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1 阿毘曇毘婆沙論-北涼-迦旃延子 (TKD)


[25-0373a]
法甚
深難解難了難知難見非思量分別
之所能及唯有微妙決定智者乃能
知之非汝淺智之所能及此中何者
是甚深義所謂因緣是也如說此處
甚深所謂緣起此法離欲寂滅涅槃
此中何者是甚深義所謂因緣寂靜
滅性也如說諸法甚深故難見難見
故甚深此中何者是甚深一切諸法
體性甚深是也問日阿毗曇體何者
是耶答日無漏慧根以無漏慧根力
故令生處得慧能受持十二部經讀
誦通利亦名阿毗曇也又以無漏慧
根力故能令聞慧知摠相別相又令
聞慧建立摠相別相又令聞慧斷自
[25-0373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一張投性愚
及緣中愚於法不謬又以無漏慧根
力故能令思慧不淨安般念處等亦
名阿毗曇又以無漏慧根力故能令
修慧燸頂忍世第一法亦名阿毗曇
又以如是等慧令無漏慧根轉得明
淨名阿毗曇問日
若無漏慧根是阿毗曇體者何故此
經復名阿毗曇答日阿毗曇具故亦
名阿毗曇如處處經中說因種種具
立種種名以漏具故說漏如說七漏
是煩惱是熾然是苦惱實漏有三所
謂欲漏有漏無明漏垢具故說垢如
偈說女垢
梵行女縛衆生苦行梵行不因
水淨女實
非垢實垢有三所謂貪瞋癡垢樂具
故說樂如偈說飮食
時樂著衣亦樂經行山窟斯亦
復樂飮食
等非樂實樂者是樂受使具故說使
如說比丘爲色所使爲色所繫色非
是使實使有七味具說味如說比丘
眼味於色色是魔鉤眼非是味
[25-0373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二張投
實味是愛欲具說欲如說五欲美好
能令愛心増長染著色等非欲實欲
是愛退具說退如說時解脫阿羅漢
有五因緣退一者營事勤勞二者多
誦經三者諍訟四者遠行五者長病
非營事等是退實退是不善隱沒無
記法業具說業如說比丘有三種意
不善業生苦果報所謂貪恚邪見貪
恚邪見體非是業實業有三謂身口
意報具故說報如尊者阿泥盧頭說
我以一食施報七生三十三天七生
波羅奈國食非生報生報者是不善
善有漏法如是等處處經中說因種
種具說種種名此亦如是阿毗曇具
故說阿毗曇問日以何義故名阿毗
曇答日尊者和湏蜜說能決定分別
十二部經名阿毗曇復說能覺了十
二因緣名阿毗曇復次於四聖諦能
次第得正決定名阿毗曇復說能解
說修習八聖道法名阿毗曇復說能
證涅槃名阿毗曇尊者婆檀陀說日
煩惱出要繫縛解脫生死涅槃如是
等法以名味句身次第撰集分別解
[25-0374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三張投說名
阿毗曇尊者瞿沙說日求解脫者諸
所施行未分別者皆分別之所謂是
苦是苦因是道是道果是方便道是
無㝵道是解脫道是勝進道是向果
道是得果名阿毗曇尊者波奢說日此
智是究竟智此智是第一智此智是
不謬智名阿毗曇阿毗曇人說日能
種種選擇覺了證知一切諸法名阿
毗曇復說法性甚深能盡其原底名
阿毗曇復說能淨法眼名阿毗曇復
說顯發幽隱甚深智慧名阿毗曇復
說若人以阿毗曇慧分別惣相別相
無有人能如法說其過者名阿毗曇
彌沙塞部說日如燈能照名阿毗曇
如說一切照中慧照最上曇摩掘部
說日此法增上名阿毗曇如說一切
諸法慧爲最上譬喻者說日種種諸
法涅槃爲上此法次故名阿毗曇聲
論者說曰阿毗言除乘亦言選擇除
棄者所謂結縛使緾煩惱選擇者所
謂陰入界緣起道品等諸法復次阿
毗言増上慢如說名増上慢如說上
者名増上者如說上逸名増上
[25-0374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四張投
逸此經増上名阿毗曇復次阿毗言
現前一切諸善道品等法皆現在前
名阿毗曇復次阿毗言恭敬此法尊
重可敬名阿毗曇此經名智慧基本
問曰何故名智慧基本答日諸究竟
智皆出此經故名基本復次此經名
安智足處諸究竟智皆因此經而得
成立是故名安智足處問日此經有
何利益答日隨順解脫隨順無我斷
計我人顯明無我發人覺意出生智
慧除愚癡斷疑網得決定背
熾然向出要得相續樂寂靜止生死
輪隨順空法到涅槃岸能斷一切外
道異見於佛法中能生一切欣樂之
心此經有如是等利名
阿毗曇阿毗曇毗婆沙雜犍度世第一法
品第一云何世第一法問日何故此
經先說世第一法爲順次說爲逆次
說耶若順次說者應先說不淨次說
安般次說念處次說七處善三種觀
義燸頂忍然後應說世第一法若逆
次說者應先說阿羅漢果次說阿那
含果次說斯陀含果次說湏陀洹果
次說見
[25-0374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五張投
道然後應說世第一法又問爲以初
入法故說爲以達分善根故說爲以
最勝功德故說若以初入法說者應
說不淨若說安般若以達分善根說
者應先說燸法以燸法最在初故如
尊者瞿沙論中先說燸法若以最勝
功德說者應先說阿羅漢果有如是
等事如佛在世尊者大迦旃延有正
觀智慧成就無量功德无㝵精進入
阿毗曇海心无増減覺意無邊言論
難勝一切義論無能當者第二迦栴
子亦有如是智慧功德何故造作
此經先說世第一法答日諸論師說
世第一法種種不同或有說者不以
順次故說亦不以逆次故說但彼作
經者意尒隨彼意故造作此經不違
法相是故先說世第一法或有說者
阿毗曇應以相求不求次第修多羅
經應求次第毗尼應求因緣阿毗曇
經若求次第於文煩乱是故不應求
其次第或有說者世尊經說若人不
能正觀諸行性相能起世第一法者
無有是處若能正觀諸行性相能起
[25-0375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六張投
世第一法者斯有是處如世尊經中
先說世第一法彼作經者因經造論
故亦應先說世第一法問曰置作經
者世尊何故先說世第一法答曰世
尊爲化衆生次第說法諸受化者巳
得下忍中忍未得上忍及世第一法
欲令得故世尊說正觀思惟諸行性
相當知卽是上忍次得此世第一法
是故先說或有說者爲止諸誹謗故
世第一法多諸誹謗所謂名受誹謗
體受誹謗界受誹謗現前受誹謗退
受誹謗名受誹謗者或言是性地法
非世第一法體受誹謗者或言是五
根性界受誹謗者或言是欲界繫或
是色無色界繫或是三界繫或是不
繫現前受誹謗或是多心相續非是
一心退受誹謗者或言世第一法退
爲止如是等諸誹謗故先說世第一
法復次一切生死非牢固法如糞掃
汙埿此中誰最勝誰牢固誰如醍醐所
謂世第一法是故先說復次以隨順
無我故此經常說無我非如外典說
我說欲法說有法說財此經唯說
[25-0375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七張投
無我解脫涅槃此世第一法亦觀無
我隨順此經故是以先說復次此經
於一切論中最勝世第一法於一切
世俗善法中最勝以此經勝故應先
說勝法復次若住世第一法時名眞
佛出世能得自在受用聖法佛出世
閒衆生入法凡有二種一假名二眞
實假名者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正信
出家眞實者起世第一法次第能入
苦法忍是假名沙門有二過患一者
破戒二者捨戒入正法者無如是過
眞實沙門受用聖法能得自在隨其
性分終無退失復次住世第一法時
無始生死巳來聖道門閉今始能開
未曾能捨凡夫之性今始能捨未曾
能得無漏聖道今始能得是故先說
世第一法復次住世第一法時捨名
得名捨數得數捨界得界捨性得性
捨名得名者捨凡夫名得聖人名數
界性亦如是復次住世第一法時得
心不得心因得明不得明因得受不
得受因復次住彼法時捨舊緣得新
界捨共得不共捨世間得出世間復
[25-0375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第十八張投
次爲斷疑故衆生謂凡夫性無始亦
謂無終今說世第一法卽示其終復
次住彼法時凡未退患凡夫變異凡
夫剛强悉不復起燸頂忍法或有起
復次住彼法時無有不得聖法而命
終者燸頂忍不尒住彼法時無有不
得聖道而命終者不得正決定而得
正決定不得果得果出不定聚入正
定聚無聖道有聖道無不壞淨有不
壞淨亦如是復次住此善根無有上
滯燸頂忍法而有止滯復次住彼法
時凡夫人所修念處究竟滿足餘則
不尒復次住彼法時漏無漏心有斷
有續斷者有漏心續者无漏心餘則
不尒復次如湏彌山王安金輪上四
方猛風不能傾動住此法時四倒邪
風不能傾動復次住彼法時示始終
故猶如明相是夜未晝初彼亦如是
世俗之未聖道之初如示始終度巳
度入出方便究竟亦如是復次欲示
相似法有異相故世第一法苦諦所
攝能生滅苦道以苦攝世俗攝生死
攝諸有攝身見所使攝法生滅苦道
[25-0376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十九張投
餘則不尒復次世第一法體是世俗
緣能生出世緣是故先說如是有垢
無垢有過无過有毒無毒有濁无濁
有身見聚無身見聚有顚倒聚無顚
倒聚有愛聚无愛聚有使聚無使聚
亦如是復次以世第一法有勢有力
能有所作猶如健夫住此法中得正
決定故復次以三事故一以經義故
二止誹謗故三卽此刹那得果故經
義止謗如上說卽此刹那得果者世
第一法次第能生苦法忍名功用果
以是次第諸因緣故先說世第一法
復次欲逆次說凡夫所得法故如說
世第一法乃至燸法是名凡夫所得
出要法如說二十身見等是名凡夫
煩惱法此二種法誰能知者唯無我
智是故第二品中作如是說頗有一
智知一切法乃至廣說此無我智何
由而生由覺緣起是故第三品中作
如是說一人此生十二種緣乃至廣
說所以能覺緣起由於愛敬是故第
四品中作如是說云何爲愛云何爲
敬乃至廣說此愛敬何因而起由有
[25-0376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張投
慙愧是故第五品中作如是說云何
慙云何愧乃至廣說誰能慙愧由解
法相是故第六品中作如是說色中
生住老無常當言色也非色也乃至
廣說何由能解法相由斷無義修習
有義是故第七品中作如是說諸他
修苦行當知無義倶乃至廣說何由
斷无義修有義由正思憶是故第八
品中作如是說云何爲思云何爲憶
乃至廣說以是衆因緣事欲逆次說
凡夫所得法是故先說世第一法
云何世第一法答日於諸心心數法
次第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問日
巳能得正決定當能得正決定復是
世第一法不答日亦是若說現在當
知則說過去未來問日世第一法得
正決定爲住時得爲滅巳得若住時
得者亦是凡夫亦是聖人若滅巳得
者何故不言巳得正決定而言今得
答日應說巳得所以經文不說巳得
自有巳得說言今得如說大王従何
處來此名巳來而說今來巳覺諸受
巳斷漏巳得解脫亦如是或有說者
[25-0376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一張投應
作是說無間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
法評曰无間得正決定次第得正決
定有何差別復有說者苦法忍雖未
生此第一法決定爲次第緣是故言
今得正決定或有說者於諸五根次
第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問曰誰
作此說答曰舊阿毗曇人說問曰彼
何故說五根是世第一法答曰彼不
必欲令五根是世第一法爲斷異論
故異論者毗婆闍婆提說信等五根
一向無漏故一切凡夫悉不成就問
曰彼以何故作如是說答日彼依佛
經佛經說言五根猛利通逵滿足向
阿羅漢若無五根隨凡夫數彼以經
作如是說故言信等五根悉是无漏
爲斷彼人如是論故說信等五根是
世第一法若信等五根是無漏者無
始巳來未曾能起一念无漏而得世
第一法是故當知五根非純無漏復
次若五根是無漏者違佛正經如說
若我於信等五根不能如實觀是集
是滅是味是患是捨者則不能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廣說不
[25-0377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二張投應以
如是相觀無漏法毗婆闍婆提日應
以如是相觀无漏法云何應觀如經
說不能如實觀信等五根者是別相
觀信等五根何由而得由親近善知
識積集而得是名觀集云何觀滅未
知欲知根滅巳知根生是名觀滅云
何觀味此無漏法亦爲愛緣是名
觀味問日无漏法亦爲愛所繫耶答
日不也如汝法中有無漏緣使緣而
不縳我亦如是云何觀患諸無漏法
是無愛故是名觀患云何觀捨一切
有爲涅槃時捨是名觀捨爲斷如是
種種諸論故作是說於諸五根次第
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復次若當
五根一向無漏復違佛經如說我以
佛眼觀衆生根有上中下毗婆闍婆
提說日佛經說上根者阿羅漢中根
者阿那含下根者斯陀含湏陀洹育
多婆提說日若爾者世尊不轉法輪
名轉法輪一切聖人巳滿世間佛亦
不湏復轉法輪毗婆闍婆提說曰世
尊所以說諸衆生上中下根者說根
所依處不說根體育多婆提說
[25-0377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三張投日若
然者復違此經如說闍提輪那婆羅
門徃至佛所白佛言沙門瞿曇說有
幾根佛答言有二十二根此亦說根
所依處然倶同說是根一是根所依
一是根體無有是處是故信等五根
應有漏無漏問日毗婆闍婆提所
引佛經當云何通答日信等五根有
二種有漏無漏彼經唯說无漏所以
者何因諸根故說聖人差別復次五
根有漏無漏彼經唯說无漏所以者
何以聖爲對治法故聖人差別問日
上言若無五根墮凡夫數此云何通
答日彼言墮凡夫數者謂斷善根凡
夫或有說者犢子部說五根是世第
一法何以故五根是善性以五根善
故餘數法亦善亦以根故聖人差別
如說五根猛利通逵滿足得阿羅漢
廣說如上問日以何事故尊者迦旃
延子引櫝子部所立義耶答日彼犢
子部所說而與此經少有相違所謂
五根是世苐一法凡夫性一向染汙
彼以欲界苦諦所斷十使是凡夫性
涅槃有三種學无學非學非無學
[25-0377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四張投
阿湏羅是第六道說有我人爲如是
等若五若六與此經相違莫謂彼部
所說盡與此經同彼作經者爲斷如
是意故次作是說如我義於諸心心
數法次第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
問日如汝所說五根性善餘心心數
法性非是善者應是不善無記若以
五根性善不善無記親近五根亦名
善者今五根亦親近不善無記應是
不善無記此則不然何以故根與心
心數法同一所依同一行同一所緣
同一果同一依同一報共成一事而
云其性善是親近善者是妄想耳或
有說者誦持修多羅者說言五根是
世第一法尊者逵摩多羅說日世第
一法體性是思名差別耳尊者佛陀
提婆說曰世第一法體性是心名差
別耳所以者何信心異乃至慧心異
若有衆生能於一時以五種心次第
得正決定無有是處若一一次第得
正決定斯有是處問日若然者以不
相應法得正決定耶答日不也所以
者何汝法心不與心相應有爲所緣
[25-0378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五張投
有爲所緣故能次第得正決定我信
亦尒不與信相應能有所緣有所緣
故次第得正決定乃至慧亦如是問
日若然者則有大過所以者何若但
信心得正決定不以精進念定慧等
得正決定者懈怠失念乱意惡慧亦
應次第得正決定乃至慧亦如是爲
斷彼人如是意故故作是說如我義
於諸心心數法次第得正決定是世
第一法如我義者謂不顚倒如法性
順經文同我等意而作是說諸心心
數法次第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
彼迦旃延子欲顯正義故言世第一
法亦是根亦非根問日如世第一法
現在前未來世中心心數法亦修彼
爲是第一法不耶答日或有說者依
如經本非世第一法何以故經本說
諸心心數法次第得正決定是世第
一法彼未來者不能作次第是故非
世第一法復次若當是者復違經本
如說世第一法當言一心非衆多心
評日應作是說彼未來者亦是世第
一法問日彼未來者不能作次第緣
[25-0378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六張投云何
是世第一法耶答日彼未來者雖不
能作次第而能隨順作次第法譬如
比丘布薩時不在僧中而與僧欲名
得布薩僧事亦成如是彼在未來世
中爲現在得如與欲者若未來世中
無現在得不與欲者今現在者亦不
能作次第若作次第當知皆是未來
者力何以故彼未來者不與聖道作
障㝵故復次若彼未來非世第一法
者與智犍度經文相違所以者何如
未曾得道今現在前彼未來世中相
似種修若彼未來不作世第一法者
云何名彼種相似修以是事故彼未
來者亦是世第一法問日若未來是
世第一法者經文何故不說耶答日
若能與次第緣者經文則說彼不能
與次第緣是故不說復次若流轉三
世者則說未來不尒或有說者従因
而生成就此法住在身中是故說之
彼未來者雖従因生成就此法不住
身中是故不說問日若然者云何非
是衆多心耶答日此中唯說現在刹
那能成事者故非衆多心或有
[25-0378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七張投
說者若能令未來世中修者則說未
來不尒或有說者若心彼因彼心此
果是以故說未來不尒或有說者能
與因能取果任身中能有所緣是以
故說未來不尒或有說者有二修義
是以故說彼未來者唯有得修無有
行修是故不說問曰彼世第一法俱
生色心不相應行爲是世第一法不
耶答日或有說者如經本說彼非世
第一法所以者何彼不能與次苐緣
故評日應作是說彼亦是世第一法
問日彼不能與次第緣云何名世第
一法耶答日彼雖不能與次第緣而
能隨順次第緣義所以者何彼與世
第一法俱生住滅同一果一依一報
是以故說問日彼若是世第一法
經本何故不說耶答日彼不能與次
第緣故是以不說或有說者若従因
生成就此法能有所緣是以說之彼
雖従因生成就此法不能有所緣是
故不說或有說者若是相應有依有
勢有行有緣是以故說彼非相應無
依无勢無行无緣是故不說問日彼
[25-0379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八張投世
第一法得爲是世第一法不耶答日
彼非世第一法問日以何等故生住
無常是世第一法而得非耶答日生
等一事世第一法同一果共行不相
離常相隨無前後得則不尒不同一
果不共行相離不相隨有前後或離
所得法如樹皮離樹以是義故非世
第一法問日以何義故沙門果得卽
沙門果而此第一法得非世第一法
耶答日以成就得故名沙門果是以
得卽沙門果能與次第緣亦能隨順
次第緣義名世第一法得則不尒是
故非世第一法如是餘達分善根得
非達分善根何以故若得卽是達分
善根者巳得聖果應重起達分善根
現在前以成就得故而實不尒是故
得非達分善根或有說者若共起世
第一法倶生者名世第一法後生者
非餘達分善根亦如是或有說者得
卽是世苐一法其餘達分善根得卽
是達分善根問曰若然者巳得聖果
應重起達分善根現在前答曰或現
前或不現在前何者現前所謂得
[25-0379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二十九張投
也何者不現在前所謂諸相應法也
評曰不應作如是說如先所說者好
問曰世第一法爲幾念處答日現在
一壞緣法念處未來四問日世第一
法爲幾緣荅日爲四緣因緣者相應共
有因次第緣者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境界緣者忍智所緣威勢緣者除其
口體餘一切法是彼緣生法於世第
一法亦有四緣因緣者相應共有法
次第緣者苦忍是境界緣者欲界五
陰是威勢緣者除其自體餘一切法
是復有義說者云何名出世第一法
答日苦法忍是所以者何是聖道種
子故復有說者金剛喻定是所以者
何能盡諸結得究竟果故復有說者
盡智是所以者何以初得盡智餘無
漏法時淨修故復有說者正三昧是
所以者何得一切有爲法中正定最
勝故復有說者涅槃是所以者何一
切法中最妙勝故復有說者阿羅漢
最後心是所以者何凡夫人最後心
名世第一法阿羅漢最後心名出世
第一法評日不應作是說彼阿羅漢
[25-0379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張投志淵
最後心非出世法故如先說者好問
日頗有世第一法不與苦法忍作次
第緣耶答日有世間第一法色心不
相應法則是問日頗有相應法不與
苦法忍作次第緣耶答日有未來修
者是也尊者佛陀提婆說日若以信
心得正決定是名世第一法與苦法
忍作次第緣餘精進念定慧心是名
世第一法而不與苦法忍作次第緣
說相似法沙門說日受與受作次第
不與想等餘數法亦如是心法生時
遇緣便生若愛前緣生樂受欲有所
想生想欲有所作主思問日若然者
無相似次第義答日有但非一一次
第耳如汝法中無想衆生生時心滅
死時心生想去雖遠得作次第我法
亦尒如受滅想等生復還生受相去
雖遠得作次第評日不應作是說心
與心作次第受與受作次第心心數
法一一次第生作次第緣若作是
說與經文相違如說云何心次第法
答日心心數法是也若然者復更有
過如依有覺有觀三昧入無覺无觀

[25-0380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一張投昧有
覺有觀三昧不應與無覺无觀三昧
作次第緣不相似故无覺無觀三昧
則不従次第緣生若依無覺无觀三
昧入有覺有觀三昧亦如是若然者
無解脫何以故欲相應心唯次第生
欲相應心不淨觀等及諸善心無由
得生若善心不生則無解脫有如是
等過如先說者好以何
等故名世第一法問曰何故作此論
答曰前雖說世第一法體性未說所
以名世第一法今欲說故猶如有人
世稱言勝未知爲以族姓財力眷屬
言爲勝耶彼亦如是今欲說其所以
名世第一名第一者此心心法於餘
法爲最爲勝爲長爲尊爲上爲妙以
如是等義故名爲第一問曰言第一
者於世法中爲都勝爲分勝耶若都
勝者彼則不勝見諦邊等智何以故
彼等智見道眷屬不相離慧力勝故
一切見道慧力偏多復次彼亦不勝
淨修勳禪何以故修勳禪者不與凡
夫同生一處復次彼亦不勝得盡智
時一切善根何以故得盡智時
[25-0380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二張投所修
善根永離一切諸垢障故復次彼亦
不勝空空三昧無願无願三昧無相
无相三昧何以故空空三昧等乃至
惡賤無漏何况有漏若分勝者彼燸
頂忍法亦應言第一答曰或有說者
應言分勝何以故唯勝燸頂忍法等
故復有說言第一者彼則勝一切凡
夫所得禪無量解脫除入一切入乃
至第一有中思故或有說者彼則都
勝言都勝者非謂一切事業中勝但
以能開聖道門故勝彼見道邊等智
雖是見道眷屬不相離慧力勝而不
能開聖道門如等智淨修勳禪盡智
俱生善根空空三昧等不能開聖道
門亦復如是或有說者一切都勝以
能開聖道門故見道邊等智雖是聖
道眷屬乃至慧性偏多若當世第一
法不開聖道門者彼則不修若得修
者皆是彼世第一法功用之力餘淨
修勳禪盡智俱生善根空空三昧等
亦復如是問曰第一有何義答日最
勝義是第一義得妙果義是第一義
能入勝分破有頂義是第義
[25-0380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三張投吕侯
最後心義是第一義如高幢頂更無
有上問曰上言最勝等有何差別答
曰或有說者無有差別所以者何此
言皆是歎說上妙之義或有說者以
善根故而有差別於不淨安般名爲
最於聞慧名爲勝於思慧名爲長於
燸法名爲尊於頂法名爲上於忍法
名爲妙或有說者以地故而有差別
若依未至名爲最若依初禪名爲勝
若依中間名爲長若依二禪名爲尊
若依三禪名爲上若依四禪名爲妙
或有說者邊頂義名爲最上義名爲
勝増善義名爲長昇進義名爲尊堅
牢義名爲上滿足義名爲妙復有說
者能與苦法忍作次第故名爲最勝
諸凡夫善根故名爲勝遠勝進故名
爲長勝世俗善根故名爲尊無二故
名爲上與無漏相應故名爲妙復有
說者以最故名勝以勝故名長以長
故名尊以尊故名上以上故名妙復
有說者是凡夫最後心故名爲最猶
如樹端能開聖道門故名爲勝根猛
利故名爲長於達分善根中勝故名
[25-0381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四張投
爲尊折伏煩惱名爲上得好果故名
爲妙復次此心心法捨凡夫性者問
日捨凡夫性爲世第一法爲苦法忍
耶若世第一法捨凡夫性者云何於
一刹那以凡夫法捨凡夫性若以苦
法忍捨凡夫性者爲以生時捨爲以
滅時捨若以生時捨者云何未起法
能有所作若以滅時捨者彼巳滅巳
復何所捨答日或有說者卽彼世第
一法時捨問日若然者云何於一刹
那以凡夫法捨凡夫性答日凡夫性
世第一法相妨㝵是故住世第一法
時捨猶如象師乘象筞象馬師船師
勝然之人亦復如是復有說者苦法
忍生時捨凡夫性滅時斷見苦所斷
十使如燈生時破闇巳生燋炷盡油
問日若爾者云何未起法能有所作
又一法不應能作二事答日若然者
有何過一切內法有二種於未來中
能有所作相應者苦法忍是也不相
應者生相是也一切外法於未來世
能有所作唯燈是也或有說者世第
一法苦法忍共捨凡夫性世第一法
[25-0381b]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五張投
如無㝵道苦法忍如解脫道世第一
法與凡夫性成就得俱滅苦法忍與
不成就得俱生世第一法依苦法忍
苦法忍助其勢力能捨凡夫性譬如
羸人依因健者能伏怨家彼亦如是
得聖法者苦法忍是也捨邪性者世
第一法是也問日邪性有三種一趣
邪性二業邪性三見邪性趣邪性者
三惡趣是也業邪性者五無間業是
也見邪性者五見是也於此三種邪
性爲捨何等若捨趣業邪性者尒時
則不成就若捨見邪性者道比智現
在前尒時乃捨答日三種俱捨問日
云何倶捨答日不趣不作不行名爲
捨不趣者捨趣邪性不作者捨業邪
性不行者捨見邪性問日若然者住
上忍時巳捨何故乃言住世第一法
捨耶答日破其所依故諸煩惱以凡
夫性爲所依能起生死過患猶如師
子依於窟宂能害諸狩彼亦如是是
故說住世第一法時捨或有說者苦
法忍是邪性對治問日趣邪性業邪
性是修道所斷何以乃言苦法忍是
[25-0381c]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六張投患中
其對治耶答日對治有衆多有捨對
治有斷對治有持對治有不作對治
有不趣對治苦法忍是凡夫性捨對
治斷見苦十使是斷對治諸無漏道
是持對治不作無間業及餘不善業
是不作對治不趣惡道是不趣對治
如是等名捨邪性得正性者苦法忍
是也得正決定者見道是也問日一
切聖道是正決定何故獨稱見道是
也答日或有說者諸煩惱令衆生善
根不熟愛潤増長染著不離彼見諦
道能令衆生善根成熟乾竭愛水離
諸染著不作覆障不爲所壞不雜餘
心是故見道名正決定或有說者衆
生根熟入於聖道是故見道名正決
定復有說者拔煩惱根入於聖道是
故見道名正決定復有說者捨五人
種入八入性是故見道名正決定或
有說者扶持長養名正決定猶如牛
馬因於水草長養性命一切聖人因
於見道長養慧命是故見道名正決
定或有說者此法解縛永更不繫是
故見道名正決定或有說者正必定
[25-0382a]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苐一苐三十七張投義是
決定義自有決定而非正所謂邪定是
故必定名正決定或有說者相應如
法義是決定義見道相應如法故
名正決定問曰諸正是正性耶答曰
諸正性彼正也頗正非正性耶答曰
有世第一法是也問曰以何等故世
第一法是正而非正性耶答日或有
說者衆生無始巳來煩惱惡行邪見
顚倒惱乱此心住世第一法而能制
伏是故名正體是有漏爲使所使不
名正性復有說者等義是正義猶如
稱懸在中物偏則仾如是世第一法
等住凡夫性見道中間若苦法忍生
聖道偏多是故等義是正義也復有
說者等義是正義佛辟支佛阿羅漢
等住上上法故是故等義是正義也
復有說者等現前行義是正義一切
行人皆同住一刹那故復有說者彼
世第一法與苦法忍四事同等所謂
地根行緣地者如苦法忍依何地與
何根相應行何行緣何法彼亦如是
與苦法忍四事同故名爲正體是有
漏爲使所使不名正性阿
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一
辰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勅
彫造
[25-0382b]
阿毗曇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