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61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清-孫岳頒 (master)


[08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八十九卷
   書辨證下/
    淳化法帖
[089-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八十九
  書辨證下/
    淳化法帖
     第一帝王書
  漢章 晉元 晉武 齊髙 梁武 梁髙 簡文
   右七帖並一人手寫僞帖晉武當是孝武梁髙當
   是齊髙米芾法帖題跋/
[089-2b]
 衞巨山云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
 相杜度號善作草是章帝時已有草書矣然千字文者
 乃梁武帝得王羲之所書千字使周興嗣以韻次之時
 南平王偉令蕭子範亦製此文蔡逺浪釋辰宿一帖興
 嗣文也豈得爲漢章帝之書邪歐陽文忠以謂前世學
 書者已有此語不獨始於羲之今急就篇之類尚有存
 者其詞髙古讀之不問可知爲漢人之文與興嗣所作
 殊不類也文忠此說殆亦可疑爾淮海集/
[089-3a]
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似此者但謂之草猶古隸之
生今正書故章草當在草書先然本無章名因漢建初
中杜操伯度善此書章帝稱之故後世目焉今此卷首
帖偶章草便以爲章帝書誤矣然此書亦前代作録書
者集成千字中語耳米徑以此辨之尚未中其病黃伯/
思法帖誤/
東書堂帖定爲杜度書千文章帝時旣未有而杜度亦
漢人二說皆誤或云是蕭子雲書淳化閣帖釋文/
[089-3b]
米云晉武書當是孝武非也僕按省啓帖與後譙王帖
雖在疑録似非一家書續帖中炎報帖頗與此筆法同
炎晉武名非孝武也然皆後人依放法帖刊誤/
阿史病轉差帖云晉宣帝亦未然同上/
安軍破堽數朝三草書筆勢糺繞若一其偽不疑僕幼
時嘗觀世傳七賢書末有白字皆連名作㸃七人所作
了無小異雖當時筆法傳授或同然人書不同亦如面
焉不應乃爾無别因疑其偽是時宿輩長者或謂不然
[089-4a]
後觀竇臮書賦始知七賢帖果李懷琳偽作此三帝草
書亦是類也同上/
宋明帝帖云報休祜休範二家内人知祜晉平王也範
桂陽王也宋史以休祜爲休祐蓋冊牘轉寫之訛當以
祜為是同上/
梁武帝書數朝脚氣脚字微摹轉失筆山谷集/
米云梁髙當是齊髙非也此帖末云蕭衍正梁武名梁
武廟號髙祖此書目誤以祖爲帝耳法帖刊誤/
[089-4b]
弔江叔帖非唐文皇書按髙宗永隆元年七月丙申江
王元祥薨即此帖所謂江叔也髙宗多以國呼諸父如
滕叔不須賜謂滕王元嬰猶以元祥爲江叔此正髙宗
書也叔藝韞多材帖亦髙宗書中云聊以示藹謂魯王
靈夔之子范陽王藹也靈夔亦髙宗叔史稱其篤學善
草隸此帖所謂叔藝韞多材慈深善誨藹夙奉趨庭之
訓早擅臨池之工者以此後有答進枇杷幷移營五橋
南二帖皆髙宗書此數段並誤入太宗帖中同上/
[089-5a]
唐太宗臨朝帖昨夜以下應是别日敕山谷集/
唐太宗廢遊甘泉帖只理㑹遼東一役同上/
陳文帝謂宣帝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此卷陳永陽王
伯智書誤録在長沙王叔懷後又据陳史長沙王但有
叔堅而無叔懷其晜亦無此名觀帖尾作名處疑是叔
愼叔愼陳岳陽王也蓋摹傳之變法帖刊誤/
 第一卷漢章帝書當是後人集漢章草法如聖敎序
 類耳王著旣謬稱章帝遂有謂千文不創自興嗣者
[089-5b]
 得無愈失之邪晉武帝書品譜斷賦述俱所不載余
 嘗見米芾所臨其大小帖幽深無際出有入無自是
 衞索間風度賦述僅稱元帝如發硎刃虎駭鶚視孝
 武如露滋蔓草風送驟雨文孝王雅薄綿密纖潤至
 康哀宣明簡文皆所不載覽其遺墨盡是夙工晉世
 書法之盛如此宋明略見賦述齊髙頗著能品梁武
 晉安故是箕裘黃伯思謂安軍破堽數朝三書糺繞
 若出一手定為贋作此殆未然帝王書多摹則前軌
[089-6a]
 不解創搆結法偶同亦何縁懸斷邪伯思謂弔江叔
 藝韞二帖爲髙宗書覈矣謂枇杷移營亦髙宗未有
 據也叔懷弟也不當先伯智且以人臣置之唐後則
 文孝王亦不必在宋明前皆著誤也弇州山人藁/
    第二漢魏吳晉人書
 張芝後一帖是 前五帖並張旭 崔子玉
 鍾繇長風齊梁人書 皇象後臣象言與章帝一/手僞帖
 王廙二十四帖同上謝安前一帖是後六月帖同上
[089-6b]
 米芾法帖題跋/
唐文皇右軍傳賛云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當是時
逺購冥捜古帖畢出而御府所畜其富無倫尚無伯英
書後世豈可復得非特唐也晉世見者亦寡故庾翼與
右軍書云昔得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蹟永
絶此卷章草芝白一帖差近古亦疑先賢摹放也前知
汝殊愁以下五帖米云皆張長史書信然但帖中有云
數徃虎丘祖希時而祖希張𤣥之字也𤣥之與大令同
[089-7a]
時虎丘地在江左當是長史書二王帖辭耳法帖刊誤/
崔子玉書云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唐人書也字亦非
同上/
伯英云吾上方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則序崔當在
張前山谷集/
尚書宣示鍾書眞蹟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衣
帶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日所
寶幷入棺眞蹟遂絶此本右軍所臨者法帖刊誤/
[089-7b]
白騎遂帖乃王大令臨唐開元中在滑臺人家幷逸少
臨宣示帖藏之故誤録在鍾部長風帖乃逸少早年書
殊未變鍾體故亦誤寘此長風范母子等語二王帖間
多有米云齊梁人書非也同上/
皇象文武帖蓋寫漢東觀校書郎中髙彪送幽州督軍
御史第五永箴耳結字亦古象書人間殊少惟建業有
吳時天發神讖碑若篆若隸字勢雄偉相傳乃象書也
張懷瓘目以沈著痛快眞得其筆勢云皇象後章草一
[089-8a]
表蓋唐人僞作其體正與世傳曹植書鷂雀賦同皆非
眞蹟至若孫皓上晉武表亦章草字字畫髙古與此有
問矣王小令此年帖本唐人所畜與二鍾虞松三帖為
一卷珉帖末云輔國司馬君筆勢婉雅與有間矣此亦
無後五字同上/
王世將二十四帖與第一卷數朝等偽帖字勢無異惟
後兩表極古信能傳鍾氏筆意而右軍學之也同上/
晉武帝王渾王戎王衍郗愔陸統桓温陸雲謝安謝萬
[089-8b]
等十四帖武帝王戎書字有篆籀體氣象奇古墨色如
漆内郗愔一帖即閣本法帖所録者昔使王著取溥家
書與閣下書雜模此卷中獨取愔兩行餘在所棄寶章/
待訪録/
晉侍中郗愔第三帖毁當字作兩行可笑山谷集/
謝安後一帖傳摹逺眞米以爲偽者蓋以惶恐再拜當
時罕用然於尊老或有之陶華陽眞誥中有帖云許𤣥
惶恐再拜正晉世體法帖刊誤/
[089-9a]
 第二卷張有道書變章法創今草爲古今第一昔人
 謂其如淸澗長流縈洄崖谷交龍駭獸奔騰拏攫今
 此諸帖法具有之米元章以眞蹟久絶疑爲長史書
 恐長史不便解此耳書詞祖希時面祖希張𤣥之也
 與大令同時其結體小疎亦在山隂之下余嘗疑其
 爲大令書又以為張融思光巵言載之甚詳八月一
 帖自古雅米元章黃伯思謂崔子玉爲唐人書無所
 據謂鍾元常宣示帖爲右軍臨書白騎遂帖為大令
[089-9b]
 臨書長風帖爲逸少少年時書却琅琅可據雖然買
 王得羊尚可況贋元常眞右軍大令哉皇象後一表
 云是唐人書亦以章法類有道八月帖耳張茂先王
 茂𢎞一時名臣然俱入能品二帖風稜髙利雅亦相
 當元子有眞淳之稱似未若虎兒恨不及見耳髙平
 三世豪翰評者謂方回卓健逸發骩髀廉稜獨表光
 絶覽之故當爾爾衞公自誇得伯英骨與索靖一臺
 二妙似不及索安石虚和流動著品不弱帖所云道
[089-10a]
 民者五斗米道也皇恐再拜政是佞其師尊耳米顚
 不知便意非眞亦輕於持論矣張華稱丞相王珉稱
 司徒衞瓘位至太保止稱尚書令皆王著不讀書故
 也弇州山人藁/
    第三晉宋齊人書
 庾翼已向帖 杜預親故帖 王循 司馬攸
 王劭 劉瓌之 劉穆之 王廞 張翼 陸雲
 山濤 卞壺 謝發 羊欣
[089-10b]
  右皆與漢章一手僞帖米芾法帖題跋/
庾亮書云奉告書箱先為媞子作按江淮之間謂母曰
媞此云媞子未知目何戚也法帖刊誤/
庾翼帖稱故吏從事中郎按翼嘗為陶侃太尉府從事
中郎此當是與陶侃啓也同上/
杜預十一月二十四日帖云道逺書問又簡間得來況
非當時尺牘中語或是江左人書不特親故帖僞也親
故末云數附書信以慰吾心亦近世流俗語耳同上/
[089-11a]
晉劉超為人愼密自以書類元帝不敢與外書此帖不
應尚傳又字勢與元帝大别其僞審矣同上/
謝莊首終仕宋而題曰晉大誤同上/
劉瓌之乃東晉時善八分者大令旣不肯書太極殿榜
謝安石遂令瓌之以八分題之今此帖非眞與王廙三
十四日帖無異同上/
王著敘王坦之書列於逸少諸子間意以名皆從之殊
不知坦之乃述子自太原王耳非琅琊族也非通古甚
[089-11b]
那至爾同上/
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皆眞帖逸少七子上四人與
子敬書具傳惟𤣥之肅之遺蹟未見餘皆得家範而體
各不同是善學逸少書者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
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然而大令之書特
知名而與逸少方駕者蓋能本父之書意所循者大故
也眞行則法鍾草聖則師張二家之法逸少所自出從
而效之所以特髙於諸王猶魯堂諸子由賜商偃皆以
[089-12a]
儒稱卒之得其傳者子淵而已同上/
余觀凝之字法最密恨不多見山谷集/
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本七紙晉王平南廙每寶翫之
值永嘉亂乃四疊綴衣中以度江唐蒲州桑泉令豆盧
器得之疊蹟猶存今所録惟一紙耳摹傳失眞無復意
法帖刊誤/
索征西筆短意長誠不可及長沙古帖中有急就章數
十字劣於此帖今人作字大槩筆多而意不足山谷集/
[089-12b]
紀曕帖中有云貧家無以將意所謂物微意全也觀此
語不待見筆蹟可判其偽矣山濤啓事與李懷琳所撰
七賢書中濤書自相戈盾但此啓事文是而書非七賢
帖中筆語皆妄也法帖刊誤/
陸士衡平復帖其書極似索靖筆法始知閣帖所刻陸
雲書亦後人爲之陸更古也淸河書畫舫/
晉太守山濤補吏部郎帖此下有十九字悞置羊欣書
山谷集/
[089-13a]
宋特進王曇書王曇首失一首字同上/
此卷僞帖甚衆如庾翼後一帖與沈嘉王循司馬攸劉
穆之王劭王廞張翼陸雲羊欣卞壺謝發與前杜預一
帖及劉超劉瓌之紀瞻山濤等帖皆一體偽作孔琳之
帖有恨恨脚中轉劇近明散未覺益十二字偏小蓋行
側注字摹帖者妄以入行耳當以本爲勝王僧䖍兩啓
皆佳結字與擬王琰乞江郢所統郡啓同書聲信不虚
法帖刊誤/
[089-13b]
 此卷僞帖過半自庾翼後一帖首云已/向季春等十七家皆
 一手書而韻俗筆弱濫厠諸名蹟間始予觀之但知
 其僞而未審其所從來及偹貟祕館因彚次祕閣川/本
 作御/府圗籍見一書函中盡此手帖每卷題云倣書第
 若干此卷僞帖及他卷所有僞帖者皆在焉其餘法
 帖中不載者尚多並以澄心堂紙寫蓋南唐人聊爾
 取古人詞語自書之爾文眞而字非故斯人者自目
 爲倣書蓋但録其詞而已非臨摹也國初論次法帖
[089-14a]
 時如王著輩不悟其非故但采其名雜載眞帖間可
 勝歎哉今列此卷内一手僞帖於左
  庾翼後一帖 沈嘉 杜預後一帖親故/王循
  劉超 司馬攸 劉瓌之 劉穆之 王劭 紀
  瞻 王廞 張翼 陸雲 山濤 卞壺
  右十五家幷庾翼杜預後一帖皆一手僞書
  庾亮 庾翼前一帖 杜預前一帖 謝璠伯
  王徽之 凝之 操之 渙之 索靖 王坦之
[089-14b]
  謝莊 王䆳 王恬 王曇首 孔琳之
  王僧䖍
  右十四家幷庾翼杜預前一帖皆眞帖其餘盡一
  手偽書東觀餘論/
 第三卷庾元規書媞子江淮間呼母爲媞書箱計是
 奉母作翼書法古雅啓事似陶太尉者沈嘉字長茂
 竇臮評其勢捷而疎鷙擊失中杜預二帖米元章黄
 伯思以書辭疑之過矣伯思又謂劉超筆與元帝近
[089-15a]
 因絶外交不應復有此帖絶外交語出自竇蒙然謂
 其一帖三行存者或即此耳懷祖乃有書名坦之不
 聞箕裘也今法亦似小拙司馬攸即齊王也見能品
 劉瓌之御史中丞代王子敬題太極殿榜者索征西
 前一帖章法純古雖經摹勒銀鈎宛然劉穆之評者
 比其類昂藏蹇諤之士紀札誠可疑所謂俗語也張
 翼逸少歎小人亂眞者臨倣乃有餘自運不足王敬
 豫導之子見能品陸士龍以下書不甚著羊敬元孔
[089-15b]
 彦琳皆入妙品僧䖍兩啟結法與王琰乞江郢帖同
 此卷前輩評駮甚衆要之不足論其筆法非後人可
 及也弇州山人藁/
    第四梁陳唐人書
 阮硏 蕭確並同/章帝虞世南 臨樂毅論者俗人僞帖
 餘皆眞 歐陽詢比年亦俗人僞作米芾法帖題跋/
齊豫章王凝孫確子範之子在梁位司徒右長史此云
征南將軍不知何據恐是梁邵陵王綸之子確也其書
[089-16a]
孝經一章亦近世僞體非江左書阮研帖亦然蕭子雲
有章草史孝山出師頌一章甚古雅與此卷正書列子
逺矣紙中王濛筆下徐偃信篤論也法帖刊誤/
陳逵者晉西中郎將也此云陳朝陳逵書誤矣同上/
褚河南潭府帖末云舅遂良報薛八侍中前外舅張知
常以爲河南謫潭時無有薛姓爲侍中者僕嘗攷之信
然按遂良以髙宗永徽六年貶潭州都督前此上至神
堯時爲侍中者裴矩齊王元吉杜如晦王珪魏元成楊
[089-16b]
師道劉洎張行成髙季輔宇文節韓瑗凡十一人未有
薛姓者至儀鳳中薛元超始作相旣在遂良後又不作
侍中當時在外鎭未有兼此官者及觀字勢亦學褚作
嫵媚態其僞必矣後家姪至一帖乃眞河南得意書翩
翩有逸敬體以前帖視之如蒹葭倚瑶林也同上/
山河帖乃褚河南所書枯樹賦中鈔出耳此庾子山作
而褚書之後禇遂良述四字後人妄益同上/
虞永興大運帖歐陽率更比年帖皆集二公碑中字爲
[089-17a]
同上/
柳少師與弟帖末云誠懸呈人多疑之以顔籀注漢書
丞相衡傳云字以表德豈人所自稱柳不當稱字然嘗
觀逸少敬謝帖自云王逸少白廬山逺公集盧循與逺
書自云范陽盧子先叩頭則古人稱字蓋或有之同上/
陸柬之帖云近得吿爲慰上下無恙不得吳興近問懸
心得藥書散勢耿耿嘗也殊不類唐人語當是臨晉宋
人帖不爾效其語作此耳同上/
[089-17b]
薄紹之宋世爲丹楊尹書與羊欣齊名時號羊薄此卷
目爲唐人謬甚矣同上/
 第四卷梁王筠沈約書諸書譜不載王結法殊散緩
 沈差有意耳阮交州在上下品行草入妙竇賦比之
 激溜懸磴張懷瓘云研行草出大王若飛泉交注此
 帖信有之黄長睿槩疑非眞過矣蕭確者邵陵王子
 竇稱其寛而壯賒而密所書孝經一則耳眞僞未可
 辨也蕭思話庾品下上此帖亦佳梁武帝甚重蕭子
[089-18a]
 雲今所書列子雖志在古雅如十月凍蠅何足師尚
 張懷瓘曰當世多影效子雲肥鈍無力者悉非也此
 本定贋作不然石本翻易失眞出師頌故應佳恨未
 之見耳率更行草圉圉寒儉吾未敢服膺懷瓘乃謂
 其羊薄以後略無勁敵豈吾見其杜德機邪徐嶠之
 浩父賦述稱其&KR0008姹鍾門逶迤王後陸柬之吳郡人
 書斷入妙品謂其工於倣效劣於獨斷今二帖與薛
 稷帖皆佳李北海翩翩自肆雖行草不同亦雲麾筆
[089-18b]
 也弇州山人藁/
    第五雜帖
 李斯書未知何/人書程邈與章帝/一手蔡琰同上 何氏二帖
 歐陽/詢敬祖鄱陽二並/子敬 孤不度德亮白二並諸/葛書 懷
 素同程邈 旣移屋 足下並羊欣末有欣白字米/
 芾法帖題跋/
自蒼頡至程邈書皆僞史籀書傳世者岐鼓耳今此書
云揚州裴易德系字殊無三代體與其辭皆唐人筆也
[089-19a]
李斯書米云未知何人書僕案其文云田疇耕耨爲政
朞月而致法令使父子爲鄒魯乃李陽氷篆王密所撰
明州刺史河東裴公紀德碣中字也其碑略云驚逋復
田疇闢敎以耕耨故爲政可朞月而致寛之則法令非
行公之化夷俗爲鄒魯使父子長幼各得其宜此帖乃
摹田疇等十八字爲斯書與碑中篆無銖黍差而米云
未知何人書蓋未嘗見此碑耳法帖刊誤/
 法帖第五卷有斯篆十八字米南宮云未知何人書
[089-19b]
 黃祕書著法帖刊誤云案其文乃李陽冰篆王密所
 撰明州刺史河東裴公紀德碣中字米云不知何人
 書蓋未見此碑也挍書考古精確類此然祕書又云
 自蒼頡至程邈書皆僞史籀書傳後世者岐鼓耳今
 此書云揚州裴易德系字殊無三代體與其辭皆唐
 人筆亦爲未盡蓋所為史籀書者即此碑額中字也
 &KR0008乃碧落碑第二字唐字也陽冰最&KR0738碧落碑故用
 之祕書以為揚字殆未考爾州琶惠三字皆在系即
[089-20a]
 紀字之半但無易字疑以明字疊而成之特以大為
 小豈祕書却未考此碑之額邪若謂字無三代體與
 其辭皆唐人筆亦可爲精鑒矣建炎三年此邦兵燬
 最酷舊物絶無存者待制仇公得此碑於榛莽中重
 刻之而或毁焉僅存其額識者深惜之二卿李公以
 臺省舊德來臨政成多暇訪得墨本新知繁昌縣玉
 牒善潼素工小篆專以屬之輦石其家臨視摹刻漫
 者闕之以成此一段奇事使裴公之政陽冰之筆與
[089-20b]
 公之名俱傳又俾某書其後按東武趙明誠德父金
 石録此碣又有八分書者今不知所在矣二卿名景
 和九江人也玫媿集/
凡稱古文者皆倉頡遺法也古文雖非科斗書而世常
謂之科斗者以其類科斗爾此帖題曰蒼頡書而了不
與科斗相類乃近大小二篆蓋可疑也淮海集/
魯司寇仲尼書者吳季子墓銘也銘在季子墓上其字
皆徑尺餘唐張從申記云舊本湮滅開元中𤣥宗命殷
[089-21a]
仲容摹搨其書以傳至大厯中蕭定又刻於石此小字
者蓋後人依效爲之者也歐陽文忠公謂孔子平生未
嘗至吳以史記世家考之其歷聘諸侯南不逾楚推其
歲月踨跡未嘗過吳不得親銘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
非古簡牘所容然則季子墓銘其眞者猶疑非仲尼書
又況依倣爲之者歟同上/
史籀之迹惟岐陽石鼓文李斯之書惟泰山詔爲眞蹟
二世詔嶧山之碑近世傳者出於徐常侍夏英公家自
[089-21b]
唐封演已疑非眞杜甫直謂野火焚棗木傳刻爾不知
此謂史籀李斯二帖者何從得之也今漢碑在者皆隸
字而程邈此帖乃是小楷觀其氣象豈敢遂信以為秦
人書同上/
程邈在秦雲陽獄作隸字乃今漢碑中字是也有此隸
方生今正書不應邈已作之法帖刊誤/
宋儋唐明皇時人學鍾書但作側戾殊失天勢王著録
此書不知乃唐士意爲逺古人故與斯邈並列其誤至
[089-22a]
此儋有嵩山圭禪師等碑傳於世字亦不甚工同上/
宋儋筆墨精勁但文詞蕪穢不足發其書山谷集/
此書妄庸人傳作衞夫人耳晉人豈爾惡邪東坡集/
衞夫人書旣不甚工語意鄙俗而云奉勅敕字從力館
字從舎皆流俗所為耳同上/
劉涇倅莫王貽永侍中孫爲守得摹帖一卷乃胄曹參
軍李懷琳偽作七賢帖又有李氏衞帖云衞稽首和南
近奉敇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衞不能拔賞隨
[089-22b]
世所學規摹鍾繇遂多歴年二十著詩論草隸通解不
敢上呈衞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衞眞書咄咄逼人
筆勢洞精字體遒媚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
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衞和南此帖比今閣帖字亦多亦
其所撰也次無名帖次郗超帖亦摹在閣帖中次陸機
衞恒帖衞亦摹入閣帖也皆貞觀間一種偽好物米芾/
書史/
衞夫人帖蓋唐初李懷琳作事見竇臮述書賦如續帖
[089-23a]
中嵇康絶交書世傳七賢帖皆懷琳僞蹟也此與師帖
尤疎繆按梁蕭子雲答武帝敕云臣昔不能拔賞隨時
所貴規摹子敬多歴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
傳欲作論草隸法言不盡意遂不能成十許年始見敕
旨論書一卷商略筆狀洞徹字體始變子敬全範元常
逮爾以來自覺功進此僞帖云但衞隨世所學規摹鍾
繇遂歴多載年二十著詩論草隸又云筆勢洞精字體
遒媚皆竊取子雲啓中語欲小改之遂失其句讀今世
[089-23b]
髙識豈無何不悟此又衞夫人乃晉李矩妻李充母名
鑠字茂猗旣與師書自當著名不但稱夫族及姓也以
數事考之其僞不疑又前輩論此帖以其敕字從力館
從舎爲僞未中其病蓋自二王以來譌字甚多陳爲陣
策爲筴皆二王輩自製不可據此定眞偽也法帖刊誤/
隋詔書中敬字缺其波蓋淳化中摹此書時特省去避
諱耳或指此目為偽帖非也梁武帝書評乃命袁昂作
者其答啓云奉勅遣臣評古今書臣愚短豈敢輒量江
[089-24a]
海但天旨諉臣斟酌是非謹品字法如前此云梁武評
書誤矣袁昂不以書名而評裁諸家曲盡筆勢然論者
以其評張芝書云如漢武&KR0738道憑虚欲仙則欲仙而已
至況薄紹之書乃云如仙人嘯樹則眞仙也爲比擬失
倫此亦一病也寫此者字法局束天然太少疑非智果
書果號得右軍骨借譽浮其實亦不至爾同上/
 黃長睿疑智果書不眞此不習南朝書法也馮班鈍/
 吟雜録/
[089-24b]
何氏書若云何人耳或以爲何姓非也米以二帖為歐
陽率更書良是法帖刊誤/
蔡琰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俗僅餘兩句
山谷集/
敬祖鄱陽二帖大令部中已有此重出耳敬祖王導子
武岡侯協也與大令不同時恐非其書法帖刊誤/
孤不度德量力與亮白董卓以來二帖皆諸葛傳中與
昭烈問答語有一段孫權據有江東以下與此文相接
[089-25a]
誤寘第十卷王大令部中皆章草書雖字畫大小微異
而筆勢若一大是全寫亮傳首語此文雖出亮言亦史
家潤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記米遂謂亮書差千
里矣僕謂此帖當是逸少書蓋與此公章草豹奴帖筆
法同同上/
右帖四前二具載王獻之帖中後二帖亦與獻之筆法
法帖釋文/
移屋有意適閑曠二帖眞羊中散書與唐薛邕家所畜
[089-25b]
筆精帖字勢同與法帖本部中三月六日帖殊不類彼
六日帖乃僞也筆精帖眞羊公得意書或以為逸少則
過矣法帖刊誤/
 第五卷爲蒼頡夏禹孔子史籀李斯程邈宋儋衛夫
 人古法帖隨朝帖智果梁武帝評書及何氏二帖蔡
 琰一帖張旭晚後得足下二帖無名氏移屋及意適
 二帖著亦以時代錯雜眞僞難辨故别爲一本耳頡
 文科斗祝融峰神禹碑絶無此法至史籀皆偽作無
[089-26a]
 疑黃長睿謂李斯田疇一帖乃李陽冰明州刺史裴
 君紀德碑語其字體亦當爾謂程邈所作隸書今漢
 碑中字此爲偽搆果也宋儋開皇中人仕至校書郎
 竇蒙評其祖鍾而體流著亦不曉邪智果書梁武帝
 評乃袁昂疏有梁武帝答詔耳書辭不同者深山道
 士帖爲柳産疏為袁崧舞女仙人爲蕭思話疏為薄
 紹之龍跳虎臥帖爲梁鵠疏爲韋誕疏不載王右軍
 評辭及遺李鎭東程曠平桓𤣥范惟均孔琳之帖不
[089-26b]
 載孟光禄何者爲正耳吾嘗怪其訾子敬薄伯英以
 爲未當何氏者長睿謂為不知何氏以爲歐陽率更
 亦以其書法近之耳敬祖一帖以爲子敬語法俱似
 之或是好事者摹其書若聖敎序之類孤不度德二
 帖極與子敬帖中章草相同而差小移屋二行及意
 適帖俱絶佳後有羊欣二字是欣書也弇州山人藁/
    第六王㑹稽書上
 適得書 知欲 差凉 比奉對 兄靈伏想㛐
[089-27a]
 宰相無恙時 又不能 疾不退 夫人 想大小
 知足下連不快智/永 小佳 是月也 吾昨得張/旭
 追尋子/敬 疾患 二十日 餘可耳 定登
  右不注出者皆偽米芾法帖題跋/
自適得書至慰馳疎或作/竦耳中聞疑當/作間諸帖除穆松及
秋中二帖差似逸少書餘並近世不工書者僞作耳非
特筆無晉韻又宅上静眠過此如命等乃今流俗語不
待觀筆蹟已可辨之法帖刊誤/
[089-27b]
酸感至比加一作/和下及宰相幷噉豆鼠伏想㛐等亦偽
作蓋以逸少别帖垂三十年比加下㿃等語厠其間或
云宰相安和帖乃郗愔書謂宰相者簡文作相王時也
殷生者殷浩也然此或是書郗愔帖語耳而結字實近
世人僞作愔書自與逸少早年抗衡而此帖了無晉韻
其非審矣同上/
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即浩也邪
東坡集/
[089-28a]
此卷有云伯趙鳴而戒晨爽鳩習而揚武此張說送賈
至文也乃知法帖中眞僞相半同上/
王羲之餞行帖自成旅以從至開祖字當是虞永興少
年時書山谷集/
鯉魚帖敬字行成帖殷字皆缺語在第五章夫人及蔡
家二帖亦後人依放賈曽送張說赴朔方序中云備官
而行成旅比從下云有詔具僚爰開祖宴且申後命寵
以蕃錫此卷有此文自行字上祖字下皆亡之而作草
[089-28b]
書多不綴屬當是集逸少書寫此序耳先輩以爲張說
送賈至文非也米亦以自是月下爲偽殊不知自行成
下已僞蓋此帖失其首尾而米未嘗考賈曽文也法帖/
刊誤/
王羲之闊别帖闊别以下七行當是永禪師得意書也
山谷集/
闊别稍乆眷與時長帖末云遇信忽遽萬不一陳字旣
甚惡而筆語乃爾非逸少書無疑吾昨得一日一起帖
[089-29a]
米以爲張長史書有之但米論書多以草字差大者爲
非二王書一槩求之理恐未竟法帖刊誤/
追尋帖米以爲大令書非也字勢圜緊旣非獻之體而
中云吾老矣餘願未盡惟在子輩耳案大令壽四十三
初無後嗣與此不合又法書要録逸少帖内有此語固
宜在此卷同上/
不得臨川問帖亦非逸少書庾子嵩非同時人也朱處
仁帖在十七帖間其中有云徃得其書信遂不取答謂
[089-29b]
昔嘗得其書而信人竟不取報書耳而世俗遂誤讀爲
徃得其書信殊不知信者乃使人也自連下語非若今
之謂書信也第一篇晉武帖中已詳辨之同上/
二十日以下二帖結體雖疎詞筆皆有王氏風氣殆是
唐人縱筆臨放非摹搨也同上/
 第六卷爲右軍書米元章黄長睿謂適得書至慰馳
 竦耳皆近世不工書者僞作中間結體小疎韻度落
 凡時或有之謂盡偽作則吾不敢惟殷生帖法淺促
[089-30a]
 爲不得眞耳然亦非郗愔書也庾子嵩逸少伯父行
 今稱子嵩似亦無害彦國老不得爾晉人固字其父
 況他人乎昔人謂右軍内擫大令外拓此大凡也元
 章諸君子泥之故右軍筆稍大者涉放者皆定其非
 眞蹟弇州山人藁/
    第七王㑹稽書中
 初月二日 足下時事 吾怪足下 前從洛
 十月七日集/成當力 承足下子/敬荀侯 足下家極知
[089-30b]
 僕近修小園
  右不注出皆偽米芾法帖題跋/
知足下故羸疾而冒暑逺涉而失一筆冒多一筆古帖
或不可讀類皆如此山谷集/
得都下九日帖中云蔡公者蔡謨也仁祖者謝尚也晉
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公破姚襄至洛故此云久當至
洛是時將以謝尚鎭司州以病止故此云得仁祖二十
六日問疾更委篤與陶穀家所蓄逸少破羌帖中所書
[089-31a]
事正同其帖云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
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
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眞可以戰使人歎息知仁祖小差
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爲定今以
書示君僕嘗跋之云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温破姚
襄於伊水遂至洛時將以謝尚鎭之屬病不行所云桓
公摧破羌賊及仁祖小差正當時事也是時逸少去㑹
稽内史已歳餘矣遯迹山水間宜不復以世務經懷而
[089-31b]
此書乃歎宣武之威略悲舊都之始平憂國嗟時志猶
不息惜其一憤逺引使才猷約結弗光於世獨區區遺
翰見寶後人覽之深爲興歎此帖草法極工惜不載法
帖間故附見此條法帖刊誤/
蔡公遂逶篤又加㿃下日數十行觀此語初和父所論
疾證似是也當今人物眇然而囏疾如此令人短氣今
年每讀此語便復意寒足下時事少可數來主人相尋
以下十一行語鄙字畫亦不韻非右軍簡札灼然不知
[089-32a]
那得濫次阿堵中山谷集/
與足下意政同政當作正蓋逸少祖尚書郎名正故王
氏作書正月或作初月或作一月他正字皆以政代之
後人相承斆之非也法帖刊誤/
王羲之初月二日以下四帖語不類晉人自初月以下
十一行皆非右軍手墨此或是集書時貴人戲作行布
其間以待後之别者耳山谷集/
自初月二日至前從洛帖皆僞如初月有云羲之是耳
[089-32b]
願知心素致使如然也願足下莫見責乃俗人僞作第
恐是著書觀其所補永禪師千字格韻與此正同法帖/
刊誤/
十月七日帖米以爲集成予謂昨見君帖亦然蓋二帖
字意皆不相屬而十月帖頗取十七帖中足慰前可令
必逹以副此志逺想慨然等帖中語厠其間如云足下
尚停數日得吿承長平未佳足下小大佳也知比得丹
陽書熱日更甚期已至旦反想至七帖皆後人依倣中
[089-33a]
有云不易可得過夏知有患者早乗凉行皆非當時人
語承足下還來一帖不論可見其僞荀侯帖云安好音
信明公還得歸洛也詞筆皆如初月帖劉次莊釋云安/好音信那可遇
得歸洛也/ 同上/
此卷有承足下還來一帖其後云不具釋智永白而云
逸少書余觀其語云謹此代申唐末以來乃有此等語
而書至不工乃流俗僞造永禪師書耳東坡集/
儻因行李願存故舊鄙語非右軍意書札亦相去逺甚
[089-33b]
山谷集/
此以下八行是智永書之不臧者同上/
此帖世多論爲差誤蓋太宗皇帝取其書類右軍遂參
取其間所以貴之耳太宗於草聖最爲深妙何乃特不
曉此釋智永字邪法帖釋文/
 邢侗淳化帖右軍書評云行李帖智果書二果字省
 筆乃押字劉次莊釋文誤作智永來禽館集/
深以為慰晩復毒熱二帖唐文皇所臨者羲之白耳帖
[089-34a]
不論可見其偽法帖刊誤/
僕近修小園子殊佳帖米以為子敬書僕謂處動静以
下方是子敬筆前兩行乃唐人書字勢帖語與後迥殊
同上/
 第七卷右軍書多神妙都下帖當今人物眇然而艱
 疾若此令人短氣慨覽今昔末運所乗賢俊併墜致
 足摧感黄伯思謂初月至前從洛帖皆偽毫髮惝恍
 間非吾識所能辨也皇象帖楊用修謂勿勿非勿三
[089-34b]
 也係石筆誤然此三字甚明恐是三思之三因促還
 皇象草故止之勿三耳承足下還來帖後有釋智永
 字流放無一筆鐵門限法或云是智永臨右軍書亦
 非也自慰毒熱二帖云唐文皇臨本當别有據小園
 子帖米謂大令書似也右軍父子俱在神品安得不
 交有結法豈因展筆小縱便爾致疑當由内擫之言
 誤之耳七十帖游目汶嶺又復諄諄必欲果此一段
 奇事然自謂年垂耳順作書後不久當遂之岱矣不
[089-35a]
 唯西游未果汶嶺即岷嶺用古字楊用脩辨之甚詳
 弇州山人藁/
    第八王㑹稽書下
 此蒸濕子敬/代父月半同上 尊夫人僞/ 適欲遣書智/永
  米芾法帖題跋/
羲之死罪小大悉佳帖書殊惡末云因縁不多亦近代
所爲耳法帖刊誤/
足下各如常亦唐人作此初月帖差勝中云淡悶干嘔
[089-35b]
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濕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干作
乾非也同上/
闊轉久帖末云卒未近縁如何非晉士語同上/
阮公故爾一帖非逸少書同上/
蒸濕帖米云大令代父書非也蓋結字殊不同詞亦異
晉體同上/
脩齡王胡之也重熙郗曇也安西庾翼也其云一昨得
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共或作/督
[089-36a]
表亦復常言耳按翼之鎭荆州以石虎衰暴屢表請北
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孫綽輩亦致書諫之則逸
少所見之表殆亦論北伐事也翼之此舉朝論弗以爲
然故逸少以爲常言及聞其遷襄陽乃云稚恭遂進鎭
東西齊舉想尅定有期也則始雖同羣議而終以爲當
猶趙充國之計䍐羌初是之者十三中十五最後十八
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無足怪也然翼有志無
年徒奮十倍之氣而蔑一統之功此志士所嗟慨者逸
[089-36b]
少所書進鎭帖唐張彦逺載於書録今聞在王仲脩家
同上/
右軍與周益州書凡三十許帖銓次者誤置兩卷中耳
按周撫字道和穆帝永和三年桓温攻成都李勢降以
撫爲益州刺史彭模擊范賁獲之益州平封建城公在
官十年卒蜀人廟祠之山谷集/
右軍採藥帖九日當採藥至日欲共行也失一筆同上/
月半帖雖晉人語字不合作蓋後人寫二王尺牘中語
[089-37a]
法帖刊誤/
適欲遣書帖非逸少書同上/
逸少謂此郡難治云吾何故舎逸而就勞當是爲懷祖
所撿察耳東坡集/
蘇耆書畫紀述與鳳師嘗閱數日内史與王述書乃云
此郡之弊不謂頓至於此諸逋滯非復一條不知何以
爲治自非常才所濟吾無故舎逸而就勞歎恨無復及
爾交人事請託亦未見北都冀得小差須日當何理此
[089-37b]
帖刻在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碑本刻入十卷中較
之不差豪髮米芾書史/
此郡帖米謂與王述書非也逸少與藍田方隙而爲屬
郡旣檢察苛急主者疲於課對正救過不暇豈復尺牘
間自彰其逋滯哉此帖官本傳摹甚失眞如以就勞爲
能勞小却爲小都皆轉失草法也法帖刊誤/
逸少十七帖本唐貞觀御府中書張彦逺云王草書中
烜赫著名帖也僕謂當時書卷首帖有十七日字故諸
[089-38a]
帖緫謂之十七耳非帖數也本二十七條今官法帖有
其十五散寘逸少書三卷中又續法帖有五而卭竹杖
絲布衣漢講堂諸葛顒天鼠膏四果種虞安吉七條不
載當是亡軼而世有完卷者傳模殊精非此比也此卷
有帖云周益州送此卭竹杖鄉尊長或須今送僕按十
七帖有云去夏足下致卭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
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逺惠之至以前帖觀之即知此
帖蓋與周益州矣自昔相傳十七帖乃逸少與蜀太守
[089-38b]
者未必盡然然其中間蜀事爲多是亦應皆與周益州
書也但來禽一帖則或以爲與桓温而已本朝僧邦者
有寄李昌武翰林詩云來禽簡寄桓宣武不知何據按
此帖有云今在田里惟以此爲事足下致此子者大惠
也逸少視桓公位殊遼絶與書不當爾耳然當時眞長
子猷輩猶嫚侮桓公彼亦能容逸少作書若交友蓋無
足怪温飛卿詩云畫圗驚畏獸書帖得來禽此帖垂寶
非一世也同上/
[089-39a]
 第八卷昔人謂死罪帖足下各如常帖爲非右軍書
 蒸濕帖大令代父書吾皆不能辨然淡悶干嘔咸古
 字須右軍乃解作此蒸濕帖固一二有大令風又焉
 知非羲之偶爲之邪凝操徽渙咸有家學何據定為
 子敬代筆也弇州山人藁/
    第九王大令書上
 相過終無復月 𤣥度何哉 前告先 以陳
 慕容並無名/人偽帖 薄冷 益郎並歐/書 米芾法帖題跋/
[089-39b]
此卷王大令部僞者最少相過終無復日借匪獻之韻
自可賞法帖刊誤/
絳帖第九卷大令書第四行内面字右邊轉筆全不成
字正在石破處隱然可見今乃無其面字下一字與第
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舊本行書正字
今本乃草書心字筆法且俗以此推之今之所見多非
舊本雲烟過眼録/
鵞還慰姊意帖鵞者王氏子姓之小字耳猶袁羊顧虎
[089-40a]
之類或以此鵞即逸少所&KR0738之鵞甚可鄙笑二十九日
帖云昨遂不奉恨深此近世人語非子敬書靜息帖云
賴消息内外極生冷内外二字本行旁注故字差小而
昧者摹塡著行中非也當依本爲勝諸帖中此例甚多
如十七帖中逺想慨然孔琳之帖恨恨脚中轉劇等字
本皆側注後人摹入行雖失格體猶於理未害至於讀
蘭亭敘者以不知老之將至旁一僧字爲逸少作曽字
之誤借使摹入行中則害理矣按古蘭亭敘本二十八
[089-40b]
行至第十四行間特闊者蓋接紙處而不與知字適在
此行之末梁舎人徐僧權於其傍著名當時謂之押縫
梁御府中法書率如此而此帖僧字下亡其權字近世
人殊不知此乃云僧者曽之誤因讀爲曽不知老之將
至非也又按晉史逸少本傳及書録第十卷皆載此敘
但云不知老之將至而無曽字益可是正乃知善摹帖
者勿問其黵滅注缺横斜細大一放其本而不小異乃
不失眞矣今法帖多妄更易之至以注字入行太小旣
[089-41a]
殊體不綴屬後人不曉從而效之一行之中洪纖頓異
號子母體如第五卷近世僞作釋智果書是也每一觀
之使人深慨法帖刊誤/
授衣帖歴世所傳自爲一卷法帖中亡其帖尾政在此
耳下當云當今可復使不萬全不願其以多算難易得
之便自可令不爲因纍耳比者忉怛當不可言當不可
言獻之死罪法帖無此四十三字又其間多有燥筆及
魚食處而官帖不復依本其失多矣同上/
[089-41b]
靜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散者寒
食散之類散中蓋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可疑
同上/
奉對帖云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反
至此當是與郗家帖也梁中書郎虞龢表云逸少爲㑹
稽子敬爲吳興故三吳之地偏多遺迹又是暮年遒美
之時今此卷中亦時有吳興帖然大令帖傳於世佳者
尚多如乞假表庾公帖周姊帖洛神賦劉氏所藏十二
[089-42a]
字等帖官帖中皆遺之同上/
昨遂不奉恨深帖有秦漢篆筆中令自言故應不同眞
不虚爾中令書中有相勞苦語極佳讀之了不可解者
當是牋素敗逸字多缺爾山谷集/
𤣥度時來一帖米以爲無名人作僕謂此眞晉人語但
筆勢疎緩多失落耳謂大令書則非蓋中云仁祖欲請
爲軍司按獻之以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三卒上
推謝尚於穆帝升平元年卒時獻之方年十三請軍司
[089-42b]
又在升平前大令是時纔十許嵗安得已作書論時事
殆是穆帝時他人書後𤣥度何來遲亦此類法帖刊誤/
王獻之薄冷沉痼帖薄冷以下至消息二十八字是歐
陽率更書不但得之筆法其語氣似隋唐間人山谷集/
薄冷益部二帖米以爲歐陽率更書實然但米誤以益
部字爲益郎蓋下接耆舊傳字此帖蓋借陳壽所著益
部耆舊傳也法帖刊誤/
詠史詩鬱鬱澗厎松數句乃集大令書同上/
[089-43a]
一月二十九日黃門帖亦王氏書而非大令也同上/
 第九卷中奉對帖是郗家離婚後語𤣥度帖長睿辨
 之極當但結法不類右軍恐方回書耳薄冷益部二
 帖米辨爲歐陽率更其險勁率更手也如非六朝後
 尺牘語何長睿書絶不及米持論往往勝之者米以
 法黄以事差覈耳弇州山人集/
    第十王大令書下
 吾當託桓江州 消息 疾不退 省前書
[089-43b]
 近與鐵石 知鐵石 𤣥度何來遲 忽動大唐左/衛長史
 張旭/書承冠軍 復面悲復 還此 得西問 海鹽
 舎並未詳/何人書 獻之白不審 鄱陽歸右並/羊欣
  第八此郡之弊蘇大簡子耆謂之與王述書及一
  昨得安西及增慨三帖正蹟自蘇氏歸吾家米芾/
  法帖題跋/
吾嘗託桓江州助汝帖米以爲張長史書雖未必然要
非大令書也案此帖不至惡但縱任近俗無晉世淸韻
[089-44a]
眞非大令書但殊不知亦寫右軍帖詞耳張彦逺右軍
帖録有此語此卷亡其半其上略云汝決欲來下張録/於來
下之字下有三十/九字續帖略同上方大枋想汝不過數枋足人方足
張録云人/力當麤足不果爾可白吾當託桓江州助汝法帖刊誤/
續帖逸少部中有前段結字殊應模矩蓋王氏子弟臨
逸少書勝此逺矣同上/
疾不退至分張帖諸大草字語類江表人𤣥度何來亦
似逸少語其字皆張長史藏眞輩偽作或自書二王帖
[089-44b]
語耳與第二卷知汝殊愁及藏眞長史部中諸帖一手
也豹奴桓嗣也王氏甥故二王帖中時及之如云豹奴
晚歸家之類然此豹奴惟省一書帖亦後人依放同上/
梁武帝使殷鐵石臨右軍書而此帖有與鐵石共書語
恐非二王書字亦不甚工覽者可細辨也東坡集/
王獻之忽動小行帖一字筆悞成十山谷集/
七月二日獻之白七字人僞作也下章草云孫權據有
江東以歴三世亦蜀志中語與第五卷章草不可爭鋒
[089-45a]
也語相接字雖大小異乃一人書語已見本章此段世
字缺中畫蓋唐人臨摹時去之以避諱猶今集法帖時
殷敬二字多省其波也但東連吳㑹與用武之國連武
二字章草體差相亂摹者謬互置之法帖刊誤/
極熱敬惟府君帖云來時幾得問希此消息極悶悶又
云意甚無頼君有好藥云云/極濟事邪又服油帖云不
至絶艱辛也皆近世俗言字勢亦不至佳非王氏帖明
同上/
[089-45b]
復面悲積宋齊人書同上/
㛐等帖王氏書亦非大令同上/
右軍寫經換鵞時子敬尚幼少未必能作簡此是好事
者爲之耳如貞觀初楊師道輩可作此字山谷集/
鵞羣帖前輩謂此墨帖乃大令眞筆僕觀此書殊不惡
但怒張狂勁無晉諸賢韻味而前輩乃云此帖筆勢險
逺如從空中數丈外擲下恐是眞筆此非僕之所敢知
也又此帖詞云崇虚劉道士鵞羣並復歸也獻之等須
[089-46a]
向彼謝之亦非當時尺牘體蓋以大令父逸少嘗書道
德經換鵞而山隂曇&KR1619村道士舉羣贈之故以此事傅
㑹作是帖耳按崇虗館乃宋明帝泰始四年建子敬晉
人相去亡慮五十餘年何得已稱之其僞可無疑又案
魏收釋老志太和十五年詔立道家寺宇於桑乾之隂
名崇虗寺去晉愈逺矣法帖刊誤/
 第十卷大令書吾當託桓江州疾不退至分張帖元
 章諸君子謂爲長史藏眞贋蹟吾不能辨第謂長史
[089-46b]
 藏眞去此尚三舎耳合觀伯英草與此結搆同恐是
 大令創草黃長睿所論崇虗觀建自宋明帝泰始四
 年以此證書之譌亦得之然書筆鬱勁遒發縱出自
 餘子亦以爲快也弇州山人藁/
    淳化祖石刻
太宗皇帝時常遣使購募前賢眞蹟雜爲法帖十卷鏤
板而藏之每有大臣進登二府者則賜以一本其後不
賜或傳板本在御府院徃時禁中火灾板焚遂不復賜
[089-47a]
或云板今在但不賜耳故人問尤以官法帖爲難得集/
古録/
太宗皇帝留意翰墨嘗借王氏所收書以集閣帖十卷
寶晉光英集/
熙陵出御府所藏歴代眞蹟命侍書王著模刻禁中釐
爲十卷格古要論云用棗木板刻置祕閣/譜系圖云是爲歴代法帖之祖各於卷尾篆
書題云淳化三年壬辰歳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模勒上
法帖譜系/
[089-47b]
頃爲正字時見諸帖墨蹟有藏於袐府者字皆華潤有
肉神氣動人非如刻本之枯槁也蓋雖官帖亦其糟粕
淮海集/
大梁劉衍卿世昌云大德己亥婦翁張君錫攜余同觀
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題識第一卷邊髙平范仲淹曽
觀年月日題第五卷東坡張文濳等題又有姜白石小
楷三四十字第六卷洛陽伊川老夫不知爲何人又太
學博士陳士元云此正祖石又有蘇舜欽題第七卷陳
[089-48a]
簡齋奉㫖觀於秋香亭下云魏晉法書非人間合有自
我太宗皇帝刻石寵錫下方見不滿十數臣與義頓首
謹書第八卷蘇頌云此帖世不多見是日賞牡丹得觀
於相君西齋張舜民題亦在此卷第十卷太宗書淳化
四年六月廿二日賜畢士安賜字上寶後段畢丞相黃
字書子孫保享等語百餘字逐卷有髙宗内府印百餘
顆後有賈氏長字印又有一印合縫云是蔡太師印山
和尚錦裝褫籖頭題云淳化祖石刻及見吳郡陸友仁
[089-48b]
又云嘗觀褚伯秀所記江南李後主命徐鉉以所藏古
今法帖入石名昇元帖此則在淳化之前當爲法帖之
祖劉陸之說殊不相合偶讀劉跂暇日記亦載此事云
馬傳慶說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題云保大七年倉
曹參軍王文炳摹勒校對無差國朝下江南得此石淳
化中太宗令將書館所有増作十卷為版本而石本復
以火斷缺人家時收得一二卷然閣帖於各卷尾篆書
題云淳化三年壬辰歳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摹勒上石
[089-49a]
此侍書王著筆也而陳簡齋亦云太宗刻石則衍卿所
謂祖石刻豈即南唐時帖乎抑太宗増刻者但不知南
唐亦作十卷否徐鉉馬傳慶二說又不同今世言淳化
閣帖用銀錠&KR1498棗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紙李廷珪墨印
者則傳慶板本之說合故趙希鵠洞天淸録集亦云用
棗木板摹刻故時有銀錠紋用李廷珪墨打手揩之不
汚手余嘗見閣本數十止三本眞者其紙墨法度種種
迥别妙在心悟固難以言語形容然又傳仁宗嘗詔僧
[089-49b]
希白刻石於祕閣前有目録卷尾無篆書題字所謂祖
石刻者豈即此與輟耕録/
 昇元帖是南唐徐鉉等所摹縁在淳化前故名爲祖
 帖余家有澄淸堂帖是竪竹簾紙墨色黯澹古香拂
 鼻鐫手於轉使處時露鋒穎遂令逸少䰅麋宛然如
 在計知微亦曽見此二本以資近昇元乃摹採為多
 致傷肥重邢侗來禽館集/
 澄淸初不定何代本取質婁江尚書尚書以詢顧廷
[089-50a]
 尉研山研山大駭以爲是南唐官拓的本係賀監手
 摹淸潤天授品列昇元上往入吾囊中今流在中原
 願屬邢君善寶之婁江公及廷尉兩箋猶在恨知微
 乃置澄淸不擥采也同上/
王文肅公所藏淳化祖帖每卷有臣王著摹及汪俊陳
知古等名紙墨極新好每卷法帖第一第二下有臣王
著摹四字漢章帝書遐邇右有一二小字梁武帝下有
一十三三小字唐太宗書下有横裂紋第二卷鍾繇書
[089-50b]
多戎輅帖諸帖少見王珣少伯逺帖諸帖有張芝書處
字不分二斷另作一行宣示表後多戎輅表十二行張
華書有横裂文謝安書安字是楷字諸刻皆草字第三
卷王渙之書反側左之等下有陳知古三小字又有三
十八三小字山濤書有横裂紋羊欣書後有汪俊刻三
小字在欲何之左孔琳書有横裂紋歎具傍増悒悒脚
中四字何頼右有轉劇近明散未覺蓋八字悒悒十二
字傍添與今刻不同第四卷陳逵書後有横裂紋又有
[089-51a]
四十三三小字歐陽書有横裂紋第五卷智果書書評
索靖俱全第六卷汝不可言下有裂紋小佳更帖問字
口有裂紋第七卷讓未知如下有横裂紋七行篆書尾
後有第十卷十六板終七字八卷發廬帖後有莆田陳
知古五小字月半帖下有横裂紋六行尊夫人帖不字
右有裂紋取卿帖知耳耳字有補痕第九卷思慈帖後
有知古二小字思慈無往帖後有汪俊二十字第十卷
臣王著模四字在獻之書旁求耳後篆尾前有第十卷
[089-51b]
三字在追求左第字與追字並十五板終四字與辰歳
十一四字並與七卷尾字稍大六研齋二筆/
 自太宗刻此帖轉相傳刻遂遍天下有二王府帖大
 觀太淸樓帖紹興監帖淳熙脩内司帖臨江戲魚堂
 帖利州帖黔江帖卷帙悉同又有慶厯長沙劉丞相
 私第帖碑工帖尚書郎潘師旦絳州帖絳公庫帖稍
 加損益卷帙亦異其他瑣瑣者又數十家不可悉記
 而長沙絳州最知名要皆本此帖松雪齋集/
[089-52a]
 王柏淳化帖記云本朝太宗皇帝天下甫定即遣使
 購募前賢眞蹟集爲法帖十卷鏤板於中禁每大臣
 登進二府者賜以墨本歐陽集古録云時禁中灾碑
 板被焚遂不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耳故人間以
 官法帖爲難得然當時命王著辨精麤而著之識鑒
 不明眞僞莫察玉石雜糅遂爲全帖之累前人論此
 固多矣此雖不能無疵今彚萃古人筆千百年間一
 開卷而粲然在目使人擊節賞歎不已豈不快哉後
[089-52b]
 來未暇論其少繆政恨眞法帖之難見絳帖銓次不
 同希白長沙帖字行疎密亦異陳王本病於無精神
 臨江本病於痩弱俱不足以比肩閣本不特字體變
 動而摸拓亦無精墨是以山谷云當時歙州貢墨摸
 打則色濃李莊簡云用/李廷珪墨後用潘谷墨則色淡此墨色
 濃淡之分也李莊簡云初時板完好不用銀釘後來
 板漸拆裂然後用銀釘此銀釘有無之分也山谷又
 謂墨濃則痩墨淡則肥此字畫肥痩之分也然非閣
[089-53a]
 本則此皆不足辨予所見閣帖凡四本一爲李莊簡
 舊藏此爲墨最濃而未見銀釘一爲先伯文定家藏
 墨淡而肥已有銀釘一爲聞人仲信家藏亦非先本
 一爲潘氏維屏得故家物疑陳王本也淳祐癸丑之
 夏予偶得鬻碑塵敗之帖兩卷人所不售者細視之
 眞李廷珪墨打者也精神體致絶出前四本手自裝
 褫分為四冊永爲閣本之式以予草茅下士觧后而
 得中原盛時難得之帖亦大過分矣而敢望其全乎
[089-53b]
 惟其不全故予得而寶之錫山尤公有云鳳皇一毛
 麒麟一甲終是希世之寶況已得十分之二邪魯齋/
 集/
    二王府帖
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歙州貢墨墨本賜羣
臣今都下用錢萬二千便可購得元祐中親賢宅從禁
中借板墨百本分遺宫僚但用潘谷墨光輝有餘而不
甚黟黒又多木横裂紋士大夫不能盡别也山谷集/
[089-54a]
余觀近世所謂二王府帖者蓋中原再刻石本非禁中
板本也前有目録卷尾且無篆書題字蓋顯然二物矣
法帖譜系/
    大觀太淸樓帖 太淸樓續閣帖
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詔
出墨蹟更定彚次併武帝一帖合於西晉武帝帖後擇
七卷後右軍帖内誤入智永書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
帖三段併而歸一及躋晉宣於晉武上之類使先後次
[089-54b]
序不紊迨名臣帖亦然俾蔡京書之及卷首末刊石太
淸樓下此正國朝盛時典章文物燦然備具百工技藝
咸精其能視淳化草創之始自然不同且當時盡出元
藏眞帖臨摹定其舛誤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刊京雖
驕吝字學恐出王著右是大觀之本愈於淳化明矣石/
刻鋪叙/
大觀中奉旨刻石太淸樓字行稍髙而先後之次亦與
淳化帖小異其間有數帖多寡不同或疑用眞蹟摹刻
[089-55a]
卷尾題云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㫖摹勒上石按大/觀帖
大觀太淸樓帖今所傳自有/兩本而前人多混而爲一而又以建中靖國祕閣續
帖十卷易其標題去其歳月與官屬名銜以爲後帖又
刻孫過庭草書譜及貞觀十七帖緫爲二十二卷吾家
收宣政間所拓前十卷字畫有鋒芒且無損缺開禧以
後有𣙜塲中來者已磨去亮字矣法帖譜系/
續閣帖十卷元祐五年庚午祕省乞以淳化閣帖所未
刊前代遺墨入石有㫖從之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
[089-55b]
巳八月畢工歴十一年費緡錢一十五萬乃成摸寫者
待詔邵彰上其事者祕書少監鄧洵武孫諤也首卷晉
唐帝后書二卷三卷悉王羲之書四又羲之曁其子操
之等筆五又所書黃庭經樂毅論蘭亭敘六又其家寶
章集七卷乃晉索靖所書月儀八則虞世南賀知章柳
公權帖後則無名人帖九則李懷琳書嵇康絶交書末
卷唐無名人所書月儀諸帖多不入此刻蓋徽宗朝碑
方成諸郡翻本歳月在前惟鼎帖刊在紹興故得取以
[089-56a]
攙入卷帙石刻鋪敘/
太淸樓續閣帖温陵劉燾無言摹刻工夫精緻亞於淳
化肥而多骨求備於王著乃失之麤硬遂少風韻翰林/
要訣/
    紹興國子監本
紹興中以御府所藏淳化舊帖刻板寘之國子監其首
尾與淳化閣本略無少異當時御府拓者多用匱紙蓋
打金銀箔者也字畫精神極有可觀今都下亦時有舊
[089-56b]
拓者元板尚存邇來碑工往往作蟬翼本且以厚紙覆
板上隱然爲銀錠&KR1498痕以惑人第損剥非復舊拓本之
遒勁矣法帖譜系/
    淳熙脩内司本 淳熙祕閣續帖
淳熙間奉㫖刻石禁中卷帙規模悉同淳化閣本而卷
尾乃楷書題云淳熙十二年乙巳歳二月十五日脩内
司恭奉聖㫖模勒上石法帖譜系/
淳熙祕閣續帖十卷十二年三月被㫖摹勒入石皆南
[089-57a]
渡後續得唐朝遺墨首卷則鍾繇王羲之帖次則羲獻
書内黃庭小楷後有臣遂良臨四字三卷歐陽詢蕭瑀
褚庭誨孫思邈狄仁傑張旭顔眞卿七賢書四卷則明
皇批答裴耀卿等奏狀五卷李白胡英李邕白居易帖
六則張九齡三相曁李紳吿身七則李陽冰篆李德裕
畢諴李商隱書八則懷素顚草九則髙閑亞栖齊已書
末卷則楊凝式幷無名人帖上皆有内府圗書宣和及
紹興小字印章或睿思殿印如李紳吿身髙廟後有親
[089-57b]
筆跋語黃庭經懷素顚草則有李主建業文房之印視
今長沙所鐫筆法迥殊石刻鋪敘/
    慶歴長沙帖
丞相劉公沆帥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師希白摹
刻於石寘之郡齋増入霜寒十七日王濛顔眞卿等諸
帖而字行頗髙與淳化閣本差不同逐卷各有歳月第
一卷題云慶厯五年季夏慧照大師希白摹勒第二卷
慶厯八年重冬月慧照大師希白摹勒第三卷則五年
[089-58a]
六月第四卷八年重冬月第五卷戊子歳孟冬第六卷
五年季夏第七卷五年重秋月第八卷五年季夏月摹
勒上石第九卷八年重冬月第十卷五年重秋月每卷
各有慶厯及慧照大師希白重摹字不復贅録法帖譜/
系/
長沙帖十卷實祕閣前帖翻本内羲獻帖略有増入慶
厯間慧照師錢希白摹鐫自五年乙酉至八年戊子訖
事嘗觀雜文中載東坡目儋耳移合浦見桂帥程欽之
[089-58b]
潭帖冊各題其後第八卷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
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爲勝世俗不察爭訪閣
本誤矣此逸少一卷尤妙容齋隨筆謂坡仙遺墨今藏
其家但二卷郗愔書第三卷帖何以斷當字分兩行希
白善書者於此殆不可曉今長沙帖間不存希白臨摹
歳月或云土人又私翻木板有紋可辨石刻鋪敘/
曹士冕曰淳化閣帖旣頒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謂之潭
帖予嘗見其初本當與舊絳帖鴈行至慶厯八年石已
[089-59a]
殘缺永州僧希白重摸東坡猶嘉其有晉人風度建炎
中長沙守城者以爲砲石無一存者紹興間第三次重
摸失眞逺矣王氏法書苑/
陳繹曽云希白摸刻潭帖風韻和雅血肉停勻但形勢
俱圓頗乏峭健之氣蓋淳化之子也翰林要訣/
    劉丞相私第本
劉丞相旣刻法帖於郡齋復依倣前本刻石十卷以歸
私第予頃在九江見故家所藏一本與長沙本絶相似
[089-59b]
而小異其後有人跋云此先丞相私第本也疑是劉氏
子弟所跋後復見一本於姑蘇與九江所見同紙墨皆
與南碑不類而慶厯等題字止三兩卷有之蓋即劉氏
本也法帖譜系/
    長沙碑匠家本
舊傳長沙官本扃鑰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别刻一本以
應求者予頃收一本與長沙古本首尾略無小異而字
體形模小小不同疑其爲碑匠家本頃又藏一本凡舊
[089-60a]
石損缺者皆别刻數行以易之其餘却只是舊石此必
碑匠所爲也法帖譜系/
    長沙新刻本
舊刻燬於鬱攸之變中興以後復刻新石其間凡遇舊
帖損缺處並不復刻字亦無卷尾歳月刻手甚繆殊不
足觀法帖譜系/
    長沙别本
嘉定間先君帥長沙予隨侍在焉時碑房中有斷石一
[089-60b]
片乃法帖第一卷尾段字行髙低正與淳化帖同而絶
不類古潭末後亦有淳化篆字此石實不知所從來近
歳三山林伯鳳重刻於家直指爲古潭帖余未敢臆斷
法帖譜系/
    三山木板帖
三山帥司書庫有歴代帖板本蓋好事者以長沙舊帙
刊勒卷帙規摹皆同今已散失不全矣嘉熙庚子備貟
帥幕尚及見之法帖譜系/
[089-61a]
    廬陵蕭氏本
右法帖十卷用十干爲號後崇寜五年蕭公綸記其略
云皇祐先伯父大博作邑和州之含山得墨帖於丞相
兖國劉公摹刻未畢先君殿丞繼之始終六年乃獲成
就迄今五十餘年刓缺大半今續完之以藏於家蓋用
潭帖刻也慶元間已損失二十餘段其少三百四十餘
法帖譜系/
    黔江帖
[089-61b]
秦子明常以里中兒不能書爲病其將兵於長沙也買
石摹刻僧寶月古法帖十卷謀舟載入黔江壁之黔江
之紹聖院刻石者潭人湯正臣父子詳見山谷集中予
淳祐甲辰道過三衢見好事家適有此帖其卷帙之多
寡次序之先後字行之長短悉同淳化閣帖而紙墨髣
髴似戯魚堂中興以前拓本其所以異者第一卷有淳
化篆書三行其次有楷書一行云降授供備庫副使充
東南第八副將訓練潭州諸軍潭州駐劄秦世章家本
[089-62a]
其後又二行云長沙湯正臣重摹男仙芝靈芝鐫第二
卷至八卷尾各題長沙湯正臣重摹勒八字却無淳化
篆書及世章銜位又第八卷取卿女婿帖内第二行休
字立人作兩㸃第二卷鍾繇宣示帖内再世荣名作榮
名正與戲魚帖同第九卷尾題長沙湯正臣摹勒七字
第十卷題長沙人湯正臣重摹男仙芝爲一行此下似
别有字偶裁損不可攷矣法帖譜系/
    蜀本
[089-62b]
予頃得一帖凡數卷於蜀中次序先後髙低皆與長沙
古帖同初亦疑為黔江帖今見秦氏眞本則顯然二物
矣大率此帖全用長沙古本摹刻而字行亦間有増減
處旣不知所出未敢臆說姑附見於此法帖譜系/
    臨江戲魚堂帖
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
卷尾篆題而増釋文石刻鋪敘云得吕金/部和卿閣本臨刻故家所藏往
年拓本猶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
[089-63a]
者矣法帖譜系/
曹士冕曰劉次莊摹閣帖臨江用工頗精緻且石堅至
今不曽重摹獨二卷略殘缺然拓本旣多頗失鋒芒今
若得初本鋒芒未失者當在舊絳帖之次新潭帖之上
然其釋文間有訛處王氏法書苑/
此帖在淳化翻刻中頗爲有骨格者淡墨搨尤佳翰林/
要訣/
正統二年佐歸省還家道過臨江府學見數碑埋沒路
[089-63b]
傍意其爲戲魚堂碑也俾訓導同邑杜思昭起之果法
帖也其餘碑刻度埋沒學傍土中惜無賢守令尋獲格/
古要論/
    利州帖
慶元中四川緫領權安節以戲魚帖幷釋文重刻石於
益昌官舎石今已不存權緫江州德安人其家猶有當
時墨本甚多釋文字畫較臨江帖爲稍大法帖譜系/
    北方印成本
[089-64a]
余頃歳道過臨川時李編修伯髙宰是邑出所藏法帖
見示乃板本印成者是北地厚皮紙印每段自成一板
四圍皆空白紙不施筐縁裝表而自然整齊成冊字畫
亦甚可&KR0738法帖譜系/
    泉帖
以淳化閣帖翻刻於泉州郡庠洪武四年辛亥知府召
任常性以劉次莊釋文敘而刻之我仁宗皇帝命取入
祕府人不可得而見矣格古要論/
[089-64b]
    澧陽帖
澧陽舊有法帖石本其後散失僅存者右軍數帖而已
法帖譜系/
    絳帖
曹士冕曰絳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摹
而參入别帖比今所見閣帖精神過之舜臣事力單微
而自能鐫石雖井闌堦砌皆徧刻無餘所以段數最多
或有長尺餘者舜臣死二子析而爲二長者負官錢沒
[089-65a]
上十卷於絳州絳守重摹下十卷足之幼者復重摹上
十卷亦足成一部於是絳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
並不存百年之間重摹至再慶元間予官守長沙嘗見
舊宰執家有南渡初親自北方攜得舜臣元所刻本未
分析時二十卷其家珍藏非得二千緡官陌不肯與人
乃北紙北墨精神煥發視金所摹者天淵矣王氏法書/
苑/
單炳文博雅君子也其論絳帖至爲精宻頃刻石襄州
[089-65b]
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舊
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藏舊本
第九卷大令書一卷第四行内面字右邊轉筆正在石
破缺處隱然可見今本乃無右邊轉筆全不成字其面
字下一字與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
舊本乃行書止字今本乃草書心字筆法且俗以此推
之今之所見多非舊本臨江帖大率與舊本同其間此
一帖尤不差但字體頗肥不逮絳帖之遒勁也
[089-66a]
余旣獲見炳文絳帖辨證然後知近世所藏二十卷帖
多非舊物毎恨未識眞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令帖
亦毁於王旻之變慮其遂至泯絶因以舊所藏本摹刻
於家頗傳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滿得闕遄歸
假道三衢始獲觀眞帖於滄洲毛監丞所不獨第九卷
與單說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謂珍玩矣且云
得之金華潘氏是殆師旦之苖裔也其帖之異同大略
條列於後
[089-66b]
 絳帖緫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段眼數目
 第二卷
 鍾繇宣示帖第一行内報字右邊直畫勾起向左畔
 第二行茤字内下面夕字上畫微仰曲第五行名字
 右角微有一㸃第十行當字上三旁有微損却在空
 處
 已欲日帖脚下有破石紋
 此卷内第一段與第三段右並缺角
[089-67a]
 第九卷大令帖正與單炳文襄州所刻石本纖微弗
 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絳帖二十卷紙墨字畫模印皆與今人所藏本
不同而第九卷顯然可見自非單公炳文表而出之亦
將泯於無間矣北方所刻諸本往往南渡後北人轉相
傳模無足深怪但武岡舊刻未知始於何年亦止用新
本模刻爲可恨耳法帖譜系/
    東庫本
[089-67b]
世傳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爲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
其一於是補刻餘帖是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蓋姑
乎此今好事之家所藏絳帖率多此本字畫精神遒勁
亦自可&KR0738而衞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頗多燥筆有如蘭
亭敘羣字落筆之類此稍異於諸本其所以不及舊帖
者以第九卷大令書石不破缺而炳文所論三字已誤
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
平何以報願上登封書爲别此又異於舊帖也法帖譜/
[089-68a]
系/
    亮字不全本
此帖與東庫本絶相似或只是一石但庾亮帖内亮字
皆無右邊轉筆蓋避逆亮諱也法帖譜系/
    新絳本
右一帖二十卷首尾規模段眼字號並同東庫本獨衞
夫人宋儋二帖無燥筆又字畫較東庫本微局促墨法
雖與東庫本同然實是兩石吾家與毛希元皆有之法/
[089-68b]
帖譜系/
絳帖前後各十卷相傳駙馬潘正夫以閣増損翻刊間
摹淳化被㫖歳月於卷末然不見跋尾無自稽考編次
多有不同閣以漢章帝書爲首列倉頡夏禹書於第五
絳則倉頡夏禹書爲初卷寘歴代帝王書於後帖之二
卷閣緫二王帖爲五卷絳則前後帖皆有之衍而爲十
且以第二卷張芝王洽書析爲第二第五卷以第三卷
庾元亮卞壼書析爲第三第四卷古帝王帖則刪漢章
[089-69a]
帝晉宣帝明康哀簡文帝梁髙帝簡文名臣帖則削司
馬攸王劭王廞梁蕭子雲僧智永唐李邕等數帖却増
入王濛羊諮書後帖一卷全刊入本朝太宗宸翰二卷
末冬晚書院偶成一章則當以吳越忠懿王書作標目
猶前段髙宗皇帝書之類何由於諡號下花押如此是
自稱於生前九卷増入張旭千文四十五字藏眞草書
乃素書跋顚旭語後云顚草之趣貴在雄逸藏眞乃云
其辭又非專爲此卷千文但絳初入石定爲直行岡之
[089-69b]
與鼎 爲橫碑十卷増入顔魯公王廙髙閑李建中書
或謂他所刊之帖皆以横石而絳獨立石印搨之際上
下字蹟相聮旣裁爲經冊手軸則何所考竟且匠者摹
搨必通爲一碑無縁逐截横搨何由相綴又謂紗紙紋
可辨要當自有眼目嘉定間李全在山東印搨絳帖以
遺要人又有自𣙜塲貿易以來者殆古刻不存再翻新
本謂即岡帖僞爲非也岡之梅斑麤率況其筆意予所
見絳帖陸續幾十覺藏眞草書筆勢皆有截斷處良由
[089-70a]
元係横書絳刻入石遷就移作直行岡以絳爲祖不敢
有毫髮異乃獨此帖易直爲横鼎帖紹興續刊者也亦
舍絳而取法於岡是横刊之爲當矣至於以横碑剪爲
直行裝褙是又僞之拙者此以岡帖或鼎帖湊成其文
自不甚順但今之辨帖者執此以别眞贗石刻鋪敘/
    北本
右二十卷親戚劉用甫處有之墨色與古本相近而第
九卷大令書只同新本未知何處所刻法帖譜系/
[089-70b]
    又一本
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書字畫亦誤獨面字有
右邊轉筆異於他本且不與舊本同也法帖譜系/
    絳帖殘本
絳帖十二卷第一卷孔子倉頡秦漢魏人書第二卷晉
南朝唐宋帝王書第三第四卷晉人書第五第六卷右
軍書第七第八獻之書第九卷南朝隋唐人書第十卷
晉何氏衞夫人及隋唐僧人書第十一十二卷宋名賢
[089-71a]
書此刻歳久不完崇慶初髙汝礪爲節度使又補完之
増入顔魯公諸帖且題於後今又不完存者五十七幅
碑入晉王府不易得矣元編修陳繹曽云骨法淸勁足
正王著肉勝之失然駮馬露骨又未免羸痩之病蓋淳
化之子今之學者不見古帖得此亦可寶矣惜不完也
王佐記格古要論乃按絳帖本二十卷今止/存十二卷 金源南渡後不完殘本
    武岡舊本
右二十卷不知刻於何時碑段稍長而日月光天德等
[089-71b]
字號問於行中字畫亦淸勁可&KR0738而第一卷衞夫人宋
儋無枯筆第九卷大令帖諸字皆誤信乎出於新絳也
法帖譜系/
後帖之九卷張旭書其藏眞顚草數十字則横鐫於石
筆勢淸勁蜿蜒立意本奇於絳之直行石刻鋪敘/
    武岡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舊石也中厄於庸謬之人厭其字畫淸
痩頗修治遂失本眞其最可鄙笑者又第二卷鍾繇帖
[089-72a]
内再世榮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工凡損
剥處鑿痕宛然呈露而字畫糢糊略不可辨帖之謬者
莫甚於此法帖譜系/
曹士冕曰武岡軍重摹絳帖二十卷殊失眞且石不堅
易失精神後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舊
畫再刻謂之洗碑遂愈不可觀其釋文尤舛謬然武岡
紙類北紙今東南所見絳帖多武岡初本耳驗其殘闕
處自可見王氏法書苑/
[089-72b]
    彭州本
曹士冕曰彭州帖亦刻歴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紙色
類北紙人多以爲北帖王氏法書苑/
掘地得之字畫淸勁頗類舊武岡而差優予家有之法/
帖譜系/
    烏鎭本
舊傳湖州烏鎭張氏以絳閣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工
摹拓亦有可觀後聞板歸新市人家每連紙一幅可打
[089-73a]
一段予在三山見一本於周氏後數卷板内時有直裂
紋比到霅上獲一本於向氏叔壑之裔偶缺兩卷且以
元祐間所拓戲魚帖足之此刻字畫差肥而極有筆意
頗勝諸帖惜其間錯誤數字爲恨耳趙宰叔愚曰丙戌
歳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質於齋舍旅人者偶不記爲何
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法帖譜系/
曹士冕曰詳見淳化帖條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長沙折
府所藏二十卷摹刻頗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復面帖字
[089-73b]
誤而鵞羣帖止是微損字畫尚完此稍異於新絳王氏/
法書苑/
    福淸本
福州福淸縣民家有舊本板刻絳閣急就章鴈塔題名
四帖其刻稍精賣碑家得之往往駕名官帖以惑人但
彼中匠者不善用蠟每每有砑光痕可以證驗法帖譜/
系/
    資州本
[089-74a]
資州以新絳前十卷刻石予家多有之前有目録元刻
麻石上續拓者不逮舊所得本遒勁矣法帖譜系/
    不知處本
豫章士友董良史家有法帖拓本數卷與淳化帖規模
相似而筆意差弱似不逮所見諸本且不知所出姑識
於此以俟識者法帖譜系/
    木本前十卷
甲秀陳氏藏此墨本不知所出法帖譜系/
[089-74b]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頃獲於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雖皆
出於新絳然亦自是一種法帖譜系/
    蔡州帖
蔡州臨摹絳帖上十卷刻石出於臨江潭帖之上王氏/
法書苑/
曹士冕曰上蔡臨摸絳帖上十卷雖比舊絳帖少下十
卷而迥出臨江長沙之上予嘗見於長沙兩府劉轙家
[089-75a]
同上/
    汝帖
頃在洛中聞汝州新鐫諸帖謂之汝刻其名已弗典矣
意謂其彚擇必佳及見之乃大不然雜取法帖續帖中
所有者時載之又珉玉間簉不能辨也此猶亡害至其
集古帖及碑字中萃為僞帖幷以一帖省其文别爲帖
語及強名者甚多稍識書者便可别之如以逸少帖春
秋輒為患不得北軍問逺近淸和等語乃摘取北軍逺
[089-75b]
近春秋等字集爲一帖強爲王衍書以續帖中諸縣故
佳字強名爲王楨之書取汝州東漢州輔碑中數字強
名爲蔡中郎書取衞州魏孝文弔比干文中數行強名
爲崔浩書如北齊碑便目爲温子昇後魏碑便目爲沈
法㑹如此者甚多且如弔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
死在太武時乃目爲浩書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張華帖
内雜以寶章集中王慈字薛稷帖中雜以法帖内子敬
字皆集成之字意全不相屬取王筠帖中和南淸豫一
[089-76a]
疑有/闕文如是者不可具載幸世尚多古帖極有未傳者
自可刻其全篇何必區區作僞以誤後學但貽識者嗤
笑耳汝州旣以石十餘刻之而越州復傳其譌又刻之
二州之石殊可弔也信知識眞者少何足怪云東觀餘/
論/
汝帖十二卷第一卷三代金石文八種第二卷秦漢三
國人書十五種第三卷晉南朝帝王書第四卷魏晉九
人書第五卷晉人王郗桓三氏書第六卷二王書幷洛
[089-76b]
神賦第七卷南朝十人書第八卷晉胡北朝十二人書
第九卷唐三朝帝后書第十卷唐歐虞禇薛書十一卷
唐李顔韓賀柳李六臣書十二卷韓愈及五代諸國七
人書其石不佳諸帖中最低者也格古要論/
淳化閣帖出而其子裔最良者爲大觀爲潭絳戲魚堂
修内司而其最下者爲汝蓋王寀輔道守汝州因徧捜
諸碑帖篆分隸草而節取之自皇頡夏禹以至錢忠懿
郭忠恕得十二卷其所留淳化亦不過十之一二自以
[089-77a]
爲甚博而惎精而不知其所得者多虎賁重儓之類耳
且自以險急偏傾之勢發之石理麤而刻工拙第其刻
在汝今尚可搨耳弇州山人藁/
 說者謂宋南渡以前帖有六本其後摸刻以傳者益
 多而絳潭泉汝四帖在焉然泉汝不及絳潭今潭帖
 已燬而泉帖取歸祕府不易得矣格古要論/
    鼎帖
武陵郡齋板本較諸帖増益最多博而不精殊無足取
[089-77b]
法帖譜系/
武陵帖二十二卷紹興十一年辛酉十月郡守張斛集
祕閣法帖合潭絳臨江沙海諸帖參校有無補其遺闕
以成此書後列郡官名銜石刻鋪敘/
王伯谷所藏宋搨絳帖疑爲澧州帖觀其每數十行輒
有武陵二字又疑爲鼎帖繙閱第一卷以宋太宗爲弁
跋曰太宗皇帝御筆在絳州摹為諸帖之首後款名曰
鼎州提舉曰沅辰判事常武爲鼎州而武陵其附城邑
[089-78a]
也乃定爲鼎帖特以絳州二字所誤而世人只知有絳
帖遂誤爲絳州帖耳容臺集/
    星鳳樓帖
星鳳樓帖刻於南康軍雖以衆刻重摸而精善不茍並
無今人書王氏法書苑/
曹士冕摸刻工緻有餘淸而不穠亞於太淸樓續帖也
翰林要訣/
    玉麟堂帖
[089-78b]
汴人吳琚居父摸刻穠而不淸多雜米家筆仗翰林要/
訣/
    寶晉齋帖
宋曹之格摸刻星鳳之子在諸帖中爲最下今佳帖難
得學者賴此得見晉唐彷彿耳翰林要訣/
宣德九年佐録囚至無爲州學見此碑散亡不完命諸
生拓其存者六七碑字多米芾元章所書米友仁題其
後云羲之七帖先臣芾中年所臨此字有雲煙卷舒翔
[089-79a]
動之氣非善雙鈎者所能得其精妙刻石者不能形容
其一二也紹興六年丙辰十二月初七日臣友仁審定
凡卷首寶晉齋法帖卷第幾俱篆字末有右曹氏家藏
眞蹟識以大圗書格古要論/
    羣玉堂帖
羣玉堂帖十卷本平章韓侂胄自鐫其家藏墨蹟閱古
堂帖是也首卷全刊南渡以後帝后御書二卷則晉隋
名賢帖三則唐名賢帖四則懷素千文五六曁九卷悉
[089-79b]
本朝名賢帖七卷全刊山谷書八卷全刊米元章書末
卷則蔡忠惠石曼卿帖開禧末韓以罪籍嘉定改元被
旨儗入秘省乃改今名石刻鋪敘/
 星鳳樓帖宋尚書趙彦約刻於南康陳繹曽云是帖
 南宋曹士冕摸刻亞於太淸樓續帖此外有利州帖
 宋慶元中劉次莊以戲魚堂帖幷釋文重刻石於益
 昌其釋文字畫較臨江帖稍大又蔡州帖臨摹絳帖
 上下卷刻石出於臨江潭帖之上彭州帖亦刻歴代
[089-80a]
  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紙類北紙東庫本世傳潘氏子
  析居法帖石本分爲二其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上十
  卷絳州重刻下十卷足之一部名東庫本其家復重
  刻上十卷亦足一部於是絳州有公私二本若賜書
  堂帖宋宣獻公綬刻於山陽有古鍾鼎識文絶妙但
  二王帖未精石已不存後有重摸本寶晉齋帖宋曹
  之格摸刻在諸帖中最下爲星鳳之子玉麟堂帖汴
  人吳琚居父摸刻羣玉堂帖韓侂胄刻所載前代遺
[089-80b]
  蹟最多後亦有宋人書至今有潘氏淳化閣帖乃潘
  九亮自摸入石顧氏淳化閣帖乃顧仲義借潘氏所
  藏宋本摹勒上石復刻淳化法帖釋文考異最爲詳
  確按潘顧二本皆以賈似道家/所藏重摹而潘本痩顧本肥餘刻玉泓館蘭亭柳
  公權蘭亭十七帖蘭馨煙條等帖潘氏亦鐫宋本蘭
  亭後有趙文敏公十八跋欲考閣帖者不可不知其
  支派也珊瑚網/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