如此此義/獨爲曉暢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舎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
誡上使中也
 傳曰顯比所以吉者以其所居之位得正中也處正
 中之地乃由正中之道也比以不偏爲善故云正中
 從位說到道上見正中者以其位實以其徳也凡言
 正中者其處正得中也比與随是也言中正者得中
[002-60b]
 與正也訟與需是也二字一上一下便如此分别禮
 取不用命者乃是舎順取逆也順命而去者皆免矣
 此以向背而言謂去者爲逆來者為順也故所失者
 前去之禽也順逆二字如此説纔明又上一隂乗陽
 而背之故曰逆逆者舎之下四隂承陽而比之故曰
 順順者取之失前禽祇舎逆而取順在其中矣
上六比之无首凶
 六爻自下而上下爲足上爲首居最上之地不能首
[002-61a]
 倡以從陽故爲比之无首之象所謂後夫凶也乾上
 九无首吉戒髙亢也比上六无首凶戒孤睽也无首
 同而吉凶異因時取義也傳曰首謂始也凡比之道
 其始善則其終善矣始比不以道隙于終者天下多
 矣可作取友箴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有初鮮終恒情也况无首乎吾不知其所終矣本義
 曰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爲无首以終始之象言之則
[002-61b]
 爲无終无首則无終矣精甚蒙引云元永貞皆自君
 道言之有元而不永者有元永而不貞者如唐之明
 皇其始也勵精爲治非不元善也而不善其終開元
 之未遂恣情極欲以稔无涯之禍此是元善而不能
 長永者又如漢之文帝恭黙徳化二十餘年如一日
 宋之仁宗勤儉正身四十餘年如一日亦可謂元善
 而長永矣然一則有黄老之雜而不能力追三代之
 治化一則剛毅不足時爲小人所遷惑則是能元善
[002-62a]
 長永而未能正固者也是皆未免有咎也有咎者徳
 道未能稱人之比也此說甚爲得當
 
 
 
 
 
 
[002-62b]
 
 
 
 
 
 
 
 易酌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