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59 十住毘婆沙論-後秦-聖者龍樹 (TKD)


[16-0714c]


菩薩於財施應如是修學又應修學
法施如說
衆施法施最智者應修行
一切布施中第一最上最妙所謂法
施是施智者所應行問口何故但言
智者應行法施答曰不智者若行法
施卽說異論說異論故自失利亦失
他利問曰何謂異論答曰佛欲滅度
時告阿難従今曰後依修多羅莫依
人阿難云何名依修多羅不依人有
比丘來作是言我現従佛聞現従佛
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語莫受
莫捨審諦聽巳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逆
諸法相義應報是比丘言是法或非
佛所說或長老謬受何以故是法不
入修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逆諸法相
義是則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
[16-0715a]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苐二張競巳卽
應除却復有比丘來作是言彼住處
有大衆有明經上座善說戒律我現
従彼聞現従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
教是比丘語莫受莫捨審諦聽巳應
以經律撿其所說若不入修多羅不
入毗尼又復違逆諸法相義應報是
比丘言長者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
作非法非善說或長老謬受何以故
是法不入修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
逆諸法相義是則非法非善非佛所
教如是知巳卽應除却復有比丘來
作是言彼住處多諸比丘持修多羅
持毗尼持摩多羅迦我現従彼聞現
従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
語莫受莫捨審諦聽巳應以經律撿
其所說若不入修多羅不入毗尼又
復違逆諸法相義應報是比丘言長
老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
善說或長老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
修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逆諸法相義
是則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巳
卽應除却復有比丘來作是言彼住處
中有長老比丘多知多識人所
[16-0715b]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苐三張競
尊重我現従彼聞現従彼受是法
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語莫受莫
捨審諦聽巳應以經律撿其所說
若不入修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逆
諸法相義應報是比丘言長老彼
諸比丘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
說或長老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
多羅不入毗尼又復違逆諸法相義是
則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巳
卽應除却是四名異論是故言智者
不依異論而行清白法施問日云何
知諸施中法施第一答曰經說有二施
財施法施二施之中法施爲上復次
決定王經中讃說法功德及說法儀式
應常修習行
若菩薩欲以法施衆生者應如決定
王大乘經中稱讃法師功德及說法
儀式隨順修學謂說法者應行四法
何等爲四一者廣慱多學能持一切
言辭章句二者決定善知世間出世
間諸法生滅相三者得禪定慧於諸
經法隨順无諍四者不増不損如所
說行說法者處師子座復有四法何
[16-0715c]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苐四張競等爲
四一者欲昇高座先應恭敬礼拜大
衆然後昇座二者衆有女人應觀不
淨三者威儀視瞻有大人相敷演法
音顏色和悦人皆信受不說外道經
書心无法畏四者於惡言問難當行
忍辱處師子座復有四法何等爲四
一者於諸衆生生饒益想二者於諸
衆生不生我想三者於諸文字不生
法想四者願諸衆生従我聞法者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處
師子座復有四法何等爲四一者善
能安住陀羅尼門深信樂法二者善
得般舟三昧勤行精進持戒清淨三
者不樂一切生處不貪利養不求果
報四者於三解脫心无有疑又能善
起諸深三昧具足威儀憶念堅固有
念安慧不調戲不輕躁不无著不癡
乱言无錯謬守護諸根不貪美味善
攝手足所念不忘樂行頭陀分別世
間出世間法心无疑悔言辭章句不
可窮盡爲諸聽者求安隱利不求他
過有如是法應處師子座復有四法
一不自輕身二不輕聽者三不
[16-0716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五張競
輕所說四不爲利養佛告阿難說法
者應說何法阿難所可說法不可示
不可說无相無爲世尊法若尒者云
何可說阿難是法甚深如來以四相
方便而爲演說一以音聲二以名字
三以語言四以義理又以四因緣而
爲說法一者爲度應度衆生二者但
說色受想行識名字三者以種種文辭
章句利益衆生四者雖說名字而亦
不得譬如鉢油清淨无垢於中觀者
自見面相阿難汝若見若聞智慧
男子若持戒女人若聖弟子能作是
說我於鉢油見實人不世尊我不間
不見智慧男子持戒女人若聖弟子
能作是言我於鉢油見眞實人何以
故智者先知鉢油非有何况有人但
以假名說言鉢油而見人相阿難如
來亦復如是但以名字假有所說阿
難如來以四因緣而爲說法衆生聞
者心得安樂種涅槃因如來說法音
聲遍滿十方世界衆生聞者心得歡
喜離諸惡趣生兜術天如來聲中无
男無女男不取女相女不取男相如
[16-0716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六張競來音
者不惱衆生不壞諸法但爲示現音
聲之性說法者應習行是事應隨所
行而爲法施施者受者所得果報後
當廣說歸命
相品第十四上巳
解說財施法施今更分别白衣
在家者應多行財施餘諸善行法今當
復解說是二
施中在家之人當行財施出家之人
當行法施何以故在家法施不及出
家以聽受法者於在家人信心淺
薄故又在家之人多有財物出家之
人於諸經法讀誦通達爲人解說在
衆无畏非在家人之所能及又使聽
者起恭敬心不及出家又若欲說法
降伏人心不及出家如說先自
修行法然後教餘人乃可作是言汝隨
我所行是事
出家者所冝非在家者所行又說身自
行不善安能令彼善自不得寂滅何能
令人寂是故身自善能令彼行善自身
得寂滅能令人得寂善法
寂滅是出家者之所應行又出
[16-0716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七張競
家之人於聽法者恭敬心勝又出家
之人若行財施則妨餘善又妨行遠
離阿練若處空閑林澤出家之人若
樂財施悉妨修行如是等事若行財
施必至聚落與白衣従事多有言說
若不従事无由得財若出入聚落見
聞聲色諸根難攝發起三毒又於持
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心薄又與白
衣従事利養垢染發起愛恚慳嫉煩
惱惟心思惟力而自抑制心志弱者或
不自制或乃致死或得死等諸惱苦
患貪著五欲捨戒還俗故名爲死或
能反戒多起重罪是名死等諸惱苦
患以是因緣故於出家者稱歎法施
於在家者稱歎財施如是廣說在家
菩薩所行財施餘諸善行今當說之
發心菩薩先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
僧従三歸所得功德皆應迴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
歸依佛法僧菩薩所應知
菩薩應當如實善解歸依佛歸依法
歸依僧問日云何名爲歸依佛答日
不捨菩提心不壞所受法不捨大悲心
[16-0717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八張競
不貪樂餘乘如是則名爲如實歸依佛
菩提心者發心求佛不休不息不捨
是心不壞所受法者謂菩薩各受所
樂善法戒行是行應行是不應作若
應諸波羅蜜若應四功德處如是等
種種善法爲利益衆生故受持修行
不令毀缺大悲心者欲度苦惱衆生
爲求佛道乃至夢中亦不離大悲不
貪餘乘者深信樂佛道故不貪聲聞
辟支佛乘有是法故當知如實歸依
佛問曰云何名爲歸依法答曰
親近說法者一心聽受法念持而演說
名爲歸依法
說法者於佛深法解說敷演開示善
惡斷諸疑惑常數親近徃至其所供
養恭敬一心聽受以憶念力執持不忘
思惟籌量隨順義趣然後爲人如知
演說以是法施功德迴向佛道是名
歸依法問曰云何名爲歸依僧答曰
若諸聲聞人未入法位者令發无上心
使得佛十力先以財施攝後乃以法施
深信四果僧不分别貴衆求聲聞功德
而不證解脫是名歸依僧又應念三事
[16-0717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九張競聲聞
人者成聲聞乘末入法位者於聲聞
道未得必定能令此人發佛道心而
得十力若人法位者終不可令發无
上心設或發心亦不成就如般若波
羅蜜中尊者湏菩提所說巳人正法
位不能發无上心何以故是人於生
死巳作障隔不復徃來生死發无上
心先以財施攝者以衣服飮食臥具
醫藥所湏之物攝出家者以衣服飮
食臥具醫藥雜香塗香攝在家者以
攝因緣生親愛心所言信受然後法
施令發无上道心果僧者四向四果
衆者於佛法中受出家者相具持諸
戒未有果向不分別如是僧以離恩
愛奴故名爲貴僧信樂空无相无願
而不分別戲論依止是僧名爲歸依
僧求聲聞功德而不證解脫者知是
僧持戒具足禪定具足智慧具足解
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三明六通心
得自在有大威德捨世間樂出魔境
界利譽稱樂不以爲喜衰毀譏苦不
以爲憂常行六捨得八解脫隨佛所
教有行道者有解脫者行一道
[16-0717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張競
者破二種煩惱善知三界善通四諦
善除五蓋安住六和敬法具足七不
退法八大人覺捨離九結得聲聞十
種力成就如是諸功德者名爲佛弟
子衆求如是功德不求其解脫何以
故深心信樂佛无㝵解故是名歸依
僧復次若聞章句文字法卽得念實
相法名爲歸命法若見聲聞僧卽念
發菩提心諸菩薩衆是名歸依僧見
佛形像卽念眞佛是故歸依佛問曰
云何名爲念眞佛答曰如无盡意菩
薩經中說念佛三昧義念眞佛者不
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性不以家
不以過去未來現在不以五陰十二
入十八界不以見聞覺知不以心意
識不以戲論行不以生滅住不以取
捨不以憶念分別不以法相不以自
相不以一相不以異相不以心緣數
不以内外不以取相覺觀不以入出
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儀不以
持戒禪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不以
十力四無所畏諸佛法如實念佛者无
量不可思議无行無知无我我所无
[16-0718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一張競憶
无念不分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无
形無㝵無發无住無非住不住色不
住受想行識不住眼色不住眼識不
住耳聲不住耳識不住鼻香不住鼻
識不住舌味不住舌識不住身觸不
住身識不住意法不住意識不住一
切諸緣不起一切諸相不生一切動
念憶想分別等不生見聞覺知隨行
一切正解脫相心不相續滅諸分別
破諸愛恚壞諸因相除斷先際後際
中際究畼明子无有彼此无動故无
喜不受味故無樂本相寂滅故无熱
心无所營故解脫相无色故無身不
受故無受无想故无結無行故無爲
无知故無識无取故無行不捨故非
不行无處故無住空故无來不生故
无去一切憶念心心數法及餘諸法不
貪不著不取不受不然不滅先來不
生无有生相攝在法性過眼色虛空
道如是相名爲眞念佛又念法者佛
法是善說得今世報无有定時可得
觀察善將至道智者内知初中後善
言善義善淳善无雜具足清淨能
[16-0718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二張競斷貪
欲能斷瞋恚能斷愚癡能除慢心
能除諸見能除疑悔能除憍貴能除
諸渴破所歸趣斷相續道盡愛離欲
寂滅涅槃如是相名爲念法以空無
相无願不生不滅畢竟寂滅无比无
示如念佛義中說又念法有三種従
佛法是善說至具足清淨名爲道能
斷貪欲至寂滅涅槃名爲涅槃空等
至无比無示名爲法體又念僧者如
先說僧功德念是三寶得決定心以
如是念求於佛道而行布施是名歸
依佛爲守護法而行布施是名歸依
法以是布施起迴向心成佛道時攝
菩薩聲聞僧是名歸依僧五戒
品第十五如是
在家菩薩能修善人業遠離惡人業
如說修起
善人業如法集財用堪則爲重任不堪
則不受善人
業者略說善人業自住善利亦能利
人惡人業者自陷衰惱令人衰惱如
法集財用者不殺不盜不誑欺人以
力集財如法用之供養三寶濟
[16-0718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三張競恤老
病等堪受能行者則爲重任不堪行
者則不受若菩薩於今世事及後世
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說必能成
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則不受復次世法
无憂喜能捨於自利常勤行他利深知
恩倍報世間
法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於此法中
心无憂喜捨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薩
乃至未曾知識无因緣者所行善行
捨置自利助成彼善問日捨自利勤
行他利此事不然如佛說雖大利人
不應自捨巳利如說捨一人以成一
家捨一家成一聚落捨一聚落成一
國土捨一國土以成巳身捨巳身以
爲正法先自
成巳利然後乃利人捨巳利利人後則
生憂悔捨自利利人自謂爲智慧此於
世間中最爲第一癡答曰
於世間中爲他求利猶稱爲善以爲
堅心况菩薩所行出過世間若利他
者卽是自利如說菩薩
於他事心意不劣弱發菩提心者他利
卽自利
[16-0719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四張競此義
初品中巳廣說是故汝語不然深知
恩倍報者若人於菩薩所作好事應
當厚報又深知其恩此是善人相復
次貪者
施以財畏者施无畏如是等功德乃至
於堅牢施貧
以財者有人先世不種福德今无方
便資生儉少如是之人隨力給卹施
無畏者於種種諸怖畏若怨賤怖
畏飢餓怖畏水火寒熱等菩薩於此
衆怖畏中教喻諸人安隱歡悦令无
怖畏如是功德最堅牢最在後者於
諸憂者爲除其憂於无力者而行忍
辱離慢大慢等於諸所尊深加恭敬
於多聞者常行親近於智慧者諮問
善惡自於所行常行正見於諸衆生
不諂不曲不作假愛求善无猒多聞
无量諸所施作堅心成就常與善人
而共従事於惡人中生大悲心於善
知識非善知識皆作堅固善知識想
等心衆生不悋要法如所聞者爲人
演說諸所聞法得其趣味於諸五欲
戲樂事中生无常想於妻子所
[16-0719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五張競
生地獄想於資生物所生疲苦想於
産業事生憂惱想於諸所求破善根
想於居家中生牢獄想親族知識生
獄卒想日夜思量得何利想於不
牢身得牢身想於不堅財生堅財想
復次
在家法五戒心應堅牢住
在家菩薩以三自歸行上諸功德應
堅住五戒五戒是捻在家之法應離
殺心慈愍衆生知自止足不貪他物
乃至一草非與不取離於邪婬猒惡
房内防遠外色目不邪視常觀惡露
生猒離想了知五欲究竟皆苦若念
妻欲亦應除捨常觀不淨心懷怖畏
結使所逼離欲不著常知世間爲苦
無我應發是願我於何時心中當得
不生欲想况復身行遠離妄語樂行
實語不欺於人心口相應有念安慧
如見聞覺知而爲人說以法自處乃
至失命言不詭異酒是放逸衆惡之
門常應遠離不過於口不狂乱不迷
醉不輕躁不驚怖不无羞不戲調常
能一心籌量好醜是菩薩或時樂捨
[16-0719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六張競一切
而作是念湏食與食湏飮與飮若以
酒施應生是念今是行檀波羅蜜時
隨所湏與後當方便教使離酒得念
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羅蜜法
悉滿人願在家菩薩以酒施者是則
无罪以是五戒福德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護持五戒如護重寶如
自護身命問曰是菩薩但應護持五
戒不護持諸餘善業耶答曰菩薩
應堅住捻相五戒中餘身口意業悉亦
復應行在家
五戒巳說其義受此五戒應堅牢住
及餘三種善業亦應修行復次在家
菩薩所應行法隨應
利衆生說法而教化是菩
薩於諸衆生隨有所乏皆能施與若
在國土城郭聚落林間樹下是中衆
生隨所利益說法教化所謂不信者
爲說信法不恭敬者爲說礼節爲少
聞者說多聞法爲慳貪者說布施法
爲瞋恚者說和忍法爲懈怠者說精
進法爲乱意者說正念處爲愚癡者
解說智慧復次
[16-0720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七張競隨
諸所乏者皆亦應給足諸
衆生有所乏少皆應給足有人雖富
猶有不足乃至國王亦應有所乏少是
故先雖說貧窮者施財今更說隨所
乏少而給足之復次諸
有惡衆生種種加惱事諂曲懷憍逸惡
罵輕欺誑背恩无返復癡弊難開化菩
薩心愍傷勇猛加精進諸
惡衆生以種種惡事侵嬈菩薩菩薩
於此心无懈猒不應作是念如是惡
人誰能調伏誰能教化誰能酄勉令
度生死究竟涅槃誰能與此徃來生
死誰能與此和合同事諸惡无理誰
能忍之我意止息不復共事我悉捨
遠不復共事亦復不能與之和合
是惡中之惡无有返復何用此等而
共従事菩薩知見衆生惡罪難除應
還作是念是等惡人非少精進能得
令住如所樂法爲是等故我當加心
勉力勤行億倍精進後得大力乃能
化此惡中之惡難悟衆生如大醫王
以小因緣便能癁治衆生重病菩薩
如是除煩惱病令住隨意所樂功
[16-0720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八張競德
我於重罪大惡衆生倍應憐愍起深
大悲如彼良醫多有慈心癁治衆病
其病重者深生憐愍勤作方便爲求
良藥菩薩如是於諸衆生煩惱病者
悉應憐愍於惡中之惡煩惱重者深
生憐愍勤作方便加心癁治何以故菩
薩隨所住不開化衆生令墮三惡道深
致諸佛責菩
薩隨所住國土城邑聚落山間樹下
力能饒益教化衆生而懈猒嫌恨貪
著世樂不能開化令墮惡道是菩薩卽
爲十方現在諸佛深所呵責甚可慙
恥云何以小因緣而捨大事是故菩
薩不欲諸佛所呵責者於種種諂曲重
惡衆生心不應沒隨力饒益應以諸
方便勤心開化譬如猛將將兵多所
傷損王則深責以諸兵衆无所知故王
不責之知
家過患品第十六菩
薩如是學應知家過惡何以故若知
過惡或捨家入道又化餘人令知家
過出家入道問曰家過云何答曰如
經中說佛告郁伽羅家是破諸善
[16-0720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十九張競
根家是深棘刺林難得自出家是壞清
白法家是諸惡覺觀住處家是弊
惡不調凡夫住處家是一切不善
所行住處家是惡人所聚會處家
是貪欲瞋恚愚癡住處家是一切
苦惱住處家是消盡先世諸善根處
凡夫住此家中不應作而作不應說
而說不應行而行在此中住輕慢父
母及諸師長不敬諸尊福田沙門婆
羅門家是貪愛憂悲苦惱衆患因緣
家是惡口罵詈苦切力杖繫縳考掠
割截之所住處未時善根不種巳種
能壞能令凡夫在此貪欲因緣而墮
惡道瞋恚因緣愚癡因緣而墮惡道
怖畏因緣而墮惡道家是不持戒品
捨離定品不觀慧品不得解脫品不
生解脫知見品於此家中生父母愛
兄弟妻子眷屬車馬増長貪求无有
猒足家是難滿如海呑流家是无足
如火焚薪家是无息覺觀相續如空
中風家是後有惡如美食有毒家是
苦性如怨詐親家是障㝵能妨聖道
家是鬪乱種種因緣共相違諍家
[16-0721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張競是多
瞋呵責好醜家是无常雖久失壞家
是衆苦求衣食等方便守護家是多
疑處猶如怨賊家是無我顚倒貪著假
名爲有家是技人雖以種種文餘莊
嚴現爲貴人湏臾不久莊嚴還作貧
賤家是變異會必離散家如幻假借
和合无有實事家如夢一切富貴久
則還失家如朝露湏臾滅失家如蜜
渧其味甚少家如棘藂受五欲味惡
刺傷人家是鍼嘴虡不善覺觀常唼
食人家汙淨命多行欺誑家是憂愁
心多濁乱家是衆共王賊水火惡親
所壞家是多病多諸錯謬如是長者
在家菩薩應當如是善知家過復次
菩薩
應當知在家之過惡親近於布施持戒
善好喜若見諸乞人應生五三想在家
菩薩應如是知家過患當行布施持
戒善好布施名捨貪心持戒名身口
業清淨善名善攝諸根好喜名同心
歡樂五三想名見乞兒應生五三想
初三者善知識想轉身大富想裨助
菩提想又有二想折伏慳貪想
[16-0721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一張競捨一
切想貪求一切智慧想又有三想隨
如來教想不求果報想降伏魔想又
有三想來求者生眷屬想不捨攝法
想捨邪受想又有三想離欲想修慈
想无癡想今當解第五三想菩薩因
來求者令三毒折薄捨所施物生離
欲想於求者與樂因緣故瞋恨心薄
名修慈想是布施迴向無上道則癡
心薄是名不癡想餘想義應如是知
復次菩薩
因求者具六波羅蜜以是因緣故見求
應大喜六波
羅蜜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
慧以因求者能得具足以是利故菩
薩遥見求者心大歡喜作是念行福
田自然而至我因此人得具足六波
羅蜜所以者何若於所施物心不貪
惜是名檀波羅蜜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施與是名尸羅波羅蜜若不
瞋乞者是名羼提波羅蜜當行施時不
慮空匱心不退沒是名毗梨耶波羅
蜜若與乞者若自與時心定不悔是
名禪波羅蜜以不得一切法而
[16-0721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二張競行布
施不求果報如賢聖无所著以是布
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
般若波羅蜜復次所施
物果報種種皆能知慳惜在家者亦知
種種過所施
物所獲功德利物慳惜在家所有過惡
菩薩於此皆悉了知問日若施得何
功德若惜在家有何過咎答曰菩薩
以眞智慧如是知施與巳是我物在
家者非我物物施巳則堅牢在家者
不堅牢物施巳後世樂在家少時樂
物施巳不憂守護在家者有守護苦
物施巳憂心薄在家者増長愛物施
巳无我所在家者是我所物施巳無
所屬在家者有所屬物施巳无所畏
在家者多所畏物施巳助菩提道在家
者助魔道物施巳无有盡在家則有
盡物施巳従得樂在家従得苦施巳捨
煩惱在家増煩惱施巳得大富樂在
家不得大富樂施巳大人業在家小
人業施巳諸佛所歎在家愚癡所讃
復次於妻
子眷屬及與善知識則施及畜生
[16-0722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三張競應生
幻化想一切諸行業是則爲幻師在家
菩薩於妻子等應生幻化想如幻化
事但誑人目行業是幻主妻子等事
不乆則滅如經說佛告諸比丘諸行
如幻化誑惑愚人无有實事當知因
業故有業盡則滅是故如幻作是念
我非
彼所有彼非我所有彼我皆屬業隨業
因緣有如是正思惟不應起惡業父母
妻子親里知識奴婢僮客等不能爲
我作救作歸作趣非我非我所五陰
十二八十八界尙非我非我所何况
父母妻子等我亦不能爲彼作救作
歸作趣我亦屬業隨業所受彼亦屬
業隨業所受好惡果報如是三種籌
量一有義趣二見經說三見現事不
應爲父母妻子等起身口意毫釐
惡業復次菩薩
於妻所應生三三想亦復有三三又復
有三三在家
菩薩應生三想所謂三者妻是无常
想失想壞想又有三想是戲笑伴非
後世伴是共食伴非受業果報
[16-0722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四張競伴是
樂時伴非苦時伴又有三想是不淨
想臭穢想可猒想又有三想是怨家
想惱害想相違想又有三想羅刹想
毗舎闍鬼想醜陋想又有三想八地
獄想入畜生想八餓鬼想又有三想
重擔想減想屬畏想又有三想非我
想無定屬想假借想又有三想因起
身惡業想起口惡業想起意惡業想
又有三想欲覺處想瞋覺處想惱覺
處想又有三相枷杻相鎖械相縳繫
相復有三相遮持戒相遮禪定相遮
智慧相復有三相坑相羅網相圍合
相復有三相灾害相疫病相衰惱相
復有三相罪相黑耳相灾雹相復
有三相病相老相死相復有三相魔
相魔處相畏相復有三相憂愁相
懊惱相啼哭相復有三相大扞狼相
大魔竭魚相大猫狸相復有三相黑
毒蛇相鱣魚相奪勢力相復有三相
无救相無歸相无舎相復有三相失
相退相病極相復有三相賊相獄卒
相地獄卒相復有三相留相縳相結相
復有三相泥相流相漂相復有
[16-0722c]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五張競三相
械相鎖相黐粘相復有三相猛火聚
相刀輪相草炬相復有三相无利相
刺棘相惡毒相復有三相陵上相覆
映相貪著相復有三相恨相鞭杖相刀
矟相復有三相忿恚相諍訟相打棒
相復有三相憎會相離愛相丙相取要
言之是以一切臭惡不淨相一切衰濁
相是一切不善根相是故在家菩薩
於妻子見如是相應生猒離心出家
修善爲善若不能出家不應於妻起
諸惡業復次若於子
偏愛卽以智力捨因子行平等普慈諸
衆生在家菩
薩若自知於子愛心偏多卽以智力
思惟捨離智力者應如是念菩薩平
等心乃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高
下心者則無菩提是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従一相无相得不従別異相
得我今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
於子所愛心偏多卽有高下不名平
等卽是別相非是一相若如是者去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爲甚遠是
故我不應於子偏生愛心尒
[16-0723a]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
十六張競時於子應生三相一於我爲
賊佛說等慈破令不等愛心偏多故
二爲賊害因是子故破諸善根遮正
智命三我因是子逆道中行不行順
道卽時因子於諸衆生等行慈心應
作是念子従餘處來我亦従餘處來
子至異處我去異處我不知彼去處
彼不知我去處彼不知我來處我不
知彼來處是子非我所有何爲无故
橫生
愛縳如說彼我不相知所來所去處彼
我云何親而
生我所心復次無始生死中一切衆
生曾爲我子我亦曾爲彼子有爲法
中無有決定此是我子彼是他子何以
故衆生於六道中輪轉㸦爲父
子如說無明蔽慧眼數數生死中徃來
多所作更㸦爲父子貪著世間樂不知
有勝事怨數爲知識知識
數爲怨是故我方便莫生憎愛心何以
故若有善知識常種種求利益若有怨
賊常種種生无益相有此憎愛心則
不得通達諸法平等想心高不者死
後生邪
[16-0723b]
十住毗婆沙論卷苐七苐二十七張競處正
行者生正行處是故我不應行邪行於
衆生行平等當得平等薩婆若十住
毗婆沙論卷苐七癸卯
歲高麗圈分司大藏都監奉勅彫

[16-0723c]
十住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