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f0001 大寶積經-唐-菩提流志 (T@YUAN)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


隋北天竺三藏闍那啒多初譯


護國菩薩會第一十八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
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
薩五千人,一切皆得無礙辯才,大忍成就降
伏魔怨,近於佛智一生補處,皆得陀羅尼無
邊辯才、力、無所畏、自在神通,乃至一切功德
皆悉具足,其名曰普賢菩薩、普眼菩薩、普明
菩薩、普光菩薩、圓光菩薩、上意菩薩、無邊意
菩薩、廣意菩薩、無盡意菩薩、持地菩薩、持世
菩薩、益意菩薩、呪手菩薩、文殊師利等六十
不思議菩薩,賢護等十六菩薩,如是等菩薩
摩訶薩五千人俱。


復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釋提桓因、護世
四王、功德天子、正意天子,一切天王、一切龍
王、一切緊那羅王、一切乾闥婆王、一切夜叉
王、一切阿修羅王、一切迦樓羅王,如是等王


各各皆與百千眷屬俱悉來集會。


爾時世尊坐功德藏師子寶座,於大眾中色
像顯現如須彌山,普照世間如日天子,顯現
世界如月天子,其德寂靜如梵天王,威德難
瞻如天帝釋,七菩提分皆悉具足如轉輪王,
宣說無相空無願法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身
光照曜如大火聚,又放光明猶如諸天最勝
[080-0457c]
無上摩尼寶珠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以大梵
音令諸眾生悉得歡喜。於一切法解其深義,
於大眾中而為說法,初中後善其義微妙,具
足無雜清淨梵行。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
薩名曰喜王在眾中坐,覩見如來坐師子座
放大光明,如百千日普照一切,令天人光隱
蔽不現。見是事已踊躍歡喜,遍滿身心不能
自勝,即從座起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 「世尊覆蔽此大眾,
 天龍修羅乾闥婆,
 菩薩聲聞無威德,
 普照一切如金山。
 猶如須彌諸天俱,
 處於大海佛亦然,
 世尊住於慈悲海,
 放大光明百千種。
 住於梵行猶梵王,
 光明威德過諸天,
 安住禪定解脫中,
 照曜世間勝眾生。
 猶如帝釋在天眾,
 色像光明最為勝,
 佛過世間亦復然,
 諸相莊嚴功德具。
 猶如輪王典四域,
 照耀世間說法時,
 令諸眾生入聖道,
 世尊顯現慈悲意。
 光明障蔽火摩尼,
 猶如秋日行虛空,
 佛比千日最為勝,
 佛日普照於世間。
 如夜闇時秋滿月,
 佛光清淨亦復然,
 面部圓滿猶如月,
 覆翳一切天人光。
 猶如山頂夜火聚,
 清淨顯現無邊界,
 能滅一切無明闇,
 世尊智慧光普照。
 佛音遍滿山谷中,
 能伏外道猶師子,
 宣說無我空無願,
 令諸外道皆恐怖。
 威光猶如摩尼王,
 映奪一切摩尼光,
 如來軀體真金色,
 普照世間勝諸光。
 如來世間無與等,
 況復有勝世尊者,
[080-0458a]
 福智精進方便等,
 一切功德無能過。
 救護世間大丈夫,
 我今覩見功德海,
 令我歡喜生尊重,
 是故頂禮世尊足。
 我已讚歎勝調御,
 功德圓滿世間燈,
 我今所有諸功德,
 令諸眾生證菩提。」」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偈讚佛已,合十指掌
諦觀佛身目不暫捨,觀察法界甚深難解難
行難入,不可思惟難知寂靜微細之法,不可
思量諸佛境界。內心觀察周遍法界,觀如來
智世尊境界無有等等。作是觀已,入如來智
不思議境方便行中,諸佛世尊同一法性而
無有異。思惟觀察諸佛世尊無所染著猶如
虛空。作是觀時,入於實證真如體性,一切諸
法性皆如是。生如是信,愛樂諸佛如來無礙
解脫之門,知常樂我淨、知佛之身,作是思惟:
「如來之身遍一切剎現眾生前,諸佛功德於
無量劫說不可盡。」喜王菩薩作是念已,默然
而住觀於法界。


爾時有一慧命菩薩比丘名
曰護國,在舍婆提城受夏安居三月過已,執
持衣鉢共諸年少初學比丘遊行諸國,至王
舍城耆闍崛山。爾時慧命護國菩薩到世尊
前,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合掌向
佛以偈讚曰:


「 「敬禮最勝放光者,
 敬禮意如虛空者,
 敬禮能決他疑網,
 敬禮超過三界尊。
 十方無數剎土中,
 聞讚如來功德事,
 彼國所有諸菩薩,
 歡喜皆來供養佛。
 菩薩如法供養已,
 一心聽佛所說法,
 聞法歡喜還本土,
 讚歎如來諸功德。
[080-0458b]
 如來積行為眾生,
 經於無量無邊劫,
 為他求於菩提時,
 其心初無有疲惓。
 世尊行檀持戒堅,
 羼提精進遊諸禪,
 智慧方便皆具足,
 是故稽首大聖尊。
 如來具足四如意,
 諸根諸力諸解脫,
 又知眾生心意識,
 是故頂禮大智海。
 知諸眾生心所念,
 身口所作善惡業,
 亦知解脫方便等,
 世尊知已為說法。
 貪欲恚癡迷眾生,
 能令入於三惡道,
 如來知已教斷除,
 令彼眾生生善趣。
 過去一切諸世尊,
 天人魔梵所恭敬,
 未來功德具足者,
 世尊皆悉了了知。
 諸佛淨土所生處,
 菩薩聲聞及緣覺,
 天人眷屬與種姓,
 壽命長短皆悉知。
 滅度已後正法住,
 供養舍利起廟塔,
 受法藏人若干種,
 調御丈夫皆悉知。
 十力智慧無障礙,
 悉能了達三世事,
 入於一切法智中,
 故我稽首大智海。
 佛無等等況有過,
 諸相莊嚴如來身,
 譬如星宿在虛空,
 是故我禮勝丈夫。
 如來妙色無與等,
 映蔽大會天人光,
 釋梵威德在佛邊,
 一切隱沒皆不現。
 身如金山無垢穢,
 紺髮柔軟而右旋,
 佛頂顯現如須彌,
 無量功德光明聚。
 眉間毫相放大光,
 無量無邊無有數,
 佛眼修廣如青蓮,
 以大慈悲視眾生。
 如秋滿月行虛空,
 如來面部亦復爾,
 眾生觀者無厭足,
 是故我禮面中王。
 猶如師子鵝孔雀,
 安行徐步如象王,
[080-0458c]
 遊止震動於大地,
 敬禮十力大苦行。
 手指𦟛纖無不愛,
 網縵珊瑚赤銅色,
 臂肘修長立過膝,
 敬禮如來金色身。
 足下輪相羅網具,
 行時足跡猶彩畫,
 若有頂禮世尊者,
 佛光照耀得生天。
 法王具足七財寶,
 常以法施調伏心,
 教詔眾生以法行,
 我今頂禮於法王。
 慈悲為鎧念為刀,
 持戒為弓智慧箭,
 以此能破煩惱怨,
 生死有愛增長種。
 自度度他億眾生,
 解脫一切諸繫縛,
 能示無畏安隱路,
 令其得至常樂道。
 行此乘者斷生死,
 無有恩愛別離苦,
 得至微妙無為處,
 慈心說法為眾生。
 讚歎最勝世尊已,
 一切法中自在者,
 以此讚歎勝善根,
 令諸眾生證菩提。」」



爾時護國菩薩偈讚佛已,合十指掌而白佛
言:「世尊!我心有疑,欲問如來,唯願聽許。」



時佛告護國菩薩比丘:「恣汝所問,我當為汝
分別解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


爾時護國既
蒙聽許,即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修行何等,於
一切法增長功德,到究竟處而得自在,證捷
疾智、得決定智,於法明了入一切智,教化眾
生能決疑網,解一切智以巧方便濟度眾生,
如言而行常宣真實,得念佛三昧,善能諮問
一切深義,聞已能持,速疾證得一切種智?」



時護國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菩薩行行常決定,
 真實決定從何生?
 智慧大海分別處,
 願勝丈夫為我說。
 佛身微妙猶真金,
 人天中勝大福聚,
[080-0459a]
 慈愍我等大歸依,
 清淨之行為我說。
 云何而得無盡利,
 覺道總持甘露生?
 云何清淨智慧海,
 而斷眾生諸疑惑?
 無量億劫在生死,
 而無疲倦悔厭心,
 觀諸眾生逼切苦,
 常為眾生作利益。
 清淨剎土佛眷屬,
 最勝國土及壽命,
 一切眾事微妙處,
 願說清淨菩提行。
 降伏眾魔破邪見,
 枯竭愛海得解脫,
 法行相續無絕斷,
 無上最勝為我說。
 色力財寶及四辯,
 哀愍軟言令眾喜,
 慈悲雲雨潤一切,
 願為我說佛境界。
 願出迦陵頻伽聲,
 大梵雷音破邪見,
 眾會渴仰為法來,
 願施解脫甘露漿。
 我今欲成微妙道,
 若不樂法則不請,
 聞法時至恭敬待,
 唯願為說大法寶。
 世尊我願成菩提,
 如來深知我志樂,
 非為惱亂故問佛,
 善哉願說最勝行。」」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善哉護國!汝今乃
能問如是義,利益多人安樂天人,亦大饒益
於未來世,攝諸菩薩。諦聽諦受,當為汝說。」



國白言:「善哉世尊!願為我說。」


佛言:「護國!菩薩
有四法,能成如上清淨之事。何等為四?一者
真實心無諂曲,二者於諸眾生行於平等,三
者心念行空,四者如言而行。護國當知,如此
四種能得菩薩清淨之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
此義而說偈言。


「 「若有菩薩心無諂,
 而常不退菩提道,
 亦無佷戾貢高意,
 彼則名為無邊智。
 見諸眾生無救護,
 生老病死所逼切,
[080-0459b]
 發心欲度於有海,
 能為一切作法船。
 調伏平等於眾生,
 觀諸眾生如一子,
 皆當救度令解脫,
 最勝丈夫發此心。
 行住坐臥念空門,
 壽者我想皆悉無,
 一切世間都如幻,
 眾生愚癡所迷惑。
 大智菩薩所言說,
 依之行行無違失,
 調伏寂靜離諸過,
 能求菩提名佛子。」」



佛說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復有四種無畏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所謂
得陀羅尼,二者值善知識,三者得深法忍,四
者戒行清淨。是名菩薩四無畏法。」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菩薩大名稱,
 由得總持故,
 受持最妙法,
 如來所宣說,
 恒常無忘失,
 增長於智慧,
 彼等智無礙,
 超過一切法。
 常遇善知識,
 增於助道法,
 常說於菩提,
 諸佛所行處,
 惡知識如火,
 畏燒故遠離,
 若聞空相法,
 勇猛堅其心。
 菩薩離我人,
 一切諸見等,
 持戒無缺漏,
 其心調寂靜,
 教化諸眾生,
 安住於佛戒。」」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諸菩薩眾行圓滿到究
竟處,有四功德令心歡喜。何等為四?一者菩
薩見佛而生歡喜,二者聞正法而生歡喜,三
者捨一切而生歡喜,四者順法忍而生歡喜。
是為四法生於歡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菩薩所生處,
 常見最勝人,
[080-0459c]
 威光遍一切,
 照曜於世間。
 見已心恭敬,
 如天奉帝釋,
 為度眾生故,
 求於菩提時。
 從佛聞正法,
 不怖而歡喜,
 一心信敬已,
 隨順於佛教。
 聞於隨順法,
 得忍心無疑,
 諸法無眾生,
 我想亦復爾。
 常觀如是已,
 捨相生歡喜,
 既不取我相,
 見乞心踊躍。
 城邑與大地,
 妻子及壽命,
 一切布施時,
 其心初無悔。」」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作如是言,有四種
法應當棄捨。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棄捨居家,
二者既出家已不貪利養,三者離諸檀越,四
者不惜身命。是為四法應當棄捨。」


爾時世尊
重說偈言:


「 「菩薩見家過,
 捨之而出家,
 遊止於山林,
 無人寂靜處。
 遠離男與女,
 眷屬及大眾,
 單己無等侶,
 譬如犀一角。
 專意求淨道,
 得失心無憂,
 少欲及知足,
 離諂除憍慢。
 精進為眾生,
 布施調伏心,
 苦行修禪定,
 一心求佛智。
 不惜身與命,
 遠離愛眷屬,
 堅心求菩提,
 其志猶金剛。
 若人來割截,
 無有恚恨想,
 勇猛心增長,
 求於一切智。」」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無悔之法。
[080-0460a]
何等為四?一者不破禁戒無悔之法,二者住
阿蘭若處無悔之法,三者行四聖種無悔之
法,四者多聞無悔之法。是為四種無悔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持戒淨無垢,
 猶如摩尼珠,
 不生貢高心,
 言我能持戒。
 復以此戒善,
 轉教於多人,
 常懷如是望,
 成就於佛戒。
 彼等住空閑,
 清淨蘭若處,
 亦不生我想,
 及以壽者想。
 觀察男女色,
 猶如於草木,
 不生男女想,
 及以吾我想。
 彼住四聖種,
 無懈怠諂曲,
 至心恒修行,
 遠離於放逸。
 求多聞功德,
 精勤常修習,
 願成一切智,
 最上功德處。
 眾生處牢獄,
 無有救護者,
 輪轉於生死,
 求財以自給。
 我當求法船,
 濟度彼生死,
 煩惱海眾生,
 令其至彼岸。
 眾生無歸依,
 亦無救護者,
 眾生在有為,
 無能令其出。
 我當作導師,
 救之令解脫,
 是故我發心,
 求於菩提道。」」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調伏之行,
應當行之。何等為四?一者願生善處常值諸
佛,二者供養師長而不求報,三者常樂空閑
棄捨利養,四者得無礙辯頭陀忍法。是為四
種調伏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080-0460b]


「 「菩薩勇猛樂山林,
 常不從人求利養,
 恒得深智無礙辯,
 善能通達諸法相。
 常當供養諸師長,
 隨順師教無違背,
 隨所生處值諸佛,
 供養恭敬求菩提。
 常生勝處名高遠,
 若生天上天中尊,
 又得成就菩提道,
 教諸眾生行十善。
 念佛功德常歡喜,
 我亦不久成佛道,
 既成正覺功德滿,
 度脫眾生生死苦。」」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法,淨菩薩
行。何等為四?一者行菩提時心無瞋恨,二者
棄捨眷屬宮殿財寶樂處山林亦不稱說己
之功德,三者雖行布施不求果報,四者精勤
樂法不見師過。是為四法淨菩提行。」


爾時世
尊重說偈言:


「 「其心清淨無怨恨,
 亦不求人之過罪,
 自不諂曲無染著,
 行於大道求菩提。
 深觀居家是苦本,
 親近惡友無正念,
 是故棄捨行出家,
 處於山林求解脫。
 遊行空閑寂靜樂,
 永斷眷屬恩愛念,
 不惜於身及壽命,
 獨步無畏猶師子。
 乞食支身常知足,
 猶如飛禽無儲積,
 不樂生天及人中,
 唯求無上菩提道。
 獨行無侶唯一己,
 恒不恐怖如師子,
 畏諸煩惱如野獸,
 若得利養心不喜。
 觀諸眾生恒放逸,
 慈悲誓願為破之,
 我為救護諸眾生,
 常當熾然勤精進。
 凡所出言恒哀愍,
 於憎愛人常含笑,
 不著一切亦如風,
 唯當求於丈夫行。
 常樂行於空無相,
 觀有為法如幻化,
[080-0460c]
 調伏諸根意廣大,
 行住常樂甘露法。
 常依佛教行大道,
 恒當清淨於內心,
 求陀羅尼及辯才,
 荷負諸苦求菩提。
 菩薩常觀如是行,
 現前利益生歡喜,
 若不愛樂於菩提,
 是人無惡而不造。」」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墮落之法。
何等為四?一者不恭敬他,二者背恩諂曲,三
者多求利養名聞,四者詐善揚德。是為四種
墮落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彼於父母及師長,
 常懷憍慢不恭敬,
 違背恩養心諂曲,
 諸根散亂多愚癡。
 常念利養不休息,
 諂曲詐現精進相,
 自謂持戒及苦行,
 一切無有如己者。
 惡口麁言喜鬪諍,
 常求人過不休息。
 彼恒違離沙門行,
 營理田作及販賣。
 未來世中諸比丘,
 棄捨功德及戒行,
 以懷嫉妬鬪諍故,
 覆滅損壞我正法。
 彼去菩提甚懸遠,
 亦復遠離七聖財,
 違背解脫八正路,
 流轉五道生死中。」」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
障道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懈怠,二者不信,三
者我慢,四者瞋恚。是為四種障道之法。」


爾時
世尊重說偈言:


「 「懈怠不信闇鈍心,
 常為我慢及瞋恚,
 見有忍辱諸比丘,
 驅逐擯出於塔寺。
 若得利養心歡喜,
 各言我是常住者,
 恒作方便求人短,
 何人有過我治罰。
 如是等人去法遠,
 憎嫉功德墜三塗,
 厭惡諸佛微妙法,
 是人當入猛火中。
[080-0461a]
 彼人造惡不休息,
 必當具受苦中苦,
 是故汝等求菩提,
 無令後悔墮惡道。
 無量億劫佛乃出,
 為諸眾生作利益,
 汝等既得善趣身,
 應捨放逸求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須捨四
種福伽羅,不得親近。何等為四?一者不得親
近惡知識,二者不得親近執見之人,三者不
得親近謗法之人,四者不得親近貪利養人。
是謂四種之人不得親近。」


爾時世尊重說偈
言:


「 「能捨惡知識,
 親近善知識,
 菩提道增長,
 猶月漸圓滿。
 遠離執見人,
 及捨我壽等,
 為求佛道故,
 棄之如毒器。
 誹謗於佛法,
 寂靜甘露味,
 若欲求菩提,
 應避如糞穢。
 遠離貪利養,
 亦捨惡行人,
 是等不應近,
 猶如避火坑。
 若欲降眾魔,
 轉無上法輪,
 欲求第一利,
 速遠惡知識。
 捨愛及憎惡,
 利譽亦嫉妬,
 若求無上道,
 常修於佛智。」」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
法受未來苦。何等為四?一者輕慢有智之人,
二者常懷嫉妬之心,三者於一切法無有信
心,四者於淨智法常疑無忍而求利養。是謂
四法受未來苦。」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侍佛之人有智者,
 一切天人應供養,
 而反貢高懷憍慢,
 是故彼受無邊苦。
[080-0461b]
 於淨法中心無忍,
 所求利養皆非法,
 常懷憍慢而貢高,
 見有智者不恭敬。
 於佛法中無信解,
 於賢聖眾亦復然,
 此人常遊三惡道,
 若在人中多愚癡。
 彼捨人間壽命已,
 在大地獄受劇苦,
 若此劫盡生餘方,
 畜生餓鬼亦復然。
 若欲求作世間燈,
 能盡諸苦勝丈夫,
 常當遠離三塗業,
 修諸功德成菩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繫
縛。何等為四?一者輕慢於他,是菩薩繫縛。二
者於世俗定其心樂著不求究竟,是菩薩繫
縛。三者不守自心智慧未成而行放逸,是菩
薩繫縛。四者為求利養而入他家,是菩薩繫
縛。護國!當知是謂菩薩四種繫縛。」


爾時世尊
重說偈言:


「 「恒常輕慢他,
 樂住世間善,
 貪著諸見縛,
 如象沒深泥。
 樂入白衣家,
 常懷於放逸,
 暗鈍無智慧,
 此行名繫縛。
 欲斷諸有苦,
 遠離老病死,
 當捨於憍慢,
 常行菩薩道。
 受於無邊苦,
 棄捨諸樂事,
 亦離於憎愛,
 成佛無染著。」



「 「汝等常應行六度,
 諸地諸智諸力等,
 一切功德若成就,
 常得解脫死羅網。
 我於往昔無量劫,
 為諸眾生求菩提,
 常行布施以調伏,
 捨離恩愛住正道。
 恒不捨離阿蘭若,
 苦行羸瘦求菩提,
 熾然精進無懈怠,
 求於最勝丈夫智。
[080-0461c]
 見諸眾生在有獄,
 輪轉生死五道中,
 慈念一切起大悲,
 是故求於菩提道。
 捨於愛子及妻妾,
 亦捨資財七寶等,
 壽命國土及大地,
 為求菩提佛智故。
 我昔處於勝山林,
 時作仙人名忍辱,
 為王歌利截鼻耳,
 血變為乳無恚恨。
 往昔亦曾作睒子,
 慈孝供養於二親,
 時被迦夷箭所中,
 爾時亦無瞋恚想。
 不惜身命投高巖,
 為求諸佛善言故,
 爾時亦無身命想,
 為成菩提大事故。
 住昔慈愍於飢獸,
 身肉充濟於八虎,
 爾時空中諸天眾,
 讚言善哉大丈夫。
 往昔樂行大布施,
 曾作淨行婆羅門,
 憐愍眾生貧苦故,
 入海求於如意珠。
 還為海神所盜竊,
 我時勇猛抒大海,
 尋時得珠還閻浮,
 用濟貧苦諸群生。
 亦曾作王為蘇摩,
 乃至失命不妄語,
 諸王因我皆解脫,
 名聞廣流於十方。
 我昔曾見貧窮人,
 時我為王以身施,
 令彼巨富多財寶,
 是故號我一切施。
 我昔曾為尸毘王,
 有鴿恐怖來投我,
 我以身肉代彼命,
 令彼得離於恐怖。
 我昔作王名師子,
 身遇重病醫授藥,
 時有病人乞此藥,
 我不愛命先施與。
 我昔修行為眾生,
 曾作王子蘇達拏,
 時有人來乞妻子,
 我不愛惜盡施與。
 曾作菩薩名嚴熾,
 為化才德國王故,
 經於八萬四千年,
 勤行精進始受化。
 亦作王子名淨威,
 於佛塔前自然身,
[080-0462a]
 恭敬供養於十力,
 無上最勝兩足尊。
 曾作國王名月光,
 時有梵志名可畏,
 從我求索於身首,
 我無愛惜以頭施。
 又作國王名福德,
 於諸聚落街巷中,
 積滿醫藥及飲食,
 擬施一切諸眾生。
 曾作大王名日淨,
 端正伎女有千人,
 七寶瓔珞莊嚴體,
 心不愛惜用布施。
 又作國王名寶髻,
 七寶天冠莊嚴首,
 最妙花香而嚴飾,
 亦用布施一切人。
 又作國王名知足,
 手脚柔軟如兜羅,
 色妙清淨如蓮花,
 亦以布施眾生等。
 又作商主名師子,
 有羅剎女欲害人,
 能以方便驅遣彼,
 安置商人於洲渚。
 又作商主名善眼,
 將眾五百採七寶,
 有諸羅剎像美女,
 亦令商人脫彼難。
 曾作王子名福焰,
 妻妾妓女有數億,
 端正殊妙猶天女,
 捨之出家無愛戀。
 又作商主名金色,
 時有如來號無垢,
 於彼佛前然十指,
 供養最勝兩足尊。
 又作國王號花眼,
 一切瞻仰心無厭,
 如是妙眼用布施,
 憐愍一切眾生故。
 又作菩薩名多髮,
 見有婦人喪其夫,
 晝夜思念不能捨,
 纏綿裸形心發狂。
 菩薩爾時生慈悲,
 化作死女言喪妻,
 漸漸教化彼狂婦,
 還令醒悟得本心。
 又作菩薩名普瞻,
 見有一人病羸困,
 我於爾時生慈悲,
 以己血肉用施彼。
 又作國王名花敷,
 見有一人病困篤,
 我於彼人起慈心,
 破於骨髓療彼病。
[080-0462b]
 又作國王名成利,
 見有一人甚貧窮,
 施以一切諸財寶,
 及捨愛命心無戀。
 又作國王名信幢,
 兩手柔軟具輪相,
 時有人來乞我手,
 為求菩提用施彼。
 又作國王名普現,
 有四天下多財寶,
 豐樂安隱男女盛,
 為求菩提用布施。
 又作王女名智意,
 其身白淨甚柔軟,
 慈悲歡喜割股肉,
 及以血施心無悔。
 又作女人名銀色,
 金色城中有婦女,
 新產飢渴欲食子,
 我割兩乳用施之。
 又作國王名聞德,
 多饒最勝諸瓔珞,
 金銀七寶諸車乘,
 世間難捨皆能施。
 又作王子名知恩,
 有人墮海名無恩,
 無恩為寶壞我眼,
 我於爾時心不恨。
 又念過去作戰夫,
 在大陣中心無殺,
 寧自喪身不害人,
 乃至蟻子無殺想。
 又念過去曾作雉,
 恭敬供養於尊者,
 同類老小皆給恤,
 爾時亦無傲慢心。
 又念過去作猨猴,
 在山逢值於獵師,
 諸獼猴眾皆歸我,
 我懷慈心救彼命。
 又念過去作象王,
 時被國王所執縛,
 我念父母盲無目,
 分捨身命飢不飡。
 又念過去受羆身,
 有人失道我救養,
 彼將獵師反害我,
 我於爾時亦無恨。
 又念過去作象王,
 時被獵者箭所著,
 我求菩提功德故,
 以牙奉施於彼人。
 又念過去作雉身,
 在於曠野缺林裏,
 彼林為火所焚燎,
 時我救林天雨花。
 我昔曾作九色鹿,
 飲水食草恒河邊,
[080-0462c]
 其水深廣漂流急,
 有人墮河我救之。
 其人貪財受王募,
 多將兵眾來害我,
 我求菩提行慈悲,
 於彼人所亦無恨。
 又念過去曾作龜,
 濟度商人令過海,
 五百商人食我肉,
 我時亦無瞋恨想。
 我念過去行菩提,
 曾作魚身遊水裏,
 憐愍一切捨身命,
 百千眾生來食我。
 我見百千眾生病,
 化身為藥猶如山,
 欲令眾生除病苦,
 變作蟲身名為月。
 又念曾作師子王,
 巨身大力仍有慈,
 時被毒箭所中射,
 於彼人所起慈愍。
 又念過去作馬王,
 身色白淨猶珂雪,
 常在大海高山頂,
 度諸商人羅剎難。
 又念過去求菩提,
 曾作國王名居耶,
 見於五欲多諸患,
 不隨婬女諂誑言。
 又念過去曾作兔,
 常化諸兔以善事,
 時與仙人同居處,
 捨身投火救仙飢。
 又念過去作鸚鵡,
 常處多饒花果林,
 報枯樹恩不捨離,
 釋變枯樹生花果。
 又念曾作獼猴王,
 見諸獼猴被龍害,
 遂教獼猴竹筒飲,
 獼猴悉免諸龍難。
 又復重念作鸚鵡,
 取人稻穀養二親,
 稻主執我生瞋恚:
 『云何盜我熟苗稼?』
 我即報言:『汝種時,
 云施一切眾生等。
 我今取以養父母,
 是故不名為偷盜。』
 稻主即時生歡喜:
 『我是禽獸汝為人。
 善哉鸚鵡有智慧,
 能懷孝養供父母,
 我從今去以稻施,
 任汝供養於二親。』
 如是過去無量事,
 無有苦行而不作,
[080-0463a]
 未曾有懷疲倦意,
 以求無上清淨道。
 若內若外所有物,
 無有一種而不起,
 持戒忍辱精進禪,
 無量方便及智慧。
 皮肉骨髓及以血,
 以施一切諸眾生,
 往昔住於山林中,
 勇猛精進身枯竭,
 為求佛說大小乘,
 教示眾生令入道。
 常樂在於頭陀所,
 曾所修行無棄捨,
 如是一切難苦行,
 我於往昔無不行。
 我說未來眾生等,
 聞我此等生輕笑,
 不信受行一句偈,
 反更毀謗如是法。
 斯由貪著衣食等,
 心常覺觀多睡眠,
 諂曲毀法無慚愧,
 破壞正教無功德,
 聞此微妙寂靜法,
 各共相諍非佛語:
 『我師多聞猶如海,
 能講能說最第一,
 彼亦不行如此法,
 決定非是佛所說。
 次前亦有耆老等,
 從昔已來諸名德,
 亦未受行如是法,
 汝等勿求虛妄事。
 於中無我無壽命,
 亦不說有富伽羅,
 唐自疲勞無福祐,
 徒修精勤苦行等。
 既言有法名大乘,
 云何復言空無我?
 以無眾生無作者,
 是故於中不須求。
 此等文句假設作,
 亦如外道邪意說,
 如來不說如是事。』
 呵罵毀辱諸比丘。
 此等不善無羞恥,
 姧偽欺誑無不作,
 來世於我教法中,
 而作形相諸比丘。
 內懷嫉妬慢覆心,
 手足擾動失威儀,
 袈裟恒常垂兩角,
 身被法服常在村,
 遊於俗間恒酒醉,
 身著法衣親俗人,
 棄捨正教功德聚,
 樂為俗人通信使,
[080-0463b]
 畜養牛馬諸畜等,
 奴婢作人不淨物,
 種蒔田園恒亂心,
 心樂諸惡無善行,
 亦不親近善知識,
 口恒不擇於語言。
 身中惡行無不作,
 貪取佛塔眾僧物,
 何況己物而肯施?
 見他持戒諸比丘,
 誹謗言非真梵行;
 不護禁戒無威德,
 樂處俗家侵他妻。
 白衣畜婦猶懷愧,
 彼惡比丘貪轉甚,
 畜養妻子求不厭,
 與諸俗人無有別。
 若有檀越請供養,
 施與衣食湯藥等,
 受他信施無善念,
 唯增貪欲侵彼妻。
 心常繫念女色邊,
 隨順煩惱無聖行,
 方便誘誑諸婦女。
 教化俗人令斷欲,
 謂貪欲者墮惡道,
 地獄及以畜生等,
 然於自身不依教,
 云何傳欲教化他?
 此人三業不如法,
 所有眷屬亦復爾,
 晝夜聚話無休息,
 唯論五欲諸世事。
 受畜門徒唯驅使,
 終無教悔以善道,
 多受弟子自圍遶,
 顯己德大招名利,
 外現異相詐慈悲,
 攝諸徒眾不求利。
 門徒眷屬多病患,
 乾枯病癩癬瘡等,
 唯是雜類下人輩,
 終不教示聖種等。
 戒聞定慧悉棄捨,
 不行比丘所作事,
 非道非俗無所名,
 猶如爛壞腐朽木。
 於諸律儀生輕賤,
 布薩毘尼亦復然,
 自在遊行背師教,
 搪突如象醉無鉤。
 或時詐現在山林,
 心常念於聚落事,
 三毒煩惱恒熾然,
 暫時不能寂靜住。
 妄失諸佛教戒事,
 及以頭陀功德等,
 我慢貢高滿身中,
[080-0463c]
 墮於可畏阿鼻獄。
 晝夜恒論國土事,
 亦復論說於賊盜,
 身心專營親緣事,
 捨離禪定及智慧。
 設有所作樂麁事,
 心存自安故營造,
 假使營理僧伽藍,
 貪著房舍眉恒顣。
 自身口意不調柔,
 徒眾相學亦復爾,
 彼惡比丘設造寺,
 專為己身及眷屬。
 若有比丘順從彼,
 即便安置攝受住;
 若有持戒諸大德,
 方便善能說法利,
 自能調伏亦調他,
 如是比丘終不受。
 此房現今我受用,
 餘房是我弟子住,
 自外己屬諸同學,
 汝去此中無處停。
 現今所有床鋪者,
 各以付他有所屬,
 更無剩長可相容,
 亦無衣食汝須去。
 暫時所須尚不與,
 況借房舍及諸物?
 如是不行僧次法,
 彼惡比丘如俗人,
 多畜錢財眷屬等。
 我諸弟子如法者,
 處處驅遣不聽住,
 彼時憶念我所說,
 各懷悲傷入山林,
 嗚呼我師微妙法,
 不久悉滅不復現。
 現有比丘求多利,
 身無法行嫉有德,
 設有具戒功德者,
 為彼惡賤無利養,
 皆自傷歎去城邑,
 常住空靜山林中。
 癡慢貢高諸惡行,
 常行鬪諍兩舌者,
 欺誑世人得利養,
 自謂與聖等無異。
 我此法教功德藏,
 具足一切妙功德,
 來世破壞不復現,
 以無持戒我慢故。
 又如寶藏為他壞,
 又如花池枯乾竭,
 猶如寶輿自摧折,
 我法未來亦復然。
 彼惡比丘難調伏,
 滅我法行無有餘,
[080-0464a]
 未來如是惡世中,
 破壞我法甚可畏。
 如是樂喜諸惡者,
 遠離天人及善行,
 從於此身捨命已,
 墮於地獄畜生中。
 於彼無量億千歲,
 具受一切諸苦惱,
 於後假使得人身,
 多苦穢惡恒不淨。
 若盲若聾若眼瞎,
 恒常身體懷疾病,
 顏色醜惡見不喜,
 常懷畏懼承事他。
 難得心意無親愛,
 所說語言無信受,
 若有如是惡行者,
 在所呵責驅出眾。
 彼人多饒諸病苦,
 常被杖石打驅逐,
 常為飢渴惱其身,
 他人見者常輕賤。
 若聞如是眾多苦,
 應捨諸惡心調伏,
 於諸眾生行善行,
 勿令於後生悔心。
 若有愛敬佛世尊,
 聖眾持戒頭陀法,
 汝應勤求如是行,
 應捨眷屬及名利。
 此皆顛倒如幻化,
 應觀有為如泡夢,
 恩愛合會必別離,
 一切有為不久住。
 莫捨正勤諸力等,
 勤求諸地波羅蜜,
 乃至未覺妙菩提,
 常應修集一切行。」」



爾時佛復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於未來世
行大乘菩薩富伽羅等有如是等過患,應自
遠離,自不勤求,而與此人共相習近,不勤正
行,自行諂曲、親近行諂曲者,自無智慧、隨順
無智慧者,貪求世利恒無厭足,慳惜他家嫉
妬勝己,諂曲詐偽無羞無慚,詐現聖相自尊
自重,徒眾眷屬各相譽讚以求名利,求利養
故常入聚落。既不憐愍一切眾生,亦不為教
化諸眾生故,常自說言我有平等。恒作是念:
『云何他知我是眾生真善知識、知我多聞。』實
於佛法無恭敬心無求法心,猶如破器無所
[080-0464b]
復用,如懈怠人無有成辦。相求過失行於方
便,無智懈怠唯惡覺觀。各各論說破法等事,
固執惡心至死不悔。多集慳貪,所畜眷屬亦
學是師,以自圍遶在我法中。如是行者凡所
作事,不問明哲不求佛法,以無精進行故生
貧窮家。從貧窮家而得出家,於我教中得少
利養,心生歡喜而無慚愧。彼等尚無懺悔之
心,何能自覺勝智?彼等棄捨諸佛功德而取
現在名利,以得現在利故,自言我是沙門也。
護國!我於如是富伽羅、如是人等,我不說其
有隨順俗忍,何況能有諸佛大智?彼等遠於
人天道,況成佛道?護國!如是等人,我說有八
種法障礙於菩提。何等為八?一者當生三惡
道,二者當生邊地下賤,三者當生貧家,四者
顏色不正,五者愚癡無智,六者常與惡知識
相會,七者多諸病患,八者得大惡病以取命
終。護國!此等八法是障礙菩提。所以者何?護
國!我亦不說但以有言說而得菩提,我亦不
說詐現聖者有清淨行也,我亦不說有諂曲
者有菩提行也,我亦不說多貪利養者有供
養佛行也,我亦不說有我慢者有清淨般若
行也,我亦不說無智慧者能決他疑行也,我
亦不說有妬嫉者有淨心行也,我亦不說不
精進者能得諸陀羅尼行也,我亦不說不樂
功德者而得善道行也,我亦不說慳惜他家
者有身心清淨行也,我亦不說詐現威儀者
能值遇佛會也,我亦不說樂在俗家者有清
淨口業行也,我亦不說不恭敬者有心清淨
行也,我亦不說有不知足者有樂法行也,我
亦不說惜身命者有求法行也。護國!我雖呵
[080-0464c]
罵毀呰六師,然彼諸外道在我法外入我法
中作諸惡業,我若毀辱,過患倍彼六師。何以
故?彼等但為自口言我是比丘,而以無行欺
誑一切天人世間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 「威儀濁亂無恭敬,
 唯增我慢貪名譽,
 煩惱覆蔽心迷醉,
 此等遠離妙菩提。
 耽著名利及懈怠,
 懈怠增長失正念,
 若無正念失持戒,
 若無持戒失善道。
 彼人生在貧窮家,
 得出家已著利養,
 如人棄捨於真金,
 擔負草穢以為寶。
 為求名利住山林,
 至彼更求諸等侶,
 棄捨神通辯才智,
 求現名利及眷屬。
 若彼命終墮惡道,
 或生貧窮下賤中,
 懈怠惡色無威德,
 斯等皆由我慢受。
 彼既遠離諸善行,
 亦由放逸失正念,
 在於長遠大惡道,
 億千劫中未能脫。
 若求名利得菩提,
 提婆達多應是佛,
 毘嵐猛風吹壞物,
 懈怠無戒亦復然。
 自無善行貪女色,
 戒行不淨失功德,
 於我法中無所用,
 無智猶如朽爛木。
 若為菩提求佛法,
 何得不依解脫行?
 猶如黐膠縛獼猴,
 我慢求道亦復然。
 我昔為求一句法,
 棄捨身命為菩提,
 彼人懈怠捨我教,
 如是無利於我法。
 我昔為求善教故,
 投身高崖及火聚,
 我得聞已如法行,
 棄捨一切愛憎等。
 彼人聞我功德法,
 曾不愛樂於一句,
 無法云何得菩提,
 猶如盲前說道路。」」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
[080-04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