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河源紀畧卷十九
證古六
青海重源下/
禹貢浮于積石孔𫝊積石山在金城西南河所經
也正義地理志云積石山在金城河闗縣西南羌
中河行塞外東北入塞内積石非河之源故云河
所經也
[028-1b]
導河積石孔𫝊施功發於積石正義河源不始於
此其施功處耳故言施功發於積石
史記大宛𫝊正義括地志河州有小積石山即禹
貢浮于積石至龍門者然黄河源從西南下出大
崑崙東北隅東北流經于闐入鹽澤則東南潛行
入土谷渾界大積石山又東北流至小積石山
史記大宛𫝊索隱按山海經河出崑崙東北隅西
域𫝊云南出積石山為中國河積石本非河之發
[028-2a]
源河源本崑崙而潛流至于闐又東流至積石始
入中國則山海經及禹貢各互舉
漢書地理志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師古曰積石山
在金城西南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皆河水所經
金城郡河闗注積石山在西南羗中河水行塞外
東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
後漢書郡國志河闗故屬金城積石山在西南河
水出焉
[028-2b]
宋史河渠志水流已濁繞崑崙之南折而東注合
奇爾馬察河復繞崑崙之北自貴徳西寧之境至
積石過臨洮合洮河東北流至蘭州始入中國奇/爾
瑪察舊作乞里/瑪出今譯改
謹案宋代員褊狹凡河源經流之處皆逺隔
西夏非使節之所通故三百餘年之中儒者所
説河源皆依據𫝊聞影響附㑹惟宋史河渠志
為元順帝時托克托等所修在篤實奉使西溯
[028-3a]
星宿海之後故所述河源一循朱思本之圖説
潘昻霄之志於水道曲折尚不大謬然既云河
繞昆侖之南折而東注則在昆侖之東南矣何
以又云復繞昆侖之北核以方隅殊為乖舛豈
有繞山三面折而西注之理乎詳考其由盖因
三昆都倫河入河之處正在大雪山南陲彼目
覩雪山髙峻妄以崑崙擬之遂以入河旁支之
水牽混於河所經繞之山以致顛倒支離自相
[028-3b]
矛盾伏讀
御製讀宋史河渠志貴徳之西有三昆都倫河䝉古語
謂横為昆都倫修書者不解其故遂闌入回部之昆
侖以證漢武之事
睿訓精詳於舊史致誤之由炳然直掲其所以然後來
談地理者可以永無疑竇矣
元史附錄朶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名伊拉瑪博羅
其山最髙譯言騰格哩哈達即崑崙也伊拉瑪博/羅舊作亦
[028-4a]
耳麻不莫剌騰格哩哈達/舊作騰乞里塔今俱譯改
山海經西山經積石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
流註冒猶覆也積石山在金城河闗西南境中河
水行塞外東入塞内
水經注河水重源又發於西塞之外出於積石之
山山海經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
南流是山也萬物莫不有焉禹貢所謂導河自積
石也山在西羌之中燒當所居也延熹二年西羌
[028-4b]
燒當犯塞䕶羌校尉段熲討之追出塞至積石山
斬首而還司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濵於河
首左右居也河水屈而東北流逕於析支之地是
為河曲矣應劭曰禹貢析支屬雍州在河闗之西
東去河闗千餘里羌人所居謂之河曲羌也
元和郡縣志本漢舊縣屬金城郡故罕羌侯邑秦
滅為縣後遂因之積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積
石山在縣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積石山在西南羌
[028-5a]
中注於蒲昌海潛行地下出於積石為中國河故
今人目彼山為大積石此山為小積石
太平寰宇記積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積石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禹貢曰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
河西域𫝊河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積石為
中國河續漢書郡國志隴西河闗縣積石山西南
河水出焉
通鑑漢紀河出金城河闗縣西南塞外積石山東
[028-5b]
流逕金城郡界自允吾以西通謂之金城河而學
者㨿經有導河積石當為河源豈積石之西河自
行地中故禹不治而導河積石特言施功自積石
始亦不説河源也
禹貢錐指漢志金城郡河闗縣下云積石山在西
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内西域𫝊云鹽澤
水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後漢縣屬隴
西郡志云積石山在西南河水出此禹貢之積石
[028-6a]
也叚熲𫝊自張掖追西羌且闘且行四十餘日至
河首積石山出塞二千餘里唐書侯君集等追吐
谷渾王伏允至星宿川又逹栢海北望積石山觀
河源之所出是皆河闗縣西南羌中之積石自隋
大業二年平吐谷渾於赤水城置河源郡以境有
積石山名唐儀鳯二年改置河源軍在鄯州西百
二十里又於澆河故城置積石軍在廓州西南百
五十里而積之名遂移於塞内杜氏通典云積石
[028-6b]
山在今西平郡龍支縣南即禹貢導河積石蔡𫝊
承其誤曰地志積石在金城河闗縣西南羌中
今鄯州龍支縣界也閻百詩辨曰漢河闗縣宣帝
神爵二年置後梁吕光龍飛二年克河闗凡四百
五十七年為郡縣後沒入吐谷渾遂不復况積石
又在其西南羌中乎當在漢西海郡之外是真當
日大禹導河處龍支縣近在今西寧衛東南八十
里本漢金城允吾縣地後漢為龍耆城元和志積
[028-7a]
石山在龍支縣西九十八里南與河州枹罕縣分
界枹罕今臨洮府之河州積石山在州西北七十
里積石闗則又在西北百二十里所謂兩山如削
河流經其中是較禹所導之積石河隔千有餘里
豈在其縣界者乎縣界之積石乃小積石山即酈
註之唐述山耳大小積石之名莫明辨於唐人魏
王㤗曰大積石山在吐谷渾界小積石山在枹罕
縣西北張守節曰河自鹽澤潛行入吐谷渾界大
[028-7b]
積石山又東北流至小積石山李吉甫曰河出積
石山西南羌中今人目彼為大積石此為小積石
然則蔡𫝊當云何曰引地志下當云今鄯州西南
塞外山也漢在羌中唐在吐谷渾界今河州枹罕
縣鄯州龍支縣界有積石山雖河所經非禹所導
者渭按應劭云析支東去河闗千餘里河首積石
南枕析支則縣距此山亦千餘里可知矣自東晉
之後縣為吐谷渾所㨿遂以枹罕為界故唐初太
[028-8a]
子賢注後漢書誤認龍支之積石為禹貢之積石而
中葉已知其非獨杜佑不審耳宋咸平四年真宗
指𤓰沙伊涼等州圖謂輔臣曰此圖載黄河所
出之山乃在積石外與禹貢所述異盖亦以龍支
之積石為禹跡也蔡氏承誤以釋經學者宗之故
元篤實窮河源乃以廓州西南之積石州為積石
而至正中修宋史其河渠志亦云黄河自貴徳西
寧之境至積石經河州昔郭景純注山海經曰名
[028-8b]
實相亂莫矯其失習非勝是終古不悟此之謂矣
一統志積石山即今大雪山畨名阿木你麻禪母
孫山即阿木柰瑪/勒占木遜山在西寧邊外西南五百三十餘
里黄河北岸其山綿亘三百餘里上有九峯髙入
雲霧為青海諸山之冠山脈自河源巴顔喀喇山
東來中峯亭然獨出百里外即望見之積雪成氷
厯年不消峯巒皆白形勢險峻瘴氣甚重人罕登
陟畨語稱祖為阿木你險惡為麻禪䝉古稱氷為
[028-9a]
母孫猶言大氷山也河源其南至山之東乃折而
北今土人以此山為西海之望山四時禱祀焉其
西海左右前後山之髙大者共十三畨俗皆分祭
之而以此為最盖即禹貢之積石山唐時名大積石山
元史所名為崑崙者也自漢至唐初積石所在人
皆知之當時雖誤認龍支縣界之小積石為禹所導者
而大小之分仍在自唐以後其地淪於吐蕃人跡罕至
故後人但知有河州之積石而真積石反晦元篤實
[028-9b]
窮河源訝其髙大遂以崑崙目之潘昻霄朱思本輩
又不能考從而𫝊會之不獨崑崙無㨿而積石之跡從
此愈湮矣禹貢錐指辨之甚明然尚未知元史之崑崙即
積石也今以禹跡導河所起故詳考諸書改正之
謹案大積石即今大雪山畨名阿木柰瑪勒占
木遜山考漢段熲𫝊餘羌復與澆河大羌宼張
掖攻没鉅鹿塢熲且戰且行四十餘日至河首
積石山出塞二千餘里一統志以段熲出張掖
[028-10a]
塞至積石山與今甘州至大雪山道里相合遂
證大雪山為古積石最為允合又考吐蕃𫝊欽
陵曰甘涼距積石道二千里其廣不數百里狹
纔百里我若出張掖玉門使大國春不耕秋不
穫不五六年可斷其右㨿此則甘州距積石明
云二千里與叚熲𫝊自張掖出塞二千里至積
石可以互證水道提綱謂阿木你麻禪母孫山
即阿木柰瑪/勒占木遜山距甘州二千里則阿木你麻禪母
[028-10b]
孫山之為大積石益無可疑矣又考新唐書吐
谷渾𫝊道宗破伏允於庫山俘斬數百伏允西
走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閲月次星宿川逹
栢海上望積石覧觀河源舊唐書吐谷渾𫝊亦
云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夫達栢海上云
北望積石山則栢海在積石之南可知在積石
山之南而云行空荒二千里則自庫山西南計
之也盖道宗等既破伏允於庫山又追二千里
[028-11a]
至積石南也考庫山在西寧衛西則直甘州西
南數百里甘州至積石較逺故叚熲出張掖塞
至積石計二千里庫山至積石較近故道宗等
自庫山至積石之南始淂二千里也此皆可與
叚熲𫝊互證又考李靖𫝊靖决策深入遂踰積
石山大戰數十多所殺獲舊書云北望積石山
覧觀河源盖追逐渾羌既踰積石而西南還望
積石轉在其北也
[028-11b]
又案導河自積石始則禹時積石未在荒裔之
外故胡渭禹貢錐指謂積石尚在禹貢雍州域
内至漢書地理志謂在西南塞外羌中水經注
云河水重源又發於西塞之外出於積石之山
自漢以後至於隋唐積石皆在蕃界絶逺内地
此考証之所以易失其真也
又案析支雖近積石而積石自在析支西北司
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濵於河首是為河
[028-12a]
曲羌是河首積石在析支西矣應劭曰河首積
石南枕析支是河首積石在析支北矣盖西羌
依析支而居在今大雪山東南折北之處故云
河曲羌當為今烏蘭莾柰多渾嶺東南境一
統志今大雪山東南黄河旋繞之處俗名出外
河套即古析支河曲地然則析支之在積石東
南即以河曲二字可以定界又考新唐書党項
𫝊其主赤辭内屬以其地為懿嵯麟岢三十二
[028-12b]
州於是自河首積石山而東皆為中國地然則
党項在積石以東輿地廣記謂吐蕃居積石以
西續文獻通考吐蕃酋發羌唐旄等居析支西
後有樊尼者西濟至河逾積石居跋布川或羅
娑川然則積石以東為党項界積石以西為吐
蕃界通典謂党項在古析支之地可以知析支
在積石東也考後漢西羌𫝊貰友攻迷唐於大
小榆谷夾逢留大河築城塢作大航造河橋欲
[028-13a]
渡兵擊迷唐迷唐乃率部落逺依賜支河曲考
大小榆谷在河闗西三百餘里賜支在河闗西
千餘里迷唐自大小榆谷徙河曲相距八九百
里故云逺依也貫友攻迷唐於大小榆谷而夾
逢留大河造河橋則逢留大河當在大小榆谷
之北即黄河也盖欲從此渡河以擊迷唐耳此
逢留大河距賜支河首亦當數百里也唐吐谷
渾𫝊居雪山者曰破丑氏太平寰宇記亦曰其
[028-13b]
雪山党項姓破丑氏居雪山之下雪山當為今
大雪山即河首也其即漢迷唐所居者乎西羌
𫝊又謂迷唐逺逾賜支河首依發羌居則當逾
大雪山而西近於栢海河源矣又謂忍季父卬
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
數千里則又在今河源西矣
又案通鑑唐貞觀八年李靖敗吐谷渾於大非
川後為吐蕃所㨿咸亨初薛仁貴討之至大非
[028-14a]
川將趋烏海以烏海險逺議留輜重於大非川
又云仁貴前行破吐蕃於河口進屯烏海胡氏
曰河口積石河口也考通典烏海距鄯州五百
里太平寰宇記吐蕃去鄯善五百里過烏海入
吐谷渾部鄯州為今西寧府水道提綱大雪山
在西寧府邊外西南五百三十餘里與烏海距
鄯善里數同然則烏海當與今大雪山相近仁
貴破吐蕃於河口進屯烏海胡氏以河口為積
[028-14b]
石河口當謂今大雪山非謂小積石也考大非
川在鄯州鄯城縣西三百餘里仁貴既屯軍鄯
州之西大非川矣又西趣烏海安淂復却而東
至龍支之小積石而破吐蕃於其地乎故知胡氏
所云積石河口當為大積石迤東之河而烏海
亦相連次故進屯烏海耳吐蕃𫝊烏海黄河闗
源險奥又謂居烏海之隂盛夏積雪河源志謂
朶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
[028-15a]
消是烏海當近大雪山也
又案穆天子𫝊西濟於河用申八駿之乗以飯
於枝洔之中積石之南河郭註水岐成洔又曰
積石山名今在金城河闗縣南河出北山而東
南流其云在金城河闗縣即應劭所云河闗之
西也其云南河出北山而東南流葢積石為今
大雪山河自噶逹素齊老之天池發源滙星宿
海東南流逕積石之南其發源之山則在積石
[028-15b]
西北故云北山也自西北流繞大雪山之南故
云積石之南也上云飯於枝洔之中下云積石
之南河則枝洔之中即積石之南河也今大積
石之南有昆都崙河三源岐出同注於河殆即
所謂枝洔之中歟
右積石即阿木柰瑪勒占木遜山
宋史河渠志貫山中行出西戎之都㑹曰庫濟曰
克特者合納鄰河所謂細黄河也
[028-16a]
元史附録河行崑崙南半日又西五日至地名庫
濟及克特二地相屬
謹案新唐書吐蕃𫝊右武衛大將軍出濶水道
伐吐蕃考唐十道圖濶水在党項覊縻州界貞
觀八年李靖伐吐谷渾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
彦出党項中行至濶水乗其無備襲之考党項
覊縻州自河首積石以東今濶水既在党項覊
縻州境而河源志謂河行崑崙南半日又四五
[028-16b]
日至地名庫濟克特則竒爾瑪察明在積石之
東屬党項覊縻州地河經其間或即十道圖所
云濶水矣
又三日地名哈喇伯勒齊爾四逹之衝也多㓂盜
有官兵鎮之近北二日河水過之崑崙以西人簡
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以散漫獸有髦牛野
馬狼抱羱羊之類其東山益髙地亦漸下岸狹隘
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
[028-17a]
琳哈喇譯言細黄河也又兩日水南來名竒爾瑪
察二水合流入河水北行轉西流過崑崙北一向
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徳州地名必齊勒始有州
治官府州𨽻吐蕃等宣慰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
積石州即禹貢積石案此為小積/石元史誤五日至河州安
鄉闗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
河又一日至蘭州北卜渡至鳴沙河過應吉里州
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𨽻大同路自
[028-17b]
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旁貫莫知紀極山皆
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也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
折伯勒齊爾舊作别赤兒納琳舊作納都竒爾瑪察/舊作乞兒馬出必齊勒舊作必赤里今俱譯改
右河自大積石東北流入貴徳州為中國河
朱思本梵圖說呼蘭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
嶺綿亘千里水流五百餘里注伊拉齊河源亦出
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餘里始與黄河合案朱思本/圖説叙入
河枝水與潘昻霄河源志同此下附載入河枝水/其己見河源志者既具於前茲不複載而僅存思
[028-18a]
本之説以/見梗概焉
謹案西域同文志以今呼蘭郭勒額徳凌特徳
凌淖爾為呼蘭伊拉齊諸水考輿圖呼蘭作庫
蘭呼庫忽一音相轉呼蘭庫蘭之為忽蘭古今
名猶不易也思本謂呼蘭伊拉齊俱出南山西
北流五百餘里二水相注今考水道提綱呼藍
河藍即/蘭出盔吞池西流環折而北而東北有枯
淂勒古河自東南盤旋來會呼蘭為忽蘭則枯
[028-18b]
得勒古河即為伊拉齊矣呼蘭河合伊拉齊河
自西北入河即朱思本所云呼蘭河注伊拉齊
西北流入黄河者也朱思本所謂南山當為今
瑪穆恭托恩諸山呼蘭河及枯淂勒古河源發
於此曲曲東北其里數當與思本所云畧合也
右呼蘭伊拉齊水
自渾水東北流二百餘里與和囉海圖河合和囉
海圖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餘里與黄
[028-19a]
河合和囉海圖舊作懐/里火秃今譯改
右和囉海圖河
河過克特與伊實巴薩沁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
自鐡豹嶺之北正北流凡五百餘里與黄河合伊/實
巴薩沁舊作亦西/八思今今譯改
哈喇河自白狗嶺之北水西北流五百餘里與黄
河合自哈喇河與黄河合正北流二百餘里過赫
伯站折而西北流經崑崙之北二百餘里與竒爾
[028-19b]
瑪察河合竒爾瑪察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
之北水北流即古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餘里折而西
北流又五百餘里與黄河合赫伯舊作何/以伯今譯改
自竒爾瑪徹河與黄河合又西北流與彭贊河合
彭贊河源自彭贊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餘里
通札薩克達實河與黄河合彭贊舊作鵬薩札薩克逹/實舊作札塞塔失今譯改
右哈喇河竒爾瑪察河彭贊河即三崑都崙河
謹案一統志云古爾板崑都崙河在四川松潘
[028-20a]
邊外西北二百餘里有三河出頼杵山及納克
多母喇山之北相距各百里在西者名得特崑
都崙在東多木逹都崑都崙又東名多洛崑都
崙俱西北流三百餘里入黄河摠名古爾板
崑都崙河按此即元史所名納琳哈喇竒爾瑪
察及彭賛三河也㨿此則三河皆流三百餘里
注河而朱思本謂竒爾瑪察二水流九百里入
河彭賛河流七百里入河今以輿圖考之得特
[028-20b]
崑都崙河流逕二百里入河多木都崑都崙河
流逕二百餘里入河多洛崑都崙河流逕四五
百里入河此三河道里當以輿圖為正伏讀
皇上諭㫖䝉古語謂崑都崙為横此三河皆自東南流
向西北横注于河故以崑都崙名與
聖義切相符合方知邊徼以外一山一水道里方隅必
如
聖學宏深網絡今古深通名義一一昭示乃能確鑿不
[028-21a]
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