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61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清-孫岳頒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二卷
   論書二書體下/
    宋院體書
    宋郭忠恕論古文
    宋郭忠恕論王南賔三百六十體書
    宋郭忠恕論八分書
[002-1b]
    宋郭忠恕論隸書
    宋郭忠恕論書體
    宋徐鍇辨草書
    宋周越論八體書
    宋勾中正論三字石經
    宋僧夢英十八體書
    宋歐陽修論字書之學
    宋歐陽修論六書之學
[002-2a]
   宋宋祁論古文
   宋蘇軾論硬黄書
   宋黄庭堅論蟲書
   宋米芾論隸書
   宋米芾論小八分
   宋沈括論散草
   宋黄伯思論古文竒字
   宋黄伯思論章草
[002-2b]
   宋黄伯思論院體
   宋陳瓘論六書
   宋朱長文論書學體勢
   宋鄭昻論文字八變
   宋范度五體書
   宋徽宗痩金書
   宋宣和書譜敘論
   宋紹興五體書 六體書 七體書
[002-3a]
   宋朱熹論倉頡書
   宋張栻論草書
   宋洪适論漢唐隸書
   宋洪适論西京隸書
   宋洪邁論隸書
   宋王應麟論隸書
   宋張表臣論蟲鳥書
   宋章俊卿論字書
[002-3b]
   宋髙似孫論楷書
   宋髙似孫論花書
   遼契丹字
   金女直字
   元畏吾字 蒙古字
   元趙孟頫論書體
   元呉澄論篆隸
   元吾衍字源七辨
[002-4a]
   元熊朋來論鐘鼎篆
   元熊朋來論篆隸
   元鄭枃論題署書
   元周伯琦論篆書
   明陶宗儀論大小篆
   明陶宗儀論隸書
   明陶宗儀記瑞華書
   明宋濓論隸書
[002-4b]
   明張紳論真書
   明王偁論對待書
   明陸深論書體
   明楊慎論八分書
   明楊慎論影書
   明楊慎論擘窠書
   明李䞇論古隸今隸
   明朱謀㙔論古文奇字
[002-5a]
   明徐渭論隸書
   明豐坊論篆書
   明董其昌論行楷
   明趙宧光論九體書
   明趙宧光論真草隸篆書
   明周之士論諸體書
  附録
   漢安息國書
[002-5b]
   漢劉向記浮提國書
   後漢婆羅門書
   梁陶𢎞景記仙書
   梁釋僧祐論東西書源
   唐逍遥樓楣書
   唐踈勒國書
   唐波斯國書
   唐盤盤國書
[002-6a]
   唐新羅國書西番書
   唐天竺國書
   唐跋禄迦國書
   唐羯霜那國書
   唐健那羅國書
   唐段成式記西域書
   唐釋道世記梵書
   唐繡字
[002-6b]
   宋占城國書
   宋勃泥國書
   宋西夏番書
   宋歐陽修論仙篆
   宋蘇軾天篆記
   宋張栻論南海諸番書
   宋鄭樵論華梵書
   宋王得臣記雷書
[002-7a]
   遼西夏番書
   元盛熙明論天竺書
   元郭晦記鬼書
   明陶宗儀記神書
   明陶宗儀記外域書
   明楊慎論梵篆
   明楊慎記鈿金書
   明虞淳熙記三十二體金剛經
[002-7b]
   明陳繼儒記道家書
[002-8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二
  論書二書體下/
    宋院體書
 翰林學士院自五代已來兵難相繼待詔罕習正書以
 院體相傳字勢輕弱筆體無法凡詔令碑刻皆不足觀
 太宗留心筆札即位之後募求善書許自言於公車置
 御書院首得蜀人王著以士人任簿尉即召為御書院
[002-8b]
 祗候遷翰林侍書著善草隸獨歩一時時智永禪師真
 草千字文闕數百字著補之刻石但見形範而無神妙
 世亦寳重之修東嶽廟立碑命著書著時仕著作佐郎
 辭以官卑不題銜即日遷著作郎時呂文仲為翰林侍
 讀與著更直禁中太宗每歲九月後至暮夜即召宿直
 侍書及待詔書藝於東門北偏小殿内張燭令對御書
 字或問以外事常以至一夜而罷著善大書其筆甚大
 全用勁豪號㪚卓筆市中鬻者一管百錢初以紙一番
[002-9a]
令書八字又一番令書六字又一番書四字又一番兩
字又一番一字皆極遒勁上稱善厚賞之著後官至殿
中侍御史賜金紫太平興國中選善者七人補翰林待
詔各賜緋銀魚袋十萬並兼御書院祗候更配宿兩院
餘者以次補外官自是内省書詔筆體一變燦然可觀
人用傳寳逺追唐室矣楊億談苑/
   宋郭忠恕論古文
鳥跡科斗通謂古文歴代從俗斯文患寡目論臆斷可
[002-9b]
得而聞太史公曰禮失求諸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汗/
簡/
   宋郭忠恕論王南賔三百六十體書
王南賔存乂切韻首列三百六十體多失部居不可依
佩觽/
   宋郭忠恕論八分書
八分之説流俗有二或曰八分篆法二分隸文又云皆
似八字勢有偃波臣以為二説皆非也今按書有八體
[002-10a]
漢蔡邕以隸作八分體蓋八體之後又生此法謂之八
分近矣佩觿/
   宋郭忠恕論隸書
衞夢之字本作/衞㝱是謂隸省前寗之字本作/歬寗是謂隸加詞
朗之字本作/䛐朖是謂隸行寒無之字本作/□□是謂隸變佩觿/
   宋郭忠恕論書體
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
行書狂而草書聖自隸以下吾不欲觀佩觿/
[002-10b]
   宋徐鍇辨草書
案書傳多云張並作草又云齊相杜操作據說文則張
並之前已有矣蕭子良云藁書者董仲舒欲言災異藁
草未上即為藁書藁者草之初也史記上官奪屈原藁
草今云漢興有草知所言藁草是創草非草書也徐鍇/
説文注/
   宋周越論八體書
周越古今法書苑序云自倉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小
[002-11a]
篆隸書飛白八分行書草書通為八體附以雜書以正
書正行行草草書分為四等中興書目/
   宋勾中正論三字石經
在昔漢氏營求墜典百年之間六藝漸備自武帝而及
熹平僅更數世駮雜滋甚議郎蔡邕等奏希正定乃以
古篆隸參配相檢一字而駢三蓋以書通假借形同而
義異互字音讀理則殊貫是用交相參訂示以適從非
務筆精而尚竒怪也墨池編/
[002-11b]
   宋僧夢英十八體書
古文者黄帝史倉頡之所作
迴鸞篆者史佚之所作
雕蟲篆者魯秋胡妻所作秋胡隨牒逺仕荏苒三年鳴
垤有懐春居多思桑時閒翫集為此書亦云戰筆書其
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其狀則𤣥鳥優
游落花散漫矣
飛白書者後漢蔡邕之所作
[002-12a]
薤葉篆者仙人務光之所作
瓔珞篆者後漢劉徳昇所作因夜觀星宿而為此法特
存古之梗槩以見規蹤體類科斗而不真勢同迥鸞而
宏逺天假其法非學力之功雖諸家之法悉殊而此書
為之首出後漢儒士並皆致學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柳葉篆者衞瓘之所作衞氏三世攻書善乎隸體温故
求新又為此法其跡類薤葉而不真筆勢明勁莫能得
[002-12b]

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芝英篆者漢陳遵之所作昔六國各以異體之書潛為
符信則芝英興焉秦焚古典其文煨滅在漢中葉武帝
臨朝爰有靈芝三本植於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
英之書
龍爪篆者晉右將軍王羲之游天台還至㑹稽值風月
清照夕止洞亭吟詠之末題柱作一飛字有龍爪之形
[002-13a]
焉遂稱龍爪書其勢若龍蹙虎振拔劒張弩
懸針篆者漢章帝郎中扶風曹喜之所作抽其勢有若
針之懸鋒芒故曰懸針河洛遺誥云懸針之書亦出曹
喜小篆為質垂露為紀題署五經印其三史以為楷則
傳芳千祀
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
雲書者衞恒之所作軒轅之代慶雲常見其體郁郁紛
紛為紀職文字典取諸象書品云衞恒書筆動若飛字
[002-13b]
張如雲莫能傳學
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㑹男女則以此書表
信往來及魏明帝使京兆韋仲將㸃定芳林苑中樓觀
王廙王隠皆云字間滿宻故云填篆亦云芳填書至今
圖書印記並用此書
剪刀篆者韋誕之所作亦曰金錯書本古之錢名周之
泉府厥跡不存降兹以還其文可覩若漢之銖兩新之
刀布今具存焉其為體狀若麗匣盤龍新臺舞鳯自後
[002-14a]
史游造其極焉
科斗篆者其流出於古文尚書序費氏注云書有二十
法科斗書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頭似蝦蟇子故謂之
科斗
垂露篆者曹喜之所作以書表章奏事謂其㸃綴如輕
露漢章帝常重此書懸帳内謂曰曹喜之書如金盤瀉
珠風篁雜雨八分𤣥妙一字千金矣墨池編/
   宋歐陽修論字書之學
[002-14b]
篆隸古文為體各異秦漢已來學者務極其能於是有
字書之學崇文總目/
   宋歐陽修論六書之學
古之始有文字也務乎記事而因物取類為其象故周
禮六藝有六書之學其㸃畫曲直皆有其説揚子曰斷
木為棊梡革為鞠亦皆有法焉而況書乎今雖隸字已
變於古而變古為隸者非聖人不足師法然其㸃畫曲
直猶有準則如母毋彳亻之相近易之則亂而不可讀
[002-15a]
六一居士集/
   宋宋祁論古文
唐明皇始以隸楷易尚書古文今儒者不識古文自唐
開元始宋景文公筆記/
   宋蘇軾論硬黄書
王會稽父子書存於世者蓋一二數唐人褚薛之流硬
黄臨放亦足為貴東坡集/
   宋黄庭堅論蟲書
[002-15b]
龍眼道人於市人處得全銅㦸漢制也泥金六字字家
不能讀蟲書妙絶於今諸家未見此一種乃知唐𤣥度
僧夢英皆妄作耳山谷文集/
   宋米芾論隸書
書至隸興大篆古法大壊矣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
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隸乃始有展促之勢而
三代法亡矣海岳名言/
   宋米芾論小八分
[002-16a]
小八分帶筆如行草竒甚今無此體畫史/
   宋沈括論散草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近歲蔡君謨又以散筆
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夢溪筆/
談/
   宋黄伯思論古文竒字
古文髙質而難遽造若三代鼎彛遺篆是已竒字怪巧
而差易工若漢劉棻從揚雄所學及近世夏鄭公集四
[002-16b]
聲韻所載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盡以奇字為古
文焉東觀餘論/
   宋黄伯思論章草
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謂之草猶古隸之
生今正書故章草當在草書先然本無章名因漢建初
中杜操伯度善此書帝稱之故後世目焉今便以為章
帝書誤矣東觀餘論/
   宋黄伯思論院體
[002-17a]
書苑云唐文皇製聖敎序時都城諸釋諉𢎞福寺懐仁
集右軍行書勒石纍年方就逸少劇蹟咸萃其中今觀
碑中字與右軍遺帖所有者纖微克肖書苑之說信然
近世翰林侍書輩多學此碑學弗能至了無髙韻因自
目其書為院體由唐吳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
夫玩此者少然學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嘗俗也東/
觀餘論/
   宋陳瓘論六書
[002-17b]
專取會意者不可以了六書離析偏旁不可以見全字
求古人之心而覓糟粕固已疎矣又取一全體鑿為多
字情生之説可悦可玩而不足以消人之意譬猶入海
算沙無有畔岸運籌役志迷不知改豈待達如輪扁然
後能笑其誤哉張有復古編序/
   宋朱長文論書學體勢
古之書者志於義理而體勢存焉周官敎國子以六書
者惟其通於書之義理也是故措筆而知意見文而察
[002-18a]
本可以勸善可以懲惡可以明事可以辨形豈特㸃畫
摸刻而已哉自秦滅古制書學乃缺刪繁去樸以趣便
易然猶㫖趣略存至行草興而義理䘮矣鍾張羲獻之
徒以奇筆唱士林天下獨知有體勢豈知有源本惟顔
魯公作字得其正為多雖與說文未盡合蓋不欲大異
時俗耳墨池編/
   宋鄭昻論文字八變
鄭昻論文字之八變一曰古文二曰大篆三曰小篆四
[002-18b]
曰隸書五曰八分六曰行書七曰飛白八曰草書其餘
諸體以類相從為得之玉海/
   宋范度五體書
任玠序范度五體書云五體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
草其體雖五其流惟三篆則統乎科斗玉筯垂露薤葉
大小之屬也隸則統乎羲獻鍾庾歐虞顔栁真草之輩
也八分則酌乎篆隸之間玉海/
   宋徽宗痩金書
[002-19a]
宋徽宗痩金書筆勢勁逸類薛稷周之士游鶴堂墨藪/
   宋宣和書譜叙論
    篆書
小篆出於大篆之法改省其筆畫而為之其為小篆之
祖實自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時詛楚文考之則字形直
是小篆疑小篆已見於往古而人未之宗師獨李斯擅
有其名當時字畫惟古文與大篆耳豈李斯别為小篆
以異之邪
[002-19b]
    隸書
秦并六國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
今故以李斯變大篆以程邈作隸文然而或足以垂法
而利民宜後世有取焉然斯道髙古非世俗通行之書
以故闕然不講久矣唐開元年時主懨然知隸字不傳
無以矜式後學乃詔作字統四十卷專明隸書於是間
得人以應其求如韓擇木之徒是矣然則學之興廢繫
其時哉
[002-20a]
    正書
字法之變至隸極矣然猶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在漢
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
正書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於是西漢之末隸字石
刻間雜為正書降及三國鍾繇者乃有賀尅捷表備盡
法度為正書之祖東晉聿興風流文物度越前世如王
羲之作樂毅論黄庭經一出於世遂為今昔不貲之寳
後日雖有作者詎能過之
[002-20b]
    行書
自隸法埽地而真幾於拘草幾於放介乎兩間者行書
有焉西漢之末有潁川劉徳昇者實為此體徳昇而下
復有鍾繇胡昭者同出於徳昇之門然昭用筆肥重不
若繇之勁痩故昭卒於無聞而繇獨得以行書顯當時
謂繇善押書此也
    草書
草之所自議者紛如或以為草藁之草或以為草行之
[002-21a]
草或以為赴急之書或以為草昧之作然則謂之草則
非正也孔子所謂為命裨諶草創之是也
    八分書
為八分之說者多矣一曰東漢上谷王次仲以隸字改
為楷法又以楷法變八分此蔡希綜之說也一曰去隸
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謂之八分此蔡
琰述父中郎邕語也然而自漢以來至於唐千百載間
金石遺文之所載特存篆隸行草所謂八分者何有至
[002-21b]
唐則八分書始盛其典刑蓋類隸而變方廣作波勢不
古不嚴豈在唐始有之邪今所存者又皆唐字蓋古之
名稱與今或異今所謂正書則古所謂隸書今所謂隸
書則古所謂八分至唐則猶有隸書中别為八分以名
之然則唐之所謂八分者非古之所謂八分也宣和書/
譜/
   宋紹興五體書 六體書 七體書
宋紹興十七年翰林院選試書學生以五體書王虞鍾/真小字
[002-22a]
批/荅書學祗候以六體書勾勒/書藝學試七體書玉筯/篆待詔
以七體書玉海/
   宋朱熹論倉頡書
倉頡作字亦非自撰出亦自理如此如心性等字未有
時如何撰得只是有此理自流出朱子語類/
   宋張栻論草書
草書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筆劄已來便有之但寫得不
謹便成草書其傳已久只是法備於右軍附以已書為
[002-22b]
說既有草書則經中之字傳寫失其真者多矣以此詩
書之中字儘有不可通者南軒文集/
   宋洪适論漢唐隸書
今之言漢字者則謂之隸言唐字者則謂之分殆不知
在秦漢時分隸已兼有之唐張懐瓘云張昶八分碑在
華隂今華山所存漢碑凡四華亭一碑乃昶分書也隸/
釋/
   宋洪适論西京隸書
[002-23a]
隸法雖自秦始蓋取其簡易施之徒隸以便文書之用
未有㸃畫俯仰之勢終西京之世學士大夫不留意此
書故彞鼎所識碑碣所刻皆不復用之隸釋/
   宋洪邁論隸書
自篆捷於漢而為隸隸變於魏八分於晉宋隋唐之間
以分視隸猶康瓠之與周鼎也而唐人篤好之漢法益
張璉漢隸分韻/
   宋王應麟論隸書
[002-23b]
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至歐陽集古録誤以八分為
隸書自是凡漢石刻皆目為漢隸東魏大覺寺碑題曰
隸書蓋今楷字也玉海/
   宋張表臣論蟲鳥書
晉黄門郎衞巨山兼善蟲書或云蟲書即蟲鳥之書予
疑鳥書自謂雀烏之祥專作禽鳥之象當别有蟲篆如
孫臏斬龎涓於古木之下作蟲書以揭之今人傳寫蟲
蛾之狀殆其遺法邪珊瑚鉤詩話/
[002-24a]
   宋章俊卿論字書
龍文萌蘖於伏羲穗書啓軔於炎帝龜字紬繹於陶唐
鍾鼎發揮於夏后倒薤濬源於務光虎書發迹於史佚
此則字之始造者也李斯形篆換髙辛仙書之骨程邈
古隸奪史籀大篆之胎漢武英芝析六國芝英之𣲖衞
恒散隸蔓蔡邕飛白之根此則字書之變易者也題延
陵則為大篆題建章宫則為複篆寫始皇碑則為細書
題秦印璽則為剖符書漢家詔版則為偃波題後漢經
[002-24b]
目則為垂鍼此則字書之可驗者也山堂羣書考索/
   宋髙似孫論楷書
晉中經簿曰有緗素書白縑楷書黄紙楷書白絹行書
二尺竹牒楷書白練絹楷書廣内置楷書吏自晉始唐
𤣥宗始以隸楷書易古文尚書今儒不識古文自唐開
元始宋景文公嘗言蘇頲撰朝覲壇頌曰有乩虞氏館
閣校讎官於乩字之右㸃曰疑不知有楊備者得古文
尚書釋文知乩字為古稽字此開元以隸楷書易古文
[002-25a]
之失也緯略/
   宋髙似孫論花書
齊髙帝使江夏郡王學鳯尾一學便工帝以玉騏驎賜
之蓋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鳯焉蓋花書也
緯略/
   遼契丹字
遼太祖神冊五年始製契丹大字天贊三年詔礲闢遏
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漢字紀其功遼史太祖紀/
[002-25b]
阿保機服諸小國多用漢人漢人敎以隸書之半増損
之作文字數千以代刻木之約葉隆禮契丹志/
   金女直字
金章宗明昌五年以葉魯谷神始製女直字詔依倉頡
立廟例祠於上京金史章宗紀/
金承遼後凡事欲軼遼世故進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
而増損之以䇿論進士取其國人而用女直文字以為
程文斯蓋就其所長以收其用又欲行其國字使人通
[002-26a]
習而不廢耳金史選舉志/
自太祖舉兵常在行陣間金人初無文字國勢日張與
鄰國交好廼用契丹字太祖命完顔希尹撰本國字希
尹乃依倣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合本國語製女直字太
祖大恱命頒行之其後熙宗亦製女直字與希尹所製
字俱行希尹所撰謂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謂之女直
小字陶宗儀書史㑹要/
   元畏吾字 蒙古字
[002-26b]
元初施用文字用漢楷及畏吾字世祖中統元年命國
師八思巴製蒙古新字字僅千餘其母凡四十有一其
相關紐而成字者則有語韻之法而大要則以諧聲為
宗也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至元十二年分置翰林院專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學士
承㫖撒的迷厎里主之十五年詔虎符舊用畏吾字今
易以國字二十一年勅中書省奏目及文冊皆不許用
畏吾字其宣命劄付並用蒙古書文宗至順三年命奎
[002-27a]
章閣學士院以國字譯貞觀政要鋟板模印以賜百官
元史/
至元六年二月詔書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
之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俗尚簡古未遑制作凡施用
文字因所模楷及衞兀字以達本朝之言考諸遼金以
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今文治寖興而字書方闕其於
一代制度實為未備故特命國師八思巴創為蒙古新
字譯寫一切文字期於順言達事而已自今已往凡有
[002-27b]
璽書頒降並用蒙古新字仍以國字副之所有公式文
書咸遵其舊元典章/
蒙古字法皆梵天迦盧之變也故與佛真言相類重陽
萬夀宫元碑皆以蒙古字書其署年月處用雙鈎書如
今世傳飛白字趙崡石墨鐫華/
   元趙孟頫論書體
書契以來逺矣中古以六藝為敎次五曰書書有六義
書由文興文以義起學者世習之四海之内罔不同也
[002-28a]
秦滅典籍廢先王之敎李斯變古篆程邈剏隸書隸之
為言徒隸之謂也言賤者所用也漢承秦弊舍繁趣簡
四百年間六義存者無幾漢之末年蔡邕以隸古定五
經洛陽辟雍以為復古觀者車日數百兩後隸法又變
而真行章草之說興言楷法則王次仲師宜官梁鵠邯
鄲淳毛宏行書則劉徳昇鍾氏胡氏草則崔瑗崔寔張
芝張文舒姜孟穎梁孔達田彦和韋仲將張超之徒咸
精其能至晉而大盛渡江後右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
[002-28b]
功極衆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故歴代稱善書者
必以王氏父子為稱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當是時江
左號禮樂衣冠之國而北朝尚用武其遺風流俗接於
耳目故江左人士以書名者傳記相望歴隋而唐文皇
尚之終唐之世善書者輩出其大者各自名家逸其名
者不可勝數亦可謂盛矣松雪齋集/
   元吳澄論篆隸
倉頡字世謂之古文其别出者謂之古文竒字自黄帝
[002-29a]
以來至於周宣王二千年間中國所通行之字惟此而
已史籀始略變古法謂之大篆李斯又略變籀法謂之
小篆小篆大篆古文名則三實則小異而大同今世字
書惟許氏說文最先然所纂皆秦小篆爾古文大篆僅
存一二宋薛氏集古鍾鼎之文為五聲韻雖其所據有
可信者有不可信者然使學者因是頗見三代以前之
遺文其功實多秦丞相斯燔滅聖經負罪萬世而能損
益倉史二家文字為篆書至今與日月相昺煥是固不
[002-29b]
可以罪掩其功也斯誅之後工其書以名世者誰與七
八百年僅見唐李陽冰又二百年僅見宋初徐鉉而已
宋人能者多於唐而表表者不一二蓋有其故矣秦人
茍簡煩碎峻迫以為治一惟刀筆吏是任至以衡石程
其書厭篆書繁難省徑為隸以便官府人惟便之趣則
孰肯背時所向而甘心繁難者哉篆學之孤殆其勢之
所必至噫篆之興由於秦而篆之廢亦實由於秦推所
從來任吏之過也自隸興於秦而篆廢於漢其初不過
[002-30a]
圖簡便以適巳而已秦隸之流為晉隸則又專務姿媚
以恱人妍巧千狀見者無不愛學者竭其精力以摸擬
之而患不似也夫字者所以傳經載道述史記事治百
官察萬民貫通三才其為用大矣縮之以簡便華之以
姿媚偏旁㸃畫浸浸失真弗省弗顧惟以恱目為姝何
其小用之哉呉文正公集/
   元吾衍字源七辨
一曰科斗書科斗書者倉頡觀三才之文及意度為之
[002-30b]
文字之祖即今之偏旁也畫文形如水蟲故曰科斗
二曰籀文大篆籀文者史籀取倉頡形意配合為之大
篆是也史籀所作故曰籀文
三曰小篆小篆者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書者也比
籀文體十存其八故謂之八分小篆既有小篆故謂籀
文為大篆也
四曰秦隸秦隸者程邈以文牘繁多難於用篆因減小
篆為便用之法故不為體勢若漢款識篆字相近非有
[002-31a]
挑法之隸也便於佐隸故曰隸書即是秦權漢量上刻
字人多不知亦謂之篆誤矣或謂秦末有隸且疑程邈
之說故詳及之
五曰八分八分者漢隸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隸則易
識比隸字則微似篆若用篆筆作漢隸字即得之矣八
分與隸人多不分故言其法
六曰漢隸漢隸者蔡邕石經及漢人諸碑上字是也此
體最為後出皆有挑法與秦隸同名其實則異又謂之
[002-31b]
八分
七曰款識款識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
文故形體各異秦斯小篆始一其法近之學者取款識
字為用一紙之上齊楚不分人亦莫曉其謬今分作外
法故末置之不欲亂其源流使可考其先後耳學古編/
   元熊朋來論鐘鼎篆
考工記金有六齊一曰鐘鼎之齊此鐘鼎之稱所從始
魯鑄林鐘臧武仲論所以作彞器杜氏專言鐘鼎故祀
[002-32a]
器之款通曰彞頫為鐘卬為鼎乃彞器之大者器必有
文以傳逺若鼎盤量銘於經可見已自倉頡象形推類
由是形聲相推而文字生焉周公之時未改籀已有六
書之敎孔子之時已改籀尚存科斗之書秦法貴其國
字孔氏及秦博士各藏之屋壁濟南口授猶可尋聲得
字安國為隸古定科斗書遂絶矣觀漢所得齊器周鼎
柏寢之刻栒邑之銘皆有能按其款識者壁書半已誦
傳既曰定其可知又曰時人無能知果不可知則隸書
[002-32b]
何憑直廢古從俗爾後日漢求古文遂不復可得削刓
簡朽乃不如近代紙墨之傳易於流布唐初盛臨摹始
有以楮搨碑碣為墨本者東巡之石偃師之槃岐陽之
鼓延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傳然猶未有能摹鐘鼎
之款者皇祐始命太常摹歴代器款為圖三館之士不
能盡識於是歐劉李吕考録漸廣宣和以後為書遂多
博古圖之外有晏慧開蔡天啓趙明誠榮咨道董彦逺
以至黄伯思翟耆年薛尚功諸家相繼論述彞鼎古器
[002-33a]
亦多出政宣之間物常聚於所好也楊銁鐘鼎篆韻序/
   元熊朋來論篆隸
世有小篆謂李斯所作然黄帝刀布其文已作小篆隸
書謂王次仲所創而葛天之金幣文與今隸無異臨淄
人得齊胡公之銅棺有文隠起皆作今篆後漢急就章
方有波磔鈎踢而錢譜所載尊盧太昊至帝嚳金幣文
及近世掘得周時鏡銘皆古篆而有鈎踢乃知後世所
用者上古已有之今人特以所見為始耳非至論也天/
[002-33b]
慵先生集/
   元鄭枃論題署書
題署之法弊於唐使人多忌諱其原蓋出於隂陽家者
流世有廣成子集隂陽家應候法纂異記感應章一行
禪師釋微集燕卿大師字㫖明簡集萬仙翁勒字法應
神集音義章白雲先生筆論𤣥鑑諸書極言題署之法
㸃畫分豪末來去各立名字應之以隂陽象之以五行
法之以六神使術者能察人平生禍福屋之大小字之
[002-34a]
尺寸各有程限占其喜怒休咎之祥年月逺近之應可
考而知案廣成子當黄帝世是時隂陽家未出葛仙翁
生晉朝題署未有此病唐一行以數學名家字非所長
其必僧簡定之流所託為也衍極/
   元周伯琦論篆書
自古文一變而為籀篆周室既東列國争雄異政殊俗
不同文也久矣再變於李斯約為小篆古法浸微最後
程邈變省為隸秦人貴其國字獄訟滋繁籀篆盡廢漢
[002-34b]
興購求散逸尊尚古學尉律太史試學童能諷誦籀書
九千字課以八體乃得為史吏民書或不正輙舉劾之
恐失其本也奏事下而誤書馬字者恐獲譴死石建為/郎中令
奏事下建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獲譴死矣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上言城
皋令尉印文不同者下大司空正郡國印章東觀記曰/馬援上書
臣所假伏波將軍印書伏字犬外嚮城皋令印皋字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縣長吏
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為信也所宜/齊同薦曉古文字事下大司空正郡國印章奏可
時猶知考古同文而三蒼凡將急就元尚訓纂之書咸
[002-35a]
知記誦逮許慎氏以賈逵之學集古籀斯雄之迹為説
文解字十四篇上之學者始見全書焉然而隸書行之
已久八分行草紛然迭出事章句者傳訓詁工詞藻者
資聲韻日趨便易本原漸失矣六書正譌/
   明陶宗儀論大小篆
大篆之後又别為十有三曰殳書曰傳信鳥書曰刻符
書曰簫籀曰署書曰鶴頭書曰偃波書曰蚊脚書曰轉
宿篆曰蠶書曰芝英書曰氣候直時書曰蛇書此皆大
[002-35b]
篆之流𣲖也小篆之後又别為八曰鼎小篆曰薤葉篆
曰垂露篆曰懸針篆曰纓絡篆曰栁葉篆曰剪刀篆曰
外國胡書此皆小篆之異體也書史㑹要/
   明陶宗儀論隸書
東漢和帝時賈魴以隸字寫三倉隸法始廣而八分兼
行至蔡邕則銘刻多分書矣建初中以隸書為楷法本
一書而二名鍾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則楷隸别
為二書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隋唐以降古法
[002-36a]
書廢遂指八分以為隸可乎蓋漢有隸分唐有分楷分
之不可為隸猶楷之不可為分也書史㑹要/
   明陶宗儀記瑞華書
瑞華書齊武帝覩落英茂木而作書史㑹要/
   明宋濂論隸書
伏羲之畫八卦即字之本源倉頡衍而為古文其五百
四十字列於許慎説文每部之首蓋與篆籀似無大異
此固篆籀之變因之而相生豈隸書獨有待於後世邪
[002-36b]
夏殷以來諸侯之國各有書其體制或殊或一或可辨
或不可辨然亦不越乎六書甚若沿襲為之而略加變
通者隸與篆籀雖微有不同疑其間出於古文之後各
以其名為家或自業之精者相傳爾不然許慎嘗病當
世學者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其虚稱邪抑别有所
本邪皆不敢必其然也宋學士集/
   明張紳論真書
古無真書之稱後人謂之正書楷書者蓋即隸書也但
[002-37a]
自鍾繇之後二王變體世人謂之真書執筆之際不知
即是隸法别為搆體流傳既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趨嫵
媚惡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觀歐顔而上往往皆從隸古
學者但不詳察耳吾衍字源七辨謂隸有秦隸漢隸灼
是至論今當以晉人真書謂之晉隸則自然易曉矣法/
書通釋/
   明王偁論對待書
唐人寫字多用硬黄其次則用槌熟紙韓退之以為生
[002-37b]
紙録文為不敏是也烏絲闌唐界黑而細宋人淡墨而
理麤此唐界宋界之别惟作方眼格子為對待書則自
唐始六朝以前無有也米元章嘗病此蓋一時之宜云
郁逢慶續書畫題䟦記/
   明陸深論書體
自有書契以來帝王御世忠質文之遞遷其猶諸書乎
八卦尚忠也古文尚質也籀尚文也篆則王降而霸矣
隸其秦之法令書乎古隸隸之古文也八分隸之籀也
[002-38a]
楷法隸之篆也飛白八分之流也行楷之行也草楷之
走也隸以規為方草則圓其規而六書之道散矣
秦興同天下之書而李斯遂為世宗時則趙髙胡毋敬
改省籀篆同謂之小篆程邈所上務趨便㨗謂之隸書
王次仲分取篆隸之間謂之八分自邈以降謂之秦隸
賈魴三倉蔡邕石經諸作謂之漢隸鍾王變體謂之今
隸合秦漢謂之古隸庾元威造為散隸羲獻復變新竒
别以今隸謂之楷法黄庭樂毅謂之小楷史游解散隸
[002-38b]
體謂之章草張伯英之法謂之草書衞瓘復採芝法兼
乎行書謂之藁草羲獻之書謂之今草搆結微眇者謂
之小草復有所謂游絲之草宋蔡襄為飛草謂之散草
劉伯昇小變楷法謂之行書兼真謂之真行帶草謂之
草行蔡邕所作輕微大字謂之飛白自餘諸體以類生
陸子淵書輯/
   明楊慎論八分書
水經注載晉世河決胡公石椁上有八分書考其時蓋
[002-39a]
周也故知八分不始於秦矣又考莊子云丁子有尾李
頤注云謂右行曲波為尾今丁子二字雖左行皆有曲
波亦是尾也審如李説八分不始於秦又一證也丹鉛/
録/
   明楊慎論影書
六朝人尚字學臨摹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雙鈎曰
影書者如今之響搨北史趙文深少學楷隸雅有鍾王
之則周明帝令至江陵影覆寺碑是也又旁書釋文亦
[002-39b]
曰影唐太宗集右軍帖令褚遂良帖旁黄影之丹鉛録/
   明楊慎論擘窠書
朱長文論字體有擘窠書今書家不解其義按顔真卿
集有云㸃畫稍細恐不堪久臣今謹據擘窠大書王惲
玉堂嘉話云東坡洗玉池銘擘窠大字極佳又云韓魏
公書杜陵畫鶻詩擘窠大字此法宋人多用之墨札之
祖也丹鉛餘録/
   明李贄論古隸今隸
[002-40a]
書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
斯損大篆而為之也次有隸秦政時法令繁劇軍期嚴
迫大小篆難猝就乃約之而為隸以其可施於徒隸故
曰隸或云程邈所作邈故徒隸也其法簡而且易便於
佐使又曰佐書或又云王次仲所作李陽冰曰王次仲
始作八分以當時隸字少波勢乃増之因其字方八分
遂以為名蕭子良曰漢靈帝時上谷亦有王次仲與秦
時王次仲同姓名亦常作八分書鍾元常謂之章程書
[002-40b]
此八分書所由始也蔡文姬曰割程邈字八分取二分
割李斯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則與陽冰字方八
分之說又異漢石經者蔡邕所書即八分也元常善八
分有隼尾波今泰山銘即此體是古之隸與八分有波
勢無波勢微異非兩法也程迥曰東漢以來碑刻皆用
八分書如程邈書是也今見古帖隸書自是今之小楷
孫過庭書譜謂元常專精於隸書伯英尤工於草體彼
之二美逸少兼之過庭所指元常隸書即今所傳力命
[002-41a]
宣示二帖是又以真行為隸矣故蕭子雲啓勅㫖以逸
少不及元常子敬不及逸少因此研思遂悟隸式與過
庭之說相同歐陽集古録跋則以隸與八分為一趙明
誠金石録又云隸者今之楷書亦曰真書是八分也隸
也楷也似皆一體也黄長睿曰自秦易篆為隸漢世去
古不逺當時正隸之體尚有篆籀意象魏晉以來元常
士季及王世將逸少子敬輩始創作小楷皆遷就漢隸
運筆結體尚圓而雅淡其字率扁而弗撱今傳世者若
[002-41b]
元常力命宣示二表世將上晉元帝二表逸少曹娥帖
大令洛神帖雖經摹拓而古隸典刑具存至江右六朝
若謝宣城蕭挹輩雖不以書名世而其小楷若齊海陵
王志開善寺碑猶有鍾王遺範也惟陳隋間正書則結
字漸尚方而不尚圓然猶依仿漢隸一二唐初亦爾也
及歐陽率更虞永興出乃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後人競
效之鍾王楷法彌逺而漢隸遺意無復存矣是八分與
隸及楷唐以前皆作一體唐以後隸與八分為一體而
[002-42a]
楷遂自為一體矣故今之楷全無隸意則歐虞壊之也
余謂今之楷書不宜謂之楷只宜謂之今隸而漢之隸
為古隸可也李贄疑耀/
   明朱謀㙔論古文竒字
昔揚子雲好奇字而不釋奇字許叔重釋秦文而不釋
古文夫字本於文文本形事與意各有攸當非有奇也
自我識之磽陿淺尠遂以為奇也傳寫得真斯稱古文
一涉譌脱遂成奇字古文得解則奇字自昭奈何兩漢
[002-42b]
博雅多聞之賢舍古文不一措意顧較義例訓詁於斯
邈小篆之間使後世不復知先聖人制作文字之精微
乃馬頭為長持十屈中之說變眩耳目鋟入肝脾欲古
文宣明豈不難哉古文奇字輯解/
   明徐渭論隸書
字有隸變古者如省鑿為□又以&KR2382代鑿皆是他如陋
作陋匣作迊匹作&KR0146匝作迊亦從此類筆𤣥要㫖/
   明豐坊論篆書
[002-43a]
大篆變為小篆小篆變為玉筯愈趨愈巧大約石鼓詛
楚尚沿三代鐘鼎款識之遺意隨字畫多寡而為形者
若泰山碑及漢崔子玉書張平子碑漸覺整齊李陽冰
去古又逺徐鉉似陽冰初放脚令長又下陽冰矣筆道/
通會/
   明董其昌論行楷
唐碑多作懐仁三藏聖敎序行楷所謂小王體者以蹊
徑易尋凡碑皆祖之容臺集/
[002-43b]
   明趙宧光論九體書
書體流傳法非一代代非一人然徒擁其名而不見其
形者衆也所可遵者常取九體欲著其妙疏之下方
一曰古文本來之形非古非今不必始於何代襐其形
似交錯成文世用者雖今亦存不用者雖古亦略旁捜
奇形異狀必有所據始可下筆或金石糢糊傳寫舛謬
乃得以意正之雖未成書而篆從此出各體具在不加
彊合隨大小任方圓任意為之後人取其一定法度矯
[002-44a]
衆文而協同之始有篇章結搆此文字之本源不可廢

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睍於金石銘識不能多有所考虛
象因篆而成形實象因篆而廢形篆者傳也傳物理以
至無窮也前此未始有篆其名其義至是始立體裁異
同竹帛興革無法不具世或求鍾鼎於一律則知大謬
有附義而成文者夏商延於象形周末漸於大篆今所
取者謂之古篆若琱戈文之類雖不盡出於聖人之手
[002-44b]
想當文盛之時賞鑒家有蚊脚鵠頭定為夏書是矣軌
度典麗即未必古始斷非後及籀斯由來結搆由立恨
不多見有遺恨焉
三曰大篆石鼓十章相傳史籀作宣王獵碣或謂秦穆
公時文雖無定據必非秦下可及即詞藻亦豈後世可
攻漢無篆則又去之更逺過此則益不能窺其門户其
周季書無疑累代播遷剥蝕殆半後大為世重世主有
以金填其文者金人剔金棄石或遭杵臼之厄或經修
[002-45a]
斲之異剥落之餘猶有不易者在信體結搆自成篇章
小大正攲不律而合至若鉤引紛披作雲卷舒依倚磊
落如危巖乍闕施用無定方立旁有成法圜不致規方
不至榘可摸者僅三百餘言賴前人釋文能補其闕遂
為書家指歸
四曰小篆秦斯為古今宗匠一㸃榘度不茍聿遒聿轉
冠冕渾成藏姦婧於樸茂寄權巧於端莊乍宻乍疎或
隠或顯負抱向背頫仰椉承任其所之莫不中律大篆
[002-45b]
敦而圜小篆柔而方書法至此無以加矣唐李陽冰得
大篆之圜而弱於骨得小篆之柔而緩於筋後世莫不
由此而出各就偏長别立門户及野火煨燼之後泰山
嶧碑可搨者二十餘字世有徐鉉摹本而先秦之文僅
存百一矣反為所掩也
五曰繆篆陽冰獨歩縉雲廟碑可為槩代冠冕若謙卦
强作遂入惡道其自許云李斯之後直至老夫因五百
年是蓺絶響漢人獨印章擅美而篆書無聞雜王雜霸
[002-46a]
刀筆如之古篆隸真一皆采摘闐滿為式是其用心昔
人刻符填篆用於婚媾契書以革盜偽非淳古之作也
六曰奇篆采擇雜體就簡避煩趨逸去拙其本來之形
與夫累代之制皆不泥也格借玉筯體間碧落情雜鐘
鼎勢分八分㸃畫以大篆為宗波折以真草託蹟規矩
準繩終束於斯昔之文字因脚引垂今此奇篆因垂引
脚書法之變此大謬也所尚者簡潔飛動妍態取容舉
世尚奇去假取此從兹而降好古之士鋭其垂而為懸
[002-46b]
針垂露縱其垂而為栁葉收其垂而為倒䪥頓而為蝌
斗折而為蜩蟲蹲墨為芝英枯筆為飛白龍蛇雲鳥轉
宿偃波此其濫觴也而莫知其所由師昔存其名蹟則
莫考效顰臆説書法外道翰墨之厄
七曰分隸八分散隸合而為之也篆籀相向成文分隸
背隸各分其勢波折左右其形連屈鉤連篆勢有轉無
折隸筆有折無轉分則兼之杜甫聯稱八分小篆故知
八分猶雜篆體後世因是以小篆為八分曲說有以為
[002-47a]
損大篆十分之二為小篆者今按小篆茂宻而大篆簡
易其謬不辨而明今隸宗匠鍾元常八分之省便而真
書之效古者古隸出於篆今隸依乎真漢孔安國以隸
寫籀謂之隸古唐明皇不喜古文凡不合開元文字謂
之野書於是後人罕覩前人之蹟一變曰徒隸再變曰
草隸人自為之無論也上不足考古下不合時王聊合
為一說分不駭族隸不蹈時以續古今胍絡可耳然今
之真書多有取是改作者若分隸之波折真書變而為
[002-47b]
曲直若分隸之起伏真書變而為撇拂鄭樵謂篆通隸
僻篆巧隸拙真書則猶其流之愈深者也
八曰真書近代時書而國朝之所通行古文邈逺小學
不興無學者蹈俗忘本稍通者束義背時古文意義恒
同蹊徑毎異譬之三代文不得與秦漢合漢魏詩不得
與近體合佛老莊騷餖飣入公車掌故家語但為知者
噴飯今擬古詞肖而不奪此學假行似而莫移時王之
制何得已見妄變更若用古體作今書不堪眩世但足
[002-48a]
自惑不特義不可行而勢亦難達但俗書之最謬者與
夫世俗之固加偏旁者所當正耳一以正俗一以革古
而悉協於時中真書是也
九曰草書起於列國天下有事急就為之或起草他簡
然後正書皆不暇致詳而作漢人遂以名家杜度鍾張
飛揚俊逸其圜轉得於篆籀其波折得於分隸簡而有
合不大相離上古結繩而治刻契而與拄識而别剖竹
而官麤蹟之於文故無足重奚以草之去古為異乎故
[002-48b]
文以達詞詞以達志草書雖去古而可達古文且有真
未必合草未必離如佳佳等字古體皆合真書有媿矣
草鹿首岐草山虗下夜前垂乍草正真譌乃至翻草書
以成俗體無以下筆豈草之辠乎金石林緒論/
   明趙宧光論真草隸篆書
真書中一曰正書如歐虞顔以及後世姜蔣二沈之類
一曰楷書如右軍黄庭樂毅論東方賛之類一曰蠅頭
書如麻姑壇文氏文賦之類一曰署書如蒼龍白虎之
[002-49a]
類此法不傳而流俗後世帶草則徐武功得之方正則
官家中祕郎得之然俗不堪齒矣一曰行楷如季直表
丙舍帖曹娥碑蘭亭帖之類以上五種世俗通謂之真
書天地懸絶
草書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諸帖之稍真者十當八九僧
懐仁等所集聖敎興福孔廟碑之類唐人所稱入院體
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縱體孫過庭書譜之
類皆是也一曰章草如章帝辰宿列張帖索靖出師表
[002-49b]
二王帖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藁草書或真或行或
草大小疎宻隨宜如顔平原坐位祭姪二帖是也一曰
狂草如張芝張旭懐素諸帖是也以上五種通稱草書
亦有分矣
隸書中一曰飛白篆法將變正則雜出燥潤相宜故曰
飛曰白後世失傳飛而不白者似隸白而不飛者似篆
皆飛白之流别也一曰分隸隸法初成十一蹈但用筆
背分與篆分途矣一曰漢隸如鍾元常諸帖之類此隸
[002-50a]
書之最也一曰唐隸視漢似古而體稍不雅然法度實
備取裁可也一曰徒隸六朝諸碑文多作此字絶似童
子初執筆不成文者然時有古色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不可盡廢近代隸書頗謂淳雅然皆倚真書為骨而遥
想漢為之雖無徒隸之短並近於真書亦其流也以上
五種通謂之隸意亦溷溷
篆書之名尤為渾亂自周太史籀始立篆名秦相效作
謂之小篆因秦書通行遂以籀稱大篆亦已贅矣何乃
[002-50b]
無古無今槩呼作篆可怪也已籀而前但可以時代名
如古文夏書商書之類籀而後槩呼作篆可也何也籀
斯為後人趨歩指歸莫能出其範圍即不得徧討古昔
聊識其可摹者如左一曰古文始於象形迄於夏商代
非一人人非一體但可作文字未可合篇章也二曰彫
戈文雕蟲篆刻尚文之作多不可解亦難以下筆漢章
或稍一見之亦未甚一律也一曰籀篆詛楚文鐘鼎識
及嘯堂録以至楊氏書統所載及古篆諸韻取其合於
[002-51a]
許氏所取作籀書者采焉一曰大篆石鼓文是也一曰
小篆嶧山會稽諸碑是也從此流傳變而弱者一曰繆
篆唐宋元諸人如李陽冰僧夢英以至我明程南雲李
東陽文氏父子是也變而傳者曰玉筯篆如勝國周伯
琦之類是也任筆成文一曰飛白篆貌隸骨雜用古今
之法勉作草篆為器所使自我作之不得不然也一曰
刻符秦漢紅文印章用之在前此任字略章者璽書諸
文皆是也一曰摹印漢白文印用之後此章不攝字者
[002-51b]
六代而下皆是也以上十種世俗通呼作篆失之逺矣
金石林緒論/
   明周之士論諸體書
晉元帝為鳯尾諾之書王羲之為龍爪之書齊武帝為
花草之書河東山𦙍為雲霞之書梁孔敬通為反左之
書唐韋陟為五雲之書吕向為連緜之書李後主為撮
襟之書金錯刀之書宋徽宗為痩金之書陳堯佐為堆
墨之書游鶴堂墨藪/
[002-52a]
 附録
   漢安息國書
安息國書革旁行為書記顔師古注云今西方胡國南
方林邑書皆横行不直下也漢書西域傳/
   漢劉向記浮提國書
浮提之國獻神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隠形則出影聞
聲則藏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
壺中有黑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隸科斗之字記
[002-52b]
造化人倫之始佐老子撰道徳經垂十萬言寫以玉牒
編以金繩貯以玉函晝夜精勤形勞神倦及金壺汁盡
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遞鑚腦骨取髓代為膏燭及
髓血皆竭探懐中玉管中有丹藥之屑以塗其身骨乃
如故老子曰更除其繁紊存五千言及至經成工畢二
人亦不知所往說苑/
   後漢婆羅門書
後漢得西域胡書以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義廣謂之
[002-53a]
婆羅門書隋書經籍志/
   梁陶𢎞景記仙書
六月二十四日夜紫微王夫人來降因下地請問真靈
既身降於塵濁之人而手足猶未嘗自有所書故當是
卑髙迹邈未可見乎敢諮於此願誨蒙昧夫人因令復
坐即見授令書此以答曰夫汎景虛𤣥無塗可尋言發
空中無物可蹤流浪乗忽化遁不滯者也此二行皆浮
沉冥淪儵遷灼寂是故放蕩無津遂任鼓風柂存乎虛
[002-53b]
舟而行耳故實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無象矣至於
書迹之示則揮形紙札文理昺注麤好外著𤣥翰挺煥
而範質用顯黙藻斯坦形傅塵濁茍騫露有骸之物而
得與世進退上玷逸真之詠下虧有隔之禁亦我等所
不行靈法所不許也今請陳為書之本始也造文之既
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畫定之時秀人民之交别隂
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羣芳飛天之書又有八龍雲篆
明光之章也其後逮二皇之世演八會之文為龍鳯之
[002-54a]
章拘省雲篆之迹以為順形梵書分破二道壊真從易
配别本支乃為六十四種之書也遂播之於三十六天
十方上下也各各取其篇類異而用之音典雖均蔚跡
隔異矣校而論之八會之書是書之至真建文章之祖
也雲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書而始也今三元八會
之書皇上太極髙真清仙之所用也雲篆光明之章今
所見神靈符書之字是也爾乃見華季之世生造亂真
共作巧末趣徑下書皆流尸濁文淫辟之字舍本效假
[002-54b]
是嚻穢死迹耳夫真仙之人曷為棄本領之文迹手畫
淫亂之下字邪夫得為真人者事事皆盡得真也奚獨
於凡木之麤術淫浮之弊作而當守之而不改玩之而
不遷乎夫人在世先有能書善為事者得真仙之日外
書之變亦忽然隨身而自反矣真事皆邇者不復廢今
已得之濁書方又受學於上文而後重知真書者也鬼
道亦然但書字有小乖違耳且以靈筆真手初不敢下
交於肉人雖時當有得道之人而身未超世者亦故不
[002-55a]
敢下手陳書墨以顯示於字跡也至乃符文神藻所求
所佩者自復始來而作耳所以爾者世人固不能了其
端緒又使吾等不有隠諱耳冥中自相參解矣内外自
相關矣又四極明科髙上禁重亦自不聼我等復為世
間常書也我既下手子固不解亦將何趣兩為煩濫邪
此亦當闇其可否殆不足嫌想少暢豁於胸懐盡不自
書之流分矣真誥運象篇/
   梁釋僧祐論東西書源
[002-55b]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樓
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及佉樓居於天竺黄
史蒼頡在於中夏梵佉取法於浄天蒼頡因華於鳥跡
文畫誠異傳理則同矣仰尋先覺所說有六十四書鹿
輪轉眼筆制區分龍鬼八部字體殊式唯梵及佉樓為
世勝文故天竺諸國謂之天書西方寫經雖同祖梵文
然三十六國往往有異譬諸中土猶篆籀之變體乎按
蒼頡古文沿世代變古移為籀籀遷至篆篆改成隸其
[002-56a]
轉易多矣至於旁生八體則有仙龍雲芝二十四書則
有楷草鍼殳名實雖繁為用蓋尠然原本定義則體備
於六文適時為敏則莫要於隸法東西之書源亦可得
而略究也出三藏記/
   唐逍遥樓楣書
蒲州逍遥樓楣上有唐人横書類梵字相傳是霓裳譜
字訓不通莫知是非唐詩紀事/
   唐疎勒國書
[002-56b]
疎勒國即漢時舊地也有胡書文字舊唐書西戎傳/
   唐波斯國書
波斯國在京師西一萬五千三百里文字同於諸胡舊/
唐書西戎傳/
   唐盤盤國書
盤盤國在林邑西南人皆學婆羅門書舊唐書南蠻傳/
   唐新羅國書西番書
長慶中源寂使新羅國見其國人傳寫諷念馮定所為
[002-57a]
黒水碑畫鶴記韋休之使西番也見其國人寫定商山
記於屏障其文名馳於戎夷如此舊唐書馮宿傳/
   唐天竺國書
天竺國有文字善步歴學悉曇章妄曰梵天法書貝多
葉以記事唐書西域傳/
   唐跋禄迦國書
跋禄迦國字源簡略本三十餘言轉而相生其流浸廣
麤有書記竪讀其文遞相傳授師資無替釋𤣥奘大唐/西域記
[002-57b]
   唐羯霜那國書
羯霜那國字源二十五言轉而相生用之備物書以横
讀自左向右文記漸多逾廣窣利大唐西域記/
   唐健䭾羅國書
健䭾羅國有波你尼僊生知博物研精覃思攈摭羣言
作為字書備有千頌頌三十二言究極古今總括文書
大唐西域記/
   唐叚成式記西域書
[002-58a]
西域書有驢脣書蓮葉書節分書大秦書䭾乗書牸牛
書樹葉書起屍書右旋書覆書天書龍書鳥音書等凡
六十四種酉陽雜俎/
   唐釋道世記梵書
浄飯王令宻多羅傅太子書太子即初就學將好最妙
牛頭旃檀作於書板純用七寶莊嚴四縁以天種種殊
特妙香塗其背上執持至於毗奢宻多羅阿闍棃所而
作是言尊者闍棃敎我何書自下太子/廣為説書或復梵天所説
[002-58b]
之書今婆羅門書正/有十四音是佉盧虱吒書隋言/驢脣冨沙迦羅仙人
說書隋言/華果阿迦羅書隋言/節分瞢伽羅書隋言/吉祥邪寐亡毗/反
隋言大/秦國書鴦渠棃書隋言/指言邪那尼迦書隋言/䭾書婆伽羅書
隋言/牸牛波羅婆尼書隋言/樹葉波流沙書隋言/惡言父與書毗多茶
隋言/起屍陀毗荼國書隋云南/天竺脂羅伭書隋言/形人度其□那
婆多書隋言/右旋優波伽書隋言/嚴熾僧法書隋言/等計阿婆勿陀書
隋言/覆阿㝹盧摩書隋言/順毗邪寐奢羅書隋言/雜陀羅多書
烏場/邊山西瞿邪尼書須彌/西阿沙書疏/勒支那國書即此大/唐國
[002-59a]
那書科/斗末荼义羅書中/字毗多悉底書尺/冨數波書華/
婆書天/那伽書龍/夜义書 乾闥婆書天音/聲阿修羅書
不飲/酒迦婁羅書金翅/鳥緊那羅書非/人摩㬋羅伽書天/地彌伽
遮伽書諸獸/音迦迦婁多書鳥/音浮摩提婆書地居/天安多棃
义提婆書虚空/又鬱多羅拘盧書須彌/北逋婁婆毗提呵書
須彌/東烏差婆書舉/&KR1401差波書擲/娑伽羅書海/跋闍羅書
金/剛棃伽波羅伭棃伽書往/復毗棄多書食/殘阿㝹浮多書未/曽
有/奢娑多羅跋多書如伏/轉伽那那跋多書等/轉優差波跋
[002-59b]
多書舉/轉尼差波跋多書擲/轉波陀棃佉書上/句毗拘多羅波
陀那地書從二増/上凶邪婆陀輸多羅書増上句/已上末荼婆哂
尼書中/流棃沙邪婆多波恀比多書諸山/苦行陀羅尼卑义棃
觀/地伽伽那卑麗义尼書觀虚/空薩蒱沙地尼山陀書一/切
藥草/因沙羅僧伽何尼書總/覽薩婆韋多書一切/種音爾時太子
說是書已復諮宻多阿闍棃言此書凡有六十四種未
審尊者欲教我何書是時多羅聞於太子説是書已内
心歡喜恱豫熙怡宻懐私慙折伏貢髙我慢之心向於
[002-60a]
太子而說偈言希有清浄智慧人善順於諸世間法自
己該通一切論復更來入我學堂如是書名我未知其
本悉皆誦持得是為天人大導尊今復更欲覓於師法/
苑珠林/
   唐繡字
唐貞元年南海貢盧睂孃年十四睂如緑且長故有是
名睂孃幼而慧悟工巧無比能於一丈絹上繡法華經
七卷字如粟粒而㸃畫分明順宗歎其工謂之神度為
[002-60b]
通士賜號逍遥勅住南岳魏閣陳田夫南岳總勝集/
   宋占城國書
皇祐二年正月貢表二通一以本國書一以中國書宋/
史/
   宋勃泥國書
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齎表以數重小囊緘封
之非中國紙類木皮而薄瑩滑色微緑長數尺闊寸餘
横卷之僅可盈握其字細小横讀之宋史/
[002-61a]
   宋西夏番書
西夏國其主李元昊自製番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
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敎國人紀事
用番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番語宋史/
   宋歐陽修論仙篆
福州永泰縣無名篆在觀音院後山上俗多傳以為仙
篆太常博士黄孝立閩人也嘗為余言其山無名上多
頑石無復鐫刻之蹟如人以手指畫泥而成文文隨圓
[002-61b]
石之形環布之如車輪循環莫知首尾又言孝立嘗至
廣州見南番人日夕焚香拜金書字號為天篆者正類
此然不能曉也集古録/
   宋蘇軾天篆記
江淮間俗尚鬼歲正月必衣服箕帚為子姑神或能數
數畫字黄州郭氏神最異予去歲作何氏録以記之今
年黄人汪若谷家神尤奇以箸為口置筆口中與人問
答如響曰吾天人也名全字德通姓李氏以若谷再世
[002-62a]
為人吾是以降焉著篆字筆勢奇妙而字不可識曰此
天篆也與予篆三十字云是天蓬呪使以隸字釋之不
東坡續集/
   宋張栻論南海諸番書
南海諸番書煞有好者字畫遒勁如古鍾鼎款識諸國
各不同風氣初開時此等事到處皆有開其先者不獨
中國也南軒文集/
   宋鄭樵論華梵書
[002-62b]
諸番文字不同而多本於梵書流入中國代有大鴻臚
之職譯經潤文之官恐不能盡通其㫖不可不論也梵
書左旋其勢向右華書右旋其勢向左華以正錯成文
梵以編纒成體華則一音該一事梵則一字或貫數音
華以直相隨梵以横相綴華書以目傳故必詳於書梵
以口傳如曲譜然書但識其大略華之讀别聲故就聲
而借梵之讀别音故即音而借梵人别音在音不在字
華人别字在字不在音故梵書甚簡不過數箇屈曲耳
[002-63a]
差别不多亦不成文理而有無字之音焉華人苦不别
音如切韻之學自漢以前人皆不識實自西域流入中
土所以韻圖之類釋子多能言之而儒者皆不識起例
以其源流出於彼耳華書制字極宻㸃畫極多梵書比
之實相遼邈故梵有無窮之音而華有無窮之字梵則
音有妙義而字無文采華則字有變通而音無錙銖梵
人長於音所得從聞入故曰此方真敎體清浄在音聞
我昔三摩提盡從聞中入有目根功徳少耳根功徳多
[002-63b]
之說華人長於文所得從見入故天下以識字人為賢
智不識字人為愚庸通志/
   宋王得臣記雷書
治平中予令岳州巴陵州有岳陽樓樓上有石刻倒謝
仙火三字其序述慶歴中華容縣一日晦冥震雷已而
殿柱有此太守滕公宗諒子京問永州何仙姑答以雷
部中神昆弟二人並長三尺鐵筆書之麈史/
   遼西夏番書
[002-64a]
西夏李繼遷子徳明嘗觀太一金鑑訣野戰歌製番書
十二卷又製字若符篆遼史/
   元盛熙明論天竺書
西域有五天竺文字稍異獨以中天竺為正削竹為筆
以貝多樹葉為紙其書廣有六十四種名載釋書諸番
文字雖變遷各殊然其音韻莫不祖述梵音故今曰梵
音而不曰梵書者以其音律交合而成字載音以導意
非若華文有六義也竊謂字母者猶倉頡之古文也其
[002-64b]
音韻會合而成字猶古文孳孕而成篆也其轉變而為
諸番之書者亦猶分隸行草之變也法書攷/
   元郭晦記鬼書
鬼書在聖果寺昔嘗顯於寺僧自稱東漢烈士沈光有
書石刻至元嘉禾志/
   明陶宗儀記神書
晉太元中豫章有女巫神降之能空中與人言多驗其
書類飛白而不真筆勢遒勁莫能傳學或云仙人吳猛
[002-65a]
非也書史㑹要/
   明陶宗儀記外域書
回回字横行而寫自前抵後復歸於前
日本國於宋景徳三年嘗有僧入貢不通華言善筆札
命以牘對名&KR1254照號圓通大師國中多習王右軍書照
頗得筆法後南海商人船自其國還得國王弟與照書
稱野人若愚又左大臣滕原道長書又治部卿源從英
書凡三書皆二王之迹而若愚章草特妙中土能書者
[002-65b]
亦鮮能及紙墨光精左大臣乃國之上相治部九卿之
列也曩余與其國僧曰克全字大用者偶解后於海陬
一禪刹中頗習華言云彼中自有國字字母僅四十有
七能通識之便可解其音義因索寫一過就叩其理其
聯輳成字處髣髴蒙古字法也全又以彼中字體寫中
國詩文雖不可讀而筆埶從横龍蛇飛動儼有顛素之

西洋馬八兒等國人以長細銛刀右手執用託以左母
[002-66a]
指横刻貝葉為字或暮夜交睫書之迅速精利皆不失
行理即古刀書之流也
流求國職貢中華所上表用木為簡髙八寸許厚三分
闊五分飾以髹釦以錫貫以革而横行刻字於其上其
字體科斗書
真臘國或稱占臘其國自稱曰甘孛智元朝按西番經
名其國曰澉浦只蓋亦甘孛智之近音也尋常文字及
官府文書皆以麂鹿皮以物染黒隨其大小闊狹以意
[002-66b]
裁之用一等粉如中國白善粉之類搓為小條子其名
為梭拈於手中就皮畫以成字永不脫落用畢則插於
耳之上字迹亦可辨認為何人書寫須以濕物揩拭方
去大率字様正如回鶻字凡文書皆自後向前却不自
上書下也或云其字母音聲正與蒙古音聲相類但所
不同者三兩字耳
康國文字似胡書
雲南大理國僰人蒙氏保和年間遣張志成學書於唐
[002-67a]
有晉人筆意故今重王羲之書書史會要/
   明楊慎論梵篆
唐詩服玩僧收為轉經今人謂寫字為轉經非也西方
之俗凡薦亡以木規圓為二輪象一用梵篆牝書一用
梵篆牡書牝書自内而外牡書自外而内牝輪在下牡
輪在上以機而圓轉之所謂三藐母䭾也予過雅州見
西僧說如此其文亦有與中國同者如國字从口从犬
作□者牡文也作□者牝文也丹鉛録/
[002-67b]
   明楊慎記鈿金書
張懐瓘書録云往翰林見古鍾二枚髙一尺許有古之
三百餘字記夏禹功績皆紫金鈿似大篆神彩驚人蓋
三代鈿金為篆其精類如此又李伯時得彫戈蟲鳥書
黄金文銘六字曰主用父作彫戈鈿金法今亦不傳唐
六典有十四種金曰銷金曰拍金曰鍍金曰織金曰砑
金曰披金曰泥金曰縷金曰撚金曰戧金曰圈金曰貼
金曰嵌金曰裹金而鈿金不在其中今并其名亦不知
[002-68a]
 矣丹鉛録/
    明虞淳熙記三十二體金剛經
 僧窅三十二體金剛經芒書七十二種華書七十一種
 貝書十一種節取三十二配三十二分徳園集/
    明陳繼儒記道家書
 道家字學詳見於三洞經敎部曰本文曰雲篆曰八體
 六書文曰符字曰八顯曰玉字訣曰皇文帝書曰天書
 曰龍章曰鳯文曰玉牒金書曰石字曰題素曰玉字曰
[002-68b]
 玉籙曰玉篇曰文生柬曰玉札曰丹書曰玉策曰福運
 之書曰琅虬璚文曰白銀之編曰赤書曰火鍊真文曰
 金壺墨汁字曰瓊札曰紫字曰自然之字曰四會成字
 曰琅簡蕊書曰石碽祕笈/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