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39 欽定南巡盛典-清-高晉 (master)


[075-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一
 河防
[075-2a]
 
 
 
 
 
 
 
 
[075-2b]
  沂河上承臨朐沂諸山河之水兼有汶祊淶及桞
  青等河合流下注毎遇水發瀰漫坡田乾隆十三
  年大學士髙斌修築西岸長堤並於江風口建砌
  滚水石壩分消異漲經歴十年石壩刷坍其壩口
  洩入武河之支河多有淤墊二十三年
欽差臣裘曰修河臣張師載撫臣阿爾泰勘修石壩長
  一百八十丈挑挖壩外之武河䧟泥燕子芙蓉等
  河沂水分流有制蘭郯二邑水有去路漲不為患
[075-3a]


[075-4a]
 
 
 
 
 
 
 
 
[075-4b]
  微山湖居東省下游衆水滙聚湖之尾閭一由韓
  荘湖口閘入運一由茶城小梁山一帯㑹荆山橋
  河以逹江南運河自黄河北岸石林口漫溢之後
  茶城一河漸淤乾隆二十一年間孫家集全黄灌
  注而小梁山之河復淤僅有湖口閘宣洩去路甚
  㣲黄水漫流入湖歴經嵗餘湖不能容遂與運河
  連為一片積聚難消兖属瀕湖村莊及江南銅沛
  二縣地畝悉被淹浸我
[075-5a]
皇上軫念民生堵築孫家集挑挖小梁山至荆山橋河
  縁湖水浩大三月之間僅消尺餘二十二年撫臣
  鶴年查韓荘迤南舊有伊家河形可以開通洩水
  奏准查辦復經鶴年㑹同
欽差臣裘曰修夢麟河臣張師載勘度河頭通湖處髙
  於梁旺城河尾入運處一丈九尺四寸實為微湖
  宣洩扼要之區計挑河長一萬二千五百五十三
  丈因第七叚河身之下有山根大石阻遏水道又
[075-5b]
  開通月河長一百三十五丈河頭係利國驛路所
  經建築滚水石壩一座金門寛十一丈並建石橋
  以通驛路此河與荆山湖口三路分流奔騰無滯
  其所出湖水直注韓荘八閘之外逓掣而下濟金
  魚銅沛等州縣被淹村荘漸次消涸永除水患此
  河扵二十二年開挖兼有侯孟龍王二泉自西而
  東横穿入河每遇伏秋汛漲停積沙泥年久愈多
  兼之四十六年黄河北岸曲家樓漫溢東注湖河
[075-6a]
  浩瀚未能迅速疏消四十七年
欽差直督臣袁守侗河臣何裕城撫臣明興㑹奏普加
  挑挖中叚長七千二百四十五丈及河内萬年花
  山二石橋因橋空窄小橋底髙仰有礙宣洩一併
  拆改落低以資疏消暢利
[075-7a]


[075-8a]
 
 
 
 
 
 
 
 
[075-8b]
  嶧縣韓荘滚水壩舊係石堤乾隆二十一年微湖
  水漲亟籌疏洩江南總督尹繼善奏請添建閘座
  尚未興工二十三年奉
諭㣲湖積水已消閘座雖不必添建或酌量運河蓄水
 尺寸将閘口迤上之堤留為滚水壩經督臣尹繼善
  河臣張師載撫臣阿爾泰勘明即扵湖口閘迤北
  六丈之上奏建滚水石壩金門寛三十丈壩脊照
  湖口閘金門水深一丈二尺五寸水大則漫壩宣
[075-9a]
  洩水小則收蓄濟運二十三年河臣張師載撫臣
  阿爾泰因上源濟寧魚臺尚有未盡全涸之地奏
  請落低以湖口閘水深一丈為度三十年河臣李
  清時撫臣崔應階江南河臣李宏議覆漕臣楊錫
  紱奏将滚壩磯心毎孔添砌槽石設板啟閉如水
  小之年加板攔束多收一尺設遇隂雨連綿水勢
  日増将板起除暢洩洵于漕運民田均資利賴四
  十六年儀工漫水東注風浪擊撞韓荘湖口一帯
[075-9b]
  壩堤俱致坍塌四十八年将堤岸閘壩一律修理
  整齊以時啟閉
[075-10a]


[075-11a]
 
 
 
 
 
 
 
 
[075-11b]
  魚臺縣西堤辛荘橋北舊有水口二處每年秋水
  盛漲由此分洩入昭陽湖以逹㣲山湖春閒堵閉
  以濟運行縁歴年口門過水日漸刷深運河既難
  節制微湖受水過多乾隆二十七年河臣張師載
  撫臣阿爾泰奏堵水口另建滚水石壩寛二十丈
  壩脊髙運河底六丈如水汛浩大聴其滚洩入湖
  六尺以内留以濟運節宣有制無慮旁流可省毎
  年築壩拆壩之費並免湖水過大之患四十六年
[075-12a]
  儀工漫水下注湖河一片此處壩岸亦被冲塌四
  十八年修理復還舊制工程鞏固魚臺以西湖河
  悉已平治舟行無阻居民亦保永寧矣
[075-13a]


[075-14a]
 
 
 
 
 
 
 
 
[075-14b]
  乾隆二十三年河臣張師載撫臣阿爾㤗興築南
  陽縴道以利運道至三十二年因樁木經歴年久
  漚泡朽折石無樁管土隨石䣃河臣李清時奏将
  殘缺過甚各叚補修四千餘丈嗣又續有塌䣃均
  經隨時估修以資利渉又運河之西有牛頭河一
  道上承宋家窪及各州縣坡水下逹昭陽湖湖中
  舊有馬公橋一座係魚臺縣驛路所經計長五百
  一十八丈下設橋洞統計僅寛二十三丈牛頭河
[075-15a]
  入湖之水當來源極盛時因橋洞收束徃往壅滯
  不消三十七年河臣姚立德撫臣徐績奏多添橋
  洞加寛十丈並将湖河淤淺之處抽溝導引俾上
  游之水㨗趨昭陽湖而濟寧西坡一帯已除水患
  四十六年儀封曲家樓漫水下注自濟寧在城閘
  下直至沛汛交界水勢汪洋湖河一片兩岸土石
  閘壩等工盡皆淹沒四十八年春間漫流疏消經
  大學士公阿桂河臣何裕城撫臣明興奏復還舊
[075-15b]
  制次第興修其湖靣水深之處除原有碎石叚落
  外擇其最要或加排樁或添碎石坦坡河靣埽灣
  迎溜之處用樁石攩䕶足資抵禦而縴道橋梁閘
  壩等工亦已一律完固矣
[075-16a]


[075-17a]
 
 
 
 
 
 
 
 
[075-17b]
  魚臺縣舊運河係明時運道自濟寧耐牢坡由牛
  頭河至榖亭鎮出徐州鎮口閘屢受黄淤且經吕
  梁洪之險明臣朱衡開新河改南陽至夏鎮道出
  昭陽湖之東又被黄淤明臣李化龍復取東西二
  泇水為源開河至江南皂河名曰泇河而舊運河
  遂廢現在河形尚存且通舟楫界於微山湖之西
  南上接金鄉之淶河桞林河由沛縣安家口至銅
  山縣之茶城與荆山橋河相通乾隆二十二年河
[075-18a]
  臣張師載撫臣蒋洲㑹同
欽差臣裘曰修夢麟奏疏此河并濬牛頭河淶河桞林
  河在上游言之則濟寜金鄉以下滙注之水皆有
  去路而水患可除在下游言之則直接現在之茶
  城河而脉絡貫通
[075-19a]


[075-20a]
 
 
 
 
 
 
 
 
[075-20b]
  泗河發源於泗水縣之陪尾山㑹合諸泉由魯橋
  入運名為魯橋𣲖至兖州府城東向有金口石壩
  遏泗水由黒風口㴠洞穿入府城㑹府河之水至
  濟寕州之楊家壩一出天井入運名為天井𣲖一
  㑹洸水入馬場湖瀦蓄因涵洞淤在河底来源既
  已壅滯楊家壩用土堵築去路亦復隔㫁毎嵗俱
  有暴漲之虞乾隆二十二年河臣張師載撫臣蒋
  洲㑹同
[075-21a]
欽差臣裘曰修夢麟奏将黒風口涵洞改建減水閘楊
  家壩亦改建石閘用板啟閉上下流通節宣有制
  又泗水下流董家口扵十四年修建石壩減洩漲
  漫之水由孟家橋逹蜀山湖旁分一股由貫家灣
  之西出興隆橋仍㑹泗水入運因壩身過髙毎遇
  水漲即溢入濟境東坡三十七年河臣姚立德撫
  臣徐績以今昔情形不同泗水南趨轉為石壩所
  累拆除董家口石壩展寛孟家橋疏濬馬坡以下
[075-21b]
  入湖尾閭俾水大之時直逹蜀山湖免致旁溢東
  坡春間水小即于孟家橋以下築一土壩攔截仍
  由興隆橋濟運從此泗水歸宿有路濟寧東坡一
  帯亦不致有漫溢之患二十三年于新店月河内
  新閘月河内仲淺月河内魯橋擺渡口修建涵洞
  四座新店閘下四里灣修建单閘一座于秋汛過
  後測量坡髙于河即挨次起放以資疏消四十六
  年儀封曲家樓漫水下注汪洋一片兩岸土石閘
[075-22a]
  壩等工盡皆淹沒单閘涵洞漫泡兩年全行坍䣃
  于四十八年照舊拆修惟新店閘上之上四里灣
  並無单閘涵洞縁坐當窪區宣洩甚暢歴年鄉民
  呈請于此處開挖堤口以洩積水屢開屢築殊費
  民力是以添建单閘一座以期坡水速消民田有
  禆其兩岸堤工亦俱次第興修復還舊制惟坡靣
  水勢寛深迎風受險之處添砌碎石坦陂以資抵
  禦
[075-23a]


[075-24a]
 
 
 
 
 
 
 
 
[075-24b]
   山東郯城縣城北禹王臺傳為大禹遺跡既鑿馬
   陵山以導沭水復築臺以遏其衝俾由江南沭陽
   海州注海不使㑹合䝉沂諸水入駱馬湖以為民
   患故俗諺有沂沭不相見見靣成一片之語明季
   時郯令毁臺取石修城沭水遂無所禦康熈二十
   八年
聖祖仁皇帝命河臣王新命建竹絡石壩約攔水勢該工
   雖𨽻屬山東而實闗繫江南之利病嗣是南省下
[075-25a]
  游數十年得以奠安又經河臣陳鵬年齊蘇勒先
  後増設堤堰雍正八年山水驟發舊堰年久多被
  衝潰水勢下注越運漫黄下游皆成巨浸河臣嵇
  曽筠奏建竹絡壩工長六百餘丈補修堰工三百
  五十丈下接郯宿沭河民堰以資捍衛河臣髙斌
  於乾隆元年以壩工坐當迎溜處所地勢尚有卑
  窪恐難資捍禦奏加修裏戧石工以為未雨綢繆
  之計毎嵗於汛水将發之前即𣲖撥南河目兵前
[075-25b]
  往住宿防守按期探報水勢小心防衛
[075-26a]


[075-27a]
 
 
 
 
 
 
 
 
[075-27b]
  毛城舖減水壩於康熈十七年河臣靳輔所建盖
  因江南兩堤窄狹非若河東之寛廣以致水勢湍
  激難免衝突是以於碭山縣黄河南岸之毛城舖
  創建減水石壩宣洩異漲以䕶徐城一帯堤工其
  所減之水由洪溝河至睢溪口歴揚疃土山孟山
  陵子崔家等五湖澄清而至洪澤湖滙出清口以
  助清刷黄紓患而兼收其利法誠善也迨後黄流
  衝刷多成支河減水過盛下游永蕭諸邑屢被偏
[075-28a]
  灾上厪
宸衷河臣髙斌奏将壩外迎溜支河七道俱經築壩堵
  塞挽流歸正復於毛城舖口門内填築碎石以防
  衝深又於壩外圈築土壩依時啟閉使黄水不致
  減洩過多其壩下之洪溝河及睢河之灰谷堆燕
  子口等處向患淺阻者俱經疏治通暢下逹五湖
  藉以容蓄由安河入洪澤湖又将安河上游分流
  之謝家溝挑通下逹汴河亦歸洪湖其間紆徐曲
[075-28b]
  折六百餘里均無阻滯之虞又於乾隆十一年以
  徐城水誌長至七尺為度始行啟放毛城舖口門
  至九月初一日即便堵閉蓋毛城舖為河南第一
  蓄洩闗鍵今得節宣有制蓄洩適宜而近河諸邑
  民登袵席皆我
皇上洞&KR0662機宜指示方畧俾得遵循辦理惟查黄河大
  溜挾沙而行其上提下坐之勢變遷不定所有分
  洩引河必相度情形於漫灘無溜倒勾處所方可
[075-29a]
  引放若引河口門稍有迎溜之形即應堵閉另挑
  倒勾引河以資宣洩惟在因時度勢酌量辦理以
  期悉協機宜
[075-30a]


[075-31a]
 
 
 
 
 
 
 
 
[075-31b]
  蜀山等三湖均稱水櫃其在分水口以南者曰蜀
  山湖週圍六十五里在分水口以北者曰馬踏湖
  週圍三十四里毎秋冬間由永定永安永泰三斗
  門及徐建李家二单閘專收汶水至次年漕船盛
  行則由利運金線及新河頭洪仁橋各单閘次第
  宣洩分濟南北運河至南旺湖週圍九十三里在
  運河西岸適當分水口之衝伏秋汶水異漲于蜀
  山馬踏二湖未經收水之時先将渾濁之水由闗
[075-32a]
  家大閘及盛進常鳴等七斗門掣入湖中使之洩
  漲保堤並減運河淤墊向稱嚢沙不能出水濟運
  乾隆二十五年在寺前閘下建設涵洞二座宣洩
  濟運甚有禆益四十八年因上涵洞一座樁朽根
  空墻石臌裂俱皆蟄䧟徹底拆修改建单閘閘底
  落低二尺墻石加髙二層宣洩暢利三十五年在
  寺前閘上土地廟前添建石閘一座安置閘板相
  機啟閉亦資濟運蜀山湖永定永安永泰三斗門
[075-32b]
  均僅寛一丈收水未足三十二年将永定斗門展
  寛一丈八尺于四十三年大學士髙晋河臣姚立
  德奏将永安永泰二斗門改建二空橋落低七寸
  收水甚暢復将引渠展寛培築圏堤並添建臨湖
  斗門遇伏秋收水先将臨湖斗門閉板攔水停淤
  俟水勢澄清即啟板洩入湖内不惟湖水充裕更
  免湖心淤墊又蜀山湖臨運一帯堤工单薄受險
  四十年河臣姚立德分别修砌石工並碎石坦坡
[075-33a]
  各加髙頂土二尺以資捍衛
[075-34a]


[075-35a]
 
 
 
 
 
 
 
 
[075-35b]
  汶上縣何家壩坐落汶河西岸建自前明為洩水
  北行入運之路乾隆十八年移于舊壩以下另建
  滚水石壩長二十丈髙一丈縁汶河分水口南多
  北少雖将南壩接長北壩收短而何家壩壩身過
  髙北流不暢二十五年河臣張師載奏落低二尺
  並濬壩下石頭口入運支河俾汶水北流不致偏
  少並節南流過多之勢查此壩原修兩頭均係草
  廂褁頭兼之壩身僅止单石一層跌水迎水又皆
[075-36a]
  短窄三十八年伏秋大汛汶水漲發溜勢汹湧致
  将草褁頭冲塌壩身迎水跌水亦俱冲掀損壊全
  汶北趨幾致奪溜河臣姚立德奏明壩身全行拆
  修加添靣石一層迎水跌水改修寛長兩頭改建
  石褁頭接修雁翅俾汶水分洩舒緩以保稳固因
  壩髙河底五尺餘寸毎逢漲水浩瀚分洩未暢四
  十七年河臣韓鑅将中間十丈落低一尺遇汶水
  長發由此分洩甚属暢利
[075-37a]


[075-38a]
 
 
 
 
 
 
 
 
[075-38b]
  東阿縣運河兩岸東髙西下西岸沙趙二河水發
  横衝入運勢甚汹湧東㟁舊有之三空五空橋及
  減水各閘皆髙運河水不能消不特漕運維艱附
  近州縣並虞汛溢撫臣鶴年曽于八里廟運河東
  岸刨堤洩水由大清河歸海漲消有效乾隆二十
  二年直𨽻督臣方觀承㑹同撫臣鶴年勘即此處
  建滚水石壩一座靣寛十二丈底髙運河八尺嗣
  奉
[075-39a]
諭落低壩脊髙于運河底七尺二十七年河臣張師載
  並将五空橋照此尺寸落低沙趙河水由此減洩
  均有限制三十一年伏秋汛内因汶河及沙趙二
  河之水同時並漲致将平水三閘並五空橋座均
  多掀塌河臣李清時奏照舊修整以資分導之利
  並收濟運之益
[075-40a]


[075-41a]
 
 
 
 
 
 
 
 
[075-41b]
  衛河發源於豫省蘇門山之百門泉合丹淇湯洹
  漳汶之水北逹天津海口昔年清濁二漳在直𨽻
  境内原有支河由威縣寧津分洩迨直𨽻沙荘築
  壩攔截分流之路全漳歸衛每遇伏秋雨水盛行
  各河並注常至陡長丈餘渾流湍急無異黄河乾
  隆二十二年山東州縣多有冲溢之區直𨽻下游
  並有漲漫之患撫臣蒋洲奏加修兩岸民埝仰䝉
皇上痌瘝在抱寓賑於工堤埝藉得髙厚可收捍衛之
[075-42a]
  益二十五年于板閘之下建做挑水壩順溜外挑
  助汶敵衛每年廂修以免直灌今衛河又向西北
  坐灣並不直注自閘口至衛河河崖新長淤灘甚
  長且髙汶水出閘六十丈始與衛河合流現在淤
  灘較寛衛河河底亦漸淤髙汶水不克建瓴冲刷
  而雞嘴壩亦因變遷不能挑溜得力祗可䕶崖保
  閘四十八年河臣蘭第錫奏於汶河兩崖對做箝
  口草壩中留三丈金門隨時量置挨牌不使衛水
[075-42b]
  散漫倒漾汶水亦廂束下注攻衛刷沙藉免水患
 
 
 
 
 
 
欽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