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湖廣通志巻四
沿革志
長沙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周以前本楚地成王封
楚熊繹其後為楚國之南境六國時為楚巫中秦取
巫中為黔中郡分黔中為長沙郡漢為長沙國東漢
復為長沙郡屬荆州三國呉蜀分荆州長沙郡屬呉
[004-1b]
晉永嘉初析荆州十郡置湘州長沙郡城為治焉後
湘州徙治稍北而郡仍漢舊宋南齊梁陳並因之隋
改置潭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復改為長沙郡唐為潭
州長沙郡𨽻江南西道五代楚以潭州為長沙府建
國宋復為潭州長沙郡置武安軍於此𨽻荆湖南路
元改潭州路天厯初改天臨路𨽻湖廣行中書省嶺
北湖南道明洪武初為潭州府五年改長沙府𨽻湖
廣承宣布政使司
[004-2a]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州一縣十一
附考按詩商頌奮伐荆楚毛傳以為荆州之楚國
史記亦云楚蠻之地是楚地不始於周之封國又
今長沙之地號曰熊湘史記五帝紀南至於江登
熊湘二山名也俗乃謂楚鬻熊始封於此楚自周
成王以封熊繹非鬻熊又楚始封在秭歸之丹陽
城非長沙杜佑又云古三苖國三苖左洞庭右彭
[004-2b]
蠡非其地也
史記天官書軫旁小星曰長沙舊志云郡地上與
相應故名杜佑又云有萬里沙祠故曰長沙水經
注云臨湘縣故城秦立長沙郡漢高帝五年封呉
芮為長沙王城即芮築也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
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内是臨湘為長沙郡治又
為湘州刺史治明矣又云湘州北對長沙郡郡在
水東州城南舊治在城中後乃移此又云城西北
[004-3a]
有故市北對臨湘縣之新治是湘州臨湘並移新
治而長沙郡自治臨湘故城又明也水經注又云
湘水左逕麓山東右逕臨湘故城西今之府城臨
湘故城是也
舊志長沙郡劉宋復為長沙國此因宋志長沙内
史之稱不知内史官所出遂有此誤漢景帝分置
左右内史武帝改為京兆尹左馮翊晉世改太守
為内史劉宋内史太守分置諸郡湘州領郡十首
[004-3b]
長沙宋志甚明
長沙府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長沙郡
漢 荆州 長沙國 臨湘 羅 攸 益陽
[004-4a]
茶陵 湘南
東漢 荆州 長沙郡 臨湘 茶陵 攸 羅
湘南 益陽 醴陵
三國呉/ 荆州 長沙郡
晉 荆州 長沙郡 臨湘 攸 醴陵 瀏陽
湘州 建寧 羅
宋 湘州 長沙郡 臨湘 醴陵 瀏陽 羅
攸 建寜
[004-4b]
南齊 湘州 長沙郡 臨湘 羅 湘隂 醴陵
瀏陽 建寜
梁 湘州 長沙郡
陳 湘州 長沙郡
隋 潭州總管府
長沙郡 長沙 衡山 益陽
唐 江南西道 潭州長沙郡 長沙 湘潭 湘郷 益陽
醴陵 瀏陽
[004-5a]
五代楚/ 長沙府
宋 荆湖南路 潭州長沙府置武/安軍 長沙 衡山 安化 醴陵
攸 湘鄉 湘潭 益陽
瀏陽 湘隂 寜鄉 善化
元 湖廣行中書省嶺北湖南道潭州路 長沙 善化 衡山 寜郷
天臨路 安化 以上/縣五 醴陵 瀏陽
茶陵州 攸 湘鄉 湘潭 益陽
湘隂 以上/州七
[004-5b]
明 湖廣布政使司 長沙府 長沙 善化 湘潭 湘隂
瀏陽 湘鄉 寜鄉 醴陵
益陽 攸 安化 以上縣/十一
茶陵州/一
皇清 湖廣布政使司 長沙府
湖廣湖南布政使司 長沙府 長沙 善化 湘潭 湘隂
湘鄉 醴陵 攸 益陽
瀏陽 寜鄉 安化 以上縣/十一
[004-6a]
茶陵州/一
長沙府屬州縣沿革
長沙縣附郭/
荆青陽/之地秦立長/沙郡漢臨湘縣為/長沙國都東漢為長沙/郡治三國呉因/之
晉永嘉元年置湘州治臨湘後置臨/湘縣新治而郡治為臨湘故城宋 南齊 梁
陳並因/之隋平陳更名長沙縣/仍為長沙郡治唐為潭州長/沙郡治宋因之/開寶
中省長豐/縣入焉元置天/臨路明置長沙府/並倚郭
皇清因之編户十二里
[004-6b]
附考按史記秦本紀荆王獻青陽以西漢書鄒陽
傳曰越水長沙還舟青陽蘓林曰青陽長沙縣是
也林為三國魏人而隋始改臨湘為長沙縣當是
以郡名繫縣也
隋書地理志長沙縣舊曰臨湘置長沙郡平陳郡
廢縣改名焉按臨湘縣載在漢書隋平陳在文帝
開皇九年縣改長沙始此煬帝大業初廢潭州總
管府復長沙郡郡與縣同名始此
[004-7a]
善化縣附郭/
宋哲宗元符元年以長沙/縣五鄉湘潭縣兩鄉立元因/之明洪武十年省入長/沙縣十三年復為
善化縣附/長沙府治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五厢
湘潭縣
漢湘南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置衡陽郡治湘南/分湘南置湘西縣晉
因/之宋徙衡陽郡/治湘西南齊因/之隋為湘潭縣廢茶陵攸水隂/山建寜四縣入焉屬衡山
郡/唐屬潭州/長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為縣/屬長沙府
[004-7b]
皇清因之編户十八里
附考按水經云漣水東北過湘南縣南又東北至
臨湘縣西南注云漣水自湘南縣東流至湘西縣
界於臨湘縣為西南者矣此臨湘縣者所謂長沙
郡城西北故市北對臨湘縣新治者也漢立長沙
郡者臨湘縣故城也湘西於臨湘縣為西南而湘
南又在湘西之西南今湘潭正在府治之西南而
當時所謂臨湘縣者更當在今府城之北則所云
[004-8a]
於臨湘縣為西南者實為今湘潭縣地是湘西非
湘南矣
湘隂縣
南北朝宋元徽二年分漢長沙之羅益陽/晉衡陽郡之湘西立𨽻湘東郡南齊改𨽻/長沙
郡/梁置岳陽郡/及羅州陳廢/州隋廢郡及湘隂入岳陽縣置玉/州㝷改岳陽為湘隂廢玉山
入/焉唐省羅縣入焉𨽻/岳州巴陵郡宋又自鼎州𨽻岳/州㝷𨽻潭州元陞州屬/天臨路明
復改為縣/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八里四廂
[004-8b]
湘鄉縣
漢置屬零/陵郡東漢因/之三國呉 晉 宋 南齊並屬衡/陽郡
隋省入衡/山縣唐復析衡山置湘鄉/屬潭州長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
為縣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六里三厢
醴陵縣
東漢置屬長/沙郡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省入長/沙縣唐武徳/四年
析長沙置醴陵/屬潭州長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為縣/屬長沙府
[004-9a]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四里一廂
附考按水經湘水又北過澧陵縣西澧字从水不
从酉書禹貢導江東至于澧鄭氏云經言至者或
山或澤也明傅寅曰澧宜山澤之名澧陵其以陵
名為縣乎
攸縣
漢置屬長/沙國東漢 晉 宋並屬長/沙郡南齊屬湘/東郡隋省入/湘潭
唐武徳四年置南雲州又析置茶陵安樂隂山新興/建寜五縣貞觀元年州廢并省五縣以攸屬衡州
[004-9b]
宋屬潭州/長沙郡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為縣/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里
益陽縣
漢置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置衡陽郡/縣𨽻焉晉 宋 南
齊並因/之隋併新康縣入/焉屬長沙郡唐武徳四年復析置新康縣/七年復省新康入益陽屬
潭州長/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為縣/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三里
附考按舊志益陽晉改新康而晉志有新康益陽
[004-10a]
宋南齊志同凡此𩔖著一二以例其餘
瀏陽縣
三國呉置屬長/沙郡晉 宋並因之本劉陽/宋改劉為瀏南齊因/之隋省/入
長沙/縣唐景龍二年復析長沙置/瀏陽屬潭州長沙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天臨路明復/改
為縣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四里六厢
寜鄉縣
三國呉新陽縣地/屬衡陽郡晉改曰/新康宋 南齊並因/之隋省入/益陽唐
[004-10b]
復析益陽置/新康㝷省宋置寜鄉縣治故新康之/玉山鎭屬潭州長沙郡元屬天/臨路明屬/長
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
安化縣
宋熈寜六年置改七星/砦為鎭入焉屬潭州元屬天/臨路明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九里
茶陵州
漢茶陵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屬湘/東郡晉 宋 南齊
[004-11a]
並因/之隋省入/湘潭唐聖厯元年後置茶陵縣并析/攸縣入焉屬潭州長沙郡宋南渡/後陞
茶陵為軍/㝷復為縣元陞州屬嶺/北湖南道明初改縣後復陞/州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四里
衡州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春秋屬楚秦屬長沙郡
漢髙祖分長沙為桂陽郡武帝又分長沙為零陵郡
三國呉孫權又分長沙為衡陽湘東二郡並屬荆州
晉因之永嘉初立湘州長沙零陵桂陽衡陽湘東並
[004-11b]
改𨽻焉宋南齊因之梁天監七年分湘州并廣州之
地置衡州陳天嘉元年分衡州之始興安逺二郡為
東衡州皆廣州地而西衡州為湘州地隋改西衡州
為衡山郡蕭銑稱梁仍立衡州唐武徳初為衡州衡
山郡天寶初改為衡陽郡屬江南西道宋屬荆湖南
路元為衡州路屬湖廣行中書省嶺北湖南道明改
衡州府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004-12a]
州一縣九
衡州府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長沙郡
漢 荆州 長沙國 郴 烝陽 湘南
[004-12b]
桂陽郡 郴 臨武 南平耒陽桂陽
零陵郡 鍾武
東漢 荆州 長沙郡 湘南
桂陽郡 郴 耒陽 南平 臨武
桂陽
零陵郡 重安 烝陽
三國呉/ 荆州 衡陽郡
湘東郡
[004-13a]
桂陽郡
晉 荆州/湘州 衡陽郡 重安 湘南 烝陽 衡山
湘東郡 臨烝 新平 新寜
桂陽郡 郴 耒陽 臨武 南平
南北朝宋 湘州 衡陽郡 湘南
桂陽郡 郴 耒陽 南平 臨武
湘東郡 臨烝 新寜
南齊 湘州 湘東郡 新寜 臨烝 重安
[004-13b]
衡陽郡 衡山
桂陽郡 郴 臨武 南平 耒陽
梁 衡 州
陳 東衡州/西衡州
隋 衡山郡 衡陽 洡隂 新寜
桂陽郡 郴 臨武 盧陽
唐 江南西道 衡州衡陽郡 衡陽 衡山 常寜 耒陽
郴州桂陽郡 郴 臨武 藍山
[004-14a]
宋 荆湖南路 衡州衡陽郡 衡陽 耒陽 常寜 安仁
桂陽軍本桂/陽監 藍山 臨武
元 湖廣行中書省嶺北湖南道 衡州路 衡陽 安仁
桂陽路 臨武 藍山
耒陽州/常寜州
明 湖廣布政使司 衡州府 衡陽 衡山 耒陽 常寜
安仁 桂陽州 臨武
藍山 嘉禾
[004-14b]
皇清 湖廣布政使司 衡州府
湖廣湖南布政使司 衡州府 衡陽 衡山 耒陽 常寜
安仁 桂陽州 臨武
藍山 嘉禾
衡州府屬州縣沿革
衡陽縣附郭/
三國呉置本曰衡陽/屬衡陽郡晉改名/衡山宋 南齊並因/之隋省臨/烝重
安新城三縣入/衡山屬衡山郡唐武徳四年改置臨烝七年省重安/新城二縣入焉開元二十年改臨
[004-15a]
烝為衡州/屬衡陽郡宋因/之元為衡州/路倚郭明附衡州/府治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五里
衡山縣
漢湘南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置衡陽/郡治晉 宋 南
齊並因/之隋省郡為衡山縣併舊衡陽郡之衡/山湘鄉湘西三縣入焉屬長沙郡唐改屬/衡州
宋復屬/潭州元屬潭/州路明屬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六里
附考按隋志兩衡山一屬長沙一屬衡山郡皆非
[004-15b]
今衡山縣也長沙郡之衡山舊置衡陽郡者酈道
元所謂宋太守何承天徙衡陽郡治於湘西今湘
潭縣是也衡山郡之衡山舊置湘東郡者所謂湘
東臨烝縣即故酃縣縣即湘東郡治今縣是也
漢志長沙國之湘南縣衡山在其東南者所謂呉
孫亮分長沙西部立衡陽郡治湘南今衡山縣是
也
耒陽縣
[004-16a]
秦長沙/郡地漢置耒陽縣/屬桂陽郡東漢 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
耒作洡改曰洡/隂屬衡山郡唐武徳四年復名耒/陽屬衡州衡陽郡宋因之耒/作來元陞/為
耒陽州屬嶺/北湖南道明復為縣屬/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八里
附考按漢志耒陽師古曰在耒水之陽後漢書紀
志傳都作來陽水經注郴縣有來水出來山葢耒
來異字同音隋書作洡宋史復作來皆讀平聲為
是
[004-16b]
常寜縣
三國呉新平新寜二縣/地屬湘東郡晉以新平併/入新潭宋 南齊並因/之
隋屬衡/山郡唐天寶元年改曰/常寜屬衡陽郡宋因/之元陞州屬嶺/北湖南道明復為/縣屬
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七里
安仁縣
宋乾徳二年陞安仁塲/為縣屬潭州長沙郡元屬衡/州路明屬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八里
[004-17a]
縣
漢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置湘東郡/治縣晉太元二十/年省入臨
烝/南北朝至/唐俱/省宋嘉定四年析茶陵軍之康樂雲/陽常平三鄉置縣屬茶陵軍
元屬衡/州路明屬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一里
附考按杜佑謂衡陽漢縣有湖地志遞相㳂
襲復見宋史分茶陵三鄉置縣遂謂宋取古酃
為名歴千百年莫有考而正之者三國呉置湘東
[004-17b]
郡治縣酈道元謂郡治在湘水東故名而衡陽
在湘水西安得謂衡陽漢縣也宋志云晉孝武
太元二十年省水經注云省𨽻臨烝今之衡陽
實臨烝之地然道元所謂臨烝故是隋所省之
臨烝隋志併入衡山縣者自在湘東今衡陽為臨
烝是唐所立之臨烝唐志武徳四年改置臨烝縣
開元二十年改名衡陽者自在湘西今欲移湘東
縣而西之不可也宋史曹彦約傳擊破李新於
[004-18a]
洣是縣雖從晉省其地仍以水為名謂之
洣洣水實流經今縣西俗謂之洣江而杜氏云
衡陽有湖葢失之逺矣水經云耒水北過縣
東北入於湘注云縣有湖資以給釀酒甚醇美
謂之酒十三州志云大别水南出耒陽縣太山
北至縣入湖與耒皆在湘東安得在衡陽也
隋志又云耒陽縣有肥水水今肥水在耒陽俗
亦謂之肥江其兼云有水者或隋之耒陽併有
[004-18b]
舊地要與今衡陽如風馬牛矣宋志縣注云
因湖為名是邑有省置水泉無改其明證矣茶
陵三鄉水在焉在宋不為復舊乎又湘東記云
縣西南母山周迴四百里今縣西南萬陽山
志稱周迴三百里荆南衡嶽之外郴嶺以北别無
盤亘如萬陽者其為母山無疑然則綜其山川彊
域今縣治或非漢立故城新城同是一地杜氏
罔究東西舊志遂妄譚名實不亦舛歟府志以衡
[004-19a]
陽零湖為水又云與耒水通葢慿兹臆决綴彼
舊聞一紙之内自相牴牾又無足深論者焉
桂陽州
秦長沙/郡地漢分置桂陽/郡屬荆州東漢因/之三國呉分桂陽為/始興郡晉元/康
元年以桂陽郡度江州永/嘉元年置湘州郡改屬焉宋 南齊並因/之隋平陳郡/廢置郴
州大業初復置桂陽郡而郴為/縣又以陳置盧陽郡改縣入焉唐為郴州/桂陽郡宋因之後/陞為軍
元陞桂/陽路明洪武元年改桂陽府九/年改為州屬衡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一里領縣三
[004-19b]
臨武縣
漢置屬桂/陽郡東漢 三國呉 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
初屬郴州大業/初仍屬桂陽郡唐因之如意元年改臨武為/隆武神龍元年復舊名五代石/晉
省/宋紹興十一年復/置屬桂陽軍元屬桂/陽路明屬衡州府/桂陽州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一里五分
附考按五代石晉省據宋史凡五代沿革非正史
所載不録
藍山縣
[004-20a]
漢南平縣屬/桂陽郡東漢 三國呉 晉 宋 南齊並因/之
隋省/唐咸亨二年復置屬郴州桂陽/郡天寶九年改南平為藍山宋初因之景徳/三年改𨽻桂
陽/軍元屬桂/陽路明屬衡州府/桂陽州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五里
嘉禾縣
明季割桂陽州臨武縣地/置屬衡州府桂陽州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四里
永州府
[004-20b]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六國時其地為楚秦屬
長沙郡漢武帝分長沙為零陵郡𨽻荆州三國呉蜀
分荆州零陵以西為蜀後併於呉孫皓分零陵立始
安邵陵二郡至晉並屬荆州後屬湘州㝷又分零陵
立營陽郡宋零陵營陽二郡並屬湘州南齊因之梁
置永陽郡改營陽為縣治焉隋平陳置永州總管府
㝷復改為零陵郡又改永陽郡為縣𨽻焉唐為永州
零陵郡武徳四年分零陵郡置營州五年改曰南營
[004-21a]
州貞觀八年更名道州江華郡屬江南西道五代楚
有永州宋仍為永州零陵郡屬荆湖南路元為永州
路屬湖廣行中書省嶺北湖南道明洪武初改為永
州府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州一縣七
永州府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004-21b]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長沙郡
漢 荆州 零陵郡 零陵營道營浦泠道泉陵
東漢 荆州 零陵郡 泉陵零陵營道營浦泠道
三國呉/ 荆州 零陵郡
晉 荆州 零陵郡 泉陵 祁陽 零陵 營浦
[004-22a]
湘州 永昌
營陽郡 營道 舂陵 泠道
南北朝宋 湘州 零陵郡 泉陵 零陵 祁陽 永昌
營陽郡 營浦 營道 舂陵
南齊 湘州 零陵郡 泉陵 零陵 祁陽 永昌
營陽郡 營陽 泠道 營浦 舂陵
隋 永州總管府
零陵郡 零陵 永陽 營道 馮乗
[004-22b]
唐 江南西道 永州零陵郡 零陵 祁陽
道州江華郡 營道 延唐 江華永明 厯
五代楚/ 永州
道州
宋 荆湖南路 永州零陵郡 零陵 祁陽 東安
道州江華郡 營道 江華 寜逺 永明
元 湖廣行中書省嶺北湖南道 永州路 零陵 祁陽 東安
道州路 營道 寜逺 永明 江華
[004-23a]
明 湖廣布政使司 永州府 零陵 祁陽 東安 道州
寜逺 永明 江華 新田
皇清 湖廣布政使司 永州府
湖廣湖南布政使司 永州府 零陵 祁陽 東安 道州
寜逺 永明 江華 新田
永州府屬州縣沿革
零陵縣附郭/
漢杲陵縣為/零陵郡治東漢 三國呉 晉 宋 南齊 梁
[004-23b]
陳並因/之隋平陳改泉陵曰零陵廢零陵郡又省應/陽永昌祁陽三縣入焉大業初復置郡唐
為永州零/陵郡治宋因/之元置永/州路明為永州/府治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五里
附考按明一統志云泉陵東漢零陵郡治按漢志
武帝分桂陽置零陵郡而水經注云泉陵縣零陵
郡故楚矣是前漢泉陵為郡治也
祁陽縣
三國呉置屬零/陵郡晉因/之宋泰始初屬湘東/郡五年復舊南齊 梁
[004-24a]
陳並因/之隋省入零/陵縣唐復析零陵置祁陽/屬永州零陵郡宋因/之元屬永/州路
明屬永/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四里
東安縣
宋康熈元年陞東安塲/為縣屬永州零陵郡元屬永/州路明屬永/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八里
道州
漢營道縣屬/零陵郡東漢 三國呉並因/之晉江左屬/營陽郡宋 南
[004-24b]
齊並因/之隋併泠道舂陵二縣/入焉屬零陵郡唐武徳四年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等五縣
地置營州五年曰南營州貞觀八年更名道州江華/郡十七年省入永州上元三年復置屬江南西道
五代楚有/道州宋仍為道州江華/郡屬荆湖南路元為道州路屬/嶺北湖南道明洪武/初為
道州府九年改/為州屬永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一里領縣四
附考舊通志營道縣為營陽郡治按水經注晉江
左立營陽郡治營浦非營道也
寜遠縣
[004-25a]
漢泠道縣屬零陵郡以泠道之/舂陵鄉析置舂陵縣㝷省東漢因/之三國呉復置/舂陵
縣/晉江左立營陽郡舂陵改/𨽻焉泠道仍屬零陵郡宋舂陵屬營陽郡/泠道屬廣興郡南齊
並屬營/陽郡隋省泠道舂陵二縣並入營道屬/零陵郡蕭銑改營道為梁興唐改唐興/長夀二
年改武盛神龍元年復曰唐興天寶元年改/延唐大厯二年析延唐置大厯縣屬道州宋乾徳/三年
更名寜逺省大厯/入焉仍屬道州元屬道/州路明屬永州/府道州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一里
附考按水經注舂陵縣本泠道縣之舂陵鄉漢長
沙定王分以為縣宋志舂陵漢舊縣舂陵侯徙國
[004-25b]
南陽省葢省後復為舂陵鄉後漢泠道縣有舂陵
鄉是也酈道元謂長沙定王分為縣者定王以景
帝後二年益封武陵零陵桂陽此益封後所分也
永明縣
漢營浦縣地/屬零陵郡東漢 三國呉並因/之晉江左置營陽/郡治營浦宋
南齊並因/之梁置永/陽郡陳因/之隋廢永陽郡為縣并營浦/謝沭二縣入焉屬零陵
郡/唐貞觀八年復省永陽縣入營道天授二/年復置天寶元年更名永明縣屬道州宋熈寜/五年
省永明縣為鎮元年/復為縣仍屬道州元屬道/州路明屬永州/府道州
[004-26a]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七里
江華縣
兩漢馮乗縣屬/蒼梧郡三國呉分蒼梧立臨/賀郡縣屬焉晉因/之宋改郡名/為臨慶
南齊復為臨賀/屬如故隋改屬零/陵郡唐武徳四年析馮乗置江/華縣文明元年改曰雲
龍元年復曰/江華屬道州宋因/之元屬道/州路明屬永州/府道州
皇清因之編户五里
新田縣
明季割寜遠縣之南北二鄉置即唐時大厯之故墟/也其地舊有新田營因以名縣屬永州府道州
[004-26b]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三里
寶慶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六國時屬楚秦屬長沙
郡漢屬長沙國武帝分長沙為零陵郡東漢改長沙
為郡並𨽻荆州三國呉分零陵北部置邵陵郡治昭
陵仍𨽻荆州晉元嘉初改𨽻湘州宋以邵陵郡之都
梁扶二縣屬營陽郡南齊復並來屬隋廢邵陵郡為
邵陽縣屬長沙郡唐武徳四年析邵陽置南梁州貞
[004-27a]
觀十年改為邵州邵陽郡𨽻江南西道宋寶慶元年
以理宗潛藩陞邵州邵陽郡為寶慶府淳祐六年復
陞為寶慶軍𨽻荆湖南路元改為寶慶路𨽻湖廣行
中書省嶺北湖南道明為寶慶府𨽻湖廣承宣布政
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州一縣四
寶慶府沿革表
[004-27b]
總部 郡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長沙郡
漢 荆州 長沙國 昭陵
零陵郡 夫夷 都梁
東漢 荆州 長沙郡 昭陵
[004-28a]
[004-29a]
寶慶府屬州縣沿革
邵陽縣附郭/
秦長沙/郡地漢置昭陵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改昭陵曰邵/陵為邵陵郡
[004-29b]
治/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曰邵陽屬長沙郡廢舊邵/陵郡并扶夷都梁二縣入
焉/唐武徳四年復析邵陽置邵陵建興二縣/七年復省邵陵入邵陽屬邵州邵陽郡宋因之/理宗
陞邵州為寶/慶府治邵陽元改府/為路明又改路為府/治邵陽如故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二里坊厢二
附考按東漢零陵郡昭陽縣前漢所無晉武帝改
曰邵陽屬邵陵郡宋又改屬營陽郡此晉邵陽也
昭陵縣前漢所立後漢因之屬長沙郡三國呉改
曰邵陵隋始改曰邵陽此隋邵陽也今邵陽縣為
[004-30a]
隋邵陽與東漢昭陽縣無涉水經注邵陵縣故昭
陽近刋此書者亦頗詳覈以為昭陽疑作昭陵也
或隋之邵陽併舊邵陵邵陽為一但無考耳
新化縣
宋熈寜五年開梅山峒以其地置縣屬邵/州邵陽郡後州陞為寶慶府縣屬焉元屬寶/慶路明
屬寶/慶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一里
城步縣
[004-30b]
唐武岡縣地屬邵州自/隋以前詳下武岡州宋崇寜五年以邵州之武岡/縣陞為軍熈寜六年廢白
沙砦置關硤武陽城/歩三砦屬武岡軍元屬武/岡路明洪熈間置城步巡檢/司𢎞治十七年置城
步縣屬/寶慶府
皇清因之編户九里半
附考按城步地元世莫可考元學録趙長翁有儒
林書院記其地則城歩之儒林鄉屬武岡也其時
則皇慶二年元仁宗之世也然武岡為郡城步為
邑與元史不合明李贒據以入一統志姑仍之
[004-31a]
武岡州
秦長沙/郡地漢置都梁夫夷二/縣屬零陵郡三國呉屬邵/陵郡晉武帝分都/梁立武岡
縣/宋 南齊並因/之隋初井入邵陽縣屬長/沙郡後復置武攸縣唐武徳四/年更名
武岡屬郡州復/省建興縣入焉宋崇寜五年陞為武岡軍領武岡綏/寜臨岡三縣屬荆湖南路南渡後
省臨岡/增新寜元為武岡路領武岡綏寜新/寜三縣屬嶺北湖南道明初改路為府/仍領武岡新
寜而割綏寜𨽻靖州洪武九年改為州/省武同縣入焉而領新寜屬寶慶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八里猺里二共三十里領縣一
附考按晉武帝分都梁立武岡縣見宋書志而晉
[004-31b]
志邵陵郡無武岡
新寜縣
兩漢夫夷/地宋元豐四年以谿峒徽州置蒔竹縣屬卲/州八年建臨口砦於蒔竹縣地崇寜五
年改砦為臨岡縣紹興二十五年省臨/岡増置新寜縣於水頭江北屬武岡軍元屬武/岡路明屬/寶
慶府武/岡州
皇清因之編户七里半
附考按宋史志新寜漢夷地當是漢夫夷地夫夷
都梁俱漢縣實今武岡州所屬地也
[004-32a]
闕疑宋書志扶縣漢晉曰大夷今云扶者疑避桓
温父嫌諱去夷然夫不可為縣故改扶南齊志亦
稱扶縣然水經注夫水逕扶陽縣南本夫夷隋志
夫夷又不云隋復舊其縣名屢有沿改莫詳時代
岳州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三苗之地蒼梧之野六
國時為楚秦為南郡長沙郡漢改長沙郡為國東漢
復改為郡而南郡並仍秦舊屬荆州三國蜀呉並因
[004-32b]
之晉太康元年析呉之巴丘城置建昌郡屬湘州㝷
省仍入長沙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南齊因之
梁置巴州陳因之隋改曰岳州大業初改曰羅州㝷
復為巴陵郡而華容縣自兩漢屬南郡至是亦改𨽻
焉唐為岳州巴陵郡屬江南西道宋宣和元年賜岳
陽軍額紹興二十五年改岳州為純州改軍曰華容
三十一年復舊屬荆湖北路元改岳州路屬湖廣行
中書省江南湖北道明洪武二年為岳州府㝷改為
[004-33a]
州十四年復為府二十九年析常徳府所領澧州石
門慈利安鄉三縣入焉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州一縣七雍正七年奉
㫖陞澧州為直𨽻州領石門慈利安鄉三縣今岳州府
領縣四
附考按杜佑云岳州古羅子國而漢志長沙國羅
縣應劭曰楚文王徙羅子自枝江居此非本羅子
[004-33b]
國也其云三苗國地則水經注固云三苖之國左
洞庭者矣但不當云長沙衡陽諸郡皆古三苖之
地耳
水經注云巴陵故城本呉之巴丘邸閣城也晉太
康元年立巴丘縣於此後置建昌郡宋書志云建
昌郡晉惠帝元康九年分長沙下雋諸縣立是晉
置建昌郡甚明而晉志不載然晉志湘州九郡帝
紀作八郡自相牴牾而宋志湘州八郡與晉紀合
[004-34a]
要是晉志脱建昌耳
闕疑杜佑云岳州古䴢子國左傳文公十一年楚
子伐䴢成大心敗䴢師於防渚潘崇復伐䴢至於
錫穴防渚錫穴按注皆䴢地今不可考水經云湘
水北過下雋縣微水從東來注之注云微湖世或
謂之䴢湖䴢或麋字之訛今地志麇子國多訛為
麋也麇音軍
岳州府沿革表
[004-34b]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荆州 南郡
長沙郡
荆州 南郡 華容
長沙國 下雋 羅
[004-35a]
東漢 荆州 南郡 華容
長沙郡 下雋 羅
三國呉/蜀 荆州 南郡
長沙郡
晉 荆州 南郡 華容
湘州 建昌郡 巴邱
湘州 長沙郡 下雋 羅 巴陵
南北朝宋/ 荆州 南郡 華容
[004-35b]
郢州 巴陵郡 巴陵 下雋
南齊 荆州 南郡 華容
巴陵郡 下雋 巴陵
梁 巴陵郡 巴陵
南安湘郡
陳 巴陵郡
隋 岳州
羅州
[004-36a]
[004-36b]
岳州府屬縣沿革
巴陵縣附郭/
漢下雋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呉為巴丘/邸閣城晉太康元年/即呉故城
立巴丘縣後置建昌郡/㝷省入長沙為巴陵縣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省巴陵縣入焉㝷復置南
齊因/之隋為巴陵/郡治唐為岳州巴/陵郡治宋因/之元屬岳州路/仍倚郭明洪/武
初改岳州路為府九年改岳州省/巴陵入焉十四年復為岳州府治
[004-37a]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四里
附考舊志皆云尚書禹貢導江過九江至于東陵
東陵即今巴陵縣按尚書孔傳東陵地名不詳其
處水經注云廬江郡東陵鄉江夏有西陵縣故是
言東矣尚書至于東陵者也葢在蘭谿㝷陽之間
然楚地記云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朱子曰
頃在南康考其山川形勢疑晁氏九江東陵之説
以為洞庭巴陵者為可信葢江流自澧而東即至
[004-37b]
洞庭而巴陵又在洞庭之東若謂九江即今江州
其下少東便合彭蠡之口不應言至東陵然後東
迆北㑹于滙也九江為洞庭則東陵為巴陵審矣
臨湘縣
宋淳化元年陞王朝塲為縣/㝷改臨湘屬岳州巴陵郡元屬岳/州路明屬岳/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
平江縣
漢羅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郡三國蜀/呉晉 宋 南齊 梁並/因
[004-38a]
之/隋開皇九年省呉昌湘濵/二縣入焉改屬巴陵郡唐武徳九年省羅縣入/湘隂神龍三年復析
湘隂置昌江屬/岳州巴陵郡宋為平江縣/屬如故元陞州屬/岳州路明復為縣屬/岳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二里
華容縣
漢置屬/南郡東漢 三國蜀/呉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屬巴/陵郡
唐垂拱二年改華容為容城神/龍元年復舊屬岳州巴陵郡宋因/之元屬岳/州路明屬岳/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六里
附考按漢志南郡華容縣應劭曰春秋許遷於容
[004-38b]
城是也又云雲夢澤在其南爾雅十藪楚有雲夢
郭璞曰巴丘湖是也今之華容縣在唐改曰容城
則許遷之故墟巴丘湖正居其南則漢縣之舊封
隋志獨云舊曰安南而後之為地志者遂支離附
㑹不知華容自漢至今惟唐一改名未嘗併省復
立不必據隋志也 又按地理今釋華容漢縣今
荆州府監利石首二縣地非岳州府之華容縣此
又不然尚書禹貢傳云華容縣夏水首出於江尾
[004-39a]
入於沔亦謂之沱夏水受江東北流今監利石首
當其地而華容在江以南故釋者謂今華容非漢
縣也不知漢南郡有華容無石首監利晉三縣參
立俱屬南郡當時分析建置雖不可考要是析華
容置石首監利也則何以知石首監利為漢華容
而今華容為非漢縣乎漢志華容雲夢澤在南夏
水首受江東入沔葢漢之華容北至夏水受江之
地南至巴丘湖釋者知其一説而不知又有一説
[004-39b]
也
常徳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荆/梁二州之域六國時為楚巫中地
秦置黔中郡漢髙祖改為武陵郡屬荆州東漢因之
三國呉蜀分荆州武陵以西為蜀後併入呉孫休分
武陵置天門郡至晉屬荆州如故宋初武陵天門俱
屬郢州後以天門還屬荆州南齊因之陳天嘉元年
天門武陵二郡俱改𨽻武州太建七年改武州為沅
[004-40a]
州隋平陳廢武陵郡改為朗州大業初復置武陵郡
唐朗州武陵郡屬山南東道宋祥符五年改朗州為
鼎州政和七年陞為常徳軍紹興元年置荆湖北路
安撫使治鼎州乾道元年以孝宗潛藩陞為常徳府
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徳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為總管
府後改為常徳路屬湖廣行中書省江南湖北道明
復為常徳府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004-40b]
縣四
附闕疑陳世祖紀天嘉元年分荆州之天門義陽
南平郢州之武陵置武州宣帝紀太建七年改武
州為沅州而隋志並云梁置其建立時代既已不
同又據陳本紀言之分荆郢二州置武州又改沅
州是天門武陵所𨽻之州也據隋志言之武陵郡
梁置武州後改沅州是武陵所改之州也今兩存
之以俟博考者
[004-41a]
常徳府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黔中郡
漢 荆州 武陵郡 索 沅 佷山 義陵
充
[004-41b]
東漢 荆州 武陵郡 臨沅 漢夀 充
三國呉/ 荆州 武陵郡
天門郡
晉 荆州 武陵郡 臨沅 龍陽 漢夀
天門郡 充
南北朝宋齊/南 郢州 武陵郡 臨沅 龍陽
荆州 天門郡
梁/陳 武州
[004-42a]
沅州
隋 朗州
[004-42b]
常徳府屬縣沿革
武陵縣附郭/
漢臨沅縣為/武陵郡治東漢 三國蜀/呉晉 宋 南齊並因/之梁
分置武州後/改曰沅州隋平陳改武陵郡為朗州併臨沅沅南/漢夀三縣置武陵縣大業初復置武
[004-43a]
陵/郡唐仍為朗州/武陵郡治宋置常府置常路又置常徳郭/ 徳 徳 府並倚
皇清因之編户四十五里
附考按漢臨沅縣為武陵郡治水經注甚明自明
一統志以前相承不繆舊通志改臨沅為索縣葢
因荆州刺史治漢壽漢壽故索而不知武陵太守
自治臨沅也
桃源縣
宋乾徳中析武/陵縣地置元陞/州明復為縣屬/常徳府
[004-43b]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六里
龍陽縣
漢索/縣東漢陽嘉三年改曰漢夀為/荆州刺史治屬武陵郡三國呉析置龍陽/縣屬郡如
故/晉 宋 南齊並因/之梁屬武州再/屬沅州隋屬武/陵郡唐屬朗/州
宋大觀中改龍陽曰辰陽紹興三年復舊五年陞/為軍移治黄城砦三十年復為縣屬常徳府元
陞州領沅江/縣屬常徳路明洪武九年復為/縣屬常徳府
皇清因之編户十五里
沅江縣
[004-44a]
兩漢 晉 宋 南齊俱益陽/縣地梁置縣曰藥/山仍為郡隋平陳/改郡
為縣又改縣名曰安樂十/八年改曰沅江屬巴陵郡唐乾寜中改曰/橋江屬岳州宋復為沅/江改𨽻
鼎州復𨽻岳州/後屬常徳府元屬常徳路/龍陽州明洪武十一年改龍陽/州為縣省沅江入焉
㝷復置屬/常徳府
皇清因之編户五里
辰州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荆/梁二州之域六國時其地為楚巫
中秦昭襄王拔巫中置黔中郡漢高帝改黔中為武
[004-44b]
陵郡屬荆州東漢因之三國呉蜀分荆州武陵以西
為蜀後併於呉至晉屬荆州如故宋孝武分屬郢州
南齊因之陳置沅陵郡隋平陳改置辰州大業初復
置沅陵郡唐天寶元年改為辰州盧溪郡屬江南黔
中道宋屬荆湖北路元改辰州路屬江南湖北道明
為辰州府𨽻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州一縣六 鳯凰營康熈四十六年改五寨土司增
[004-45a]
置編苖一百十五寨乾州康熈三十九年改乾州哨
增置編苖一百五寨雍正九年改六里為永綏恊編
苖二百二十八寨俱附𨽻辰州府
附考舊志漢置義陵郡漢有義陵縣無義陵郡也
後漢郡國志注武陵先賢傳曰晉代太守趙厥問
主簿潘京曰貴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義
陵在辰陽縣界與夷相接為所攻破光武移東遂
得見全傳曰止戈為武高平曰陵於是改名焉臣
[004-45b]
昭案前書本名武陵不知此對何據而出梁剡令
劉昭之説是也舊通志武陵郡漢高祖更名洛陽
郡檢後漢志云武陵郡本黔中高祖五年更名洛
陽南二千一百里知是以更名二字連下洛陽為
句誤也
辰州府沿革表
總部 郡直𨽻/州附 州縣
虞夏 荆州
[004-46a]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黔中郡
漢 荆州 武陵郡 沅陵 辰陽
東漢 荆州 武陵郡 沅陵 辰陽
三國 荆州 武陵郡
晉 荆州 武陵郡 沅陵
宋 郢州 武陵郡 辰陽 沅陵
[004-47a]
辰州府屬州縣沿革
沅陵縣附郭/
[004-47b]
漢置屬武/陵郡東漢 三國 晉 宋 南齊並因/之陳置/沅
陵郡治/沅陵隋平陳郡廢縣為辰州治/大業初復置沅陵郡唐為辰州盧/溪郡治宋因/之
元置辰/州路明置辰州府/並倚郭
皇清因之編户五十九里内附新/屯庄
瀘溪縣
漢沅陵/縣地東漢 三國 晉 宋 南齊 梁 隋並/因
之/唐武徳三年始析沅陵置/盧溪縣屬辰州盧溪郡宋因/之元屬辰/州路明屬辰/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一十二里
[004-48a]
辰谿縣
漢辰陽縣屬/武陵郡東漢 三國因/之晉武陵郡領縣/十辰陽省宋仍置/辰陽
屬武/陵郡南齊因/之隋改曰辰谿/屬沅陵郡唐盧屬辰州之因州屬辰/ 溪郡 路
屬辰/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八里
溆浦縣
唐武徳五年析辰溪縣/置屬辰州盧溪郡宋因/之元屬辰/州路明屬辰/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三十四里
[004-48b]
沅州
兩漢巫縣在巫山/之陽屬南郡晉咸寜元年置建/平郡巫縣屬焉宋因/之梁於巫縣/地置龍
桗/縣隋因之屬/辰州唐貞觀八年以辰州之龍標縣置巫州/天授二年以巫山不在州界改沅州
開元中又改巫州大厯五年改/溆州潭陽郡𨽻江南黔中道宋初為懿州後為沅/州潭陽郡𨽻荆湖
北/路元為沅州路𨽻/江南湖北道明為沅州府後為/州屬辰州府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七里領縣二
黔陽縣
宋元豐三年并鎭江砦人户入黔江城為縣/㝷廢鎭江砦為舖入焉屬沅州潭陽郡元屬沅/州路
[004-49a]
明屬辰州/府沅州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里
附考按唐武徳元年析彭水縣置石城天寶元年
改名黔江屬黔州黔中郡今黔陽縣城即黔江但
未詳黔江省何時代故不敢入沿革内也
麻陽縣
唐武徳三年析沅陵辰溪二縣置屬辰州盧溪郡垂/拱二年復析置錦州盧陽郡四年復析置龍門縣
㝷復省龍/門入焉宋熈寜七年以潭陽縣析置之盧陽辰州/之招諭二縣并麻陽俱𨽻懿州八年復
[004-49b]
并錦州砦及舊招諭縣入麻/陽為二縣屬沅州潭陽郡元屬沅/州路明屬辰州/府沅州
皇清因之編户七里
永順府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楚巫中秦黔中郡地漢
𨽻武陵郡東漢三國蜀呉晉宋南齊梁並因之陳𨽻
沅陵郡隋𨽻辰州唐天授二年析辰州置溪州靈溪
郡屬江南黔中道五代時仍為辰州楚馬氏所據宋
為永順州有上中下溪三州熈寜八年置㑹溪城𨽻
[004-50a]
辰州盧溪郡元為㑹溪施容等處屬思州軍民安撫
司明洪武六年為永順宣慰使司𨽻湖廣都司
皇清因之附𨽻辰州府雍正七年苖人慕義輸誠籲請
願設官制賦比内地疆土督撫具奏奉
恩㫖俞允改永順宣慰使司置永順府𨽻湖南承宣布
政使司領縣四
附考按舊志云宋為永順州宋史地理志不載西
南溪峒諸蠻傳云乾道七年知辰州章才邵上言
[004-50b]
辰之諸蠻與羈縻保静南渭永順三州接壤此宋
為永順州之証也
舊地志元時彭萬潛自改為永順軍民安撫司似
未𨽻版圖考元史至元二十年四川行省討平九
溪十八洞設官立總管府二十八年割八畨洞蠻
自四川行省𨽻湖廣行省思播州改入湖廣而㑹
溪施溶等處及拉儒魯達諸洞皆𨽻思州軍民安
撫司不知萬潛自改之説何據
[004-51a]
永順府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黔中郡
漢 荆州 武陵郡
陳 沅陵郡
[004-51b]
隋 辰州
唐 江南黔中道 溪州靈溪郡
五代楚馮/氏 辰州
宋 永順州
[004-52a]
永順府屬縣沿革
永順縣
唐為溪州/之地宋置永順/州於此明為永順軍民/宣慰使司治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置永順縣為永順府治編户十八
保
[004-52b]
龍山縣
元為白崖洞地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屬永順宣/慰使司
皇清雍正七年立龍山縣屬永順府編户一十五里
保靖縣
宋保静/州元曰保靖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初置保靖州安撫司尋/陞保靖州軍民宣慰使
司𨽻湖/廣都司
皇清因之附𨽻辰州府雍正七年立保靖縣屬永順府
編户一十六都
[004-53a]
桑植縣
元有上桑直下桑直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為桑植宣/慰使司
皇清因之附𨽻岳州府雍正七年立桑植縣併省九谿
衛之安福所入焉屬永順府編户一十四里
直𨽻澧州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荆/梁二州之域楚巫中地秦黔中郡
漢分置武陵郡屬荆州三國呉分武陵置天門郡晉
武帝以秦漢時南郡江南之地分置南平郡並屬荆
[004-53b]
州宋南齊因之陳改天門郡為石門郡隋平陳置松
州尋改澧州後為澧陽郡併改石門南平二郡為石
門孱陵二縣𨽻焉唐為澧州澧陽郡屬山南東道宋
屬荆湖北路元為澧州路屬湖廣行中書省江南湖
北道明洪武初為澧州府㝷改為州𨽻常徳府十九
年改𨽻岳州府
皇清因之領縣三雍正七年奉
㫖陞澧州為直𨽻州併永定九谿二衛為安福縣𨽻焉
[004-54a]
屬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縣四
直𨽻澧州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黔中郡
南郡
[004-54b]
漢 荆州 武陵郡 零陽 充 孱陵
東漢 荆州 武陵郡 零陽 充 孱陵 作唐
三國呉/ 荆州 天門郡
晉 荆州 天門郡 零陽充 臨澧 澧陽
南平郡 作唐 孱陵
南北朝宋齊/南荆州 天門郡 零陽 充 臨澧 澧陽
南平郡 作唐 孱陵
陳 石門郡
[004-55a]
南平郡
澧陽郡
後周 衡州
隋 松州
澧州
崇州
澧陽郡 澧陽 石門 孱陵 安鄉
崇義 慈利
[004-56a]
直𨽻澧州屬縣沿革
安鄉縣
漢孱陵縣屬/武陵郡東漢析置作/唐縣晉武帝置南平/郡治作唐宋 南齊
梁 陳並因/之隋廢郡改作唐為孱陵/與安鄉並𨽻澧陽郡唐貞觀元年/又省孱陵
入安鄉/屬澧州宋因/之元屬澧/州路明屬岳州/府澧州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屬直𨽻澧州編户十一里
[004-56b]
附考按水經注晉分孱陵縣立南安晉志作安南
屬南平郡隋志廢南平入澧陽郡郡統縣六無安
南有安鄉而巴陵郡華容縣注舊曰安南梁置南
安湘郡郡廢縣改名焉此十六字當在安鄉之下
華容漢縣安南晉縣自漢晉至南齊史志並列安
得云舊安南隋改名華容也若云隋之華容移治
於安南則舊華容又别無省入之縣也梁置南安
湘郡應即南安縣地而隋改縣名自是改安南為
[004-57a]
安鄉華容接壤皆在洞庭湖正北於南安湘郡取
名之義尤合 又按水經注東漢分孱陵置作曺
而隋志澧陽郡孱陵縣注則隋改作唐為孱陵葢
漢舊置之孱陵巳於開皇九年省入南郡之公安
縣此澧陽之孱陵實東漢以來作唐之地耳
石門縣
兩漢零陽縣屬/武陵郡三國呉為天/門郡治晉太康四年分置澧/陽縣為郡治如故宋
南齊並因/之陳為石門/郡治隋改石門郡為石/門縣屬澧陽郡唐屬澧/州宋
[004-57b]
因/之元屬澧/州路明屬岳州/府澧州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屬直𨽻澧州編户八里
慈利縣
漢零陽充/二縣地晉太康四年置臨/澧縣屬天門郡宋 南齊並因/之後周置/衡
州/隋開皇中置零陵縣十八/年改名慈利屬澧陽郡唐麟徳元年省隋置崇/州之崇義縣入焉屬
澧/州宋因/之元陞州屬/澧州路明復為縣𨽻岳/州府澧州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屬直𨽻澧州編户一十八里
附考按水經注古老傳言充縣尉與零陵尉共論
[004-58a]
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為石臨澧即其地舊志臨澧
為零陽充二縣地之説是也
安福縣
明九谿永定二衛地洪武中析澧州石門慈利地/為九谿衛又析為羊山衛㝷改羊山為永定
皇清因之雍正七年裁併置今縣編户
直𨽻郴州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六國時為楚巫中地秦
為黔中郡又分置長沙郡漢高祖分長沙置桂陽郡
[004-58b]
治郴屬荆州東漢三國呉並因之晉永嘉元年改湘
州宋南齊並因之陳天嘉元年以桂陽郡之汝城縣
置盧陽郡隨平陳改桂陽為郴州大業初復置桂陽
郡又改盧陽郡為縣𨽻焉蕭銑稱梁於荆州有郴州
之地唐為郴州桂陽郡屬江南西道五代楚馬氏南
漢劉氏相繼竊據宋郴州桂陽郡屬荆湖南路紹興
初改屬東路㝷復舊元為郴州路屬湖廣行中書省
嶺北湖南道明為郴州自明以前俱仍漢舊郡之地
[004-59a]
治郴縣元改郴縣為郴陽明始省郴陽入郴州𨽻湖
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縣五
附考按明一統志云郴州五代晉改為敦州按五
代史職方攷凢州改名皆書而不及郴郴州為楚
南漢先後竊據石晉不過遥制而已地志云石晉
改名郴什九出於偽撰郴州其一也宋史南漢劉
[004-59b]
氏世家云晟因馬氏之亂襲取桂郴賀等州乾德
中太祖命師克郴州獲其内品十餘人未嘗有敦
州之稱唯元史郴陽縣注云本敦化又未嘗有改
郴州為敦州之説也
直𨽻郴州沿革表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004-60a]
周 荆州/楚
秦 長沙郡
漢 荆州 桂陽郡 郴 桂陽
東漢 荆州 桂陽郡 郴 桂陽 漢寜
三國呉/ 荆州 桂陽郡 郴 桂陽 陽安
晉 荆州/湘州 桂陽郡 郴 晉寜 汝城
南北朝宋齊/南湘州 桂陽郡 郴
梁 桂陽郡
[004-60b]
陳 桂陽郡
盧陽郡
隋 郴州
桂陽郡 郴 盧陽
唐 江南西道 郴州桂陽郡 郴 義章 資興 義昌
五代楚漢/南 郴州
宋 荆湖南路 郴州桂陽郡 郴 桂陽 宜章 永興
興寜 桂東
[004-61a]
直𨽻郴州屬縣沿革
永興縣
[004-61b]
漢郴縣為桂/陽郡治東漢 三國呉/晉 宋 南齊並因/之隋
平陳改置郴州大/業初復置桂陽郡唐開元十年析郴置安陵縣天寶/元年改名髙亭屬郴州桂陽郡
宋熈寜六年始改/曰永興屬如故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皇清因之編户十六里
宜章縣
隋以前俱桂陽郡郴縣地/蕭銑析郴縣置義章唐武德七年省八年復/置屬郴州桂陽郡宋
太平興國初改為/宜章縣屬如故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皇清因之編户八里
[004-62a]
興寜縣
東漢永和元年置曰/漢寜屬桂陽郡三國呉改陽/安晉太康元年/改晉寜宋
南齊因/之隋省/唐初復置改曰晉興貞觀八年省咸亨/三年復置改曰資興屬郴州桂陽郡
宋嘉定二年始改/曰興寜屬如故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皇清因之編户十里
桂陽縣
晉汝城縣屬/桂陽郡宋 南齊並因/之陳天嘉元年改桂陽之/汝城縣為廬陽郡
隋平陳改盧陽郡為縣屬郴/州㝷復置桂陽郡縣𨽻焉唐曰義昌屬郴/州桂陽郡五代後
[004-62b]
唐改義昌/為郴義宋太平興國初改為桂/陽仍屬郴州桂陽郡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皇清因之編户十七里
附考按宋史錦州之盧陽今為辰州府麻陽縣地
與桂陽相隔殊遠此隋志桂陽郡之盧陽舊置盧
陽郡陳書文帝紀作盧陽也
宋史郴州桂陽郡桂陽縣注唐義昌後唐改郴義
五代縣名唯此出正史餘以無稽不録
桂東縣
[004-63a]
宋嘉定四年析桂陽之零陵宜/城二鄉置屬郴州桂陽郡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皇清因之編户五里
直𨽻靖州
禹貢荆州之域新唐書云古/揚州南境六國時楚巫中地秦為
黔中郡漢改武陵郡屬荆州武帝元鼎二年開牂牁
郡屬益州東漢三國漢晉宋並因之南齊為南牂牁
郡隋置牂州後復置牂牁郡並立牂牁縣為郡治唐
貞觀九年以隋牂牁縣地置郎州十三年改名播州
[004-63b]
播川郡屬江南黔中道又置城州徽州皆溪峒州也
宋初楊氏居之號十洞首領太平興國四年始内附
元豐三年以沅州貫保砦為渠陽縣屬誠州以徽州
為蒔竹縣屬邵州六年移渠陽縣為城州治元祐二
年改為渠陽軍㝷復改軍為砦屬沅州五年復以渠
陽為城州崇寜二年改為靖州大觀元年為靖州郡
㝷復為州紹興八年又移渠陽析置之永平縣入焉
屬荆湖北路元改靖州路屬湖廣行中書省江南湖
[004-64a]
北道明洪武三年為靖州府九年改為州𨽻湖廣承
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康熈三年分𨽻湖廣湖南承宣布政使司領
縣四雍正五年析天柱縣入貴州黎平府領縣三
附考按舊志靖州為南北朝夷播叙三州之地詳
考之惟通道為播州地餘皆溪峝中地又夷播叙
三州唐始置南北朝無此州名也
直𨽻靖州沿革表
[004-64b]
總部 郡 州縣
虞夏 荆州
商 荆楚
周 荆州/楚
秦 黔中郡
漢 荆州 武陵郡
益州 牂牁郡
東漢 益州 牂牁郡
[004-65a]
三國 益州 牂牁郡
晉 益州 牂牁郡
南北朝宋/ 益州 牂牁郡
南齊 益州 南牂牁郡
隋 牂州
牂牁郡 牂牁
唐 郎州
江南黔中道 播州播川郡 遵義
[004-65b]
溪峒誠州
溪峒徽州
宋 誠州 梁陽
徽州
渠陽軍
荆湖北路 靖州 永平 㑹同 通道
[004-66a]
直𨽻靖州屬縣沿革
㑹同縣
宋置三江縣崇寜二年/改曰㑹同屬靖州元屬靖/州路明屬靖/州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二里
通道縣
[004-66b]
隋牂牁縣屬/牂牁郡唐貞觀元年以牂牁地置恭水縣十四/年改恭水曰羅䝉十六年改羅䝉曰
遵義本屬郎州後/屬播州播川郡宋崇寜二年始改/名通道屬靖州元屬靖/州路明洪武/九年
省十三年復/置屬靖州
皇清因之編户漢民一里苗民三里
綏寜縣
唐谿洞/徽州宋元豐三年以徽州為蒔竹縣屬邵州後改/曰綏寜縣紹興十一年移治武陽砦二十
五年復舊/屬武岡軍元屬武/岡路明洪武三年/改屬靖州
皇清因之編户二十一里
[004-67a]
附識
雍正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接到 部咨議准湖南
撫臣趙𢎞恩
題奏衡州府屬之桂陽州改陞直𨽻州轄臨武藍山
嘉禾三縣奉
㫖依議欽此理合登載以備考核詳凡例末
[004-67b]
湖廣通志巻四