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湖廣通志巻一百七
藝文志
記
元
監利縣學重建大成殿記 孔思明
夫道之大源本乎天道統之傳本乎聖人聖人設教本
乎學學也者有國之大典也明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治
[107-1b]
隆平皆道也由學以行之洪惟皇元混一海宇爰自國
都迨夫郡邑靡不建學以行其道是道不可須臾離學
不可一日而廢也中興屬邑曰監利者古漢南華容地
也舊有學與邑俱毁於宋端平之丙申復興於聖朝至
元之丙子然而殿宇卑隘不足以揭䖍妥靈泰定丙寅
曹南進士巴延特穆爾來監是邑見而嘆之遂革故以
新闢隘以廣禮殿翬飛堂廡翼如邦人敬服厥後物換
星移雨凌風震榱頽角朽岌哉殆哉元統丙戊荆岑文
[107-2a]
應祥軄教是庠始至謁廟顧瞻惕然以為巳任咨諸監
利曰政有似緩而實急者學校是也今若此將何安監
利曰舉百廢非一日可成非一人之力可就也乃毅然
捐巳俸以倡之邑之義士裒金以助之於是鳩工掄材
扶顛持危監利乃朝夕躬親督視斧斤方殷令尹李侯
適至下車之始恊力賛成經之營之不踰月間殿宇鼎
新黝堊丹漆狀觀殊勝邦人以為盛事噫天生聖人所
以行道也建學立師所以闡其教也教隆道亨洋溢四
[107-2b]
海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豈非格致誠正以至於修齊
治平也哉然學不可廢功不可忘勒諸貞石以勸將來
罔俾僖公專美於魯遊是門者可不勉諸監縣名阿嚕
達斡氏文學政事二美兼故能成其事權典史楊桂與
有勞焉
漢陽府文廟大成樂記 余 闕
禮樂出於天而備於人卑高以陳者禮也絪縕而化者
樂也故禮者天地之大節樂者天地之大和其體極乎
[107-3a]
天蟠乎地其用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夫人者天地陰
陽鬼神之會而禮樂者觀會通以得其道者也其君臣
上下賓主之有其方升降揖譲綴兆清濁之有其度禮
以著節樂以為和節以别同和以合異是皆天之所畀
而非人之所為也然道心天命也欲心人生也欲熾而
無以治之則心牿亡矣禮樂者先王用之以迪民心而
定天命者也是故朝覲會同禮樂以節郊廟享祀禮樂
以成軍旅賓客禮樂以治用之於天而天神格用之於
[107-3b]
人而人鬼享用之於民而民事治故習俗美而侵侮蕩
淫之心無自而生天下之大政豈有出於此者哉洪荒
之道邈矣堯舜以還歴夏商周禮樂之用始僃而天下
稱為極治成康之後寖以就地至春秋而壊亂極矣漢
之時禮雖略其於經而散亡者亦巳甚樂之道蕩然雅
頌所存具文而巳矣是故其禮大者其俗汙其樂濫者
其教衰天下之治所以不及三代者禮樂不足之故也
皇元之興諸事未遑即定著孔子廟祀之禮既又合天
[107-4a]
下廟祀用大成樂令雖著而吏亦鮮能應諂制春秋奠
薦以鼓吹行事夫禮樂者先王以之習民使飽聞而飫
見之然後入人深而成功大孔子廟者鄉大夫屬民敷
教之地而民幸有禮可以略見先王之道而樂又不僃
由吏之為政不知本末先後也漢陽府孔子廟舊亦循
用俗樂河東譚君知府事乃率其同官相與出俸金作
雅樂器教授余時獻以其事來請宰臣是之為遣一封
傳作之平江數月而樂至琴瑟笛塤箎各二特鍾特磬
[107-4b]
柷□鞉鼓各一簫八編鐘磬一十六擇諸生肄習之八
月丁丑有事於學宫人聲在上樂奏於下翕如純如疾
徐以度禮儀既舉觀者咸作而嘆曰禮樂之用大哉若
夫子監於四代樂取韶舞其治所先在放鄭聲欽若常
教以迪民性夫禮樂之存有如餼羊薦於明靈永永是
享是州之士相與樂譚君之政而喜民復見先王之樂
也咸願刻石祠之廟廷余為之書而使歸刻焉
恩波橋記 余 闕
[107-5a]
湘水出零陵北至湘陰入洞庭而湘陰合山谷之水則
會於城南為湖以入湘方春夏時水潦降而洞庭漲則
湘水不能入湖因以汗漫為大浸州為湖南北孔道凡
行者之陸出與夫鄉民之有事於州者每涉湖則有風
濤之虞否則又為舟人要阻之患宋之時州有鄧氏嫗
率其田人作大堤絶湖以屬之州為二木橋以跨湖水
行者徳之謂之鄧婆橋當徳祐末橋毁官復之迨元初
旋敝州人黄仲規乃以私財命其子惟敬率衆為石橋
[107-5b]
南北建石為崖中壘石為高柱布木面石其上為屋九
楹覆之以與民為㕓易其名曰鎮湘橋歴四十餘年至
元間覆木又敝屋且壊惟敬之弟惟賢惟徳發其幣得
錢萬貫以告州人將卒其先之功州人樂為相之又得
二萬五千貫乃撤覆木施石梁更作大屋中為道左右
為市肆橋廣若於袤若於尺上可以任大車下可以通
萬斛舟飾以綵繪逺而望之熌若長虹之飲湖中行者
之往來與舟人之市於此者若繇康莊而覆堂奥不知
[107-6a]
有湖之阻焉夫水天下至險聖人為之舟楫以濟民而
舟楫須人之力人力有限而涉者之無窮也不須人而
能濟有無窮之利者惟橋為然夫橋之利大故其費亦
大非若一舟楫之可易具非有司與大家之力不能為
黄氏非有大作業大廩藏而為有司大家之事力有不
足至父子相承乃克成此夫亦難能也惟徳之子天僖
有才藻通經術屢領鄉薦子較藝部省時得其文以置
前列其擢第也抑易爾黄氏有子如此多益於人如是
[107-6b]
橋𩔖也故為記之
大禹廟記 林 元
大徳八年冬十有一月中書省奏湖廣行省言昔禹治
水有功立廟於大江濱久廢重建乞賜廟碑以崇明祀
制曰可命翰林述其事欽惟聖朝混一海宇天下名山
大川古先帝王有功德於民者莫不秩祀稽諸祭法能
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書載禹能修鯀之功
其治洪水非捍禦菑患也歟故舜稱之曰地平天成六
[107-7a]
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則廟祀之宜也荆州之
域江漢為重漢鄂之山大别為表禹乗四載隨山刋木
導水至於大别西則岷蜀襄沔之衆流聚焉南則衡山
洞庭之巨浸滙焉疎鑿排決亦曰勞矣至今江滸兩磯
對峙順流東注朝貢舟航浮入於淮逾於河逹於帝都
此其故也曩歲世祖皇帝六龍南巡渡江次鄂駐蹕於
黄鵠山時大别形勝正當睿覽常問諸父老曰山頭石
磯何名吕公對曰聞唐時有道人吕姓吹笛其上故名
[107-7b]
又問曰唐以前何名皆不能對再三問之有一對者聞
諸古語云是禹功磯後人因訛傳大稱聖意嘉奬久之
蓋以拯溺平水之功黙契拯民水火之心也今上皇帝
嗣承丕緒孝思祖武以鵠山乃黄屋臨御之地大别夾
江屏蔽為鄂漢脣齒重勢皆世親見而畱念者漢陽常
撥屬江北奏請仍𨽻湖廣就大别廟舊基經營締構以
寄禹貢之思今告落成非常祀所可同語欽想先帝神
遊風馬雲車之所至一統阜康百神受軄足以慰在天
[107-8a]
之靈也然則公朝許樹豊碑者豈徒侈金石之觀而巳
哉思昔先王使劉定公勞趙孟于雒汭劉子曰美哉禹
功明徳逺矣微禹吾其魚乎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
臨諸侯禹之力也盍亦逺續禹功而大庇禹乎今之江
漢猶河洛也岳牧可無纘緒之思乎禹亦有言徳惟善
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徳利用厚生惟和
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勸之勿壊意謂水土既平之後天
下國家之治常修和而勿至於壊俾政得其敘徳可以
[107-8b]
歌而人知所勸則善也盡力千載之上垂念萬世之下
其用心果何如哉是心也即世祖燕翼貽謀之心也與
是作迎神頌功降福之章使典禮者歲時歌而祀之以
揚聖天子之嘉命
石首重開古穴記 林 元
皇帝即位之初元詔開江陵路三縣古六穴口從本路
請府邑官吏即日奉行之其應役者不集而至扶老攜
幼逺近聚觀歡呼舞忭祝讚皇元萬年無疆之休猗歟
[107-9a]
盛哉江陵荆一大郡西巫峽東洞庭北漢沔南鼎澧由
江陵而下皆水鄉按郡國古有九穴十三口沿江之南
北以導荆水之流夏秋泛溢分殺水怒民賴以安宋以
江南之力抗中原之師荆湖之費日廣兵食常苦不足
於是有興事功者出而畫荆南畱屯之䇿保民田而入
官築江隄以防水塞南北諸古穴陰寓固圉之術射小
利害大謀急近功遺逺患䇿何善邪畚鋤既興工以萬
計屯田之夫不足供中役則取之民二邑之民不足則
[107-9b]
取之他邑甚而他郡皆徴焉集夫之名歲以冬十月迄
春三月築隄以夏五月迄秋八月防水終歲勤動良農
廢業歸附以來其取幾何縱令捍禦有僃無虞官入之
數償民出之什一堂堂大朝梯航雲集豈與此水争夫
咫尺之利哉今之故址或摧而江或決而淵或瀦而湖
七十年間土木之工皆生民之膏血始作俑者其白丹
之徒與薩題勒黙色以忠翊授石首縣大徳七年五月視
事六月陡決縣東之陳瓮港本官急築内之開口再築
[107-10a]
黄金白楊之兩隄隣境岌岌又增築内院之新興隄方
完公安竹林港大潰新興無恙保全數村自是本官究
心於隄必欲脱斯民於魚鱉之區未幾委運淮餉不果
明年上司合數郡大興工役不一再歲陳瓮再決被及
數邑民墮流亡官費賑給皆隄禍之九年八月本官借
尹王承事集邑耆儒鄉老里長經事之人於庭詢其利
病皆曰開穴為便塞穴為不便遂定不築陳瓮港之請
以騐其説是歲夏澇不減於常年獨陳瓮導下流之浸
[107-10b]
注之洞庭而無常歲衝潰之患農畝稍収乃大合士民
講究之訓力陳古穴必合疏導之利以告於府時通議
大夫趙公記符江陵嚴明正大見義勇為下車問疾苦
甚悉遂以牘上於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行荆湘湖北道
宣慰使司托巴拜山南山北道肅政廉訪副使多爾濟
與二公之意尤合壁立行決私意不得投於其間是以
請愈堅講䆒愈熟其利害愈白受水之患地𨽻兩省河
南省則委江陵路治中嘉山哈雅參政湖廣省則委澧
[107-11a]
州路治中李公奉政皆詳明廉幹通逹今昔故其申述
窮極源委議論畢合請於省臺聞於朝廷遂下合開六
穴之令鄰穴則江陵赤剥則監利石首則楊林宋穴調
絃小嶽與焉元年秋大熟網罟之地轉而犂鋤菰蒲之
鄉化為禾黍雖竭江漢之湯浮不足以形容惠民之聖
政真太平盛觀也蓋嘗論水之利莫詳漢志治水之迹
莫神禹功隄防壅塞失利致害非古意也遷史溝洫之
筆有取賈誼興利除害之説以詔來世今夫諸穴通則
[107-11b]
為利塞則為害較然明甚曩問塞穴之初未嘗無陳其
不利者前乎此時非陳公言之時人無主公言之人不
惟不主且以巳之私撓人之公宜其有言畧見舉行施
聞寢罷期民有幸諸公一心同主公論利民之事逹乎
上害民之弊革於下學道愛人承流宣化其善亦盡矣
洚水天數也酸棗金隄宣房瓠子人力也疏通之論不
可磨滅邀功生事毋以適然之水籍口或謂開穴之利
今巳見之復民田之利誰與領此後來者願廣數公之
[107-12a]
志
重建嶽麓書院記 吳 澄
天下四大書院二在南二在北在北者嵩陽睢陽也在
南者嶽鹿白鹿洞也其初聚徒授業不仰給於公養然
嵩陽睢陽白鹿洞皆民間所為惟嶽麓乃宋開寳之季
潭守朱洞所建其議倡自彭城劉嶅而潭守成之也時
則陸川主簿孫邁為之記紹興燬於兵乾道之初郡守
建安劉珙重建時則有廣漢張子敬夫為之記徳祐再
[107-12b]
燬於兵大元至元二十三年學正郡人劉必大重建時
則有泰訓大夫朱渤為之記逮延祐甲寅垂三十年矣
璅陵劉安仁來為郡别駕董儒學事睹其敝圯慨然整
治木之朽者易壁之漫者圬上瓦下壁更撤而新前禮
殿旁四齋左諸賢祠右百泉軒後講堂堂之後閣曰尊
經閣之後亭曰極高明悉如其舊門廡庖館宫墻四周
靡不修完善化主簿潘必大董其役朱某張厚相繼為
長具始末請紀歲月余謂書院之肇創重興與今之增
[107-13a]
飾前後四劉氏道同志合豈偶然哉開寳之肇創也蓋
惟五代亂離之餘學政不修而湖南遐逺之郡儒風未
振故俾學者於是焉而讀書乾道之重興也蓋惟州縣
庠序之教沈迷俗學而科舉利誘之習鼓惑土心故俾
學者於是焉而講道是其所願望於來學之人雖淺深
不侔然皆不為無意也考於二記可見嗚呼孟子以來
聖學無傳曠數百年之久衡嶽之靈鍾為異人而有周
子生於湖廣之道州亞孔竝顔而接曾子子思孟子不
[107-13b]
傳之緒其源既開其流遂衍又百餘年而有廣漢張子
家於潭新安朱子官於潭當張子無恙時朱子自閩來
潭畱止両月相與講論闡明千古之秘聚遊嶽麓同躋
嶽頂而後去自此之後嶽麓之為書院非前之嶽麓矣
地以人而重也然則至元之復建也豈不以先正經始
之功不可以廢而莫之舉也乎其不以眞儒過化之鄉
不可以絶而莫之續也乎别駕君之拳拳加意者亦豈
徒掠美名為是哉其所願望於諸生蓋甚深也且張子
[107-14a]
之記嘗言當時郡侯所願望矣欲成就人才以傳道濟
民也而其要曰仁嗚呼仁之道本先聖之所罕言輕言
之則學者或以自高自廣而卒無得論語一書大示學
者求仁之方而未嘗直指仁之全體蓋仁體之大如天
之無窮而其用之行於事物無不在邇之事親事長微
而一言一動皆是也飲食居處一不謹焉非仁也步趨
唯諾一不謹焉非仁也温凊定省一不謹焉非仁也應
接酬酢一不謹焉非仁也凡此至近小甚易不難而明
[107-14b]
敏俊偉之士往往忽以為不足為仁不可幾矣嗚呼仁
人心也失此則無以為人曾是熟於記誦工於辭章優
於進取而足以為人乎學於書院者其尚審問於人愼
思於巳明辨而篤行之哉
重修百泉軒記 吳 澄
昔孟子之言道也曰若泉始逹曰源泉混混泉乎泉乎
何取於泉也泉者水之初出也易八卦之中坎為水六
十四卦之中有坎者十五水之在天為雲為雨而在地
[107-15a]
則為泉故坎十五卦象水者十一象雲者二象雨者一
獨下坎上艮之䝉水出山下其象為泉而以擬果行育
徳之君子嶽麓之泉山下之泉也嶽麓書院在潭城之
南湘水之西衡山之北固為山水絶佳之處書院之右
有泉不一如雪如氷如練如鶴自西而來趨而北折而
東還繞而南瀦為清池四時澄澄無毫髪滓萬古涓涓
無須臾息屋於其間名百泉軒乂為書院絶佳之境朱
子元晦張子敬夫聚衆同遊嶽麓也晝而燕坐夜而棲
[107-15b]
宿必於是也二先生之酷愛是泉也蓋非止於玩物適
情而巳逝者如斯夫不舎晝夜惟知道者能言之嗚呼
豈凡儒俗士之所得聞哉中經兵火軒與書院俱燬至
元丁亥始復舊觀上距乾道丁亥二先生游處之時百
二十一年矣延祐甲寅潭郡治中璅陵劉侯又重修之
侯與余相好也余亦知侯之為人故其修是軒也余為
之記
孝子墓記 田 譯
[107-16a]
事有關於倫紀無間古今要可以興教化勵風俗則長
民者尤宜究心焉此民彞所由以立也湘潭陳孝子道
周之母墓著之經圖舊矣按長沙誌道周少孤事母至
孝常日進盥及饋必拜禮無違者家貧竭力奉甘㫖侍
膳未徹不敢退非有他故終日不離側母亡旦暮哀毁
骨立酸感葬縣郭西北廬墓所常自作甃墓磚胼胝塗
没日成五甓籍以仕號泣進之巳拜而退以是為常也
邑人往觀者日以百數無不隕涕如是歴四年而塜乃
[107-16b]
成高三丈墓成而道周繼亡予嘗讀斯志嘆其能為人
所難但恨不一登其塜後除廣西憲僉道經湘潭過而
求之則巳為側近豪民攘奪侵毁墓磚零落鞠為荆棘
無復古蹟撫之慨然曰夫孰無父母乎彼其有仁心者
宜不至此噫是長民者之責也近因使道復過墓下則
墓門華表扁揭巍然繚以周垣嚴固邃深無復向時樵
牧躑躅於其上矣因詢父老咸曰乃者知州王奉議下
車之初首敦教化登御覽古憐傷孝子之心亟命奪故
[107-17a]
地而復其舊禁止侵犯捐巳俸而封樹表著之若是至
哉使君之用心也嗚呼圯廢以來不知幾何年今也舉
廢典於久墜之餘一新斯民之耳目不惟有以慰山壤
貞孝之念即觀感之間必將有油然動其良心者豈曰
小補之哉
儒林書院記 趙長翁
皇元一統區宇列聖相承頌玉音下明詔崇重學校教
養人材惠至渥也武岡郡僻在萬山一郡三邑廟學皆
[107-17b]
稱儒林鄉地名城步砦自古屯兵控制嵠峒其地八十
四團盤錯聯絡延袤千里東鄰荆湘南通廣桂西接古
徽北界大水其俗居民知書尚義皇慶二年縣尹延公
承直因公委經其地目擊山川秀麗民俗質樸嘆曰勝
概若是惜未有申孝弟明教化以淑人心者言未既綏
寜真良赤水圖楊再成者自陳願捐巳財創建書室招
集團峝子弟立師帥之助化民成俗之萬一公嘉其志
申於府官敦勉勸諭克竟其事再成幼知書長好義見
[107-18a]
善明用心剛信道篤不謀利刻意儒風確乎不可拔爰
筮爰卜乃經乃營正殿講堂門壁齋廡牆垣厨甓内外
完其先聖先師十哲從祀塑繪森嚴廟貌相稱耆宿楊
景清普和長老江正順紫陽向善者張荗卿等向道慕
義亦恊力焉此建學之大概也伻來請記且致詞曰殿
前一峰高矗雲表四山如屏層環疊拱一水漣漪横練
映帶堂右古杏合抱數圍真天造地設素王之居也而
今而後儒道文風駸駸昌盛皆建學之功也嗚呼昔為
[107-18b]
要荒鱗輳之地今為申天燕居之堂子矜子佩游息脩
藏寇帶如雲絃歌盈耳化其民為君子士夫易其俗為
禮儀廉恥乃教成之效也其可忘縣尹延公承直之建
立與楊再成等創制之徳乎長翁科録郡庠適逢盛舉
樂助嘉美敢不拜手作記因摭儒林鄉名扁曰儒林書
院若夫芹藻生香臺萊增色樲棘化為梧檟荆榛易為
杞梓雨露所潤日夜所息棟梁榱桷皆為大用稱儒林
命名之意不無望於後之來者
[107-19a]
南平樓記 虞 集
昔我國家之經營四方也嘗以里兵戌襄樊臨制東南
既圍襄六年而克之遂以取宋南薄嶺海莫不率服區
宇旣定撤兵以息民其㽜鎮襄陽者兩萬户之兵也於
是其帥楊侯珪以至元五年即故山東南道節度之牙
門作新樓於其上戎幕治焉姚文公名曰南平而為之
記落成之日作楚人之歌以相之至於今六十有餘年
矣其為樓也屹然中郡而高起風雨旋薄歲久不支今
[107-19b]
萬户明威將軍旺扎勒圖懐逺大將軍楊克忠武略將軍
額森特穆爾葺而新之則乃改至元之六年庚辰之歲
也既成以書抵江南求余記之嗚呼襄在荆豫之交水
陸之會自古形勝之國也世祖皇帝神武制勝之蹟在
焉非文公之雄文震蕩悲歌慷慨殆不足以當其山川
而集何足以言之哉今夫襄之為城頟頟千里北出方
城渡沔水逹乎周鄭晉衛之郊東出平臯彷徨乎陳蔡
齊宋之野大車之彭彭駟馬之洋洋攘攘紛紛為利禄
[107-20a]
而往來者塵相及而袂相接則昔者戈甲之所趨芻餉
之所輸也湯湯江漢之流布縷漆革木麻菽麥衣被乎
東南湖海之間者則又皆昔日竭其民賦疲於奔命以
自救之徒也原田畮畮十千其耦林樹邑屋叅伍鱗次
比隣㛰姻飽食以嬉燕息而歌者則皆前日深池高墉
晝戰夕僃不能一朝居之地也嗟夫天下之治平久矣
海内一家偏方下國恃險阻以自固者悉以剗削消磨
而無復遺蹟况乎襄之為郡蔚為内地涵昭聖化作養
[107-20b]
生息之深厚者哉士大夫鞅掌王事之餘馳驅之暇樂
其風俗之淳美土力之完復於是有逸居安食之思而
四方遊士賓客以相先後他郡蓋莫之及也而為之民
者幼而壯壯而老老者以盡矣徒知其長子老孫養生
送死之樂豈復知有祖宗經理艱難之功師武臣力之
故哉想夫元戎當歲時之豐樂軍士之休寜與其守臣
賓佐吏士飲酒作樂於斯樓也憑高望逺徘佪四顧觀
夫人民城郭山川草木於煙雲晻藹之間道先世之功
[107-21a]
烈以詔其子孫使無忘警戒於無虞而世世保兹樂土
以奉國家盛徳於無窮則自三將軍始也峴山之崇檀
溪之深視彼異代之士槩盡瘁於一時使遺名於後世
而自託於兹者則可以一概也矣
清烈公廟記 黄清元
蓋歸州清烈公廟記者記廟之新作也按軄方屈原名
平與楚同姓秭歸人佐懐及襄以䜛故自沈汨羅有離
騷二十五篇凡五巻傳於世舊宅在今州治西偏十里
[107-21b]
江之北唐元和十五年刺史王茂元始創卜祠宋元豐
三年封清烈公邦人為立廟迨至泰定初間州尹王圖
古勒巴哈嘗修之久而撓無以妥靈將至湮廢至正壬
午郡長穆爾哈瑪奉議始議新之出廩禄以倡助者雲
合既撤江忽暴漲巨章蔽中流而下募善水者致之得
柏木數十大者以為梁棟小者以為榱桷門堂寢室咸
資其用堅貞雄壯文理芳潔於神居甚宜民歡呼曰我
侯興土木財不傷民不擾神輸鬼運陰或相之蓀壁紫
[107-22a]
壇桂棟蘭橑無以加也方成適湖北道僉憲耶律塔齊爾
公按部聞而嘉之俾予書其事愚觀屈公事君盡忠死
而不二卓然立於穹壤如三仁夷齊千百載僅一二見
其所述作託物以寓諷諫修詞以明仁義當風雅三變
之餘增綱常萬鈞之重世所不可少也雖無上公之命
祝典其可缺乎是邦山川草木儲精挺秀隂陽物變發
為昭明屋而主之以為憑依之所固求神之道也人臣
受命天子司牧有土四境之内孰非一氣所通修祀以
[107-22b]
交神明誠非異人任第昧者弗察或惠及鰥寡而於神
不復致力或不務民義而邀求非望之福胥曰失之今
三峽居民生理鮮少催科日有不給他宜弗恤而侯於
是邦乃能不役一民百廢具舉可為難矣於法應書既
載其年月終始復為迎送神辭各一章以遺其鄉人俾
歌以祀焉迎神之詞曰峽之山兮虎豹藏峽之水兮蛟
龍驤神陟降兮在帝傍芰荷衣兮芙蓉裳龍為宫兮貝
為闕珠樹白兮上明月桂醑陳兮蕙肴設悵夫君兮久
[107-23a]
離别江雨過兮生蒼苔䕷蕪香兮杜蘅開歎逝者兮無
息忽秋去兮春來送神之詞曰雲悠悠兮下微風蘋花
開兮雨濛濛蒼崖中裂兮岷江通靈之來兮如龍庖何
為兮擊鼓魚何為兮在戸世湛濁兮不可語我將之兮
帝所秋水上兮階間瓊筵散兮落花閑鳯凰忽兮高舉
芳緑樹兮空山
馬侯修學記 許善勝
武昌縣即宋壽昌軍也軍籍有學燬於兵皇元混一六
[107-23b]
合始設府知府事孔遵創禮殿王侯利真仍立堂宅齊
屋厥後革為縣今縣學即壽昌府學也無何頽敝級棟
扶梁講堂尤多剥甚大徳八年夏縣令馬君天敏至迺
諗之逹嚕噶齊馬主簿孟徳成僉曰偉哉遂昉斯役文
學椽宋克寛躬率其徒罔敢或怠剔蠧起舊飾圯繪新
昔撓今隆昔庳今崇赤白炳明迺嚴迺翼經始於大徳
八年冬十月大徳九年春三月落成請記於余余叨董
湖廣學事不敢以蕪陋辭嘗謂學有講堂尊道也道莫
[107-24a]
急於人之大倫虞氏設司徒敷教周官命司徒敷典皆
是物也豈借此騁枝葉之技務口説之騰為賈奇泄私
之地哉嗟夫自三代以還令不知以學為政自孔孟既
没師不知以道為教武昌異時為水陸争戰之衡其民
疲於戈矛不得一於學也方今天下泰然文治蝟興田
夫野老亦驅其子弟就社師而教焉先進禮樂之風靄
然場圃之間為令為師者啓其秉彞好徳之天使知有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大倫而一趨於先王之正
[107-24b]
道則斯堂之立名與實副矣紫陽朱子立白鹿洞學規
首以兹五者揭之堂炳如也余故因以啓其邑之人
湖廣通志巻一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