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61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清-孫岳頒 (master)


[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七十卷
   歴代名人書跋一
    周史籀石鼓文
    秦李斯嶧山碑
    秦李斯泰山刻石
    秦李斯㑹稽刻石
[070-1b]
    秦程邈篆書
    後漢張芝帖
    後漢崔瑗張平子墓銘
    後漢蔡邕石經
    後漢蔡邕陳仲弓碑
    後漢蔡邕陳仲弓碑隂
    後漢蔡邕酸棗令劉熊碑
    後漢蔡邕夏承碑
[070-2a]
   後漢蔡邕西嶽華山廟碑
   後漢蔡邕太尉劉寛碑
   後漢蔡邕魯峻碑
   後漢蔡邕小黄門譙君碑
   後漢蔡邕老子銘
   後漢張昶華山祠堂碑
   後漢蔡琰胡笳引
   魏鍾繇上尊號奏
[070-2b]
   魏鍾繇受禪表
   魏鍾繇賀㨗表
   魏鍾繇力命表
   魏鍾繇薦季直表
   魏鍾繇墓田丙舎帖
   魏鍾㑹周公禮殿記
   魏梁鵠大饗碑
   魏梁鵠修孔子廟碑
[070-3a]
   魏曹植帖
   吴皇象急就章
   吴皇象吴大帝碑
   吴皇象文武帖
   蜀漢諸葛孔眀書
   蜀漢張飛刁斗銘
   晉索靖月儀帖
   晉索靖章草急就篇
[070-3b]
   晉索靖出師頌
   晉嵇康帖
   晉山濤山公啟事帖
   晉庾亮帖
   晉庾翼真跡
   晉王洽帖
   晉王洽仁愛帖
   晉王濛帖
[070-4a]
   晉王珣真蹟
   晉謝安中郎帖
   晉謝安六十五字真蹟
   晉桓温書
   晉桓温旱燥帖
   晉顧愷之女史箴真蹟
   晉楊羲黄素黄庭經
[070-5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七十
  歴代名人書跋一
    周史籀石鼓文
 石鼓文初不見稱於前世至唐人始盛稱之而韋應物
 以為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韓退之直以為宣玉之鼓
 在今鳳翔孔子廟中鼔有十先時散棄於野鄭餘慶置
 於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傅師求於民間得之十鼔
[070-5b]
 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五磨滅不可識者過半余
 所集録文之古者莫先於此然其可疑者三今世所有
 漢桓靈時碑往往尚在距今未及千載大書深刻而磨
 滅者十猶八九此鼓按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
 至今嘉祐八年實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
 理豈得存其可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
 同文而詩書所傳之外三代文章真跡在者惟此而已
 然自漢以来博古好竒之士皆畧而不道其可疑者二
[070-6a]
也隋氏藏書最多其志所録秦始皇刻石婆羅門外國
書皆有而獨無石鼓遺近録逺不宜如此其可疑者三
也前世傳記所載古逺竒怪之事類多虚誕而難信况
傳記不載不知韋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之鼓也隋
唐古今書籍粗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之見邪然
退之好古不妄者予姑取以為信爾至於字畫亦非史
籀不能作也集古録/
歐陽文忠公謂今世所有漢桓靈時碑往往而在距今
[070-6b]
未及千載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有八九此鼓自宣王
時至今實千有九百餘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以
此為可疑余觀秦以前碑刻如此鼓及詛椘文泰山秦
篆皆麄石如今世以為碓臼者石性既堅頑難壊又不
堪他用故能存至今漢以後碑碣石雖精好然亦易剥
缺又往往為人取作柱礎之類盖古人用意深逺事事
有理類如此况此文字畫竒古決非周以後所能到文
忠公亦以為非史籀不能作此論是也金石録/
[070-7a]
歐陽集古所録其文可見者四百七十有四磨滅不可
識者十二三盖予先世所藏夲猶在集古之前也國朝
崇寜中蔡京作辟雍取十鼓置講堂後予嘗見之辟雍
廢徙置禁中而岐下有摹夲殊失古意并録之以見三
代書蹤非後世摹寫所能及也資古紹志録/
石鼓文周宣王之獵碣也唐自貞觀以来蘇勗李嗣真
張懐瓘竇臮竇蒙徐浩咸以為史籀筆蹟虞世南歐陽
詢禇遂良皆有墨妙之稱杜甫八分小篆歌叙歴代書
[070-7b]
亦厠之蒼頡李斯之間其後韋應物韓愈稱述為尤詳
至夲朝歐陽修作集古録始設三疑以韋韓之說為無
所考據後人因其疑而增廣之南渡之後有鄭樵者作
釋音且為之序乃摘㞼殹二字以為見於秦斤秦權而
指以為秦鼓偽劉詞臣馬定國以宇文泰嘗蒐岐陽而
指以為後周物嗚呼二字固不足為石鼓重輕然近人
稍有惑其說者故予不得不辨集古之一疑曰漢桓靈
碑大書深刻磨滅十八九自宣王至今為尤逺鼓文細
[070-8a]
而刻淺理豈得存予謂碑刻之存亡係石質之羙惡摹
拓之多寡水火風雨之及與不及不可以年祀之乆近
論也且如詛椘文刻於秦恵王時去宣王為未逺而文
細刻淺過於石鼓逺甚由始出於近嵗戕害所不及至
無一字磨滅者顔真卿干禄字刻於大厯九年顯暴於
世工人以為衣食業摹拓為多至開成四年纔六十六
載而遽已訛闕由是言之年祀乆近不足推其存亡無
可疑者二疑以謂自漢以来博古之士略而不道三疑
[070-8b]
以謂隋世藏書最多獨無此刻予謂金石遺文溷於瓦
礫歴代湮没而後世始顯者為多三代彛器或得於近
嵗其制度精妙有馬融鄭𤣥所不知者又詛椘文筆蹟
髙妙世人無復異論而歴秦漢以来數千百年湮沈泉
壤近世始出於人間不可謂不稱於前人不録於隋氏
而指為近世偽物也予意此鼓之刻雖載於傳記而經
歴亂離散落草莽至唐之初文物稍盛好事者始加採
録乃復顯於世及觀蘇勗叙記尤喜予言之為得也則
[070-9a]
夫隋之不録又無足疑者况唐之文籍視今為甚備而
學者不敢為臆說自貞觀以来諸公之說若出一人固
不特起於韋韓也而韋應物又以為文王時鼔宣王時
刻言之如是之詳當時無一人非之傳記必有可考者
矣小篆之作夲於大篆㞼殹二字見於秦器固無害况
㞼字従山取山髙奉㞼之義著在說文字體宜然非始
於秦也唐初去宇文周為甚近事語尚在於長老耳使
文帝鎸功勒成以告萬世豈細事哉宜時人共知之况
[070-9b]
蘓勗之祖邳公綽用事於周文物號令悉出其手豈得
其賢子孫乃不知其祖之所作者乎嗚呼三代石刻存
於世者壇山吉日癸巳刻與此耳而吉日癸巳無所攷
據獨此鼓昔人稱說如是之詳觀其字畫竒古足以追
想三代遺風而學者因可以知篆隸之所自出好異者
又附㑹異說而詆訾之亦已甚矣其鼓有十因其石之
自然粗具鼓形字刻於其旁石質堅頑類今人為碓磑
者其初散在陳倉野中韓吏部為博士時請於祭酒欲
[070-10a]
以數槖駝輿致太學不從鄭餘慶始遷之鳳翔孔子廟
經五代之亂又復散失夲朝司馬池知鳳翔復輦至於
府學之門廡下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傳師捜訪而足
之大觀中歸於京師詔以金填其文以示貴重且絶摹
拓之患初致之辟廱後移入保和殿靖康之末保和珍
異北去或頃濟河遇大風重不可致者皆棄之中流今
其存亡特未可知則拓夲留於世者宜與法書並藏詎
可輕議也哉紹興己夘嵗予得此夲於上庠喜而不寐
[070-10b]
手自装治成帙因取薛尚功鄭樵二音参校異同并攷
覈字書而是正之書於帙之後其不知者姑兩存之以
俟博洽君子而質焉復齋碑録/
大都國子監文廟石鼓十枚其一已無字其一但存數
字今漸磨滅其一不知何代人鑿為臼而字却稍完此
鼓據傳聞徽宗時自京兆移置汴梁貴重之以黄金實
其字金人得汴梁竒玩悉輦至燕京移者初不以此鼓
為何物但見其以金塗字必貴物也亦在北徙之列置
[070-11a]
之王宣撫家後為大興府學大徳之末集為大都教授
得此鼓於泥土草莱之中洗刷扶植足十枚之數後助
教成均言於時宰得兵部差大車十乗載之於今國子
學大成門内左右壁下各五枚為磚壇以承之又為疏
櫺而扃鐍之使可觀而不可近然三十年来摹搨者多
字畫比當時已多漫滅者然移来時已不能如薛尚功
鍾鼎欵文所載者多矣大抵石方刓而髙略似鼓耳不
盡如鼓也道園學古録/
[070-11b]
石鼓文前人音辨多矣然皆以斷文連屬曲取意義其
字有不可識者亦强為之辭質諸真刻或前後相逺十
餘字何其陋邪余舊藏甲秀堂小譜圗畫鼓形隨缺補
字以意想像則我車既攻維楊及栁之句不止乎此因
取真刻置几上列錢為文以求章句叅以薛氏欵識及
古文苑等書隐度成章因影得表其闕文不敢以己意
填補依穆天子傳例補以圍方其有重文亦注於右不
可識者闕音惟鄭樵音訓最為乖誕因削去不用昔淳
[070-12a]
熙間楊文昺以詛椘石鼓泰山嶧山碑作周秦刻石釋
音其琅邪之碑不類秦文亦與收入似未盡善今皆刪
定止存泰山嶧山刻字併二世詔文正詛椘絆縫/遂/
二字共成一卷仍以周秦刻石為題號云周秦石刻釋/
音/
右石鼓文十其辭類風雅然多磨滅不可辨世傳周宣
王獵碣初在陳倉野中唐鄭餘慶始遷之鳳翔宋大觀
中徙開封靖康末金人取之以歸於燕聖朝皇慶癸丑
[070-12b]
始置大成至聖文宣王廟門之左右豈物之顯晦自有
時耶鼓之所自先儒辨證已詳固不敢妄議然其文曰
天子永寕則為臣下祈祝之辭無疑又曰公謂天子則
似是畿内諸侯従王於狩臣述其君語天子之言吁鼓
之時世雖不可必但其字畫髙古非秦漢以下所及而
習篆籀者不可不知也廸自為諸生往来鼓傍每撫玩
弗忍去距今纔三十餘年昔之所存者今已磨滅數字
不知後今千百年所存又何如也好古者可不為之愛
[070-13a]
護哉間取鄭氏樵施氏宿薛氏尚功王氏厚之等數子
之說考訂其音訓刻諸石俾習篆籀者有所稽云至元
己夘五月甲申奉訓大夫國子司業潘廸書石鼓文音/
訓/
烏乎三代之文字存於今者惟禹治水文穆王吉日癸
巳史籀石鼓夫子比干盤銘延陵墓碣及法帖所載皇
頡文二十八字間見商周鼎彛欵識而已夫蒼夏之文
漫不可考吉日癸巳延陵墓碣數字而已比干盤銘世
[070-13b]
復罕用商周欵識又不多得法帖所載翻摹失真然嚴
正婉潤端姿旁逸銛利鉤殺自然而無涯生動而神馮
機發秀出惟石鼓文焉耳矣竇臮所謂逺則虹伸結絡
邇則瓊樹離披旨哉言也惜其嵗乆剥落至唐始顯遂
至紛紛疑議歐陽文忠謂其書非史籀不能作但疑其
自宣王至今實千有九百餘年理豈得存是不然也夫
石刻之易漫者以其摹搨者多故也今石鼓委置草莱
泥土之中兀然不動至唐始出以故完羙如初况其石
[070-14a]
之質頑性堅若世為碓磑者哉此不足疑一也鄭漁仲
謂是秦篆因其以殹為也見於秦斤以㞼為丞見於秦
權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天子可為帝亦可為王秦
自恵文稱王始皇稱帝以為恵文之後始皇之前所作
也余按易書經文無也字則知古轉用殹㞼字正當從
山取奉㞼髙意六月宣王之詩也曰王于出征以佐天
子吉日宣王田獵之詩也曰天子之所曰以燕天子祈
父刺宣王之詩也曰予王之爪牙此不足疑二也温彦
[070-14b]
威使三京以為後周文帝獵於岐陽所作盖因史大統
十一年西狩岐陽之語而云也尤為謬妄夫自秦漢晉
宋隋唐以来苟能書者如斯冰瑗邕諸人皆名後世豈
後周時有能書若此而不名乎况其詩詞嚴古尤非南
北朝時所能到者且蘇勗韋韓諸公去後周未逺不應
謬稱如是此不足疑三也故今斷然以為宣王田狩之
詩而史籀之書也盖宣王田狩岐陽之時従臣贊羙刻
詞出於一時若車攻吉日則田獵東都時所作者其詞
[070-15a]
多與石鼓同如我車既攻我馬既同修備之詞一也麀
鹿麌麌麀鹿趍趍獸多之詞同也車攻曰四牡龎龎四
牡奕奕吉日亦曰四牡孔阜盖即石鼓&KR2231&KR2231六馬四馬
其寫之謂也他如駕言徂東駕言行狩即我其用道之
謂也曰之子于苖即君子之求之謂也曰選徒囂囂徒
御不驚即徒&KR0008孔庶&KR1014从既簡之謂也曰建旐設旄悠
悠斾旌即其斿鼎斿之謂也其曰赤芾金舄即華勑填
填之謂也曰㑹同有繹即来樂天子之謂也曰決拾既
[070-15b]
佽弓矢既調即秀弓孔碩彤矢鏃鏃之謂也曰兩驂不
倚不失其馳即左驂旛旛右驂騝騝之謂也曰助我舉
柴即我鹿允異之謂也曰大庖不盈即我公謂大害不
余及之謂也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以燕天子即君子
乃樂天子永寧之謂也曰吉日維戊吉日庚午即日維
丙申之謂也曰田車既好即田車既安我車既好之謂
也曰從其羣醜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即我以隮于原我
戎止射其来大有其来䢱䢱之謂也曰儦儦俟俟即&KR0034
[070-16a]
田若反之謂也曰既張我弓既挟我矢即秀弓時射射
之族族之謂也曰漆沮之從即于水一方之謂也曰殪
此大兕即我敺其特之謂也又况石鼓漫滅者其詞繁
而不殺不若車攻二詩嚴肅簡潔足該十篇之意故偶
見刪削也古詩三千餘篇而夫子定為三百十一萹此
類是也若以不見收録遽以是疑之則論語所引素以
為絢兮偏其反而之句皆逸詩也豈可以是而盡疑論
語乎前人音辨者多皆有得失或前後相逺者有之或
[070-16b]
多寡不同者有之歐陽集古所録可見者四百六十有
五胡世将資古所録雖後出可見者四百七十有四吾
衍氏比資古又加三字余得宋時搨夲雖不能如集古
資古吾氏所載然比今世所有者極為精好因装潢成
軸毎鼔後以釋文譜之其闕文依吾氏潘廸補以圍方
末書杜甫以下諸賢詩文時一觀焉則儼如對古人矣
時洪武乙丑夏五月朔後學趙古則書鐵網珊瑚/
永樂之初余與餘姚柴廣敬同被簡入翰林講學之暇
[070-17a]
因論及石鼓文廣敬為道其師趙撝謙得善夲審定為
周宣王時詩史籀所書無疑永樂十一年予從太宗皇
帝来北京乃得見石鼓於太學門下亟摹搨成卷間一
展玩惜其訛闕已多時廣敬去世七八年欲求趙先生
所藏卷一觀庶稍補其闕文而不可得今稽勲貟外郎
柴蘭廣敬姪也忽持此卷示予閲之信為善夲而趙先
生之文援引切當辨論精覈真博雅君子哉廣敬純謹
該洽不媿其師而蘭亦甚似之先生之所以教者可知
[070-17b]
矣卷留予閣中凡兩日得從容觀覽俯仰今昔為之慨
王文端公集/
石鼓文并音訓在今北京國子監先聖廟門内始余欲
求之而未知鼓之所在永樂七年来北京乃見之於此
欲摹拓其文未暇及而歸後四年扈從再至又明年始
摹得之深加愛惜乃令工人装潢成卷并録韋韓蘇之
詩歐陽公王順伯䟦尾於後以藏於家盖自宣王至今
二千二百六十餘年矣而猶存此刻信物之竒古莫有
[070-18a]
先於此者然考其文之所存則其漫滅剥落已十之八
九當歐陽公為集古録時尚存四百五十六字後二百
二十八年當元後至元己夘國子司業潘廸為音訓時
所存猶三百三十九字當時已惜其剥落之甚又後有
七十有六年至今永樂十二年甲午則僅餘二百七十
八字矣就二百七十八字中昏缺難辨字或存半體証
以音訓而後可識者又九十八字盖其嵗月益深則磨
滅益甚加以摹拓椎擊之多其不能無損缺亦理勢然
[070-18b]
也昔王順伯居宋南渡後不獲見此鼓而甚貴其文以
為難得况至於今又二百餘年其可寳貴當何如也故
并述其年嵗之乆近其文之多寡使後乎今者得以此
參考素齋集/
周宣王石鼓文十其義與車攻吉日之詩相類而辭亦
間有同者鼓距今垂二千三百餘年散而復合晦而復
明意者神物䕶持如韓昌黎之所言哉不然何歴年之
逺若是也宋薛氏尚功鄭氏樵施氏宿王氏厚之各為
[070-19a]
訓釋不能無議焉者如以時作畤矢作尖&KR0034作霧舛譌
甚多不可殫舉然諸家皆為摸夲所誤石鼓盖未之見
也元潘氏廸取諸家說重為考訂間亦以垐作即阪作
&KR2534夫廸親見之猶混魯魚矧諸家乎滋躬詣鼓旁詳加
摩玩文之漫剥者猶隐然有迹可辨也乃筆之以歸沈
潛其義参考諸說是者取之誤者正之其未詳者不敢
强為之說鼓之所自諸家考辨已眀不復容喙乃以王
氏辨疑及古今歌咏附載於後以見是鼓也直為周宣
[070-19b]
之物好異者不煩嘵嘵云正徳戊寅秋九月望古絳陶
滋序石鼔文正誤/
   秦李斯嶧山碑
秦相李斯書嶧山碑跡妙時古殊為世重故散騎常侍
徐公鉉酷躭玉箸垂五十年時無其比晚獲嶧山碑摸
夲師其筆力自謂得思於天人之際因是廣求己之舊
跡焚擲略盡文寳受學徐門粗堅企及之志太平興國
五年春再舉進士不中東適齊魯客鄒邑登嶧山求訪
[070-20a]
秦碑邈然無覩逮於旬浃怊悵於榛蕪之下惜其神蹤
将墜於世今以徐所授摹夲刻石於長安故都國子學
庶博雅君子見先儒之指歸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
奉郎守太常博士陕府西諸州水陸計度轉運副使賜
緋魚袋鄭文寳記墨池編/
右秦嶧山刻石者鄭文寳得其摸夲於徐鉉刻石置長
安此夲是也封演聞見記載此碑云後魏太武帝登山
使人排倒此碑然而歴代摸拓之以為楷則邑人疲於
[070-20b]
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摹寫然猶
求者不已有縣宰取舊文勒於石碑之上置之縣廨今
人間有嶧山碑者皆是新刻之夲而杜甫詩直以為棗
木傳刻者豈又有别夲歟按史記夲紀二十八年始皇
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徳
而其頌詩不載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記皆具
載其詞而獨遺此文何哉然其文詞簡古非秦人不能
為也秦時文字見於今者少此雖傳摸之餘然亦自可
[070-21a]
貴云金石録/
府城西北隅有摹嶧山秦碑極精製旁刻云嶧山秦刻
磨滅乆矣宋初惟江南徐鉉有摹夲贊皇李建中傳寫
得之遺余曾祖金紫公傳子孫四世踰百年靖康建炎
兵火相尋舊藏文籍散落殆盡獨此刻僅存命善工勒
於青社郡舎阜昌甲寅河南李仲坦志石雖舋校鄒嶧
摹夲有間矣于欽齊乗/
右嶧山碑青社夲斷裂多矣余得之習禮檢討嘗見陳
[070-21b]
思孝論嶧山翻夲次第云長安第一紹興第二浦江鄭
氏第三應天府學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鄒縣第七
然余於蜀中夲未之見也楊士竒東里續集/
   秦李斯泰山刻石
右秦二世詔李斯篆天下之事固有出於不幸者矣茍
有可以用於世者不必皆賢聖之作也蚩尤作五兵紂
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惡而廢萬世之利也篆字之法出
於秦李斯斯之相秦焚棄典籍遂欲滅先王之法而獨
[070-22a]
以己之所作刻石而示萬世何哉按史記秦始皇帝行
幸天下凡六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詔書於其旁今皆亡
矣獨泰山頂上二世詔僅在所存數十字爾今俗傳嶧
山碑者史記不載又其字體差大不類泰山存者其夲
出於徐鉉又有别夲云出於夏竦家以今市人所鬻校
之無異自唐封演已言嶧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謂棗木
傳刻爾皆不足貴也余友江鄰㡬謫官於奉符嘗自至
泰山頂上視秦所刻石處云石傾不可鎸鑿不知當時
[070-22b]
何以刻也四面皆無草木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乆然
風雨所剥其存者纔此數十字而已夲鄰㡬遺余也比
今俗傳嶧山碑夲特為真者爾集古録/
右秦泰山刻石大中祥符嵗真宗皇帝東封兖州太守
摸夲以獻凡四十餘字其後宋莒公摸刻於石歐陽公
載於集古録者皆同盖碑石為四面其三面稍磨滅故
不傳世所見者特二世詔書數十字而已大觀間汶陽
劉跂斯立親至泰山絶頂見碑四面有字乃摸以歸文
[070-23a]
雖殘缺然首尾完具不可識者無幾於是秦篆完夲復
傳世間矣以史記夲紀考之頗多異同史云親廵逺方
黎民而碑作親&KR1741逺黎史云大義休眀而碑作著眀史
云垂於後世而碑作陲於後嗣史云皇帝躬聖而碑作
躬聽史云男女禮順而碑作體順史云施於後嗣而碑
作昆嗣史云具刻詔書刻石而碑作金石刻皆足以正
史氏之誤然則斯碑之可貴者豈特玩其字畫而已哉
碑既出斯立摸其文刻石自為後序謂之泰山秦篆譜
[070-23b]
金石録/
右秦二世東行詔書李斯篆其篆甚佳余在兩京廿餘
年求之不能得比連得於洪遵道而楮墨亦佳京師四
方之所趨也而好古博雅之士皆在其所收畜周秦以
来金石刻皆富然余獨見鄒仲熙髙庭禮陳思孝有斯
刻固其難得如此也東里續集/
余既得泰山秦篆又求得劉跂此譜遂附於後以見秦
刻在泰山者其未磨滅盖不止於今之所傳墨夲也應
[070-24a]
天府學有此譜石刻余得之張士謙云同上/
余家舊藏此刻僅五十一字乃二世詔即歐陽公所謂
江鄰幾夲趙氏所謂兖州及宋莒公摹夲是也近得劉
譜視前加九十三字後序謂篆石埋植土中崇四五尺
五十一字在南面稍平故常為人摹搨其三面皆殘闕
蔽闇跂刮磨垢蝕而字始出盖刻文起西面而北而東
而南共二十二行其末行制曰可三字復轉刻西南稜
上由是篆文首尾㡬於復完而俾之傳世此則跂之功
[070-24b]
也歐陽文忠宋莒公皆不知嶧山碑四面有字盖在劉
譜未出之前元吾衍子行號稱博洽其學古編云石皆
剥落惟二世詔一面稍見豈亦未嘗見劉譜邪金薤琳/
琅/
   秦李斯㑹稽刻石
秦頌徳碑丞相李斯小篆史記始皇三十七年上㑹稽
祭大禹望於南海立石刻頌徳二世元年春行郡縣至
㑹稽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彰先
[070-25a]
世成功盛徳越絶云秦皇東遊至㑹稽以正月甲戌到
大越舎都亭取錢唐岑石長丈四尺南北面廣六尺三
寸東面廣四尺西面廣尺六寸刻於越東山上其道九
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經云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紀功尚
在山側梁書竟陵王子良為㑹稽太守范雲為主簿以
山上有始皇石刻三句一韻多作二句讀之並不得韻
又有字皆不詳雲夜取史記讀之眀日登山讀之如流
張守節史記正義云㑹稽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
[070-25b]
指圎鎸今文字整頓是小篆也姚令威叢語云嘗上㑹
稽東山自秦望山之嶺並黄茒無樹木復自小徑别至
一山俗名鵞鼻山山頂有石如屋大挿一碑於其中文
皆為風土所剥隠約就碑可見缺畫如禹廟没字碑之
類不知此石果岑石歟非始皇之力不能挿於石中此
山險絶罕有至也紹興二十八年王詹事十/朋為簽書判
官莫舎人濟/教授府學梁寺丞安/世為㑹稽尉用令威所
記銳意捜抉三公各賦三十四韻以紀其事王公詩叙
[070-26a]
云秦頌徳碑世傳在秦望山莫知所在教授莫子齊好
竒嗜古捜訪甚力有言在何山者莫以語十朋何山見
圗經在秦望東南疑其真秦望十朋語縣尉梁次張勸
其親往梁慨然而行命工登山梁得之碑石僅存字磨
滅已盡墨片紙而還作詩具記始末因次其韻且記吾
三人好事之癖永以示後人莫公詩叙云秦㑹稽石刻
唐人如張守節司馬貞皆嘗援以證史記紹興初舅氏
姚令威刪定登山弔古見碑石猶存後二十餘年分教
[070-26b]
是邦以語簽判王龜齡勉邑尉梁君求之則石已缺字
不可見矣以詩記其事龜齡既賡以濟首發其端書以
示濟按㑹稽秦頌徳碑凡二百九十六字視秦世泰山
之罘諸刻獨此碑字為最多唐李嗣真云斯小篆之精
古今妙絶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璽猶千鈞强弩萬石洪
鍾豈徒學者之宗匠亦是傳國之遺寳周越法書苑獨
載封禪碑數十字而已至歐陽公趙徳父集録天下金
石遺文殆盡亦不復有秦望山碑姚令威紀鵞鼻山頂
[070-27a]
石屋所挿一碑今石屋故在碑盖無有梁次張所摸片
紙指為秦碑乃在何山其去鵞鼻尤為隔絶盡記夲末
以俟後之君子施宿㑹稽志/
李斯書嶧山頌淳化間守太常博士鄭文寳以徐鉉所
授夲刻於長安國學泰山頌至元間行臺侍御史李處
㢲獲劉跂所摸夲刋於建鄴郡庠由是其跡僅存而所
傳浸廣予攷諸記載始皇及二世抵越取浙江岑石刻
頌於山亦斯筆也磨滅乆矣好古博雅者盖願見而不
[070-27b]
可得予乃以家藏舊夲摸勒置於㑹稽黌舎庶與嶧泰
等文並貽於後但史記攸長作修長丗字作三十追道
作追首又作追守軌度作度軌今則俱依石刻至正元
年辛巳嵗夏五月望日承徳郎紹興路總管府推官東
平申屠駉識金薤琳琅/
右秦㑹稽刻石按史記始皇三十七年上㑹稽祭大禹
望於南海立石刻頌秦徳後其石人稱秦望山碑山在
㑹稽縣東南四十里宋書載竟陵王子良刻日登秦望
[070-28a]
山主簿范雲以山上有始皇石刻人多不識乃夜取史
記讀之眀日登山雲讀如流子良大恱以為上賔則晉
宋以来石固無恙歐陽公趙眀誠皆好集古文不應此
獨見遺鄭夹漈通志金石畧雖嘗載之而云疑在越州
亦無真見此皆予之所未曉者元至正初東平申屠子
廸為紹興路推官以家藏舊刻刻於路學即今之所傳
是也然不知其先何從得之予觀其字畫與嶧山碑絶
類豈亦出徐鼎臣鄭文寳之所摹而申屠氏嘗藏之歟
[070-28b]
同上/
   秦程邈篆書
李季忱示余程邈篆四簡簡十二字余考之自漢以後
書篆書所不至也篆法貴得竵匾應勢故筆力常有餘
此書盡之或謂書家但言邈在雲陽獄初從簡便作書
主於𨽻徒故號隸文當多事時用之適當遂公行之邈
不更為篆文篆自史籀後李斯因之作為小篆由漢逮
今不能改豈邈與斯當秦之世固嘗為此篆文不可考
[070-29a]
也張懐瓘曰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史程邈作也隸
書程邈所獻也初未信此言逮得季忱所藏銘刻於是
信之知唐世書多懐瓘自有據也廣川書䟦/
   後漢張芝帖
伯英書小紙意氣極類章書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絶無
侶者山谷集/
章草髙古可愛真伯英之妙蹟絳帖平/
   後漢崔瑗張平子墓銘
[070-29b]
右漢張平子墓銘世傳崔子玉撰并書按范曄漢書張
衡傳贊云崔子玉謂衡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此銘
有之則真子玉作也其刻石為二夲一在南陽一在向
城天聖中有右班殿直趙球者知南陽縣事因治縣署
毁馬臺得一石有文驗之迺斯銘也遂龕於㕔事之壁
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後亡矣其在髙第者登尚書
及員外郎謝景初得其半於向城之時自凡百君子以
下則亡矣今以二夲相補續其文遂復完而間其最後
[070-30a]
四字然則昔人為二夲者不為無意矣據徐方囘所記
二十有一字迺趙球所得南陽石之亡者今不復見則
又亡矣惜哉集古録/
   後漢蔡邕石經
右漢石經遺字者藏洛陽及長安人家盖靈帝熹平四
年所立其字則蔡邕小字八分書也其後屢經遷徙故
散落不存今所有者才數千字皆土壤埋没之餘磨滅
而僅存者爾按後漢書儒林傳叙云為古文篆隸三體
[070-30b]
者非也蓋邕所書乃八分而三體石經乃魏時所建也
又按靈帝紀言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
外蔡邕傳乃云奏求正定六經文字既已不同而章懐
太子注引洛陽記所載有尚書周易公羊傳論語禮記
余今所藏遺字有尚書公羊傳論語又有詩儀禮然則
當時所立又不止六經矣洛陽記又云碑上有諫議大
夫馬日磾議郎蔡邕等名今論語公羊後亦有堂谿典
馬日磾等姓名尚在據邕傳稱邕以經籍去聖乆逺文
[070-31a]
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乃奏求正定自書於碑於
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今石夲既已磨滅而嵗乆轉寫
日就訛舛以世所傳經書夲校此遺字其不同者已數
百言又篇第亦時有小異使完夲具存則其異同可勝
數邪然則豈不可惜也哉而後世學者於去古千百嵗
之後盡絀前代諸儒之論欲以己之私意串通其說難
矣余既録為三卷又取其文字不同者具列於卷末云
金石録/
[070-31b]
   後漢蔡邕陳仲弓碑
右漢陳仲弓碑其額題云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碑碑
文字已漫滅蔡邕字畫見於今者絶少故雖漫滅之餘
尤為可惜以校集夲不同者已數字惜其不完也金石/
録/
   後漢蔡邕陳仲弓碑隂
右漢陳仲弓碑隂故吏姓名多以刓缺蔡邕小字八分
惟此與石經遺字耳石經字畫謹嚴而此碑隂尤致逸
[070-32a]
可愛金石録/
   後漢蔡邕酸棗令劉熊碑
隸釋謂歐陽公不知碑在酸棗無以名其官遂謂之俞
鄉侯季子碑而引王建題此碑詩云不向圗經中舊見
無人知是蔡邕碑而又疑其非中郎筆法予則以為建
生於唐其云蔡邕碑者盖夲之圗經而非鑿空而言洪
氏不當於此而疑之也金薤琳琅/
   後漢蔡邕夏承碑
[070-32b]
蔡邕書夏承碑如夏金鑄鼎形模怪譎雖蛇神牛鬼厖
雜百出而衣冠禮樂已胚胎乎其中所謂氣陵百代筆
陣堂堂者乎予由是始知為中郎之蹟碑在今廣平府
王惲秋澗集/
予承乏廣平見府治後堂有碑仆地閲之乃漢北海淳
于長夏承碑建寜三年蔡邕伯喈所書八分體按古者
天子諸侯士𦵏必斲木樹豐碑鑿孔貫繩繂以懸棺而
下壙秦漢以下始易石臣子因書君父之功於其上今
[070-33a]
碑額有孔政古制也及考文字自蒼頡鳥跡之後變化
不一由大小篆至八分書若秦丞相李斯漢議郎蔡邕
皆足以師古傳後下此不聞矣然則邕之書胡可易得
哉於戯光和苦邑之刻予固未及見之今觀此書風神
骨立想亦逼真矣計自東漢靈帝建寜三年至今凡一
千三百五十有五嵗而此刻尚存豈非神物守䕶之至
邪因與諸同寅謀復樹於堂之東隅創一小軒以覆之
扁曰愛古志書法也若承之功徳與夫墓之所在碑之
[070-33b]
所從来因不暇考論但碑之下截凡一百一十字年乆
蘚蝕係後人摸刻覽者當自擇之成化己亥春三月望
日南舒秦民恱䟦於碑隂廣平志/
   後漢蔡邕西嶽華山廟碑
此碑後題云新豐郭香察書楊文貞公䟦謂漢魏之碑
多不載書刻人氏名此獨詳焉遂因之有聞於今而文
貞惟以為郭香書而不曰香察其意盖疑香察不類人
名故也隸釋云東漢循王莽之禁人無二名郭香察書
[070-34a]
者察涖他人之書其說為得此文貞之所未知然洪氏
亦不言為何人書也按徐浩古迹記以碑為蔡中郎書
浩深於字學且生唐盛時殆非鑿空而言者洪氏失之
於不考耳金薤琳琅/
   後漢蔡邕太尉劉寛碑
漢太尉劉文饒碑二故吏李謙等立一門生商苞等立
一在今西都上東門外官道之北洛陽尉射圃中近世
好事者亭以覆之目其亭為寳刻盖以是碑為蔡中郎
[070-34b]
書故名焉二碑隂各有題名唐湖城公劉爽修碑記亦
存焉予官洛五年毎過上東必裵徊碑下想文饒之髙
風玩中郎之妙楷與歐陽信夲之觀索靖碑坐卧不能
去何以異云因令工椎拓二碑及隂文装為三帙而時
觀之政和二年七月初吉黄某長睿父書東觀餘論/
   後漢蔡邕魯峻碑
右漢司隸校尉魯峻碑水經注以峻為恭趙氏謂方輿
志寰宇記皆作峻而辨水經之誤予家舊藏此碑峻字
[070-35a]
眀白可識趙氏果有其夲何乃不知而必欲証之以地
里書也歐陽公謂峻最後為屯騎校尉而碑首題云司
隸校尉莫曉其義隸釋云漢人碑志或以所重之官掲
之司隸官尊而職清非列校可比故書之也此足以祛
歐公之惑鄭夹漈又謂此碑書於蔡邕按徐浩古蹟記
其叙邕書惟三體石經西岳光和殷華馮敦數碑及考
其他字書亦未聞邕嘗書此不知鄭氏何所據也金薤/
琳琅/
[070-35b]
   後漢蔡邕小黄門譙君碑
近世有信安何籀者以隸書知名目是碑為蔡中郎書
未知何據自謂學此法清勁有古意與梁孟皇行筆正
相反予謂漢世隸法至魏大變不必梁蔡勢自爾也此
碑意象古雅在樊常侍蔡藁長二碑上借非中郎自可
師法大觀三年八月癸未西都掾廨装長睿書東觀餘/
論/
   後漢蔡邕老子銘
[070-36a]
右漢丞相邊韶撰字為隸書不著名氏世以為蔡邕書
據碑延熹八年八月桓帝夢見老子尊而祀之韶時典
禮因而為銘碑在亳州衛真縣太清宫歐陽棐集古録/
目/
右漢老子銘舊傳蔡邕文并書盖杜甫李潮小篆八分
歌有曰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痩硬方通神世云此碑
是也今騐其詞乃邊韶延熹八年作非光和中所立未
知甫所見是此碑否而夲朝周越書苑遂以為韶撰文
[070-36b]
而邕書初無所據金石録/
   後漢張昶華山祠堂碑
華隂縣華山下有漢魏文帝三廟廟有石闕數碑一碑
是建安中立漢鎮逺将軍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漢給事
黄門侍郎張昶造昶自書之元帝又刋其二十餘字二
書有重名傳於海内又刋傳中司隸校尉鍾繇𢎞農太
守毋邱儉姓名廣六行鬱然循平是太康八年𢎞農太
守河東衛叔始為華隂令河東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
[070-37a]
壇廟引道樹柏迄於山隂事見永興元年華百石所造
水經注/
   後漢蔡琰胡笳引
蔡琰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落僅餘兩句
亦似斯人身世邪山谷集/
   魏鍾繇上尊號奏
右公卿将軍上尊號奏篆額在潁昌相傳為鍾繇書其
中有大理東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曺氏父子睥睨
[070-37b]
漢祚非一朝夕勢極事就乃欲追大麓之蹤竊箕山之
節後世果可欺乎又自比溈汭納漢二女豐碑至今不
磨所以播其惡於無窮也當時内外前後勸進之詞不
一此盖刻其最後一章魏志注中亦載此文有數字不
同非史臣筆削之辭也皆當以碑為正碑自造於華裔
之後石理皴剥字跡晻昧今世所傳者多是前一段爾
隸釋/
   魏鍾繇受禪表
[070-38a]
右魏受禪表篆額在潁昌亦曰鍾繇書所謂表者盖表
揭其事非表奏之表也碑云黄初元年十月辛未受禪
於漢漢紀作乙夘魏志作十一月庚午裴松之注所載
甚詳盖是月十三日乙夘漢帝使張音奉璽綬詔冊禪
位於魏魏王辭者三及漢冊四至乃以二十九日辛未
升壇受命碑之所載是也水經云繁昌城内有三臺人
謂之繁昌䑓壇前有二碑其後六字生金論者以為司
馬金行故曺氏六世遷魏而事晉此盖附㑹符命之談
[070-38b]
隸釋/
   魏鍾繇賀㨗表一作戎/路表
右魏鍾繇書其辭云戎路兼行履險冒寒因述曺仁徐
晃破闗侯事其後題云建安二十四年閏月九日南蕃
東武亭侯臣繇上按建安二十四年冬曺公軍於靡陂
而仁等破侯後未嘗出征履險冐寒之役又古人牋啓
不書年此二事可疑又云侯已被矢刄據三國志侯圍
曺仁於樊為仁所敗而走後為孫權害扵臨沮與此帖
[070-39a]
不同集古録/
今考魏志是年十月曹操自漢中還洛陽孫權上書乞
討侯自效王軍靡陂至正月始還孫權傳侯首至吴志
稱閏月權征侯十二月獲之按操以閏十月南征以正
月還洛往復正當寒際此繇表所謂履險冐寒正是也
操未至而閏月中徐晃已破侯走之此繇表所謂征南
将軍與徐晃并力而侯已被矢刄者正是也則此表與
魏志所書正合非偽也征南将軍即權耳其矢刄者謂
[070-39b]
侯為晃破雖未即殺之而侯已被創矣至十二月權始
追獲之盖徐晃之破侯在閏十月孫權之殺侯在十二
月今繇以閏十月上操表乃賀是月之破侯非賀十二
月殺侯也因此致疑則此表與史書正合非偽眀甚又
按古人牋啓多不用年至表奏則用年者有之若劉琨
上晉元帝表稱建興元年是也又魏志是年九月相國
鍾繇免故閏十月表但稱東武亭侯耳皆與史合其曰
南蕃者蕃音皮謂南蕃郡也東武南蕃之屬故并著之
[070-40a]
或讀為蕃鎮之蕃誤矣東觀餘論/
戎路表宣和御藏所記最為琅琅黄伯思董逌攻守若
輸墨毋復餘論第余所見兩石夲皆勁而纎長又不無
剥蝕此刻獨完好紙墨皆精翩翩有宣示風然是思陵
手搨似不無肉勝之歎弇州續藁/
   魏鍾繇力命表
始順伯示余以定武蘭亭敘書賜官奴樂毅論謂無以
復加矣順伯笑曰未也又有過此者乃出鍾繇力命表
[070-40b]
諦觀乆之心為之醉字畫精到乃至是乎順伯博雅好
古畜石刻千計單騎賦歸行李亦數箧家藏可知也評
論字法旁求篆隸上下數千載衮衮不能自休而一語
不輕發先鍾後王字家固有定論以此三者坐判優劣
豈為知者道邪樓鑰攻媿集/
   魏鍾繇薦季直表
右鍾繇薦季直表真跡髙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
花羙女之態上有河東薛紹彭印章真無上太古法書
[070-41a]
為天下第一予於至元甲午以厚資購得於方外友存
此山後因飄泊散失經廿六年不知所存忽於至正九
年六月一日復得之恍然如隔世事以得失嵗月考之
歴五十六載嗟人生之㡬何遇合有如此者後之子孫
宜寳藏之吳郡陸行直題鐵網珊瑚/
成侯在魏銘功五熟釜為魏宗室豈獨勲業為不可及
其楷法傳於世者亦不可企及若戎路表是也此卷薦
季直表其法度與戎路表無少異漢季楷法全似隸其
[070-41b]
古雅可見於後二王為翰墨宗匠顧豈能外此哉分湖
陸隠君酷嗜古今浙右法書名畫多出於其家此卷尤
隐君所寳者更五六十年而復歸於隐君信神物去来
真有神護云遂昌鄭元祐同上/
袁昻論書云鍾書有十二意外巧妙實亦多竒又李嗣
真謂鍾元常正隸如郊廟既陳俎豆斯在又比寒澗&KR0146
壑秋山嵯峨虞世南云鍾繇馳騖曺喜蔡邕倣學而致
一體真楷獨得精妍夫能書之士其評品鍾書如此其
[070-42a]
重也然唐文皇論書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製黄
長睿謂逸少所臨鍾書尚書宣示及破闗羽等帖字皆
匾闊殊無長體豈文皇誤以廣為修乎長睿又云漢隸
用筆結體圎勁雅淡字皆匾而弗楕今傳世者若鍾書
力命表諸帖古隸典刑具存夫真賞之士其推察鍾書
如此其至也此卷鍾元常薦季直表真蹟世不多有仔
細觀之果符諸賢之論而其㸃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
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盖其楷書去古未逺純是隸體非
[070-42b]
若後人妍媚纎巧之態也或疑此帖唐人所書其間民
字缺而不全夫民字之不全特唐人避諱而剜撥之非
不全書也痕迹猶存端可察識觀者亦觀其筆勢字體
與夫英氣雅韻不可舎夲而求末遺精而究粗也要當
鑒以心目至正十八年戊戌五月望日袁泰題同上/
右鍾繇薦季直表真蹟黄初到今千二百餘年矣而紙
墨完好不渝信希世之寳也應禎往年在天府得見二
王真蹟今復於相城沈啓南所觀此區區餘年何多幸
[070-43a]
也𢎞治四年人日長洲李應禎記同上/
史載鍾太傅事魏殊有偉績此薦季直表又見其為國
不蔽賢之羙其書平生所見特石刻耳若真蹟之存於
世者則僅止此啓南所藏法書甚多吾固知其不能出
此上也吴寛匏翁家藏集/
𢎞治初客從越来持鍾元常書薦焦季直表示予察驗
真偽将售諸博文家予未敢決亦以嵗月緜閣已甚不
能不傳疑也後乃歸之沈先生啓南家先生長子雲鴻
[070-43b]
為予中表姊夫更諏於予予應之猶是也他日外舅太
僕李公閱而賞歎不置特為鑒定題曰此千二百年之
真蹟希世之寳也然後衆論乃定公又言曩於祕府見
二王書二王書則人間未聞影響二十年前有以十八
字為右軍書嘉興人以重價購去然固亦未能决者也
祝允眀祝氏集略/
右鍾元常薦山陽太守闗内侯季直表宣和書譜及米
史黄論與他名家品目皆不見記載惟張士行法書纂
[070-44a]
要嘗一及之且與戎路力命尚書宣示並稱但戎路諸
帖咸有石刻傳世而此帖不傳刻夲殆不可曉而陸行
直鄭元祐袁仲宣在元世皆博學名能書家其題語珍
重如此必有所據先友李公應禎嘗親為余言其妙謂
雖積筆成塚不能髣髴其一波拂也公書法妙一世其
言如此余又安能置喙其間哉但諸公題語皆稱焦季
直余騐焦字實侯字之誤盖侯字上有關内兩字實闗
内侯也至後但稱直而不言季盖季姓直名闗内侯其
[070-44b]
爵也若以為焦姓則上闗内字似無所屬以為地名不
應薦人而直舉其郡望且當時亦無所謂關内郡者故
余定為侯字無疑而華氏入石直標為薦季直表云徵
眀識甫田集/
魏太傅鍾成侯元常書世不多見見者唯淳化間數帖
及戎路力命二表而已宣示乃右軍臨筆長風白騎識
者有疑戎路力命紛紛若訟獨此薦季直表最後出由
分湖陸歸蕩口華復為之刻石以傳自華氏之刻行而
[070-45a]
天下之學鍾書者不復知有淳化閣帖矣此表小法楷
法十各得五覺㸃畫之間真有異趣所謂幽深無際古
雅有餘昔人故不欺我也華氏藏為大戎脅取夤縁佐
朱提權相復見法籍入天府尋用代禄轉落緹帥家緹
帥没余乃偶得之賈人手亦云幸矣好事者意此神品
無上法書不應歴唐宋間寥寥乃爾又歴千五百年而
完好若未觸手甚或以纎媚疑之第此正純綿裹鐵書
家三昩也庸詎知非其時卧江左深山中不得排金門
[070-45b]
入紫闥而亦用此故不墮兵燹邪藉令李懐琳宋儋白
首臨池辦此結體否咀賞之餘因敬題於後弇州山人/
藁/
   魏鍾繇墓田丙舎帖
慶元二年孟冬壬子見餘姚施令尹盖司諫之子也出
其家所藏墓田帖碑石余誦山谷之詩曰平生半世看
墨夲摩挲石刻鬢成絲為之三歎攻媿集/
   魏鍾㑹周公禮殿記
[070-46a]
髙朕修周公禮殿記初平五年立初文翁為蜀郡立學
安帝永初中火災被焚獻帝時太守髙朕重修立之今
碑在成都府學禮殿東南柱上形方上下小其木堅若
金石木碑傳逺者唯此爾集古并録目並誤作石柱天
下録云鍾㑹書漢隸字原/
   魏梁鵠大饗碑
右大饗之碑篆額在亳州譙縣魏文帝延康元年立相
傳為梁鵠書碑字有不眀者唐大中年亳守李暨再刻
[070-46b]
故有文可讀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王曹操死
其子丕嗣位改元延康魏志云丕以七月甲午軍次於
譙大饗六軍是時漢鼎猶未移也丕為人臣而自用正
朔刻之金石可謂無君之罪人也武王載西伯神主於
軍中者弔民伐罪之師也丕以姦賊之心欲吞吴翦蜀
遂攘神器耳操之肉未寒而置酒髙㑹酣飲無算金奏
間作祕戯畢陳誇辭諛語無所忌憚可謂無父之罪人
也士大夫櫝藏其碑者特以字畫之故爾碑云八月至
[070-47a]
譙而史作七月亦不必多辨也隸釋/
   魏梁鵠修孔子廟碑
右魯孔子廟之碑篆額嘉祐中郡守張稚圭按圖經題
曰魏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魏志黄初二年正月詔以
議郎孔羡為宗聖侯奉孔子祀令魯郡修起舊廟置吏
卒守衛碑云元年而史作二年誤也後漢孔僖傳注以
羡為崇聖矦亦誤也文帝履位之初首能尊崇先聖刋
寫琬琰知所夲矣使其味素王之言行六經之道則豈
[070-47b]
止鼎峙之業而已哉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甚有
石經論語筆法大饗盖不相逺若繁昌兩碑則自是一
家亦有以為鵠書非也隸釋/
   魏曹植帖
按隋祕府所藏有魏黄初萹其書至唐初已亡莫知為
何等書也以類推之如子建之遺文在當時固多有存
亡者奚獨鷂爵等賦云乎唐太宗出御府金幣致天下
古夲命魏元成及虞禇定其真偽萹各有印印以貞觀
[070-48a]
為文今鷂爵賦及贈王仲宣詩皆有此印疑為唐秘府
所藏矣亡何遽為武氏子脂澤所得良為可惜最後在
建業文房而後歸之浮休張氏盖㡬於屢脫而僅脫者
一縑素之傳固亦有幸不幸哉今自隋煬帝至浮休居
士所題其為帖凡五雖乏精神頗多態度或疑贗偽或
謂臨模固亦在疑信間然跡其所由来則源流固自可
考今藏於新普安史君任公之家嘉定八年春王正月
臨邛魏某得以寓目輒題其後魏了翁鶴山集/
[070-48b]
   吴皇象急就章
右章草漢黄門令史游急就章二千二十三字相傳為
吴皇象書摹張郡公家夲象書惟官夲法帖所載文武
将墜等四帖其餘不復多見而章草自唐以来無能工
者其法盖僅存世傳獨吴越錢氏所藏蕭子雲出師頌
最為近古他如索靖月儀等未必盡真此書規模簡古
氣象沉逺猶有蔡邕鍾繇用筆意雖不可定為象書決
非近世所能偽為者自李斯作倉頡其後爰歴博學凡
[070-49a]
将元尚與急就五家繼作皆為小學所宗故字書略備
今倉頡而下皆亡獨此書有顔師古注夲尚在乃相與
參校以正書並列中間臨搨轉寫多不無失實好事者
能因其遺法以意自求於刻畫之外庶㡬絶學可復續
也宣和二年上巳日知潁昌軍府事縉雲葉夢得題石/
林集/
   吴皇象吴大帝碑一作天發/神䜟碑
皇象書吳大帝碑在江寧府書雖夲漢隸然探竒振古
[070-49b]
有三代純樸氣自是絶藝非如東漢遺書循一矩律藉
蹈綴襲竊而自私也自王愔志定録古今書而象已在
著録中至庾肩吾以象品入上中其後李嗣真因之不
改不知當時所定果何據也羊欣稱象善草書世稱沉
著痛快而張懐瓘惟稱象小篆入能品其他不見稱於
人今官書有象章草帖故自精深竒崛前世獨不言象
為隸字何也意謂既以書入品第則或不盡著其言又
諸人或有兼數書著者此又不可知也余疑此碑近出
[070-50a]
書畫尚完故是前人未見當其評書時不得睥睨於其
間也不然書隸至此而可遺其品目哉象尺書曰太子
屏風在此已乆而未得之又曰想必醉令作鱧魚梅羮
相待其自矜持如此廣川書跋/
右吴孫皓天璽元年段石岡紀功徳碣八分書相傳出
皇象極髙古而其文缺壊不可見者已三之一盖宋元
祐中此碣已斷為三在天禧寺門外時轉運副使胡宗
師徙置漕䑓今在應天府學又不知何時所徙也考吴
[070-50b]
志天冊元年吳郡言掘地得銀上有年月字遂改眀年
為天璽元年是年鄱陽言歴陽上石文理成二十字云
椘九州渚吴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又
吴興陽羡山有石寳之瑞又改眀年為天紀以協石文
此碑不見於志考其文有天發神䜟等語則亦當時瑞
應之事然天紀四年王濬遂入吴矣東里集/
   吳皇象文武帖
皇象文武帖盖寫東觀校書郎髙彪送幽州督軍御史
[070-51a]
第五永箴耳結字亦古史夲云呂尚七十此云師尚七
十史夲云眀其果毅此云昭其果毅盖作史者避晉諱
當以此為是五将三門下當云地有九變邱陵山川人
有計䇿六竒五間縂兹三事謀則諮詢無曰已能務在
求賢淮隂之勇廣野是尊勿謂時險不正其身勿謂無
人莫識己真忘富遺貴福禄乃存枉道依合後無所親
先公髙節永越可尊佩藏斯戒以厲終身時蔡邕輩並
賦詩送永獨彪作此箴邕等甚羙之以為莫尚也全章
[070-51b]
見東漢書此段軼之象書人間殊少惟建業有吳時天
發神䜟碑若篆若隸字勢雄偉相傳乃象書也張懐瓘
目以沉著痛快真得其筆勢云法書要録/
   蜀漢諸葛孔眀書
武侯手翰惟此數十字嗟乎鍾繇梁鵠之跡布寰區至
老瞞穢滓猶有餘氛而獨無表章及此者余於無信二
國諸帖未嘗不薫沐正襟拜啓於前流涕於後也墨林/
快事/
[070-52a]
   蜀漢張飛刁斗銘
涪陵有張飛刁斗銘文字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詩云
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據三分國
宇宙威名丈八矛江上祠堂嚴劔佩人間刁斗見銀鈎
空餘諸葛秦州表左袒何人復為劉楊升菴集/
   晉索靖月儀帖
晉人評書以索靖比王逸少近世惟淳化官帖中有靖
書其後購四方得月儀十一章今入續帖中其筆畫勁
[070-52b]
宻然與前帖中書亦異不知誰定之李嗣真曰靖有月
儀三章觀其趣尚大為遒竦今月儀不止三章或謂昔
人離析然書無斷裂固自完善殆唐人臨寫近似故其
書剞劂逕出法度外有可貴者廣川書跋/
今年冬得黄熊所携索幼安月儀帖一卷按幼安真跡
為宣和殿所藏而先已刻之祕閣續帖中米元章與其
友人書謂月儀帖不能佳而黄長睿遂未信以為贗物
獨董逌稱其筆畫勁宻他人不能睥睨然亦是唐人臨
[070-53a]
手也月儀有正二三九凡十一章俱稱具告君白了不
可曉其辭亦錯雜絶不類晉人尺牘而中得一二古雅
如黄初時語然終不可曉也此夲刻頗精楮墨亦佳有
古色或是閣帖真夲故存之弇州續藁/
   晉索靖章草急就萹
自秦同書文丞相斯作倉頡萹中車府令髙作爰歴萹
太史敬作博學萹至文園令相如作凡将萹黄門令游
作急就萹皆書文之林苑欲識字者不可不知惜哉凡
[070-53b]
将以上不可復見特急就存焉者以昔賢多喜書之故
也其文雖出小學家而亦西京文氣未衰之際詞致雅
馴故顔籀賞其清靡籀注此書嘗得皇象鍾繇衛夫人
王㑹稽等萹夲備加詳覈今世所傳惟張芝索靖二家
為真皆章草書而伯英夲祇有鳳爵鴻鵠等數行至靖
所書乃有三之二其闕者自母繜而下纔七百五十字
此夲是已盖唐人摹而弗填者神韻筆勢古風宛然予
遂手搨一通陶隠居謂之填郭書近世謂之䨇鈎書盖
[070-54a]
欲知筆徑所自故爾予既手搨復補其遺字於㢧終因
以備忘云東觀餘論/
右索靖章草急就萹一千四百五十字闕七百五十九
字余聞世有此唐人硬黄臨夲舊矣不知藏誰氏求之
乆不獲紹興甲子偶得祕書郎黄長睿䨇鈎所摹於福
唐凡西晉前鍾張衛索書帖存於今者大抵無復真跡
流傳騰搨既多僅見其㸃畫爾長睿好古善隸楷能得
古人用筆意其氣韻精采尚可髣髴其典刑兵興以来
[070-54b]
剽剥煨燼之餘故家名流所藏殆盡幸有遺者不可無
傳於世閩無羙石乃使以版刻置之燕堂以示好事者
杜子羙云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古今所
恨云石林葉夢得書石林集/
   晉索靖出師頌
史孝山出師頌係古章草法在宋時有兩夲天府志索
幼安所謂銀鈎之敏而人間則盛推蕭子雲余舊於文
夀承所見一卷上有祐陵泥金御題征西司馬索靖書
[070-55a]
與宣和瓢印盖天府夲也第黯&KR0034不甚可别細翫其行
筆處亦似微蹇澀往往有楓落吳江之恨今年秋家弟
敬羙購得一卷其大小行模相髣髴而結法特加遒宻
古雅墨氣如新又有太平公主胡書王涯僕射永存珍
祕二印越國公鍾紹京半印楮尾米友仁敷文鑒定以
為隋賢書遂入紹興内府余竊謂二蹟皆自幼安臨出
特紹興之所入者佳而宣和之所藏當小次耳小米不
能别所以而槩以隋賢目之大似暗中摸索余良幸獲
[070-55b]
再覯此希世之珍所小不滿者子雲竒跡遂以永絶令
人慨歎弇州續藁/
鍾太傅書自晉渡江時止傳宣示表百餘年間妙蹟已
絶寧知今世有索靖出師頌邪此書在檇李項子京家
故是甲觀其昌戯鴻堂法帖/
   晉嵇康帖
絶交書文徴仲以尾有右軍字疑為逸少此非知書者
張懐瓘言家有叔夜草寫此書常寳惜人與兩紙王書
[070-56a]
不易繇此言之實嵇之手蹟特懐琳臨倣之耳懐瓘又
言王少縦逸乏丈夫之氣故評草書登品者八人嵇亞
而王殿今以此卷並觀良非過論唐人䨇鈎下真蹟一
等頃幸得見於京師㑹四眀王生以廓填擅塲因命為
二夲一自随一遺無功閒中時一展翫雨散風行頽然
天放龍章鳳姿猶若得其髣髴者無功其善有之澹園/
集/
   晉山濤山公啟事帖
[070-56b]
此卷有山公啟事使人愛玩尤不與他書比然吾嘗怪
山公薦阮咸之清正寡欲咸之所為可謂不然者矣意
以謂心迹不相闗此最晉人之病也東坡集/
   晉庾亮帖
吴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
日不能去庾征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鶩之論後乃
以謂伯英再生今不逮子敬甚逺正可比羊欣耳東坡/
集/
[070-57a]
   晉庾翼真蹟
晉庾翼稚恭真蹟在張丞相齊賢孫直清汝欽家古黄
麻紙全幅無端末筆細弱字相連屬古雅論兵事有數
翼字上有竇蒙審定印米芾書史/
   晉王洽帖
燕石入笥卞和長號玉石亦自有辨但知者絶少則昩
者衆矣真贗相昡則偽者常勝後有真者不復察也余
觀王敬和帖而傷之仁廟時購法書四方洽之書落簡
[070-57b]
揮豪有郢匠成風之勢其帖已具寳章集今入祕閣者
不求真偽謂真洽書也余嘗察其書正唐所摹以留御
府者豈知世復有舊札遺紙存乎今觀李氏所收帖然
後可以辨矣世反疑為臨家者是豈不使卞和長號也
廣川書跋/
   晉王洽仁愛帖
王導行草見貴當世洽在諸子中又最知名而書不減
父風下筆有新意此帖當是以其兄散騎常侍恬之亡
[070-58a]
也語故切至筆鋒鮮潤加之結宻未必不氷寒於水曹/
勛松隠集/
   晉王濛帖
觀王濛書想見其人秀整㡬所謂毫髪無遺恨者王荆
公嘗自言學濛書世間有石刻南澗樓者似其苖裔但
不觧古人所長乃爾難到山谷集/
   晉王珣真蹟
米南宫謂右軍帖十不敵大令蹟一余謂二王蹟世猶
[070-58b]
有存者惟王謝諸賢筆尤為希覯亦如子敬之於逸少
耳此王珣書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用卿得此
可遂作寳晉齋矣畫禪随筆/
   晉謝安中郎帖
右謝太傅書一十六字申屠子廸家藏也子廸言宋亡
時府庫悉官取北来書悉為兵士剔取犀玉標軸文字
委藉泥土間其先君忍齋御史偶得諸棄遺中信知神
物護持邪昔王子敬毎作佳書以遺太傅太傅輙題其
[070-59a]
後還之敬甚懊恨盖太傅是右軍軰行也㐮陽米芾所
謂寳晉齋者政為謝公書在也某獲觀中祕甚多乃不
曾見太傅書當是遺軼如此者尚多也紹興中中原舊
收法書名畫往往復購之精鑒尤當紙墨印識一一可
據子廸善寳之道園學古録/
   晉謝安六十五字真蹟
右晉太傅南郡公謝安字安石書六十五字四角開元
小璽御府書也永存珍祕印入唐相王涯家翰林之印
[070-59b]
建中御府所用更兵火水土之劫者八百年歴代得以
保之必有神護元祐中見晉十三帖於太史李瑋第云
購於侍中王貽永家太宗皇帝借其藏書摸閣帖但取
郄愔兩片餘王戎陸雲晉武帝王衍及此謝帖謝萬帖
共十二帖皆不取模版余特愛此帖欲博以竒玩議十
年不成元符中歸翰長蔡公建中靖國二月十日以予
篤好見歸余年辛夘今太嵗辛巳大小運丙申丙辰於
辛夘月辛丑日余生辛丑丙申時獲之此非天邪米芾
[070-60a]
寶晉英光集/
謝太傅六十五字真蹟後有米元章行楷百餘字米自
貴其小楷云不輕為人寫惟跋古帖與前賢墨跡用之
所謂獅子捉象必全其力今在嘉禾項晦夫家若王右
軍奉橘期小女修載等真蹟皆項氏之傳貴者容䑓集/
   晉桓温書
蜀平天下大慶東兵安其理當早一報此桓元子書蜀
平盖討譙縦時也僕喜臨之人間當有數百夲也東坡/
[070-60b]
集/
   晉桓温旱燥帖
右旱燥帖晉臣温手跡字法淳古無俗韻亦一代佳札
臣之事君以忠而已非貴乎虚拘苛禮也古者奏事乃
用親札而不以繁文盡恭盖君臣之義同於父子各無
所疑通其情實之為羙於温此帖可見紹興戊午四月
初四日臣米友仁恭題珊瑚網/
   晉顧愷之女史箴真蹟
[070-61a]
 虎頭與桓靈寳論書夜分不寐此女史箴風神俊朗欲
 與感甄賦抗衡自余始為拈出千載快事也其昌戯鴻/
 堂法帖/
    晉楊羲黄素黄庭經
 黄素黄庭經陶榖跋以為右軍換鵞書米芾跋以為六
 朝人書無虞褚習氣惟趙孟頫以為飄飄有仙氣乃楊
 許舊迹而張雨題吳興過秦論直以為學楊義和書吴
 興精鑒必有所據非臆語也按真誥稱楊書祖效郄法
[070-61b]
 力同二王述書賦亦云方圎自我結搆遺名如舟楫之
 不繫混寵辱以若驚其為書家所重若此顧唐時止存
 帶書六行今此經行楷數千字神采奕然傳流有緒豈
 非墨池竒遘耶元時在鮮于樞家余悉從館師韓宗伯
 借摹數行兹勒以冠諸帖楊在右軍後以是神仙之跡
 不復係以時代耳其昌戯鴻堂法帖/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