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082 欒城集-宋-蘇轍 (master)


[021-1a]
欒城巻第二十一
   上皇帝書一首
熙寧二年三月日具位臣蘇轍謹冒萬死再拜上書
皇帝陛下臣官至踈賤朝廷之事非所得言然竊自
惟雖其勢不當進至言於報國之義猶有可得言者
昔仁宗親䇿直言之士臣以不識忌諱得罪於有司
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羣議使臣得不遂棄於世臣之
感激思有以報為日乆矣今者陛下以聖徳臨御天
下将大有為以濟斯世而臣材力駑下無以自效竊
聽之道路得其一二思致之左右茍懲創前事不復
[021-1b]
以聞則其思報之誠沒世而不能自逹是以輒發其
狂言而不知止臣聞善為國者必有先後之次自其
所當先者為之則其後必舉自其所當後者為之則
先後並廢書曰欲登髙必自下欲陟遐必自邇世未
有不自下而能髙不自近而能遠者然世之人常鄙
其下而猒其近務先從事於髙逺不知其不可得也
詩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逺人勞心忉忉以為
田甫田而力不給則田茀而不治不若不田也思遠
人而徳不足則心勞而無獲不若不思也欲田甫田
則必自其小者始小者之有餘而甫田可啓矣欲來
[021-2a]
逺人則必自其近者始近者之既服而逺人自至矣
茍由其道其勢可以自得茍不由其道雖强求而不
獲也臣愚不肖蓋嘗試妄論今世先後之冝而竊觀
陛下施設之萬一以為所當先者失在於不為而所
當後者失在於太早然臣非敢以為信然也特其所
見有近於是者是以因其近似而為陛下深言之伏
惟陛下即位以來躬親庶政聦明睿智愽逹宏辯文
足以經治武足以制斷重之以勤勞加之以恭儉凡
古之帝王曠世而不能有一焉者陛下一旦兼而有
之矣夫以天縱之姿濟之以求治之心施之於事宜
[021-2b]
無為而不成無欲而不遂今也為國歴年於兹而治
不加進天下之弊日益於前世天下之人未知所以
適治之路灾變横生川原震裂江河湧沸人民流離
灾火繼作歴月移時而其變不止此臣所以日夜思
念而不曉疑其先後之次有所未得者也夫今世之
患莫急於無財而已財者為國之命而萬事之本國
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敗常必由之昔趙充國論
備邉之計以為湟中榖斛八錢糴三百萬斛羗人不
敢動矣諸葛亮用兵如神而以糧道不繼屢出無功
由是觀之茍無其財雖有聖賢不能自致於跬歩茍
[021-3a]
有其財雖庸人可以一日而千里陛下頃以西夏不
臣赫然發憤建用兵之䇿招來横山之民将奪其險
阻破壞其國而後巳方是之時夏人殘虐失衆横之/山
民厭苦思漢而又乘其荐飢苟加之以兵此非計之
失者也然而㳂邉無數月之粮關中無終嵗之儲而
所興之役有莫大之費陛下方且㤗然不以為憂以
為萬舉而有萬全之功既而邉臣失律先事輕發亦
既入踐其國係虜其民矣然而陛下得其地而不敢
収獲其人而不敢臣雖有成功而不敢繼也其終卒
致於廢黜謀臣而講和好夫陛下謀之於朞年之前
[021-3b]
而罷之於既發之後豈以為是失當而悔之哉誠無
財以繕其後爾且夫財之不足是為國之先務也至
於鞭笞四夷臣服異類是極治之餘功而太平之粉
飾也然今且先之此臣所以知其先後之次有所未
得者也今者陛下懲前事之失出祕府之財徙內郡
之租賦督轉漕之吏使備沿邉三嵗之畜臣以此疑
陛下之有意乎財矣然猶以為未也何者祕府之財
不可多取而內郡之民不可重困可以紓目前之患
而未可以為長乆之計此臣所以求効其區區而不
能自已也蓋善為國者不然知財之最急而萬事頼
[021-4a]
焉故常使財勝其事而事不勝財然後財不可盡而
事無不濟財者車馬也事者其所載物也載物者常
使馬輕其車車輕其物馬有餘力車有餘量然後可
以渉塗泥而車不僨登坂嶮而馬不躓今也四方之
財莫不盡取民力屈矣而上用不足平居惴惴僅能
以自完而事變之生復不可料礕如弊車羸馬而引
丘山之載幸而無虞猶恐不能勝不幸而有隂雨之
變陵谷之嶮其患必有不可知者故臣深思極慮以
為方今之計莫如豐財然臣所謂豐財者非求財而
益之也去事之所以害財者而巳矣夫使事之害財
[021-4b]
者未去雖求財而益之財愈不足使事之害財者盡
去雖不求豐財然而求財之不豐亦不可得也故臣
謹為陛下言事之害財者三一曰冗吏二曰冗兵三
曰冗費冗吏之説曰請原古之所以置吏之意有是
民也而後有是官有是官也而後有是吏量民而置
官量官而求吏其本凡以為民而已是以古者即其
官以取人郡縣之職缺而取之於民府寺之屬缺而
取之於郡縣出以為守令入以為卿相出入相受中
外相貫一人去之一人補之其勢不容有冗食之吏
近世以來取人不由其官士之來者無窮而官有限
[021-5a]
極於是兼守判知之法生而官法始壊浸淫分散不
復其舊是以吏多於上而士多於下上下相窒譬如
决水於不流之澤前者未盡來者已至填咽充滿一
䧟於其中而不能出故布衣之士多方以求官已仕
之吏多方以求進下慕其上後慕其前不愧詐偽不
耻爭奪禮義消亡風俗敗壊勢之窮極遂至於此夫
人情紓則樂易樂易則有所不為窘則懣亂懣亂則
無所不至今使衆人相與皆出於隘足履相躡肩肘
相逮徬徨而不得進又將禁其奔走而爭先者苟將
禁之則莫如止來者而闢其隘今也驅市人而納之
[021-5b]
不勝其多也設嶮於中塗而艱難之是以法愈設而
爭愈甚惟陛下以時救之下哀痛之書明告天下以
吏多之故與之更立三法其一使進士諸科増年而
後舉其額不増累舉多者無推恩其説曰凡今之所
以至於不可勝數者以其取之之多也古之人其擇
吏也甚精人知吏之不可以妄求故不敢輕為士為
士者皆其修絜之人也今世之取人誦文書習程課
未有不可為吏者也其求之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
羣起而趨之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捨其舊而
為士者也為士者日多然而天下益以不治舉今世
[021-6a]
所謂居家不事生産仰不養父母俯不恤妻子浮游
四方侵擾州縣造作誹謗者農工商賈不與也祖宗
之世士之多少其比於今不能一二也然其削乎僣
亂創制立法功業卓然見於後世今世之士不敢望
其萬一也士之多不及於今世而功則過之無足怪
者取之至少則人不敢輕為士其所取者皆州郡之
選人也故為是法使人知上意之所向十年之後無
實之士将不黜而自减且夫設科以待天下之士蓋
將使其才者得之不才者不可得也吾則取之而彼
則不能得猶曰雖不能得而累舉多者必取無棄則
[021-6b]
是以官徇人也且累舉之士類非少年矣耳目昏寨
䈥力疲勌而後得之數目而計之知其不能有所及
也則其為政無所頼矣今有人畜牛羊而求牧既取
其壯者又取其老者取其壯者曰吾取其力也取其
老者曰吾憐其老也如憐其老而已則曷為以累牛
羊哉苟誠以為有遺才焉則今所謂遺逸之書有以
収之矣其二使官至於任子者任其子之為後者世
世禄仕於朝襲簮綬而守祭祀可以無憾矣然而為
是法也則必始於二府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
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蓋矯失以救
[021-7a]
患者必有所過而後濟臣非不知二府之不可以齒
庻官也其三使百司各損其職掌而多其出職之嵗
月其説曰百司臣不得而盡詳也請言其尤甚者莫
如三司三司之吏世以為多而不可損何也國計重
而簿書衆也臣以為不然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
以簡自䖏而以繁寄人以簡自䖏則心不可亂心不
可亂則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則事有
所分事有所分則毫末不遺而情偽必見今則不然
舉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㑹於三司故三司者案
牘之委也案牘既積則吏不得不多案牘積而吏多
[021-7b]
則欺之者衆雖有大利害不能察也夫天下之財下
自郡縣而至於轉運轉相鈎較足以為不失矣然世
當以轉運使為不可獨信故必至於三司而後巳夫
苟轉運使之不可獨信而必三司之可任則三司未
有不責成於吏者豈三司之吏則重於轉運使歟故
臣以為天下之財其詳可分於轉運使而使三司嵗
攬其綱目既使之得優游以治財貨之源又可頗損
其吏以絶亂法之弊苟三司猶可損也而百司可見
矣然而此三法者皆世之所謂拂世戻俗召怨而速
謗者也今且将行之臣非敢犯衆人之怒而行世危
[021-8a]
事也以為有可行之道焉何者自臺省六品諸司五
品一郊而任一人自兩制以上一嵗而任一人此祖
宗百年之法相承而不變者也而仁宗之世則損之
三載而考績無罪者遷其官自唐以來亦未始有變
者也而英宗之世則増之此二者夫豈便於世俗哉
然而莫敢怨者以為吏多而欲損者天下之公義其
不欲者天下之私計也以私計而怨公義其為怨也
不直矣是以善為國者循理而不䘏怨非不䘏怨知
其無能為也且今此三法者固未嘗行也然而天下
亦不免於怨何者士之出身為吏者損其生業棄其
[021-8b]
田里以盡力於王事而今也以吏多之故積勞者乆
而不得遷去官者乆而不得調又多為條約以沮格
之減罷其舉官破壊其考第使之窮窘無聊求進而
不遂此其為怨豈减於布衣之士哉鈞之二怨皆将
不免然使新進之士日益多國力匱竭而不能支十
年之後其患必有不可勝言者故臣願陛下親斷而
力行之苟日増之吏漸以衰少則臣又将有以治其
舊吏使諸道職司毎嵗終任其所部郡守監郡各任
其屬曰自今以前未有以私罪至某贓罪正入已至
若干者二者皆自上鈞其輕重而裁之已而以他事
[021-9a]
發則與之同罪雖去官與赦不降也夫以私罪至某
贓罪正入已至若干其為惡也著矣而上不察則上
之不明亦可知矣故雖與之同罪而不過今世之法
任人者任其終身苟其有罪終身鈞坐之夫任人之
終身任其未然之不可知者也任人之嵗終而無過
任其巳然之可知者也臣請得以較之任其未然之
不可知雖聖人有所不能任其已然之可知雖衆人
能之今也任之以聖人之所不能既不敢辭矣而况
任之以衆人之所能顧不可哉且按察之吏則亦不
患其不知也患其知而未必皆按曰是無損於我而
[021-9b]
徒以為怨云爾今使其罪及之其勢将無所不問陛
下誠能擇奉公疾惡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厲精而察
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則其以私罪至某贓罪
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復過誤適䧟於深文者也苟遂
放歸終身不齒使姦吏有所懲則冗吏之弊可去矣
冗兵之説曰臣聞國朝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地
狹兵革至少其後蕩㓕諸國拓地既廣兵亦隨衆雍
熈之間天下之兵僅三十萬方此之時屯戍征討百
役並作而兵力不屈未嘗有兵少之患也自咸平景
徳以來契丹内侵繼遷叛逆毎有警急将帥不問得
[021-10a]
失輒請益兵於是召募日増而兵額之多遂倍前世
其後寳元慶暦之間元昊竊發復使諸道㸃民為兵
而沿邉所屯至七八十萬自是天下遂以百萬為額
雖復近嵗無事而關中之兵至於二十八萬舉雍熈
天下之衆適以備方今關中一隅之用兵多之甚於
此見矣然臣聞方今宿邉之兵分隷堡障戰兵統於
将帥者其實無幾毎一見賊賊兵常多我兵常少衆
寡不敵毎戰輒敗徃者将帥失剃木有不以此自觧
者也夫祖宗之兵至少而常若有餘今世之兵至多
而常患於不足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兵法有之曰興
[021-10b]
帥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内
外騷動怠於道路者七十萬家而愛爵禄百金不能
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
莫重於間間者三軍之司命也臣竊惟祖宗用兵至
於以少為多而今世用兵至於以多為少得失之原
皆出於此何以言之臣聞太祖用李漢超馬仁瑀韓
令坤賀惟忠何繼筠等五人使備契丹用郭進武宋
琪李謙溥李繼勲等四人使備河東用趙賛姚內斌
董遵誨王彥升馮繼業等五人使備西羗皆厚之以
關市之征饒之以金帛之賜其家屬之在京師者仰
[021-11a]
給於縣官貿易之在道路者不問其商税故此十四
人者皆富厚有餘其視棄財如棄糞土賙人之急如
恐不及是以死力之士貪其金錢捐軀命冒患難深
入敵國刺其隂計而効之至於飲食動静無不畢見
毎有入㓂輒先知之故其所備者寡而兵力不分敵
之至者舉皆無得而有䘮是以當此之時備邉之兵
多者不過萬人少者五六千人以天下之大而三十
萬兵足為之用今則不然一錢以上皆籍於三司有
敢擅用謂之自盗而所謂公使錢多者不過數千緡
百須在焉而監司又伺其出入而繩之以法至於用
[021-11b]
間則曰官給茶綵夫百餅之茶數束之綵其不足以
易人之死也明矣是以今之為間者皆不足恃聽傳
聞之言采疑似之事其行不過於出境而所問不過
於熟户茍有籍口以欺其将帥則止矣非有能知敵
之至情者也敵之至情既不可得而知故常多屯兵
以備不意之患以百萬之衆而常患於不足由此故
也陛下何不權其輕重而計其利害夫關市之征比
於茶綵則多而三十萬人之奉比於百萬則約衆人
知目前之害而不知嵗月之病平居不忍棄關市之
征以與人至於百萬則恬而不知怪昔太祖起於布
[021-12a]
衣百戰以定天下軍旅之事其思之也詳其計之也
熟矣故臣願陛下復脩其成法擇任将帥而厚之以
財使多養間諜之士以為耳目耳目既明雖有强敵
而不敢輒近則雖雍熈之兵可以足用於今世陛下
誠重難之臣請陳其可减之實何者今世之强兵莫
如沿邉之土人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其
名愈髙其廩愈厚其廩愈厚其材愈薄徃者西邉用
兵禁軍不堪其役死者不可勝計羗人毎出聞多禁
軍輒舉手相賀聞多土兵輙相戒不敢輕犯以實較
之土兵一人其材力足以當禁軍三人禁軍一人其
[021-12b]
廪給足以贍土兵三人使禁軍萬人在邊其用不能
當三千人而常耗三萬人之畜邉郡之儲比於内郡
其價不啻數倍以此權之則土兵可益而禁軍可損
雖三尺童子知其無疑也陛下誠聽臣之謀臣請使
禁軍之在内郡者勿復以戍邉因其老死與亡而勿
復補使足以為內郡之備而止去之以漸而行之以
十年而冗兵之弊可去矣冗費之説曰世之冗費不
可勝計也請言其大與臣之所知者而陛下以類推
之臣聞事有所必至恩有所必窮事至而後謀則害
於事恩窮而後遷則傷於恩昔者太祖太宗敦睦九
[021-13a]
族以先天下方此之時宗室之衆無幾也是以合族
於京邑乆而不别世歷五聖而太平百年矣宗室之
盛未有過於此時者也禄廪之費多於百官而子孫
之衆宫室不能受無親踈之差無貴賤之等自生齒
以上皆養於縣官長而爵之嫁娶䘮葬無不仰給於
上日引月長未有知其所止者此亦事之所必至而
恩之所必窮者也然而未聞所以謀而遷之古者天
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以人子之愛其親推
而上之至於其祖由祖而上至於百世冝無所不愛
無所不愛則冝無所不廟苟推其無窮之心則百世
[021-13b]
之祖皆廟而後為稱也聖人知其不可故為之制七
世之外非有功徳則迭毁春秋之祭不與莫貴於天
子莫尊於天子之祖而廟不加於七何者恩之所不
能及也何獨至於宗室而不然臣聞三代之間公族
有以親未絶而列於庻人者兩漢之法帝之子王/為
之庶子猶有為侯者自侯以降則庶子無復爵土蓋
有去而為民者有自為民而復仕於朝者至唐亦故/然
臣以為凡今宗室冝以親踈貴賤為差以次之/出使得
仕/從比於異姓擇其可用而試之以漸凡其禄秩之數
遷叙之等黜陟之制任子之令與異姓均臨以/之按察
[021-14a]
持之以寮吏威之以刑禁以時察之使其不才者不
至於害民其賢者有以自効而其不任為吏者則出
之於近郡官為廬舍而廪給之使得占田治生與士
庻比今聚而養之厚之以不訾之禄尊之以莫貴之
爵使其賢者老死鬱鬱而無所施不實者居處隘陋
戚戚而無以為樂甚非計之得也昔唐武德之初封
從昆弟子自勝衣以上皆爵郡王太宗即位疑其不
便以問大臣封徳彛曰爵命崇則力役多以天下為
私奉非至公之法也於是䟽屬王者降為公夫自王
而為公非人情之所樂也而猶且行之今使之爵禄
[021-14b]
如故而獲治民雖有內外之異宜無有怨者然臣觀
朝廷之議未嘗敢有及此何者以宗室之親而布之
於四方懼其啓姦人之心而生意外之變也臣竊以
為不然古之帝王好疑而多防雖父子兄弟不得尺
寸之柄幽囚禁錮齒於匹夫者莫如秦魏然秦魏皆
數世而亡其所以亡者劉氏項氏與司馬氏而非其
宗室也故為國者苟失其道雖胡越之人皆得謀之
茍無其釁雖宗室誰敢覬者惟陛下蕩然與之無疑
使得以次居外如漢唐之故此亦去冗費之一端也
臣聞漢唐以來重兵分於四方雖有末大之憂而餽
[021-15a]
運之勞不至於太甚祖宗受命懲其大患而畧其細
故歛重兵而聚之京師根本旣强天下承望而服然
而轉漕之費遂倍於古凡今東南之米毎嵗遡汴而
上以石計者至五六百萬山林之木盡於舟楫州郡
之卒弊於道路月廪嵗給之奉不可勝計徃返數千
里飢寒困迫毎毎侵盗雜以它物米之至京師者率
非完物矣由此觀之今世之法直以其力致之而不
計其患非法之良者也臣願更爲之法舉今毎嵗所
運之數而四分之其二即用舊法官出舡與兵而漕
之凡皆如舊其一募六道之富人使以其舡及人漕
[021-15b]
之而所過免其商税能以若干至京師而無欺盗敗
失者以今三司軍大将之賞與之方今濵江之民以
其舡為官運者不求官直盖取官之所入而不覆較
者得其贏以自潤而富民之欲仕者徃徃求為軍大
将以此推之冝有應募者其一官自置場而買之京
師京師之兵當得米而不願者計其直以錢償之夫
物有常數取之於南則不足於北捨之於東則有餘
於西此數之必然而不可迯者也今官欲買之其始
不免於貴貴甚則東南之民傾而赴之赴之者衆則
将反於賤致賤必以貴致貴必以賤此亦必然之數
[021-16a]
也故臣願為此二者與舊法皆立試其利害而較其
可否必将有可用者然後舉而從之此又去冗費乏
一端也臣聞富國有道無所不䘏者富之端也不足
䘏者貧之源也從其可䘏而収之無所不収則其所
存者廣矣從其無足䘏而棄之無所不棄則其所亡
者多矣然而世人之議者則不然以為天下之富而
顧區區之用此有司之職而非帝王之事也此説之
行於天下數百年於兹矣故天下之費其可已者常
多於舊臣不敢遠引前世請言近嵗之事自嘉祐以
來聖人迭興而天下之吏京秩以上再遷其官天下
[021-16b]
郡守職司再補其親戚自治平京師之大水與去嵗
河朔之大震百役並作國有至急之費而郊祀之賞
不廢於百官自横山用兵供億之未定與京西流民
勞徠之未息官私乏困日不暇給而宗室之䘮不俟
嵗月而葬臣以此觀之知朝廷有無足䘏之義臣誠
知事之既徃無可為者然茍自今從其可䘏而収之
則無益之費猶可漸减此又去冗費之一端也臣不
勝拳拳私憂過計為是三冗之説以獻伏惟陛下思
深謀遠聽斷詳盡於天下之事無所不屬臣之所陳
何足言者然臣愚以為茍三冗未去要之十年之後
[021-17a]
天下将益衰耗難以復治陛下何不講求其原而定
其方畧擇任賢俊而授之以成法使皆乆於其官而
後責其成績方今天下之官泛泛乎皆有欲去不乆
之心侍從之臣逾年而不得代則皇皇而不樂今雖
不能使之盡乆然至於諸道之職司三司之官吏沿
邉之将佐此皆與天子共成事者也天下之事将責
成之而不乆其任開其源者不見其流發其謀者不
見其成功此事之所以不得成也陛下誠擇人而用
之使與二府皆乆於其官人知不得茍免而思長乆
之計君臣同心上下恊力磨之以嵗月如此而三冗
[021-17b]
之弊乃可去也然而為此猶有所患何者今世之士
大夫好同而惡異疾成而喜敗事茍不出於已小有
齟齬不合則羣起而噪之借如今使按察之官任其
屬吏嵗終而無過此其勢必将無所不按得罪者必
將多於其舊然則天下之口紛然非之矣不幸而有
一不當衆將羣指以罪法一不當不能動不幸而至
於再三雖上之人亦將不免於惑衆人非之於下而
朝廷疑之於上攻之者衆而持之者不堅則法從此
敗矣蓋世有耕田而以其耜殺人者或者因以耕田
為可廢夫殺人之可誅與耕田之不可廢此二事也
[021-18a]
安得以彼而害此哉故夫按人而不以其實者罪之
可也而法之是非則不在此茍陛下誠以為可行必
先能破天下之浮議使良法不廢於中道如此而後
三冗之弊可去也三冗既去天下之財得以日生而
無害百姓充足府庫盈溢陛下所為而無不成所欲
而無不如意舉天下之衆惟所用之以攻則取以守
則固雖有西戎北狄不臣之國宥之則為漢文帝不
宥則為唐太宗伸縮進退無不在我今陛下不事其
本而先舉其末此臣所以大惑也臣不勝憤懣越次
言事雷霆之譴無所逃避臣轍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021-18b]
謹書
欒城集巻二十一
[021-1a]
欒城後集巻第二十一
 雜文一十三首
  汝州龍興寺修吳畫殿記一首
子先君宫師平生好畫家居甚貧而購畫常若不及
子兄子瞻少而知畫不學而得用筆之理轍少聞其
餘雖不隋深造之亦庶幾焉凡今世自隋晋以上畫
之存者無一二矣自唐以來乃時有見者世之志於
畫者不以此爲師則非畫也予昔遊成都唐人遺跡
遍於老佛之居先蜀之老有能評之者曰畫格有四
曰能妙神逸蓋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稱神
[021-1b]
者二人曰范瓊趙公祐而稱逸者一人孫遇而巳范
趙之工方圜不以規矩雄傑偉麗見者皆知愛之而
孫氏縱横放肆出於法度之外循法者不逮其精有
縱心不逾矩之妙於眉之福海精舍為行道天王其
記曰集潤州高座寺張僧繇予每觀之輒歎曰古之
畫者必至於此然後為極歟其後東遊至岐下始見
吳道子畫乃驚曰信矣畫必以此為極也蓋道子之
迹比范趙為竒而比孫遇為正其稱畫聖抑以此耶
紹聖元年四月予以罪謪守汝陽間與通守李君純
繹遊龍興寺觀華嚴小殿其東西夾皆道子所畫東
[021-2a]
爲維摩文殊西爲佛成道比岐下所見筆迹尤放然
屋瓦弊漏塗棧缺㢮㡬侵於風雨蓋事之精不可傳
者存乎其人人二十而迹存逹者猶有以知之故道
子得之隋晉之餘而范趙得之道子之後使其迹亡
雖有逹者尚誰發之時有僧惠眞方葺寺大殿乃喻
使先治此予與李君亦少助焉不逾月堅完如新於
殿危之中得記曰治平丙午蘇氏惟政所葺衆異之
曰前後葺此皆蘇氏豈偶然也哉惠真治石請記五
月二十五日
  汝州楊文公詩石記一首
[021-2b]
祥符六年楊公大年以翰林學士請急還陽翟省親
疾繼稱病求解官章聖皇帝以其才高名重排羣議
貸不加罪逾年以祕書監知汝州公至汝常稱病以
事付僚史以文墨自虞得詩百餘篇既還朝汝人刻
之於石皇祐中郡守王君為建思賢亭於北園之東
偏紹聖元年四月予自門下侍郎得罪出守兹土時
亭弊巳甚詩石散落亡者過半取公汝陽編詩而刻
之仍増廣思賢龕石于左右壁嗚呼公以文學鑒裁
獨歩咸平祥符閒事業比唐燕許無愧所與交皆賢
公相一時名士多出其門然方其時則巳有流落之
[021-3a]
歎既没十有五年聲名猶籍於士大夫而思賢廢於
隷舍馬廏之後詩石散於高臺華屋之下矣凡假外
物以為榮觀蓋不足恃而公之清風雅量固自不隨
世磨㓕耶然予獨拳拳未忍其委於荒榛野草而復
完之抑非陋歟抑非陋歟
  李簡夫少卿詩集引
熈寧初予從張公安道以弦誦教陳之士大夫方是
時朝廷以繇役溝洫事責成郡邑陳雖號少事而官
吏奔走以不及為憂予獨以詩書諷議竊禄其間雖
幸得脱於簡書而出無所與遊蓋亦無以為樂也時
[021-3b]
太常少卿李君簡夫歸老於家出入於鄉黨者十有
五年矣間而徃從之其居處被服約而不陋豐而不
餘聽其言未嘗及世俗徐誦其所為詩曠然閑放徃
徃脫略繩墨有遺我忘物之思問其所與遊多慶暦
名卿而元獻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則曰樂天
吾師也吾慕其為人而學其詩患莫能及耳予退而
質其里人曰君少好學詳於吏道蓋嘗便諸部矣未
老而得疾不至於廢而棄其官其家蕭然饘粥之不
給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棄官以謀養浮沈里
閭不避勞辱未幾而家以足聞陳人喜種花比於洛
[021-4a]
陽每歳春夏遊者相屬彌月君擕壺命侣無一日不
在其間口未嘗問家事晩歳其詩尤高信乎其似樂
天也予時方以遊宦為累以謂士雖不遇如樂天入
為從官以諫争顯出為牧守以循良稱歸老泉石憂
患不及其身而文詞足以名後世可以老死無憾矣
君仕雖不逮樂天而始終類焉夫又將何求蓋予未
去陳而君亡其後十有七年元祐辛未子以幸遇與
聞國政禄浮於昔人而令名不聞老將至矣而國恩
未報未敢言去蓋嘗恐兹心之不從也君之孫宣徳
郎公輔以君詩集來告願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髙
[021-4b]
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懼不能蹈也故具道疇昔之意
以授之凡君詩古律若干篇分為二十巻
  王子立秀才文集引一首
昔予既壯有二壻曰文務光王適務光俊而剛適秀
而和子方從事南都二子從予學為文皆長於詩騷
然務光之文悲哀摧咽有江文通孟東野感物傷巳
之思予每非之曰子有父母昆弟之樂何苦於此務
光終不能改也既而喪其親終喪五年而終予哭之
慟曰悲夫彼其文固有以兆之乎始予自南都謪居
江南凡六年而歸適未嘗一日不從也既與予同憂
[021-5a]
患至於涵泳圖史馳騖浮圖老子之說亦未嘗不同
之故其聞道益深爲文益高而予觀之亦益久蓋其
於兄弟妻子嚴而有恩和而有禮未嘗有過故予嘗
曰子非獨予親戚亦朋友也元祐四年秋予奉詔使
契丹九月君以女弟將適人將鬻濟南之由以遣之
告予爲一月之行明年春還自契丹及境而君書不
至子固疑之及家問之曰噫嘻君未至濟南病没於
奉高予哭之失聲君大父諱鬷慶暦中樞宻使以厚
重氣節稱考諱正路尚書比部郎中樂易好施得名
於士大夫而君以孝友文章居其後謂當久逺而中
[021-5b]
道天理有不當然者况予老矣而并失此二人能無
悲乎君之没女初未能言而子裔未生君弟適昔與
君客徐姑識予兄子瞻子瞻皆賢之意王氏之遺懿
其卒在適乎適裒君之文得詩若干賦若干雜文若
干分為若干巻以示予予讀之流涕為此文冠之庶
幾俟裔能立以畀之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一首
東坡先生謪居儋耳寘家羅浮之下獨與㓜子過負
擔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㗖蒣芋而華屋玉食之念
不存於胷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
[021-6a]
鼔吹至此亦皆罷去獨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
衰憊之氣是時轍亦遷海康書來告曰古之詩人有
擬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如於
東坡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
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
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後和其詩凡百數十篇至其得
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録之以遺後之君
子子為我志之然吾於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
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䟽告儼等吾少而窮苦每
以家貧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已
[021-6b]
必貽俗患黽俛辭世使汝等㓜而飢寒淵明此語盖
實録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半生出仕以犯
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晩節師範其萬一也嗟
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里小人而子瞻
出仕三十餘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䧟於大
難乃欲以桑榆之未景自託於淵明其誰肯信之雖
然子瞻之仕其出入進退猶可考也後之君子其必
有以處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
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區區之迹蓋未足以論
士也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
[021-7a]
子瞻常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
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
美李太白為有餘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
其後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紹聖四年二月
十九日海康城南東齋引
  六孫名字說一首
予三子伯曰遲仲曰适叔曰遜始各一子耳予年六
十有五而三人各復二子於是予始六孫昔予兄子
瞻命其諸孫皆以竹名故名遲之子長曰簡㓜曰䇿
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
[021-7b]
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乆有功則可大可乆
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故簡之字曰業乾之
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易之始未
有䇿也文王演而重之然後策可見故策之字曰演
适之子長曰籕㓜曰範書起於篆而究於隷史籕始
篆篆隷皆成於滋也故籕之字曰滋範法也王良與
嬖奚乘不獲一禽曰我爲之範馳驅終日不獲一爲
之詭遇一朝而獲十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故範之
字曰御遜之子長曰筠㓜曰築始予得罪於朝而放
於筠遜從而筠生傳曰禮之於人如松栢之有心也
[021-8a]
如竹箭之有筠也皆其堅者也故筠之字曰堅孔子
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
簣進吾徃也為山者必築前無所見則未成一簣而
止茍有見矣則雖覆一簣而進進而不止雖山可成
也故築之字曰進予蓋老矣而三子方壮將復有子
而予不及見乎則巳矣如猶及見焉則又將名之竢
其長而示之使知名之之意焉可也
  書孫朴學士手冩華嚴經一首
開府孫公歴仕四朝與聞國政者再經渉夷險而不
改其度世皆知貴之矣至其中心純白表裏如一平
[021-8b]
生無負於物則世之人未必盡知之公之守眞定也
聞其覺山僧惠實説法惻然有契於心遂以為善知
識復受詔祈雨此山能出其靈蛇以救枯槁此僧此
蛇豈其用意專精獨有以識公誠心歟公亦嘗為請
於朝得間歳度僧又為實立碑于塔終身眷眷若有
遇於此公子元忠復手書此經藏之山中以成公遺
意如佛所説因縁不為妄語則予兄子瞻所記可信
不疑矣元祐八年十二月八日
  書楞嚴經後一首
予自十年來於佛法中漸有所悟經歴憂患皆世所
[021-9a]
希有而真心不亂每得安樂崇寧癸未自許遷蔡杜
門幽坐取楞嚴經翻覆熟讀乃知諸併湼槃正路從
六根入每跌坐燕安覺外塵引起六根根若隨去即
墮生死道中根若不隨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
槃真 際觀照既久如净琉璃内含寳月稽首十方
三世一切佛菩薩羅漢僧慈悲哀愍惠我無生法忍
無漏勝果誓願心心䕶持勿令退失三月二十五日

  書金剛經後二首
予讀楞嚴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縁六塵流而為六隨
[021-9b]
物淪逝 不能自返如來憐愍衆生為設方便使知
出門即是歸路故於此經指湼槃門初無隠蔽若衆
生能洗心行法使塵不相縁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
用不行晝夜中中流入與如來法流水接則自其肉
身便可成佛如來猶恐衆生於六根中未知所從乃
使二十五弟子各說所證而觀世音以聞思修為圓
通第一其言曰初於聞中入流無所所入既寂動静
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
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㓕生㓕既㓕寂㓕見前若能
如是圓抜一根則諸根皆脫於一彈指頃遍歴三空
[021-10a]
即與諸佛無異矣既又讀金剛經說四果人須陀洹
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
洹乃廢經而歎曰須陀洹所證則觀世音所謂初於
聞中入流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塵安
然常住斯入流矣至於斯陀含名一徃來而實無徃
來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蓋徃則入塵來則返
本斯陀含雖能來矣而未能無徃阿那含非徒不徃
而亦無來至阿羅漢則徃來意盡無法可得然則所
謂四果者其實一法也但歴三空有淺深之異耳予
觀二經之言本若符契而世或不喻故明之言經言
[021-10b]
如來有五眼近矚牆宇逺覧山河肉眼也隨其福德
見有逺近天眼也知物皆妄坐而轉物惠眼也入萬
法遍法界法眼也以惠眼轉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謂如來有惠眼法眼佛眼可也何肉眼天眼之有曰
如來為衆生故入諸趣在人則同其肉眼在天則同
其天眼如聲聞人住無為法而畏生死則亦有惠眼
而已耳
  書白樂天集後二首
元符二年夏六月予自海康再謪龍川昌大暑水陸
行數千里至羅浮水益小舟益庳惕然有瘴暍之慮
[021-11a]
乃晋家於山下獨與㓜子逺葛衫布被乘葉舟秋八
月而至既至廬於城東聖壽僧舍閉門索然無以紹
日欲借書於居人而民家無畜書者獨西鄰黃氏世
為儒粗有簡冊乃得樂天文集閱之樂天少年知讀
佛書習禪定既渉世履憂患胷中了然照諸㓜之空
也故其還朝為從官小不合即捨去分司東洛優游
終老蓋唐世士大夫達者如樂天寡矣予方流轉風
浪未知所止息觀其遺文中甚愧之然樂天處世不
幸在牛李黨中觀其平生端而不倚非有附䴡者也
蓋勢有所至而不能已耳㑹昌之初李文饒用事樂
[021-11b]
天適巳七十遂求致仕不一二年而没嗟夫文饒尚
不能置一樂天於分司中耶然樂天每閑冷衰病發
於咏嘆輒以公卿投荒僇死不獲其終者自觧予亦
鄙之至其聞文饒謪朱崖三絶句刻覈尤甚樂天雖
陋蓋不至此也且樂天死於㑹昌之初而文饒之竄
在㑹昌末年此决非樂天之詩豈樂天之徒淺陋不
學者陋益之耶樂天之賢當為辨之圎覺經云動念
息念皆歸迷悶世間諸修行人不墮動念中即墮息
念中矣欲兩不墮必先辨真妄使真不㓕則妄不起
妄不起而六根之源湛如止水則未嘗息念而念自
[021-12a]
静矣如此乃爲眞定眞定旣立則眞惠自生定惠圓
滿而衆善自至此諸佛心要也金剛經云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旣不住六塵亦不住静六塵日夜遊於六
根而兩不相染此樂天所謂六根之源湛如止水也
六祖嘗吿大弟子假使坐而不動除得妄起心此法
同無情卽能障道道須流通何以却住心心不住即
流通住即被縳故五祖告牛頭亦云妄念旣不起真
心任遍知皆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者也佛祖舊
說符合如此而樂天八漸偈亦似見此事故書其後
寄子瞻兄
[021-12b]
  書鮮于子駿父母贈告後一首
中山鮮于子駿世居閬中昔伯父文甫郎中通守是
邦子駿方弱冠以進士見伯父稱之曰君異日學為
名儒仕為循吏遂以鄉舉送之其後子駿宦學日以
有聲予侍親京師始從之遊已而予在應天幕府子
駿以部使者攝府事朝夕相從也元祐初予為中書
舍人子駿為諫議大夫出入東西省無日不見是時
司馬君實吕晦叔范堯夫皆在朝廷與子駿有平生
之舊方將大用之而子駿巳病矣是歳明堂赦書贈
其先人金紫光禄大夫安德郡太夫人予適當制實
[021-13a]
為之詞未幾子駿以疾不起歸葬陽翟後十年士大
夫遭南遷之禍凡亡年予自龍川歸潁川子駿之子
綽來見涕泗言曰伯兄頡季弟焯不幸亡矣惟羣綽
在公與先君有文字之好願録舊詞將刻之石以慰
諸孤思慕不巳之意予亦流落南荒不目意全得至
于此撫念存没流涕而從其請建中靖國元年三月
十七日記
欒城集後巻第二十一
[021-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