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0 御覽經史講義-清-蔣溥 (master)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覽經史講義卷二十三
  禮記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檢討臣/吳泰
  孔頴達曰天地氣和而生萬物大樂之體順陰陽
  律呂生養萬物是天地同和也天地之形有髙下
  大小之限大禮别尊卑貴賤與天地相似是天地
[060-1b]
  同節也
  黄裳曰大樂致和大禮致中天地之於萬物生以
  和成以節而先王之大樂大禮贊天地之化育故
  與之同其和同其節
  臣/謹按帝王之治天下也功成作樂治定制禮樂
  以和民聲使之合愛而流通其精神禮以節民心
  使之合敬而經緯其秩序禮樂乃制治之原也顧
  制禮樂者帝王而其本則由於天地天地之氣與
[060-2a]
  物交而為和和則有聲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大
  樂興焉天地之氣與物辨而為節節則有形天高
  地下萬物散殊而大禮行焉是和節之本乎天地
  者原根極於心性之微而和節之著於禮樂者乃
  符合乎易簡之藴是以律呂相恊而四時順萬物
  生同天地之和也等威有辨而百昌若兆民安同
  天地之節也與天地同和所以淡而不傷和而不
  淫四海之内欣喜歡愛之心油然以生而皆知親
[060-2b]
  其親矣與天地同節所以天澤分而君臣定卑高
  陳而貴賤位四海之内莊敬恭順之心肅然以生
  而皆知尊其尊矣蓋天地之和節不可見而於時
  物之行生寒暑之往來其有情有文而無偏無黨
  者皆自然之禮樂也聖人作樂以宣暢其和心順
  成其節序顯之驗於民物而精之格乎神明惟其
  同出於一原所以潛通乎兩大也孔子曰民之父
  母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記曰知
[060-3a]
  禮樂之情能述張子亦謂不聞性與天道而能制
  禮作樂者末矣然則制禮作樂者必有聖人之徳
  居天子之位惟聖人道高徳厚基命宥宻養愛敬
  之本篤愛敬之施致一心之和始能同天地之和
  致一心之中始能同天地之節此即易所謂裁成
  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者也此即中庸所謂贊
  天地之化育者也此即記所謂大人舉禮樂天地
  將為昭者也豈非本性命之眞建中和之極而兼
[060-3b]
  總條貫乃能使宇宙之間恩明誼羙而上下與天
  地同流也哉總之禮樂之説管乎人情人情者聖
  王之田也修禮以耕之播樂以安之所以同民心
  而出治道者端在於此是以堯舜禹湯文武之治
  邁百王而首出起千古而獨隆無非本斯二者夫
  是以南靣而立而天下太平也夫
[060-4a]
  禮記
 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留
 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
 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監察御史臣/霍備
  陳澔曰反情復其性情之正也情不失其正則志
  無不和比類分次善惡之類也不入於惡類則行
  無不成曰不留不接不設如論語四勿之謂皆反
[060-4b]
  情也類之事如此則百體從令而義之與比矣
  臣/謹按理涵於性而性具於心情者性之所發性
  無不善而情或雜以形氣之私志者心之所之心
  有不存而志或乖其中正之則斯著之於行不能
  有善而無惡矣然而此心本體之明自在則其為
  善之類與惡之類要自烱然君子唯省察操持不
  使惡之類得以滋長而所行一出於善之類則反
  情比類之謂也故姦色亂聲不留聰明者所以養
[060-5a]
  其外也淫樂慝禮不接心術者所以養其内也外
  無聲色之誘則内以正矣内無淫慝之惑則外以
  正矣惰慢之氣自内出者也邪僻之氣自外入者
  也二者不得設於身體則外而耳目口鼻百體内
  而心知皆由順正以行其義而自養之功成矣人
  君居上臨下一切膳食之羙章服之華宫室之壯
  與夫左右侍御之奉臺池苑囿禽魚花木之觀凡
  所以戴尊親而致愛敬於萬方者故皆分所當然
[060-5b]
  然而孟子曰耳目鼻口之於聲色臭味四肢之於
  安佚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誠以此皆人心
  惟危之類稍不裁制而物欲日滋則必務精麗競
  綺靡進竒技逞淫巧以至燕樂逰畋漸相引誘而
  不之覺自非以不留不接不設者用力克治將外
  凟聰明而内淆心術故虞廷授受丁寜於危微精
  一之間而惟幾惟康制事制心聖聖同揆莫不兢
  兢以致謹也唐之太宗三代以下之賢主也亦嘗
[060-6a]
  曰人主惟一心而攻之者甚衆或以勇力或以辨
  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輳攻之各求
  自售以取寵祿此其所以難也然太宗嘗欲幸南
  山嚴装已畢而竟不行魏徵請其故笑曰初實有
  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此太宗能自制其欲而貞
  觀之治所以稱獨隆乎夫情之漓性嗜欲最為易
  溺而客感之蕩志聲色淫慝最為易流人君修己
  以安百姓亦惟敬義夹持内外交勉俾道心常昭
[060-6b]
  人心退聽而已矣
[060-7a]
  禮記
 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
 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
 以行其義
           監察御史臣/傅為詝
  眞徳秀曰君子之所以自養者無他内外交致其
  功而已故姦聲亂色不留聰明者所以養其外也
  淫樂慝禮不接心術者所以養其内也外無聲色
[060-7b]
  之誘則内亦正矣内無淫慝之惑則外亦正矣惰
  慢之氣自内出者也邪僻之氣自外入者也二者
  不得設於身體如是則外而耳目鼻口四肢百體
  内而心知皆由順正以行其義自養之功畢矣顔
  子四勿之功可以庶幾也
  臣/謹按為人君者不難於治天下而難於治一身
  夫人主一身耳而天下固有無窮之聲無窮之色
  窺其隙而投之使溺於其中而不自知且曰此固
[060-8a]
  樂也禮也而不知其為姦矣亂矣且淫矣慝矣於
  是乎聰日以淆明日以蔽而心日以昏心既日以
  昏則一身耳目鼻口即欲强為端莊勉為強固而
  有所不可得何也失其順故也失其正故也而達
  之天下者又何以時措咸宜而皆得其義乎聖王
  知其然也是以將制禮作樂以進天下於中和必
  先於一身乎慎之夫以聖人之履中蹈和也豈有
  姦亂之聲色得至於耳目哉然而聖人不敢恃也
[060-8b]
  茍一有聲之近於姦者色之近於亂者則必斥而
  去之矣豈復有淫慝之禮樂得溺其心術哉然而
  聖人不敢忽也茍一有樂之近於淫者禮之近於
  慝者則必屛而逺之矣至於惰慢邪僻之氣此皆
  聲色之所由乘而禮樂之所由壊也是故聖人猶
  必謹之使周旋動作之間有莊敬之容而無安肆
  之態若此則外有以修其身而耳目鼻口之小體
  無不恭内有以正其心而心知之大體無不敬若
[060-9a]
  是者皆天地之經而民物之則也所謂義也義之
  為用也順以順治已而天下之民無不順義之為
  體也正以正持躬而天下之事無不正豈非禮樂
  之原而與天地同其和節者乎雖然體有大小心
  者身之主也聖王先清其心以立萬化之原則耳
  目口體自不言而從令蓋心正而身自正矣身正
  則天下莫不正矣
[060-10a]
  禮記
 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徳而五榖昌疾疢不
 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
 以為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
 律和五聲絃歌詩頌此之謂徳音徳音之謂樂
             右庶子臣/金相
  陳澔曰四時當謂不失其序也妖祥祥亦妖也大
  當大化之均調也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言聖
[060-10b]
  人立父子君臣之禮為三綱六紀之目也三綱謂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六紀謂諸父有
  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叙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
  有舊也先序之以禮乃可和之以樂然後有正六
  律以下之事
  臣/謹按古今者時也盛衰者運也禮以節民性樂
  以和民聲則存乎聖人之徳當古昔盛時草昧初
  開文明乍啟民生其間耕鑿之外别無嗜欲疲癃
[060-11a]
  殘疾無其人昆蟲草木無其異此蓋乗天地五行
  最清之氣生人生物獨際其盛聖人者出恐其無
  别也則制為三綱六紀以敎之使民明父子之親
  識君臣之義嚴男女之别而大經大法由此以立
  所謂禮以節民性也而猶恐其或即於離也則取
  諸六律以正之使長短輕重之無差準諸五聲以
  和之使清濁髙下之均宜文以琴瑟則為弦長言
  咏嘆則為歌觸物感情見諸比興則為詩宗廟享
[060-11b]
  祀形容盛徳則為頌凡此者皆所以化其心知血
  氣之偏消其亢戾粗厲之習使風移俗易天下和
  平所謂樂以和民聲也夫禮者理也樂者和也物
  得其理而後和不得其理則其分不安其分不安
  則其情不遂其情不遂則其氣不平此聖人作樂
  所以必俟之紀綱既正天下大定之後也故樽爼
  筵席者禮也而非所以為禮羽旄干戚者樂也而
  非所以為樂聖人徳盛於中文見乎外欲民之納
[060-12a]
  於軌物也則仁敬孝慈道積厥躬而禮非虚設欲
  民之血氣和平也則喜怒哀樂發皆中節而樂非
  偽為故曰徳音之謂樂夫隆古之時隂陽不忒氛
  祲無聞風雨時序百榖順成謂非氣運之獨盛乎
  然臣/愚以為時無古今運無升降亦存乎人主之
  修徳而已矣昨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寜夏地動兵
  房盡皆坍塌則損傷民人何可忍言我
皇上深宮修省降有
[060-12b]
明㫖
特遣大臣前往周視發帑撫恤俾無失所堯舜愛民之
  深憂民之切何以加兹臣/聞天道有關人事災沴
  必無妄行堯水湯旱聖人不諱言災亦不諉諸數
  惟省身克己深謀逺慮為未雨綢繆之計堯則命
  官咨岳憂勤見乎辭湯則六事自責剪𤓰為犧周
  宣王遇災而懼側身修行故詩人美之然則聖王
  非因災而始懼正因災而懼益切亦可見矣夫父
[060-13a]
  母之愛子也無不為之計長久稍有未安則殷勤
  告誡不遺餘力蓋其愛之也深故其憂之也逺憂
  之也逺故其戒之也切想天父母萬物仁愛下民
  之心亦若是焉矣况人君固天地之宗子哉故夫
  日月星辰麗乎天山川草木麗乎地凡反常為怪
  者皆垂象示儆之意正玉成聖賢之心故曰惟天
  聰明惟聖時憲伏願我
皇上念政事之既勤則曰得無或即於懈乎念逰畋之
[060-13b]
  既逺則曰得無或戀於中乎念讜言之既開則曰
  得無有壅蔽者乎念阿諛之悉屏則曰得無有隱
  伏者乎念民力之維艱則曰得無有無衣無食者
  乎念禮讓之宜興則曰得無有相欺相詐者乎念
  謹小慎微之為難則曰得無積小成大由微致著
  乎念邊防武備之為重則曰得無偶致疎虞漸近
  廢弛乎凡此者我
皇上
[060-14a]
聖修純粹
睿慮周詳業已無微不入非臣/下淺見陋識所能窺然
  古人云非知之艱行之為艱非行之艱終之為艱
  則思艱圖終當有慎之又慎者焉書曰惟徳動天
  無逺弗届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由此觀之修
  徳禳災孰大於是伏願我
皇上法大舜之格天師成湯之日新至誠感召㨗於影
  響天氣和於上地氣和於下人氣和於中五行順
[060-14b]
  四時當風雨節寒暑時百榖豐登庶民平康豈非
  天下萬世臣民之福哉
[060-15a]
  禮記
 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
 一弛文武之道也
             贊善臣/羅源漢
  臣/謹按帝王挾操縱萬物之權以御天下必相天
  下之緩急而善其施何則萬物之氣久而易盈亦
  久而易耗盈則日驕耗則日促故治天下者操之
  太嚴則難乎為下養之太寛則難乎為上寛與嚴
[060-15b]
  相濟而張弛適中此文武之道可以治萬世而無
  弊今夫御者之於馬也必調其氣息均其歩驟緩
  則磬之急則控之然後履險如平六轡有如琴之
  妙設使御馬者騁追風躡電之足不惜其力時加
  鞭䇿久之馬力既竭必至踣頓而不能進否則奔
  逸四出破輪壊轅而不可制而反其用者狃於周
  道㒺所隄防一旦銜橛變生顛墜於不自知壓覆
  於不及覺此又勢所必至者治天下之道何以異
[060-16a]
  是夫人情莫不樂安逸而惡拘束古聖人慮其安
  逸而流於肆也故為政令以制之刑罰以威之俾
  凛凛然束於規矩之中而不敢縱又慮其拘束而
  無以自適也故飲食通其情男女順其欲俾人人
  有生人之樂而無自苦之心張以維弛弛以濟張
  有缺一而不可者嘗試綜古今得失而論之文武
  之治莫可尚矣迨其末天子守府綱紀廢墜遂頺
  弱而不可復振秦用商鞅智驅術役驟致富強始
[060-16b]
  皇承之嚴刑峻法民不堪命論者謂周失之弱秦
  失之強誠不誣也漢髙除秦苛政約法三章文景
  繼之恭儉仁惠猶有三代遺風至於孝武強才逺
  略好大喜功卒致輪臺之悔毋乃過張之失歟而
  元成而下則又威福下移優柔寡斷此則過弛之
  明鑒也若夫唐之貞觀宋之開寶雍熈類皆因時
  補救寛猛酌中能措一世於太平而其後每不能
  無失或諉任酷吏而法外行殘或事決北司而人
[060-17a]
  主袖手或東封西祀而㒺識憂勤或青苖均輸而
  紛紛操切伊古以來張而不弛弛而不張其弊何
  可勝道夫陰陽者天地之化也張弛者帝王之權
  也一陰一陽而歲功成一張一弛而治道著彼黄
  老之學高言清静申韓之學徒事刑名是文武所
  不能亦文武所弗為也况夫張之太過進鋭退速
  如強弩之末力不能穿縞其勢反歸於弛而弛之
  太過天下侈然自放驟起而更張之勢必如救火
[060-17b]
  揚沸非武健嚴酷不能勝此又害之相因而至者
  也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禄是遒
  得斯意也可以神張弛之用可以復文武之休豈
  但可與之觀蜡也哉
[060-18a]
  禮記
 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
             檢討臣/韓彥曽
  臣/謹按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似人與物各有其
  本而祖宗為父母之父母天地為祖宗之父母實
  則一本而非有二本也報本之大典莫大於郊社
  禘嘗郊以明天道父事天也社以神地道母事地
  也明物本乎天之義而合天施地生為一氣即合
[060-18b]
  明天察地為一理此心即天地之心也五年而一
  禘義率祖也四時而一嘗仁率親也明人本乎祖
  之義而合祖功宗徳為一脉即合尊祖敬宗為一
  誠此心即祖宗之心也事天如事親求其格也事
  親如事天致其尊也明人物一本之義而合饗帝
  饗親為一念即合聖人孝子為一身此心即天地
  祖宗合同而化之心也是以成周制禮郊祀后稷
  以配天后稷逺矣配稷於郊非徒以尊后稷也以
[060-19a]
  冬至氣之始祖者人之始故冬至祭天而以祖配
  之也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文王近矣配文
  王於明堂非徒以親文王也以物成質於秋人成
  形於父故季秋享帝而以父配之也此成周之禮
  所以獨隆千古也唯聖人孝子以天地祖宗之心
  為心知吾身而上有父母焉兄弟者父母之所生
  也則友於兄弟即由孝於父母推之也知父母而
  上有祖宗焉族姓者祖宗之所生也則睦於族姓
[060-19b]
  即由孝於祖宗推之也知祖宗而上有天地焉民
  物者天地之所生也則仁民愛物即由孝於天地
  推之也上之所逹愈髙則下之所擴愈廣下之所
  擴愈廣則上之所冐愈周曽子所云置之而塞乎
  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者非
  此之謂與若夫言行交修以守其宗廟此卿大夫
  之孝也忠順不失以守其祭祀此士之孝也謹身
  節用以養其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凡為臣民者無
[060-20a]
  不體天子孝治天下之心為心所由海内治安民
  氣和樂百穀用成庶草蕃廡以臻於大順之隆也
  夫
[060-21a]
  禮記
 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監察御史臣/沈懋華
  臣/謹按孝弟一理也為孝子者必能為悌弟王霸
  岐途也言王道者不必言霸功何則天下之庸行
  莫如孝弟天下之至徳亦莫如孝弟是道也發諸
  朝廷行乎道路至於州巷放乎蒐狩修乎軍旅其
  事為家庭愛敬之常其功在經緯民物之大禹湯
[060-21b]
  文武之世所為聲教四訖綏靖萬邦者由此其選
  也舉一孝弟而王道盡此矣豈特近之云爾哉若
  夫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之徒則不然挟天子
  以令諸侯强凌弱衆暴寡名曰假仁仗義實則三
  王之罪人而已是以仲尼之門五尺童子羞稱管
  晏賤之也祭義乃曰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是
  欲分孝弟而二之且欲合王覇而一之也此豈孔
  氏之遺書也哉蓋戰國之時微言大義澌滅無聞
[060-22a]
  故縱横家言往往艶稱五覇漢儒襲其流風形諸
  議論遂舉王與覇而並言之耳非孔氏之遺書也
  表記曰道有至有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覇考
  道以為無失經解曰義與信和與仁覇王之器也
  與祭義所言如出一口蓋幾幾乎以王覇為一矣
  呉氏曲為之解曰伯者諸候之長王者天子之稱
  覇王猶言侯王非五覇之覇也如是則表記曷不
  言義道以侯而乃言義道以覇乎經觧曷不言侯
[060-22b]
  王之器而乃言覇王之器乎凡為此説者絶不知
  王道之尊也絶不知覇功之賤也并不知孝弟合
  一之理進乎王而大逺乎覇也不止不塞則學術
  大壊而王道終不可復矣是不可以不辨
[060-23a]
  禮記
 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
 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孝以
 事親順以聼命措諸天下無所不行
              編修臣/佟保
  鄭康成曰親長父兄也睦和厚也尊長出教令者
  孔頴達曰此一節明愛敬之道人君欲立愛於天
  下從親為始言先愛親也己先愛親人亦愛親是
[060-23b]
  教民睦也起敬於天下從長為始言先敬長也已
  能敬長民亦敬長是教民順也睦則恩慈故云慈
  睦民既慈睦各貴所有之親教以敬長民心和順
  不有悖逆故貴用在上之教令以此二者措置於
  天下無所不行
  臣/謹按此言愛敬二端為齊治均平之本也夫蒸
  民之愛敬由於秉彛然往往忘之者非天之降才
  爾殊也無以感發其善端鼓動其至性而已抑知
[060-24a]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仁義宣乎德教通乎四海而
  其推之也必有所自始仁始於愛親而愛其親以
  及人之親故曰自親始義始於敬長而敬其長以
  及人之長故曰自長始夫不乖之謂睦不悖之謂
  順堯典曰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則教民睦者愛親
  之道也孝經曰以敬事長則順則教民順者敬長
  之道也愛始乎親而教其睦於天下凡有親者莫
  不敦一本之恩而剝棗烹葵皆徴赤子之至暮故
[060-24b]
  曰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敬始乎長而教其順於
  天下凡有命焉莫不奉長上之令而修矛執㦸不
  忘同仇之壯懐故曰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夫親
  親長長君子所自立而孝以事親順以聽命愛敬
  肇於家庭而德教加於百姓不待家喻户曉而光
  天之下合愛同敬故曰錯之天下無所不行書曰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孟子曰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又曰人人親
[060-25a]
  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可知愛敬之理上下同心
  治平之機古今合轍倡之而即應感之而隨通其
  效有如此者雖然立之之道亦難言矣蓋奠其基
  之謂立植其根之謂立栽培而善養之之謂立深
  固而不可動揺之之謂立立而後盡其不學不慮
  之良立而後廣其明天察地之用立而後見仁人
  孝子保合太和之極功愛敬可易言立哉
[060-26a]
  禮記
 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
            給事中臣/宫煥文
  臣/謹按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者也是以君子致禮
  以治身而莊敬嚴威所以作天下之肅致樂以治
  心而易直子諒所以導天下之和然人心之仁根
  於内而達於外其秩然而有序者即為禮藹然而
  至和者即為樂是禮樂之本在於心也而禮樂之
[060-26b]
  實著於身蓋不越言與行之兩端言行得其道則
  禮之行不僅在升降酌獻酬酢之數而樂之達亦
  不僅在綴兆羽籥鐘鼓之文孔子贊易於履曰君
  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於豫曰先王以作樂崇徳是
  禮以踐履為本樂以和樂為義其大㫖也繋辭傳
  又言聖人之所以廣業者而曰禮卑法地朱子本
  義釋之云循理則禮卑如地而業廣蓋人之歩履
  未有憑虛而可以致逺者故行逺必自邇登高必
[060-27a]
  自卑中庸所言慥慥篤實與修辭立誠所以居業
  者同義聖人之言一以貫之而已周子易通論樂
  三篇而冠其首云聖王制禮法修教化三綱正九
  疇叙百姓太和萬物咸若乃作樂以宣八風之氣
  以平天下之情蓋樂和民聲者也而乃自百姓太
  和始至太和之所以成又惟在乎聖王之正三綱
  而叙九疇則行出乎身而天下樂之樂之實具是
  矣由是觀之言即為禮而行即為樂君子之所為
[060-27b]
  明於禮樂亦明乎言行之道耳豈待講禮之數習
  樂之文而後謂之禮樂耶抑又推之行所以踐言
  也言而履之即為行行得其序而天下樂之則樂
  之和固由於禮之序以致之孔子曰履德之基也
  又云履以和行乾卦文言亦謂利物足以和義蓋
  言而履之惇庸秩叙各得其宜則百行具備措之
  於身而身安施之於政而政治被之於民而民和
  子思所謂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
[060-28a]
  莫不悦者必自聖人之出言為經舉足為法禮與
  樂交至以馴致夫太和之休而聖人所以達樂之
  情者必本於明禮之節也若夫秉禮定樂王者所
  以治世之大經而易俗移風必由於是則升降之
  數綴兆之文又未嘗不明且備焉此所謂禮樂之
  全也
[060-29a]
  禮記
 奉三無私以勞天下
             編修臣/竇光鼐
  臣/謹按天地者生之始也人者治之始也天地生
  人而人治天地故人者天地之參也然而天地無
  時不生而人有時不治者何也蔽於一曲而闇於
  大理也荀卿曰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
  愚者為一物一偏夫一偏之不足治萬物也審矣
[060-29b]
  故欲觀乎三王之徳者無私盡之也易曰法象莫
  大乎天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夫天之為覆也
  地之為載也日月之為照也夫人而知之也然指
  一物而名之曰若為所覆所載所照不得也是之
  謂無私無私故物莫得而私之是以生而不謝殺
  而不讐也王者乗其道而兼用之故其徳與之為
  凖易曰首出庶物萬國咸寜無私覆也又曰君子
  以厚徳載物無私載也又曰大人以繼明照於四
[060-30a]
  方無私照也大造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為
  是同運而並行也顧不曰準而曰奉何也奉之為
  言猶曰夫有所受之云爾易曰後天而奉天時此
  之謂也然則奉之之事若何記曰天有四時春秋
  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
  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天地垂象聖人則之
  仁義禮樂刑政皆其具也王道蕩蕩無偏無黨天
  下㑹歸如影如響易曰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
[060-30b]
  人不誡吉無私之孚也雖然三王之所以奉之者
  又有本焉不求其本而逐其末未有不離而日甚
  者也嘗約其弊而論之曰深曰察曰恵曰猛何也
  上者下之儀也上易知則下親之矣上難測則下
  畏之矣親則從畏則遯故曰主道利明不利幽利
  宣不利周不然則且貫日而治詳一日而曲列之
  語曰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况天
  下之大乎故曰主好要則百事詳好詳則百事荒
[060-31a]
  不然則且舉天下而拊循之唲嘔之譬之猶泉涸
  而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也何可長也不然則且
  傮然要時而進事遂功而忘民譬諸琴瑟弦急而
  不更調誰能聽之故曰㒺違道以干百姓之譽又
  曰㒺咈百姓以從己之欲聖王知其然也故嘗返
  而求其本何謂本曰敬而已矣敬則静静則虚虚
  則公公則以無私勞天下而我無事矣記言湯徳
  之無私而引詩曰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祇
[060-31b]
  帝命式于九圍夫敬徳之聚也三王之所同也兹
  所以奉無私而參天地與
[060-32a]
  禮記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
 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監察御史 葛徳潤
  臣/謹按天地之間物各有理窮理乃所以為學也
  夫天地變化昭然示人於覆載之間人莫不見之
  然未能窮其理習焉不察視為陳迹其孰從而感
  發之夫惟熟玩衆理騐之以聞見會歸既久一旦
[060-32b]
  渙然左右逢原然後知造化之迹無非至理而發
  見洋溢皆其取之不盡者也蓋天有四時運行於
  上地載神氣動作於下春秋執生殺之機冬夏極
  陰陽之用風雨之散潤霜露之凝結其施於庶物
  者無非天道至公之教也風之動蕩霆之震耀流
  形於下化育庶物使皆呈露發生者無非地道至
  公之教也夫神氣天氣也風霆天地所共有也其
  偏繋之地者以天降神氣而地載之風著於土雷
[060-33a]
  出於地故也至若雨露之所潤莫不物資以生而
  獨言風霆者以風霆無方而莫測尤為氣之神也
  是蓋天地之貞觀隨在必察而流行變化是皆不
  得已而然也張子正䝉有曰氣聚則離明得施而
  有形盈天地之間者法象而已文理之察非離不
  相覩也又曰浮而上者陽之清降而下者陰之濁
  其感遇聚散為風雨為雪霜萬品之流形山川之
  融結糟粕煨燼無非教也朱子謂天道至教聖人
[060-33b]
  至徳與孔子予欲無言天與聖人一而已矣然則
  聖人之修道立教可知己在易上天下澤觀履而
  制禮雷出地奮體豫而作樂巽風行而申命行事
  雷雨作而赦過宥罪皆效法天地之義也鄭太叔
  論禮而引子産之言略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
  也民之行也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
  五行為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為夫婦外内以經二
  物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為
[060-34a]
  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為刑罰威獄使民畏忌
  以類其震曜殺戮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
  育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是故審則宜類
  以制六志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漢儒董
  仲舒亦曰明王正喜以當春正怒以當秋正樂以
  當夏正哀以當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由此觀
  之聖人體天地之心以為心即體天地之教以為
  教天地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為均一大公
[060-34b]
  無私而已故曰聖人與天地合其徳
[060-35a]
  禮記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侍讀臣/涂逢震
  陳澔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即至誠前知之謂也
  臣/謹按聖人在上奉三無私以勞天下故其徳與
  天地參此三王之所同也成周之世耿光大烈盛
  於文武而其清明之全體如神之妙用則有以豫
  於深宮齋祓之地而周於一日萬幾之中故盛徳
[060-35b]
  獲福機非適逢而事非强致孔子所為深溯本原
  以明奉若之實也夫人主以一身立於億兆臣民
  之上宗廟之所式憑社稷之所依賴公孤卿尹百
  司庶職用人必當其才禮樂兵刑工虞水火立政
  必合其宜近而侯甸逺而要荒有易匿之情形散
  如星棊異如箕畢有難齊之好惡此孰非環向交
  至以待理於一人者而九重之上凝旒黈纊以塞
  聰明警蹕傳呼以慎舉動雖憂勤惕厲夙夜不遑
[060-36a]
  而有意以迎之則隣於逆億無心以置之又懼其
  廢弛此從心之所以難先覺之所為貴也非有如
  神之氣志何以物來順應時措咸宜哉雖然天無
  所不覆非有心於覆也地無所不載非有心於載
  也日月無所不照非有心於照也其無心者其無
  私者也是故皇極之施神其變化而王心之一約
  於清明人主之徳侔天地明並日月者亦本之以
  無私而已矣聖人無欲無欲則静静則清聖人無
[060-36b]
  偏無偏則正正則明清則澹泊無為萬物不得乗
  之以喜怒而淆之者息明則條理畢照萬物不得
  引之以好惡而蔽之者消是故不邇聲色不殖貨
  利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其静也一物不有而萬化
  之宰已立於不見不言之先其動也因物付物而
  研幾之哲適如其何思何慮之天蓋無私則理全
  理全則以身遇物皆以理遇理故往可數來可知
  邇不泄逺不忘萬物之命百世之福胥於是乎基
[060-37a]
  之夫天道無心而成化而萬物之氣無不和萬物
  之志無不遂聖人有心而無為而順天地之氣以
  布理繼天地之志以達化要其清明之體一故其
  如神之用亦一也由是觀之有無私之徳必有去
  私之學古先哲王明徳懐矣不輟緝熈聰明亶矣
  不忘執競則質任自然之説固非聖王之所敢出
  也易曰窮神知化徳之盛也通書曰誠精故明言
  無私之徳也商書曰修厥身允徳協于下惟明后
[060-37b]
  言去私之學也盛徳獲福豈偶然哉
[060-38a]
  禮記
 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
           監察御史臣/劉方藹
  陳澔曰上酌民言謂人君將施政教必斟酌參挹
  乎輿論之可否如此則政教所加民尊戴之如天
  所降下者矣
  臣/謹按君者民之天也言者民之心也民心各有
  其天君惟務洽其心君之所以天乎民者必從其
[060-38b]
  言入民之所以天乎君者以所施而見夫以天下
  之民之言之紛然岐出何由悉達於上而從而酌
  之古聖君明目達聰好問好察有納言之官有采
  風之史有庶人傳語之典誠以匹夫匹婦不獲自
  盡民主㒺與成厥功是以博采民言無逺弗届無
  微不彰舉民所慮之於心宣之於口者酌之理以
  求其當酌之情以求其平酌之時以求其宜酌之
  勢以求其順善則行之敗則備之行而弊者變通
[060-39a]
  之行而漏者補苴之由其言以考其俗與心浮者
  黜之奢者節之薄者革之頺者振之朴者文之淑
  者旌之而且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朝廷之上四海之遥言以施而上施以言而下合
  億兆人之隱微幽獨曲陳於天子耳目之中而一
  一如其心之所慮口之所言為之權衡斟酌以納
  之於生成敎育而無一夫之不獲則是君之體民
  一天之體物春夏秋冬之不愆其侯雨𤾉寒燠之
[060-39b]
  必順其時曲成不遺而覆幬無私也亦不過如是
  焉耳是以禮以型民則曰天秩爵以勸民則曰天
  命刑以威民則曰天討事以治民則曰天功天以
  生生為其心君以好生為其德政事以生其身家
  教化以生其性命亦如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故民
  以君之施為天之施天下無非戴天之民即無非
  戴君如天之民也而上之所以得此於民者惟在
  酌民言民言之不可忽也如此夫
[060-40a]
 
 
 
 
 
 
 
 
[060-40b]
 
 
 
 
 
 
 
御覽經史講義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