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33 幸魯盛典-清-弘毓圻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幸魯盛典卷十九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四月
 命以宋儒周惇頤後為世襲五經博士
    左僉都御史姚締虞
  題為
 聖心重道方殷先賢表彰未盡亟請
 勅議褒恤以昭
[019-1b]
 盛治之曠典事臣/惟我
 皇上德盛化神治隆道備崇重
   先師之典禮録恤周公之子孫
 恩綸屢沛炳若日星猗歟盛哉真千載一時矣乃有以
    一人而當理學絶續之關躬繼往開來之任上
    接孔孟下啓程朱厥功甚鉅而表揚未及若不
    及今陳請徒令世逺人湮臣/請得為
 皇上陳之臣/按道學之傳孔孟而後荀楊之徒不精不
[019-2a]
   詳洎乎五季昏昧已極宋儒道州周惇頤出直
   接孟氏之傳太極圖説闡河洛之精微易理通
   書闢天人之秘蘊潛修默契闇極而章洛人程
   珦遣二子顥頤受學焉皆能唱鳴道學以大發
   有宋一代之盛故朱熹之序惇頤曰世所謂二
   程先生者其原蓋自先生發之也可謂不忘所
   自矣臣/又按宋嘉定十三年諡惇頤為元公其
   辭曰先生博學力行㑹道有元脈絡貫通上接
[019-2b]
   乎洙泗條理精密下逮乎河洛以元錫名庶幾
   百世之下知孟氏之後明聖者必自濂溪始淳
   祐元年追封汝南伯元延祐六年加封道國公
   明正統元年葺理惇頤祠墓優免子孫差役景
   泰六年查道州周惇頤嫡長子孫一人周冕授
   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襲撥給墓田至明季而遂
   失其傳矣竊念先有惇頤然後有程朱今二氏
   世襲勿替而惇頤子孫淪落祠地荒圯揆之典
[019-3a]
   章不無掛漏幸逢我
皇上崇儒重道理學修明臣/
勅廷臣集議詳考惇頤當理學絶續之際啓程朱道脈
   之傳即行楚撫查其子孫果否曾世授五經博
   士
特賜洪恩酌加恤録不惟慰先儒於地下亦可以勵百
   世之人心矣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具奏
[019-3b]
   禮部等衙門
 題前事臣/等議得查順治十二年禮部
 題明將朱文公十五代嫡孫朱邦相之子煌承襲博
   士又查康熙九年據河撫郎廷相
 題請禮部
 題覆將程顥程頤之後裔程宗昌程延祀准襲五經
   博士各在案周惇頤上接孔孟下啓程朱其後
   裔亦應照程朱之例准給博士之職以彰
[019-4a]
皇上闡明理學之盛典俟
命下之日行文該撫詳查周惇頤嫡派并取各結及周
   氏之宗譜一併移送到日由禮部查明將應授
   之人具
 題准授世襲五經博士可也奉
旨依議
   附録 周惇頤字茂叔號濓溪道州人輔成之
   子累官至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洗寃澤
[019-4b]
   物為已務尋因疾求知南康軍為學不由師傳
   默契道體所著有通書太極圖説嘉定十三年
   賜諡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從祀孔子廟
   庭
   臣/按宋儒黃幹曰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
   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之
   較著者一二人止耳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繼
   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
[019-5a]
   其絶至朱子而始著則濓溪處絶續之交能肩
   荷斯道開闢肇端以待來者誠理學之功臣宋
   儒之領䄂也我
皇上聰明時憲道積於躬
 秉一中而允執
 集千聖之大成亦既參天兩地窮神知化矣在昔
  先師鈎河摘洛以啓苞符之秘而惇頤太極通書闡
   揚穾奥復乃曲暢旁通
[019-5b]
皇上萬幾之暇緝熙亶心統貫於三古四聖之微言而
   博採於有宋諸儒之緒論伏見往者嘗
親書太極圖説以賜廷臣蓋惇頤之書久矣有當於
聖心夫是以加恩後人而錫之世爵也越一年而張載
   之後亦授官自是濓洛關閩之子孫皆食其舊
   德而其源流倫叙釐然秩然矣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五月
命以宋儒張載後為世襲五經博士
[019-6a]
   户科給事中汪晉徵
 題為
聖心重道日隆先賢表彰有待仰祈
勅議褒録以全一代之鴻規以重百世之大典事切臣/
   於本月二十二日隨九卿齊集内閣仰瞻我
皇上御撰
  至聖先師孔子廟碑
親灑宸翰臣/口誦心維其文則日星雲漢其詞則訓誥
[019-6b]
   典謨其書則銀鈎鐵畫玉粹珠圓洵足籠罩古
   今蘊含造化以孔子而得此至文實聖道之大
   幸臣/等生際唐虞之世得覩光華復旦之章尤
   臣/等之大幸也總由我
皇上天縱聖明於堯舜孔孟之傳實有心得故尊崇之
   典有加無己切思自孔孟以後道學之緒至宋
   周程張朱而始著此四姓五人者名號並懸於
   天壤之間學問皆徹乎性天之始以故祀典均
[019-7a]
   昭藝林咸頌乃程朱二氏固己久置世襲博士
   即周惇頤復䝉我
皇上允憲臣/姚締虞之請録其子孫亦為博士是四姓
   五人同功一體而四人者俱承雨露世襲勿替
   獨張載一人子孫淪落褒恤未加按張載係陜
   西鳳翔府郿縣人學者稱為横渠先生其所著
   正䝉西銘諸書闡往聖之精微為後學之津筏
   程顥曰西銘之言極純無雜秦漢以來學者所
[019-7b]
   未到其推重如此且見我
皇上頒賜先賢書院學達性天匾額周程張朱邵五人
   均屬一例則知
聖心藻鑑原無二視伏乞
勅廷臣集議即行秦撫查其子孫
特賜洪恩使得與周程朱三氏一體恤録則萬年理學
   之所尊崇即萬世人心之所振起矣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具奏
[019-8a]
   禮部等衙門
 題前事該臣/等㑹議得户科掌印給事中汪晉徵疏
   稱
皇上天縱聖明於堯舜孔孟之傳實有心得故尊崇之
   典有加無己自孔孟以後道學之統至宋周程
   張朱而始著此五人者名號並懸於天壤之間
   學問皆接乎性天之始以故祀典均昭乃程朱
   二氏固己久置世襲博士其周惇頤子孫亦為
[019-8b]
   博士獨張載一人子孫淪落褒恤未加其所著
   正䝉西銘闡往聖之精微為後學之津筏
皇上頒賜先賢書院學達性天匾額周程朱張邵五人
   均屬一例其子孫與周程朱三氏一體恤録等
   語查順治十一年八月内據江南布政使司呈
   請朱熹子孫朱煌承襲博士等因禮部具題授
   為世襲五經博士康熙九年五月内禮部題覆
   臺臣條奏程顥程頤子孫程宗昌程延祀授為
[019-9a]
   世襲五經博士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内九卿詹
   事科道㑹議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姚締虞條奏
   周惇頤後周嘉耀擢為世襲五經博士俱在案
   張載關中大儒與濓洛並重相應將張載子孫
   亦照周程例授為博士俟
命下之日行文該撫詳查張載嫡派并取各結及張氏
   宗譜移覆到日由禮部查明應授之人具
 題准給世襲五經博士可也奉
[019-9b]
旨依議
   附録 張載字子厚長安人舉進士為祁州司
   法厯渭州僉判召為崇文殿校書同知太常禮
   院為人志氣不羣初喜談兵及釋老書反而求
   之六經既見二程子盡棄異學而學焉神宗立
   詔問治道以漸復三代為對與執政不合告歸
   危坐一室潛心精思教人以禮關西之士翕然
   宗之所著有東銘西銘正蒙擴聖賢所未發嘉
[019-10a]
   定十三年賜諡曰明公淳祐初封郿伯從祀孔
   子廟庭
   臣/按宋代理學啓於濓溪盛於二程而横渠起
   於關中羽翼而倡和之游酢至稱其學成德盛
   比諸孟子非阿所好也觀其言曰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極為前賢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此
   其任道之勇救民之切與孟子亦何以異耶周
   程朱氏皆得世職以奉烝嘗而張氏缺焉莫問
[019-10b]
   幸遇我
皇上崇禮
  至聖推及於聖賢先儒而橫渠之後始得與諸儒裔
   一體邀千古未舉之典待
聖明而乃備焉此則振起文教之大用匪但儒門生色
   而己也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二月
命宋儒朱熹閩派嫡孫朱瀠復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019-11a]
   福建巡撫張仲舉
 題為懇賜轉請
 題襲以沐
聖恩以昭盛典事該臣/竊見宋儒朱熹述聖學之淵源
   綜諸儒之精奥傳註同符於刪定正誠昭示於
   來兹其有禆於世道人心者甚鉅是以厯來祀
   典備極敦崇爰録後裔俾之廕襲蓋功既獨隆
   報宜世享乃考其裔派熹祖籍係江南徽州府
[019-11b]
   之婺源自父松厯官閩土遂家於閩熹以理學
   振起實在閩中長子塾之後世居閩之建安次
   子埜之後于元至元中詔囘婺源祖籍故有閩
   徽二派之分查閩派熹之九世孫名梴者明景
   泰六年詔為五經博士世襲主祀其徽派至熹
   十一世孫名墅者明嘉靖二年亦以五經博士
   主婺源祖祀此熹裔原有廕襲博士二員而閩
   派之録廕居先七傳至之儁廕襲則明天啓間
[019-12a]
   事也迨至
本朝定鼎閩派未邀
恩命續有朱瀠呈稱係熹十八世嫡孫伊父金鉉早亡
   伊祖之儁曾於順治九年具呈建安縣由府轉
   送請給文赴部年老病殂維時瀠尚幼稚遂致
   稽延今籲請襲等情并稱徽郡子孫業䝉廕襲
   之語縁司府縣疊加駁覆始為轉詳臣/行司確
   覆始則據族鄰紳士之僉結再考誌乘記載之
[019-12b]
   世系復移咨江南查徽派廕襲原委今查福建
   通誌四十二卷自梴至之儁于順治九年呈請
   給文赴京有府存印冊可據再准江省咨覆徽
   派今襲職朱坤呈明閩派之原襲廕可據與誌
   載圖結及司詳情節相符是朱瀠實為閩派應
   襲之人而前此之稽遲似有由也伏惟我
皇上神聖首出重道崇儒邇歳以來
駕幸闕里
[019-13a]
頒額學宫旁及耑祀書院悉蒙
宸翰表彰而元聖周公暨宋儒周惇頤諸後裔并邀世
   職之録此皆前代所未行而
皇上行之右文之盛超軼百王真千載一時也臣/
皇上既行前代所未行臣/何敢以己行中缺之典因其
   稽久冺不上
聞況徽派業䝉廕襲而閩地紫陽書院亦荷
欽頒匾額是熹裔之有閩派久在
[019-13b]
皇上睿鑒之中必不令其主祀子孫獨遺
恩澤之外伏乞
勅查舊典熹裔原有博士之例仰邀
俞允俾朱濚得叨承襲不獨熹之祀典増輝而益昭
聖世崇儒之盛矣除圖結送部外臣/謹㑹同閩浙督臣/
   興永朝合詞具
 題伏乞
勅部議覆施行康熙二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奉
[019-14a]
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該臣/等議得宋儒朱熹祖籍徽
   州之婺源以父松官于閩遂居閩之建安熹長
   子塾之後世居建安守熹之墓次子埜之後還
   居婺源守熹祖墓故熹之裔有閩徽二派明實
   録開載景泰六年以塾之後梴為五經博士主
   建安祀嘉靖二年照建安例以埜之後墅為五
   經博士主婺源祀原有博士二員我
朝順治十二年部覆准朱煌襲五經博士于婺源縣奉
[019-14b]
   祀在案今據福建巡撫張仲舉㑹同總督興永
   朝題稱有建安原襲博士朱之儁于順治九年
   曽起文赴部因病旋卒而其子金鉉又經早亡
   時其孫瀠尚在幼稚致稽請襲至康熈十九年
   瀠始具呈申請疊經移查駁覆誌乘宗圖悉相
   符合朱瀠實係閩派應襲之人等語仰惟
皇上崇奬先儒廣勵正學以朱熹有功經傳特于徽閩
   二處各賜
[019-15a]
御書匾額褒崇之典踰於往代熹十八世嫡孫瀠既經
   該督撫查明具題應准承襲五經博士以奉建
   安祀事恭候
命下臣/部轉行吏部察例給劄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謹
   題請
旨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七日題本月十一日奉
旨依議
   附録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少
[019-15b]
   依父友劉子羽寓建之崇安徙建陽殁即𦵏焉
   登第五十年仕於外僅九考立朝僅四十日官
   至煥章閣待制奉祠諡曰文追封徽國公初父
   松病亟屬熹於胡憲劉勉之及子羽熹皆從之
   游延平李侗嘗學於羅從素熹罷同安主簿歸
   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其為學大抵主敬以
   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敬又
   貫乎三者之間所以成始而成終也嘗謂聖賢
[019-16a]
   道統之傳散在方䇿聖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
   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賢之經訓所
   著有易本義啓䝉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
   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註太極圖通書西銘解
   楚辭集註辨證韓文考異所編次有論孟集議
   孟子指要中庸輯畧孝經小學書通鑑綱目宋
   名臣言行録家禮近思録河南程氏遺書伊洛
   淵源録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脱藁亦在學宫
[019-16b]
   平生為文一百卷生徒問答八十巻别録十巻
   淳祐元年理宗視學手詔以張周二程及熹從
   祀孔子廟黃幹曰道之正統待人而後傳自周
   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
   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後曽子子
   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張
   子繼其絶至熹而始著識者以為知言
   臣/按朱熹集宋代諸儒之大成上繼孔孟不傳
[019-17a]
   之道統其所撰集皆足以羽翼聖經闡明正學
   有大醇而無小疵魏了翁稱其功不在孟子下
   信矣自宋理宗時即己追封從祀而遺墓在閩
   其長子塾之裔世守焉明景泰時得博士世職
   在徽派博士之先承襲至之儁而明祚忽諸迨
   八閩道通之儁將請
朝命未行而卒嫡子早世孤孫方乳遂以奉祠生主鬯
   書院且四十年赴訴大吏莫為陳請幸遇吾
[019-17b]
皇上親祭
  闕里
 頒賜
御書學達性天匾于紫陽書院儒裔朱瀠始備陳顛末
   撫臣/再四查覈據以請
命此皆仰沐
皇上崇儒右文之德化始能觀感奮興舉此曠典而先
   儒子孫復得叨
[019-18a]
命服之榮以奉其祠墓九曲巖壑増榮益觀直與尼防
   鄒嶧同沐
恩光遥相輝映猗歟盛哉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五月
命先賢閔子裔閔衍籀端木子裔端木謙俱世襲翰林
   院五經博士
   先賢閔損六十四世奉祀嫡孫閔煌謹
 奏為援例陳情乞
[019-18b]
賜襲封以光祀典以廣
皇仁事竊見崇儒固昭於厯代尊聖莫隆於我
朝孔顔曾孟以及先賢仲子先儒朱子後裔久膺世襲
   爵秩我
朝復録先儒程子後裔
聖駕至魯録元聖周公後裔近又録先儒周子張子後
   裔真所謂不朽之盛事而萬古為昭者也俯念
   臣/祖閔損縁係魯人為聖門高弟德並顔淵有
[019-19a]
   以紹千古之心學孝嫓曾子足以扶萬世之名
   教且其辭費留介介之節侍側傳誾誾之容載
   在魯論班班可考是以稱為大賢從祀聖殿居
   十哲之首壇為諸賢之領袖厯代皆有公衮之
   褒
聖朝尤重釋奠之典臣/忝係嫡裔世居東魯承掌宗譜
   歳赴厯城廟墓躬承祭祀奈貧窶難堪孝思莫
   展因思聖廟四配以及先賢仲子並先儒後裔
[019-19b]
   皆受翰博之職長為俎豆之光而臣/祖德冠聖
   門位首羣賢尚以布衣承祀几筵無色此所為
   日望
九重而冀
恩榮之下逮也前二十三年冬
駕幸聖林臣/同十哲諸賢後裔跪進表章又於二十八
   年春
聖駕南巡臣/復為瀆奏皆未得蒙
[019-20a]
御覽今幸
天顔再覩千載竒逢臣/不揣愚賤匐匍陳情伏惟
聖上德冠古今孝治天下懇乞
天恩軫念先賢功德
特賜世廕以承俎豆臣/
君孝祖之忱於焉得盡
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於兹益彰矣臣/草茅下賤不諳
朝儀冒瀆
[019-20b]
天顔悚懼待罪伏乞
鑒宥施行為此具本並家譜恭進上奏請

   先經禮部
 題為乞彰功德
俯賜襲封以光祀典以廣
皇仁事據先賢端木子嫡裔奉祀生員端木謙奏前事
   奉
[019-21a]
旨交與吏部欽此該臣/等議得據先賢端木子嫡裔奉
   祀生員端木謙奏稱伏見厯代崇儒之盛我
 朝重道之隆毎於先聖先賢後裔
賜予恩禮有加無己臣/祖端木賜負資穎異功德特著
   不惟不等乎孟仲而且不及乎程朱伏乞
特賜爵秩照仲氏子孫程朱後裔一體承襲博士以奉
   祭祀等語又據先賢端木賜裔孫奉祀生員端
   木植
[019-21b]
 奏稱臣/祖端木賜字子貢聰明特達不亞曽仲羽翼
   道德遠過程朱子孫未沾一命之榮伏乞
皇上俯念先賢功德
勅部照依仲由程朱之例亦
賜恩廕以奉烝嘗以光俎豆等語查康熙十三年五月
   内衍聖公孔毓圻
 奏請子張子嫡裔顓孫好賢援仲氏例請襲五經博
   士一疏臣/部議覆内開聖門弟子内厯代俱定
[019-22a]
   有等第授為博士其奏請顓孫好賢授為博士
   之處應無庸議等因在案查厯代聖門弟子内
   閔損冉雍卜商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俱
   與端木賜在十哲之列伊等之後亦未曾授為
   博士之處此端木謙端木植奏請照仲子裔孫
   例承襲博士之處應無庸議可也奉
旨依議至是先賢端木賜七十代嫡孫奉祀生員臣/
   木謙謹
[019-22b]
 奏為援例陳情乞
 賜襲封以崇先賢以廣
皇仁事竊惟道統之傳自孔子而下先賢有四配十哲
   以傳其統先儒有周程張朱以闡其緒此誠有
   功於天下後世者也厯代莫不尊崇孔顔曾孟
   之子孫或封於唐或封於宋或封於元明皆賜
   以世爵主奉烝嘗可謂隆矣然數十朝而霑恩
   者止有四氏若仲由朱熹之後裔則襲封於我
[019-23a]
 朝定鼎之初程顥程頤之子孫則承廕於
皇上御極之始且
駕幸闕里於
  至聖孔子則祭以太牢
賜以金帛
御書萬世師表以尊之於元聖周公則封其主祀之人
   大其棲神之所撥給祀田户人以崇之繼此而
   邀
[019-23b]
恩者則又有周惇頤之苗裔張横渠之後嗣兼有陪祀
   恩貢
 錫予恩禮有加無已是崇儒重道誠為前代之所未
   有而後世之所莫加者也臣/係先賢端木賜嫡
   孫前
駕幸孔林臣/在廬墓堂叩接
聖駕得覲
天顔仰承
[019-24a]
顧問復蒙
洪恩准臣/奏章誠千古之罕覯人世之竒逢也臣/草茅
   下士當此隆遇雖捐糜頂踵猶不能仰報
高厚于萬一何敢復瀆
天聽但念臣/祖在聖門道傳一貫學聞性天承前聖之
   統緒開後世之心學至于表章聖冶有立道綏
   動數語可謂傳聖人之心法兼得聖人之治法
   矣在十哲中而諸賢未能或之先也即後世周
[019-24b]
   程張朱或亦莫之及也況三年廬墓實聖門之
   孝子説楚兵迎解陳蔡之重圍其於聖人功匪
   小矣而後裔未獲邀一命之榮是前既不能比
   於四配後復不克同於五儒即十哲之中更不
   得並于子路此千百年未舉之曠典正留以待
 今日者也恭遇我
皇上修明典禮表章先哲實臣/之幸也但
 九閽遠於萬里草野難達
[019-25a]
 楓宸今幸
聖駕南巡見
 鑾輿之遥臨遂生平之仰望謹修短表匐匍接
駕伏乞
聖裁俯念先賢之功德照依仲由子孫周程張朱例一
   體恤録雖臣/一家之私榮實天下萬世之同慶
   道統丕顯
聖德増輝臣/愚蒙寒賤不諳
[019-25b]
 朝儀冒瀆
天顔悚息待罪伏乞
恩宥施行為此具本跪捧以
聞並端木誌譜恭呈
御覽
   山東巡撫王咨為前事准禮部咨稱該禮部等
   衙門㑹覆山東巡撫王題前事内開該臣/等㑹
   議得先經禮部議覆閔煌端木謙請給博士之
[019-26a]
   處毋庸議具題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具奏欽此該臣/等議覆恭遇
皇上崇儒重道之時兩賢後裔似應授與官職以彰曠
   典但其後裔厯世久遠是否嫡派亦未可定應
   行文該撫㑹同衍聖公確查嫡派將應授之人
   保送到日再議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隨行文山東巡撫衍聖公去後隨據
   該撫咨稱閔煌端木謙寄籍濟寧各止五世況
[019-26b]
   直𨽻江南河南皆有宗派東省不便遽為保送
   前來禮部復行文該撫㑹同衍聖公確查保送
   去後今據該撫疏稱原叩
閽之端木謙實係端木子嫡裔其閔子嫡裔閔煌又稱
   伊兄子閔衍籀係長房嫡子閔衍籀應膺廕典
   閔煌出具甘結等語既經該撫㑹同衍聖公確
   查將端木謙閔衍籀保題前來相應將端木謙
   閔衍籀准授為五經博士世襲俟
[019-27a]
命下之日禮部轉咨吏部照例給劄其端木謙閔衍籀
   之宗譜併通族甘結印結仍行文該撫㑹同衍
   聖公照例送部可也等因康熙三十九年正月
   二十四日題本月二十六日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到部相應行文山東巡撫可也等因
   呈堂奉批行送司擬合就行為此合咨前去遵
   照
旨内事理欽奉施行等因到部院案行到司蒙此隨行
[019-27b]
   兖州府轉行查取去後今據該府申據濟寧州
   申稱遵即轉行端木謙閔衍籀知照外復移濬
   縣取到端木謙通族甘結濬縣印結并將取到
   閔衍籀通族甘結加具卑州印結同二氏宗譜
   一併具文申送等情到府據此擬合轉送等情
   到司據此該本司布政使劉暟查得奉院案准
   禮部咨開端木謙閔衍籀准授為五經博士世
   襲仍取端木謙閔衍籀宗譜並通族印甘各結
[019-28a]
   㑹同衍聖公照例送部等因當即檄行兖州府
   查取去後今據該府申送端木謙閔衍籀二氏
   宗譜并通族印甘各結前來相應呈祈本部院
   俯賜㑹同衍聖公照例咨送禮部可也等情到
   部院據此擬合咨送為此㑹同衍聖公合咨貴
   部煩請查照施行
   禮部咨同前事祠祭清吏司案呈禮科抄出該
   禮部等衙門㑹覆山東巡撫王國昌題前事内
[019-28b]
   開該臣/等㑹議得先經禮部議覆閔煌端木謙
   請給博士之處毋庸議具題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㑹議具奏欽此該臣/等議覆恭遇
皇上崇儒重道之時兩賢後裔似應授與官職以彰曠
   典但其後裔厯世久遠是否嫡派亦未可定應
   行文該撫㑹同衍聖公確查嫡派應授之人保
   送到日再議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隨行文山東巡撫衍聖公去後隨據
[019-29a]
   該撫咨稱閔煌端木謙寄籍濟寧各止五世況
   直𨽻江南河南皆有宗派東省不便遽為保送
   前來禮部復行文該撫㑹同衍聖公確查保送
   去後今據該疏稱原叩
閽之端木謙實係端木子嫡裔其閔子嫡裔閔煌又稱
   伊兄子閔衍籀係長房嫡子閔衍籀應膺廕典
   閔煌出具甘結等語既經該撫㑹同衍聖公確
   查將端木謙閔衍籀保題前來相應將端木謙
[019-29b]
   閔衍籀准授為五經博士世襲俟
命下之日禮部轉咨吏部照例給劄其端木謙閔衍籀
   之宗譜併通族甘結印結仍行文該撫㑹同衍
   聖公照例送部可也等因康熙三十九年五月
   二十四日題本月二十六日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到部相應移咨衍聖公遵照
旨内事理欽奉施行
   臣/按四科之目著於漢儒十哲之稱見於北魏
[019-30a]
   後世躋顔于于四配而以有若補之其見於孟
   子之書者或云具體而微或云善言德行或云
   有聖人之一體或云似聖人或云智足以知聖
   人皆篤論也顧厯代以來雖膺封爵之榮享堂
   上之祭而未有録其後裔者唯仲子之後得襲
   世職于明末相傳至今而諸賢皆僅以諸生奉
   祠殊未稱
朝廷尊崇之意今我
[019-30b]
皇上因親祀
 孔子而廣及先賢子騫子貢乃得與子路一體邀
恩澤及苗裔俎豆増光何其盛也且竊溯
幸魯迄今己十有六年而
皇上推恩
  先聖之心久而彌勤若斯豈萬古所能幾及哉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二月
命以先儒邵雍後裔邵文學為世襲五經博士
[019-31a]
   掌江南道監察御史杜之昂謹
 題為先賢闡明聖學懇祈
一視同仁以溥
皇恩以光史冊事欽惟我
皇上崇儒重道講學右文先聖先賢無不留心表揚曾
   有
御書匾額學達性天四字
頒賜周惇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邵雍六子煌煌
[019-31b]
宸翰奎璧生光其榮一也是邵雍内聖外王之學與五
   子同功已在
聖明洞鑒之中臣/一介迂儒何能翼贊
高深然仰體
聖心崇祀先賢表揚聖學有加無已凡先賢子孫均沐
隆恩如周程張朱俱有博士以主其祀而邵雍獨無博
   士以及其後臣/因不辭冒昧敢為邵雍博士之
   請惟
[019-32a]
恩出
聖裁或可與五子
一視同仁
勅部確查邵雍正支嫡派以承祀典邵雍有靈感
恩無既垂之史册光昭千古矣如果臣/言不謬伏乞
勅部議覆施行康熙四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奉
旨該部議奏
   禮部
[019-32b]
 題為先賢闡明聖學懇祈
一視同仁以溥
皇恩以光史冊事禮科抄出掌江南道事河南道監察
   御史杜之昂
 題前事奉
旨該部議奏欽此該臣/等議得河南道監察御史杜之
   昂疏稱欽惟我
皇上崇儒重道講學右文先聖先賢無不留心表揚曽
[019-33a]
   有
御書匾額學達性天四字
 頒賜周惇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邵雍六子煌煌
宸翰奎璧生光是雍内聖外王之學與五子同功已在
聖明洞鑒之中周程張朱子孫俱有世襲博士以主其
   祀而邵雍獨無博士以及其後
恩出
聖裁或可與五子
[019-33b]
一視同仁
勅部確查邵雍正支嫡派以承祀典等語查順治十二
   年八月内據江南布政使呈送朱熹子孫朱煌
   承襲博士臣/部題覆授為五經博士康熙二十
   九年二月内臣/部題覆福建巡撫張仲舉疏請
   朱熹子孫朱瀠授為世襲五經博士康熙九年
   五月内臣/部題覆臺臣/傅世舟條奏程顥程頤
   子孫程宗昌程延祀授為世襲五經博士康熙
[019-34a]
   二十四年四月内九卿詹事科道㑹議都察院
   左僉都御史姚締虞條奏周敦頤子孫周嘉耀
   授為世襲五經博士康熙二十七年九月九卿
   詹事科道㑹議户科掌印給事中汪晉徴條奏
   張載子孫張守先授為世襲五經博士俱各在
   案臣/等恭惟我
皇上治隆今古
學貫天人上接堯舜之心傳遠承孔孟之道統凡屬後
[019-34b]
   裔悉叨
聖世隆恩今御史杜之昂條奏周惇頤程顥程頤張載
   朱熹邵雍俱䝉
御賜匾額是邵雍内聖外王之學與五子同功已在
聖明洞鑒之中等語相應如其所請一體授與博士以
   彰曠代之
殊恩萬年之盛典但其後裔厯世久遠無慿稽考俟
命下之日行文該撫確查嫡派將應授之人保送到日
[019-35a]
   再議可也六月十八日奉
旨依議
   巡撫河南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臣/徐潮
 題為先儒闡明聖學等事該臣/看得宋儒邵雍闡明
   道學有功名教臺臣杜之昂條
 奏比例周程張朱世襲承祀部覆行臣/將邵雍嫡派
   應授之人宗圖宗譜印甘各結具題行據布政
[019-35b]
   使李成林詳稱查明邵雍嫡派二十八代孫邵
   養醇於明崇禎六年授為博士明末㓂亂養醇
   故後劄付無存養醇之子邵國璋係邵雍二十
   九代孫但年逾七旬難習禮儀今國璋之子邵
   文學係應授之人取具圖譜各結前來請
旨施行奉
旨該部知道
   禮部
[019-36a]
 題為先賢闡明聖學懇祈
一視同仁以溥
皇仁以光史册事禮科抄出河撫徐潮
 題前事奉
旨該部知道欽此該臣/等議得先經臣/部題覆御史杜
   之昂為先賢邵雍之後請襲博士一疏令行該
   撫確查嫡派將應授之人保送到日再議等因
   具
[019-36b]
 題奉
旨依議欽此隨行文河南巡撫去後今准該撫徐潮疏
   稱查明崇禎六年邵雍嫡派二十八代孫邵養
   醇曽授為博士明末㓂亂劄付無存邵養醇之
   子邵國璋係邵雍二十九代長門嫡孫但年逾
   七旬難習禮儀今邵國璋之子邵文學乃邵雍
   三十代長門嫡孫係應授之人取具宗圖譜印
   甘各結保
[019-37a]
 題前來相應將邵文學准授為世襲五經博士俟
命下之日臣/部轉咨吏部照例給劄可也康熙四十一
   年二月初五日奉
旨依議
   附録 邵雍字堯夫其先范陽人父古徙衡漳
   又徙共城雍年三十遊河南葬其親於伊水上
   遂為河南人事北海李之才受河圖洛書伏羲
   八卦六十四卦圖象探賾索隱妙悟神契衍先
[019-37b]
   天之旨著書十餘萬言事親盡孝歳時耕稼僅
   給飲食名其居為安樂窩司馬光兄事之嘉祐
   中詔求遺逸王拱辰以雍應詔授將作主簿復
   補潁州團練推官皆固辭卒年六十七贈秘書
   省著作郎元祐中賜諡康節咸淳三年追封汝
   南伯從祀孔子廟廡
   臣/按邵雍居河南時程顥與之議論終日歎曰
   堯夫内聖外王之學也程頤銘其墓曰雍之道
[019-38a]
   純一不雜就其所至可謂安且成矣朱熹贊之
   曰天挺人豪英邁蓋世駕風鞭霆厯覽無際手
   揮月窟足躡天根閒中今古醉裏乾坤其為程
   朱推重如此宜我
皇上學達性天之賜以六子並稱詎非千古帝王卓識
   歟兹
可臺臣/
允禮臣/
[019-38b]
特賜其後裔世襲五經博士與周程張朱之後一體襲
   職此真
聖明浩蕩之恩曠古未有之典昔雍精河洛理數遇事
   前知嘗與歐陽棐道其立身本末且曰足下其
   無忘鄙人於異日雍卒留守韓維請諡於朝棐
   時為博士作諡議恍憶當時之言落筆如其自
   序則雍必有以逆知數百年後有
大聖人出德位兼隆榮其後裔吾
[019-39a]
 皇上道契先天德符至理豈偶然哉從此海内蒸蒸咸
    思昌明聖學興起百世之下吾
 皇上壽世作人之化洵非百王所能幾及矣
 
 
 
 
 
[019-39b]
 
 
 
 
 
 
 
幸魯盛典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