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61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清-孫岳頒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七卷
   論書七書學下/
    宋髙宗論書
    宋姜䕫續書譜
    宋曹勛論書
    宋范成大論書
[007-1b]
    宋朱熹論書
    宋黄希先論學書
    宋樓鑰論書
    宋周必大論書
    宋岳珂論臨摹
    宋趙希鵠論用墨
    宋趙孟堅論書
    宋周密論筆墨
[007-2a]
   翰林粹言
   金趙秉文論草書
   元趙孟頫論書
   元郝經論書
   元虞集書說
   元虞集論書
   元虞集論草書
   元劉因論書
[007-2b]
   元韓性論書
   元劉有定論書
   元戴表元論書
   元吾衍論寫篆
   元杜本論書
   元鄭枃論書
   元盛熙明論書
   明王賔敘字
[007-3a]
   明張紳論書
   明方孝孺論書
   明解縉書學詳說
   明解縉學書法
   明楊士奇論書
   明曾棨論學書
   明岳正論書
   明李東陽論臨書
[007-3b]
   明吳寛論書
   明祝允明論書
   明文徵明記李少卿論書
   明楊愼論書
   明焦竑學書法
   明王世貞論書
   明項穆論書
   明屠隆論書
[007-4a]
   明周顯宗論書
   明蕭子鵬論草書
   明莫雲卿論書
   明董其昌論書
   明董其昌自論書
   明李日華論書
   明李日華渴筆頌
   明婁堅論字畫
[007-4b]
   明李流芳論摹書
   明黄道周論書
   明趙宧光論書
[007-5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七
  論書七書學下/
    宋髙宗論書
 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正則端嚴
 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劒儼立廊廟草則騰蛟起鳳
 振迅筆力頴脫豪舉終不失真所以鍾王輩皆以此榮
 名不可不務也
[007-5b]
 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徃徃篆隸各成一家真
 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筆意本不同每拘於㸃畫無放意
 自得之蹟故别為戸牖若通其變則五者皆在筆端了
 無閡塞惟在得其道而已非風神頴悟力學不倦至有
 筆冢研山者似未易語此
 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者以八法皆備不相附麗至側
 字亦可正讀不渝本體蓋隸之餘風若楷法既到則肆
 筆行草間自然於二法臻極煥手妙體了無缺軼反是
[007-6a]
則流於塵俗不入識者指目矣吾於次序得之因筆其
梗概
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務簡易刪難省繁損複
為單誠非倉史之蹟但習書之餘以精神之運識思超
妙使㸃畫不失真為尚
昔人論草書謂張伯英以一筆書之行斷則再連續蟠
屈拏攫飛動自然筋骨心手相應所以牽情運用畧無
留礙故譽者云應指宣事如矢發機霆不暇擊電不及
[007-6b]
飛皆造極而言創始之意也後世或云忙不及草者豈
草之本㫖哉正須翰動若馳落紙雲煙方佳耳翰墨志/
   宋姜䕫續書譜
    總論
真行草書之法其源出於蟲篆八分飛白章草等圎勁
古澹則出於蟲篆㸃畫波發則出於八分轉換向背則
出於飛白簡便痛快則出於章草然而真草與行各有
體製歐陽率更顔平原輩以真為草李邕西臺輩以行
[007-7a]
為真亦以古人有專工正書者有專工草書者有專工
行書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或云草書千字不抵行草
十字行草十字不如真書一字意以為草至易而真至
難豈真知書者哉大抵下筆之際盡倣古人則少神氣
專務遒勁則俗病不除所貴熟習精通心手相應斯為
美矣白雲先生歐陽率更書訣亦能言其梗概孫過庭
論之又詳可參稽之
    真書
[007-7b]
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
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
瀟灑縱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士而士大夫
字書類有科舉習氣顔魯公作干禄字書是其證也矧
歐虞顔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
飄逸之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疎密天然不齊孰能
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
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疎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
[007-8a]
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髙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
參之耳或者專喜方正極意歐顔或者惟務匀圎專師
虞永或謂體須稍扁則自然平正此又有徐㑹稽之病
或云欲其蕭散則自不塵俗此又有王子敬之風豈足
以盡書法之美哉真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采古人之
字列之以為圗今畧言其指㸃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
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横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堅
正匀靜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束堅實丿音/瞥音/拂
[007-8b]
者字之手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
翩自得之狀乚挑剔者字之歩履欲其沉實晉人挑剔
或帶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顔栁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
飄逸之氣轉折者方圎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
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
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
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故翟伯壽問於
米老曰書法當何如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徃不收此必
[007-9a]
至精至熟然後能之古人遺墨得其一㸃一畫皆昭然
絶異者以其用筆精妙故也大令以來用筆多尖一字
之間長短相補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於成體之
後至於今尤甚焉
    用筆
用筆不欲太肥肥則形濁又不欲太瘦瘦則形枯不欲
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不精
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髙右低不欲前多後少歐陽
[007-9b]
率更結體太拘而用筆特備衆美雖小楷而翰墨灑落
追蹤鍾王來者不能及也顔柳結體既異古人用筆復
溺於一偏予評二家為書法之一變數百年間人爭效
之字畫剛勁髙明固不為書法之無助而晉魏之風軌
則掃地矣然柳氏大字偏旁清勁可喜更為竒妙近世
亦有倣效之者則俗濁不除不足觀故知與其太肥不
若瘦硬也
    草書
[007-10a]
草書之體如人坐臥行立揖遜忿爭乗舟躍馬歌舞擗
踊一切變態非茍然者又一字之體率有多變有起有
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理右軍書羲之字當字
得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字無有同者而未嘗不同也
可謂所欲不踰矩矣大凡學草書先當取法張芝皇象
索靖章草等則結體平正下筆有源然後仿王右軍申
之以變化鼓之以竒崛若泛學諸家則字有工拙筆多
失誤當連者反斷當斷者反續不識向背不知起止不
[007-10b]
悟轉換隨意用筆任筆賦形失悞顛錯反為新竒自大
令以來已如此矣況今世哉然而襟韻不髙記憶雖多
莫湔塵俗若風神蕭散下筆便當過人自唐以前多是
獨草不過兩字屬連累數十字而不斷號曰連緜游絲
此雖出於古人不足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
作真何嘗茍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㸃畫
處皆重非㸃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
而未嘗亂其法度張顛懷素規矩最號野逸而不失此
[007-11a]
法近代山谷老人自謂得長沙三昧草書之法至是又
一變矣流至於今不可復觀唐太宗云行行若縈春蚓
字字如綰秋蛇惡無骨也大抵用筆有緩有急有有鋒
有無鋒有承接上字有牽引下字乍徐還疾忽往復收
緩以效古急以出竒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
味横斜曲直鈎環盤紆皆以勢為主然不欲相帶帶則
近俗横畫不欲太長長則轉換遲直畫不欲太多多則
神癡以捺代乀以發代辵辵亦以捺代惟丿則間用之
[007-11b]
意盡則用懸針意未盡須再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
    用筆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此皆後人
之論折釵股欲其曲折圎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横直匀
而藏鋒錐畫沙欲其無起止之跡壁坼者欲其無布置
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出一起一
倒一晦一明而神竒出焉常欲筆鋒在畫中則左右皆
無病矣故一㸃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一
[007-12a]
丿又有數樣一㸃者欲與畫相應兩㸃者欲自相應三
㸃者必有一㸃起一㸃帶一㸃應四㸃者一起兩帶一
應筆陣圗云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便不是書如囗音/圍
當行草時尤宜泯其稜角以寛閑圎美為佳心正則筆
正意在筆前字居心後皆名言也故不得中行與其工
也寧拙與其弱也寧勁與其鈍也寧速然極須淘洗俗
姿則妙處自見矣大抵要執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
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
[007-12b]
不主執又作字者亦須畧考篆文須知㸃畫來歴先後
如左右之不同刺刾之相異王之與玉示之與衣以至
奉秦泰春形同體殊得其源本斯不浮矣孫過庭有執
使轉用之法執為長短淺深使為縱横牽掣轉為鈎環
盤紆用為㸃畫向背豈茍然哉
    用墨
凡作楷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
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筆欲
[007-13a]
鋒長勁而圎長則含墨可以取運動勁則剛而有力圎
則妍美予嘗評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之
則緩來舍之則急往世俗謂之揭箭好刀按之則曲舍
之則勁直如初世俗謂之回性筆鋒亦欲如此若一引
之後已曲不復挺之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長而不勁不
如弗長勁而不圎不如弗勁紙筆墨皆書法之助也
    行書
嘗夷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書不同大率變真以
[007-13b]
便於揮運而已草出於章行出於真雖曰行書各有定
體縱復晉代諸賢亦不相逺蘭亭記及右軍諸帖第一
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顔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大
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悞亦可輝映所貴乎穠纖間出
血脉相連筋骨老徤風神灑落姿態備具真有真之態
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學可以兼通
    臨摹
摹書最易唐太宗云臥王濛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亦
[007-14a]
可以嗤蕭子雲唯初學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
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
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其次雙鈎蠟本須
精意摹搨乃不失位置之美耳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
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夫臨摹之際豪
髪失真則神情頓異所貴詳謹世所有蘭亭何啻數百
本而定武為最佳然定武本有數樣今取諸本參之其
[007-14b]
位置長短大小無不一同而肥瘠剛柔工拙要妙之處
如人之面無有同者以此知定武雖石刻又未必得真
蹟之風神矣字書全以風神超邁為主刻之金石其可
茍哉雙鈎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郭填其内或朱
其背正得肥瘦之本體雖然尤貴於瘦使工人刻之又
從而刮治之則瘦者亦變為肥矣或云雙鈎時須倒置
之則亦無容私意於其間誠使下本明上紙薄倒鈎何
害若下本晦上紙厚却須能書者為之發其筆意可也
[007-15a]
夫鋒芒圭角字之精神大扺雙鈎多失此又須朱其背
時稍致意焉
    方圎
方圎者真草之體用真貴方草貴圎方者參之以圓圎
者參之以方斯為妙矣然而方圓曲直不可顯露直須
涵泳一出於自然如草書尤忌横直分明横直多則字
有積薪束葦之狀而無蕭散之氣時參出之斯為妙矣
    向背
[007-15b]
向背者如人之顧盼指畫相揖相背發於左者應於右
起於上者伏於下大要㸃畫之間施設各有情理求之
古人右軍蓋為獨歩
    位置
假如立人挑土田王衣示一切偏旁皆須令狹長則右
有餘地矣在右者亦然不可太密太巧太密太巧者是
唐人之病也假如口字在左者皆須與上齊嗚呼喉嚨
等字是也在右者皆須與下齊和扣等是也又如冖頭
[007-16a]
須令覆其下走辵皆須能承其上審量其輕重使相負
荷計其大小使相副稱為善
    疎密
書以疎欲風神密欲老氣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魚之
四㸃畫之九畫必須下筆勁淨疎密停勻為佳當疎不
疎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彫疎
    風神
風神者一須人品髙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四須險
[007-16b]
勁五須髙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
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痩者如山澤
之癯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
如醉仙端楷如賢士
    遲速
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先必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速
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務速又多失勢
    筆勢
[007-17a]
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字之體定於初下
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
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邉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又有平
起者如𨽻畫藏鋒者如篆畫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
含蓄兼之則妙矣
    情性
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其説見於昌黎送高閑序孫
過庭云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彫疎神怡
[007-17b]
務閑一合也感惠狥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
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恐遽體留一乖也意違
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
手䦨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
    血脈
字有藏鋒出鋒之異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應上下相
接為佳後學之士隨所記憶圖冩其形未能涵容皆支
離而不相貫穿黄庭小楷與樂毅論不同東方朔畫讃
[007-18a]
又與蘭亭記殊旨一時下筆各有其勢固應爾也余嘗
歴觀古之名書無不㸃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山谷
云字中有筆如禪句中有眼豈欺我哉
    書丹
筆得墨則痩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痩為竒而圎熟美
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欲刻者不失真
未有若書丹者然書時盤薄不無少勞韋仲將升高書
淩雲臺榜下則鬚髪已白藝成而下斯之謂歟若鍾繇
[007-18b]
李邕又自刻之可謂癖矣續書譜/
   宋曹勛論書
學書之法先須楷法嚴正得筆之意然後措㸃畫於落
筆之際則具體而不放
先賢作字必首為數行楷法然後肆筆以終其書者盖
所以示其學古之蹟施於行草為有敘如二王起居帖
長史家問帖真卿坐位帖乞米帖可見矣松隐文集/
   宋范成大論書
[007-19a]
漢人作隸雖不為工拙然皆有筆勢腕力其法嚴於後
世真行之書精采意度粲然可以想見筆墨畦徑也石/
湖集/
古人書法字中有筆筆中無鋒乃為極致墨池瑣録/
   宋朱熹論書
書學莫盛於唐然人各以所長自見而漢魏之楷法遂
廢入本朝來名勝相傳亦不過以唐人為法至於黄米
而欹側怒張之勢極矣
[007-19b]
張敬夫嘗言平生所見王荆公書皆如大忙中寫不知
公安得有如許忙事此雖戱言然實切中其病因省平
日得見韓公書蹟雖與親戚卑幼亦皆端嚴謹重未嘗
一筆作行草勢盖其胸中安静詳密雍容和豫故無頃
刻忙時亦無纖芥忙意與荆公之躁擾急廹正相反也
書札細事而於人之徳性其相闗有如此者朱子文集/
   宋黄希先論學書
學書先務真楷端正勻停而後破體破體而後草書凡
[007-20a]
字之為體緩不如緊開不如密斜不如正濁不如清左
欲重右欲輕古人之筆莫不皆然也張紳法書通釋/
   宋樓鑰論書
嘗問敷原王季中云古人篆字何以無燥筆季中云古
人力在臂不盡用筆力今以筆為力或燒筆使秃而用
之移筆則墨已燥矣攻媿集/
   宋周必大論書
晉人風度不凡於書亦然右軍又晋人之龍虎也觀其
[007-20b]
鋒藏勢逸如萬兵銜枚申令素定摧堅陷陣初不勞力
盖胸中自無滯礙故形於外者乃爾非但積學可致也
平園集/
   宋岳珂論臨摹
臨摹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雖具準
繩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天
浮雲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丹鉛總録/
   宋趙希鵠論用墨
[007-21a]
古人晨起必濃磨墨汁滿硯池以供一日之用用不盡
則棄去來早再作故硯池必大而深真草隸篆皆用濃
墨至行草過筆處雖如絲髪其墨亦濃近世惟吳傅朋
深得古人筆法其他不然也洞天清録/
   宋趙孟堅論書
學唐不如學晋人皆能言之夫豈知晉不易學學唐尚
不失規矩學晋不從唐入多見其不知量也僅能欹斜
雖欲媚而不媚翻成畫虎之犬耳何也書字當立間架
[007-21b]
牆壁則不骩骳思陵書法未嘗不圎熟要之於間架牆
壁處不著工夫此理可為識者道近得北方舊本虞永
興破邪論序愛而不知其惡也故為此說正坐無牆壁
也右軍樂毅畫賛蘭亭最真一一有牆壁者右軍一搨
直下是也李瑋家開皇帖行書之祖於此最昭昭化度
及魯公離堆得此法左右陰陽極明麗丁道護啓法寺
碑筆右方直下最具此法學者當垂情如此下筆則妍
麗方直端重楷正昧此則癡鈍墨豬矣黄庭賀㨗有鍾
[007-22a]
體雖微欹側隐然亦有牆壁力命表勁利更高學者無
但狥俗而不究本唯遺教經宛然是經生筆了無神明
決非羲筆正如率更之玩長孫無忌面團團也識此已
又識破懐仁聖教之流入院體也其逸筆處世謂之小
正書此書官告體蘭亭玉潤霜寒諸帖即無此逸筆不
知懐仁從何取入使後人未仿羲帖先為此態觀之可
惡其流至於蘭溪藏經記烏龍廟記僧有交之集書極
矣又須戒徐㑹稽之濁戒李北海之狂濁在跛偃狂在
[007-22b]
欹斜唯張從申得大令之通暢無二公之流弊且世云
㑹稽法自蘭亭出蘭亭即無偃筆也又云北海深悟大
令大令不若是之欹跛也跛偃之弊流而為坡公攲斜
之弊流而為元章父子矣且如吳傅朋深得諸葛禎瑶
臺寺碑筆法的是蘭亭中出矣公又生出一節病每下
竪筆不直搨下乃仰筆尖鋒全無氣骨皆清和之弊為
隘不恭學者更切自防之自㸃檢之朋友相警悟之前
修長中之短亦無畏友以覺其非耳故予深信間架牆
[007-23a]
壁為要也余自謂學古人當勤媚今人當無心可也中
興後朱壑巖横斜顛倒幾若楊少師孫勤川規矩恐下
筆不中觀者元章曰奴書耳朱吾所取孫吾所戒更從
識者評
學隸楷於晋魏之下邈乎無以稽也縱有羲繇之迹號
存世者唯樂毅海宇秣林本耳其唐元度魚帖本已非
古本文次有徳州畫像賛而已若所謂力命表固繇精
筆古勁幾不入俗眼然尊之敬之未容而友之也黄庭
[007-23b]
固類繇敧側不中繩度未學唐人而事此徒成畫虎類
犬然則欲從入道於楷何從曰僅有三焉化度九成廟
堂耳晉宋而下分而南北有丁道䕶襄陽啓法寺興國
寺二石啓法最精歐虞之所自出興國麤甚如出兩手
天不壽精而壽麤良可歎也北方多朴有隸體無晉逸
雅謂之氊裘氣至合於隋書同文軌開皇大業以逮武
徳之末貞觀之初書石無一可議此古今集大成之時
也於是歐虞大宏厥聲始者虞於龍聖道塲歐於姚辨
[007-24a]
等刻亦未臻極詣也及孔子廟堂碑飛來白鶴詩虞為
法於世矣化度九成歐獨歩於時矣今求楷法舍此三
者是南轅而北轍矣三書之法在平正恬澹分間布白
行筆停勻且如横畫必兩頭均平不可如俗書左低右
昂搭手從左原過此在八訣所謂千里陣雲者也起筆
既成冗類如鑿如錐則有泛冗錐則尖既不尖又必帶
冗斯為妙絶及至書到右方住處捺筆不可向下須擁
起向上於下如繩直其左方主筆之竪亦結筆在左穿
[007-24b]
心竪筆是也捺筆直下到立筆處微捺使鋒左向如畫
之右肩突出鋒在上竪筆則突出鋒在左也又於十字
處如中字牛字年字凡是一横一直中停者皆當著心
凝然正直平均不可使一髙一低一斜一欹少渉世俗
守此法既牢則凡施之間架自然平均使不俗氣俗之
從生始於徐浩也知蘭亭韻致取有映帶不知先自背
了繩墨欹斜跛偃雖有態度何取態度者書法之餘也
骨格者書法之祖也今未正骨格先尚態度幾何不舍
[007-25a]
本而求末邪戒之戒之從入之門先敬先戒平平直直
輕輕勻勻俗咎率更體為排算固足以攻其短然先排
算而尚氣脈乃可不排算而求之是未行而先馳理不
至爾分間布白勿令偏側此誠格言每一字為率筆多
筆少不同先須分布勻整若此未調順工何從生又有
一般偏旁不可盡律以正者每字必攲嵗字必舛有字
不可破中叢字取居中而又左右皆須以古人所書求
其義理執一而論第曰中正此李後主譏魯公為田舍
[007-25b]
翁又如褚河南所稱八分古雅有韻一切尚之甚有疎
拙薛少保發越褚體飄揚透徹一尚不回幾致迂疎魯
公之正其流也俗誠懸之勁其弊也寒古往今來中庸
能鮮千古之下刻心苦神詣其然者要是文章之外惟
此足以觀人發揮形容有足尚者不忍怠也又嘗妄論
文章精到尚可改飾字畫落筆更不容加工求以益之
適或壊之此吾知字書之貴一生眠則畫被坐則畫地
將老無工此藝厥為不易哉
[007-26a]
行草宜用棗心筆者以其摺裊婉媚然此筆須出鋒用
之須捺筆鋒向左意趣如只用筆腰不用筆尖乃可如
真書直竪用尖則施之行草無態度此是要𦂳處人多
未知之姜堯章孫過庭草書言能籠罨横竪最善發明
棗心筆於用之時每難揮運雙鈎懸腕久久得趣其要
正在勿使筆尖也
草書雖連緜宛轉然須有停筆今長沙所開懐素自序
乃蘇滄浪輩書一向裊摺無典則北方有一正本不如
[007-26b]
此或歇或連乃為正當草極難於拙蘇草不及行
晉賢草體虚澹蕭散此為至妙惟大令綰秋蛇為文皇
所譏至唐旭素方作連緜之筆此黄伯思簡齋堯章所
不取也今人但見爛然如藤纒者為草書之妙要之晋
人之妙不在此法度端嚴中蕭散為勝耳右軍三卷僅
一半真施老子印證簡齋堯章諸公議論去其間偽迹
如求屏風帖早乗涼帖止開真帖五卷於海陵當以此
為區處書法鈎𤣥/
[007-27a]
   宋周密論筆墨
先君子善書體兼虞栁余所書似學柳不成學歐又不
成不自知其拙往往歸過筆墨諺所謂不善操舟而惡
河之曲也雖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噐汎觀前輩善
書者亦莫不於此留意焉王右軍少年多用柴紙中年
用麻紙又用張永義製紙取其流麗便於行筆蔡中郎
非流紈豐素不妄下筆韋誕云用張芝筆左伯紙任及
墨兼此三具又得巨手然後可以建方丈之字方寸千
[007-27b]
言韋昶善書而妙於筆故子敬稱為竒絶漢世郡國貢
兔惟趙為勝歐陽通用貍毛筆世惟米家父子及薛紹
彭留意筆札米元章謂筆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筯
捕物此最善喻然則古人未嘗不留意於此獨率更令
臨書不擇筆要是古人能事耳癸辛雜識/
   翰林粹言
胸中有書下筆自然不俗坡詩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
書萬巻始通神此言良是
[007-28a]
為書之妙不必憑文按本妙在應變無方
行行要有活法字字須求生動
有功無性神彩不生有性無功神彩不實兼此二者然
後得齊古人
筆正之説真格言也筆正則古人筆法皆如吾手矣側
鋒取妍鍾王不𫝊之秘濡豪之次法與鋒合然後運筆
無非法也
捉筆在手便須運意不可妄落一筆纔落便想第二筆
[007-28b]
合作如何下
偶冩一字不成須於衆碑中尋之若無即出意自造不
可輕易率然而作
作字須是滑熟不可生硬如顔如栁初未嘗有生硬之

先識此字書則得之素與相忘必難描摹臨書最有功
以其可得精神也字形在紙筆法在手筆意在心筆筆
生意分間布白小心布置大膽落筆
[007-29a]
左者右之右者左之偏者正之正者偏之以近為逺以
逺為近以連為斷以斷為連筆近者意逺筆逺者意近
字須因其近似而習之平日雜書紙則有意存之可省
以得之字看碑帖須象運筆又須挹其氣象隨所寓成
形結字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得氣象學字
如女子學梳掠惟性虚者尤能作態度
只學一家書學成不過為人作奴婢集衆長歸於我斯
為大成
[007-29b]
行書非草非真兼真謂之真行𢃄草謂之行草篆添隸
減篆長隸匾書法鉤𤣥/
   金趙秉文論草書
草書尚矣由漢而下崔張精其能魏晋以來鍾王擅其
美自兹以降代不乏人夫其徘徊閑雅之容飛走流注
之勢驚竦峭拔之氣卓犖跌宕之志矯若游龍疾若驚
蛇似邪而復直欲斷而還連千態萬狀不可端倪亦閑
中之一樂也草書韻㑹序/
[007-30a]
   元趙孟頫論書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
軍書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兹其所以神
蘭亭跋/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盖結字因時相傳
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
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
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同上/
[007-30b]
凡作字雖戲寫亦如欲刻金石鐵網珊瑚/
書貴紙筆調和若紙筆不稱雖能書亦不能善也譬之
快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筆道通㑹/
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
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已方鵬/
崑山志/
   元郝經論書
夫書一技耳古者與射御並故三代先秦不計夫工拙
[007-31a]
而不以為學是以無書法之説焉自包犧氏畫八卦造
書契皇頡製字取天地法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狀鳥獸
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煙雲雨露之態而為之初無
工拙之意於其間也世變日下漸趨簡易故變古文為
篆文變大篆為小篆又變小篆為隸為楷為八分為行
為草為真行為行草為章草為正草廢刀用筆廢竹用
帛廢帛用紙皆與世變而下也道不足則技始以書為
工始寓性情襟度風格其中而見其為人專門名家始
[007-31b]
有書學矣故古之篆法之存者惟見秦丞相斯斯刻薄
寡恩人也故其書如屈鐵琢玉痩勁無情其法精盡後
世不可及漢之隸法蔡中郎不可得而見矣存者惟魏
太傅繇繇沈鷙威重人也故其書勁利方重如畫劔累
鼎斬絶深險又變而為楷後世亦不可及楷草之法晉
人所尚然至右軍將軍羲之則造其極羲之正直有識
鑒風度髙逺觀其遺殷浩及道子諸人書不附桓温自
放山水間與物無競江左高人勝士鮮能及之故其書
[007-32a]
法韻勝遒婉出竒入神不失其正高風絶迹邈不可及
為古今第一其後顔魯公以忠義大節極古今之正援
篆入楷蘇東坡以雄文大筆極古今之變以楷用隸於
是書備極無餘藴矣蓋皆以人品為本其書法即其心
法也故栁公權謂心正則筆正雖一時諷諌亦書法之
本也茍其人品凡下頗僻側媚縱其書工其中心藴蓄
者亦不能掩有諸内者必形諸外也若二王顔坡之忠
正高古縱其書不工亦無凡下之筆矣況於工乎先叔
[007-32b]
祖謂二王書之經也顔坡書之傳也其餘則諸子百家
耳故今之為書也必先熟讀六經知道之所在尚友論
世學古之人其問學其志節其行義其功烈有諸其中
矣而後為秦篆漢隸玩味大篆及古文以求皇頡本意
立筆創法脫去凡俗然後熟臨二王正書熟則筆意自
肆變態自出可臨真行又熟則漸放筆可臨行草收其
放筆以草為楷以求正筆可臨章草超凡入聖盡棄畦
町飛動鼔舞不知其所以然然後臨其正草如是者有
[007-33a]
年始可於顔求其正筆於坡求其竒筆以正為竒以竒
為正出入二王之間復漢隸秦篆皇頡之初書法始備
矣然猶學之於人非自得之於已也必觀夫天地法象
之端人物器皿之狀鳥獸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煙
雲雨露之態求制作之所以然則知書法之自然猶之
於外非自得之於内也必精窮天下之理鍜錬天下之
事紛紼天下之變客氣妄慮撲滅消弛澹然無欲翛然
無為心手相忘縱意所如不知書之為我我之為書悠
[007-33b]
然而化然後技入於道凡有所書神妙不測盡為自然
造化不復有筆墨神在意存而已則自高古閑暇恣睢
徜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剛而不亢柔而不惡端莊而
不滯妥娜而不欺易而不俗難而不生輕而不浮重而
不濁拙而不惡巧而不煩揮灑而不狂頓直而不妄夭
矯而不怪窅眇而不僻質朴而不野簡約而不闕增羨
而不多舒而不緩疾而不速沈著痛快圎熟混成萬象
生筆端一畫立太極太虚之雲也大江之波也悠悠然
[007-34a]
而來浩浩然而逝邈然無我於其間然後為得已雖云
一技而可以名家也陵川集/
   元虞集書説
書之易篆為隸本從簡然君子作事必有法焉精思造
妙遂以名世方圎平直無所假借而從容中度自可觀
則譬如冠冕珮玉執璧奉行事君事神恭敬在中威儀
見外揖拜升降自然成文則其善也乃若頗衺反側怒
張容媚小人女子之態學者戒之道園學古録/
[007-34b]
   元虞集論書
魏晋以來善隸書以名書未嘗不通六書之義不通其
義則不得文字之情制作之故安有不通其義不得其
情不本其故猶得為善書者吳興趙公之書名天下以
其深究六書也書之真贋吾嘗以此辨之世之不知六
書而效其波磔以為媚誠妄人矣道園學古録/
   元虞集論草書
昔之為草書者結體有疎密用筆有工拙波磔不同形
[007-35a]
勢亦異譬諸人之耳目口鼻之形雖同而神氣不一衣
冠帶履之具同制而容止則殊朝廷有大朝㑹百官咸
在品秩同等班序同列而人則雜然前陳矣善相人者
乃能於是乎有所擇焉道園學古録/
   元劉因論書
字畫之工拙先秦不以為事科斗篆隸正行草漢氏而
下隨俗而變去古逺而古意日衰魏晋以來其學始盛
自天子大臣至處士往往以能書名家變態百出法度
[007-35b]
備具遂為專門之學學者苟欲學之篆隸則先秦款識
金石刻魏晋金石刻唐以來李陽冰等所當學也正書
當以篆隸意為本有篆隸意則自髙古鍾太傅王右軍
顔平原蘇東坡其規矩準繩之大匠也歐率更張長史
李北海徐浩栁誠懸楊凝式蔡君謨米芾黄魯直萃之
以勵吾氣參之以肆吾博可也雖或不工亦不俗矣技
至於不俗則亦已矣荆川稗編/
   元韓性論書
[007-36a]
書果有則乎書心畫也短長瘠肥體人人殊未可以一
律拘也書果無則乎古之學者殫精神縻嵗月臨摹仿
效終老而不厭亦必有其道矣蓋書者聚一以成形形
質既具性情見焉異者其體同者其理也能盡其理可
以為則矣三代之時書以記事未始以㸃畫較工拙也
然而鼎彛銘誌之文俯仰向背精入芒髪是豈有意於
工哉亦盡其理不能不工耳秦漢而下以書名者何可
勝數盡書之理者惟鍾元常王逸少數人而已其殘縑
[007-36b]
敗禇刓碑斷碣幸存於世者皆為人所寳愛觀其霞分
雲駛龍跳虎躍變化倏忽莫適控摶可喜可玩可怖可
愕而不可測識意非法度所可拘攣徐而察之俯仰向
背之理若合符契後之學者互相憲述隨其所至而各
有成下至黃太史米南宫書體縱肆而法度極森嚴故
皆可以擅名於後世由是而降人益事書其資善書者
又好為甚高之論以為師心自用足以成家何必為是
拘拘也其形質性情蹠盭昏惑前不則乎古後不足為
[007-37a]
來者則書道之中絶以是也夫書則/
   元劉有定論書
篆直分側直筆圎側筆方用法有異而執筆初無異也
其所以異者不過遣筆用鋒之差變耳蓋用筆直下則
鋒嘗在中欲側筆則微倒其鋒而書體自然方矣古人
學書皆用直筆王次仲等造八分始側法也王氏法書/
苑/
   元戴表元論書
[007-37b]
古之書家莫不能刻謂之書刀後乃用以書丹入石予
嘗行金焦間見米南宫題詩厓壁鋒勢飛動遺老云皆
其所自鑿今人名能書以刻字為恥殆非通論剡源集/
   元吾衍論寫篆
寫篆把筆只須單勾却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圎平直無
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師傳只如常把筆所以字多敧
斜畫亦不能直且字勢不活若初學時常虚手心伸中
指并二指於几上空畫如此不拗方可操筆此説最要
[007-38a]

凡篆大字當虚腕懸筆手腕皆著紙使字不活相多有
人不能用筆用椶櫚條及紙筒等物皆俗夫所為士大
夫則不宜用此
小篆一也而各有筆法李斯方圎廓落李陽氷圎活姿
媚徐鉉如隸無垂脚字下如釵股稍大鍇如其兄但字
下為玉筯微小耳崔子玉多用隸法似乎不精然有漢
意陽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
[007-38b]
小篆俗皆喜長然不可太長太長無法但以方楷一字
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脚豈不美茂脚不過之
有無可奈何者當以正脚為主餘略收短如旛脚可也
有下無垂脚如□□□等字脚以上枝為出如草木之
為物正生則上出枝倒懸則下出枝耳學古編/
   元杜本論書
夫兵無常勢字無常體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儻悟其變則縱横
[007-39a]
皆有意象矣書史㑹要/
   元鄭枃論書
執筆貴圎字貴方篆貴圎隸貴方圎效天方法地圓有
方之理方有圓之象夫善執筆則八體具不善執筆則
八體廢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
常也肘腕法之變也魏晋間帖掌指字也衍極/
偶寫一字不成須於衆碑中求之不可輕易率然而作
趙子昂所謂必求古人佳様是也游鶴堂墨藪/
[007-39b]
   元盛熙明論書
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於心而應於
手然揮運之妙必由神悟而操執之要尤為先務也每
觀古人遺墨存世㸃畫精妙振動若生蓋其功用有自
來矣世傳衛夫人之筆陣圖王逸少之永字八法猶可
考也舍此而欲求全美於成體之後固亦難矣
㸃畫既工而後能結體然布置有疎密骨格有肥瘠不
可不察也
[007-40a]
翰墨之妙通於神明故必積學累功心手相忘當其揮
運之際自有成書於胸中乃能精神融㑹悉寓於書或
遲或速動合規矩變化無常而風神超逸是非高明之
資孰克然邪
王右軍過江觀覽名刻歎學衛夫人書徒費嵗月故學
書者以當知所宗尚乃能知所用力至於臨摹之功丹
墨之妙皆宜精究也法書攷/
   明王賔敘字
[007-40b]
古人以字名家不易能也師宜官大字方丈一字小字
方寸千言此後漢人以大小字名家不易能者也韋仲
將自言以張芝筆左伯紙已之墨已之手大字逞徑丈
之勢小字寸許千言也此魏人以大小字名家不易能
者也惜乎其字皆不可得而見其法則猶可得而知者
張長史謂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董内直謂大字貴
結密不結密則嬾散而無精神偏旁宜字字相照應又
宜飄逸氣清雅不俗一字之美皆偏旁湊成分拆看時
[007-41a]
各自成一美始為大字之盡善者矣小字貴開闊字内
間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體叚諸美皆具也以張董
所謂觀之後人從其法師韋所不易能可不能邪顧吾
嗜古人何如耳停雲館帖/
   明張紳論書
古人冩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搆
首尾相應故云一㸃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主起
伏隐顯陰陽向背皆有意態至於用墨用筆亦是此意
[007-41b]
濃淡枯潤肥痩老嫩皆要相稱故羲之能為一筆書蓋
謂褉序自永字至文字筆意顧盼朝向偃仰陰陽起伏
筆筆不斷人不能也書評稱褚河南字裏金生行間玉
潤以為行款中間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疎不至逺密不
至近如織錦之法花地相間須要得宜耳
善書者筆跡皆有本原偏旁俱從篆隸智者洞察昧者
莫聞是以法篆則藏鋒折撘則從隸用筆之向背結體
之方圜隐顯之中皆存是道人徒見其規模乎八法而
[007-42a]
不知其從容乎六書近時惟吳興趙公為能知此其他
往往皆工㸃畫不究偏旁古法蕩然非為小失
凡寫字先看文字宜用何法如經學文字必當真書詩
賦之類行草不妨又看紙筆卷冊合用字體大小務使
相稱然後尋古人寫過字様如小楷有黄庭樂毅畫讃
曹娥各自法度不同今所寫當用何者為法凝神存想
乗興下筆立一字為一篇之主分其章辨其句為之起
伏隐顯為之向背開合為之映帶變換情狀可以生形
[007-42b]
勢可以定始可言書矣法書通釋/
   明方孝孺論書
晋宋間人以風度相高故其書如雅人勝士瀟灑醖藉
折旋俯仰容止姿態自覺有出塵意陵遲至於中唐法
度森然大備而怒張挺勃之氣亦已露矣唐初諸賢去
古未逺故猶有晋宋遺風古人所為常使意勝於法而
後世常法勝於意意難識而法易知顔柳之書余一見
即知其美今始識其用意之妙正猶有道君子泊然内
[007-43a]
運非久與之居不足知其所藴也遜志齋集/
   明解縉書學詳説
書肇於庖羲筆墨紙研皆始古用後世異其制爾書稱
作㑹紀於太常非可以刀削為而詩稱彤管知非始於
蒙恬也三者放此今書之美自鍾王其功在執筆用筆
執之法虚圎正緊又曰淺而堅謂撥鐙令其和暢勿使
拘攣真書去豪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掣三分而一分
著紙勢則有餘掣一分而三分著紙勢則不足此其要
[007-43b]
也而擫捺鈎揭扺拒導送指法亦備其曰擫者大指當
微側以甲肉際當管旁則善而又曰力以中駐中筆之
法中指主鈎用力全在於是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
正而竒健撮管法撮聚管端草書便提筆法提挈其筆
署書宜此執筆之法也若夫用筆豪釐鋒頴之間頓挫
之鬰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揚之藏而出之垂而縮之往
而復之逆而順之下而上之襲而掩之盤旋之踴躍之
瀝之使之入衂之使之凝築之如穿按之如埽注之趯
[007-44a]
之指之揮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墜之架虚搶之窮深
掣之收而縱之蟄而伸之淋之浸滛之使之茂卷之蹙
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瑩鼔之舞之使之
竒喜而舒之如見佳麗如逺行客過故鄉發其怡怒而
奮激之也如撫劔㦸操戈矛介萬騎而馳之也發其壯
哀而思也低迴戚促登髙弔古慨然歎息之聲樂而融
之如夢華胥之游聽鈞天之樂與其簞瓢陋巷之樂之
意也是其一字之中皆自其心推之有絜矩之道也而
[007-44b]
其一篇之中可無絜矩之道乎上字之於下字左行之
於右行横斜疎密各有攸當上下連延左右顧矚八面
四方有如布陣紛紛紜紜鬬亂而不亂渾渾沌沌形圓
而不可破昔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
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魚鬛鳥翅花䰅蝶芒油然粲
然各止其所縱横曲折無不如意豪髪之間直無遺憾
近時惟趙文敏公深得其㫖而詹逸菴之署書亦然今
欲增減其一分易置其一筆一㸃一畫一豪髪高下之
[007-45a]
間闊狹偶殊妍醜逈異學者當視其精微得之是以統
而論之一字之中雖欲皆善而必有一㸃畫鈎剔波拂
主之如美石之藴良玉使人玩繹不可名言一篇之中
雖欲皆善必有一二字登峯造極如魚鳥之有麟鳳以
為之主使人玩繹不可名言此鍾王之法所以為盡善
盡美也且其遺蹟偶然之作枯燥重濕穠澹相間盖不
經意肆筆為之適符天巧竒妙出焉此不可以強為亦
不可以强學惟日日臨名書無吝紙筆工夫精熟久乃
[007-45b]
自然言雖近易實為要旨先儀骨體後畫精神有膚有
血有力有筋其血其膚側鋒内外之際其力其筋豪髪
生成之妙絲來綫去脈絡分明描搨為先旁摹次之雙
鈎映擬功不可闕對之倣之如燈取影填之補之如鑑
照形合之符之如瑞之於瑁也比而似則之如睨伐柯
察而象之詳視而黙識之如七十子之學孔子也愈近
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
求其精一旦豁然貫通焉忘情筆墨之間和調心手之
[007-46a]
用不知物我之有間體合造物而生成之也而後為能
學書之至耳此余所以為書之詳説也王氏法書苑/
   明解縉學書法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須臨古人墨跡
置間架担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張芝臨池學書池水
盡黑 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盡黒趙子昂國公十
年不下樓巙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千字纔進膳
唐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學蘭亭記大字
[007-46b]
須藏間架古人以帚濡水學書於砌或書於几几石皆

余少時學書得古之斷碑遺碣効其布置形似自以為
至矣間有諛之曰比之古碑刻如燭取影殆逼其真則
又喜自負聞有談用筆之法者未免非而不信也及稍
見古人之真跡雖豪髪運轉皆遒勁蒼潤如畫沙剖玉
使人心暢神怡然後知用筆之法書之精神運動於形
似布置之外尤不可昧而少之也解學士集/
[007-47a]
   明楊士竒論書
真書非古鍾王以後上下率用之然亦有法昧者不能
造其至陳繹曾翰林要訣此所謂法也得其法茍非積
功之熟亦徒然矣曾子固言羲之所能亦精力自致非
天成也一藝之學猶必智行兩盡況從事古聖賢之學
者哉東里續集/
   明曾棨論學書
惟晋唐以書名家者不可勝計雖體製不同而規矩繩
[007-47b]
墨初不異也近時學者徒見其已然之蹟臨鍾王者曰
我師晋臨歐虞者曰我師唐非惟學者偃然當之見之
者亦從而曰彼誠晋也誠唐也噫是徒髣髴其體製之
似而不求其規矩繩墨良可歎哉大扺作書須結體平
正下筆有源然後伸之以變化鼔之以竒崛則任心隨
意皆合規矩矣且夫書法之妙非可言𫝊昔人有見擔
夫争道聞鼔吹觀舞劔而造神妙以至聽江聲見蛇鬬
而筆法進者此豈拘拘於臨寫之勤哉西墅集/
[007-48a]
   明岳正論書
書家以永字八法該諸字之法予謂八法本於四法四
法本於一法即太極分而為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之義故側者太極也勒者引而伸之也努者勒之竪也
側分而為趯勒分而為啄為䇿努分而為掠為磔努從
而勒衡䇿左而啄右掠倚而磔偃知此則知筆矣岳正/
類博藳/
   明李東陽論臨書
[007-48b]
子昂臨右軍十七帖非此老不能為此書然觀者掩卷
知其為吳興筆也大扺效古人書在意不在形優孟效
孫叔敖法耳獻之嘗竊效右軍醉筆右軍觀之歎其過
醉獻之始媿服以為不可及此其形體嘗極肖似而中
不可亂者如此能書者當自知耳懐麓堂集/
   明吳寛論書
書家謂作真字能寓篆籀法則髙古今
書家例能文辭不能則望而知其筆畫之俗特一書工
[007-49a]
而已世之學書者如未能詩吾未見其能書也匏菴家/
藏集/
   明祝允明論書
書聚骨扇如令舞女在瓦礫堆上作伎飛燕玉環亦減
態矣郁逢慶書畫題跋記/
   明文徵明記李少卿論書
李少卿謂徵明曰吾學書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無益
矣子其及目力壯時為之因極論書之要訣累數百言
[007-49b]
凡運指凝思吮豪濡墨與字之起落轉換小大向背長
短疎密髙下疾徐莫不有法盖公雖潛心古跡而所自
得為多當為國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搦管虛腕疾書
令人莫能及也甫田集/
   明楊慎論書
唐史稱顔真卿筆力遒婉又稱栁公權結體勁媚有見
之言哉今人竭力倣者但得其遒而失其婉徒學其勁
而忘其媚米元章所以有筆頭如蒸餅之誚也丹鉛緫/
[007-50a]
録/
   明焦竑學書法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故自羲獻而下世無
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宋家
三百年惟蘇米庶幾元惟趙子昂一人皆師資晉唐所
以絶出流輩焦氏筆乗/
   明王世貞論書
正鋒偏鋒之説古本無之近來專欲攻祝京兆故借此
[007-50b]
為談耳蘇黃全是偏鋒旭素時有一二筆即右軍行草
中亦不能盡廢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態自不容已也文
待詔小楷時時出偏鋒固不特京兆何損法書解大紳
豐人翁馬應圖縱盡出正鋒寧救惡札不識丁字人妄
談乃爾可恨可笑
語云真以㸃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㸃畫為性情
使轉為形質縱横牽掣之謂使鉤環盤紆之謂轉向背
得宜之謂㸃畫又云神彩為上形質次之隸以規為方
[007-51a]
草則圓其矩
右軍之書後世摹仿者僅能得其圜密已為至矣其骨
在肉中趣在法外緊勢游力淳質古意不可到故智永
伯施尚能繩其祖武也歐顔不得不變其真旭素不得
不變其草永施之書學差勝筆旭素之書筆多學少學
非謂積習也乃淵源耳藝苑巵言/
   明項穆論書
書之法則㸃畫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異猶同源分派
[007-51b]
共樹殊枝者何哉資分髙下學别淺深資學兼長神融
筆暢茍非交善詎得從心書有體格非學弗知若學優
而資劣作字雖工盈虛舒慘迴互飛騰之妙用弗得也
書有神氣非資弗明若資邁而學疎筆勢雖雄鈎揭導
送提搶截拽之權度弗熟也所以資貴聰頴學尚浩淵
資過乎學毎失顛狂學過乎資猶存規矩資不可少學
乃居先古人云盖有學而不能未有不學而能者也
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齊
[007-52a]
方正矣然後定其筋骨向背往還開合連絡務求融達
貫通也次又尊其威儀疾徐進退俯仰屈伸務求端莊
温雅也然後審其神情戰蹙單疊迴帶翻藏機軸圎融
風度灑落或字餘而勢盡或筆斷而意連平順而凜鋒
芒健勁而融圭角引伸而觸類書之能事畢矣然計其
始終非四十載不能成也苐世之學者不得其門從何
進手必先臨摹方有定趨始也專宗一家次則博研衆
體融天機於自得㑹羣妙於一心斯於書也集大成矣
[007-52b]
若分布少明即思縱巧運用不熟便欲標竒是未學走
而先學趨也書何容易哉
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敧繼知規矩戒不活與
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若不均且敧如耳目口鼻開
闊長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與滯如土塑木雕不
説不笑板定固窒無生氣矣狂怪與俗如醉酒巫風匄
兒村漢胡行亂語顛仆醜陋矣又書有三要第一要清
整清則㸃畫不混雜整則形體不偏邪第二要温潤温
[007-53a]
則性情不驕怒潤則折挫不枯澀第三要閒雅閒則運
用不矜持雅則起伏不恣肆以斯數語慎思篤行未必
能超入上乗定可為卓焉名家矣書法雅言/
   明屠隆論書
吾人學書當兼收並蓄聚古人於一堂接丰采於几案
手執心談求其字體形勢轉側結搆若龍跳虎臥風雲
轉移若四時代謝二儀起伏利若刀戈强若弓矢㸃摘
如山頺雨驟而纖輕如細霧游徐使胸中宏博縱横有
[007-53b]
象庻學不窘於小成而書可名於當代矣屠赤水帖箋/
   明周顯宗論書
寫字之法在手不在筆在心不在手在神不在心神則
妙矣不可知矣故規矩可以言傳神妙必繇悟入而貫
夫始終者又在熟之一字也古人所謂如利錐畫沙常
令筆鋒在畫中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執之欲緊運
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多力豐筋者聖無
力無筋者病数言皆字學之三昧學者當究心焉
[007-54a]
寫字之法硬筆要慢軟筆要緊亦剛柔相濟之意有病
纔知無病好處貧方覺受貧難盖事必親經歴過然後
能真知也
人有云善書者不擇筆此亦未為通論或指寫行書草
書者言之也若夫楷書篆書隸書其筆各有所宜用不
可不擇之也感寓録/
   明蕭子鵬論草書
草不若楷之正楷不若篆之純然而草雖非古衆體可
[007-54b]
兼若莊以存正縱以出竒瀟散處有涵畜者在渾厚中
有精華者著馳不失範矣若簡不知檢曠而無歸與夫
亂古而作皆書之蠧也雲丘子集/
   明莫雲卿論書
今人之不及唐人唐人之不及魏晉要自時代所限風
氣之沿賢哲莫能自奮但師匠不古終乏梯航今世鍾
王之踵已不可見如鍾之力命宣示戎路季直諸帖王
楷樂毅黃庭曹娥東方讃大令洛神十三行烜赫千古
[007-55a]
行書求宋搨閣帖太清樓諸刻留意而諦觀焉即傳刻
之逺㸃畫乖謬而存十一於千古庶幾典刑學者誠能
湛玩深思髣髴其趣又參以前人譜論而自出胸中之
竒縱不能氣運争能抑亦不惑於流俗淺夫之見矣
鍾元常謂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盖知筆端之
妙全在筋力筋力之勢運於指腕右軍父子及盛唐諸
名家皆用其意而時代相沿不能無改前轍故曰元常
古肥子敬今痩正言古今異尚工拙因之古法不傳良
[007-55b]
可慨也夫楷書起於王次仲之八分夫隸為書法之一
變也漢魏以來㸃畫波磔行有天則能逺尋本始如鍾
之尚書宣示丙舍墓田庶幾典刑右軍黄庭樂毅大令
洛神十三行皆真書之用意極深者大小纖穠斜正疎
密如化工賦象動合天然自後人偽作右軍之言曰大
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張顛引以教顔魯公遂作千古
謬論末世又以出自魯公不敢置吻魯公而後竟無一
人超越自詣古人者至米元章出獨見此意而自運不
[007-56a]
足然謂魯公書真法入俗可謂具法眼三昧語也凡書
家下筆時須澄神静慮弗以一事闗心既想字形難易
俯仰右軍所謂意在筆前然後快然落筆不使凝滯自
能合作至於平日摹習之功不以寒暑少輟毎得清晏
便置古帖墨跡披玩游神心手漸熟姿態横生所謂臥
王濛於紙端坐徐偃於筆下法度既得任吾心匠適彼
互合時發新竒無論求甘心眼即古人何不可至學者
輕視之則矜持太過無心手操縱之竒無惑乎其不逮
[007-56b]
前哲也莫廷韓集/
   明董其昌論書
今人學懐仁聖教序十七帖尤謬其自信不謬者去書
道轉逺東坡書時有態特用偃筆不能促筆故有墨肥
之誚自元人後無能知趙吳興受病處者自余始發其
膏肓在守法不變耳趙吳興過秦論張伯雨以為學内
景經實學樂毅論也勻圓如算子右軍所訶徐浩李邕
不能免此唐𤣥宗鶺鴒頌清勁處髙出李北海張從申
[007-57a]
數等落筆便思破庸庸之習以聖教序為戒
余近來臨顔書因悟所謂折釵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
之魯公直入山陰之室絶去歐褚輕媚習氣東坡謂詩
至於子美書至於魯公非虛語也顔書惟蔡明逺序尤
為沉古米海嶽一生不能髣髴盖亦謂學唐初諸公書
稍乏氣骨耳
晋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或曰意不勝於
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為書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
[007-57b]
然趙子昂則矯宋之弊雖已意亦不用矣此必宋人所
訶盖為法所轉也
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竒為正蘭亭非不正其縱
宕用筆處無跡可尋若形模相似轉去轉逺栁公權云
筆正須善學者參之
書家以豪逸有氣能自結撰為極則
書法雖貴藏鋒然不得以糢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
阿剸截之意盖以勁利取勢以虚和取韻顔魯公所謂
[007-58a]
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是也
虞永興嘗自謂於道字有悟盖於發筆處出鋒如抽刀
斷水正與顔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前人巧處故應
不傳學虞者輙成算子筆陣所訶以此余非能書能解
之耳
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蘇子瞻自謂懸帖壁間觀
之所取得其大意趙子昂欲補米元章海月賦落筆輒
止曰今人去古逺矣皆為臨學所困也二公猶爾況餘
[007-58b]
子乎
書家以分行布白謂之九宫元人作書經云黄庭有六
分九宫曹娥有四分九宫是也
往余以黃庭樂毅真書為人作牓署書毎懸看輒不得
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為方丈者乃盡勢也題牓如細
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陽近之襄陽少時不能自立家專
事摹帖人謂之集古字已有規之者曰須得勢乃傳正
謂此容臺集/
[007-59a]
   明董其昌自論書
吾書與趙文敏較各有短長行間疎密千字一同吾不
如趙若臨仿歴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趙書因熟
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弗作意吾書往往率
意當吾作意趙書似輸一籌苐作意者少耳
三十年前參米書在無一實筆自謂得訣不能常習今
猶故吾可媿米云以勢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骨𢃄
來非學可及容臺集/
[007-59b]
   明李日華論書
學書不可漫為散筆必於古人書中擇百餘字成片段
者併其行間布置而學之庶血脈起伏有一種天行之
趣久之自書卷軸文字不必界畫算量信手揮之亦成
準度所謂目機銖兩者也
唐人從事法書其法書有四種曰臨曰摹曰響搨曰硬
黃臨者置紙法書之旁睥睨纖濃㸃畫而仿為之摹者
籠紙法書之上映照而筆取之響搨者坐暗室中穴牖
[007-60a]
如盎大懸紙與法書映而取之欲其透射畢見以法書
故縑色沉暗非此不澈也硬黃者嫌紙性終帶暗澀置
之熱熨斗上以黃蠟塗勻紙雖稍硬而瑩徹透明如世
所為魚枕明角之類以蒙物無不纖豪畢現者大都施
之魏晉鍾索右軍諸蹟以其年久本暗又所宗師故極
意取之也臨書如雙鵠並翔各極其致不必為歩驟之
拘非於書有深詣者不能也以故屬之虞褚諸公以下
三者則趙模馮承素輩職耳
[007-60b]
趙文敏善用筆所使筆有宛轉如意者輙剖之取其精
豪别貯之凡萃三管之精令工緫縛一管則真草巨細
投之無不可終嵗任之無敝矣故公書㸃如碾玉鎚金
無纖豪遺憾也昔年項子京與余言欲仿此法竟不果
紫桃軒又綴/
   明李日華渴筆頌
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奔馳獷難制摩挲古繭千百餘
羲獻帖中三四字長沙蓄意振孤蓬盡食腹腴留鯁刺
[007-61a]
神龍戲海見脊尾不獨鬰盤工逺勢巉巖絶壁挂藤枝
驚狖落雲風雨至吾持此語叩墨王五指拏空鵬轉翅
宣城棗頴不足存鐵腕由來自酣恣恬致堂集/
   明婁堅論字畫
字畫小技耳然而不精研則心與法不相入何由通微
不積習則手與心不相應何由造妙師法須髙骨力須
重已識其源雖師心而暗合强摹其迹縱肖貌而實乖
學古緒言/
[007-61b]
   明李流芳論摹書
學書貴得其用筆之意不專以臨摹形似為工然不臨
摹則與古人不親用筆結體終不能去其本色摹書然
後知古人難到尺尺寸寸而規之求其肖而愈不可得
故學者患苦之然以為某書某書則不肖去自書則逺
矣故多摹古帖而不苦其難自漸去本色以造入古人
堂奥也檀園集/
   明黃道周論書
[007-62a]
書字自以遒媚為宗加之渾深不墜佻靡便足上流矣
衛夫人稱右軍書亦云洞精筆勢遒媚逼人而已虞褚
而下逞竒露豔筆意偏往屢見蹊徑顔栁繼之援戈舞
錐千筆一意自此以還略不堪觀才姿不逮乃詆前人
以為軟美可歎也宋時不尚右軍今人大輕松雪俱為
淫遁未得言詮石齋集/
   明趙宧光論書
字以格力為主作古文竒字諸書以頑而能鋭鋭而還
[007-62b]
樸為格力作大小篆籀諸書以圓而能方方不露圭角
為格力作徒隸真楷以小字如大大字如小為格力作
行書藳草以主客分明引𢃄不雜為格力體法互明取
近斯顯不得不分屬以著其説耳泥則窮矣
欲作署書先想一字體裁得所然後拈筆落中筆時即
作全體想落左筆意在右落右筆意在左上下同之
草書須剛柔相濟乃得佳直則剛曲則柔折則剛轉則
柔輕重捺筆則剛首尾勻裊則柔曲直轉折易見輕重
[007-63a]
首尾難知主客分明心手聽令矣字形實體主也顧瞻
引𢃄客也客過重可主過輕不可
作字三法一用筆二結構三知趨向用筆欲其有起有
止無圭角結構欲其有節奏無斧鑿趨向欲其有規榘
無固執
字法固多不出用筆結構體裁顧盼四者之外無他能
也至若筋骨在學力工夫逸鋒在意興去就唐人尚功
晋人尚逸自此而往不可求其端倪矣何謂用筆正鋒
[007-63b]
起伏下筆有意是也何謂結構疏密得宜聮絡排偶是
也何謂體裁格至裁益不拘繩纆是也何謂顧盻左右
上下往來有情是也何謂筋骨强弱得所和而不乖是
也何謂逸鋒烏衣子弟翩翩爽爽到處有致是也
筆法尚圎過圎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無
韻筆圓而用方謂之遒體方而用圎謂之逸逸近於媚
遒近於疎媚則俗疎則野
用指而不用腕則畫成㸃而不莊能正腕而不正鋒則
[007-64a]
 形如刷而不典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則求其鋒側不
 可得也握管斜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寒山帚談/
 
 
 
 
 
 
[007-64b]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