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4 宋徽宗道德真經解義--章安 (master)


[001-001a]
宋徽宗道德眞經解義卷之一
   登仕郎臣章安撰義
 道經
 御注曰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
 得道者亘萬世而無弊德者充一性之常
 存老君當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書九
 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謂之經其辭簡其
 㫖遠學者當默識而深造之
 臣義曰太初有無無有無名命之曰道有
 一未形物得以生命之曰德道本無名謂
[001-001b]
 之道者即人之所共由者而爲言也德本
 自得謂之德者即有心所同得者而爲言
 也惟道無垠虚湛常存惟道無體微元常
 眞絶於有無之域泯於彼是之居在體爲
 體在用爲用天地雖大未離乎内秋毫雖
 末待之成體萬物終始出入未始不由於
 此故謂之道即其自心同然皆得審乎無
 假而不與物化淵乎其居而不與物遷未
 嘗蔽虧未嘗乗馳心全乎天而無得喪之
 累故謂之德道無體也無體則不涉於變
[001-002a]
 故亘萬世而無弊德在我也在我則無待
 於外故充一性而常存周衰文弊天下奔
 馳於末流多駢於聰明淫僻於仁義素樸
 日鑿而不能朝徹見獨留連乎榮辱之境
 盪摩乎好惡之場至於以人滅天以故滅
 命何道德之云故老君著書九九篇絶學
 返樸復乎道紀深根固柢㝠於泰初以道
 名之常論天地萬物之始母以有無之常
 觀至變至精之徼妙復命以體神知和以
 守氣道常而復乎無名德常而至乎歸樸
[001-002b]
 皆所以明道德之常也有常而不變故謂
 之經緯則錯綜往來故謂之變經有一定
 之體常而可乆之義也言意曰辭指意曰
 㫖惟載道之言故簡而當寓道之㫖故遠
 而明道固不可以言傳也道固不可以㫖
 喻也求夫言迹之間固非所以得道然捨
 夫言迹則道又不可得而形容惟㝠於道
 者契會於言意之表合乎元一而復乎眞
 常故曰默識而深造之噫道非有心者所
 能遠亦非無心者所能近默識深造是謂
[001-003a]
 玄同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曰無始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
 道不當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時焉
 當可而應代廢代興非眞常也常道常名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伏羲氏
 得之以襲氣母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
 知其始莫知其終
 臣義曰道至虚也寓天下之群實而不見
[001-003b]
 其畛畦故無體之可言道至靜也對天下
 之群動而不涉於緒使故無方之可名道
 不可言也托於言聲之間皆道之糟粕爾
 道不可名也寓於形器之域皆道之筌蹄
 爾可道可名屬於諸有如事物焉廢興新
 故之不停如四時焉旋復代謝之不一應
 理適變各可其可豈眞常耶眞常妙本先
 天地而不弊後天地而不窮玄㝠自契豈
 容聲哉伏羲得之以襲氣母可謂旣知其
 子復守其母所以會道之體也其常道歟
[001-004a]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可謂旣得其母以
 知其子所以契道之用也其常名歟常道
 常名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又
 安得以新故始終議其將故曰莫知其終
 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御注曰道常無名天地亦待是而後生莊
 子所謂生天生地是也未有天地孰能名
 之故無名爲天地之始有天地然後萬物
 生焉故有名爲萬物之母
[001-004b]
 臣義曰泰初有無無有無名故無名者氣
 之始也天地得我以生者也故爲天地之
 始有一而有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有名者數之起也萬物得我以成者也
 故爲萬物之母以其氣始謂之始以其生
 生謂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御注曰莊子曰建之以常無有不立一物
 兹謂常無不廢一物兹謂常有常無在理
 其上不皦天下之至精也故觀其妙常有
[001-005a]
 在事其下不昧天下之至變也故觀其徼
 有無二境徼妙寓焉大智并觀乃無不可
 恍惚之中有象與物小智自私蔽於一曲
 棄有著空徇末忘本道術於是爲天下裂
 臣義曰在有而無謂之常無非空絶之無
 見無於有爾而物物皆空故曰不立一物
 乃眞常之無也即無而有謂之常有非物
 色之有也見有於無爾而物物具在故曰
 不廢一物乃眞常之有也常無㝠於一致
 之理藏天下之至精貫通是非混一今古
[001-005b]
 常無而不墮於無故可以觀妙常有應於
 方來之事對天下之至變時物終始形器
 變化錯出無窮紛然不一常有而不滯於
 有故可以觀徼即有無之境有徼妙之觀
 然徼妙豈即夫有無所能盡觀也哉亦曰
 即其常無常有欲以觀爾大智達觀有無
 本末泯於忘言之域是謂要妙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御注曰道本無相孰爲徼妙物我同根是
 非一氣故同謂之玄世之惑者舍妄求眞
[001-006a]
 去眞益遠殊不知有無者特名之異爾
 臣義曰道以常無爲體以妙有爲用窅爾
 無相孰觀徼妙物我復乎造化之原是非
 混於沖虚之氣離形去智有無都泯故同
 謂之玄在無而有在有而無所謂兩者同
 也有無相生而有無之辨著此出而異名
 也玄之爲色赤且黑於其方曰朔曰北之
 類皆合兩者故也通夫有無而同於一乃
 可以語道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001-006b]
 御注曰素問曰玄生神易曰神也者妙萬
 物而爲言者也妙而小之謂玄玄者天之
 色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玄
 之又玄所謂色色者也玄妙之理萬物具
 有天之所以運地之所以處人之所以靈
 百物之所以昌皆妙也而皆出於玄故曰
 衆妙之門孔子作易至說卦然後言妙而
 老氏以此首篇聖人之言相爲終始
 臣義曰天肇一於北玄之同也地耦二於
 南神之出也神以玄生玄以神妙同夫有
[001-007a]
 無混然無間所謂玄也玄之又玄玄亦至
 矣神由是岀靈由是著妙萬物而無方此
 天地所以神明聖人所以無爲而爲而人
 之靈物之昌皆盡其妙而妙皆出於玄故
 曰衆妙之門孔子作易托象數以示神故
 至說卦然後言妙老子同有無以示玄故
 以首篇言之神生於玄而玄爲衆妙之所
 自出故終始之序如此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
[001-007b]
斯不善已
 御注曰道無異相孰爲美惡性本一致孰
 爲善否有美也惡爲之對故曰天下皆知
 美之爲美斯惡已有善也不善爲之對故
 曰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
 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神奇復化爲臭腐
 臭腐復化爲神奇則美與惡奚辨昔之所
 是今或非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則善與
 不善奚擇聖人體眞無而常有即妙用而
 常無美惡善否蓋將簡之而弗得尚何惡
[001-008a]
 與不善之能累哉
 臣義曰道本無物孰有異相涉乎美惡有
 相之異性本玄同孰有二致麗乎善不其
 致不一古人復乎道初㝠於天性適然自
 得而各安其所得莫然自爲而各宜其所
 爲何以知爲也純澆樸散離道而嚮於物
 去性而從於心知之以心而取舍以情不
 信性命而蕩於私欲故美惡善否代爲之
 對何有已耶物之神竒臭腐系夫世之美
 惡爾迭徙於化適可者貴則美惡果何辨
[001-008b]
 哉理之是非用舍系夫世之善否爾縁幾
 之會應時爲當則善不善果何擇哉且情
 見在人其知不同各徇其私而相爲彼我
 則美之與惡善之與不善其環無窮矣聖
 人物我玄同有無俱泯離對疑獨不容聲
 矣季咸若神而壺子不得而相則美惡善
 不善何所能累玄珠之遺而使知索之不
 得則何復事知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
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001-009a]
 御注曰太易未判萬象同體兩儀旣生物
 物爲對此六對者群變所交百慮所生殊
 塗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不能自出者
 也無動而生有有復歸無故曰有無之相
 生有渉險之難則知行地之易故曰難易
 之相成長短之相形若尺寸是也高下之
 相傾若山澤是也聲舉而響應故曰音聲
 之相和形動而影從故曰前後之相隨陰
 陽之運四時之行萬物之理俄造而有倏
 化而無其難也若有爲以經世其易也若
[001-009b]
 無爲而適己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天
 之自高地之自下鼓宫而宫動鼓角而角
 應春先而夏從長先而少從對待之境雖
 皆道之所寓而去道遠矣
 臣義曰氣者道之所運物者氣之所化氣
 㝠於無虚而常通其有見也得而像之故
 謂之象闡道乎太易而象帝之所出以無
 授萬物之氣以有成萬物之形氣散乎泰
 始而爲陰陽形離乎泰初而爲天地氣變
 之極形之所化山嶽之止海川之流五材
[001-010a]
 之著用群物之名言其理其形其聲其數
 行流散徙出入生死凡涉麗於形器之間
 此六對者更出迭入而不能自止世之人
 認而有之與接爲構以妄爲常相刃而交
 相傷相靡而交相潰薾然疲役而不知所
 歸所以陷溺於轉徙之流而不能自出也
 凡天下之可名者未嘗無偶也有無也難
 易也長短也高下也聲音之相和也前後
 之相隨也皆其理之必然也凡天下之可
 名者莫不皆爾而未始獨立也然則由美
[001-010b]
 而有惡由善而有不善固其理也六對之
 境雖皆道之寓而妙用之所托宿然役於
 緒使岀離乎道可謂遠矣又安得以語道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御注曰處無爲之事莊子所謂無爲而用
 天下也行不言之教易所謂以神道設教
 而天下服也爲則有成虧言則有當愆曾
 未免乎累豈聖人所以獨立於萬物之上
 化萬物而物之所不能累歟
 臣義曰事之方來我爲之對不可不爲也
[001-011a]
 見於有爲則理有成虧物之適至我爲之
 辨則不可無言也見於有言則理有當愆
 渉於有爲有言之域則孰能忘累聖人獨
 立萬物之上事之所處教之所行而天下
 因得以返常復樸玄同是非不爲美惡善
 不善之辨彼六對者無自而擾故未始有
 言爲之累也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爲
 而不恃功成不居可謂無爲而用天下者
 也故曰處無爲之事不尚賢不貴難得之
 貨不見可欲可謂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
[001-011b]
 也故曰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
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御注曰萬物并作隨感而應若鑒對形妍
 醜畢現若谷應聲美惡皆赴無所辭也故
 曰作而不辭自形自化自生自色各極其
 高大而遂其性孰有之哉故曰生而不有
 𩐎萬物而不爲戾澤及萬世而不爲仁覆
 載天地雕刻衆形而不爲巧故曰爲而不
 恃四時之運功成者去天之道也聖人體
[001-012a]
 之故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認而有之亦
 已惑矣故曰功成不居有居則有去古今
 是也在己無居物莫能遷適來時也適去
 順也何加損焉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臣義曰聖人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故
 不從事於務物來則應應而不窮而係累
 於當時不留情乎旣往因時乗理惟變所
 適如天運寒暑付之自然而心無積想方
 萬物之并作也作其自作夫復何辭隨感
 而應何容心哉若鑑對形不將不迎應而
[001-012b]
 不藏若谷應聲不揚不抑洪纖不遺故曰
 萬物作而不辭一氣之所運大巧之所範
 其生岀有次其終始有序動靜語默勞乎
 天機之所役精神心術萌乎氣機之所作
 天與之形散於萬殊其化不同其生不一
 其體之别其色之異各極其量而遂其自
 然且莫知其所以然也認而有之孰能生
 生故曰生而不有無爲而爲雖爲而我何
 恃也功成於天雖成而我何居也有我則
 有居在己無居則物莫能遷有居則轉徙
[001-013a]
 不常矣故曰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居而有
 之天下所不與也不居而有天下所不去
 也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

 御注曰尚賢則多知至於天下大駭儒墨
 畢起貴貨則多欲至於正晝爲盜日中穴
 阫不尚賢則民各定其性命之分而無所
 夸跂故曰不爭不貴貨則民各安其性命
[001-013b]
 之情而無所覬覦故曰不爲盜莊子曰削
 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而天下之德始玄
 同矣旅獒曰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臣義曰聖人之在宥天下也舉滅其賊心
 而進其獨志故性正而不流情防而不馳
 安於性而將與道同復制乎情而將與天
 同理故皥然歸於自得之場熙然樂於無
 事之域三代之後道不足以勝欲靜不足
 以制動摩利害於榮辱之途逐夸靡於形
 體之外故君子泥道執有矜攬賢行而慕
[001-014a]
 尚忘己小人背道返馳賈售貴貨而徇逐
 失身彼以賢尚而鄙我之不己若我以彼
 勝而忿己之不我勝此所以起爭也彼以
 貨貴勝我也所無我以彼矜而嫉彼之所
 有此所以起盜也故名者爭之端利者盜
 之起嚮於名者失於徇外耽於利者喪於
 逐末故不尚賢則民無夸跂不貴貨則民
 無覬覦夸跂之心忘則何爭之有覬覦之
 望息何盜之有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
 則言行不立是非俱泯而德性同於初故
[001-014b]
 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異物則民不失
 常不賤用物則民不背本故民乃足民足
 則不爲盜故曰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
 盜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御注曰人之有欲决性命之情以爭之而
 攘奪誕謾無所不至伯夷見名之可欲餓
 於首陽之下盜跖見利之可欲暴於東陵
 之上其熱焦火其寒凝冰故其心則憒亂
 僨驕而不可係道至於聖人者不就利不
[001-015a]
 違害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則孰
 爲可欲欲慮不萌吾心湛然有感斯應止
 而無所礙動而無所逐也孰能亂之孔子
 四十而不惑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
 臣義曰靜而不變返㝠於一德同乎泰初
 神凝於太虚氣葆乎沖和視物之在天下
 者曾不足以揺吾之天宇其心休休焉彼
 昧者五綦交戰而好惡之私蕩其情六鑿
 相攘而取捨之情流於僞目之妄見意之
 妄欲日鬬其心於接構之間故心爲之憒
[001-015b]
 而天理去矣伯夷盜跖卒死餓暴者見名
 利之可欲爾焦火之熱凝冰之寒蘄嚮得
 失憒亂若此奪於可欲爾孔子之不惑孟
 子之不動心知其無可欲故不惑不動何
 亂之有
是以聖人之治也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御注曰谷以虚故應鑒以虚故照管籥以
 虚故受耳以虚故能聽目以虚故能視鼻
 以虚故能嗅有實其中則有礙於此聖人
[001-016a]
 不得已而臨蒞天下一視而同仁篤近而
 舉遠因其固然付之自爾何容心焉堯之
 舉舜而用鯀幾是矣心虚則公聽并觀而
 無好惡之情腹實則贍足平泰而無貪求
 之志豈賢之可尚貨之足貴哉聖人爲腹
 不爲目腹無擇而容故也志者心之所之
 骨者體之所立志强則或殉名而不意或
 逐貨而無厭或伐其功或矜其能去道益
 遠骨弱則行流散徙與物相刃相靡胥淪
 溺而不反聖人之志每自下也而人高之
[001-016b]
 每自後也而人先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
 榮守其辱是之謂弱其志正以止之萬物
 莫能遷固以執之萬變莫能傾不壞之相
 若廣成子者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是之
 謂强骨莊子曰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
 無欲是謂素樸而民性得矣聖人之治務
 使民得其性而已多知以殘性命之分多
 欲以汨性命之情名曰治之而亂孰甚矣
 故常使民無知無欲
 臣義曰道藏於無故虚者道之舍也物累
[001-017a]
 於有故實者物之積也人開其天物竇其
 欲有形者形爲物役有心者心爲形使私
 欲勝於内事物奪於外陰陽爲之并毗天
 和爲之交喪所謂靈臺太虚之室蓋已柴
 塞乎其中則事物之來將以通其故而應
 其感豈不大謬谷以虚故應其聲於無方
 鑑以虚故照其形於無窮管籥以虚故能
 受虚之氣况心之爲物攝五官以爲主統
 萬善以爲宗適感而應應而不藏要在於
 虚惟虚也復乎無物合乎無始謂之抱樸
[001-017b]
 抱此者也謂之守一守此者也顔子進於
 是矣齊心以致一致一以集虚入游其樊
 至於未始有回則能盡其性而愛惡無留
 情矣因其固然付之自爾心虚故也㝠是
 非一好惡塵累忘而心虚矣舉舜用鯀堯
 何容心焉以虚應之爾何好惡之累腹之
 爲物容而無擇受而不盈氣之所往物之
 所化俱復於此出入終始無有紀極未始
 或足也困於不足則不能無求求也不已
 則殆故腹要乎實實則贍足於己而外無
[001-018a]
 所待貪求之念絶而平泰之福至復何利
 欲之念哉好惡之累亡豈賢之跂尚也利
 欲之念滅豈貨之足貴也心有所之謂之
 志志之强也其嚮無方則勞於營爲弊精
 神役思慮徇名逐貨伐功矜能何有已也
 故志要乎弱則離動而之靜自有而適無
 守雌以復乎無爲守辱以安於至分自下
 而不爲高自後而不爲先求復於道是謂
 弱志體之所立在乎骨骨之弱也失己於
 物隨變流徙視彼出入爲之行藏縁彼好
[001-018b]
 惡爲之用捨與物刃靡而不知其非與物
 淪溺而不知其返不能自立一至於此故
 骨要乎强强則特立而有常獨立而有造
 全天之守而不遷於物完天之固而不喪
 於人其動不殆其行也健其强不息日進
 於道是謂强骨聖人之治心虚而無所分
 腹實而無所求志弱而不營於外骨强而
 不遷於物此所以使民無知而不累於名
 無欲而不累於利全其逍遥游而於自得
 之場所以返素樸也有知則心爲物役故
[001-019a]
 多知所以殘於性命之分有欲則情爲物
 遷故多欲所以汨性命之情知復乎無知
 而無以知爲欲復乎無欲而不見可欲要
 在乎有常故曰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御注曰辯者不敢騁其辭勇者不敢奮其
 忮能者不敢矜其材智者不敢施其察作
 聰明矜機巧滋法令以蓋其衆聖人皆禁
 而止之此所謂使夫知者不敢爲也九官
 咸事俊乂在服豈以知爲鑿也行君之命
[001-019b]
 致之民而已
 臣義曰聖人之治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
 教上以道在宥天下下以道化成於上民
 之多知而復乎無知民之多欲而復乎無
 欲至治之極復乎太古可謂至矣雖有知
 者其辭辯其勇忮材之能察之智將安所
 施自謂曰知何敢爲也爲之則敗抑何所
 容故曰不敢爲
爲無爲則無不治矣
 御注曰聖人之治豈棄人絶物而恝然自
[001-020a]
 立于無事之地哉爲出于無爲而已萬物
 之變在形而下聖人體道立乎萬物之上
 總其成理而治之物有作也順之以觀其
 復物有生也因之以致其成豈有不治者
 哉故上治則日月星辰得其序下治則鳥
 獸草木遂其性
 臣義曰聖人游人間世應帝王而立乎事
 物之上其化民成俗將以復性返樸其能
 恝然無爲也哉其爲也出於無爲非無爲
 也輔萬物之自然生其所自生成其所自
[001-020b]
 成曲全乎天而無夭閼梏亡之患則無不
 治矣日月星辰得其序上治也鳥獸草木
 遂其性下治也上下之治如此而民至於
 無知無欲而知者有不敢爲治之至也如
 此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御注曰道有情有信故有用無爲無形故
 不盈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萬物之理偏乎陽則强或失之過偏乎陰
[001-021a]
 則弱或失之不及無過不及是謂沖氣沖
 者中也是謂太和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
 餘者取之不足者與之道之用無適而不
 得其中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旣以
 爲人己愈有旣以與人己愈多道之體猶
 如太虚包裹六極何盈之有
 臣義曰道藏於太易之先以氣則未見以
 形則未判以質則未分孰爲體哉體且無
 矣孰爲用哉道樞一運天機已張陰陽以
 氣而妙於無萬物以形而顯於有其終始
[001-021b]
 出入莫不有用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
 道之用也充塞無外而其應無方贍足萬
 物而不弊於有是道之不盈也有情有信
 未離乎心也謂之用蓋有使之者矣道以
 無心爲心即彼情信在用爲用故曰道用
 無爲無形不墮諸有也謂之不盈蓋不麗
 於器矣道以妙有爲有即彼形爲在體爲
 體故爲不盈氣散乎泰始而分陰分陽故
 氣者道之所運物者氣之所化墮於數者
 不能逃乎陰陽之機囿於形者不能出乎
[001-022a]
 陰陽之造故陰陽爲萬物之負抱而未始
 或離也毗於陽則失於太過而爲强毗於
 陰則失於不及而爲弱强而用之其剛必
 折弱而用之其柔必殆沖者道之見於氣
 也其氣均以和爲沖交通而成和絪緼而
 爲一剛柔之用無過不及往來之變無相
 乖謬兩者渾一適乎太和無所往而不適
 乎中沖之用也沖而用之猶彼太虚充滿
 六極包裹天地運量不匱酬酢無已高而
 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其盈
[001-022b]
 也何有
淵兮似萬物之宗
 御注曰莊子曰鯢桓之審爲淵止水之審
 爲淵流水之審爲淵淵虚而靜不與物雜
 道之體也惟虚也故群實之所歸惟靜也
 故群動之所屬是萬物之所係一化之所
 待也故曰似萬物之宗然道本無係物自
 宗道故似之而已
 臣義曰淵者靜一而流復虚一而體深其
 復也不與物雜其深也不爲物測游於物
[001-023a]
 初同乎太虚道之體也萬物本乎道之所
 生故道爲萬物之本宗矣群有之實歸乎
 至虚群有之動屬乎至靜惟虚與靜所以
 管攝萬有而大化之所以神也萬物宗於
 道未始爲之宗物自宗之爾故曰似
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御注曰鋭則傷紛則雜挫其鋭則不爭解
 其紛則不亂和其光莊子所謂光矣而不
 耀也同其塵莊子所謂與物委蛇而同其
 波也内誠不解形諜成光而舍者與之避
[001-023b]
 席豈和其光之謂歟飾智以驚愚修身以
 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豈同其塵之
 謂歟聖人挫其鋭則處物不傷物物莫之
 能傷也解其紛則不謀烏用智不斲烏用
 膠萬物無足以撓其心者若是則無泰色
 無驕氣和而不流大同於物以通天下之
 志無入而不自得也
 臣義曰鋭者物之利紛者事之交其鋭不
 挫則其利也傷其紛不解則其交也雜傷
 則爭雜則亂故挫其鋭則渾然而全於天
[001-024a]
 解其紛則凝然而觀其復形諜成光修身
 明污未能忘我也立我爲累去道遠矣光
 矣而不耀則其光也和於物而不乖與物
 委蛇而同其波則其塵也同於物而不異
 至於此則情繫都忘物我玄同彼是不立
 無入而不自得也
湛兮似或存
 御注曰心若死灰而身若槁木之枝泰定
 之中天光自照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
 而神此其道歟
[001-024b]
 臣義曰閟道奥而弗示杜德機而不發復
 乎無爲游乎物初心若死灰身若槁木而
 體同太虚湛然凝一窈㝠恍惚而物或有
 焉此温伯雪子得於目擊之間也若亡而
 存不形而神大聖神解不容聲矣學道學
 此者也傳道傳此者也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御注曰象者物之始見帝者神之應物物
 生而後有象帝出而後妙物象帝者群物
 之始而道實先之莊子所謂神鬼神帝生
[001-025a]
 天生地是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
 得有乎出而莫見其門孰知之者故曰吾
 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臣義曰自無而適有者皆麗乎物故萬物
 本乎道之所生自有而適無者皆復乎道
 故道爲萬物之祖道本乎無何所自生故
 曰不知誰之子物屬諸有由道以生故曰
 象帝之先物見於像曰象則象者生物之
 始也神之應物曰帝則帝者應物之始也
 象與帝群物之所始而皆本乎道之所自
[001-025b]
 出故曰象帝之先




宋徽宗道德眞經解義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