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39 欽定南巡盛典-清-高晉 (master)


[079-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三
 河防
[079-2a]
 
 
 
 
 
 
 
 
[079-2b]
  豫省青龍崗漫水由東省㣲山等湖滙注江南邳
  州宿遷桃源運中河内水勢盛漲汪洋浩瀚我
皇上宵旰勤求廣籌宣洩機宜有駱馬湖五道尾閭劉
  老澗九孔石閘并十字河臨運壩等處去路其桃
  源境内上自古城下至楊荘計程百二十里並無
  旁洩之處乾隆四十七年河臣薩載以衆興集南
  岸顧家荘縴堤距黄河縷堤一百十丈上下有格
  堤二道天然闗束随於中間奏開挑引渠将兩堤
[079-3a]
  挖槽放水暢洩入黄以减盛漲之勢中河大堤安
  然無恙其安東沭陽海州一帯地方所全者大矣
[079-4a]


[079-5a]
 
 
 
 
 
 
 
 
[079-5b]
  乾隆四十四年河南省漫工未竣一屆伏秋黄水
  下注勢必由淮入湖
皇上思患預防令将東西&KR0309及早盡行展拓以資暢流
  尚恐湖水加長特令於他處别籌分洩如髙家灣
  一帶並歸仁堤左近俱經上厪
宸衷河臣遍行相度髙家灣迤下吳城磚工迤上三堡
  地方堤外有灘離黄河邉計寛二百九十餘丈測
  量湖内灘水髙於河内積水三尺七寸若由此分
[079-6a]
  洩則洪湖自可多一分去路但河南省漫水由淮
  入湖原屬偶然之事今開放黄河堤工分洩只可
  為權宜之計既不便過寛亦可無庸建設閘壩擬
  将堤工挖寛二十丈兩頭用料裹䕶中以竹絡鋪
  底以免跌塘外挖引渠形如倒勾逹於河内暫資
  分洩上游豫工一有合龍之信該處即應堵閉如
  此籌辦即使黄水下注湖水盛長亦可稍資分洩
  是亦補偏救弊之一法爾
[079-7a]


[079-8a]
 
 
 
 
 
 
 
 
[079-8b]
  河水至髙家灣直趨而下去清口甚近易於倒灌
  而恵濟祠之埽工亦每受險乾隆四十一年河臣
  薩載奏西壩一帶逼近黄河自建設木龍以來挑
  溜東行淤出灘靣自一百四五十丈至三百三四
  十丈不等甚為有益然遇黄水盛長之時大溜直
  射恵濟祠由祠前廻溜倒灌流入清口此一帶雖
  經修有磨&KR0777埽壩攔禦而黄流勢盛仍屬無濟今
  在於陶荘迤上積土之北開挖引河一道至周家
[079-9a]
  荘㑹清東注俾清黄並流入海既可越過恵濟祠
  逺避清口倒灌之路而周家荘迤下兩岸灘靣尚
  寛離堤較逺相距中河口門尚有三百五十丈溜
  向東趨形勢較順引河挑竣仍擬在於河頭對岸
  第三架木龍處做一挑水壩挑溜全歸引河並築
  挑水及攔水大壩如期工竣四十二年又請将陶
  荘積土翻築堤工一道從新壩根起直至河尾以
  防漫灘水勢並舊有縷越堤工請於越堤下尾接
[079-9b]
  長以越作縷俾資捍禦又薩載靣奉
諭㫖於清黄界壩上首加築壩工一道以為重門保障
  自添此壩而河流之南逼者不致直到攔黄壩根
  仰見
籌畫精詳無㣲不至四十三年
皇上指示将攔黄順黄二壩空塘填平續奉
諭以所填止就河形寛窄而止尚餘壩身一段未經填
  實令於此内一律填土又自界壩斜抵順黄壩尾
[079-10a]
  添築撐堤一道四十五年大學士公阿桂傳
㫖令蘇州布政司吳壇隨抵清江與薩載同至陶庄将
  新河逐一相度勘量現寛六十餘丈者挑展十餘
  丈不足六十丈者挑展二十餘丈河勢通身寛展
  偶有盛漲亦可無虞葢自陶荘新河開成並築攔
  黄順黄二壩而黄水永無倒灌之虞恵濟祠前向
  來最險之處亦化險為平矣
[079-11a]


[079-12a]
 
 
 
 
 
 
 
 
[079-12b]
   河工挑溜以衝刷積淤惟木龍最為得力乾隆五
   年河臣髙斌奏於
御壩添設木龍五架挑溜北趨以刷陶荘積土十四年又
   經添設二架四十二年河臣薩載奏清口舊有木
   龍七架内五六七三架在新壩之下淤入土中應
   將各龍木植刨挖拆起以為將來改紥木龍之用
   至頭二三三架正對新河挑溜有力第四架已在
   新河口下移在二木龍上紥做則挑溜䕶灘更有
[079-13a]
  禆益又奉
諭頭架木龍之上應添紥木龍一架遵
御筆圈示處所将第三架拆起舊木如式添建長五十
  丈又查得頭架木龍龍尾起至二木龍頭空檔長
  一百餘丈相距較逺挑溜恐難得力於中間再添
  一架其陶荘新河南岸河崖自峙家庄對岸起至
  河尾一帯共長三百四十一丈将拆存舊木添紥
  三十丈長木龍一架又於下首再添二十丈長木
[079-13b]
  龍二架分段安設以資挑溜直刷北岸而南岸河
  岸亦可永資保䕶矣
[079-14a]


[079-15a]
 
 
 
 
 
 
 
 
[079-15b]
   外河自陶荘引河工成溜勢利順不復漾入清口
   乾隆四十六年大學士公阿桂奏扵順黄壩南岸
   一帯
 御筆尖記飭令添築新堤一道河臣并将
御樁亭之西
 硃筆㸃記處所築磨&KR0777大壩先後儧辦自新堤成而沿
   河即多一層保障且河流順直扵新河形勢有禆
   自磨&KR0777大壩成而河溜不致卧進有礙木龍既可
[079-16a]
  保䕶南岸灘崖又可挑溜東趨實為有益
[079-17a]


[079-18a]
 
 
 
 
 
 
 
 
[079-18b]
  陶荘新河告成後溜勢時向南趨仰䝉
聖明逺照
指示全局機宜在於攔黄壩外添築順黄壩工以為重
  門保障河臣禀承
睿訓鳩工儧築禦水之衝即以順水之性但順黄壩外
  全河大溜直趨甚闗𦂳要乾隆四十五年恭逢
翠華南幸復荷
聖謨廣運
[079-19a]
智炳㡬先
命将空塘用土填平以資保障永逺安如磐石矣
[079-20a]


[079-21a]
 
 
 
 
 
 
 
 
[079-21b]
  外河順黄壩後空塘一經填實形勢改觀而攔黄
  壩塘内尚有積水年乆浸潤風浪搏擊亦足為堤
  根之患乾隆四十九年我
皇上六巡江浙廣諮博訪以期安益求安河臣仰體
聖心熟加籌畫又奏一併填平前後聨成一氣既堅且
  實洵為萬年鞏固云
[079-22a]


[079-23a]
 
 
 
 
 
 
 
 
[079-23b]
  工程視形勢為轉移方中肯綮舊章可循而不可
  執此機宜之所由生也王營减水石壩創自康熙
  四十五年减洩清黄異漲之水由鹽河至北潮河
  歸海藉以保䕶外河山安海防兩岸工程屡著成
  效但壩工厯年乆逺旋修旋塌啟閉為難揆厥所
  由因舊壩離河僅二十餘丈開放時溜勢湍激激
  湧易扵冲損乾隆四十六年河臣審度地勢河形
  㑹籌改建移下八十五丈距黄河縷堤百有餘丈
[079-24a]
  下至鹽河一百六十丈另建石滚壩一座金門仍
  寛三十丈由身改長二十丈較舊壩落低四尺使
  壩面坦坡下注溜勢伸長不致過激上下兩唇用
  碎石填䕶倘遇水大啟放宣洩即免衝跌之患較
  從前可經乆云
[079-25a]


[079-26a]
 
 
 
 
 
 
 
 
[079-26b]
  乾隆四十三年二月河臣奏将運口改移舊鹽壩
  以東河頭起至李家荘出口止挑長一千一百九
  十一丈口寛十六丈即以挑河之土築做兩岸縴
  道其李家荘河尾&KR0777做頭壩酌留口門寛八丈頭
  壩以上一百丈處&KR0777做二壩酌留口門寛十丈二
  壩以上一百八十丈處&KR0777做三壩酌留口門寛十
  二丈又於迤上一百二十八丈&KR0777做鉗口壩酌留
  口門寛五丈至此以下估挑閘上引河長二百一
[079-27a]
  十丈以挑河之土兩岸築做堤堰該處引河尾建
  塩閘一座計石二十二層閘下一百丈&KR0777做兠水
  壩酌留口門寛五丈又新河頭両岸&KR0777做褁頭酌
  留口門寛六丈冬春堵閉蓄水濟運重運漕船過
  竣即行開放節宣水勢以濟塩柴運行四十五年
聖駕南巡親臨指示此河止可宣洩異漲水勢漕艘運
  行仍進楊荘口門毋庸更易
[079-28a]


[079-29a]
 
 
 
 
 
 
 
 
[079-29b]
  河水自王家營折而南趨為毛家嘴老灘所扼大
  溜直射老壩口埽工該處縷堤单薄後塘寛濶積
  水過深甚為險要我
皇上厪念河防
諭謀長策河臣恪遵
聖訓勘籌審度積水廣而且深設法宣放既無可通之
  路戽乾填土又恐所費不貲乾隆四十八年冬自
  老壩工起下至紅幅荘一帯堤工確估帮培現在
[079-30a]
  底寛一十九丈頂寛十丈至十二丈不等嗣後遞
  年酌量培厚加髙即可永資捍衛
[079-31a]


[079-32a]
 
 
 
 
 
 
 
 
[079-32b]
  駱馬湖在宿遷縣之西北境環繞一百五十餘里
  上承東省䝉沂白馬諸河之水滙為巨浸一由湖
  之尾閭洩入六塘河經宿桃安清海五州縣入海
  一由運河北隄入中河至楊家荘滙黄入海此湖
  水之源委也駱馬湖入中河之處舊即十字河口
  門與竹絡壩通黄之口門正對黄水盛漲之時直
  趨灌湖日漸淤墊雍正五年河臣齊蘓勒将通湖
  口門堵閉另於上㳺王家溝建五孔石閘分洩湖
[079-33a]
  水入運以濟漕因閘底較髙不能暢流經河臣髙
  斌将石底起深以資宣洩復於乾隆十三年在王
  家&KR1474迤下栁園頭建三孔深底石閘設板啟閉内
  挑通湖引河一道長一千餘丈引𨗳湖水以濟運
  謹按中河重運經臨須藉湖水接濟當預為收蓄
  以濟運行是以冬春常慮其不足宿遷等縣之民
  田俱為駱馬湖下游經由入海之地一經泛漲每
  致淹浸是以夏秋常慮其有餘每年於霜降水勢
[079-33b]
  平定之時将尾閭正引河寗家河等處一律堵築
  瀦蓄湖水不使外出來春糧艘盛行中河水勢微
  弱将三孔閘啟板并於王家溝分洩以濟漕運之
  不足至夏間糧船過完二麥收穫之後将尾閭啟
  放由六塘河下注又恐六塘容受不能過多将正
  引河寗家河等處相機酌放不令全啟使之循序
  而進其通運之三孔閘王家溝仍照舊啟放使由
  中河分洩是駱馬一湖冬春水小則宜堵壩蓄瀦
[079-34a]
  以收濟運之益夏秋水大則宜相機啟放使無泛
  溢之虞
[079-35a]


[079-36a]
 
 
 
 
 
 
 
 
[079-36b]
  康熙三十九年河臣張鵬翮於桃源運河北岸劉
  老澗地方建九孔石壩一座以宣洩運河之水由
  六塘河經海州安東縣之碩項湖串入運鹽河以
  逹於海嗣因黄水入運勢盛每一啟放㪚漫停淤
  兼之六塘河為駱馬湖下委每遇伏秋水勢頗為
  浩瀚若再添入劉老澗减洩之水難於容納致滋
  泛濫河臣髙斌於乾隆十一年奏将劉老澗壩堵
  閉無容常放又王營减壩係康熙四十五年河臣
[079-37a]
  張鵬翮建造以分減黄水由運鹽河入海但鹽河
  地靣窄狹即使啟放所洩不多不能减黄河之水
  勢而黄水挾沙灌入反将鹽河淤墊有損無益将
  王營减壩照乾隆八年原議必俟黄水異漲始行
  啟放今黄水不入中河河道日漸刷深暢流下注
  更無藉劉老壩石壩以資分減至王營减壩既無
  分减實濟又慮&KR0782墊鹽河并使六塘河下洩之水
  流行不暢均無禆益自應照舊堵閉非遇異漲無
[079-37b]
  庸啟放
[079-38a]


[079-39a]
 
 
 
 
 
 
 
 
[079-39b]
  鹽河係康熙二十六年河臣靳輔題請挑濬由清
  河縣厯山陽縣之朱元荘安東縣之平旺河逹袁
  家河至海州之新安鎮武障河入潮河歸海其臨
  運之口門舊在清河縣西四十二年改運口於楊
  荘遂移鹽河口門於楊荘迤上之花家荘建造石
  閘以資啟閉雍正九年因大溜下移形勢不順将
  石閘堵閉改建草壩為淮北各塲鹽艘運行并葦
  蕩左營暨各㕔運料之要道其所經之清河山陽
[079-40a]
  安東海州各邑民田藉以灌溉民間柴米船隻藉
  以通行而中河盛漲之水亦於此分洩每年當冬
  春中河水小之時則将鹽河口門草壩堵閉以蓄水
  濟漕夏秋糧艘過完之後則将草壩啟放以運送
  鹽柴船隻為利甚溥但河身逼窄而河道又紆曲
  綿長從前宿遷竹絡壩口門通入黄河之水挾帯
  泥沙與王營減壩之水俱洩入鹽河徃徃易致淤
  墊阻礙鹽運今竹絡壩與王營減壩既皆節宣有
[079-40b]
  制則黄水自無沙停淤淺之患復於鹽河以下之
  武障河項家冲牛墩河六里河義澤河等處各建
  滚水石壩使水勢蓄洩有度惟在口門草壩啟閉
  合宜則運道民生與鹽運工料均資利益
[079-41a]


[079-42a]
 
 
 
 
 
 
 
 
[079-42b]
   楊家荘運口康熈四十二年奉
聖袓仁皇帝指示改挑以利漕運先是中河運道由清河
   縣之上仲荘閘出口形勢未順逼溜南趨切近黄
   淮交㑹之區有助黄灌清之患經
聖袓仁皇帝巡視南河審察形勢指授善後之計命於陶
   荘迤下之楊家荘改挑運口與仲荘閘相距十餘
   里在清黄交㑹之下游黄流平緩情形頓異惟時
   河臣張鵬翮奉
[079-43a]
諭於清河縣運河之雙金門閘地方挑河長二千三百八
   丈兩岸創建堤工因雙金門閘磯心窄狹難以行
   運盡行拆去另建草壩裹䕶又建草壩二座均為
   鉗束河流之用嗣因中河水勢充暢無需石閘啟
   閉惟添建三草壩足資收蓄使清水不致驟洩又
   得遞加約束鼓其力以禦黄此皆
聖謨獨斷指示楊家荘運口得地勢之宜既避越清口不
   致助黄灌清而中河發源東省千里長流順軌東
[079-43b]
   注從無倒灌之患迄今利賴無窮
[079-44a]


[079-45a]
 
 
 
 
 
 
 
 
[079-45b]
  洪澤湖在山陽縣西南清河縣東南旴𣅿縣東北
  周環三百餘里發源河南桐栢經信陽羅山息縣
  光州新蔡固始霍邱至正陽闗與汝水合又經安
  徽夀州與淝水合厯臨淮懐逺五河泗州旴𣅿合
  豫皖諸山河之水滙為洪澤湖由清口㑹黄入海
  堤工自武家墩至秦家髙崗長一萬七千餘丈查
  洪澤湖地居淮揚數十州縣之上游堰旴隄工所
  以障全淮之水使不得分流旁出併力北趨以與
[079-46a]
   黄㑹復分入運口以通運道乃黄運兩河之闗鍵
   也先是堤身單薄石工間段帮築不足以資捍禦
   屡致衝潰淮揚頻告水災淮水勢分力弱黄水倒
   灌入湖運口淤墊運道民生均為可慮自
聖袓仁皇帝南巡
親臨指示堅築髙堰堵閉六壩使淮水得歸故道暢出清
   口雍正八年
世宗憲皇帝
[079-46b]
特降諭㫖以治河之道惟有使黄水暢流無所壅滯則永
 慶安瀾然欲使黄水無所壅滯必須保固髙堰堤工使
 清水力能敵黄且以助其暢流之勢則河工可以永逺
 無虞發户部帑金一百萬兩将堤工險要之所及單薄
 之處俱加修石工務令堅固髙厚以為乆逺之計盖自
   石工大加興築以後屹若金墉捍禦洪澤全湖巨
   浪保䕶淮揚二郡民生蓄清㑹黄利漕濟運
聖徳神謨功成底定誠千古不易之章程也查髙堰一帯
[079-47a]
   石堤現今完固間有舊石工殘缺随時修整惟土堤
   縁湖水汪洋浩瀚兼有西風鼓浪洶湧搏擊漸次
   汕刷尾土查自武家墩至秦家髙崗有寛十餘丈
   者有寛七八九丈者且有僅寛五六丈者雖土堤
   之外俱有磚石工程而萬全之策必須将尾土修
   築髙厚計堤長一萬七千餘丈通身帮寛一律以
   十丈為率約需土方銀五萬餘兩即於堰盱二㕔
   嵗搶修柴埽工内分年節省妥辦数年之間一律
[079-47b]
   完整該處土性頗堅足資捍衛既有石工以為外
   捍復厚其土堤以資保障髙堰一帯大堤益增鞏
   固欣逢
 鑾輅南巡
 親臨指授正以仰體
世宗憲皇帝大修石堤保固髙堰之
聖謨昭埀乆逺而淮揚数十州縣民生咸底安全實為萬
   世永賴矣
[079-48a]


[079-49a]
 
 
 
 
 
 
 
 
[079-49b]
  洪澤湖三滚壩於康熈四十年河臣張鵬翮題建
  一北壩一南壩俱寛七十丈一中壩寛六十丈因
  其時六壩既經堵塞大汛水漲若専恃運口以為
  尾閭則髙堰危於是議設減水三石壩以洩溢槽
  之水其舊壩原有天然南北二壩仍留以備異漲
  各壩滚下之水俱由草字唐漕等河分洩入白馬
  寳應諸湖厯髙郵邵伯入運以逹於江乾隆十一
  年河臣髙斌将滚壩迤南之蒋壩石閘修建每年
[079-50a]
  酌看情形相機啟放查洪澤湖㑹黄濟運必須併
  力收蓄使之常盛方能暢出清口不致有黄水倒
  灌之患值伏秋盛漲有餘之水必早為分洩髙堰
  一帯方能容受現在南北中三石壩總以髙堰水
  誌長至八尺五寸以外聼其過水其八尺五寸以
  内則水已低於壩脊常得收蓄以㑹黄濟運既可
  洩溢槽之水仍能留平槽之水則減水之法莫如滚
  壩為最善至天然南北二壩該處係属土壩並無石基一
[079-50b]
  經啟放則全湖之水徹底奔注寳應髙郵邵伯諸
  湖勢難容受必須将運河東堤南闗車邏等壩啟
  放下河各州縣田廬受淹且分洩太多水退之後
  湖水受虧不能㑹黄濟運是天然二壩誠未可輕
  議啟放也謹按洪湖為全淮委注之地汪洋浩瀚
  天然壩既未可輕啟若専恃南北中三滚壩過水
  其蒋家閘分洩亦屬無多不能一時消退設遇出
  格之水湖身不能容受因於乾隆八年奏請添建
[079-51a]
  二滚水石壩估銀一十一萬餘兩嗣經
 廷議以天然壩地亢灘髙所受之水原係淮漲分流
  漫注倒漾之餘水令将現在土壩改與南壩相平
  過水停其建石迨十年南滚壩過水二寸即啟天
  然土壩汕刷寛深仍係徹底開放隨經搶䕶堵閉
  十一年復奏俟南滚壩過水三尺之時再行相機
  啟放十四年湖水加長自六月初一日滚壩過水
  後至七月十二日水勢有長無消滚壩過水已至
[079-51b]
  三尺一時不能消退髙堰全隄甚為可慮急須啟
  壩分洩實因下河民生闗係是以慎重未放幸水
  勢漸退保䕶無虞試騐水勢情形若再添兩滚壩
  則減洩既多水退自速仍照八年原議相度地勢
  添建二石壩其天然舊壩照舊堵閉庶節宣有制
  異漲既可多為分減而過水只在壩面以上一經
  平壩便已斷流於全湖應蓄之水毫無損礙與天
  然壩之徹底啟放致清水受虧者迥别兼之循序
[079-52a]
  漸下下游不致驟漲而髙堰一帯又無危險之患
  矣
[079-53a]


[079-54a]
 
 
 
 
 
 
 
 
[079-54b]
  洪澤湖滙豫省七十二山溪之水出清口㑹黄以
  注海為黄淮之要津全河之闗鍵藉力於東西二
  壩以定機宜葢黄水勢大則遏淮而内灌故病淮
  即以病運者莫如黄禦黄即以利運者莫如淮淮
  水必使其有餘始可為治黄利運之用東西兩壩
  所以調劑盈虚權衡蓄洩者也西壩常宜保守以
  抵禦黄流無庸輕動東壩則視水勢之消長酌量
  盈縮以為拆修冬春湖水未發将壩接長収窄口
[079-55a]
  門預蓄以培其不足夏秋湖水盛長将壩拆短放
  寛口門宣洩以瀉其有餘惟期助淮之弱抑黄之
  强無使遏淮倒灌合趨以注海是淮黄並行而不
  相悖全資清口蓄洩之適其宜也先是運口與清
  口切近直對濁流易於倒灌運道屡梗迨後数經
  更移未得其地乾隆二年奉
諭移於舊運口迤上七十餘丈與三汊河相接得以避
  黄而納清第運口分淮入運為淮揚三百里之咽
[079-55b]
  喉以通漕運惟量分湖水足以濟運而止無庸過
  多以致汎溢前明曽建五閘以為收蓄因年久傾
  廢嗣後修復天妃越河石閘各一座不足以資節
  束每於湖水長發下有吸川之形上有建瓴之勢
  空重漕船過閘甚為危險而髙寳一帯每致溢岸
  盈堤於運口之内建草壩三座恵濟正越兩閘之
  下酌建正石閘二座越河石閘二座又於二閘尾
  各建草壩重重闗鎻視水勢之大小更換啟閉庶
[079-56a]
  水平溜緩操縱由人又於十一年奏請運口頭二
  三壩口門俱収窄以四丈為度俾源頭進水有節
  則下游自無盈溢之虞淮揚兩郡河水安瀾重運
  經臨正值汛水長發之候而恵濟各閘水勢平緩
  糧艘挽拽過閘便易非復昔時危險矣
 
 
 
[079-56b]
 
 
 
 
 
 
 
欽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