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1 阿毘曇毘婆沙論-北涼-迦旃延子 (TKD)


[25-0905a]
問曰
四道體性是何答曰是五陰四陰性
若在禪地是五陰在無色定是四陰
此是四道體性我相物分巳說
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道道是何
義趣向正義是道義趣向涅槃城義
是道義苦遲慧道者問曰無漏道非
苦受不與苦受相應何故名苦耶答
曰諸邊无色道難生故名苦根本禪
道易生故名樂云何諸邊无色道難
生耶答曰欲界煩惱及業繫縛故多
用功乃至未至禪如人被縛多用功
力乃能自解彼亦如是或有修不淨
觀生彼地者或有修安那波那念生
彼地者修不淨觀者或於十年或十
二年中常觀白骨或有能生彼地者
或不能生者修安那波那念者若於
十年若十二年中常數息或有能生
彼地者或不能生者巳離欲愛
[25-0905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張箴
不多用功能起初禪現在前初禪異
心心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滅麤心
生細心覺俱心滅觀俱心生如人以
木扸木多用功然後乃扸初禪亦尒
異心心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麤心
滅細心生覺倶心滅觀倶心生巳離
初禪欲不多用功起第二禪現在前
第三第四禪亦如是問曰離第四禪
欲亦不多用功起无色定現在前何
故名苦道耶答曰無色定是微細法
或有言無無色定者如多毗婆居士
徃詣尊者阿難所作如是問尊者阿
難我是在家之人長夜樂著色聲香
味觸聞說无色衆生心生怖畏如臨
大坑云何名衆生而無有色根本禪
是樂道如二人俱至一方一従水道
一従陸道雖倶至一方従水道者樂
非隨道者諸衆生離欲亦如是或依
諸邊無色定或依根本禪雖倶得離
欲依禪者樂非諸邊无色定復次有
二種樂故名樂謂受樂猗樂三禪中
有猗樂受樂第四禪雖無受樂而猗
樂多勝餘地二種樂復次有二種樂
[25-0905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三張箴甫之
故名樂謂舊樂客樂舊樂者住禪起
禪現在前客樂者住禪起無色定現
在前餘說禪樂相如上四禪中廣說
問曰何故名遲答曰以得此道不能
速至涅槃城故名遲問曰何故名速
答曰以得此道能速至涅槃城故名
速問曰若不速至名遲疾至名速者
有信解脫人速至勝見到者若信解
脫人精勤見到人不精勤則信解脫
人速有所至非見到者如偈說
不放逸放逸睡眠覺寤者猶如利鈍馬
前發者先至
猶如二人倶至一方一乘疾馬一乘
鈍馬雖乘鈍馬以前發故先有所至
如是信解脫人勤行精進先至涅槃
見到人不勤精進故後至涅槃答曰
此中說等行精進者若等行精進見
到者則先至問曰此四道是四陰五
性何故說名慧耶答曰此道雖是
四陰五陰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如
見道是五陰性以見偏多故名爲見
道邊等智是五陰四陰性以智偏多
故名智金剛喻定是五陰四陰性以
[25-0906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四張箴定偏
多故名定四道亦尒是五陰四陰性
以慧偏多故名慧道云何苦遲慧道
如經說比丘猒惡五取陰是名苦遲
慧道問曰此道緣四諦何故世尊唯
說緣苦諦耶答曰應說緣四諦而不
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此說始初
入法爲說緣苦諦當知亦說緣餘諦
復次佛經說四道方便不說四道體
四道方便道中作如是猒惡觀集法
經中復說云何苦遲慧道答曰非根
本禪所攝鈍五根是也云何苦速慧
道答曰非根本禪所攝利五根是也
云何樂遲慧道答曰根本禪所攝鈍五
根是也云何樂速慧道答曰根本禪
所攝利五根是也問曰此道是五陰
四陰性何故但說是根耶答曰此中
說最勝者五根性是巧便能成大事
故問曰爲有中根不若有者此中何
故不說耶若無者佛經六何通如說
諸衆生隨世而生隨世而長有下根
者有中根者有上根者其上根者煩
惱微薄易可教化若不聞法則退失
善根答曰應作是說无有中根
[25-0906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五張箴所以
者何見道有二種一堅信道二堅法
道修道中亦有二種一信解脫道二
見到道无學道中亦有二種一時解
脫道二不時解脫道以無第三道故
無有中根問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
答曰受化見聖諦者或有在初或有
在中或有在後在初者名利根在中
者名中根在後者名下根復次受化
見聖諦者有近有遠或有不近不遠
者近者是利根如憍陳如等遠者是
鈍根如湏跋陀羅等不近不遠是中
根如舎利弗目揵連等復有說者有
中根問曰此中何故不說耶答曰巳
說在先所說中若說下根時中根則
在上根中若說上根時中根則在下
根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中根
爲在何處答曰在下中所以者何上
中下者名中復次在上中所以者何
下中上者名中復次俱在二中評曰
如是說者好所以者何佛亦是堅法
人辟支佛亦是堅法人聲聞得波羅
蜜者亦是堅法人彼根盡等耶以於
一道有三種根故經作是說以
[25-0906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六張箴益明
无第三道故阿毗曇者則說無中根
是故二說善通集法經復說修行廣
布苦遲慧道能滿足苦速慧道修行
廣布樂遲慧道能滿足樂速慧道問
曰此說何者滿足爲說滿足根爲說
滿足離欲耶若滿足根者苦遲慧道
則滿足二速慧道樂遲慧道亦滿足
二速慧道若滿足離欲者則遲道滿
足遲道速道滿足速道答日應作是
說滿足根所以者何彼經說相似法
滿足不說不相似法滿足苦道與苦
道相似樂道與樂道相似問曰誰成
就幾道答日或一或二誰一耶答曰
未離欲界欲鈍根者成就苦遲道巳
離欲界欲成就二謂樂遲道未離欲
界欲利根者成就一苦速道巳離欲
界欲成就二謂樂速道尊者僧伽婆
修說曰有盡成就四道者如依根本
禪轉根住无礙道時不捨二鈍道巳
得二利道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若
作是說則壞根壞人壞根者亦是鈍
根亦是利根壞人者亦是信解脫亦
是見到
[25-0907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七張箴
問曰誰以此幾道能有所作答曰或
有以一二三四道者而不於一時鈍
根者離欲界欲時以苦遲慧道而有
所作卽此人依根本禪離禪欲時以
樂遲道而有所作信解脫人依根本
禪轉根作見到復依根本禪離禪欲
以樂速慧道而有所作復依无色定
離無色定欲以苦速道而有所作復
有以四道而有所作者鈍根人離欲
界欲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以
苦遲道樂遲道而有所作於彼離欲
退従信解脫轉根作見到復離欲界
欲時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以
二速道而有所作
問曰誰當得此幾道誰當捨此幾道
答曰或有不當得不當捨者如一切
凡夫人問曰此中不應問答凡夫人
答日聖人亦有不當得不當捨者如
住本性聖人若聖人勝進時乃有當
得當捨者未離欲界欲得正決定時
苦法忍乃至道法智無所捨當得一
道比忍當捨一得一巳離欲界欲依
未至禪得正決定時苦法忍乃至道
[25-0907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八張箴法
智無所捨當得一道比忍當捨一當
得二若依上地得正決定時苦法忍
乃至道法智无所捨當得二道比忍
當捨二當得二湏陀洹向斯陀含果
時方便道五无礙道五解脫道無所
捨當得一第六無㝵道當捨一當得
一斯陀含向阿那含果時方便道二
無礙二解脫道无所捨當得一第九
无㝵道當捨一得二離初禪欲乃至
離無所有處欲方便道无礙道解脫
道无所捨當得二離非想非非想處
欲時方便道八无礙道八解脫道無
所捨當得二第九無礙道當捨二得
二是說離欲法轉根時未離欲界欲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方便道無所捨
當得一無礙道當捨一得一巳離欲
界欲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方使道
无所捨當得二無㝵道當捨二得二
時解脫阿羅漢轉根作不動時方便
道八無礙道八解脫道無所捨當得
二第九无㝵道當捨二得二未離欲
界欲聖人起無量初一解脫初四勝
處不淨安那波那念念處時无所
[25-0907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九張箴捨
當得一巳離欲界欲聖人起無量解
脫勝處一切處不淨安那波那念念
處修熏禪起通時五無礙道三解脫
道起無㝵无諍願智般多倶置空無
願無相空無願無相三昧滅定微細
想時无所捨當得二是說勝進時退
時者阿羅漢起色無色界結退當捨
二得二起欲界結退時當捨二得一
離色界結阿那含起色界結退時當
捨二無所得卽此阿那含起欲界結
退時當捨二得一退斯陀舎果時捨
一得一如
說有四種人一現法遲身壞速二現
法速身壞遲三現法遲身壞遲四現
法速身壞速問曰如說有現法遲身
壞亦遲有現法速身壞亦速此事可
尒若說現法遲身壞速者此則不然
所以者何聖人易世尙不退不轉根
不生色無色界何况有現法速身壞
遲耶答曰此中不說退亦不說轉根
者但說精勤不精勤者若現身精勤
身壞不精勤是說現身速身壞遲若
現身不精勤身壞精勤是說現身
[25-0908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張箴遲
身壞速若現身不精勤身壞亦不精
勤是說現身遲身壞亦遲若現身精
勤身壞亦精勤是說現身速身壞
速經
說有四種道一不堪忍道二堪忍道
三調伏道四寂靜道不堪忍道者不
堪忍寒熱飢渴蚊蝱虱蚤諸虫等他
人惡語非理之言身生種種苦痛不
能堪忍如是等事是名不堪忍道堪
忍道者能堪忍寒熱等苦是名堪忍道
調伏道者是能守護諸根是名調伏道
寂靜道者无漏聖道名寂靜道問曰
爲前四道攝後四道後四道攝前四
道耶答曰後則攝前非前攝後問
曰不攝何等答
曰不攝後三道謂不堪忍道堪忍道
調伏道經
說有四種斷有苦遲慧斷苦速慧斷
樂遲慧斷樂速慧斷若斷是苦是遲
是断以苦以遲故是下若斷是苦是
速是斷以苦故是下若斷是遲是樂
是斷以遲故是下若斷是樂是速是
斷不能利益多人亦不廣及人天
[25-0908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一張箴
故是下世尊所有斷能利益多人廣
及人天故是斷最上問曰爲四道攝
四斷四斷攝四道耶
答曰展轉隨相相攝若斷是苦是遲
是苦遲慧道若斷是苦是速是苦速
慧道若斷是樂是遲是樂遲慧道若
斷是樂是速是樂速慧道或有說者
四斷是无學四道是學無學若作是
說四斷是無學四道是學无學者四
道則攝四斷非四斷攝四道不攝何
等不攝學四道問曰聖道非下如波
伽羅那說云何下法不善隱沒無記
法何故說斷名下耶答曰下有二種
一染汙下二減損下斷雖非染汙下
是減損下是故名下若斷是苦是遲
是說未至禪禪中間三無色定是說
時解脫道若斷是苦是速是說聲聞
人非時解脫道若斷是樂是遲是說
根本禪時解脫道若斷是樂是速不
利益多人不廣及人天是說根本禪
聲聞人非時解脫道若斷是樂是速
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說佛道是
中餘者是辟支佛道爲在何分或有
[25-0908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二張箴說者
是聲聞分評曰應作是說是佛分所
以者何如佛獨覺无師辟支佛亦尒
復有說者三斷如先若斷是樂是速
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者說是辟
支佛道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多人
廣及人天是說佛道是中餘者是拫
本禪聲聞人非時解脫道爲在何分
或有說者是辟支佛分評曰應作是
說是佛分所以者何此根従佛邊生
故復有說者三道是外道法若斷是
樂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
說辟支佛道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
多人廣及人天是說佛道是中餘者
是聲聞道爲在何分耶答曰或有說
者在辟支佛分評曰應作是說在佛
分所以者何此根従佛邊生故復有
說者前三道是外道法若斷是樂是
速不能利益多人廣及人天是說聲
聞道若斷是樂是速能利益多人廣及
人天是說佛道是中餘者辟支佛道
爲在何分答曰或有說者在聲聞分
評曰應作是說在佛分所以者何如
佛无師辟支佛亦尒
[25-0909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三張箴問曰
此四道中世尊爲依何道入正決定
得果離欲盡漏辟支佛爲依何道得
波羅蜜聲聞人爲依何道耶答曰佛
世尊依樂速道入正決定得果離欲
盡漏何以知之經說摩勤迦子往詣
佛所作如是問世尊於此四道爲以
何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
答摩勒迦子言如來依樂速慧道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摩勒迦子
便作二難言是樂道云何
行種種苦行言是速道云何經六年
佛告摩勒迦子愚人我不以如是威
儀所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
是事故和如來以樂速慧道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渴伽獸角獨出
辟支佛當知如佛世尊爲衆多出世
者此則不定尊者舎利弗依苦速慧
道入正決定依樂速慧道得盡漏所
以者何依未至禪入正決定依第四
禪盡漏故尊者目犍速依苦速慧道
入正決定乃至盡漏所以者何依未
至禪入正決定依無色定盡漏故問
曰何故尊者舎利弗依第四禪
[25-0909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四張箴尊者
目犍連依無色定得阿羅漢果耶答
曰尊者舎利弗多行慧故依第四禪
尊者目犍連多行定故依無色定問
曰得波羅蜜聲聞人爲盡次第得四
沙門果不耶答曰盡次第得所以者
何彼尊者善能解說出入住沙門道
果故問曰善能解說出入住沙門果
道无有與如來等者何故不次第得
四沙門果耶答曰不應於如來作如
是問所以者何如來本爲菩薩時自
在解說四沙門果勝於尊者舎利弗
得盡智時復有說者得波羅蜜聲聞
人不次第得四沙門果所以者何若
有先離欲者要退然後得湏陀洹果
耶問曰若然者云何能善解說四沙
門果耶答曰此亦无過如尊者阿難
是鈍根人住於學地善能解說四沙
門果何况利根住无學地者評日應
作是說得波羅蜜聲聞人盡次第得
四沙門果不以善能解說四沙門果
如恒河沙數得波羅蜜聲聞人盡順
次入正決定次第得四沙門果法應
如是
[25-0909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五張箴漏盡
阿羅漢梵行巳立十種无學道幾成
就過去幾成就未來幾成就現在答
曰若依有覺有觀三昧有覺有觀三
昧者是未至禪初禪依者如先說初
者有二種一得阿羅漢果初二時解
脫轉根作不動初是中因此二初而
作論應隨相而說无學初智現在前
如所說二時初刹那無過去所以者
何未有刹那生滅故巳有者以得果
轉根故捨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
九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見所
以者何彼刹那中無故若滅巳不捨
滅者是无常滅不捨者捨聖道有三
種如先說彼不得果不退不轉根依
彼地復起聖道現在前所以復起聖
道現在前者如先說第二刹那項九
成就過去是前刹那生滅者十成就
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是現
在前者彼滅巳不捨依无覺無觀三
昧无學智現在前九成就過去是有
覺有觀地生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
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
正覺彼地中无故除正見彼刹
[25-0910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六張箴那中
无故彼滅巳不捨依無色定無學智
現在前九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
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五成
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見彼刹那
中無故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
中无故彼滅巳不捨若入滅定若起
世俗心九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
生滅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現
在無入滅定者無心有心者能修道
世俗心是有漏无學法是無漏彼滅
巳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無學初見
現在前九成就過去是與智倶生滅
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九成就
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智彼刹那中
无故彼滅巳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
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十成就過去
是與智與見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
是未來修者九成就現在是現在前
者若智現在前彼刹那中無見若見
現在前彼刹那中無智滅巳不捨依
無覺無觀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
前十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
者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
[25-0910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七張箴成就
現在是現在前者若智現在前彼刹
那中無見若見現在前彼刹那中無
智除正覺彼地中无故彼滅巳不
捨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
十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
十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五成就現
在見現在前者若智現在前彼刹那
中無見若見現在前彼刹那中無智
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中無故
彼滅已不捨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
現在前十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現
在無如先說若依無覺無觀三昧無
學初智現在前無覺无觀三昧者是
第二第三第四禪問曰何故不說中
閒禪耶答曰如先說依者如先說初
者如先說无學初正智現在前過去
无如先說十成就未來如先說八成
就現在除正見彼刹那中無故除正
覺彼地無故彼滅巳不捨如先說復
依无覺无觀三昧無學正智現在前
八成就過去是前刹那倶生滅者十
成就未來如先說八成就現在如先
說彼滅巳不捨依无色定無學
[25-0910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八張箴正智
現在前八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五
成就現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若入
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八成就過
去十成就未來現在无如先說彼滅
巳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无學正智
現在前八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如
先說九成就現在除正見彼刹那中
无故彼滅巳不捨依無覺無觀三昧
無學初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與智
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如先說八成
就現在除正智彼刹那中無故除正
覺如先說彼滅巳不捨復依无覺無
觀三昧无學若智若見現在前九成
就過去與智與見倶生滅者十成就
未來八成就現在如先說彼滅巳不
捨依無色定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
九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五成就現
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若入滅定若
起世俗心現在前九成就過去卜成
就未來現在無如先說彼滅已不捨
依有覺有觀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
在前九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九成
就現在如先說若依無色定無
[25-0911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十九張箴學初
智現在前無色定是空處識處无所
有處依者如先說初者如先說無學
初智現在前過去无十成就未來五
成就現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復依
無色定無學正智現在前五成就過
去是前刹那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
五成就現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若
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五成就
過去十成就未來現在前無如先說
彼滅巳不捨依有覺有觀三昧无學
正智現在前五成就過去十成就未
來九成就現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
依無覺無觀三昧无學正智現在前
五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八成就現
在如先說彼滅巳不捨依無色定無
學初見現在前五成就過去是與智
倶生滅者十成就未來如先說五成
就現在除正智彼刹那中無故除正
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中無故彼滅
巳不捨復依无色定無學墮智若見
現在前六成就過去與智與見俱生
滅者十成就未來五成就現在如先
說彼滅巳不捨若入滅定若起
[25-0911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張箴世俗
心現在前六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
現在无如先說彼滅巳不捨依有覺
有觀三昧無覺若智若見現在前六
成就過去十成就未來九成就現在
如先說彼滅巳不捨依無覺無觀
三昧無學若智若見現在前六成就
過去十成就未來八成就現在如先
說問曰何故餘沙門果見是无㝵道
見是解脫道阿羅漢果見是无礙道
智是解脫道耶答曰得阿羅漢果時
息一切所作更不施設方便故問
曰學人爲有正智正解脫不耶若有
者此中何故不說若無者佛經云何
通如說居士莫怖凡夫愚少成就邪
智邪解脫故畏墮地獄畜生餓鬼趣
汝巳斷邪智邪解脫成就正智正解
脫答曰應作是說有問曰此中何故
不說答曰法或有唯是法體者或有
是法體亦是支體者學人唯有法體
而無支體問曰何故無學正智正解
脫立支學人不立耶答曰以名義勝
故若以法而言無學法勝學法若以
人而言無學人勝學人復次以無
[25-0911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一張箴
學正智正解脫名勝无過患故復次
以无學斷一切有根本故復次無學
得二種心解脫一自性解脫二在身
解脫是故得作四句有心自性解脫
非在身解脫有在身解脫非自性解
脫有自性解脫亦在身解脫有非自
性解脫非在身解脫自性解脫非在
身解脫者學心是也在身解脫非自
性解脫者无學有漏心是也自性解
脫亦在身解脫者无學心是也非自
性解脫非在身解脫者學有漏心一
切凡夫人心是也復次無學正智正
解脫无障㝵故學人邪智障礙正智
邪解脫障礙正解脫問曰邪見能障
㝵正見何故學正見立攰耶答曰學
人正見斷於煩惱時猶如鎧仗故立
攰復次無學正智正解脫无相對法
故學人正智與邪智相對正解脫與
邪解脫相業復次無學心一切解脫
學心少分解脫少分不解脫少分解
脫者是見道所斷煩惱少分不解脫
者是修道所斷煩惱復次若心一切
障㝵解脫一切障礙處解脫者立攰
[25-0912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二張箴一切
障㝵者是五種斷煩惱一切障㝵處
者是五種斷煩惱境界學人不尒餘
無學功德廣說如雜犍度問曰若如
所說學人則有邪智邪解脫佛經云
何通如說居士莫怖凡夫愚小成就
邪智邪解脫故畏墮地獄畜生餓鬼
趣汝邪智邪解脫巳斷成就正智正
解脫答曰經說無墮惡趣邪智邪解
脫學人猶有餘邪智邪解脫佛經
說阿難當知舎利弗是聰明比丘湏
陀洹所有四攰爲湏達長者分別有
十種問曰云何尊者舎利弗分別湏
陀洹四支爲十種耶尊者波奢說曰
一攰說有十種親近善知識有十種
乃至如法修行有十種尊者富那耶
奢說曰信是親近善知識多聞法正
見是正思惟餘是如法修行尊者瞿
沙說曰信戒是親近善知識多聞是
聞法正見是正思惟餘是如法修行
尊者和湏蜜說曰信戒是親近善知
識多聞智慧是聞法正見是正思惟
餘者是如法修行阿毗曇者作如是
說信戒施是親近善知識多聞
[25-0912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三張箴智慧
是聞法正見是正思惟餘是如法修
行尊者佛陀提婆說曰湏陀洹支者
卽是湏陀洹支尊者舎利弗爲湏達
長者分別不壞信有十種以三事故
一以自體二以起處三以所依以自
體者是信是戒何者是信戒根本謂
无漏智無漏善根以起處者是正覺
依正覺故長養戒聞施慧所依者是
解脫問曰
何故名阿羅漢答曰阿羅名煩惱漢
煞以智慧刀煞煩惱故名阿羅漢
復次更不生諸界諸趣諸生死中名
阿羅漢復次遠離惡不善法故名阿
羅漢如偈說遠離
惡不善安住善住中應受世上供故名
阿羅漢復次
應受最勝供養故名阿羅漢一切沙
門所應用物无有不應受者漏盡者
問曰如漏處亦盡何故但說漏盡答
曰世尊先說漏盡當知亦說漏處復
次若法是自性斷斷巳不成就此法
與聖道相妨聖道不與有漏善不隱
沒无記法相妨唯與漏法相妨
[25-0912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四張箴若漏
斷善有漏法不隱沒無記法亦斷同
一對治故如燈不與炷油器相妨而
與闇相妨爲破闇故然燈亦燋炷盡
油熱器復次以漏難斷難除難過復
次以漏是重過患故復次漏是漏是
漏處流枙縛取使結亦尒善有漏不
隱沒無記法不尒云何
爲智云何爲見云何爲慧問曰何故
作此論答日或有說忍是智如辟喻
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說慧眼初緣境
界是忍後増長是智是故下智是忍
如人在道行先生念欲住然後乃住
慧眼初緣境界時是忍増長是智是
故下智是忍爲止如是說者意亦眀
忍非智故而作此論復次所以作論
者或有說盡智无生智是見性爲止
如是說者意亦眀盡智無生智非見
性故而作此論復次此揵度是智此
中應分別何者是智性見性慧性法
云何爲見答曰眼根五見世俗正見
學見無學見是也問曰眼根何故名
見耶答曰以四事故名見一以賢聖
人說故二以世俗人說故三以
[25-0913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五張箴經
說故四以世閒現見故賢聖世俗人
說者如說我見是人行住坐臥若見
人顚蹶迷錯者作如是說如有見邪
經說者佛說若眼見色不應分別是
男是女生於染愛復說若眼見色好
不生愛惡不生恚復說若見適意色
不適意色非適意色非不適意色應
當觀察復說若眼見色不應生愛恚
應生捨心復說若見色應當正觀是
不淨法世閒現見者尊者和湏蜜說
曰此是世人言說我現見是事淨現
見是事不淨尊者佛陀提婆說曰經
亦說世人亦說眼所及識所更是名
爲見五見名見者以四事故廣說如
見揵度見處中所說世俗正見名見
者以是見性故學見無學見所以名
見者以是見性故如夜有雲時見色
染汙慧見法亦尒如夜無雲時見色
善有漏慧見亦尒如晝有雲時見色
學慧見法亦尒如晝无雲時見色无
學慧見法亦尒云何爲智答曰除見
道中忍餘意識相應慧是也彼有三
種善染汙不隱沒无記善有二種
[25-0913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六張箴
有漏無漏有漏者是世俗正見無漏
者是學无學八智染汙者是五見及
愛恚慢疑無眀相應者不隱沒無記
者威儀工巧報生變化心倶者是也
及五識身相應慧彼亦有三種善穢
汙不隱沒無記善者是生得善穢汙
者與愛恚倶不隱沒無記者與報心
倶云何爲慧答曰意識相應慧是也
彼亦有三種善穢汙不隱沒無記善
者有二種有漏無漏有漏者是世俗
正見無漏者是見道中八忍學无學
八智餘如先說五識相應慧如先說
巳說自體今當說同異相若見是智
耶乃至廣作四句是見非智者眼根
見見道中諸忍是也問曰何故眼根
非智耶答曰眼根是色智非是色復
次眼根是非相應非依非行非緣智
是相應是依是行是緣見道中諸忍
何故非智耶答曰是忍非巳忍是觀
非知是觀非巳觀是求覔非巳足是
施設止息方便復次忍是疑對治彼
疑得與此忍倶生故決定義是智義
復次無礙道解脫道雖同作一事不
[25-0913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七張箴得同
在一刹那中生尊者和湏蜜說曰堪
忍故名忍不可以堪忍是智尊者佛
陀提婆說曰巳見名智忍非巳見是
名見非智智非見者除五見及世俗
正見諸餘意識相應有漏慧彼有二
種染汙不隱沒無記染汙者與愛恚
慢疑無眀相應者是也問曰何故與
愛等相應染汙慧非見耶答曰見所
行猛利彼慧所行不猛利復次見於
緣深入慧於緣不深入復次愛相應
慧爲二結所覆蔽遍故二結者謂愛
及相應无眀餘亦如是問曰不共無
眀相應慧不爲二結所覆何以故不
名見耶答曰不共無明覆慧重於三
結不隱沒無記者是威儀工巧報生
變化心倶者是也問曰何故不隱沒
無記慧非見耶答曰見所行猛利彼
慧所行不猛利復次見於緣深入彼
慧於緣不深入復次見有勢力彼慧
微劣問日如報慧微劣可尒威儀工
巧者亦有勢用如世尊威儀毗首羯
天工巧乃似願智所作答曰雖極工
巧爲邪命所覆復次雖是極
[25-0914a]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八張箴巧猶
爲他人所譏言是處不好五識相應
慧何故非見耶答曰見所行猛利於
緣深入彼慧所行不猛利於緣不深
入復次見能分別彼慧不能分別復
次見緣三世及無爲彼慧唯緣現在
復次見緣捻相別相彼慧唯緣別相
復次見於緣數數行彼慧不尒復次
見於緣籌量觀察彼慧不尒問曰盡
智无生智何故非見耶答曰見所行
猛利彼智所行不猛利復次見生時
於施設有所作彼智生止息方便无
所作如鳥住安隱處復次見現在前
有所求彼智現前无所求是故尊者
瞿沙作如是說於勝法更无所求故
盡智無生智非見復次一切無漏慧
有二種或對治邪見或對治无智復
有說者无漏法三種或對治邪見非
無智或對治無智非邪見或對治邪
見亦對治无智若對治邪見非无智
者是見非智如見道中諸忍若對治
無智非邪見者是智非見如盡智无
生智對治邪見亦對治無智者諸餘
無漏慧尊者和湏蜜說曰盡智
[25-0914b]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二十九張箴無生
智何故非見耶答曰若盡智无生智
是見性者阿羅漢則成就九種道然
佛世尊說阿羅漢成就十種道問曰
如世俗正見是見性智性學見是見
性智性無學見是見性智性若盡智
無生智亦是見性智性者有何過耶
答曰若如方便初入法時世俗正見
是見是智立是正見攰非正智攰學
見是見是智立正見攰非正智攰无
學見是見是智立正見攰不立正智
攰如是盡智無生智體亦是見是智
者亦應立正見攰不立正智攰則阿
羅漢成就九種道无十世尊說阿羅
漢成就十種道尊者佛陀提婆說曰
決定無疑此智是見所以者何以猛
利故若作是問阿羅漢成就九種道
然佛說有十種道應如是答十道二
在无學地八在學無學地亦見亦智
者除見道中諸忍盡智無生智諸餘
無漏慧彼是何耶謂學八智無學正
見五見世俗正見亦是見相亦是智
相非智非見者除上尒所事若法第
一第二第三句巳立名巳稱說
[25-0914c]
阿毗曇毗婆沙論苐四十七卷苐三十張箴除之
諸餘法未立名未稱說者作第四句
彼是何耶色陰中除眼根諸餘色陰
是也行陰中除一切慧謂善染汙不
隱沒無記亦在意地亦五識地亦有
漏無漏諸餘相應不相應行陰是也三陰
及無爲法如是等作第四句是名除上尒
所事若見是慧耶乃至廣作四句見非慧
者眼根是也慧非見者除五見世俗
正見諸餘意識相應有漏慧五識相
應慧及盡智无生智餘廣說如前四
句亦見亦慧者除盡智無生智諸餘
無漏慧彼是何耶謂見道中諸忍學
八智無學正見五見世俗正見是諸
法有見相慧相非見非慧者除上尒
所事如先說若智是慧耶答曰諸智
是慧頗有是慧非智耶答曰有見道
中諸忍是也廣說攝亦如是阿毗
曇毗婆沙論卷第四十七甲辰
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勅彫

[25-0915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四十八箴迦旃
延于造五百羅漢釋北涼
天竺沙門淨陀跋摩共道奉等譯智犍
度八道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