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9 榕村集-清-李光地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榕村集卷十二
            大學士李光地撰
 序三
  南溪書院誌序
尤溪者子朱子所生處也朱子本婺源人先公羈宦生
朱子於閩而遂家焉少因依劉氏兄弟居於建陽而學
於崇安後之人不忘其生處故尤溪有韋齋朱子之祠
[012-1b]
及所謂毓秀亭者南溪書院則宋理宗所賜額也光地
嘗一再經此邑登陴望文公山窪突畢肖堪輿書又載
其在婺祖墳術者豫占之曰當生一大賢聰明如孔子
然亦知其逺去家鄉而自他有耀嗚呼豈偶然哉舊有
南溪書院志紀其地山川奇勝朱子幼所嬉遊長而往
来事蹟以逮祠亭廢興列代至于斯而記詠者升其譜
傳捃摭成編乃崇建所未備其苗裔族居此者亦多今
奉祀博士及祠廟勅額
[012-2a]
天子推恩建陽與婺源等獨文公山踪跡光地曽承
問及之奏述頗悉前撫臣道覲曽
賜扁符命揭尤溪祠宇而仍留建陽葢尤溪僻非孔道
將命者訪問未的而身亦隨彫沒也今大吏又据邑文
題請
新賜且將修葺祠亭表厥故址而攝邑事通判楊君既
獨新毓秀亭又討論南溪志而損益重刋之楊君篤志
正學今為政有徳於民而尤勤勤文獻若此司馬遷自
[012-2b]
謂明易象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是以至東魯入廟堂
髙山興慕低佪不能去千載上下有志之士不有同心
哉以余適里居來索言余故樂為序之
  無欲齋詩鈔序
詩之格歴代屢變然語其至者則不離乎虞書言志莊
子道性情之説苟其志髙矣性情厚矣雖不能詩固所
謂風雅之宗也漢魏以降陳思靖節之詩獨邵千古者
所處皆不逢而二子者志甚髙性情甚厚忠孝發於中
[012-3a]
節義形於外慷慨纒綿而不可遏故其超邁之氣淳古
之質非夫搜華摘卉者所可庶幾在唐則曲江杜陵由
此其選也夫聲病之説興而言志之功隠律切之體盛
而性情之道微君子以為刪後無詩者葢有激乎其言
之而豈真謂彜秉生厚可殄絶於天地之間哉明季前
輩忠節鹿公純忠至孝苦節清修平居尤孳孳於講學
問道化行鄉里今子孫収其遺稾有古律詩若干章無
非至性大義之所流溢夫詩人之欲工者刻畫風物鎪
[012-3b]
鉥肺肝晨理機杼日昃成文然求一語入人之深而不
可得何者彼其胸中無是也觀公詩如操筆直吐者而
宛轉曲至使讀之者若親見聞其義形之色憤嘅之聲
深情逺概猶足以敦澆振懦於無窮韓子有言此真得
詩意餘外徒繽紛故予謂論古今詩之髙下者但當以
人定之孟氏所謂頌其詩知其人論其世不易之論也
  孫北海五經翼序
余始讀書翰林問舊人舊事於師友間或告之曰此地
[012-4a]
北海孫先生前朝遺獻也年八十矣而論道著書不息
子其見之乎先生與蔚州環極魏公厚余於是修後輩
禮從公謁見望其神氣清健如五六十嵗人獨兩耳偏
塞然有所問叩輒酬酢如應響葢所謂能以目聴者古
之真人與先生在前代遍友天下士所與深契則劉念
臺黄石齋蔣八公數人爾故余之假歸也先生以書送
之曰某平生師友盡在閩中謂黄蔣也顧明之季年學
無師法横騖别驅議論大駮其宗指皆與程朱相觝排
[012-4b]
雖劉黄諸君子不免先生獨斷然以洛閩為宗尋其厲
階戎首以為異學蠭興姚江倡之也故於伯安學術言
行摘抉批繩無所假借晩於諸經皆有著述而齗齗然
朱子是翼曰吾翼朱者所以翼孔也畿内學者其後如
魏柏鄉張武承皆確守朱學柏鄉盡讀宋人書而武承
攘斥餘姚不遺餘力其端皆自先生發之余視學時其
孫琰以敎職日進見慨念前輩期待之敦喟然懐舊又
十餘年以其經説請序適
[012-5a]
聖天子昌明正學之㑹而邦畿首善之區諸君子殆應
候之春華而先生尤為剝盡之碩果余固亦受
天子之道化而與聞於斯者於是乎書
  王恥古文集序
晉江恥古王先生少負大志奇傑卓犖自為諸生時而
文章意氣已不屑於今人又從鄉之先生講學聞道要
焉先生雖聲華奕然然苦於章句藜緼不克鼎革之間
仳離尤甚人事遭逢之厄先生更嘗為多故先生之立
[012-5b]
朝也進則拊膺時事退則蒿目民艱自立國根本紀綱
風俗之大至于刑名錢賦漕輓邊儲繇役徴調外及南
徼北塞軍伍之虚實敵情之向背靡不周知被遇
先皇屢䝉褒異凡論列奏對多所施行方將大究於用

先皇遐徂又七年而先生殁矣地丙午鄉薦謁先生於
京師時先生投閒已乆然傷時論事感切動人民生疾
苦有所聞見雖身無言責必遍謁卿貳臺諌激以大義
[012-6a]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雖至死而不忘也時以策論課
士先生私發策試予惓惓以强藩悍將世及為憂官貪
民怨釀成揭竿為患及甲寅之變距先生之殁且七年
所在用兵卒如先生料余是以歎先生憂國之誠經世
之智其所籌畫藴抱鬱而未施者多矣先生有古今淵
源之學而切於救世詮經論史多未遑暇是編尤蒐拾
散軼先生之僅存者爾雖然先生之所建明於朝擬議
於家酬酢於寮執之間者其大致如斯後之欲知先生
[012-6b]
者猶有以攷焉先生之子三人皆與予少同學且為姻
親先生既殁事繼母處兄弟古人所難其孳孳力學尤
足以不墜先生之緒可謂有子矣閒為予言先君雖不
大用而文章學術不可無傳今者區區殘缺之餘存十
一於千百子其序而行之予雖唯唯而先生子貧竟未
能致程鄉令王君先生猶子致書敦促割貲鳩工毅然
以表章為己任余惟先生之志行徳業葢不必以文顯
其文亦不必以予言傳然以弱冠受知之深景仰之乆
[012-7a]
今日之役不可無言且感令君之能以鞅掌之暇留意
於此表而出之可以為俗吏風矣
  梅定九歴學疑問序
厯學疑問梅子定九之所著也先生於是學覃思博考
四十餘年凡所撰述滿家自専門者不能殫覽也余謂
先生宜撮其指要束文伸義章逢之士得措心焉夫列
代史志掀及律歴則几而不視況一家之書哉先生肻
余言以受館之暇為之論百十篇而託之疑者或曰子
[012-7b]
之强梅子以成書也於學者信乎當務與曰疇人星官
之所専司不急可也夫梅子之作辨於理也理可不知
乎乾坤父母也繼志述事者不離乎動静居息色笑之
間故書始歴象詩咏時物禮分方設官春秋以時紀事
易觀於隂陽而立卦合乎嵗閏以生蓍其所謂秩序命
討好惡美刺治敎兵刑朝㑹摟伐建侯遷國之大涉川
畜牝之細根而本之則始於太乙而殽於隂陽日星以
為紀月以為量四時以為柄鬼神以為徒故曰思知人
[012-8a]
不可以不知天仰則觀於天文窮理之事也此則儒者
所宜盡心也聖之多才藝而精創作必稱周公自大司
徒土圭之法周髀葢天之制後世少有知者漢唐而下
最著者數家率推一時一處以為定論其有四出測侯
踰數千里則已度越古今而未能包八極以立説海外
之士乘之真謂吾書之所未有㣲言既逺泯泯棼棼可
勝詰哉梅子閔焉稽近不遺矣而源之務索其言之成
則援
[012-8b]
熈朝之歴以合於軒姬虞夏洙泗閩洛泯然也此固我
皇上膺厯在躬妙極道數故草野之下亦篤生異士見
知而與聞之而梅子用心之勤不憚探賾表微以歸於
至當一書之中述聖尊王兼而有焉昔劉歆三統文具
漢志子雲太元平子以為漢家得嵗二百年之書也彼
劉揚烏知天皆據洛下一家法而傅㑹以經義云爾今
先生之論羅罔千載明
皇厯之得天即象見理綜數歸道異日蘭臺編次必有
[012-9a]
取焉七政三綂殆不足儗而書體簡實平易不為枝離
佶屈吾知其説亦大行於經生家非如太元之覆醬瓿
者而終不顯矣先生之歸也謂余叙之余不足以知厯
姑叙其大意以質知先生者先生續且為之圖表數術
以繼斯巻余猶得竟學而觀厥成焉
  儲廣期文集序
余丙午鄉舉與計吏偕來是年貢士法以策論易經義
過呉門市坊間選本讀之獨賞儲廣期先生魁江南文
[012-9b]
鞍棹之中口無絶諷焉文之卑也乆矣至應舉而益卑
何則風移體變有所謂時好俗尚者雖豪傑未免趨之
則可以百年累世莫知其陋也先生獨發攄其所以學
於古者而不汨于時豈不賢乎哉余後登朝而先生宰
於外不乆引疾且甫及中壽終故未獲相見然於五策
時能記其鏗鏘常以為羔鴈之絶響又三十年其子在
文出余門乃得先生文稿觀焉居嘗論文之道至歐陽
三蘇而格律一更然其英華才俊亦非五百年來規摹
[012-10a]
者之所髣髴葢古人之為文也沈浸乎經籍而通知乎
世義樹立於志氣之髙藩衛於行檢之卓夫然後沛然
出之而不疑夫然後昌然言之而無愧其波瀾曲直節
奏髙下工於是者有才存焉然語夫浚其原厚其根則
未有易夫前説者已先生之文其於歐陽三蘇廹而似
之矣抑其譚經史剴利弊則鑿鑿乎玩之深者也講之
素者也余獨欽其廷對揚言有忠鯁之風其他書疏簡
劄多直諒之氣其臨涖出處之大節又足以酬其言而
[012-10b]
發明其志蔚州魏先生吾所敬也顧於先生惓惓親重
沒而為之幽碣惜其用之不究尺幅之外若有餘哀嗚
呼吾信蔚州用是以益知先生也世之荒淺庸虚脂韋
沒溺汲汲乎欲以文自通後世者其逺不侔於古人信
非才之罪吾非能文者也而在文懇懇欲吾序言不已
余感弱齡誦先生文今得盡覽其篇牘而備聞其志節
為述夫先生之文之所以進於古者非特才妙也
  韓慕廬制義序
[012-11a]
慕廬韓先生之文行於時者葢乆摩摹而擬似之卒不
能肖以為先生之言姿成之者也余初以為然荒落二
十餘年適銜
命有督學京畿之役一日從先生索稿觀之讀纔十數
篇悵然以向者未見先生之文之備為恨唶然歎論先
生文者為非葢古之能者未有不乆于經子史集之道
而凌厲轢踔自為家以名一時者董&KR1007公孫之對韓栁
以下至于歐蘇制策論議之作今觀之則古在當日則
[012-11b]
皆時文也不離乎待問應舉世之所需者而卓乎跨時
燿後豈數子之才實然哉觀數子所以自致自名者史
傳及彼所叙述可見也莫不探源以盛瀾搜根而發華
此與潢汙杇枿滿除枯榮者異矣而又以數子之才為
之故不可及也先生沈浸於六籍諸史旁涉子書文選
列代文章之體靡不討究故雖於舉子藝也一意之設
必有所自來一材之用必有所自采令讀之者想其參
差流擇之苦而不知其有浡然滃蒸之易意其為造端
[012-12a]
𦕈慮引曲致幽而不悟其特變化於經傳箋疏及昔作
者之微言深趣夫是以誦摹先生者徧天下得其體勢
之新詞令之雋者其能者也此何異游阮隃之下寫其
音聲忘乎律呂者比也余恐讀先生文者未知所以學
先生故論古人所以為文之指必也深求其本窮極其
變如栁韓之告翊與中立者然後可以即時文而進於
古夫知時文之可進於古也善學先生者也
  劉益侯制義序
[012-12b]
言制義者先王錢非獨其體朴茂也其究心於或問大
全諸書亦非唐瞿以下所及隆萬之際理益龎故體益
卑論者不知反本而尋升降於格律之間末矣學語孟
庸之理未有精于朱子者也是故有明三百年崇而守
之則淳背而去之則囂夫當其崇而守之未必盡得朱
子之意也而猶可以淳况能得其意者乎近年學者葢
有句談字議儷枝鬭葉以為朱子意在是矣嗚呼此其
所以佐姚江之鋒而遺之禽也朱子之於程子文義參
[012-13a]
差者十之五然不害為傳心後之推淵源者亦曰如合
符節無間言焉此真所謂能得其意者必也遡本窮源
求諸經質諸聖存之以公心折之以公道以朱子之所
以師程者師朱然後理可明而意可得觀益侯劉先生
之制義其庶幾者乎不知者拘於俗解習説必駭其異
也若深於朱子之學則一字一句皆朱子之所講而明
者而又何異乎前代朱子之書功令雖申而表章未至

[012-13b]
聖天子躋其祀釐其編以綂一道術嘉惠學者葢必有
融㑹深造躪庭入室以為鄉校弟子倡者先生殆其人
而兹編殆其端與
  楊賔實制義序
辛未之春承
命校士得江南楊子賔實者其文浩如春江之潮而獨
䆳於理知其非恒士也為之不寐累夕既乃見其人叩
為學之本末賔實果能不惑於時而有以用其心者嗚
[012-14a]
呼科舉之學識者以為敝也乆矣葢
國家功令使士子傳註是遵格式是守非固束天下之
心思才智而使之不得逞也将率天下尊經學古游於
聖賢之路不導之以濓洛闗閩之書則不得其門而入
焉至於體製則有王錢諸公其變極于歸胡而止非無
厭卑趨髙蕩然破前人格律為之顧經義之文主於明
理明理之文主於深厚簡切平易疏暢而惡乎以才亂
之使人務為文詞之華而不盡心理義之實又豈設科
[012-14b]
之初㫖哉賔實登第後讀書翰林館課之暇益研精於
大全性理諸篇每越數昕夜則所見必益超絶其視向
所為羔鴈者亦穅秕已間獨慨然謂此葢
國家之與士相求者而平居所為曽無足以發明聖賢
之㫖於萬一律以古人進身之義豈能無愧潛玩理奥
有契於心輒成一稾曰聊備遺忘而亦寓吾未敢遽棄
其羔鴈之意也積有篇帙南人將募梓之而賔實諏於
余余曰質文之運其昌也潛其弊也寢厯代文章猶是
[012-15a]
也故恒以百年而一變變而不復其始今賔實之文復
於王錢歸胡何其驟也以此戰藝於宗工之側或患暗
投而能必之流俗之卑乎雖然賔實既曰吾非以為文
矣如是則俗之好不好無害請於世不請於世亦無損
吾何以贊子而徇募者之干哉葢古之士者不敢自是
而問其業於四方所以求益也將為已是則同世而相
感學不孤已其或異於是也必始而詬既而疑理義人
心之同則卒於合未可知也南國學者最盛而其言亦
[012-15b]
最厖以子文試之三者之人皆將有遇焉盍姑付行之
吾以觀風焉抑吾觀賔實之文非規摹王錢歸胡為之
也其理足其氣盛其辭直以肆不求似而神合此殆發
於心聲動乎氣運非偶然而已詩不云乎魚在于渚或
潛于淵將必有勤修圭蓽之下應
聖天子尊儒崇道之化者異時正學方興文明之道進
而逾上王錢歸胡又不足云也
  成絅齋制義序
[012-16a]
制義之業其來六百年至今沿而未變然前輩之樸既
不足以悦夸靡之心末流之冗又有以成厭倦之勢於
是稍有才者涉之淺棄之速曰此非傳世業也吁學而
先以傳世為心吾知其所謂學者文者詩者所得可知
已夫無所得而期於傳者其傳可冀乎學者之學期於
有得則制義之根本六經也其門户先儒也講誦而思
索之固即漢宋所謂專經之藝窮理之功也與習為浮
豔而卒與古背馳者不猶逺乎是故知欲傳世則視售
[012-16b]
世者有間矣知求自得則視傳世末也吾所為汲汲焉
勉子弟以制舉業者欲其藉此以通經焉爾循是以辨
理焉耳況非吾之私心也
國家之令也經尊而理明則人心淳而世道泰歴世之
科目為有用而平日之佔畢為有施矣吾友成君絅齋
示予所作藝其髙者乃能發先儒之意餘亦貌先民而
遽似之質其素業乃知留心於經而研究於儒先之説
者形之於議論動止間皆與華贋者異攷其得力則自
[012-17a]
制舉入也制舉其可輕乎夫苟篤是而不舍焉則所得
者益深所就者益卓不離乎章句帖括之中而道在是

  己丑房書遜志集序代/
為文貴清而賤濁何則神氣盛則清衰則濁也水之源
盛故雖挟潢汙驅塗泥而不渾及其源塞流斷則與溝
瀆沼沚同觀葦茂萍青無益於穢也人之盛也耳目言
貌清明盎溢或衰病則反是繁詞縟飾無益於昬也雖
[012-17b]
然神氣者物之主而有所以主乎神氣者則其道大而
説長矣以文章一事論之詞氣之清由于神氣之盛神
氣之盛根於義理之明義理之明本於學術之端與人
心之正是亦道大而説長者也
國家養士七十年尊經崇儒以一天下之趨於是人文
之成變而逾上彬彬之運不期而然己丑之春十五國
鄉賔者與計偕來余忝分校焉牓發之晨聴禮部吏唱
姓名則余平日傾心宿仰之畏友為多覆檢其文又喜
[012-18a]
名實之無相謬也諸君釋褐後富有以窻藝相投者大
扺與闈文氣味皆近理真而詞健格整而聲和昬緩浮
囂之氣警然収肅然静矣間與同學成君絅齋精搜而
詳擇之得三百餘首或疑其才氣浩瀚辭藻淹茂者反
不錄焉余曰是選之意欲揚其波而使之彌清故不得
不有所棄也歌舞之後與之挹山水之觀梁肉之餘為
之進清芬之味固宜有索然興盡者然及其氣之平神之
静亦莫不樂此之景逺而味長也然則豈獨作文者發
[012-18b]
於神氣之流讀文者亦闗乎神氣之效余故叙之以寓
鄙意且以問南中之故人余言狂乎否也猶有多名下
而文闕焉未之見者庶幾續此而贈我以兼金乎
  徐氏族譜序
徐氏之先閩之莆人九世祖諱旺者始自莆徙居宿遷
歴葉萃處邑人目為西南&KR0008徐氏徐氏之世雖不甚顯
然詩書不絶宗次犂然八傳有令璞先生爾珍者以宿
學貢於廷生用錫始領鄉薦嵗與計偕名行藉甚兹譜
[012-19a]
其所手裒錄也地讀之歎曰人之所以貴於萬類者知
本也古之人其世官世禄者既有廟制宗法以䋲承于
百世然而天下不盡爵禄之家也非爵禄之家則薦而
不祭禰而無宗源流之義何所篤諸吾意三代盛世所
謂民版而登于天府者必天子諸侯為之類族合屬使
息耗有所稽氏姓有所别親疏有所叙飲食㛰姻之禮
有所行當是時所以使人重其本者不待人之自為之
也後世口率出泉則在官之籍規漏者多罷侯置守無
[012-19b]
復安居本俗之基則轉徙流移不可復計於是乎源逺
未分人忘其祖矣世之君子䀌然傷心創為家譜之作
以無泯厥世此其樂生返始根于天性雖更越時代去
其鄉里而猶能審求根實望桑梓而敬共者美哉乎仁
人孝子之用心也然自漢晉隋唐之間韋孟陶潛王勃
杜甫之流皆盛推逺系至聮數姓而為弟昆者其果有
所攷耶其僅據氏族之書而傅致之也苟有所攷不亦
善乎如傅致氏族而云云也恐有藉之以依附明徳之
[012-20a]
苖裔攀緣貴盛之宗支者是以近代篤本之君子尤能
謹之梅子定九之序是譜獨引歐蘇者是也徐子之記
可謂簡而慤矣地承先君子之志修譜於戊午己未之
間不敢推于忠定延平亦不敢蒐羅鄰里之疑似者竊
幸有合於徐子雖然猶以核之不盡為愧是故披斯編
而重有感焉抑徐子為余言宿邑南北之衝且地當黄
河下流沐沂諸水之所奔射萃滙吾聞莆俗為七閩淳
異日吾其歸與亦太公封于營丘之志也如是則吾與
[012-20b]
徐子為鄉壤徐子名成而来更為閩之大宗八世而自
他有耀者葢不占而已矣吾之序也且以為劵
  馬氏家譜序
馬氏之先江南六安人也明季徙居寧夏遂世以軍功
顯至今日巋然西土望族矣太原總戎衡聞君者余巡
撫直𨽻所薦士也君辛未武進士其年余以兵部侍郎
知貢舉及君官深州適撫標中軍乏人遂奏請以自助
凡扈從畿輔君悉與余俱於是
[012-21a]
天子稔知君之材武且機鑒謹宻堪大用也三年之内
不次擢拔至専閫焉君一日書來以其家譜屬序余閲
之歎曰有此也夫天之佑忠節者為不爽也馬氏自六
世始發迹至七世蒼淵公以薊鎮總兵官屢建邊功特
命總理闗寧軍務統轄五省援兵加太子太師後軍都
督府左都督䕃三子世襲錦衣衛闖賊之亂三子者皆
以謀興復事洩先後殉難嗚呼父子之不負國恩何如
宜乎天者之大其子孫也入
[012-21b]
本朝衡聞君之父某公從大軍討平川雲限於年未究
厥用今君兄弟各承
殊恩擁雄鎮東西相望屹為長城其餘昆季直禁宿衛
及第出身典兵從戎者布列中外皆異日腹心爪牙之
選時人以為榮而烏知夫勇烈忠貞乆而不腐則其鬱
積旁魄能令後人以功名事業顯於時者固理數之冥
符前代之已劵嗚呼其未艾也哉抑余撫直時君不余
疏示余以其兄弟往來家問皆相朂以忠孝亷潔無一
[012-22a]
語及私者此尤人之所難葢淳乎儒者家風也以是推
之其根深其氣厚其輝皇建竪于他時者必且倍于今
日余聞之風謠慷慨秦地固然而兼葭詩序所謂澤以
周禮者則如君之一門是已余是以欣然承委而為之
序若乃譜系之紀又君之所以推尋源本克篤不忘以
敦厲其子孫者雅意盛矣尤可書也
 
 
[012-22b]
 
 
 
 
 
 
 
 榕村集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